2019届高三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鸿门宴》习题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鸿门宴》的文言文内容,掌握重要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领悟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理解友情、忠诚、勇敢等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学会珍惜友谊,勇于面对困难,坚守信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鸿门宴》的文言文内容,掌握重要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领悟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和运用。

(2)人物形象的分析与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史记》及其作者司马迁。

(2)介绍《鸿门宴》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

(2)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查找并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总结人物性格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文本解读:(1)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描写方法和技巧。

(2)分析人物心理,探究人物行为动机。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友情、忠诚、勇敢等品质的理解。

(2)进行分组讨论,分享感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作业布置1. 翻译课文,巩固文言文基础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

鸿门宴优秀详细教案(精选5篇)

鸿门宴优秀详细教案(精选5篇)

鸿门宴优秀详细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鸿门宴优秀详细教案《鸿门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

2、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3、掌握翻译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4、了解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1.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

2.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三课时教学要点:理清课文情节发展脉络。

教学步骤:同学们: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文章的内容有了很深的了解。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课文的写作思路。

把握文章思路,对我们了解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一起再走近教材,理清情节发展脉络。

(1)思考:课文第一段写了哪几件事?明确:第一件事“曹无伤告密”,第二件事“范增进言”。

曹无伤是沛公的主司马,他的告密当然不同于一般流言蜚语,于是,项羽决定“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矛盾挑开,故事“开端”。

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他对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

对刘邦的用心了如指掌。

“急击勿失”的主张非常英明。

矛盾进一步激化,推波助澜,情节迅速发展。

(2)思考: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明确:第一件事“项伯夜访”。

第二件事“张良献策”。

项伯给张良通风报信,目的在于报答当年救命之恩,却被张良利用,使一触即发的矛盾出现了转机。

刘邦对项伯不但“兄事之”,“更奉酒为寿,约为婚姻”,竭力奉承,拼命拉拢,终于使项伯受其蒙蔽,导致项羽上当。

“张良献策”是情节变化的关键,刘邦逐步由被动转为主动,项羽终于“放虎归山”,以致范增之谋难以实施等等,莫不由此而生。

这段文字是情节变化的关键。

学生朗读第1、2段。

曹无伤告密引发了项羽愤怒,范增进言激化了项羽和刘邦之间的矛盾;而项伯告密给刘邦带来了转机,张良献计,项伯转心,刘邦决定参加“鸿门宴”。

“鸿门宴”上项羽和刘邦将怎样的剑拔弩张、刀光剑影?请看第3段。

《鸿门宴》高中语文教案范文

《鸿门宴》高中语文教案范文

《鸿门宴》高中语文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文言文中的重要字词和句式。

(2)能够分析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精神。

(3)能够欣赏并评价文章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

(3)培养学生对人际交往和社交礼仪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1. 文言文中的重要字词和句式。

2. 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精神。

3. 文章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用法。

2. 对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的深入分析。

3. 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激发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社交礼仪的重要性。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掌握重要字词和句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人物。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精神。

(2)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4. 课堂讲解:(1)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并评价文章的艺术特色。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2)学生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进行评价。

2.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评价。

3. 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通过课堂展示、情景模拟等方式进行评价。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言文中的疑难点。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6篇)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6篇)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6篇)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篇1说教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鸿门宴》节选自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第一册其次单元,课文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既可以领会古人的才华和品德,又可以观赏和借鉴叙事的艺术;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古代叙事散文特有的简洁美,在抓住关键词语概括叙事脉络中,提高概括力量和表达力量。

(二)教材目标及确定依据依据课程标准,围绕“学问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标要求确立三维目标:1、把握司马迁和《史记》的学问,了解故事发生的相关背景。

2、了解文言实词活用(包括使动、意动)的一些规律,理解古汉语中句子成分省略的一些学问。

3、学习本文紧凑地安排故事情节、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写法。

4、感受隐忍发愤的著述精神,树立正确的读史观,学习一分为二地评论历史人物。

(三)教学重难点及确定依据高一阶段,学生文言学问体系尚待完善,对魏晋历史散文接触不多。

因此,教学中要进一步增加文言学问积存,并通过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育学生观赏魏晋历史散文的力量,养成思辨的习惯。

据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为:1、积存文言词句学问。

2、学习一分为二地评判人物。

这也是本科教学的难点所在。

说教法新课程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体验。

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供应共享资源,创设互动平台,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根底。

依据这一指导思想,我打算本文教学中主要采纳三种方法,即:目标导学、自主合作、迁移创新。

“目标导学”即依据相应的学习内容设立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如关于朗读、积存的教学。

“自主合作”在本文教学中主要表达为分组归纳和小组争论沟通等。

“迁移制造”是将阅读向更深更广的方向进展,如让学生创编课本剧《鸿门宴》等。

为了提高学习兴趣,增加教学效果,我设计运用录音带、多媒体等手段帮助教学,并印发课文翻译等文字资料。

说学法(一)学情分析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少还连续初中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只满意于盲目背诵,只顾扫清课本中的文字障碍,无法把课内学到的学问转化为力量,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试前只是盲目做题,考试时全凭猜想,越是这样越是缺乏兴趣。

高中文言文《鸿门宴》教案

高中文言文《鸿门宴》教案

高中文言文《鸿门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鸿门宴》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能够分析并解读《鸿门宴》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3)能够运用《鸿门宴》中的文化常识和文学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讨论和写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

(3)培养学生对诚信、忠诚、勇敢等品质的赞赏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1. 《鸿门宴》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 《鸿门宴》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3. 《鸿门宴》中的文化常识和文学手法。

三、教学难点1. 《鸿门宴》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与运用。

2. 对《鸿门宴》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

3. 对《鸿门宴》中的文化常识和文学手法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鸿门宴》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

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写作,运用所学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表达对人物和情节的理解和评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文言文,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讲解《鸿门宴》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解释重点词语和句式的含义和用法。

3. 分析:分析《鸿门宴》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节的发展变化。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人物和情节的理解和评价。

5. 写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写一段关于《鸿门宴》的人物或情节的描述和评价。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鸿门宴》教案(优秀7篇)

《鸿门宴》教案(优秀7篇)

《鸿门宴》教案(优秀7篇)《鸿门宴》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迁的相关事迹以及与《史记》有关的文学常识;(重点)2、掌握本课重要的文言字词、特殊句式;(重难点)3、了解“鸿门宴”的起因、经过、结果,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分析刘邦、项羽的性格特点。

(重难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史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项羽和刘邦都曾看到过秦始皇出巡时壮大的场面。

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

”刘邦却说:“大丈夫当如此也!”言为心声,可见两人都觊觎帝位的野心。

但我们会发现,两人的语言表现出了不同的性格:一个率真无忌,一个含而不露。

性格决定命运,项羽、刘邦的性格有着较大的差异,他们的命运有何不同?《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豹。

二、作家作品介绍司马迁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是一位具有多方面修养的学者,对司马迁后来所从事的事业都有十分明显的影响。

司马迁的童年是在家乡黄河边上的龙门山下度过的。

十岁诵古文,随父至长安,受学于经学大师董仲舒。

20岁的时候,遨游大江南北,其后侍从汉武帝巡游长城内外,足迹遍及全国,这些考察见闻为写《史记》作了良好的准备。

20几岁任郎中,36岁父死,38岁继任太史令,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

42岁时主持修订历法,同年开始写《史记》。

5年后,因替战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触怒武帝,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至53岁时基本完成《史记》的著述。

《史记》地位: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内容: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3000多年的历史组成:《史记》全书130篇,52万多字,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五部分。

【12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例外:《秦本纪》《项羽本纪》《吕后本纪》【30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以及特别重要的历史人物【70列传】帝王、贵族王侯之外的名官、名人的事迹以及少数民族的传记【10表】以表格形式简列各个时期的大事件【8书】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评价: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著作,又是文学著作。

鸿门宴教案(通用5篇)

鸿门宴教案(通用5篇)

鸿门宴教案鸿门宴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鸿门宴教案(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鸿门宴教案1一、教学目的:1、了解文言实词活用(包括使动、意动)的一些规律,理解古汉语中名词作状崐语和句子成分省略的一些知识。

2、学习本文紧凑地安排情节、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写法。

3、了解刘邦胜项羽败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项庄舞剑”“樊哙入帐”两段。

2、难点:古汉语词类活用、名作状、句子成分省略等语法知识。

三、教学时数:四课时四、教学步骤:憙拑第一课时憗拕引入课文:《鸿门宴》选自司马迁写的《史记》。

我们以前学习过《史记》里节选的崐《陈涉世家》、《廉颇蔺相如列传》,一定还清楚地记得陈胜、廉颇、蔺相如崐这些性格鲜明的人物。

司马迁非常善于描写人物。

鲁迅曾把《史记》誉为“史崐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在《鸿门宴》这段文字里,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到司崐马迁刻画人物的特点,那就是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之中,并通过人物个崐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予以刻画。

《鸿门宴》写的是刘邦和项羽的斗争。

故事开始时,项羽拥兵40万,而刘崐邦只有10万。

从“鸿门宴”的情节,读者已经能清楚地预见到将来刘邦胜项羽崐的结局了。

项羽由主动步步转化为被动,而刘邦却是一步一步地由被动转为主崐动。

背景:“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陈涉起义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

•陈胜起崐义后,各地云起响应,其中有楚国贵族出自身的项梁、项羽叔侄,有农民出身崐的刘邦。

陈胜失败后,项梁扶楚怀王的孙子名叫心的作了楚王,刘邦也投靠了崐项梁。

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同崐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

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崐王。

项羽在钜鹿(今在河北)大败秦军,消灭了秦军的主力。

鸿门宴教案教案5篇

鸿门宴教案教案5篇

鸿门宴教案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方案、工作总结、心得体会、演讲稿、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鸿门宴教案教案5篇编写充实的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鸿门宴教案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文言文鸿门宴教案范文

高中文言文鸿门宴教案范文

高中文言文《鸿门宴》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鸿门宴》。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鸿门宴”、“剑拔弩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等。

(3)了解课文背景,把握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学会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文言文的情感。

(3)领悟友情、忠诚、勇敢等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朗读与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理解。

3. 人物形象分析与性格特点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课文背景的理解。

2. 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

3. 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鸿门宴》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鸿门宴”、“剑拔弩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等。

5. 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文言文的情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课文《鸿门宴》。

2. 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写一段话描述自己的一次聚会经历。

3. 深入阅读一篇古代文学作品,体会古代文化的魅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作业检查,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朗读与背诵:检查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评估学生的记忆和表达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语文教案:鸿门宴

语文教案:鸿门宴

语文教案:鸿门宴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鸿门宴》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事件发展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通过课内外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提高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鸿门宴的历史氛围,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

(2)认识诚信、友谊等价值观念的重要性,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

(3)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合作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鸿门宴》的内容理解。

(2)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的学习。

(3)人物形象分析和事件发展的理解。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的理解。

(2)对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梗概。

(2)引发学生对鸿门宴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解决生字词和古文阅读的困难。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的含义和用法。

(2)分组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分享自己的观点。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讲解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5. 练习与拓展:(1)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和背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学生进行相关练习题的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3)学生进行课内外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课文理解:通过学生的练习和课堂回答,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鸿门宴教案及练习

鸿门宴教案及练习

鸿门宴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人物关系和事件经过;(2)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句式的用法;(3)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鸿门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提升审美情趣;(3)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和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诚信、友谊、忠诚等传统美德的重要性;(2)学会在现实生活中辨别是非,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鸿门宴的历史背景、人物关系和事件经过;2. 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句式的用法;3. 文中表达技巧的分析和欣赏。

三、教学难点:1. 文中生僻词语的理解;2. 文言文句式的辨析;3. 对文中人物形象和情节的深入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形象;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解决疑难问题;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式,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学习态度;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练习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练习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六、教学内容:1. 深入学习鸿门宴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经过,理解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机;2. 分析鸿门宴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理解其深层含义和作者的观点;3. 通过对比分析,探讨鸿门宴在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的意义和影响。

七、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鸿门宴为例,深入剖析其人物关系和事件经过;2. 使用对比分析法,探讨鸿门宴在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的意义和影响;3.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鸿门宴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

高中文言文《鸿门宴》教案

高中文言文《鸿门宴》教案

高中文言文《鸿门宴》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文言文《鸿门宴》的基本内容,掌握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学生能够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作者的表达意图。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学生通过翻译、朗读等实践操作,提高文言文的语言运用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文中描绘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感受作者对忠臣义士的赞扬和对叛贼的谴责。

学生能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自信。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楚汉争霸的时期,刘邦和项羽的矛盾冲突。

介绍文中主要人物:刘邦、项羽、张良、范增等。

2.2 课文朗读与翻译: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学生合作翻译课文,理解文中的句子结构和词语含义。

第三章:课文解析3.1 文中关键词语解释:鸿门宴、刘邦、项羽、张良、范增等词语的含义。

3.2 句子结构分析:分析文中的长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

解释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第四章:课堂活动4.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文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学生通过扮演,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提高表达能力。

4.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通过讨论,提高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第五章:作业与评价5.1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进行课文背诵和习题练习。

5.2 评价方式: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朗读、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参与度。

作业评价:课文的背诵、习题的正确率、研究报告的质量和深度。

第六章:课文延伸6.1 历史背景拓展: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楚汉争霸时期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拓宽对历史背景的认识。

6.2 人物关系分析:学生分析文中的主要人物关系,包括刘邦、项羽、张良、范增等人物之间的互动和矛盾。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动机,提高表达能力。

鸿门宴教案及练习

鸿门宴教案及练习

鸿门宴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能够概括并描述鸿门宴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3)能够分析并评价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讨论、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敏感性和好奇心。

(3)培养学生对人物性格和行为动机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判断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与理解:(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鸿门宴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进行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

2. 人物性格分析:(1)让学生分析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如项羽、刘邦等。

(2)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描写,评价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鸿门宴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激发学生对鸿门宴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测试,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人物性格分析:通过学生对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篇关于鸿门宴的短文。

2. 选择一个文中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并进行评价。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六、教学策略1. 情景模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鸿门宴情景模拟,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项羽、刘邦等。

鸿门宴教案设计(优秀3篇)

鸿门宴教案设计(优秀3篇)

鸿门宴教案设计(优秀3篇)《鸿门宴》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掌握积累军、击、内、如、信、谢、意、坐、举、胜、斗、置等重点实词,掌握文中词类活用,成份省略及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本文重点虚词,‘教案’鸿门宴教案。

2、学习作品中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通过人物个性化语言、行动展示人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二、文言基础知识1、注音释义旦日飨士卒(飨,xiǎng,用酒食款待)鲰生(鲰,zōu,短小,浅陋)戮力(戮,lù联合,一同)瞋目(瞋,chēn发怒时睁大眼睛)目眦尽裂(眦,zì眼角)按剑而跽(跽,jì,挺直上身,两腿跪着)彘肩(彘,zhì,猪)刀俎(俎,zǔ切肉用的砧板)2、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要项伯(要通邀,邀请)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不可不蚤来(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3、词性活用A、名词用作动词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刑人如恐不胜(用刀割刺)道芷阳间行(取道)B、名词用状语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吾得兄事之(象对待兄长那样)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那样)头发上指(向上)C、动词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从百余骑(使…跟从)D形容词用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交好)4、古今异义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约为婚姻(婚姻古义: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不同一般的事今义:副词,很、非常)5、句式解析(1)判断句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此亡秦之续耳。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教案及练习

鸿门宴教案及练习

鸿门宴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及重要意义;(2)能够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并进行准确的解读;(3)能够分析并评价鸿门宴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鸿门宴的内涵;(2)学会运用历史背景、文化知识等辅助工具,提高文本解读能力;(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诚信、忠诚、友谊等价值观在鸿门宴中的体现;(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热爱文化的情感;(3)引导学生从鸿门宴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及重要意义;2. 鸿门宴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解读;3. 鸿门宴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分析。

三、教学难点:1. 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准确理解;2. 鸿门宴中人物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的深入剖析;3. 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鸿门宴的基本内容;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鸿门宴中的人物形象和价值观;3. 启发引导: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鸿门宴的内涵和外延;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例子,让学生分析人物行为和动机背后的原因;5. 小组展示:小组代表分享本组讨论成果,进行互动点评。

五、教学内容: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鸿门宴的基本情节;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鸿门宴中的人物形象和价值观;4. 启发引导: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鸿门宴的内涵和外延;5.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例子,让学生分析人物行为和动机背后的原因;6. 小组展示:小组代表分享本组讨论成果,进行互动点评;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鸿门宴的基本情节;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鸿门宴中的人物形象和价值观;4. 启发引导: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鸿门宴的内涵和外延;5.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例子,让学生分析人物行为和动机背后的原因;6. 小组展示:小组代表分享本组讨论成果,进行互动点评;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鸿门宴教案及练习

鸿门宴教案及练习

鸿门宴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参与者及事件经过。

(2)分析鸿门宴中各人物的言行举止,把握他们的性格特点。

(3)理解鸿门宴在楚汉争霸中的重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鸿门宴中的关键情节。

(2)学会对比分析历史人物,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运用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法,深入理解鸿门宴的历史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诚信、忠诚、勇敢等品质的重要性。

(2)尊重历史,弘扬传统文化。

(3)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及事件经过。

2. 鸿门宴中各人物的言行举止及其性格特点。

3. 鸿门宴在楚汉争霸中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难点:1. 鸿门宴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心理斗争。

2. 对比分析历史人物,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鸿门宴》及相关历史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3. 角色扮演道具、情景再现所需物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

(2)提问:“鸿门宴”这个名字的含义是什么?引发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鸿门宴》,了解事件经过。

(2)列出鸿门宴中出现的重点人物,引导学生关注他们的言行举止。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鸿门宴中各人物的个性特点。

(2)对比讨论,总结鸿门宴在楚汉争霸中的重要意义。

4. 课堂讲解:(1)讲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及事件经过。

(2)深入剖析鸿门宴中各人物的言行举止,揭示他们的性格特点。

(3)分析鸿门宴在楚汉争霸中的重要地位。

5. 实践环节:(1)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鸿门宴的场景。

(2)让学生通过情景再现,深入体验鸿门宴的历史氛围。

6. 总结与反思:(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2)引导学生反思鸿门宴的历史教训,提高道德素养。

《鸿门宴》教案

《鸿门宴》教案

《鸿门宴》教案《鸿门宴》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鸿门宴》课文复习。

掌握课文背诵,理解人物性格特征,完成文言知识归纳。

2.提倡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励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感。

3.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使所有学生能充分发挥所长。

教学形式:1.结合多媒体手段进行课文复习。

2.通过由学生自行组织角色表演,形象化地背诵课文,展示人物性格,掌握翻译技巧。

3.课外独立进行语言知识归纳。

教学重点、难点:1.课文背诵与文言翻译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本节活动课的难点。

2.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文言语言知识归纳。

教材及教学对象分析:1.本学期采用新教材,文言文占课本比例的40%,全部篇目都有背诵要求。

课文背诵既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特别是古文背诵对学生有一定难度,授课时集中背诵,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2.《鸿门宴》一文要求背诵的三、四自然段,以人物对话和人物动作为主,背诵难度大,但角色个性鲜明,形象突出,以学生活动为主能调动学生兴趣,在参与中记忆深刻,有利于背诵。

3.所教学生,自高一入学以来,已引导进行文言归纳,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文言知识归纳应能独立完成。

教学时间:一课时(45分钟)教学设备:电脑、实物投影仪、CD唱机教学过程:一、引入音乐引入:《十面埋伏》(设计目的:制造气氛,把学生情绪带入本课特定的氛围中)教学目标:《鸿门宴》复习课1.复习课文相关知识。

2.通过表演形象化地背诵课文,加深理解人物性格特征。

3.进行文言语言知识归纳和检测。

二、复习过程1.作者和出处提问:作者——司马迁(幻灯片:司马迁像)提问:出处——《史记》(幻灯片:司马迁和《史记》)(设计目的:通过图片和幻灯,形象而快速地巩固文学常识)2.情节提问:根据图片简单地讲讲《鸿门宴》的故事。

(幻灯片:《鸿门宴故事》110)(设计目的:形象化地回顾课文故事情节,深入理解三、四段的情节背景)三、表演过程[过程(一)、(二)由科代主持](一)科代:1.交待故事背景(幻灯片:历史背景,鸿门宴遗址)(设计目的:巩固历史背景知识,增强表演的可感性)2.交待表演要求:四个小组,古装版考查同学的背诵,现代版考查翻译和人物性格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武邑中学课堂教学设计
1.D
2.B
3.D
4.D 解析:D项,均为“接纳”。

A项前者为“放弃”,后者为“放置”;B项前者为“辞谢”,后者为“感谢”;C项前者为“坐下”,后者为“座位”。

5.B ①④⑤名词活用作动词。

王,称王;军,驻军;目,用眼睛看;②③⑦使动用法。

活,使……活;从,使……跟从;内,使……进入/⑥⑧名词作状语翼,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兄,像兄长一样。

6.D 解析:A项,“卮”应读“zhī”;B项,“瞋”应读“chēn”;C项,“尹”应读“yǐn”。

7.D 解析:①“距”通“拒”,“内”通“纳”;②“坐”通“座”;③“倍”通“背”;⑤“郤”通“隙”;⑦“采”通“彩”;⑧“要”通“邀”;⑨“蚤”通“早”。

8.B
9.D 解析:A项,“河北”“河南”古义分别为“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为“河北省”“河南省”。

B项,“婚姻”古义为“儿女亲家”;今义为“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C项,“非常”古义为“意外的变故”;今义为“程度副词”。

D项,古今都为“士兵”。

10.(3分)C11.(3分)D(朔指阴历每月初一,表示迎接新月,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叫“晦”。

)12.(3分)B(“他与凤阳总督马士英、阮大铖计议”有误,原文是“凤阳总督马士英暗中与阮大铖计议”)
13.(10分)(1)(5分)军队出征,士兵不吃饱自己不先吃,没有(给士兵)发放衣服自己不先穿,因此(史可法)得到将士的拼死效力。

(“行”“御”“死力”一处1分,大意2分)(2)(5分)史可法说:“王应该穿上素服在郊外驻扎,派遣军队北征,把必定报仇之意昭示天下。

(“次”“发”“示”每处1分,大意2分)
14.谯国夫人者,高凉冼氏之女也。

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

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行军用师,压服诸越。

梁大同初,罗州刺史冯融闻夫人有志行,为其子高凉太守宝娉以为妻。

谯国夫人是高凉冼氏的女儿。

世代都是南越的首领,占据山洞,部属有十余万家。

夫人
幼时就很贤明,有很多谋略,在父母家时,能够安抚部众,行军用兵,压服南越各部落。

梁朝大同初年,罗州刺史冯融听说夫人有志向德行,为他的儿子高凉太守冯宝娉为妻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