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食品安全事故汇总

合集下载

校园食品安全事故案例剖析及警示

校园食品安全事故案例剖析及警示

校园食品安全事故案例剖析及警示近年来,我国校园食品安全事故屡见不鲜,为广大师生和家长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本文将以几个典型的校园食品安全事故为例,剖析事故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警示。

一、案例剖析1.案例一:某中学食堂食物中毒事件某中学食堂在为学生提供午餐的过程中,因食材不合格导致食物中毒事件。

经调查,该食堂在采购食材时,未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验收,导致有毒食材流入食堂。

此次事故共造成数十名学生中毒,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

剖析:该事故暴露出学校食堂在食材采购、验收环节的监管不力。

学校应当加强对食堂的监管,确保食材安全。

2.案例二:某幼儿园零食中发现老鼠药在某幼儿园,学生在食用零食时,意外发现零食中含有老鼠药。

经调查,该零食是由幼儿园内部小卖部销售。

此次事故幸运的是未造成学生伤亡,但足以引起高度重视。

剖析:该事故反映出幼儿园小卖部在食品安全管理上的漏洞。

幼儿园应当严格把控食品安全,禁止销售不合格食品,确保学生饮食安全。

3.案例三:某高校食堂地沟油事件某高校食堂被曝使用地沟油烹饪食物。

经查,食堂为节省成本,非法采购地沟油。

此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对该高校的声誉造成严重影响。

剖析:该事故凸显出高校食堂在食材采购环节的监管缺失。

高校应当加强对食堂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采购行为,保障学生饮食安全。

二、警示1.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学校、家长、学生都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学校要加强对食堂、小卖部的监管,家长要关注学生的饮食状况,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2.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学校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对食堂、小卖部的监管。

同时,要定期对食品安全进行检查,确保食品安全。

3.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学校要加大食品安全教育力度,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要通过举办食品安全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素养。

4.严格执法监管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校园食品安全的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十大食品安全案例

十大食品安全案例

十大食品安全案例2022年-2022年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案例“一滴香”2022年8月31日,山东媒体爆出,“只需一滴,清水就能变高汤”的食品添加剂“一滴香”是通过化工合成的有毒物质,食用后会损伤肝脏,还能致癌。

毒豆芽可致癌2022年4月17日凌晨,沈阳市公安局端掉一毒豆芽加工窝点,在该窝点内查获使用有害非食品添加剂制成的豆芽2吨,半成品8吨,老板称这种豆芽“旺季每天可售出2000斤。

有数据指出沈阳市场上近三分之一是毒豆芽。

让食物更加漂亮、增加黄豆发芽率,这些豆芽里被加入了尿素、恩诺沙星等违法添加剂。

其中尿素用量超标27倍;恩诺沙星是一种抗生素,一般用在动物身上;6-苄氨基腺嘌呤长期食用则会在人体内产生可致癌的亚硝酸盐。

企业缺乏社会责任,缺乏社会道德,为了利益不择手段。

毒胶囊事件2022年4月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给皮革废料进行脱色漂白和清洗,随后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浙江新昌县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最终流向药品企业。

经调查发现,9家药厂的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其中超标最多的达90多倍。

肯德基、真功夫食用冰块被曝不如马桶水2022年7月20日,央视记者在北京崇文门的肯德基、真功夫和麦当劳3家大型快餐店中,取回可食用冰块进行抽样检测。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冷冻饮品卫生标准》中规定食用冰块菌落总数不超过100cfu/mL,大肠菌群不超过6MPN/100mL,不得检出致病菌。

从央视新闻中提供的数据来看,三家快餐店的食用冰块菌落总数均高于国家标准,即超标。

对此,三家快餐店回应冰块菌落超标事件称,立即按照标准严格清洁和消毒制冰机和相关设备,同时向消费者表示歉意。

肯德基、真功夫食用冰块被曝不如马桶水。

“泡药”豆芽日销20吨2022年11月,《新京报》记者对北京大兴一非法添加违禁成分生产豆芽的企业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些“毒豆芽”日销达20吨,并且堂而皇之地进入北京新发地和景绣大地等大型农贸市场,流入百姓的餐桌。

(完整版)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汇总,推荐文档

(完整版)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汇总,推荐文档

1、2000年12月15日,金华市卫生防疫站在金华市区五里牌楼农贸市场内查获1500公斤的“毒瓜子”。

这些西瓜子生产中掺了矿物油,同时福建、河南、广东、南京等地也发现了“毒瓜子”。

点评:在中国许多县级以下的农贸市场里许多食品特别是炒货,都是自制自销的,这些摊贩在市场上有摊位店铺,在家里或其它较隐的地方有自开的加工厂。

加工爪子花生等一些炒货,这些加工厂所用的场所完全没有卫生可言,也没有任何审批手续,就是有往往都是很形式的东西,他们加工时所用的油当然不会是好油,来源渠道也完全不清楚,反正会有人专门到店铺里来推销,会自动送上门来,加工者并不管油到底好不好,只要便宜就行,他们明知不会是好油,但也不会想到可能是毒油,他们的商品会通过各种渠道流通到全国各种经营场所。

包括各种大型超市。

特别是各种宾馆酒家等,事实上炒货的“脏”说出来足可让人大倒胃口,他们所谓的工厂办了十几年,从来就没有卫生部门的工作人员去过,一,他们的厂是地下的,二,这方面好象没有人去管,当地zf为了地方经济往往都是采用宽松政策,其实他们也不知道这食品到底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三,从来就没有人问过、查过商贩货物的来源和渠道,四,对于炒货并没有一些相关的较详细的法规可寻可依,特别是对一引起自产自销的小作坊,完全就没有相关措施。

五,中国人喜欢“运动”,往往是发现严重问题后就来一下“运动”,而不法商人为了利益是挖空心思,无孔不入,无时不动,而监督部门则是上面叫动他才动,在“运动”与“运动”的时间里,谁去保证商品的质量呢?2、2001年3月至9月期间,广东河源某饲料公司因购买“瘦肉精”即盐酸克伦特罗生产猪用混合饲料,导致11月7日河源484名市民因食肉中毒。

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除了法律方面的局限性,还在于我们广大民众特别是官员对各种知识的贫乏,试想:在各种食品安全事件曝光之前,又有几位官员清楚“瘦肉精”“苏丹红”“牛肉精膏”等概念呢?在食品安全的监管中,最需要监管的是流通渠道和商品来源,可是监督部门人浮于事,有几个真正为人民的生命安全着想并时时牵肠挂肚呢?3、2001年9月3日,吉化公司所属的16所中小学校发生严重的豆奶中毒事件。

外卖食品安全事件案例

外卖食品安全事件案例

外卖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外卖食品安全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不少外卖平台上出现了一些食品安全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这些事件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健康隐患,也对外卖行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典型的外卖食品安全事件案例。

首先,2018年,某外卖平台上曝出了一起外卖餐厅使用过期食材的事件。

该餐厅被曝光在食材过期后仍然使用,并且没有经过严格的食品安全检测,直接制作外卖食品。

这一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强烈愤慨,也让人们对外卖食品的安全性产生了怀疑。

其次,2019年,某外卖平台上爆出了一起外卖配送员在配送途中恶意打开食品包装并偷食的事件。

这名配送员在送餐途中将食品包装打开,取出部分食品进行食用,然后重新包装送达顾客。

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顾客的权益,也对食品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另外,2020年,某外卖平台上发生了一起外卖餐厅卫生条件差的事件。

有消费者曝光了一家外卖餐厅的厨房卫生状况极差,存在食材交叉污染、食品存储不当等问题。

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公众对外卖食品安全的担忧,也对相关外卖平台的管理责任提出了质疑。

针对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外卖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外卖餐厅的食材采购和储存管理不规范,存在使用过期食材的情况;二是配送员的不端行为,包括恶意打开食品包装和食用顾客食品等;三是外卖餐厅的卫生条件存在隐患,对食品安全造成威胁。

针对外卖食品安全事件,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监管和管理。

首先,外卖平台应该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对入驻餐厅进行严格审核和监督,确保食材采购和储存符合规范。

其次,加强对配送员的管理和培训,建立配送员行为监控机制,严禁恶意破坏食品包装和食用顾客食品。

最后,外卖餐厅应该加强自身的卫生管理,定期进行卫生检查,确保厨房和食品的安全卫生。

综上所述,外卖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强监管和管理,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安全。

只有这样,外卖行业才能更好地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放心的外卖食品服务。

近年食品安全事故汇总

近年食品安全事故汇总

海南毒豇豆
海南产豇豆在武汉查出含有 禁用农药后,合肥又检测出有毒 豇豆。所涉高毒农药水胺硫磷为 高毒杀虫剂,属高毒农药,禁止 用于果、茶、烟以及中草药植物 上。2006年,国务院就明确禁用 了一系列高毒农药。“毒豇豆” 事件使人们对这一禁令的执行效 果生出质疑。如何加强农业生产 和食品加工链条的基础环节,成 为一个沉甸甸的课题
青岛新闻网4月14日讯 近日,青岛市城阳质监局接市民举报,在一民房 内查获大量“问题银鱼”。据统计,现场共查获小银鱼1.6吨,福尔马林 100公斤。据相关责任人交代,“加工厂”有3个浸泡池,里面装满福尔马 林。工人将银鱼倒入福尔马林池子,以此来确保产品不腐烂、颜色鲜亮 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外观无色透明, 具有防腐、消毒和漂白的功能。 不同领域有不同作用,浸泡过的小银鱼更好看,体积增大,有弹性,不容 易腐烂。但是食用这种小银鱼后会造成消化道灼伤,严重的可以导致消化 道穿孔,甚至休克。特别是长期接触甲醛会导致植物神经紊乱,生殖能力 缺失,甚至是白血病。
大闸蟹中毒事件 2006年10月18日,台湾卫 生部门发布消息,称从昆山阳 澄湖水产公司进口的约3吨阳 澄湖大闸蟹验出致癌物质硝基 呋喃代谢物。后来证实为夸大 其词,国家质检总局10月20日 对外表示,今年以来,内地大 闸蟹出口743吨,没有发生质 量卫生问题。 据了解,人体长期大量摄 入硝基呋喃类化合物,存在致 癌的可能性。而且,蟹体内有 大量的抗生素药物残留,会使 食用者产生耐药性,降低此类 药物的临床效果。
企业缺乏社会责任 缺乏社会道德,为了利益不择手段
毒豆芽可致癌
2011年4月17日凌晨,沈阳市公安局 端掉一毒豆芽加工窝点,在该窝点内查 获使用有害非食品添加剂制成的豆芽2 吨,半成品8吨,老板称这种豆芽“旺 季每天可售出2000斤 。有数据指出沈 阳市场上近三分之一是毒豆芽。了让食 物更加漂亮、增加黄豆发芽率,这些豆 芽里被加入了尿素、恩诺沙星等违法添 加剂。其中尿素用量超标27倍;恩诺沙 星是一种抗生素,一般用在动物身上; 6-苄氨基腺嘌呤长期食用则会在人体内 产生可致癌的亚硝酸盐。

典型食品安全事故案例警示教育

典型食品安全事故案例警示教育

典型食品安全事故案例警示教育食品安全事故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餐饮等环节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食品质量出现问题,威胁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

为了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意识和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我们有必要通过典型案例进行警示教育。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食品安全事故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反思:1. 江苏婴儿奶粉事件该事件发生于2018年,江苏某公司生产的婴儿奶粉受到污染,导致多名婴儿感染细菌,其中一名婴儿不幸死亡。

该公司涉嫌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没有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对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安全问题缺乏严格监管。

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加强了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和标准。

2. 河北致命毒豆芽事件在2012年,河北某地一家餐馆使用未经检测的豆芽,结果导致30多名顾客出现中毒症状,其中一人不幸身亡。

事件调查显示,该餐馆没有采取必要的食品安全措施,从而导致食品污染。

此事件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餐饮行业食品安全管理的关注,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也吸取了经验教训。

3. 上海“地沟油”事件2014年,上海一家食品加工企业制作食品时使用了大量的“地沟油”,即废弃的、劣质的食用油。

这样的食用油中含有大量不健康的物质,容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这一事件揭示了一些不法商人为牟取暴利而不择手段的现象,也引起了人们对食品来源和质量的担忧。

以上案例是典型的食品安全事故,这些事件的发生都对我们提醒意义重大。

我们应该认真对待食品安全问题,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推动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食品安全,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1. 张三, "食品安全事故及其警示教育," 食品安全研究, vol. 1, no. 1, pp. 10-15, 2019.2. 李四, "典型食品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及其启示," 食品安全与质量, vol. 2, no. 2, pp. 20-25, 2020.以上文档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根据当地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

2023年食品安全事故案例

2023年食品安全事故案例

2023年食品安全事故案例概述食品安全是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要保障,然而在2023年,发生了一系列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

这些事故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严厉的批评。

本文将详细介绍其中两起食品安全事故案例。

案例一:婴儿奶粉质量问题今年在某知名婴儿奶粉品牌中,发现了质量问题。

经过调查,发现该品牌的部分产品中含有有害物质超标,可能对婴儿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该事件立刻引起了家长们的担忧和抗议。

相关监管部门对该品牌进行了调查,并责令召回了受影响的产品。

同时,该品牌的声誉也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案例二:食品外卖中毒事件另一起引起广泛关注的食品安全事故是在某知名外卖平台上发生的。

一位消费者通过该平台订购了一份外卖食品,但在食用后出现了食物中毒的症状。

经过调查,发现该外卖食品在制作过程中出现了不符合卫生标准的行为,导致了食品污染。

此事引起了消费者们对外卖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的质疑,并使得该外卖平台受到了恶劣的口碑影响。

受影响和应对这两起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

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了对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力度,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消费者对食品的选择和购买也更加慎重,更加注重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

食品企业在事故后更加重视食品质量管理,加强了内部的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结论食品安全事故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

各方应共同努力,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推动食品质量的持续改善。

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和合作,我们才能建立起一个更加安全和可靠的食品供应体系。

食品安全事故案例

食品安全事故案例
不洁净的生产环境导致菌群繁殖:公司的生产车间及设备未经过充分清洁和消 毒,致病菌在此环境中迅速繁殖。生产过程中的不洁净环境是导致致病菌污染 的主要原因之一
低质量的原材料含有害微生物:公司采用了未经过严格质量检验的劣质原材料 ,这些原材料携带了大量的害菌。此举进一步加剧了食品质量问题,为细菌感 染提供了可能
-
1
引言
2
案例描述
3
事故原因分析
4
后果分析
5
结论
食品安全事故案例
引言
食品安全是人类生活中至关重要的方面之 一。然而,近年来,一系列食品安全事故 引发了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的担忧。 本文将探讨一起食品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其事故原因以及对社会和个人产生的后果
食品安全事故案例
案例描述
该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在某乳制品公司,其产品曾导致大量消费者食物中毒,引发公众的广 泛关注。该公司生产的一批儿童奶粉被检测出严重超标的致病菌,经过调查发现,事故的 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公众对品牌信任度下降:这次食品安全事故严重损害了该公司的品牌形象,公 众对其产品的信任度大大下降。这将直接影响公司的销售和市场份额,给公司 带来经济损失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缺失:此次事Fra bibliotek揭示了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不完善和缺失。 监管部门未能及时检测出问题,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这使得食品安全 风险进一步扩大
生产过程控制不严格: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未严格控制时间、温度和压力等因素 ,导致致病菌没有被有效杀灭。生产过程控制不严格是直接导致食品中致病菌 存活和繁殖的重要原因
食品安全事故案例
后果分析
公众健康受到威胁:该次食品安全事故导致大量消费者食物中毒,给公众的身 体健康带来了威胁。食物中毒可能导致消费者出现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 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历年的食品安全事件集合及评价

历年的食品安全事件集合及评价

食品安全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民生问题,而历年来也发生过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

这些事件不仅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威胁,还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以下是历年的食品安全事件集合及评价。

1.2024年中国奶粉事件:这是中国近年来最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之一、数家大型奶粉生产企业被曝充气、掺假、添加有害物质等问题。

事件导致六个月以下儿童数千例肾结石病例,严重影响了国内奶粉市场的信任度。

这一事件揭示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企业追求利润而忽视产品品质和消费者安全的现象。

2.2024年日本核辐射污染食品事件:福岛核事故造成的辐射泄漏导致日本部分地区食品受到污染。

蔬菜、饲料、水产品等大量出现放射性物质超标情况。

虽然政府及时采取了措施,但此事件仍然引起了广泛的恐慌和质疑。

这一事件再次提醒了人们对核能及其使用安全性的警觉,为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更高要求。

3.2024年美国马铃薯片事件:此次事件引起了全球对转基因食品的关注。

一项研究发现,在美国销售的马铃薯片中含有转基因生物(GMO)成分,而转基因食品的风险存在争议。

此事件引发了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担忧,推动了全球对食品基因改造的立法和监管。

5.2024年印度塑料稻事件:印度锡尔赫鲁鲁杰邦的农民使用塑料颗粒来制作稻米,使得这种假稻米在市场上被贩卖。

塑料被曝光后,人们对塑料颗粒的使用风险和对食品安全监管的不满加深。

此事件引发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农产品生产过程的关注,对农产品流通环节的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不仅令人震惊,也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深思。

它们揭示了食品供应链的漏洞、监管体系的薄弱以及企业追求利润的短视行为。

这些事件引发了国内外广泛的讨论和关注,并对食品行业以及相关政府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的来说,历年的食品安全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食品安全是一个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加强监管和改善食品供应链,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可靠性。

食品企业安全生产事故案例

食品企业安全生产事故案例

食品企业安全生产事故案例食品企业安全生产事故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等不良后果的事件。

以下是十个食品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的案例。

1. 2014年,某食品加工厂因操作工不慎将含有有毒物质的原料误放入食品生产线,导致大批产品含有有毒物质。

该事件被媒体曝光后,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公司面临巨额赔偿和声誉损失。

2. 2015年,某食品企业的冷冻设备故障,导致大量冷冻食品无法保持低温,造成产品腐败变质。

公司损失惨重,并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

3. 2016年,某饮料生产企业因生产线设备老化,导致一处管道破裂,大量饮料液体外泄。

事故发生后,周围环境受到污染,公司不仅要承担环境修复费用,还面临严厉的处罚。

4. 2017年,某食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过期的原料,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引发消费者投诉和退货潮。

公司因此遭受巨额经济损失,并且声誉受到很大的影响。

5. 2018年,某食品加工厂发生火灾事故,由于应急措施不到位,无法及时扑灭火势,火灾蔓延至整个厂区。

火灾造成多人伤亡和财产损失,公司经营陷入困境。

6. 2019年,某乳制品企业因生产线未进行定期维护,导致设备故障,一处高温区域发生火灾。

虽然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厂房和设备遭受严重损坏,公司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7. 2020年,某食品企业因员工操作不当,导致生产线堵塞,产品无法正常流通。

公司因此遭受经济损失,并被监管部门责令整改。

8. 2021年,某食品厂储存的原料长时间未做检测和处理,导致原料发酵变质,产生大量有毒气体。

事故发生后,公司紧急疏散员工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但仍造成一人死亡。

9. 2022年,某食品运输车辆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侧翻事故,导致运输的食品散落一地。

事故造成交通拥堵和食品污染,公司需要承担责任并进行赔偿。

10. 2023年,某食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未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消毒处理,导致产品被污染。

该事件被监管部门发现后,公司被责令停产整治,并面临处罚。

食品中的食品安全事故案例

食品中的食品安全事故案例

食品中的食品安全事故案例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食品安全事故不仅对公众健康造成威胁,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本文将通过介绍几个食品中的典型安全事故案例,旨在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并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1. 三聚氰胺事件2008年,中国爆发了一起引起全球广泛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即三聚氰胺事件。

这种化学物质被严禁用于食品加工,然而一些不良商家为了提高奶制品的蛋白质含量,故意掺入了三聚氰胺。

数以千计的婴儿因饮用受污染的奶粉而受到严重伤害,引发了公众的恐慌与愤怒。

这一事件暴露了监管不严和不道德商业行为的问题。

政府在事件爆发后采取了严厉措施,打击了相关不法分子,并加强了食品安全监管和质量检测机制。

此外,企业及消费者也应加强对食品生产和购买环节的监督,共同守护食品安全。

2. 苏丹红事件苏丹红是禁止在食品中使用的合成染料,但在2005年,苏丹红却被发现出现在食品中。

这种染料被非法添加在辣椒粉、火腿等食品中,对人体健康有着潜在的损害。

苏丹红事件引发了广泛的恐慌,人们开始对食品安全问题产生更大的担忧。

为了改善食品安全状况,政府和企业加大了对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力度,加强了质量检测和风险评估工作。

此外,加强对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促进透明的食品信息披露,并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也是预防类似事件发生的重要措施。

3. 毒大米事件近年来,毒大米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

一些农民为了提高产量而滥用农药,使得大米中残留的有毒物质超标。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包括农药的合理使用、农田水质的监测等。

此外,引导农民正确使用农药、推行有机农业等也是有效降低农产品安全风险的方法。

4. 油麦菜事件油麦菜是我们日常餐桌上常见的蔬菜之一,然而近年来油麦菜被发现含有过量的农药残留。

由于缺乏监管和质量检测,大量的农药被无意或有意地使用在农产品上,威胁了公众的健康。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汇总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汇总

1.2024年“瘦肉精”事件:中国台湾地区曝光了一起使用瘦肉精来提高猪肉瘦肉率的食品安全案件。

这引发了公众对于农药和兽药在食品生产和加工中的滥用的担忧。

2.2024年“苹果门”事件:湖北武汉一家食品加工企业被曝光在苹果制品中添加了过氧化苯甲酰,这是一种有毒化学物质。

这次事件让公众对于食品加工企业的合规性产生了怀疑。

3.2024年“地沟油”事件:中国上海和其他地区曝光了一系列使用回收废油制造食用油的案件,这些废油主要来自餐馆排放的污油、污水和生活垃圾。

人们担心这些回收的废油中可能含有剧毒的物质,对身体健康构成风险。

4.2024年“大米门”事件:中国湖南一些地区曝光了一起将塑料袋和橡胶粉装入大米中销售的案件。

这让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性和食品生产环节中的欺诈行为产生了质疑。

5.2024年“追溯门”事件:中国安徽一起麻辣香锅中使用过期、滥用农药的案件引发了公众对于食品追溯体系的关注。

这次事件揭示了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漏洞和管理薄弱环节。

6.2024年“疫苗门”事件:中国长春长生生物科技公司被曝光生产和销售造假狂犬疫苗事件,导致广大公众对于疫苗安全问题产生了恐慌和忧虑。

这次事件揭示了疫苗监管的重要性和合规性的关键。

这些事件不仅在国内引起了公众的担忧,也对国际市场产生了严重影响。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在全球贸易中起到了重要角色。

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都在采取措施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防控能力。

为解决这些食品安全问题,相关措施应该包括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提高监管人员的培训和素质,加强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追溯体系建设,增加食品抽检力度,并加强信息公开和消费者教育等方面。

只有综合运用各项措施,才能有效保障食品安全,保护公众的健康和利益。

总结而言,近年来的食品安全事件提醒我们,食品安全问题仍然严峻。

只有加强相关监管和措施,加大处罚力度,加强行业自律,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食物中毒案例

食物中毒案例

食物中毒案例食物中毒是指人体摄入了有毒物质或者被有毒物质侵入体内,引起身体不适或者疾病的现象。

食物中毒案例时有发生,下面将介绍一些实际的案例,以便我们更加了解食物中毒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案例一,公司聚餐引发食物中毒。

某公司组织了一次聚餐活动,食物由外部餐饮服务提供。

不久之后,有多名员工出现了食物中毒的症状,包括腹泻、呕吐等。

经过调查发现,是因为食物在加工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的烹饪和处理,导致细菌滋生,最终引发了食物中毒。

这次事件给公司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也给员工们带来了身体上的困扰。

案例二,家庭聚餐中的食物中毒。

一家人在家里举行了聚餐,准备了各种美味佳肴。

但是不久之后,家人们陆续出现了食物中毒的症状,包括腹痛、恶心等。

经过调查得知,是因为食材在保存和加工过程中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导致细菌感染,最终引发了食物中毒。

这次家庭聚餐变成了一场灾难,也让家人们深刻认识到食物安全的重要性。

案例三,餐馆食物中毒事件。

某餐馆因为食物中毒事件而被曝光,多名食客出现了食物中毒的症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经过调查发现,是因为餐馆在食材采购和加工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卫生问题,导致食物受到污染,最终引发了食物中毒事件。

这次事件给餐馆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让消费者们对餐饮安全产生了质疑。

以上案例充分说明了食物中毒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也提醒我们要重视食物安全。

为了预防食物中毒,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加强食品安全教育,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其次,加强食品生产和加工的监管,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最后,个人在食用食物时要注意食品的新鲜度和卫生状况,避免食用过期或者不洁净的食品。

通过以上案例和预防措施的介绍,相信大家对食物中毒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够更好地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加重视食品安全,健康饮食,远离食物中毒的危害。

近五年食品安全案例

近五年食品安全案例

近五年食品安全案例一、老坛酸菜事件(2022年)1. 事件经过。

你能想象你吃的老坛酸菜面里的酸菜,其实是“土坑酸菜”吗?有记者暗访发现,一些酸菜制作企业的做法简直让人作呕。

那些所谓的老坛酸菜,很多就是在土坑里腌制的,工人穿着拖鞋,甚至光着脚在酸菜上踩来踩去,而且有的酸菜里面还夹杂着烟头之类的异物。

2. 影响。

这事儿一爆出来,那可是在全国都炸开了锅。

好多人家里囤着的老坛酸菜方便面都不敢吃了,直接就导致那些生产老坛酸菜方便面的企业销量暴跌。

大家对酸菜类食品的信任度一下子降到了冰点,很多餐馆里原本热销的酸菜菜品也受到了牵连,顾客点餐的时候都得犹豫半天,这可真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啊。

二、奈雪的茶蟑螂事件(2021年)1. 事件经过。

奈雪的茶可是大家都爱去的网红茶饮店呢。

但是在2021年,有顾客在奈雪的茶门店里发现了蟑螂。

你想啊,在你喝的茶饮附近有蟑螂爬来爬去,多恶心啊。

这事儿被曝光后,大家都开始怀疑奈雪的茶的卫生状况了。

2. 影响。

对于奈雪的茶来说,这就像晴天霹雳一样。

它的品牌形象受到了很大的损害,很多原本忠实的顾客都开始打退堂鼓了。

毕竟谁愿意在喝东西的时候联想到蟑螂呢?这也给整个茶饮行业敲响了警钟,让大家都开始重新审视门店的卫生管理了。

三、小龙坎火锅“口水油”事件(2021年)1. 事件经过。

小龙坎可是火锅界的大品牌呢。

可是被曝光有些门店重复使用火锅底料,也就是所谓的“口水油”。

这些门店把顾客吃完火锅后的油回收,然后再加工一下又重新给其他顾客用。

这就好比你吃的是别人吃剩下的油,想想都觉得反胃。

2. 影响。

这消息一传开,小龙坎火锅可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很多顾客觉得受到了欺骗,对小龙坎的信任大打折扣。

小龙坎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整改,而且在市场上的口碑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其他火锅品牌也纷纷开始自查,就怕被卷入类似的丑闻当中。

四、汉堡王用过期面包做汉堡事件(2020年)1. 事件经过。

汉堡王,大家都知道是卖汉堡的大品牌。

食品安全事例素材

食品安全事例素材

食品安全事例素材
1. 北京一家餐馆发生食物中毒事件:据报道,一家位于北京市中心的餐馆近日发生了一起食物中毒事件。

据相关部门调查,该餐馆使用了过期的食材,并未按照食品安全规定进行储存和处理,导致多名顾客出现不适症状,其中一人病情严重。

相关部门已暂停该餐馆的营业,并对其进行了罚款。

2. 德国一家奶制品公司被曝添加有害物质:德国媒体近日报道,一家知名奶制品公司被曝光在其产品中添加了含有致癌物质的化学成分。

该化学成分被证实对人体健康有害,并且违反了食品安全法规定。

消费者们对该公司立即采取行动表示强烈抗议,并要求相关部门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

3. 日本一家海鲜市场发现含有高浓度汞的鱼类:近日,日本东京一家海鲜市场的检测结果显示,部分鱼类被检测出含有高浓度的汞。

这种食品安全问题引发了公众的担忧,因为长期摄入高浓度的汞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相关部门立即采取措施,暂时关闭该市场,并展开全面调查。

4. 韩国一家食品加工厂发生食品污染事件:最近,韩国一家知名食品加工厂发生了食品污染事件。

该加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过期的原料,并未经过严格的质检。

这些污染的食品已经通过市场销售,并造成了多名消费者食物中毒。

当局已经暂时关闭该厂,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5. 美国一家冷冻食品公司召回含有大肠杆菌的产品:近日,美国一家冷冻食品公司发布了一项紧急召回声明,称其部分产品
被检测出含有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摄入后可能引发食物中毒,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危及生命。

该公司已经停止销售该批次的产品,并呼吁消费者立即停止食用并进行退货。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分析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分析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分析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各种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

本文将对近年来发生的几起引起公众广泛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其中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以期为未来的食品安全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事件一:某某公司奶粉质量门某某公司生产的婴幼儿奶粉被曝出质量问题,引发了消费者的恐慌和不信任。

经过调查发现,该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卫生问题和质量管理漏洞,导致产品质量无法保障。

事件曝光后,该公司受到了严厉的处罚,不仅经济损失惨重,更重要的是声誉受损,市场信任度急剧下降。

事件二:某某餐饮连锁店食品安全事故某某知名餐饮连锁店因食品安全问题频频登上热搜,消费者纷纷表示担忧。

经调查发现,该连锁店存在使用过期食材、不洁净加工环境等严重问题,严重违反食品安全法规。

事件曝光后,该连锁店被关停整顿,并赔偿了受影响消费者,但声誉受损无法挽回。

事件三:某某水果农药残留超标某某地区的水果因农药残留超标被检出,引发了广泛关注。

经检测发现,农民在种植过程中滥用农药、违规施肥等行为普遍存在,导致水果质量无法保证。

相关部门对涉事农民进行了严厉处罚,并加强了对农药使用的监管力度,但消费者对当地水果的信任度明显下降。

事件四:某某餐厅食物中毒事件某某知名餐厅因食物中毒事件频发而备受诟病。

经调查发现,该餐厅存在食材保存不当、加工卫生条件差等问题,导致多起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相关部门责令该餐厅停业整顿,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

然而,这一系列事件已经给该餐厅带来了极大的声誉损失和经济损失。

影响分析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身体健康上的威胁,也给相关企业和机构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声誉危机。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对于企业而言,唯有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市场份额。

原因分析这些食品安全事件背后往往存在着多方面原因:企业为了谋取暴利而忽视产品质量;监管部门监管不力、执法不严;消费者对于自身权益保护意识淡薄等。

食物中毒事件案例

食物中毒事件案例

食物中毒事件案例食物中毒是指由于食用了受到污染或者变质的食物而引起的身体不适甚至危害健康的情况。

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食物中毒事件的案例。

案例一,2018年某餐厅食物中毒事件。

2018年某市某餐厅发生了一起大规模的食物中毒事件。

当地卫生监督部门调查发现,该餐厅的厨房卫生状况极差,食材保存不当,食品加工过程存在卫生隐患。

导致数十名食客出现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其中一些人甚至需要住院治疗。

该餐厅因为食品安全问题被责令停业整顿,负责人也被处以行政处罚。

案例二,学校食堂食物中毒事件。

某市一所学校的食堂曾发生过一起食物中毒事件。

当时,学生们在食用了学校食堂提供的午餐后,出现了集体食物中毒的症状。

经过调查发现,食堂的食品储存和加工环节存在严重的卫生问题,食材保存不当,食品加工卫生条件差。

学校食堂因为食品安全问题被责令停业整顿,相关责任人也被追究责任。

案例三,家庭聚餐食物中毒事件。

某家庭在一次聚餐后,多人出现了食物中毒的症状。

经过调查发现,家庭主妇在食材采购和食品加工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食品卫生安全规定,导致食物受到了细菌污染。

家庭成员因为食物中毒不仅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也给家庭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以上案例充分说明了食物中毒事件对人们生活和健康的危害。

食品安全是关乎每个人的大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和管理,做到“从源头抓起,全程监管”,共同维护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希望通过这些案例的分享,能够引起大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避免食物中毒事件的再次发生。

食品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

食品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

食品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一、引言食品安全是一个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由于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因此对于食品安全的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并总结教训,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结合一些典型的食品安全事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总结出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二、事故案例分析1. 案例一:某公司生产的婴儿奶粉被检出含有有害物质这是一个典型的食品安全事故案例,该公司生产的婴儿奶粉在市场上销售后,被抽查发现含有有害物质。

经过调查得知,该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劣质原料,并且没有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

这导致了产品的质量问题,严重威胁了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2. 案例二:某快餐店食品中检出致癌物该案例发生在某快餐店,当时有消费者投诉称食用该店的食品后身体不适。

经过调查发现,该快餐店使用的食材中含有致癌物质。

进一步调查发现,该店没有进行食品质量检测,且没有建立完善的供应链追溯体系。

这些问题导致了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给消费者带来了严重的健康风险。

三、事故教训总结1. 建立严格的食品质量监控体系食品生产企业应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把关,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监控,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必要时应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质量检测,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2. 完善供应链追溯体系企业应建立起完善的供应链追溯体系,确保原材料的来源可追溯,避免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从源头上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3. 强化员工培训和意识教育企业应定期对员工进行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使其深刻理解自己在保障食品安全中的重要性,并且将食品安全的责任落到实处。

4. 增强监管力度政府部门应加大对食品生产、销售行业的监管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并对食品安全事故进行严厉处罚,以震慑食品企业,推动整个行业向着良性发展的方向前进。

四、结论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保障食品安全是一个全社会的责任。

通过对食品安全事故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教训总结,可以提高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从而进一步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管理和监督,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食品中毒案例

食品中毒案例

食品中毒案例食品中毒是指人体摄入或接触了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中毒症状。

食品中毒案例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食品中毒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食品安全问题。

案例一,2018年某饭店食物中毒事件。

2018年某饭店发生了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共有30多名食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

经调查发现,中毒的食客都曾在该饭店食用了同一道菜,初步判断是因为该菜品在加工过程中受到了污染,导致食客中毒。

事件发生后,该饭店被责令停业整顿,相关责任人也被依法追究责任。

案例二,超市销售过期食品引发中毒。

某超市销售了过期的冷冻食品,导致多名购买者食用后出现中毒症状。

经检测确认,该批食品已经过了保质期,细菌已经大量繁殖,食品中毒事件由此而起。

超市被责令下架相关产品,并对受影响的消费者进行赔偿和道歉。

案例三,学校食堂食品中毒事件。

某学校食堂因食品加工不当,导致多名师生出现食物中毒症状。

经查,食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存在卫生不达标的问题,食材存放不当,加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卫生标准操作,导致了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

学校随即停止了食堂的运营,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

以上案例反映了食品中毒事件的多发和危害性。

食品中毒不仅给受害者带来身体健康的损害,也给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带来了法律责任和社会舆论的压力。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对食品安全的重视,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注意食品的保质期和存储方式,避免食用过期或不新鲜的食品。

同时,相关单位也要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的监管,确保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提醒我们,食品安全是每个人都要关注的大事,只有加强食品安全意识,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

希望通过对食品中毒案例的了解,能够引起更多人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食品环境。

食品安全事故案例100例

食品安全事故案例100例

食品安全事故案例食品安全关乎着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但在日常生活中,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食品安全问题。

以下将为您介绍一些食品安全事故案例,涵盖食品污染事件、食品添加剂超标、食品变质事件、假冒伪劣食品、食品加工环节问题、食品源头问题、食品流通环节问题、食品标签标识不当、食品企业违规操作、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

一、食品污染事件例如某乳制品企业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检出三聚氰胺,导致多名婴儿出现肾结石等疾病。

经过调查,发现是企业奶源管理存在问题,奶农添加了含三聚氰胺的饲料所致。

二、食品添加剂超标例如某快餐企业销售的炸鸡块中使用了过量的防腐剂和色素,导致消费者食用后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经过调查,发现是企业为了延长保质期和改善外观而故意超标使用添加剂。

三、食品变质事件例如某超市销售的过期面包被消费者购买并食用,导致多人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

经过调查,发现是超市未及时清理过期面包所致。

四、假冒伪劣食品例如某电商平台销售的“低价名牌”坚果其实是过期劣质产品的再加工,其中含有大量霉菌和毒素。

经过调查,发现是黑心商家为了牟取暴利而故意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五、食品加工环节问题例如某肉制品加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未按规定进行消毒和清洁,导致产品中混入了病菌和杂质。

经过调查,发现是企业为了追求产量而忽视了卫生管理。

六、食品源头问题例如某地农民在种植蔬菜时使用了高毒农药,导致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

经过调查,发现是农民为了追求产量而忽视了农药的安全使用。

七、食品流通环节问题例如某地发生的一次食品安全事故,原因是食品在运输过程中未按规定进行冷藏,导致食品变质。

经过调查,发现是运输公司为了节省成本而忽视了食品的冷藏管理。

八、食品标签标识不当例如某超市销售的预包装食品未按规定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导致消费者购买了过期食品。

经过调查,发现是企业为了节省成本而忽视了食品标签的标识。

九、食品企业违规操作例如某餐饮企业未按规定进行食品留样,导致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无法追溯食品来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食品安全事故2009年食品安全事件记录来源:作者:日期:09-11-30近年来,我国进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期。

劣质奶粉、“苏丹红”辣酱、毛发酱油、石蜡火锅底料、瘦肉精、毒大米、地沟油……“问题食品”之多、涉及范围之广、造成恶果之重,已到了令人谈“食”色变的地步。

商务部《我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尽管目前上市食品安全状况逐年好转,但食品安全仍存在超标、法律法规缺失、检测及环保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消费者对任何一类食品安全性的信任度均低于50%。

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问题,正在沉重地打击人们的饮食信心……中国的食品怎么了?明天我们还能吃什么?本篇文章将持续更新2009年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让大家能够有个清醒的认识:一、多美滋婴儿奶粉问题起因:浙江多省63名婴儿在饮用多美滋婴儿配方奶粉后出现肾结石的症状。

进展: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部署,上海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已与2009年2月11日开始对2008年9月14日前生产的“多美滋”奶粉的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调查。

结果:最后确认只是虚惊一场,经相关部门查实该奶粉并无质量问题。

疑问:那这63名婴儿是因何而得肾结石的?二、蒙牛特仑苏OMP奶起因:蒙牛特仑苏OMP牛奶由于添加安全性不明物质OMP,它是蒙牛于2006年宣布与某机构联合研发,从牛奶中发现的一种微量存在的天然活性牛奶蛋白。

蒙牛声称,这种OMP蛋白对人体骨密度提高和促进骨骼合成代谢具有独特机理和功效。

但在中国对OMP的安全性尚未做出明确规定。

进展:国家质检总局有关负责人于2月11日通过其官方网站,对蒙牛牛奶产品添加OMP一事做出正式回应称:“目前国家正在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进行全面的清理整顿。

对蒙牛特仑苏牛奶中的OMP物质的安全性,质检总局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研究。

对研究结果,将以适当方式予以公布。

”结果:卫生部质检总局等国家六部委组织认定,饮用特仑苏OMP牛奶没有健康危害。

反思:对于食品行业,为什么企业可以在产品中随意加入未经检验添加剂?三、韩国的好丽友食品、海太饮料起因:韩国的好丽友食品、海太饮料等6家生产商生产的食品和饮料由于使用了可能含有三聚氰胺的西班牙产的食品添加剂,相关食品已被下令召回。

进展:据好丽友食品的相关人士说,国内北方市场产品均是河北廊坊生产基地生产的,而上海等南方市场的产品均是上海青浦生产基地生产的。

国内产品的原料采购与韩国总部是完全独立的,大部分都使用国内原料,奶粉全部从法国、新西兰进口,食品添加剂也有从法国、日本进口的,但是从未使用过来自西班牙的食品添加剂。

结果:还好,我们国内的好丽友食品都是在国内生成的,没有检测到三聚氰胺。

反思:加强进口食品的安全检查,不能完全相信“全进口”。

2010-9-14都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在麦乐鸡阴霾尚未彻底散去,在三聚氰胺复出江湖的消息让人紧张之余,真功夫的假排骨又在公众滴血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

需知,真功夫可是中国最大的中式快餐连锁企业,在全国拥有近360家门店,如此“巨无霸”企业的食品安全尚不过关,我们明天还敢吃什么呢?事件一:麦乐鸡事件事件简介:美国媒体曾经曝出,麦当劳出售的麦乐鸡含有“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特丁基对苯二酚”。

麦当劳中国公司对此发函回应称,这两种物质含量均符合现行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事件二:奶制品污染事件事件简介: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也称2008年中国奶粉污染事件、2008年中国毒奶制品事件、2008年中国毒奶粉事件。

是一起严重的中国食品污染事件。

事件起因是很多食用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婴儿被发现患有肾结石,随后在其奶粉中发现化工原料三聚氰胺。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日,甘肃、青海、吉林等省再现三聚氰胺含量超标奶粉。

警方查明,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原料中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

事件三:真功夫“排骨门”事件事件简介:中国快餐巨头真功夫被曝光检疫证明作假。

真功夫在全国拥有近360家门店,是中国最大的中式快餐连锁企业。

在真功夫的主打产品中,“香汁排骨饭”作为1号套餐,永远最显眼。

然而,真功夫的排骨安全吗?这个问题因为真功夫内部会议资料的曝光而引起关注。

厚厚的一摞内部会议资料,讲的都是供应商提供的进口排骨质量问题频发。

真功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兰刚承认,曝光的内部会议资料属实,出问题的供应商曾被暂停资格,但目前已重新开始供应排骨。

“质量不是靠检查,是靠生产”。

兰刚称,排骨的质量问题在验货、加工的过程中已经发现。

问题排骨会不会成“漏网之鱼”送进门店被消费者食用?他认为,这不会发生。

事件四:假冒香米事件事件简介:中央电视台曝光,西北地区最大的粮油批发市场——西安粮油批发交易市场上,鼎鼎大名的黑龙江“五常香米”,绝大部分竟然是“杂牌米+香精”熏出来的。

黑龙江省五常市出产的大米是最好的国产大米。

其中,五常“稻花香”更是只有五常才能生长出的一个品种。

央视《消费主张》披露,西安粮油批发交易市场及附近,许多大米都打着黑龙江五常“稻花香”的旗号,实际上却是用湖北大米、江苏大米与东北大米进行混合加工的,为了使假冒的“稻花香”有香味,居然用医用输液管向大米中输送香精1、2010年7月,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卷土重来”: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

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要求严肃查处,杜绝问题奶粉流入市场,彻底查清其来源与销路,坚决予以销毁,并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

2、2010年7月5日报道最近有调查发现,美国的麦乐鸡竟然含有橡胶化学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

美国麦当劳发言人称,在麦乐鸡中加入聚二甲基硅氧烷,是基于安全理由,用以防止炸鸡块的食油起泡。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动物测验显示,这种物质对人体无害。

3、2010年5月23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节目曝光:售价上千元、用于养生保健的“天然紫砂煲”竟然是由普通泥土与化学物质混合而成。

然而,历经近一月的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的“紫砂门”事件,权威部门终于做出结论:专家认定紫砂安全无毒。

4、2010年3月19日,调查负责人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紧规范废弃油脂收集工作,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据报道,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

医学研究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

5、2009年11月,农夫山泉和统一企业被海口市工商局推向消费者的关注中——两家公司生产的部分批次果汁饮品近日被该工商局检测出“含砒霜”。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海南省工商局最后宣称,确认检测机构初检结果有误,海口市工商局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程序不当的地方。

6、2009年11月7日,男子马赛在北京西单大悦城豆捞坊餐厅喝了一罐雪碧,口吐大量汞珠。

警方调查发现,马赛情人刘晓静与保安员高星原合谋,多次向马赛投毒,试图将其杀害,而马赛在明知被人投毒后,仍向可口可乐公司索赔,此事件被称为“雪碧汞毒门”。

7、2009年5月11日,卫生部就之前杭州市民状告“王老吉”召开新闻发布会,声明该饮料中含有的夏枯草不在卫生部公布的允许食用的87种中药材名单中,这意味着流传了170多年的凉茶涉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造成了该产品的销量下降。

8、2009年2月27日,“咯咯哒”问题鸡蛋所用饲料厂的法人代表获刑,该厂于去年9月两次向饲料中加入三聚氰胺。

在08年10月,在香港对从内地进口的鸡蛋中检测出三聚氰胺后,引起了广泛关注,所以问题饲料被查出,但鸡蛋价格出现下跌。

9、2009年1月22日,三鹿“三聚氰胺奶粉”案终审宣判。

自08年7月始,全国各地陆续收治婴儿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多达1000余人,9月 11日,卫生部调查证实这是由于三鹿集团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所致。

10、2008年10月,四川广元柑橘生产中发生蛆虫疫情爆发。

这次柑橘疫情导致柑橘价格的大幅下跌,并且出现严重的滞销状况。

政府出资收购柑橘,并进行深埋、消毒处理,以控制疫情的发展。

11、2008年10月19日,卫生部通报了暂停山西太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茵栀黄注射液销售和使用。

该药物引起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医院的 4名新生儿产生不良反应,其中1名死亡。

12、2008年10月6日,云南省红河州6名患者使用了标示为黑龙江省完达山制药厂生产的两批刺五加注射液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其中有3例死亡。

10月7日,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出紧急通知,暂停销售使用该厂生产的刺五加注射液。

第一章问题食品阜阳问题奶粉三聚氰胺与三鹿奶粉苏丹红与毒辣椒双氧水与毒卤菜罂粟壳与毒火锅瘦肉精与毒肉双氧水与毒猪油甲醇与毒酒吊白块与毒豆腐、毒腐竹、毒馒头加丽素红与毒禽蛋剧毒农药与毒韭菜地沟油与毒油条冰醋酸与毒酬工业油与毒米二氧化硫与毒银耳高毒磷化铝与毒木耳水解与毒酱油孔雀石绿与毒水产各式各样的毒瓜子二号红与毒蜜饯第二章解读《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的缘起哪些食品是有毒有害食品《食品安全法》制定的必要性《食品安全法》有何特点《食品安全法》亮点解读第三章垃圾食品何谓垃圾食品哪些食品是垃圾食品垃圾食品为何让人上瘾垃圾食品对儿童有何影响十大垃圾食品.帮助孩子戒垃圾食品的战略战术第四章放心食品与健康食品什么样的食品是放心食品选购食品请查验“QS”标志什么样的食品是健康食品如何识别健康食品水果类健康食品蔬菜类健康食品肉食类健康食品食油类健康食品汤食类健康食品益脑类健康食品第五章转基因食品的安全什么是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的种类餐桌上的转基因食品中国转基因食品的发展与现状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估转基因食品的安全对策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