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穴位选修课二共32页

合集下载

常见穴位 ppt

常见穴位 ppt

手法:点、压、揉、摩、拨。
10
-
8、足三里 位置:在小腿外侧,距胫骨前缘一横指,犊鼻
穴下3寸。 作用:腹胀呕吐,胃痛,消化不良。 手法:揉、点、拨。
11
-
9、三阴交 位置:在内踝窝点上3寸。 作用: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月经不调,失眠
,神经性皮炎。 手法:点、掐、揉、擦。
12
10、神门
作用:月经不调,腰膝冷痛,咳喘气少,耳鸣 目花。
手法:揉、按、推、搓。
21
19、承扶
-
位置: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线。
作用:腰、股、臀、骶部疼痛,大便难.
手法:点、揉、按。
22
20、委中
-
手法:按、揉、推、拿。
23
21、承山
-
位置:在小腿后面正中。
作用:便秘,腰背疼痛,疝气,痔疾。
-
人体常见穴位位置、作用、图文
康复科 杨娟娟
1
-
人体穴位图 经穴是十二经脉和任脉、督脉上的穴位总称,
又称十四经穴或十四经腧穴,在腧穴学中是主 体,多指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十四经脉循行线 上的针灸、按摩刺激点。十四经穴的数目是单 穴52个,双穴309个,共361个,另外还有48个 经外穴。 全身每个经穴都具有三个方面的主治功能,即 局部治疗功能邻近治疗功能,远端和全身治疗 功能。
手法:点、按、压、揉、叩击。
24
22、昆仑
-
位置:在足部外踝的后方。
作用:脚跟痛,腰痛。
手法:揉、点、按、拨弹。
25
-
23、四满 位置:脐下2寸,腹中线旁开约0.5寸。 作用:月经不调,阳痿,腰脊痛。 手法:点、拿。
26
-
24、大陵 位置: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 作用:腕关节疼痛,胃痛。 手法:按、揉、弹拨。

常用腧穴二 ppt课件

常用腧穴二 ppt课件
3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 耳前,经过上关前,交 面颊,行至外眼角,接 足少阳
主治功用
头面五官疾病:偏头痛,耳鸣,耳聋, 目赤肿痛,咽喉痛。
热病:感冒发热,疟疾,便秘。 外经病:手背肿痛,肘臂痛,肩背痛,
颈项痛。
主要穴位
中渚〔输〕:手背部,当掌指关节的前方, 第4、5掌骨间凹陷处:耳鸣、耳聋、头 痛、目赤、咽喉肿痛、热病、消渴、疟 疾、手指屈伸不利、肘臂肩背痛

肺俞-肺背俞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三胸椎 棘突下,旁开寸。
【成效】宣肺平喘,化痰止咳, 清热理气。
【主治】1. 咳嗽,气喘,胸满, 鼻塞。 2. 骨蒸,潮热,盗汗。 3. 喉痹,吐血,咯血。 4. 风疹,痤疮,腰背痛, 癫狂。
【操作】向内斜刺~寸;可灸。
心俞 -心背俞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五 胸椎棘突下,旁开寸。
3从掌中分出,沿无名 指出于末端,交接三 焦经
主要穴位
曲泽〔合〕:肘横纹,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心 病、热病、胃痛、呕吐、泄泻、局部疾病〔清 热除烦、调理心脉、调理肠胃〕
内关〔络、八脉交会〕: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 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掌长肌腱与桡侧 腕屈肌腱之间—胃心胸,调节气机,疏通三焦 〔心痛、心悸、胸闷、眩晕、癫痫、失眠、偏 头痛、胃痛、呕吐、呃逆〕
2. 遗尿,小便不利, 水肿。
3. 腰脊强痛。 【操作】直刺~1寸;可灸。
小腿部其他膀胱经穴 位
委阳:三焦经下合穴 承筋 飞扬〔络穴〕:昆仑穴直上
7寸,承山外下方1寸处
承山
【定位】在小腿后面正中,委 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 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 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成效】理肠疗痔,舒筋活络。 【主治】1.痔疾,便秘。

人体的穴位图及功能主治

人体的穴位图及功能主治

人体的穴位图及功能主治穴位图人体的穴位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们是人体上特定位置的一些敏感点,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缓解疾病症状。

下面是一张常用的人体穴位图,图中标示了一些常用的穴位和它们对应的功能主治。

头部穴位•百会穴(Bai Hui):位于头顶正中线的后发际正中点,可以提神醒脑、舒缓头痛、眩晕等症状。

•印堂穴(Yin Tang):位于两眉间的凹陷处,可以调节情绪、缓解焦虑、失眠等问题。

面部穴位•迎香穴(Ying Xiang):位于鼻翼两侧的凹陷处,可以缓解鼻塞、鼻窦炎等鼻部问题。

•四白穴(Si Bai):位于面部侧线与头骨上缘的交点,可以缓解面部疼痛、痤疮等问题。

上肢穴位•曲池穴(Qu Chi):位于肘横纹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可以缓解手臂疼痛、肩周炎等问题。

•内关穴(Nei Guan):位于手腕横纹与掌横纹之间的凹陷处,可以调节心脏功能、缓解心悸、胸闷等症状。

躯干穴位•涌泉穴(Yong Quan):位于足底正中线最后一个趾骨之下的凹陷处,可以帮助入眠、缓解焦虑等。

•气海穴(Qi Hai):位于脐中下方1.5寸,可以缓解消化不良、腹泻等问题。

下肢穴位•足三里穴(Zu San Li):位于小腿前外侧突起边缘,可以增强免疫力、改善消化功能等。

•太冲穴(Tai Chong):位于足背第一、二蹠骨之间的凹陷处,可以缓解失眠、焦虑等问题。

穴位的功能主治•百会穴:调节神经系统、改善记忆力、缓解头痛、头晕等。

•印堂穴:平衡心情、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头痛、眩晕、失眠等。

•迎香穴:通鼻窦、缓解鼻塞、鼻炎、鼻窦炎等问题。

•四白穴:缓解面部疼痛、口腔溃疡、痤疮等。

•曲池穴:缓解手臂疼痛、肩周炎、关节疼痛等。

•内关穴:调节心脏功能、缓解心悸、胸闷等症状。

•涌泉穴:帮助入睡、缓解焦虑、失眠、健脑。

•气海穴:缓解消化不良、腹泻、胃胀等问题。

•足三里穴:增强免疫力、改善消化功能、缓解疲劳等。

•太冲穴:缓解失眠、焦虑、月经不调等。

常用穴位

常用穴位

参照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十三五”规划教材《针灸学》第一组请说出以下腧穴的定位与主治1肾俞2肩髃3足三里4神门5委中第二组请说出以下腧穴的定位与主治1 曲池2迎香3丰隆4后溪5承山第三组请说出以下腧穴的定位与主治1列缺2地仓3内庭4听宫5昆仑第四组请说出以下腧穴的定位与主治1少商2下关3公孙4肺俞5申脉第五组请说出以下腧穴的定位与主治1合谷2天枢3三阴交4膈俞5至阴第六组请说出以下腧穴的定位与主治1地机2胃俞3尺泽5内关第七组请说出以下腧穴的定位与主治1阴陵泉2大肠俞3涌泉4太溪5大陵第八组请说出以下腧穴的定位与主治1血海2次髎3照海4外关5风池第九组请说出以下腧穴的定位与主治1支沟2肩井3悬钟4命门5夹脊第十组请说出以下腧穴的定位与主治1翳风2环跳3行间4气海5十宣第十一组请说出以下腧穴的定位与主治1膻中2印堂3大椎4百会5.关元第十二组请说出以下腧穴的定位与主治1水沟2中极3 太冲4中脘5 阳陵泉第一组1 肾俞[定位] 俯卧,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1)阳痿,遗精,早泄,不孕,遗尿,月经不调,白带。

(2)小便不利,水肿。

(3)腰背酸痛。

(4)头昏,耳鸣,耳聋,喘咳少气。

2 肩髃[定位]外展上臂平肩。

肩臂活动困难者可自然垂臂。

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简易取穴: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前面的的凹陷即是本穴。

[主治](1)肩臂疼痛,手臂挛急,肩周炎,臂神经痛。

(2)上肢不遂。

(3)瘾疹,瘰疬。

3足三里[定位]仰卧伸下肢,或正坐屈膝。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主治](1)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痢疾,疳积。

(2)中风,下肢痿痹,下肢不遂。

(3)癫狂,脚气,水肿。

(4)心悸,气短,虚劳赢瘦。

(5)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4神门[定位]正坐,仰掌,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中医常用穴位课件

中医常用穴位课件

气、咳化痰,降气平喘,用治咳嗽气喘等
症。
3、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降血压治
疗高血压病,又能抗休克,升血压。
4、镇静、安神,治头昏失眠。
5、强壮补虚之要穴。
返回
丰隆
定主位治:
外咳踝嗽尖、上哮8喘寸、, 胫眩骨晕前、嵴精外神一病横、 指消处化不良、下 肢麻痹(除痰要
热• 腘抽窝搐横,急纹性中吐央泻
(点刺出血);
③ 降血压(点刺出
血); 返回
主治
承山
定① 位治:腓肠肌痉挛 委的要中穴与;平外踝最 突线②脱③出出的治 腰,处中便背脱的点秘痛肛,;跟等内腱;痔连
④ 坐骨神经痛,
返回
足少阴肾经常用穴位
涌泉
主治
①定醒位脑:开窍,治昏厥,
癔足病底,抽(搐去等趾;)前 ②用中,对1既血/3可压交治有界休双克处向,调又节可作
④ 降血压;
⑤ 祛风通络,治面神经
返回
主治
肩井
•①定祛位风:通络,治项连肩, •背②晕一大的点酸针般降椎中痛,宜血;故采穴点压除用。与,高卧坐肩肩血位位压;峰部时病容连最人易线高外,
③ 消痈通乳,治产后乳
汁过少,或急性乳腺炎初
起;
返回
阳陵泉
定位: 腓骨小头前下方 凹陷
阳陵泉
• 主治
• ① 利胆,治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胆道 蛔虫病;
用头于肌热证腱,桡实侧证(缘急性
感染)
(2)止上部出血,如鼻
衄、咯血
(3)局部治肘臂酸痛
返回
列缺 •主(定1治)位呼:吸系统疾病要
•穴咳桡模, 嗽骨纹用 ,茎上气治喘鼻1突.等塞5上寸,方喉,痛腕,
(2)治头项强痛之要 穴 (3)局部治手腕酸痛,

常用穴位图解

常用穴位图解

常用穴位图解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人体的腧穴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的施术部位。

腧穴与经络、脏腑、气血密切相关。

《灵枢·九针十二原》载:“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

”说明针灸通过经脉、气血、腧穴三者的共同作用,达到治疗的目的。

除了针灸刺激穴位达到治病目的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点按达到刺激穴位的目的,从而产生防病治病的疗效。

下面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到的穴位。

1.合谷穴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主治:凡是头部疾病,如牙痛、头晕、感冒、口咀歪斜等均可按摩此穴位;头晕喉咙痛等感冒前症状按此穴可有效预防感冒发生;操作方法:用拇指,按压此穴,有酸胀感,拇指亦可以按压转圈,早晚二次,每次二分钟。

2.内关穴定位:位在手掌横纹上二寸正中,于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有酸胀感;主治:可治疗胸痛、咽喉痛、手臂内侧痛、上腹痛及呕吐等。

特别推荐:打嗝者点按此穴5分钟可止住。

操作方法:用拇指,顶压下去有酸胀感,可一压一松二分钟,早晚各二次。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3.足三里(人体第一保健要穴)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主治:治疗腹痛、腹胀、便秘、腹泻、呕吐、精神分裂、失眠等;对大多数阳虚引起的身体不适均有较好效果。

操作方法:用大拇指按压或转动二分钟,早晚各二次。

此穴常按摩可以补肠胃。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4.三阴交定位: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具有调节内分泌系统,调理脾胃等功效;对于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萎,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脚气有较好疗效。

操作方法:用双手大拇指按压双侧三阴交二分钟,早晚二次。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5.委中穴定位: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主治: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吐泻,小便不利,遗尿,丹毒。

常用穴位PPT课件

常用穴位PPT课件

足厥阴肝经
肝火旺、无名火、 例假下不来、小叶
增生
足背第1、第2 跖骨结合部前
方凹陷处
穴位 所属经络
祛湿利水穴
主要作用及应用
技巧取穴
阴陵泉
足太阴脾 经
下肢水肿、膝关节疼痛 、减肥、瘦脸、健脾祛
湿
小腿内侧,胫骨内 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三焦俞
足太阳膀 胱经
全身水肿
腰部,第一腰椎棘 突下,旁开1.5寸(
肾俞上方)
、美容等
天枢
足阳明胃经
腹痛、腹胀、便 秘、腹泻、痢疾 等胃肠病症;月 经不调、痛经等
妇科疾患
脐中旁开两寸
疏理肝胆穴
穴位
所属经络
主要作用及应用
技巧取穴
图示
期门
足厥阴肝经
郁闷、无名火、更 年期、肝斑、潮热 、疏肝理气要穴
乳头直下,第六肋 间隙,前正中线旁
开4寸。
章门
足厥阴肝经
肋痛、黄疸等肝病 病症;腹胀、泄泻 、呕吐、等脾胃病
点下凹陷处即是。)
曲池
手阳明大肠经
皮肤病、荨麻疹、湿 疹、神经性皮炎、降
血压、网球肘等
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尽头处 。
合谷
汗症(自汗、闭汗、 以一手的拇指指关节横纹,放
手阳明大肠经 头汗)、牙痛、头痛 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

缘上,拇指尖下即是穴。
图示
清热穴
穴位
所属经络
主要作用及应 用
技巧取穴
图示
。(犊鼻下三寸)
图示
冲阳 足阳明胃经 太白 足太阴脾经
儿童脾胃调理 减肥、瘦脸、痛风
足背最高处,动脉 搏动处
第1跖骨小头(跖 趾关节)后缘,吃 白肉际凹陷处。

常用穴位家庭课件

常用穴位家庭课件

中脘穴、足三里穴、梁 丘穴,按摩这些穴位能 够缓解胃痛的不适感。
眼睛疲劳
睛明穴、攒竹穴、鱼腰 穴,通过按摩这些穴位 可以缓解眼部疲劳,改
善视力。
日常保健的穴位按摩方法
01
02
03
04
提神醒脑
百会穴、神庭穴、太阳穴,经 常按摩这些穴位能够提神醒脑,
提高工作效率。
养心安神
内关穴、心俞穴、厥阴穴,按 摩这些穴位有助于调节心脏功
《中医基础理论》
02
《针灸学》
03
《穴位图解》
04
《家庭中医养生手册》
资料来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网 中医协会网站
各大中医药大学官网
THANKS
互动环节设计
设计问答环节
学习者可以随时提问,由专业教师或专家进 行解答。
设计实操演示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实操演示,并指导学习者 进行实践操作。
设计小组讨论
学习者可以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 得。
设计反馈评价
鼓励学习者对课程内容和教师进行评价,以 改进后续课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与资料来源
参考文献
01
详细描述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三 寸的位置。按摩三阴交穴可以调理妇 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等,同时 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腿部水肿 等症状。
穴位按摩实践与应用
缓解常见病症的穴位按摩
头痛
失眠
胃痛
太阳穴、印堂穴、风池 穴,通过按摩这些穴位
可以缓解头痛症状。
神门穴、安眠穴、三阴 交穴,经常按摩这些穴 位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能,缓解焦虑和压力。
调理脾胃
足三里穴、中脘穴、章门穴, 经常按摩这些穴位能够调理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谷(LI4)
[定位] 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
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穴方法:
1.将对侧拇指指 关节横纹放在拇 食指之间的指蹼 缘上,屈指当拇 指尖处为穴。
2.并拢拇食指, 第1、2掌骨间肌 肉隆起之顶端。
[主治]
1.头面五官诸疾:头痛、目赤肿痛、齿痛、 鼻衄、口眼 斜、耳鸣耳聋等
2. 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热病无汗或多 汗
起病缓慢,肘关节外侧逐渐出现 疼痛,握物无力及作前臂旋转动作, 如拧毛巾时疼痛加剧,严重时疼痛可 向前臂或肩臂部放射。
肘关节活动正常,局部红肿不明显,在 肘的外侧、肱骨外上髁、肱桡关节或桡骨头前 缘等处可找到一个局限而敏感的压痛点。
穴位处方:曲池、手三里、手 五里、阿是穴
操作:手阳明经穴按常规针刺;阿是 穴可作多向透刺或多针齐刺,留针20-30分钟; 并可同时施灸,也可在痛点拔罐。
3. 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证
[操作] 直刺0.5一l寸;可灸。
孕妇禁针!!!
手三里(LI10)
[定位]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穴与
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主治] 1.上肢病证:手臂无力、上肢不遂 等; 2.腹泻,腹痛; 3.齿痛,颊肿。
[操作] 直刺0.8-1.2寸。
弹拨患者手三里消除针刺不 当引起的后遗针感。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常用穴位选修课二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 贞秀姿 ,卓为 霜下杰 。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常用穴位选修课 (二)
足太阴脾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十二经脉流注顺序
手阳明大肠经
起于食指末端(商阳),沿 食指内(桡)侧向上,通过第1、 第2掌骨之间(合谷),向上进入 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 之间的凹陷处,沿前臂前方,至 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 上走肩端(肩髃),沿肩峰前缘, 向上出于颈椎“手足三阳经聚会 处”(大椎,属督脉),再向下 进入缺盆(锁骨上窝部),联络 肺脏,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本经腧穴主治概要
• 头面、五官病症:咽喉肿痛,齿痛,目 赤肿痛,头痛,鼻衄
• 热病:身热,热病无汗,多汗
• 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瘰疬,肩臂 痛,上肢不遂
手阳明大肠经
手阴归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复温溜,上廉下廉手三里长, 曲池肘髎手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口禾髎接,鼻旁五分是迎香。
当鼻唇沟中
[主治] 1.局部病证:鼻塞、鼽衄、口歪等; 2.胆道蛔虫症。
[操作] 略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
0.3—0.5寸;不宜灸。
小结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主治]
1.上肢病症: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 2.热病; 3.高血压; 4.癫狂; 5.胃肠病证:腹痛、吐泻等; 6.五官热性病证: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
等; 7.皮肤、外科疾患:瘾疹、湿疹、瘰疬等。
[操作]
5、曲池 (合穴)
直刺0.5一l寸;可灸。
肱骨外上髁炎
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多因前臂旋转 用力不当而引起肱骨外上髁桡侧伸肌肌腱附 着处劳损,是常见的肘部慢性损伤,以肘部 疼痛、关节活动障碍为主症的疾病。
缺盆部支脉:上走颈部,通 过面颊,进入下齿龈,回绕至上 唇,交叉于人中,左脉向右,右 脉向左,分布在鼻孔两侧(迎 香),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1.起于手指(商阳),从手走
头, 最后与足阳明胃经相接于头面 (迎香)。
2.大肠经上的腧穴主要分布于
大肠经循行所过的手部、上肢 外侧前缘、肩前、颈部及面部。
3.脏腑器官联络:大肠、肺、 齿、口、鼻。
操作:让患者把不适侧的肘关节曲 成90°,弹拨同侧手三里处的肱桡肌, 同时让患者活动不适处,当即缓解或消失。
曲池(LI11)
[定位]
肘横纹外侧端, 屈肘,当尺泽与肱骨 外上髁连线中点。
我们经验:
1)当曲肘成90°时,肘 横纹尽头处与肱骨外上髁 连线的中点处。
2)当曲肘大于90°时, 肘横纹尽头处。
肩髃(LI15)
[定位]
1) 肩峰端下缘,当肩 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 三角肌上部中央。
2)臂外展或平举时, 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 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 1.肩、上肢病症:肩臂挛痛、
上肢不遂等; 2.瘾疹。
[操作]
直刺或向下斜刺0.8一l.5寸。肩周炎 宜向肩关节直刺,上肢不遂宜向三角肌方 向斜刺。
肩三针
[定位] 肩峰下凹陷处为第一针; 第一针前后约2寸的凹陷处为第 二针、第三针。 [主治] 肩关节疾病(如肩周炎)、 上肢瘫痪。 [操作] 第一针向肩关节方向直刺 或斜刺;第二、三针采用前后对 刺,向内侧方向斜刺须掌握好方 向和深度,避免刺入胸腔。
迎香(LI20)
[定位] 在鼻翼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