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学习:篆书入门(四)
学认篆体字(附篆真对照图)
学认篆体字(附篆真对照图)汉韵书舍2019-05-05 05:16:00大家知道,我们现在通用的汉字,起源于秦始皇时统一起来的汉字(篆字)。
比较一下后,也许有人认为两者之间似乎毫无关系。
其实,前者是从后者经过二千多年的发展而形式的,是一步一步地简化而来的。
虽说篆字在今天已经很少有人用它了,但也不能说它现在已经毫无用处了。
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发达。
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大量文献就是用篆字写的。
你想,如果考古专家不识篆字,那他们怎么能阅读古代文献,从而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情况,并把它们介绍给大家呢?另外,直到现在,人们使用的图章也常常刻成篆字。
如果你能从篆字直接认出图章是谁的,不也是一种能力吗?如果你参观展览时,看到一幅画作非常好,想了解是谁的作品时,一看署名处只有篆字图章,认不出,岂不扫兴?有人说,"习篆容易识篆难",习篆者大多数有这样的体会。
但我们最需要的偏偏就是"识篆"。
识篆难,但也不是不能识。
实际上篆书虽属于古文字,但它和现代汉字是—脉相承的,是现代汉字的源头。
其中部分篆字直到今天都没大变化,而那些变化大的多数汉字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和现代汉字一样,篆字也是由一个或几个部件(部首)构成的。
如果能花点时间弄清并掌握常用篆字的部首与今日汉字部首之间的对应规律,那一定会对尽快认识篆字有不小的帮助的。
篆字与真体字(也称正体字)有较多的对应规律。
简体字是由真体字简化而来,因此篆字和简体字部首之间也有些对应规律。
但篆书中有许多字的篆法独特,和真体字相距甚远,是不能用部首对应规律来加以识别的。
还有些篆字原本与真体字是有对应关系的,但由于真体字简化后,该篆字与对应简体字也会变得相距甚远,于是也不能用部首对应规律来加以识别。
另外,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简化汉字,是将真体字(也称正体字)中较繁的字简化了,其它的没变。
在简化字中,有的部首与篆字有对应关系,有的则没有。
中国篆书书法技巧
中国篆书书法技巧
中国篆书是一种古老的书法形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商周时期。
篆书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因此一直备受书法爱好者的推崇。
以下是中国篆书书法技巧:
1.掌握基本笔画
在练习篆书之前,掌握基本的笔画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基本笔画包括横、竖、撇、捺、点等,它们是构成篆书字形的基本元素。
在练习时,要注意笔画的起点和终点,以及笔画之间的转折点,力求使每一个笔画都饱满、自然。
可以尝试用毛笔在宣纸上反复练习,以达到熟练的程度。
2.练习书法基本功
书法是需要耐心和恒心的艺术,因此,要想写出好的篆书,必须先打好书法基本功。
可以通过练习楷书、隶书等其他书法形式来锻炼基本功,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这样可以更好地掌握书法技巧,如用笔的力度、线条的流畅性等。
3.观察字形结构
篆书的字形结构具有独特的规律和特点,因此,在练习时要注意观察字形结构,以便更好地掌握篆书的书写技巧。
可以通过观察一些经典的篆书作品来学习字形结构的处理方法。
4.注重气息与神韵
在练习篆书时,要注意气息与神韵的表现。
气息是指整个作品给人的感觉,是沉静还是热烈,是古朴还是华美;神韵则是指每个字的内在精神与气质。
在练习时,要努力使作品的气息和神韵与自己的审美取向相一致。
5.实践与反思
最后,要不断地进行实践和反思。
只有通过反复的实践和总结,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篆书水平。
可以在实践中多与老师、同学交流心得体会,以便更好地掌握篆书书法技巧。
篆体书法 入门教程
篆体书法入门教程篆体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一个篆体书法的入门教程,帮助大家了解篆体书法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一、篆体书法简介篆体书法,又称为“篆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书写形式。
它起源于商朝晚期至西周初期,是中国最早的字体之一。
篆书的字形结构严谨、线条刚劲有力,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
篆体书法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形成了多种派别和风格。
二、篆体字的基本构造篆体字的构造相对复杂,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笔画和组合方法。
篆书的笔画主要有横、竖、撇、捺、点、折等,这些笔画可以灵活组合,形成不同的字形。
在书写时,要注意笔画的顺序和力度,以保持字形的整体美感。
三、篆体字的基本规范篆体字的书写有一些基本规范,需要遵循以保持字形的准确性和美感。
首先,要注意字形的整齐和平衡,避免形状上的偏差。
其次,要注意字与字之间的间距,以保持整篇作品的统一性。
此外,要掌握好字的大小和比例,使作品更加协调和谐。
四、篆体字的书写技巧篆体字的书写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
首先,要掌握好笔的握持和运用力度,以保持字形的稳定和流畅。
其次,要注意笔画的转折和连接,使字形更加自然和连贯。
此外,要注意书写的速度和节奏,以避免出现书写不匀的情况。
五、篆体书法的练习方法练习是提高篆体书法水平的关键。
可以通过临摹篆体字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书写技巧和字形认识。
在练习时,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篆体字作为范本,进行反复练习。
同时,也可以参考一些篆体书法的教材和教程,学习一些基本的书写技巧和方法。
六、篆体书法的欣赏和鉴赏篆体书法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审美魅力,可以通过欣赏和鉴赏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在欣赏时,可以注意作品的整体布局和字形的美感,体会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同时,也可以学习一些篆体书法作品的欣赏方法和鉴赏技巧,培养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
七、篆体书法的发展与传承篆体书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之一。
小篆入门
小篆入门兴趣小组下册第一课时学习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小篆的写法要领。
教学过程:简介小篆的特点及写法。
小篆的写法要领小篆的结体不同于隶书、楷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三比二。
二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
当然也由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出的部分则可以耸起。
三是笔画横平竖直,粗细均匀,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方中寓圆,园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四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左右上下对称,这是篆书不同于其他书体的重要特征。
有独体对称,有字的局部对称,还有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笔顺是写好篆书的关键之一,合理的笔顺有助于字的结构安排,有助于书写速度的提高。
因此,掌握篆书的笔顺,对初学者来说,也是入门的一把钥匙。
篆书的笔顺和汉字笔顺规则基本相仿,如先横后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这些对初学者来说是不成问题的。
重要的是和汉字不同的笔顺,而这些不同之处正是篆书笔顺的特点,掌握了这些特点,就能把握好篆书的结体,做到匀称匀衡。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握笔姿势。
2、学习折格子。
第三课时学习目标:根据小篆写法要领练习书写。
教学过程:先中间后左右对称均衡是篆字的特点。
对于有中心竖线的篆字,应先写中间竖笔或中间部位的笔画,中间定位后,再写左右对称的其他笔画。
对于有中心长弧(一般为撇、捺笔)的篆字,应先从中间长弧写起,再写左右对称的笔画。
第四课时学习目标:根据小篆写法要领练习书写先外包后里头的字。
先外包后里头对于有字框的笔画,一般应写出外框的笔画,随后再写框内的部分。
这样可以控制篆字形体的大小,避免整体不一致。
第四课时学习目标:根据小篆写法要领练习书写先主笔后副笔的字。
先主笔后副笔对于篆字中有主笔曲画的字,宜先写主笔后写副笔。
第五课时学习目标:反复练习先副笔后主笔的写法先副笔后主笔篆字当中,个别有主笔曲画并起支撑的作用的字,应先写副笔后写主笔,以便更好的掌握重心。
小学校本教材《篆刻入门》
小学校本教材《篆刻入门》XXX校本课程教材篆刻(试用)本目录第一章:中国篆刻史1、中国篆刻史2、篆刻分类3、篆刻欣赏第二章:篆刻入门4、了解篆刻5、什么时候研究篆刻6、篆刻所用工具及材料7、篆刻规则第三章:如何篆刻8、印章上怎样写反体篆字9、篆刻分几个步骤10、篆刻技法第四章:篆刻误区11、研究篆刻易进入的误区卷首语篆刻是一种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历史。
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
它又称为“玺印”、“印”或“印章”等,这些称呼都因时而异。
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我们现在称为甲骨文)。
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
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
XXX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
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称“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用印称“章”,私人用印称“印信”。
在设计课程编排形式上,让学生从欣赏到实践操作,经由进程多种形式让学生介入其中,实践能力得到锻炼,素质得到进步、常识得到增长,更重要的是体验劳动的幸福,同时进步学生生活实践能力。
教材的内容主要有四大方面:1、中国篆刻史。
2、篆刻入门。
3、如何篆刻。
4、篆刻误区。
计划建立活动教学体系,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和自主动手的能力。
以全校老师的共同努力将此学科延续下去。
现阶段的教材仅是一个雏形,很不完善,恳请各位领导、广大师生、家长给予指正,以便修订。
第一章:篆刻艺术第一课中国篆刻史1、殷商中国篆刻史即是一部印章的历史。
有一种观点认为,印章起源于夏・商・周时期,其证据为出土于河南安阳(商朝晚期都城殷墟所在地)的三枚殷铜玺。
不过也有很多质疑的声音,认为这三枚铜玺并非殷商之物。
2、战国时期现存最古老的印章,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先秦时期的印章叫做鉥,故这一时期的印章统称为古鉥。
这些印章的材质多为铜质,但亦有采用银质或玉质。
篆书基础知识
篆书基础知识中国书法的每—种字体都有自己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而篆书的发展是与古文字发展紧密相联的。
它作为篆、隶、草、行、楷五体书之首,是书法艺术中具有独立意义并独具特色的书体。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篆书基础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篆书基础知识(一)甲骨文甲骨文是商代乃至周初,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因其内容绝大多数是王室的占卜文辞,也称“卜辞”。
甲骨文出土于河南安阳市郊的殷尚废墟——小屯村,故又称“殷墟文字”、“殷契”等。
据记载,殷墟以洹水南岸的小屯为中心,是殷商王朝的国都。
商王朝灭亡后,这些卜辞长埋于地下,无以面世。
数千年后,当地农民在犁田时偶而发现,因古骨研末治刀创,随将其作为“龙骨”卖给药铺。
1898 年,曾有古董商拿了一些给天津的王襄、孟定生辨认,他们认出是古代珍贵遗物,意言为“古简”。
1899年,北京的金石学家王懿荣对甲骨作了鉴定,认定是商代文字。
这—发现,震动了考古界。
之后,有刘鹗、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等考古学家在大量收集、整理甲骨的基础上,对甲骨文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撰写了许多著录和专门著作。
自此,我国近代学术史上又一新的研究领域——甲骨学开始蓬勃发展起来。
它的发现,不仅为研究我国商朝历史和整个人类社会的古代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还引起世界各者的高度重视,成为一门独立的国际性学科,同时在中国书法史研究及书法创作方面也产生厂深远的影响。
从甲骨出土的十五万片实物,5000余字的文字看,已经是经过相当时期发展.并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文字,其间汉字构形规律已有大部分符合“六书”之说(如象形、会意、形声),文法也和后代相近;从书法角度看,不同时期的甲骨文,字体风格亦有所异,但文字书写的整体风格自然率意。
因是契刻文字,笔画单一质朴,字形朴茂天真,结构大小参差,章法浑然天成。
不仅显现出古代先民在文字书写方面追求自由、情趣、美观的审美意识,而且从中可以体悟篆书的笔法以及由于载体不同而产生的差异,给后世书法创作以启迪和借鉴。
篆刻入门
沙沟小学校本课程教材篆刻(试用)本编写教师:张清军二0一一年九月目录第一章:中国篆刻史1、中国篆刻史2、篆刻分类3、篆刻欣赏第二章:篆刻入门4、了解篆刻5、什么时候学习篆刻6、篆刻所用工具及材料7、篆刻规则第三章:如何篆刻8、印章上怎样写反体篆字9、篆刻分几个步骤10、篆刻技法第四章:篆刻误区11、学习篆刻易进入的误区卷首语篆刻是一种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历史。
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
它又称为“玺印”、“印”或“印章”等,这些称呼都因时而异。
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我们现在称为甲骨文)。
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
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
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称“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用印称“章”,私人用印称“印信”。
在设计课程编排形式上,让学生从欣赏到实践操作,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实践能力得到锻炼,素质得到提高、知识得到增长,更重要的是体验劳动的幸福,同时提高学生生活实践能力。
教材的内容主要有四大方面:1、中国篆刻史。
2、篆刻入门。
3、如何篆刻。
4、篆刻误区。
计划建立活动教学体系,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和自主动手的能力。
以全校老师的共同努力将此学科延续下去。
现阶段的教材仅是一个雏形,很不完善,恳请各位领导、广大师生、家长给予指正,以便修订。
第一章:篆刻艺术第一课中国篆刻史1、殷商中国篆刻史即是一部印章的历史。
有一种观点认为,印章起源于夏・商・周时期,其证据为出土于河南安阳(商朝晚期都城殷墟所在地)的三枚殷铜玺。
不过也有很多质疑的声音,认为这三枚铜玺并非殷商之物。
2、战国时期现存最古老的印章,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先秦时期的印章叫做鉥,故这一时期的印章统称为古鉥。
这些印章的材质多为铜质,但亦有采用银质或玉质。
小篆基本笔画的书写教程
小篆基本笔画的书写教程小篆基本笔画的书写教程一、横断书写技巧•从左至右横向书写。
•横画的长度应相等且平行。
二、竖画书写技巧•从上至下书写。
•竖画的高度应相等且垂直。
三、点画书写技巧•用笔尖轻轻按下,落点应准确。
四、撇画书写技巧•由上向下、从左上到右下书写。
•撇画的弯曲程度应适中。
五、捺画书写技巧•由上向下、从右上到左下书写。
•捺画的弯曲程度应适中。
六、提画书写技巧•从上向下书写,与横画顶部接触。
•提画的长度应与横画相等。
七、弯钩书写技巧•由上向下、从左向右书写。
•弯钩的形状应呈弧形,先画横再画竖。
八、折书写技巧•先画一竖再画一横。
•竖画和横画在同一水平线上。
九、竖钩书写技巧•由上向下、从右到左书写。
•竖钩的形状应呈弧形。
十、横钩书写技巧•由上向下、从左到右书写。
•横钩的形状应呈弧形。
十一、横折书写技巧•先画一横再画一竖。
•横画和竖画在同一水平线上。
十二、横撇书写技巧•先画一横再画一撇。
•撇画的弯曲程度应适中。
十三、竖提书写技巧•由上向下书写,与竖画顶部接触。
•提画的长度应与竖画相等。
以上是小篆基本笔画的书写教程,希望能够帮助你掌握小篆的基本书写技巧。
记得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字画水平!十四、横竖书写技巧 - 先画一竖再画一横。
- 横画和竖画在同一垂直线上。
十五、弯曲书写技巧 - 在画线时,可以适度弯曲。
- 弯曲的程度要注意不要太大。
十六、交叉书写技巧 - 当需要画出交叉线时,注意交叉处要稍稍加粗。
- 交叉线的交点要准确。
十七、连接书写技巧 - 当需要连接两个画线时,要保持连贯性。
- 连接处要平滑过渡。
十八、短勾书写技巧 - 对于长度较短的勾画,可以利用短促的力道画出。
- 勾画的长度要适中,形状要清晰。
十九、长勾书写技巧 - 对于长度较长的勾画,要用稳定的力道画出。
- 勾画的长度要适中,形状要清晰。
二十、交叉点书写技巧 - 当需要画出交叉点时,要注意准确的位置。
- 交叉点要用力适中,形状要清晰。
篆书书写入门PPT课件
独体结构一般分直势和曲势两种。直势形正,而骨涵其中,要不偏不倚, 严整端稳;曲势和婉而字形美观,要掌握好重心,稳而得势。 直势
2021/3/7
CHENLI
23
曲势
2021/3/7
CHENLI
24
(二)向背接构 篆字中有内抱和外抱之分。弓之背向外,弦向内者,
CHENLI
16
(三)笔顺特点
笔顺是写好篆书的关键之一,合理的笔顺有助于字的结构安排, 有助于书写速度的提高。因此,掌握篆书的笔顺,对初学者来说, 也是入门的一把钥匙。
篆书的笔顺和汉字笔顺规则基本相仿,如先横后竖、从上到下、 从左到右等,这些对初学者来说是不成问题的。重要的是和汉字 不同的笔顺,而这些不同之处正是篆书笔顺的特点,掌握了这些 特点,就能把握好篆书的结体,做到匀称匀衡。
8
3.横弯 (1)逆锋落笔向左 (2)转锋向右行笔 (3)顺锋向下行笔 (4)行笔渐慢,顺势上提收笔
2021/3/7
CHENLI
9
4.直弯 (1)逆锋落笔向上 (2)转锋向下行笔 (3)顺势向右转笔再向下渐慢行
笔
(4)行至末端顺势收笔
2021/3/7
CHENLI
10
5.上弧
小篆的弧笔笔法和前面的横 竖一样都是欲右先左,欲上 先下的,关键是要保持圆劲 的势态,保持笔毫着纸的深 浅一致以及适当的速度,注 意对称,两弧在中间地段衔 接,衔接处要写的自然不留痕 迹。
对于有字框的笔画,一般应写出外框的笔画, 随后再写框内的部分。这样可以控制篆字形 体的大小,避免整体不一致。
2021/3/7
CHENLI
19
篆书书法入门教程
篆书书法入门教程
篆书书法入门教程包括以下步骤:
1. 准备工具:学习篆书需要准备的工具包括毛笔、纸张、砚台、墨汁等。
其中毛笔要选择尖而圆、硬而有弹性、毛料细腻的,纸张要选择质地细腻、纹理平直的,墨汁则要选择浓度适中、气味清香的。
2. 学习基本笔画:篆书的基本笔画包括点、横、竖、撇、捺、钩等,要掌握这些笔画的正确写法,并了解其运笔技巧。
3. 学习结构:篆书的结构与隶书、楷书有一定的区别,要特别注意其结构特点,如匀称、对称、向背等,以便能够正确地安排字形。
4. 了解章法:章法是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对于篆书作品来说,章法同样重要。
要掌握其规律,合理安排文字的位置和排列,使其整体美观、和谐。
5. 实践练习:在掌握了基本笔画和结构的基础上,要多进行实践练习,从简单的字形开始,逐渐增加难度。
同时要注意观察优秀作品,多琢磨其运笔技巧和结构特点,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6. 学习篆书理论知识:学习篆书不仅要掌握基本技法,还要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和理论知识。
通过学习相关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篆书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7. 坚持练习:学习篆书需要持之以恒的练习和不断探索,只有坚持不懈地练习,才能逐渐掌握其技巧和精髓,使自己的书法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总之,学习篆书需要掌握正确的笔法、结构、章法等基本要素,并不断进行实践练习和探索创新。
同时,要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和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通过不断努力和学习,相信你一定能够写出优美的篆书作品。
篆书基础入门(附:篆书范例《王福庵书说文部首》 )
篆书基础入门小篆的特点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3:2左右。
二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
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三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
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四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
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
小篆的笔法分析(一)小篆的基本笔法:掌握小篆的基本笔法,是学好篆书最关键的基本功。
小篆的基本笔法应当用“中锋用笔”来概括。
就是说笔的主锋必须在画的中央,不使之外露。
其特点是藏头护尾,力含其中,因为中锋用笔写出的笔画凝练劲挺,圆健美观,一直被视为书法的主要用笔方法。
下面将小篆中常用的几种笔画分别予以阐述。
1.横(1)逆入藏锋至首端(2)转成圆锋向右行(3)行至末端转锋(4)向左回锋2.竖(1)笔尖向上逆入,徐徐上引至顶点(2)使笔尖垂直,然后转锋向下行笔(3)行至底点勿顿(4)轻提锋颖,顺势提收3.横弯(1)逆锋落笔向左(2)转锋向右行笔(3)顺锋向下行笔(4)行笔渐慢,顺势上提收笔4.直弯(1)逆锋落笔向上(2)转锋向下行笔(3)顺势向右转笔再向下渐慢行笔(4)行至末端顺势收笔5.上弧小篆的弧笔笔法和前面的横竖一样都是欲右先左,欲上先下的,关键是要保持圆劲的势态,保持笔毫着纸的深浅一致以及适当的速度,注意对称,两弧在中间地段衔接,衔接处要写的自然不留痕迹。
6.下弧下弧要先写左半弧,后写右半弧,写右弧时要注意和左弧的对应,线条要一气呵成,不要迟疑缓慢,否则线条会柔弱而缺乏力感。
7.左右外弧写左右外弧时,主要是两边弧的起讫处要一致,不要偏倚,要对称自然,紧凑处而不松散,充分体现篆书的婉转流畅之美。
8.方弧写方弧时,无论长方或正方的弧形,都要圆转行笔,化角为弧,四角要对应,接笔处不留痕迹,方圆要和谐。
2024年篆刻培训心得体会模版(六篇)
2024年篆刻培训心得体会模版在本学期中,我有幸选修了林老师的书法与篆刻艺术课程,从中获得了深刻的教益。
林老师的教学方式既耐心又富有趣味,激发了我对汉字书法与篆刻文化的热爱。
在持续的练习中,我不仅提升了艺术修养,也使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深入学习书法篆刻艺术,我对这一艺术形式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书法,作为我国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借助柔软的毛笔,依据汉字的结构,通过艺术构思和技巧,创造出富有韵律和生命力的作品。
它遵循特定的规律,如正确的握笔、运腕、用笔、用墨,以及字形的布局和气韵的把握。
书法艺术是情感与智慧的交融,以汉字为载体,传达作者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追求。
在书法学习的初期,我从基础的笔画开始,遵循“逆锋起笔,回锋收笔”的原则,以楷书为起点,反复临摹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和《神策军碑》。
在临摹过程中,我注重思考与反思,以期精益求精。
此外,老师通过播放相关视频,进一步巩固了我对书法技巧的理解,使我在楷书结构的掌握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随后,我转向行书的学习。
行书对楷书基础的要求较高,我自认为在楷书方面已有扎实的基础。
虽然在行书的练习中遇到了挑战,但我的书写技巧明显提升。
一段时间后,我开始尝试独立临摹,这要求我更深入地揣摩每个字的神韵,这是一个需要专注和细致的过程。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临摹过程中,我深感其笔触的细腻和灵动,对“书圣”的技艺有了更深的敬仰。
在第十四周,我们终于迎来了期待已久的篆刻课程。
老师解释,篆刻是基于篆书,以刻刀和刻石为工具的传统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与书法、绘画紧密相连,虽印章小巧,但要刻制出佳作却需深厚的篆书功底、书法笔势、刀法韵味,以及精心的布局设计。
每一方印章都蕴含着天地间的宏大气象,令人叹为观止。
通过欣赏一些杰出的篆刻作品,我对篆刻艺术的欣赏力和兴趣进一步增强。
尽管课程已结束,但我的学习之旅才刚刚开始。
未来,我将持续每天练习书法,积极参与校内的书法比赛和讲座,以提升自己的书法技艺。
掌握好小篆的特点,还怕写不好篆书吗?
掌握好小篆的特点,还怕写不好篆书吗?小篆的特点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3:2左右。
二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
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三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
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四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
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
小篆的笔法分析(一)小篆的基本笔法:掌握小篆的基本笔法,是学好篆书最关键的基本功。
小篆的基本笔法应当用“中锋用笔”来概括。
就是说笔的主锋必须在画的中央,不使之外露。
其特点是藏头护尾,力含其中,因为中锋用笔写出的笔画凝练劲挺,圆健美观,一直被视为书法的主要用笔方法。
下面将小篆中常用的几种笔画分别予以阐述。
1.横(1)逆入藏锋至首端(2)转成圆锋向右行(3)行至末端转锋(4)向左回锋2.竖(1)笔尖向上逆入,徐徐上引至顶点(2)使笔尖垂直,然后转锋向下行笔(3)行至底点勿顿(4)轻提锋颖,顺势提收3.横弯(1)逆锋落笔向左(2)转锋向右行笔(3)顺锋向下行笔(4)行笔渐慢,顺势上提收笔4.直弯(1)逆锋落笔向上(2)转锋向下行笔(3)顺势向右转笔再向下渐慢行笔(4)行至末端顺势收笔5.上弧小篆的弧笔笔法和前面的横竖一样都是欲右先左,欲上先下的,关键是要保持圆劲的势态,保持笔毫着纸的深浅一致以及适当的速度,注意对称,两弧在中间地段衔接,衔接处要写的自然不留痕迹。
6.下弧下弧要先写左半弧,后写右半弧,写右弧时要注意和左弧的对应,线条要一气呵成,不要迟疑缓慢,否则线条会柔弱而缺乏力感。
7.左右外弧写左右外弧时,主要是两边弧的起讫处要一致,不要偏倚,要对称自然,紧凑处而不松散,充分体现篆书的婉转流畅之美。
篆书基本技法
篆书基本技法
篆书的基本技法包括以下步骤:
1. 点:篆书用点的地方较少,往往和其他笔画连在一起,作为其他笔画的一个部分,或者延长成短横或短竖。
单独的点较少,其写法是:从点的中心落笔,由左向右旋转,边转边运笔,直到转成圆后收笔。
2. 横:篆书的基本笔法当用“中锋用笔”来概括。
就是说笔的主锋必须在画的中央,不使之外露。
口诀:逆入藏锋至首端,转成圆锋向右行,行至末端转锋,向左回锋。
3. 直:直包括或长或短的横、竖。
其基本写法都要逆入驻收;就是藏头护尾,两头圆,中间部位粗细一致。
也有少数横或竖是逆入平出而露锋的。
4. 弧:篆书中的弧可分为角弧、半圆弧、圆弧、方弧以及不规则弧。
5. 上弧:弧笔笔法和前面的横竖一样都是欲右先左,欲上先下的,关键是要保持圆劲的势态,保持笔毫着纸的深浅一致以及适当的速度,注意对称,两弧在中间地段衔接,衔接处要写的自然不留痕迹。
6. 下弧:下弧的写法同上弧一样,要注意行笔的自然与对称。
在掌握基本笔画后,可以开始学习篆书的结构。
对于结构的学习建议结合实际的书法作品和篆刻作品来进行学习,这将更有助于深入了解篆书的风格和特点。
同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练习,才能真正掌握篆书的基本技法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书法学习:篆书入门(四)
书法学习:篆书入门(四)《散氏盘》全拓(点击浏览大图)被誉为“晚清四大国宝”的西周青铜器文物珍品——大盂鼎、毛公鼎、虢季子白盘、散氏盘,曾轰动一时。
而这块散氏盘,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
有人认为作器者为夨,又称作夨人盘。
传清乾隆初年于陕西凤翔出土。
高20.6厘米,口径54.6厘米。
圆形,浅腹,双附耳,高圈足。
腹饰夔纹,圈足饰兽面纹。
内底铸有铭文19行、357字。
内容为一篇土地转让契约,记述夨人付给散氏田地之事,并详记田地的四至及封界,最后记载举行盟誓的经过。
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
清康熙时,扬州徐约齐以重金购自歙州程氏,后又归於扬州洪氏。
清阮元曾翻铸此盘,也有铭文拓本传世。
嘉庆十四年,仁宗五十大寿时,新任两江总督阿毓宝从扬州盐商购得此盘贡入内府。
历经道、咸、光、宣四朝,因年久失查,不知所在,1924年逊清内务府清查时,发现於养心殿库房。
1935年《散氏盘》随清宫其它文物移交北平故宫博物院,抗战时曾南迁,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散氏盘,其铭文结构奇古,线条圆润而凝炼,字迹草率字形扁平,体势欹侧,显得奇古生动,已开“草篆”之端。
因取横势而重心偏低,故愈显朴厚。
其“浇铸”感很强烈,表现了浓重的“金味”,因此在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现代著名书法家胡小石评说:“篆体至周而大备,其大器若《盂鼎》,《毛公鼎》,……结字并取纵势,其尚横者唯《散氏盘》而已。
”虢季子白盘虢季子白盘拓片(点击放大)西周宣王(前827~前782)时铸8行110字藏中国历史博物馆西周宣王时,虢季子白曾率“天师”伐“太原之戎”,得胜以后,在周庙受到周夷王的嘉奖。
为了纪念这一盛事,特为铸造了此盘。
据传,此盘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宝鸡虢川司,为西周著名重器。
虢季子白盘内底部有铭文八行字。
长篇铭文不仅有史料价值,也是先秦书法代表作经过辗转流传,解放后由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虢季子白盘》器形宏大,纹饰精致,铭文很长,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是研究西周晚期政治、军事的重要史料。
篆书入门
篆书入门小篆的特点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3:2左右。
二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
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三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
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四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
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
小篆的笔法分析(一)小篆的基本笔法:掌握小篆的基本笔法,是学好篆书最关键的基本功。
小篆的基本笔法应当用“中锋用笔”来概括。
就是说笔的主锋必须在画的中央,不使之外露。
其特点是藏头护尾,力含其中,因为中锋用笔写出的笔画凝练劲挺,圆健美观,一直被视为书法的主要用笔方法。
下面将小篆中常用的几种笔画分别予以阐述。
1.横(1)逆入藏锋至首端(2)转成圆锋向右行(3)行至末端转锋(4)向左回锋2.竖(1)笔尖向上逆入,徐徐上引至顶点(2)使笔尖垂直,然后转锋向下行笔(3)行至底点勿顿(4)轻提锋颖,顺势提收3.横弯(1)逆锋落笔向左(2)转锋向右行笔(3)顺锋向下行笔(4)行笔渐慢,顺势上提收笔4.直弯(1)逆锋落笔向上(2)转锋向下行笔(3)顺势向右转笔再向下渐慢行笔(4)行至末端顺势收笔5.上弧小篆的弧笔笔法和前面的横竖一样都是欲右先左,欲上先下的,关键是要保持圆劲的势态,保持笔毫着纸的深浅一致以及适当的速度,注意对称,两弧在中间地段衔接,衔接处要写的自然不留痕迹。
6.下弧下弧要先写左半弧,后写右半弧,写右弧时要注意和左弧的对应,线条要一气呵成,不要迟疑缓慢,否则线条会柔弱而缺乏力感。
7.左右外弧写左右外弧时,主要是两边弧的起讫处要一致,不要偏倚,要对称自然,紧凑处而不松散,充分体现篆书的婉转流畅之美。
8.方弧写方弧时,无论长方或正方的弧形,都要圆转行笔,化角为弧,四角要对应,接笔处不留痕迹,方圆要和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学习:篆书入门(四)《散氏盘》全拓(点击浏览大图)被誉为“晚清四大国宝”的西周青铜器文物珍品——大盂鼎、毛公鼎、虢季子白盘、散氏盘,曾轰动一时。
而这块散氏盘,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
有人认为作器者为夨,又称作夨人盘。
传清乾隆初年于凤翔出土。
高20.6厘米,口径54.6厘米。
圆形,浅腹,双附耳,高圈足。
腹饰夔纹,圈足饰兽面纹。
底铸有铭文19行、357字。
容为一篇土地转让契约,记述夨人付给散氏田地之事,并详记田地的四至及封界,最后记载举行盟誓的经过。
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
清康熙时,徐约齐以重金购自歙州程氏,后又归於洪氏。
清阮元曾翻铸此盘,也有铭文拓本传世。
嘉庆十四年,仁宗五十大寿时,新任两江总督阿毓宝从盐商购得此盘贡入府。
历经道、咸、光、宣四朝,因年久失查,不知所在,1924年逊清务府清查时,发现於养心殿库房。
1935年《散氏盘》随清宫其它文物移交北平故宫博物院,抗战时曾南迁,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散氏盘,其铭文结构奇古,线条圆润而凝炼,字迹草率字形扁平,体势欹侧,显得奇古生动,已开“草篆”之端。
因取横势而重心偏低,故愈显朴厚。
其“浇铸”感很强烈,表现了浓重的“金味”,因此在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现代著名书法家胡小石评说:“篆体至周而大备,其大器若《盂鼎》,《毛公鼎》,……结字并取纵势,其尚横者唯《散氏盘》而已。
”虢季子白盘虢季子白盘拓片(点击放大)西周宣王(前827~前782)时铸8行110字藏中国历史博物馆西周宣王时,虢季子白曾率“天师”伐“之戎”,得胜以后,在周庙受到周夷王的嘉奖。
为了纪念这一盛事,特为铸造了此盘。
据传,此盘清道光年间出土于虢川司,为西周著名重器。
虢季子白盘底部有铭文八行字。
长篇铭文不仅有史料价值,也是先书法代表作经过辗转流传,解放后由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虢季子白盘》器形宏大,纹饰精致,铭文很长,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是研究西周晚期政治、军事的重要史料。
铭文书法的艺术性十分突出。
铭文字形较大,结构严谨,笔画圆润遒丽,布局和谐,体势在平正、凝重中流露出优美潇洒的韵致,已开《石鼓文》、《公簋》的先路,是西周金文中具有代表性的书法艺术之精品。
侯马盟书1965年侯马晋国遗址出土了大量盟誓辞文玉石片,称为“侯马盟书”,又称“载书”,共有5000余件,每件玉片大小不一,磨琢精致,用毛笔书写,字迹与春秋晚期的铜器铭文相似,大部分是朱红色,也有小部分是黑色的,比较清晰。
因为玉片大小不一,字数也有多有少,多的达200左右,少的只有十余字。
侯马盟书是春秋晚期晋国鞅与卿大夫订立的文字条约,要求参加盟誓的人都效忠盟主,一致诛讨已被驱逐在外的敌对势力,不再扩充奴隶、土地、财产,不与敌人来往。
盟书的发现,对研究中国古代盟誓制度和文字,研究晋国历史,以及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情况有重大意义。
盟书笔锋清丽,其书法犀利简率,提按有致,舒展而有韵律。
王三器战国时期的,即春秋时期的鲜虞,本是戎狄部落的一支,过去有关的史籍记载很少。
1974年以来,在省平山县发掘出国重要遗址,遗址座落在平山县三汲公社东灵山和西灵山的南麓。
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其中王方壶、王鼎以及王圆壶合称三器。
“三器”行文流畅,文字精美,风格独特,是中国古文字的精品奇葩。
铭文以王鼎最多,也最精美。
铭文为刻款,体现了华美的书写风格。
铭文章法随势附形,排列整齐。
从书法上欣赏:铭文绮丽多姿,典雅飘逸。
笔划一丝不苟,线条下垂,纤细劲秀,布局均匀。
字型修长优美,重心偏上,体势秀逸,摇曳多姿,极富装饰趣味。
文字排列参差错落,穿插自如。
圆转流畅,灵动自然。
是战国晚期金文书法艺术的代表作品。
从刀法上欣赏:镌刻技巧精熟,运刀如笔。
线条刻划生动,多姿多彩。
用刀的轻重起伏,得心应手。
行刀节奏的快慢徐疾,灵活多变。
单刀、双刀交替使用,提按分明。
刀法曲直变化,方圆皆备。
转折处衔接准确,变化丰富。
契刻用单刀利刃,尖入尖出,更显爽利劲健。
线条组合上追求粗细、轻重、虚实变化。
横、竖等主笔粗、重、实,其它副笔细、轻、虚,这就使通篇文字产生了强烈的韵律感。
王铭文的迷人魅力倾倒了无数爱好者,众多书法家和篆刻家纷纷效仿,其中最著名的首推徐无闻先生,徐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专家和书法家。
徐氏书写的王体书法作品,结构严谨,字形优美。
线条挺劲,变化随意,小大由之,得心应手,潇洒自如。
释文:唯十四年王作鼎于铭曰呜呼语不废哉寡人闻之与其溺于人也宁溺于渊昔者燕君子哙睿恰夫吾长为人宗干于天下之勿纠犹迷惑于子之而亡其邦为天下戮而皇在于少君乎昔者吾先考成王早弃群臣寡人幼童未通智唯傅是从天降休命于朕邦有厥忠臣喜克顺克卑亡不率仁敬顺天德以佐右寡人使智社稷之赁臣宗之义夙夜不懈以道寡人今方壮智天其德省其行亡不顺道考宅唯呜呼折哉社稷其庶乎厥业在只寡人闻之事如长事愚如智此易言而难行也非赁与忠其谁能之其谁能之唯吾老喜是克行之呜呼攸哉天其有于哉厥邦是以寡人赁之邦而去之游无遽惕之虑昔者吾先祖桓王邵考成王身勤社稷行四方以忧劳邦家今吾老喜亲帅三军之众以征不义之邦奋桴振铎辟启封疆方数百里列城数十克敌大邦寡人庸其德嘉其力是以赐之厥命唯有死罪及三世不以明其德庸其工吾老喜奔走不听命寡惧其忽然不可得惮惮恐损社稷之光是以寡许之谋虑从克有工智也诒死罪之有智为人臣之义也呜呼念之哉后人其庸之毋忘尔邦昔者吴人并越越人修教备赁五年复吴克并之至于今尔毋大而毋富而骄毋众而嚣邻邦难信仇人在旁呜呼念之哉子子永之毋替厥邦王书法学习:篆书入门- nxycmjr - 简妮的博客方壶,1978年于省平山县战国王墓出土,方体,小口,斜肩,腹两侧有一对环耳,这是战国中、晚期常见的方壶形式。
它在造型上的突出特点是,使用了八条雕龙为装饰。
在壶盖上有四个抽象的龙形钮,在壶肩四棱上各雕塑有一条小龙,龙头冲上,独角大耳,颈背生鬃,长尾。
这些龙装饰的使用,为光素无花纹因而略显呆板的壶体增加了活泼气氛,而龙身无繁缛的花纹,与壶体协调相称,共同构成一种素雅明快之美感。
该壶最受学术界珍视之处,是它的四个光平的腹壁上,用纤细的笔道、工整优美的篆书,刻下的长达四百四十八个字的铭文。
根据铭文的记载,这是一件国王命令其相邦(相国)铸造的酒器。
该壶铭文云:“择燕吉金,铸为彝壶,节于禋〓,可法可尚,以飨上帝,以祀先王。
”意即选择燕国优质铜,铸造铜壶,按照禋祀的礼仪规定装酒,用于祭祀上帝和祖先。
在铭文中说该器叫做彝壶,用来盛祭祀上帝、祖先的酒。
到了汉代,人们给这种方体铜壶起了个专名叫做“钫”。
王圆壶为王书法学习:篆书入门- nxycmjr - 简妮的博客的嗣王书法学习:篆书入门- nxycmjr - 简妮的博客书法学习:篆书入门- nxycmjr - 简妮的博客为先王所作。
圆壶为短颈鼓腹,两侧有二铺首,圈足,有盖,盖饰三钮,通高44.5厘米,腹径32厘米,腹与圈足皆有铭文,腹部铭文59行、182字。
附录:王墓出土情况简介战国时代群雄并起,相互割据称霸,曾出现包括、楚、齐、燕、、、在的战国七雄。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年代,一个国家能否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国的军事实力,北方小国拥有强悍的军队号称“千乘之国”而成为曾经左右政局变化的关键因素,在强邻的夹缝中顽强生存,后期周旋于七雄之间,国君曾经称王。
《战国策》有《策》,当时的纵横策士,颇看重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与实力,说明国足以立身于七雄之间。
更为重要的是是由少数民族所建立的政权,从出土的文物看,后期国虽然仍保留某种程度的戎狄之风,但已经华化,国的青铜铸器也有很高的工艺水平,这说明华夏文化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
但是有关国的历史,史书中无详细记载,王墓的出土在很大程度上补足了这一缺陷,由此笼罩在上面的那一层面纱得以掀开。
下面先简要的介绍国的历史,然后再主要以平山王墓的出土情况(分为墓葬制度和出土器物两个部分)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一概述国是由北方草原上的少数民族白狄创立,最初被称为鲜虞,后称。
公元七世纪左右,鲜虞向中原一带迁,并且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在与中原强大势力的竞争中,鲜虞国的命运可谓一波三折,曾经一度失国。
大概三十年后,复国,桓公及其追随者从太行一带返回故土,并且迁都灵寿,公元323年,达到鼎盛状态,王昔与、、等国国君相继称王,之后在参与齐国对燕国的讨伐中,国占地掳物,迎立新君,并由此获得周天子的嘉奖。
但是之后国处于衰败的过程中,势力一蹶不振,最终被国所灭,这一次,他们再也没有回到太行脚下重振家园。
关于这一段历史,史书中有所记载,但是仍然有许多疑问使得这一小国的历史不完整。
新中国的考古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国。
这一墓葬考古的出土也是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
1935年,平山县三汲乡南七汲村出土了一块刻有文字的“大河光石”,经过认定,三汲一带是战国国国王的园囿和陵墓所在地,国扑朔迷离的历史初露端倪。
1956年当地农民在掘井时,发现了战国时期的青铜车器,其后出土过一些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和刀币。
1973年,发现了古人修建陵墓时专门建造的封土,而如此壮观的形制,也只有王侯一级的人物才有资格“享用”。
在附近地面上还有一些战国时期的片等,说明这里应该是战国时期的墓葬。
之后在墓南东侧发现车马坑1座,西侧由东向西排列有车马坑1座、杂殉坑1座,葬船坑一座;还分别在墓的东面、北面西侧和西面发现了陪葬墓6座。
1976、1977年,经过整理确认,王墓的出土正式向外公布。
二王墓葬制度墓葬在一定程度上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物化形式,发展到东周,原来的一套制定严格的墓葬制度到此时已经遥遥欲坠,战国时期更加明显,而王墓的出土情况也正式反映了这一改变。
国都城灵寿城及王墓地处省平山县,属于中原的边缘地带,由于民族融合,国与中原各国在文化面貌上基本一致,王墓及其陪葬墓在“随葬的铜器或者器,主要都有鼎、豆、壶、区(为也)和鸟柱盘、筒形器等,基本组合与三晋墓葬相同,而铜器的形制尤为接近”。
特别是墓地的布局情况与固围村王室墓地及王陵墓地极为相同。
国王墓分布在城西2公里的西灵山下和城西北部的东灵山下。
西灵西并列1、2号大墓,附近有建筑痕迹、车马坑、陪葬墓等。
东灵山下主要有4座墓并列,其中1、2、6号为大型墓,3、4、5中型墓为王族近属的墓葬。
下面以1号墓为例说明墓葬结构。
1号墓是发掘墓葬中最大的一座,现存封土高度达15米左右,封土上的享堂已被复原为有回廊环绕的三层楼阁式覆瓦建筑。
封土为方形,由下自上呈三级台阶式。
第一台阶的侧有散水,第二台阶上有回廊建筑残迹,有壁柱及檐柱撑起回廊的顶部,檐下散水以鹅卵石铺筑。
墓室两侧有6座陪葬墓,陪葬者头皆向主墓,有棺有椁,陪葬墓的墓扩打破了大墓封土,随葬器物早晚不同,说明这些陪葬者不是杀殉,而是自然死亡后才被葬到大墓旁。
南面的东西两侧各有车马坑1座,墓室南面有杂殉坑、葬船坑各一座。
主室平面呈“中”字形,全室分为南、北墓道、椁室、东北库(面积较小,无随葬遗物)、东库(列青铜器和漆木器)、西库(列礼乐器和玉器)六个部分,椁室为石筑,室积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