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模型归纳(高三)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汇总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汇总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任一力是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平衡的力。
三个共点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两个力的合力:2121F F F FF +≤≤- 方向与大力相同3.拉密定理: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即γβαsin sin sin 321F FF ==4.两个分力F 1和F 2的合力为F ,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5.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时, μ= tan α 6.“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7.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8.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F1已知F 2的最mF 2的最F 2的最压)的物体,压力N 不一定等于重力G 。
9.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 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 2。
二、运动学 1匀减速直线运动)时间等分(T ): ① 1T 内、2T 内、3T 内······位移比:S 1:S 2:S 3=12:22:32② 1T 末、2T 末、3T 末······速度比:V 1:V 2:V 3=1:2:3③ 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之比:S Ⅰ:S Ⅱ:S Ⅲ=1:3:5④ΔS=aT 2 S n -S n-k = k aT 2a=ΔS/T 2 a =( S n -S n-k )/k T 2位移等分(S 0): ① 1S 0处、2 S 0处、3 S 0处···速度比:V 1:V 2:V 3:···V n =② 经过1S 0时、2 S 0时、3 S 0时···时间比:③ 经过第一个1S 0、第二个2)1(::)23(:)12(:1::::321----=n nt t t t n ΛΛ)::3:2:1n Λn ::3:2:1ΛFS 0、第三个3 S 0···时间比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中间位置的速度4.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 前一半时间v 1,后一半时间v 2。
高中物理常用二级结论
高中物理常用二级结论
1.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其中,F=ma,F为作用力,m为物体质量,a为加速度。
2.功与能:物体的功等于物体受到的力与位移的乘积。
能量可以转化,但总能量守恒。
3.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与物体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4.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能量不能被创造或者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5.电流和电势差: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电势差是电荷在电场中移动的能量变化。
6.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磁感应强度是单位面积垂直于磁场方向的磁通量,磁通量是磁场穿过一个平面的总磁通量。
7.光的折射和反射:光线在光学介质之间传播时会发生折射,反射则是光线遇到光滑表面时的反弹现象。
8.波动理论:波是一种能量传递的形式,具有波长和频率的特性,可以是机械波或者电磁波。
- 1 -。
(完整版)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模型归纳
先想前提,后记结论力学 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 平衡的力。
2.两个力的合力:F +F ≥F ≥F -F 。
三个大小相等的力平衡,力之间的夹大小合大小角为120度。
3.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μ=tanα。
4.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力为零。
此时速度 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二.运动学:1.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
2.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总是带来方便:=V ==-V 2/t 221V V +TS S 221+3.匀变速直线运动:当时间等分时:S n -Sn-1=aT .2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 s/2= ,V s/2>V t/222221V V +纸带点迹求速度加速度:V t/2=, a=, a=T S S 212+212TSS -21)1(T n S S n--4.自由落体:V t (m/s): 10 20 30 40 50 = gtH 总(m ):5 20 45 80 125 = gt 2/2H 分(m):5 15 25 35 45 = gt 22/2 – gt 12 /2g=10m/s 25.上抛运动:对称性:t 上= t 下 V 上= -V下6.相对运动:相同的分速度不产生相对位移。
7.“刹车陷阱”:给出的时间大于滑行时间,则不能用公式算。
先求滑行时间,确定了滑行时间小于给出的时间时,用V 2=2aS 求滑行距离。
8."S=3t+2t 2”:a=4m/s 2,V 0=3m/s 。
(s = v 0t+ at 2/2)9.绳端物体速度分解:对地速度是合速度,分解为沿绳的分速度合垂直绳的分速度。
三.运动定律:1.水平面上滑行:a=-µg2.系统法:动力-阻力=m总g绳牵连系统3.沿光滑斜面下滑:a=gSinα时间相等: 450时时间最短: 无极值:4.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N=F,(N为物体间相互作用力),与有无摩212mmm+擦(μ相同)无关,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
高三物理总复习之二级结论(完整版)
高中物理的模型与题型、规律和二级结论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物理部分难度有所下降,然而,我们并没有见到考生的成绩随着试题难度的下降而成比例地上升。
因此,有必要将堆积如山的习题梳理出头绪,提纲挈领出物理解决问题基本方法。
首都师范大学乔际平教授等早就提出用“多题归一”的方法。
多题归一的思路是什么?有的做法是归纳出若干种题型,帮助学生记忆这一类习题的解法,并且收到很好的成效。
但是,学生遇到没有见过的题型,往往束手无策。
所以,我们认为,这种归纳出题型的做法还可以再前进一步,回归到物理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上去,用模型法解题。
二、模型与题型1、高中物理中的模型模型是物理学研究的最基本单元,为了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透过现象看本质,在物理学研究中,通常把实际问题理想化。
高中物理主要是学习应用模型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
物理学中的理想模型可以分为四类:对象模型、结构模型、过程模型和环境模型。
为了研究问题起见,物理学把实际的研究对象理想化,看成理想对象模型;或都把实际的物质结构理想化,当成理想结构模型;或者把实际的物理过程理想化,看作理想过程模型;或者把实际的的环境理想化,当作理想的环境模型。
例如,高中物理所研究的理想对象模型有质点、点电荷、电源、直流电路等;原子物理中的结构模型有汤姆逊葡萄干—布丁模型,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波尔氢原子模型等;在运动学中,理想的过程模型有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碰撞、机械波等;在电磁学中,理想的环境模型包括匀强电场、匀强磁场,真空中静止的点电荷所形成的电场……模型研究就是研究在某一物质单元存在形态及其运动变化的最基本规律,模型的规律有其自身的结构系统,每个模型都有自身对应的一整套规律,例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包括运动学5个公式,动力学5个公式,如果再加上受力分析中用到的重力、弹簧弹力、滑动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等6个公式,约为16个公式;电学中有库伦定律、欧姆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这些规律都对应着一定的模型以及理想条件。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汇总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汇总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汇总如下:
1. 竖直上抛运动:
1. 上升阶段:只受重力,加速度为g,做匀减速运动。
2. 下降阶段:只受重力,做加速运动,加速度仍为g。
3. 整个过程(往返运动):先减速后加速,整个过程时间比为1:1,
位移大小比为1:3。
2. 平抛运动:
1. 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
2. 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或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只考
虑重力的话)。
3. 合速度方向:抛出点正上方时,与水平方向成45度角;不断下落,角度越来越小,速度分解后,平行水平分量不变。
3. 万有引力:
1. 所有物体间引力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
成反比。
2. 在同一星球上不同高度(或不同纬度)的地方重力加速度不同(向
心加速度与半径成反比)。
3. 物体随倾斜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受到的万有引力可以分为沿轨
道切线方向的分量和径向分量的力(也叫向心力)。
只有径向的力才
能使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
这些只是一部分二级结论,详细的物理二级结论建议您查阅物理教辅
资料或咨询物理老师。
高中物理常用二级结论(基本)
高中物理常用二级结论(基本)
高中物理常用二级结论(基本)是指在物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对物理性质或物理定律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推出更多关于物理事实的推论。
例如:
1、牛顿三大定律: (1)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2)物体受到外力时,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 (3)任意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着互相作用的引力。
2、动量守恒定律:动量是物体运动时发生变化的量,在任意一个物理系统中,动量的总和不会改变。
3、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是指物体运动所消耗的能力,在任意一个物理系统中,能量的总和不会改变。
4、质量守恒定律:质量是指物体的质量,在任意一个物理系统中,质量的总和不会改变。
第二部分 第2讲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汇总
第2讲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汇总
(7)静摩擦力可以做正功、负功、还可以不做功,但不会 摩擦生热;滑动摩擦力可以做正功、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但会摩擦生热.
第2讲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汇总
电场和磁场 1.库仑定律 F=kQr1Q2 2. 2.电场强度的表达式. (1)定义式:E=Fq (适用于任何电场). (2)计算式:E=krQ2 (适用于真空中的点电荷产生的电场). (3)匀强电场中:E=Ud (适用于匀强电场的定量计算,也适 合于非匀强电场的定性计算).
第2讲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汇总
(3)W=ΔEk(变力或恒力). (4)W=ΔE(除重力做功外的变力或恒力) 功能原理. (5)图象法(变力或恒力). (6)气体做功;W=pΔV(p 为气体的压强;ΔV 为气体 的体积变化). 3.恒力做功的大小与路面粗糙程度无关,与物体的 运动状态无关. 4.摩擦生热:Q=f·s 相对.
第2讲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汇总
同一卫星在半长轴为 a=R 的椭圆轨道上运动的机械 能,小于半径为 R 圆周轨道上的机械能.(卫星在椭圆轨 道相切点加速变轨到圆周轨道,引力势能不变,动能增 加,机械能增加)
卫星由近地点到远地点,万有引力做负功.
第2讲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汇总
能量和动量 1.判断某力是否做功,做正功还是负功. (1)F 与 l 的夹角(恒力). (2)F 与 v 的夹角(曲线运动的情况). (3)能量变化(两个相联系的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情况). 2.求功的六种方法. (1)W=Flcos α(恒力). (2)W=Pt(变力或恒力,且功率恒定).
第2讲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汇总
(1)洛伦兹力充当向心力,qvB=mvr2=mrω2=mr4Tπ22= man ,v=2Tπr.
(2)圆周运动的半径 r=mqBv、周期 T=2qπBm.
高考物理“二级结论”及常见模型2017-3-13
高考物理二级结论”及常见模型抢分必备,掌握得越多,答题越快。
一般情况下,二级结论都是在一定的前提下才成立的, 因此建议你先确立前提,再研究结论。
一、静力学:1.物体受几个力平衡,则其中任意一个力都是与其它几个力的合力平衡的力, 或者说"其中任意一个力总与其它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
2 .两个力的合力: F 大+F 小》F 合》F 大一F 小。
三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
3 .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等效代换,分力或合力都不是真实的力,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时只分析实际“受”到的力。
4•①物体在三个非平行力作用下而平衡,则表示这三个力的矢量线段必组成闭合矢量三角 形;且有②物体在三个非平行力作用下而平衡, 则表示这三个力的矢量线段或线段延长线必相交5 .物体沿斜面不受其它力而自由匀速下滑,则 tan 。
6 •两个原来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瞬间:力学条件:貌合神离,相互作用的弹力为零。
运动学条件:此时两物体的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7 .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
因其形变被忽略,其 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发生形变需要时间,因此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9 •轻杆能承受拉、压、挑、扭等作用力。
力可以发生突变, 没有记忆力”。
10 •两个物体的接触面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是:无一个,一定是弹力二个(最多),弹力和摩擦力11 .在平面上运动的物体, 无论其它受力情况如何, 所受平面支持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合力1.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 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总是带来方便,思路是:位 移T 时间T 平均速度,且 v v t/2 V1 v §亠2 2TF i sin 1F 2 sin 2F 3 sin 3(拉密定理)方向总与平面成= tan !f =1 tan —。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汇总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汇总1. 质量守恒定律:在任何条件下,一个系统的质量总是保持不变的。
即在任何物理或化学现象中,物体的质量总是保持不变的。
3. 动量守恒定律:在任何条件下,一个系统的总动量总是保持不变的。
当一个物体受到某种力的作用,外力对其施加的动量大小等于物体自身产生的反向动量大小。
4. 弹性碰撞中动量守恒定律:在完全弹性碰撞中,两个物体的总动量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
6. 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的状态不会改变,直到另一个物体对其施加了一个力。
7. 牛顿第二定律:一个物体受到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8. 牛顿第三定律:对于每一个力的作用,总有一个相等并相反的力作用于不同的物体上。
即,每一件物品都会受到相等的反向力。
9. 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当两个物体的质量增加或距离减少时,它们之间的引力会增大。
10. 静电定律:物体之间的静电力与它们之间的电荷大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11. 磁力定律:磁场对物体施加的力与磁场的强度、电荷、速度和物体的方向有关。
当物体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磁场力最大。
12. 焓变定律:焓变是一个系统能量变化的度量,等于系统内部能量与系统周围能量的差异。
13. 周期运动定律:当一个物体在引力或弹性力的作用下运动时,它的周期与其轨道形状和质量有关。
周期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再返回该位置所需的时间。
14. 波速公式:波速等于波长乘以频率。
15. 阻力公式:阻力与物体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16. 物体受力平衡定律:如果一个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那么它所受到的所有合力应该等于零。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任一力是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平衡的力。
三个共点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两个力的合力:2121F F F FF +≤≤- 方向与大力相同3.拉密定理: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即γβαsin sin sin 321F FF ==4.两个分力F 1和F 2的合力为F ,若已知合力(或一个时有最小值。
5.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时, μ= tan α 6.“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7.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8.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F1已知F 2的最m F 2的最F 2的最的物体,压力N 不一定等于重力G 。
9.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 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 2。
二、运动学 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减速直线运动)时间等分(T ): ① 1T 内、2T 内、3T 内······位移比:S 1:S 2:S 3=12:22:32② 1T 末、2T 末、3T 末······速度比:V 1:V 2:V 3=1:2:3③ 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之比:S Ⅰ:S Ⅱ:S Ⅲ=1:3:5④ΔS=aT 2 S n -S n-k = k aT 2a=ΔS/T 2 a =( S n -S n-k )/k T 2位移等分(S 0): ① 1S 0处、2 S 0处、3 S 0处···速度比:V 1:V 2:V 3:···V n =② 经过1S 0时、2 S 0时、3 S 0时···时间比: ③ 经过第一个1S 0、第二个2 S 0、第三个3 S 0···时间比)1(::)23(:)12(:1::::321----=n n t t t t n ΛΛ)::3:2:1n Λn ::3:2:1ΛF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中间位置的速度4.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 前一半时间v 1,后一半时间v 2。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超全)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集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2.两个力的合力:F 大+F 小≥F 合≥F 大-F 小。
三个大小相等的共面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0。
3.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等效代换,分力与合力都不是真实的力,求合力和分力是处理力学问题时的一种方法、手段。
4.三力共点且平衡,则312123sin sin sin F F F ααα==(拉密定理)。
5.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tan μα=。
6.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力为零。
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7.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
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8.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9.轻杆能承受纵向拉力、压力,还能承受横向力。
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10、轻杆一端连绞链,另一端受合力方向:沿杆方向。
10、若三个非平行的力作用在一个物体并使该物体保持平衡,则这三个力必相交于一点。
它们按比例可平移为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
(如图3所示)11、若F 1、F 2、F 3的合力为零,且夹角分别为θ1、θ2、θ3;则有F 1/sin θ1=F 2/sin θ2=F 3/sin θ3,如图4所示。
12、已知合力F 、分力F 1的大小,分力F 2于F 的夹角θ,则F 1>Fsin θ时,F 2有两个解:θθ22212s in c o s F F F F -±=;F 1=Fsin θ时,有一个解,F 2=Fcos θ;F 1<Fsin θ没有解,如图6所示。
13、在不同的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的两条边互相垂直,则这两个角必相等。
14、如图所示,在系于高低不同的两杆之间且长L 大于两杆间隔d 的绳上用光滑钩挂衣物时,衣物离低杆近,且AC 、BC 与杆的夹角相等,sin θ=d/L ,分别以A 、B 为圆心,以绳长为半径画圆且交对面杆上'A 、'B 两点,则'AA 与'BB 的交点C 为平衡悬点。
高三物理总复习之二级结论(完整版)
⾼三物理总复习之⼆级结论(完整版)⾼中物理的模型与题型、规律和⼆级结论⼀、问题的提出近年来,⾼考理科综合能⼒测试的物理部分难度有所下降,然⽽,我们并没有见到考⽣的成绩随着试题难度的下降⽽成⽐例地上升。
因此,有必要将堆积如⼭的习题梳理出头绪,提纲挈领出物理解决问题基本⽅法。
⾸都师范⼤学乔际平教授等早就提出⽤“多题归⼀”的⽅法。
多题归⼀的思路是什么?有的做法是归纳出若⼲种题型,帮助学⽣记忆这⼀类习题的解法,并且收到很好的成效。
但是,学⽣遇到没有见过的题型,往往束⼿⽆策。
所以,我们认为,这种归纳出题型的做法还可以再前进⼀步,回归到物理研究问题的基本⽅法上去,⽤模型法解题。
⼆、模型与题型1、⾼中物理中的模型模型是物理学研究的最基本单元,为了抓住事物的主要⽭盾,透过现象看本质,在物理学研究中,通常把实际问题理想化。
⾼中物理主要是学习应⽤模型⽅法来解决物理问题。
物理学中的理想模型可以分为四类:对象模型、结构模型、过程模型和环境模型。
为了研究问题起见,物理学把实际的研究对象理想化,看成理想对象模型;或都把实际的物质结构理想化,当成理想结构模型;或者把实际的物理过程理想化,看作理想过程模型;或者把实际的的环境理想化,当作理想的环境模型。
例如,⾼中物理所研究的理想对象模型有质点、点电荷、电源、直流电路等;原⼦物理中的结构模型有汤姆逊葡萄⼲—布丁模型,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波尔氢原⼦模型等;在运动学中,理想的过程模型有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碰撞、机械波等;在电磁学中,理想的环境模型包括匀强电场、匀强磁场,真空中静⽌的点电荷所形成的电场……模型研究就是研究在某⼀物质单元存在形态及其运动变化的最基本规律,模型的规律有其⾃⾝的结构系统,每个模型都有⾃⾝对应的⼀整套规律,例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包括运动学5个公式,动⼒学5个公式,如果再加上受⼒分析中⽤到的重⼒、弹簧弹⼒、滑动摩擦⼒、电场⼒、磁场⼒等6个公式,约为16个公式;电学中有库伦定律、欧姆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这些规律都对应着⼀定的模型以及理想条件。
高中物理模型及二级结论总结
高中物理模型及二级结论总结引言高中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核心内容包括物理模型和结论。
物理模型是对实际物体或现象的简化和理想化描述,而结论则是通过实验证据得出的科学推理结果。
本文将以高中物理中常见的几个模型和结论为例,进行总结和介绍。
一、匀速直线运动模型匀速直线运动模型是高中物理中最简单的模型之一。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保持恒定,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根据这个模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二级结论:1. 物体的位移与速度成正比,即位移越大,速度越快。
2. 物体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即时间越长,速度越大。
二、自由落体模型自由落体模型是描述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的模型。
对于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其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位移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根据这个模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二级结论:1. 物体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即时间越长,速度越大。
2. 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即时间越长,位移越大。
三、牛顿第一定律模型牛顿第一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模型。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如果受到合力作用,将发生加速度变化,如果没有合力作用,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这个模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二级结论:1. 物体受到合力作用时,会产生加速度。
2. 物体没有受到合力作用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四、牛顿第二定律模型牛顿第二定律是描述物体受力和加速度关系的模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根据这个模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二级结论:1. 物体受到的合力越大,加速度越大。
2. 物体的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
五、能量守恒模型能量守恒模型是描述能量转化和守恒的模型。
根据能量守恒原理,能量可以在物体间相互转化,但总能量始终保持不变。
根据这个模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二级结论:1. 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转化,如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2. 总能量始终保持不变,即能量守恒。
小结高中物理的模型和结论是学习物理的基础,它们帮助我们理解和描述物理世界的规律。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总结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总结引言高中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学科,通过对物理现象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
在高中物理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掌握了很多基本概念和理论,并且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些理论。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的二级结论进行总结,帮助我们巩固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一、运动学1. 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成正比。
-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变,加速度为零。
2. 加速直线运动- 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不成正比。
- 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加速度不为零。
3. 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在近地面条件下近似为重力加速度g。
- 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无关,只与初速度和加速度有关。
二、力学1.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F = ma。
- 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
3.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描述了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性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三、能量1. 动能- 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计算公式为:Ek = 1/2 *mv^2,其中m为物体质量,v为物体速度。
2. 势能-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的不同而具有的能量,常见的势能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3. 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描述了物体受力时动能的变化:ΔEk = W,其中ΔEk为动能的变化量,W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所做的功。
结论高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实验和理论推导,掌握并验证了许多二级结论。
这些结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物理现象,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从运动学到力学再到能量,我们逐渐建立了关于物理世界的基本认知,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物理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考物理二级结论汇总
8 输出功率的最大值
电源的输出功率
(1)任意电路:出 总 内
(2)纯电阻电路:出
(3)纯电阻电路中输出功率随 R 的变化关系
①当
R=r
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为
.
②当 R>r 时,随着 R 的增大输出功率越来越小.
③当 R<r 时,随着 R 的增大输出功率越来越大.
④当 P 出<Pm 时,每个输出功率对应两个外电阻 R1 和 R2,且 R1R2 =r2.
最小速度为,最低点与最高点的拉力差恒为。
绳端系小球,从水平位置无初速度释放下摆到最低点: ,
,与绳长无关。
杆模型,做完整圆周运动,在最高点的最小速度为 0,在最低点的最 小速度为。最高点速度大于等于时,最低点与最高点的拉 力差等于;最高点速度小于时,最低点拉力与最高点支持力 之和等于。
11 对地位移等于相对位移 若传动带匀速,在物块由静止加速至共速的过程中: 物块位移的大小等于物块相对传送带位移的大小,是传送带位移的一 半。 物块位移就指的是物块相对地面的位移。 物块增加的机械能等于摩擦产生的内能。 放上物块后,电动机多做的功等于传送带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也等于整个系统增加的能量(物块增加的动能+物块增加的重力势能 +内能), 也等于(物块增加的机械能+内能), 也等于(内能 ), 也等于(物块增加的机械能 )。
6 串并联电路的电阻 (1)串联总阻值大于最大,越串越大;并联总阻值小于最小,越并
越小。 多串联一个电阻,总阻值变大;多并联一个电阻,总阻值变小。 (2)无论串联还是并联,只要有一个电阻减小,总电阻都减小; (3)无论串联还是并联,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等于各部分功率之和。 (4)串联电路,电阻越大,分担的电压越大。 并联电路,电阻越大,分担的电流越小。 (5)两电阻并联,和为定值,阻值相等时并联电阻最大。
高考物理“二级结论”及常见模型
高考物理“二级结论”及常见模型三轮冲刺抢分必备,掌握得越多,答题越快。
一般情况下,二级结论都是在一定的前提下才成立的,因此建议你先确立前提,再研究结论。
一、静力学:1.物体受几个力平衡,则其中任意一个力都是与其它几个力的合力平衡的力,或者说“其中任意一个力总与其它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2.两个力的合力:F 大+F 小≥F 合≥F 大-F 小。
三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
3.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等效代换,分力或合力都不是真实的力,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只分析实际“受”到的力。
4.①物体在三个非平行力作用下而平衡,则表示这三个力的矢量线段必组成闭合矢量三角形;且有312123sin sin sin F F F ααα==(拉密定理)。
②物体在三个非平行力作用下而平衡,则表示这三个力的矢量线段或线段延长线必相交于一点。
5.物体沿斜面不受其它力而自由匀速下滑,则tan μα=。
6.两个原来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瞬间:力学条件:貌合神离,相互作用的弹力为零。
运动学条件:此时两物体的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7.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
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8.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发生形变需要时间,因此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9.轻杆能承受拉、压、挑、扭等作用力。
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10.两个物体的接触面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是:()⎧⎪⎨⎪⎩无一个,一定是弹力二个最多,弹力和摩擦力11.在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无论其它受力情况如何,所受平面支持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总与平面成N f 1tan tan F ==F αμ。
二、运动学:1.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
2.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总是带来方便,思路是:位移→时间→平均速度,且1212222t/s s T++===v v v v3.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间等分时, 21n n s s aT --= ,这是唯一能判断所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2s/=v , 且无论是加速还是减速运动,总有22s/t/>v v纸带点痕求速度、加速度: 1222t/s s T +=v ,212s sa T -=,()121n s s a n T -=- 4.匀变速直线运动,0v = 0时:时间等分点:各时刻速度之比:1:2:3:4:5各时刻总位移之比:1:4:9:16:25 各段时间内位移之比:1:3:5:7:9位移等分点:各时刻速度之比:1……到达各分点时间之比1∶……通过各段时间之比1∶)1--……5.自由落体(取210m/s g=):n 秒末速度(m/s ): 10,20,30,40,50 =gt n 秒末下落高度(m):5、20、45、80、125 212=gt 第n 秒内下落高度(m):5、15、25、35、452211122n n-=at -at6.上抛运动:对称性:t t 下上=,=v v 下上, 2m 2h g=v7.相对运动:①共同的分运动不产生相对位移。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总结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总结
1. 速度和加速度结论:
- 加速度为常数时,速度随时间线性增加。
- 当速度为常数时,加速度为零。
2. 运动物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结论: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于不同的物体上。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会互相抵消,因为它们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3. 牛顿第一定律结论:
- 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不会改变,除非有外力作用。
- 外力的存在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牛顿第二定律结论:
- 物体受到的加速度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 F = m * a,其中 F 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m 是物体的质量,a 是物体的加速度。
5. 牛顿第三定律结论:
- 对于任何作用力,都会存在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
用力。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6. 动能和功结论:
- 动能是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分为动能和势能。
- 动能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可用公式 K = 1/2 * m
* v^2 计算。
- 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可用公式 W = F * d * cosθ 计算,其中
F 是力,d 是力的作用距离,θ 是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以上是高中物理二级的结论总结。
这些结论是物理学的基础,
可以帮助理解物体运动的特性和力的作用原理。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1.力学原理:(1) 首先,运动定律,它指出了物体的外力关于物体的运动的总的反作用关系,既包括平衡态及非平衡态下物体的做功量,其中,动量定理、速率定理和能量定理是非常重要的原理;(2) 其次,万有引力定律,它指出了物体之间引力的规律,其中,万有引力定律由施特劳斯提出,随后被贝瑟尔用数学公式描述出来;(3) 最后,粒子的相对论,它指出了物体所产生的力是由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决定的,它为物理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深刻的思路。
2.物质质量与能量关系:(1) 物质质量与能量关系,它可以用泰勒-弗拉克定律来描述,即E=mc2,其中E表示能量,m表示物质的质量,c表示光速;(2) 此外,物质质量与能量关系还可以通过伦理考证电磁力学思想来解释,即物质能够从一种形式转换到另一种形式,物质的质量可以转换成能量,能量可以转化成物质;(3) 最后,物质与能量关系也可以从热力学角度理解,比如热能可以转化成动能,电能可以转换为化学能,而化学能又可以转换成电能,这就是典型的物质与能量的相互转换。
3.光的电磁理论:(1) 在光的电磁理论方面,先由Maxwell提出电磁场的旋转性质,即无穷小的电磁场可以相互展开,变换,并以一个正弦波的方式传播,这就是光的电磁理论;(2) 其次,光的电磁理论还包括光的真空中传播及物质间的传播,其中真空中传播通过电場、场强及波长等概念来描述,而物质间传播则包含反射、折射、衍射等性质;(3) 最后,光的传播可以经由干涉和衍射来描述,其中衍射是一种特殊的干涉效应,它的特征在于小的粒子可以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4.电磁场原理:(1) 首先,山斯坦·佩尔定律,它指出了电场与磁场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即当电场发生变化,就会对磁场产生影响,反之,当磁场发生变化,就会对电场产生影响;(2) 其次,电场电位定律,又称梅森·纳什现象,它指出了电位与电场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即当电场发生变化时,电位也会发生变化;(3) 最后,电位及电场的相互作用,指的是在电位的剧烈变化处,极对对应的电场也会发生巨大的集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想前提,后记结论力学 一.静力学:1. 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 平衡的力。
2. 两个力的合力:F 大 +F 小≥F 合≥F 大 -F 小。
三个大小相等的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度。
3. 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μ=tan α。
4. 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力为零。
此时速度 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二.运动学:1. 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总是带来方便:-V =V 2/t =221V V +=TS S 221+3. 匀变速直线运动:当时间等分时:S n -Sn-1=aT 2.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 s/2= 22221V V +,V s/2>V t/2纸带点迹求速度加速度:V t/2=TS S 212+, a=212TS S -, a=21)1(Tn S S n --4. 自由落体:V t (m/s): 10 20 30 40 50 = gtH 总(m ):5 20 45 80 125 = gt 2/2H 分(m):5 15 25 35 45 = gt 22/2 – gt 12 /2 g=10m/s 25. 上抛运动:对称性:t 上= t 下 V 上= -V下 6. 相对运动:相同的分速度不产生相对位移。
7. “刹车陷阱”:给出的时间大于滑行时间,则不能用公式算。
先求滑行时间,确定了滑行时间小于给出的时间时,用V 2=2aS 求滑行距离。
8. "S=3t+2t 2”:a=4m/s 2,V 0=3m/s 。
(s = v 0t+ at 2/2)9. 绳端物体速度分解:对地速度是合速度,分解为沿绳的分速度合垂直绳的分速度。
三.运动定律:1.水平面上滑行:a=-µg2.系统法:动力-阻力=m总g 绳牵连系统 3.沿光滑斜面下滑:a=gSinα时间相等: 450时 时间最短: 无极值:4.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N=212m m m +F,(N 为物体间相互作用力),与有无摩擦(μ相同)无关,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
5.几个临界问题:a=gtg α(注意α角的位置)光滑,相对静止 弹力为零6.速度最大时合力为零:汽车以额定功率行驶时V M = p/f四.圆周运动 万有引力:1.向心力公式:F=Rmv 2=mR ω2=m224TπR=m4π2f2R=mωv2.在非匀速圆周运动中使用向心力公式的办法:沿半径方向的合力是向心力。
3.竖直平面内的圆运动(1)“绳”类:最高点最小速度gR ,最低点最小速度gR 5,上下两点拉力差6mg。
绳端系小球,从水平位置无初速下摆到最低点:弹力3mg ,向心加速度2g (2)“杆”:最高点最小速度0,最低点最小速度gR 4。
光滑轨道类要通过顶点,最小下滑高度2.5R。
4.重力加速度g=2RGM ,g与高度的关系:g=22)(h R Rg地5.人造卫星:h大→V小→T大→a小→F小。
速率与半径的平方根成反比,周期与半径的平方根的三次方成正比。
同步卫星轨道在赤道上空,h=4.6 R ,V=3.1km/s6.卫星因受阻力损失机械能:高度下降,速度增加,周期减小。
7.变换:GM=gR28.在飞行卫星里与依靠重力的有关实验不能做。
9.双星引力是双方的向心力,两星角速度相同,星与旋转中心的距离跟星的质量成反比。
10 第一宇宙速度:V1=gR ,V1=RGM ,V1=7.9km/s五.机械能:1.求机械能的捷径:(1) 用定义求恒力功,(2) 用动能定理(从做功和效果)或能量守恒求功。
(3) 用功率求功。
2.恒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摩擦生热Q=fS相对,Q常不等于功的大小(功能关系) 4.电场力做功w=qU5.重力、电场力、分子力、弹簧弹力的功W保=-ΔEp六.动量:1.反弹:Δp=m(v1+v2)2."弹开“(初动量为零,分成两部分):速度和动能都与质量成反比。
3.一维弹性碰撞:V`1=21221212)(m m V m V m m ++-,V`2=21112122)(m m V m V m m ++-动物碰静物:V2=0 V`1=21121)(m m V m m +-,V`2=21112m m V m +大碰小一起向前;质量相等,速度交换;小碰大,向后返。
4.A追上B发生碰撞,则(1)VA>VB (2)B的动量和速度增大 (3)动量守恒(4)动能不增加 (5)A不穿过B V`A <V`B 。
5.碰撞的结果总是介于弹性(无动能损失)与完全非弹性(碰后粘一起)之间。
6.解决力学问题的三条路:七.振动和波:1.物体做简谐振动,在平衡位置达到最大值的量有速度与动能在最大位移处达到最大值的量有回复力,加速度,势能通过同一点有相同的位移,速率,回复力,加速度,动能,势能。
可能有不同的运动方向。
经过半个周期,物体运动到对称点,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由波的图像讨论波的传播距离,时间,周期和波速等时:注意“双向”和“多解”3.在波形图上,介质质点的运动方向:“上坡上,下坡下”4.波进入另一介质时,频率不变,波长和波速改变,波长与波速成正比。
5.波发生干涉时,看不到波形的移动。
电学“二级结论”一、电学:1、检验电荷电性用感应法,不用接触法2、电势能的变化与电场力的功对应,电场力的功等于电势能增量的负值;3、感应现象中移动的是电子,不是正电荷。
4、粒子飞出偏转电场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通过匀速分运动位移中心。
5、讨论电荷在电场里移动过程中电场力的功电势能变化的基本方法:定性用电场线(把电荷放在起点处,分析功的正负,标出位移方向和电场力方向,判断电场方向、电势高低等);定量计算用公式 6、电容器接在电源上,电压不变; 断开电源时,电量不变.平行板电容器件的场强,电压不变时E = U/d; 电量不变时,E ∝ Q/S7、电容器充电电流,流入正极,流出负极;电容器放电电流,流入负极,流出正极二、恒定电流1、串联电路U 与R 成正比,U 1 = 211R R R +U. P 与R 成正比P 1 =211R R R +P2、并联电路I 与R 成反比, I 1 = 212R R R +I P 与R 成反比P 1 =212R R R +P3、等效电阻估算原则:电阻串联时,大的为主;电阻并联时,小的为主4、路端电压U =ε - Ir, 纯电阻时U =rR R +ε5、并联电阻中的一个发生变化,电流有此消彼长的关系;一个电阻增大,它本身的电流变小,与它并联的电阻上电流变大(电流串同并反)。
6、外电路任一处的一个电阻增大,总电阻增大,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
外电路任一处的一个电阻减小,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路端电压减小。
7、改画电路的办法:始于一点,止于一点,盯住一点,步步为营。
8、在电路中配用分压或分流电阻时,抓电压、电流。
910、纯电阻电路,内、外电路阻值相等时输出功率最大,P m = E 2/4rR 1、、R 2分别接在同一电源两端时,若R 1R 2 = r 2,电源输出功率相等。
11、纯电阻电路的电源效率:η=rR R +12、含电容电路中,电容器是断路,不是电路的组成部分,仅借用与之并联部分的电压。
稳定时与它串联的电阻是虚设,如导线。
在电路变化时,电容器有充放电电流。
直流电实验:1、 考虑电表内阻的影响时,电压表和电流表在电路中,即是电表,又是电阻。
2、 选用电压表、电流表:⑴ 测量值不超量程②测量值越接近满偏值(表针的偏转角度尽量大)误差越小,一般应大于满偏值的三分之一。
③电表不得小偏角使用,偏角越小,误差越大。
3.选用滑动变阻器:在能“完成任务”的前提下选阻值小的便于调节。
4.选用分压和限流电路:(1) 用阻值小的变阻器调节阻值大的用电器时用分压电路,调节范围才能较大(以小控大)。
(2) 电压、电流要求“从零开始”的用分压。
(3) 分压和限流都可以用时,限流优先(能耗小)。
5.伏安法测量电阻时,电流表内、外接的选择:“内测大偏大大,外测小偏小小小”(XV R R 和AX R R 比,前者大外接,后者大内接)。
6.多用表的欧姆表的选档:指针越接近R 中误差越小,一般应在10中R 至10R 中范围内。
选档、换档后,经过“调零”才能进行测量。
多用表的角色可以变换。
7.故障分析:串联电路中断路点两端有电压,通路两端没有电压。
8.图像法描点后画线的原则: (1) 通过尽量多的点,(2) 不通过的点应靠近线,并均匀分布在线的两侧, (3) 舍弃个别远离的点。
十一、磁场:1. 粒子速度垂直于磁场时,做匀速圆周运动:qBmV R =,qBm T π2=(周期与速率无关)。
2. 粒子径直通过正交电磁场(离子速度选择器):qE qvB =,BE v =。
3. 粒子穿过磁场的有关计算,抓几何关系,即入射点与出射点的半径和它们的夹角。
十二、电磁感应: 1. 楞次定律:“阻碍”的方式是“增反、减同”楞次定律的本质是能量守恒,发电必须付出代价,表现为“阻碍原因”。
2. 楞次定律的若干推论:(1) 内外环电流或者同轴的电流方向:“增反减同”(2) 导线或者线圈旁的线框在电流变化时:电流增加则相斥、远离,电流减小时相吸、靠近。
(3) 磁场“╳增加”与“• 减少”感应电流方向一样,反之亦然。
(4) 磁通量增大时,回路面积有收缩趋势,磁通量减小时,回路面积有膨胀趋势。
3. 楞次定律逆命题:双解,“加速向左”与“减速向右”等效。
4.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求出的是平均电动势,在产生正弦交流电情况下只能用来求感生电量,不能用来求功和能量。
5. 直杆平动垂直切割磁感线时所受的安培力:总R v L B F 22=6. 转杆(轮)发电机:ω221BL E =7.感生电量:单匝R Q φ∆=8.物理公式既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又表示相关物理单位( 国际单位制系)之间的关系。
十三、交流电: 1. 正弦交流电的产生:中性面垂直磁场方向,线圈平面平行于磁场方向时电动势最大。
最大电动势:ωεnBS m =φ与E m 此消彼长,一个最大时,另一个为零。
2. 非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的求法:=RT I 2一个周期内产生的总热量。
3. 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之间相同的量:tf T nU P ∆∆φ,,,,,4. 输电计算的思维模式:线U 线P线R十四、电磁波:1. 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用实验证明电磁波的存在。
热、光、原“二级结论”一、热学:1. 阿伏加德罗常数把宏观量和微观量联系在一起。
2. 判断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一个过程是否可能发生有两条思路:(1) 从参量考虑:=TPV 恒量。
(2)从能量守恒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