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练习题(第五章)

合集下载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名词解释注意⽆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定向反射优势兴奋中⼼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反映意识⾃我意识意识的觉知性意识的能动性⼆、单项选择题:1-10⼩题,每⼩题2分,共2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项最符合题⽬要求的。

1.( )是⼼理活动顺利进⾏的重要条件,它对⼼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A.注意B.记忆C.表象D.想象2.当个体专注某⼀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周期性地加强和减弱的变化,这种现象⼼理学称之为 ( )。

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起伏C.注意的稳定D.注意的转移3.有明确的⽬的、不需要意志努⼒的注意是 ( )。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持续性注意4.⼈们可以⼀边骑车⼀边欣赏路边的风景的现象可以⽤ ( )来解释。

A.过滤器理论B.衰减器理论C.认知资源理论D.双加⼯理论5.研究者通常⽤ ( )来研究分配性注意。

A.双⽿分听实验B.警戒作业 "C.双作业操作实验D.速度实验6.只有⼈类才具有的更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是 ( )。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朝向反射7.梦通常出现在 ( )。

A.以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的浅睡阶段B.出现 "睡眠锭"波的阶段C.深度睡眠阶段D.快速动眼睡眠阶段8.下⾯对催眠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催眠是另⼀种意识状态B.在⼼理医⽣的帮助下,个体都可以进⼈催眠状态C.催眠状态与睡眠状态是不同的D.催眠巳⼴泛应⽤于⼼理治疗等⾏业9.在嘻杂的环境中即使我们的名字被很⼩声地提及,仍然能被我们接收到,( ) 对此做出了较好解释。

A.过滤器理论B.衰减器理论C.多阶段选择理论D.认知资源理论10.引起不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是 ( )。

A.注意不集中B.意志努⼒的结果C.刺激的意义性D.注意的动摇三、多项选择题:11-14⼩题,每⼩题3分,共12分。

在每⼩题给出的多个选项中,⾄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要求的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 第五章-知觉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 第五章-知觉

第五章-知觉一、单选题1.无论在中午或傍晚,一文粉笔总是被看成白色,这是由于 ( )所致。

A.知觉适应B.明度恒常性C.知觉的理解性D.颜色恒常性2.下列所列举的心理特点中,哪一个不是知觉的基本特征? ( )A.知觉的意义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持久性D.知觉的完整性3.在知觉物体的大小时,( )。

A.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正比B.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反比,与距离成正比C.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D.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反比,与距离成反比4.在时间精确性的判断上,( )表现最好。

A.视觉B.听觉C.触觉D.嗅觉5.人们在对整体的知觉和对个别成分的知觉上,( )。

A.前者优于后者B.前者劣于后者C.两者没有差别D.两者相辅相成6.当客观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时,人们在一片同质的视野申也能看到轮廓,这是 ( )。

A.创造想象B.幻觉C.知觉的理解性D.错觉轮廓7.正常人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时运用的主要线索是 ( )。

A.调节B.双眼辐合C.单眼线索D.双眼视差8.在知觉物体的距离和深度时,如果物体的视像落在两眼网膜的对应部位,那么( )。

A.看到深度和距离B.看到单一的物体C.双像D.无法判断距离9.在知觉世界时,人们总是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这是 ( )。

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整体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恒常性10.知觉的自上而下的加工是指 ( )。

A,主要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进行的加工B.也称之为数据驱动加工C.主要对头脑中己经存储的信息进行加工D.当非感觉信息越少,需要越多感觉信息时占优势的加工方式11.当人们期待某种图形时,这种知觉期待将易化对图形的识别。

这种现象叫做:A.后像B.后效 C.启动D.定势12、知觉的主要特征是A、编码和识别B、信息登记C、高级加工D、记忆加工13、感知觉的心理物理学的理论认为感受能力是A、与生理功能无关的B、与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的C、与刺激密切相关的D、与环境密切相关的14、在一个屏幕上看到两个相临的光点连续移动的现象叫做A、似动B、动景运动C、自主运动D、心灵致动15、把一串点知觉为一条虚线的现象叫做A、整体知觉B、良好图形C、空间频率整合D、主观轮廓16、下列哪种过程与其他过程不相同?A、知觉恒常性B、早期选择C、图形背景转换D、知觉整合17、两可图形反映出人对事物知觉的()。

山西师范大学张潮教育心理学期末练习题第5章

山西师范大学张潮教育心理学期末练习题第5章

第五章学习理论一、单选题1.()是解决知与不知、知之深浅的问题。

A 知识学习B 技能学习C 社会规范学习2.()要解决的是会不会的问题。

A 知识学习B 技能学习C 社会规范学习3.学生运用四则运算法则解题属于()。

A 智慧技能的学习B 认知策略的学习C 动作技能学习D 态度学习4.学生通过下棋提高自己的注意力属于()。

A 智慧技能的学习B 认知策略的学习C 动作技能学习D 态度学习5.()的核心观点强调学习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刺激与反应联结,并获得经验的过程。

A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C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D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6.俄国生理学家()通过狗分泌唾液的实验,提出了经典性条件发射学习理论。

A 巴甫洛夫B 乌申斯基C 维果斯基D 赞可夫7.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看见小狗后也可能产生恐惧,这种现象是()。

A 习得B 消退C 泛化D 分化8.学生学习完相似概念后,应用的时候加以区分,这种现象是()。

A 习得B 消退C 泛化D 分化9.刺激的()是指在一定的条件反射形成之后,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做出条件反应。

A 习得B 消退C 泛化D 分化10.刺激的()是指有机体通过选择性强化或消退作用,对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A 习得B 消退C 泛化D 分化11.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被称为()。

A 试误说B 顿悟说C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D 内硕论12.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被称为()。

A 试误说B 顿悟说C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D 内硕论13.布鲁纳的学习理论被称为()。

A 试误说B 顿悟说C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D 内硕论14.()提出了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A 布鲁纳B 桑代克C 奥苏贝尔D 罗杰斯15.教师对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奖励是一种()。

A 正强化B 负强化C 消退D 自我强化16.如果表现良好被罚抄写课文的同学可以停止抄课文是一种()。

A 正强化B 负强化C 消退D 自我强化17.()是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之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练习题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练习题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练习题一、判断题1、“举一反三”是负迁移。

()2、一般平行四边形有关内容的掌握影响菱形的学习,属于自上而下的垂直迁移。

()3、定势对迁移只起阻碍作用。

()4、特殊迁移的范围往往比一般迁移广。

()5、归纳式学习属于自上而下的迁移。

()6、心向与定势常常是指的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阻碍作用。

7、相同要素说认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

8、学习迁移的心向的产生有利于学习迁移的实现,所以“定势”对学习的影响是积极的,“卢钦斯盛水实验”可以证实。

()9、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10、根据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11、一般说负迁移时暂时性的,经过联系可以消除。

()12、形式训练说是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位依据的。

()13、定势只可以成为正迁移的心理背景。

()14、如孔子日:“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这句话就生动地描述了学习的迁移现象。

()15、掌握了加、减法的学生,容易学好乘法运算,这就是一种知识的迁移。

()二、选择题1、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指的是学习中的()A、定势现象B、迁移现象C、记忆现象D、应用2、迁移的实质是()。

A、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B、新旧知识的同化C、新旧知识的顺应D、新旧经验重组3、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主要心理影响机制是()。

A、原型启发B、负向迁移C、功能固着D、定势影响4、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是()A、一般迁移B、正迁移C、垂直迁移D、水平迁移5、格式塔心理学家从理解事物关系的角度对经验类化的迁移理论进行解释,提出了迁移理论的()A、形体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关系转换说D、关系概括说6、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A、垂直正迁移B、水平正迁移C、垂直负迁移D、水平负迁移7、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这属于哪种迁移()A、具体迁移B、重组性迁移C、同化性迁移D、顺应性迁移8、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这属于哪种迁移()A、同化性迁移B、顺应性迁移C、重组性迁移D、具体迁移9、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第五章-知觉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第五章-知觉

第五章-知觉一、单选题1.无论在中午或傍晚,一文粉笔总是被看成白色,这是由于 ( )所致。

A.知觉适应 B.明度恒常性C.知觉的理解性 D.颜色恒常性2.下列所列举的心理特点中,哪一个不是知觉的基本特征? ( ) A.知觉的意义性 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持久性 D.知觉的完整性3.在知觉物体的大小时,( )。

A.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正比B.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反比,与距离成正比C.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D.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反比,与距离成反比4.在时间精确性的判断上,( )表现最好。

A.视觉 B.听觉 C.触觉 D.嗅觉5.人们在对整体的知觉和对个别成分的知觉上,( )。

A.前者优于后者 B.前者劣于后者C.两者没有差别 D.两者相辅相成6.当客观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时,人们在一片同质的视野申也能看到轮廓,这是 ( )。

A.创造想象 B.幻觉 C.知觉的理解性 D.错觉轮廓7.正常人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时运用的主要线索是 ( )。

A.调节 B.双眼辐合 C.单眼线索 D.双眼视差8.在知觉物体的距离和深度时,如果物体的视像落在两眼网膜的对应部位,那么( )。

A.看到深度和距离 B.看到单一的物体C.双像 D.无法判断距离9.在知觉世界时,人们总是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这是 ( )。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整体性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10.知觉的自上而下的加工是指 ( )。

A,主要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进行的加工B.也称之为数据驱动加工C.主要对头脑中己经存储的信息进行加工D.当非感觉信息越少,需要越多感觉信息时占优势的加工方式11.当人们期待某种图形时,这种知觉期待将易化对图形的识别。

这种现象叫做:A.后像 B.后效 C.启动 D.定势12、知觉的主要特征是A、编码和识别B、信息登记C、高级加工D、记忆加工13、感知觉的心理物理学的理论认为感受能力是A、与生理功能无关的B、与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的C、与刺激密切相关的D、与环境密切相关的14、在一个屏幕上看到两个相临的光点连续移动的现象叫做A、似动B、动景运动C、自主运动D、心灵致动15、把一串点知觉为一条虚线的现象叫做A、整体知觉B、良好图形C、空间频率整合D、主观轮廓16、下列哪种过程与其他过程不相同?A、知觉恒常性B、早期选择C、图形背景转换D、知觉整合17、两可图形反映出人对事物知觉的( )。

心理健康 第五章测试

心理健康 第五章测试

心理健康第五章一.单选题1.个体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整合,其中包含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是()A 性格B 气质C 能力D 人格(正确答案)2.个体自出生至终身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表现随着年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称()A 人格结构B 人格动力C 人格发展(正确答案)D 人格适应3.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是()A 现实性焦虑(正确答案)B 神经性焦虑C 道德性焦虑D 防御性焦虑4.个体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这种自我防御机制是()A 压抑B 否认(正确答案)C 自居作用D 投射作用5.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有特质的心理学家是()A 卡特尔C 奥尔波特(正确答案)D 马斯洛6.健康的人是自我实现的人,而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是在人际关系中实现的,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 罗杰斯B 马斯洛(正确答案)C 奥尔波特D 班杜拉7.提出个体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学到别人行为的心理学家是()A 马斯洛B 班杜拉(正确答案)C 罗杰斯D 米勒8.顺利完成任务而必须具有的人格特征是()A 能力(正确答案)B 气质C 性格D 智力9.提出多元智力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 斯皮尔曼B 瑟斯顿C 加德纳(正确答案)D 吉尔福特10.把人类智力活动分为智力活动的内容、操作和产物的心理学家是()A 瑟斯顿B 斯滕伯格C 吉尔福特(正确答案)11.“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的例子A 条件刺激B 条件反应C刺激泛化(正确答案)D 分化12.Erikson关于人的发展八个阶段理论中的哪一阶段的发展能获得忠诚品质。

()A 勤奋对自卑B 亲密对孤独C 自我认同对角色混乱(正确答案)D基本信任对不信任13.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发展的五个阶段的顺序是()A 口唇期——性器期——肛门期——潜伏期——生殖期B 口唇期——肛门期——潜伏期——性器期——生殖期C 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正确答案)D 口唇期——潜伏期——肛门期——性器期——生殖期14.“三元交互决定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三种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结果A 主体、价格、环境B 精神、人格、环境C 主体、行为、环境(正确答案)D 人格、行为、环境二.多选题1.马斯洛提出的著名概念有()A 匮乏性需要(正确答案)B 成长性需要(正确答案)C高峰体验(正确答案)D 自我实现(正确答案)E 无条件关注2.退休后,老年人的社会角色转换主要有()A 主体角色变为依赖角色(正确答案)B 工作角色变为闲暇角色(正确答案)C配偶角色变为单身角色D 单位角色变为家庭生活角色(正确答案)E 多人相处角色变为个体独处角色3.属于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有()A 米勒(正确答案)B 斯金纳(正确答案)C荣格D 埃里克森E 华生(正确答案)4.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主要来自行为主义的学习原理,主要包括()A 经典的条件反射原理(正确答案)B 操作条件作用原理(正确答案)C模范学习原理(正确答案)D 早年生活经历E 先天遗传作用5.父母角色的现代规范首先要求()A 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正确答案)B 两代人共同学习的学习型家庭(正确答案)C父母教子女怎样学习D 父母遵从子女的要求E 子女服从父母的教诲6.人格的特征包括人格的()A 整体性(正确答案)B 独特性(正确答案)D 社会性(正确答案)E 暂时性7.人格结构包括()A 能力(正确答案)B 气质(正确答案)C性格(正确答案)D 内倾E 外倾8.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有()A 人格结构(正确答案)B 人格动力(正确答案)C人格发展(正确答案)D 人格适应(正确答案)E 人格评鉴(正确答案)9.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的早期观点,把人格结构分为()A 本我B 意识(正确答案)C潜意识(正确答案)D 超我E 前意识(正确答案)10.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的后期观点,把人格结构分为()A 本我(正确答案)B 自我(正确答案)C超我(正确答案)D 潜意识E 意识11.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理论认为,人类智力活动包括()B 操作(正确答案)C产物(正确答案)D 方式E 能力三.判断题1.对自己生活、幸福、成长以及自由的肯定是以爱的能力为基础的。

“心理健康”练习题及答案

“心理健康”练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心理健康”练习题单选题:1.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许多心理障碍和心理异常都可以追溯到个体的( D )。

A.遗传因素B.教育环境C.人格特征D.早期经验2.“好胜心强,事业心强,雄心勃勃,有强烈的时间紧迫感,凡事求成”,这是( A )人格的典型表现。

#A.A型B.B型C.内向型D.外向型3.在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中,下面哪个因素属于生态环境因素( C )A.价值观念B.人际关系C.拥挤与噪音D.文化变迁)4.下面关于心理咨询的观点不正确的是(D )。

A.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

B.心理咨询是一种关系。

C.心理咨询是一种专业性的活动。

D.心理咨询面对的主要是精神病患者。

5.在影响心理健康的生物学因素中,( C )因素的影响最为突出。

A.躯体疾病B.病毒干扰"C.遗传D. 大脑外伤6.从内容来看,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主要包括心理素质培养和( A )两项任务。

A、心理健康维护B、心理品质优化C、发展性教育D、补救性教育7.从性质来看,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主要包括(C )和补救性教育两项任务。

#A、心理健康维护B、心理品质优化C、发展性教育D、矫正性教育8.当个体遇到很多生活事件的时候,他所遭遇到的心理应激会( B )。

A.保持不变B.累加C.抵消D.减少)9.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的变动称为( B )。

A、压力B、生活事件C、冲突D、应激反应10.下列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B )。

A、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直接目的B、以教师讲授为主'C、以学生活动为主D、有教师指导11.下列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正确的是( D )。

A、以学生自发活动为主B、以补救性教育为主C、以普及心理学知识为目的D、面向全体学生12.在下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中,属于认知法的是(A )。

[A、阅读B、讲演C、游戏D、讨论13.在下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中,属于讨论法的是(B )。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学习原有知识对新学习的影响属于()。

A.逆向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正迁移2.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是指学习中的()。

A.定势现象B.迁移现象C.记忆现象D.创造性3.()的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A.奥苏伯尔B.桑代克C.贾德D.格式塔心理学4.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A.顺向正迁移B.逆向正迁移C.顺向负迁移D.逆向负迁移5.两种学习间发生的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

A.正迁移B.负迁移C.横向迁移D.纵向迁移6.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B.贾德C.奥苏伯尔D.布鲁纳7.根据迁移性质的不同和影响效果的不同,可分为().A.正迁移和负迁移B.逆向迁移与顺向迁移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D.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8.缺乏实验支持的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9.不认为迁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10.强调概括化经验在迁移中的作用的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11.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被称为()。

A.正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12.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是().A.形式训练说B.经验泛化说C.相同要素说D.关系转换说13.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的一种代表性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概括原理说D.关系转换说14.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

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B.对活动的影响C.对记忆的促进D.对智力的影响15.由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学习向具有较低概括水平的下位学习之间发生的迁移称为().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16.按照学习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化水平进行的划分,可以分为()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B.正迁移与横向迁移C.普通迁移与特殊迁移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17.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

心理学 第五章 习题

心理学 第五章 习题

第五章一、单选题:1.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A教学目标 B学生学习结果的类型 C教师的爱好 D“教学有法,教无定法”2.根据西方心理学的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教师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无重大相关。

对这一发现的最合理解释是:A测量方法不可靠 B教师的知识与智力不是搞好教学的重要条件C在教师的知识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的其他特征对教学效果起更大的决定作用D研究取样少,不足以说明问题3.下面的描述最可能代表专家教师的特征是:A他总是十分认真备课,教案写得很详细 B他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当发现有不理解的地方,能及时帮助学生 C他总是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仔细记录学生的每一处错误 D他的教案虽然写得很不详细,但他能预见学生可能出现的理解错误。

4.在教应用题时,数学教师总是一再强调要读懂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A牢记住题目内容 B很好地完成对问题的心理表征 C增加提取线索 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5.“知识不是孤立于书本之中,知识也是嵌于实践之中”是一种:A行为主义观 B情境认知观 C知识分类观 D实践观6.柯尔伯格研究品德发展问题时主要采用:A实验 B调查 C道德两难的判断 D文献研究7.华莱士柬问题的解决描述为:A准备、孕育、明朗、验证四个步骤 B准备、明朗、验证三个步骤;C准备、孕育、验证三个步骤 D 准备、讨论、明朗、验证四个步骤8.具体教学情境下的认知学习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和认知策略三类的心理学家是:A马杰 B布鲁纳 C加涅 D布鲁姆9.教学过程中,“先行组织者”的作用是:A促进新旧知识的联系 B、提供学生的学习时间 C明确教学目标 D、提供多媒体技术10.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为了应付美国师资缺乏状况,心理学家斯金纳设计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是:A教学机器 B掌握教学法 C先行组织者 D.CAI11.“头脑风暴法”是一种:A小组学习法 B个人学习法 C外语学习法 D自主学习法12.奥苏伯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组织者”这一技术。

00031《心理学》同步练习题(学生版含答案) 第五章思维与创造性

00031《心理学》同步练习题(学生版含答案) 第五章思维与创造性

《心理学》(自考)同步练习第五章思维与创造性同步练习一、名词解释1.思维平P105 2.分析和综合P106-107 3.比较P107 4.抽象和概括P107 5.具体形象思维P108 6.抽象逻辑思维P108 7.聚合思维P108 8.发散思维P109 9.创造性思维P108 10.概念P10911.推理P112 12.心理定势P120-122 13.想像P121二、单项选择题1.医生根据病人的体温、血压、心电图等检查资料确诊病情,这表现了思维的哪种特性?( )P106A.间接性 B.概括性 C.预见性 D.抽象性2.平时我们说“保护儿童”、“爱护花木”,指的并不是哪一个具体人或物,而是具有共同特性的一类事物,这就表现了思维的( )P106A.抽象性 B.概括性 C.间接性 D.情境性3.每次看见“月晕”就要“刮风”,“潮湿”就要“下雨”,即得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这属于哪种思维特性?( )P106A.抽象性 B.概括性 C.间接性 D.情境性4.幼儿利用掰手指来数数,动作停止,它们的思维也就停止了。

幼儿这种依赖实际动作的思维被称为( )P108 A.创造表象思维 B.直觉动作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D.抽象逻辑思维5.艺术家、作家、导演、设计师常常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有关的问题,这种思维现象是( )P108 A.创造表象思维 B.直觉动作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D.抽象逻辑思维6.科学家进行科学思考、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等都需要运用已形成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以解决各种问题。

这种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指的是( )P108A.创造表象思维 B.直觉动作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D.抽象逻辑思维7.人们根据当前问题给定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的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

被称为( )P108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 D.创造思维8.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的思维是( )P108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 D.创造思维9.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在心理学上指的是( )P109A.概念 B.判断 C.推理 D.思维10.人们利用条件性命题所进行的推理是条件推理又称( )P114A.归纳推理 B.演绎推理 C.线性推理 D.假言推理11.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的推理是指 ( )P112A.归纳推理 B.演绎推理 C.线性推理 D.假言推理12.从一般原理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推理是指( )P112A.归纳推理, B.演绎推理 C.线性推理 D.假言推理13.依据有序事物间的关系进行的推理,它给出的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逻辑项之间的可传递性的关系。

5-11章教育心理学习题

5-11章教育心理学习题

第五章学习概述及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一、选择题(1)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D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2)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BD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望梅止渴C、蜘蛛织网(蜘蛛结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3)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持久的变化是(D )。

A、实践B、反应C、反射D、学习(4)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C )A、人类学习B、机器学习C、网络学习D、动物学习(5)下列哪种学习的复杂程度比概念学习高?(A )A、规则学习B、信号学习C、辨别学习D、连锁学习(6)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B )A、态度B、习惯C、言语信息D、运动技能(7)在西方,对学习类型的分类有较大影响的心理学家是(A )。

A、加涅B、斯金纳C、托尔曼D、桑代克(8)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C )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C、中学生听讲座,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9)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是(B )。

A、斯金纳B、巴甫洛夫C、桑代克D、班杜拉(10)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分别是(B )。

A、学习行为和操作行为B、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C、刺激行为和反应行为D、操作行为和反应行为(11)六年级的小芳通过一节几何课学习,学会用圆规画圆,这里的学习是()。

A、动作技能B、智慧技能C、言语信息D、辨别学习(12)满意的结果会促使个体趋向和维持某一行为,而烦恼的结果则会使个体逃避和放弃某一行为,这说明个体在学习中会遵循( A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应用律 D.准备律(13)在Pavlov的实验中,由食物诱发的唾液分泌反应是( B )。

A.条件反应 B.无条件反应 C.操作反应 D.经典反应(14)对类似但不相同的条件刺激做出不同反应的是( A )的过程。

大学心理学作业习题——第五章人的认识过程

大学心理学作业习题——第五章人的认识过程

第五章人的认识过程一、名词解释题1.感觉2.知觉3.感受性5.感觉阈限6.感觉适应7.感觉对比8.联觉9.后像11.知觉的整体性12.知觉的选择性13.知觉的理解性14.知觉的恒常性15.空间知觉16.时间知觉17.错觉18.幻觉19.记忆20.内隐记忆21.外显记忆22.超额学习23.思维:24.思维的概括性25.思维的间接性26.常规思维27.想象28问题29.定势30.功能固着31.智力32.表象33.原型34. 关键期35.感觉适应二、填空题1.认知心理学是以观点研究人的认知活动的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2.认知心理学认为,感觉是个体对的刺激的。

感觉是认知活动的起点,通过感觉,个体可以获得客观事物具体的、特殊的信息。

3.感觉能力与感觉阈限成比,感觉阈限越大,感觉能力越。

人的感觉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加以提高。

4.知觉是个体将信息组织成的过程。

5.想象是个体对已有进行加工,产生的过程。

6.表象既有,又有,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常被人们看作知觉与思维相联系的桥梁。

7.根据想象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将想象分为和。

8.幻想是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是与个人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9..记忆就是人脑对有关信息进行、和的认知加工过程。

10.信息的提取是记忆的最后一个环节。

信息的提取有和两种形式。

11.记忆有很多种,根据记忆所加工的信息的内容的不同,可以将记忆分为四, 、、和。

12.心理学研究表明,记忆活动是由、和三个相互联系的记忆系统完成。

13.遗忘的进程是的,有的特点。

14.根据思维活动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15.根据思维活动的,可以将思维分为常规思维、创造思维。

16.解决问题的效率与动机水平是曲线的关系。

17. 根据人类思维发展的过程,可将思维分为、具体运算思维和。

三、单项选择题1. 表象的基本特征是()。

A.直观性和具体性B直观性和抽象性C抽象性和概括性D直观性和概括性2. 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心理学第五章测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第五章测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第五章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活动主要由哪三个结构组成?A. 自我、本我、超我B. 意识、潜意识、无意识C. 认知、情感、行为D. 感觉、知觉、记忆答案:A2. 以下哪个选项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核心观点?A. 心理活动可以通过内省来研究B. 心理活动主要通过行为来研究C. 心理活动主要通过生理过程来研究D. 心理活动主要通过潜意识来研究答案:B3.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斯金纳C. 卡尔·罗杰斯D. 费斯汀格答案:D4.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什么?A. 安全需求B. 社交需求C. 尊重需求D. 自我实现需求答案:D5. 下列哪个选项是情绪智力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A. 情绪的识别、理解和管理B. 情绪的表达和调节C. 情绪的感知和体验D. 情绪的控制和抑制答案:A二、判断题6. 心理学家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基础。

()答案:正确7.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人的认知过程,如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答案:正确8.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观察学习是个体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

()答案:正确9.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梦是愿望的达成。

()答案:正确10.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个体经验的独特性。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1. 简述认知失调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当个体持有两个或多个相互矛盾的认知时,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不适感,即认知失调。

为了减少这种不适感,个体可能会改变自己的信念、态度或行为,使之与现有的认知相一致。

12. 描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并说明各层次需求之间的关系。

答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这些需求层次之间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即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个体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5-11章教育心理学习题

5-11章教育心理学习题

第五章学习概述及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一、选择题(1)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 D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2)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BD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望梅止渴C、蜘蛛织网(蜘蛛结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3)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持久的变化是(D )。

A、实践B、反应C、反射D、学习(4)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 C )A、人类学习B、机器学习C、网络学习D、动物学习(5)下列哪种学习的复杂程度比概念学习高?( A )A、规则学习B、信号学习C、辨别学习D、连锁学习(6)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 B )A、态度B、习惯C、言语信息D、运动技能(7)在西方,对学习类型的分类有较大影响的心理学家是( A )。

A、加涅B、斯金纳C、托尔曼D、桑代克(8)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C )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C、中学生听讲座,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9)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是( B )。

A、斯金纳B、巴甫洛夫C、桑代克D、班杜拉(10)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分别是( B )。

A、学习行为和操作行为B、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C、刺激行为和反应行为D、操作行为和反应行为(11)六年级的小芳通过一节几何课学习,学会用圆规画圆,这里的学习是()。

A、动作技能B、智慧技能C、言语信息D、辨别学习(12)满意的结果会促使个体趋向和维持某一行为,而烦恼的结果则会使个体逃避和放弃某一行为,这说明个体在学习中会遵循( A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应用律 D.准备律(13)在Pavlov的实验中,由食物诱发的唾液分泌反应是( B )。

《心理学导论》第五章期末考试题

《心理学导论》第五章期末考试题

《心理学导论》第五章一、单项选择1.一个人在看某一事物时,把它描述为“红的、方的、硬的”等属性,此时该个体的心理活动是(A)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思维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这句话所指的是(A)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感觉后象D.感觉补偿3.盲人的听觉能力一般都比较好些,出现这种状况的心理学解释是(D)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联觉D.感觉补偿4.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是(B)A.绝对感觉阈限B.差别感觉阈限C.绝对感受性D.差别感受性5.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是(A)A.绝对感觉阈限B.差别感觉阈限C.绝对感受性D.差别感受性6.差别感觉阈限ΔI与原刺激量I之间的关系是(A)A.K=ΔI/IB.K=I/ΔIC.K=I·ΔID.K=1/ΔI·1/I(K为常数)7.在下列选项中,属于费希纳定律公式表示的是(C)A.I=KlogSB.K=SlogRC.S=KlogRD.S=RlogK(S为感觉量,K为常数,R为刺激强度)8.某人吃了黄连药之后喝咖啡,会觉得咖啡甜些。

能够解释这种现象的是(B)A.感觉适应B.继时对比C.同时对比D.感觉补偿9.在用最小变化法测量绝对感觉阈限时,其计算公式是(D)A.T=∑Tn/nB.T=∑Tn/2nC.T=∑(T1+T2)/n D.T=∑(T1+T2)/2n10.在下列选项中,形容某人有“甜蜜的嗓音”、弹奏“绚丽的乐曲”。

这种感觉现象是(D)A.适应B.对比C.后象D.联觉11.在黑暗处呆的较长时间后注视灯光,再回到暗处。

这时在人脑中留有灯的亮点。

这种感觉现象是(D)A.明适应B.暗适应C.负后象D.正后象12.刺激停止作用于感受器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而保留片刻。

这种感觉现象是(C)A.闪光融合B.视觉对比C.后象D.联觉13.在装修房间时,为使狭窄空间在感觉上宽敞些,往往在墙壁上涂蓝色或绿色,这主要利用的感觉现象是(C)A.适应B.对比C.联觉D.后象14.分布在体表或各种组织内,能够感受有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特殊结构或装置是(B)A.感觉B.感受器C.感觉器官D.感受性15.在下列选项中,属于人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的是(B)A.感觉阈限B.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绝对感觉阈限16.人感受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是(C)A.感受性B.心理量C.感觉阈限D.差别感觉阈限17.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是(A)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感觉后像D.感觉补偿 18.在下列选项中,对刺激的差别感觉取决于刺激增量与原刺激量的比值。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_第五章-知觉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_第五章-知觉

⼼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_第五章-知觉第五章-知觉⼀、单选题1.⽆论在中午或傍晚,⼀⽂粉笔总是被看成⽩⾊,这是由于 ( )所致。

A.知觉适应B.明度恒常性C.知觉的理解性D.颜⾊恒常性2.下列所列举的⼼理特点中,哪⼀个不是知觉的基本特征? ( )A.知觉的意义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持久性D.知觉的完整性3.在知觉物体的⼤⼩时,( )。

A.⽹膜投影⼤⼩与物体⼤⼩成正⽐,与距离成正⽐B.⽹膜投影⼤⼩与物体⼤⼩成反⽐,与距离成正⽐C.⽹膜投影⼤⼩与物体⼤⼩成正⽐,与距离成反⽐D.⽹膜投影⼤⼩与物体⼤⼩成反⽐,与距离成反⽐4.在时间精确性的判断上,( )表现最好。

A.视觉B.听觉C.触觉D.嗅觉5.⼈们在对整体的知觉和对个别成分的知觉上,( )。

A.前者优于后者B.前者劣于后者C.两者没有差别D.两者相辅相成6.当客观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时,⼈们在⼀⽚同质的视野申也能看到轮廓,这是 ( )。

A.创造想象B.幻觉C.知觉的理解性D.错觉轮廓7.正常⼈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时运⽤的主要线索是 ( )。

A.调节B.双眼辐合C.单眼线索D.双眼视差8.在知觉物体的距离和深度时,如果物体的视像落在两眼⽹膜的对应部位,那么( )。

A.看到深度和距离B.看到单⼀的物体C.双像D.⽆法判断距离9.在知觉世界时,⼈们总是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这是 ( )。

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整体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恒常性10.知觉的⾃上⽽下的加⼯是指 ( )。

A,主要对直接作⽤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进⾏的加⼯B.也称之为数据驱动加⼯C.主要对头脑中⼰经存储的信息进⾏加⼯D.当⾮感觉信息越少,需要越多感觉信息时占优势的加⼯⽅式11.当⼈们期待某种图形时,这种知觉期待将易化对图形的识别。

这种现象叫做:A.后像B.后效 C.启动D.定势12、知觉的主要特征是A、编码和识别B、信息登记C、⾼级加⼯D、记忆加⼯13、感知觉的⼼理物理学的理论认为感受能⼒是A、与⽣理功能⽆关的B、与⽣理功能密切相关的C、与刺激密切相关的D、与环境密切相关的14、在⼀个屏幕上看到两个相临的光点连续移动的现象叫做A、似动B、动景运动C、⾃主运动D、⼼灵致动15、把⼀串点知觉为⼀条虚线的现象叫做A、整体知觉B、良好图形C、空间频率整合D、主观轮廓16、下列哪种过程与其他过程不相同?A、知觉恒常性B、早期选择C、图形背景转换D、知觉整合17、两可图形反映出⼈对事物知觉的()。

心理学练习题(第五章)

心理学练习题(第五章)

心理学练习题(第五章)心理学练习题(第五章)一、填空题。

1.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

2.情感依赖于认识,又反作用于认识过程,既可以推动,又可以阻碍认识过程的发展。

3.情感有调节和信号交际两种功能。

4.表情是伴随着情感而产生的肢体表情、言语表情和面部表情。

5.情感按状态分类有激情、心境和应激,按社会性内容分类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6.过度焦虑儿童可以分为素质性焦虑和境遇性焦虑。

7.治疗儿童恐怖症的方法主要是系统脱敏法。

8.移情是指人们在察觉他人情绪反应时所体验到的与之相同的情绪反应。

9.人在智力活动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称为理智感,而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对人的言行作出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称为道德感。

10.意志是人在行动中自觉地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人的意志有三个特征:明确的目的性、以随意动作为基础和与客服困难相联系。

11.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内部原因,目的是期望在行为中获得结果。

12.意志行动可以划分为决策和执行两个阶段。

13.对若干个准备行动的方案进行选择,以期最佳地实现,称之为决策。

,在意志行动方案选择中,主体的经验、思维能力、意志品质等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14.凡是涉及到个人愿望与社会道德标准相矛盾的动机冲突叫做原则性的动机冲突。

15.自觉性指一个人是否认识到自己行动目的并调整和控制行为的意志品质,与自觉性相反的不良品质是受暗示性和独断性。

16.缺乏果断的人常表现为优柔寡断或冒失。

17.人的意志水平主要表现在克服困难的水平上。

18.养成教育就是通过培养儿童自觉遵守纪律和生活制度的常规训练,使儿童形成自动控制的良好行为习惯。

19.培养儿童移情的能力是情感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

20.理智感主要表现为好奇心、求知欲、质疑感和追求真理。

二、选择题。

1、“手舞足蹈,摩拳擦掌”属于(B)A、言语表情B、肢体表情C、面部表情D、音调表情2、“手舞足蹈,摩拳擦掌”属于(C)A、心境B、应激C、激情D、道德感3、“爱国主义情感、机体荣誉感、同志友谊感”属于(C)A、美感B、心境C、道德感理智感4、“人逢喜事精神爽”属于(A)情感。

基础心理学练习题(第五和六章)

基础心理学练习题(第五和六章)

第五章记忆一、填空题1、记忆是人脑对的和。

2、记忆的过程包括三个环节,依次是、、;认知心理学根据信息加工理论认为记忆是人脑对输入信息的、和的过程。

3、根据记忆内容不同,把记忆分为记忆、记忆、记忆、记忆、记忆。

4、根据记忆时,把记忆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5、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再认与回忆,或者是再认与回忆。

遗忘分为遗忘和遗忘以及遗忘和遗忘。

6、德国心理学家最早对遗忘规律进行了研究,他发现遗忘的进程不是进行的,有____的特点。

7、心理学一般把记忆分成为三个系统,即系统、系统和系统。

感觉记忆系统中的信息由于受到而进入短时记忆系统,而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经过进入长时记忆系统。

二、选择题1、人脑对感知过的客观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是()。

A 感觉记忆B 形象记忆C 记忆表象D 想象记忆2、考试中因为没有复习到而产生的遗忘是()遗忘;因为心理紧张而产生的遗忘是()遗忘。

A 暂时性B 一般性C 永久性D 特殊性3、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而造成的遗忘是由于()。

A 前摄抑制B 记忆痕迹衰退C 倒摄抑制D 动机压抑三、判断题1、短时记忆中信息一般只能保持5—20秒,最长也不超过一分钟。

()2、大量的研究与实践表明,保持性复述的效果要优于精致性复述。

()3、感觉记忆系统中的信息不可能直接进入长时记忆系统。

()4、由于尝试回忆是指在尚未牢记识记材料之前就试图回忆,所以这种复习手段会造成时间的浪费。

()5、过度学习达150%时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

()6、遗忘经常会使人出现错误甚至失误,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避免它。

()7、陈述性记忆一般刚开始学习比较困难,但一旦掌握后很难遗忘。

()四、简答题1、简述记忆过程的三个环节。

2、请从“持续时间”、“记忆容量”和“编码方式”上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加以比较。

3、如何正确复习以提高学习效果?第六章思维一、填空题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______与______反映,它反映客观事物的和。

第五章练习题

第五章练习题

第五章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一、选择题1、反复思考“椅子为什幺又四条腿”,这被认为是()的症状。

A.焦虑症 B.抑郁症 C.强迫症 D.神经症2、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表现好即发给一个小红花,这是()的行为矫正法。

A.代币奖励法B.行为契约法C.行为塑造法D.示范法3、()是一种使个体对某事物、某环境的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变成正常反应的方法。

A. 行为契约法B.系统脱敏法C. 合理情绪疗法D.行为塑造法4、小明考试前紧张,失眠,出冷汗,考试发挥失常,他的症状属于()。

A.考试抑郁症B.考试强迫症C.考试神经症D.考试焦虑症5、学生不再捣乱课堂后让其坐下听课,这属于()。

A.惩罚B.正强化C.负强化D.自然消退6、教师期望效应是由( )研究发现的。

A、皮革马利翁B、勒温C、罗森培尔D、夸美纽斯7、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是()A、行为矫正B、学会调适C、克服障碍D、寻求发展8、持久性的心境低落可诊断为()A、焦虑症B、抑郁症C、强迫症D、恐怖症9、小明考试前紧张,失眠,出冷汗,考试时无法集中注意力,发挥失常,他的症状属于()A、考试焦虑症B、考试强迫症C、考试抑郁症D、考试阵发性紧张症10、学生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

这种心理状况是一种()A、抑郁症B、恐惧症C、焦虑症D、强迫症11、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常使用的‘强化法"属于()。

A、行为改变法B、认知改变法C、精神分析法D、运动改变法12、依据心理学方法和抽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进行分类的诊断过程叫做()。

A、心理教育B、心理评估C、心理测验D、心理辅导13、心理测验的信度大小一般介于多少之间?()A、-1与0之间B、-1与1之间C、0与1之间D、0与10之间14、对某种物体或某种情况的恐惧,如怕蛇,怕狗,害怕开车,害怕医院,害怕死亡等,这种恐惧症属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练习题(第五章)
一、填空题。

1.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

2.情感依赖于认识,又反作用于认识过程,既可以推动,又可以阻碍认识过程的发展。

3.情感有调节和信号交际两种功能。

4.表情是伴随着情感而产生的肢体表情、言语表情和面部表情。

5.情感按状态分类有激情、心境和应激,按社会性内容分类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6.过度焦虑儿童可以分为素质性焦虑和境遇性焦虑。

7.治疗儿童恐怖症的方法主要是系统脱敏法。

8.移情是指人们在察觉他人情绪反应时所体验到的与之相同的情绪反应。

9.人在智力活动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称为理智感,而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对人的言行作
出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称为道德感。

10.意志是人在行动中自觉地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人的意志有三个特征:
明确的目的性、以随意动作为基础和与客服困难相联系。

11.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内部原因,目的是期望在行为中获得结果。

12.意志行动可以划分为决策和执行两个阶段。

13.对若干个准备行动的方案进行选择,以期最佳地实现,称之为决策。

,在意志行动方案
选择中,主体的经验、思维能力、意志品质等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14.凡是涉及到个人愿望与社会道德标准相矛盾的动机冲突叫做原则性的动机冲突。

15.自觉性指一个人是否认识到自己行动目的并调整和控制行为的意志品质,与自觉性相反
的不良品质是受暗示性和独断性。

16.缺乏果断的人常表现为优柔寡断或冒失。

17.人的意志水平主要表现在克服困难的水平上。

18.养成教育就是通过培养儿童自觉遵守纪律和生活制度的常规训练,使儿童形成自动控制
的良好行为习惯。

19.培养儿童移情的能力是情感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

20.理智感主要表现为好奇心、求知欲、质疑感和追求真理。

二、选择题。

1、“手舞足蹈,摩拳擦掌”属于(B)
A、言语表情
B、肢体表情
C、面部表情
D、音调表情
2、“手舞足蹈,摩拳擦掌”属于(C)
A、心境
B、应激
C、激情
D、道德感
3、“爱国主义情感、机体荣誉感、同志友谊感”属于(C)
A、美感
B、心境
C、道德感理智感
4、“人逢喜事精神爽”属于(A)情感。

A、心境
B、美感
C、激情
D、应激
5、小明解开3道数学难题,心中感到无比得欢乐,这种情感表现为(D)
A、美感
B、心境
C、激情
D、理智感
6、随知识经验的积累,儿童情感的分化逐渐精细、准确,以笑为例,小学儿童会微笑、大笑外,还会羞涩地笑、偷笑、嘲笑、冷笑、苦笑、狂笑等,这一表现说明了小学儿童情感(A)
A、丰富性发展
B、深刻性发展
C、可控性发展
D、稳定性发展
7、小红在小学一年级时,常因小事与同学吵架,升入三年级后,这种现象便逐渐减少了,这说明小红的情感(C)得到发展。

A、丰富性
B、深刻性
C、可控性
D、稳定性
8、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以某同学是否跟自己一起玩,来确定是否喜欢他(她),而中高年级儿童则从他(她)学习是否好,是否遵守纪律为集体做好事来确定是否喜欢他(她)。

说明儿童情感的(B)在逐步发展。

A、丰富性
B、深刻性
C、可控性
D、稳定性
9、“化悲痛为力量”、“不要意气用事”,这是(C)
A、意志对认识的影响
B、情感对认识的依赖
C、意志对情感的作用
D、情感对意志的影响
10、“前怕狼,后怕虎”,顾虑重重,这是意志品质(B)差的表现。

A、自觉性
B、果断性
C、自制性
D、坚持性
11、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在家长、教师的督促下完成作业或活动任务,这体现了低年级儿童意志的(A)水平比较低。

A、自觉性
B、果断性
C、自制性
D、坚持性
12、一个人在察觉到他人情感后自己也体验到与之相同的情感,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称为(D)
A、同情
B、心境
C、迁移
D、移情
13、与意志果断性相反的不良品质是(B)
A、受暗示性
B、优柔寡断
C、独断性
D、自觉性
14、下列关于小学儿童情感的描述,哪个是不正确的(D)
A、小学儿童情感常有很大的情境性,容易受具体事物、具体情景支配
B、随着儿童知识经验的丰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他们情感的稳定性也逐渐增强。

C、一般来说,小学儿童具有很强烈的“向师性”,对老师充满崇敬和热爱。

D、小学阶段,儿童情感已经发展到了比较好的水平,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丰富性、可控性。

15、关于情感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A、情感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
B、情感和认识一样反映的是客观事物本身
C、情感是一种主观感受,不是对现实的反映
D、任何事物只要对人作用,就能引起人的情感
16、“情急生智”所描述的一种情绪状态是(C)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理智
17、(B)是受意识支配的动作,他们是实现意志行动的基础。

A、不随意动作
B、随意动作
C、无意动作
D、机械动作
18、与自觉性相反的不良品质是(C)
A、冒失
B、优柔寡断
C、受暗示性
D、果断性
三、判断。

1.“知之深,则爱之初”,这说明情感依赖于认识过程。

(对)
2.情感的信号交际功能是通过表情实现的。

(对)
3.人们对英雄人物、模范人物的颂扬,是道德情感的体现。

(对)
4.“临危不惧,舍己救人,化险为夷”这种情绪状态称之为道德情感。

(错)
5.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出现由一种表情转向另一种表情,如批评就不高兴,表扬就高兴,这
说明他们情感的稳定性较差。

(错)
6.在行动过程中,没有困难,该行动不属于意志行动。

(对)
7.在教学中,教师富有情绪色彩、生动形象的讲述,激起儿童相应情感体验的产生。

这种
情感体验称之为移情。

(对)
8.新教师在教育小学生的过程中,遇到棘手的问题所产生的畏惧情绪,这便形成了教育过
程中的内部困难。

(对)
9.受意识支配的哪种学熟了的动作叫随意动作,这些随意动作是意志行为的基础。

(对)
10.困难越大,就越有利于小学生的意志培养。

(错)
11.教师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表率,对小学生儿童良好的行为的养成是有积极影响的。

(对)
12.情感的信号交际功能是通过表情实现的,因此要判断一个人的情感只需要通过表情就可
以。

(错)
13.小军既怕学习又怕受到老师惩罚,两方面都相逃避,这属于趋避冲突。

(错)
14.整个小学阶段,小学儿童克服困难的毅力还是比较低的。

(对)
15.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动是意志果断性的表现。

(错)
16.不管任何情感状态对于人的生活和工作的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对)
17.一个人能克制自己即将爆发的冲突,这是理智感的表现。

(错)
18.情感和感知一样,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身的反映。

(错)
19.挫折会使人的调适能力降低,对人总是产生消极影响。

(错)
20.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有利于身体健康。

(错)
四、问答题。

1、谈一谈认识过程、情感过程的区别与联系。

2、如何在教学中用移情来培养儿童的情感?
3、在小学阶段,培养儿童情感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为什么?
4、简述儿童意志发展的一般特点。

5、如果你是一位小学教师,将如何培养儿童的意志?
五、分析
有一个小学生平时非常好动,就是在上课时也不能好好安静下来,总是手脚不停,影响别的同学听课,为此老师一连给他换了三次座位,但仍然收效不大,这个毛病总也改不掉,这个小朋友自己也苦恼不堪,为了改掉这个老毛病,早日加入少先队,他自己动手画了一条红领巾放在桌角上,以此来约束自己,努力改掉这个毛病,渐渐地,果然见效了。

请用意志品质有关理论加以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