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中国文化概论论文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论文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论文第一篇: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论文2013—2014学年第二学《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期末论文题目:商鞅对法家思想文化的贡献和启示姓名:学号:院部:专业:班级:商鞅对法家思想的贡献和启示论文提纲摘要:在中国文化中,法家思想是中国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星。
法家思想作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仍旧对我国今天的法治思想与体制建设有深远意义和启示,这些成绩的创造少不了一个伟大人物-----商鞅。
商鞅作为法家思想的真正实践者对法家思想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今天看来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应当不断的传承与发展,使之成为历史长河中一部不朽的史诗。
关键词:商鞅法家思想法治贡献正文: 1.商鞅个人简介与历史背景造就了商鞅变法简述商鞅个人简介与历史背景相结合,提出商鞅变法的措施和成果。
2.商鞅对法家思想的贡献通过商鞅对法家思想的完善和具体措施,举例说明商鞅对法家思想的贡献。
3.商鞅对法家思想的贡献对我们的启示简述商鞅对法家思想的贡献和商鞅变法及商鞅个人对我们与我国当今社会法律体制完善的启示。
参考书目结束语:肯定商鞅对法家思想的贡献,表达出法家思想在当今社会发展进程中也有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与发展法家文化思想,使之更加具有现实与实践意义。
商鞅对法家思想文化的贡献和启示摘要:在中国文化中,法家思想是中国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星。
法家思想作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仍旧对我国今天的法治思想与体制建设有深远意义和启示,这些成绩的创造少不了一个伟大人物-----商鞅。
商鞅作为法家思想的真正实践者对法家思想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今天看来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应当不断的传承与发展,使之成为历史长河中一部不朽的史诗。
关键词:商鞅法家思想法治贡献 1.时势造英雄,商鞅变法应运而生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法家的代表人物,中国政治思想史上法家学说的奠基人,思想家,政治家,真正做到了将自己的政治思想有力地贯彻到国家的治理中,是法家思想的实践者,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人。
高中传统文化议论文(10篇)
高中传统文化议论文【范文10篇】在学习培训、工作中、日常生活,大伙儿总在所难免要触碰或应用作文吧。
根据作文能够把大家这些零零散散的观念,集聚在一块。
下边是我搜集整理的普通高中中华传统文化议论文【范文10篇】下边是我搜集整理的,热烈欢迎大伙儿参考与参照,期待对大伙儿有一定的协助。
汉服,一个能够说得上是时尚潮流,还可以说得上是历史时间的服饰,这类服装凝聚力了大家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里全部的老百姓聪慧,称之为是高雅了。
但现如今的现代社会,不知道如何的,本来是大家中华民族中华传统文化的事情,现如今却变成了这些大人口数量中的奇装异服。
要了解这类服装是大家我国独有的,是大家我国拿得下手的中华传统文化,他印证了大家中华民族初期所经历过的刀山火海、大漠孤烟及其古大家的离合悲欢。
无论是那如蝶翼般舞动的长袖,或是那如荷花绽开一样的裙摆,都称不上是奇,由于他本就所属我国,就好似大家如今穿的便服一样,只不过是汉服与现如今的便服拥有时代之差罢了,我们不能由于那说白了的时代之差,而遗失了大家我国那与众不同的美,终究那汉服上的每一针每一线中间所蕴涵的全是古人的智慧和我国一点点发展的一步步,因此穿在的身上怎能是奇?怎能是丢脸?怎能是不正经?只是拾起早年间的历史人文传统式,弘扬大家中华民族的中华传统文化,弘扬怀恋历史时间精神实质罢了,不可以将大家中华民族的历史时间与不正经这一件事儿划上等号,也不可以取笑大家古代中国上下五千年所造就出的这类服装。
因此期待人世间的大家能不会再将大家我国的中华传统文化贴上奇装异服的标识,也期待无论多少年以往,大家的古服——汉服,裙摆间仍能洒出大家中华民族中华传统文化的辉煌,让这方面黄金不必被人世间的凡尘而掩盖住了金光,别的文化艺术也是这般。
这就是我对别人说大家的中华民族中华传统文化汉服是奇装异服这一件事儿的思索。
书法艺术别名云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它融汇了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艺术精粹。
每每读到:“中华民族书法艺术,生动形象……”的语句时,一种繁杂的感情在我心中油然而生,那是我与书法艺术的恩怨情仇。
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文化概论》论文出于对中国文化的由衷热爱,我选修了《中国文化概论》这门课。
短短的十几节课我确实学到了很多文化知识,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的专业属于计算机类,作为一名理工科的学生,我几乎每天都要和数字、计算打交道,花在文学方面上的时间真的是少之又少。
有时我也会担忧自己会变得越来越“没文化”。
事实上,中国文化知识的缺少对我的日常生活、人际关系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和文科生交流时,我总能感觉到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深厚的文学功底,有时我甚至接不上话。
我下定决心要让自己做一个有文采的人,所以每次上中国文化概论课我都会认真听,记笔记。
很多同学讲的课件都很精彩,我也很佩服一些同学对文化知识独到的见解。
但或许是因为我的文学基础太薄弱了,有些知识我根本不明白,尤其是那些文言文的意思,在心里揣摩了很长时间也没搞懂。
我记得有一节课一个女生讲魏晋玄学讲到那些有名的美男子时,我又自卑了——那些有名的美男子的名字我以前闻所未闻。
我只能承认我在文化方面确实才疏学浅,了解不多,我真的有必要好好学习相关知识。
从前,我对儒学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孔子和高中学的《论语》上,很少会把儒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现在,我的思想比以前成熟了,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精彩的讲解也让我对儒家学说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要论述的是“儒学与当代大学生素养”。
毫无疑问,大学生人文素养需要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土壤里,积极而系统地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本根教育,打造具有中华文化气质和素养、具备崇尚科学和追求真理思想的优秀大学生,将是各所高校持续发展的方向和动力。
以孔子思想为基础的儒家文化,作为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积淀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群体智慧和对人生的关怀,对中华民族品格和特性的形成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它作为一种文明成果,是今天进行大学生素质教育得以借鉴的宝贵遗产。
我认为大学生提高自身素养可以从儒家文化中学习以下几点:第一:不随波逐流,不朝三暮四的独立个性。
高中有关传统文化的议论文三篇
高中有关传统文化的议论文三篇【篇一】在现代人的生活中,端午节只是为了吃一次粽子,中秋节似乎只是为了吃一块月饼,春节似乎只是一个长长的假期,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已荡然无存了,有谁会去关注曾经屈原留给我们的感动,有谁会在房前插一枝艾草,喝一碗雄黄酒;中秋时节有有谁去关注那轮孤独的圆月,似乎月亮的光辉都被明亮的烟火夺走;春节期间,有能有多少人记得许多美好的习俗,而现在本是祝福与希望象征的"压岁钱"却被有浓厚金钱味"*"取代,许许多多人都说:过年没年味了。
这些都是我们十分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它们现在都没人冷落成这个样子,其他传统文化的处境更是不堪设想。
唉!我听见传统文化在哭泣,这哭泣声中有失望,有无奈,还有的是对我们的期望。
当听到韩国人成功的将端午节申请他们的文化遗产时,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震惊了,在震惊的同时,我们感到更多的是疑惑,好好的端午节,我们的传统节日,怎么就成了他邦异族文化遗产?我们于是开始反思,我们何时认真的对待过传统文化,只有在别人将我们的文化遗产抢走,我们正在失去的时候,我们还猛然的省悟,自己做的真的是不够呢!面对这愈来愈多的传统文化消失的现象,我们想到了保护,正如最近才颁发的新的节假日条例,将清明,端午货物中秋等传统节日列入其中,以后,在这些节日里就会有一天的假期,我只希望保护能起到效果,而不是传统节日变成了纯粹的假期。
在我看来,保护不是挽救我们传统文化的根本办法,而更在于发展。
在于人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只有发展了才更有生命力,只有发展了才能长久不衰。
但是发展是合理的发展,如果是盲目的随心所欲的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我想着只能加速他的灭亡!传统文化不会因为个人的保护和发展而繁荣,他需要的是大家的力量,是社会的力量,众人的保护和发展才能给传统文化注入更多的生命力!多么希望传统文化不会再哭泣,而是在于现代文化的碰撞中微笑前进!真的希望在端午节的时候,我们能再一次聆听屈原的心声,感受精神的力量,传承美好古老的又在发展的习俗!真的希望中秋时分,家人团聚,天下共赏一轮圆月,体味浓浓的亲情!真的希望过年的时候,锣鼓敲起来,人们动起来真正感受除旧迎新的喜悦……我还希望着。
高三传统文化的议论文5篇
高三传统文化的议论文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三传统文化的议论文5篇中华民族传统文是国家的瑰宝,每个人都应该要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国文化概论论文
浅谈儒家和法家的治国主张及对当前社会的启示摘要:儒家重德治,法家重法制。
我们要吸收儒家和法家治国主张中的精华,注重道德教育的同时,也要设立法制,树立宪法与法律的权威,采用德法兼治的治国主张,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儒家、法家、德治、法制、和谐社会一、法家韩非“法治”思想对我国现代社会的启示“法家”韩非的法治思想本质是为君主专制体制服务的,具有很强的历史局限性,但其思想中仍然有许多闪光点可以为当今奉行“依法治国”方略的中国有所借鉴,同时能为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重大的启示。
目前,我国正处在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变革时期,需要用经济和法律手段作为主要的调节手段。
因此国家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略,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加快了制法的步伐,也制订出了一大批既符合中国国情又具有国际适用性的法律法规,法治思想成为当代的主流思想,而韩非子的思想对我们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有相当大的启迪作用。
(一)立法,韩非主张赏罚要“合乎刑名”,“刑名者,言与事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罚”(((二柄)))。
同时要“赏罚有度’,赏罚作为法治手段必须使用恰当才能达到赏善罚恶的目的,否则“无功者受赏则财匮而民望,财匮而民望则民不尽力矣。
故用赏过者失民,用刑过者民不畏”《饰邪》)。
[1]反映到现代法律中,就是罪刑法定的原则,它要求法无明文不为罪,法无明文不处罚,这是刑法民主性的重要体现,也是依法治国的当然要求。
我们应该依法公正、公平办事,不能滥用法律,徇私枉法,对于违法者量刑要完全依据法律,总之,一切以法律为根本,“有法必依”。
[2](二)执法,韩非认为应以法律统一社会,强调法律的规范性。
法犹如测量事物长短、轻重、曲直、多少的器具,在运用过程中体现的客观性是稳固的,它不因人的主观意愿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它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公正平等、一视同仁的,对于那些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的官吏,他更强调刑无等级,事断于法。
中国文化概论总结论文
中国文化概论总结论文中国文化概论总结论文——中华的形成和发展的意义中国作为一文明古国,在五千年的漫长历史进程中历经纷乱离合而岿然不倒,保持了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实际上,古老的中国之所以能够屹立不倒,不能不归功于传统文化坚固的维系。
罗素在20年代燕京大学讲演中,曾敏锐地指出,“中国实则不是一个政治体,而是一个文化体。
”传统文化的坚固一方面维系了中国的统一,一方面也造成了中国在近代的落后。
无论如何,一种文化能够在如此广阔的空间和时间里维系一个民族的生存,自然在它的独特魅力所在。
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又是一个如此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儒法释固然是支柱,道家、墨家、兵家、名家、阴阳家、杂家等也同样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间和不同的社会领域各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这样一种庞杂的文化体系中,必须找出其精髓部分,才能有效加以继承和发扬,使之与今日中国的现实结合起来,以便在激变的世界保持自身的主体性和独立性,并延续下去。
一、何谓中国传统文化“文化”是一个意义非常广泛的词。
“文化”的定义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对文化的定义已达几百种。
在中国,“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易传》中,“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简言之,即是以人教化,以伦理教化。
在两汉时,“文化”成为一正式概念。
“文化不改,然而加诸”“文化内辑,武功外忧”。
在西方,“文化”引申出对人的性情品德进行陶冶、教养之意。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通常我们提到中国传统文化,固然包括文学、艺术、宗教、民族等方面。
但论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则主要是如上文提到的以儒学为主体,同时包含法家、道家、佛教、兵家、名家、墨家、杂家、阴阳家等等的主体思想,这些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和灵魂。
一般而言,在讨论传统文化时,是从一种历史学的角度,对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作抽象性的思考和探索。
因此,研究的对象也主要是从这个民族的主题思想着手的。
因为一个民族的主题思想是它的整个民族文化的高度结晶,是其它方方面面的共通点。
高中传统文化议论文8篇
高中传统文化议论文8篇高中传统文化议论文8篇高中传统文化议论文1 作为华夏儿女,中国的文化想必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知晓一些。
作为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中国的文化可以说是现存的历史最久的国家。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从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就能表达出来,今天就让我们来谈一谈中国的饮食文化。
中国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其饮食文化可大有讲究。
首先是人们对食材的讲究。
对于北方人来说,他们以面食为主,肉食为辅。
由于地理环境的因素,北方的气候条件更适宜猪、牛等家畜的生长,所以他们做菜以牛羊肉居多。
而南方的居民们那么偏向于水产品、家禽等。
南方人以米饭为主食,因为南方气候条件温和,适宜水稻种植和鱼类养殖。
除了南北地域的划分,沿海地区的人们世代居住在海边,以海产品为主,所以当地人们大多都吃海鲜。
这些便是对于食材的讲究。
更为重要的还是餐桌礼仪。
餐桌礼仪的起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相当完善是在周代,中国向来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古人对于这些礼仪是非常注重的。
在古代,为了更好地表达长幼、尊卑之分,餐桌礼仪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首先便是入座,请别人吃饭时应先请客人入座上席,这是对客人的尊重。
再请家中的长辈入座客人旁边的座位,这是对长辈的尊重。
最后才是自己。
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入座时不能发出太大的声响,并且入座之后不要随意动碗筷。
吃饭时,先请客人动筷子然后请老人动筷子,夹菜的时候要少夹一些。
这才能表达出作为主人的文化素养。
还有一些必需要注意的行为举止,如不要随意打嗝,吃鱼或骨头的时候应将鱼刺和骨头轻放在自己碟子或一张纸巾上。
作为主人,可适当调节一下气氛,多和客人谈笑。
作为客人,在离席是要向主人表示感谢,并且表示下次请他吃饭。
这些餐桌礼仪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仅表达了自己的礼貌礼仪,还展现了自己的文化之风,使别人对你印象良好。
对于餐具的讲究,我国的文化也是很长远的。
简单说一下筷子,作为东方的大国,与西方国家有着明显的差异,西方国家的人吃东西惯用刀叉,而国人更偏向于使用筷子。
高中生中国传统文化议论文
高中生中国传统文化议论文高中生中国传统文化议论一中国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高中生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度逐渐下降。
有人认为,高中生应该更加重视传统文化,因为它不仅是我们历史的见证,也是我们文化的根基。
传统文化是我们历史的见证。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这其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文化遗产,如《易经》、中国书法、京剧等。
这些文化符号是我们民族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我们民族的独特性和智慧。
高中生应该了解和认识这些传统文化,因为它们记录了我们民族的智慧和思想,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文化身份。
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的根基。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的文化基石,它融汇了民族精神、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高中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传统文化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宝贵的参考。
例如,传统文化中强调的“仁爱”、“忠诚”、“孝道”等美德,可以帮助高中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他们做一个有担当、有良心的人。
然而,也有人持有相反的观点,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脱节。
他们认为高中生更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关注现代文化的发展,而不是沉溺于过去的辉煌。
综上所述,高中生中国传统文化的议论分为两派。
我个人认为,高中生应该更加重视和了解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我们历史的见证,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身份;传统文化也是我们文化的根基,提供了宝贵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通过深入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高中生可以更好地塑造自己的人格,成为有担当、有良心的人。
高中生不应该忘记传统文化,而应该发扬光大它,为我们的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中生中国传统文化议论二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代表着我们的根和魂。
然而,在现代化的社会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特别是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更关注当下的潮流文化。
然而,我认为高中生应该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因为它不仅代表着我们的历史和文化,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中国文化概论论文
中国文化概论论文中国文化概论论文本学期学了中国文化概论,了解了很多种文化,尤其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了解了有关佛教以及道教等文化,所以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对佛教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佛教自两汉之际开始传入中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深受儒家、道家的影响,同时也给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逐步走上了儒释道三教融合的道路,一步步中国化、民族化,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已不再是纯粹的儒家文化,而是儒佛道三家汇合而成的文化形态了。
"作为外来文化形态的佛教之所以能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首先归因于文化选择机制的作用,即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交流、相互选择。
第一,文化选择的根本依据在于需要与价值的契合。
佛教要在中国生存、流传,必须取得中国社会政治和传统文化的认可、宽容和支持,佛教与儒家;中国传统文化也需要佛教为自身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营养和补充。
而佛教具有满足这种需要的独特价值:宗教价值。
中国人宗教的观念、感情淡漠,这与本土宗教发展不充分、不完善相关。
中国人首先是把佛教作为宗教引进的。
遂有西行求法之举.在初传时期,中国人以固有的宗教信仰眼光视之,即把佛教看作神仙方术之一。
佛教的传入,给中国人的宗教生活注入了新气息。
对于佛教的宗教价值,封建统治者深知:"若彼愚夫、愚妇,理喻之不可,法禁之不可,不有鬼神轮回之说,驱而诱之,其不入井者几希。
"哲学价值。
佛教既是一种信仰方式,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一般说来,宗教以信仰为基础、以解脱为目标,重体验亲证;哲学以知识为根据、以真理为终的,重概念分析。
但二者的矛盾和对立,只在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在更为广阔的背景下往往又相融相通。
佛教虽强调信仰,却终究不能不以某种方式诉诸理性,从而表现为人的思想和行动。
佛教以哲理为基础,宗教信仰建筑其上,宗教信仰和哲学思辨紧密结合。
佛教作为宗教唯心主义,从本质上说是和科学、唯物主义根本对立的,但其中包含了辩证法颗粒和唯物主义因素,尤其是一些范畴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火花,其哲学思辨水平要高于其他任何宗教。
《中国文化概论》结课论文
《中国文化概论》结课论文漫谈中国文人折射出的中国文化遥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岁月,儒家之“仁”,道家之“无为”,墨家之“兼爱非攻”,法家之严谨,兵家之战略战术……一个思想大爆发的时期,引发了十余种学说;一场学术流派的碰撞影响了人的思想和行为,奠定了几千年文化的基础……“文以载道”,“道”传于四野,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传承至今,谓之文化。
中国文人,将思想述诸笔端之时,觥筹交错、唇枪舌战之际;以文字承载的思想,折射出了怎样的中国文化呢?自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渐渐沦为统治的工具;自隋以来的科举制度,更加禁锢了人的思想,最近读古文时也时常感到一股浓重的儒家思想气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仁爱孝悌”“谦和好礼”“克己奉公”“修己慎独”等,也出自儒家的经典。
可以说,儒家思想对中国的文化影响,不可谓不深厚。
然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不至于毫无用处,无论人们是否记得,它总会在后人身上刻下它的影子……道家的无为而治,以至于后来的黄老学说;兼爱非攻的思想,都能在文人的文字里嗅出它的气味;日常生活中所谓“知天命”“明哲保身”,出世和入世,无不把这种思想渗透于其中,融进文化里……中国文人积极的入世观念和爱国情怀,渗透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建功立业,这种积极的济世情怀,出于儒家的积极入世的观念。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老先生也曾如此盼望国家的统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也曾如此说。
三国故事中,诸葛亮的舌战群儒里那段话,阐明了古代读书之人的态度:“儒有小人君子之别。
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
中国传统文化议论文范文(通用33篇)
中国传统文化议论文中国传统文化议论文范文(通用33篇)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尤其是占有重要地位的议论文,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那么优秀的议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议论文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传统文化议论文篇1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
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甚至以为这种传统礼仪文化是过时的东西。
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不屑。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间行为规范的准则。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的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老师在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地立在门外,等候老师醒来。
老师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遍身披雪,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厚了。
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礼仪是律己,敬人是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
古人云“不守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
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就寝;在夏日炎炎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奉父母就寝。
黄香温席是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顺父母,从小事坐起。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如今的人们已经有了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心已经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
唐朝贞观年间,西域回纶国是大唐的藩国。
一次,回纶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带一批珍宝见唐王,其中最珍贵的是白天鹅。
途中,白天鹅不慎飞走,使者只拔下几片鹅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使者在担心害怕之下把鹅毛献给了唐太宗。
中华文化议论文高一(推荐5篇)
中华文化议论文高一(推荐5篇)第一篇:中华文化议论文高一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中华文化议论文高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华文化议论文高一1 “很有feeling!”“好欢型啊!”目前,像这样将英文直接嵌入汉语,似乎已成为国人的一种习惯,而汉英夹杂再遇上网络,就形成更为荒诞的语言风格。
因此,我们应该净化汉语,重视汉语发展,传承中华文化。
语言不仅仅是交流工具,更是一个民族思维方式的载体,语言的纯洁性事关一国的凝聚力及软实力。
我们最初是太想与国际接轨了,可过多地接“英语”的轨,却并未搭上真正的“国际”班车,就像“邯郸学步”的寿陵子,非但没有学好,还忘了自己的本真。
文化是民族发展的命脉,是民族独立的象征。
国亡了,可以复;文化消失了,这个民族就很难在世上立足。
犹太民族在历遭受了那么多的苦难,却依然生生不息,就是因为他们一直捍卫着自己的文化。
而文明古国古巴比伦的消失,吉普赛民族的消亡,关键原因就是民族文化的丧失。
汉语表达英语化,汉字书写错字连篇,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汉语的没落,已经严重影响了国学的传承。
假如有一天,我们再不能感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辽阔;假如有一天,我们再无法欣赏“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雄浑;假如有一天,我们再不能理解“仁义礼智信”——那就叫做“数典忘祖”!因此,重视汉语发展,传承中华文化,势在必行。
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这些,开始尝试改变:“汉字听写”“高考加大语文权重”“学校开设国学课”,一时之间,在弘扬传统文化的旗帜下,“国学热”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复兴的希望。
但“热”这个词让我又有些隐忧。
因为“热”就意味“一时”,意味“潮流”,意味“盲从”,而复兴传统文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办几所国学院、读几本经典书籍就能做到的。
中小学中,引导学生“读经”成为时尚,30所学校引进台湾国学教材,却都未考虑是否适用。
中国文化概论论文
中国文化概论论文中国文化历史发展及感悟中国是一个拥有八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古国,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曾引领着世界潮流,在世界文明的百花园中曾结出影响深远的思想硕果。
多民族多元化的文化特色绽放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之花,典型地代表了东方文明。
从盘古开天到三皇五帝,从夏商周秦到唐宋元明清,以先秦诸子百家和程朱理学融汇成儒、释、道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系。
中国文化经历了漫长的萌芽和发展期,对它的认识应该从宏观和全局上进行把握。
结合中国文化在各个阶段的特征和主要成就,把中国文化发展分为七个阶段:前文明期(新石器时代和传说时代)、雏形期(夏商周时期)、形成期(春秋战国时期)、定型期(秦汉时期)、发展期(魏晋南北朝)、鼎盛期(隋唐两宋)、衰变期(元明清)。
一、前文明期:新石器时代和传说时代中国在进入文明前经历了漫长了进化历程,这段时期奠定了中国文化独立发展的基础。
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大约始于距今大约1万年左右,大约结束于距今4000年左右,延续时间长达五六千年之久。
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特征是原始农业的出现、陶器的制造、磨光石器的广泛使用以及村落的出现、氏族制度的形成等。
新石器文化遍布中国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和东南、西南及华北、东北各地。
其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大时期,即仰韶文化以前时期、仰韶文化时期、龙山文化时期。
农业、制陶和石器的磨制与钻孔,是新石器时代的三大文明成就。
在传说时代,中国也产生影响比较深远的文化:三皇五帝的传说、羲和敬顺昊天和敬授民时等。
二、雏形期: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是我国的奴隶社会时期,这一时期初创的文化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
(1)分封制:西周建立后,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姓亲信赐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家,史称封建;所形成的社会制度,就是分封制。
分封制的实施有以下特点和意义:第一,作为一种制度,分封实际承认了包括商人在内的异族生存的权利。
第二,旨在维护王室的统治分封,实际形成的是周王与诸侯共治天下的局面;第三,分封制是一个激励历史创造力的制度。
高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议论文【三篇】
【导语】悠悠千载,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神圣职责。
为大家提供《高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议论文【三篇】》,欢迎阅读。
【篇一】随着社会的变革,一个严峻的现实是,我们很多传统节日都被冷落了,诚然,圣诞节、复活节等“洋节”的到来带给了我们新鲜活跃的西方文化,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见闻,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如今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似乎对“洋节”过分偏爱从而忽视了我们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
在这个农业文明向城市文明、工业文明转化的时代,传统节日仪式上的淡化虽难以避免,但节日若是被人们淡忘,甚至寻觅不到一息对传统节日的记忆,那将是危险的。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需要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不尊重不善待传统文化,难免逐渐丧失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坚守传统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重视的课题。
每一个佳节都寄托着华夏儿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愿。
在中国,每个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寓意,每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都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里面所蕴含的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智慧的结晶。
当下,只要我们记住传统节日内涵,牢记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深刻韵味,改变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未尝不可。
当然,坚守传统文化内涵意在守住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这并不意味着墨守陈规或固步自封,而应是呼应时代、顺应发展要求、创新形式和突破。
【篇二】如今相对开放的国际环境,使得各种地域文化交汇融合,过各种洋节日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这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渐渐地不被重视。
现今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肩负着的使命。
中国的传统和文明需要传承。
这些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存和发展的产物。
现在的中国人,未来的中国人,若是无法了解自己的祖先和民族的发展,轻视这些传统和文明,那么这样的中国人也就失去了属于自己的特色。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形成的品性的紧密联系,也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容被西化。
中秋节寄托了游子对家的思念;端午节展现了耕作的劳动人民对丰收的喜悦;清明节表达了亲人对逝去者的哀思;新年则体现了人民向往和平快乐生活的朴素愿望。
中国文化概论论文
中国文化概论论文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世界文化的宝库。
在广袤的疆土上,孕育着多样的文化形态,包括语言文字、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宗教信仰、礼仪习俗等。
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深厚性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也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和不可忽视的作用。
中国的文字系统是世界上最早发展起来的文字系统之一,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宝藏之一、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独特贡献,它不仅是一种表达和交流的工具,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
汉字的演变过程中,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变迁和思想进程,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内涵。
通过学习和理解汉字,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沉淀和智慧。
中国的哲学思想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墨家思想等众多思想流派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之道,强调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道家思想追求自然和谐,崇尚无为而治;墨家思想注重公正和平等,强调利益共享。
这些思想为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提供了思想指导和价值观念。
中国文学艺术是中国文化展示的重要方面。
从古代的诗词文学到现代的小说和电影等,中国文学以其丰富的叙事和独特的艺术形式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古代文人雅士以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留下了许多流传至今的经典之作。
现代文学作品也展示了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和变革。
中国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也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内涵,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
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古代也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农业、医学、冶金等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智慧和创新精神成为世界科学史上的辉煌篇章。
中国的宗教信仰和礼仪习俗也是中国文化的独特体现。
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等宗教在中国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传统的婚礼、葬礼和春节等节日都富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中国---中国文化概论结课论文
上中国文化概论课有感千年的文化,千年的概论,每一个朝代,又何尝不是一种文化的缩影,今人从书中了解的难免有点浅显,但是中国文化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够给你身临奇境的妙感,带领你一步一步似乎又是一个朝代一个朝代的领略中国文化的深邃。
开始选人文选修课的时候,我不知道有哪些课,当时的我没有电脑,只能叫学长给我选。
我的写作本领不怎么样,但我对文学的兴趣却十分的浓厚,我觉得只有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里才能汲取到文学的精华。
于是我就选择了这门课。
初接触这门课程的时候多少有些迷惑,但或许这也恰恰证明了文化内涵的一种深刻,证明了这门课程的意义。
确实,姑且不谈上完此课程我对中国文化又多了多少了解,单是那种巨大的时间跨度就会让人忍不住在内心生出无尽的庄严之感。
中国文化概论,如果只是看名字并不太像一门学术研讨课,不过即使说成是“概论”,对研究中国文化来说还是不容易的。
“文化”这个词听起来很普通,大家都不感到陌生。
不认识字的人,但这些人的行为、心态都会受到民族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可是要说清楚什么是文化,要对此作出科学的界定,都似乎又成为难以捉摸的东西。
这门课叫《中国文化概论》,这与文化史课又有所不同。
后者是按照时间顺序,阐明一个国家思想文化的形式和发展的历程;而作为“概论”,则要按不同的专题进行论述。
虽然有些专题也要讲述其发展顺序,但重点还是要阐明各个专题的特殊内容。
课堂上,老师为了引领我们进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他首先就向我们阐述了民族的定义,告诉我们什么是民族;然后在接下来的课程中,老师先后向我们介绍了中国文化的流变和分期,中国文明发展的道路,中国历史上一些重要思想流派,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佛教,还介绍了宗教的相关知识,阐述了中国宗教的发展以及在中国的地位和国家对宗教的处理方针。
在最后一节课上,老师就给我们做了一个总结,较为系统地论述和分析了中国文化的主体内容、核心、类型以及特点等知识。
虽然每个星期只有一节课,但是在老师的介绍过程中,每节课的内容都相互的串联起来,交织成一幅丰富多彩的画面,从而显示出中国文化整体的概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概论论文回眸历史,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有益成分仍对当今社会起到重要作用,其中,儒家文化的影响颇深,尤其是对法律制度建设方面,导致了法制儒家文化的最终形成。
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为伦理道德,法制儒家文化的核心在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对如何处理法律与伦理道德之间关系的探索由来已久,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
笔者认为法律与道德是对立统一的,在认识传统文化对法律影响的同时,我们要处理好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这对今天的现代化法制建设大有裨益。
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主要内容。
对古代社会乃至今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在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土壤中产生,是对古代中国农耕自然经济的家庭血缘自然关系的生活总结与理论提升。
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伦理道德,逐渐成为社会政治、经济及人们日常生活与人际交往的指导性纲领。
儒家文化的精神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心理和性格。
儒家文化经过曲折地发展,到了汉代,最终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德主刑辅”的法律思想的产生标志着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得以正式确立。
从儒家文化产生到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表明了儒家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儒家文化对政治制度、教育制度、法律制度、选拔人才制度及经济制度等方面影响很大,尤其对法律制度,这也是笔者在文中探析的一个主要方面。
一、法制儒家文化在中国古代特有的文化土壤中诞生一种文化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法制儒家文化正是在中国古代以小农经济、等级制度和君主专政等为特征的奴隶社会(奴隶社会的末期)和封建社会中形成的。
在传统中国特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下,形成了具有反映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末期)和封建社会法律制度和儒家文化特点的制度文化——法律制度儒家文化,即法制儒家文化。
制度文化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一定社会条件下造就的。
在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末期)和封建社会,其政治思想(其中也包含法家、道家等其他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其经济为小农经济,农民占了全国人口的绝大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仅以儒家思想;仅以仁政来治理国家,是治理不好的,所以必须重视法治。
法律的制定,法律制度的建设必须服务于政治制度,如前所述,政治决定法律,那么政治思想也就决定法律思想,所以儒家文化的思想也就自然而然成为法律制定的指导思想和法律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
这就为法制儒家文化的形成奠定理论基础。
“董仲舒的理论学说是在前秦儒学的基础上,吸收各家学说中有益的成份而形成的,以儒法合流为特色的一种新的封建思想体系”[2] 。
这表明法制儒家文化的形成源于儒家和法家思想的融合。
“德主刑辅”的思想是对“宽猛相济”、“隆礼重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一种适合封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新思路;它作为治国思想和法律思想,影响了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开创了传统文化的新局面——制度与文化的融合——法制儒家文化的形成。
法制儒家文化的形成与“引礼入法”是分不开的。
礼,如前所说是一种宗法等级制度,属于伦理道德的范畴,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法,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它为统治阶级服务,管理国家和社会,调整各种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一种强制规范。
礼和法属于不同的范畴,但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它们都是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
“引礼入法”是礼和法融合的具体表现。
礼和法的相互融合构成了中华法系最本质的特征和特有的中华法文化。
礼与法的融合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这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崇尚伦理道德是不可分的。
融合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礼为主导,以法为准绳;以礼为内涵,以法为外貌;以礼移民心于隐微,以法彰善恶于明显;以礼夸张恤民的仁政,以法渲染治世的公平;以礼行法减少推行法律的阻力,以法明礼使礼具有凛人的权威;以礼入法使法律道德化,法由止恶而兼劝善;以法附礼使道德法律化,出礼而入刑。
法制儒家文化在古代社会中的形成就是“引礼入法”不断完善的过程。
从历史时期看,这个过程萌芽于夏商周时期,徘徊于先秦最终成熟于封建社会的隋唐;从制度文化本身的内涵而言,具体体现在立法思想、刑罚原则及立法活动等方面。
1. 立法思想汉代后期,汉武帝为振兴国家,维护统治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思想,继而确立了“德主刑辅”的法律思想。
这种思想的确立根源于董仲舒的维护封建大一统和专制皇权的新儒学的形成。
新儒学的形成为“德主刑辅”的法律思想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也正符合当时统治者——汉武帝的统治方略。
至此,“德主刑辅”成为汉朝(后期)乃至整个封建社会的法律思想得以确立,促进了“引礼入法”的进一步发展。
隋朝建立后继承了以德为主,德刑并用的的正统法律思想,认为德治有利于统治的稳定,隋朝在重德治的同时,没有忽视法治,在德治与法治的关系上,明确了“刑可助化,不可专行”,认为法律是治国手段,但要辅助德治,以“德治”思想为指导,达到用伦理道德教化育人的目的。
这是“德主刑辅”思想德延伸。
唐朝把“德治”的法律思想推向了顶峰,以“三纲五常”为立法指导思想。
“三纲五常,礼之大体”[3]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唐朝法律思想的确立,是“引礼入法”在思想上成熟的标志。
以后各朝代沿以唐朝法律思想为蓝板,结合当时实际情况确立法律思想,在此不再详述。
2.刑罚原则中国古代社会礼治和法治兼用,礼治中有法的内容,在法治中同样体现礼治的内涵,这正是礼法融合的表现。
下面以刑罚原则为例加以分析。
早在夏、西周时期矜老恤幼原则和恤刑制度就已形成,它们体现了“仁恕之道”、“仁慈”和儒家思想中尊老爱幼、实行“仁政”的主张,同时也是“明德慎罚”思想的体现。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确立了“准五服以制罪”的原则。
这一原则最早出现于西晋《泰始律》,而此律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准五服以制罪”是“引礼入法”、礼法融合的产物,是罪刑确立标准进一步儒家化的重要表现,是“引礼入法”的重要标志。
3.立法活动立法内容也是“引礼入法”的又一重要体现。
“作《周官》,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改”[4]在这里“制礼”、作《周官》就是指定周礼,这样通过“制礼作乐”建立一套完整的礼仪制度和宗法等级秩序。
统治者制定礼仪制度和宗法秩序,说明已把周礼上升到法律层面,具有了强制性,是“引礼入法”的重要成果。
周礼以礼仪制度为、伦理制度为内容,以“亲亲”、“尊尊”为主线,维护宗法伦理道德,以达到维护统治的目的。
“重罪十条”罪名正式确立于《北齐律》,是对封建统治认为直接危害其根本利益的十种严重犯罪的统称。
“十恶”具体为: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十种最严重的犯罪行为。
这些行为危害封建皇权、违犯封建礼教、礼仪制度和等级制度,把它们写入法律,是以礼治为指导思想,意在维护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伦理道德,是礼法融合的典范。
笔者从法律思想、刑罚原则、立法活动等方面简单阐述了“引礼入法”、礼法融合的过程,也即法制儒家文化形成的过程。
“引礼入法”萌芽于夏商周,徘徊于先秦,开始于西汉,发展于魏晋,成熟于隋唐,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
《唐律疏议》的制定在这个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它完美的将儒家思想法律化,将法律制度儒家化,使法律制度与儒家思想水乳交融般地合二为一,从而使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独树一帜,自成一统” [5] ,这在一定程度标志着法制儒家文化的形成。
笔者认为法制儒家文化,既是一种制度文化,也是一种思想文化;是传统法律制度和传统儒家文化紧密结合的结果;是法律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礼治和法治融为一体,以法律制度为载体,以儒家文化为内涵而形成的一种制度文化——法律制度文化。
法制儒家文化是中国古代社会传统的法律文化。
“所谓中国传统法律德的伦理化,并非指中国传统法律的全部内容是伦理道德规范或者说所有的伦理规范都是法律,而只是表明儒家伦理的原则支配和规范着法律的发展,成为立法与司法的指导思想。
法的具体内容渗透了儒家的伦理精神”[6],这段话更进一步分析了法制儒家文化的内涵。
(一)法制儒家文化的价值所在——维护了统治,使社会稳定,人们生活安定对于一个社会、一种传统文化都不免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但这种文化却在特定的时期里起到了重要作用。
纵观中国历史,分裂不断,但统一却是主流,每次新朝代的建立,统治者都不忘要维护礼仪制度和宗法等级制度,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巩固统治,社会才能安定,而这正是对这种制度文化继承和发展的表现,也是法制儒家文化对古代社会影响的结果。
从这点看,笔者认为法制儒家文化有利于当时社会的安定,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所以法制儒家文化也同样起到过积极的作用。
同时正是由于法制儒家文化的发展及对周遍国家的影响,东南亚“儒家文化圈”及东方四小龙的崛起。
“中华法系”才得以形成,此法系“虽然在西方法律文化的冲击下解体了,但作为文化遗产,它对世界法学的贡献却是难以估量的。
在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法系有五个(中华法系、印度法系、伊斯兰教法系、大陆法系及英美法系),只有中华法系独为宗法伦理型,仅此即可想见它对人类法学智慧的补充和启迪将永世有益” [7]。
这正说明了法制儒家文化的价值所在,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
三、法制儒家文化的借鉴意义——正确认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制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它积极的一面,今天,我们要继和发扬;同时对于它的局限性,我们不能忽视。
通过对法制儒家文化的分析,笔者认为:一个时代的文化影响一个时代的制度建设,而这种文化是主流文化,也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政治文化,这种文化对法律制度的影响是很深的,在这一影响过程中,伦理道德对法律的作用尤为重要,不管在哪个历史时期,人类社会都不能忽视这一点。
在今天,没有了传统的法制儒家文化,但存在现代意义的“法制儒家文化”,因为在任何社会发展阶段,法律和道德都是并存的。
中国古代社会的法制儒家文化只所以有其局限性,一方面,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奴隶和封建的阶级社会决定了其专制而没有民主、平等和公正;另一方面,在这种制度文化中没处理好法律和伦理道德的关系,偏重了伦理道德的作用,而没有注重法律的公正性和公平原则。
在这两方面,后者是值得我们深深思考得。
基于法律和道德对社会的管理作用,今天在进行现代化法制建设的时候要协调好两者的关系。
其一,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和价值原则;法律以道德作为价值标准法律之所以被人类社会作为一种管理手段,不仅是因为它具有强制力,而更重在它存在一定的价值原则和理性规则。
法律在惩治违法者的同时,正是在履行其惩恶护善的职责,体现了它的正义和公平。
法律的价值原则和正义、公平性来源于道德。
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伦理道德不仅包含个人方面,也包含社会方面;不仅包括善恶美丑、施肥曲直的认知,也包括合理性正当性的价值评判,因而它绝非单纯、狭隘的日用伦理,而是人们处理相互关系时应遵守的行为准则,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人类行为合于理,利于人的起码价值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