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库ppt课件
合集下载
免疫学概论第4章抗体PPT课件
免疫学概论第4章抗体ppt 课件
• 抗体的概述 • 抗体的结构 • 抗体的产生与类别 • 抗体的应用 • 总结与展望
01
抗体的概述
抗体的定义
抗体(Antibody):指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经一系列活化、增殖、 分化后形成的浆细胞分泌出来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免疫调节
抗体可调节机体免疫应答,用于治疗免疫相关疾病,如风湿性关 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被动免疫
将含有抗体的免疫血清或免疫球蛋白注入机体,使机体获得特异 性免疫力。
抗体在免疫学研究中的应用
01
02
03
抗原定位
通过抗体标记抗原,研究 抗原在细胞或组织中的定 位和分布。
免疫细胞功能研究
抗体可用来研究免疫细胞 的活化、分化、凋亡等过 程,有下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能够与相 应的抗原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抗体的类型
IgG
IgM
IgA
IgE
免疫球蛋白G,是血清中含量最 高的抗体类型,也是唯一能够 通过胎盘的抗体类型。它具有 抗菌、抗病毒、抗毒素等作用, 是机体重要的防御机制。
免疫球蛋白M,是初次免疫应 答中最早产生的抗体类型,主 要存在于血液中。它具有抗菌、 抗病毒、抗毒素等作用,但效 价较低。
疾病的抗体药物,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副作用。
03
免疫治疗和免疫调控
抗体在免疫治疗和免疫调控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将进一步探
索其在肿瘤、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的应用。
THANKS
感谢观看
合物,进而发挥免疫效应。
激活补体
抗体能够与抗原结合后激活补 体系统,通过补体的级联反应 ,发挥溶解和杀伤作用。
• 抗体的概述 • 抗体的结构 • 抗体的产生与类别 • 抗体的应用 • 总结与展望
01
抗体的概述
抗体的定义
抗体(Antibody):指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经一系列活化、增殖、 分化后形成的浆细胞分泌出来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免疫调节
抗体可调节机体免疫应答,用于治疗免疫相关疾病,如风湿性关 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被动免疫
将含有抗体的免疫血清或免疫球蛋白注入机体,使机体获得特异 性免疫力。
抗体在免疫学研究中的应用
01
02
03
抗原定位
通过抗体标记抗原,研究 抗原在细胞或组织中的定 位和分布。
免疫细胞功能研究
抗体可用来研究免疫细胞 的活化、分化、凋亡等过 程,有下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能够与相 应的抗原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抗体的类型
IgG
IgM
IgA
IgE
免疫球蛋白G,是血清中含量最 高的抗体类型,也是唯一能够 通过胎盘的抗体类型。它具有 抗菌、抗病毒、抗毒素等作用, 是机体重要的防御机制。
免疫球蛋白M,是初次免疫应 答中最早产生的抗体类型,主 要存在于血液中。它具有抗菌、 抗病毒、抗毒素等作用,但效 价较低。
疾病的抗体药物,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副作用。
03
免疫治疗和免疫调控
抗体在免疫治疗和免疫调控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将进一步探
索其在肿瘤、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的应用。
THANKS
感谢观看
合物,进而发挥免疫效应。
激活补体
抗体能够与抗原结合后激活补 体系统,通过补体的级联反应 ,发挥溶解和杀伤作用。
医学免疫学课件——抗体
3 抗体的生物学功能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antibodies
抗体 Antibody
抗体的生物学功能
Nursing School of Sia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3 抗体的生物学功能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antibodies
独特型分子可刺激异种、同种异体以及自体产生相应 抗体,即抗独特型抗体(anti-idiotype antibody,AId), 在免疫网络调节中起主要作用。
Nursing School of Sia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抗体 Antibody
03
Nursing School of Sia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抗体 Antibody
Nursing School of Sia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பைடு நூலகம்
1 抗体的结构 Organization of antibodies
抗体的水解片段
➢木瓜蛋白酶(papain): —— 2 Fab + Fc
➢胃蛋白酶(pepsin): —— F( ab' )2 + pFc'
Nursing School of Sia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抗体 Antibody
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抗体(antibody, Ab ):是由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 增殖 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类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 具有抗体活性或化 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应用生物化学-抗体技术PPT课件
抗体技术的挑战
抗体生产成本高
01
由于抗体的大规模生产需要大量的细胞培养和纯化过程,因此
生产成本较高,限制了抗体的广泛应用。
抗体特异性问题
02
抗体的特异性是影响其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提高抗体的
特异性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
抗体稳定性不足
03
一些抗体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失去活性,影响其应用效果。
抗体技术的发展前景
生物制药
药物研发
抗体作为药物载体,可以用于药 物的定向输送,提高药物的疗效
和降低副作用。
免疫检测试剂
抗体可以用于制备免疫检测试剂, 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免疫荧光等,用于检测生物体内
的物质。
单克隆抗体药物
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的单克隆抗 体药物,具有高度特异性、低毒 性和长效性等特点,已广泛应用 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
应用生物化学-抗体技术PPT 课件
• 引言 • 抗体的产生与种类 • 抗体技术的原理与流程 • 抗体技术的应用实例 • 抗体技术的挑战与前景 • 结论
01
引言
抗体的定义与特性
抗体
指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种蛋白质, 能够特异识别并结合抗原,发挥 免疫效应。
特性
高度特异性、结合力强、种类多 样。
抗体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自19世纪末发现抗体以来,抗体技 术不断发展,经历了免疫学、单克隆 抗体技术、基因工程抗体等阶段。
发展
目前抗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 、诊断、治疗等领域,为人类健康和 疾病治疗做出了巨大贡献。
抗体技术的应用领域
01
02
03
生物医药
用于药物研发、疾病诊断 和治疗,如肿瘤免疫治疗、 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等。
抗体工程ppt课件
13
该技术的普及使得众多科学家通过细胞工程可以 在体外定向地制备各种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
由于McAb特异性强,性质均—,易于大量生产, 在生命科学研究及医学实践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 献,并形成产业,成为生物技术的重要支柱之—。
14
原理
15
16
基因工程抗体技术
研 究上: 以免疫转印法检测 特定抗原 检 验上: 以 ELISA 侦测特定 病原体 医 疗上: 以毒素连结抗体攻击 病变細胞
3
抗体的发现
1888年Emile Roux及 A1exander Yersin 由白喉杆菌的培养 上清中分离到可溶 性毒素,后者注入 动物体内可引起典 型的白喉发病症状。
9
1968年和1972年,世界 卫生组织和国际免疫学 会联合会所属专门委员 会先后决定,将具有抗 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 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为 免疫球蛋白 (immunoglobulin,Ig)
10
抗体生成的两个阶段
在未受抗原刺激之前: 机体所具有的多 样性抗体生成细胞群体可看作一个初级 库(repertoire),其所包含的信息是由亿 万年进化及遗传决定的。
80年代,尝试以基因工程方法改造鼠源性McAb--McAb的“人源化”(humanized antibody):将小 鼠Ig基因敲除,转染人Ig基因,在小鼠体内产生 人Ab,再经杂交瘤技术,产生大量完全人源化抗 体。
17
嵌合抗体
从杂交瘤细胞分离出功能性可变区基因,与人Ig 恒定区基因连接,插入适当表达载体,转染宿主 细胞,表达人-鼠嵌合抗体v。 特点: 减少了鼠源性抗体的免疫原性; 保留了亲本抗体特异性结合抗原的能力。
于是认识到毒素及细菌之外的众多蛋白质均可诱 导相应抗体的生成,是一种广义的免疫现象。
该技术的普及使得众多科学家通过细胞工程可以 在体外定向地制备各种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
由于McAb特异性强,性质均—,易于大量生产, 在生命科学研究及医学实践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 献,并形成产业,成为生物技术的重要支柱之—。
14
原理
15
16
基因工程抗体技术
研 究上: 以免疫转印法检测 特定抗原 检 验上: 以 ELISA 侦测特定 病原体 医 疗上: 以毒素连结抗体攻击 病变細胞
3
抗体的发现
1888年Emile Roux及 A1exander Yersin 由白喉杆菌的培养 上清中分离到可溶 性毒素,后者注入 动物体内可引起典 型的白喉发病症状。
9
1968年和1972年,世界 卫生组织和国际免疫学 会联合会所属专门委员 会先后决定,将具有抗 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 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为 免疫球蛋白 (immunoglobulin,Ig)
10
抗体生成的两个阶段
在未受抗原刺激之前: 机体所具有的多 样性抗体生成细胞群体可看作一个初级 库(repertoire),其所包含的信息是由亿 万年进化及遗传决定的。
80年代,尝试以基因工程方法改造鼠源性McAb--McAb的“人源化”(humanized antibody):将小 鼠Ig基因敲除,转染人Ig基因,在小鼠体内产生 人Ab,再经杂交瘤技术,产生大量完全人源化抗 体。
17
嵌合抗体
从杂交瘤细胞分离出功能性可变区基因,与人Ig 恒定区基因连接,插入适当表达载体,转染宿主 细胞,表达人-鼠嵌合抗体v。 特点: 减少了鼠源性抗体的免疫原性; 保留了亲本抗体特异性结合抗原的能力。
于是认识到毒素及细菌之外的众多蛋白质均可诱 导相应抗体的生成,是一种广义的免疫现象。
抗体库技术
一、选择性感染噬菌体展示 SIP技术的原理 294页
gIII蛋白
N1结构域 N2结构域 CT结构域
将筛选配体与N1、N2复合物化学偶联作为接头,与gIII融合蛋白特异 性结合,重组噬菌体恢复感染大肠杆菌的能力
a体内SIP
第三节 选择性感染噬菌体 展示抗体库技术
选择性感染噬菌体展示(selectively infective phage display)技术即SIP技 术,是在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该技术通过将候选蛋白与配体之 间的结合反应与噬菌体感染和扩增直接 联系起来,不必经过亲和筛选与洗脱,直 接获得特异性候选蛋白基因。
用固相化抗原经“亲和结合一洗脱一扩增”数个循环直接、 方便、简捷、高效地筛选出表达特异性好、亲和力强的抗 体噬菌体库。 筛选到的噬菌体再将基因g3或g8切除后,转入大肠杆菌, 使翻译出的抗体分泌到细菌的质周腔内,形成游离的抗体 片段,经过纯化即可获得目的抗体。
首先提取细胞的总RNA ,经过RTPCR 扩增可变区基因
四、噬菌体抗体库的应用
研制疫苗和诊断试剂 有学者用乙肝病人的 阳性血清中的抗体从噬菌体随机肽库中分离 到乙肝病毒特异性的噬菌体模拟肽;Lundin 等对HIV-1 病毒也做了相应的研究,从噬菌体 抗体库中分离到能够诱发针对HIV-1 的免疫 反应的噬菌体肽。
表位研究 确定核酸结合蛋白 通过构建锌指的随 机肽库,采用核酸作为靶分子进行筛选,可 以得到其相应的结合蛋白。 药物开发 利用噬菌体肽库的多样性,筛 选出能同受体特异结合的重组噬菌体多 肽,可作为受体的激动剂或拮抗剂。
英国剑桥的Ward等最早尝试了抗体库的构建, 他们用PCR从溶菌酶免疫后的小鼠脾细胞DNA扩 增出VH基因,测序证实了其多样性,在大肠杆菌 表达出VH段(单区抗体),检测2000个克隆得到 21个可以与溶菌酶特异结合的克隆。 这一工作未构建完整的抗原结合部位(无轻链), 也未提出有效的筛选方法,但它表明了抗体库 技术的可行性。
抗体工程介绍
抗体库技术的应用
● 人源抗体的制备 ● 抗体性能的改良 ● 不经免疫制备抗体
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制备人源抗体
◆ 鼠单抗人源化——抗原表位导向选择 (epitope guided selection)
◆ 从免疫个体构建噬菌体抗体库进行筛选 ◆ 从总抗体库筛选(不经免疫制备抗体)
利用抗体库技术改良抗体性能
纯合小鼠的产生和鉴定 纯合小鼠制 的先导系列的紧靠下游
外源基因表达多肽以融合蛋白形式展示在外壳蛋白N端
用固相化抗原经“亲和结合一洗脱一扩增”数个循环直接、方便、简捷、高效地筛选出 表达特异性好、亲和力强的抗体噬菌体库。
筛选到的噬菌体再将基因g3或g8切除后,转入大肠杆菌
使翻译出的抗体分泌到细菌的质周腔内,形成游离的抗体片段, 经过纯化即可获得目的抗体。
全合成库:尚无证实报道,据初步资料 效果颇佳,构建难度大
转人Ig基因小鼠
获取人Ig基因:构建人Ig的YAC及筛选 小鼠胚胎干细胞培养小鼠内源性Ig基因的敲除 获得完整人Ig-YACs克隆 Ig-YACs克隆小ES细胞的导入 含人Ig-YACs的ES细胞移入小鼠胚胎 含人Ig-YACs的ES细胞的小鼠胚胎向小鼠体内送还嵌合
抗体生成三要素
多样性B细胞群体(repertiore ) 克隆选择
亲和力成熟
总抗体库(master library)的构建 抗体库容量
多次构建累积
目前报道最大库容在109-1010
组合感染法
最大库容 6.5X1010
组 合 感 染 法 构 建 抗 体 库
构建策略
天然抗体库 半合成抗体库 全合成抗体库
噬菌体表面呈现的小分子抗体
抗 体 库 的 构 建
抗体库的富集筛选
抗体PPT课件
重链与轻链
可变区和恒定区
3、铰链区:
位于CH1和CH2之间可转动的区,含丰富的脯氨 酸,易伸展弯曲,有利于IgV区与抗原互补性结合, 有利于暴露补体结合位点;对蛋白酶敏感
铰链区: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功能区,但是它与其它的功能区相
关。它位于CH1和CH2之间。铰链区可以发生一定程度上的转动 或伸展,使抗体分子上的两个抗原结合位点更好地与两个抗原
1、重链与轻链
► 重链(heavy chain, H链 2条) 约450-550氨基酸
1)根据重链恒定区抗原特异性不同,可将重链分为5种:、、 、、。其相应Ig为IgG、IgM、IgA、IgD、IgE, 2)同一种动物,不同免疫球蛋白的差别就是由重链决定的。
► 轻链(light chain, L链 2条) 约210个氨基酸
第三章 抗体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抗体的基本概念、免疫球蛋白的 结构和分类、控制免疫球蛋白合成的基因、免疫球蛋 白的合成与分泌。 【重点】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分类。 【难点】 免疫球蛋白的基因。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一、概述 二、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三、抗体的异质性 四、免疫球蛋白类别与功能多样性
骨架区(framework region,FR):V区中非HVR部分的氨 基酸组成和排列相对保守,此为FR。VH和VL各有4个FR, 分别用FR1、FR2、FR3、FR4表示。
26
B细胞表位ຫໍສະໝຸດ 表位抗 原抗体 CDR
CDR分布
BCR/TCR/Ig
Ag
⑵恒定区(constant region,C区) 位于Ig分子的C端,占轻链1/2和重链3/4(IgA、 IgD)或4/5(IgM、IgE)。 重链的恒定区:CH 轻链的恒定区:CL 在同一种属中,同一类重链和同一类轻链C区氨基酸 的组成或者排列比较恒定。 介导Ig多种生物学功能。
抗体库技术_图文
• 3.抗体库技术直接得到抗体的基因,既无杂交瘤丢失之 虞,又便于进一步构建各种基因工程抗体。
• 4.抗体库技术得到的抗体可以在大肠杆菌表达,可利用 原核表达系统的优势。
• 5.一些难于制备的抗体,如针对弱免疫原、毒性抗原的 抗体,以及人源抗体的制备可以得到解决。
• 组合抗体库技术出现后不到一年, 即被噬 菌体抗体库技术所代替, 该技术是在噬菌 体表面展示(phage display)技术基础上 建立起来的, 是迄今为止发展最成熟、应 用最为广泛的抗体库技术。
抗体库技术_图文.ppt
丹麦
Niels K. Jerne
Georges J.F. Köhler
César Milstein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B
A
C
Antigen
D
a
b
c
d
Antibodibody c
C
Antibody d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基因工程抗体技术
• 20世纪80年代, DNA重组技术发展使制 备部分或全部人源化的基因工程抗体成 为可能,因此产生了基因工程抗体技术 。
(二)适应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 DNA 操作是在细菌中增殖,比杂交瘤技术 简单快速,制备单抗从取脾细胞到稳定的 克隆株至少需要数月,而噬菌体抗体库技 术最短只需几周的时间。
(三)可获得不同亲和力的抗体
• 在构建噬菌体抗体库时,抗体重链与轻链 基因的重组,就模拟了机体内抗体亲和力 的成熟过程。在噬菌体抗体库中,抗体重 链与轻链间的配对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 这往往能改变B 细胞中原有的抗体重、 轻链间的配对方式,产生出不同亲和力的 抗体。
• 药物开发 利用噬菌体肽库的多样性,筛 选出能同受体特异结合的重组噬菌体多 肽,可作为受体的激动剂或拮抗剂。
• 4.抗体库技术得到的抗体可以在大肠杆菌表达,可利用 原核表达系统的优势。
• 5.一些难于制备的抗体,如针对弱免疫原、毒性抗原的 抗体,以及人源抗体的制备可以得到解决。
• 组合抗体库技术出现后不到一年, 即被噬 菌体抗体库技术所代替, 该技术是在噬菌 体表面展示(phage display)技术基础上 建立起来的, 是迄今为止发展最成熟、应 用最为广泛的抗体库技术。
抗体库技术_图文.ppt
丹麦
Niels K. Jerne
Georges J.F. Köhler
César Milstein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B
A
C
Antigen
D
a
b
c
d
Antibodibody c
C
Antibody d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基因工程抗体技术
• 20世纪80年代, DNA重组技术发展使制 备部分或全部人源化的基因工程抗体成 为可能,因此产生了基因工程抗体技术 。
(二)适应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 DNA 操作是在细菌中增殖,比杂交瘤技术 简单快速,制备单抗从取脾细胞到稳定的 克隆株至少需要数月,而噬菌体抗体库技 术最短只需几周的时间。
(三)可获得不同亲和力的抗体
• 在构建噬菌体抗体库时,抗体重链与轻链 基因的重组,就模拟了机体内抗体亲和力 的成熟过程。在噬菌体抗体库中,抗体重 链与轻链间的配对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 这往往能改变B 细胞中原有的抗体重、 轻链间的配对方式,产生出不同亲和力的 抗体。
• 药物开发 利用噬菌体肽库的多样性,筛 选出能同受体特异结合的重组噬菌体多 肽,可作为受体的激动剂或拮抗剂。
沈阳农业大学 免疫学第三章 抗体PPT幻灯片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类别
一、抗体的基本结构 二、免疫球蛋白的类别
三、Ig的类别转换
第二节 抗体多样性的原理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因结构 二、免疫球蛋白基因的重排 三、免疫球蛋白的多样性
第三节 抗体的功能
一、V区的功能
二、C区的功能
第四节 单克隆抗体和基因工程抗体
一、多克隆抗体 二、单克隆抗体 三、基因工程抗体
三、Ig的类别转换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首先合成IgM,在多种因素影响下
可转变为合成IgG、IgA或IgE。 IgG
IFN-γ
IgM
IL-4
IgE
IL-5
Ig的类别转换是重链C区发生了变化,V区不变
结合抗原的特异性不变
IgA
与同一抗原决定簇结合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因结构
H链C区的不同:
γ: Gammar---IgG α: Alpha---IgA μ: Mu---IgM δ: Delta----IgD
区、
CH4区
各功能区的功能
(1)VL和VH:抗原结合的部位 (2)CL和CH1:提高抗体与抗原的结合能力 (3)CH2(IgG)和CH3(IgM):补体 结合部位
(4)CH3(IgG):与多种免 疫细胞的Fc受体结合
FcγR (5)CH4(IgE):与多种免疫细
胞的Fc受体结合 FcεR
二、免疫球蛋白的类别
先重链
先D-J 后V-DJ
重排是通过重组酶识别V、 (D)、J基因片段两侧 的重组信号序列,再通 过切断和修复DNA而实
现的。
后轻链
先κ 后λ
V基因片段编码重链可 变区约98个氨基酸, 包括CDR1、CDR2和
部分CDR3
D基因片段编码 重链可变区大
一、抗体的基本结构 二、免疫球蛋白的类别
三、Ig的类别转换
第二节 抗体多样性的原理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因结构 二、免疫球蛋白基因的重排 三、免疫球蛋白的多样性
第三节 抗体的功能
一、V区的功能
二、C区的功能
第四节 单克隆抗体和基因工程抗体
一、多克隆抗体 二、单克隆抗体 三、基因工程抗体
三、Ig的类别转换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首先合成IgM,在多种因素影响下
可转变为合成IgG、IgA或IgE。 IgG
IFN-γ
IgM
IL-4
IgE
IL-5
Ig的类别转换是重链C区发生了变化,V区不变
结合抗原的特异性不变
IgA
与同一抗原决定簇结合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因结构
H链C区的不同:
γ: Gammar---IgG α: Alpha---IgA μ: Mu---IgM δ: Delta----IgD
区、
CH4区
各功能区的功能
(1)VL和VH:抗原结合的部位 (2)CL和CH1:提高抗体与抗原的结合能力 (3)CH2(IgG)和CH3(IgM):补体 结合部位
(4)CH3(IgG):与多种免 疫细胞的Fc受体结合
FcγR (5)CH4(IgE):与多种免疫细
胞的Fc受体结合 FcεR
二、免疫球蛋白的类别
先重链
先D-J 后V-DJ
重排是通过重组酶识别V、 (D)、J基因片段两侧 的重组信号序列,再通 过切断和修复DNA而实
现的。
后轻链
先κ 后λ
V基因片段编码重链可 变区约98个氨基酸, 包括CDR1、CDR2和
部分CDR3
D基因片段编码 重链可变区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合成抗体库和抗体的获得
随着人们对机体内抗体产生过程中DNA重排复 杂过程的清楚认识,以及对许多抗体结构的研 究,业已证明大多数抗体的抗原结合位点位于 互补决定区内。这为完全脱离自然个体构建抗 体分子奠定了基础。
12
Eluted pool of phage is amplified, and the process is repeated for a total of 3-4 rounds.
After 3-4 rounds, individual clones isolated and sequenced.
15
噬菌体展示肽库构建原理图
合成随机片段 PCR扩增
目的片段
载体噬菌体 RF DNA或噬菌粒 酶切
连接
插入外源基因的噬菌体DNA
或噬菌粒DNA
多次电转化大肠杆菌
转化菌
培养产生病毒子
辅助噬菌体侵染
噬菌粒肽库
肽库
16
天然抗体库和抗体的获得
从未经免疫的动物或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骨髓细胞、脾细胞获得B淋巴细胞,减少 因抗原刺激所引起的B细胞谱的变化。
6
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形成: 1982年,Dulbecco首次提出源于致病因子的具有免疫
原性的外源抗原决定簇或多肽可以在噬菌体或其它病 毒表面被展示的概念。 1985年,Smith第一次证实丝状噬菌体fd的基因组能够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外源抗原决定簇与其次要外壳蛋 白融合并同时展示在噬菌体表面。 1990年,Smith小组又证明展示的抗原决定簇能被相应 的抗体所识别,从而创建了噬菌体展示技术。
4
eg.将鼠源性单抗可变区与人恒定区基因拼接起 来形成的嵌合抗体;
通过置换人源单抗中的CDR区的改形抗体 以连接肽将VH和VL连接起来的单链抗体
5
抗体库特别是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创建,被誉为 又一次革命性进展。由于目前大部分基因工程 抗体还是基于小鼠杂交瘤,鼠源蛋白的问题尚 未彻底解决。抗体库技术用细菌克隆取代B细 胞克隆表达抗体,不经细胞融合,甚至不经免 疫,针对制备任何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它为人 单抗的制备提供了一条非常有效的方法,基因 工程抗体的进展已使抗体的制备和应用进入了 又一个全新的时代。
物质的抗体 4.抗体产生用2~4轮筛选,仅需两周左右的时间 5.当抗体库容量很大时,可得到高亲和力抗体
19
天然噬菌体抗体库的主要不足:
1.抗体库库容量小时,得到的抗体亲和力较低 2.建库费时、费力 3.所谓“天然”并非真正完全天然,受个体发
育限制如对自身反应性克隆的抑制或对自身抗 原的免疫耐受、B细胞供者的不明确免疫史、 激活的B细胞及浆细胞可能存在,它们的抗体 可变区基因已经历了超突变,影响了B细胞的 多样性。
抗体库
.
1
单克隆抗体技术是生物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在诊断、治疗、预防和蛋白质提纯等方面显示 出重要作用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在体内的 应用,由于是异源性蛋白易引起人抗小鼠抗体 反应,影响应有的疗效。
2
在小鼠杂交瘤技术建立不久,就开始了人杂交 瘤技术的研究,但历经20多年这项技术尚未获 得真正的突破,其主要原因有:
17
从这些细胞中提取RNA,反转录成cDNA,用 与抗体VH、VL支架序列FR1、FR4互补的寡 核苷酸为引物,以PCR方法获得V基因,克隆 到噬菌体或噬菌粒载体中表达并展示,这种噬 菌体抗体库称为天然抗体库。
18
天然噬菌体抗体库的主要优点:
1.建一个抗体库,可用于多种不同抗原 2.可得到人源抗体 3.可得到针对自身抗原、非免疫原性的或毒性
7
丝状噬菌体的生物学特征:
丝状噬菌体主要包括大肠杆菌丝状噬菌体M13、 fd、f1等,它们的亲缘关系十分密切,特征相 似,都包含一个单链环状DNA分子,DNA同 源性高达98%。这种噬菌体只能通过大肠杆菌 的性菌毛才能将其DNA注入细菌,因此它只侵 染含F因子的雄性大肠杆菌。
8
外源多肽或蛋白在丝状噬菌体外壳蛋白上的展示
生物淘筛示意图 13
噬菌体展示的重要意义在于: 1.被选择的多肽展示在噬菌体表面,在获得多
肽的同时也得到了编码该多肽的基因序列; 2.亲和选择可以抗体克隆选择原理 相同。
14
噬菌体展示技术的成功应用之一就是噬菌体抗 体库构建和单克隆抗体的筛选。将抗体分子片 段与噬菌体外壳蛋白Ⅲ融合,使之表达于噬菌 体颗粒的表面,这就形成了噬菌体抗体。将全 套的抗体可变区基因设计适当引物克隆出来, 组建到表达载体内,再表达到许多噬菌体颗粒 表面,则得到噬菌体抗体库。它可以使人们在 体外模拟体内抗体产生过程,制备出针对任何 抗原的单克隆抗体。
11 先将选择体固相化,然后使中重组噬菌体 所展示的目的多肽与固相化选择体亲和结合, 通过洗脱就可以收集到带有目的多肽或蛋白的 重组噬菌体,并可利用噬菌体再感染大肠杆菌 得以进一步扩增。通过一轮亲和结合—洗脱— 扩增,即所谓淘筛的过程,可以使噬菌体富集 约100~1000倍,经过几轮淘筛可以从噬菌体文 库中筛选到带有目的基因的重组噬菌体。
9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将目的基因与编码噬菌体外 壳蛋白基因相连,并插入到噬菌体表达载体, 使多肽或蛋白与其外壳蛋白氨基端融合并展示 在噬菌体表面,被展示的多肽或蛋白可保持相 对独立的空间结构和生物活性。
10
从表达各种各样外源蛋白的噬菌体群体(库) 中筛选出带有特异外源蛋白的重组噬菌体,一 般采用亲和筛选,即利用在噬菌体表面上展示 的多肽可以与特定的选择体进行亲和结合,从 而得以分离。
1.难于获得稳定分泌人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2.难于获得分泌高亲和力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人源抗体的生产在技术上难以克服融合率低、
建株难、不稳定、产量低,人体不能随意免疫 等问题。
3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崛起以及抗体分子遗传学 的深入研究,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现有优良 的鼠单抗的基因,其着手点在于尽量减少抗体 中的鼠源成分,但又尽量保留原有的抗体特异 性,从而创造出新型抗体——基因工程抗体。
合成抗体库和抗体的获得
随着人们对机体内抗体产生过程中DNA重排复 杂过程的清楚认识,以及对许多抗体结构的研 究,业已证明大多数抗体的抗原结合位点位于 互补决定区内。这为完全脱离自然个体构建抗 体分子奠定了基础。
12
Eluted pool of phage is amplified, and the process is repeated for a total of 3-4 rounds.
After 3-4 rounds, individual clones isolated and sequenced.
15
噬菌体展示肽库构建原理图
合成随机片段 PCR扩增
目的片段
载体噬菌体 RF DNA或噬菌粒 酶切
连接
插入外源基因的噬菌体DNA
或噬菌粒DNA
多次电转化大肠杆菌
转化菌
培养产生病毒子
辅助噬菌体侵染
噬菌粒肽库
肽库
16
天然抗体库和抗体的获得
从未经免疫的动物或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骨髓细胞、脾细胞获得B淋巴细胞,减少 因抗原刺激所引起的B细胞谱的变化。
6
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形成: 1982年,Dulbecco首次提出源于致病因子的具有免疫
原性的外源抗原决定簇或多肽可以在噬菌体或其它病 毒表面被展示的概念。 1985年,Smith第一次证实丝状噬菌体fd的基因组能够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外源抗原决定簇与其次要外壳蛋 白融合并同时展示在噬菌体表面。 1990年,Smith小组又证明展示的抗原决定簇能被相应 的抗体所识别,从而创建了噬菌体展示技术。
4
eg.将鼠源性单抗可变区与人恒定区基因拼接起 来形成的嵌合抗体;
通过置换人源单抗中的CDR区的改形抗体 以连接肽将VH和VL连接起来的单链抗体
5
抗体库特别是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创建,被誉为 又一次革命性进展。由于目前大部分基因工程 抗体还是基于小鼠杂交瘤,鼠源蛋白的问题尚 未彻底解决。抗体库技术用细菌克隆取代B细 胞克隆表达抗体,不经细胞融合,甚至不经免 疫,针对制备任何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它为人 单抗的制备提供了一条非常有效的方法,基因 工程抗体的进展已使抗体的制备和应用进入了 又一个全新的时代。
物质的抗体 4.抗体产生用2~4轮筛选,仅需两周左右的时间 5.当抗体库容量很大时,可得到高亲和力抗体
19
天然噬菌体抗体库的主要不足:
1.抗体库库容量小时,得到的抗体亲和力较低 2.建库费时、费力 3.所谓“天然”并非真正完全天然,受个体发
育限制如对自身反应性克隆的抑制或对自身抗 原的免疫耐受、B细胞供者的不明确免疫史、 激活的B细胞及浆细胞可能存在,它们的抗体 可变区基因已经历了超突变,影响了B细胞的 多样性。
抗体库
.
1
单克隆抗体技术是生物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在诊断、治疗、预防和蛋白质提纯等方面显示 出重要作用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在体内的 应用,由于是异源性蛋白易引起人抗小鼠抗体 反应,影响应有的疗效。
2
在小鼠杂交瘤技术建立不久,就开始了人杂交 瘤技术的研究,但历经20多年这项技术尚未获 得真正的突破,其主要原因有:
17
从这些细胞中提取RNA,反转录成cDNA,用 与抗体VH、VL支架序列FR1、FR4互补的寡 核苷酸为引物,以PCR方法获得V基因,克隆 到噬菌体或噬菌粒载体中表达并展示,这种噬 菌体抗体库称为天然抗体库。
18
天然噬菌体抗体库的主要优点:
1.建一个抗体库,可用于多种不同抗原 2.可得到人源抗体 3.可得到针对自身抗原、非免疫原性的或毒性
7
丝状噬菌体的生物学特征:
丝状噬菌体主要包括大肠杆菌丝状噬菌体M13、 fd、f1等,它们的亲缘关系十分密切,特征相 似,都包含一个单链环状DNA分子,DNA同 源性高达98%。这种噬菌体只能通过大肠杆菌 的性菌毛才能将其DNA注入细菌,因此它只侵 染含F因子的雄性大肠杆菌。
8
外源多肽或蛋白在丝状噬菌体外壳蛋白上的展示
生物淘筛示意图 13
噬菌体展示的重要意义在于: 1.被选择的多肽展示在噬菌体表面,在获得多
肽的同时也得到了编码该多肽的基因序列; 2.亲和选择可以抗体克隆选择原理 相同。
14
噬菌体展示技术的成功应用之一就是噬菌体抗 体库构建和单克隆抗体的筛选。将抗体分子片 段与噬菌体外壳蛋白Ⅲ融合,使之表达于噬菌 体颗粒的表面,这就形成了噬菌体抗体。将全 套的抗体可变区基因设计适当引物克隆出来, 组建到表达载体内,再表达到许多噬菌体颗粒 表面,则得到噬菌体抗体库。它可以使人们在 体外模拟体内抗体产生过程,制备出针对任何 抗原的单克隆抗体。
11 先将选择体固相化,然后使中重组噬菌体 所展示的目的多肽与固相化选择体亲和结合, 通过洗脱就可以收集到带有目的多肽或蛋白的 重组噬菌体,并可利用噬菌体再感染大肠杆菌 得以进一步扩增。通过一轮亲和结合—洗脱— 扩增,即所谓淘筛的过程,可以使噬菌体富集 约100~1000倍,经过几轮淘筛可以从噬菌体文 库中筛选到带有目的基因的重组噬菌体。
9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将目的基因与编码噬菌体外 壳蛋白基因相连,并插入到噬菌体表达载体, 使多肽或蛋白与其外壳蛋白氨基端融合并展示 在噬菌体表面,被展示的多肽或蛋白可保持相 对独立的空间结构和生物活性。
10
从表达各种各样外源蛋白的噬菌体群体(库) 中筛选出带有特异外源蛋白的重组噬菌体,一 般采用亲和筛选,即利用在噬菌体表面上展示 的多肽可以与特定的选择体进行亲和结合,从 而得以分离。
1.难于获得稳定分泌人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2.难于获得分泌高亲和力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人源抗体的生产在技术上难以克服融合率低、
建株难、不稳定、产量低,人体不能随意免疫 等问题。
3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崛起以及抗体分子遗传学 的深入研究,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现有优良 的鼠单抗的基因,其着手点在于尽量减少抗体 中的鼠源成分,但又尽量保留原有的抗体特异 性,从而创造出新型抗体——基因工程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