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自行车作业设计方案》

《自行车作业设计方案》

《自行车》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自行车作为一种古老而又摩登的交通工具,平昔以来都备受人们喜爱。

它不仅可以作为一种环保的出行方式,还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因此,本次作业设计将以自行车为主题,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了解自行车的历史、结构、原理以及骑行技巧,培养他们对自行车的认识和热爱。

二、设计目标1. 了解自行车的历史及发展过程;2. 掌握自行车的结构与原理;3. 学会正确骑行自行车的技巧;4.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认识。

三、设计内容1. 自行车历史知识普及通过讲解PPT、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自行车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不同类型的自行车。

同时,可以邀请自行车爱好者或专业人士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亲身感受自行车的魅力。

2. 自行车结构与原理解析通过展示自行车零部件的模型,让学生了解自行车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拆装自行车的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自动手体验自行车的奥秘。

3. 自行车骑行技巧训练组织学生进行自行车骑行技巧训练课程,包括起步、转弯、刹车等基本技能的练习。

同时,可以设置骑行路线,让学生在实际道路上进行骑行练习,提高他们的骑行技能和安全认识。

4. 自行车DIY制作组织学生进行自行车DIY制作活动,让他们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小型自行车模型或者装饰品。

通过DIY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四、作业要求1. 每位学生需完成一份关于自行车的钻研报告,包括自行车的历史、结构、原理、骑行技巧等内容;2. 学生需参与自行车骑行技巧训练课程,并完成相应的练习任务;3. 学生需参与自行车DIY制作活动,完成一份DIY作品,并进行展示。

五、评判方式1. 学生钻研报告的评分标准包括内容的详实性、逻辑性、表达能力等;2. 骑行技巧训练课程的评分标准包括学生的表现、进步情况等;3. DIY作品的评分标准包括创意性、制作质量、展示效果等。

六、总结通过本次自行车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自行车的知识,培养他们对自行车的热爱和兴趣,同时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认识。

自行车中的物理原理研究报告

自行车中的物理原理研究报告

自行车中的物理原理研究报告自行车是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其运动原理涉及到多个物理学原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行车中的物理原理进行研究。

一、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在自行车中,当车辆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车轮的惯性会使车辆保持运动状态。

二、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也被称为运动定律,它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于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在自行车中,当骑手踩踏脚踏板时,骑手的力会作用于车轮上,使车轮产生加速度,从而推动车辆前进。

三、摩擦力摩擦力是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它由接触面之间的微小不规则形状产生。

在自行车中,摩擦力会影响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影响车辆的行驶速度和稳定性。

为了减少摩擦力的影响,自行车轮胎的表面通常采用光滑的材料,以减少与地面的摩擦。

四、空气阻力空气阻力是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它由空气分子与物体表面之间的碰撞产生。

在自行车中,空气阻力会影响车辆的行驶速度和稳定性。

为了减少空气阻力的影响,自行车设计中通常采用流线型的车身和车把,以减少空气阻力的影响。

五、动能和势能动能和势能是物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在自行车中,当骑手踩踏脚踏板时,将机械能转化为动能,从而推动车辆前进。

当车辆上坡时,骑手需要将机械能转化为势能,以克服重力的作用,从而保持车辆的运动状态。

综上所述,自行车中的物理原理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牛顿定律、摩擦力、空气阻力、动能和势能等。

了解这些物理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行车的运动规律,从而更好地掌握自行车的驾驶技巧。

IE设计实践 自行车组装流水线

IE设计实践 自行车组装流水线

设计实践报告课程名称 IE 设计实践专 业: 工业工程 班 级: 工业工程1011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2013-2014学年短学期浙江工业大学1.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自行车,从西方国家传入中国,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

现在自行车遍及世界各地,进入家家户户,是人们最常见的交通工具。

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

英文bicycle或bike的bi意指二,而cycle意指轮。

在日本称为“自転(转)车”;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通常称其为“自行车”或“脚踏车”;在港澳则通常称其为“单车”。

是最早德国的一个看林人德莱斯(1785-1851)发明的。

有单人自行车,还有双人或多人自行车。

本文以普通自行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装配过程的分析,设计出自行车装配线,并采用生产线平衡技术进行工作地划分,选出最优工作地分配方案并进行主生产计划的制定以及MRP展开,这是一个综合知识的应用过程。

通过该研究,旨在通过学过的专业知识设计出一条较好的自行车装配生产线,以提高运用各种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

1.2.自行车的基本结构1.1.1.自行车的产品结构图自行车一般由车架、轮胎、脚踏、刹车、链条等25个部件组成,其基本部件缺一不可。

其中,车架是自行车的骨架,它所承受的人和货物的重量最大。

按照各部件的工作特点,大致可将其分为导向系统、驱动系统、制动系统,,其产品结构图如图1.1所示。

1.导向系统:由车把、前叉、前轴、前轮等部件组成。

乘骑者可以通过操纵车把来改变行驶方向并保持车身平衡。

2.驱动(传动或行走)系统:由脚蹬、中轴、链轮、曲柄、链条、飞轮、后轴、后轮等部件组成。

人的脚的蹬力是靠脚蹬通过曲柄,链轮、链条、飞轮、后轴等部件传动的,从而使自行车不断前进。

3.制动系统:它由车闸部件组成、乘骑者可以随时操纵车闸,使行驶的自行车减速、停使、确保行车安全。

此外,为了安全和美观,以及从实用出发,还装配了车灯,支架等部件。

自行车需求分析报告

自行车需求分析报告

自行车需求分析报告一、引言自行车作为一种环保、健康的交通工具,在现代社会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报告将对自行车的需求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功能需求、质量需求、设计需求、价格需求等方面,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二、功能需求1. 代步工具:满足人们日常短距离出行的需求,如上下班、购物等。

2. 健身工具:帮助人们进行有氧运动,锻炼身体。

3. 旅游工具:适合长途骑行,探索自然风光。

4. 竞技工具:用于专业比赛或运动训练。

三、质量需求1. 稳定性:确保骑行过程中的安全。

2. 耐用性:经得起长时间使用和各种路况的考验。

3. 舒适性:合适的车架尺寸、座椅高度等,提供舒适的骑行体验。

4. 轻便性:便于携带和存放。

四、设计需求1. 外观风格:符合个人审美,展现个性。

2. 颜色搭配:吸引人的眼球,增加辨识度。

3. 人体工程学设计:考虑骑行者的身体特点,减少疲劳。

4. 可调节性:如座椅高度、把手位置等可调节,适应不同身高的人。

五、价格需求1. 经济性:价格适中,性价比高。

2. 层次性:提供不同价格档次的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六、实际案例1. 城市通勤者:小李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他需要一辆轻便、稳定、舒适的自行车,价格适中,能在拥堵的城市道路中便捷通行。

2. 自行车爱好者:小张喜欢周末进行长途骑行,他更关注自行车的性能和质量,愿意投资购买一辆专业的自行车。

3. 学生群体:大学生小王需要一辆经济实惠的自行车,用于校园内的代步和偶尔的周边游玩。

七、结论自行车的需求因人而异,消费者在选择自行车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预算,综合考虑以上各方面因素。

制造商和销售商也应根据市场需求,提供多样化的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室内健身自行车发电机设计报告范文

室内健身自行车发电机设计报告范文

室内健身自行车发电机设计报告范文1、运动健身与储能发电一体化研究现状通过查阅互联网,搜索到了一些相关的技术资料和产品。

纯健身器材种类繁多,技术成熟,在此不做过多的介绍。

健身结合发电装置器械主要有如下一些成果。

发电照明自行车早在七、八十年代就已经普遍使用了,其机理是在自行车的前轮或者后轮的车架旁边安装一个小型发电机,发电机转子与车轮相摩擦,自行车行走时带动发电机发电,点亮自行车前面的灯泡。

“纳米发电机”,又叫人体自功能发电机。

该发电机可将来自身体运动、肌肉舒展或者血流动的机械能转变成电能,可为目前需要外接电池的医疗设备、传感器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等供电。

另外,还有运动产生电力的新型纤维;人力运动发电装置;人力发电腕力球:人体运动发电储存电能“背包”;人体电池:利用心肌运动发电起搏器:人群运动可用来发电装置试验:便携发电机:脚踏发电车:健身发电车;手摇多功能手电筒等成果。

在健身器械与发条蓄能、控速、发电设计的基础之上,对运动健身车连接蓄能发电装置设计进行简单的研究。

运动健身车与蓄能发电装置是一种既能用于健身又能回收能源的生态健康节能装置,在这种健身车中。

车架是主要的承载部件,除了安装蓄能发电装置外,还要承载人的重量及运动载荷。

为此,对车架进行了运动强度设计,并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和试验分析。

通过分析,评估了设计的合理性,使设计达到最优化,缩短产品的设计周期,提高利润。

这对其它产品也有一定的应用和借鉴价值。

2、运动健身车与蓄能发电装置工作原理图1为运动健身车与蓄能发电装置工作原理图。

健身车的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小齿轮带动蓄能第一传动装置为发条蓄能。

当发条蓄能到带动第二传动装置转动时,第二传动装置带动发电机转动,发电机速度达到约180rmin时,就发出100W的交流电,通过复合管整流滤波,转变成电压为14V的直流电输出,供用电器使用。

《自行车》作业设计方案

《自行车》作业设计方案

《自行车》作业设计方案
一、任务背景:
自行车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代步工具,也是许多人最早接触的交通工具之一。

它不仅环保节能,还有利于身体健康。

通过学习自行车的设计、原理和保养,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这一交通工具,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任务目标:
1、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组成部分;
2、掌握自行车的工作原理;
3、学会自行车的基本保养方法;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任务内容:
1、研究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包括车架、车轮、齿轮、刹车等部件;
2、学习自行车的工作原理,包括踏板驱动、刹车原理等;
3、实际操作组装一辆自行车,并检查调试各部件;
4、学习自行车的基本保养方法,包括清洗、润滑、调整等;
5、设计一份自行车的个性化改造方案,并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改造。

四、任务步骤:
1、分组学习研究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完成课堂讨论;
2、每组按照任务要求组装一辆自行车,完成调试并进行展示;
3、每组撰写一份自行车基本保养方法的报告,并进行口头答辩;
4、每组设计一份自行车的个性化改造方案,完成改造并进行展示;
5、全班评选最佳组装、保养及改造方案,进行颁奖。

五、任务评价:
1、组装自行车的完成度;
2、自行车的运行状况;
3、保养方法报告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改造方案的独特性和实用性;
5、团队合作及个人表现。

六、任务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次任务,学生不仅深入了解了自行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未来,可以进一步引入自行车文化、骑行技巧等内容,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自行车,并培养他们热爱运动的意识和习惯。

关于自行车研究报告范文

关于自行车研究报告范文

关于自行车研究报告范文1. 引言自行车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享有广泛的应用和研究价值。

本报告旨在对自行车进行全面的研究,包括它的历史背景、设计原理、发展趋势以及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对自行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它的优势和不足,为今后的改进和创新提供参考。

2. 历史背景自行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最早的自行车是由蒸汽机车演化而来。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工业化的推进,自行车的生产和使用逐渐普及。

19世纪末,自行车成为了当时许多国家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

3. 自行车的设计原理自行车的运作原理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人力驱动和机械传动。

自行车通过脚踏在踏板上踩踏产生动力,通过链条传输到后轮,从而推动自行车前行。

同时,自行车还配备了刹车、转向和变速装置等,以提供更多的控制和便利。

自行车的设计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车架和车轮自行车的车架通常由金属制成,轻巧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

车轮通过轮毂和轮辐与车架连接,在行驶过程中提供支撑和平衡。

3.2 脚踏和踏板脚踏和踏板是自行车的动力来源。

骑手通过脚踏在踏板上踩踏,产生动力,并通过连杆传递到曲柄轴,再通过链条传输到后轮。

3.3 刹车系统刹车系统是自行车上非常重要的安全装置。

常见的刹车系统有脚踏刹车和手把刹车,通过对车轮或后轮施加摩擦力来减速或停车。

3.4 变速装置变速装置可以根据不同路况和需要调整自行车的速度。

常见的变速装置有内部变速和外部变速两种,可通过齿轮的组合来实现不同等级的速度变化。

4. 自行车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环境和健康的关注度增加,自行车的发展趋势呈现出多样化和创新性的特点。

4.1 电动化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具有环保、经济和高效的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电动自行车不仅可以减少人力劳动,还能提供更高的速度和便利。

4.2 智能化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智能自行车逐渐成为发展的趋势。

智能自行车可以通过GPS导航、蓝牙连接和手机应用等技术,实现智能定位、健康监测和数据管理等功能。

毕业设计自行车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自行车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自行车设计开题报告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毕业设计自行车设计开题报告)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毕业设计自行车设计开题报告的全部内容。

一、前言1。

课题名称:基于CATIA的自行车设计与仿真2。

课题提出:从早期的自行车雏型出现,到今天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自行车产品,已经历了近200年的历史。

今天尽管自行车整体行业处于一个供大于求的市场矛盾中,但就其存在的社会效益上看,它依然是一种清洁廉价和具有健身功能的短途代步工具,依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虽然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有很多交通工具比起自行车更舒适、快捷、方便,但是像自行车这种以人为本的交通工具却越来越受到青睐,而且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行车产业发展日新月异,技术和设计与20世纪80年代之前相比有了很大提高,如今自行车企业越来越重视产品的个性化。

自行车的造型有其特殊性,它的形式是在满足功能需求前提下进行的,同时造型的个性化塑造仍然对市场需求有着针对性和指向性,可以凭借一定的科学方法对其个性特征限定尺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产品的更新、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 更加注重产品的方便、舒适、可靠、价值、安全、效率等人机性能, 同时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 电子、信息化产品越来越成为主流,人性化的高科技智能产品将取代旧的产品。

换个角度思考,这就要求设计出来的自行车要以人机工程学为基础,.更加人性化,更具有创新性,既能注重自行车的功用性,又能集易用性、娱乐性于一体,满足各层次消费者所需,给人们带来充满活力的生活个性。

自行车设计报告范文

自行车设计报告范文

自行车设计报告范文一、设计目标和需求本次自行车设计的目标是打造一款功能齐全、舒适稳定、安全耐用的现代化自行车。

根据市场调研和用户需求,我们列出了以下设计需求:1.舒适稳定:自行车座椅的设计应该符合人体工程学,提供良好的支撑和舒适性。

车架结构应该坚固稳定,能够减少颠簸和震动。

2.安全性:自行车应该具备稳定的制动系统和踏板,确保骑行时有足够的制动力和控制力。

夜间骑行时应该配备有效的灯光和反光装置。

3.耐用性:材料和零部件选用应以耐久性和质量为首要考虑,以确保整个自行车的长期使用寿命。

易损部件应易于更换和维修。

4.多功能性:自行车应具备适应不同场景和需求的功能,例如后挂篮子、前后轮挡泥板、行车记录仪等。

二、设计方案和创新点基于以上设计需求,我们提出了以下设计方案和创新点:1.自行车车架:我们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材料制造车架,具备坚固和轻量化的特点。

此外,我们对传统的三角车架进行了优化设计,增加了吸震装置,以提供更好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2.座椅设计:我们选用人体工程学座椅设计,采用可调节的座椅高度和角度,以迎合不同体型和骑行习惯的用户。

座椅还具备软质材料垫片,提供额外的舒适性。

3.制动系统:我们采用双盘制动系统,以提供更强的制动力和稳定性。

此外,我们还增加了刹车灯的设计,以增强夜间骑行的安全性。

4.多功能设计:我们在自行车后部设计了一个可折叠的篮子,方便用户携带购物物品。

此外,还增加了前后轮挡泥板,能够避免骑行时溅起的水花和泥土。

5.智能化设计:我们在自行车上安装了行车记录仪,能够实时记录骑行数据和拍摄路况视频,以提供用户更好的骑行体验。

三、制造与工艺1.材料选用:车架采用高强度铝合金,座椅选用舒适软质材料,篮子和挡泥板选用耐用塑料材料。

零部件选用优质耐用的合金材料。

2.制造工艺:车架采用气体保护焊接工艺,确保焊点的牢固和稳定。

座椅和篮子通过螺栓固定,方便拆卸和替换。

3.表面处理:车架经过喷涂处理,采用耐磨、耐腐蚀的外观涂料,以增强车架的美观性和耐用性。

自行车建模实训报告总结

自行车建模实训报告总结

一、实训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自行车行业也在不断创新,以满足人们对出行方式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理解自行车的结构、性能以及设计原理,我们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自行车建模实训。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不仅掌握了自行车建模的相关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二、实训目的1. 熟悉自行车的基本结构,了解自行车的设计原理。

2. 掌握自行车建模软件的使用方法,提高三维建模能力。

3.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三、实训内容1. 自行车基本结构学习实训初期,我们学习了自行车的各个部件及其功能,包括车架、前叉、后叉、车轮、刹车系统、变速系统等。

通过了解这些部件的构造和作用,我们对自行车的整体结构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 自行车建模软件学习我们使用了SolidWorks软件进行自行车建模。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1)SolidWorks基本操作:界面布局、视图控制、文件管理、草图绘制、实体建模等。

(2)自行车各部件建模:根据实际尺寸,绘制各部件的二维草图,然后通过拉伸、旋转、布尔运算等操作,完成三维建模。

(3)装配体建模:将各个部件装配在一起,形成完整的自行车模型。

3. 自行车性能分析为了提高自行车的性能,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1)力学分析:通过计算自行车各部件的受力情况,优化设计。

(2)动力学分析:模拟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运动状态,分析其稳定性。

(3)热力学分析:研究自行车在运动过程中的散热情况,提高散热效率。

四、实训成果1. 完成了一款具有完整结构的自行车三维模型。

2. 了解了自行车各部件的设计原理和性能要求。

3. 掌握了SolidWorks软件的使用方法,提高了三维建模能力。

4.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

五、实训总结1.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深刻认识到自行车设计的重要性,以及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2.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问题,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和同学,最终解决了这些问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山地自行车研究报告doc

山地自行车研究报告doc

山地自行车研究报告篇一:中国山地自行车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核心内容提要市场规模(Market Size)市场规模(Market Size),即市场容量,本报告里,指的是目标产品或行业的整体规模,通常用产值、产量、消费量、消费额等指标来体现市场规模。

千讯咨询对市场规模的研究,不仅要对过去五年的市场规模进行调研摸底,同时还要对未来五年行业市场规模进行预测分析,市场规模大小可能直接决定企业对新产品设计开发的投资规模;此外,市场规模的同比增长速度,能够充分反应行业的成长性,如果一个产品或行业处在高速成长期,是非常值得企业关注和投资的。

本报告的第三章对山地自行车行业的市场规模和同比增速有非常详细数据和文字描述。

消费结构消费结构是指被消费的产品或服务的构成成份,本报告主要从三个角度来研究消费结构,即:产品结构、用户结构、区域结构。

1、产品结构,主要研究各类细分产品或服务的消费情况,以及细分产品或服务的规模在整个市场规模中的占比;2、用户结构,主要研究产品或服务都销售给哪些用户群体了,以及各类用户群体的消费规模在整个市场规模中的占比;3、区域结构,主要研究产品或服务都销售到哪些重点地区了,以及某些重点区域市场的消费规模在整个市场规模中的占比。

对消费结构的研究,有助于企业更为精准的把握目标客户和细分市场,从而调整产品结构,更好地服务客户和应对市场竞争。

市场份额(Market shares)市场份额,又称市场占有率,指一个企业的销售量(或销售额)在市场同类产品中所占的比重。

市场份额是企业判断自身市场地位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无数大中型企业讨论和制定市场战略的重要依据。

对市场份额的研究,又分为总体市场市场份额和目标市场市场份额,本报告以中国市场为研究对象,中国市场即为总体市场,而某些特定的省、市则为目标市场。

市场集中度(Market Concentration Rate)市场集中度(Market Concentration Rate)是对整个行业的市场结构集中程度的测量指标,是决定市场结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集中体现了市场的竞争和垄断程度,经常使用的集中度计量指标有:行业集中率(CRn)、赫尔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erfindahl-HirschmanIndex,缩写:HHI,以下简称赫希曼指数)、洛仑兹曲线、基尼系数、逆指数和熵指数等,其中集中率(CRn)与赫希曼指数(HHI )两个指标被经常运用在反垄断经济分析之中。

自行车里程表实验报告

自行车里程表实验报告

课设报告封面示例北京工业大学课程设计报告(数电课设题目)自行车里程表(模电课设题目)班级:130242学号:********姓名:苏荻乔湘云组号:92015 年 5 月一.设计题目自行车里程表二.设计技术指标及设计要求1.设计任务设计、制作一个根据车轮周长、辐条数等参数来记录行驶里程的简易里程表。

要求具有可调整的手段,以适应不同车型。

2.设计要求1、显示数字为3位,精度为0.1公里,即(00.0——99.9公里)。

2、数码管要有小数点,即个位与十位间的小数点要亮起来。

3、要标明你所设计的条件(轮周长、辐条数等),给出根据条件不同进行调整的方法。

4、结构简单、所用芯片尽量少、成本低、易于制作。

5、所用芯片与元件尽量在参考元器件范围内选择(实验室没有的需自行解决)6、要制作一个模拟的(或真实的)测试模型,以便进行实际的测试。

尽量做到结构合理、可靠,结构设计要作为考核的重要部分。

三.设计框架(注:设计方框图)四.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比较(注:设计的实验条件,总体设计思路,各方案比较)由题可知,该实验主要分为4个部分:红外传感器及脉冲整形电路、轮辐计数电路、0.1公里计数电路、数码管显示电路(包括译码驱动)。

首先要将红外传感器接收到的轮辐脉冲整形成为规则的方波,整形可以用施密特触发器,当车的轮辐扫过红外传感器后,红外传感器将感应得到的脉冲送到施密特触发器进行整形,然后接入设计的轮辐计数器中,后经过轮辐计数器与0.1公里计数器完成计数,再由数码显示管显示里程。

根据提供的参考元件,初步确定了以下方案:以CD40106为脉冲整形,若干CD4518作为轮辐计数器,CD4553为三位十进制计数器作为0.1公里计数电路,即从00.0计到99.9,CD4543作为7段共阴数码管驱动芯片,LG5631AH作为共阴数码显示管显示里程。

根据车轮半径以及车轮转动一周红外传感器感应到的辐条数,可以计算出每走0.1公里要有多少根辐条通过传感器,从而确定进制及所需CD4518数量。

五人自行车

五人自行车

五人自行车传动链设计报告一、研究背景市面上有很多类型的观光自行车,但多为二人座,至多为四人座。

五人自行车可以说没有,也鲜有研究者。

由于五人自行车乘员人数较多,采用普通的直线设计分布方案会使车身显得超长,而使自行车的操控性能下降。

本方案采用前2后3的乘员分布设计,增加了车身结构的紧凑性。

同时四轮支撑大大增加了车身的稳定性,使乘坐更加的安全舒适。

二、链传动设计在传动链设计中,我们采用将五个大链轮的动力首先集中到车身中部的一根主轴上,再通过锥齿轮的传动轴将动力传递到后轮轴上。

这种方案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易于维护,可靠性高。

中部主轴上的五个小链轮采用普通自行车的后链轮飞轮设计,其结构如图2.这样的好处有两点,其一是使动力单向传递,避免了因各成员脚踏不同步而造成的打脚现象;其二是市场上有大量不同规格的飞轮成品件,可直接选择购买使用,减少了由于重新设计制造而增加的成本。

而主轴和后轮轴之间采用传动轴传动,传动稳定,工作可靠。

三、计算传动比与车速传动过程中因考虑的因素;1.该自行车主要用于观光旅游,因此不需要较高的时速,设计最高时速为40km/h;平均时速为20km/h。

2.应选择合适的传动比,在保证自行车行驶时速的同时,足够省力。

同时,还应选择国家标准件,便于生产制造过程。

3.应在不干扰5人独立运动的基础上,合成运动。

传动装置;1.链传动部分:主动齿轮(通称轮盘)、被动齿轮(通称飞轮)。

2.齿轮传动部分:直齿圆锥齿轮,传动轴。

传动比:1.链传动部分:取市场上常见的轮盘,飞轮和链条:轮盘齿数=44;飞轮齿数=11;链条的型号为10A,p=15.875mmi===4;转速拟定为60 r/min;链速;v==0.6985m/s;2.齿轮传动部分;取模数m=1,==12;i=1;总传动比i=4;四、总结本方案虽然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易于维护等优点。

但它也没能考虑到人车交互的舒适性。

例如由于自行车的车体结构后排中间乘客上下的就不会太方便。

齿轮传动自行车课程设计

齿轮传动自行车课程设计

齿轮传动自行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齿轮的基本概念,掌握齿轮传动的原理;2. 学生能够描述自行车齿轮传动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3. 学生能够解释齿轮传动比的概念,并运用相关知识进行简单计算。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齿轮传动原理,分析自行车齿轮系统的实际应用;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齿轮传动自行车模型,并进行模拟实验;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齿轮传动自行车在实际使用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齿轮传动自行车机械原理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2. 学生能够关注齿轮传动自行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对交通工具的节能环保意识;3.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升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六年级科学课程,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齿轮传动在自行车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对机械原理有一定的好奇心,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但需引导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教学要求:教师需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齿轮传动原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注重培养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齿轮基本概念:介绍齿轮的定义、分类、结构及用途;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三节《齿轮》。

2. 齿轮传动原理:讲解齿轮传动的基本原理,包括齿轮的啮合、传动比的计算等;教材章节:第三章第四节《齿轮传动》。

3. 自行车齿轮传动系统:分析自行车齿轮传动系统的组成,如链条、飞轮、齿轮盘等;教材章节:第四章第二节《自行车传动系统》。

4. 齿轮传动比计算与应用:通过实例讲解齿轮传动比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五节《齿轮传动比的计算与应用》。

5. 齿轮传动自行车模型设计与制作:指导学生设计简单的齿轮传动自行车模型,并进行模拟实验;教材章节:实践活动《齿轮传动自行车模型设计与制作》。

作品报告模板

作品报告模板

作品名称:记录身边的自行车作者:060530陈思笛专业:艺术设计指导教师:李湘梅制作日期:2008-5作品简介每天我们都在使用自行车,自行车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作品中记录了生活中各个形态和状态的自行车,并赋予自行车人类的情感。

同时作品也讲述了骑车人的丰富情感,展示了生活中生动有趣的自行车,反映了真实细腻的生活和作者对自行车的特殊情感。

这个作品运用的Adobe Photoshop CS3 中文版、3ds max 8 中文版以及Adobe Premiere Pro CS3等主要软件。

作品中几乎所有的图片为作者在同济校园里拍摄,其中一段录像为作者自导自演并后期制作。

整个作品基调抒情缓慢,生动细腻。

作品贴近生活,取材真实,表达了作者对自行车的特殊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作品效果图设计思路1.开场,以打字机效果的字幕引入作品主题:自行车。

2.主题“自行车”以手写字的效果出场。

3.接下来以图片的形式展示静态的自行车。

4.接下来以视频的形式展示动态的自行车。

5. 3dmax中制作“自行车的历史”(文字书卷效果)6. 3dmax中制作自行车直线运动动画7. 3dmax中制作自行车曲线运动动画8.3dmax中制作蜡烛下的相册9.作品以观看相册的形式结束。

设计重点和难点重点为把收集到的素材进行预处理,包括拍摄的视频剪辑,然后是素材在premiere中的编排和各种效果的添加,字幕的制作以及各种字幕效果调节。

3d部分的建模、材质与贴图的设置、灯光的设置,路径约束动画的调节。

最后是3d相册的制作与翻页动画的制作等。

设计难点是自行车的3d建模以及自行车的动画制作部分,把自行车的模型设计好了以后,通过记录关键帧动画的方式记录了自行车的运动过程,采用的是路径约束动画,要让自行车沿指定的路径行走,同时还必须使其前后轮发生滚动,注意运动之前调整好车轮的轴心点位置。

详细制作步骤1.开场,以打字机效果的字幕引入作品主题:自行车。

打字机效果字幕的制作方法:新建字幕,输入文字,从“项目”面板中将“字幕01”拖入“时间线”的“视频1”。

小自行车评测报告模板

小自行车评测报告模板

小自行车评测报告模板
小自行车评测报告
一、基本信息:
1.品牌:(填写品牌名称)
2.型号:(填写型号名称)
3.价格:(填写价格)
4.颜色:(填写颜色)
二、外观设计:
(简单描述自行车的外观设计特点,如线条流畅、颜色搭配等)
三、材料质量:
1.车架:(描述车架材料、制造工艺等)
2.车把:(描述车把材料、握感等)
3.座椅:(描述座椅材料、舒适程度等)
4.其他:(如车轮、刹车、变速器等材料质量情况)
四、性能评估:
1.乘坐感受:(描述骑行时的稳定性、舒适度等)
2.刹车效果:(描述刹车时的灵敏度、制动力等)
3.变速器效果:(描述变速器的精度、换挡顺畅度等)
4.行驶平稳性:(描述行驶时的平稳性、抗震性等)
5.其他:(如车铃、车筐等配件的使用效果)
五、用户体验:
1.便携性:(描述自行车的轻便程度、折叠情况等)
2.易用性:(描述使用自行车的操作简易程度)
3.可靠性:(描述自行车的耐用程度、使用寿命等)
4.售后服务:(描述品牌的售后服务情况)
六、小结:
(对该款小自行车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总结)
七、评级:
(根据评估结果给出相应的评级)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评测报告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行车设计报告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工业设计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课程设计时间:2014 年11 月——2015年1月)
xx大学
目录
1.设计目的 (3)
2.产品背景 (3)
3.产品介绍 (3)
4. 系统结构 (3)
5. 品牌调研 (4)
6 .消费人群 (5)
7. 发展趋势 (5)
8. 设计展示 (6)
一、设计目的
通过这次设计作业,熟练掌握SolidWorks的建模方法,设计自行车是可以充分利用该软件的装配图,实现零件的模拟连接。

同时通过课题设计进一步训练设计过程,掌握专业知识。

自行车尤其是山地自行车会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使用,面对这样的地形添加减震器就会舒服很多,同时将减震器作为车框架也会提高抗冲击力对自行车进行保护,延长使用寿命。

二、产品背景
生活中由于工作压力大,很多人都会选择一种运动来释放自己,自行车恰好就是这样一种完美的运动。

既可以释放压力,也锻炼了身体。

自行车在生活中还扮演了环保的角色,是倡导无污染出行的主力。

自行车爱好者越来越多,自行车种类也越来越多。

三、产品介绍
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

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

自行车种类很多,有单人自行车,双人自行车还有多人自行车。

四、系统结构
系统结构分为自行车的车架、轮胎、脚踏、刹车、链条等25个部件
中,其基本部件缺一不可。

其中,车架是自行车的骨架,它所承受的人和货物的重量最大。

按照各部件的工作特点,大致可将其分为导向系统、驱动系统、制动系统。

导向系统:由车把、前叉、前轴、前轮等部件组成。

改变行驶方向并保持车身平衡。

驱动系统:由脚蹬、中轴、牙盘、曲柄、链条、飞轮、后轴、后轮等部件组成。

制动系统:它由车闸部件组成、乘骑者可以随时操纵车闸,使行驶的自行车减速、停驶,确保行车安全。

五、品牌调研
品牌主要有捷安特、永久、美利达、凤凰、喜德盛等一大批高质量自行车生产商。

重要的配件生产商有西玛诺、捷安特等。

捷安特自行车代表了行业的最高标准,开发了很多工艺,拥有一系列技术专利,自行车永远需要的是简洁方便以及框架结构,也是我们了解一目了然的结构,自行车的外形突破在现有生产而非概念设计中仅局限于框架结构以及连接工艺,结构设计的巧妙性、框架素材的形状是主要目标,就仿佛是自行车的设计(人力作用,非电动)已经达到发展的最高峰,再也难以前进一样。

但是一旦有了发展,那么就会是在自行车产业中像蒸汽机一样产生深远的影响。

六、消费人群
作为自行车大国,很长一段时间内,自行车在我国都是重要的通勤工具,而近两年,随着私家车的普及、公共交通的发展,让自行车渐渐淡出了主流通勤工具。

不过,随着自行车运动的概念渐渐深入人心,作为运动装备而在中国“重生”的自行车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时尚。

更多的人都是随着对这项运动的熟悉和技术需求,不断升级改造自行车,轮组、变速系统、车把、车架、刹车……
如今,使用自行车的人群大多是70、80年代出生的人群,以及大部分青少年上学使用。

浙大出示一份调研报告显示,44.7%的使用者收入在2000~5000元;逾60%使用者月交通费用在100元以下;约67%的使用者出行习惯为乘坐公交车和公共自行车;使用者中家庭以汽车为交通工具的比例不容小视,占26.6%。

并不是因为有了汽车之后就抛弃自行车,这是应当注意的。

七、发展趋势
外出交通代步工具和休闲、娱乐工具。

浑身充满独特个性的新型自行车。

材料选用将继续朝轻量化方向发展。

功能朝智能化、轻量化、
时装化、富有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八、设计展示
三视图
爆炸图
展板
设计过程会遇到很多困难,不论主观还是客观这些都是为我们的进一步上升进行磨砺。

在做关于自行车的模型时遇到一些不可思议的问题,例如链条的装配时不能移动,最后单独一个个组装。

当然以后还会遇到更困难的模型,要继续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