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 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的形象之鉴赏景物形象
(步骤二) 表达了时光节令的流逝推移的伤感,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凄清孤寂, 隐隐流露羁縻出一种郁郁的离情乡思。
(步骤三)
我们了解了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学习了
结
如何分析诗歌的景物形象,并且帮助大家学
束
习了规范答题的步骤,希望大家在读懂诗歌
语
的基础之上,不断揣摩不断实践,争取更好
常见意境术语六大类型
豪放类:雄浑开阔、雄奇瑰丽。 清幽类:清新明艳、XXX恬淡。 伤感类:凄清冷寂、孤寂冷清。 婉约类:缠绵悱恻、哀婉动人。 超脱类:超脱世俗、远离尘嚣。 华美类:富丽堂皇、华美绚丽。
常见意境术语举例
雄浑壮丽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幽清明净 如“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超脱世俗 如“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把握这一类题目的解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作业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走流离之后, 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画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此诗通过选取迟日、春风、花草香、飞燕、暖沙、睡鸳鸯等意 象,描画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 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 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暮天—迥,青枫、霜叶—稀,鸟—独,月—初上 第三步:分析意境 广阔、凄凉、孤寂 第四步:由意境分析情感 关键词:乡心,绝 表达了时光节令的流逝推移的伤感,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凄清孤寂, 隐隐流露羁縻出一种郁郁的离情乡思。
【示例】叶落草枯暮色中天显得清旷悠远,本来茂盛的青枫现在 的霜叶稀稀落落。一座孤城面向河水的城门已经关闭,唯有的一只 孤零零的鸟也向相反方向飞去。水边的渡口一弯新月刚刚升起,邻 居家的渔夫至今还没有摇船而回。怀乡愁思的侵袭肝肠都要寸断了, 从什么地方又传来了阵阵捣衣的砧声?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景物形象课件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 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 布的幌子。 思考:近代·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评价这首词说:“词中鲜明画出 一幅农村生活图像,而末尾二句,可见作者之人生观。”请简要分析。(6分)
(9)
(10) (11)
答案: ①雄浑壮丽 ②壮阔苍茫 ③苍凉悲壮 ④闲适恬淡 ⑤清幽明净 ⑥明丽清新 ⑦萧疏凄寂 ⑧安谧美好 ⑨高远深邃 ⑩淡雅幽远 ⑪清冷幽静
〖即练即悟〗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 要说明。 答案:
辨色彩
辨别色调的冷暖所体现的情绪,注意色彩搭配所呈现 的效果。
红色、橙色、黄色为暖色,给人们一种温暖、热烈、 活跃的感觉。蓝色、紫色(深紫)为冷色,让人感到凉爽、 安静、沉稳、踏实。
明亮的颜色常用来表现喜悦的情绪。凝重灰暗的色彩 多寄寓伤感幽怨的情绪。
听声响
1、通常诗人以声音反衬宁静。
所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用鸟鸣不仅表现了山谷的幽静,更反映了 山谷的空旷,意境更为深远。
察物象
诗人所选景物往往寄寓着诗人独特的情思,很多 景物都有特定的象征意义。概括画面特点时应注意到这一 点。
寒蝉——悲凉 杨花——飘泊、离愁别绪 梧桐——凄凉悲伤 枫叶芦花——秋凉冷落 落叶——秋意荒凉萧瑟 斜阳——日暮含凄惨之感 西风——凄凉忧愁 月——思乡
高考语文 鉴赏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课件
例二
江汉
杜甫
•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 “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 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明确意象的作用:
• ①营造氛围。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 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 • ②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 具有这一作用。 • ③塑造背景或环境。这一作用与“营造氛围”有相似之处,但亦 有不同,那就是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 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多,如王昌 龄的《从军行》之“青海长云暗雪山”即是。
• 【答题范式】描图景(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感情(分析 作者的思想感情) • 【答题套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 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因( ) (写原因或处境)而( )的情感(心情,心境)。 • 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一定注 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 •
• ⑥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
• ⑦以景衬境。这一作用在山水诗中运用最多,如以闹景衬 静境——“竹喧归浣女”,以动景衬静境——“莲动下渔 舟”,以暖景衬冷境——“日色冷青松”,以亮景衬暗境—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满景衬空境——“雁字 回时,月满西楼”,以物语(或物态)衬心境——“废池乔 木,犹厌言兵”等等。
二、基本思路
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 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 1、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 2、描摹诗歌图景; • 3、剖析作者思想。 读诗文——找意象——析词语——悟情感——赏技巧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共31张PPT
实景,也有喻义。‘片云’在空中飘荡
,就象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 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
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
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意象
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
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问:⑵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 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 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答题步骤】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
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绘景)。这里有两个 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 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 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 求优美。 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 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 点(析景):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 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 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 谈诗人的思想感情。(悟情)
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 界小生命的热爱.
什么是意象?
先看一首诗: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中写了那些形象?
这些形象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
分析:
先 啼鸟:早上起来,到处听到小鸟的啼唱…… 想 风雨:昨晚风雨交加……
到
落花:花都凋谢了,落了一地……
一般表达式
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 营造了……氛围(描绘出一 幅……的图画),表达 了……的感情。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 诗歌形象1景物形象
花
梅花
菊花 杨花/柳
絮 野花
落花
兰花
高洁(唐以后) 坚贞不屈,春天的含义
孤傲 离愁别绪,游子思归
不为人知,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青春易逝 姿态优美,清高
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香如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杨花落尽子规啼。 杨柳岸晓风残月。
独怜幽草涧边生。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 南洛阳人。
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14
【常见设问2】分析意象作用
返回
(1)全诗重点写了某一意象,在描写上有何特点?
2.[分析意象作用]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返回
江上
董 颖①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②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 ①董颖,大致生活在宋高宗绍兴初前后,一生穷困
潦倒,迫于生计而常年奔走异乡。②摩挲:用手抚摩。
前两句写景寄情,选取意象“一双鸥”有什么作用?(4 分)
参考答案:为首句寂静的秋江点缀了生机,组成一幅动静 相间的江上秋色图;(从营造意境角度分析作用)反衬了诗人的孤 单,使诗人孤寂的心情跃然纸上。(从表情达意角度分析作用)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 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铁骑:金国军队。 河洛:泛指中原。
诗中描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引用原文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高考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教案【课前预习】1、什么是景物形象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丘山”、“羁鸟”、“旧林”、“池鱼”、“故渊”,李清照《声声慢》中的“黄花”、“梧桐”、“细雨”、“黄昏”,还有其他诗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它们往往不再是纯自然界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
在古诗中,讲究“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诗人的形象。
这两者是一致的。
2 、意象意象是分析、研究诗歌特有的名词,“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中的“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熔铸了诗人的感情——不屈服于环境,傲然倔强,充满主观情绪意味的意象了。
正是这些独特的意象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孤愤、倔强的思想感情。
诗歌的意象,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也是读者对诗的审美评价的依据。
3 意境所谓“意”,指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在理解、认识现实生活基础上形成的典型感受,是“情化的理”,又是“蕴理的情”;所谓“境”是诗人所描写的具体景物,即鲜明的生活图画,是从大量的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富有特性的艺术形象。
“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
诗歌的意境,是诗美的集中体现,是诗歌突出的艺术特征。
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
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建筑的一些砖石。
【教学目标】通过讲评,进一步明确诗歌鉴赏题中景物形象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巩固古代诗歌的有关知识,明确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2024年《分析鉴赏古诗中的景物形象》精彩课件
2024年《分析鉴赏古诗中的景物形象》精彩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教材的第四章第二节“古诗中的景物形象”。
详细内容包括:景物形象的概念、分类及作用,结合具体古诗词分析景物形象的塑造方法,以及如何鉴赏古诗中的景物形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景物形象的概念、分类及作用,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具体分析方法,深入剖析古诗中的景物形象。
3. 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景物形象的概念、分类及作用,景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具体分析方法鉴赏古诗中的景物形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古诗词中的山水画,引导学生关注古诗中的景物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a. 景物形象的概念、分类及作用;b. 景物形象的塑造方法;c. 鉴赏古诗中的景物形象。
3. 实践情景引入:以一首古诗为例,让学生分析诗中的景物形象,并进行小组讨论。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古诗,详细讲解如何鉴赏诗中的景物形象。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分析一首古诗中的景物形象,并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分析鉴赏古诗中的景物形象》2. 内容:a. 景物形象的概念、分类及作用;b. 景物形象的塑造方法;c. 鉴赏古诗中的景物形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下面这首古诗中的景物形象。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 答案:a. 景物形象:瀑布、香炉、紫烟、银河;b. 景物形象的作用:表现大自然的壮美;c. 景物形象的塑造方法:比喻、夸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景物形象的相关知识,提高了古诗词鉴赏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阅读古诗词,关注景物形象的描绘,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教案)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第一章:诗歌与景物形象1.1 诗歌与景物形象的关系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是指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或人造景物来表达情感、思想和主题的手法。
景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是增强诗歌的意境、传达诗人的情感和加深读者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1.2 诗歌中景物形象的分类自然景物形象:如山水、花鸟、季节变化等。
人造景物形象:如建筑、雕塑、园林等。
第二章:诗歌中的自然景物形象2.1 山水景物形象介绍山、水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表达作用。
分析具体诗歌实例,如《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等。
2.2 花鸟景物形象介绍花鸟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表达作用。
分析具体诗歌实例,如《静夜思》、《春晓》等。
第三章:诗歌中的人造景物形象3.1 建筑景物形象介绍建筑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表达作用。
分析具体诗歌实例,如《赋得古原草送别》、《夜泊牛渚怀古》等。
3.2 雕塑景物形象介绍雕塑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表达作用。
分析具体诗歌实例,如《题临安邸》、《咏梅》等。
第四章:诗歌中景物形象的表达技巧4.1 比喻和象征介绍比喻和象征在诗歌中景物形象表达中的应用。
分析具体诗歌实例,如《江南春》、《题破山寺后禅院》等。
4.2 对比和衬托介绍对比和衬托在诗歌中景物形象表达中的应用。
分析具体诗歌实例,如《登高》、《题临安邸》等。
第五章:诗歌中景物形象的情感传达5.1 景物形象与情感的关系介绍景物形象如何传达诗人的情感。
分析具体诗歌实例,如《登鹳雀楼》、《夜泊牛渚怀古》等。
5.2 鉴赏诗歌中景物形象的情感传达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来理解诗人的情感。
提供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第六章:诗歌中景物形象的主题深化6.1 景物形象与诗歌主题的关系探讨景物形象如何帮助诗人深化诗歌主题。
分析具体诗歌实例,如《登金陵凤凰台》、《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
6.2 鉴赏诗歌中景物形象的主题深化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来理解诗歌的主题。
(全国版)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诗文阅读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新人教版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
Ø 1.课前素养积累 Ø 2. 考点阐释 Ø 3.考点精讲 Ø 4. 规律方法 Ø 5.
Ø1.课前素养积累
濡染书卷气,培育我正义 胸中存浩然,振作我精神
鲁山山行 宋·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Ø3.考点精讲
了解鉴赏景物形象的设问方式
1.这首诗(词)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达 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2.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 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词)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 怎样的情感? 4.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2014·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 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 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 要说明。
赏析:诗是写寻隐者不遇,却 得到别的情趣,领悟到“禅意 ”之妙处。诗题为“寻”,由 此而发,颔联写远望和近看, “寻”到了隐士的居处。颈联 写隐者不在,看松寻源,别有 情趣。最后写“溪花自放”而 “悟”禅理之无为,即使寻到 了常山道士,也只能相对忘言 了。 参考答案:幽静。沿途是莓 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 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 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 氛。
景物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步骤
步骤一:找意象,组画面(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步骤二:析特点,设意境(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 点) 步骤三:表感情,明作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Ø5.拓展延伸
Ø2.考点阐释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中 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 形象组合成的意境。命题者常常考查考生对景物形象特点的 整体把握,或者对某种意境的描述。要注意的是,诗中的景 物作为“意象”,已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诗中多个意象的组 合,已营造出某种意境。因而,对诗中景物形象的赏析,不 能只停留在景物的形态等外部特征上,还应揭示出其中蕴含 的思想感情,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2023届高考语文备考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课件
步
点明氛围
骤
分析情感
描绘诗歌中所呈现的画面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诗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生机盎然的春日图景,以 乐景反衬哀情,表达了诗人对年华流逝、思归不得的 伤感之情。
情 景 关 系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 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 候一登楼。便做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 ②〔便做〕纵使。
(第一问)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寓男女离别。飞絮,代指暮春 季节,暗寓青春流逝。 (第二问)表达了伤春伤别之愁,久别怀人之情。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 [注]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第一问)前三句写池塘里蒲草森森,传来阵阵清香,水 鸟悠闲嬉戏,如家禽一样,一点也不怕人,桑树和柘树到 处都是,显得翠色葱茏,描绘了山村晚春景色秀美、物产 丰富的景象。(第二问)①渲染了山村静谧安恬的氛围;② 为下文描写和谐安宁的山村生活作了铺垫;③寄托了作者 对宁静美好、民风淳朴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楚天阔。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教案
一、课题名称(学习任务名称)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授课时间课时(或上课用时分钟)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意象和意境的一般常识2.能力目标:掌握解答意象、意境题的基本方法。
3.素质目标:如何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鉴赏诗歌意象。
4.思政目标:感知古代诗歌独特的景物描写。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重点:掌握解答意象、意境题的基本方法。
难点:如何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鉴赏诗歌意象。
四、教学策略(方法)与学法设计讲练结合;诱导启发五、教学准备1.备课,熟悉教材内容,整理考点。
六、教学过程设计课前:1.课前预习《优化设计》p281——p282,画面描述三步骤。
课中教学环节与时间分配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学习:(约3分钟)我国文化历史悠久,古人给我们留下来许多优秀的诗词,是我们的文化瑰宝。
在古诗词中,作者描写了许多的景物,往往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也就是说描绘了很多画面,这就是我们常说诗歌的景象,这些画面与诗人的情感史交融在一起的,作者或喜或悲,或触景生情,这些都是我们在做诗歌鉴赏题中需要注意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如何鉴赏诗歌形象(景、意境)。
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回顾引导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二、第一课时:内容精讲(35分钟)一、总体把握:积累知识意象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
即诗歌中的具体的人、物、景等。
“意”——诗人的主观思想、情感“象”——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与“象”的统一。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不是纯客观物象)意象=物象+情思燕子----今非昔比、物在人亡嫦娥----孤独、悔恨杨花----离散、漂泊杨柳----离别日----暗喻明君佩剑----表达要建功立业的壮烈情怀流水----暗示年华或时光易逝。
长亭----离别南浦、西楼—送别之地登楼、危栏----常有思乡怀远之意识记意象顺口溜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新高考诗歌鉴赏 鉴赏景物形象
[即时小练] 1.结合常见意境,运用一定的分析诗歌景物形象的方 法,写写这些诗(词)句表现出来的意境。 (1)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答:
(2)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二首(其一)》]
答:
(3)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 寒鸦飞尽水悠悠。(严维《丹阳送韦参军》)
三、规范答题——三步骤 步骤一 找景物,组画面(描绘诗歌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词)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 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词),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步骤二 析特点,设意境(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抓住描述景物的关键性词语,把握景物的自身特征及特 殊内涵,找到多个景物的共同特征,进而概括出意境的特色。 概括时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 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 情调。
答:
(7)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答:
(8)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司空曙《江村即事》)
答: (9)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数点渔灯依古岸, 断桥垂露滴梧桐。(戴复古《月夜舟中》) 答:
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
(一)常见意境特点
类型
术语
动
活泼、热烈、繁华、喧闹
静
恬静、幽静凄凉、萧瑟、幽远
壮
壮阔、壮丽、空旷、高远、清远、雄浑
美
优美、明丽、清新、自然、质朴
另附四字术语: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 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萧条凄寂、静谧寂静、淡雅朦 胧、高远深邃、繁华热闹、清冷幽静、孤寂衰败、寥廓旷远、 缠绵婉转。
2024年《分析鉴赏古诗中的景物形象》课件
2024年《分析鉴赏古诗中的景物形象》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2024年版《语文》教材第五单元《古诗欣赏》中的景物形象分析。
具体涉及教材的第三章“古典诗词的鉴赏”中的第二节“古诗中的景物形象”,详细内容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钱塘湖春行》等经典诗篇的景物描绘手法及其所塑造的形象解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古诗中景物形象的基本描绘手法及其作用。
2. 培养学生对古诗景物形象的感悟能力和审美鉴赏力。
3. 提高学生运用现代汉语准确表达对古诗景物形象理解和感悟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古诗中景物形象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感悟古诗中的景物形象,形成个性化的审美体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鹳雀楼、庐山瀑布和钱塘湖的实景图片,让学生对比诗中的描绘,自然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学习(20分钟)(1)学习《登鹳雀楼》,分析景物形象。
(2)学习《望庐山瀑布》,探讨景物描绘手法。
(3)学习《钱塘湖春行》,深入解读景物形象。
3. 例题讲解(15分钟)精选一道经典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指导学生掌握分析景物形象的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随堂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及时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诗中的景物形象》2. 板书内容:(1)景物形象描绘手法(2)经典例题解析(3)课后拓展阅读推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登鹳雀楼》中的景物形象,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2)结合所学,鉴赏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并写出鉴赏心得。
2. 答案:(1)描述:《登鹳雀楼》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河景象,包括远方的高山、奔腾的河流、辽阔的平原等。
(2)鉴赏心得: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感悟,用现代汉语表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人教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景物事物形象课件
“景物形象”题型
——答题指导
“ 一切景语皆情语”
【复习目标】
1.正确理解诗歌中意象的内涵,掌握鉴 赏诗歌意境的方法。
2、学会分析诗歌的写景特色(角度)及 作用。
3、掌握古代诗歌常见景物形象题型的答 题步骤和方法,做到规范答题。
考点解读
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
在室外竞放,红艳似火,色泽鲜艳,耀人双眼, “绿”与“红”相 映衬、“暗”与“明”相对照,在色彩与光度上构成强烈对比, 构筑了浓艳明丽之景. (4分)(写景技巧+景物特点)
(2)作用: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离别时的无限凄楚,对人物 形象和环境气氛起着烘托渲染的作用,衬托了离别的伤感.(2 分)
诗歌助读:
知识梳理
题型一: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景象)?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寄托了
作者怎样的情怀? (3)这首诗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意象,用自己的 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 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知识梳理 题型二:分析写景特色及作用型 提问方式: (1)这首词从哪些角度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这首诗在写景上用了哪些技巧? (3)请分析这首诗的写景特色及作用
【答题步骤】
①明确写景角度(远近、高低、俯仰、视听、动静、 虚实、色彩对比等) ②阐述怎样体现这种特色的 ③分析作用(营造氛围、借景抒情、以景衬情)
鹧鸪天 代人赋①
1、艰难曲折的生活和道路最能磨炼人的意志和品格,增长人的知识和才干。
断魂:形容神往,犹指销魂。 (1)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诗歌鉴赏之鉴赏景物形象 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三必修五)
诗歌鉴赏之鉴赏景物形象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三必修五)诗歌鉴赏之鉴赏景物形象一、解说: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二、高考题型(一)题型一:分析意象类提问方式: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答案组织:要点一:概括意象(景物)特征。
要点二:描绘意象构成的画面(氛围、意境)。
要点三:分析表达的情感。
1、(09年宁夏.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答案】(5分)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要点一)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要点二)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要点三)2、(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答案】⑴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教学目标了解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弄清景物形象命题指向,归纳答题的思维流程及答题模式,取得答题的最佳效益。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景物形象的设题类型2.归纳答题的模式教学步骤一、知识回顾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人的形象(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景的形象(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物的形象(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二、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总原则:透过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挖掘出景物的社会属性,即景物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或寄寓。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讲究景与情的融合,有“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说法,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景物形象时往往要将它与诗人的形象融合在一起,即透过景的形象品出诗人的形象来,达到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
例如:阅读下边这首诗,回答问题题画沈周碧水丹山映杖藜,夕阳犹在小桥西。
微吟不道惊溪鸟,飞入乱云深处啼。
本诗描绘的图画有何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溪边晚景图,恬静优美,充满生机。
诗的开头两句写静态的景:夕阳映照着碧水、丹山、小桥及拄着拐杖的老翁,宁静优美而又和谐;后两句写老翁的微吟惊扰了溪边的小鸟,以声衬静。
全诗动静结合,相映成趣,表达了诗人对恬静闲适生活的追求。
三、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过程觅景——绘景——品境——悟情四、高考题型及答题方略题型一提问方式:1、这首诗(某一联)选取了哪些景物(意象)来描摹画面?2、从诗中(某一联)找出体现季节特征的词。
此类题型是简单的信息题,我们只要从诗歌中找出景物即可。
答题要领:找的景物必须是名词或名词性的短语。
例: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其七)姜夔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
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
【注】1、南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冬,诗人访石湖范成大,除夕之夜乘舟归苕溪途中所作。
苕溪,即湖州,是当时诗人家居之所。
2、笠泽:太湖的别称。
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意象:湖水、雁影、山峰、云气、长桥、孤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菊
• 菊:喻隐逸,高洁,脱俗。菊花笑傲风霜, 且不愿其它花种同开,所以,菊花就和孤标 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 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
• ___采__菊__东__蓠_下____,悠然见南山。 • __不__是_花__中__偏__爱_菊__,此花开尽更无花。 • 雨尽已无擎雨盖,_菊__残_犹__有__傲__霜_枝__。
• 这首诗中写了那些形象? • 这些形象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
分析
先 • 啼鸟:早上起来,到处听到小鸟的啼唱…… 想 • 风雨:昨晚风雨交加…… 到 • 落花:花都凋谢了,落了一地……
再 • 啼鸟:欢快的气氛 想 • 风雨:无情的风雨
到
• 落花:实让人惋惜
总 • 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啼鸟写出自己的高兴的心 结 情,借风雨、落花写出诗人的感伤之情,将喜
• 试问闲愁都几许,__一_川__烟__草___,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 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 __萋__萋_满__别__情__。
落花
• 落花:花是美好的象征,如青春。落花,又恰 在春末,落花便意味着年华老去、青春不再, 兼有伤春、悲春之意。
• _花__自__飘__零_水__自__流____,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__流__水__落_花__春__去__也___,天上人间。 • 夜来风雨声,___花__落_知__多__少_______。
梧桐
• 梧桐 :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 梧桐不耐寒冷,秋至而叶黄,秋深而叶落,且叶
大如掌,易形成强烈的观感,令人易生悲秋之意。再 者,雨滴梧桐(与雨打芭蕉类似),如泪滴纷坠,令 人肠断。 • _梧__桐__更__兼__细__雨__,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 个愁字了得?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寂__寞__梧__桐__深__院__锁__清__秋__。_ •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
• __浮__云_游__子__意___,落日故人情 • __不__畏_浮__云_遮__望_眼___,只缘身在最高层。
• __总_为__浮__云__能_蔽__日____, 长安不见使人愁
其他
• 要了解物象的寓意,关键是了解物象自身的特性, 结合语境来大胆推测。
• 露:_人__生_的__短__促____(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草木:_荒__凉_,__兴__衰__之__感_(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常见的意象
柳
• 柳:以折柳表惜别。柳因其缠绵柔长的特点而 成为多情之物。
• 渭城朝雨浥轻尘,__客__舍__青_青__柳__色__新_。__ • 今宵酒醒何处,__杨__柳__岸_晓__风__残__月_。____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芳草
• 芳草:喻离恨。芳草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 处不生,恰似离别的愁绪。
(这里是反其意而行之)
• 谢公宿处今尚在, __渌__水_荡__漾__清__猿_啼___ 。
鸟
• 鸟:飞鸟可任意飞翔,象征自由。鸟声清脆明 亮,又是春天的写照,或是幽静的反衬。
• __羁_鸟__恋__旧__林__,池鱼思故渊。 • 山气日夕佳,__飞__鸟__相_与__还_____。 • 春眠不觉晓,___处__处__闻_啼__鸟___。 • __月_出__惊__山__鸟__,时鸣深涧中。
雨
• 雨:绵长细密,如愁绪;点点滴滴,如眼 泪。雨是言情造势之首选。
•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__梅__子_黄__时__雨__。 • 君问归期未有期,__巴__山_夜__雨__涨__秋_池____。 • 自在飞花轻似梦,__无__边__丝_雨__细__如__愁___。
月
• 月:月圆总易让人想起团圆的话题,所以月便 成了思乡的代名词。月皎洁无瑕,高悬空中, 常为诗人自喻,或喻君子、志向。
梅
• 梅:坚强,不屈不挠,在逆境中抗争。不 改变自己的气节。
• 遥知不是雪,_____为__有__暗__香__来_。 • 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只__有_香__如__故____。
猿猴
• 猿猴:叫声哀伤,凄厉,引人伤怀。 • __风_急__天__高__猿_啸__哀__,渚清沙白鸟飞回。 • __两__岸__猿_声__啼__不_往_____,轻舟已过万重山。
春、惜春之情表现得贴切自然。
这就是意象
从刚才的诗歌中,可以归纳两点: • 有些形象可引发我们的丰富联想。形象是意象
的根。 • 这种联想以我们的生活底蕴、人生阅历为资本,
又与诗歌具体语境有关。意象是读者与作者共 同完成的。
要由“落花”产生 “让人惋惜” 的联想, 首先,读者要有一定生活体验,其次,作者有 明显的语言暗示(“知多少” )。
• __举__头__望_明__月____,低头思故乡。 • 露从今夜白,___月__是__故__乡_明_____。 • _明__明__如__月_,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 片云天共远,__永__夜__月__同_孤__。
云
• 云:一是来去自由,喻游子、飘泊、自 由。二是遮蔽光看__云__起__时__。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
大纲要求
▼把握形象的特点。 ▼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什么是意象?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 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客观“物
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
象。
• 先看一首诗: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雁
• 雁: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 情和羁旅伤感。同时雁是传说中的信使,又有 怀念故人之意。
• __雁__过_也___,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云中谁寄锦书来,___雁_字__回__时__,月满西楼。
流水
流水:流水一去不返。引申出流年似水。再 加上流水悠悠不断,也喻愁怀别绪。
• 无边落木萧萧下,__不__尽__长_江__滚__滚__来___ • 问君能有几多愁,_恰__似__一_江__春__水__向_东__流__。_ • __柔__情_似__水___,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