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玉溪彝族的民族文化特征

合集下载

彝族生活和风俗

彝族生活和风俗

彝族生活和风俗
彝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拥有
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彝族的生活和风俗充满了独特的魅力,深受人们喜爱。

彝族人民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他们居住在群山环绕的村庄中,以农业为主
要生计。

在彝族村庄里,可以看到精美的土木建筑和独特的民居风格。

彝族人民喜欢在自家的院子里栽种各种花草,让整个村庄充满生机和活力。

彝族人民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

其中,最有名的要数“三月三”节了。

每年的农历三月三这一天,彝族人民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包括祭祀、舞龙、打柴火、赛马等传统活动。

这一天,村民们穿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庆祝丰收和祈福。

彝族人民还有着独特的婚俗和葬礼习俗。

在彝族文化中,婚礼是一个非常重要
的仪式,通常会持续好几天。

新郎会带着一群亲友,穿着节日盛装,到新娘家中迎亲,进行盛大的婚礼仪式。

而彝族的葬礼习俗也十分特别,他们会在葬礼上举行舞龙、打柴火等活动,以示对逝者的怀念和祈福。

彝族人民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如彝族刺绣、彝族舞蹈、彝族音乐等,
这些艺术形式都是他们丰富的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崇拜。

彝族的生活和风俗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探寻。

我们
应该珍惜和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彝族的生活和风俗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彝族文化概述

彝族文化概述

(一)语言文字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彝族人民和其他人民一道,共同建设和开发了中国大西南这片富饶的土地。

同时彝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源远流传、丰富多彩的本民族灿烂的文化和艺术。

彝族创造了自己的语言文字。

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族支。

彝语分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和中部6大方言,各方言内部还分许多次方言和土语,方言间差别较大,基本上很难相互通话和交际。

彝文是彝族文化的瑰宝。

汉文史志称之为“爨文”、“爨字”、“爨书”、“倮倮文”、“韪文”、“夷经”;彝族称之为“诺苏补玛”、“乃苏讼纳”、“聂苏索”、“尼斯”、“阿哲苏”、“纳苏缩”等。

关于彝文的产生年代,现在还无定论。

从山东邹平县丁公遗址出土的龙山时代晚期陶文,与彝文非常近似,并且全部可以识读,云南省昭通地区发现西汉堂郎府彝文印章,贵州大方有东晋彝文“济火碑”,结合彝文经籍和汉文志书上的记载来推算,彝文最迟产生于汉代或更早一些。

有关彝文的创始人,在民间传说中有:吉禄老人、本夺本耿、毕阿伍、伯博耿、宓阿叠、冉冉一义等;彝文是一种古老的音节文字,一个字形代表一个意义,其文字总数达万余字。

这些彝字从结构上看,有点、横、竖、横析,大致有象形、会意、指事、假借四类。

彝文独特体字多,合体字少。

滇川黔桂彝文古书中的彝字形体,大部分相同或近似。

只因彝族居住分散,山川阻隔,方言差别大,各地彝文又随着方言发展,导致读音不一样,用字不统一,再加上辗转传抄,某些字的写法出现差异。

四川凉山一带彝文一般由右向左横行书写;云南、贵州、广西一带则由左向右竖行书写。

日长月久,自成体系。

卷帙浩繁的彝文古籍,在国内各大图书馆和研究、翻译机构都有大量收藏,在国外的如英国、日本、法国和瑞士的一些机构也有不少彝文藏书。

散存在民间的彝文经典,更是数以万计。

这些彝文文献涉及宗教、历史、哲学、文学、语言文字、医药、天文、地理和农技等各个方面。

例如:《西南彝志》有三十七万八千余字,内容丰富,涉及的范围广泛,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巨著”。

云南的彝族传统服饰与文化

云南的彝族传统服饰与文化

云南的彝族传统服饰与文化彝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地。

作为彝族人民的一种重要文化表达形式,传统服饰在彝族人民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云南彝族传统服饰的特点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一、彝族传统服饰的特点云南的彝族传统服饰色彩鲜艳、图案独特,独特的设计和细致的手工艺制作技巧使其独树一帜。

彝族女性的传统服饰通常由束胸、腰带、裙子和头饰等组成。

其中,束胸是非常重要的一件衣物,可以展示女性的美丽和身份地位。

束胸的图案经过精细绣制,多以花鸟、瑞兽等为主题,彩色丝线交织成各种繁复的图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彝族传统裙子也是彝族女性服饰的一大特点,其设计独特,制作细腻。

彝族传统裙子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紧身裙,下层为裙裾,布满绣花和图案,展现了彝族女性对美的追求和热爱。

不同地区的彝族传统裙子受到当地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图案和颜色各不相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样式。

此外,彝族头饰也是彝族传统服饰的一大特点。

彝族传统头饰的种类繁多,不同的头饰代表着不同的地位和身份。

其中,彝族女性常戴的头饰分为高头饰和低头饰两种。

高头饰象征着已婚妇女的身份,低头饰则代表着未婚少女。

头饰的设计和工艺同样精细,多以鲜花、羽毛、珍珠等为装饰元素,给人一种华丽和高贵的感觉。

二、彝族传统服饰背后的文化内涵彝族传统服饰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彝族文化的载体和象征。

首先,彝族传统服饰反映了彝族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崇拜。

服饰图案多以花鸟、山水等自然元素为主题,寓意着对自然界神秘力量的追求和敬畏。

同时,服饰色彩丰富多样,饱含着彝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精神。

其次,彝族传统服饰也反映了彝族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传统价值观。

彝族人民注重家庭和睦,重视家族的延续和传承。

因此,在彝族传统服饰中,家族纹样常常出现,寓意着对家族的热爱和尊重。

此外,彝族传统服饰也对女性的美丽和婚姻给予了特殊的意义,反映了彝族人民对家庭生活和婚姻的重视。

彝族文化介绍大全

彝族文化介绍大全

彝族文化介绍民族概况:彝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有诺苏、纳苏、罗武、米撒泼、撒尼、阿西等不同自称。

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

其分布形式是大分散,小聚居,主要聚居区有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贵州毕节地区和六盘水地区。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彝族人口数为7762286。

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为6个方言。

原有一种表意文字,史称曩文,也有人认为它是音节文字;1975年制定四川《彝文规范试行方案》,确定819个规范彝字,并开始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推行使用。

形成历史:彝族是古羌人南下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西南土著部落不断融合而形成的民族。

在六七千年,居住在我国西北河淳地区的古羌人,开始向四面发展,其中有一支向祖国的西南方向游弋。

到3000多年前,这支向西南游弋的古羌人以民族部落为单位,在祖国的西南地区形成"六夷"、"七羌”、"九氐",即史书中常出现的所谓"越嵩夷"、"青羌"、’‘侮”、 "昆明"、"劳浸"、"靡莫"等部族。

当古羌人游弋到西南时,西南地区已有与其先后到达的两大古老族群一一百濮族群了百越族群。

古羌人到西南后,他们了百濮、百越长期相处、互相融合,并吸收和百濮、百越的南方文化。

魏晋以后,昆明人与焚(濮)的融合发展为对僚人的融合。

汉至六朝,汉文史籍把云南东部、贵州西部、四川南部的主要居民称为叟人,有时则以叟、濮并列。

隋唐以来,彝族先民地区有乌蛮与白蛮的分化,乌蛮系由昆明部落发展而成,白蛮系以叟、濮为主体,并与其他民族融合而成。

彝族先民在长期形成与发展中,活动范围曾遍及今云南、四川、贵州三省腹心地带及广西的一部分,其核心地区应是三省毗连的广大地区。

彝族历史上一个重要特征,是长时期保持看奴隶占有制度。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特征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特征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特征云南是中国的一个多民族省份,拥有众多的少数民族,如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等等。

这些少数民族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文化,下面将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特征。

一、语言文字:云南的少数民族拥有丰富多样的语言文字。

其中,彝族的彝文、白族的白文、哈尼族的哈尼文等都是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字。

这些文字系统独特,有自己的语法、词汇和曲调。

这些文字都是表达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工具,对于守护和传承他们的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服饰:云南的少数民族服饰多样且色彩鲜艳,展示了他们的文化特征。

彝族的传统服饰以“苍花”为特色,女性穿着以黑色为主,以绣金、银、珠为装饰。

傣族的传统服饰以色彩鲜艳、图案繁多而著称,通常由长袍、短裤、围巾、头巾等组成。

而白族、纳西族等也都有其独特的传统服饰,体现了这些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观念。

三、音乐舞蹈:云南的少数民族音乐和舞蹈也是他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彝族的“三月三”节日上将举办传统歌舞比赛,人们会身着传统服饰,载歌载舞,展示民族的音乐才华。

傣族的“泼水节”中,人们手持花球,围成一个圈,载歌载舞地跳起花儿舞,舞姿翩翩起舞。

这些音乐和舞蹈都传承了少数民族的文化特征,代代相传,成为云南人民的精神寄托。

四、民俗风情:云南的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民俗风情,例如彝族的“火把节”,人们手持火把,在夜晚里燃烧起来,跳火把舞庆祝丰收的到来。

白族的“三月街”是白族传统节日活动,人们会在大街上集会,唱歌跳舞,展示白族的风俗。

傣族的“泼水节”是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相互泼水,象征着洗净一年的晦气。

这些民俗风情充满了浓厚的民族色彩,是少数民族文化的特征。

五、饮食习俗:云南的少数民族饮食习俗多样,独特的调味和制作工艺是这些饮食的特点。

傣族的饮食以辣、酸、苦、甜、香为特色,酸辣水、糯米饭、火锅等都是傣族的传统美食。

彝族的饮食注重野味,野山鸡、野鸭、野兔等都是他们的传统菜肴。

这些饮食习俗体现了少数民族对美食的独特追求,并且与其文化密不可分。

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风格

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风格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为集中的省份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以下从多个方面详细介绍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一、民族建筑白族的三坊一照壁:白族的房屋多采用白色石灰墙,内部有三开间,正面设有一个照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彝族的土掌房:彝族的房屋多为夯土建筑,结构简单但十分坚固,适应山地气候。

傣族的竹楼:傣族传统住宅以竹子为主要建筑材料,多为两层,下层空出,上层住人,既防潮又防野兽。

二、民族服饰彝族:彝族妇女的服装多为宽边大袖的左衽衣服,胸襟、背肩、袖口上常绣有各种花纹图案,镶嵌银泡。

纳西族:纳西族女子上身着长过膝盖的大褂,下着长裤,披“披星戴月”羊皮披肩,既美观又实用。

白族:白族男子常穿蓝色长袍,女子则穿色彩鲜艳的上衣和长裙。

三、语言文字多语种环境:云南2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水、满 3 个民族使用汉语文外,其他 22 个少数民族使用 26 种语言,14 个民族使用 22 种文字。

纳西族东巴文:东巴文是纳西族创造和使用的一种象形文字,已有上千年历史。

彝族文字:彝族有自己的传统文字,其十月太阳历与玛雅文明相媲美。

四、音乐舞蹈芦笙舞:彝族、苗族等民族都有芦笙舞,这种舞蹈动作优美,常在节日、婚礼等场合展示。

傣族孔雀舞:孔雀舞是傣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舞者通过手势和脚步模仿孔雀的动作。

纳西古乐:纳西古乐保存了许多唐宋元明时期的古老音乐曲目,被誉为“音乐活化石”。

五、传统节日彝族火把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彝族人民点燃火把庆祝丰收和祈福,活动包括篝火晚会、火把舞等。

傣族泼水节:泼水节期间人们互相泼水以示祝福,祈求来年丰收和幸福。

白族三月街:三月街是白族的传统节日和集市,人们会进行赛马、歌舞表演和文化商品交流。

六、宗教信仰多元宗教共存:云南是中国宗教类型最多的省份,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及各种原始宗教信仰共存。

藏族藏传佛教:云南的藏族主要信仰藏传佛教,宗教活动如转经、祈祷非常普遍。

纳西族东巴教:东巴教是纳西族特有的一种宗教信仰,结合了多种文化和宗教元素。

彝族介绍 彝族是一个有独特文化特色的民族

彝族介绍 彝族是一个有独特文化特色的民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彝族介绍彝族是一个有独特文化特色的民族导语:彝族是中国的第六大少数民族,是一个血脉相对单纯的民族,其具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拥有属于自己的民族独特语言与文字,作为它们彝族是中国的第六大少数民族,是一个血脉相对单纯的民族,其具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拥有属于自己的民族独特语言与文字,作为它们灵魂和精神支柱,它们的风俗与文化内容丰富,对后人的影响颇为较深。

彝族服饰,各地不尽相同。

凉山、黔西一带,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有的地区穿小裤脚长裤,并在头前部正中蓄小绺长发头帕,右方扎一钳形结。

妇女较多地保留民族特点,通常头上缠包头,有围腰和腰带;一些地方的妇女有穿长裙的习惯。

男女外出时身披擦尔瓦。

首饰有耳坠、手镯、戒指、领排花等,多用金银及玉石做成。

彝族生活中的主要食物,大部分地区是玉米,次为荞麦、大米、土豆、小麦和燕麦等。

肉食主要有牛肉、猪肉、羊肉、鸡肉等,喜欢切成大块大块(拳头大小)煮食,汉族称之为“砣砣肉”。

大、小凉山及大部分彝族禁食狗肉,不食马肉及蛙蛇之类的肉。

彝族喜食酸、辣,嗜酒,有以酒待客的礼节。

酒为解决各类纠纷,结交朋友、婚丧嫁娶等各种场合中必不可少之物。

彝族的房屋结构有的地区和周围汉族相同,凉山彝族居民住房多用板顶、土墙;广西和云南东部彝区有形似“干栏”的住宅。

各地彝族盛行父系小家庭制,幼子往往和父母住在一起。

妇女地位较低。

遗产由诸子平分,绝业一般归近亲所有。

彝族历史上盛行父子连名,此俗在凉山彝族居民中一直继续到建国前。

一夫一妻是彝族婚姻的基本制度,娶媳需付较高的聘金,交错从表婚比较流行,夫死实生活常识分享。

彝族的风俗特点是什么

彝族的风俗特点是什么

彝族的风俗特点是什么
1、途遇长辈,让长者先行,长辈入室须让其上座,吃饭时,长辈坐
上方。

2、客人到家,必敬酒、传烟、递茶。

3、拜干亲的习俗:也就是认干爹、干妈。

4、彝族的成年礼,以女孩的换裙仪式最具代表性。

5、饮食:彝族的主食主要有土豆、大米、玉米等,而副食主要包括
肉食类、土豆、蔬菜类、调料类;肉食主要以牛、羊、鸡为主。

6、彝族年:彝族年是川、滇等地区非常隆重当地节日,同时各地的
过年时间也各不相同,不过这些节日都是为了表达人们对未来了理想生活
的一种重视,并且还寄托了自己对生活的一种憧憬。

7、火把节:它是彝族的传统节日,日期为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一共举行三天,节日期间,人们会穿着各种各样的服装,在缓坡上唱歌、
跳舞、赛马、斗牛等,非常的热闹。

8、婚俗:当地的婚俗一般都是本民族内进行通婚,青年男女在谈恋
爱的时候,需要和自己的父母说明,并且在结婚之后,第三天新娘与新郎
需要回门。

9、建筑:当地的建筑大部分为大村寨,房屋多为土木结构或者以闪
片房为主。

10、禁忌:当地禁忌耍动头,禁忌说脏话,禁忌早夜间吹口哨,同时
还禁忌跨火塘,另外还禁忌嫁娶的时候杀山羊等。

彝族文化特色

彝族文化特色

一、彝族的历史彝族可以追溯到距今商周时期,当时,彝族人民曾在江南一带定居,后来经历了多次迁徙和移动,最终定居在今天的四川、云南、贵州三省地区,形成了今天的彝族聚居地,这些地区也被称之为“大彝族地区”。

据记载,彝族于公元前7世纪左右就有自己的写作文字,公元7世纪起,彝族的社会组织出现了重大变化,形成了今天的彝族民族。

二、彝族的宗教信仰彝族的宗教信仰主要以天象宗为核心,它是以宇宙中的天象神灵为祭祀对象,以宇宙为本体,以天象神灵为核心建立起一套宗教信仰体系。

彝族人民将天文学中的星宿、月相、日月潮汐及其他自然现象作为信仰的依据,以“星宿”、“潮汐”、“月相”等诸神为祭祀对象,并以此为核心建立起他们的宗教信仰体系。

彝族的宗教信仰还包括对祖先的崇拜,彝族人民将祖先视为“太上老君”,认为祖先是可敬可畏的神,可以保佑子孙后代平安顺利。

每年的春节,彝族人民都要举行拜祭祖先的仪式,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尊重。

此外,彝族人民还信奉神仙、佛道等宗教信仰,如在一些村落中还有佛像供人们敬拜,在一些地方也有祈福神仙的仪式。

三、彝族的传统服饰彝族传统服饰以“黑衣”为主,其中男性穿着黑色长袍,女性穿着黑色衣裙,头戴黑色头巾,脚踩黑色鞋。

彝族服饰的设计精致典雅,色彩鲜明,细节处设计精巧,反映出彝族服饰的精致性和传统性。

此外,彝族服饰在设计上还反映出彝族人民对祖先的尊重,穿着它们可以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之情。

彝族服饰在设计上还受到当地气候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彝族人民住在四川、云南、贵州三省的山区,气候寒冷,彝族服装的设计考虑到保暖的要求,因此设计出了厚实的长袍和衣裙,而且袖口,衣襟等都有特殊的装饰,可以有效的保暖,有效的抵御寒冷的环境。

四、彝族的传统礼仪彝族传统礼仪是一种严肃而庄重的礼仪,它体现了彝族人民的尊重、礼让和谦虚。

比如彝族人民拜见祖先时,会以礼貌的态度,叩头磕额表示敬意;拜年拜月时,会献上祭品,表达对神灵的尊重;敬老尊贤时,会跪拜表示尊重,并称赞老人的智慧和经验。

对彝族文化的认识

对彝族文化的认识

对彝族文化的认识彝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

彝族文化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具有丰富多样的内容和独特的特点。

对于彝族文化的认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彝族的历史与起源彝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多年前。

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彝族是中国南方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传,彝族是从黄帝时期开始形成的一个独立的民族,其起源与古楚文化、古滇文化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彝族的语言与文字彝族拥有独特的语言系统,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彝语支。

彝语有许多方言,不同地区的彝族人民使用的语言可能存在差异。

彝族的书写系统以彝文为主,彝文字是一种象形文字,拥有较高的表达和记录能力。

彝族人民将彝文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宗教信仰、文学创作等各个领域。

三、彝族的宗教与信仰彝族人民有着丰富的宗教信仰,主要包括原始宗教、藏传佛教、道教和基督教等。

其中,原始宗教是彝族文化的核心,彝族人民深信自然万物都有灵性,崇拜自然界的神灵和祖先。

彝族人民通过祭祀、巫术等仪式与神灵进行交流,以祈求平安、健康和丰收。

四、彝族的传统节日与民俗彝族人民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彝族三月三”节日,也被称为“羌族三月三”。

这一节日是彝族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是在农历三月三日举行,彝族人民会穿着传统服饰、跳起独特的舞蹈、演奏传统乐器,庆祝丰收和祈求幸福。

五、彝族的传统艺术与手工艺彝族文化以其精美的传统艺术和手工艺而闻名。

彝族人民擅长制作银饰、木雕、布艺等手工艺品,其中以彝族银饰最为著名。

彝族银饰以其细腻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风格而备受青睐,被誉为中国的“银饰之王”。

六、彝族的传统音乐与舞蹈彝族人民热爱音乐和舞蹈,传统音乐和舞蹈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彝族的传统音乐以独特的乐器和和声为特点,如三弦、竹笛、铜鼓等乐器常被用于伴奏。

彝族的传统舞蹈动作优美、富有表情,常常通过舞蹈来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漫谈彝族的文化特征

漫谈彝族的文化特征

漫谈彝族的文化特征彝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一员,拥有渊远的历史、古老迷人的彝族风情。

在悠远的历史河中,彝族人民养成了能歌善舞的特性,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舞蹈艺术,民族节目灿烂多姿。

此外,他们还拥有独特的饮食、起居、婚丧、服装,待客及庆典礼仪尽可让人返璞归真,体验古老的文明之韵味。

彝族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与风味美食,彝族人民凭借彝乡多彩的自然环境、丰厚的自然资源,用勤劳的智慧,创造着幸福美好的生活,传承着独具特色的饮食风俗,书写着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彝族美食----养育一个民族,陶醉整个世界。

当你吃着鲜嫩味香的坨坨肉,喝着甘香浓郁的杆杆酒,用着独树一帜,自成风味,给单调的腊肉汤、洋芋汤、鸡汤、鱼汤画龙点睛的圆根酸菜------想起了有一个好客的民族——彝族。

让我们来了解以凉山州北部越西等地区的彝族饮食文化为主,适当兼顾其它彝族地区的饮食文化,收录整理了部分彝族地区较普遍的风味美食。

彝族居住的地区,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复杂,植物和动物资源极为丰富。

居住在山区和半山区的彝族以种植荞麦、大麦、小麦、玉米、燕麦、洋芋为主;在溪谷和湖盆山区、平坝则以种稻谷为主,玉米和其它作物为辅。

凉山彝族自治州大部分地区、滇西北小凉山彝族聚居区及贵州的威宁县一带,最古老的农作物为荞麦,次为燕麦、水稻、小麦、大麦、洋芋等。

蔬菜以圆根为古老,其次才是萝卜、青菜、白菜等。

畜牧业以猪、羊为主,同时畜养牛、马、鸡等。

凉山、昭通、毕节这些地方的彝族多食用荞麦饼、米饭、玉米饭,无论猪、羊肉做成“砣砣”或大块肉都喜欢,喜欢喝用肉汤做成的酸菜汤。

彝族人的饮食文化,因为有特别的民族习惯,更具有山里的芬芳。

回味无穷的风味小吃令人馋涎欲滴、乐而忘返。

彝族是个好客的民族,是个好饮而痛恨酗酒的民族.彝族人最爱用的调味料有:辣椒、木姜子、花椒、盐巴等。

彝族菜的特色是鲜、嫩、脆、香、既有油香味、又不油嘴,又不腻心,味美无穷。

彝族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喜种杂粮,以玉米、小麦、荞麦、大麦为主食。

彝族风土人情

彝族风土人情

彝族风土人情峨山彝族人民古朴淳厚,热诚豪爽,极重情谊,具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峨山彝族的传统。

服饰:彝族人民爱美,特别爱花,服饰上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布料的颜色选择以青色、藏青色和黑色为主。

中老年人服装颜色突出稳重,青年人则喜欢鲜艳亮丽。

男子内穿布纽扣白色衬衫,外套无领对襟小衬,小伙子穿白色衣裤,用白布巾包头。

妇女外衣大都为黑色布纽扣右衽衣,衣领、袖口和裤脚边皆乡花草图案,姑娘和女孩子喜欢戴绣花无顶喜鹊帽,中老年妇女头戴三角形黑布包头,支系花腰彝族妇女爱穿由帽子、褂子、上衣、裙、裤子组成从头到脚都绣满各种装饰的“花口绳塔”衣服。

节日:峨山彝族古老的传统节日有:开新街、咪嗄哈、火把节。

1、开新街:每年春节后的第一个街子,男女老幼都去赶新街,四镇八乡的民间文艺队纷纷汇集镇各展技艺,热闹非凡。

2、咪嘎哈;每年农历二月的第一个属龙日或属牛日,彝山各村各寨杀猪宰羊,全村人一起聚餐,并用草绳把木雕布谷鸟拴在象征风水和能给彝家带来吉祥幸福的古树上,表示播种季节的开始,并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3、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的重大节日,古时又称彝族小年,在每年的农历6月23日至25日,前后3天,24日为正日子,此日正午人的身子与影子完全重合丝毫不差,因而火把节又称“星回节”。

火把节期间彝家山寨要杀牛宰羊庆贺节日,24日晚上点燃火把,巡游田间地头,以示驱邪除魔。

男女青年则聚会野外,堆起篝火欢歌舞蹈,通宵达旦。

婚礼:姑娘出嫁前一个多月不能出家门,在家备办嫁妆,结婚之日新郎要约同伴朋友相陪亲自来接亲。

姑娘出嫁要唱“哭嫁歌”,表示对亲生父母、同胞兄弟、姐妹难舍难分和依依惜别之情。

新娘出家门由兄或弟背上花轿或扶上马,现多已坐车,由亲朋好友陪送到男方家门,踏着事先铺好的青松毛由姑嫂搀扶步入正堂,拜堂成亲,叩认公、婆后,送入洞房。

在晚间的婚筵上新郎、新娘要在陪廊、伴娘的陪伴下,按辈份顺序给客人敬酒认亲。

彝族文化解读

彝族文化解读

彝族文化解读
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份。

彝族文化丰富多彩,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

一、节日庆典
彝族的重要节日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火把节”,这是彝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彝族人民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火把节通常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举行,为期三天。

节日里,彝族人民会举行点火把、摔跤、斗牛、歌舞表演等活动,以此纪念传说中的英雄人物支格阿龙,同时祈求平安和丰收。

二、民间传说
彝族的民间传说融合了彝族的历史、神话和民间故事,如《梅葛》和《勒俄特依》等史诗,记载了彝族创世神话、民族迁徙、英雄事迹等内容。

这些传说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蕴含着彝族人民的智慧和精神追求。

三、生活习俗
彝族的生活习俗深受其地理环境和民族历史的影响。

彝族的传统民居多为土墙或木结构的房屋,适应了山区的生活环境。

彝族的主食以玉米、土豆、大米为主,喜欢吃辣椒和酸菜。

在服饰方面,彝族的传统服装以黑、红、黄为主色调,上面绣有精美的图案。

彝族的婚姻习俗中,保留着说媒、订婚、迎亲等传统仪式。

四、宗教信仰
彝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彝族人民相信万物有灵,因此对山、水、树等自然元素都抱有敬畏之心。

此外,彝族地区也有佛教、道教、基督教等宗教的影响,尤其是在节日庆典和丧葬仪式中,这些宗教的影响较为明显。

总的来说,彝族文化是一种融合了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多种宗教信仰的文化体系。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彝族文化,同时也要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彝族的风土人情简介

彝族的风土人情简介

彝族的风土人情简介
彝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

主要聚居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

其中以云南省的彝族人口最多,有“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滇中地区”之称。

彝族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其主要节日有:火把节、月亮节、毕摩纪念节祭日、肉孜节等。

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用新打来的高粱米或小米煮成一大锅糯米饭,然后把糯米饭装在竹编的大酒坛里,并插上一根燃烧着的松枝,由全家大小围坐在一起边吃边唱。

这样的活动一直要持续到深夜,其间不准点烛、不能说话、不能走出家门。

彝族人民都喜欢吃烤饼,每到农历四月八日彝族同胞们就开始制作烤饼了。

烤饼是用黑芝麻、白芝麻磨成粉加入土豆泥和少量盐、糖和油制成的。

烤出来的饼金黄酥脆,香而不腻,既可以当点心吃,又可以当主食。

彝家阿细人在自家院子里,支起一口大铁锅,然后再放上一口大缸,再将烤饼切成厚片后放入锅中蒸熟,就可以拿来当主食吃了。

—— 1 —1 —。

彝族的特色及注意事项

彝族的特色及注意事项

彝族的特色及注意事项族的风俗特性表现在日常、节庆日、彝族、婚礼习俗等:1、日常生活习俗特性:彝族拥有大分散化、小聚居地的生活状态特性,因此各地的彝族住房不很同样。

2、彝族节庆日风俗习惯特性:关键节日有十月年、火把节及地域性的节日和祭祀活动。

3、彝族婚礼习俗风俗习惯特性:年轻男女可恋爱自由,但完婚务必获得爸爸妈妈允许,须经做媒、吃“满意酒”、“订婚酒”等全过程。

4、彝族服饰,各地不尽相同。

凉山、黔西一带,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有的地区穿小裤脚长裤,并在头前部正中蓄小绺长发头帕,右方扎一钳形结。

妇女较多地保留民族特点,通常头上缠包头,有围腰和腰带;一些地方的妇女有穿长裙的习惯。

男女外出时身披擦尔瓦。

首饰有耳坠、手镯、戒指、领排花等,多用金银及玉石做成。

5、彝族生活中的主要食物,大部分地区是玉米,次为荞麦、大米、土豆、小麦和燕麦等。

肉食主要有牛肉、猪肉、羊肉、鸡肉等,喜欢切成大块大块(拳头大小)煮食,汉族称之为“砣砣肉”。

大、小凉山及大部分彝族禁食狗肉,不食马肉及蛙蛇之类的肉。

彝族喜食酸、辣,嗜酒,有以酒待客的礼节。

酒为解决各类纠纷,结交朋友、婚丧嫁娶等各种场合中必不可少之物。

6、彝族的房屋结构有的地区和周围汉族相同,凉山彝族居民住房多用板顶、土墙;广西和云南东部彝区有形似“干栏”的住宅。

7、日常生活习俗:弟兄能与嫂子开玩笑的,但哥哥不能与弟媳妇开玩笑的。

顾客入屋让上座,主人家坐到顾客左侧,晚辈坐到顾客正对面。

禁穿麻鞋容易上火炕床;上楼梯要脱掉鞋子;禁赤身裸体、半赤身裸体成人入家门口;不可以用踩门坎,或坐到门坎上;不可以拿筷子敲桌和碗;禁在家里吹哨子、对山歌、说脏话;女性的衣服裤子不可以晾干在路过的区域和蜂窝状边上;严禁面对着太阳光上厕所。

8、节庆日:早晨,同宗大家族聚于年长者家祭拜祖先,夜里一同在平坦的地区点燃火堆欢歌欢舞,此乃年轻男女打情骂俏的好时机。

以后,住户持火堆燎烤院落、房子四周、田头地脚、果木树旁,持续将炒完的枯杉木香面撒在火堆上,传出爆鸣音并释放香味儿,以“灭灾捉鬼”。

关于彝族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彝族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彝族的知识点总结一、历史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左右。

根据考古发现,彝族在中国西南地区的黄帝、炎帝时代就已经形成。

在历史上,彝族曾经迁徙到阳春龙派(今天的浙江省丽水地区)建立了彝文化的“两圣八母”历史文化瑶族和白蛇金华华阳山左岸女尊神圣世界。

据《史记》和《山海经》等文献记载,春秋时期,彝族就已经在中国西南地区居住。

隋唐时期,彝族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居住地区。

元明清时期,彝族地区逐渐成为中国的一个特色民族聚居区,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体系和社会组织。

二、文化1. 语言文字彝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系统,彝族文字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其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彝族文字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字中发展最为完备的一种文字,其音节、字母、汉子和数字均非常完备。

2. 服饰彝族服饰十分独特,女性的服装以华丽、多彩、绚丽而著称。

男性的服饰则以简单、朴实为主,以羊皮制品为主。

同时,彝族还有各种头饰、饰物、鞋子等。

3. 风俗习惯彝族有丰富的风俗习惯,如丈夫送妻子猪头等,彝族还有花儿节、火把节、射会节等各种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族人温情、热情、好客,传统节日时人们喜欢唱歌、跳舞,气氛热烈。

4. 艺术彝族的艺术形式丰富多样,有歌舞、织布、编织、锻造、篆刻等。

其织锦制陶、织布编织等颇有特色。

彝族的歌舞节目也较为丰富,尤其以《黄梅舞》最为有名,舞蹈的动作优美多姿,节奏跳跃欢快。

彝族的传统音乐也颇为悠扬动听。

5. 建筑彝族的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房屋盖有石板、木板、草帽等。

房屋多为方形,呈一,二层木楼,民居典型,窗通明净,门宽展阔。

三、宗教信仰彝族有独特的宗教信仰,主要信仰东巴教和藏传佛教。

东巴教是彝族的传统宗教,彝族人崇拜自然和祖先,认为祖先会保佑他们,所以家里必须有祖先堂。

在农事、生产等方面,彝族人士会进行丰富的宗教活动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藏传佛教是在元代传入彝族地区的,后来逐渐深入彝族地区。

彝族的风俗特点是什么

彝族的风俗特点是什么

彝族的风俗特点是什么彝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区。

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彝族有着独特的风俗特点。

下面将从彝族的节日、服饰、婚俗、饮食等方面,详细介绍彝族的风俗特点。

首先,彝族的节日文化非常丰富多彩,其中最重要的节日是彝族的年节。

每年农历鸡年正月初一,彝族人民会隆重庆祝这一节日。

届时,人们会穿上节日盛装,参加祭祀仪式、舞蹈表演、射箭比赛以及各种民间艺术表演等活动。

此外,彝族还有许多其他节日,如龙街节、水灯节等,这些节日不仅丰富了彝族人民的生活,也体现了彝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

其次,彝族的服饰文化也是其风俗特点之一、彝族的传统服饰色彩鲜艳,花纹独特。

男子通常穿着黑色外衣,内穿白色长袍和白色短裤,头戴黑色圆顶帽,腰间系着带有红色、黄色等绣花的腰带。

而女子则穿着彩色上衣、长裙和披肩,头戴花冠,腰间系着五颜六色的腰带。

彝族服饰的独特设计和鲜艳色彩,体现了彝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美的态度。

此外,彝族的婚俗也有着独特的风格。

在彝族社会中,婚姻往往是由家长和长辈协商决定的。

在婚礼前,男方要向女方家族提亲,送上礼物表示诚意。

婚礼当天,男方要带领骑马队列从山里护送新娘回家。

彝族婚礼的一大特色是酒令,即新娘饰演一个被隔绝的少女,要通过接受新郎和来宾的考验才能与新郎完成婚礼。

婚礼现场最重要的环节是彝族的“鱼鳞仪式”,即新郎新娘在红色方桌上用手指按相互的十个手指,象征着终身不离不弃的意义。

最后,彝族的饮食文化也是其风俗特点之一、彝族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他们种植一些特色农作物,如玉米、豌豆、苞谷等。

因此,他们的传统饮食以玉米和豆类为主,常常炒、蒸、煮、炖等烹制方式,菜品清淡、营养丰富。

彝族的特色美食有石头豆腐、苞谷米饭、彝族火锅等,这些美食既体现了彝族人民的饮食习惯,也展示了彝族的独特风味。

综上所述,彝族的风俗特点主要体现在节日、服饰、婚俗、饮食等方面。

彝族人民通过丰富多彩的节日庆祝活动、独特鲜艳的服饰风格、独特的婚俗习俗以及清淡营养的饮食文化,展示了彝族悠久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

彝族文化的历史与特征

彝族文化的历史与特征

彝族文化的历史与特征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其文化历史可以追溯至3000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彝族的区域分布比较广泛,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和西藏等省份。

彝族的文化特征在这些区域中都有相应的体现,下面就来谈一下彝族文化的历史与特征。

一、彝族文化的历史在古代,彝族文化是以祭祀、巫术和婚姻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

据专家研究发现,彝族的宗教信仰非常复杂,他们既崇拜自然、山川、河流等,也崇拜祖先、神灵和鬼魂等。

在彝族的宗教信仰中,有一种叫做“三英五帝”的神话传说,讲述的是三个英雄和五位帝王的事迹,其中包含了对祖先和英雄的崇拜和敬仰。

另外,在彝族的文化中,巫术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古代,巫师是彝族社会中的重要角色,他们可以帮助彝族民众预测天气、疾病、祭祀等事宜。

巫术在彝族文化中的影响广泛,至今仍有部分彝族地区保留着这一传统。

彝族的婚姻制度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统彝族社会中,婚姻是通过“走婚”形式进行的。

走婚指的是男女双方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伴侣,可以随意变换,而不像汉族那样一夫一妻制。

在婚姻的过程中,由女方家庭出钱买下一件麻布,象征女方愿意与男方结为夫妻,男方则在女方家住上三年,待三年之后离开,如果女方怀孕了男方也可以待到孩子出生之后才离开。

二、彝族文化的特征1.独特的服饰彝族的服饰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地区的彝族有着不同的服饰风格,但大体上可以分为家庭、学生和宴会服等几种类型。

彝族的服饰以色彩鲜艳、图案复杂、线条流畅为特点,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和实用性。

彝族的服饰中,最具特色的可能是女性的“菜花衫”。

菜花衫是彝族女性节日或婚礼时穿着的传统服饰,其样式华丽、花纹多彩、搭配繁复,耐人寻味。

值得一提的是,菜花衫的花纹通常都是由彝族女性手工刺绣完成的,它不仅代表着彝族的文化传承,还透露出了彝族女性对传统手工艺的执着和热爱。

2.独特的民俗活动在彝族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具有独特性的民俗活动。

例如,彝族年那边,祭祖、识祖、聚餐、舞龙、打柿子等传统习俗依然保留着,成为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介绍彝族的文化简短

介绍彝族的文化简短

介绍彝族的文化简短彝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等地,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

彝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以下是对彝族文化的简要介绍。

彝族的语言方言丰富多样,主要有彝语、纳西语、白语等。

其中,彝语是最主要的语言,被广大彝族群众使用。

彝族音乐和舞蹈非常丰富多样,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

彝族音乐器乐有独特的乐器和演奏方式,如箫、笛、口琴、铃铛等。

彝族舞蹈韵律优美、动作矫健,常常以群舞形式展示,表达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

彝族的服饰也非常独特,男女的服饰各具特色。

彝族男子主要穿着黑色长袍、白色长裤和靴子,头戴黑色小帽子。

女子则穿着各式各样的彩色上衣、裙子和腰带,头戴花布包头巾。

彝族的服饰色彩鲜艳,细致精巧,反映了彝族人民的美丽和喜庆。

彝族的信仰体系主要是一种原始的自然崇拜和演祭文化。

彝族人民崇拜自然,尊重山川、水源、火等自然力量,相信这些力量能够保护和祝福他们。

因此,在传统彝族的生活中,诸多节日和宴饮仪式都离不开祭祀和祈福的活动。

彝族还有丰富的传统习俗和民间节日,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火把节、三月街节、撒谎节等,这些节日和活动都反映了彝族人民的劳动、生活和情感。

彝族人民还有着独特的民俗文化,包括婚嫁习俗、葬礼习俗等。

彝族人民的婚礼庄严隆重,通常有多个环节,如聘礼、迎亲、娶亲、举行隆重的婚宴等。

彝族的葬礼习俗也有自己的特点,一般由族人集体协作进行,包括搬山、装棺、送葬等环节,意在为死者送行和祈福。

彝族还有着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如刺绣、木雕、竹编等。

彝族的刺绣工艺非常精湛,具有细致入微的特点,刺绣作品常常被用来装饰服饰、被子等物品。

彝族的木雕艺术也非常有名,以栩栩如生的形象和精致的工艺而著称。

而彝族的竹编作品则以其灵动的造型和精巧的制作技术而受到广泛赞赏。

总的来说,彝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其语言、音乐、舞蹈、服饰、信仰、习俗、艺术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这其中的每一方面都体现了彝族人民对生活、自然和传统的热爱和追求,也是中国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 众 文 艺大212摘要:彝族是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

彝族人民古朴淳厚,热诚豪爽,极重情谊。

在彝族人民长期的积累和创造下,彝族的居住环境、服饰图案、图腾、工艺品等别具风格、极富民族特色。

在云南玉溪的红土高原上,生活着朴实的彝族人民,创造了具有特色的彝族文化。

关键词:建筑;服饰;图腾;工艺品;艺术特征云南玉溪市是多民族聚居的市级行政区域,在这些众多民族中最多的就是彝族。

在玉溪地区中,峨山县、易门县、新平县的少数民族人口最多,主要有彝族、苗族、回族等,其中彝族占了很大一部分。

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浓厚的、有特色的彝族文化。

一、玉溪彝族的建筑形式彝族建筑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无论在选址和布局,结构和形式,彝家的民居都十分精妙。

以易门县十街乡马头山村的为例:第一,彝家工匠,修房前没有图纸全凭经验及主人家的要求造屋;第二,屋梁及各种穿枋、斗拱等装饰都是地面完成后,择吉日再整体上柱;第三,整个房屋构成全是穿枋、斗拱,不用铁钉,不用粘胶;第四,装饰精美,屋檐大多数是吊牛角和墙壁隔板花纹,看上去十分美观。

在屋檐下的垂柱和隔板上还雕刻有多种图案,垂柱下端的牛蹄上刻有山和月牙形,蹄头上刻有河流纹样,让蹄尖朝内,以示招财进宝;垂柱的底端装饰成线团型、灯笼型,牛头和牛嘴型,以示驱邪。

更精妙的是,工匠修建十家房、百家房,却找不到两间完全相同的房子,即便同一间房子,在各部位的装饰上也找不到完全相同的花纹图案,这是彝家特有的建筑风格,图案和纹样都是根据木匠的想法以及木材本身的图案雕刻出来的。

它是彝族传统文化艺术作用的一种反映,体现了艺术的唯一性,从其精心的装饰可以看出,彝家对美的独特见解和应用能力。

1.建筑选址与总体布局玉溪的彝族聚居地多数在高寒地区,是传统的农牧兼营经济,生产力还很低下。

因此在建筑选址时,多选择“前面有坝可种粮,后面有山可放羊”。

“并且地势较险峻,水源要充足,又能看到四周,即有险可守,有路可走的河谷山城,朝向向阳的地带,同时还把万事万物都有灵魂的思想融入其中,‘观青龙向虎,查朱雀玄武’,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1]彝族居民主要是沿山地的等高线依山设置,整个布局小而紧凑,建筑高低错落,给人一种自然和谐的感受,这种不规则的房屋以村寨首领的住房为中心,一般较为高大,其他村民的房屋则建在其周围,有的村寨则不分主次,都为简朴的平房。

彝族的村寨,它蕴含了深厚的传统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改变,玉溪现在的彝族村寨逐渐打破了传统的模式,选择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能看清四周的有利位置,依山而傍。

从美学上说,彝家人民已经从封建的观念中走出,而用发展的眼光用更好更结实的材料使自己的房屋装饰的更漂亮。

2.单体建筑与结构形式玉溪传统的彝族民居按平面一般分为圆形、方形、矩形三种。

圆形平面的房屋出现在早期的彝家村寨,是自然向人工的一种过渡形式。

在彝家祖先看来天与地都是圆形的,他们周围的世界如太阳、月亮、果实以及先辈居住的山洞也是圆形的,所以这些客观事物被先辈们凝聚成抽象的圆形表现在最初的建筑上。

方形平面是圆形的变异,是原始观念简单的模仿向理性思维的迈进。

矩形平面是因建筑功能的增加而出现的,它使房屋更易营造和更易满足人的使用要求,并且它与方形平面一起成为后来建筑发展的基本组成要素。

边远山区彝族民居多为一个单一的空间,室内功能分布没有明确界限,空间具有模糊性。

由于气候寒冷,进入房间的右方是火塘,兼有厨房的作用,称为“锅庄”,由三个刻有图案的石块构成,它是内部空间的主体及全家聚集的中心。

左边是牲畜间,圈内牛羊的多少是家庭富裕的象征,因此在空间上占有一席之地。

火塘右侧是家人睡觉及堆放杂物的地方。

这类民居在易门铜厂乡的部分村落还能看到,它是以人为中心,农具等环绕的一个大的整体,一般空间较大,与环境协调一致,表现为简单朴实,特点是人与牲畜共存在于一个内部空间里。

玉溪部分彝族与汉族接触较多,在汉族中散乱分布,生活条件较好。

主要在地势平坦或靠近城市的地方,由于受地理、经济条件以及受汉族建筑和文化的影响,建筑不论在空间划分及空间组合等方面与边远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这类民居主要由三间正房和两间耳房组成一个封闭的院落。

正房的中间为屋堂,是云南玉溪彝族的民族文化特征吴向军 (曲靖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云南曲靖 655000)据各地,个人的需要,可大可小,可简可繁,只需有求必应,完全根据各人需要而定,是符合散漫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生活特点。

如逢到陈靖姑大仙的生日或者集体祭祀活动,既是很热闹的民俗活动又是经济交流的时机,灵经大传的传唱迎合了当下大批的商人心理。

温州商人大年初一都要去拜神,以求生意兴隆。

人们对神灵的信仰更多的是关注神灵是否灵验,能否解决现实中的苦难,能否满足与村民的祈求。

相对来说,神灵的出身具有道德教化作用并不十分重要。

陈靖姑在温州的传奇故事流传了千百年,早已成为这一地区人们文化的一部分,并沉淀在人们的无意识内,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指导人们行为的某些规范,以及对这些民俗行为的解释。

对陈十四信仰范围中的俗民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许多方面,尤其在妇女,儿童的生活中时时都可以看到。

例如陈靖姑有救产保婴的功能,所以在温州有一系列的有关生育民俗行为都用陈靖姑的相关功能来解释。

小孩在未成年期间,都需要受其保护,因此在此期间常要祭祀临水夫人,在洗三旦的仪式上需要祭祀临水夫人。

畲族女子都不愿意在18岁或者24岁出嫁,就与陈靖姑的“十八难”和“二十四坐化”有关。

总之,从上述的情况看,陈夫人的传说历经千百年的加工与流传,经过移民的移花接木,结合迁移后的生境造就了属于自己的女神,并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也成为了温州地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它已同当地民众的生活交融在一起,成为当地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整合当地的文化作用,对当地人们的民俗行为进行解释,并影响着当地人们的一些行为。

温州地区的女神信仰是由移民所带来的,当移民定居下来以后,就将原有的女神结合其生境创造出新的女神,对女神进行了移花接木,从而为自己地域建构其女神信仰,为当地的民众提供信仰依据和民俗生活的约束,并对其民俗行为提供合乎民众心意的民俗解释。

这也许是民间信仰历经千百年来仍存在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1.蔡克骄.刘通彪著.明代温州民俗文化[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P124.2.林亦修著,温州族群与区域文化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 P208.3.陈燊官, 林炳钊. 陈靖姑信仰与传说[J]. 中国道教 , 2000,(01).民族民间文化研究大 众 文 艺213全家人起居的共享空间,堂屋两旁的次间是所有房间中最好的房间,用于长辈的卧室,这体现着彝族尊敬老人的一种传统风俗。

对应上去的角楼是粮食的储备处。

正房两侧是厢房,供晚辈或外人使用,这种居民有单独的牲畜圈和厨房,和山区、边远地区的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人与牲畜的分离,火塘与厨房的分离。

这类民居受外部影响较多,因此在墙壁上会挂上装饰性较强的饰品以及更多的图画,以增加室内效果和气氛,使房屋更加温馨,其艺术特征与汉族融为一体。

彝家民居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论是群体建筑还是单体建筑,都能将其风俗文化和地理环境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物质与精神的和谐统一,从而使建筑显示既有本民族文化艺术的鲜明特征,又有汉族文化的渗透痕迹。

二、玉溪彝族的服饰文化玉溪传统的彝族服饰种类较多,色彩多样,不仅有性别、年龄、节日装、平时装,还有结婚服、祭祀服等各种专用服饰。

具有雍容华贵、干净利落、娇艳富丽、潇洒大方的特点。

由于彝族支系较多,所处地域广阔,自然环境较复杂,生产经济类型各有差异,以及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彝族服饰在其质地、款式、饰品、纹样等多种方面均形成了明显的地域特征。

玉溪传统彝族服饰,讲究实用并与地域风光、传统文化相适应的审美特点。

由于所住的地方环境多为山区半山区,气温较低,加之彝族尚黑,衣着服饰多以青、蓝二色为主调,但绝不会因此显得色泽单调、款式单一。

在服饰中最丰富多彩的是妇女服饰。

妇女的服饰雍容华贵,中青年妇女头顶一块绣花的瓦式方帕,用毛线或发辫缠绕,老年妇女头戴一盘包裹得非常整齐的黑布包头。

双耳戴有银耳环,领口上贴一块银花,上身穿绣有花边的大襟衣,袖子很窄,衣服短了仅到腹部。

下身穿用多层彩色布环绕拼接成的百褶裙,裙裾拖地,线条修长优美,显得非常大方。

彝族男子的服饰比女性略显单调,但极富民族特色。

峨山传统男子头顶留一绺三寸左右长的头发,缠一顶长达丈余的青、蓝布包头,并在右前方扎成一拇指粗的长锥形发髻。

上身穿黑色窄袖并镶有花边的右开襟上衣,下身穿多褶的宽裤脚长裤,在左耳上戴一串用红丝线穿起来的耳坠,披上一件青黑色的羊皮披毡自有一种威武英俊的气概。

在春夏之际,上身穿白色对襟短衣,外套一件黑色领褂,不扣纽扣,头上也不打包头,而是戴漂亮的野鸡羽毛,帽扣上钉有红黄绿色布料做成的飘带,看上去十分潇洒。

玉溪彝族有些支系妇女一般不穿裙子而穿长裤,衣衫也多为大襟衣,但对于头饰和围腰极为讲究。

红塔区一带的彝族与汉族交往较多,妇女的服饰平时几乎与汉族妇女没多少差别,但一到庄重的场合,就用头巾打起包头,并在包头上插一排用红绿色毛线制成的绒球,系上一块有黑色或紫红色、墨绿色丝绒制成的围腰,上面绣上色彩鲜明的“喜鹊闻梅”“蝴蝶采花”等图案。

围腰是用银链系在脖子上,腰后的飘带用绣有精美图案的白色或色布制成,看上去十分清新秀丽。

峨山、易门一带深山区的彝族妇女,则比较注重保暖,头上都打着青黑布包头或戴顶用红毛线织成的“小红帽”。

上身的大襟衣,在领边、袖口和衣服边上都镶有宽窄不一的多层色布和刺绣花边,并用银链系在脖子上。

天冷时,外面还要加一件皮褂,看起来整个色调虽然比较艳丽且不俗气。

“纵观彝族服饰之今昔,使我们看到彝族服饰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其它民族的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彝族尚黑、崇虎、敬火、尚武、等传统文化特征”[2]。

玉溪传统的民族服饰比较注重保暖,图案内容多为动物,颜色以青、蓝色为主调,以适当的颜色搭配,显得很协调又有当地的民族生活风俗特征。

在节庆的时候服饰颜色更为鲜艳,都穿上节日的盛装,让节日更加的隆重,服饰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

彝族服饰不仅对彝族人民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且还以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在中国服饰的大家庭中显示出自己的魅力。

三、玉溪彝族的图腾每个古老的民族都有自己的图腾,汉族把龙作为民族的图腾,而玉溪处的彝族则把老虎视为自己的图腾。

许多关于虎图腾的传说几乎和彝族的历史一样悠久古老。

据易门县绿汁镇的传说,在远古时代,洪水淹没了大地,世间只剩下七个姐妹,七姐妹长大以后,由于世间没有男的,她们便与一只老虎交配,生下了九男四女,这便是彝族人的起源,每位彝族人都深信不疑,自己是虎的子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