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汉翻译教学中趋向补语教学探究

合集下载

对外汉语简单趋向补语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简单趋向补语教学研究

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学校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学校 可 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 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第一节 选题缘由·························································1 第二节 简单趋向补语的定义和范围·········································1 第三节 趋向补语的研究现状···············································2 第四节 汉语简单趋向补语的研究综述·······································5 第五节 本文研究方法····················································11 第二章 本文的理论基础·····················································12 一、对比分析理论······················································12 二、偏误分析理论······················································12 三、中介语理论························································13 四、三个平面理论······················································13 第三章 简单趋向补语学习情况调查···········································15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15 二、学习者的基本情况··················································15 三、调查问卷的实施步骤················································16 四、简单趋向补语测试结果统计分析······································16 第四章 简单趋向补语学习偏误分析···········································18 第一节 偏误产生的类型··················································18

"趋向补语"教学策略研究

"趋向补语"教学策略研究
聚 了过 来。 ( 5 ) 周 围 的人 都 “ 轰” 地笑了 起来。
语一直以来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中的重 点 , 也 是众 多学 者研 究 的 热 点 。趋 向补语 既有 简单 趋 向补 语 又 有复 合趋 向补语 ,其 用法 复 杂, 结构繁多 , 意义抽象 , 又 由于 汉 语 简 单 趋 向补 语 自身 的 特 殊 性 ,从而 导致 了 留学 生在 使 用汉 语简 单趋 向补 语 的过程 中 出现 了 诸 多 的偏 误 。下面 我们从 简 单趋 向补 语 和 复 合 趋 向补 语 两 个 方 面 ,对汉 语 趋 向补语 的教 学策 略
的。
( 7 ) 你 写完作 业就 回去吧 。
从 以上 例 子 看 来 , 趋 向 补语 是 由趋 向动词 来 充 当 的 , 趋 向动 词 可 以在 句 子 中直 接 充 当 谓语 , 般 地 常 用 在 动 词 和 形 容 词 后 进 行分 析 。 面 充 当补 语 ,这 便 是 趋 向补 语 。 趋 向补语 的 内涵 趋 向动 词 是 表 示动 作 趋 向f 方向 要 了解 趋 向 补 语 的 教 学 策 性1 的一 种 动词 。分 为单 纯 趋 向 略, 就要 知道 什么 是趋 向补语 。 趋 动 词 和 复合 趋 向动词 , 单纯趋 向 向补 语 表 示 事 物 运 动 的方 向 , 主 动 词 由一个 趋 向动 词 表示 , 复合 要 由趋 向动词 “ 来” 、 “ 去” 、 “ 出” 、 趋 向动 词 由两 个 趋 向 动词 组 成 。 “ 上” 、 “ 进” 、 “ 下” 、 “ 回” 、 “ 上来 ” 、 因此 , 趋 向补 语 可 以分 为 由单 纯 在 语法 教学 中 ,展 示语 言形 式 的 “ 出来 ” 、 “ 回来 ” 、 “ 上去” 、 “ 下去” 趋 向 动 词 充 当 的 简 单 趋 向补 语 语 法意 义是第 一步 ,也 是最 关键 等 充 当。趋 向补语 和 中心语 之 间 和 由复 合 趋 向 动 词 充 当 的 复 合 的一步 。外 国学生 只有 准 确理 解 和把握 了一 个汉语 形式 的语 法 意 不加“ 得” 。例 如 : 趋 向补语 。 义 ,才 能把 它与其 他形 式 区别 开 走 进 流 进 取 回 跑 回 送 来 二、 简 单趋 向补 语的教 学 拿来 交上 贴上 脱 下 换 下 我 们知 道 ,简单 趋 向补语 是 来 ,在语 言输 入 和输 出的过程 中 走 出去 跑进 来 拿 出来 蹲 下 由单 纯趋 向动词 充 当 的。这样 的 不会 产生 障碍 ,顺利 地与 中国人 来 爬 起 来 扔 过 去 缩 回去 坚持 动词 一共 有 1 0 个: 来、 去、 上、 下、 用汉 语进 行交 流 。 下去 以“ 来/ 去” 为 例 。学 习者 要 进、 出、 回、 过、 起、 开。 之前作为单 由趋 向动词“ 来” 、 “ 去” 作补 纯动 词 ,它们通 常在 句 子 中充 当 有 效 掌 握 该 语 法 项 目的语 法 意 首 先要 分别 理 解 以说 话 人 为 语 的格 式里 ,宾 语可 以放 在述 补 谓语 成分 , 现 在作 为趋 向动 词 , 它 义 , 来” 和“ 去” , 短语 之后 ,也 可 以放 在述 补 短语 们 在句 子 中成 为 了补语 ,因此要 立 足 点 的趋 向动 词 “ 来” 表示 “ 动 作 趋 近 说 话 之 间。例如 “ 送 来 两本 杂志 ” 可 以 使 留 学 生 在 学 习 中 明 晰 这 一 转 其 中 “ , “ 去 ” 表示 “ 动 作 离 开说 话 改 为“ 送 两 本杂志 来 ” 。但 宾语 是 化 ,教 师在课 堂教 学 中就要 重视 人 ” 人 ” 。这样 的意 义 说 明 学 生 是无 表示 处所 的 , 只能 放在 “ 来” 、 “ 去” 其 教学 策略 。 法理 解 的 , 我 们 可 以使 用 动 画 将 之前, “ 进” 、 “ 出” 、 “ 上” 、 “ 下” 、 1 . 通过 手势动作 引导学生认 这个 意义 形 象 生动 地 表 示 出来 。 “ 回” 、 “ 过” 之后 , 例如 “ 进 门来” 、 识感 知 还 可 以 利 用 动 画分 别 向学 生 展 “ 回家去 ” 、 “ 跑 回家 ” 、 “ 走 进 里 相对于复合趋向动词 , 单纯 上、 下、 进、 出、 屋” 。 有时趋 向动词并不表示动作 趋 向动 词 表 达 的方 向性 更 加 直 示 空 间趋 向动 词 “ 过 、 回、 起 ” 的意义 , 例如 , “ 出” 和 的真正趋向,而是趋向动词的引 观 ,因此也需要 比较直观 的方法 进 ”的意义 可以用简单的人进 去讲授。一般地根据第二语言习 “ 申用法。例如 : 人 在 房 我们可 以先从 “ 来 , 去” 门 出 门 的动 画展 示 出来 , ( 1 )夜晚久久地平静 不下来 得顺序 , 了。 入手。 首先 , 我们要让学生把作为 间 里 和 人 在 房 间 外 代 表 不 同 的 出来 ” 谓 语 的单 纯 动词 “ 来/ 去” 和作 为 立 足点 ,带 领 学 生 练 习 “ ( 2 ) 他慢 慢 变得 坚强起 来 。 出去 ” 和“ 进来” “ 进去” , 使 学 生 动词 “ 了”一 般加 在补 语 后 补语 的趋 向动词 “ 来, 去” 区别 开 “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复合趋向补语与宾语位置关系考察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复合趋向补语与宾语位置关系考察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复合趋向补语与宾语位置关系考察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交流的增加,对外汉语教学变得日益重要。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复合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语法问题。

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考察。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复合趋向补语和宾语的定义。

复合趋向补语是指表示动作方向或目的地的词语,例如“进去”、“出来”等。

宾语是指动作的承受者或影响者,通常是名词或代词。

在汉语中,复合趋向补语和宾语可以出现在动词的前面或后面。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通常会教授学生复合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关系。

根据语法规则,复合趋向补语可以出现在动词的前面或后面,而宾语通常出现在动词的后面。

例如,“我去超市买东西”和“我买东西去超市”都是正确的表达方式。

然而,对外汉语学习者往往会犯一些常见的错误。

一种常见的错误是将复合趋向补语放在宾语的前面。

例如,“我进去看电影”错误地将复合趋向补语放在了宾语“电影”的前面。

这可能是因为学习者直接翻译自己母语中的语法规则而产生的错误。

另一种常见的错误是将复合趋向补语放在动词的前面,而宾语放在动词的后面。

例如,“我进去电影看”错误地将复合趋向补语放在了动词“进去”的前面。

这可能是因为学习者对汉语语法规则理解不深刻所导致的错误。

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复合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关系,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教学策略。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大量的例句来展示正确的语法结构。

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和背诵这些例句来加深对语法规则的理解。

其次,教师可以设计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填空或改错的方式来巩固所学知识。

最后,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常见错误的案例,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并进行纠正。

综上所述,复合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关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语法问题。

学生常常会犯一些常见的错误,但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这一语法规则。

通过不断练习和巩固,学生可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复合趋向补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复合趋向补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复合趋向补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复合趋向补语教学内容摘要:趋向动词从构词法上分为两类:单纯词(来,去,回等)和复合词(过来,回去等)。

本⽂研究的复合趋向补语就是指由复合趋向动词充当的补语。

跨语⾔的调查表明,述补结构为汉语所独有,是汉语的⼀个显著特点。

由于外国学⽣母语中没有这种结构,接受起来就不容易,更兼复合趋向补语⼜较其他类型的补语复杂,所以,趋向补语在教学上⼀向都是难点。

刘⽉华等(1998)为此写过《趋向补语通释》,56万字。

讲⼀种句⼦成分⽤56万字,这种成分有多么复杂,多么难以掌握是不难想象的。

本⽂主要分两个⼤部分,第⼀部分属于复合趋向补语的本体研究,主要包括复合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关系,复合趋向补语的趋向意义和引申意义。

第⼆部分属于应⽤研究,即在本体研究的基础上,将本体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可以⽤于课堂的教学成果。

这部分主要包括针对外国学⽣出现的错误进⾏偏误分析,寻找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些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关键字:复合趋向补语偏误分析对外汉语教学⽬录⼀、引⾔1.1选题缘起1.2研究范围1.3语料来源⼆、⽂献综述2.1复合趋向补语本体研究2.1.1结构分析2.1.2语义研究2.1.3其他新理论新研究⽅法2.2复合趋向补语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三、创新四、复合趋向补语概述4.1复合趋向补语定义4.2复合趋向补语与宾语位置关系4.2.1⼏个常数4.2.2 P是处所宾语4.2.3 P是⾮处所宾语4.2.4 P是句⼦4.2.5“把”字句4.3复合趋向补语的语法意义分析4.3.1语法意义组成4.3.2趋向意义4.3.2引申意义五、偏误分析5.1动词错误5.2复合趋向补语错误5.2.1动词后缺少复合趋向补语5.2.2动词后多带复合趋向补语5.2.3复合趋向补语⽤错5.3复合趋向补语与宾语的位置错误5.3.1处所宾语5.3.2⾮处所宾语六、汉语复合趋向补语教学建议6.1复合趋向补语与虚化教学6.2加强语⽤和语义教学6.3注重母语⼲扰加强语感教学6.4以常⽤形式作为教学重点七、结语参考⽂献⼀、引⾔1.1 选题缘起进⼊⼆⼗⼀世纪,“汉语热”不但让更多的外国留学⽣⾛进中国来,还让很多中国的汉语⽼师⾛出去,将汉语传递到世界各个⾓落。

谈趋向补语的对外汉语教学

谈趋向补语的对外汉语教学

谈趋向补语的对外汉语教学提要:汉语趋向补语是对外汉语教材各类补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类,也是学生产生偏误较多的一个语法项目,所以其成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要提高趋向补语的对外汉语教学效果,首先必须从汉语本体方面明确趋向补语的范围,弄清动趋结构中宾语的归属问题,而后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以服务对外汉语教学。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趋向补语;范围;宾语一、趋向补语范围的界定学者们大多将趋向补语分为简单趋向补语和复合趋向补语,比如,吕叔湘先生认为可以充当简单趋向补语的有:来、去、上、下、进、出、回、过、起、开、到,可以充当复合趋向补语的有:上来/去、下来/去、进来/去、出来/去、过来/去、起来。

[1]这种分类方法在汉语本体的语法研究方面显得详细明了,但为方便教学起见,我们发现以此来编排教材或进行教学难免有些繁冗。

事实上,只将“来/去”看作趋向补语更好。

“来/去”与“上/下/进/出/回/过/起/开/到”等(下文简称“上”类动词)都可以直接跟在动词后作补语,且动补结构中可插入表可能的肯定、否定形式“得/不”。

但二者却差别很大,首先,在意义上,“来/去”作趋向补语时,表示动作朝着或背着说话人或正在叙述的人物、处所进行;[2]而“上”类动词则表示主语或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因动作而发生的位移。

如:“他跑来了。

”中“他”一定是向着说话人跑的,可见“来”的作用是表示趋向;而“他跑上讲台。

”则是“他”位置发生了变化,即从某个地方通过“跑”这个动作到了讲台。

又如:“他跑进教室来。

”中的“进”只表示位移,即从教室外面到教室里面,而“来”才表示动作的趋向,即动作向着在教室里的说话人进行。

其次,在用法上,“来/去”与主要动词之间结构比较松散,可插入宾语或词尾“了”,而“上”类动词与主要动词之间结构却很紧凑,宾语必须放在“上”类动词之后,词尾“了”也只有在有“来/去”的情况下才能直接放在动词后面。

既然“来/去”与“上”类动词在意义和用法上都存在着差别,那么把它们都看作趋向补语未免有些牵强。

中韩翻译实践文本中的补语分析

中韩翻译实践文本中的补语分析

2422019年15期总第455期翻译研究ENGLISH ON CAMPUS中韩翻译实践文本中的补语分析文/高 原‘乐观主义’的意义:这是对机会主义的乐观主义,这是用来掩盖机会主义的乐观主义。

”(《反杜林论》)“이러한 ‘낙관주의’의 의미를 잘못 보지 말아야 한다. 이것은기회주의에 대한 낙관주의이며 이것은 기회주의를 엄호하는 데 복무하는 낙관주의이다.”(b)带冒号,但补语后不附带成分。

①在当时的阿姆斯特丹人是怎么看待自己这个问题上, 瓦赫纳尔给出的答案和葡萄牙人的诗句是如此惊人的相同:“请注意一幅名叫《阿姆斯特丹女神》的画作。

17 世纪阿姆斯特丹是世界的中心,这就是为什么阿姆斯特丹女神的手放在了地球的上面。

我们的世界,我们的地球,这个世界是我们的。

”(《贸易战争》P32)그렇다면 당시 암스테르담 사람들은 이 사실에 대해 어떻게생각했을까? 이에 대해 바게나르 관장은 포르투갈 시인과 놀라운 정도로 똑같은 대답을 했다. "암스테르담 여신’이라는 작품을 한번 보라. 17세기에 암스테르담은 세계의 중심이었다. 이 그림에서 암스테르담 여신의 손은 지구위에 놓여 있다. 이는 ‘우리의 세계,우리의 지구, 세계는 우리 것’이라는 의미였다. "② 有3个人对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个是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钥匙的牛顿,另一个是拿着这把钥匙开启工业革命的大门的蒸汽机发明者瓦特,再一个就是挥动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缔造经济新秩序的市场经济倡导者亚当.斯密。

(《贸易战争》P51)영국의 자유무역 벌전에 가장 크게 기여한 인물는 세 사람을꼽을 수 있다. 하나는 영국 혁명을 위해 과학적인 열쇠를 창조했던 뉴턴이다. 다음분은 이 열쇠를 이용하여 산업혁명 대문을 열었던 증기 기관의 발명자인 와트다. 또하나는 무형의 손으로 신경재질서를 창출했던 시장경쟁의 창도자인 애덤 스미스다.例子中,冒号后的所有补语成分都属于前面的中心句,是对中心句的进一步解释说明,按原文进行断句翻译更有层次感,避免了长句冗长,造成的主语不明,结构混乱等问题。

趋向补语的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论文

趋向补语的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趋向补语的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The Study of Directional Complement in Teaching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摘要趋向补语能够体现汉语的节约性、意合性等特点,而结构又丰富多变,因此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前人的研究中,研究的方向主要集中在趋向补语的习得、偏误成因等几方面,没有将教材对趋向补语的输出形式与习得状况联系起来。

我们选择《发展汉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新版和原版的教材的对比和描写,考察了趋向补语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及输出形式。

比对《汉语水平标准与语法大纲》对趋向补语的具体要求,从教材的课文选择、语法点的分布、练习的设置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考察了汉语学习者对趋向补语的习得情况,从组合和聚合的新角度重新对偏误的类型进行分类。

依据HSK新考试大纲提出的最新要求,建议教师以“听、说”为主,着重培养汉语学习者的口头言语技能。

同时,文章还认为,重视趋向补语的阶段性教学对趋向补语的习得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趋向补语;教材分析;大纲分析;教学策略AbstractThe directional complement can reflect the efficiency and comprehensible of Chinese. The structure is rich and varied.So it is a difficult part in teaching as a second language.In the previous studies, the research is mainly concentrated on the acquisition and the cause of errors in several aspects.There is no article focus on the output form of the textbook and the link of acquisition of the directional complement.The aricle choose “developing Chinese”as the object of the reaserch.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and the output form of directional complement in the textbook,we comparing and descripting the 1st and 2nd edtion of developing paring with Chinese standard and Grammar Syllabus,we have had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directional complement.We proposed the rationalization proposal from material selection, text grammar points distribution, practice three aspects. At the same time we investigate the Chinese learners' acquisition of directional complement, from the new view of syntagmatic and imagine for classifying and analysing the type of error. According to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HSK new exam outline, teachers are advised to enforce the training of oral language skills for learners. At the same time, the article also thinks that the periodally teaching of directional complement playing a positive role in teaching as a second language.Key word: directional complement;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program analysis;teaching strategies目录一、引言 (1)(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1)(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2)(三)趋向补语的研究综述 (3)1.趋向补语的本体研究综述 (3)2.汉语趋向补语的对外汉语研究综述 (3)二、趋向补语在大纲与教材中的分布分析 (6)(一)趋向补语在《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中的分布情况 (6)1.《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中的补语系统 (7)2. 趋向补语在《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中的分布情况 (9)(二)趋向补语在《发展汉语》教材中的分布情况 (10)1.趋向补语在《发展汉语》(第一版)中的出现情况与输出形式 (10)2.趋向补语在《发展汉语》(第二版)中的出现情况 (12)3.趋向补语在《发展汉语》(第一版和第二版)中的出现情况的对比分析 (14)三、趋向补语偏误的类型与分析 (18)(一)组合型偏误 (18)1.词汇型的偏误 (19)2.语法型偏误 (20)(二)聚合型偏误 (21)1.简单趋向补语的误用 (21)2.复合趋向补语的误用 (21)3.简单趋向补语与复合趋向补语的误用 (21)四、趋向补语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23)(一)前期准备 (23)1.关于大纲中趋向补语分布的准备情况 (23)2.关于教材中趋向补语的准备情况 (24)3.对于可能出现的偏误形式预期 (25)(二)言语技能的培养 (25)1.口头言语技能的培养 (26)2.笔头言语技能的培养 (26)(三)趋向补语的阶段性研究 (27)1.关于趋向补语的理解阶段教学 (27)2.关于趋向补语的巩固阶段教学 (28)3.关于趋向补语的交际性阶段教学 (29)4.关于教学与强化的安排原则 (30)五、结语 (31)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对外汉语趋向补语教案及反思

对外汉语趋向补语教案及反思

对外汉语趋向补语教案及反思教案课程名称:对外汉语趋向补语授课课时数:2课时教材:对外汉语教程教学目标:1.学会正确使用趋向补语进行描述和表达。

2.学会运用趋向补语进行句子搭配。

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趋向补语的用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趋向补语进行句子搭配。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引入新课内容,并和学生讨论什么是趋向补语,以及它的作用。

Step 2:讲解通过示范句子和教材中的例句,讲解趋向补语的用法和搭配。

Step 3:练习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用趋向补语描述一种运动的动作,然后选择代表发表观点。

2.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练习,并和同伴互相检查答案。

Step 4:总结与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强调趋向补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Step 5:作业布置布置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要去的旅行地点,并运用趋向补语进行描述。

反思本次的对外汉语趋向补语教案使用了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以提高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使用趋向补语的能力。

整个教案设计得比较完整,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通过练习和讨论真实地应用所学的知识。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导入环节,我可以通过引入趋向补语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其次,在讲解环节,我可以加入一些幽默的案例和例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加深他们对趋向补语的认识。

此外,我可以安排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和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口语表达能力。

在练习环节,我可以采用更多的交际活动,比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运用趋向补语进行对话和交流。

同时,我也应该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如投影仪和多媒体课件,来展示图片和视频,加深学生对趋向补语的理解和记忆。

在总结环节,我可以请学生回顾整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提出自己的反思和感想。

通过这个环节,我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困惑,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对外汉语教学中对趋向补语教学的一些设想

对外汉语教学中对趋向补语教学的一些设想

120语言教学研究odern chineseMXIANDAI YUWEN 2009.11一、对外汉语语法趋向补语教学的现状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趋向补语是众所周知的重点和难点。

首先,趋向补语在形式上是十分复杂的,有简单趋向补语、复合趋向补语之分,复合趋向补语带宾语又有多种位置关系。

在现阶段的教学中我们一般主要讲解简单趋向补语和复合趋向补语的三种形式:VC 1C 2N、VC 1NC 1、VNC 1C 2,以及这三种形式各自表达的意义。

但是,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之后,在练习中仍然会出现这样的病句:(1)拿过来我的书。

(2)这些工作我做过来了。

可见,对趋向补语的语法讲解还存在一些漏洞。

其次,趋向补语的意义十分丰富,并且在本义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许多引申义,而对这些意义的理解是最令外国学生头痛的事。

在准中级以上水平的课本中有很多带有引申义的趋向补语,并且这些趋向补语的意义复杂,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循。

学生可以理解“走过去/跑回来”“坐起来/躺下去”,但较难理解“昏过去/醒过来”“坚持下来/坚持下去”。

在有些教材中,同一个趋向补语可能有多个意义,如在《汉语口语速成·提高篇》中,在第二课出现了“坚持下来”(注释:表示过去做的事情持续到说话时间或过去某一时间。

),在第九课又出现了“攒不下来钱”(注释:表示动作的成功与完成),这两个意义似同非同,中国人通常靠语感来区别,教学时教师往往费尽了口舌,留学生仍然理解得似是而非。

吕文华先生(1995)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中只把“V.+来/去”和“V.+上类词+来/去”结构划归为趋向补语,而把“V.+上类词”划归结果补语。

这一划分有利于归纳趋向补语的意义,以避免意义过多造成记忆负担,为教学提供了方便。

但笔者认为,目前实际教学中对趋向补语的教学设计还没有充分发挥这一划分的长处,即对趋向补语意义概括得还不够到位,因而给学生“减负”的力度也不够大。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对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趋向补语教学提出了一些设想,力求在“精讲多练”的语法讲解原则下,给学生更全面、更易理解的语法结构知识,从而减少学生的各种偏误。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趋向补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趋向补语教学
针对蒙古留学生在学习复合趋向补语过程中常出现的偏误分析产生偏误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教学对策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趋向补语教学对汉语教学中的趋向补语教学针对蒙古留学生在学习复合趋向补语过程中常出现的偏误,分析产生偏误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教学对策.
作 者:陈金香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刊 名:内蒙古电大学刊 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RADIO & TV UNIVERSITY 年,卷(期):2007 ""(12) 分类号:H195 关键词:趋向补语 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简单的趋向补语

对外汉语教学中简单的趋向补语

二、 留学 生接触“ 来” 和“ 去” 这组词
动词“ 来” 或“ 去” 放存其他 动词后面做补语 , 表示 动作使人
或事 物移 动 的方 向 , 这 种 补语 就 叫做 简单 趋 向补 语 。 ( 一) “ 来” 和“ 去” 作 为单 纯的 动 词
练习 , 比如 : 编排小 故事 等等 。
词 后 面做 趋 向补 语 。
必要成分 、 语法成分的排列顺序 和虚词 的位置等 。 对意义的解 释 是 告 诉 学 生语 法 点 的语 义 特 点 在 功 能 上 主要 是 告 诉 学 生所 教 语法点的功能和使用环境 。 常见的解释语法点 的技巧有 : 列出公 式、 使用符号 、 借助 图片 、 简笔画 、 道具 、 情景、 表演 、 以 旧释新 、 内 部对 比、 汉语与学生母语对 比、 翻译 、 由学 生 自己解释等
常见错误和避免方法。 归纳方法有 : 系统归纳 、 对 比归纳 、 提问归
向补语就可 以利用动作演示出语 法点。老师可以通过动作来演
示, 边 做 动 作 边说 出带 有简 单 趋 向补 语 的句 子 :
( 7 ) 我来学校了。
类, 所谓趋 向补语是指事物随动作而移动的方 向。 在对外汉语教 学 中, 趋 向补 语 是 一 个 众 所 周 知 的的 重 点 和难 点 。 因为 趋 向补语 在形式上十分复杂 , 有简单趋 向补语和复合趋 向补语之分 , 单纯 的趋 向补语 由一个趋 向动词表示 , 共有 9个 ; 复合的趋 向补语 由 两 个 趋 向动 词 表 示 , 共有 1 3个 。 因此 , 要 学 好 趋 向补 语 , 要 从 简
教 师 在 趋 向 补 语教 学 中用什 么样 的教 学方 式 去 积 极 地 应 引导 学 生也 就 显 得 尤 为 重要 。本 文 通 过 对 “ 来” 和“ 去” 这 组 词

外国学生汉语趋向补语句习得研究_图文(精)

外国学生汉语趋向补语句习得研究_图文(精)

外国学生汉语趋向补语句习得研究¹肖奚强周文华º(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 , 江苏南京 210097[摘要 ]根据句法语义特征 , 趋向补语句可以划分为七类 14种下位句式。

本文综合汉语母语者的使用频率、外国学生的使用频率和正确率 , 得出外国学生汉语趋向补语句的习得顺序。

另外 , 还总结出不同句式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偏误规律 , 以期为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 ]趋向补语句 ; 使用频率 ; 正确率 ; 习得顺序[中图分类号 ]H 195. 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3-7365(2009 01-0070-12零、引言趋向补语句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 也是外国学生汉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

因此 , 趋向补语句一直以来都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 研究成果颇多。

钱旭菁 (1997 最早对日本学生汉语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进行了考察 , 杨德峰(2003a 、 2003b 、 2004b 分别对英语母语学习者、朝鲜语母语学习者和日本汉语学生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进行了考察。

陈晨、李秋杨 (2007 对泰国学生汉语趋向补语的习得情况进行了考察。

这些研究对趋向补语的教学无疑是有益的。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 在语料的选取和学习阶段的划分上不均衡 , 如钱旭菁 (1997 是以 10万字的学生信件为语料基础 , 没有进行学习阶段的划分 ; 杨德峰 (2003a 把一年级和二年级作为初级阶段 , 三年级和四年级分为中高级阶段。

我们认为这种分法值得商榷 , 因为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的语言能力差别很大 , 应分属初级和中级阶段。

而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在语法项目的使用上差别不是太大 , 可以归入高级阶段。

杨德峰 (2003b 则没有把三、四年级 (即高级阶段列入考察范围。

(2 对于趋向补语句的句式划分也不太一致 , 钱旭菁 (1997 把趋向补语句分为 6种句式 , 另外单独考察了 2个简单趋向补语和 6个复合趋向补语的引申义用法 ; 杨德峰 (2003a 分为 10种句式 , 杨德峰 (2003b 分为 12种句式 , 杨德峰 (2004 又分为 10种句式。

韩汉翻译教学中趋向补语教学探究

韩汉翻译教学中趋向补语教学探究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ofLiaoningEducationalAdministrationInstitute第25卷第1期2008年1月Vol.25No.1Jan2008[收稿日期]2007-12-13[作者简介]车政华(1962-),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第二语言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方向为汉韩语言对比。

韩汉翻译教学中趋向补语教学探究车政华(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29)[摘要]各类补语是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偏误率比较高的难点之一,其中趋向补语和宾语的语序问题更为突出。

在韩汉翻译教学中,一要根据趋向补语的类型、二要根据动词和动词所带宾语的性质以及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是已然的还是未然的,来决定采用何种方式,以解决初级韩汉翻译教学中的趋向补语问题。

[关键词]趋向补语;动词;宾语;语序[中图分类号]H2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002(2008)01-0109-03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问题,目前已有诸多论述,包括对汉语趋向补语的掌握和运用问题,而且在教学实践中也把它作为重点、难点反复讲解、反复训练,但因韩国语语法里没有汉语趋向补语的对应形式,即没有“谓语+趋向补语”这种句法结构,再加上这种结构本身及趋向补语的意义又非常复杂,所以,韩国留学生误用趋向补语的情况较为普遍,特别是趋向补语和宾语语序颠倒的问题尤为严重。

因此,结合本人的韩汉翻译教学情况,谈一下如何处理韩汉翻译教学中的趋向补语问题。

一、要使学生系统掌握基本知识为了正确使用趋向补语,首先要弄清有关趋向补语的基本知识。

趋向补语是指由趋向动词所充当的补语。

如“走出来”、“拿进去”里的“出来”、“进去”就都是趋向补语。

趋向补语根据其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实指的趋向补语,即实实在在表示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相关的事物移位的趋向的,如在“走进来一个老头儿”中,趋向补语“进来”是表示“走”的施事者“老头儿”位移的趋向;又如在“扔过去一个啤酒瓶”中,趋向补语“过去”是表示“扔”的受事者“啤酒瓶”位移的趋向。

趋向补语与对外汉语教学

趋向补语与对外汉语教学

趋向补语与对外汉语教学杨静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留学生都不能很好地运用趋向动词,这与趋向动词用法比较灵活,语义比较复杂且常需搭配虚词有很大关系,在教学上也因此存在很多阻碍。

目前汉语界对趋向动词的研究取得很大成果,但是多是属于语法研究,对留学生而言过于抽象。

本文将对趋向动词进行归纳,并列举趋向补语的几种基本用法及部分辨析,以期有所益。

关键词:趋向动词趋向补语对外汉语教学一趋向动词一般语法著作里所谓趋向动词,指表示趋向的动词。

但若是光凭“趋向”这一语义特征来确定趋向动词,比较容易引起争论。

语义本身是个抽象的概念,难以琢磨。

实际上根据这条定义归纳出来的结果,各家不大一致。

各家所列的趋向动词的范围可以分三类。

第一类是张志公、胡裕树、邢福义、高更生等先生归纳的“来、去、上、下、进、出、回、过、开、起”。

第二类是李临定先生所列出的“来、去、上、下、进、出、回、过”。

第三类是以吕叔湘及刘月华先生等举出的“来、去、上、下、进、出、回、过、开、起、到”。

其中,第二类不包括“开、起”,第三类在包含“开、起”之外,又将“到”归入趋向动词系统。

在这里采用张志公、胡裕树、邢福义、高更生等先生所列的范围,现列出如下:(一)语义特征虽然就语义特征来认定趋向动词不太可靠,但在语义上动词是否具有位移趋向性特征仍然是辨别趋向动词的基础性条件。

一个动词,如果它具有位移趋向性,它就有可能是趋向动词;相反,如果它根本没有位移趋向性,它就不可能是趋向动词。

比如“笑”,比如“骂”,比如“想”,它们都跟趋向动词无关。

所谓位移趋向,可以分成两类:(1)向背位移趋向这是以说话人为参照点的向背趋向。

典型的例子是“来”和“去”两个。

“来”是朝向说话人的位置位移的动作趋向;“去”是背离说话人位移的动作趋向。

以下我们把趋向动词标记为q,其中“向背趋向动词”标记为q1。

(2)非向背位移趋向这是以甲乙两位置为参照点的位移趋向。

典型的是“上”和“下”。

“趋向补语”教学策略研究-精选文档

“趋向补语”教学策略研究-精选文档

“趋向补语”教学策略研究汉语中补语系统是一个相当重要而复杂的结构系统。

趋向补语一直以来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重点,也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

趋向补语既有简单趋向补语又有复合趋向补语,其用法复杂,结构繁多,意义抽象,又由于汉语简单趋向补语自身的特殊性,从而导致了留学生在使用汉语简单趋向补语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偏误。

下面我们从简单趋向补语和复合趋向补语两个方面,对汉语趋向补语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一、趋向补语的内涵要了解趋向补语的教学策略,就要知道什么是趋向补语。

趋向补语表示事物运动的方向,主要由趋向动词“来”、“去”、“出”、“上”、“进”、“下”、“回”、“上来”、“出来”、“回来”、“上去”、“下去”等充当。

趋向补语和中心语之间不加“得”。

例如:走进流进取回跑回送来拿来交上贴上脱下换下走出去跑进来拿出来蹲下来爬起来扔过去缩回去坚持下去由趋向动词“来”、“去”作补语的格式里,宾语可以放在述补短语之后,也可以放在述补短语之间。

例如“送来两本杂志”可以改为“送两本杂志来”。

但宾语是表示处所的,只能放在“来”、“去”之前,“进”、“出”、“上”、“下”、“回”、“过”之后,例如“进门来”、“回家去”、“跑回家”、“走进里屋”。

有时趋向动词并不表示动作的真正趋向,而是趋向动词的引申用法。

例如:(1)夜晚久久地平静不下来了。

(2)他慢慢变得坚强起来。

动词“了”一般加在补语后面、宾语前面,例如:(3)他匆忙走进了办公室。

“了”也可以出现在补语之前,这时述语后面就不再出现宾语,例如:(4)叫声使楼道里过往的人聚了过来。

(5)周围的人都“轰”地笑了起来。

从以上例子看来,趋向补语是由趋向动词来充当的,趋向动词可以在句子中直接充当谓语,一般地常用在动词和形容词后面充当补语,这便是趋向补语。

趋向动词是表示动作趋向(方向性)的一种动词。

分为单纯趋向动词和复合趋向动词,单纯趋向动词由一个趋向动词表示,复合趋向动词由两个趋向动词组成。

韩国高中汉语教材补语编排研究

韩国高中汉语教材补语编排研究
标准
韩国高中汉语教材的编写应符合韩国教育课程的要求,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设计,同时 要注重与国际接轨,适应时代发展。
03
补语在韩国高中汉语教 材中的编排现状
补语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补语是句子中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补充 说明成分,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结果、原 因、条件、地点等。
VS
详细描述
补语根据其作用和意义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如结果补语、趋向补语、情态补语、时 间补语、数量补语等。
4. 实用性和交际性:教材中的补语多与日常生活、学习 和工作密切相关,便于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04
韩国高中汉语教材补语 编排的问题与对策
问题一:补语编排的系统性不强
总结词
缺乏系统性
详细描述
在韩国高中汉语教材中,补语的编排往往没 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缺乏明确的分类和 层次。这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补语的使 用规则。06结论Fra bibliotek究结论01
韩国高中汉语教材的补语编排 具有系统性、规律性和进阶性 ,符合语言学习规律和学生认 知特点。
02
教材中的补语编排以功能为纲 ,注重实用性和交际性,有助 于培养学生的汉语实际运用能 力。
03
教材中的补语内容丰富多样, 涵盖了生活、学习、工作和社 交等多个领域,有助于学生全 面了解和掌握汉语。
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仅对韩国高中汉语教材的补语编 排进行了初步探讨,未来可以进一步拓 展研究范围,如对其他类型的汉语教材 、不同年级的教材等进行深入研究。
本研究主要从宏观角度对教材的补语编排进 行了分析,未来可以针对具体某一课或某一 语法点进行深入挖掘,以便更全面地了解教 材的特点和优劣。
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主要采用了 文献法和对比分析法,未来可以尝 试采用其他方法如语料分析法、问 卷调查法等,以获取更多真实可靠 的数据支持。

对外汉语趋向补语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趋向补语教学研究
对语言教学活动来说,教材是师生沟通并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纽带。因此本文首先就与趋向补语教学有关的教材做了研究,选择了杨寄洲主编的《汉语教程》(1999)作为研究样本。
该教材对趋向补语教授重点所作的布置如下:
当以处所名词来充当宾语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宾语的位置处于“来/去”之间;当以事物名词来充当宾语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宾语既可以在“来/去”之间也可以在“来/去”之后。
它是指汉语中对谓语动词进行补充和说明的带有趋向性的动词,如“下”、“下去”、“上”、等。
以“去”、“来”等动词而言,当它们以补语的形式出现在趋向补语中时,宾语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它和述补短语之间是可在其前也可在其后的关系。以“拿来一包梨子”而言,它同时也可以用“拿一包梨子来”表示。不过当宾语所代表的是处所时,它的位置就只可以安排在“去”、“来”的前面,同时在“上”、“下”、“出”等动词的后面,例如“进屋去”、“走出门”、“走下梯子”。同时部分趋向动词本身没有任何动作趋向的含义,只是其引申用法,此时对其使用方法则要特别注意。
就趋向宾语和补语两者的位置关系,陆俭明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后人探讨该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陆俭明指出它们二者的位置同时与趋向补语和宾语所具有的特性有着密切联系,甚至和语境也有一定关系。陆俭明指出就“开、出、下、进”等词汇,不论他们与宾语性质关系怎样。
“来/去”这两个词作为简单趋向补语来使用时,其组成方式非常复杂,综合来看包括两种。
以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而言,“来”与“去”这两个动词主要是就表达意义的个体当时的空间方位来进行参考的,主要用来体现人和物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如果使用“去”的话,代表他们是背向表达意义的个体所在方位移动的,例如“黑狗跑过去了”,如果使用“来”则代表他们是朝着表达意义的个体所在的方向移动的。

对外汉语 语法 教学培训 趋向补语

对外汉语 语法 教学培训 趋向补语

趋向补语The Simple directional Complement难点:一、多数趋向补语意义十分复杂;二、一个动词可以和哪个趋向补语的哪一个意义结合是固定的、有限制的,特别是结果意义,学习者几乎需要逐个记忆。

1.简单趋向补语“来”或“去”放在特定动词后充当补语,表示动作趋向。

1)v.是上、下、进、出、回、过、起咱们过去看看。

(肯定)他在河那边等我们,咱们过桥去吧。

他们上楼去了吗?(一般疑问句)我没有回家去。

(否定)你回不回公司来?(正反疑问句)✓可以不带宾语;带宾语时,必定是处所宾语,放在中间;✓否定形式用“没有”;✓正反疑问句是并列动词的肯定和否定形式。

2)v.是一般动词你带照片来了吗?2.复合趋向补语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过、起”等后边加上简单趋向补语“来”、“去”以后,可以作别的动词的补语,表示动作的方向,构成复合趋向补语,对动作进行具体的描述。

1)v.是一般动词他很快地跑上去了。

老师走进教室去了。

我又买回来一些书和磁带。

/我又买回一些书和磁带来。

小雨从书包里拿出来一盘磁带。

/小雨从书包里拿出一盘磁带来。

可以不带宾语;带处所宾语时,放在中间;带一般名词宾语时,中间和后边都可以。

2)v.是一些本身暗含方向的动词,如:安排、发,报告、交、反映老师:下课后,我会把成绩发下去。

(从上到下)学生:现在就发下来吧。

老师:下课后,请同学们把作业交上来。

(从下到上)学生:我的作业已经交上去了。

上级:我安排下去的事你做好了吗?(从上到下)下级:您安排下来的事我当然做好了。

上级:那么问题报告上来了吗?(从下到上)下级:我们会把问题报告上去的。

3.其他特殊情况一般名词宾语我买来了两斤水果。

/ 我买了两斤水果来。

(简单趋向补语)他们搬进来一张桌子。

/ 他们搬进一张桌子来。

(复合趋向补语)?动作还没有发生晚上朋友聚会,我想带一些巧克力去。

周末妈妈会打电话来。

表示命令或要求我渴死了,快倒水来。

你们搬一张桌子进来。

对外汉语教学中简单的趋向补语

对外汉语教学中简单的趋向补语

对外汉语教学中简单的趋向补语作者:王杰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年第09期摘要:众所周知,趋向补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个难点,留学生在趋向补语学习方面错误百出。

因此,教师在趋向补语教学中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去积极地应引导学生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对“来”和“去”这组词出现的情况以及对“来”和“去”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归纳出留学生可能产生的偏误。

希望本文可以为对外汉语趋向补语教学方面带来新的启发。

关键词:趋向补语;“来”和“去”;对外汉语教学;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H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6-0240-01所谓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等成分,补语与述语之间是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之间的关系。

补语的构成通常可分为7类,所谓趋向补语是指事物随动作而移动的方向。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趋向补语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的重点和难点。

因为趋向补语在形式上十分复杂,有简单趋向补语和复合趋向补语之分,单纯的趋向补语由一个趋向动词表示,共有9个;复合的趋向补语由两个趋向动词表示,共有13个。

因此,要学好趋向补语,要从简单的“来”和“去”入手,“来”和“去”是一组比较特殊的词,是留学生学习趋向补语的基础。

一、趋向补语趋向补语表示动作的趋向,由趋向动词充当。

例如:走过来跑进(教室)爬上去送回家爱上(他)想起来趋向动词是表示趋向(方向性)的一种动词。

分为单纯和合成两类。

单纯的由一个趋向动词表示,合成的由两个趋向动词合成。

趋向动词也可以直接作谓语。

例如:我家来了一位客人。

他们都进去了,你快进去吧。

趋向动词更常见的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趋向补语。

二、留学生接触“来”和“去”这组词动词“来”或“去”放在其他动词后面做补语,表示动作使人或事物移动的方向,这种补语就叫做简单趋向补语。

(一)“来”和“去”作为单纯的动词例:(1)他来中国。

融合空间视角下韩国学生汉语趋向补语学习难点研究

融合空间视角下韩国学生汉语趋向补语学习难点研究

融合空间视角下韩国学生汉语趋向补语学习难点研究
汪媛
【期刊名称】《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37)001
【摘要】本文运用融合空间理论分析了韩国学生母语背景下汉语趋向补语的认知模式.通过呈现四方面的学习难点揭示了韩国学生诸多偏误现象背后的思维路径,运用融合空间理论,从韩国学生母语背景下的空间经验、空间推理、空间错位三方面分析造成学习难点的原因,并结合韩国学生的汉语思维模式提出了对韩汉语趋向补语的三点教学策略与启示.
【总页数】5页(P81-85)
【作者】汪媛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6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59
【相关文献】
1.单域网络下韩国学生汉语趋向补语思维解析 [J], 汪媛;李丹桂
2.日语母语学习者趋向补语习得情况分析--基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 [J], 杨德峰
3.俄罗斯初级汉语学习者趋向补语习得研究 [J], 周颖
4.俄罗斯初级汉语学习者趋向补语习得研究 [J], 周颖;
5.单域网络下韩国学生汉语趋向补语思维解析 [J], 汪媛;李丹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ofLiaoningEducationalAdministrationInstitute第25卷第1期2008年1月Vol.25No.1Jan2008[收稿日期]2007-12-13[作者简介]车政华(1962-),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第二语言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方向为汉韩语言对比。

韩汉翻译教学中趋向补语教学探究车政华(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29)[摘要]各类补语是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偏误率比较高的难点之一,其中趋向补语和宾语的语序问题更为突出。

在韩汉翻译教学中,一要根据趋向补语的类型、二要根据动词和动词所带宾语的性质以及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是已然的还是未然的,来决定采用何种方式,以解决初级韩汉翻译教学中的趋向补语问题。

[关键词]趋向补语;动词;宾语;语序[中图分类号]H2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002(2008)01-0109-03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问题,目前已有诸多论述,包括对汉语趋向补语的掌握和运用问题,而且在教学实践中也把它作为重点、难点反复讲解、反复训练,但因韩国语语法里没有汉语趋向补语的对应形式,即没有“谓语+趋向补语”这种句法结构,再加上这种结构本身及趋向补语的意义又非常复杂,所以,韩国留学生误用趋向补语的情况较为普遍,特别是趋向补语和宾语语序颠倒的问题尤为严重。

因此,结合本人的韩汉翻译教学情况,谈一下如何处理韩汉翻译教学中的趋向补语问题。

一、要使学生系统掌握基本知识为了正确使用趋向补语,首先要弄清有关趋向补语的基本知识。

趋向补语是指由趋向动词所充当的补语。

如“走出来”、“拿进去”里的“出来”、“进去”就都是趋向补语。

趋向补语根据其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实指的趋向补语,即实实在在表示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相关的事物移位的趋向的,如在“走进来一个老头儿”中,趋向补语“进来”是表示“走”的施事者“老头儿”位移的趋向;又如在“扔过去一个啤酒瓶”中,趋向补语“过去”是表示“扔”的受事者“啤酒瓶”位移的趋向。

二是非实指的趋向补语,即一般所谓的“趋向补语的引申义”,如“下起雨来了”、“我爱上他了”里的“起来”、“上”不表示事物移位的趋向,而含有其他的引申义[1]。

本文论述的是实指的趋向补语的用法。

目前,现代汉语里的趋向动词到底包括哪些动词,人们的看法并不一致。

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单纯趋向动词,包括上、下、进、出、回、过、起、来、去等,这些单纯趋向动词在动词后充任补语,就是单纯趋向补语。

另一类是复合趋向动词,包括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进来、进去、出来、出去、回来、回去、过来、过去、起来等,这些复合趋向动词在动词后充任补语,就是复合趋向补语。

二、要抓住关键,突破难点我们认为要掌握好趋向补语的使用规则,关键是趋向补语和宾语的语序问题。

因为,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韩国留学生往往把“动词+趋向补语”看成一个动词,都无条件地采用“动词+宾语”的格式,结果,翻译出来的句子都是病句。

如把韩国语“老师让我宿舍回去。

”译为“老师让我回去宿舍。

”把“经理先生,什么时候中国回来的?”译为“经理先生,您是什么时候回来中国的?”可见,趋向补语和宾语的语序问题是能否处理好韩汉翻译中的趋向补语问题的关键。

下面就趋向补语和宾语的语序问题,加以论述。

(一)动词带简单趋向补语的情况(1)“上、下、进、出、回、过、起”等这些简单趋向动词充当趋向补语的。

当动词带这些趋向补语时,不管动词的性质如何,也不管宾语的性质如何,一律采用“动词+趋向补语+宾语”的格式。

[4][5]如:①“李天秀又球一个踢进了。

”可译为:“李天秀又踢进一个球了。

”②“他晚上十点教室出来了。

”可译为:“晚上十点钟他才走出教室。

”109・・③“阅后原处放回。

”可译为:“阅后请放回原处。

”④“飞机我的祝福载着太平洋飞过向远处消失。

”可译为:“飞机载着我的祝福飞过太平洋,消失在远方。

”(2)“来、去”这两个趋向动词充当趋向补语的情况,相对来说,比较复杂。

主要让学生根据动词和所带宾语的性质,决定采用哪一种格式[2]。

如果动词是可控位移动词(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动作者都是可以控制的,如“走、爬、扔、搬、拿、端、找”等),且带的是施事宾语,应采用“动词+来+施事宾语”的格式(这种结构只能带“来”,而不能带“去”)。

如:⑤“从西边一个人走来了。

”可译为:“从西边走来了一个人”。

⑥“从隔壁许多蚂蚁爬来了。

”可译为:“从隔壁爬来了许多蚂蚁”。

如果动词是可控移位动词,且带的是受事宾语,则采用“动词+来/去+受事宾语”或“动词+受事宾语+来/去”格式均可。

如:⑦“弟弟给我啤酒两瓶送来了。

”可译为:“弟弟给我送来了两瓶啤酒”或“弟弟给我送了两瓶啤酒来”。

⑧“我们从办公室桌子两个搬来了。

”可译为:“我们从办公室搬来了两张桌子”或“我们从办公室搬了两张桌子来”。

⑨“我给他打火机一个扔了。

”可译为:“我给他扔去了一个打火机”或“我给他扔了一个打火机去”。

⑩“我给孩子钱一些寄了。

”可译为:“我给孩子寄去了一些钱”或“我给孩子寄了一些钱去”。

如果动词带的是处所宾语,只能采用“动词+处所宾语+来/去”格式[5]。

如:)*+“妈妈早就韩国回来了。

”可译为:“妈妈早就回韩国来了”。

),+“弟弟剩下的铅笔垃圾桶里扔了。

”可译为:“弟弟把剩下的铅笔扔到垃圾桶里去了”。

如果动词是非可控位移动词(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不是谁可以控制的,如“滚、飘、流、漂”等),应采用“动词+来+宾语”的格式[2](这种结构只能带“来”,而不能带“去”)。

如:)-+“突然,从前面球一个滚来了。

”可译为:“突然,从前面滚来了一个球”。

).+“从远处花香阵阵飘来了。

”可译为:“从远处飘来了阵阵花香”。

如果动词是非位移动词(不含有位移的语义特征的,如“切、炒、煮、割”等),那么,应采用“动词+宾语+来”的格式。

(这种结构只能带“来”,不能带“去”)如:)/+“天气太热了。

我西瓜一点儿切来。

”可译为:“天太热了,我切点儿西瓜来”。

)0+“请稍等,我去茶一点儿沏来。

”可译为:“请稍等,我去沏点儿茶来”。

(二)动词带复合趋向补语的情况动词带复合趋向补语时,其词序主要跟宾语的性质有关。

同样,也可分为两种情况来说明。

(1)宾语为处所名词时,情况比较简单,只能采用“动词+趋向补语+处所宾语+来/去”的格式。

[7]如:)1+“铃一响,同学们都教室走进来了。

”可译为:“铃一响,同学们都走进教室来了”。

)2+“同学们桌子教室抬着进来了。

”可译为:“同学们把桌子抬进教室来了”。

)3+“他宿舍跑去。

”可译为:“他跑回宿舍去了”。

45+“我那个老人家送。

”可译为:“我把那位老人送回家去了”。

(2)宾语为非处所宾语时,情况相对来说复杂一些,要仔细观察宾语是有定的还是无定的,是不是表示已然情况,宾语带没带数量词等等诸多情况之后,再决定采用何种格式。

如果宾语是无定的,又表示已然,同时带数量词时,要采用“动词+复合趋向补语+非处所宾语”的格式。

如:4*+“我昨天苹果五公斤买来了。

”可译为:“我昨天买回来了五公斤苹果”。

4,+“刚才从办公室一位老师走出来了。

”可译为:“刚才从办公室里走出来一位老师”。

如果符合下列条件中的任何一项,均可采用“动词+非处所宾语+复合趋向补语”的格式。

1须要有“了”,数量词可有可无,宾语是无定施事宾语。

(已然)2数量词可有可无,宾语是无定受事宾语。

(未然)3须要有“了”,要有数量词,宾语是无定受事宾语。

(已然)4“了”可有可无,宾语是有定受事宾语。

(未然)(已然)如:110・・!"#“房间里苍蝇一只飞来了。

”可译为:“房间里飞了一只苍蝇进来”。

!$#“娜娜,茶一杯拿进来。

”可译为:“娜娜,拿一杯茶进来”。

!%#“他从厨房热腾腾的饺子一盘端出来了。

”可译为:“他从厨房端了一盘热腾腾的饺子出来”。

!&#“跟妈妈再见,过几天阿姨送。

”可译为:“跟妈妈说再见,过几天阿姨就送你回来”。

其中,第一种格式在实际语言中非常少见,而且,前后应加上一些表示意外或不如意假设的语句,第二种格式大都用于祈使句或表示建议,否则就是假设句。

如果符合下列中的任何一项,均可采用“动词+趋向补语+非处所宾语+来/去”的格式[2]。

1须要有数量词,宾语是施事宾语。

(已然)2须要有“了”,数量词可有可无,宾语是施事宾语。

(已然)3“了”可有可无,须要有数量词,宾语是受事宾语。

(已然)(未然)4“了”可有可无,宾语是有定受事宾语。

(已然)(未然)如:!’#“教室里蝴蝶一只飞进来了。

”可译为:“教室里飞进一只蝴蝶来”。

!(#“饭店里孩子一个走进来了。

”可译为:“饭店里走进了一个孩子来”。

!)#“妈妈,明天生日蛋糕一个买给。

”可译为:“妈妈,明天给我买回一个生日蛋糕来”。

*+#“证据拿出来。

”可译为:“请拿出证据来”。

另外,受事宾语是身体名词(“头”“脸”“手”等)时,也大都采用这种格式。

如:*,#“班主任老师再一次厉声‘快手伸’说。

”可译为:“班主任老师再一次厉声喊道:‘快伸出手来!’”*-#“金娜娜身转深情地他望着。

”可译为:“金娜娜转过身来,深情地望着他”。

三、结语在韩汉翻译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系统掌握有关趋向补语的基本知识。

其次,要使学生掌握观察、判断动词和动词所带的宾语性质的规律和方法:当动词带“上”类简单趋向补语时,无条件采用“动词+趋向补语+宾语”格式;带“来/去”时,根据动词是不是可控位移动词,宾语是施事还是受事来决定采用何种格式;动词带复合趋向补语又带处所宾语时,采用“动词+趋向补语+宾语+来/去”格式,动词带复合趋向补语又带非处所宾语时,其位置决定于宾语是施事还是受事,有定还是无定以及动作是已然还是未然。

在掌握了上述规律和方法的基础上,再反复进行操练就会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1]陆俭明.动词后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02(1).[2]郭春贵.复合趋向补语与非处所宾语的位置问题补议[J].世界汉语教学,2003(3).[3]李冠华.由“上、下、进、出”充当的趋向补语对处所宾语的语义制约[J].汉语学习.1985(6).[4]刘月华.趋向补语的语法意义[M].语法研究和探索(四).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5]刘月华主编.趋向补语通释[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6]陆俭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1998(4).[7]肖秀妹.“动+来+名”和“动+名+来”两种句式的比较[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1).[8]徐枢.宾语和补语[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9]杨德峰.动词+趋向动词(双音节)的宾语初探[J].语文建设通讯,1991(7).[10]现代汉语补语研究资料[M].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编,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11]张伯江.关于动趋式带宾语的几种语序[J].中国语文,1991a(3).[12]张伯江.动趋式里宾语位置的制约因素[J].汉语学习,1991b(6).[13]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说明]因出版社无法对韩文进行排版印刷,所以,将论文中的所有韩国语都按韩国语原来的顺序翻译成中文,以体现韩汉趋向动词位置的异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