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
经济法的概念及原则
经济法的概念及原则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在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法是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进行整体、系统、全面、综合调整的一个法律领域。
在现阶段,它主要调整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以各类组织为基本主体所参加的经济管理关系和一定范围的经营关系。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指经济法所特有的,作为其构成要素和功能基础的重要原则,是贯穿于经济法的制定和实施全过程的基本准则。
它反映经济法的本质,对经济法的功能起着决定性的导向作用,是经济法的体系结构、基本内容以及实施的核心。
一、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原则社会公共利益,指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
社会公共利益原则要求经济法以不特定多数人利益的保护为目标,协调个体的营利性和社会的公益性,以实现社会整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二、保护竞争公平原则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也是市场经济的活力之源。
竞争的公平性要求竞争的参与者有平等的竞争机会,权利与义务要相一致;各种市场主体同等地受法律保护;对竞争中的弱者应给予必要的法律保护。
竞争公平原则,不仅反对和限制垄断,限制不正当竞争行为,而且反对地方保护主义,以促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形成。
三、促进经济发展原则经济发展是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各国政府宏观干预的基本目标之一。
促进经济发展原则要求经济法以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物质福利水平提高为根本目的。
它要求经济法以效率为先导,以效率与公平辩证统一为价值目标,并把有效市场和宏观调控结合,体现效率又促进公平。
同时,要运用法律手段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保持合理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布局,建立和健全合理的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形成良好的经济发展机制和秩序。
四、保障经济安全原则保障经济安全原则要求在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中确立防范和应对经济风险的制度,保障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地发展。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市场机制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特点以及外部效应等都可能引起经济安全问题。
经济法的主要内容和范围
经济法的主要内容和范围经济法是研究经济活动中的法律规则和制度的学科,其主要内容和范围涵盖了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介绍经济法的主要内容和范围,其中涉及到经济法的定义、分类以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等方面。
一、经济法的定义经济法是指通过制定、执行和适用法律规范,调整和规范经济活动的法律体系。
它是通过立法、法律解释和司法实践来规范市场经济行为,保护企业、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经济法既是国家治理经济的手段,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二、经济法的分类根据经济法的不同内容和对象,可以将其分为多个子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商法商法是经济法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涉及商业活动和商业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
商法包括商事法律制度、商事主体法律地位、商业合同法律制度、公司法律制度、商标法律制度等。
商法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商事合同的订立与履行、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促进商业活动的健康有序进行。
2. 劳动法劳动法是研究劳动者与雇主之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则和制度。
劳动法涉及劳动用工管理制度、劳动合同法律制度、工资法律制度、劳动争议处理等。
其主要目的是保护劳动者的权益,调整劳动关系,促进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和良性运转。
3. 金融法金融法是研究金融活动中的法律规则和制度的分支学科。
金融法主要涉及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外汇管理法、金融服务法等方面。
金融法的主要目的是保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维护金融机构和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4. 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法是研究知识产权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
知识产权法主要包括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商业秘密保护法等。
其主要目的是保护创新和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5. 行政法与经济管理法行政法与经济管理法是研究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在经济活动中的法律规则和制度。
行政法涉及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裁决、行政监察等方面。
经济管理法主要涉及宏观经济调控、市场监管、产权保护等方面。
经济法概论
一书中说:“经济法是政治法和民法补充和必 然产物”。
2、1916年的德国法学家海德曼(Hdeman ) 在《经济学字典》中使用过经济法概念,它认为
经济法是经济规律在法律上的反映。这就从深 层次上揭示了经济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1、收入与财富分配的不公 2、外部负效应 3、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
4、失业问题 5、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 6、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7、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达资本主义国 家走向了垄断和社会化发展阶段,私有 制和自由主义的经济引起的社会矛盾日 益激化,单靠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 手”的力量在这些困境面前显得一筹莫 展,束手无策。
制定国家计划和产业政策,力图诱导和制约私 人的经济决策。
在国际上,通过设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巴塞 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实行联合干预。
国家通过其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的依法行使, 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和有效协调,以维护 竞争秩序,克服经济个体的逐利行为可能给社 会公共利益带来的不良影响,保障社会公共利 益。
定义: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的过于垄断和 价格变化的扭曲,或者是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 息不对称和外部性因素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 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 配置方式。
。
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
1、公共物品
经济社会生产的产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私 人物品,一类是公共物品。简单地讲,私人物品是 只能供个人享用的物品,例如食品、住宅、服装等。 而公共物品是可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 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非竞 争性是指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享用并不影响另一个 人的享用,非排他性是指对公共物品的享用无需付 费。
经济法
1.经济法这一概念,是18世纪法国空想共产主义的著名代表之一摩莱里在1755年出版的《自然法典》一书中首先提出来。
2.经济法的定义: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的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3.经济法与民法的联系:(1)在调整对象方面:经济法与民法各自都有特定的调整对象,都调整一定范围的经济关系。
(2)在渊源方面:经济法与民法的渊源,都包括宪法、法律、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和习惯法、判例法、法定解释。
(3)在独立地位方面:经济法与民法在整个法的体系中,都属于国内法体系,都是独立的法的部门,而不是综合部门,更不是法律学科。
(4)在作用方面:经济法和民法对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经济秩序,推动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4.经济法与民法的区别:(1)调整对象不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在国家协调的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它不调整人身关系。
民法调整的对象是民事关系,即作为平等主体的自然人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发生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2)法律关系主体不同:经济法的主体有协调主体和协调受体,包括国家机关、经济组织、市场中介组织,以及农户、个体工商户、个人等。
民法的主体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3)作用不同:经济法作为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之法,比较注重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同时维护个人和组织的利益。
民法作为体现市场调节机制之法,比较注重维护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利益,同时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4)调整方法不同:经济法采取了奖励和惩罚相结合的调整方法;就惩罚而言,对于违反经济法义务而引起的不利法律后果,采取追究经济责任和非经济责任相结合的制裁形式;非经济责任包括行为责任、信誉责任、资格减免责任和人身责任。
民法对于违反民法义务而引起的不利法律后果,主要采取民事制裁的形式。
5.经济法体系的概念:经济法体系是由多层次的、门类齐全的经济法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经济法基础知识
❖ 3、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
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2021/2/7Βιβλιοθήκη 5❖ 4、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1)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 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2021/2/7
10
❖ (3)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所附条件的事实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是将来发生的事实; ②是不确定的事实;
③是当事人任意选择的事实;
④是合法的事实;
⑤不与行为的内容相矛盾。
所附期限是必然到来的事实。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及 其比较见下表:
2021/2/7
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知识
1. 经济法概述 2. 经济法律关系 3. 法律行为与代理 4. 诉讼时效 5. 违反经济法的法律责任
2021/2/7
1
第一节 经济法概述
1、经济法的概念 经济法: 是调整国家在经济管理和协调发展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经
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是指国家在经济管理和协调发展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
任何经济法律关系都具有三个基本构成要素,
❖ 即主体、内容和客体。
❖
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其中任何一项发生变更,都可能会引起经济法律关
系的变更。
2021/2/7
3
❖ 2、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1)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 是指在经济管理和协调过程中依法独立享受一定权利和 承担一定义务的当事人。 无论何种主体参与经济法律关系,都是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地 参加经济法律关系。即使是国家机关代表国家参与经济管理、 经济协调法律关系,也不是以国家名义,而只能以自己的名 义独立地进行经济法律行为。 (2)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资格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的主体资格。
简述经济法的概念
经济法的概念什么是经济法经济法是指规范经济活动和维护经济秩序的法律体系。
它是国家在经济发展进程中为了保护私人财产权益、调节市场经济活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制定的一系列有关经济活动的法律规则和制度的总称。
经济法的基本任务是通过法律手段保证经济发展的有序进行,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经济法的特点经济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经济法是一门具有自身独立性和完整性的学科,包括独立的法律原则、理论和方法。
2. 经济法是一门宏观细微兼顾的学科,既关注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也关注个体行为的微观管理。
3. 经济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强调制度化和规范化,要求法律适应经济变革和实际需求。
4. 经济法是一门国际化的学科,国际经济合作和交往使国际规则和国际制度在经济法中占有重要地位。
经济法的发展历程经济法作为一门学科的形成与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商法和市政法规,但经济法的体系建立始于现代,经历了以下阶段: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初级阶段,以德国民法典为代表,逐步形成和确立了财产权法、公司法、金融法等经济法领域的法律体系。
2. 二战后的重建时期,以国家干预主义为特点,通过国家审批制度、计划经济制度等手段实施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控制,同时加强监管和管理。
3.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渐引入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经济法逐渐由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调节型”向市场经济时期的“法制调节型”过渡,法制化程度和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
4. 当代经济法发展的特点是法律体系的完善和国际化的趋势,通过加强对市场经济活动的监管和规范,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经济法的分类按法律关系的不同分类•民法经济法:主要指财产、合同、公司法等民法领域中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规定。
•行政经济法:主要指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和调控的法律制度,如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
•刑法经济法:主要指在经济活动中构成犯罪行为的法律规定,如贪污受贿、金融诈骗等。
经济法概述
一、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一)经济法的概念
关于经济法的概念,学术界存在较大争议,但较多的看法为:
第2 页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基于社会整体利益而干预市场主体及其行为的过程中所形 成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对社会主义经济法律关系进行整体、系统、 全面、综合调整的一个法律部门,是由许多法律、法规构成的一个群体,其所调整 的社会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在国家和社会主体之间,调整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的法律规范所构成的法律部门组成。经济法的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国家将根据社会经济 生活的发展变化,不断地修改已经制定的经济法律或者制定新的经济法律。
2.经济法体系的基本结构 研究经济法体系的内部结构,需要考察其结构的特定性。经济法体系的发展是从简单
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演进的。 理论界公认二者是经济法体系发展的两个重要成果,构成了经济法体系上的“二元结
第3 页
一、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指国家在履行经济管理职能时与各种市场主体之间发生的经济 关系,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1.市场主体 调控关系
2.市场运行 调控关系
3.宏观经济调 控关系
4.劳动与社会 分配调控关系
第4 页
二、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经济法规所体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指导原理,是经济规律与法律科
三、经济法的体系和渊源 (二)经济法的渊源
规章 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第7 页
国际条约 国际条约是指我国与其他国家缔结的双边或多边条约、协定等。
司法解释 司法解释主要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在总结审判经验的基础上发布的指导性文件和法
律解释。
经济法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法
《经济法学》课件
03
市场竞争法律制度
竞争法律制度概述
竞争法律制度的概念
竞争法律制度的意义
竞争法律制度是调整竞争关系、维护 市场竞争秩序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 称。
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市场经济健康 发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竞争法律制度的特征
以保护公平竞争、防止垄断和限制竞 争为宗旨,涉及市场准入、价格、质 量、广告宣传、不正当竞争等多个方 面。
WTO规则与中国入世承诺的履行
总结词
WTO规则与中国入世承诺的履行情况
VS
详细描述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需 要履行一系列承诺和义务,包括降低关税 、开放市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同时 ,中国也需要遵守WTO规则,确保公平 、透明的贸易环境。中国入世承诺的履行 对于国际经济法的实践和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
02
经济法主体
经济法主体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明确经济法主体的定义,了解其分类和特征
详细描述
经济法主体是指在经济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根据不同的标准,经 济法主体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这些主体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着不 同的角色,享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共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财税法律制度的定义
财税法律制度是指国家制定和实施的,用于规范财政税收活动的 法律规范的总称。
财税法律制度的特征
财税法律制度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点,是保障国家财 政收入、实现经济调节的重要工具。
财税法律制度的功能
财税法律制度的功能主要包括财政收入的筹集、财政支出的安排、 税收调节和预算控制等方面。
经济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总结词
经济法与民商法、行政法等其他法律部门存在密切联 系,但也有明显的区别。
经济法
名词解释1.经济法的基本定义:经济法是调整在现代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简单的说,经济法就是调整调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经济法的特征:经济法的特征就是经济法区别与其他部门法的特有征象,是表征经济法本质特点的概括性标志,经济法作为调整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的法,其调整的调整关系式其他部门法都不调整的,这是经济法最突出的特点。
经济法的特征可以概括为现代性,经济性和规制性。
3.经济法主体:经济法主体是依据经济法而享有的权力或权利,并承担相应义务的组织或个体。
这里的组织体,可能是立法机关或执法机关,也可能是各类企业或非营利组织等;这里的个体,及法律上的非组织体,如本国公民,外国人等等。
4.权义结构:所谓权义结构,是指各类法律主体的权利、义务的分配与组合。
它是各类法律研究中都不能回避的核心问题。
5.财政法:财政法是调整在国家为了满足公共欲望、实现国家职能而取得、使用和管理资财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6.预算:预算,或称国家预算,是指国家对会计年度内的收入和支出的预先计算,预算是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由于会计年度通常为一年,因而预算的收入和支出也称为岁入和岁出。
简答题1.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及类型?从调整范围上看,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宏观调控关系,另一个是市场规制关系,可以分别简称为调控关系和规制关系,或者合称为“调制关系”。
因此,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最简单地说,就是调制关系。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的基本类型,是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
宏观调控关系可以分为财税关系、金融关系、计划关系,他们同各国在宏观调控方面通常采行的财税,金融,计划三大手段是一致的;市场规制关系也可以分为反垄断关系、反不正当竞争关系、消费者保护关系。
2.经济法宗旨中的目标(1)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目标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目标涉及经济法的二元目标或称双重目标;即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但首先是经济目标,同时,又与社会目标密切相关。
经济法
经济法一、经济法1.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特定的经济关系:在国家协调的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即市场监管关系和宏观调控关系。
1)经济法定义:是调整在国家协调的在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其调整对象有一定的范围,其调整对象可以和其他法的部门分开。
3)经济法与相关法的关系p42--484)经济法的理念和基本原则经济法理念:对本国经济运行依法进行国家协调,实现经济法主体利益的协调发展。
A经济法的基本原则①经济法主体利益协调原则②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法定原则5)经济法体系:经济法体系是由经济法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包括市场监管法、宏观调控法。
6)经济法的渊源①制定法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有关规范性文件②习惯法③判例法④法定解释:立法解释、行政解释、司法解释7)经济法的制定和实施经济法的制定: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制定经济法律规范的活动。
经济法的实施: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和国家司法机关实际实行经济法律规范的活动。
包括:经济守法、经济执法、经济司法。
2、经济法主体1)概念:经济法主体亦称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是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依据经济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组织体和个人2)特征①主体外延的广泛性②主体资格的重叠性③主体形态的多样性④主体能力的差异性3)经济法主体的体系A政府——市场框架现代市场经济是市场调节机制与政府干预机制相结合的机制。
B政府——社会中间层——市场框架在政府与市场互动过程中,由于派生出具有相对独立地位的社会中间层而形成的。
一般而言三层框架和二层框架在信贷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并存的。
4)经济法主体的资格即经济法人格,即一定社会实体依法能够成为经济法主体的资格,内容可以从权利和义务两方面来把握。
①经济管理主体即经济法主体中的政府主体,是具有经济职能的行政机关,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所属的具有经济职能的部门或机构。
经济法基础学习归纳
经济法基础学习归纳一、什么是经济法?经济法是以调整经济关系为目的的法律体系,包括了经济法总论、市场经济法、经济管理法、金融法等法律领域。
经济法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保护市场主体利益等。
二、经济法的重要性经济法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经济法能够规范市场经济行为,保障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转。
其次,经济法能够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防止不正当竞争等行为。
此外,经济法还有助于规范国家经济管理行为,提高国家治理效率。
三、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经济法的制定和实施必须遵守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平等自由原则是经济法的核心原则之一。
平等自由原则要求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和自由的经济行为权。
其次,自愿原则是指市场主体的行为必须是自愿的,不能强迫或欺骗。
再次,诚信原则是经济法的基本准则之一,要求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遵守商业道德和诚实信用原则。
最后,保护原则是指经济法必须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的公平和稳定。
四、经济法的主要内容1. 市场经济法市场经济法是经济法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包括了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和维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保护以及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2. 经济管理法经济管理法是对国家在经济领域进行管理的法律规范体系,主要包括了国家经济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职责、经营许可和执照制度、行政审批程序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3. 金融法金融法是以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为重点的法律体系,主要包括了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等方面的法律规定,旨在保护金融市场的安全稳定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五、经济法的应用经济法的应用范围广泛,涉及到各个层面的经济活动。
在企业经营中,经济法可用于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在金融领域,经济法可用于监管金融机构,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在国家经济管理中,经济法可用于规范国家经济实施政策和管理措施。
六、经济法在国际上的地位经济法在国际上也具有重要地位。
名词解释经济法
名词解释经济法
经济法是指规范经济活动、保护市场秩序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法律制度。
具体来说,经济法是国家为了管理经济活动、维护市场秩序以及促进经济发展而制定和实施的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政策文件的总称。
经济法的核心目标是实现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公平性、规范性和可预测性,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主要职能包括:保护市场竞争秩序,打击非法经济活动;维护消费者权益,防止市场操纵和欺诈行为;规范公司运营行为,保护股东利益和投资者权益;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和贸易发展;稳定货币市场,维护金融秩序;管理金融风险,防范经济危机等。
经济法的内容包括多个领域,如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原则、国民经济各行业的法律制度、对外经济关系、金融法、劳动法、财税法等。
其中,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原则是经济法的核心,包括市场竞争、价格自由形成、所有权保护、合同自由、责任追究和信息公开等原则。
经济法在国内外的发展和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法不仅在国内保护市场秩序和促进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还在国际经济合作和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
经济法的适用和实施都需要有关各方的共同参与和遵守,包括政府、企业、公民和国际组织等。
总之,经济法是为了规范经济活动、保护市场秩序和促进经济发展而制定和实施的法律制度。
它既是国家管理经济的基本依
据,也是企业和个人进行经济活动的重要规范。
经济法的发展与实践对于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以及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法第一章 经济法绪论
第一节 经济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 一、经济法的定义
经济法是国家为了克服市场调节的盲目 性和局限性而制定的调整需要由国家干预的 具有全局性和社会公共性的经济关系的法律 规范的总和。
▪ 我国法学界对经济法的概念问题主要有以下观点: ▪ 1)国家干预论,这种观点认为,经济法是国家为了克服
洛阳李慧娟种子案
▪ 法院领导反思观点:
▪
“法官在遇到法律冲突时,一是可以直接适用上位
法,对法律冲突予以适当回避;二是可以逐级请示,提请
最高法院和全国人大予以确认和指示。问题并不难解决。
只是采取后一种方式时间较长,不利于案件审判。”
“法官在判决书中宣布地方法规无效,我们也认为是 不妥的。对于地方法规的合法性问题,依法应由全国人大 常委会进行审查”,
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和局限性而制定的调整需要由国家干预 的具有全局性和社会公共性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2)新经济行政法论,这种观点认为,经济法是国家从整 体利益出发对市场进行干预和调控、管理的法律,就其性 质而言,是公法,也就是经济行政法。 ▪ 3)经济协调关系论,这种观点认为,经济法是调整在国 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4)国家经济管理关系论,这种观点认为,经济法是调整 国家经济管理关系,以保障国家调节社会经济,促进其协 调、稳定和发展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所规定的以
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这种关
系是在法律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
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法律关系
主体
享有权利、承担义 务的人
内容 权利和义务
客体
权利义务所共同 指向的对象
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经济法的概念
经济法是国家从整体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管理和调控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经济法属于法的范畴,属于国内法的体系,它主要调整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以各类组织为基本主体所参加的经济管理关系和一定范围的经营协调关系,使社会的整体经济能持续稳定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
经济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概念:
1、经济法是经济法律规范的总称;
2、经济法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经济法调整的是一定范围的经济关系。
通过对经济法的完善以及推广,可以有效引导、推进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简述经济法的概念和分类
简述经济法的概念和分类
经济法是调整经济活动中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通常包括财产法、人身法、经济合同法和知识产权法等多个分支。
具体来说,经济法的概念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调整对象: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经济活动中的社会关系,包括但不限于企业、个人、政府、金融机构等在经济活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2. 法律体系:经济法通常属于民法体系的一部分,包括财产法、人身法和经济合同法等多个分支。
3. 法律规范:经济法规范的主要内容是经济活动中的基本规则,如企业组织、财务管理、劳动合同、知识产权等。
4. 适用范围:经济法在各国的适用范围不同,有些国家的经济法只适用于本国的经济领域,而其他国家的经济法则可以适用于全球各个国家。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经济法还有一些其他的特点,如强调经济效益、注重企业社会责任、重视知识产权等。
在经济法的实践中,不同类型的经济合同和知识产权通常需要不同类型的经济法规范来保护。
例如,对于企业之间的劳动合同,需要遵守劳动法律法规;对于知识产权,需要遵守知识产权法律法规。
此外,经济法的制定和实施也需要遵守国家的法律和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
拓展:经济法在市场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的规范和调节可以帮助市场
经济更加稳定、有序地进行。
同时,经济法也为企业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可以帮助企业遵守法律法规,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在实践中,经济法还需要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协调和配合,以确保整个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转。
经济法(全)
经济法(全)经济法⼀、九届全国⼈⼤常委会将我国法律部门划分为七个门类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商法⾏政法-----控权法经济法-----授权法----国家授予政府权⼒⼲涉经济社会法刑法诉讼与⾮诉讼程序法⼆、经济法的基本内容(没有经济法典)两部分组成:市场规制法律制度宏观调控法律制度三、经济法的学科重点1.经济性或者专业性较强---经济法是以特定的经济关系为调整对象2.国家⼲预性较强---⽴法、执法过程中,都体现了国家的⼲预性3.综合性较强四、经济法的课程介绍:1、基本理论问题研究2、具体的经济法律制度研究(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律制度)第⼀章经济法基本理论问题研究梳理经济法的基本理念,追求社会整体经济利益本章重点:1 经济法产⽣的原因 2 我国经济法调整的对象 3 经济法和相关部门法的关系 4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5如何理解经济法是社会责任本位法第⼀节经济发的产⽣与发展的⼀般理论经济法在我国是⾃经济体制改⾰后产⽣的⼀个新的法律部门本节内容提⽰:1.经济法的出现是我国为了弥补市场调节机制的固有缺陷2. 世界各国的经济法有不同的发展模式法律部门产⽣的⼀般规律是诸法合体(以刑法为主)—民商法、⾏政法—经济法—社会法⼀、现代经济法产⽣于德国(⼀)表现形式实践中的⽴法活动(⼆)产⽣于德国的原因1 从⽴法史的⾓度看,以第⼀次世界⼤战为契机2 从法学史的⾓度看,德国信奉公法和私法的划分,同时更注重于⽴法体系的和谐⼆、我国经济法的产⽣1979-1992年时期的经济法1992-⾄今的经济法三、经济法产⽣的原因分析(⼀)经济原因:不同的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对法律制度有不同的需求(经础决定上层建筑)1.⾃然经济时期没有产⽣经济法的需求⾃然经济时期的法律形态为诸法合体,以刑为主2. 近代市场也没有产⽣经济法的需求(⾃由资本主义时期)(市场经济的前期被称为近代市场经济阶段)近代市场时期的法律发展形态:民商法⾼度发达,⾏政法⽇益旺盛,经济法⼏未产⽣3. 现代市场经济产⽣经济法现代市场经济后期所产⽣的严重经济问题如垄断问题(微软捆绑式销售)不正当竞争问题(雀巢)产品质量问题等,市场机制⽆法解决,需要国家以⽴法的形式进⾏⼲预—经济法(⼆)社会原因——社会⽭盾突出(三)经济法产⽣的法律根源:现代社会法律功能的单⼀问题市场经济与经济法的产⽣1.市场经济的特点:通过市场实现资源配置2.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区别3.市场经济的优越性4.市场经济的缺陷:市场调节的盲⽬性,滞后性,局限性,导致贫富差距、两极分化,会产⽣垄断。
经济法的概念
案例四:税法的实施与监管
案例描述
案例分析
法律依据
某公司偷逃税款,被税务机关查处。
该公司的行为违反了税法的相关规定 ,扰乱了税收秩序,损害了国家利益 。税务机关依法对该公司进行了查处 ,追缴了税款和滞纳金,并给予了相 应的行政处罚。
《税法》规定,纳税人应当依法履行 纳税义务,如实申报纳税事项,不得 偷逃税款。
案例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实施与监管
案例描述
某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受到了欺诈,商家虚假宣传并销售 了劣质商品。
案例分析
商家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违反了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监管部门依法对商家进行 了查处,并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情权、公平交 易权等权益,经营者应当遵守诚实信用原则,不得欺诈消 费者。
国家经济管理机关的职权
02
国家经济管理机关依法享有经济管理职权,包括经济决策权、
经济计划权、经济协调权、经济监督权等。
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在经济法中的地位
03
国家经济管理机关是经济法的重要主体之一,其职权行为对经
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具有重要影响。
企业事业单位
1 2 3
企业事业单位的概念
企业事业单位是指依法设立,以营利为目的,从 事商品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的经济组织。
经济法的特点
经济法具有调整对象的特定性、综合性、公法性、政策性以及强制性等特点。它主要调整国家与市场主体之间的 经济关系,涉及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领域,综合运用各种法律手段进行规范,强调国家的干预和监管,同时 体现国家的经济政策。
经济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
与民法的关系
经济法的认识
经济法的认识一、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是指国家为了调整和规范社会经济活动而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是国家治理经济领域的重要手段,具有强制性、专门性、时效性等特点。
二、经济法的分类1.宏观经济法:主要涉及国家宏观调控领域,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
2.微观经济法:主要涉及市场竞争领域,如反垄断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3.行业经济法:主要涉及特定行业领域,如证券法、银行业监管法等。
三、经济法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与政治学的关系:政治学研究国家权力运作和决策过程,而经济法则是国家治理经济领域的具体实践。
2.与财政学的关系:财政学研究财政收支平衡和财务管理,而宏观经济法则是实现财政目标的重要手段。
3.与金融学的关系:金融学研究资金流动和投资决策,而微观经济法则是保障金融市场健康运行的重要法律保障。
四、经济法的基本原则1.市场经济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2.公平竞争原则: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3.依法治理原则:依据法律规范和程序进行治理,确保国家治理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4.社会责任原则: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五、经济法的主要内容1.宏观经济法: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外汇管理等。
2.微观经济法:反垄断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标法等。
3.行业经济法:证券法、银行业监管法、电力产业管理条例等。
六、经济法的作用1.促进经济发展:通过制定有利于市场竞争和资源配置的规范,推动市场有效运转和产业升级。
2.维护公平竞争:遏制垄断行为,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3.保障社会稳定:通过宏观经济调控和行业监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七、经济法的发展趋势1.国际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法也需要逐步实现国际化。
2.数字化: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经济活动方式不断变革,经济法也需要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求。
3.绿色化: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经济发展需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经济法产生的客观基础。
经济法是国家为了克服市场失灵而制定的调整需要由国家干预的具有全局性和社会公共性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客观基础一般表现为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两个方面。
(1)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发挥作用的条件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而造成的市场机制不能发挥作用的情形。
市场失灵的表现形式有:A、市场的不完全,即市场容易形成垄断,而垄断不仅会抑制竞争、减损市场的效率,而且还会一直创新、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B、市场的不普遍。
在公共物品领域,价值规律无法发挥调节作用。
C、信息失灵。
价值规律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所反映出来的市场信息不充分、不对称、不准确。
D、外部副效应。
企业的外部负效应行为指当一个个体的行为给其他不相关方当事人带来成本或利益,但是该个体在做出决定是并没有将这些外部影响考虑进去,这种情况就叫外部负效应。
E、公共物品供应不足。
F、经济周期无法避免。
2、经济法兴起的社会原因。
商品经济的极大发展和市场在社会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日趋明显,即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推动了经济法的兴起3、经济法兴起的政治原因。
从政治角度去考察,国家出面干预经济的客观必然性导致了经济法兴起的客观必然性。
4、经济法兴起的法律原因。
(1)从法律文化的角度考察,人们渴望以法治化国家为其生存空间的心理促进经济法的兴起。
(2)从部门法的角度来看,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以及传统民法和行政法调整对象和调整手段的局限性决定了经济法产生和兴起的必然性5、经济法兴起的逻辑演进。
从理论角度考察,经济学和法学中国家干预主义的产生并占主导地位加速了经济法的兴起。
6、经济法在克服市场失灵中的作用?直接限制市场主体的私权,保护正常的竞争活动。
直接改变市场主体的利益结构,减少负外部性行为的产生。
经济法具有公共利益优势和远视优势,能够维护市场的有序运转。
7、经济法主体,亦称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依据经济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组织体和个人。
特征:⒈主体外延的广泛性⒉主体资格的重叠性⒊主体形态的多样性⒋主体能力的差异性。
8、社会中间层主体,是指独立或相对独立于政府主体与市场主体,为政府干预市场、市场影响政府和市场主体之间相互联系起中介作用的主体。
中介性、公共性、民间性、专业性。
9、国家经济管理机关特征:地位的法定性、法律关系的单方面性和隶属性、权责的统一性10、竞争:具有不同经济利益的两个以上经营者,为争受益最大化,以其他利害关系人为对手,采取能够争取交易机会的商业策略去争取市场的行为。
11、团体性主体,即具有社会团体资格的主体。
团体性主体的主要特征:⒈非营利性,也称利润的非分配性⒉民主性⒊自律性⒋互(共)益性⒌公约性。
12、单元性主体包括:1.社会评价主体。
2.经济调节主体。
3.市场交易中介主体。
13、国家经济管理机关,是指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在国民经济活动中享有经济职权,行使计划、组织、指挥、监督、调节职能的国家行政机关。
14、个人独资企业,企业由一个自然人投资,企业财产为投资者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企业。
15、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条件:⒈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设立。
⒉有合法的企业名称。
⒊有投资人申报的出资。
⒋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
⒌有必要的从业人员。
16、个人独资企业的特征:⒈在投资人方面,个人独资企业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设立。
自然人: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②中国公民。
③法律没有限制其营利性主体资格。
⒉在产权关系和组织管理方面,个人独资企业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对个人独资企业的财产依法享有所有权,对企业的经营具有完全的控制权。
⒊在法律地位方面,个人独资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
⒋在责任承担方面,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17、合伙企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投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至少有一个以上的合伙人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营利性组织。
合伙企业的特点:⒈必须有两个以上的人(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共同投资。
⒉企业必须有人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⒊在合伙企业经营中,承担无限责任的合伙人要负责企业经营,执行企业事务,对外代表企业。
⒋合伙人可以按各自对合伙企业的贡献,通过协议约定收益分配方式和分配比例。
18、在有限合伙企业中,新的有限合伙人的加入不需要有限合伙人的同意,只需经普通合伙人同意即可。
19、公司是指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构成,股东以其出资额或者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依法成立的企业法人。
20、有限责任公司是指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或者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21、股份有限公司是指其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或者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22、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又称刺破公司的面纱,揭开公司的面纱,指为阻止公司独立法人人格的滥用和保护债权人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就具体法律关系中的特定事实,否认公司与其背后的股东各自独立的人格以及股东的有限责任,责令公司的股东对公司的债权或公共利益直接负责,以实现公平正义目标之要求而设置的一种法律措施。
23、公司需缴纳双重税收,出公司缴纳企业所得税外,投资人还需缴纳个人所得税,而个人独资企业与合伙企业则不再缴纳企业所得税,投资人只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24、交易禁止代理:代理人不得与其委托代理的企业或者投资人交易,除非投资人同意。
无形资产的代理人交易时,必须得到投资人的同意,而不论无形资产价格的大小。
25、市场准入制度是指有关国家和政府准许公民和法人进入市场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条件和程序规则的各种制度和规范的总称。
26、市场准入制度的内容:⒈市场准入制度是国家对市场进行干预的基本制度。
它作为政府管理的第一环节,既是政府管理市场的起点,又是一系列后续管理措施实施的基础。
⒉建立市场准入制度的基本目的,是为了使一切市场主体都必须具备进入市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从而保证市场的有序化,配置资源的效率性。
⒊市场准入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高度专业化社会分工的市场经济。
⒋市场准入制度的基本构成分为一般市场准入、特殊市场(行政许可)准入、涉外市场准入。
⒌市场准入的立法模式。
27、企业设立的方式:⒈自由设立⒉特许设立⒊核准设立⒋准则设立⒌严格准则设立。
28、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理论基础。
⒈从哲学的角度说,是有关人权的各种理论⒉从经济理论上说,企业或称厂商通常是以利润最大化为基本目标;而消费者或称居民则通常是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⒊从法理学上看,近代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与传统的民商法的发展相适应的,它促进了司法的发达,而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了一系列的新型经济关系的产生,是传统的民商法难以进行全面、有效的调整。
29、最终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的确定。
1由生产者、销售者、服务者承担⑴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
⑵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
⑶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服务者要求赔偿。
⑷消费者在展览会、租赁柜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2由变更后的企业承担3由营业执照的使用人或持有人承担4由从事虚假广告行为的经营者和广告的经营者承担30、垄断是指经营者以独占或有组织联合等形式,凭借经济优势或行政权力,操纵或支配市场,限制和排斥竞争行为。
31、宏观调控的目标:总量均衡、结构优化、就业充分、国际收支平衡32、宏观调控法事指调整在国家对国民经济总体活动运行进行调节和控制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原则:调控法定原则、调控公平原则、调控绩效原则和调控适度原则。
33、产品责任是指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因产品有缺陷对他人生命、身体,健康或者财产造成损害,依法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产品质量责任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因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质量标准,以及合同规定的对产品适用安全和其它特性的要求,给用户造成损失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区别:性质不同,产品责任是一种特殊的民事侵权责任,产品质量责任是一种综合责任。
判定责任的依据不同,产品责任以产品是否存在为依据,不考虑当事人之间是否有合同关系,产品质量责任除依赖法律直接规定外,还可以依据当事人之间是否存在合同关系来判定。
两种责任承担的条件不同,产品责任仅限于产品有缺陷,产品质量责任只要违反了产品质量义务都要承担责任。
34、广告,是指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所提供的服务的商业广告。
35、广告的构成要件:广告主、广告信息、广告媒介或形式、广告费用。
36、广告法的适用范围:从空间上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广告活动,都必须遵守此法;从客体上讲,仅限于具有盈利目的的商业广告活动。
37、广告内容的具体准则:⒈广告不得采用法律禁止的情形。
⒉广告不得损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的身心健康。
⒊对商品的性能、产地、用途、质量、价格、生产者、有效期限、允诺或者对服务的内容、形式、质量、价格、允诺有表示的,应当清楚、明白。
⒋广告使用数据、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摘、引用语,应当真实、准确,并表明出处。
⒌广告中涉及专利产品或者专利方法的,应当标明专利号和专利种类。
⒍广告不得贬低其他商品经营者的商品或服务。
38、广告形式的具体准则:⒈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发布的广告应当有广告标记。
⒉大众传播媒介不得以新闻报道形式发布广告。
6、经济法在克服市场失灵中的作用?直接限制市场主体的私权,保护正常的竞争活动。
直接改变市场主体的利益结构,减少负外部性行为的产生。
经济法具有公共利益优势和远视优势,能够维护市场的有序运转。
7、经济法主体,亦称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依据经济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组织体和个人。
特征:⒈主体外延的广泛性⒉主体资格的重叠性⒊主体形态的多样性⒋主体能力的差异性。
8、社会中间层主体,是指独立或相对独立于政府主体与市场主体,为政府干预市场、市场影响政府和市场主体之间相互联系起中介作用的主体。
中介性、公共性、民间性、专业性。
9、国家经济管理机关特征:地位的法定性、法律关系的单方面性和隶属性、权责的统一性10、竞争:具有不同经济利益的两个以上经营者,为争受益最大化,以其他利害关系人为对手,采取能够争取交易机会的商业策略去争取市场的行为。
11、团体性主体,即具有社会团体资格的主体。
团体性主体的主要特征:⒈非营利性,也称利润的非分配性⒉民主性⒊自律性⒋互(共)益性⒌公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