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
影响外语学习的主要因素分析及教学对策
影响外语学习的主要因素分析及教学对策摘要:本文分析了影响外语学习的主要因素,为外语教学者提供了一些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期望更进一步地推动当前我国外语教学的发展,全面促进外语学习者的学习。
关键词:外语学习主要因素教学策略外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外语学习者置身在同一学习环境中,然而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存在明显的差异,从此前众多学者的研究可知,这种差异是由内部和外部因素共同决定的,受内外因的共同影响。
本文在关注学习环境这一外部因素的同时,更加关注内部因素如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情感、社会人际能力等个性化因素,撇开了以往研究所述的年龄、性格、性别等。
虽然影响外语学习者学习的因素是具有共性的,但是重新审视这些个性化因素,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外语学习者的了解。
本文还提出应对策略,使外语教学者有针对性地做出相应的改进,从而提高外语学习者的学习成绩。
环境因素对外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外语学习,而不利的环境则会给外语学习带来障碍[1],因此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外语学习者是非常重要的,这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良好的外部学习环境对外语学习者固然重要,而内部因素则在整个外语习得过程中占主导地位,下面论述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情感、社会人际能力等个性化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一、外语学习动机(一)外语学习动机概述及其重要性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强烈的动机,动机越强烈,付出的努力就越多,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那么动机体现在外语学习中,也就是外语学习动机。
在外语学习中,有两个动机起着关键作用。
加拿大的gardner和lambert把学习外语的动机分为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
融入型动机指针对目标语本身,学习者希望能够更多地跟目标语人群进行交际,并希望可以融入其主流文化,参与到其社会生活中,最终成为其社团的一员。
具有融入型动机的人有着强烈的意愿去学习外语,并能够从中获得很大的乐趣,能够较快地掌握目标语。
语言学习的影响因素
语言学习的影响因素论文导读:而语言学习是大多数的第二语言和外语都是在小孩第一语言习得以后才开始学习的。
语言学习,语言学习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语言学习,影响因素一.关于几个术语的区分根据《朗文语言教学与应用语言学词典》,第一语言指的是一个人从小就从父母或周围的环境里自然学到并用于交际目的的语言,即本族语或母语。
硕士论文,语言学习。
第二语言指在多民族聚居的国家或地区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在这种复杂的“语言接触”的环境里,人们往往还要学习一种非本族的语言来进行交际,这就是第二语言。
语言习得即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的第一语言都是在他一岁半至六岁之间随着发育成长而在周围环境的作用下自然获得的这就是语言习得。
语言习得不用进过正式的课堂学习,也不会受小孩智力发展的限制,但是一般人认为它有一个临界期,超过了九至十三岁这个阶段,第一语言就很难习得。
而语言学习是大多数的第二语言和外语都是在小孩第一语言习得以后才开始学习的,一般都需要在正式的场合(如课堂里)进行,而且学习有成有败,不象第一语言那样都能习得。
有人认为语言学习要是超过了十三岁左右的敏感阶段,也会显得比较困难。
针对以上的定义和区分,让语言学家饶有兴致的是儿童如何自如的习得了母语,哪些因素在起作用?儿童乃至成人又是怎样去习得二语或外语,影响他们习得语言的因素又有哪些?二.语言学习的相关理论语言学家针对不同的领域即第一语言学习,第二语言学习或外语学习分别有自己的观点,并据此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1. 模仿说模仿说(imitation theory)是以行为主义理论为背景的后天环境决定论中的一派观点。
此学说主要是根据孩童成功学习了自己的母语而进行的研究。
行为主义创立于1913- 1930 年,代表人物是华生(J.B. Watson)和斯金纳(B. E. Skinner)。
华生(J.B. Watson)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
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 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 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 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 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 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 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影响英语学习的的因素
影响英语学习的的因素语言是人类重要的沟通工具。
近些年来,随着贸易往来、资讯传递、文化沟通等全球化时代的来临。
英语作为当今世界主要通用语言在我们我国的地位日益突出。
学好英语,就等于打开了世界的一散窗户,我们可以准时广泛地学习英语的乐趣。
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与深化,中国加入WTO、北京2022年奥运会的举办,英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对大多数人来说,英语是一门很难学的学科,我们始终无法攻克它,其实,影响英语学习的个人因素主要有两大类,其一是智力因素,其二是非智力因素。
其中非智力因素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
本文将重点对着两大因素进行深化分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1. 一、智力因素智力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熟悉力量,是各种熟悉力量的总和。
智商是用来反映一个人的智力水平的比值,它体现了一个人的观看力、留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方面。
不行否认,智力水平对学习有肯定的影响。
假如单从智力来说,一般存在这样的倾向:超常同学能够达到较高的学习水平;中等智力水平同学能够达到中等水平;弱智同学只能达到较低的学习水平。
然而,这种影响不是确定的。
实际上,智力水平主要是为一个人的英语学习供应物质基础和胜利的可能性,而最终能否有5.5要留意因材施教;为了提高教育的效果,就应当照看同学已有的性格特点,例如:对于自卑心较重的同学,老师不应过多地苛求,要通过示意、鼓舞等方法逐步增加其自信念。
5.6加强心理品质方面的教育。
给同学开设心理学基础学问和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让他们初步把握肯定的心理学规律和自我心理调整的方法;对有心理障碍或学习障碍的同学要进行特地的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
三、结论(一)美国心理学家Glaser把非智力因素开发称为“新力量”讨论。
“新力量”概念的提出,转变了关于人类力量的理论内涵。
学习者学习外语的力量应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大部分。
讨论非智力因素开发的途径亦成为外语老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非智力因素开发,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作用是巨大的。
浅谈影响英语自主学习的几个因素及对策
浅谈影响英语自主学习的几个因素及对策树立主体意识,造就独立人格,已成为现代国际教育思想变革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各个教育领域,人们越来越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作为教师,怎样才能够让学生掌握终生“独立生活”的本领呢?我们认为,好的教师犹如好的父母,应该认识到学生不能与自己终生“相伴”,因而在学生同自己“相伴”的日子里,教会他们具有独立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外语教师在教学中也需要培养学习者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学生自主地把握自己的学习不仅是外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要求。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多是老师进行满堂灌,复习课搞题海战术,课后强调学生的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课堂教学方法单一乏味,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学生的英语水平就很难得到提高。
要在外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引导学生搞好自主性学习,英语中有这么一句谚语讲得好:“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 but you can not make him a drink.”外语教学过程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树立学生是外语学习主人翁的观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耳听、眼看、动脑、动手的学习活动,培养自辩、自治、自理、自学的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就要求英语教师改革课堂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学生不是我们手里的泥人,他们不可能按照老师的标准统一捏成什么样子,他们是有血有肉的个体,只有激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才能成功。
下面我就简要地谈谈阻碍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几个因素及对策。
1 阻碍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因素1.1 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在方法上采用说教式、填鸭式,侧重于向学生灌输知识,而较少启发学生寻找、思考并解决问题,这就使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位置,较大地扼杀了他们的思维空间,不利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影响外语学习的主要因素分析及教学对策
影响外语学习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影响外语学习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外语学习是现代社会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项技能,因为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人们的交流和沟通日益频繁。
而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众多,其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十分重要的。
智力因素是指个体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逻辑思维等基本智力方面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这些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对外语学习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对口语和听力的影响。
语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习者的语音、语调和语速等方面,进而影响到学习者的听说能力。
一些研究表明,语言能力较强的学习者更容易掌握外语的语音、语调和语音,从而更容易发音准确、语速较快的流利口语。
另一方面,逻辑思维能力是学习语法和语言结构的关键。
逻辑思维能力体现在学习者对语言结构的理解和运用上,在语法的掌握、词汇的应用和句子的构造方面,都需要逻辑思维能力的支持。
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运用语言结构,较弱的逻辑思维能力则会阻碍我们的语言学习。
非智力因素也是影响外语学习的关键要素,包含了诸如情绪状态、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文化背景等因素。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非智力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首先,情绪状态在外语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学习、记忆和运用语言知识,例如学习时感到愉快、自信和轻松的学习者,通常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究外语知识。
而消极的情绪状态则会使学习者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和学习信心,从而难以深入学习。
其次,学习动机对于外语学习的成功至关重要。
学习外语的动机包括了内在和外在两种动机,内在动机是指学习者出于自我实现的需求而学习外语,外在动机是指学习者出于实际需要而学习外语,例如为了出国留学、公务需要和工作需要等。
有研究表明,内在动机的学习者能够更加乐意和主动学习、更容易把学习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而外在动机的学习者则更容易在应试考试中获得好成绩。
再者,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语言时采用的一系列方法。
影响外语学习的两大因素与外语教学
五、启示与展望
总之,外语学习焦虑是二语习得领域一个值得的重要问题。通过对这一领域 的国外相关研究进行概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外语学习焦虑的重要性和现有的研究 成果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如何有效地帮助学习者降低焦虑 程度,
五、启示与展望
提高外语学习成绩和应用能力,促进二语习得领域的发展。
研究表明,年龄和性别是影响学习者使用学习策略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 年轻的学习者更倾向于使用社交和情感策略,而年长的学习者则更倾向于使用认 知策略。此外,性别也可能影响学习者使用学习策略的方式。一些研究表明,
一、学习者的年龄和性别
女性学习者更倾向于使用情感和社会策略,而男性学习者则更倾向于使用认 知策略。
一、背景介绍
一、背景介绍
外语学习焦虑是指学习者在接触或使用一门新语言时产生的紧张、不安、恐 惧等负面情绪。这种情绪可能导致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表现不佳,影响其学 习效果。自20世纪70年代起,外语学习焦虑开始受到广泛,成为二语习得领域的 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二、研究现状
二、研究现状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外语学习焦虑研究在国外取得了丰富成果。研究者通 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实验等手段,不断探索焦虑对外语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 降低学习者的焦虑情绪。研究对象涵盖了不同年龄段、不同语言水平的学习者,
一、语言环境
一、语言环境
1、介绍语言环境是外语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学习者接触的语言输入和输出 的机会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在理想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者能够获得丰富 的语言输入,如听力和阅读材料,以及足够的语言输出机会,如口语和写作练习。
一、语言环境
2、案例和实证研究支持一项研究发现,沉浸在目标语言环境中的学习者往往 比仅在课堂上学习的人进步更快(Cahill et al., 2018)。例如,移民到目的 语国家的儿童往往比在国内学习的同龄人更快地掌握目标语言。
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原因和对应策略
应该 帮助学生平稳地完成从学 习依赖 到学习 自主的过渡 , 这个工
作 必 须 从 新 生 入 学 就 开 始 , 持 之 以 恒 , 重 长 效 管 理 。在 教 学 要 注
或者不能克服 障碍 的威 胁 , 使得其 自尊心 和信心受挫 , 者失败 或
感 和内疚感增 加而形成的紧张不安 , 带有恐惧 的情 绪状态 。有研 究表 明 , 国大 多数学 生都 有对外语学 习产生过 焦虑 的现象 。另 我 外, 测试 也能 引起 焦虑 。由于学 习对 测试容 易产生焦 虑和恐惧 , 所 以他 们往往 无法集中精力听课 , 这就影响 了教 学效果 。 由于长 期受 到家庭 、 学校 、 社会等各方 面的影 响 , 特别是受 到我国应试教 育的影响 , 许多 学生 或多或少 都产 生过学 习焦 虑 , 尤其在 学英语 方 面 , 习焦虑表现得更加 突出。多数学生都觉得他们 在英语学 学 习上花 费的时间最 长 , 但学 习效 果不佳 , 语考试成绩也不理 想 , 英
生对成 功和 收获的展望是 学习动力 的源泉之 一。所 以在英语教 学 过程 中 , 教师要想方设法利用 多种 教学 手段激发学生 的学 习动 机 和兴趣 。常言道 ,兴趣 是最 好的老师” 心理学家也认 为 , “ , 兴趣 是 一种 特殊 的认识 倾 向, 人们对感 兴趣 的事物常常感 知敏锐 、 注 意集 中、 象丰富 、 想 思维 活跃 , 记忆 牢 固。由此可见 , 如果 学生对 英语学 习能力能产生浓厚的兴趣 , 就能取得 良好 的学 习效果 。 ( ) 强 自主 学习教育 。由于长 期受传统 和应试教 育的影 二 加 响 . 国学 生 自主学 习能力不容乐 观 。因此 在英语教 学 中, 我 教师
影响外语学习动机的因素及激发策略
周健 美 官 印 ( 环境生物职业 湖南 技术学院)
摘 要 : 习 动机 是 影 响 外 语 学 习 的 重 要 因素 之 一 , 机 直 接 影 响着 学 生 学 动 的 学 习表 现 和 学 习效 果 。 文 介 绍 了学 习动 机 的基 本 理 论并 分析 了影 响 学 习 本
22 影 响 外语 学 习动 机 的 因素 l
221 学 习者 自身 学 习 目标定 位 -. 学 生 学 习外 语都 趋 于 一 定 的动 机 , 于 我 国 大 多 数 英语 学 习者 对 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 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 , 以取得最佳 的教学效果。 来 说 , 们 大 多将 英 语 当做 一 种 工 具 , 们 学 习英 语 的 目标 很 明确 , 他 他 关键词 : 学习动机 影响因素 激发策略 动 机 也 很 明 显 ,大 多 数 高 校 学 生 学 习英 语 是 为 了通 过 英 语 等 级 考 0 引 言 试 , 得毕 业 证 , 获 以及 为 满 足 将 来 工 作 的 需 要 , 即外 在 的 动 机 刺激 了 动 机 是激 励 人 们 进 行 各 种活 动 的 主 观 因素 ,人 们 的 各种 活 动 都 学 习英 语 的行 为 : 一部 分 高校 学 生学 习英 语 是 出 自对 英 语 语 言及 文 源 于 某 个特 定 的动 机 。 学 习动 机 是 影 响外 语 学 习的诸 多 因素 中 最 为 化 感 兴 趣 , 习英 语 是 为 了丰 富 自 己的 知 识 学 更好 地 表 现 自 己 , 种 这 重要的一个非智力因素, 也是最具 有能动性的一个 因素 , 它直接影响 来 自于 内在 的 动 机激 发 了他 们 的学 习动 力。研 究证 明后 者 的 动机 效 着 学 生学 习 的整 个 过 程 , 学 生 的学 习诱 因 , 习的 积极 性 , 从 学 自觉 性 , 应 比前 者 更 持 久 , 具 有 可 持 续 发 展性 。 者往 往 在 达 成 目标 后 , 并 前 学 持 久 性 , 最 后 的学 习成 绩 。 到 因此 分 析 了解 影响 学 生 的学 习动 机 的 因 习 英语 的 动 机 慢 慢 减 弱 , 有 可 能 终 止 英 语 学 习 , 至 有 可 能 在 目 就 甚 素 以及 激 发 学生 外 语 学 习动 机 的策 略 ,并 使 动 机 的 影 响 力更 为 持 久 的难 以实 现 的 情 况 下 而 放 弃 英 语 学 习 ;后 者 将 英 语 当成 一 种 兴 趣 , 是 外 语 教 师在 教 学 中 必 须 分析 探 讨 的 问题 。 为 了 满 足 自身 求 知 的需 学 1动机理论相关研究及 其分类 主动 性强 , 习动机效应 持久 , 学 在取 得一定进步 后 , 动机会逐 渐加 近几 十 年来 ,心理 学 家对 语言 学 习动 机 进行 了大 量 深入 的研 究 , 强 , 习者 不 容 易 放 弃 , 习具 有 可 持续 发展 性 。 由此 可 见 , 语 学 学 学 英 并 取得 了大量 积极 的成 果 , 于 二语 动 机研 究最 具 影 响 的心理 学 家 当 习的 学 习 目标 的 确定 , 对 以及 目标 的 远 近 会 影 响 他 们 的 期望 值 和 学 习 属 加 拿 大 社 会 心 理 学 家加 德 纳 ( ad e ) 兰 伯 特 ( a et , G rn r和 L mb r)另外 英 语 的 价值 理 论 ,从 而 影 响他 们 的英 语 学 习动 机 以及 学 习 行 为 , 从 还 有德 西 ( e i 瑞 安 ( y n 的 自我 决 定 理 论 ,O年 代 外 语 学 习 动 而 得 到 不 同 的 学 习 结 果 , 过 来 , 习 结 果 也 会 影 响 学 习 者 的 学 习 D c) 和 Ra ) 9 反 学 机呈多元化趋势 ,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较有影响的理论研究 , 研究者 动 机 及行 为。 们 开 始 从 不 同侧 面 展开 对 学 习动 机研 究 。 随着 动机 研 究 取 向 不 断深 222 学 习者 在 语 言 学 习 中 的成 败感 .. 化, 入2 进 O世 纪 8 O年代 以后 , 于 提 高或 降低 学 生动 机 的环 境 变量 对 般 情 况 下 学 习成 果 的好 坏 与 学 习者 的学 习 目标 设 置 、付 出的 ( 会 对于 外 语 学 习的态 度 、 师 的教 授 方 式及 课 程 设 置 、 学 目标 、 时 间和 精 力成 正 比。 习 目标 明确 , 习勤奋 努 力 的学 生在 学 习英语 社 教 教 学 学 家庭资源, 教师的个人特点及人格魅力等 ) 的作用越来越受到 了关注。 的过 程 中容 易 取 得 成 功 , 之 , 习 目标 不 明确 , 习懒 散 的 学 生一 反 学 学 11融入 型动机和工具 型动机 . 般 英 语 成 绩都 不佳 。 习中 的成 就 感是 许 多 学 生学 习动 力之 所在 , 学 学 加 德 纳 和 兰伯 特 提 出 将 学 习动 机 分 为 融入 型 和 工 具 型。 融 入 型 生在 学 习英语 的过 程 中获 得 的成 就感 越 大 , 习兴趣 就 越 浓 , 学 习 学 对 动 机 ( tgaie moiain , i e rt t t )与工 具 型 动 机 相 对 , 指 个 人 学 习外 成 功 的信 心 就 越 强 烈 , 些积 极 情 感 会 强化 学 生 的学 习动 机 ; 之 , n v v o 是 这 反 语 时对语言本身产生 了极大的兴趣 ,并希望可以融入所学语言 的文 在学 习的过程 中找不到成就感 , 学生学 习英语 的热情就会受挫 , 学习 化 。如 移 民等 ;抱 有 这 种 动机 的外 语 学 习者 学 习外 语 时 能体 会 到 乐 积极性减弱 , 渐渐地学 习英语 的信 心也会丧失 , 从而放弃学 习, 甚至 趣 ,不 觉 枯 燥 厌 烦 ,更 易 于 掌 握 外 语 。 工 具 型 动 机 ( srme tl 产 生 厌 学 心理 。 而 以考 试 成 绩 作 为唯 一评 价 学 生 学 习情 况 的这 种传 i tu na n moi t n)是 指 学 习者 的 目的 在 于 把 外 语 当做 一 种 工 具 来 获 得 经 统 考 核 方 式 , 注重 了学 习结 果 忽 略 了学 习过 程 , 定 了付 出努 力并 t ai v o 只 肯 济 实 惠 或 其他 好 处 , 想 通 过 考试 、 如 阅读 文献 资 料 、 外 企工 作 , 学 取 得成 功 的学 生 , 在 留 否定 了付 出努 力却还 没取 得成 功 的学 生 。 而久 之 , 久 英 语 国 家 、 变 社会 地 位 等 。研 究表 明 , 有 融 入 型 动机 和 具 有 工 具 这 些 学 生对 于 英 语 学 习就 失 去 了兴 趣 和 热情 。 改 具
为什么有些人在外语方面有学习障碍?
为什么有些人在外语方面有学习障碍?一、语言天赋不足有些人天生对语言的学习就有一定的困难,这可能与个体的认知能力有关。
有些人天生记忆力较差,难以快速消化大量的生词和语法知识;有些人的听力能力也较差,导致无法准确理解外语对话等。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个体在外语方面的学习效果。
二、学习态度不端正有些人在学习外语时缺乏耐心和恒心,往往只求快速看到效果,不肯花时间和精力在基础练习上。
外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毅力来积累知识和提高技能。
如果缺乏正确的学习态度,很容易导致学习障碍,从而阻碍学习效果的提高。
三、学习方法不当有些人在学习外语时使用的方法不太科学,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例如,有些人只注重记忆单词和语法规则,却忽视了实际应用和交流能力的培养;有些人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学习体系,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
这些不当的学习方法会使学习过程变得艰难,从而产生学习障碍。
四、心理障碍影响学习有些人在学习外语时受到自己的心理障碍影响,例如焦虑、自卑、恐惧等。
这些负面情绪会阻碍个体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甚至导致学习过程中的恐慌和挫败感。
因此,心理健康对于外语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需要注重心理调节和自我激励。
五、环境因素制约学习有些人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例如家庭不支持、社会压力过大、同伴影响等,都会影响学习效果。
外语学习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相应的资源支持,如果缺乏相关条件,就会对学习造成困扰和挫折。
因此,要想提高外语学习效果,除了注重个体自身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也需要注意调整周围环境和影响。
英语专业学年论文选题参考
学年论文选题参考1、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浅析英语学习/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3、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分析4、谈谈影响中学生英语学习的非智力因素5、运用多媒体学习——未来英语学习的最佳途径6、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培养探微7、理工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分析8、略谈大学英语学习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9、浅谈非语言交际中的身势语10、浅析中英习语对比研究11、略谈英汉礼貌用语的比较12、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溯源1. 商务谈判中的语言策略分析2. 中外贸易谈判风格比较3.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学习4. 影响外语学习的主要因素5. 文化差异与英语学习6. 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论略7. 影响外语学习的文化因素8. 外语学习中的文化因素9. 外语教学中文化因素10. 对外贸易中的文化因素11. 对外贸易中的文化差异12. 大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1. 分析《远大前程》主人公的心路历程2. 分析日常会话中的中英文化差异3. 分析夏洛蒂。
勃朗特与女权主义4. 苔丝悲剧命运的社会因素5. 从委婉语的应用看中英社会价值差异6. 中英非语言礼俗规范的文化差异7. 分析《鲁滨逊克鲁逊》中笛福的思想与写作风格8. 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独特女性——简·爱9. 中西服饰所体现的文化差异10. 探析海明威笔下圣地亚哥的人物形象11. 从《双城记》中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12. 华兹华丝诗歌中的自然情结13. 浅述《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人物特征14. 分析《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语言风格15. 分析《傲慢与偏见》作品中母亲形象1. 浅析英汉翻译中词法差异2. 浅析英汉翻译中句法结构差异3.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4.浅谈翻译中文化意识的重要性5.浅谈英汉数字的用法与翻译6.浅谈汉语无主句的英译7.浅析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8.浅析英语和美语词汇语法方面的差异1.英汉数字词对比研究及翻译2.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3.圣经中人名典故的构成与翻译4. 中美价值观对比分析5. 动物在中英文化中的象征意义6. 英语谚语的修辞特点7.从〈汤姆索亚历险记〉看马克土温的写作特点8.English Euphemism and its recent development1. 人民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2. 加工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 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分析4. 国际营销中的绿色壁垒的研究5. 国际营销中的文化风险6. 企业促销策略探讨7. 国际贸易结算支付方式的选择及运用8. 出口骗税问题的剖析及其防范9. 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壁垒10. 现时我国零售业的竞争策略11. 浅析电子商务的兴起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英语专业学生学习期待与就业期待调查2、商务英语口译的素质要求3、不同国家的商务谈判风格的观察与比较4、商务英语类课程的实验项目设计5、国内商务模式与国际商务模式比较6、电子化物流配送与传统物流配送7、网络营销方案设计8、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外销员1. 汉英翻译中否定的翻译Chinese Negative Expressions and Their English Translation2. 直译与意译在唐诗翻译中的运用Literal and Free Translation in Tang Poems Rendition3. 浅谈法律语言的特点与英译An Approach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egal English and Its English Translation4. 浅谈汉语成语的英译An Approach to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Set Phrases5. 旅游英译差错分析Error Analysis on the Tourism English Translation6. 产品介绍英译差错分析Error Analysis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Products7. 提高翻译水平的关键-----扎实的双语功底Solid Bilingual Foundation: The Key to the Improvement of Translation Ability8. 浅谈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A Tntative Probe into the Handling of Cultural Element in Translation1. 简爱的性格分析Analysis of Jane Eyre’s Character2. 论苔丝的反抗精神On Tess’ Resistance Spirit3. 《喜福会》的女性主义解读A Feminist Interpretation of The Joy Luck Club4. 论《呼啸山庄》中凯瑟琳的双重人格Katherine’s Dural Personality in Wuthering Heights5.浅析《呼啸山庄》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The Heroine’s Love Tragedy in Wuthering Herghts5. 论《傲慢与偏见》的喜剧意识The Comic Consciousness in Pride and Prejudice6.《格列佛游记》中的理想社会The Ideal Society in Guliver’s Travels7.《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自然主义描写The Description of Nature in Tess of D’Ubrevilles8.《老人与海》中的象征主义Symbolism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1.《宠儿》中塞丝的悲剧性命运分析2.试论马克·吐温的幽默艺术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体现3.论《邱园记事》中的色彩运用Analysis of the Use of Color in Kew Gardens4.浅析谭恩美小说《喜福会》中的“东方主义情结”5.从《动物农庄》看奥威尔政治小说的艺术性6.“道德瘫痪”与“精神顿悟”在《阿拉比》中的体现7.伦·金斯伯格诗歌中的反传统因素8.寒山诗歌对加里·斯奈德的影响9.生与死在《飞蛾之死》中的对立与统一1.哈姆雷特之性格分析2.简·爱的女性主义解读3.追求自由之旅—评马克·吐温《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4.《傲慢与偏见》中的金钱与婚姻5.《红字》的人物命名艺术6.象征手法在《无名的裘德》中的运用7.《永别了,武器》的反战主题8.《德伯家的苔丝》意象分析9.哥特式传统在《呼啸山庄》中的体现10.爱与恨:评《呼啸山庄》附加:1怎么看美国人和美国华人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汇总语言与语言学类001 从历史文化的发展看某个英语词或短语的语义演变002 英诗中常用的修辞003 英语谚语的修辞手法004 委婉语种005 英语中的缩略语006 英语词汇中的外来语单词007 英语新词新意探究008 美国英语的特色009 如何正确把握英语定语从句(或其他各种从句或语法形式)在句子中的确切含义010 Fuzzy Words and Their Uses in Human Communication011 Ambiguity and Puns in English012 Some basic consideration of style013 English by Newspaper014 English Personal Pronouns: a Preliminary Textual Analysis015 Thematic Network and Text Types016 An Inquiry into Speech Act Theory017 On Lexical Cohesion in Expository Writing018 The Inferences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ions019 Context and Meaning020 The Construc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Cohesion in Texts语言教学类001 扩大词汇量和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关系002 提高英语阅读速度的主要障碍003 英语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的关系004 通过扩大知识面提高英语阅读能力005 如何在阅读实践中提高英语阅读能力006 阅读英文报刊的好处007 如何处理精读和泛读的关系008 如何对付英语阅读材料中的生词009 如何通过阅读扩大词汇量010 提高阅读能力和提高英语听力的关系011 英语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关系012 通过英语阅读提高英语写作能力013 英语快速阅读能力的构成成分014 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015 英语教学中的语言焦虑及解决策略016 简笔画-英语教学中简单高效的教学手段017 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的策略和技巧018 电子辞典与英语教学019 普通话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020 母语迁移在基础教育各阶段中的作用021 提高大班课堂教学的效果022 《英语课程标准》研究023 口语教学中教师的角色024 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少儿英语教学025 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研究026 英语后进生产生的原因以及补差方法研究027 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探讨028 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评估方法研究029 朗读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030 任务型教学法研究031 方言对学生英语语音的影响032 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探讨033 英语课堂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034 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培养035 探究式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036 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037 教师教学行为对高中生英语学习的影响038 实施成功教育减少两极分化039 小学英语活动课教学模式研究040 中学英语听力训练最佳方案041 原版电影与英语学习042 中学生英语兴趣的培养043 《疯狂英语》(或各种教学方式)的利与弊044 张思中教学法实践调查报告045 如何杜绝中式英语046 英语教师的文化素养047 网络时代如何学好英语048 背景知识与阅读理解049 上下文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050 家庭教师在中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利弊051 中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052 中学英语课堂上的Daily Report053 中外教师解释课文方法比较054 中外教师课堂提问方法比较055 中外教师课堂鼓励性用语比较056 中外教师对学生总体要求之比较057 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中的诸问题058 不同种类的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方式059 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中的教学法原则060 The Instructive Meaning of Inter-language Pragmatics for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061 Pedagogical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on Teaching062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Authenticity in Teaching Materials063 Micro-teaching and Student Teacher Training064 How to Evaluate the Teacher Performance - A Case Study065 English Test Design066 The Interference of Native Language in English Writing or Translation 067 Translation Methods and English Teaching翻译类001 英汉文化差异和翻译002 英语习语翻译003 翻译与语境004 翻译中的对等问题005 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006 翻译中的文化信息传递007 语篇体裁与翻译策略008 汉语四字词语的翻译009 数字的翻译010 翻译中的语序转换011 谈英语被动句的翻译012 英汉句法对比和翻译013 谈合同(或其他各种类型文本)的翻译014 英语否定句的翻译015 广告英语及其翻译016 中国特色词汇及其英译017 英语长句的理解与翻译018 商号、商标、公司名称等的翻译019 Importance of Meaning Group in Translation文学类001 文学批评方法之我见002 解读布莱克诗篇《老虎》的象征意义003 弥尔顿创作目的和结果的矛盾之我见004 华滋华斯诗歌的自然观005 简析《秋颂》的美学价值006 由《云雀颂》看雪莱的诗歌创作观007 论叶芝诗歌中的象征主义008 狄金森诗歌的现实意义009 论现代诗歌与后现代诗歌的异同010 解读《麦克白》的创作意义011 由海明威的《杀人者》理解客观叙述法012 解读福克纳的《干燥七月》013 中外文学作品比较014 不同英语文作品比较015 英文作品中的人物分析016 英文作品的社会意义017 英文作品的文体风格参考文献除相关的专著之外,以下杂志的现刊与过刊可供参考:《中国翻译》,《上海科技翻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中小学外语教学》,《外语电化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外国文学评论》,《福建外语》,《外语界》,《国外外语教学》,《现代外语》及外语院校学报等2005年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审核:管理员 | 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 | 点击数:62526 | 更新时间:2005-12-11 19:17:12 ]2007年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文学1、一个值得同情的复仇者 --- 评希思克力夫被扭曲的心路历程2、小议《红字》中红字的寓意3、试论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的幽默特色4、惠特曼的死亡哲学5、“罪”与“罚”的对立统一 --- 浅析《红字》的主要人物6、一个复杂的人 --- 《呼啸山庄》男主人公希克后性格分析7、论《呼啸山庄》 --- 原始古朴与文明理性的交错色彩8、一人分饰两角 ---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二元主角”手法的运用9、思嘉的精神家园 --- 陶乐10、是母亲,还是情人 --- 论《儿子与情人》中莫雷尔太太的任务性格11、善恶交织的心灵挣扎 --- 透过小说《威廉・威尔逊》和《黑猫》看艾伦・坡的善恶观12、五颜六色的语言世界 --- 论英汉语言中的颜色与颜色词13、恐怖与美丽 --- 浅议爱德加・艾伦・坡的恐怖小说14、论《美国丽人》一片中任务的两面性15、爱的超越 --- 浅析《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性的描写16、《简・爱》中的女权思想评析17、死亡,人生永恒的主题 --- 《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待死神》与《死之念》之比较18、论海明威小说中的死亡主题19、The Charm of Lady Chatterley20、奏响生命的新乐章 --- 浅析艾立丝・沃克的《紫颜色》21、安诺波佩 --- 南太平洋上美国社会的幻灯片22、站在传统和现代之间 --- 《荆棘鸟》和《穆斯林的葬礼》的比较赏析23、Domby and Son --- the Portrait of a Capitalist24、“女权主义”运动与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25、从《苔丝》看哈代小说的悲剧意识26、谈简・爱的叛逆性格教学法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2、中学外语教学:问题与思考3、谈交际法与中学英语课堂教学4、论Internet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影响5、试谈简笔画教学法6、试论英语教学的情景创设7、谈如何建立一个轻松活跃的英语课堂8、重视语篇结构分析,提高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质量9、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10、双重活动教学法中跨文化教学11、高中生心理特征与英语教学12、外语教学的和谐气氛与有效交际13、第二语言习得与幼儿英语教育14、试谈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15、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16、完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17、搞好语篇教学,培养阅读能力18、谈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问题19、兴趣活动交际 --- 浅谈交际教学法在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20、论英语课外活动的开展21、论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动机因素22、中学英语情景教学法初探23、浅谈如何使用新编英语教材,搞好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24、中西方文化差异1:中学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词汇学1、运用“发散思维”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2、现代英语词汇迅速发展的源泉3、网络英语的词汇类型及其特点4、广告英语的词汇特点教育学1、素质教育与中学英语教学2、英语学科素质教育的认识与实践3、论英语素质教育在落后地区县乡中学实施的困难4、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5、中学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6、浅议农村中学提高英语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必要性7、素质教育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实现8、谈现代中学英语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9、如何在英语课堂中实施素质教育10、非智力因素在中学学习中的作用及其培养11、论中学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及其实践思路语言学1、论我国与美国的外语教育及改革2、谈谈英语委婉语3、矛盾语言中的和谐与统一4、广告英语的文体特点5、浅谈禁忌语和委婉语之关系及各自用途6、英、汉价值观念与礼貌用语7、中美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8、试谈英语教学中的交际性9、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语言体现10、英语中的歧义现象11、中学词汇教学之我见12、论大学英语教学中交际能力的培养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翻译1、文化差异与英汉习语翻译2、浅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三中英译3、浅谈如何综合选用直译和意译4、中国特色新词的英译5、汉语成语的英译技巧探索6、英语习语的翻译技巧7、弘扬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 汉英翻译中的“求同存异”原则电化教育学1、如何发挥电教设备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2、浅议外语电化教学3、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
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汉语国际教育王雯雯田宇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一主观因素•(一)智力因素和语言天赋•(二)非智力因素• 1 动机和兴趣• 2 情感• 3 气质• 4 性格• 5 年龄•二客观因素•环境因素• 1 社会环境• 2 教学环境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智力因素是人的认知活动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人发展的基础因素,而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发展起着推动和调节作用。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但是智力因素是先天的、不可改变的,所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就显得尤为突出了。
•外语的学习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
需要各种因素的积极参与。
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智力因素具有中等程度相关,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成才起决定作用。
人们对非智力因素有着不同的理解。
一般说来,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之外,影响智力活动和智力发展的那些具有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因素。
它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气质和性格等。
一主观因素•(一)智力因素和语言天赋•智力是好几种互不相同、相对独立的心理能力的总称,往往通过观察、记忆、想象、思考、判断等来表现。
不同的智力构成学业的能力倾向。
至于语言天赋,有语言专家认为,它应包括四种能力:(1)语言编码能力;(2)语言感受能力;(3)语言记忆能力;(4)推理能力。
智力是有不同层次的。
在一个教学班中所谓"弱智"和所谓"神童"都是比较罕见的。
虽然目前对智力和语言天赋已有较接近的看法,但还没有获得准确的定义:而且目前还没有可靠的工具对智力和语言天赋作出可靠的测量。
一主观因素•(二)非智力因素• 1 动机和兴趣•外语学习动机就是学生学习外语的原因和目的。
布朗(Brown, 1981) 指出以下不同的外语学习动机:•1)整体动机, 指对外语习得的一般态度•2)情景动机, 如在自然习得情况下学习者动机不同于课堂学习者的动机•3)任务动机, 指对具体任务的动机•另外一种著名的对外语学习动机的分类是Gardner 和Lambert 的综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
影响外语学习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刘 曼 华
( 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 宁夏 银川 7 5 0 0 2 1 )
摘 要 :本 文 以 外 语 教 学理 论 为 依 据 , 从 两 个 方 面探 讨
一
影 响 外 语 学 习 的 智 力 因 素 和 非 智 力 因 素
了 影响外语学 习的几种智 力因素 :先天语 言能力和分析推理
然而 , 这 种 教 学 方 法 虽 然 对 一 些 短 期 培 训 比较 有 效 , 但 方 法 机 械、 呆板 、 语言材料枯燥乏 味 , 学 生 无 法 灵 活 运 用 学 到 的语 言 知识 , 缺 少 实 际 运 用 能 力 。 五 十年 代 以 后 , 以乔 姆 斯 基 为代 表 的 另 一 派 语 言 学 家 强 调 语 言 能 力 的 先 天 性 .认 为 人 的 大脑 中 先 天 就 有 一 套 语 言 装 置 。只 要 经 过 触 发 就 可 发 展 为一 种 完 整 的 语 言 系 统 .否 则 就 无 法 解 释 人 们 能 够 听懂 和说 出无 限数 量 的 他 们 从 没 有 听 到过 的或 读 到 过 的句 子 。 因此 , 以 这 一 语 言 观 为基础的教学法 , 如 暗示 法 、 情 景 法 等 应 运 而 生 。 目前 比较 流 行的 . 也是 大 部 分 语 言 学 家 和 语 言 教 师 都 接 受 的 观 点 是 : 语 言 是 一 种 具 有 特殊 生理 基 础 的社 会 文 化 现 象 。 人 类 不 同于 动 物 , 关 键 在 于 他 们 的大 脑 中 有 一 种 特 殊 的 “ 线路 图 ” 和“ 密码 ” 编 码, 有一种经过千百万年进化而来 的“ 语 言 习得 能力 ” 。但 是 , 这 种 先 天 的 语 言 能 力 必 须 在 一 定 的 社 会 文 化 环境 中 才 能得 到 适 当 的 发 展 。 否 则 就 无 法 解 释 为 什 么 有 的人 仅 学 习不 到 三 个 了常规教学法 . 它 结 合 人 类 记 忆 的 板块 化模 式 , 扩 大 翻译 的 最 小单位 , 有 效 地 提 高 了语 言 的输 出效 率 和 准 确 性 , 避 免 了母 语 负迁移 , 充 分 发 挥 了学 生 的 主 观 能 动性 , 增 强 了学 生 对 英 语 学 习 的 自信 心 。
影响外语学习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影响外语学习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摘要:本文以外语教学理论为依据,从两个方面探讨了影响外语学习的几种智力因素:先天语言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非智力因素:动机、态度、个性和学习方法等,以及其形成的机理和培养途径。
关键词:外语学习语言的本质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国际交往日益增多。
外语是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因此,学习外语的人越来越多。
很多人都想在短时间内学好外语、速成外语。
希望知道别人是怎样学好外语的。
就英语而言,怎样才能学好英语呢?学习语言,尤其是学习一门外语,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其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所以有一句话:登山千条路,同赏一月高。
这句话说明了,学习外国语各有各的方法。
只要适合自己就是好的。
近几十年以来,国外,尤其是英美国家的语言学家和语言教师对语言习得的心理机制和外部因素进行了极为深入的研究,从理论上澄清了许多问题,对外语教学的实践起了巨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因此,国外最近几十年中各种外语教学法层出不穷,各种新的外语教学理论接踵而至。
在许多问题上,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和语言教师实现了比较一致的看法。
这些理论对英语学习的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首先,语言是一种习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社会现象呢?这个问题涉及语言的本质。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必然导致不同的语言观和语言教学观。
二十世纪初,在美国兴起了一股行为主义的思潮,一些语言学家引进了行为主义的概念,认为语言的习得是一个刺激反应的过程,是一个被反复强化了的习惯,由此便产生了句型操练法和听说法等外语教学流派。
他们强调对一些句型和习语的操练,认为一切语言习得都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培养起来。
然而,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对一些短期培训比较有效,但方法机械、呆板、语言材料枯燥乏味,学生无法灵活运用学到的语言知识,缺少实际运用能力。
五十年代以后,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另一派语言学家强调语言能力的先天性,认为人的大脑中先天就有一套语言装置,只要经过触发就可发展为一种完整的语言系统,否则就无法解释人们能够听懂和说出无限数量的他们从没有听到过的或读到过的句子。
影响外语学习效率的个性因素分析
机分为 “^在动机 ” “ l 】 和 外在 动机 ” 前者 是为 了从 语 :
态度和 动机 密切相 关 : 某种 外族 文化抱有 好 对
言学习活 动本身 获得 愉快 与满足 , 而后 者则将此 作 感 并 向往 其生 活 方式 、渴望 了解其 历 史 、文化及 社 为途径达 到某一 目标 。 这两种 分类 一般 被认为是 对 会 知识 , 这是 一种 十分 有利 于学 习该文 化的语言 的
策 略有关 , 而且后 者越来 越被 认 为是影 响外语 学 习 消化 他学 习 中所 得到 的综 合输 入 的一种心 理障 者学 习效率 的主 要 因素 , 已成 为研究 第二语 言 习 碍 。他在 情感过 滤假说 中指 出 , 了大量 适合 的输 它 有 第二 语言 得或 外语学 习领 域 的热 门话 题 , 了解和 掌握 学习者 入环 境并 不等 于学生就 可 以学 好 目的语 ,
外语 学 习 的 效率 不 仅 与 客 观 因素 ,如 学 习环 内在 的处理系统 , 它潜 意识地 通过 情感 因素来 阻止
境 、学 习者的天 赋 以及 教师 的教 学水平 有关 ,还 与 学 习者对 语言 的吸收 ”…。 rse Kahn在他们 的基 础上 认为情 感过 滤是 阻止学 习者 完全 学 生 的主观 因素 ,如情 感 因素 ,认 知方 式及 学习者 发展 了这 一理论 ,
个体差异是教师提高外语教学效果 的首要任务。
一
习得 的进 程还受 到情感 因素 的影 响 。 言输入 必须 语
、
情感 因素
通 过 情 感 过 滤才 有 可 能 变 成 语 言 的 “ 入 ” 吸
ia ) nk 信心很强, 情感 是 人对 客 观 事 物 是 否满 足 自己需 要 而产 ( t e。若学习者学习的动力很大,自
影响英语学习的的因素
影响英语学习的的因素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流工具。
近些年来,随着贸易往来、资讯传递、文化交流等全球化时代的来临。
英语作为当今世界主要通用语言在我国的地位日益突出。
学好英语,就等于打开了世界的一散窗户,我们可以及时广泛地学习英语的乐趣。
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与深入,中国加入WTO、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英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对大多数人来说,英语是一门很难学的学科,我们始终无法攻克它,其实,影响英语学习的个人因素主要有两大类,其一是智力因素,其二是非智力因素。
其中非智力因素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
本文将重点对着两大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1.一、智力因素智力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是各种认识能力的总和。
智商是用来反映一个人的智力水平的比值,它体现了一个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方面。
不可否认,智力水平对学习有一定的影响。
如果单从智力来说,一般存在这样的倾向:超常学生能够达到较高的学习水平;中等智力水平学生能够达到中等水平;弱智学生只能达到较低的学习水平。
然而,这种影响不是绝对的。
实际上,智力水平主要是为一个人的英语学习提供物质基础和成功的可能性,而最终能否有所成就关键还要靠后天的努力程度、自信心等因素的制约。
即使英语水平不高,但如果能充满信心,努力勤奋,照样可以在英语成绩上取得质的飞跃。
1.二、非智力因素英语学习效果的好坏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燕国材教授编写了《非智力因素与学习》一节,提出了“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结合论”的学习理论。
具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个体,他的智力与能力可以得到较充分的开发,并且智力上的某些缺陷也可以通过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加以补偿。
1.动力因素1.1英语学习动机英语学习动机是指英语学习者个体内部促使他们从事英语学习活动的驱动过程。
一般而言,它反映着个人的需要或追求,通常表现为渴求学习的强烈愿望,浓厚的求知欲望,认识世界的兴趣,探究事物的好奇心,主动认真的学习态度以及高涨的学习积极性等。
幼儿心理特征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及对策
幼儿心理特征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及对策幼儿心理特征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1. 学习兴趣和动机: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外语学习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如果幼儿对学习外语没有兴趣,那么他们可能会缺乏积极的态度和动力去学习。
因此,教育者需要通过设计趣味性强的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2. 认知发展: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对外语学习有一定影响。
幼儿的认知能力有限,他们可能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和掌握的语言概念。
因此,教育者需要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将外语学习的内容和形式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3. 语言环境和沟通能力:幼儿的语言环境和沟通能力对外语学习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主要是母语,而缺乏外语环境和实际运用外语的机会,那么他们可能会面临语言输入和输出的不足。
因此,教育者应该为幼儿创造一个浸入式的外语学习环境,并提供多样化的语言实践机会。
针对以上影响,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设计趣味性强的教学活动:通过使用游戏、音乐、绘本等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外语的动机。
2. 分阶段教学: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将外语学习的内容和形式进行适当的调整。
例如,可以从简单的单词和短语开始,逐渐引入更复杂的语言概念。
3. 创造浸入式的学习环境:为幼儿创造一个充满外语的学习环境,例如设置英语角、听外语歌曲和故事等。
同时,鼓励幼儿与外教或其他有外语能力的人进行沟通交流,提高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
4. 鼓励家长参与:与家长合作,建立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外语学习联动机制。
鼓励家长在家庭环境中增加外语输入,例如观看英文动画片、提供外语绘本等。
同时,与家长保持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外语学习进展,提供积极支持和帮助。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可以促进幼儿的外语学习,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他们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智力与能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人有各种 能力,但不是所有的能力都是智力。智力主要 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 智力是所有人所具有的特性,并被视为 一种潜在能力,这种能力可能是先天发 展和成长的一种机能。因此,它会因疾 病或受刺激而发生变化。一切对智力成 长的有利环境、知识、教育和刺激,都 不会增加一个人的潜在能力。因此,成 长只能使个人把他的潜力发展到最高度。
坚持长期的思想工作。
• 学外语一定要有一个积极和强烈的学习 动机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否则学好外语
是不大可能的。
第三节 年龄与外语学习
观点一:从小学外语是学习外语的最佳年 龄,儿童比成年人学外语学得快。 (the younger the better)
观点二:反对观点一,认为成年人理解能 力强,因而学习外语更有利。
• 他提出两岁到青春期之前,是学生习得 母语的最佳期。到了青春期,学习语言 要花大力气,本族语口音难以克服,成 年人说外语一定会带本族语口音,成年 人学外语也不可能学得像母语那样地道 。
• 帕特康斯克指出:只有那些在15岁之前 开始学第二语言的人才能完全像本地人 一样掌握语言。
• 约翰逊和纽波特认为:在15岁以前,特 别是10岁以前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能力方 面几乎没有因人而异的情况,而年纪较 大的学习者,由于缺少像说本国语那样 的能力 。
• 还有一些学习者反复练习强迫记忆,这样他们就满 意地觉得他们已掌握了一些东西。
• 另外,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仅仅是看、听、练, 他们还需要用完善的方法把新知识用于实践。一些 人自由选择他们喜欢的学习方式,他们取得的收益 就大得多。相比之下,那些被迫去接受唯一的学习 方式者(而这种方式并不适合他们)收益就小。
• 自觉型和兴趣型学生 受 内在动机支配, 说服型和强迫型学生 受 外在动机支配。
• 学习外语的态度与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程度 高于学习其他学科的态度和成绩之间的相关 程度。一般来讲,对待外语学习的态度与性 别不同有关,如女同学更喜欢学外语。
• 学生的外语学习态度是可以改变的,只 要外语教育工作者善于诱导,教法得当,
• 在外语学习中存在着语言学习才能的差 异,外语教师要因人而异,针对学生不
同的学习才能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促 使他们学好外语。
第六节 外语学习方式
• 不同的学习者可采用不同的方式去完成学习任务。 • 有些称为视觉”学习者,他们需要先用眼观察,再
接受事物;
• 另一些人被称为“听觉”学习者,需要听一次或两 次后再接受事物。
• 个性的不同的确对外语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 良好的性格有助于外语学习,而外语学习的成功
会增强学习上的信心,促进良好性格的形成,二者是 互相影响,相互作用的。
消极、悲观、恐惧、自悲等不良性格必定对外语 学习带来消极的作用。外语教师应给学生创造良好的 条件,注意培 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第八节 适应差异 因材施教
第七节 性格与外语学习
• 多数外语学习者的外语成绩与他们的性格 有关:
• 一般来说,性格开朗,自信心强,认真负 责的外语学习者外语成绩 好于 那口语方面,外向型的学习者(extroverted learners)喜欢交际,胆子大,不怕出错误, 常显得自信大方,善于和人交谈,他们要比 内向型的学习者(introverted learners)占 有一定的优势。但在阅读、写作方面不见得 比内向型的人有什么优越之处。
处理事物的倾向性。
• 外语学习态度就是学生对外语学习的认 识、情绪、情感、行为在外语学习上的 倾向。
• 外语学习态度与外语学习表现是一致的, 态度是内心的倾向,表现是外显的行为,
学生的内心态度如何,很难知道,唯有
通过他们的学习表现去推知,去了解他 们的内心世界。
• 学习态度根据学习表现,可分为: 自觉型、兴趣型、说服型和强迫型。
总结:
第四节 智力(intelligence) 与外语学习
• 1.智力: 指人的认识方面的能力,它是高度的观察力、 注意力、记忆力、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的总和。所谓的“笨”、“聪明”,就是对一 个人智力的评价。
• 桑代克他主张智力是由许多高度特殊的过程所组 成,这些高度特殊的因素联合起来,就组成智力 。他把智力分为三大类:抽象智力(abstract intelligence)、机械智力(mechanical intelligence)和社会智力(social intelligence) 。抽象智力就是了解和应用文字与符号的能力;
第一节 外语学习动机
• 动机(motivation) • 激励人去行动的内部动因和力量(包括个人的意
图、愿望、心理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的等),它 是个体发动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一个人 的动机,总是同他满足自己的需要密切相关。 • 学习动机还可以叫学习的坚持性(perseverance)。 • 动机具有启发性、选择性和目的性。 • 动机可使我们从厌烦转为感兴趣,它就像机动车 上的发动机和方向盘。
神经生理学家的一致看法是,超过了青春期就不那 么容易完全习得第二语言的语音。
• 伦尼伯(Lenneberg)-----临界期假设(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 This is supported by Lenneberg's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1967), according to which there is a period when language acquisition takes place naturally and effortlessly, and after which it is not possible to be completely successful.
观点三:青少年 early teenagers 既具有 语言获得的灵活性,又具有一定的认知 能力。
一、 临界期论
• 赛利格(Seliger)等人研究表明,成人学 外语,只有6%到8%的人可以说得上是不 带第一语言的口音。同时认为,各种语言 能力有自己的临界期,有的语言能力的临 界期较短,超过了11、12岁确实难以完全 习得,但有的语言的临界期则可能很长, 甚至持续终生。所以,讨论学习外语的最 佳期很难取得一致的结果。
一 、外语学习动机的类型
• 不同的角度划分,有多种类型 • 1.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 • 2.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 • 3.间接的远景性动机和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direct short-range motivatio • 4.外语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ation)
第五节 学习才能
• 研究表明,某些个人具有异常的学习语言的才能。
• 奥博勒(Obler,L.1989)报告说,有一个男子 就具有这种特殊的能力,奥博勒称他为CJ,他 的母语是英语,他的首次第二语言学习始于15 岁,是正式的法语学习。在高中时,他又学了德 语、西班牙语和拉丁语。后来,CJ在摩洛哥工 作,在那儿,他说自己通过接受正式的和非正式 的学习,便学会了摩洛哥阿拉伯语。他还在西班 牙和意大利仅度过几个星期,就学会了西班牙语 和意大利语。他确实是一位惊人的天才!
• 外语学习动机: 渴求外语学习的强烈愿望和求知欲。
• 它是直接推动外语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 是外语学习者在外语学习活动中的一种 自觉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心理状态。
• 加德纳(Gardner)认为,外语学习动机应包 括四个方面:
目的(a goal) 学习的努力程度(effortful behaviour) 达到学习目的的愿望(a desire to attain the goal) 学习态度(attitude)
二 非临界期论
• 年龄对外语学习影响的实验在世界上到处并时 时都在进行。1987年,梅伊斯特(Magiste) 做过一个实验,最小的6岁,最大的19岁。实验 结果使他认为第二语言学习似乎无临界年龄 (criti-calage),但似乎存在一个最佳年龄 (optimal age),其理由:年龄较小的学生模 仿力强,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语言学习的自发 性。但年龄较大的人自我意识增强,模仿力减 退,而使学外语愈加困难。但这个实验还有一 个启示,那就是语言的难易与年龄有关,并非 在任何情况下,年龄小的比年龄大的人学得好。
• 教师所教的东西对学生要有价值,如果教师所 教教材对学生不适宜,就会降低、挫伤学生的 学习动机。
采用积极的手段,而不能采用消极的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二节 外语学习态度
• 态度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 (1)认知,这里指人对事物的信念。 • (2)情感,指对事物的褒贬反应。 • (3)意动,即个人对待事物或采取行动
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
1.外语学习者自身的因素 • -----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动机、学
习态度、学习兴趣、意志和性格等是最直接的 和主要的因素。
• 动力占33%,才能占33%,智力占20%,其 他占14%
2.智力、学习才能(语言才能)、外语学习者的 年龄、学习方式等
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
• 学习动机 • 学习态度 • 年龄 • 智力 • 学习才能 • 学习方式 • 性格 • 个体差异
• 研究成果还表明,智力与正式的语言学 习中使用的第二语言技能有较大的关系 (即阅读、语言解析、写作、词汇学 习),但对口语交流技能发展的影响小 得多。由此看来,在班级授课的第二语 言学习中,尤其是在正式的课堂中,智 力似乎是一个有很大影响的因素。如果 不是正式课堂教学,智力可能就会起次 要作用。
• 研究表明:至少在第二语言发展早期阶 段,年老学习者比年轻学习者能力高。
教育研究已报道:在长期竞赛中,从小
学开始学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水平低于 那些从青少年开始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