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
农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02
农民法律意识现状
农民对法律的基本认知
01
02
03
法律意识薄弱
大多数农民对法律的基本 概念和原则了解较少,缺 乏系统的法律知识。
依赖传统观念
部分农民在处理纠纷时, 更倾向于依赖传统习俗和 道德观念,而非法律手段 。
对法律信任度不高
一些农民对法律体系的信 任度不高,认为法律解决 问题的效果有限,更愿意 寻求其他途径。
目的
通过实证调查,全面了解农民对法律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为政府和社会提供 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升农民的法律意识。
调查方法与范围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 全国多个省份的农村地区进行抽 样调查。
范围
覆盖了不同年龄、性别、教育程 度和职业背景的农民群体,以保 证调查的代表性。
农民法律意识的定义与重要性
通过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 发布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 知识,提高普法宣传的覆盖面。
开展法治文艺演出
组织法治文艺演出,以寓教于乐的 方式向农民普及法律知识。
举办法律知识竞赛
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农民 学习法律知识的热情,提高普法效 果。
完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
健全农村法律服务网络
构建以县级法律服务中心为龙头,乡镇法律服务站为骨干,村法 律服务室为基础的农村法律服务网络。
增进法律信任
通过实际案例,展示法律在维护权益 、解决纠纷中的重要作用,增进农民 对法律的信任和认同。
THANKS
感谢观看
对未来农民法律意识提升的展望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农村活动, 提高农民的法律知识和意识。
完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
加强农村法律服务机构和专业人员队 伍建设,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 服务。
XXXX年关于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法学调查报告(可编辑).doc
XXXX年关于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法学调查报告(可编辑)关于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法学调查报告内容摘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障农民法律意识的培育是农村法制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文章从农民法律意识的培育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出发对目前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途径。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民法律意识培育途径目录一、引言二、调查方式和结果三、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原因分析(一)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二)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分析四、农民法律意识的培养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一)提高农民法律意识是促进新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二)提高农民法律意识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构建和谐农村的需要(三)提高农民法律意识是培育新型农民。
实现管理民主目标的迫切需要五、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途径(一)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二)加强农村立法工作。
健全适应新农村发展要求的农业法律体系(三)加强农村执法工作提高法律运行成效树立法律的权威性(四)创新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理念和方式方法。
增强农村普法工作的实效性参考文献关于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法学调查报告一、引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法制的有力保障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则是加强农村法制建设的基础性环节。
二、调查方式、结果:经过问卷调查对的农民的法律认识有了较为清楚的理解调查情况如下:⑴、你认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是()A、很重要是维护权益的有效手段B、比较重要有时试图用法律解决问题C、一般重要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运用法律D、不重要⑵、问题:当你和你家人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A、拿起法律的武器B、诉诸武力C、通过关系解决D、感觉很委屈但也无可奈何E、根本没有在意过从以上的数据能够看出大多数的农民并不拥有优良的法律认识当其正当权益遭到进犯时都没有经过法律道路处理成绩而是具有“通过关系解决问题”“算了”、“算本人倒霉”等等之类的想法。
农村法律意识调研报告3篇
农村法律意识调研报告农村法律意识调研报告精选3篇(一)报告主要内容如下:1. 调研目的和背景:明确调研的目的和背景,说明为什么选择调研农村法律意识。
2. 调研方法和样本选择:介绍调研所采用的方法和样本选择的原则,说明调研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3. 农村法律意识现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现状,包括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对法律权益的保护意识、对法律规定的遵守程度等方面的情况。
4. 影响农村法律意识的因素分析:对农村法律意识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教育水平、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因素,并且分析不同因素对农村法律意识的影响程度。
5. 农村法律意识改善对策:结合调研结果,提出提高农村法律意识的具体对策和措施,包括加强法律教育宣传、提升法律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法律援助体系等方面的建议。
6. 结论和建议:总结调研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农村法律意识的提升提供参考。
7. 参考文献:对调研过程中参考的相关文献进行罗列,确保调研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调研报告内容可能会因为调研的具体要求和目标而有所不同。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报告的编写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农村法律意识调研报告精选3篇(二)《农村法治建设调研报告》一、引言农村法治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农村法治建设的深入调研,对当前农村法治建设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为农村法治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座谈会等多种方法,围绕农村法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开展调研工作。
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若干个典型农村进行实地调研,对村委会、农民法治意识、基层法治组织建设等进行深入了解,并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座谈。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农村法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通过多年的努力,农村法律法规体系逐渐健全,大部分农村居民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基层法治组织建设得到加强。
农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分析
农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分析一、序言(一)选题的由来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发展过程中,农村法治建设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法治建设进程中处于重要地位。
从历史和现状上看,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的人口占据全国总人口的一大半,因此,农民问题就是中国发展的主要问题,而农村的法治建设就是实现全社会法治化和依法治国方略的主要环节。
但是,针对中国政府已经提出并正在实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中国的广大农村是否已经逐步实现了法治化?目前农村中的普遍法治状况如何?农民对法治化建设有多少理解和参与?以及针对目标任务和现状,农村法治建设该何去何从?这些问题都有待学者进一步探究。
当前我国法治建设已经有了可喜的成果,“有法可依”也基本达到,但民众对于法律的了解仍然不够,很多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着诸如农民对法治的概念模糊、农民缺乏对法律的认同感和应用,以及农村执法艰难导致的法治化进程缓慢或停滞不前等问题,这其中,法律意识是一个重要因素。
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法律和法律现象的观念和态度的总称,它表现为人们对现行法律的认知、评价和运用程度,以及对一些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和看法等等。
因此,从根本意义上讲,增强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是实现农村法治化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关键和核心。
没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现代农民法律意识的支持,就不可能实现广大农村的法治化。
研究中国农村法治化问题,必然要将农民问题和农民的法律意识置于其中。
(二)调查对象选择我选择的调查对象是位于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的南社村、东社村、上庄村、窊流村、后北屯等城中村庄以及山西省吕梁地区离石的一处街道所在的村民。
之所以选择这些地方和村庄,是因为我的家乡是山西太原,我的家在这里,这些地方对于我自身来说都相对熟悉,对它们近几十年的发展和变化也相对了解,且太原市的各城中村和离石的村庄在各个方面都存在差别,比如村民的生活方式、经济收入以及两个所属城市的发展程度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农民知法守法调查报告
农民知法守法调查报告一、引言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民的法律意识和守法状况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深入了解农民知法守法的实际情况,我们开展了此次调查,旨在为进一步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本次调查以农村地区的农民为主要对象,涵盖了不同年龄段、性别、文化程度和职业的群体。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共发放问卷 5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450 份,并对 50 名农民进行了深入访谈。
三、调查结果(一)农民对法律的认知程度1、大部分农民对基本法律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具体法律法规的熟悉程度较低。
例如,多数农民知道“违法”和“犯罪”的概念,但对于《土地管理法》《劳动法》等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了解程度有限。
2、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相对具有更强的法律认知能力,而低文化程度的农民在理解和运用法律方面存在较大困难。
(二)农民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1、电视、广播等媒体是农民获取法律知识的主要渠道,约占60%。
2、其次是与他人交流和政府组织的宣传活动,分别占20%和15%。
3、仅有 5%的农民通过自主学习法律书籍获取知识。
(三)农民的守法意识1、在涉及到常见的民事纠纷,如邻里矛盾、土地纠纷等方面,大多数农民能够秉持和平解决的态度,遵守法律法规。
2、然而,在一些经济活动中,如农产品交易、民间借贷等,部分农民存在法律意识淡薄,不签订合同或协议,导致自身权益受损的情况。
(四)影响农民守法的因素1、法律知识的缺乏是导致农民不守法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对法律规定不清楚,一些农民在无意中触犯了法律。
2、农村传统观念和习俗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一些传统观念与现代法律存在冲突,使得部分农民在行为选择上更倾向于遵循传统而非法律。
3、执法不公和司法腐败现象的存在,削弱了农民对法律的信任,影响了他们守法的积极性。
四、原因分析(一)农村法治教育相对滞后1、农村地区的法律宣传和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普法工作难以深入开展。
关于农民法律意识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法律意识状况调查报告关于 __ 乡农民的法律意识状况调查一、前言农村问题是我国的发展和建设中最基本的问题,“没有农村的法治化就没有整个中国的法治化”,农村的法治化建设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主要环节。
而农民法律意识的现代化又是实现农村法治化的关键和核心,没有与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相适应的现代法律意识的支持,是不可能真正实现农村法治化的。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法治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农民的法律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总的说来,现状还不尽人意,我国农民的法律意识的状况并不令人乐观。
本文立足于对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进行考察,在调研的基础上, 综合分析^p 如何提高农民法律意识、促进农村法治化发展。
二、基层农民的法治基本情况(一)法律意识有所增强,开始信仰法律从我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现在很多人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的人们都在有形、无形之中有了一种意识,就是遇到纠纷、权利受到侵害时,会多考虑集中解决方法,而很多时候会想到运用打官司的方式来解决。
河口村的一位陈姓建筑工,他是农民工,年龄 54 岁,家里负担也比较重,还有个上大学的孩子要他供着,对于这种农民家庭,供一大学生是比较困难的,就靠这么一点工资,据他说,也幸好现在建筑工资提高了些,因此还算不是很穷。
到年末了,其工资还有被拖欠的,为了拿回拖欠工资,他们已经不像以前建筑工人那样把建筑工地上的东西全部拿走,也不是像以前那样带了一大堆的人去跟老板闹事了,索回工资。
而是,先跟建筑老板商议、交涉之后,见未果就去找区政府,请求政府出面干涉要回了拖欠工资。
当时,他们还有一种想法就是如果实在不行就是会去法院对建筑老板提起民事诉讼。
基于这种认识我相信,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相信法律是解决争议,维护权利的重要方式,便开始信仰法律了。
对这点我感到很欣慰因为我们国家封建时间太长,受历史影响,能够树立法治意识,即使不是很深已经很不错。
(二)对法律知晓不够,认识不足农村人基本是不知道多少法律的,只是通过电视,或者一些法律宣传活动,普法教育活动了解一些法律知识。
农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法律知识运用能力不足
尽管部分农民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实际运用能力相对较弱,难 以解决实际问题。
农民法律意识行为分析
法律意识淡薄
部分农民对法律持怀疑态度, 认为法律与自己的生活关系不
大,对法律缺乏信任感。
守法意识不强
部分农民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一些违 法行为,如偷盗、赌博等,对法律 的遵守程度有待提高。
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总结词
社会文化背景对农民法律意识具有重要影响。
详细描述
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农民对法律的理解和态度存在差异。一些传统文化和观念可能会影响农民的法律 意识,例如一些乡村地区可能存在对法律权威的认同度不高、对传统习俗的依赖较重等现象。这些因 素可能阻碍农民对现代法律体系的理解和接受。
05
代表性。
在调查过程中,采用标准化的问 卷调查程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样本选取
选取的样本为农村地区的农民 ,包括不同年龄、性别、文化 程度、经济状况等群体。
样本选取考虑了地区、民族、 宗教等因素,确保样本的多样 性。
样本数量为1000份,具有较高 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03
调查结果概述
调查结果总体概述
THANKS
感谢观看
维权意识不足
当农民的权益受到侵害时,部分人 选择忍气吞声或私下解决,而不是 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04
深入分析:影响农民 法律意识的关键因素
教育程度的影响
总结词
教育程度对农民法律意识有显著影响。
详细描述
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民更容易理解法律知识,并具备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 益的能力。反之,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民可能对法律感到陌生和难以理解。
关于农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简介农村法律意识建设是当前推进乡村振兴、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
为了了解当前农村居民对法律意识的认知和实践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以此为依据制定农村法律意识推广计划,本文报告了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设计本次调查目标人群为农村居民,随机抽取了4个省份10个村庄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中包含了以下5个问题:1.您认为个人应当遵守哪些法律?2.您是否知道相关部门会严格执法?3.您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哪些法律问题?4.您是否能够自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5.您对所属村委/居委会的法律服务满意度如何?共计发放了200份问卷,其中180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0%。
调查结果个人应当遵守哪些法律?根据问卷结果,绝大多数农村居民认为个人应当遵守的法律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劳动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同时也有个别居民认为遵守法律是为了应付监管机构的审核,有些法律规定限制了个人权利,应当有所改善。
相关部门会严格执法大部分农村居民表示知道相关部门会严格执法,这也是他们遵守法律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也有不少居民认为执法机关效率低下,处理问题缓慢。
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问卷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主要包括:•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基础设施建设补偿问题•农村集体所有的资产分配问题还有少数居民遇到了劳动保障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
自主维护合法权益大部分农村居民认为可以自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同时也表示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保障。
少数居民表示自身能力有限,需要通过行政或司法渠道来解决问题。
对所属村委/居委会的法律服务满意度问卷结果显示,大部分农村居民对所属村委/居委会的法律服务满意度较高。
但也有部分居民认为村委/居委会法律服务的专业性和效率有待提高。
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深入了解了农村居民对法律意识的认知和实践情况。
针对农村居民承包土地、基础设施建设等法律问题,我们可以制定更具针对性的社会法律宣传计划,提高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农民知法守法调查报告
农民知法守法调查报告在我国,农民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的知法守法情况对于农村的稳定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法治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深入了解农民的知法守法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广泛的调查。
本次调查涵盖了多个农村地区,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观察等多种方法,共收集了_____份有效问卷和_____次访谈记录。
一、农民对法律的认知程度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农民对法律有一定的基本认知,但认知程度相对较浅。
对于常见的法律法规,如《婚姻法》《土地管理法》等,约有_____%的农民表示听说过,但对具体内容的了解并不深入。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教育水平限制: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能力。
2、宣传渠道单一:虽然现在有一些法律宣传活动走进农村,但宣传方式较为单一,多以发放宣传资料为主,缺乏生动形象的讲解和互动,导致农民对法律的关注度和理解度不高。
3、日常生活关联度不高:部分农民认为法律与自己的日常生活联系不紧密,没有主动去学习和了解法律的动力。
二、农民的守法情况总体来看,大多数农民能够遵守法律法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在涉及土地流转、邻里纠纷等方面,部分农民存在不依法办事的情况。
例如,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有些农民未签订规范的合同,导致后期出现纠纷时难以维护自身权益。
在处理邻里纠纷时,有的农民可能会采取一些过激的手段,而不是通过合法途径解决。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1、传统观念影响:一些农村地区仍存在着“人情大于法”的传统观念,认为通过人情关系可以解决问题,而忽视了法律的作用。
2、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认识不足,不清楚违法的后果。
3、执法力度不够:在一些农村地区,执法部门的力量相对薄弱,对违法行为的查处不够及时和严格,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法律的威慑力。
三、农民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通过调查发现,农民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电视广播:这是农民获取法律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通过新闻、法制节目等了解一些法律知识。
农村法律意识调研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农村法律意识调研报告农村法律意识调研报告引言: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农村法律意识仍然相对较低。
为了解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水平,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农村地区的居民进行了调查。
一、调研背景:农村地区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农村地区也面临着新的法律问题和挑战。
了解农村居民对法律的认知和意识水平,对于完善农村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研对象:本次调研以某农村地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共收集有效问卷100份。
三、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研,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和法律意识相关问题。
调查对象通过填写问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调研结果分析:1.基本信息:调查对象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年龄在40岁以上占比较大,受教育程度以初中以下为主,职业主要是农民。
2.对法律的了解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农村居民对法律的了解程度较低,特别是在劳动法、土地法等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少。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对法律意识的认同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农村居民对法律意识的重要性有一定认识,但在实际生活中对法律意识的运用不够深入。
4.法律纠纷处理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在面对法律纠纷时,主要依赖村委会或相关机构的调解和解决,很少直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五、存在问题分析: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农村居民在法律意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对法律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特别是在劳动法、土地法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足;2.在实际生活中对法律意识的运用不够灵活和深入,特别是在涉及到合同、土地等方面的问题上,缺乏法律意识的引导和保护;3.对法律纠纷处理方式存在依赖性,过于依赖村委会或相关机构的调解和解决,很少直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六、建议和对策:1.加强法律知识普及教育,特别是农村地区的特殊法律知识,如劳动法、土地法等;2.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加强农村居民对法律意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水平;3.建立健全农村法律服务机构,提供农村居民法律援助和咨询服务,为他们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务;4.加强农村村委会和相关机构的法律职责培训,提高他们对法律问题的解决能力和法律意识。
农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农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现在很多地区都在做农村普法行动,那么大家知道农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怎么用书写吗?以下是XX精心准备的农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关于农村农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1】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法制的有力保障,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则是加强农村法制建设的基础性环节。
笔者结合目前常州市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深入调查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法律意识,并和农民进行了接触,对一些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法律知识进行普及,自己印制了一些简单的法律知识发给农民,使得一些农民能在遇到问题时能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
虽然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对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但目前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却不尽人意。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民法律知识水平的匮乏。
虽然经过多年的普法教育,农民的法律知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由于历史传统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加上普法宣传流于形式,农民对法律知识的认知仍停留在浅层次的感性认识上,不能真正了解法律的含义,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法律知识和法律心理结构。
这种对法律的陌生感决定了农民在遇到问题时一般是拒法律于门外的,更倾向于用非法律方式去解决问题。
二是法律虚无主义思想盛行。
虽然我国早已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但在我国农村地区仍然有许多人或多或少存在着有法无法一个样的法律虚无主义观念。
笔者在农村调查的时候发现,很多人对一些根本的法律有所了解,比如很多人知道杀人发火是犯法,但是对无照经营等却认为不犯法,更不要说对那些涉及与经济贸易等有关的法律知识了。
农村居民法律意识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居民法律意识情况调查报告标题:农村居民法律意识情况调查报告摘要:本报告对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在一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存在农村居民法律意识普遍较低的问题。
为提高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应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改善法律服务条件,加强对农村居民的法律援助工作。
一、引言法律意识是人们对法律的了解、认知、遵守和维护的程度,是评估一个社会法治水平的重要指标。
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的提升对于构建和谐农村社会、推进农村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500份问卷,有效回收433份,有效回答率为86.6%。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 法律知识了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0%的农村居民对基本的法律知识有所了解,如合同法、劳动法等,而70%的人对这些法律知识知之甚少或毫不了解。
这说明农村居民的法律知识普及程度较低。
2. 法律意识的实践水平仅有10%的农村居民表示在日常生活中会主动学习和遵守法律法规,而大部分的居民在面对法律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应对,甚至会采取非法手段来解决问题。
3. 法律服务需求与满足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对法律服务的需求较为迫切,但目前法律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农村地区法律服务资源的匮乏、法律援助机构的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农村居民法律服务的满足度。
四、建议与措施1. 加强法律宣传教育针对农村居民法律知识缺乏和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要加强法律宣传教育,利用村级广播、电视、手机APP等媒体,普及农村居民最基本的法律知识。
2. 改善法律服务条件应投入更多资源,改善农村地区的法律服务条件,提高法律服务设施的覆盖率,并加强对法律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3. 加强法律援助工作推进法律援助机构的建设,增加农村地区的法律援助站点,提供更多的法律援助服务,确保农村居民在法律权益保护方面能够获得及时支持和援助。
五、结论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普遍较低,需要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改善法律服务条件,并加强对农村居民的法律援助工作。
农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1.本镇农民工现状
农民工这一时代出现的新的代名词,是中国传统社会向 现代社会转变的重要
标志,是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涌现出的一 支新兴的劳动力,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结构变革的巨大 力量。改革开放以来,亿万农民走出田间、走出农村、进入 工厂、进入城市,用他们的双手,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创 造着自己的新生活,创造着中国的现在和中国的未来。
主动帮助他们改善生活和工作条件。
调查人:郑颖
班级:12级会计电算化
指导老师:辛应红
关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调查报告,“农民工”是中 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
的非凡概念,是指户籍身份还是农民,有承包土地,但 主要从事非农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的人员。 狭义的农民工, 一般指跨地区外出进城务工人员,也包括在区域内二、三产 业的农村劳动力,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跨地区进城务 工人员。农民工的权益保障是中心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 此高度重视,近年来采取多种措施,为维护农民工权益做了 大量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工权益保障仍存在诸多问 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部分农民工采取过激行为的维权事件 不断发生,对社会稳定、和谐社会的建立以及经济社会的发 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本
4•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努力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 一是应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突出加强职业技能和法律技 能政策培训,要以市场为导向,科学设置教育培训内容,使 农民工基本把握一至两门使用技能,二是在法规政策方面,
着重使农民工增加劳动保障,安全生产、利益诉求等方面的 法律知识,增强法律观念,提高自身合法权益的维护能力。
3.抓重点,认真解决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 一是要加大劳动监察力度,依法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依法规 范企业制度,使用农民工的企业要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 按时足额支付工资,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保பைடு நூலகம்农民工的合法 权益,要加大对企业使用农民工的监察力度,对违反国家规 定,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行为,责令限期加以改正逾期不 改或情节严重的要依法查处,二是要解决最低工资制问题, 制定农民工最低工资制,并与城市居民的最低工资标准结合 起来,体现建立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原则,三是要探索适 合农民工实际的社会保障制度,要研究制定农民工参加工伤 保险的办法,确保他们因工伤亡之后及时得到救治和补偿, 四是要建立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同享公共治理服务的体制,取 消对农民工的不合理收费,尽快解决农民工子女的就业问 题,改善农民工生产生活条件,适应满足和保证农民工的基 本精神文化需求。
关于农民法律意识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法律意识社会调查报告关于农民法律意识社会调查报告1为深入了解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现状,切实推进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笔者利用在乡镇挂职锻炼的机会,采取走访、座谈、问卷等形式,对乡镇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报告情况如下。
一、工作主要措施及成效在组织领导上,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成立了“__”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由乡镇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机构和人员任成员,将普法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普法工作与全镇总体工作统一安排,统一检查,统一评比,确保了普法工作目标任务的贯彻落实。
在普法教育上,突出对重点对象的法律服务和法制宣传。
对于乡镇领导干部、乡镇直单位负责人和村干部以规范依法行政行为为主,提高干部依法执政水平;对镇企业管理人员、个体工商户加大税法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商户依法经营意识;对普通党员、群众广泛深入开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教育,提高村民依法自治水平;对青少年学生加强交通、消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增强学生自我防范和遵纪守法的意识。
在依法治理上,大力推进“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
把法制教育、依法治村与“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进;全乡镇普遍实行了村民自主选举村委会,建立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农村基层干部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观念开始树立,农民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意识明显提高。
在活动载体上,普法工作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与法治实践活动相结合。
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增强企业经营从业人员的法治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为农民和外出务工人员开展法律咨询,提供法律服务;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社会热点、难点和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开展法治主题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开展“法律上门”服务活动,加大对弱势群体和经济困难人员的法律援助力度,受到群众的欢迎。
二、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1、对农村普法认识不足,思想上有偏差。
农村居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精选5篇
农村居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精选5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在结束一段工作时。
都会使用到报告,写报告时,要明确的讲清楚自己的逻辑,层次方面要分明,逻辑要严谨。
以下是为您收集的“农村居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供您参考,如果您认为这篇文章好就请分享给您的朋友们吧!农村居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篇1在目前全国上下进入法治建设的新时代,我县农民的法律意识状态如何?他们的权利意识、法律保护意识和民主意识的状态又如何呢?为了解现今我县农民的法律意识状况,更好地加强和增进农民的法律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对我们的法律有正确的态度,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我们选择几个乡镇采取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农民法律意识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目前我县农民的法律意识状态1、传统的习惯根深蒂固。
随着法治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多年的普法教育,全县农民法律知识贫乏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的改观,农民的法律、权利意识在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农民知道当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但总体来看全县农民的法律意识依然相对淡薄,传统意识较浓,农村法制宣传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主要表现在法律素养低,害怕打官司,对法律缺乏信任,薄情优先于法。
从走访的人员和媒体披露的大量案件来看,在一部分农民的脑子里的法律意识仍是空白,即使自己或家人受到了严重侵害,也不知道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或者想寻求法律保护,确不知道该如何着手;也有一些像经济往来的行为,如借款不写借条,总以为大家是熟人、朋友,不会出问题,一旦出了问题,又无凭无据,无法求得法律的保护;更有甚者,一些村干部的法律意识也十分淡薄,公然出面去解决本村发生的刑事案件,以私了的方式解决,使得触法刑法的犯罪分子逍遥法外。
2、农民对法律的认识不到位,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意识浅薄。
大多数的农村村民不懂得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更多的人认为法律不是保障人民权利的实现,而在更多的限制人的行为的发生。
农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农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xx年xx月xx日•调查背景和目的•调查方法和样本概况•调查结果概述目录•调查结果详细分析•对策建议•结论01调查背景和目的中国农村社会的现实情况农民的法律意识薄弱,缺乏对法律的了解和认识。
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于农民法律意识的关注为了推进法治建设,提高农民法律意识,政府和社会各界开展了一系列调查和研究。
调查背景了解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和问题。
分析农民法律意识薄弱的原因和影响。
提出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对策和措施。
调查目的1调查范围23本次调查范围覆盖了多个省份的农村地区。
调查地域本次调查对象包括农民、村干部、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等。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于2021年开展,历时半年时间。
调查时间02调查方法和样本概况根据研究目的设计问卷,涵盖农民对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法律意识状况等方面。
采用问卷调查法前往农村地区进行调查,与农民进行面对面交流,确保问卷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实地调查调查方法选取多个农村地区为了保证样本的代表性,选取了多个不同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农村作为调查样本。
随机抽样在每个地区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确保样本的随机性和广泛性。
调查样本来源03信度和效度较高通过对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证明本次调查的信度和效度较高,能够为后续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样本代表性01样本数量充足共收集了500份有效问卷,样本数量较为充足,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农民的法律意识状况。
02样本涵盖面广本次调查涵盖了不同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和地区的农民,具有较为广泛的代表性。
03调查结果概述总体法律知识水平较低大部分农民对法律知识了解较少,对法律规定、法律程序等不清晰。
法律知识获取途径有限农民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主要依靠传统习俗、经验等,缺乏正式的法律教育和培训。
农民法律知识水平很多农民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不知道如何维权,甚至不敢维权。
维权意识薄弱部分农民对法律权威性、强制性缺乏认识,对法律规定的义务和权利不明确。
关于农民工的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的法律意识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通过事实说明其观点,对调查对象作出评价,阐明其意义,或从总结点上的经验入手,讲明某个道理。
接下来一起看看这篇调查报告吧!农民工的法律意识调查报告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大量进城务工的农民成为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同程度地受到侵犯,其主要原因是农民工法律素质普遍较低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针对这一问题我对清涧县的农民工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查。
通过调查清涧县外出的农民工在外主要涉及建筑业、餐饮服务、批发零售、车辆修理、轻工业等行业。
一、农民工获取法律知识及法律援助的途径调查显示电视、广播、报刊、杂志这些传统媒体仍然是农民工获取法律知识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占到了被调查人数的564%。
通过法制宣传橱窗获取法律知识的农民工占到了总数的224%,以互联网为载体获得法律知识的农民工只占到了总数的6%。
在农民工认为在哪里咨询法律问题比较可靠这一问题上,有48%的人选择了政府相关部门,44%的人选择了法律服务所,33%的人选择了律师事务所,还有15%的人选择了熟人介绍。
在有效解决法律问题途径这一项目上,有651%的人选择了依法解决,另外还有57%的人选择了上访,这说明大部分农民工已有了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利益的法律意识,而少部分把上访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也符合当前社会的实际。
在农民工是否了解法律援助具体条件的问题上,有807%的人选择了了解一些。
有864%的被调查者认为,当他们需要法律帮助时很方便或比较方便。
此外还有884%的农民工认为他们能够或有时能在社区获得法律帮助。
二、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农民工分布较广、流动性大、居住分散、难以集中这些特性给农民工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特别是外出农民工的法制宣传教育比较薄弱,存在不少盲点。
精选农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五篇
精选农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五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党建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document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精选农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五篇精选农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五篇完善劳动合同制度,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向劳动者收取财物,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精选农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
关于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
关于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报告在中国不断与世界扩大交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今天,法律开始走进并更近的影响农民的生活,那么,农民的法律意识状态如何呢?他们的权利意识、法律保护意识和民主意识的状况又如何呢?这些都是我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大学生急切想了解的问题,于是趁着暑假的机会,在我的家乡韶关市的几个乡镇展开了此次的社会调研。
一、调查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目的和意图现在,我国已进入了法制社会的时代,农村的日常生活不仅涉及到经济,还涉及到文化和伦理道德等多方面,而所有的这些都必须用法律来调整。
通过对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社会调查,了解现今我国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状况(尽管每个地区各有差异,但也可大致了解),意识也希望通过了解,能加强和增进农民的法律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法律的观念,对我们的法律有正确的态度,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地调查对象分别是韶关市犁市镇、长来镇、北乡镇在农村生活的居民,所被调查的人员大概在18—65岁之间,文化程度在小学至本科之间,无文盲。
所以,可以保证调查问卷的真实性,以及回答我访问时理解问题的能力。
三、调查的程序此次调查主要用的是问卷调查和访问相结合的调查方法。
不过仍是以调查问卷为主,访问为辅的调查方法。
四、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因为考虑到本次调查问卷的调查对象主要都是农村居民,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尽可能做到浅显易懂。
在爸爸的帮助下,这次的调查共发问卷60份,每个村各20份。
采用当场回收的方式,60份全部回收,但有4份没按要求填写,所以,最后的有效问卷为56份。
以下是我的调查问卷:1 你对法律知识了解多少?A 该了解的都了解了——12.8%B.不太了解——65.3%C不了解——21.9%2 您觉得法律能维护您的切身利益吗?A 能,我对法律非常有信心——10%B 不能,法律越来越成为有钱人和有权人的代表和工具——18.3%C 现在还不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会逐渐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新农村农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法制的有力保障,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则是加强农村法制建设的基础性环节。
笔者结合目前常州市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深入调查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法律意识,并和农民进行了接触,对一些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法律知识进行普及,自己印制了一些简单的法律知识发给农民,使得一些农民能在遇到问题时能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
一、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虽然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对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但目前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却不尽人意。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民法律知识水平的匮乏。
虽然经过多年的普法教育,农民的法律知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由于历史传统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加上普法宣传流于形式,农民对法律知识的认知仍停留在浅层次的感性认识上,不能真正了解法律的含义,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法律知识和法律心理结构。
这种对法律的陌生感决定了农民在遇到问题时一般是拒法律于门外的,更倾向于用非法律方式去解决问题。
二是法律虚无主义思想盛行。
虽然我国早已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但在我国农村地区仍然有许多人或多或少存在着有法无法一个样的法律虚无主义观念。
笔者在农村调查的时候发现,很多人对一些根本的法律有所了解,比如很多人知道杀人发火是犯法,但是对无照经营等却认为不犯法,更不要说对那些涉及与经济贸易等有关的法律知识了。
因此,除一些重大犯罪行为外,农民的社会行为基本上是脱离法律认知而进行的。
三是权利意识淡薄。
受传统人治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法制在农村的着眼点都是如何加强管理,着重于法的政治统治功能,法律工具主义色彩比较浓重,而忽视了法律维护农民权益这一功能。
农民往往只把法律当成是制裁违法犯罪的工具,而忽视了法律保障权利的功能。
权利意识淡薄,主体意识模糊,缺乏维护民主权利,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切身利益的意识和实践活动。
不少农民在其权利受到侵害时,或不知道已受到侵害,或虽已知道,却信守“民不与官斗”、“一年官司十年仇”、“吃亏是福”等传统观念,对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不敢抗,一味忍让。
四是法律在农村缺乏应有的权威。
法治社会要求法律至上,具有最大的权威和最高的效力。
然而,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法律却没有处于至上的位置;相反,几千年来的封建人治传统已使权力至上的观念在我国农村社会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农村地区呈现出明显的泛权力状态。
在权大还是法大的价值取向上,广大农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法律几乎是没有权威的。
在农民的心中,政府管理了一切,在日常生活中找政府往往是解决矛盾纠纷的主要途径,远远大于寻找法律救济的比重。
二、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分析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日益深入,法律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经过四个五年普法宣传教育,人们的法律意识也逐步提高。
但如上所述,目前我国农民的法律意识总体来讲还十分淡薄,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化素质低下,影响其法律素质的提高。
由于传统和现实原因相互交织,我国农村人口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7 年,而城市为12.2 年。
而在笔者的调查过程中,发现现在农村40 岁以上的人群学历在高中以下的占86% ,而大学毕业的很少。
另据有关报载,目前,我国文盲绝对数高达8507万左右,而其中90%的文盲分布在农村。
农民文化水平的普遍低下,必然直接影响到其学法、知法、用法的积极性和实际效果,进而影响其法律意识的提高,阻碍农村法制建设的进程。
二是传统思想的影响。
众所周知,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儒家政治文化观念根深蒂固。
虽然自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以后,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逐渐传人并影响国民的观念和生活,但直到现在,在我国农村地区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仍然十分深重。
一方面,由于人们仍主要生活在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熟人社会关系中,传统的“无讼”、“和为贵”思想及家族意识等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态度。
遇到矛盾纠纷时,或忍气吞声,或依靠有威望的长者或村干部依乡规民约来解决。
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诉诸于法的,法律在百姓心中占据着很不起眼的位置。
一方面,受“权力本位”思想的影响,不少农村基层干部法制观念淡薄,头脑中“人治”思想作祟,认为法是管老百姓的,而自己却不受法律的约束,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以言代法、以权代法。
这种现象进一步加剧了农民对法律价值的非认同感。
三是农业立法的相对滞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农业法律、法规和规章,为我国农村建设提供了法律支持。
但总的来讲,农业立法还相对滞后,立法质量不高,层次较低,很多规范原则性太强,配套法律法规跟不上,缺乏可操作性。
农业立法中重行政管理轻权利保护的倾向仍很严重,立法无法充分反映农民的利益。
而法律要被人们自觉遵行,必须使主体深切感受到法律是以表达自身需求为前提的。
这样的农业立法现状必然会妨碍农民对法的作用的正确认识,难以产生对法的信赖心理,这也是我国农村社会法律价值感无法得到认同的重要原因。
四是法律在农村的实施情况较差。
农民法律意识的培养与农村良好的执法、守法、崇法环境密切相关。
由于封建法制传统中“行政兼司法”体制的影响,农民在碰到纠纷时首先想到的是找政府,而不是找法院,这不仅使司法独立的实现困难重重,也使司法的终极权威性大打折扣。
农民不相信法院,无意诉诸法律,却对用行政手段解决纠纷充满憧憬。
而农村的行政执法情况又如何呢?部分基层执法人员素质低下,农村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农村中以权代法、以势乱法、执法违法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乡村执法者的这些形象和执法行为必然削弱法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使人们不再相信、尊重和遵守法律。
五是农村普法工作较为薄弱。
农民法律意识淡薄与政府的法制宣传教育有着直接关系。
虽然已实施了四个五年普法计划,但总的来讲,我国普法宣传工作收效甚微。
特别是农村,政府的普法投入不足,未能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普法宣传,只是简单地发放普法法律法规选编,普法流于形式,方式方法较为单一。
法制宣传中较注重法律义务、法律责任的灌输,忽视人们对法律权利的认识,注重实体法,而不重视体现法律正义的程序法等等,这势必使农民对法律产生厌倦的心理,影响其法律意识的提高。
三、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途径(一)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如前所述,文化素质低下是影响农民法律意识提高的重要因素,而文化素质与受教育程度是成正比的。
因此,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增强农民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
发展农村教育首先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当前,农村教育资金不足,大部分的教育资金投入在城市,而农村则是少之又少。
据有关部门统计,拥有总人口数70%的农村,却只有10%的学校;农村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只有80%,而城镇达99%;农业劳动者中的文盲占全国文盲总数的94%,而且每年以200万人的速度增加。
针对这种情况,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势在必行。
近年来,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已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政策。
只有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投入增加了,农村的义务教育才能有较大发展。
农民的文化素质才能得到提高,法律意识的提高才有了基础。
(二)加强农村立法工作。
健全适应新农村发展要求的农业法律体系立法是法律运行的前提和起点,依法治农首先要有良法可依,提高农民法律意识,也必须先有良法可信。
针对目前我国农业立法方面的不足,加强农业立法工作,是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必要举措。
加强农业立法,首先,应对已有的农业法律法规进行清理,对不适用的法律法规加以废止或修订,对一些过于原则性的法律法规应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增强其可操作性,针对一些立法过程中的盲区,及时制定出台新的法律法规,使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够有法可依。
其次,农业立法应改变过去重管理轻权利保护的倾向,切实反映和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只有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的法律,才能使农民对法律的关注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需求。
正如博登海默所言:“当民众从现行法律中找到公平、安全和归属感时,就会对法律充满信任、尊重,觉得自己有法律人格,他就会自觉守法、忠心拥护法乃至以身捍卫法。
而当民众从法律那得到的只有压抑、恐惧、冤屈、暴力、显然的不公平,他又怎会信任、自觉服从并且忠心拥护与他的利益相悖的法律条文或命令呢?”最后,农业立法应体现乡情。
在农业立法过程中可以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但更要体现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
在进行农业立法的时候,既要考虑到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的现实,又要尊重那些已经存在并长期影响老百姓生活的习俗、习惯等“民间法”,考虑到农村的乡情乡俗;否则,一味强行将现代法律制度引入乡土社会,可能适得其反,引起农民的反感。
正所谓:“不观时俗不察国本,则其法立而民乱,事剧而功寡。
”因此,在进行农业立法时,应深入农村,进行调查。
(三)加强农村执法工作,提高法律运行成效,树立法律的权威性“良法”制定出来后能否发挥其作用,树立法律的权威性,并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关键在于法律能否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贯彻执行。
法的执行决定着人们能否通过此过程得到法的公平正义的价值体验,而价值体验的状况又直接影响到人们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形成。
因此,加强农村执法工作,提高法律运行的成效,就可以为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针对目前法律在我国农村的实施现状,要提高法律的实施效果,首先要深化农村的司法改革。
由于传统的“厌讼”思想和现实因素的影响,乡土社会的司法状况令人堪忧。
鉴于这种情况,必须进一步完善涉农案件的审判和监督机制,加强司法队伍建设,本着方便农民诉讼的原则,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简化立案程序,减免诉讼费用,加强法律服务,缩短办案期限,加大执行力度,强化审判监督,公正妥善地解决各种涉农案件和纠纷,使农民从司法活动中得到实惠,从而从内心认同法律,树立起对法律地信仰。
其次,要进一步完善农村的行政执法工作。
法治的真正含义是各级政府官员依法行政,依法治农首先要依法治官。
因此要加强农村的行政执法工作,首要的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行政执法队伍,塑造良好的执法形象。
为此要加强农村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政治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培训和考核。
最后,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执法机制,加强农村执法监督机制,保证农村执法工作顺利实施,促进执法公正和执法为民,使农民在良好的执法环境和氛围中认识到法律的价值,体会到知法、守法的好处,逐步树立起对法的好感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