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全册精品版
【小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容量和升》导学案学习目标:
![【小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容量和升》导学案学习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d88edbe5c5da50e2534d7fd1.png)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容量和升》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
2学会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建立容量单位的意识,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通过探究新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容量单位1升的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听说同学们最喜欢猜谜语了,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则谜语,猜猜看。
席间用它酬宾朋,出门用它来饯行,阵前用它可壮胆,客来用它来洗尘。
(打一食物)谜底是:()2说起喝酒,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秋天的果园到处飘着怡人的芳香,小猴用葡萄酿了很多的美酒,于是请森林的小动物们来一起品尝。
老虎一连喝了5杯,都没有醉,可是狮子刚喝了2杯就摇摇晃晃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认为:狮子的杯子比老虎的(),所以狮子喝了2杯就醉了。
3虽然都是杯子,也有大小之分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方面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1容量单位的统一性(1)看看两个玻璃杯,说说哪一个能盛的水多。
我发现:大杯子比小杯子盛的水(),我们就说盛液体多一些的杯子的容量比较()。
(2)你知道哪一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呢?我的疑问是:黑把水壶虽然()一些,但是要()一些,这怎么比呀?(3)大家有什么办法吗?我的方法是:在一个冷水壶里装满(),倒入()冷水壶中。
(4)用上面的这种倒橙汁的方法来量一量。
我的发现:①红把冷水壶还有()橙汁,所以红把冷水壶的容量()一些。
②红把冷水壶还可以()些橙汁,所以红把冷水壶的容量()一些。
(5)你知道第一个冷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提示:借助课前准备的纸杯,把这一大杯水倒入一次性杯子中,看看可以盛多少杯。
我发现:①大约能盛这样的()杯。
②大约能盛这样的()杯。
(6)你能知道这容器的准确容量吗?我的发现:杯子()一样大,()能知道这容器的准确容量。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名师优秀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名师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e500c6524de518964b7d66.png)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一、教材编写意图。
在数与计算方面,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
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二、各部分之间的衔接关系。
1(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内容包括认识比万大的计数单位和十进制计数法,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把整万、整亿数改写成用万、亿做单位的数以及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的近似数。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3f4347cac1c708a1284a4447.png)
活动一:室内外温度的测量和比较
1、教室内的温度与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
2、我们怎样知道室外的温度比室内高还是低呢?
3、怎样测量室内室外的温度?需要做哪些准备?怎样做好记录?
以小组测量室内外的温度
4、我们实际测得的室内外温度有什么不同吗?哪一个温度可以反映当地的气温呢?
活动二:气温的测量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二次设计
导
学
过
程
一做吗?
三、自学解疑
1、学生独立阅读课本第2、3页
2、学生二人小组完成设问导学问题,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3、根据设问导学问题所学到的内容回答学案自学解疑的问题。
4、全班交流。
四、巩固练习
(1)说说我们了解天气情况的途径。
(2)下雨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五、拓展延伸
过程与方法: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学习难点
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具学具
1、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风的大小可以用风速来描述.
课
后
反
思
导学设计
教学时间
学科
科学
课时
学习方法
观察、合作、探究
课题
5、降水量的测量
主备教师
辅备教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6 营养要均衡》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6 营养要均衡》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c847c8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2e.png)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6 营养要均衡》教学设计点,米饭必须吃。
)3.揭示课题:营养要均衡活动意图说明:从营养均衡的科学概念入手,激发学生对食物搭配的兴趣。
环节二:了解营养均衡标准(指向目标1)学生活动21.“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营养配比的参考标准,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
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以下问题(1)观察“膳食宝塔”中一天要吃的食物有哪些种类?(2)每层食物的食用量有什么区别?2.学生反馈交流对膳食宝塔的认识教师活动21.教师介绍:“平衡膳食宝塔”是每天进行均衡膳食搭配的标准,是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适合我国普通健康老百姓的膳食搭配建议,可以为我们选择食物、获取均衡营养提供参考。
(1)提问:观察“膳食宝塔”中一天要吃的食物有哪些种类?(2)提问:每层食物的食用量有什么区别?(预设:宝塔”中食物的用量呈现由多到少的变化规律。
)2.教师指导学生将各类食物量由数据向实物转化,并提示“宝塔”建议的摄入量是一个平均值,可以根据年龄、性别的因素适当调整。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具体认识分析膳食宝塔各层信息,了解到人的生命活动需要不同种类的食物,并从中获取多种所需的营养成分,我们要搭配膳食,保证营养充足,同时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环节三:搭配膳食营养(指向目标2)学生活动31.把自己一天中的食物记录卡按照宝塔各层食物的分类进行摆放。
教师活动31.请大家把自己一天中的食物记录卡按照宝塔各层食物的分类进行摆放。
教师巡视指导。
2.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讨论(1)自己吃的食物是否在每一层都出现了?(2)各种食物的食用量与宝塔中的食物量是否接近?(3)分析一下,今天的食物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3.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2.教师引导(1)提问:自己吃的食物是否在每一层都出现了?(2)提问:各种食物的食用量与宝塔中的食物量是否接近?(3)提问:分析一下,今天的食物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预设:肉类偏多,蔬菜水果类明显偏少,而且晚餐总量不够,饮水量缺乏。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11、12、13课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11、12、13课](https://img.taocdn.com/s3/m/fa11ef0a6529647d2728529f.png)
研究自然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1)提问:自然界里也经常刮风。是谁有那么大的力量,使空气流动起来呢?
(2)做模拟实验:风的成因。
①教师讲解实验方法、注意事项等。
②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实验现象。
(4)讨论: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空气为什么会流动起来呢?
(5)分组讨论:在自然界中,什么物体和实验中的蜡烛一样,能使空气流动起来?它是怎样“造”出风的?把讨论的结果记下来。
制作风力计的材料:小铁钉,棉线,量角器,泡沫,大头针等。
导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准备诱发】
除了学习观测天气外,还要学会观测风的方向和大小。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风的方向和大小呢?今天老师带同学们一起去追寻风的足迹,观测风的方向,探究风的奥秘。板书课题。
【我会自学】
自学课本
【点拨导思】
一.引导学生认清风的方向
学习内容
12.追寻风的足迹
课时
1节
课型
实验课
教材分析
本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学习观测风向和风力的方法。第二部分:到室外去实地观测风向和风力。第三部分:了解风向标和风力计,制作简易的风向标和风力计。
学习目标
1.知道风吹来的方向叫风向以及八个风向的表示方法。
2.知道风的大小用风力来表示及风力有十三个等级。
学习内容
13是谁制造了风
课时
1节
课型
讨论生活中人们怎样制造风,产生风的原因是什么。第二部分:研究自然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学习目标
1、知道自然界的风是太阳使空气流动起来形成的。
2、会做风的形成的模拟实验;能根据模拟实验来推想自然界里风的成因。
新版PEP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新版PEP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e810545e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1a.png)
新版PEP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全
册)
第一章:生活中的物体
- 目标:通过研究本章,学生将了解生活中的物体及其特性,培养观察、分类和归纳的能力。
- 课时安排:
- 第一课:认识物体(30分钟)
- 第二课:物体的颜色和形状(30分钟)
- 第三课:物体的大小和硬度(30分钟)
- 第四课:物体的声音和重量(30分钟)
- 研究要点:
- 识别不同物体的特征和特性;
- 分类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硬度、声音和重量;
- 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
- 归纳总结物体的特性。
- 研究内容概览:
- 第一课:认识物体
- 介绍什么是物体;
- 列举常见的物体;
- 观察并描述物体的特征。
- 第二课:物体的颜色和形状
- 研究如何识别和描述物体的颜色;- 研究如何识别和描述物体的形状;-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物观察和比较。
- 第三课:物体的大小和硬度
- 研究如何识别和描述物体的大小;- 研究如何识别和描述物体的硬度;- 进行物体大小和硬度的比较和分类。
- 第四课:物体的声音和重量
- 研究如何识别和描述物体的声音;- 研究如何识别和描述物体的重量;- 进行物体声音和重量的比较和归纳。
- 研究任务:
- 完成课堂上的观察和实验任务;
- 回答相关问题并进行讨论;
- 记录观察结果和归纳总结。
第二章:生命周期和繁殖
... (继续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类似的章节概述和课时安排)。
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9afa23915f804d2b16c161.png)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一. 1.空气的性质课型课时时间学习目标 1、过程与方法:●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
●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
2、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
●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空气的性质。
2、难点: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学法指导课前准备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2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塑料袋、塑料管、餐巾纸、天平学习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
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了解空气么?2、空气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3、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
二、学习新课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①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②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学生演示)(2)实验二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3)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质量。
(1)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2)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3)这个实验还可以怎么做?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1)实验一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2)自我设计实验①我们的实验对吗?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7a658a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c9.png)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整理科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是孩子们认识自然、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
在四年级上册的科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孩子们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通过整理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为孩子们服务。
以下是我整理的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的内容,希望对各位老师有所帮助。
一、第一单元:物质和性质1、《物质的不同性质》主题:了解物质的性质,通过实验观察归纳不同的性质。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比较不同物质的性质。
教学重点:物质的性质。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归纳法。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观察留意物质的性质,运用归纳法归纳不同的性质。
教学过程:1)讲解物质的性质,引出本节课的实验。
2)学生小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并比较不同物质的性质。
3)教师带领全班协作,在黑板上记录学生的实验结果,并讨论归纳出不同物质的性质。
4)总结本课内容,回答问题并巩固知识点。
2、《物质的状态变化》主题:了解物质状态的变化,通过实验观察状态变化的过程。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对比观察不同物质的状态变化。
教学重点:物质的状态、状态变化的原因。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归纳法。
教学难点:运用归纳法观察不同物质的状态变化。
教学过程:1)讲解不同种类物质的状态,并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变过程。
2)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状态变化的过程。
3)在黑板上结合实验结果,对比不同物质的状态变化过程。
4)总结本课内容,巩固知识点。
二、第二单元:天体和星象1、《什么是太阳系》主题:通过讨论太阳系的组成、运行等方面,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基本情况。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太阳系的基本情况。
教学重点:太阳系的组成、运行。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绘画法。
教学难点:通过讨论了解太阳系的结构、组成和运行轨迹。
教学过程:1)讲解太阳系的组成,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学生分小组讨论太阳系的组成、运行等方面的问题,将讨论结果归纳在黑板上。
新编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新编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a2743f3e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13.png)
声音可以在气体与固体中传播,那它能不能在液体中传播呢?利用下面这个活动找到答案。敲击音叉,将音叉浸入到水中,人耳贴紧水槽,可以清晰的听到声音。说明水可以传播声音。
研讨:
声音可以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总结: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在真空中无法传播。宇航员在宇宙中需要借助电子通讯设备联系。
三、探索
任务一:
观看视频描述你听到的交通工具的声音。
提示:对听到的声音进行记录,描述。
任务二:
描述你听到的动物发出的声音
任务三:
描述你听到的球类发出的声音。
任务四:
描述你听到的生活中的声音。
研讨:
1、讨论关于声音你知道些什么?
2、你还想知道什么?
四、拓展
给学生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音符的高低变化。
任务三:
研究敲鼓的发声,寻找鼓发声的原因。
敲击鼓面,仔细观察鼓面的振动发声。
提示:鼓面振动不是很明显,可以在鼓面上放一些黄豆或者沙粒,观察其它物体在鼓面上的跳动,从而体现鼓面的振动。
任务四:
研究音叉的发声,观察音叉振动发声的现象。
观察音叉振动发出声音,当音叉振动停止时,声音也会随之消失
提示:音叉的振动不容易观察,可以用其它的方法帮助证明音叉的振动,如在音叉侧面粘贴小球,或将音叉浸入水中,观察振动现象。
第一单元 声音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4、人耳中的鼓膜能感应声波并震动,进而传到内耳,引起听觉。
5、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导学案+学习单(共29课时)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导学案+学习单(共29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d03ff45b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5f.png)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导学案+学习单(共29课时)导学案和研究单简介本文档是针对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设计的导学案和研究单,共包含29个课时的内容。
导学案和研究单的目的此导学案和研究单旨在帮助四年级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科学上册的知识。
通过使用导学案和研究单,学生可以系统地研究每个课时的核心概念和要点,并进行相关的练和思考。
使用导学案和研究单的方法学生可按照课时顺序使用导学案和研究单进行研究,每个课时对应一个导学案和相应的研究单。
导学案提供了引入课题的内容和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发现。
研究单则提供了课程内容的具体知识点、练题、实验、观察等。
导学案和研究单的特点- 设计简洁,清晰易懂:导学案和研究单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呈现核心概念和要点,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 练丰富多样:研究单提供了各种形式的练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实践性强:研究单中包含实验、观察等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
导学案和研究单内容涵盖的主题导学案和研究单涵盖了科学上册的各个主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物质与能量2. 物体的移动3. 火与燃烧4. 水与溶解5. 空气与气象6. 生物与环境使用导学案和研究单的建议- 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规划每天的研究时间,逐步完成全部29个课时的导学案和研究单。
- 在研究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 学生可在完成研究单后进行自我检测,查漏补缺,并及时复已学内容。
希望本文档的导学案和学习单能够帮助四年级的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祝学习愉快!。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导学案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导学案版)](https://img.taocdn.com/s3/m/3ca49b42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bb.png)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声音第1课听听声音(教材P2~3)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材P6~8)第3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材P6~8)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第4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材P9~10)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第5课声音的强与弱(教材P11~12)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4.提问:(教学提示:轻敲鼓面。
)大家能看清鼓面的振动吗?怎样能更容易观察到鼓面的振动情况呢?5.布置任务:出示实验帮助卡,明确活动要求。
引导学生分组实验,依次观察并记录钢尺、橡皮筋、鼓发出强弱不同声音时的振幅大小,最后统一用“”来表示。
6.研讨汇报:实验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7.小结: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强,音量就越大;物体的振幅越小,发出的声音越弱,音量就越小。
探索二:音叉发出声音的强弱对悬挂小泡沫球摆动幅度的影响1.出示:如图所示装置,将小泡沫球用棉线悬挂在铁架台上,在小泡沫球旁放置音叉,使小泡沫球静止时恰好与音叉左端接触。
2.演示: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音叉右端,引导学生观察小泡沫球摆动幅度的变化并尝试解释现象。
(预设:当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时,音叉振动的幅度不同,所以引起小泡沫球摆动的幅度不同。
)3.提问:你们还能举出哪些事例证明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第6课声音的高与低(教材P13~15)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第7课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教材P16~17)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预设:吹奏不同的吹气口。
)口琴高低不同的声音又是怎样产生的呢?3.讲解:口琴由外壳、音格、金属板组成。
金属板上有口琴的发声结构——簧片,当我们吹气或吸气时,口琴的簧片会振动,从而发出声音。
4.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分组活动,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7 设计制作小车(二)》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7 设计制作小车(二)》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028412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63.png)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7设计制作小车(二)》教学设计课题设计制作小车2(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本课是本单元的第8课,本课是第7课主题活动的延续。
本课提供了第三步和第四步的实践指导先是按照上一课的设计思路和设计图制作小车,明确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汇报测试方法;然后再评估改进,根据评估指标进行评价,包括设计思路、小车制作、功能实现、合作分工、展示汇报等方面,以进一步改进小车。
【学情分析】学生对动手制作一辆一车的兴趣高涨。
学生能有效分工合作并在评估环节愿意去接受他人意见,并会根据他人意见愿意花时间去改进自己的小车。
【学习目标】1.在工程制作中运用科学概念、使用技术手段、分工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2.对制作出产品的评估需要有一定的标准。
3.能根据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产品。
【评价任务】1.能根据设计图,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出一辆动力小车。
(检验学习目标1)2.能根据评价结果,对小车进行进一步改进。
(检验学习目标2)【学习准备】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小车制作评价表、教学课件等。
分组材料:硬纸盒、安全剪刀、橡皮筋、轮子、连接轴、胶水、吸管、胶带、气球、测试改进小车记录表。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节一:聚焦:(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1教师活动13.学生领取材料,按照自己小组的设计图开始制作小车。
4.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小车制作,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设计思路、展示设计图、介绍组装流程、测试小车。
5.根据测试结果,发现问题并记录,学生改进小车。
6.改进后的小车进行班级赛车大赛7.评估标准生解决问题。
(2)汇报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小车制作,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设计思路、展示设计图、介绍组装流程、测试小车。
(3)测试可以选择在户外空地测试小车,也可以通过移动讲台或课桌椅在室内测试。
(4)根据测试结果,发现问题并记录教学时应预留一段时间给学生改进小车,在测试时及时发现小车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改进。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冷和热---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冷和热---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6e0c1b72b160b4e777fcfbf.png)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第二单元冷和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要用温度计才可以准确的测定出物体的温度。
让生思考: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师适当创设一些错误情景,让学生分析。
利用温度计测量三杯水的温度(先测冷水,再测温水、最后测热水)。
二、预测水的温度变化师提问:热水放的时间长了会怎样?如果隔相同的时间测量一次热水的温度,你认为热水变凉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温度的下降会有规律吗?如果有规律,可能是什么样的规律?怎么才能做好这个实验?三、作热水变凉的曲线图,并学习分析数据1、选择一组记录表,讲述:记录表有时不能很明显的看出变化规律,我们可以用一条曲线图来表示温度的变化,这样的图就叫做曲线图.2、讲解曲线图的作法.横轴表示时间,竖轴表示温度,教师示范作出曲线图。
①描点;②连线.学生尝试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同时交流:测量过程中总结要注意的事项.学生进行测量并记录,教师注意巡视。
小组研究,收集数据,学生取热水和记录表;学生作曲线图。
1)学生根据各自的表格作出曲线图。
并分析曲线图,研究温度变化的规律。
2、讨论:温度是怎样变化的?3、把各组的曲线图贴在黑板上,作比较通过自身观察,讨论、总结,形成能力让学生了解数据收集方法让学生了解到数据收集后还需要分析比较。
第2课时:导学过程导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2课时一、认识加热和冷却对固体体积的影响提问:一些看不出变化的物体比如小铁圈,在受热以后会发生变化吗?师演示固体体胀演示器。
小结: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认识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提问:水和空气在加热和冷却后会有铁垫圈这样类似的变化吗?指导师生讨论方法:1)借助什么可以观察到液体或气体体积的变化?2)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能够证明液体或气体的体积发生了变化?3)实验中可能要注意什么?(气密性)小结:物体都有热胀冷缩性质. 解释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三、了解加热和冷却在人看书上21页实验进行讨论.学生利用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设计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可以仔细看书上的方法)。
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d951006c85ec3a87c2c5f3.png)
学校: 口镇中心校 年级科目:四年级科学 班级: 组别: 姓名: 编写人:刘鹏 审核人: 上课时间:2014年 月 日 导学补充:导学案编号( )课 题 :降水量的测量 【学习目标】 1.学会制作雨量器,并利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2.利用喷壶模拟降水,交流利用雨量器怎样来收集和测量降水量。
3.了解降水量的等级分布,并利用柱状图来表示。
(重点)【学法指导】1.独学:请在规定时间内,认真阅读课本第十二页“制作雨量器”,独立完成,并制作。
2.对学:交流独学中雨量器的制作方法,互相质疑求证,将对学中仍未解决的问题用红色笔标注,以便交流讨论。
3. 群学:组长组织组内具体研讨,达成共识,组内预展。
【预习案】(约10分钟)【自学导航】请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划出重点内容,独立完成下列各题。
、一、智慧填空。
1、雨量器是测量( )的装置。
2、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 )、( )、( )。
3、( )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二、判断1、我们可以将所有的雨水收集起来,然后测量降水量的多少( )。
2、想知道降水的多少,直接看路面上的积水也可以知道( )。
【探究案】(约10分钟)【探究一】(5分钟)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十三页,说说我们是怎样收集和测量降水量的?导学补充:【探究二】(5分钟)假如今天有雨,试着根据今天的降水量来区分降水量的等级。
【检测案】(10分钟)要求:不看导学案,不翻资料,不交流。
检测题:教师抽阅,学生互阅。
1、雨量器是测量()的装置。
2、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 ).3、( )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4、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
5、怎样用雨量筒测量雨量?6、怎样测量出降水量的等级?【训练案】请同学们对未来一段时间里的降水量利用柱状图进行记录,并观测。
【学后反思】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校:口镇中心校年级科目:四年级科学班级:组别:姓名:编写人:刘鹏审核人:上课时间:2014年月日导学案编号()导学补充:课题: 云的观测【学习目标】1、了解云的组成以及尝试着对天空中的云进行描述和记录。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优质教学设计(全册)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优质教学设计(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5b9f506e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fc.png)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优质教学设计(全册)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设计教科版全册学校:班级:任课教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年级四学科科学课型新授授课教师设计时间总课时 1 授课时间学习内容第一单元 1、我们关心天气学习目标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2、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讨论和记录。
3、意识到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高关心天气的意识。
学习重点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学习难点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学习准备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天气符号卡片等导学过程设问导读:X k b1 .C om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我们是怎样描述天气的?自学感悟:一、我们知道的天气现象1.课件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请大家观察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2.请把观察的和自己另外知道的天气现象写出来并分类。
二、今天的天气怎么样1.学生一起到教室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把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记录下来。
3.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同学们记录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的时候想到一点记一点,打开书本第45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的方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把。
合作探究:把自己记录的天气现象及分类结果在小组中交流,并讨论通过本组认为最合理的分类结果,且知道分类的理由。
汇报点评:把各小组天气现象的分类结果进行小组间互评、师评。
巩固练习:画出几种常见的天气符号。
拓展延伸: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该怎样关心天气呢?板书设计1、我们关心天气天气的分类: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风速导学反思年级四学科科学课型新授授课教师设计时间总课时 2 授课时间学习内容2、天气日历学习目标1、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导学案(苏教版).doc
![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导学案(苏教版).doc](https://img.taocdn.com/s3/m/3df98e7e2cc58bd63086bd49.png)
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导学案(苏教版)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一.1.空气的性质课型课时时间学习目标1、过程与方法:•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
•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
2、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
•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1、重点:认识空气的性质。
2、难点: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学法指导课前准备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2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塑料袋、塑料管、餐巾纸、天平学习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
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了解空气么?2、空气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3、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
二、学习新课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1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1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学生演示)(2)实验二%1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1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1你发现了什么问题?%1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3)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质量。
(1)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2)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3)这个实验还可以怎么做?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科版)【DOC范文整理】
![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科版)【DOC范文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5dc0fe5ad51f01dc281f1f2.png)
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年级四学科科学课型新授授教师设计时间总课时31授时间学习内容4、运动起来会怎样学习目标1、使学生知道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体外。
使学生知道人体运动量的增加,需要血液运输更多的氧气,心脏跳动速度的增加可以加大运输血液的数量。
学习重点学习目标1学习难点同上学习准备每组:水盆1个、水、洗耳球1个、塑料管1段、记录单1张。
集体备课二度备导学过程温故互查:人在运动过程中呼吸为什么会加快?设问导读:我们跳动时,呼吸的次数增加了,心跳的次数同时也增加了,运动与心跳有什么关系呢?合作探究:心跳为什么会加快平静时学生测心跳。
学生在教室跳动3分钟测心跳。
交流比较两次测得的心跳次数。
思考:人运动时心跳加快是什么的需要?体验心脏的工作出示洗耳球,并讲解实验方法。
学生分组实验。
导学过程交流实验感受讲解:洗耳球代表了心脏的心房与心室,手捏的力量代表心肌的收缩功能,塑料管代表了血管,输送的水代表了血液。
想一想:心脏无时无刻地工作,它会疲劳吗?比较不同人运动后心跳恢复到正常值所用的时间。
巩固练习:人体需要的氧气由吸入后进入,再由通过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等废物,排出体外。
伴随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体需要更多的,心跳也,以便输送出更多的。
为什么运动时心跳会加快?拓展延伸:为自己制定一个科学的锻炼计划。
板书设计运动起来会怎样心跳次数血液循环输送排出体外导学反思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年级四学科科学课型新授授教师设计时间总课时32授时间学习内容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学习目标1、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
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
食物在人体内将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
学习重点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学习难点了解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全册精
品版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导学过程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研究天气。
板书课题:今天天气怎么样。
2、出示设问导学问题。
(1)天气与我们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我们需要特别关注一下它,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了解未来的天气情况呢?哪个最常用呢?
(2)你看过(听过)天气预报吗?
(3)下面是一幅城市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你知道图中各种符号表示的意思吗?
(5)你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你能给你所知道的天气现象分分类吗?
(6)今天的天气怎样呢?让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吧!
(7)说一说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8)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如果有,是什么好方法呢?你能试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