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获奖作品

合集下载

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特等奖作品_word版

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特等奖作品_word版

全国⼤学⽣油⽓储运⼯程设计⼤赛特等奖作品_word版全国⼤学⽣油⽓储运⼯程设计⼤赛R油⽥输油管道及沿线站场设计⽇期2016年7 ⽉20 ⽇全国⼤学⽣油⽓储运⼯程设计⼤赛组委会制⽅案简介本作品根据《第⼀届全国⼤学⽣油⽓储运⼯程设计⼤赛赛题及基础数据》和相关标准,秉承经济、⾼效、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对R 油⽥输油管道⼯程进⾏了设计。

主要设计内容包括:A-B、B-C段管道⼯艺及运⾏管理,河流穿越⽅案,沿线站场及阀室⼯艺,⽕车装车⽅案,辅助⽣产及配套⼯程技术⽅案以及投资估算等内容。

输油管道设计⽅⾯:采⽤加热输送⼯艺,从技术经济⾓度优选管径,通过逆向推算得到设计压⼒及布站情况,通过考虑油⽔乳化状态提⾼了⽔⼒计算的准确性。

使⽤商业软件对其进⾏了模拟及优化,并编制相应程序辅助计算。

河流穿越⽅案⽅⾯:分析了穿越区岩⼟层可钻性,确定并设计了⽔平定向钻(HDD)管道穿越河流施⼯⽅案,并进⾏了管道强度校核和施⼯风险评价。

沿线站场及阀室⽅⾯:设计了原油脱⽔及污⽔深度处理⼯艺,确定了沿线各站场及阀室的分布,并对其进⾏了设计。

⽕车装车⽅案⽅⾯:对装车站进⾏了详细设计,从可靠性的⾓度采⽤了“双管、双泵、双⽤单鹤管”的装车⼯艺;针对来油量衰减较快特点,从经济的⾓度对装车操作的运⾏与管理进⾏了优化,制定了⾼效益、低成本的⽕车装车⽅案。

此外,本⽂还对整体输油管道⼯程的防腐、⾃控、消防、HSE管理、辅助⽣产及公⽤⼯程等进⾏了设计。

设计中使⽤了OLGA,PIPESIM等商业软件对各种⼯况下的管道进⾏了模拟,并且基于VB平台编制了相应软件辅助计算,校核了整体⽅案的可⾏性和可靠性,完成了管道及站场⼯艺的优化,提⾼了⽅案的经济性。

本设计充分借鉴了国内外原油输送及装车的成熟技术,优化了管道及站场的⼯艺流程及运⾏⽅案,选⽤了⾼效设备,降低了投资及运⾏维护费⽤,具有⼀定的⼯程应⽤价值。

⽬录第1章总论 (1)1.1 ⼯程概况 (1)1.2 编制依据 (2)1.3 编制原则 (2)1.4 设计范围 (2)1.5 国家级地⽅有关法律、法规 (2)1.6 国家、地⽅、⾏业、企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3)第2章R油⽥输油管道设计基础 (6)2.1 ⼯程概况 (6)2.2 设计基础资料 (6)2.2.1 基础数据 (6)2.2.2 原油物性 (7)2.2.3 设计环境 (8)2.2.3.1 ⼟壤条件 (8)2.2.3.2 铁路依托条件 (8)2.2.3.3 ⽓象条件 (8)第3章输油管道⼯艺设计 (9)3.1 输送⼯艺 (9)3.2 设计参数 (10)3.2.1 管道设计参数 (10)3.2.1.1 设计输量 (10)3.2.1.2 设计压⼒ (10)3.2.1.3 管径优选 (11)3.2.1.4 钢管类型选择 (11)3.2.1.5 管道纵断⾯图 (11)3.2.1.6 管道埋深参数 (12)3.2.1.7 管道防腐层 (12)3.2.2 原油物性 (13)3.2.2.1 油品密度 (13)3.2.2.2 油品粘度 (13)3.2.2.3 原油乳化 (15)3.2.1热⼒设计参数 (16)3.3.1.1 加热站出站油温 (16)3.3.1.2 加热站进站油温 (16)3.3.1.3 管道周围介质温度T0 (16)3.3.1.4 管道保温层设计 (16)3.3 A-B段⼯艺设计 (17)3.3.1 设计输量下的设计⽅案 (17)3.3.2 最低输量下的设计⽅案 (19)3.3.3 设计压⼒及管道壁厚 (21)3.3.4 经济性分析 (24)3.3.5 适应性分析 (26)3.4 B-C段⼯艺设计 (28)3.4.1 设计输量下的设计⽅案 (28)3.4.2 最低输量下的设计⽅案 (32)3.4.3 设计压⼒及管道壁厚 (34)3.4.4 经济性分析 (37)3.4.5 适应性分析 (44)3.4.5.1 冬季运⾏⽅案 (44)3.4.5.2 夏季运⾏⽅案 (44)3.5 设备选型 (46)3.5.1 泵机组选型 (46)3.5.2 原动机选型 (48)3.5.3 加热炉选型 (48)3.6 管道强度校核 (49)3.6.1 进出站压⼒校核 (49)3.6.3 静⽔压⼒校核 (49)3.6.4 动⽔压⼒校核 (49)3.8 设计成果 (49)第4章穿越河流设计⽅案 (51)4.1 遵循的主要标准、规范 (51)4.1.1 法律法规 (51)4.1.2 标准规范 (51)4.2 穿越河流⽅式⽐选 (51)4.3 ⽔平定向钻穿越设计 (52)4.3.1 HDD可钻性评价 (52)4.3.1.1 穿越场地地层岩性结构 (52)4.3.1.2 穿越场地⼟的物理⼒学性质指标 (53) 4.3.1.3 穿越区域岩⼟层可钻性评价 (55) 4.3.1.4 施⼯条件评价 (55)4.3.1.5 地下障碍物评价 (55)4.3.2 HDD穿越曲线设计 (56)4.3.3 HDD设备选型 (58)4.3.3.1 钻机选型 (58)4.3.3.2 钻具选型 (59)4.3.4 场地布置 (61)4.3.5 穿越段管道设计 (62)4.3.5.1 穿越段管道壁厚设计 (62) 4.3.5.2 穿越段管道防腐与防护 (63) 4.3.5.3 穿越段管道热⼒校核 (63) 4.3.6 穿越管道应⼒校核 (63)4.3.6.1 管道回拖⼯况应⼒校核 (63) 4.3.6.2 管道试压⼯况应⼒校核 (66) 4.3.6.3 管道运⾏⼯况应⼒校核 (66) 4.3.6.4 管道径向屈曲失稳校核 (67) 4.3.7 套管结构设计 (68)4.3.7.1 套管最⼤夯⼊长度计算 (68) 4.3.7.2 套管壁厚选取 (69)4.3.7.3 套管强度验算 (69)4.3.7.4 套管稳定性验算 (71)4.4 穿越施⼯⽅案 (72)4.4.1 施⼯⼯艺流程 (72)4.4.2 施⼯技术措施 (72)4.4.2.1 施⼯准备 (72)4.4.2.2 泥浆配制 (74)4.4.2.3 钻导向孔 (75)4.4.2.4 预扩孔⼯艺 (76)4.4.2.5 管道回拖 (77)4.4.2.6 管道焊接检验和试压 (77) 4.5 对⽔⽂地质和环境的影响 (78) 4.5.1 对地貌的影响 (78)4.5.2 对河床结构的影响 (78)4.5.3 对⽣物的影响 (78)4.5.4 施⼯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78) 4.6 消防、安全 (79)4.6.1 设计采取的安全及消防措施 (79)4.6.2 施⼯中的主要安全措施 (79)4.7 施⼯风险及应对措施 (80)4.7.1 穿越风险分析 (80)4.7.2 施⼯应急处置预案 (81)4.7.2.1 导向施⼯应急预案 (81)4.7.2.2 扩孔过程中发⽣卡钻、抱钻、断钻的应急预案 (81) 4.7.2.3 管线回拖中卡死的应急预案 (82)4.7.2.4 冒浆应急预案 (82)4.7.2.5 塌孔的处理预案 (82)4.8 主要⼯程量及投资估算 (83)第5章输油管道的流动保障 (84)5.1 管道运⾏管理 (84)5.1.1 热⼒冬季运⾏⽅案 (84)5.1.2 热⼒夏季运⾏⽅案 (85)5.1.3 ⽔⼒运⾏⽅案 (85)5.2 清管 (86)5.2.1 清管的作⽤ (86)5.2.2 清管器选择 (86)5.3 停输再启动 (86)5.3.1 停输后的管内温降 (87)5.3.2 管内原油温度场 (87)5.3.3 停输再启动过程 (88)第6章沿线站场 (89)6.1 站场设置 (89)6.2 站场⼯艺 (89)6.3 A联合站 (89)6.3.1 联合站⼯艺 (90)6.3.2 联合站主要⼯程量 (90)6.4 B外输⾸站 (90)6.4.1 进站计量 (91)6.4.2 加热⼯艺 (91)6.4.3 脱⽔⼯艺 (91)6.4.4 污⽔处理 (93)6.4.4 储油⼯艺 (95)6.4.5 外输⼯艺 (95)6.4.6 B外输⾸站⼯艺流程 (96)6.4.7 主要⼯艺设计参数 (98)6.4.8 平⾯布置说明 (98)6.4.9 ⾸站主要⼯程量 (100)6.5 中间输油站 (100)6.6 线路阀室 (101)6.7 C装车站 (102)6.8 沿线站场及阀室分布总结 (102)第7章装车站设计 (103)7.1 装车站总体设计 (103)7.1.1 装车站功能 (103)7.1.2 装车站⼯艺流程设计 (103) 7.1.3 装车站分区 (103)7.1.4 装车站总平⾯布置 (104)7.1.4.1 总平⾯布置原则 (104)7.1.4.2 总平⾯布置 (104)7.1.4.3 站内道路 (105)7.1.4.4 围墙 (105)7.1.1.5 绿化 (106)7.2 储油区设计 (106)7.2.1 储油区容量确定 (106)7.2.1.1 周转系数法 (106)7.2.1.2 储存天数法 (107)7.2.1.3 库容确定⽅法对⽐优选 (108) 7.2.2 储油罐数量确定 (108)7.2.3 储油容量等级 (108)7.2.4 油罐类型选择 (109)7.2.5 储罐强度设计 (110)7.2.5.1 罐壁厚度计算 (110)7.2.5.2 浮顶计算 (111)7.2.6 油罐加热与保温 (113)7.2.6.1 原油储存温度 (113)7.2.6.2 油罐加热⽅式 (114)7.2.6.3 油罐加热器选⽤ (114)7.2.6.4 油罐保温 (116)7.2.7 油罐防腐 (116)7.2.7.1 防腐部位 (116)7.2.7.2 防腐涂层结构及材料 (117) 7.2.7.3 阴极保护 (117)7.3 铁路装车设计 (117)7.3.1 铁路装车⼯艺 (118)7.3.2 铁路油罐车设计 (118)7.3.3 铁路专⽤线设计 (120)7.3.3.1 铁路装卸线布置形式 (120) 7.3.3.2 装卸线的有效长度 (120) 7.3.4 铁路装油设施设计 (121) 7.3.4.1 铁路装油鹤管选⽤ (121) 7.3.4.2 鹤管数量确定 (122)7.3.4.3 鹤管与集油管的连接 (122) 7.3.4.4 集油管与鹤管的连接 (123) 7.3.4.5 栈桥设计 (124)7.4 装车⽅案设计 (124)7.4.1 ⽅案设计出发点 (125)7.4.2 不同⽅案所需装油设施 (125) 7.4.3 不同⽅案每年装车次数 (126) 7.4.4 ⽅案对⽐优选 (126)7.5 站内管道设计 (127)7.5.1 管道作⽤ (127)7.5.2 管道分类 (128)7.5.3 常⽤的管道⼯艺流程 (128) 7.5.4 管道⼯艺流程对⽐优选 (129) 7.5.5 管道保温层设计 (129)7.5.6 管道强度设计 (130)7.5.6.1 站内管道管径计算 (130) 7.5.6.2 站内管道壁厚计算 (131) 7.5.6.3 站内管道强度校核 (131) 7.5.7 管路⽔⼒计算 (133)7.5.8 管道敷设与防腐 (135)7.6 发油泵站设计 (135)7.6.1 泵站形式 (135)7.6.2 泵站⼯艺流程 (136)7.6.3 泵的选⽤ (137)7.6.3.1 油泵选型 (137)7.6.3.2 油泵数量 (138)7.6.3.3 原动机选择 (138)7.6.3.4 电动机功率计算 (139)7.6.3.5 油泵基本参数 (139)7.6.3.6 油泵规格参数 (141)7.6.4 油泵站布置 (141)7.7 站内污⽔处理 (142)7.7.1 污⽔来源 (142)7.7.2 含油污⽔处理 (142)7.7.3 ⽣活污⽔处理 (142)7.8 油品计量 (143)7.8.1 液⾯⾼度的⼈⼯测量 (143) 7.8.2 液⾯⾼度的⾃动测量 (143) 7.8.2.1 常⽤测量液位计 (143)7.8.2.2 液位计的选⽤ (145)第8章辅助⽣产系统及配套⼯程 (146) 8.1 通信 (146)8.2 供配电 (146)8.3 建筑结构 (147)8.4 供热与暖通 (148)8.5 ⾃动化控制 (148)8.5.1 ⾃动化控制系统 (148)8.5.2 储油区⼯业⾃动化系统 (149) 8.6 防⽕防爆 (152)8.6.1 ⽕灾和爆炸原因 (153)8.6.2 防⽕防爆措施 (153)8.7 站场消防 (154)8.7.1 灭⽕原理与⽅法 (154)8.7.2 灭⽕⽅法及设备 (155)8.7.3 消防给⽔ (157)8.8 防雷 (158)8.9 防静电 (158)8.10 防杂散电流 (162)8.11 穿越施⼯安全 (163)8.11.1 设计采取的安全及消防措施 (163) 8.11.2 施⼯中的主要安全措施 (163)8.12 管道⽔⼯保护 (163)8.12.1 冲刷防护 (164)8.12.2 坡⾯防护 (164)8.12.3 ⽀挡防护 (164)8.13 管道标志 (165)第9章HSE风险管理 (166)9.1 长输管道HSE管理 (166)9.1.1 长输管道危害性因素分析 (166)9.1.2 管道系统安全防护对策 (166)9.2 站场HSE管理 (168)9.2.1 站场危害性因素分析 (168)9.2.2 站场安全防护对策 (168)9.3 HSE管理体系建设与运⾏ (170)9.3.1 HSE体系建设 (170)9.3.2 HSE体系实施 (170)9.4 应急保障体系 (171)9.4.1 突发事件分类与分级 (171)9.4.2 应急⼯作原则 (172)第10章投资成本估算 (173)10.1 长输管道⼯程投资 (173)10.2 站场投资 (173)10.3 ⽅案⼯程总投资 (174)参考⽂献 (175)附录 (177)附录A 管道⽔⼒摩阻计算 (177)附录B 不同管道钢级投资表 (178)附录C 河流穿越施⼯图 (179)附图1 (179)附图2 (180)附录D ⾃编程序Visual Basic 程序代码 (181)附录E 穿越轨迹设计程序代码 (189)第1章总论1.1 ⼯程概况R油⽥开发是将井场原油通过集输管道汇集⾄位于区块南部的A联合站,通过外输管道170km外输管道将原油输送⾄装车站。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优秀作品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优秀作品

"邯运杯"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案例〔本案例由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物流管理系主持编写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08-7-8重要提示:本方案为初稿,部分内容和数据还在细化。

正式方案将于九月初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大赛公告的方式公布。

目录前言41. 邯运集团概况52. 天信运业83. 飞马快运64. 汽贸业务115. 凯蒂服饰116. 美的生产基地217. 运营网络328. 物流园区329. 信息系统3610. 人力资源4111. 流动资金4412. 国际物流4513. 企业上市49后记52前言周一早上,XX交通运输集团〔以下简称邯运集团的张董事长早早来到了会议室,做开会准备。

今天的会议不同于一般的周例会,是张董事长思量以久,精心安排的一次会议。

列席这次会议的不仅有集团冯总经理,分管各主要业务的副总,各部门的部长,还包括所有分公司、子公司及三级公司的负责人。

接管邯运集团将近二十年的张董,看着手里邯运集团发展历程的资料,不禁思绪万千……1. 邯运集团概况XX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是2002年1月由原XX市第一运输总公司改制创建的现代公司制物流企业。

其前身最早可追溯到我八路军129师辎重队。

1945年4月辎重队划归边区政府,注名太行运输公司,是在抗日烽火中诞生的全国第一家人民运输企业。

抗战胜利后,曾改称边区交通运输公司和裕通转运股份有限公司。

1949年4月,华北公路运输局成立,裕通公司更名为华北运输总局XX直属运输公司。

1950年4月划归中国汽车运输总公司领导。

1951年3月,划归XX省运输公司,更名为XX省XX运输公司。

1985年1月划归XX地区行署。

1993年9月,XX地市合并,公司更名为"XX省XX市第一运输总公司"。

2002年初公司整体改制,注册成立"XX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并在此基础上组建"XX交通运输集团",简称"邯运集团"。

第二届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

第二届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

第二届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第二届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的内容,具体内容:随着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我国的油气储运工程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希望大家喜欢。

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时间20x...随着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我国的油气储运工程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希望大家喜欢。

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时间20xx年xx月-20xx年xx月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参赛对象20xx年xx月xx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均可参赛。

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参赛方式1、参赛团队:参赛者必须以小组形式参赛,每组不超过4人,可聘请指导教师1名(作品提交后不再更换)。

2、参赛单位:以高等学校为参赛单位,每所高校限报8件作品,申报作品时需对所有作品进行排序以作评审参考。

3、赛题发布:大赛组委会通过大赛官网发布赛题,各参赛队伍自行下载数据包,并按要求完成相关设计。

4、作品提交:参赛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计,并按要求准时上交参赛作品(《方案设计》和《作品申报书》),未按时上交者作自动放弃处理。

5、作品评审:专家委员会根据作品的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和经济性等指标对作品进行初审和终审,并评出获奖名单。

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安排1、大赛报名:请各参赛单位于20xx年xx月xx日前将《高校报名表》电子版发送到大赛组委会邮箱,邮箱地址为:xxxxx@。

2、赛题发布:大赛组委会将于20xx年xx月xx日通过官方网站发布赛题。

3、作品申报:(1)电子版。

请各参赛高校将大赛作品申报书于20xx年xx月xx日24:00前进行网上提交(过时系统将自动关闭,未按时在网上提交者视为自动放弃)。

大赛组委会将为每所参赛高校分配一个账号,用于注册和上传作品。

届时由各高校网上提交本校参赛学生作品,为避免集中上传作品造成网络堵塞,请尽早在网上提交大赛作品。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获奖作品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获奖作品
............................................................................... 23 1.6.5 煤储层评价 ............................................................................................... 24 1.7 温压系统 ......................................................................................................... 27 1.7.1 煤储层压力 ............................................................................................... 27 1.7.2 煤储层温度 ............................................................................................... 27 1.8 流体分布及其性质 .......................................................................................... 27 1.8.1 煤层含气特征 ........................................................................................... 27 1.8.2 水文地质特征 ........................................................................................... 29 1.9 三维地质建模.................................................................................................. 30 1.10 储量计算 ....................................................................................................... 32 1.10.1 储量计算的方法 ..................................................................................... 32 1.10.2 储量计算单元的划分 ............................................................................. 32 1.10.3 储量计算参数的确定 ............................................................................. 32 1.10.4 储量计算及评价 ..................................................................................... 35 1.11 可采储量........................................................................................................ 37 第 2 章 产能评价 ...................................................................................................... 42 2.1 煤层气井排采状况 .......................................................................................... 42 2.2 煤层气井产能特征 .......................................................................................... 42 2.2.1 排采产能................................................................................................... 42 2.2.2 产能指数................................................................................................... 46 2.3 合理产量 ......................................................................................................... 48 2.3.1 排采分析确定合理产量............................................................................ 48 2.3.2 数值模拟法论证 ....................................................................................... 48 第 3 章 气藏工程论证 ............................................................................................... 54 3.1 开发层系划分.................................................................................................. 54 3.1.1 开发层系划分原则 ................................................................................... 54 3.1.2 开发层系划分结果 ................................................................................... 54 3.2 开发方式选择.................................................................................................. 55 3.2.1 煤层气开发方式 ....................................................................................... 55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获奖作品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获奖作品

4.7 本章小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 第 5 章 集中处理站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 5.1 集中处理站总工艺流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 5.2 单井计量间所用的三相分离器选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 5.3 原油净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5.3.1 HNS 型三相分离器的选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5.3.2 原油缓冲罐的选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5.3.3 电脱水器的选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5.3.4 加热炉选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 5.4 原油稳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 5.4.1 稳定工艺及参数的选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 5.4.2 闪蒸稳定塔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 5.5 泵与压缩机的选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 5.5.1 油泵的选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 5.5.2 负压压缩机选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 5.6 油罐选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 5.7 主要工程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 5.8 本章小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 第 6 章 防腐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 6.1 防腐数据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 6.2 管道防腐方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 6.2.1 防腐层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 6.2.2 阴极保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9 6.2.3 缓蚀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 6.3 站内设备防腐方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 6.4 本章小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 第 7 章 含油污水处理系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 7.1 净化污水回注水质标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推荐进入决赛作品名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推荐进入决赛作品名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推荐进入决赛作品名单公示经专家评委评审、组委会审核,拟推荐53件作品入围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决赛,其中赛题一20件作品,赛题二33件作品。

现公示如下(排名不分先后):赛题一(某海上油田A区块地面工程):序号学校团队账号团队成员学历指导教师1滨州学院TD040304李莹屏、刘琳、张晨、张含笑本科李玉浩2长江大学TD040405郑度奎、王旭东、郭枭驰、卓柯研究生程远鹏3常州大学TD040504陈锋、朱珠、易鉴政、乔丹本科吕晓方4重庆科技学院TD040601余雨晗、涂夕、王世豪、熊明林本科王大庆5重庆科技学院TD040602李洪波、李嘉庭、相志鹏、张钦研究生孟江6重庆能源职业学院TD040701徐文君、朱灿灿、颜强、贾停专科王波7东北石油大学TD041002常泰、王雨新、李泓霏研究生孙巍8广东石油化工学院TD041101林东成、周金弟、陈捷璇、柯兰茜本科文江波9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TD041701孙强、史国庆、杨佳佳专科赵状10辽宁石油化工大学TD041802李新迪、刘霞、白子阳、李林本科王国付11宁波工程学院TD041901杨展程、钟彤、李天雄、倪凯阳本科郑艳12宁波工程学院TD041906马乾隆、李天宇、张宇杭、邵展宇本科俞小勇13青岛科技大学TD042004朱乐乐、金睿珠、李慧瑶研究生王鸿雁14青岛科技大学TD042006孙子贻、李文昊、谭更彬、孙国靖研究生胡德栋15西安石油大学TD042501刘丹、吴学谦、李文康、常明亮研究生李睿16西安石油大学TD042502文子彦、李瑾、肖恩楠、丁昊鹏研究生吴刚17西南石油大学TD042602孙学峰、罗佳琪、曾润、张聪聪研究生张杰18浙江海洋大学TD042805朱振强、林晚欣、黄红玲、陈飞本科高建丰19中国石油大学(华东)TD043101郭丹、张磐、吴超、张骞荣研究生曹学文2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TD043102尤元鹏、任静、张春影、赫松涛研究生何利民赛题二(某页岩气地面集输工程):序号学校团队账号团队成员学历指导教师1滨州学院TD040306郭伟、尚玉函、李双双、董家志本科孙花珍2滨州学院TD040301王睿、张临、张敏、李颖楠本科耿孝恒3长江大学TD040402刘羽珊、王智慧、张轩豪、林建新研究生程远鹏4长江大学TD040401刘梅梅、任昕、赵轩康、廖加栋研究生张引弟5常州大学TD040502吕英杰、梅苑、李智伟、王潇研究生彭浩平6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TD040802海永玺、张胜举、何伟强、李冰专科李江飞7重庆科技学院TD040605胡连兴、卢海东、蒋欣、郭瑜研究生梁平8重庆科技学院TD040604李亚茜、王鸿达、邓俊哲、黄睿雪研究生田园9大庆师范学院TD040902王帅、赵连庆、王雷、秦赞淞本科刘超10东北石油大学TD041003王乙竹、张宇飞、刘鑫璐研究生刘承婷11哈尔滨商业大学TD041201张闳楠、李悦、陈雨昕、王亚军本科李荣娟12吉林化工学院TD041401马梓萌、窦庆元、常淦、于淼本科邵慧龙13兰州城市学院TD041501纪翔、王朝伟、岳生玉、雷玲卷本科徐菁14兰州理工大学TD041601齐杰、刘鹏、李延虎本科胡宗武15辽宁石油化工大学TD041803任中波、刘志权、徐冰、刘成威研究生刘德俊16辽宁石油化工大学TD041804成志星、李新建、刘超广、张文政本科王国付17宁波工程学院TD041904黄俊、周婧、肖雁云、李永强本科张金亮18宁波工程学院TD041902朱铁汉、夏起、蔡欣悦、王霞本科俞小勇19沈阳工业大学TD042201崔美涵、耿龙龙、赵益、李刚刚本科刘达京20太原科技大学TD042301张晶、龙钰、张震本科马纪伟21武汉理工大学TD042402张朝欣、张涛、姜钦、吴云钦本科曾喜喜22西安石油大学TD042503邬高翔、王全德、王建伟、巢皓文研究生王寿喜23西南石油大学TD042606熊好羽、叶若愚、鲁玉婷、吕雪营研究生马国光24西南石油大学TD042603何杰、郭雨莹、徐倩、潘婷本科李长俊25西南石油大学TD042607陈迪、覃敏、刘诗桃、杨磊研究生廖柯熹26榆林学院TD042703张玲玲、付智豪、孙会娜、徐静本科毕智高27浙江海洋大学TD042801孙省身、袁安、胡伟利、袁辰本科高建丰28中国石油大学(北京)TD043002李金潮、李国豪、冯兴、刘胜男研究生邓道明2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TD043003刘莹莹、兰文萍、李立、肖亚琪研究生宫敬30中国石油大学(北京)TD043008范霖、张静宇、刘昊、周希骥研究生李鸿英3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TD043106张旭、刘萌、杨紫晴、陈彤研究生刘刚3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TD043105唐森、叶凯旋、唐国祥、李雅欣研究生李自力33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TD043201王冲、吴佳惠、边家辉、贾立新本科代晓东如有团队信息不准确请将团队账号、团队成员姓名、负责人联系方式及指导教师姓名发到大赛官方邮箱:nogstedc@。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第二届模板详解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第二届模板详解

编号:npedc11420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National Petroleum Engineering Design Contest参赛作品XX油田MM断块开发方案布署(油藏工程设计)单位名称: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大学团队名称:承德石油负责人:赵兴旺联系方式:1553149732指导教师:陈昊宇完成日期 2016 年 5 月 12 日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制作品说明通过对XX油田MM断块基础地质资料的深入研究,应用随机建模方法完成了区块的三维地质模型,考虑到未来要采取压裂生产,所以在给定裂缝密度的约束条件下,把压裂裂缝也添加到模型中,为准确的数值模拟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区块的弹性驱、溶解气驱、边水能量的评价以及注水开发有利条件的分析,提出了注水补充能量的开发方式。

针对油藏的特征,确定了开发层系的划分原则,通过调研国内其它油田的资料,把Es33①油层作为一套层系来开发。

通过理论计算和对国内外同类油田的类比,确定了该区块的合理井网密度为10口/km2。

从理论分析方法、数值模拟和经济评价三方面对井网类型进行了论证,优选出注采井距300m的五点法面积井网为最终方案。

结合试油、试采特征,从理论上计算了该区块的压力保持水平和油井产能以及注水井注入能力。

通过对MM断块压裂效果的评价和对国内外低渗油藏压裂技术的调研,提出了该区块的压裂改造方案。

利用经验公式和数值模拟技术标定了区块的合理采油速度为2.3%,最终采收率25.5%,可采储量28.47×104t。

最后部署了完善的注采开发井网,其中采油井24口,注水井23口,提出了合理的监测体系和实施步骤及要求,方案可以作为油田开发的依据。

本参赛作品由团队成员独立完成,不存在剽窃、抄袭等侵权现象。

若违反自愿放弃参赛资格并承担相关责任。

负责人签字:团队成员签字:指导老师签字:时间:目录目录 (I)第1章概况 (1)1.1 油田地理位置 (1)1.2 油田概况 (1)1.3 油田生产状况 (2)第2章基本地质特征 (3)2.1 地层层序 (3)2.2 构造特征 (3)2.3 储层特征 (3)2.3.1 储层岩性 (3)2.3.2 储层物性 (4)2.3.3 储层敏感性 (5)2.4 油藏特征及油藏类型 (9)2.4.1 油藏特征 (9)2.4.2 油藏类型 (10)2.5 温度、压力系统 (10)2.6 流体性质 (10)2.6.1 原油性质 (10)2.6.2 地层水性质 (11)2.7 储层渗流物理特征 (12)2.8 地质储量 (14)第3章地质建模 (16)3.1 建立基础数据库 (16)3.2 构造模型建立 (17)3.3 储层参数模型建立 (17)3.4 特殊处理 (20)3.5 模型检验 (20)第4章天然能量评价及开发方式确定 (22)4.1 天然能量评价 (22)4.1.1 弹性驱动 (22)4.1.2 溶解气驱 (24)4.1.3 边水能量 (24)4.2 注水开发的可行性 (25)4.2.1 注水开发的有利条件分析 (25)4.2.2 水驱采收率比较高 (26)4.2.3 油层连通状况好利于注水开发 (26)第5章开发层系划分与合理井网论证 (27)5.1 开发层系划分 (27)5.1.1 开发层系划分原则 (27)5.1.2 层系划分方案及其论证 (27)5.2 合理井网密度论证 (30)5.2.1 井网密度与采收率的关系 (30)5.2.2 国内外同类油田情况的调研类比 (32)5.3 合理井网类型 (33)5.3.1 合理井网类型论证 (33)5.3.2 合理井网类型选择 (35)第6章压力保持水平及注入能力与产能分析 (40)6.1 压力保持水平 (40)6.2 自喷能力预测 (44)6.2.1 基本参数的选取 (44)6.2.2 最大自喷产量预测 (45)6.3 油井产能评价 (48)6.4 注水井注入能力评价 (50)第7章压裂改造方案与合理采油速度 (53)7.1 MM断块压裂效果评价 (53)7.2 国内外低渗透油藏压裂技术调研 (54)7.3 MM断块压裂改造推荐技术 (62)7.4 合理采油速度 (64)7.4.1 采油速度与流动系数关系法 (64)7.4.2 实际开发资料确定合理采油速度 (65)7.4.3 数值模拟方法确定合理采油速度 (66)7.4.4合理采油速度经济因素考虑 (66)第8章开发方案布署 (67)8.1 方案布署原则 (67)8.2 开发方案布署结果 (67)8.3 油藏动态监测 (70)8.4 方案实施步骤及要求 (71)8.5 采油工艺要求 (71)第9章采收率及可采储量预测 (73)9.1 最终采收率预测 (73)9.2 最终采收率评价 (75)第10章开发方案经济评价 (76)10.1 经济评价的前提条件 (76)10.2 投资估算 (76)10.3 成本与费用估算 (79)10.4 产品销售收入的估算 (80)10.5 评价结果 (80)第11章结论 (82)参考文献 (83)第1章概况1.1 油田地理位置XX油田位于A市MN区和W省HZ市之间的胜利村西南约1km,区内农田纵横交错,村庄遍布,交通便利(图1-1)。

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特等奖作品_word版

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特等奖作品_word版

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R油田输油管道及沿线站场设计日期2016年7 月20 日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组委会制方案简介本作品根据《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赛题及基础数据》和相关标准,秉承经济、高效、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对R 油田输油管道工程进行了设计。

主要设计内容包括:A-B、B-C段管道工艺及运行管理,河流穿越方案,沿线站场及阀室工艺,火车装车方案,辅助生产及配套工程技术方案以及投资估算等内容。

输油管道设计方面:采用加热输送工艺,从技术经济角度优选管径,通过逆向推算得到设计压力及布站情况,通过考虑油水乳化状态提高了水力计算的准确性。

使用商业软件对其进行了模拟及优化,并编制相应程序辅助计算。

河流穿越方案方面:分析了穿越区岩土层可钻性,确定并设计了水平定向钻(HDD)管道穿越河流施工方案,并进行了管道强度校核和施工风险评价。

沿线站场及阀室方面:设计了原油脱水及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确定了沿线各站场及阀室的分布,并对其进行了设计。

火车装车方案方面:对装车站进行了详细设计,从可靠性的角度采用了“双管、双泵、双用单鹤管”的装车工艺;针对来油量衰减较快特点,从经济的角度对装车操作的运行与管理进行了优化,制定了高效益、低成本的火车装车方案。

此外,本文还对整体输油管道工程的防腐、自控、消防、HSE管理、辅助生产及公用工程等进行了设计。

设计中使用了OLGA,PIPESIM等商业软件对各种工况下的管道进行了模拟,并且基于VB平台编制了相应软件辅助计算,校核了整体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完成了管道及站场工艺的优化,提高了方案的经济性。

本设计充分借鉴了国内外原油输送及装车的成熟技术,优化了管道及站场的工艺流程及运行方案,选用了高效设备,降低了投资及运行维护费用,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目录第1章总论 (1)1.1 工程概况 (1)1.2 编制依据 (2)1.3 编制原则 (2)1.4 设计范围 (2)1.5 国家级地方有关法律、法规 (2)1.6 国家、地方、行业、企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3)第2章R油田输油管道设计基础 (6)2.1 工程概况 (6)2.2 设计基础资料 (6)2.2.1 基础数据 (6)2.2.2 原油物性 (7)2.2.3 设计环境 (8)2.2.3.1 土壤条件 (8)2.2.3.2 铁路依托条件 (8)2.2.3.3 气象条件 (8)第3章输油管道工艺设计 (9)3.1 输送工艺 (9)3.2 设计参数 (10)3.2.1 管道设计参数 (10)3.2.1.1 设计输量 (10)3.2.1.2 设计压力 (10)3.2.1.3 管径优选 (11)3.2.1.4 钢管类型选择 (11)3.2.1.5 管道纵断面图 (11)3.2.1.6 管道埋深参数 (12)3.2.1.7 管道防腐层 (12)3.2.2 原油物性 (13)3.2.2.1 油品密度 (13)3.2.2.2 油品粘度 (13)3.2.2.3 原油乳化 (15)3.2.1热力设计参数 (16)3.3.1.1 加热站出站油温 (16)3.3.1.2 加热站进站油温 (16)3.3.1.3 管道周围介质温度T0 (16)3.3.1.4 管道保温层设计 (16)3.3 A-B段工艺设计 (17)3.3.1 设计输量下的设计方案 (17)3.3.2 最低输量下的设计方案 (19)3.3.3 设计压力及管道壁厚 (21)3.3.4 经济性分析 (24)3.3.5 适应性分析 (26)3.4 B-C段工艺设计 (28)3.4.1 设计输量下的设计方案 (28)3.4.2 最低输量下的设计方案 (32)3.4.3 设计压力及管道壁厚 (34)3.4.4 经济性分析 (37)3.4.5 适应性分析 (44)3.4.5.1 冬季运行方案 (44)3.4.5.2 夏季运行方案 (44)3.5 设备选型 (46)3.5.1 泵机组选型 (46)3.5.2 原动机选型 (48)3.5.3 加热炉选型 (48)3.6 管道强度校核 (49)3.6.1 进出站压力校核 (49)3.6.3 静水压力校核 (49)3.6.4 动水压力校核 (49)3.8 设计成果 (49)第4章穿越河流设计方案 (51)4.1 遵循的主要标准、规范 (51)4.1.1 法律法规 (51)4.1.2 标准规范 (51)4.2 穿越河流方式比选 (51)4.3 水平定向钻穿越设计 (52)4.3.1 HDD可钻性评价 (52)4.3.1.1 穿越场地地层岩性结构 (52)4.3.1.2 穿越场地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53)4.3.1.3 穿越区域岩土层可钻性评价 (55)4.3.1.4 施工条件评价 (55)4.3.1.5 地下障碍物评价 (55)4.3.2 HDD穿越曲线设计 (56)4.3.3 HDD设备选型 (58)4.3.3.1 钻机选型 (58)4.3.3.2 钻具选型 (59)4.3.4 场地布置 (61)4.3.5 穿越段管道设计 (62)4.3.5.1 穿越段管道壁厚设计 (62)4.3.5.2 穿越段管道防腐与防护 (63)4.3.5.3 穿越段管道热力校核 (63)4.3.6 穿越管道应力校核 (63)4.3.6.1 管道回拖工况应力校核 (63)4.3.6.2 管道试压工况应力校核 (66)4.3.6.3 管道运行工况应力校核 (66)4.3.6.4 管道径向屈曲失稳校核 (67)4.3.7 套管结构设计 (68)4.3.7.1 套管最大夯入长度计算 (68)4.3.7.2 套管壁厚选取 (69)4.3.7.3 套管强度验算 (69)4.3.7.4 套管稳定性验算 (71)4.4 穿越施工方案 (72)4.4.1 施工工艺流程 (72)4.4.2 施工技术措施 (72)4.4.2.1 施工准备 (72)4.4.2.2 泥浆配制 (74)4.4.2.3 钻导向孔 (75)4.4.2.4 预扩孔工艺 (76)4.4.2.5 管道回拖 (77)4.4.2.6 管道焊接检验和试压 (77)4.5 对水文地质和环境的影响 (78)4.5.1 对地貌的影响 (78)4.5.2 对河床结构的影响 (78)4.5.3 对生物的影响 (78)4.5.4 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78)4.6 消防、安全 (79)4.6.1 设计采取的安全及消防措施 (79)4.6.2 施工中的主要安全措施 (79)4.7 施工风险及应对措施 (80)4.7.1 穿越风险分析 (80)4.7.2 施工应急处置预案 (81)4.7.2.1 导向施工应急预案 (81)4.7.2.2 扩孔过程中发生卡钻、抱钻、断钻的应急预案 (81)4.7.2.3 管线回拖中卡死的应急预案 (82)4.7.2.4 冒浆应急预案 (82)4.7.2.5 塌孔的处理预案 (82)4.8 主要工程量及投资估算 (83)第5章输油管道的流动保障 (84)5.1 管道运行管理 (84)5.1.1 热力冬季运行方案 (84)5.1.2 热力夏季运行方案 (85)5.1.3 水力运行方案 (85)5.2 清管 (86)5.2.1 清管的作用 (86)5.2.2 清管器选择 (86)5.3 停输再启动 (86)5.3.1 停输后的管内温降 (87)5.3.2 管内原油温度场 (87)5.3.3 停输再启动过程 (88)第6章沿线站场 (89)6.1 站场设置 (89)6.2 站场工艺 (89)6.3 A联合站 (89)6.3.1 联合站工艺 (90)6.3.2 联合站主要工程量 (90)6.4 B外输首站 (90)6.4.1 进站计量 (91)6.4.2 加热工艺 (91)6.4.3 脱水工艺 (91)6.4.4 污水处理 (93)6.4.4 储油工艺 (95)6.4.5 外输工艺 (95)6.4.6 B外输首站工艺流程 (96)6.4.7 主要工艺设计参数 (98)6.4.8 平面布置说明 (98)6.4.9 首站主要工程量 (100)6.5 中间输油站 (100)6.6 线路阀室 (101)6.7 C装车站 (102)6.8 沿线站场及阀室分布总结 (102)第7章装车站设计 (103)7.1 装车站总体设计 (103)7.1.1 装车站功能 (103)7.1.2 装车站工艺流程设计 (103)7.1.3 装车站分区 (103)7.1.4 装车站总平面布置 (104)7.1.4.1 总平面布置原则 (104)7.1.4.2 总平面布置 (104)7.1.4.3 站内道路 (105)7.1.4.4 围墙 (105)7.1.1.5 绿化 (106)7.2 储油区设计 (106)7.2.1 储油区容量确定 (106)7.2.1.1 周转系数法 (106)7.2.1.2 储存天数法 (107)7.2.1.3 库容确定方法对比优选 (108)7.2.2 储油罐数量确定 (108)7.2.3 储油容量等级 (108)7.2.4 油罐类型选择 (109)7.2.5 储罐强度设计 (110)7.2.5.1 罐壁厚度计算 (110)7.2.5.2 浮顶计算 (111)7.2.6 油罐加热与保温 (113)7.2.6.1 原油储存温度 (113)7.2.6.2 油罐加热方式 (114)7.2.6.3 油罐加热器选用 (114)7.2.6.4 油罐保温 (116)7.2.7 油罐防腐 (116)7.2.7.1 防腐部位 (116)7.2.7.2 防腐涂层结构及材料 (117)7.2.7.3 阴极保护 (117)7.3 铁路装车设计 (117)7.3.1 铁路装车工艺 (118)7.3.2 铁路油罐车设计 (118)7.3.3 铁路专用线设计 (120)7.3.3.1 铁路装卸线布置形式 (120)7.3.3.2 装卸线的有效长度 (120)7.3.4 铁路装油设施设计 (121)7.3.4.1 铁路装油鹤管选用 (121)7.3.4.2 鹤管数量确定 (122)7.3.4.3 鹤管与集油管的连接 (122)7.3.4.4 集油管与鹤管的连接 (123)7.3.4.5 栈桥设计 (124)7.4 装车方案设计 (124)7.4.1 方案设计出发点 (125)7.4.2 不同方案所需装油设施 (125)7.4.3 不同方案每年装车次数 (126)7.4.4 方案对比优选 (126)7.5 站内管道设计 (127)7.5.1 管道作用 (127)7.5.2 管道分类 (128)7.5.3 常用的管道工艺流程 (128)7.5.4 管道工艺流程对比优选 (129)7.5.5 管道保温层设计 (129)7.5.6 管道强度设计 (130)7.5.6.1 站内管道管径计算 (130)7.5.6.2 站内管道壁厚计算 (131)7.5.6.3 站内管道强度校核 (131)7.5.7 管路水力计算 (133)7.5.8 管道敷设与防腐 (135)7.6 发油泵站设计 (135)7.6.1 泵站形式 (135)7.6.2 泵站工艺流程 (136)7.6.3 泵的选用 (137)7.6.3.1 油泵选型 (137)7.6.3.2 油泵数量 (138)7.6.3.3 原动机选择 (138)7.6.3.4 电动机功率计算 (139)7.6.3.5 油泵基本参数 (139)7.6.3.6油泵规格参数 (141)7.6.4 油泵站布置 (141)7.7 站内污水处理 (142)7.7.1 污水来源 (142)7.7.2 含油污水处理 (142)7.7.3 生活污水处理 (142)7.8 油品计量 (143)7.8.1 液面高度的人工测量 (143)7.8.2 液面高度的自动测量 (143)7.8.2.1 常用测量液位计 (143)7.8.2.2 液位计的选用 (145)第8章辅助生产系统及配套工程 (146)8.1 通信 (146)8.2 供配电 (146)8.3 建筑结构 (147)8.4 供热与暖通 (148)8.5 自动化控制 (148)8.5.1 自动化控制系统 (148)8.5.2 储油区工业自动化系统 (149)8.6 防火防爆 (152)8.6.1 火灾和爆炸原因 (153)8.6.2 防火防爆措施 (153)8.7 站场消防 (154)8.7.1 灭火原理与方法 (154)8.7.2 灭火方法及设备 (155)8.7.3 消防给水 (157)8.8 防雷 (158)8.9 防静电 (158)8.10 防杂散电流 (162)8.11 穿越施工安全 (163)8.11.1 设计采取的安全及消防措施 (163)8.11.2 施工中的主要安全措施 (163)8.12 管道水工保护 (163)8.12.1 冲刷防护 (164)8.12.2 坡面防护 (164)8.12.3 支挡防护 (164)8.13 管道标志 (165)第9章HSE风险管理 (166)9.1 长输管道HSE管理 (166)9.1.1 长输管道危害性因素分析 (166)9.1.2 管道系统安全防护对策 (166)9.2 站场HSE管理 (168)9.2.1 站场危害性因素分析 (168)9.2.2 站场安全防护对策 (168)9.3 HSE管理体系建设与运行 (170)9.3.1 HSE体系建设 (170)9.3.2 HSE体系实施 (170)9.4 应急保障体系 (171)9.4.1 突发事件分类与分级 (171)9.4.2 应急工作原则 (172)第10章投资成本估算 (173)10.1 长输管道工程投资 (173)10.2 站场投资 (173)10.3 方案工程总投资 (174)参考文献 (175)附录 (177)附录A 管道水力摩阻计算 (177)附录B 不同管道钢级投资表 (178)附录C 河流穿越施工图 (179)附图1 (179)附图2 (180)附录D 自编程序Visual Basic 程序代码 (181)附录E 穿越轨迹设计程序代码 (189)第1章总论1.1 工程概况R油田开发是将井场原油通过集输管道汇集至位于区块南部的A联合站,通过外输管道170km外输管道将原油输送至装车站。

大赛方案设计书-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

大赛方案设计书-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

附件3: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书项目名称赛题类型团队编号完成日期年月日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组委会制说明1.内容规范参赛作品应包括封面、作品简介、目录和作品正文等内容。

其中正文内容由参赛小组参照有关油气工程可行性研究编制规定的要来完成,包括必要的工艺计算、图纸等内容,对环境保护、经济评价内容不做要求。

此外,作品当中不得以任何形式出现团队成员姓名、学校、学历、专业年级等相关信息,否则作品被视作无效处理。

2.格式要求以工程项目报告的形式编写作品,详细的计算过程以附录形式在作品最后给出,详见后文。

文件命名方式:项目编号-赛题[一/二]-负责人姓名页面布局:纸张采用A4,页眉采用报告中出现的各章节的名称,黑体,五号,居中;页脚采用页码,Times New Roman,五号,居中。

封面:格式详见上文,项目编号由大赛组委会统一分配。

目录:标题“目录”,字体:黑体,字号:小三。

章标题,字体:宋体,字号:小四。

(各级标题间采用1.5倍行距,对齐方式:分散对齐,数字和英文字母选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

正文:页边距:上3.0cm,下3.0cm,左3.0cm,右3.0cm;页眉:2.0cm;页脚:2.0cm;字体:正文全部宋体、小四;行距:多倍行距:1.25,段前、段后均为0,取消网格对齐选项;每章的章标题:黑体,居中,字号:小三,1.5倍行距,段前为0,段后1行,每章另起一页,插入分节符(不要使用分页符,因为每章的页眉不一样),章序号为阿拉伯数字(如第1章,不要使用汉字一、二等);章中的各级标题:黑体,居左,字号:小四,1.5倍行距,段前0.5行,段后为0.5。

正文中的图、表、附注、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编号。

如图1.2,表2.3,附注4.5,式6.7等。

如“图1.2”就是指本论文第1章的第2个图。

文中参考文献采用阿拉伯数字根据全文统一编号,如文献[3],文献[4,5],文献[6-10]等,在正文中引用时用右上角标标出。

油气储运设计大赛二等奖

油气储运设计大赛二等奖

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书项目名称某工业园区天然气供气工程.赛题类型赛题二.团队编号xxxxxxxxxx .完成日期2017年3月22日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组委会制作品简介本作品根据《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方案基础数据》和《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方案编制要求》,秉承“节能、环保、经济、高效、安全、实用”的设计理念,对沿线某综合产业园区LNG液化工程和某工业园区供气工程展开设计。

主要设计内容包括:长输管道工艺设计优选及运行管理、沿线站场设计、管道穿跨越设计方案、辅助生产及配套工程技术方案以及HSE风险管理等内容。

长输管道设计方面:通过分析天然气物性以及工程区域的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建设标准规范及经验,从技术经济角度优选管径、管材、管型,再通过逆向推算得到设计压力及储气能力,最终确定最佳天然气输气管道的设计方案。

使用Pipeline studio、Matlab等商业软件进行模拟及优化,并编制相应程序辅助计算。

沿线站场设计方面:根据各站场的功能设计了对应的工作流程,并确定了分离器、计量计、调压、压缩机等配套设备的设计与选型。

管道穿跨越设计方面:分析了穿跨越区岩土层的可钻性,确定并设计了水平定向钻穿越(HDD)的河流穿越方案、跨越的黄土冲沟穿越方案以及县道的大开挖穿越方案、铁路的顶管穿越方案,并分别进行了管道强度校核和施工风险评价。

此外,本文还对整体输气工程的防腐、自控、消防、HSE管理、辅助生产及公用工程等进行了设计。

设计过程中使用了Pipeline studio商业软件对不同工况下的管道进行了压力校核,并基于Matlab平台编制了相应代码辅助计算,校核了整体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提高了方案的经济性。

本设计方案由小组参赛成员,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结合所学知识,借鉴了国内外先进成熟的天然气输送技术,优化了管道及站场的工艺流程及运行方案,针对方案选用高效适用设备,降低了投资及运行维护费用,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优秀作品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优秀作品

"邯运杯"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案例〔本案例由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物流管理系主持编写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08-7-8重要提示:本方案为初稿,部分内容和数据还在细化。

正式方案将于九月初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大赛公告的方式公布。

目录前言41. 邯运集团概况52. 天信运业83. 飞马快运64. 汽贸业务115. 凯蒂服饰116. 美的生产基地217. 运营网络328. 物流园区329. 信息系统3610. 人力资源4111. 流动资金4412. 国际物流4513. 企业上市49后记52前言周一早上,XX交通运输集团〔以下简称邯运集团的张董事长早早来到了会议室,做开会准备。

今天的会议不同于一般的周例会,是张董事长思量以久,精心安排的一次会议。

列席这次会议的不仅有集团冯总经理,分管各主要业务的副总,各部门的部长,还包括所有分公司、子公司及三级公司的负责人。

接管邯运集团将近二十年的张董,看着手里邯运集团发展历程的资料,不禁思绪万千……1. 邯运集团概况XX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是2002年1月由原XX市第一运输总公司改制创建的现代公司制物流企业。

其前身最早可追溯到我八路军129师辎重队。

1945年4月辎重队划归边区政府,注名太行运输公司,是在抗日烽火中诞生的全国第一家人民运输企业。

抗战胜利后,曾改称边区交通运输公司和裕通转运股份有限公司。

1949年4月,华北公路运输局成立,裕通公司更名为华北运输总局XX直属运输公司。

1950年4月划归中国汽车运输总公司领导。

1951年3月,划归XX省运输公司,更名为XX省XX运输公司。

1985年1月划归XX地区行署。

1993年9月,XX地市合并,公司更名为"XX省XX市第一运输总公司"。

2002年初公司整体改制,注册成立"XX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并在此基础上组建"XX交通运输集团",简称"邯运集团"。

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作品

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作品

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作品CATALOGUE目录•作品概述•方案设计•技术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团队协作与贡献•总结与展望作品主题和目标本类作品的主题为“创新石油工程设计,推动能源可持续发展”。

目标作品的目标是提出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石油工程设计方案,以解决行业面临的技术挑战和实际需求,同时推动石油工程领域的绿色发展和智能化升级。

作品应体现技术创新性,如采用新的设计理念、方法或技术手段,提高石油工程的效率、安全性和环保性。

技术创新作品应注重应用创新性,如针对特定场景或需求,提出定制化的设计方案或解决方案,以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

应用创新作品鼓励跨学科创新,如结合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学等其他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为石油工程设计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

跨学科创新作品应考虑经济实用性,即在保证技术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和投资风险,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经济实用性作品应具有社会实用性,即能够解决石油工程领域的实际问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推动可持续发展。

社会实用性作品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即设计方案应易于实施和操作,同时能够在类似工程或场景中推广应用,促进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

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创新引领需求导向绿色环保安全可靠01020304强调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鼓励参赛者提出新的设计理念、方法和技术。

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关注行业发展趋势,提高方案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排放。

确保设计方案符合相关安全规范,提高工程建设的抗风险能力。

深入剖析石油工程设计领域的实际问题,明确设计目标和约束条件。

问题分析运用创新思维,提出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并进行初步筛选。

方案构思对筛选出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可行性评估。

可行性分析针对可行性分析结果,对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形成最终设计方案。

方案优化详细阐述设计方案的理念、步骤、实施计划和预期成果,为评审专家提供全面了解方案内容的途径。

历届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一等奖获奖名单(2)

历届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一等奖获奖名单(2)
东北石油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东北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东北石油大学
常州大学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东北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团队成员 刘一璠 关杰文 孙超
获奖等级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卓越杯)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2014年11月14日
何聪鸽 肖剑锋 陈子剑 李江飞 吕泽昊 周曦龙 潘子晴 张峰 代建伟 王彬 刘阳 余雨航 陶祖文 王浩儒 马旭 安云朋 赖令彬 王石 闫静 韩加庚 杨川 路千里 蒙春 刘佳丽
李苇 阮刚 郑功伟 程君 范鹏飞 陈阳 吴武超 郭亮 郭琳琳 卢绪盛 傅盛林 杜彬彬 文恒 王琦 张前 成思敏 隆例家
获奖类别
一等奖
方案设计类综合组
一等奖
方案设计类综合组
一等奖
方案设计类综合组
一等奖
方案设计类综合组
一等奖
方案设计类单项组
一等奖
方案设计类单项组
一等奖
方案设计类单项组
一等奖
方案设计类单项组
一等奖
方案设计类单项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等奖
方案设计类单项组
一等奖
方案设计类单项组
一等奖
2013年 第三届大赛
年份
2014年 第四届大赛
学校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余益松 王哲 卢建松 李龙 韩冠永 宋丽阳 陈璨

第二届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复审意见(综合组)

第二届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复审意见(综合组)

西南石油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 燕山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北京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科技学院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能源之星 油击五人组 逐梦队 勇新队 超人 Unique(油里客) 太阳之火 Petroleummen 掘金 Plus cupstar Sunshine 队 五彩水果 挑战者(PetroDefy) 步步为营 希望之星 锐新组合 飞跃 Unipetro 维科纵队 石油之梦 聚梦团队 梦之队 石油之星 潜力组 擎苍油龙
本科 硕士 本科 硕士 本科 本科 硕士 博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博士 本科 本科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专科
5 5 5 5 4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4 5 5 5 5 5 5
陶祖文 邓鹏 苏昱 刘英杰 刘洪霞 关闻 于萌 罗二辉 吴振华 涂乙 贺小慧 耿黎东 蔡振华 温长 徐文君 杨峰 宋立辉 孙文杰 王鸣川 米杰 袁翔飞 贺正雪 李江 郭现红 刘继宽
苏堪华、焦国盈、黄小亮、孟江 楼一珊、喻高明、廖瑞全、程远鹏 韦忠良、黄维秋、王彦祺、杨力 杨宇 高书香、韩光明、刘世恩、刘春艳 陈明强 李相方,吴晓东,姚约东,邢晓凯 程林松,曹仁义 吴晓东 程林松,金衍,牟建业,张帆 岳湘安,孙恒,廖新维 程时清,汪志明,韩国庆 高德利,曹仁义 罗沛、杨志龙、王建华,田园 张旭、杨斌、徐春碧,田园 刘春艳、刘世恩 马贵阳、王卫强、张秋实、王璐 武富礼、李爱荣 肖曾利 刘晓娟 任晓娟 卢聪、陈军、廖柯熹、刘厚彬 敬加强、李海涛、李年银、杨辉廷 康毅力、蒲晓林、黄坤、李小刚 付玉

第二届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复审意见(单项组)

第二届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复审意见(单项组)

谭树志、吴彦先 谢海波、张光远 尚颖雪、肖雯文 刘海龙、陈亚西 郭天魁,卞晓冰 董斌 ,贝新鹏 单川、班贵振 宁雯宇,鄂广杏 华红玲,肖杰 高冉,石欣
NPEDC_Y007 NPEDC_Y033 NPEDC_Y035 NPEDC_Y072 NPEDC_Y087 NPEDC_Y190 NPEDC_Y203 NPEDC_Y220 NPEDC_Y230 NPEDC_Y247 NPEDC_Y252 NPEDC_Y265 NPEDC_Y287 NPEDC_Y296 NPEDC_Y303 NPEDC_Y304 NPEDC_Y308 NPEDC_Y338 NPEDC_Z015 NPEDC_Z024 NPEDC_Z069 NPEDC_Z071 NPEDC_Z077 NPEDC_Z087 NPEDC_Z120
NPEDC_Y024 NPEDC_Y028 NPEDC_Y037 NPEDC_Y043 NPEDC_Y044 NPEDC_Y088 NPEDC_Y141 NPEDC_Y186 NPEDC_Y225 NPEDC_Y229 NPEDC_Y255 NPEDC_Y280 NPEDC_Y284 NPEDC_Y307 NPEDC_Y340 NPEDC_Z001 NPEDC_Z012 NPEDC_Z013 NPEDC_Z017 NPEDC_Z023 NPEDC_Z035 NPEDC_Z045 NPEDC_Z059 NPEDC_Z061 NPEDC_Z065
油藏之光 勇闯天涯 拓荒者 326 勇往直前 三尖树 西石大前程队 SPARK 天天向上 油我做主 燕翔石油 意油未尽 Hogwarts smile 科技之星 石油新星 钻井先锋队 长大之星 飞莽组合 求索钻井 双鹰队 地域“油”灵 琨元 Flying Stone
张羽,谢东东 姚君波、练小飞 刘陈、张华 谭平川、范玲玲 张昊天、王勃力 钱海涛,李鹏程 袁萍、诸宇 李璐、蔡珺君 吕蓓、尹鹏 胥昊,刘帅 王公昌 、杨明 陈鹏举、李曹雄 刘皖露、马世英 杜立红 郝诗濛 周雄 王海涛 、邹代武 严圣飞,高莽 沈诗刚、王东勇 潘永彬、郝丽飞 张京明,周鹏 马二平、惠威 周罗伊丽、李茜 王钊、孙伟佳 宋巍、赵之

全国油气地质大赛作品

全国油气地质大赛作品

全国油气地质大赛作品
全国油气地质大赛作品包括综合组和单项组两部分。

综合组和单项组均设置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

综合组的参赛作品需为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研究方面的成果,涉及领域广泛,包括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石油工程等。

单项组的参赛作品则需针对油气地质的某一特定领域或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如储层沉积学、油气地球化学、油气地球物理学等。

在选拔赛中,优秀团队将被推荐到山东青岛参加全国油气地质总决赛。

综合组(本科及研究生组总共)推荐不超过4支、各单项组(本科及研究生分别)不超过2支队伍,知识竞赛不超过1支队伍。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访问全国油气地质大赛官网获取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书项目名称某工业园区天然气供气工程赛题类型赛题二团队编号完成日期 2017年 4 月 21 日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组委会制作品简介本作品为某工业园区天然气管道供气工程方案设计,输气管道全长160km,设计输量21×108m3/a,沿线地貌主要为黄土峁梁,部分地段穿越公路及河流阶地,存在1处冲沟跨越,管道沿线地质、地貌条件复杂,属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及危险区。

本设计秉承着“安全、经济、高效”的设计理念,同时着重注意保护黄土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完成了整个方案的设计。

作品主要内容包括:线路工程设计、穿跨越工程设计、站场及输气工艺设计、配套辅助工程设计、HSE管理和经济预算等。

在线路工程设计中,考虑到黄土地区恶劣的施工环境,线路设计应选择有利地形,尽量避开施工难点和不良工程地质段,同时时刻注意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等可能增加的工程措施。

该部分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①从允许流速、可选钢级、运行工况三个方面设计用管方案组合,以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为原则,对方案进行了优选;②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针对黄土微地貌特征及湿陷性、黄土边坡、黄土边坡制定了一系列水工保护措施,以指导安全施工及生产;③考虑黄土地区特点,对线路施工方案、技术和工序进行了有特点和针对性的设计;④对线路附属工程进行了设计,计算了线路工程主要工程量。

在穿跨越工程设计中,充分考虑穿跨越段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综合分析比较各种穿跨越方案,对全线4处穿跨越地段进行了设计。

该部分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①根据公路宽度、地区等级、地质条件等因素,经过分析比选,制定了省道顶管穿越设计与施工方案;②充分考虑施工难度、河流水文地质参数以及周围环境条件,制定了截流法开挖管沟穿越河流的设计与施工方案;③针对黄土冲沟特点,对冲沟坡顶和冲沟坡面两处起跨位置进行比选,从适用性和经济性角度出发制定了悬索冲沟跨越的设计与施工方案。

在站场及输气工艺设计中,以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降低建设和管理费用为原则,充分考虑各事故风险因素,对沿线3处站场和输气工艺进行了设计。

该部分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①根据气体物性条件、出站压力要求、站场所处位置,设计了各站场的工艺流程:②对站场各个环节进行了工艺计算和设备选型;③考虑用气不均匀性,制定了中间站调峰措施;④对管道稳态工况和事故工况进行了模拟计算。

在配套辅助工程设计中,主要对防腐及阴极保护策略、自动控制系统、通信系统、供电系统和公用工程进行了设计。

在HSE管理和经济预算中,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HSE管理方面,对项目过程中的职业健康、安全防护、环境保护和节能构建了本工程的管理体系;经济预算方面,对项目进行了投资概算,计算出该工程的总投资。

本设计方案具有以下特点:①始终立足于黄土地区工程设计的基本前提,对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做到尽量“优选”,以满足“经济、安全、高效”的开发原则;②在设计过程中参考了实际工程案例中采用的技术手段、设计方法等,设计结果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③使用了SPS、HYSYS等商业软件,在设计过程中相互结合,灵活解决了各种设计难题。

目录第1章总论 (1)1.1 工程概况 (1)1.2 编制依据 (1)1.3 设计原则 (1)1.4 设计范围 (2)1.5 国家级地方有关法律、法规 (2)1.6 国家、地方、行业、企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2)第2章设计基础 (5)2.1 设计参数 (5)2.1.1 设计输量 (5)2.1.2 气源特性 (5)2.2 自然环境 (5)2.2.1 地质条件 (5)2.2.2 气象条件 (7)第3章线路工程 (8)3.1 线路走向概况 (8)3.2 线路用管方案设计 (8)3.2.1 管径方案 (8)3.2.2 设计压力 (10)3.2.3管型方案 (10)3.2.4用管钢级确定 (11)3.2.5管道强度及抗震校核 (13)3.3 线路工程设计比选 (16)3.3.1 方案设置情况 (17)3.3.2 方案投资计算 (18)3.3.3 方案经济比选 (20)3.2.3 用管统计 (21)3.4管道敷设 (22)3.4.1 管道敷设技术方案 (22)3.4.2管道敷设的技术要求 (22)3.4.3 管沟开挖及施工作业带 (23)3.4.4 管道焊接及检验 (25)3.4.5 管道下沟及管沟回填 (26)3.4.6 土地复垦 (28)3.5黄土地区水工保护及处理措施 (30)3.5.1黄土微地貌特征及湿陷性的治理措施 (30)3.5.2 黄土边坡的治理 (31)3.5.3 黄土冲沟的治理 (33)3.6穿跨越工程 (34)3.6.1 公路穿越 (34)3.6.2 铁路穿越 (34)3.6.3 省道及河流穿越 (35)3.6.4 黄土冲沟跨越 (35)3.7管道清管、试压及干燥 (35)3.7.1 一般要求 (35)3.7.2 分段清管 (36)3.7.3 分段水压试验 (36)3.7.5 站间清管 (38)3.7.6 站间管道干燥 (38)3.8线路附属构筑物 (39)3.8.1 管道标志桩和警示带 (39)3.8.2 固定墩 (39)3.8.3 线路阀室 (40)3.8.4 施工道路 (41)3.9线路工程主要工程量 (41)第4章省道及河流穿越工程设计 (44)4.1 设计基础资料 (44)4.1.1 自然地理条件 (44)4.1.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44)4.2 省道穿越工程设计 (46)4.2.1 穿越方案选择 (46)4.2.2 顶管管位设计 (47)4.2.3 工作井与接收井 (48)4.2.4顶管工程结构设计 (50)4.2.5 套管防腐设计 (53)4.2.6顶管机选用 (54)4.2.7顶管主要配套设备 (56)4.2.8顶管施工 (58)4.3 河流穿越工程设计 (60)4.3.1 穿越方案选择 (60)4.3.2截流导流方式 (61)4.3.3管沟及挖深 (63)4.3.4 管线敷设 (64)4.3.5稳管 (64)4.3.6管沟回填及地貌恢复 (65)第5章黄土冲沟跨越工程设计 (66)5.1 设计基础资料 (66)5.1.1 自然地理条件 (66)5.1.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67)5.2 跨越方案设计和比选 (69)5.2.1 跨越方案选择原则 (69)5.2.1起跨位置选择 (69)5.2.3跨越形式选择 (70)5.2.4 跨越总体设计 (71)5.3 设计荷载及计算工况 (72)5.3.1 主要荷载 (72)5.3.2 计算工况 (72)5.4 悬索索系设计 (72)5.4.1 缆索选择 (73)5.4.2 主索选型 (73)5.4.3 风索选型 (74)5.4.4 吊索与拉索选型 (75)5.4.5 连接索选型 (75)5.4.6 悬索锚具、连接件选型 (76)5.5 桥面结构设计 (76)5.6 塔结构设计 (76)5.6.1 塔架设计 (76)5.6.2 塔基础设计 (77)5.7 锚固墩设计 (77)5.8 抗震设计 (78)5.9 管道安装设计 (78)5.9.1 管道安装方案 (78)5.9.2 清管试压 (78)5.9.3 管道防腐 (78)5.10 跨越工程施工 (79)第6章输气工艺 (81)6.1 基础数据处理 (81)6.1.1 天然气密度及压缩因子 (81)6.1.2 天然气水合物及露点 (82)3.1.3管道埋深处温度 (84)3.1.4 管道与土壤导热系数 (85)6.2 工艺方案 (85)6.2.1 工艺设置原则 (85)6.2.2 布管方案 (86)3.2.3 水热力计算情况 (86)6.2.4 管道加热保温方案 (88)6.2.5 压缩机驱动方案 (89)6.3调峰分析 (89)6.3.1 调峰需求量计算 (89)6.3.2 调峰适应性分析 (90)6.4管道事故工况分析 (90)6.4.1压气站失效分析 (90)6.4.2 末站停输分析 (91)第7章站场工艺 (92)7.1站场设计原则 (92)7.2站场及阀室设置 (92)7.2.1站场设计 (93)7.2.2线路截断阀室设计 (94)7.3主要工艺设施 (95)7.3.1清管器接收与发送 (95)7.3.2过滤分离设施 (95)7.3.3压缩机组 (95)7.3.4压缩空气系统 (96)7.3.5站内自用气橇 (96)7.3.6脱水系统 (96)7.3.7排污系统 (97)7.3.8安全泄放系统 (97)7.4主要设备选型 (97)7.4.1脱水设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4.2压缩机组 (98)7.4.3 空冷器 (100)7.4.4过滤分离设备 (100)7.4.5放空设备 (101)7.4.6清管设备 (105)7.4.7排污罐 (105)7.4.8站内阀门 (105)7.4.9汇气管 (106)7.4.10绝缘接头 (107)7.5站内管线管材及壁厚选择 (107)7.5.1站内管线安装 (107)7.5.2站内管径确定 (107)7.5.3管线材质及壁厚选择 (108)7.6 主要工程量 (109)第8章防腐及阴极保护 (111)8.1 设计范围 (111)8.2总体防腐方案 (111)8.3管道外防腐 (111)8.3.1线路外防腐层 (111)8.3.2热煨弯管外防腐层 (111)8.3.3站场、阀室内管道及设备外防腐层 (112)8.4线路阴极保护 (112)8.4.1阴极保护方式 (113)8.4.2阴极保护计算 (113)8.4.3阴极保护站设置 (113)8.4.4阳极地床 (114)8.4.5阴极保护标准 (114)8.4.6阴极保护设施 (114)8.5站内区域性阴极保护 (115)8.5.1方案比选 (115)8.5.2推荐方案 (116)8.5.3阴极保护电源设备 (116)8.5.4阳极地床 (116)8.5.5测试系统 (116)8.6线路临时性阴极保护 (116)8.7 管道防腐层完整性检查及阴极保护有效性测试评价 (117)8.7.1 管道自然电位测试 (117)8.7.2 防腐层完整性检查 (117)8.7.3 阴极保护有效性评价 (117)第9章自动控制系统 (118)9.1 概述 (118)9.1.1工程概况 (118)9.1.2设计范围 (118)9.1.3总体控制方案 (118)9.2 检测和控制系统设计原则 (118)9.3站控系统及阀室RTU系统 (119)9.3.1 系统功能 (119)9.3.2 系统硬件 (119)9.3.3系统软件 (120)9.3.4 通信系统 (121)9.3.5站控系统与其它系统或智能设备的通信 (122)9.4 安全仪表系统 (122)9.4.1 ESD系统 (123)9.4.2超压保护系统 (124)9.4.3安全仪表系统的通信方式连接 (124)9.5火灾和气体检测报警系统 (124)9.6 检测和控制仪表 (124)9.6.1 仪表设计原则 (124)9.6.2 仪表选型 (124)9.7 计量系统和流量检测 (126)9.7.1流量计选择 (126)9.7.2 气体分析检测系统 (127)9.8 压力控制系统 (127)9.9 供配电及仪表取源部件 (128)9.9.1供配电 (128)9.9.2 仪表取源部件 (129)9.10 安全技术措施 (129)9.10.1 电动仪表防爆及防护 (129)9.10.2接地系统 (129)9.10.3浪涌保护 (129)第10章通信 (131)10.1光纤通信系统 (131)10.2 VSAT卫星通信系统 (131)10.3 工业电视监视及入侵报警系统 (131)10.4 会议电视系统 (131)10.5 站场通信 (132)10.6 应急、巡线、检修通信 (132)10.7 通信机房、通信电源及防雷接地 (132)第11章供电工程 (133)11.1 供电系统 (133)11.2 配电线路 (133)11.2.1 配电系统形式 (133)11.2.2 线路敷设方法 (133)11.3 照明 (133)第12章公用工程 (134)12.1 建筑 (134)12.1.1 建筑设计 (134)12.1.2 建筑结构 (134)12.2 给排水及消防 (135)12.2.1 方案概述 (135)12.2.2 给水 (136)12.2.3排水 (136)12.2.3 消防 (137)12.3 热工和暖通 (137)12.3.1 设计原则 (137)12.3.2 供热系统 (137)12.3.3 生活热水 (138)12.3.4 采暖方案 (138)12.3.5 通风降噪 (139)第13章HSE风险管理 (140)13.1 环境保护篇 (140)13.1.1 环境标准规范 (140)13.1.2 本工程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141)13.1.3 环境保护措施 (143)13.1.4 环保投资费用概算 (145)13.2 职业健康篇 (145)13.2.1 岗位设置与定员 (145)13.2.2 职业病种类及危害 (146)13.2.3 职业病防护设施 (147)13.3 安全设施篇 (147)13.3.1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48)13.3.2 安全防护措施 (150)13.3.3 安全机构管理 (150)13.4 节能篇 (150)13.4.1 综合能耗分析 (150)13.4.2 节能效果分析 (150)13.4.3 节能措施 (151)第14章投资成本估算 (153)14.1 投资估算范围 (153)14.2 费用概算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