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教案2新版沪科版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四章 多彩的光 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教案_12
课题教学内容 4.6神奇的眼睛物理年级八年级班级课时 1 执教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3.了解眼睛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4. 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过程与方法:1.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2. 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3. 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情感。
2.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3.使学生具有眼保健的意识。
4.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教学难点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大小的调节。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探索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引入1、凸透镜成像规律?2、你知道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吗?为什么有的同学得了近视眼,而人老了会得老花眼?他们是怎样矫正的?1、复习厚凸透镜焦距小,偏折能力强。
2、提出疑问:为什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眼睛视物原理先讲解眼睛新课教学1、眼球的结构结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2、人眼是如何看到物体的成像原理: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
3、眼睛成像的调节自我调节: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使晶状体变薄,焦距变长,像成在视网膜上。
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使晶状体变厚,焦距变短,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像成在视网膜上。
二、视力的矫正1、近视眼及其矫正1.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物体,看不清远处物体2.成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使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 教案设计
年级八年级学科物理主备人使用人单元第四单元课题 4.6神奇的眼睛上课时间课型新授课课时总课时延期时间教学目标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3.培养眼保健意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教学重点凸透镜的相关应用教学难点凸透镜的相关应用教法设计习题训练学法指导小组合作,练习。
教学准备习题准备教学过程(参照: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合作交流解决问题;3、展示汇报精讲点拨;4、巩固领悟拓展提升;5、达标检测)二次备课记录一、温顾知新回顾凸适镜成像的规律:1.u>2f时成的像;u=2f时成的像;2f>u>f时成的像;u=f时成的像;u<f时成的像;2.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实倒虚正虚放大。
二、眼睛1.人眼看物体和_______成像的原理是一样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
2.观察课本75页图4-46,认识眼睛的结构:在眼睛的结构中,和上节实验各组成部分相对应的结构名称是:蜡烛―――――物体凸透镜―――――光屏―――――3.正常的眼睛观察课本图4-47,可知人们之所以都能看清远处和近处的物体,是因为正常的眼睛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本领,使远近物体的像都能成在_______上。
济阳县垛石镇中学教学设计4近视和远视近视:由于晶状体太或着眼球过导致像成在了视网膜,用矫正。
远视:由于晶状体太或着眼球过导致像成在了视网膜,用矫正。
四.凸透镜的应用凸透镜的应用:放大镜,相机,投影仪,显微镜,望远镜;1.放大镜原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照相机所成的像是____(倒立、正立)____(放大、缩小)的____(虚、实)像。
注:相机调焦调的是物距。
3.投影仪所成的像是____(倒立、正立)____(放大、缩小)的____(虚、实)像。
注: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说课稿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眼睛的基本结构和视觉形成原理。然后,我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以及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最后,我会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给予他们鼓励和指导,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注重布局的合理性、内容的精炼性和风格的简洁性。板书将分为四个部分:课题、眼睛结构图、视觉形成过程和重点知识点。课题部分用大字写出“神奇的眼睛”,以引起学生的注意。眼睛结构图和视觉形成过程部分,我将用简洁的线条和符号描绘眼睛的结构和光线传播过程,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理解。重点知识点部分,我将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出,以便学生抓住重点。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通过视觉呈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眼睛的结构和视觉形成原理。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注重板书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尽量用简单的图形和文字表达复杂的概念。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眼睛的模型和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动画演示光线在眼睛中的传播过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视觉的形成原理。
2.安排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光线通过不同介质时的传播和折射现象。通过实验,让学生深刻感受眼睛中光线的传播过程,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2.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心得,分享观察结果。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就眼睛的健康保护等问题展开讨论。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共同提高。
4.评价与反馈:学生相互评价对方的学习成果,给出建设性意见。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沪科版-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 第四章 第6节 神奇的眼睛 教案
《神奇的眼睛》一、使用教材沪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四章第六节二、实验器材自制教具:眼球成像模型、人眼视物演示仪、自制照相机(投影仪)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自制实验教具用品主要由水管、凸透镜、废弃塑料罐、塑料薄膜、木头、注射器、笔管等改装设计。
实验装置简约化,可复制性强,实验现象直观。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1. 凸透镜成像规律。
2. 改变水透镜曲率,等效替代晶状体,模拟其调节作用。
实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人眼模型, 明白视物时晶状体的调焦作用。
2. 通过观察人眼视物演示仪,理解人眼视物原理以及视力矫正,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3. 通过课前制作、课上展示照相机、投影仪,学以致用,加强物理走向生活的意识。
六、实验教学内容1.改装人眼模型作为引入实验,创设问题情景。
2.自制人眼视物演示仪,吸在黑板上,可视性强,同时突破人眼视物原理以及视力矫正两个重难点。
3.学生小制作展示,物像的位置对调,实现照相机与投影仪的转换。
七、实验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让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动手实验,使得光源“F”的像呈在视网膜上。
图1.视网膜上呈清晰的像接着教师把“F”光源拿远,视网膜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
教师提问,此时看不清楚像该怎么办?图2.视网膜上呈模糊的像学生进行猜想:将视网膜往前移。
教师指出人眼中的视网膜是不会前后移动的。
那到底人是如何既能看清楚近处的物体,又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近处和远处的物体,物距不同,而视网膜的位置不变,这样像距也固定了,这该怎么办呢?学生不难想到,应该从晶状体的焦距上做文章。
(二)人眼的视物原理1.理论分析师生通过理论分析得出,要看清楚远处的物体,晶状体比较调薄,使得焦距变大,会聚能力变弱。
图3.人眼视物原理图教师提醒学生:这就是人眼视物和凸透镜成像最大的不同。
人眼视物是靠调节晶状体的焦距,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是靠调节像距。
2.实验验证教师简单介绍实验仪器:激光笔发射出的两条光束刻画的是某个物体表面反射过来的任意两条光线。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
教材主要介绍了眼睛的构造、视觉的形成、以及近视眼的成因、预防和矫正方法。
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眼睛的构造: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等组成。
2. 视觉的形成:光线经过眼球内部折射,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 近视眼的成因、预防和矫正:长时间近距离作业、光线不足等因素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形成近视眼。
可通过调整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佩戴凹透镜眼镜进行预防和矫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构造和视觉的形成过程,理解近视眼的成因、预防和矫正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近视眼的成因、预防和矫正方法。
2. 教学重点:眼睛的构造、视觉的形成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眼球模型、视觉形成过程图示、近视眼成因图示。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册、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张近视眼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近视眼的成因和预防方法。
2. 讲解:介绍眼睛的构造和视觉的形成过程,讲解近视眼的成因、预防和矫正方法。
3. 示例:以近视眼为例,讲解其成因和矫正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4.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眼睛的构造: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等。
2. 视觉的形成:光线经过眼球内部折射,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 近视眼的成因:长时间近距离作业、光线不足等。
4. 近视眼的预防和矫正:调整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佩戴凹透镜眼镜。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结合自己的用眼习惯,分析可能导致近视眼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矫正措施。
2. 答案: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分析用眼习惯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如合理安排近距离作业时间、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等。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4.6神奇的眼睛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4.6神奇的眼睛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本节课中,我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孩子们了解眼睛的神奇之处,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一、设计意图1.让孩子们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和功能;2.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3.让孩子们认识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孩子们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和功能,知道眼睛的重要性;2.能力目标: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和功能;难点:理解眼睛的工作原理和保护眼睛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图片、视频、模型等;2.学具:画笔、画纸、手工材料等。
五、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神奇的眼睛故事,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2.基本构造:展示眼睛的图片和模型,让孩子们观察并说出眼睛的基本构造,如眼皮、眼球、瞳孔等;3.功能介绍:讲解眼睛的功能,如看东西、调节焦距等,并通过视频演示眼睛如何工作;4.游戏体验:让孩子们通过游戏亲身体验眼睛的功能,如蒙眼感知、看图找不同等;5.保护眼睛:讲解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教授正确的用眼方法和注意事项;6.动手制作:让孩子们动手制作护眼小道具,如护眼罩、眼保健操卡片等;六、活动重难点1.重点: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和功能;2.难点:理解眼睛的工作原理和保护眼睛的方法。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基本构造的认知我选择了生动的图片和模型来展示眼睛的各个部分,让孩子们能够直观地看到眼睛的内部结构。
在介绍基本构造时,我特别强调了瞳孔的作用,它是光线进入眼睛的通道,能够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多少,保护眼睛免受强光的伤害。
我还引导孩子们注意到,眼睛的各个部分是相互协作的,只有当它们正常工作时,我们才能看清楚周围的世界。
二、功能介绍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眼睛的功能,我使用了视频来演示眼睛是如何工作的。
在视频中,我展示了眼睛如何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厚度来改变焦距,从而看清楚不同距离的物体。
沪科物理八年级全册4.6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
-学生能够演示并解释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实像、虚像、等大像),以及这些情况在眼睛中的体现。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与眼睛成像相关的现象,如视错觉等。
3.学习使用科学探究方法,通过实验活动加深对眼睛及视觉原理的理解。
理八年级全册4.6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掌握眼睛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理解眼睛作为生物光学仪器的独特性。
-学生能够描述眼球的结构,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并解释它们在视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学生能够阐述眼睛调节焦距的机制,理解近视和远视的形成原因及纠正方法。
4.阅读科普文章或观看视频,了解眼睛科技发展的前沿动态,如人工晶状体、激光手术等。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感想,谈谈你对这些科技进展的认识。
5.调查身边同学或家人的视力情况,分析可能导致视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请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呈现,要求不少于500字。
6.结合所学知识,为自己制定一个合理的用眼习惯计划,以提高视力保护意识。请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划:用眼时间、用眼距离、用眼环境、眼部锻炼等。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关于眼睛调节焦距的实验,并得出结论。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模拟等多种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眼球结构模型,自主发现眼睛的成像原理。
-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眼睛调节焦距的过程,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充分利用课堂所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可以与同学、老师交流,共同探讨解决方法。期待大家优秀的作业成果!
八年级物理全册 4.6神奇的眼睛(第2课时)教案 (新版)沪科版
4.6神奇的眼睛第2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
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物理学在生产、生活和科技方面的应用。
增强学生对物理的热爱。
使学生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了解科技的持续性发展将加深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放大镜、显微镜。
望远镜及照相机的原理。
难点: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
三.教学准备
教师: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各两个(其中一个是剖开的),多媒体投影仪。
学生:几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放大镜)、一杯水、滴管、一片树叶、显微镜、望
远镜,每小组一套。
三、教学设计。
初二物理沪科版八年级4.6神奇的眼睛教案
教案:初二物理沪科版八年级4.6神奇的眼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形成原理;2. 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3. 学会用透镜解决实际问题,如矫正近视和远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形成原理,能解释一些与眼睛相关的现象;2. 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能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透镜现象;3. 学会用透镜解决实际问题,如矫正近视和远视,提高生活质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眼睛的视物原理,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2. 教学重点:掌握眼睛的视物原理,能运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透明塑料尺、玻璃板、透镜;2.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各种透镜,如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透镜的原理和作用。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形成原理,让学生了解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3. 凸透镜和凹透镜演示:利用透明塑料尺、玻璃板和透镜,现场演示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透镜的原理。
4.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与透镜相关的实例,如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实例中透镜的作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透镜现象,如眼镜、相机、投影仪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6. 矫正近视和远视:讲解如何通过佩戴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近视和远视,让学生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眼睛的视物原理;2. 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3. 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4. 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副眼镜的镜片,判断它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并说明理由。
2. 答案:根据眼镜镜片的形状和厚度,判断它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并解释原因。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4.6神奇的眼睛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4.6神奇的眼睛一、教学内容(1)教材章节: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第四章第6节《神奇的眼睛》(2)详细内容:眼睛的构造及其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及方法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构造及其功能,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2. 掌握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3. 提高学生保护眼睛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眼睛的构造及其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
2. 教学重点: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及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模型、幻灯片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自己或身边人使用眼睛的经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神奇的眼睛。
2. 知识讲解:(1)利用图片和模型展示眼睛的构造,讲解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2)讲解视觉的形成过程,包括光线经过眼球各部分的折射作用,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再由神经传送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 例题讲解:以近视和远视为例,讲解其成因和矫正方法。
(1)眼球的主要结构有哪些?(2)视觉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3)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分别是什么?如何矫正?6. 拓展延伸:让学生谈谈如何保护眼睛,分享自己的经验。
六、板书设计1. 眼睛的构造及其功能2. 视觉的形成过程3. 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4. 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及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眼睛的构造及其功能。
(2)描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3)列举三种保护眼睛的方法。
2. 答案:(1)眼睛的构造及其功能:眼球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等部分,各部分协同工作,使光线经过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进而产生视觉。
(2)视觉的形成过程:光线经过角膜、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物像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传送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4.6神奇的眼睛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教案:4.6 神奇的眼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的第四章第六节,主要介绍了人眼的基本结构、视觉的形成原理以及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人眼的基本结构: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
2. 视觉的形成原理:光线经过眼球内部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 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近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导致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前方,矫正方法是戴凹透镜;远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导致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后方,矫正方法是戴凸透镜。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人眼的基本结构,掌握视觉的形成原理。
2. 分析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学会用凹透镜和凸透镜进行矫正。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对物理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2. 教学重点:人眼的基本结构、视觉的形成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眼球模型、凸透镜、凹透镜、光线演示仪等。
2. 学具:学生眼球模型、凸透镜、凹透镜、光线演示仪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近视眼和一张远视眼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两种眼睛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2. 新课导入:介绍人眼的基本结构,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
通过眼球模型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眼球的结构。
3. 视觉的形成原理:讲解光线经过眼球内部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4. 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讲解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并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进行矫正的演示,让学生明白矫正的原理。
5. 课堂实践: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眼球模型、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光线经过眼球的折射作用,加深对视觉形成原理的理解。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4.6神奇的眼睛教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4.6 神奇的眼睛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4章光与眼睛,第6节神奇的眼睛。
2. 详细内容:(1) 了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3) 理解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能解释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2. 能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2. 重点:眼球的结构和功能,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模型眼球、凸透镜、光屏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自己的眼睛,思考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2. 知识讲解:(1) 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眼球的结构和功能;(2) 讲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3) 解释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决一些与凸透镜成像相关的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组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凸透镜成像和近视、远视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眼球的结构和功能;2. 凸透镜成像规律;3. 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一支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0cm的地方,光屏放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请问像是放大还是缩小?(2) 一个人站在距离凸透镜50cm的地方,他在凸透镜中的像是什么形状?2. 答案:(1) 像是放大;(2) 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凸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望远镜、显微镜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光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光线通过凸透镜时的成像规律。
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教案)2022秋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沪科版(安徽)
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教案)2022秋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沪科版(安徽)我设计的这节《神奇的眼睛》的课,旨在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了解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原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和视觉形成的过程。
2. 能够解释一些常见的视觉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眼球的各个部分的名称和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
2. 教学重点:眼球的结构,视觉的形成。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眼球模型,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视觉现象的图片,如错觉图,彩色图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使用眼球模型,详细讲解眼球的各个部分的名称和功能,如角膜,瞳孔,晶状体等。
3. 视频:播放视觉形成的过程的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4.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眼球模型,进一步了解眼球的结构。
5. 练习: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回答一些关于眼球和视觉的问题。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眼球的各个部分的名称和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
2. 活动重点:眼球的结构,视觉的形成。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思考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过程。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眼睛的知识,可以进行一些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制作眼球模型等。
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直观的教具和生动的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我希望通过这节课,学生能够对眼睛有更深的理解,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眼球的各个部分的名称和功能:1. 角膜:角膜是眼球的前部透明层,负责保护眼球并开始聚焦进入眼内的光线。
2. 瞳孔:瞳孔是位于虹膜中央的开口,其大小可以调节以控制进入眼内的光线量。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 物理 教案 4.6神奇的眼睛
《第六节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神奇的眼睛》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六节的内容,安排在《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之后,是对成像规律的进一步拓展应用,通过学习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使学生更加爱护自己的眼睛;通过透镜应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充分地体现了“从做中学,从学中做”、“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理念。
二、教学方式:本课设计为实验探究课,用多个实验活动将凸透镜成像实验从头贯穿到尾,简明扼要地讲清本节课的知识点、重难点;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合作探究,简要地分解、重做成像实验,分别引出生活中各自相对应的光学仪器;还设计了DIY简易的显微镜和望远镜模型,通过交流讨论,将凸透镜成像规律、望远镜原理等这些深奥难懂的概念进一步具体化、直观化,增强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从中获得初步分析概况的能力。
教学的最后归纳、总结了一道综合性试题,将上节的“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本节课透镜的应用进行整合,通过实验将试题场景还原,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记忆,快速解题。
教学中将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做成导学案,在听课的同步指导学生完成导学案。
三、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视物的原理。
●了解怎样矫正视力,使学生具有眼保意识。
●了解透镜的应用及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能力培养:通过分组实验,DIY组装望远镜、显微镜等简易光学仪器的模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分析概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能学以致用,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
四、学情分析:虽然上节课已经做过了“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但是对于成像规律,很多学生觉得很难理解,物距、像距、焦距仍然记忆混乱;而成像规律又是光学中的重难点,要求学生必须要掌握。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教案2(新版)沪科版
神奇的眼睛教学目标1.了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用途。
2.通过对光学仪器的介绍,使学生认识物理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技方面的应用。
增强学生对物理的热爱。
3.通过介绍显微镜、望远镜的发展和功能的增强,使学生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了解科技的持续性发展将加深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科学和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重点(1)放大镜、照相机、摄影仪的成像原理。
(2)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的用途。
2.难点(1)放大镜、照相机、摄影仪的成像原理。
(2)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的用途。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交流法。
教具准备学生分组实验:放大镜、光屏、显微镜。
教学过程一、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当u>2f时,成倒立、缩小、实像,像与物在透镜异侧。
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实像,像与物在透镜异侧。
当u<f时,成正立、放大、虚像,像与物在透镜同侧。
二、课题引入利用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人们制成了许多光学仪器,就像特殊而神奇的“眼睛”,拓展了我们肉眼的功能。
板书:第七节神奇的“眼睛”三、新课教学1.放大镜。
师:请同学们用桌面上的凸透镜靠近课本,观察课本上的字,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生:课本上的字被放大了。
师:那么你手中的凸透镜就是什么?生:就是放大镜。
师:对。
再请大家判断放大镜所成的像与物是在放大镜的同侧,还是异侧?是实像,还是虚像?判断依据是什么?生:放大镜所成的像与物是在放大镜的同侧,是虚像,因为用光屏承接不到像,所以是虚像,眼睛与物在透镜的异侧,透过凸透镜观察所成的像,所以像与物在透镜同侧。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讲得很好,放大镜的焦距是较短,还是较长?生:我猜放大镜的焦距较远。
师:对。
隔着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生:隔着放大镜看较近的物体,物体是正立、放大的,隔着放大镜看远处物体,物体是倒立、缩小的。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生:因为放大镜是凸透镜,隔着放大镜看远处物体,u<f,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像,隔着放大镜看远处物体,u>2f,所以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像。
八年级物理全册4.6神奇的眼睛教案(新版)沪科版
神奇的眼睛
课标
索热情,本节课通过提问设疑、教师演示、学生独立探究等多种教学方式,同时通过课件演示,使学生对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成像形成丰富、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
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了解科技的持续发展将加深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激发学
视网
结:原因是晶状体的调师让学生总结远视眼的成因。
课件演示课本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以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怎样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物体
、显微镜和望远镜。
八年级物理全册4.6神奇的眼睛第2课时教案新版沪科版word版本
第2课时透镜的应用学点1 放大镜阅读教材P78第一、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用擦镜纸垫着摸放大镜的镜面,它中间__厚__、边缘__薄__,它是__凸透__镜。
问题2:用凸透镜观看书上的字,并不断改变字与凸透镜的距离,思考:(1)你看到的字体有什么变化:(注意比较像的大小、倒正、虚实)__成放大、正立的虚像__。
(2)文字离凸透镜多远才观察到正立、放大的像?__小于凸透镜的1倍焦距__。
问题3:放大镜的原理:当物距__小于1倍焦距__时,成的是__正立__、__放大__的__虚__像。
学点2 照相机阅读教材P78内容并观察图4-53,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问题: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凸透__镜,胶卷相当于__光屏__。
其工作原理是: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__2倍焦距__之外时,成__倒立__、__缩小__的__实__像。
拓展:投影仪上有一个用__凸透__镜做的镜头,屏幕相当于__光屏__,投影片作为__物体__。
其工作原理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__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__时,成__倒立__、__放大__的__实__像。
学点3 显微镜阅读教材P78内容并观察图4-55,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并把你课前收集的关于显微镜的种类和应用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问题:常见光学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__凸透__镜。
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微生物、细胞等肉眼无法看见的物体。
学点4 望远镜阅读教材P79内容,了解望远镜的知识,并把你课前收集的关于望远镜的种类和应用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问题:__望远镜__能使很远的物体成像在眼前,就像物体被“拉近”了,普通望远镜的基本元件是__凸透__镜和__三棱__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奇的眼睛教学目标1.了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用途。
2.通过对光学仪器的介绍,使学生认识物理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技方面的应用。
增强学生对物理的热爱。
3.通过介绍显微镜、望远镜的发展和功能的增强,使学生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了解科技的持续性发展将加深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科学和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重点(1)放大镜、照相机、摄影仪的成像原理。
(2)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的用途。
2.难点(1)放大镜、照相机、摄影仪的成像原理。
(2)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的用途。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交流法。
教具准备学生分组实验:放大镜、光屏、显微镜。
教学过程一、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当u>2f时,成倒立、缩小、实像,像与物在透镜异侧。
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实像,像与物在透镜异侧。
当u<f时,成正立、放大、虚像,像与物在透镜同侧。
二、课题引入利用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人们制成了许多光学仪器,就像特殊而神奇的“眼睛”,拓展了我们肉眼的功能。
板书:第七节神奇的“眼睛”三、新课教学1.放大镜。
师:请同学们用桌面上的凸透镜靠近课本,观察课本上的字,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生:课本上的字被放大了。
师:那么你手中的凸透镜就是什么?生:就是放大镜。
师:对。
再请大家判断放大镜所成的像与物是在放大镜的同侧,还是异侧?是实像,还是虚像?判断依据是什么?生:放大镜所成的像与物是在放大镜的同侧,是虚像,因为用光屏承接不到像,所以是虚像,眼睛与物在透镜的异侧,透过凸透镜观察所成的像,所以像与物在透镜同侧。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讲得很好,放大镜的焦距是较短,还是较长?生:我猜放大镜的焦距较远。
师:对。
隔着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生:隔着放大镜看较近的物体,物体是正立、放大的,隔着放大镜看远处物体,物体是倒立、缩小的。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生:因为放大镜是凸透镜,隔着放大镜看远处物体,u<f,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像,隔着放大镜看远处物体,u>2f,所以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像。
师:讲得很好。
用放大镜观看近处的物体,物距小于焦距时才是放大的。
因此,物体应放在离放大镜小于焦距的位置才合适,在什么位置所成的像最大?请大家观察。
生:物体离放大镜的距离接近于焦距时,所成的像最大。
师:对,请全班同学都进行观察。
板书:1.放大镜:焦距短的凸透镜,u<f,成正立、放大虚像。
2.显微镜。
师:用放大镜能观察细胞吗?怎么办?生:不能,用显微镜。
学生分组实验: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
师:课前我已要求大家查资料,关于显微镜你知道什么?请大家踊跃举手起来向全班同学交流。
生甲: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微生物细胞等人眼无法看见的物体。
生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又研制了电子显微镜和隧道显微镜。
目前通用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达50万倍。
借此人类能观察到许多物体的细微结构;用隧道显微镜甚至可以看到金属原子,因此显微镜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农业生产技术等方面。
师:两位同学讲得很好,还有吗?生丙:还有超声显微镜。
这是利用超声显示物体微细结构的装置,又称声学显微镜,又简称声镜。
原理是利用物体声学特性的差异来显示物体,所谓物体声学特性指的是声阻抗率和声衰减,它们与物质的弹性和黏性有关。
超声显微镜给出的是物体的声学像或弹性像。
超声显微镜不需透光,对样本片不需染色,不要损坏样品表面即可进行内层观察,适合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检验等。
生丁:我还知道场离子显微镜。
一种分辨率极高(2—3nm),能直接用于观察金属表面原子的分析装置,简称FIM。
FIM是一种点投影的显微镜,它与通常的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不同,它成像时不使用磁或静电透镜,是由所谓成像气体的“场电离”过程来完成的。
师:以上几位同学讲得很好,大家以掌声鼓励。
下面请大家看课件播放的动画及配文。
画面一:显微镜构造成像过程配文:显微镜是增大观察微小物体视角的。
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凸透镜。
物镜的焦距f物短,目镜的焦距f目较长。
物体放在物镜焦点与两倍焦距之间、接近焦点,物镜所成的实像在目像的焦平面上,目镜中看到的是虚像。
显微镜的物镜焦距要短的原因之一是取得较大的放大率,镜筒也可做得短一些,用起来方便;原因之二是物镜可以更接近物体,因此进入镜筒的光通量可以增多,像容易看到清楚一些。
显微镜的目镜焦距要大于物镜的焦距,但不可过大,因为焦距过大将降低显微镜的放大率,而且要用较长的镜筒,使用起来不够方便。
画面二:电子显微镜和隧道显微镜的构造及成像配文:电子显微镜一般是利用电子透镜聚焦电子束,形成放大倍数很高的物体图像的设备,属于电子光学仪器。
由于电子的德布罗意波披长比光波要低几个量级,所以有高分辨成像的能力。
一种透镜式的电子显微镜的分辨能力可达到0.3nm。
为解决纳米级检测与加工等问题,美国IBM公司的G. Binnig等人于1982年制出了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于1986年又相继制出可用于绝缘材料检测的原子力显微镜(AFM)。
两镜均可达到原子级的分辨率(十分之一纳米),并于1986年获得诺贝尔奖金。
扫描电子隧道显微镜的基础是量子力学揭示的隧道效应。
继后,又有人研制出磁力显微镜(MFM)与静电力显微镜(EFM)等等,形成了扫描探针显微镜(SPM)族。
扫描探针显微技术在此后的发展是由表面几何形体的检测到表面微观物理量的检测,从表面检测又发展到对表面进行原子级的加工和修整。
在探针上施加一定的偏压,它可以从工作表面“浮获”一个原子,然后将其移动到适当的位置,再予以释放。
因此,就可以按照人们的意图,进行原子操作,或分子组装。
有人曾以STM针尖移动被吸附在Ni原子表面的Xe原子,组成“IBM”三个字,每个字母的长度仅为4nm。
我国科学家在隧道显微镜下,成功地将24个铜原子在铁厚子表面围成一圈。
纳术技术就是在隧道显微技术的基础上才得以发展。
3.望远镜。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
学生分组实验: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
师: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生:远处物体被放大了。
师:远处的物体真的被放大了吗?课件演示动画:望远镜的构造及成像过程。
配文: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
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
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师:有疑问吗?生:物体距离物镜很远,它的像却离物镜很近,根据前面探究的结果,这样所成的像是缩小的!为什么使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会感到物体被放大了?师: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
望远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用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望远镜物镜的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
这一点在观测天空中的暗星时非常重要。
现代天文望远镜都力求把物镜的口径加大,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
除了凸透镜外,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作物镜。
你们还知道哪些望远镜?生甲:哈勃望远镜。
生乙:射电望远镜。
板书:3.望远镜4.照相机和投影仪。
让学生观察照相机的构造。
师:你能说说照相机的构造吗?生:镜头、机壳、调焦装置、取景窗、快门按钮……师:照相机的“像”是怎么形成的?生:照相机的镜头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缩小的像。
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亡,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师:讲得很好,下面请看课件演示。
课件演示照相机的构造、成像过程。
师:照相机的成像是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的哪一条?生:当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与物在透镜的异侧。
师:你知道有哪些照相机吗?生:傻瓜机、数码照相机……板书:4.照相机和投影仪教师向学生介绍投影仪,并用课件演示投影仪的构造和成像过程。
师:投影仪成像是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的哪一条?生: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与物在透镜的异侧。
师:这节课大家都很认真,积极发言,特别是积极查资料,这种习惯要保持,可以大大扩大你们的知识面,提高学习能力。
5.归纳小结与学习过程评估。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探究,你有什么收获。
生:讨论、交流后得出: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神奇的“眼睛”——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投影仪的用途。
以及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的工作原理。
师:讲得很全面又简练。
每位同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学习进行评估。
课后练习1.课本P74作业1、2、3、4、5、6。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神奇的“眼睛”1.放大镜:焦距短的凸透镜,u<f,成正立、放大、虚像。
2.显微镜。
3.望远镜。
4.照相机和投影仪。
照相机工作原理:u>2f,成倒立、缩小、实像。
投影仪工作原理:f<u<2f成倒立、放大、实像。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