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 土壤圈——第8章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第6章土壤圈6.1复习笔记一、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性土壤圈是地球表层与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相交的界面并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圈层,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把水分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机质的重要场所。
1.土壤含义土壤是发育于陆地表面具有生物活性和孔隙结构、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疏松表层,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的生物与非生物混合体。
(1)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
(2)土壤的功能①土壤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决定了土壤具有容纳、降解、过滤、缓冲和固定有毒的无机物、有机化合物及城市污染物质的功能。
②土壤不仅是粮食、纤维、林牧产品等生产中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更是支撑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生物圈繁盛共荣的基地。
2.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1)土壤圈与其他圈层的关系①土壤圈与生物圈进行养分元素的循环,土壤支持和调节生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提供植物所需养分,水分和适宜的理化环境,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
②土壤圈与水圈进行水分平衡与循环,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分配,影响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迁移过程及水平分布,也影响水圈的化学组成。
③土壤圈与大气圈进行大量及痕量气体的交换,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水分与能量的平衡;吸收氧气,释放CO2、CH4、H2S、氮氧化合物和氨气,影响全球大气变化。
④土壤圈与岩石圈进行着金属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循环,土被覆盖在岩石圈的表层,对其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少各种外营力的破坏。
(2)土壤圈对地理环境的作用①土壤圈与地球生命作用。
②土壤圈与人类生存条件。
③土壤圈与自然环境。
④土壤圈与全球土壤变化。
⑤土壤圈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3.土壤形态土壤形态是指土壤和土壤剖面外部形态特征,如土壤剖面构造、土壤颜色、质地结构、结持性、孔隙度等。
(1)土壤剖面与土壤发生层次土壤剖面是指从地表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
综合自然地理学第三版
综合自然地理学第三版综合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及其与大气、水体、生物等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通过对地球上各种自然要素的分析和研究,揭示地球表层形成和演化的规律,探讨地球自然系统的运行机制,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自然地理学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陆地、海洋、大气等各个领域。
首先,自然地理学关注地球表层的构成和特征。
它研究地球的地壳构造、地貌形态、土壤类型等,分析不同地区的地质和地貌演化过程。
同时,自然地理学还研究地球的气候和气象现象,包括气温、降水、风速等气候要素的变化规律,以及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的水体系统。
它研究地球上的江河湖泊、湿地和海洋,探讨水循环过程和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在研究水体系统的过程中,自然地理学还关注水质和水污染问题,以及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
自然地理学还研究地球的生物系统。
它关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研究不同地区的植被类型、动物种类和生物地理分布规律。
自然地理学还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探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的策略。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多样,包括实地调查、遥感技术、数学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等。
实地调查是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基础,通过对地球上不同地区的野外考察和样品收集,获取地质、地貌、气候和生物等信息。
遥感技术则利用卫星或飞机获取地球表层的图像和数据,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的地理信息。
数学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则可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帮助研究人员揭示地球自然系统的规律和机制。
综合自然地理学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地球的基础知识,还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研究地球表层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变化和发展,为资源开发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指导。
同时,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也帮助我们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八章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近海岸区、湖区、森林区、灌区和城市都有其气 候特点,这类地方气候造成的地域分异,涉及范围 不大,但是作用却不可忽视。
在有些地区,地方风也是一个重要的地域分异因素。
(五)垂直带性分异 这是山地特有的地域分异现象。 山麓所在的水平地带就是垂直带的基带,基带以 上各垂直带按一定顺序排列,就构成了垂直带谱。 垂直带谱有以下性质: 1.基带为海洋性纬度地带,垂直带谱也将具有
❖ 能量基础
▪ 地理环境主要和稳定的能量供给来自太阳辐射; ▪ 次要能源包括宇宙射线,月球-太阳重力场引起的潮汐能,
构造作用转化而成的势能,太阳辐射通过蒸发作用转化而 成的势能等。
2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与能量基础
太阳的短波太辐阳射的短波辐射 占地表全部占能地量表输全部能量输 入的99.98入6%的,99.986%, 是地球表层是系地统球的表层系统的 最主要的能最量主来要源的。能量来源。
5.同一山地的不同地段和坡向,带谱组成或同一垂直 带的分布高度都有很大的差别。
山地中随着海拔的变化 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差异大 自然带沿水平延伸垂直更替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积雪冰川带 高寒荒漠带 高山草甸带
积雪冰川带 高寒荒漠带 高山草甸带
高山灌木林带 高山针叶林带
高山针叶阔叶混交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地域分异表现形式多样,相互关系复杂,它们共 同作用于地表,形成水平地域结构、垂直结构
及水平地带与垂直带相结合的多维空间结构:
➢ 揭示了沿岸和内陆腹地纬度地带谱完全不同的事实。 ➢ 确认了非地带性区域内仍有地带性分异存在。 ➢ 许多学者致力于地带性规律的量化和模型化研究。
根据蒋忠信 (1982)提出 的正态频率分 布函数曲线模 型的计算结果 绘出的自然地 带分布高度H 随纬度Φ的变 化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自然地理综合研究)【圣才出品】
第8章自然地理综合研究一、名词解释1.隐域性[兰州大学2013年研]答:隐域性是指由地势起伏而导致水平地域结构发生异化的现象。
海陆分布、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和不很鲜明,使自然环境更加复杂。
受局部地形或土壤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隐域植被,可分布在不同的植被地带内,夹杂在显域植被中间,不形成独立的植被地带;由于岩石组成、地形起伏、地质构造等所引起的大的山地、高原、平原等都是典型的非地带性自然综合体。
2.耗散结构[成都理工大学2011研]答:耗散结构是指远离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与外界的物质、能量交换而发生非平衡相变,实现从无序向有序的转化,形成的新的有序结构。
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它是远离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是地理耗散结构。
地理耗散结构具有一定的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可吸收外界环境的一般性涨落。
其结构水平愈高,涨落回归能力即保持系统稳定性的能力愈强。
3.自然区划[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答:地表自然界受不同尺度的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的作用,分化为不同等级的自然区,以地域分异规律学说为理论依据划分自然区,并力求反映客观实际的方法,就是自然区划。
各级自然区之间都存在特征差异性,自然区内部则具有相对一致性。
自然区划的原则有①发生统一性原则②相对一致性原则③空间连续性(区域共轭性)原则④综合性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等。
4.土地评价[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研]答:土地评价,又称土地分等,是指在土地类型研究基础上,根据特定生产目的对土地质量、适用性和生产潜力进行的评估。
具体来说,就是在土地资源调查、土地类型划分完成之后,以土地合理利用为目标,根据特定的目的对一定的土地用途、属性做质量鉴定,从而阐明土地的适宜性程度、生产潜力、经济效益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确定土地的价值。
二、简答题1.自然区域规划原则。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研]相关试题:①自然区划原则。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5年研]②自然区划的主要原则。
Fowrkqk综合自然地理
七夕,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
吾生虽晚,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
情也成空,且作“挥手袖底风”罢。
是夜,窗外风雨如晦,吾独坐陋室,听一曲《尘缘》,合成诗韵一首,觉放诸古今,亦独有风韵也。
乃书于纸上。
毕而卧。
凄然入梦。
乙酉年七月初七。
-----啸之记。
1、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2、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自然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3、综合自然地理学的任务:着重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
具体而言:(1)研究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的本质联系和作用效应;(2)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动态,从整体上阐明它的变化发展规律,预测其演替趋势;(3)研究自然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划分不同等级的自然综合体;(4)确定自然综合体的特征及其开发利用方向,参与经济建设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为因地制宜地利用和改造自然服务;(5)揭示人类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阐明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正确途径。
4、(德国)洪堡——自然地理学李特尔——人文地理学5、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1)地球的外能和内能作用显著(2)气态、液态与固态三相物质并存(3)有机界和无机界相互转化和生命的存在(4)人类聚居的场所6、自然地理环境的一般特性(自然地理系统结构的特征)分层性、交织性、集中性、综合性、差异性、多级性7、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组成结构、区域结构(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8、自然地理系统的基本分类(功能类型)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开放系统9、自然地理系统概念是由岩石、大气、水、生物等物质圈层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组成一个巨大的物质系统。
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作用,结合成为具有一定结构、可完成一定功能的整体。
10、自然地理系统研究的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功能结构性原则、动态性原则11、地球自转的重要地理意义(1)产生昼夜交替(2)地球自转使自然地理系统中空间和时间的确定成为可能(3)地球的自转使地表运动物体发生偏转(4)潮汐作用使地球自转速度变慢,昼夜逐渐变长(5)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导致地质时期的地壳运动、海陆变化、气候变换和生物进化1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1与12选一)(1)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季节的更替(2)在地球表面划分出有些具有特殊意义的界线(3)地球的公转使四季不等长(4)黄赤交角存在周期性的缓慢变化(5)地球偏心率发生周期变化(6)月球和太阳对地球引力产生的力矩,使地球赤道面向黄道面趋近(7)黄赤交角、偏心率和岁差三者的综合效应可引起夏季高纬地区入射太阳辐射改变。
第一章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部门地理学
人文地理 学
区域地理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概念: 以部门自然地理学为基础,综合研究自然地理 环境的整体,阐明这个环境整体的组成与结构 特点、功能效应、发展动态、地域差异以及人 与自然关系等基本问题的科学。
第三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1. 2. 3.
4.
5.
研究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的本质联 系和作用效应 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动态,从整体上阐明它的变化 发展规律,预测其演替趋势 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划分不同等级 的自然综合体。 确定自然综合体的特征及开发利用方向,建设条件 、资源评价、灾害研究 协调环境、资源、人口和发展关系,探求自然环境 和资源永续利用途径
从研究领域,地理学可分为:理论分支”来看,属于自然地理学 从“三层次”来看,属于部门综合层次 从“三重性”来看,包括综合理论研究、综合 应用研究和综合区域研究
自然地理环境:四大圈层
环境
(地理环境) 人文地理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地理学
天文学(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质地貌学 自然地理学 气象气候学 水文学 生物地理学(自然带) 农业、工业、交通运输、 旅游、文化、资源、人口、 环境等
三、自然地理学的分科
部门自然地理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
区域自然地理学
第二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
从研究对象,地理学可分为:自然地理学;经 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从研究层次,地理学可分为:综合地理学;综 合自然地理学、综合经济地理学和综合人文地 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部 门人文地理学
一、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地理学就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 环境:围绕着主体、占据一定空间、构成主体存 在条件的诸种物质实体或社会因素。
自然地理学第八章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自然地理学第八章自然地理综合研究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和其空间分布特征的一门学科,涵盖了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生物等各个领域。
在自然地理学中,综合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将不同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更全面地理解和解释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
本章主要介绍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的方法和应用。
一、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的方法1.综合研究方法的要素自然地理综合研究主要涉及四个要素:空间要素、时间要素、观测和实验要素、分析和综合要素。
其中,空间要素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分布和变化的关键,时间要素是考察自然环境演化和变化的基础,观测和实验要素则是获取地理数据和验证科学假设的手段,分析和综合要素则是将多个要素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和研究。
2.综合研究的方法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观测方法、实验方法、比较方法、统计方法、模拟方法和综合分析方法等。
观测方法主要通过实地观测和数据采集来获取自然环境的空间分布和变化情况;实验方法主要通过构建实验模型来研究自然环境的原理和机制;比较方法则是通过对比不同地区或不同时期的数据来分析自然环境的差异和变化规律;统计方法则是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揭示自然环境的规律;模拟方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或计算机模型来模拟自然环境的变化过程和结果;综合分析方法则是将多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
二、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的应用1.自然地理综合研究在地质领域的应用自然地理综合研究在地质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构造地质、岩石地质和古地理等方面。
通过综合研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布和变化,可以揭示地质构造演化的过程和机制,为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提供依据;综合研究不同岩石类型和地质成因,可以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和地质历史,为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综合研究古地理信息和地球气候变化,可以了解古地理环境的演化和气候变化的机制,为气候变化预测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2.自然地理综合研究在气候领域的应用自然地理综合研究在气候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气候模拟和气候预测等方面。
《自然综合地理研究》PPT课件
4
编辑ppt
在德国,景观学说往往代替自然综合体学说。帕萨尔格 就首次用景观一词作为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他认为 景观型是一种空间体系、一种相关要素的综合体,自然 地理学应主要从小区域或地段着手研究。
苏联的景观学说是以道库恰耶夫的自然地带学说为基础, 由贝尔格提出的。他认为景观学就是地理学。后来景观 学逐渐成为苏联自然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并形成景 观学派
10
编辑ppt
系统性表现在以下各方面
整体性:基本原理 — 整体>各部分的总和,整体具有 各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如整体的人>人体各器官的总 和,又如某生态系统由草地、土壤、牲畜组成,各组分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各组分 所不具备的功能
相关性:指事物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相关性不 仅存在于系统之间,而且存在于系统内部要素之间。各 要素按一定秩序排列组合,形成一种结构上的联系
7
编辑ppt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也有了较大进展,主要 是在自然综合体概念的基础上创立了自然地理系统概念, 从各要素分析转变为自然地理系统分析,从简单的因果 关系进入复杂的自然地理系统结构的研究。此外,还广 泛参与区域综合开发和规划、国土整治、环境预测等方 面的实际应用的研究
8
编辑ppt
综合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气 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动物群落等)的相互关系、 彼此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相互转化的过程;研究自然地理 环境的动态,从整体上阐明它的发展变化规律,探求进 行调节和控制的途径,预测其演化趋势;研究自然地理 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进行自然区划和土地类型研究, 阐明各级自然区和各种土地类型的综合特征以及开发、 利用方向;对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进行综合研究和评价; 研究人为环境的形成机制、变化和发展趋势,寻求合理 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的途径
自然地理学研究方法
自然地理学研究方法
自然地理学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考察、实验研究、模拟模型、数据分析等。
1. 实地考察:通过亲自前往研究对象所在的自然环境进行观测、测量、记录等手段,获取真实的数据和信息。
实地考察可以深入了解地理现象、地貌、气候、动植物分布等,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2. 实验研究:通过设定实验条件,在受控环境下进行模拟、测试、观察等操作,以探究自然地理现象的原理和机制。
实验研究可以排除干扰因素,准确测量和观察,得到定量的数据和结论。
3. 模拟模型: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学模型,对自然地理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以模拟模型来研究自然地理现象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
模拟模型可以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进行研究,提供多种可能性和预测结果。
4.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统计和可视化处理,从中发现规律和关联性。
数据分析可以揭示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以支持研究结论的得出。
综合运用以上研究方法,可以获取全面、准确的研究结果,推进自然地理学的学科发展和实践应用。
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3 土地评价
多用途比较及综合评价原则: • 要求比较多宜性土地的各种用途,确定最佳利用途径 并综合评定土地质量。 • 永续利用原则: • 要求从长远利益考虑土地利用方式和强度,重视保护 生态与环境。
• 因地制宜原则: • 指既要考虑制约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也须顾及当地 劳力、市场、资 金等社会经济因素。
3 土地评价
用土 壤诊 断— 土地 潜力 分等 法对 土地 利用 可能 性分 级
3 土地评价
土地评价结果
土地评价的最终结果是进行土地分等。 农用土地分等的依据: • 土地类型适宜性广窄程度 • 水土保持能力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地貌特点及其对耕作方式的影响 • 利用方式及采取措施后提高质量的可能性 • 利用水利设施的可能性
1 土地的含义与土地分级
土地单位相互关系示意图
2 土地的分类
土地分类是对同级土地单位的类型划分。土地分类 通常应该在一个自然地带或亚地带内进行。 立地(相)的分类
从人类影响程度看,立地可分为三类: • 天然立地(原生相):受人类影响最小; • 衍生立地(衍生相):停止干扰仍可恢复原貌; • 人源立地(文化相):深深打下人类活动的烙印。
3 土地评价
平行法与两段法
同时应用定性与定量方法进行土地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 济分析为平行法,先定性而后进行定量评价为两段法。
土壤诊断—土地潜力分等法
以土地组成要素之一的土壤生长作物的潜力为衡量标准。 依据:
• 可耕地持续生产一般作物的潜力与限制性因素; • 不宜耕土地生长天然植物的潜力与限制性因素; • 不合理利用导致土壤破坏的可能性等,划分土壤潜力级、亚级和 单元。
1 自然区划原则 2 自然区划方法 3 自然区划的等级系统
第九章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应用研究
( 二 ) 生 物 多 樣 性 原 理 ( biodiversity principle) 景觀異質性程度高, principle):景觀異質性程度高,造成嵌 塊體及其內部環境的物種減少, 塊體及其內部環境的物種減少 , 同時也 增加了邊緣物種的豐度。 增加了邊緣物種的豐度。 ( 三 ) 物 種 流 動 原 理 ( species flow principle) principle):景觀結構和物種流動是反饋 環中的鏈環。 環中的鏈環 。 在自然或人類干擾形成的 景觀生態元素中, 景觀生態元素中 , 當干擾區有利於外來 種傳播時, 種傳播時 , 會造成敏感物種分布的的減 少。
研究自然综合体的整体功能和效应 对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一是自然地理综合体的组成包括了 农业生态因子光、热、水、气、土及生 物有机体的全部;而人类需要的生物产 量,是这些因子共同作用的一个综合函 数,其产量的高低决定于这些因子的整 体效应,而不是决定于某一单项因子。 因此要获得农业的预期产量,必须研究 自然地理综合体的结构、功能和它的生 产潜力类型。
二、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在进行一般性工程评价时,应当揭示的自然限 制因素主要是: 1.工程地貌与地质条件的限制:包括陡坡地、 1.工程地貌与地质条件的限制:包括陡坡地、 切割度大的地貌类型、高频率的地震活动区、 崩塌、滑坡、山洪、雪崩、强烈的冲刷和溶蚀 作用。 2.基底限制:主要是考虑泥炭、流沙、高岭土、 2.基底限制:主要是考虑泥炭、流沙、高岭土、 强烈下陷的黄土、多年的冻土等对工程开发的 限制。 3.水文状况的限制: 3.水文状况的限制: 4.气候的工程限制: 4.气候的工程限制:
二是自然地理综合体具有系统的反 应特征,即一个因子的变化,会引起其 它因子在性质上的改变。特别在人类对 自然的干涉活动日益剧烈的情况下,人 们愈来愈深刻地感到研究各要素之间相 互关系的必要性。事实证明,由于人们 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对自然综合体 各个因素的功能及作用缺乏必要的相关 分析和综合考察,曾导致自然综合体在 性质上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由此可见, 研究掌握自然综合体的整体变化规律是 解决上述问题不可缺少的重要理论基础。
第9章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应用研究
综合自然地理学应用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在于依据综合自然地理系统的理论与方法,
协调人类社会与自然系统之间的矛盾,为社会-经 济-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
9.1.2 综合自然地理学应用研究的领域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
综合自然地理学形成了为农、林、牧、渔业服务的综 合自然区划、土地类型调查与制图、土地评价、土 地利用、土地规划与管理、景观规划与设计、区域 开发与国土整治等传统应用研究领域。
• 农业的土地类型划分应侧重考虑影响当地 农业生产的土地自然因子和利用特点,并 参照某种特殊目的选择适宜的指标进行分 类划分。 • 盐土地和碱土自然属性不同,但在农业上 属于盐碱地一种土地类型; • 选择柑橘适宜种植地,在一般土地类型划 分基础上还应根据越冬条件的不同进一步 划分。
• 编制农业土地类型图,可依据研究区域大小 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和相应的制图单位。 • 省级以地方(土地系统)作为制图单位
农业综合自然区划与一般的以认识地域分异规 律而对自然综合体进行的划分的区别
• 两者在区划目的和结果上均有所不同,后
者的目的在于对地域分异规律的认识。 • 农业综合自然区划可能在一般自然区划基
础上划分出应用性的农业自然亚区,也有
可能对后者的区划界限做出变更和修正。
9.2.2 土地系统研究在农业上的应用
• 土地潜力评价是对某一区域各种土地类型的评
价,评价时侧重于考虑土地的自然属性。
• 土地适宜性评价主要针对某种土地类型进行评
价,需综合考虑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
宜胶地评价、宜柑橘地评价、茶叶地评价
(3)土地变化研究的农业应用
• 土地变化在农业上的应用模式主要是通过
对区域内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的监测、驱
自然地理学第八章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⑧荒漠为主,部分为荒漠草原和干草原,高山有深林和高山草原; ⑨中生代末期以来断续出现干旱半干旱气候,植被逐渐干生化,植物种属少; ⑩外营力较弱,构造地貌保存良好,第四纪曾有较湿润的时候,有些地方古代水 系发达,3500M以下有第四纪冰川遗迹; 人类影响较东部季风区小,只在内蒙古、宁夏及有高山流水可资灌溉的地方影响 较大; 绿洲发展农业,干草原与荒漠草原发展畜牧,山地部分宜林牧。主要问题是水源 保证,固沙与防止盐渍化。
自然地理学第八章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系统 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作用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 和功能的整体,即一个动态的多等级的开放系统。
2.耗散结构 任何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都能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与外界的物质、能量交换而发生 非平衡相变,实现从无序向有序的转化,形成新的有序结构,即耗散结构。
3.土地评价的原则 ①土地的适宜性和限制性原则。适宜性是指在土地属性不致退化甚至恶化的前提 下,土地对一般或特殊利用方法的适宜程度;限制性是指土地在某些不利因素影响 下,不适宜某种利用方式的程度。 ②效益与投入比较原则。效益好而投入少为好地,效益低投入多为坏地;
③多用途比较及综合评价原则。要求比较多适宜性土地的各种用途,要求最佳利用 途径并综合评定土地质量; ④永续利用原则。要求从长远利益考虑土地利用方式和强度,重视保护生态与环 境; ⑤因地制宜原则。既考虑到制约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也考虑当地劳动力、市场、 资金等经济因素。 4.土地分级 5.土地分类 第五节 人地关系研究 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综合自然地理学重点
1.综合自然地理学的概念:综合自然地理学是从整体上认识自然环境,是对各部分的综合研究2.学科的体系3.整体性概念:A.传统的观点:自然地理综合体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B.系统理论认为的观点:整体性是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指系统由各组成部分相互作用形成的,而单独各部分又不具备的统一的结构、功能和效应。
整体性是在发展的、逐步深化的。
从传统的观点内在联系的整体性,定性描述到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和耗散结构理论非平衡有序系统的整体性,逐步丰富了整体性的原理,引导着人们从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三个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客观过程中去认识整体性。
从一个具有耗散结构的开放有序系统所产生的整体功能中来把握整体性。
整体性是物质、能量、信息在耗散结构系统中的运动、变化、发展的整体性,用这些新理论认识地球表层还处于起步阶段和探索中。
4.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认识:关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想,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A自然综合体学说阶段——从自然地理要素具有相互联系来认识整体性。
B地理系统学阶段——从地理环境的结构和功能来认识整体性。
所谓自然地理系统,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作用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可完成一定功能的整体。
C 耗散结构理论阶段——从地理环境是一个非平衡有序开放系统的角度来认识整体性。
所谓耗散结构,就是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只要通过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与能量,在外界条件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可能从原有的混乱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这种在远离平衡情况下形成的新的有序结构,依靠不断地耗散外界的物质和能量来维持。
5.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A 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如,说一说我国西北内陆的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和地貌等要素的相互关系B.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砍伐森林”和“植树造林”来说明这一表现.C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综合自然地理学完整版
绪论1.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1)地理学研究对象: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2)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3)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异性、结构和功能,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制定等级系统划分各级自然地理综合体并研究其动态、发展史、预测其未来变化,以及人类与整体自然环境的关系等。
2.综合自然地理学的任务:(1)研究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的本质联系和作用效应(2)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动态,从整体上阐明他的变化发展规律,预测其演替趋势(2)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规划不同等级的自然综合体(3)确定自然综合体的特征及其开发利用方向(4)协调环境、资源、人口和发展的关系,探求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永续利用途径3.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了解)(1)综合自然地理学的根基:①古代地理知识的积累:从远古到18世纪地理大发现,地理学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即搜集和积累材料阶段,这一阶段为古代地理学时期,在社会进程中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a.原始社会—一切地理现象和过程被误认为是神的行为,而蒙上了神秘的色彩,这一时期称为地理思想的朦胧阶段b.奴隶社会—地理学显著发展,地志学应运而生。
c.封建社会——地理学停滞不前,借助旅行、宗教和战争扩大地理视野。
《马可·波罗游记》②地理大发现:“三个主要事件”——东南航路的开辟、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西南航路的开辟以上探险活动,大大刺激了地理学的发展,为综合自然地理学奠定了良好的根基③古代地理学的特点:a.地理学处于搜集和积累资料时期b.古代地理学实际上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科学c.古代地理学以纯粹描写地理现象为特点d.古代地理学存在两大基本学派,“博杂派”和“宇宙派”(2)综合自然地理学的萌芽:①地理学转折时期自然地理学的诞生a.“博杂派”——人文地理学;代表人物:卡尔·李特尔;代表作:《地学通论》,主要成就:“地理环境决定论”;b.“宇宙派”——自然地理学;代表人物:亚历山大·冯·洪堡;代表作:《宇宙》;主要成就:奠定了自然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创立了多种自然地理研究方法;发现了自然地理规律;指出了自然地理学研究客体的综合特征②地理学分化时期综合自然地理学的萌芽 a.“博杂派”——人文地理学——“统一地理学”;代表人物:拉采尔、赫特纳b.“宇宙派”——自然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代表人物:李希霍芬、道库恰耶夫(3)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①景观学派与普通自然地理学派a.景观学派—代表人物:帕萨格主要观点:景观是个自然要素有规律结合所形成的具有独特特性的地段;景观是自然带的组成部分,而自然带是同一类景观分布占优势的地域,亦即景观带;景观是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1.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定义、基本特征
1.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定义、基本特征
综合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自然环境的学科,它涵盖了地球表面的物质组成、地形、气候、水文、生态等多个方面。
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地球本身,旨在探究自然地理现象的成因和演变规律,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性。
自然地理学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需要综合运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
2.地域性。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存在差异,自然地理学需要考察这些差异,并探究其形成原因。
3.动态性。
自然环境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自然地理学需要考察环境变化的规律和趋势,以及环境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4.综合利用性。
自然地理学研究的成果可以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例如农业、水利、城市规划等领域。
5.实践性。
自然地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以解决实际问题。
综合自然地理学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自然环境受到了越来越大的破坏,生态系统遭受了严重的威胁。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环境,找到保护生态系统的方法和途径。
同时,自然地理学研究成果还可以为城市规划、资源开发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综合自然地理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它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加强对自然环境的研究,不断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能基础 -辐射平
衡 kJ/㎝2·a
<0 (高纬度)
0-209 (南极、 亚北极和 中纬度)
209-313.8 (亚热带
纬度)
➢313.8
<0 极度 过度 湿润 Ⅰ多 年积
雪
-
-
-
0-0.2
湿 润 条 件-辐 射 干 燥 指 数
0-1
3) 分异(differentiation)与整化 (integration)相互补偿的原则;
4) 地理系统尺度理论;
5) 地理系统中存在关键要素;
6) 地理系统的稳定动态。
3.耗散结构:耗散结构理论的核心内容是, 任何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都能在一定条 件下通过与外界的物质、能量交换而发生 非平衡相变,实现从无序向有序的转化, 形成新的有序结构,即耗散结构。
➢ 太阳辐射能是自然带和自然地带形成的能量基 础。
➢ 由宇宙—行星因素引起的太阳辐射能在地表不 同纬度区域的不均匀分布是形成自然带和地带的 动力学原因。
➢ 带和地带只在理想状态下呈东西方向延伸,并 具有环球分布特点,同时沿南北方向发生更替。
➢ 地带性规律并非唯一的空间地理规律,客观上 应存在另一种规律。
热带雨林 遭到破坏
植被稀少
水土流失
全球气 候变化
生态 环境 失调
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
过度砍伐、开 垦、放牧等
植被 破坏
水土流失
土壤贫瘠
生态恶化
沟壑纵横
请画出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影响链图
生物
气候
地貌
水文
土壤
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各单独 组成要素或各单独组成部分所不具备的统一的结 构和功能,因此不能把个别成分各自特征的组合 代替整体特征。
所谓地域分异规律,也称空间地理规律,是指自然 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 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 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一般公认的地理分异规律包括(纬度)地带性和非 (纬度)地带性两类。
形成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有两种:一是太阳辐 射,一是地球内能。他们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空间 上或时间上的作用都是不平衡的,其作用的效应 呈现出显著的矛盾性。两者在地表自然界中的异 质的特殊作用,决定了地域分异的两个最基本、 最普遍的规律性,即地带性与非地带性。
某一地区自然环境中的植被遭到大规模破坏之后, 地表的蓄水能力下降,地面径流增加,对土壤冲 刷加剧,造成水土流失,大气湿度减小,气候日 渐干旱,整个自然地理景观发生了变化。
1.自然地理环境由哪些 要素组成?
2.这一事例说明地理环 境各要素之间是什么关 系?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
理
相互影响
环
境 各
相互作用
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是地域分异规律的 最基本规律,而其他的分异规律则是基本规律的 具体体现。
一、地带性分异规律
(一) 地带性规律学说的形成背景 (二) 地带性规律学说的本质含义
道库恰耶夫是地带学说的创立者,自然地 带学说是地理学的经典理论之一,是用来表 征空间地域分异规律的重要学说。
道库恰耶夫自然地带学说的要点:
强调整体不是部分的总和,并不否定部分对整 体的作用,事实上,各个然要素的特征在一 定程度上是自然环境整体特征的反映。
二、自然综合体-地理系统-地理耗散结构
1.自然地理学以整体自然地理环境及其中 的“一系列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运动形 式”作为研究对象,这个“整体”的名称 就是自然地域综合体,或自然地理系统, 或地理耗散结构。
2.所谓地理系统,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能量 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作用结合而成的、具有一 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即一个动态的多等级开放 系统。此概念由E.索恰瓦提出, 他还为其定了几条逻辑原则:
1)地理系统各组成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具有某种自 由度;
2)地理系统中各种过程或现象之间总是存在着 程度不同的因果关系;
(三) 地带性规律研究的近期发展
➢ 查明了不仅各自然地理要素具有地带性特征, 而且由这些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整体也具有 地带性,从而形成了一系列大致呈东西向延伸的 地带性自然区域。
➢ 对地带性规律的研究由陆地扩展到海洋,并在 海洋上发现大量地理地带性证据。
➢ 突破了单纯考虑热量的局限性,发现了水分尤 其是水热组合关系在地带和亚地带地域分异中的 重要作用。
根据布迪科和格里高里耶夫的意见,辐射干 燥指数与地带界限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可以利 用这一指数来表示各种地带的理想分布和相互 关系;
辐射干燥指数 K=R/Lr R—年辐射差额 L—蒸发潜热 r — 年降水量
➢ 揭示了沿岸和内陆腹地纬度地带谱完全不同的事实。 ➢ 确认了非地带性区域内仍有地带性分异存在。 ➢ 许多学者致力于地带性规律的量化和模型化研究。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与能量基础
(一)物质组成 1.化学元素组成 2.圈层组成 3.要素组成
(二)能量基础 地理环境主要和稳定的能量供给来自太阳辐
射,次要能源包括宇宙射线,月球-太阳重力 场引起的潮汐能,构造作用转化而成的势能, 太阳辐射通过蒸发作用转化而成的势能等。
(三)自然地理环境中的能量转化
3.有机界和无机界相互转化。非生命物质与生命体 相互转化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过程。这种转化 过程维持了地表自然界的生命现象和生命过程的 永恒的永恒发展。
4.人类聚居的场所。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诞生、生 存和发展的环境,也是人类集中活动的空间。
这两幅图片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具有什么特点?
——差异性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要
素
相互联系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吗?
案例1:
撒哈拉沙漠 (受副热带 高压带及信 风带控制)
气候干燥、 降水稀少
地表水贫乏
风成作用盛行
大片沙漠、 砾漠
动植物稀少
案例2:
深圳红 树林 (位于 亚热带 海岸)
气候温 暖湿润
形成潮湿 的泥质滩地
是红树植物和候 鸟珍禽以及海洋 生物的栖息地
案例3:
人类乱 砍滥伐
太阳辐射进入地理环境后,被大气、水、 地面和土壤吸收并转化为热能,并最终返 回宇宙空间,而地理环境则始终保持能量 收支平衡。
四、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1.地球的外能和内能作用显著。两种能量在地理 环境中相互叠加,共同作用,支配了整个自然地 理环境的结构、功能及动态发展。
2.气体、固体、液体三相物质并存。又以同心圆圈 层分离形成一定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