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的五大目标

合集下载

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

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

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好的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企业战略,经营的效率和结果,财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资产的安全完整,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

最重要的就是,基本规范在形式上先进经验了coso报告内部掌控5要素框架,同时在内容上彰显了其风险管理8要素框架的实质,构筑了为内部环境为关键基础、以风险评估为重要环节、以控制措施为关键手段、以信息沟通为关键条件、以内部监督为关键确保的5要素框架。

上述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形成一个统一的企业内部掌控框架。

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是不确定的,企业家的基本职能是管理风险。

无论从目的、目标,还是从要素来看,内部控制的根本功能是风险管理。

内部掌控的目的就是在合理的范围内确保企业基本目标的同时实现。

盈利就是企业存活和发展的基础。

做为一种盈利性非政府,企业的显然目标就是盈利。

如果无法盈利,就没了自身的存活都容易“确保”,其他目标无从谈起。

天有不测风云。

不确定性意味着,机会与风险并存。

如果说机会代表盈利的可能,风险则代表亏损的可能。

二者不过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风险种类很多,如宏观、市场、技术、金融、财务、法律等各种风险。

有的风险可以保险,有的是不可保险的。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保证”盈利,就必须管理风险。

内部掌控就是一种风险管理机制。

其中,风险评估的功能就是辨识、分析、评价风险,控制措施的功能就是处置、严防、解决风险,而内部监督则就是对整个过程展开监控。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必须想要辨识、处置风险,就必须搜集、传达、沟通交流、应用领域信息,就要展开信息沟通,为风险管理提供更多事实依据。

上述要素密切相关,彰显为风险的辨识、处置、意见反馈。

总之,风险管理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内部控制的各个要素分别处于不同阶段。

其中,风险评估、信息沟通处于认识阶段;控制措施、内部监督处于实践阶段,而内部环境则构成制度基础。

内部控制五个目标

内部控制五个目标

内部控制五个目标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经营活动的合法性、规范性和有效性,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对企业内部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管理。

内部控制的目的是确保企业的财务报表真实可靠、资产安全、合规经营、高效运转和信息披露透明。

内部控制包括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合规管理、信息技术管理等方面,是企业治理的核心内容。

内部控制有五个目标,分别是:一、财务报表可靠性目标财务报表可靠性是内部控制的首要目标。

企业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会计制度和财务报表编制程序,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企业应该对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和审计,防止虚假记账、造假报表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企业还应该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对财务报表编制过程和财务状况进行全面审计,发现和纠正问题,提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透明度。

二、资产安全目标资产安全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

企业应该建立一套严格的资产管理制度,对各类资产进行分类、编号、登记和管理,确保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企业应该对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和审计,防止资产的挪用、浪费和损失。

企业还应该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对资产管理过程和资产状况进行全面审计,发现和纠正问题,提高资产安全的保障水平。

三、合规经营目标合规经营是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

企业应该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建立一套完整的合规管理制度,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规范和监督。

企业应该对合规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和审计,发现和纠正不合规行为,提高企业的合规经营水平。

企业还应该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对合规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和合规风险进行全面审计,发现和纠正问题,提高合规经营的保障水平。

四、高效运转目标高效运转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

企业应该建立一套高效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优化业务流程和工作流程,提高运营效率和管理效能。

企业应该对业务流程和工作流程进行监控和审计,发现和纠正问题,提高运营效率和管理效能。

企业还应该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对业务流程和工作流程进行全面审计,发现和纠正问题,提高高效运转的保障水平。

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

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

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内部控制是一种组织机构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策略、程序和实践。

其目标是确保组织实现其经营、财务和合规目标,保护组织资产,预防和发现错误和欺诈行为,并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用于经营决策。

内部控制的目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资产安全: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是保障组织的资产安全。

通过建立适当的授权、记录和审计程序,确保资产得到妥善保护和管理,防止资产丢失、损坏、盗窃或滥用。

2. 提供准确可靠的财务信息: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是确保组织提供的财务信息准确可靠。

通过建立适当的财务报告制度、审计程序和内部审计程序,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合规性,使管理层和利益相关方能够准确评估组织的财务状况和运营绩效。

3. 促进高效的业务运营: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是促进组织的高效业务运营。

通过建立适当的业务流程、授权和审批程序,确保业务活动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政策进行,减少错误和延误,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4. 防止错误和欺诈行为: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是防止错误和欺诈行为的发生。

通过建立适当的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程序,识别和降低风险,确保员工遵守规定的职责和行为准则,预防和发现错误和欺诈行为。

5. 保障合规性: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是确保组织的合规性。

通过建立适当的合规制度、审计程序和内部审计程序,确保组织遵守所有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减少违规风险,保护组织的声誉和利益。

总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保障组织的资产安全,提供准确可靠的财务信息,促进高效的业务运营,防止错误和欺诈行为,以及保障合规性。

这些目标共同帮助组织实现其经营和财务目标,保护组织利益和声誉,为持有者、管理层和利益相关方创造更大的价值。

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稳定发展和风险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为了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从而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

具体来说,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企业经营活动合法合规。

企业内部控制应当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避免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保护企业的声誉和形象。

2.保障企业资产安全。

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对企业资产进行全面保护,防止资产流失和被盗用,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

3.保障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

企业内部控制应当确保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防止财务报表舞弊和错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4.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

企业内部控制应当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增加收入,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5.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

企业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为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提供保障和支持。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原则为了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全面性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应当贯穿于企业各个层级、部门和业务流程中,覆盖所有相关人员和业务环节,避免出现漏洞和盲区。

2.制衡性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在机构设置、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关系,确保不同部门、岗位之间的权责分明、相互制约,防止权力滥用和舞弊行为的发生。

3.重要性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应当重点关注高风险领域和重要业务事项,特别是涉及重大资产、财务、法律等方面的事项,应当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确保不发生重大风险事件。

4.适应性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特点进行设计和实施,同时应当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内部控制的目标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内部控制的目标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4) 1992年9月,COSO发布了著名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该阶段提出了内部控制
的三个目标和五个要素。
5) 2004年9月,coso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该阶段内部控制上升至全面风险
管理的高度来认识。提出了四个目标和八个相互关联的构成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
1. 内部控制的目标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答:1.经营管理合法合规的目标 2.资产安全目标 3.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目标
4.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目标 5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内部控制的五个目标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目标体系。
其中,战略目标是最高目标,是与企业使命相联系的终极目标;经营目标是战略目标的细化,分解与落实,是战略目标的短期化与具体化,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目标;资产目标是实现经营目标的物质前提;报告目标是经营目标的成果体现于反映;合规目标是实现经营目标的有效保证。
2. 简述内部答: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四个不同的阶段,并已初步呈现向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演变的趋势。
1) 内部控制是从内部牵制的基础上发张起来的,主要特点是以任何个人或部门不能单独
3. 全员控制是具体而言,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并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的要素之一-----内部环境这一控制基础。而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在内部控制中承担重要责任。
控制任何一项或一部分业务权力的方式进行组织上的责任分工,每个业务通过正常发挥其他个人或部门的功能进行交叉控制。

内部控制五个目标之间的关系

内部控制五个目标之间的关系

内部控制五个目标之间的关系内部控制,这个听起来有点枯燥的词,实际上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就像豆浆和油条,少了一个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说到内部控制,它的五个目标其实就像五个兄弟,各有各的性格,但又紧密相连,缺一不可。

第一个目标,肯定得是有效性和效率。

这就像我们上班的时候,得把工作做到位,省时省力,不然时间都被浪费掉了,谁愿意呢?你想想,如果我们工作没效率,领导肯定会盯着我们,压力山大啊。

再说安全性,这个就更有意思了。

安全性就像是我们过马路的时候,红灯停,绿灯行,保证我们的生命安全。

公司里也是一样,得保护好资产不受损失,谁都不想辛辛苦苦挣的钱被小偷一夜之间偷光光,这就尴尬了。

安全就像那层隐形的保护膜,大家都觉得它在,但不一定能看到,直到有一天,才发现原来它的重要性无处不在。

接下来是合规性,这可是个大问题啊!合规就像我们生活中的规矩,做事得遵守法律法规,尤其是在现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

要不然,你一不小心就踩了红线,那可是要承担后果的。

我就觉得,合规就像我们的游戏规则,玩得开心,但绝对不能作弊,这样大家才能都乐呵呵。

然后是财务报告的准确性,这点很重要。

想想看,财务报告就像是公司的脸面,不能有半点马虎。

要是报错了,投资人肯定会皱眉头,心里想:“这公司靠谱吗?”这就像我们出去吃饭,服务员端上来一盘错的菜,我们能不生气吗?准确的财务报告,才能让大家安心,心里有底,才能一起加油干。

最后一个目标是信息的可靠性,信息就像是公司的血液,流动着各种数据,滋养着公司的成长。

如果信息不靠谱,那公司就像是一个无头苍蝇,乱撞一通,根本没法精准决策。

这就好比我们聊天,信不信得过,能不能交流到点子上,全看这信息的质量。

我们可不想听信谣言,走错路了,后悔可就晚了。

这五个目标就像五个好朋友,互相依靠,缺一不可。

它们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想要达到最终的效果,得一起努力,齐心协力。

要是一个目标掉链子,其他的目标也会受到影响,整个内部控制的系统就会出现问题。

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

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

的目标包括:企业战略,经营的效率和结果,财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资产的安全完整,遵循国家法律和有关监管要求.
最重要的是,基本规范在形式上借鉴了COSO报告内部控制5要素框架,同时在内容上体现了其风险管理8要素框架的实质,构建了以内部环境为重要基础、以风险评估为重要环节、以控制措施为重要手段、以信息沟通为重要条件、以内部监督为重要保证的5要素框架.上述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构成一个统一的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是不确定的,企业家的基本职能是管理风险.无论从目的、目标,还
是从要素来看,内部控制的根本功能是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的目的是在合理的范围内保证企业基本目标的实现.盈利是企业生存和发展
的基础.作为一种盈利性组织,企业的根本目标是盈利.如果不能盈利,就连自身的生存都难“保证”,其他目标无从谈起.
天有不测风云.不确定性意味着,机会与风险并存.如果说机会代表盈利的可能,风险则代表亏损的可能.二者不过是一枚硬币的两面.风险种类很多,如宏观、市场、技术、、财务、法律等各种风险.有的风险可以,有的是不可保险的.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保证”盈利,就必须管理风险.
内部控制就是一种风险管理机制.其中,风险评估的功能是识别、分析、评价风险,控
制措施的功能是处理、防范、化解风险,而内部监督则是对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识别、处理风险,就必须收集、传递、沟通、应用信息,就要进行信息沟通,为风险管理提供事实依据.上述要素密切相关,体现为风险的识别、处理、反馈.
总之,风险管理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内部控制的各个要素分别处于不同
阶段.其中,风险评估、信息沟通处于认识阶段;控制措施、内部监督处于实践阶段,而内
部环境则构成制度基础.。

内部控制的目标与意义

内部控制的目标与意义

内部控制的目标与意义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在于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能够按照既定的目标进行,同时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维护企业的声誉和信誉。

本文将从内部控制的目标与意义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内部控制的目标1. 审计目标内部控制的首要目标是确保企业的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满足审计的需要。

通过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企业可以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并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为内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可信的财务信息。

2. 资产保护目标内部控制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保护企业的资产免受各种风险的侵害。

通过确保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正确使用,以及建立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企业可以有效地降低潜在的风险和损失,保护企业的利益和资产。

3. 业务效率和效益目标内部控制的第三个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益。

通过建立适当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优化业务流程和资源,减少浪费和重复劳动,企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竞争力,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二、内部控制的意义1. 强化企业的管理和运营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通过规范各项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和权限,加强对管理过程的监督和控制,企业可以更加高效、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降低管理风险,提高管理效果。

2. 防范和减少风险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评估各种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

通过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应急预案,企业可以有效应对各类风险事件,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保护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3. 增强企业的信誉和声誉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执行水平可以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信誉度,增强外界对企业的信任和认可。

有高度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使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有更准确的认识,从而提高企业的声誉和品牌价值。

4. 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内部控制可以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内部监督和控制机制,防止资源的浪费和滥用,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内部控制五大目标

内部控制五大目标

内部控制五大目标
内部控制的五大目标包括:
1. 保护资产:确保组织的资产不受盗窃、损坏或滥用。

内部控制应设立合适的控制措施,例如准确记录和监督资产的使用情况,以及实施适当的保险和其他风险管理策略。

2. 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以便各类利益相关者能够根据这些报告做出正确的决策。

内部控制应确保准确的会计记录和报告,以及审计、核算和审阅财务信息的过程。

3. 促进运营效益:确保组织的业务运营高效、经济和有效。

内部控制应包括适当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以确保业务流程的顺利进行,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资源浪费和风险。

4. 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确保组织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以及行业标准和道德要求。

内部控制应包括监督和检查机制,以确保组织在各项操作中遵守法律和伦理规范。

5. 保证信息的可靠性:确保组织的信息系统可靠、安全和保密,以防止信息的篡改、丢失或泄露。

内部控制应包括适当的信息技术安全措施,例如访问控制、网络安全和数据备份等措施,以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内部控制目标的五个方面

内部控制目标的五个方面

内部控制目标的五个方面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企业为达成经营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其中包括财务、运营、合规等方面的控制。

内部控制目标是指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时所追求的目标和要求。

下面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内部控制目标。

一、有效性有效性是内部控制的首要目标。

它是指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时所采取的措施和活动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即是否能够确保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合法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在实现有效性方面,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明确职责分工、建立规范流程、设置有效监督等。

二、可靠性可靠性是指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时所采取的措施和活动是否能够确保信息真实可靠,并且能够及时地反映出真实情况。

这里所说的信息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

在实现可靠性方面,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会计核算体系,包括明确会计政策、建立会计档案、制定会计准则等。

三、合规性合规性是指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时所采取的措施和活动是否能够确保企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以及企业内部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在实现合规性方面,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包括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合规档案、开展合规培训等。

四、效率性效率性是指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时所采取的措施和活动是否能够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并且能够降低各项经营成本。

在实现效率性方面,企业需要建立高效的流程管理体系,包括优化流程设计、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等。

五、保密性保密性是指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时所采取的措施和活动是否能够确保信息安全,并且能够防止信息泄露。

在实现保密性方面,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建立完善的权限管理机制、加强员工教育培训等。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目标包括有效性、可靠性、合规性、效率性和保密性五个方面。

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时,需要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具体的业务流程和管理需求,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目标,并且不断完善和提升内部控制体系,以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能够得到有效地管理和监督。

内控的目标

内控的目标

内控的目标
内控的目标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规定,确保组织的运营和管理过程中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并防止和减少可能发生的风险和错误。

内控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护企业资产:内控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保护企业的资产,防止资产的损失、盗窃和滥用。

通过建立健全的防范措施,如审计和审查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等,确保企业的资产能够被妥善管理和保护。

2. 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内控的另一个目标是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做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利用。

通过规范各项运营活动的流程和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资源浪费,实现企业的生产效益最大化。

3. 防范风险和错误:内控的重要目标之一是防范风险和错误的发生。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会面临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如经济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等。

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和控制措施,预测和监控风险的发生,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降低风险的影响和损失。

4. 保障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内控的目标之一是确保企业的信息系统能够提供可靠和准确的信息,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

通过建立信息安全和保密制度,保护企业的信息资料不被非法获取和篡改,避免因信息错误或失实导致的决策偏差和损失。

5. 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内控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确保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

企业应该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规避合规风险,提升企业的声誉和形象。

通过实现以上目标,企业可以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各类风险的发生和影响,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良好的内控还可以增加企业的透明度和信任度,提升投资者和合作伙伴的信心,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内部控制的目标 1.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 2.资产安全完整。 3.财务报告

内部控制的目标 1.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 2.资产安全完整。 3.财务报告

内部控制的目标1.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

2.资产安全完整。

3.财务报告1.引言1.1 概述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建立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措施,规范和管理企业内部各项活动,保障企业运营的正常进行,并防止内外部因素对企业利益的损害。

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整和财务报告的准确可靠。

首先,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之一。

企业在日常经营中需要遵循法律法规、行业规范以及内部规章制度等各项规定,以确保企业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内部控制在实现这一目标方面,通过明确责任和权限、建立审批机制、加强内部监督等措施,能够帮助企业全面掌握和有效管理各类风险,预防和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形象。

其次,保障资产安全完整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之一。

企业的资产是其经营活动的基础和保障,资产的安全完整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内部控制通过建立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加强资产监管和保护措施等方式,能够有效防范各类风险和损失,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此外,财务报告的准确可靠也是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

财务报告是企业对外披露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等重要信息的工具,对于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监管机构等各方利益相关者具有重要意义。

内部控制通过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明确财务职责和流程、加强内部审计等措施,能够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和准确,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透明度,增强各方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的信任。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整和财务报告的准确可靠。

通过实施内部控制,企业能够更好地管理各类风险,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重点探讨内部控制在不同目标方面的具体应用和实施措施,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了解和指导。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编写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内部控制的目标。

公司内控的目标

公司内控的目标

公司内控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制定和实施内部控制政策、流程和制度,确保公司各项业务在合规、有效的环境下运行。

2. 加强风险管控:识别和评估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对公司的影响。

3. 提高公司治理水平:通过内部控制,提高公司治理结构的合理性、透明度和有效性,确保公司运作规范、高效。

4. 提升经营效益:通过内部控制,优化公司资源配置,提高经营效率,实现公司战略目标和盈利目标。

5. 保障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确保公司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业务信息等数据真实可靠,增强投资者和合作伙伴的信任。

6. 促进公司持续发展:通过内部控制,不断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7. 提高员工素质和执行力:通过内部培训和考核,提升员工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确保公司政策的贯彻执行。

总之,公司内控的目标是确保公司合规、高效、持续发展,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内部控制的定义

内部控制的定义

内部控制的定义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内部控制的目标根据财会[2008]7号《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部控制包括五大目标: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报告目标:对内对外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目标:对风险做出适当反应,促进运营的效率和效益(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合规目标:法律法规、商业行为的内部政策内部控制的作用内部控制主要是指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内部控制系统有助于企业达到自身规定的经营目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内部控制的作用会不断扩展。

目前,它在经济管理和监督中主要有以下作用:1、提高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企业决策层要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有效地管理经营企业,就必须及时掌握各种信息,以确保决策的正确性,并可以通过控制手段尽量提高所获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因此,建立内部控制系统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2、保证生产和经管活动顺利进行内部控制系统通过确定职责分工,严格各种手续、制度、工艺流程、审批程序、检查监督手段等.可以有效地控制本单位生产和经营活动顺利进行、防止出现偏差,纠正失误和弊端,保证实现单位的经营目标。

3、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财产物资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

内部控制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对货币资金的收入、支出、结余以及各项财产物资的采购、验收、保管、领用、销售等活动进行控制、防止贪污、盗窃、滥用、毁坏等不法行为,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4、保证企业既定方针的贯彻执行企业决策层不但要制定管理经营方针、政策、制度,而且要狠抓贯沏执行。

内部控制则可以通过袱定办法,审核批准,监督检查等手段促使全体职工贯彻和执行既定的方针、政策和制度,同时,可以促使企业领导和有关人员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遵守国家法规纪律的前提下认真贯彻企业的既定方针。

内部控制的五大目标

内部控制的五大目标

2008年,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财会[2008年]7号《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26日又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至此基本上构建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包括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两个层次,其中配套指引又有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和审计指引三种类型。

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包括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业务外包、财务报告、全面预算、合同管理、内部信息传递、信息系统。

内部控制规范的制定与发布将为我国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提供了很好的制度范本,对于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经营效率,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为了加强和规范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二、本规范适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执行)。

三、本规范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及全体员工实施。

目标是合理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战略发展。

四、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全面性原则。

内控贯穿于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所属单位各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

内控在全面控制基础上应着重关注重要业务和高风险领域。

(三)制衡性原则。

内控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四)适应性原则。

内控应与企业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风险水平相适应,并适时调整。

(五)成本效益原则。

内控实施应权衡成本与预期效益。

内部控制的三个角-目标、风险与控制

内部控制的三个角-目标、风险与控制

内部控制的三个角:目标、风险与控制结合内部控制的定义和五要素,可以提炼出一个简洁的内部控制三角:目标à风险à控制。

即在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始终要回到这三者之间关系的考量上:控制的具体目标是什么?潜在的风险是什么?可以采取的控制措施有哪些?在学习和运用内部控制理论和体系时,首先要深入理解这三个核心概念。

一、内部控制目标1.不同内部控制目标体系的比较在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中,内部控制建设目标可以归纳为:战略目标、经营目标、合规目标、资产安全目标和财务报告目标等五个目标。

在国际上,COSO在2016版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列举了三种类别的目标,即运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

同时,COSO在《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中将风险管理的目标分成四类,即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

比较上述三大体系的目标,可以发现我国内部控制体系目标有如下特点:第一,整合了IC和ERM框架。

不管是1992版本还是2016版本,IC都没有纳入战略目标,并且COSO强调“战略设定、战略目标和风险容量是ERM的范畴,而不属于IC的范畴”,因此,我国的内部控制目标是综合IC和ERM框架的要求,对企业实施内部控制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二,强调资产安全目标。

资产安全目标在IC和ERM 中均被视为是经营目标的子目标而没有单列。

我国的基本规范之所以强调资产安全目标,并单独作为一个内部控制目标,主要是因为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是我国特有的国情。

第三,没有强调非财务报告目标。

IC2016更新了原有IC 中的财务报告目标,采用了ERM中的报告目标,拓宽了报告的外延范围,强调合理保证非财务报告和内部管理报告等信息的真实完整。

因此,我国内部控制体系实际上约等同于ERM。

但是,IC强调“确定目标”是“内部控制的前提条件”,而不属于内部控制本身;ERM强调“应用于战略制定并贯穿于企业之中”,并体现在其风险管理八要素中的目标设定、事项识别等要素中。

简述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及内容

简述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及内容

简述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及内容内部控制是一种组织对其资源和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督的过程,旨在确保组织达到其目标,并防止潜在的风险和错误。

内部控制包含了五大要素,分别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以及监督。

下面将对这五大要素及其内容进行详细的解释。

一、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它反映了组织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和管理层对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关注。

一个健康的控制环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作风建设:组织的管理层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正确的行为导向,为员工树立榜样,维护组织的声誉和形象。

2.道德标准:组织应建立明确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要求员工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特别是对财务报告中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要有高度的敬畏。

3.管理层的承诺和责任:管理层应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负责,并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执行。

4.人员培训和意识:组织应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使其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职责,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的意识。

5.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组织应设立合理的绩效指标和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内部控制的建设。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组织对内部和外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处理的过程。

一个完善的风险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2.风险评估:组织应对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确定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3.风险处理: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组织应采取适当的行动来处理风险,包括降低风险、转移风险、接受风险或者有效地控制风险。

4.风险监控:组织应建立一套有效的风险监控机制,定期对风险进行追踪和监测,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组织为了达到内部控制目标而采取的具体行动。

一个严格的控制活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控制措施的制定:组织应制定适当的控制措施来预防和检测错误和舞弊,包括建立清晰的流程和程序、设定适当的授权和限额、实施有效的审核和核对等。

2.分工与职责:组织应明确各个岗位的任务和职责,确保有适当的分工和职责制约,避免权力过于集中或责任模糊。

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内部控制成为了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达到经营目标,保护企业财产和资源,合法合规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建立的一套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的管理活动。

其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保障资产安全资产安全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首要目标之一。

资产包括物质资产和非物质资产两种形式。

物质资产包括土地、建筑、设备、原材料等;非物质资产包括知识产权、商誉等。

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非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各项资产使用权限和责任,加强对各类资产的监管和保护。

二、保障经营合法合规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不仅需要关注自身利益最大化,还需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

因此,建立健全的合规体系成为了现代企业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

企业需要制定各项管理规定和流程,明确各项经营活动的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

三、提高经济效益企业内部控制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资产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结构,从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例如,通过建立健全的采购管理流程、库存管理流程和销售管理流程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库存成本和销售成本。

四、提高财务报告可靠性财务报告是企业对外披露的重要信息之一,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方的判断。

因此,建立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是保证财务报告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所在。

企业需要严格执行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并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内部审计机制和风险管理体系。

五、提高员工素质员工是企业的核心资源,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

因此,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也需要注重员工培训和教育。

企业需要制定各项培训计划和流程,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员工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员工素质和能力。

内部控制的五大目标

内部控制的五大目标

内部控制的五大目标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业务目标、保护利益和资产,管理风险以及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实施的一系列制度、政策和程序。

它在企业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业务运营的效率和效果,降低风险,防止财务失误和欺诈行为的发生。

内部控制的目标可以分为五个方面,分别是风险管理、业务运营效率、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合规性和资产的保护。

本文将分别从这五个方面来探讨内部控制的目标。

1.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企业面临各种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这些风险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通过建立适当的风险管理制度和过程,企业可以识别、评估和应对各类风险,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2. 业务运营效率内部控制还旨在提高企业的业务运营效率。

通过规范和标准化业务流程,优化资源配置,减少重复劳动和浪费,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或服务的质量,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同时,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提升企业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保证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实现高效运营。

3. 财务信息的可靠性财务信息的准确性是内部控制的重点目标之一。

准确的财务信息对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严格的会计制度和报告规范,加强财务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及时性,企业可以提高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防止虚假报告和财务失误的发生。

4. 合规性合规性是指企业遵守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内部规章制度的要求。

合规性是企业的基本底线,也是企业能否获得信任和声誉的重要因素。

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宣传,制定明确的合规政策和流程,企业可以有效防范违法行为和违规操作,确保企业在法律框架内开展业务,并避免可能产生的法律纠纷和经济风险。

5. 资产的保护内部控制的最后一个目标是确保企业资产的保护。

企业的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如设备、财务资金、人力资源和商业机密等,这些资产对企业的运营和发展至关重要。

内部控制的四个目标

内部控制的四个目标

内部控制的四个目标内部控制是组织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旨在保护企业的财务和运营利益,确保企业能够达到其目标。

为了更好地实施内部控制,企业需要明确四个目标:有效性、效率、合规性和可靠性。

有效性是内部控制的首要目标。

有效性意味着企业能够按照既定的策略和目标执行业务活动,并达到预期的结果。

为了确保有效性,企业需要建立适当的控制措施,包括明确的职责分工、完善的流程和规范的制度。

此外,企业还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和内部审核,以及及时纠正错误和不合规行为。

效率是内部控制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效率意味着企业能够以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大的产出。

为了提高效率,企业需要优化流程和资源配置,消除冗余和浪费,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企业还需要采用适当的技术和工具,自动化和数字化业务流程,提高生产力和效益。

第三,合规性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之一。

合规性意味着企业在其业务活动中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

为了确保合规性,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框架,包括监督和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以及合规培训和沟通。

此外,企业还需要与外部监管机构和利益相关方进行良好的合作,及时了解和适应法规的变化。

可靠性是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

可靠性意味着企业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以支持决策和报告。

为了确保可靠性,企业需要建立合适的信息系统和数据管理,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保密性。

此外,企业还需要进行内部和外部的审查和验证,以确保信息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内部控制的四个目标:有效性、效率、合规性和可靠性,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制定适合的控制措施和管理措施,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更好地管理风险、提高运营效率,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财会[2008年]7号《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26日又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至此基本上构建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包括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两个层次,其中配套指引又有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和审计指引三种类型。

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包括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业务外包、财务报告、全面预算、合同管理、内部信息传递、信息系统。

内部控制规范的制定与发布将为我国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提供了很好的制度范本,对于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经营效率,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为了加强和规范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二、本规范适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执行)。

三、本规范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及全体员工实施。

目标是合理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战略发展。

四、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全面性原则。

内控贯穿于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所属单位各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

内控在全面控制基础上应着重关注重要业务和高风险领域。

(三)制衡性原则。

内控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四)适应性原则。

内控应与企业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风险水平相适应,并适时调整。

(五)成本效益原则。

内控实施应权衡成本与预期效益。

五、内控有效实施应包括下列要素:(一)内部环境(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二)风险评估。

应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应对策略。

(三)控制活动。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四)信息与沟通。

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控有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五)内部监督。

对内控建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发现缺陷及时改进。

六、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制定内控制度并组织实施。

七、企业应当运用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系统,实现业务和事项的自动控制,减少人为操纵因素。

八、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进行绩效考评,促进有效实施。

一、企业应当根据规定和章程,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

(一)股东(大)会行使经营方针、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的表决权。

(二)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行使经营决策权。

(三)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董事、经理和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四)经理负责组织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事项,主持日常生产经营工作。

二、董事会负责内控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

监事会负责对实施的监督。

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控的日常运行(企业应成立专门机构或指定适当机构具体负责协调内控的建立与实施)。

三、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内控、监督内控的实施,对内控进行自我评价,协调内控审计及其他相关事宜。

四、审计委员会负责人应当具备相应的独立性、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

五、企业应通过内部管理手册,使全体员工掌握内部机构设置、岗位职责、业务流程等情况。

六、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控有效性进行检查。

对检查中发现的缺陷按照内审程序进行报告;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

七、制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一)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

(二)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

(三)关键岗位员工的强制休假制度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

(四)掌握国家秘密或重要商业秘密的员工离岗的限制性规定。

(五)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政策。

八、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

员工应遵守行为守则,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一、企业应当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全面系统待续收集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

包括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风险承受度。

二、内部风险识别应关注以下要素:(一)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

(二)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

(三)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

(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

(五)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

三、企业识别外部风险,应关注以下要素:(一)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

(二)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

(三)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

(四)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

(五)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

四、企业应当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

五、根据风险分析结果,结合风险承受度,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六、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

七、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持续收集风险变化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和分析,及时调整应对策略。

一、企业应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信息及时沟通。

二、对收集的内部、外部信息进行合理筛选、核对、整合,提高信息的有用性。

(一)内部信息可通过财务会计资料、经营管理资料、调研报告、专项信息、内部刊物、办公网络等渠道获取。

(二)外部信息可通过行业协会组织、社会中介机构、业务往来单位、市场调查、来信来访、网络媒体以及有关监管部门等渠道获取。

三、重要信息应及时沟通与反馈,传递给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

四、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的集成与共享,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沟通中的作用。

五、企业建立反舞弊机制,坚持惩防并举、重在预防的原则,规范舞弊案件的举报、调查、处理、报告和补救程序。

六、反舞弊工作重点如下:(一)未经授权或者采取其他不法方式侵占、挪用企业资产,牟取不当利益。

(二)在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等。

(三)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滥用职权。

(四)相关机构或人员串通舞弊。

七、企业应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设置举报专线,明确举报投诉处理程序、办理时限和办结要求。

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应及时传递至全体员工。

一、企业应根据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制定内控监督制度,明确内审机构和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范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

(内部监督分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二、应根据内控缺陷认定标准,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内控缺陷分析性质和原因,提出整改方案,并向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报告。

(内部缺陷包括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三、根据内部监督情况定期对内控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出具内控自我评价报告。

四、应以书面或者其他适当形式,妥善保存内控的建立与实施中的相关资料,确保内控建立与实施过程的可验证性。

一、提高认识,更新理念,统一思想,特别是企业负责人要高度重视,负总责亲自抓。

企业有关部门和各层次人员要厘清职责定位,积极参与支持。

二、搞好企业内控对企业的促进及总体收获:(一)防止了“冒险性会计”(二)提示出了以前不可能暴露的控制缺陷(三)发现了会计调整事项有关的许多问题(四)促进了在一个组织内对职责的优化分配问题(五)提供了获取可靠结果的更好方法(六)促使控制规范化并杜塞了安全漏洞三、对防止和发现舞弊也很有好处:(一)为员工举报等创造了更开放的环境(二)强调了那些可能产生舞弊的若干风险四、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好处:(一)增强了审计委员会的力度和介入程度(二)改变了企业文化(三)改善了“中层的调子”(四)提高了职业道德行为五、搞好内控要特别注意澄清的几个误区:(一)不要消极看作应景之作(二)不要习惯等同财务控制(三)不要人为割裂风险管理(四)不要机械对照制度条文(五)不要偏重形式忽略真谛(六)不要简单寄望一蹴而就六、认真学习研究内控规范及指引,分步骤、分阶段,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相适应的内控方案,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内部控制体系的评价:◆更好地促进内控的制度、规范更好地落地◆更好地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通过每一次评价提升一个水平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内部控制:其实我们的企业只要一开办就一定有内控。

◆建立和完善不强加区别◆任何一个经济组织都有制度,但是有制度并不等于内控◆一定要提高认识,尤其是提高领导的意识◆通过各方面的案例(正面案例)提高认识◆在美国上市的时候要404条款,其着重点在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如果我们将重心放在404条款上,更多的工作就是合规◆内控的本意:夯实基础,提升效率,促进发展目标的实现◆一定要想好内控的定位、边界:不能只局限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根据各个企业的情况把它扩充到更多的地方◆ QHSE的含义Q:Quality——质量H:Health——健康S:Safety——安全E:Environment——环境谁需要内控,内控对谁负责◆ 1977年,美国的《反海外贿赂行为法》提出:内控的责任是董事会的责任◆我国的治理结构既跟美国的相似,同时吸收了德国的做法(交融性的治理结构)内控与公司治理◆不要让内控与公司治理这个理论问题困扰内控的实务◆公司的治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通常我们所讲的公司治理是一个治理结构(静态)让这个结构有效运转(动态)◆良好的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基础,是必要条件内部控制体系相关问题:◆内控一条线,创新各项管理制度【上海石化】各项内控制度串起来,形成一条线【镇海炼化】升华【台塑集团】以内控为基础,把所有的东西都串起来【案例】担保业务的流程【分析】好处:把整个制度相互地衔接起来◆内控让管理更有效内控是消极的管理:——领导:兴趣不大——员工:不高兴,有抵触心理◆从正面去讲这个问题,让更多的领导理解内控与风险管理◆内控与风险管理原本是可以融合不要搞成两张皮,搞成两张皮既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风险管理指引是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进行风险的管控(标准的风险应对)——一般的企业金融企业的工作就是管理风险:——理论上,金融企业替客户管理风险,它本身的经营过程也有风险——实务中,把内部控制等同于操作风险的管理在这个问题上,金融企业与一般企业有点不一样,我们需要回归、不断地探讨,因为金融企业面对的全是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