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统计图的选择第1课时统计图的选择教案

初中数学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统计图的选择第1课时统计图的选择教案

统计图的选择第1课时统计图的选择教学目标1.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意义及各自的特点.2.根据题目要求恰当地选择统计图来表示有关数据,并能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不同统计图的特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从三种统计图中合理地获取信息.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提问:你能从上述统计图中获得哪些信息呢?在哪一段时间,世界人口的增长率变化不大?在哪一段时间,世界人口就翻了一番?2020年,世界人口预测将达到多少?要点:我们可以看到,公元1500年世界人口约4.25亿;在公元1800年以前人口增长率的情况变化不大;从公元1800年起,世界人口就开始迅速增长;我们还看到,1950~1990年这段时间人口翻了一番,而且从图上还可以预测出202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5亿.提问:这是一幅什么类型的统计图,从这种统计图中获取的信息具有什么特征?我们学过的几种统计图,它们反映的数据的特点一样吗?活动:学生相互交流,通过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初步思考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征.二、讲授新课,体验交流引导:我们来阅读某家报纸公布的反映世界人口情况的数据,你能从这个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吗?2050年世界人口预测图活动:讨论交流,获取信息,回答要点如下:2050年世界人口预测图从1957~1974年,世界人口由30亿增加到40亿;从1974~1987年,世界人口由40亿增加到50亿;1987~1999年由50亿增加到60亿;预测1999年~2025年,世界人口从60亿要增加到80亿;2025~2050年25年间预测世界人口增长到90亿,即到2050年,世界人口达到90亿,其中亚洲人口最多,将达到52.68亿,占2050年世界人口的60%.为了更加清晰地表示数据,小明根据上面的相关数据制成了右面的统计图:提问:这是哪种类型的统计图?这位同学是如何制作出这幅统计图的?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要点:这位同学是根据统计图上的数据:到2050年亚洲人口达到52.68亿;非洲人口达到17.68亿,拉美及加勒比人口达到8.09亿,欧洲达到8.28亿,北美洲达到3.92亿,得到了2050年世界人口预测的条形统计图.从这个图中可清楚地看到2050年亚洲、非洲、拉美及加勒比地区、欧洲、北美洲的人口预测的具体数目.活动:我们再来看小明制作的另外两个统计图,世界人口变化情况统计图2050年世界人口分布预测图上面的两幅统计图可让学生讨论它们是如何制作的,然后讨论如下问题.根据这位同学制作的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1)这三幅统计图分别表示了哪些内容?(2)从哪幅统计图中你能看出世界人口的变化情况?(3)2050年非洲人口大约达到多少亿?你是从哪幅图中得到这个数据的?(4)2050年亚洲人口比其他各洲的人口总和还要多,你从哪幅统计图中可以明显地得到这个结论?(5)比较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要点:(1)条形统计图表示了2050年世界各个洲和地区人口的具体预测数目;扇形统计图表示了该报预测的2050年世界各个洲和地区人口的分布情况;折线统计图表示该报反映的世界人口从1957年到2050年的变化情况.(2)折线统计图中能看出世界人口的变化情况.(3)2050年非洲人口大约将达到18亿,可以从条形统计图中得到.(4)2050年亚洲人口比其他洲的人口总和还要多,可以主要从扇形统计图中得出此结论.(5)比较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便可发现: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提问:对于下面的两个实际问题,你能选择适当的统计图并绘制出来吗?1.某一家电卖场对其销售的空调情况进行了调查,得到下面的信息:2008年至2010年A(1)2008年至2010年,C品牌空调在该卖场销售量的变化情况;(2)2010年,A,B,C及其他品牌的空调在该卖场的市场占有率情况.2.小彬随机调查了他们学校50名同学这个月家庭用水量,数据(单位:m3)如下:8 5.5 5 6.4 10 12.5 7.8 5 6.5 9 5 9.5 7.5 10.28.3 9.4 6.5 11 13.5 14 14.5 15 5.4 6.5 8.510.5 5 6.5 7.5 8.5 6 4.5 5 8.4 7.2 7 6.2 810 9 5.5 7.5 8 5.5 6.5 6 8.6 5 9.5 4.5请你制作适当的统计图,反映这50名同学这个月家庭用水量的大致分布情况.活动:讨论交流,根据所获取的信息制作适当的统计图,参考答案如下:1.某家电卖场2008年至2010年C品牌空调销售量变化统计图(1)2010年A,B,C及其他品牌空调在某家电卖场的市场占有率统计图(2)2.说明:这里的4~6表示大于等于4且小于6,其他类似.三、拓展创新、巩固新知探究点一:统计图的选择要反映某市一周大气中PM2.5的含量变化情况,宜采用()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 D.扇形统计图 D.频数直方图解析:因为PM2.5的含量变化没有规律,只能测出不同变化情况,应选折线统计图,故选B.方法总结:要结合三种统计图的缺点进行选择,条形统计图不能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的百分比;折线统计图除了不能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的百分比外,还不能反映每一部分的具体数量;扇形统计图也不能反映各部分的具体数量.探究点二:统计图的转换某中学七年级(1)班共有学生40人,该班开设了排球、篮球和足球三项体育兴趣课,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参加,且只能参加其中一项球类运动.图①是小明同学把该班学生报名统计后,绘制成条形统计图的一部分.(1)请你帮小明同学把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2)请你根据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改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如图②);(3)从统计图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写出一条)解析:(1)先求出参加排球兴趣课的人数,进而可补充条形统计图;(2)从条形统计图得出各种兴趣课人数,用它们分别除以40,即可求出相应的百分比,进而可求出相应扇形圆心角度数,画出扇形统计图;(3)答案不唯一,只要合理即可.解:(1)参加排球活动的有40-20-12=8(人),补充图形如图③所示;(2)从条形统计图可知,参加足球活动的有20人,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为20÷40×100%=50%,圆心角的度数为360°×50%=180°;参加排球活动的有8人,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为8÷40×100%=20%,圆心角的度数为360°×20%=72°;参加篮球活动的有12人,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为12÷40×100%=30%,圆心角的度数为360°×30%=108°,扇形统计图如图④所示;(3)答案不唯一,如:该班参加足球活动人数是参加排球活动人数与参加篮球活动人数之和;参加足球活动人数是参加排球活动人数的2.5倍等.方法总结:三种统计图的画法:(1)条形统计图:①画坐标;②确定单位长度;③标出高度,作出条形;(2)折线统计图:①画坐标;②确定单位长度;③描点;④连线(线段);(3)扇形统计图:①计算出总体;②算出各部分百分比;③计算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④画扇形,在各部分标明名称、百分比.探究点三:统计图的误导如图所示是2010年~2014年甲、乙两个公司产品销售情况统计图.由统计图可知,销量增速较快的公司是()A.甲公司B.乙公司C.一样快D.无法确定解析:若横坐标被“压缩”,纵坐标被“放大”,则给人造成统计量的变化速度加快的错觉,反之,就会给人造成统计量的变化速度减慢的错觉.本题两个公司的增速一样快,故选C.方法总结:绘制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坐标轴单位长度所表示的量,不要造成直观产生的错觉.探究点四:综合利用不同的统计图中的信息某校为了调查学生视力变化情况,从该校2013年入校的学生中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连续三年的视力跟踪调查,将所得数据处理,制成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如图所示:(1)该校被抽查的学生共有多少名?(2)现规定视力5.1及以上为合格,若被抽查年级共有600名学生,估计该年级在2015年有多少名学生视力合格.解析:由折线统计图可知2015年被抽取的学生人数,且扇形统计图中对应的A区所占的百分比已知,由此即可求出被抽查的学生人数;根据扇形统计图中C、D区所占的百分比,即可求出该年级在2015年有多少名学生视力合格.解:(1)该校被抽查的学生人数为80÷40%=200(人);(2)估计该年级在2015年视力合格的学生人数为600×(10%+20%)=180(人).方法总结:本题的解题技巧在于从两个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互相补充互相利用.例如求被抽查的学生人数时,由折线统计图可知2015年被抽取的学生人数是80人,与其相对应的是扇形统计图中的A区,而A区所占的百分比是40%,由此求出被抽查的学生人数为80÷40%=200(人).四、随堂练习,加强认识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的地震,全国各地纷纷捐款捐物支(1)截至5月18日、5月22日、5月26日,四川省财政收到的抗震救灾专项资金的总数情况;(2)截至5月18日、5月22日、5月26日,四川省财政共向灾区调拨救灾应急资金的变化情况;(3)截至5月22日,中央财政下达救灾专项资金和各类捐款在四川省财政收到的专项资金中的比例情况.解:(1)条形统计图截至5月18日、22日、26日四川财政收到的抗震救灾专项资金总数统计图(2)折线统计图截至5月18日、22日、26日四川财政向灾区调拨救灾应急资金变化情况统计图(3)扇形统计图截至5月22日中央财政下达救灾专项资金和各类捐款在四川财政收到的专项资金中的比例统计图五、归纳小结,反思提高三种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特点,折线统计图一定表示同一对象的发展趋势,不同对象是不能利用折线统计图的;涉及具体数目的一般利用条形统计图;有具体数目但主要关注比例时利用扇形统计图.六、评价与反思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七、板书设计统计图的选择⎩⎪⎨⎪⎧条形统计图→清楚地表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折线统计图→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清楚地表示出各个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鲁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2章轴对称-教案(含答案)

鲁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2章轴对称-教案(含答案)

一、轴对称现象(一)知识点知识点1 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注意:(1)对称轴是一条直线,不是线段,也不是射线(2)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可以有一条或多条,甚至无数条(3)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图形1.下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C.D.【答案】A2.下列图形中,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半圆B.长方形C.线段D.直角三角形【答案】D3.大写字母A、D、E、X、N、M中,有______个字母可以近似看成轴对称图形。

【答案】54.找出每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知识点2 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如果两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这两个图形的对称轴。

注意:(1)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之间的对称关系。

(2)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全等,但两个全等图形不一定成轴对称。

(3)判断两个图形是否成轴对称,一般是在两个图形之间找一条直线,沿这条直线对折后,看两个图形能否完全重合两个图形成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与区别常见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条数:1.长方形2条角1条2.等腰梯形1条等腰三角形1条3.正n变形n条等边三角形3条4.正方形4条圆无数条5.右图中阴影三角形与哪些三角形成轴对称?整个图形中有几条对称轴?【答案】阴影三角形与①、②成轴对称,整个图形共有两条对称轴,对称轴见图(2):(二)例题精讲题型1 确定成轴对称、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的条数1.如图,(1)至(10)个图案中都是对称图形,请观察并指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图案成轴对称.【答案】轴对称图形是(1)、(3)、(4)、(6)、(8)、(10),轴对称是(2)、(5)、(7)、(9)题型2 轴对称的开放型题2.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形中,从几何图形变换的角度考虑,哪一个与其他三个不同?请指出这个图形,并简述你的理由.【答案】图(2),仅它不是轴对称图形二、探索轴对称的性质(一)知识点知识点1 对应点、对应线段及对应角的概念我们把沿对称轴折叠后能够重合的点叫做对应点,重合的线段叫做对应线段,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1)轴对称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如图(1),沿直线l对折后,点A与点A'重合,称点A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点是点A',类似地,线段AB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线段是线段A'B',∠B关于对称轴的对应角是∠B'(1)(2)(2)轴对称图形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如图(2)的轴对称图形中,点A与自身对应,点B与点C对应,线段AB与线段AC对应,∠B与∠C对应知识点2 轴对称的性质(1)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2)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注意:(1)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而全等图形不定成轴对称(2)对称轴是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3)对应点的连线互相平行(有时在一条直线上)(4)若两点所连线段被某直线垂直平分,则此直线为这两点的对称轴(5)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对应线段的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一定在对称轴上;若不相交,则与对称轴平行。

鲁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实数(2)》教学课件ppt课件

鲁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实数(2)》教学课件ppt课件
议一议
工人师傅用某种钢筋制作直角边长分别为 1m,2m的直角三角形工件,如下图,制作这样的 一个工件需要钢筋多少米?制作100个这样的工 件呢?(精确到0.001m)
方法小结
在实数运算中,当遇到无理数,并且需要求出 结果的近似值时,可以根据精确度用相应的近似 有限小数去代替无理数,再进行计算.
在中间的计算过程,所取的近似值要比要求的 精确度多取一位小数;计算出最后结果,再将最 后结果按精确额度取近似值.
例题演示
例1 计算:
(1) 5+ 3 (精确到0.01);
(2) 2 (精确到0.1).
解:(1) 5 3 2.236 1.732 3.97
(2) 2 1.:
(1) 5 ,2.2
(2)- 7,-2.7
解:(1)由 5 2.236,可知 5 2.2 (2)由 7 2.646,可知 7 2.7 7 2.7
第四章 实数
6. 实数(2)
目录
Contents
01 旧知回顾
02 新知探究
03 例题演示
04 随堂练习
05 课堂小结
旧知回顾
1.在实数范围内 ,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 意义 ,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 的意义是否一样?
完全一样
2.有理数的运算及运算律对实数是否适用? 完全适用
新知探究
随堂练习 1.计算:
(1)2 3 7(精确到0.1);
(2)3 6 (精确到0.01).
2.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 ,3.14 (2) 2 5,4.5
3.如图,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试求 图中四边形ABCD的周长.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说说你的收获和体会?
作业: 课本习题4.9 知识技能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_【例题与讲解】轴对称与坐标变化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_【例题与讲解】轴对称与坐标变化

3 轴对称与坐标变化1.图形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之间的关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当纵坐标不变,横坐标都加上或减去一个正数a 时,图形会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当横坐标不变,纵坐标都加上或减去一个正数a时,图形会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例1】如图①所示的箭头是将坐标为(0,0),(1,2),(1,1),(4,1),(4,-1),(1,-1),(1,-2),(0,0)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而成的,若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加1,再将所得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所得的图案与原来的图案相比有什么变化?若是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分别减2呢?分析:当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加上或减去一个正数a时,原图形就相应地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当纵坐标不变时,横坐标加上或减去一个正数a 时,则原图形会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解:若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加1,则所得各点的坐标依次是(1,0),(2,2),(2,1),(5,1),(5,-1),(2,-1),(2,-2),(1,0),将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所得图案如图②所示,所得图案与原图案相比,箭头的形状、大小不变,整个箭头向右平移了1个单位长度.若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分别减2,则所得各点的坐标依次是(0,-2),(1,0),(1,-1),(4,-1),(4,-3),(1,-3),(1,-4),(0,-2),将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所得图案如图③所示,所得图案与原图案相比,箭头的形状、大小不变,整个箭头向下平移了2个单位长度.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求出图形变化后的点的坐标,再根据坐标用线段依次将点连接起来即可得到新图案.2.图形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的伸长和压缩之间的关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当图形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扩大或缩小一定倍数时,图形就相应地被横向拉长或压缩该倍数,而纵向不变;当图形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扩大或缩小一定倍数时,图形就相应地被纵向拉长或压缩该倍数,而横向不变.【例2】如图所示的小船是将坐标为(1,0),(3,0),(4,1),(2,1),(2,3),(1,2),(1,1),(0,1),(1,0)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而成的,现将各点的坐标作如下变化: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变成原来的 1.5倍,再将所得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所得的图案与原来的图案相比有什么变化?解: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变为原来的 1.5倍,所得各个点的坐标依次是:(1.5,0),(4.5,0),(6,1),(3,1),(3,3),(1.5,2),(1.5,1),(0,1),(1.5,0),将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所得图案如图所示,与原图相比,整条船被横向拉长为原来的1.5倍.析规律坐标与图形变化的对应关系当横坐标不变,纵坐标扩大或缩小为原来的a倍时,图形就要被纵向拉长或压缩为原来的a倍;当纵坐标不变,横坐标扩大或缩小为原来的b倍时,原图形就要被横向拉长或压缩为原来的b倍.3.图形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的轴对称之间的关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当图形上各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乘-1时,所得的新图形与原图形关于x轴对称;当图形上各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乘-1时,所得的新图形与原图形关于y轴对称;当图形上各点的横、纵坐标都乘-1时,那么所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图形关于原点对称.谈重点对称点的坐标变化规律对应点的坐标对称情况可以简单记为:关于横轴对称,“横不变,纵相反”;关于纵轴对称,“纵不变,横相反”;关于原点对称,“全相反”.【例3】按要求回答问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1,2),(1,4),(1,6),(3,6),(1,4),(3,2),(1,2),并将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2)将上述各点作如下变化:①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分别变成原来的2倍,再将所得的点用线段按第一问中的顺序连接起来,所得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有什么变化?②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分别加3呢?③横、纵坐标分别乘-1呢?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分别在两坐标轴上找到对应点,过这两点分别平行于两坐标轴的直线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如要描点(1,6)的位置,先在x轴上找到点1,在y轴上找到点6,过这两点分别平行于两坐标轴的直线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理解平移、旋转、伸缩等图形的特征.解:(1)如图所示.(2)①按题中的变化要求各点的坐标依次是:(2,2),(2,4),(2,6),(6,6),(2,4),(6,2),(2,2).所得的图案如图所示,与原图案相比,图形被横向拉伸为原来的2倍.②各点的坐标依次是:(1,5),(1,7),(1,9),(3,9),(1,7),(3,5),(1,5).所得的图案如图所示,与原来的图案相比,图形向上平移了3个单位长度.③各点的坐标依次是:(-1,-2),(-1,-4),(-1,-6),(-3,-6),(-1,-4),(-3,-2),(-1,-2).所得的图案如图所示,与原图案相比,图形绕O点旋转了180°,即两个图形关于O点成中心对称.4.图形的变换与点的坐标的关系将图形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可以求得各顶点的坐标,反过来,知道了一些点的坐标,我们还可以将各点顺次连接起来得到一些有趣的图形.通过点的坐标的变化与图形的变换,可以得到图形变换的规律.图形是由点组成的,点的坐标发生了变化,图形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图形移动时,点的坐标也发生变化.其变化规律为:(1)纵坐标不变,横坐标按比例增大时,图形被横向拉长;纵坐标不变,横坐标按比例减小时,图形被横向“压缩”.(2)图形向右平移时,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增大;图形向左平移时,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减小;图形向上平移时,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增大;图形向下平移时,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减小.(3)横坐标加上一个数,纵坐标不变时,图形左、右平移(加负数,左移,加正数,右移);纵坐标加上一个数,横坐标不变时,图形上、下平移(加正数,上移,加负数,下移).(4)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乘-1时,所得图形与原图形关于x轴对称;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乘-1时,所得图形与原图形关于y轴对称.图1【例4】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一个封闭的图形ABCDE上各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2,0),B(1,2),C(2,1),D(3,2),E(2,0).(1)将各顶点的横坐标都加上3,纵坐标不变,并把得到的顶点依次连接,则所得的图形和原图形相比,位置有怎样的变化?(2)如果将各顶点的纵坐标都加上3,横坐标不变,顺次连接各顶点,所得图形与原图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3)将各顶点的横坐标都加上4,纵坐标都加上5,顺次连接各顶点,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的位置有怎样的变化?图2解:(1)A ,B ,C ,D ,E 点的横坐标都加上3,所得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 1(1,0),B 1(4,2),C 1(5,1),D 1(6,2),E 1(5,0),依次连接各点得图形A 1B 1C 1D 1E 1,图形A 1B 1C 1D 1E 1相当于图形ABCDE 向右平移了3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如图2).(2)A ,B ,C ,D ,E 点的纵坐标都加上3,所得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 2(-2,3),B 2(1,5),C 2(2,4),D 2(3,5),E 2(2,3),顺次连接各点得到图形A 2B 2C 2D 2E 2,图形A 2B 2C 2D 2E 2相当于图形ABCDE 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如图2).(3)各顶点的坐标横坐标都加上4,纵坐标都加上5,所得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 3(2,5),B 3(5,7),C 3(6,6),D 3(7,7),E 3(6,5).依次连接各顶点,所得图形A 3B 3C 3D 3E 3相当于先把图形ABCDE 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如图2).5.从变化的“鱼”中探索坐标变化与图形变化的关系通过变化的“鱼”,在坐标系内,将图形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体现了图形的现实性、趣味性,又体现了数学的深刻性以及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平移:原图形的坐标中,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分别增加(减少)a (a >0),则所得图案被向上(向下)平移a 个单位长度,形状、大小未发生改变;反之,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分别增加(减少)a (a >0),则所得图案被向右(向左)平移a 个单位长度.轴对称:原图形的坐标中,横(纵)坐标保持不变,纵(横)坐标分别乘-1,则所得的图案与原图案关于横轴(纵轴)对称.伸长:新图案的坐标变为原图案坐标的a倍,则将原图案伸长a倍,便可得新图案.压缩:新图案的坐标变为原图案坐标的1a(a>1),则将原图案压缩1a,便可得新图案.【例5】下面的方格纸中画出了一个“小猪”的图案,已知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1)“小猪”所占的面积为多少?(2)在上面的方格纸中作出“小猪”关于直线DE对称的图案(只画图,不写作法);(3)以G为原点,GE所在直线为x轴,GB所在直线为y轴,小正方形的边长为单位长度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可得点A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1)只要数一数正方形的个数就能解决;(2)先利用网格的条件找到每个点的对称点,再连接起来即可;(3)按要求画出直角坐标系立即可得答案,这样的问题可充分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着成功.解:(1)观察图形:“小猪”所占面积包括29个小正方形和7个小三角形面积和,每个小三角形面积是小正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小猪”所占面积为32.5.(2)“小猪”关于直线DE对称的图案如图所示.(3)点A的坐标是(-4,1).。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_《认识三角形》知识点解读1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_《认识三角形》知识点解读1

《认识三角形》知识点解读1三角形是平面内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他不仅是我们学习其他图形的基础,而且是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探讨三角形中的基本性质可以使我们更好的认识现实世界,为了更好的学好三角形,我们先着眼于三角形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性质。

知识点1三角形的概念及表示(重点)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

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三角形ABC用符号表示为△ABC,三角形ABC的边AB可用边AB所对的角C的小写字母c表示,AC可用b表示,BC可用a表示。

解读:(1)三条线段要不在同一直线上,且首尾顺次相接;(2)三角形是一个封闭的图形;(3)△ABC是三角形ABC的符号标记,单独的△没有意义。

例1 如图所示,图中的三角形有()A.6个B.8个C.10个D.12个分析:数三角形个数易遗漏或重复。

要做到不重不漏,就应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数。

如图,可按图形的形成过程去数,共有8个三角形,分别是:△ABC,△ADC,△ABD,△BCD,△AOB,△BOC,△COD,△AOD。

答案:选B知识点2 三角形的内角和及其他性质(重点)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例2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不相等,则它的最小角不能大于()A.45°B.60°C.90°D.120°分析:因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条件中说三个内角不相等,最小角若大于60°,则内角和超过180°。

答案:应选B知识点3 三角形的分类(难点)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三边均不相等)和等腰三角形(至少两边相等)【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

它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三个角均为锐角)、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直角)、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钝角)解读:(1)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时,要做到不重不漏;(2)由定义知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包括等边三角形,这两类三角形在三角形分类中不能并列出现。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_知识拓展:互逆命题,互逆定理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_知识拓展:互逆命题,互逆定理

结论
(1)
同位角相等, 同位角相等。
两条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平行,
题设结论互换
逆命题为:
成立
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这个命题的逆命题成立吗?
题设 结论
(2)
对顶角相等 对顶角 相等
确定题设结论,并改写
如果 那么
逆命题为:
两个角是对顶角, 这两个角相等。
题设结论互换
如果 那么
两个角相等, 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勾 股 定 理
如果
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斜边长为c,
那么 互为逆定理 勾 股 定 理 的 逆 定 理 如果
a b c
2 2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角形的三边长a、b、c 2 2 2 满足 a b c 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那么
原命题
证 明
逆命题
证 明
定理
逆定理
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这个命题的逆命题成立吗? 题设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逆命题:对应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不成立
命题是真命题 ,它逆命题却不一定 是真命题. 感悟: 一个 原命题成立时 , 逆命题有时成立 , 有时不成立
不成立
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这些命题的逆命题成立吗?
(1)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逆命题: 内错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成立
(2)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平方相等.
逆命题:如果两个实数的平方相等,那么这两个实数相等. 不成立
(3)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绝对值相等.
逆命题:如果两个实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实数相等. 不成立

初中数学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三角形5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初中数学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三角形5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学习目标(1)能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2)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3)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能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灵活多样地构造全等三角形学习过程一、复习回顾1、请大家回忆所学过的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有哪些?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二、情境引入在抗日战争中,为了炸毁与我军阵地隔河相望的日本鬼子的碉堡,需要测出我军阵地到鬼子碉堡的距离。

由于没有任何测量工具,我军战士为此绞尽脑汁,这时一位聪明的战士想出了一个办法,为成功炸毁碉堡立了一功。

这位聪明的八路军战士的方法如下:战士面向碉堡的方向站好,然后调整帽子,使视线通过帽檐正好落在碉堡的底部;然后,他转过一个角度,保持刚才的姿势,这时视线落在了自己所在岸的某一点上;接着,他用步测的办法量出自己与那个点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他与碉堡的距离。

三、探究新知1、你可以把我们的战士的想法用图示表示出来吗?2、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方法小结:测量不能测或无法测的距离时,可以转化为,利用来解决。

四、延伸思考,发散思维课本33页“想一想”你能用几何推理的方法解释其中的道理吗?已知:直线AD、BE交于点C,________, _________,求证:AB=DE证明:B D五、知识升华1、如图所示小明设计了一种测工件内径AB的卡钳,问:在卡钳的设计中,AO、BO、CO、DO 应满足下列的哪个条件?()A、AO=CO ;B、BO=DO ;C、AC=BD ;D、AO=CO且BO=DOB2、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先在AB 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定出BF 的垂线DE,可以证明△EDC≌△ABC,得ED=AB,因此,测得ED的长就是AB的长。

判定△EDC≌△ABC的理由是( )A 、SSSB 、ASAC 、AASD 、SAS六、课堂小结1、知识: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依据:关键: 2、方法:3、数学思想:七、达标检测 B A ● ●D CE F。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_一起走近无理数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_一起走近无理数

一起走近无理数之前我们认识了负数,使数的范围扩展到有理数.现在我们又开始学习无理数,把数的范围扩展到了实数.刚开始学习无理数,认为无理数不像有理数那样直观易懂,总有一种虚幻的感觉.那么该怎样学习无理数呢?一、明确无理数的存在无理数并不是“无理”,也不是人们臆想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如:(1)两条直角边都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它的斜边为2;(2)任何一个圆,它的周长和直径之比为常数π.像2、π这样的数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二、弄清无理数的定义及常见无理数无理数是指无限不循环小数,这说明无理数可以化为具有两个特征的小数:一是小数的位数时无限的,二是不循环的.我们比较常见的无理数往往具备以下几种表现形式:1.某些含有π的数,如:π,π3等; 2.开方开不尽得到的数,如:3、5等;3.依某种规律构造的无限不循环小数,如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一个0).三、了解无理数的性质1.所有的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唯一的一个点来表示,并且右边的无理数总比左边的大;2.在有理数中的互为相反数的定义、绝对值得定义、大小比较法则及运算法则、运算律等,对于无理数仍然适用,如52-的相反数是25-,因为052<-,所以52-的绝对值是25-.四、澄清一些模糊认识1.无理数包括正无理数、0、负无理数0是一个整数,故它是有理数,因此无理数只能分为正无理数和负无理数两类.2.带根号的数就是无理数由于像4、38-这样的数通过计算可以化为2和-2,因此它们是有理数,可见带根号的不一定是无理数.特别是π,它是无理数但并不是用根号形式表示的.3.无理数的数量比有理数少有些同学认为1、2、3、4、5这五个数,它们都是有理数,而开平方后得到的无理数只有2、3、5三个,因此得出无理数的数量要比有理数少.其实,我们对1、2、3、4、5开立方时还会产生32、33、34、35等无理数,如果再开四次方、五次方……还可以产生更多的无理数.因此无理数并不比有理数少.4.有些无理数是分数因为分数属于有理数,且无理数与有理数是两类不同的数,所以无理数不可能写成分数.当然,有些无理数可以借助分数线来表示,如32,但不能因为它具备了分数的形式就认为它是分数.。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_尺规作图数学史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_尺规作图数学史

尺规作图数学史尺规作图是起源于古希腊的数学课题.只使用圆规和直尺,并且只准许使用有限次,来解决不同的平面几何作图题.平面几何作图,限制只能用直尺、圆规.在历史上最先明确提出尺规限制的是伊诺皮迪斯.他发现以下作图法:在已知直线的已知点上作一角与已知角相等.这件事的重要性并不在于这个角的实际作出,而是在尺规的限制下从理论上去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以前,许多作图题是不限工具的.伊诺皮迪斯以后,尺规的限制逐渐成为一种公约,最后总结在《几何原本》之中.初等平面几何研究的对象,仅限于直线、圆以及由它们(或一部分)所组成的图形,因此作图的工具,习惯上使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两种.限用直尺和圆规来完成的作图方法,叫做尺规作图法.最简单的尺规作图有如下三条:⑴经过两已知点可以画一条直线;⑵已知圆心和半径可以作一圆;⑶两已知直线;一已知直线和一已知圆;或两已知圆,如果相交,可以求出交点;以上三条,叫做作图公法.用直尺可以画出第一条公法所说的直线;用圆规可以作出第二条公法所说的圆;用直尺和圆规可以求得第三条公法所说的交点.一个作图题,不管多么复杂,如果能反复应用上述三条作图公法,经过有限的次数,作出适合条件的图形,这样的作图题就叫做尺规作图可能问题;否则,就称为尺规作图不能问题.历史上,最著名的尺规作图不能问题是:⑴三等分角问题:三等分一个任意角;⑵倍立方问题:作一个立方体,使它的体积是已知立方体的体积的两倍;⑶化圆为方问题:作一个正方形,使它的面积等于已知圆的面积.这三个问题后被称为“几何作图三大问题”.直至1837年,万芝尔(Pierre Laurent Wantzel)首先证明三等分角问题和立方倍积问题属尺规作图不能问题;1882年,德国数学家林德曼(Ferdinand Lindemann)证明π是一个超越数(即π是一个不满足任何整系数代数方程的实数),由此即可推得根号π(即当圆半径r 时所求正方形的边长)不可能用尺规作出,从而也就证明了化圆为方问题是1一个尺规作图不能问题.若干著名的尺规作图已知是不可能的,而当中很多不可能证明是利用了由19世纪出现的伽罗华理论.尽管如此,仍有很多业余爱好者尝试这些不可能的题目,当中以化圆为方及三等分任意角最受注意.数学家Underwood Dudley曾把一些宣告解决了这些不可能问题的错误作法结集成书.还有另外两个著名问题:⑴正多边形作法·只使用直尺和圆规,作正五边形.·只使用直尺和圆规,作正六边形.·只使用直尺和圆规,作正七边形——这个看上去非常简单的题目,曾经使许多著名数学家都束手无策,因为正七边形是不能由尺规作出的.·只使用直尺和圆规,作正九边形,此图也不能作出来,因为单用直尺和圆规,是不足以把一个角分成三等份的.·问题的解决:高斯,大学二年级时得出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图法,并给出了可用尺规作图的正多边形的条件:尺规作图正多边形的边数目必须是2的非负整数次方和不同的费马素数的积,解决了两千年来悬而未决的难题.⑵四等分圆周只准许使用圆规,将一个已知圆心的圆周4等分.这个问题传言是拿破仑·波拿巴出的,向全法国数学家的挑战.尺规作图的相关延伸:用生锈圆规(即半径固定的圆规)作图1.只用直尺及生锈圆规作正五边形2.生锈圆规作图,已知两点A、B,找出一点C使得AB BC CA==.3.已知两点A、B,只用半径固定的圆规,求作C使C是线段AB的中点.4.尺规作图,是古希腊人按“尽可能简单”这个思想出发的,能更简洁的表达吗?顺着这思路就有了更简洁的表达.10世纪时,有数学家提出用直尺和半径固定的圆规作图. 1672年,有人证明:如果把“作直线”解释为“作出直线上的2点”,那么凡是尺规能作的,单用圆规也能作出!从已知点作出新点的几种情况:两弧交点、直线与弧交点、两直线交点,在已有一个圆的情况下,那么凡是尺规能作的,单用直尺也能作出!.五种基本作图:初中数学的五种基本尺规作图为:1.做一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做一角等于已知角3.做一角的角平分线4.过一点做一已知线段的垂线5.做一线段的中垂线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尺规作图方法:⑴轨迹交点法:解作图题的一种常见方法.解作图题常归结到确定某一个点的位置.如果这两个点的位置是由两个条件确定的,先放弃其中一个条件,那么这个点的位置就不确定而形成一个轨迹;若改变放弃另一个条件,这个点就在另一条轨迹上,故此点便是两个轨迹的交点.这个利用轨迹的交点来解作图题的方法称为轨迹交点法,或称交轨法、轨迹交截法、轨迹法.【例1】电信部门要修建一座电视信号发射塔,如下图,按照设计要求,发射塔到两个城镇A、B的距离必须相等,到两条高速公路m、n的距离也必须相等,发射塔P应修建在什么位置?【分析】这是一道实际应用题,关键是转化成数学问题,根据题意知道,点P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二是在两条公路夹角的平分线上,所以点P应是它们的交点.【解析】⑴作两条公路夹角的平分线OD或OE;⑵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FG;则射线OD,OE与直线FG的交点1C,C就是发射塔的位置.2⑵代数作图法:解作图题时,往往首先归纳为求出某一线段长,而这线段长的表达式能用代数方法求出,然后根据线段长的表达式设计作图步骤.用这种方法作图称为代数作图法.【例2】只用圆规,不许用直尺,四等分圆周(已知圆心).【分析】设半径为1.也就是说用这个长度去等分圆周.我们的任务就是做出这个长度..一直角边为1的长度自然就出来了.【解析】具体做法:⑴随便画一个圆.设半径为1.⑵先六等分圆周.⑶以这个距离为半径,分别以两个相对的等分点为圆心,同向作弧,交于一点.(“两个相对的等分点”其实就是直径的两端点啦!两弧交点与“两个相对的等分点”形成的是一个底为2,.)⑷⑶旋转法作图:有些作图题,需要将某些几何元素或图形绕某一定点旋转适当角度,以使已知图形与所求图形发生联系,从而发现作图途径.【例3】已知:直线a、b、c,且a b c∥∥.求作:正ABC,使得A、B、C三点分别在直线a、b、c上.c b aD'DC B Acb a【分析】 假设ABC ∆是正三角形,且顶点A 、B 、C 三点分别在直线a 、b 、c 上.作AD b ⊥于D ,将ABD ∆绕A 点逆时针旋转60︒后,置于'ACD ∆的位置,此时点'D 的位置可以确定.从而点C 也可以确定.再作60BAC ∠=︒,B 点又可以确定,故符合条件的正三角形可以作出.【解析】 作法:⑴ 在直线a 上取一点A ,过A 作AD b ⊥于点D ;⑵ 以AD 为一边作正三角形'ADD ;⑶ 过'D 作''D C AD ⊥,交直线c 于C ;⑷ 以A 为圆心,AC 为半径作弧,交b 于B (使B 与'D 在AC 异侧).⑸ 连接AB 、AC 、BC 得ABC ∆.ABC ∆即为所求.⑷ 位似法作图:利用位似变换作图,要作出满足某些条件的图形,可以先放弃一两个条件,作出与其位似的图形,然后利用位似变换,将这个与其位似得图形放大或缩小,以满足全部条件,从而作出满足全部的条件.【例4】 已知:一锐角ABC ∆.求作:一正方形DEFG ,使得D 、E 在BC 边上,F 在AC 边上,G 在AB 边上.C B AG'F'E'D'GF E D C B A【分析】 先放弃一个顶点F 在AC 边上的条件,作出与正方形DEFG 位似的正方形''''D E F G ,然后利用位似变换将正方形''''D E F G 放大(或缩小)得到满足全部条件的正方形DEFG .【解析】 作法:⑴ 在AB 边上任取一点'G ,过'G 作''G D BC ⊥于'D⑵ 以''G D 为一边作正方形''''D E F G ,且使'E 在'BD 的延长线上.⑶ 作直线'BF 交AC 于F .⑷ 过F 分别作''FG F G ∥交AB 于G ;作''FE F E ∥交BC 于E .⑸ 过G 作''GD G D ∥交BC 于D .则四边形DEFG 即为所求.⑸ 面积割补法作图:对于等积变形的作图题,通常在给定图形或某一确定图形上割下一个三角形,再借助平行线补上一个等底等高的另一个三角形,使面积不变,从而完成所作图形.【例5】 如图,过ABC ∆的底边BC 上一定点,P ,求作一直线l ,使其平分ABC∆的面积.【分析】 因为中线AM 平分ABC ∆的面积,所以首先作中线AM ,假设PQ 平分ABC ∆的面积,在AMC ∆中先割去AMP ∆,再补上ANP ∆.只要NM AP ∥,则AMP ∆和AMP ∆就同底等高,此时它们的面积就相等了.所以PN 就平分了ABC ∆的面积.【解析】 作法:⑴ 取BC 中点M ,连接,AM AP ;⑵ 过M 作MN AP ∥交AB 于N ;⑶ 过P 、N 作直线l .直线l 即为所求.NM P C B Al。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_《轴对称现象》知识点解读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_《轴对称现象》知识点解读

《轴对称现象》知识点解读知识点1轴对称图形(重点)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叫做图形的对称轴。

解读:(1)对称轴是一条直线,而不是射线,更不是线段。

(2)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可以有一条,也可以有两条,还可以有无数条,要视图形具体分析判断。

(3)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利用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将图形对折,看折痕两边是否能完全重合,能够完全重合则该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反之则不是。

例1 指出下列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并指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1)正方形;(2)长方形;(3)圆;(4)平行四边形。

分析: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关键是能否找到一条直线使该图的两部分沿这条直线对折后完全重合。

解:(1)、(2)、(3)都是轴对称图形,(4)不是轴对称图形。

正方形的对称轴是两条对边中点所在的直线和正方形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长方形的对称轴是两条对边中点所在的直线;圆的对称轴是任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

说明:对称轴是一条直线,不是线段。

拓展:轴对称图形一定有对称轴,而且至少有1条对称轴,常见的例如: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线段、角;有两条对称轴的常见图形有长方形;有三条对称轴的常见图形有等边三角形;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五角星和正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知识点2成轴对称(重点)如果两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这两个图形的对称轴。

例2 观察中(1)~(5),它们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可以利用轴对称的概念加以判断,但不能把两个图形成轴对称与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相混淆.解: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每一组中都有两个图形.可以沿某一条直线对折使两个图形能完全重合在一起,所以每幅图中的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图形.可以有一条或许多条对称轴.(1)~(5)两个图形成轴对称,一般来说只有一条对称轴.知识点3 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难点)轴对称图形成轴对称区别只有一个图形有两个图形至少有一条对称轴只有一条对称轴联系1.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相等;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边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角也相等。
3.角平分线定理:角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垂线段)相等。
4.中垂线定理(1)概念:既垂直又平分线段的直线叫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
(2)定理:垂直平分线上的任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与端点的连线)相等。
三、操作与比较
11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轴对称图形,请画出它的对称轴。
A.B.C.D.
12.下面两个轴对称图形分别只画出一半。请画出它的另一半。(直线L为对称轴)
四、观察与思考
13.已知,如图ΔABC中,AB=AC,D点在BC上,且BD=AD,DC=AC.将图中的等腰三角形全都写出来.并求∠B的度数.
注意:电视机有多少英寸,指的是电视屏幕对角线的长度。
二、勾股数
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若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则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画线段AB关于L的对应线段A´B´:
1、过点A作对称轴L的垂线A A´,使CA=C A´
2、过点A作对称轴L的垂线B B´,使DB=DB´
3、连接A´B´,A´B´即是关于直线L的对应线段。
第一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复习
一、填空题:
1.如图(1)、图(2)都是轴对称图形,图(1)有_____条对称轴,图(2)有_____条对称轴。
4.如图(4),Δ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
(1).若∠A=38°,则∠DBC=______________。
(2).若AC+BC=10cm,则ΔDBC的周长为___________
5.如图,从镜子中看到一钟表的时针和分针,此时的实际时刻是________
二、选择题:
6.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5.30°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三、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1.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2.轴对称图形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四、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
1.画点A关于直线L的对应点A´:
1、过点A作对称轴L的垂线,垂足为B
2、延长AB至A´,使得B A´=AB
3、点A´就是点A关于直线L的对应点
·第四章概率的初步认识
·1.可能性的大小
·2.认识概率
·3.简单的概率计算
·第五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1.确定位置
·2.平面直角坐标系
·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
·第六章一次函数
·1.函数
·2.一次函数
·3.一次函数图象
·4.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组
·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鲁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生活中的轴对称
·1.轴对称现象
·2.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4.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
·5.镶边与剪纸
·第二章勾股定理
·1.探索勾股定理
·2.勾股数
·3.勾股定理的应用举例
·第三章实数
·1.无理数
·2.平方根
·3.立方根
·4.方根的估算
·5.用计算器开方
·6.实数
A.有两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B.有一个内角是45°直角三角形
C.有一个内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D.有两个角分别是30°和120°的三角形
7.下列图形中,轴对称图形有()
A.1个B.2个C. 3个D.4个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角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角的两边的线段长相等
2角是轴对称图形③线段不是轴对称图形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4.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次函数
第一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
一、轴对称现象
1.轴对称图形:(1)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对称轴。(注意:对称轴是一条直线,不是线段,也不是射线)。
(2)轴对称图形至少有一条对称轴,最多可达无数条。
(2)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关系:
①联系:都是沿一条直线折叠后能够互相重合;当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时,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②区别: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图形,轴对称是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
二、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
1.三线合一定理: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也称为“三线合一”,它们所在的直线就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 注意:对于一般的等腰三角形,一定要说清哪边上的中线、高和哪个角的平分线;等边三角形有三组三线合一,任意一边上的中线和高及其所对的角的平分线。
图(1)图(2)图(3)图(4)
2.ΔABC和ΔA’B’C’关于直线L对称,若ΔABC的周长为12cm,ΔA’B’C’的面积为6cm2,则ΔA’B’C’的周长为___________,ΔABC的面积为_________。
3.如图(3),在ΔABC中AB=AC,∠A=36°,BD平分∠ABC,则∠1=________,图中有_______个等腰三角形。
14.如图,已知P点是∠AOB平分线上一点,PC⊥OA,PD⊥OB,垂足为C、D,
(1)∠PCD=∠PDC吗?为什么?
(2)OP是CD的垂直平分线吗?为什么?
第二章 勾股定理
一、探索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2+b2=c2,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一个直角三角形,以它的两直角边为边长所作的两正方形面积之和等于以它的斜边为边长所作的正方形的面积)
例:①圆的对称轴是它的直径( × )直径是线段,而对称轴是直线(应说圆的对称轴是过圆心的直线或直径所在的直线);
②角的对称轴是它的角平分线( × )角平分线是射线而不是直线(应说角的对称轴是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③正方形的对角线是正方形的对称轴( × )对角线也是线段而不是直线。
2.轴对称:(1)对于两个图形,如果沿一条直线折叠后,它们能够完全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成轴对称的两图形本身可以不是轴对称图形)。
4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A.B和A’B’(AB=A’B’)不关于直线L对称的是()
A.B.C.D.
10.小明从镜子里看到镜子对面电子钟的像如图所示
实际时间是()
A.21:10B. 10:21C. 10:51D. 12: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