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灵魂解读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078-01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
”简言之,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联系。
语文学科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也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
情感教育应是语文教学的根本。
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
”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初中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上好每一堂语文课,就必须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现在就语文教学中如何贯穿情感教育作些探讨。
1.利用文本优势,调动情感体验编入教材的美文中,有着深厚的情感底蕴,潜在的情感力量,因此充分利用文本优势,有利于构建文学教学情感体系。
初中语文的情感教育的含义,就是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就曾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撒在这块土地上。
”可见情感因素对学生成长具有重大影响,初中阶段学生的情感处于形成阶段,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有利于端正学生的品行,通过文章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爱国之情、友情亲情等,同时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文学情感。
如朱自清的《背影》,表面上讲述的是父亲为作者买橘子时的背影,实际上表达的是父亲对自己的爱,为读者展现了浓厚的亲情。
在文学作品教学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积蓄,在优秀的文学作品内在情感因素的驱动下,加大情感熏陶,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情感教学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音乐学院 2010级胡沁【摘要】情感教育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的教育。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教育在音乐教学中是以引导和启发学生感知美、体验美、理解美、表现美为目的而产生的。
中小学音乐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使师生之间体验形成有效交流,共享音乐中美的情感。
把握音乐教学的德育功能,净化学生心灵。
关键词:情感渗透情感共鸣净化心灵引言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的教育。
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因此,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
而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教育在音乐教学中是以引导和启发学生感知美、体验美、理解美、表现美为目的而产生的。
中小学音乐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使师生之间体验形成有效交流,共享音乐中美的情感。
把握音乐教学的德育功能,净化学生心灵。
在音乐课堂中进行情感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而且能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有利于学生社会化的发展。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呢?一、发挥教师主体主导作用,实施“情感渗透”韵律引领,在情境创设中实施审美教育情境是音乐课‚情感渗透‛的前提和基础,而韵律是音乐的动力和源泉,是学生体验音乐的出发点,是学生感悟音乐的突破口。
‚情感渗透‛的主导方面在教师,学生的情感是靠教师来激发的,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富于激情,这是实现情感效应的前提,而音乐情境的创设则是实现‚以情动情‛的首要因素。
如教唱歌曲《我们的田野》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首先让学生看课本上一幅描绘美丽而辽阔农村新貌的画面说一说,以此激发他们进行想象和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学习兴趣。
文本解读存在的四类问题分析
文课程标 准 ” 也 指出 : “ 阅读是学
曩
≯l l
≯
。
生个性 化行为 , 不应 以教 师的分 析来代 替学生 的阅读实践 。” 因
和预设课 堂教学 , 教 学活动成 人 气息过浓 , 缺少灵气 。 并且 , 一些
教 师认 为小 学 语 文教 学 文本 十 分浅显 ,似 乎没有什么 可教 的 ,
此, 阅读 教 学 必 须 往 引 导 学 生 于
文本细读上下工夫 。 当前 , 阅读教
学从 教 师 角 度看 , 存 在 着 浅表 化 、 粗 略化 现 象 , 一篇 课 文 , 教 师往 往
只在 备 时读 了一 两 遍 ,根本 谈
不上细读 , 难 以达 到 第 三 、 四 个层 面 ,教师 受 公 开课 教学 评 价 导 向
的影 响 ,过 多 关 注 的是 技 巧 和 形
素, 总是 在分段 以后有 条不 紊地
分 步骤进行 , 似 乎 晤 文教 学 和 学 习就是这样先 字词读音 、 再 段 落 篇章、 中心 思 想 、 写作特 点 , 按 程 式 化的流程一成 不变 , 忽视 了情 感 的熏陶和感 染。其实 , 情 感 是 小 学语文教育 的灵魂 , 它 既 是 语
节 的削弱 , 极大地 制约着教师 的
文本解读个 性的形成 , 造成千课
一
面, 缺少个性 。 其次 , 缺少语文
本, 文本 的重要价值是 毋容置疑 的。文本解读 , 是上好语 文课 的 第一步 ,语文教 师的文本 解读 、 教学 设计 能 力决 定 着语 文 阅 读 教学 的成败。 然而 , 长期 以来 , 无 论在小 学还 是 中学 的语文 教 学 中, 我们都 会发现 普遍 存在着 以 下四类问题 。
试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
情感作为一种人的意识形态 , 对人们所 从事的 目的事物具有重 要的影 入 自身对于文章 的情感理解过程 , 从文章 的遣词 造句中触摸读者所 要表达 响。在小 学语 文教学过程 中, 注重在 课堂 上发挥 情感 因素 的作用 , 可 以充 出来 的真情实感 。在语文课文 的讲授过 程 中需 要从课 文阅读 的主要 方面
◆ ◆ ◆ ◆
试 析 小 学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中 的 情 感 因 素
◆ 周清秀
( 陕西省略阳县接官亭镇中心小学)
【 摘要】语 文课程教 育源于生活 , 是对 生活 中关好事物的感受和体会 。语 文学习是对个人修 养以及情感方 面的培 养, 可以说 , 情感是语 文
教 学的灵魂 。小学生正处于思想和情感的启蒙阶段 。在 新课 标的要 求下, 小学语 文课程教 学必须把握教学的综合性特征 , 教 学 目标 不能 仅 仅停 留在 对生字词 的学习上 , 语 文学 习必须提 高到情感教育的 高度上来 , 使 学生的情感启蒙在语 文教 育教 学过程 中得到充分的培 养。 【 关键词】小学教 育 语 文教 学 情感 因素
的讲解中要结合 自己的情感 , 用情感 陶冶学 生 , 领悟课 文 的艺术本 质。在 带入课 文的情感之 中, 从而使 学生带 着感情 去学 习, 充分提 高学生 的知识
新课 标课 程 改 革 的 要 求 下 , 语 文教 材 教 学 大 纲 中 明确 规 定 了 “ 以人为本 ” 的 接 受能 力、
与教 师、 学生之间的情 感交流基础上 , 要 重视人与人之 间的情感联 系。 从教 生 的思想情感造成影响 , 教 师对 学生 的关爱和体 贴 , 对 学生充 满肯定 的赞 学 的道德层 面来有效利 用情感在学 习中的促进作用。 师生之 间的关系是依靠情感进行联 系的, 师生 间情感 因素对于教 学具 在课堂教学过程 中, 要充分发挥 教师 的引导作 用。 用情 感去浇 灌学生 的心 有直 接影响 , 因此需要在小学语文教 学课 堂 中渗透 情感教育。教 师自己所 灵 , 从 多角度 多层面带领学 生解 读作者 的内心 世界 , 在 学生情 感不 断丰富
情感参与: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生活 实 际 和对 人 生 的感 受 来 鉴 赏 作 品 , 从 而 构 建 带 有 个 性 该倡 导 民 主 的 、 合 作 的 、融 洽 的 、 尊 重 个 性 的 教 学 方 式 , 色 彩 的 艺术 形 象 。
特 别 是语 文 教 学 , 更 应 该 贯 彻 这 一 原 则 。 文 学 作 品 中 的 许 在 学 习 上 , 每 个 学 生 都 是 具 有 独 立 创 造 思 维 的热 情 多艺 术 空 白, 就 需 要 学 生 采 用 个 性 化 的方 式 去 填 补 , 用 自
界 。 ”可 以说 情 感 是语 文 的 灵 魂 , 特 别 是 在 鉴 赏 文 学 作 品
时 , 这 种 情 感 因素 就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因 为 鉴 赏 者 的情 感 反 做 好 教 育 工 作 的基 础 与前 提 。 没 有 这 个 基 础 ,师 生就 缺 少 应 是 一 种 复 杂 的感 受 交 流 , 也 是 一 种 多 层 次 的 、 多 因素 复 共 同语 言 ,感 情 就 不 能 融洽 , 教 育 就 难 有 成 就 。教 师 对 学
是橙 黄橘 绿 时 ’的 赞 叹 ,但 面 对 黄 叶飘 零 、 西 风 残 照 的凄 验 , 就 使 该 文 章 蕴 含 的深 层 感 情 一 下 子 就 显 露 了 出来 。从 凉景象,涌上心头更多的是 ‘ 寻寻 觅 觅 凄 凄 惨 惨 戚 戚 的秋 而使 学 生得 到 了一种 情感 的愉 悦和 顿 悟 的幸 福 。
动 人 。正 如 苏 霍 姆 林 斯 基 所 说 : “ 有 当情 感 的血 液 在 知 益 ,欣 然 忘食 ”的 境 界 。 只
识 的 肌 体 中 欢 腾 跳 跃 的 时 候 , 知 识 才 会 融 入 人 的 精 神 世
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能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每个学生
主编:辅导教师任月萍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能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每个学生。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情感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信念的催化剂,我国教育家曾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因此,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是政治教师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证,职业学校教师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
如果教学中忽略了这种情感的关爱,就等于抽掉了教学的灵魂。
教师在授课中的情感以及伴随而发的语言,不仅能激活学生听课的情绪,而且能增强说理性,可以收到感人至深的效果。
只有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
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对待学生要温和、微笑、多赞扬。
请作业不合格的学员尽快重新提交。
张艳萍 张殿雄 史青青 田银 杨秀春 张宏轩 陕玲作业二:王瑞红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由于化学新课程的教材体系是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穿插安排、螺 旋式递进的, 有时候知识是零碎的但又必须网络起来, 因而有的老师特别注重学生在课堂上 化学知识的系统消化。
学生知识的习得离不开课堂传授, 为了能按时完成教学计划, 让学生 能顺利通过考试, 很少有老师敢于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教学要求以外的化学知识, 自主地去探 索新的化学问题, 很显然这样做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是不利的。
根据新化学教 材的特点, 我尝试在讲授新课前让学生阅读教材进行自学并提出问题, 在讲述物质性质规律 时让学生设计实验验证, 归纳并形成一般的学习方法, 例如: 在学习高一第二单元时让学生 了解其学习思路为: 氯气的工业制法及实验室→探究性质→用途或存在等; 如果在学习理论 知识时, 教师可以抛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辩, 激起学生间的思维碰撞, 逐步认同课本上的内 容,每章节结束后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知识拓展引伸。
在教学中怎样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目标?
题目五:在教学中怎样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目标?【要点】(1)情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反映的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2)态度是对一定对象的评价和所持的心理倾向,是对人、事、物的简化概括的看法或反映;(3)价值观是指人们在处理普遍性价值问题上所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其中理想、信念、信仰是最深层次的价值观,道德观是价值观的重要方面。
【资源链接】[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案例式解读:初中化学》教育科学出版社,林志强主编[2]《三维目标整合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李亦菲著译【学习心得】。
情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反映的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态度是对一定对象的评价和所持的心理倾向,是对人、事、物的简化概括的看法或反映;价值观是指人们在处理普遍性价值问题上所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其中理想、信念、信仰是最深层次的价值观,道德观是价值观的重要方面。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课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
科学课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科学素养所涵盖的目标主要有: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四方面。
因此,在课程活动中,作为教师,就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从而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联系实际教学,想到学生固有的情感态度及生活、学习习惯,使我们感到在科学课教育中,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所涵盖的诸多教学目标中,实施起来最困难的、成效最不显著的,但最具价值的也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象课标中所说,它不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要创设机会,通过亲自参与活动,去日积月累,感受、体验、与内化,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达成,并且不是孤立进行的。
能积极参与科学活动,对科学课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科学课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科学的信心;初步认识科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科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案中如何体现情感教育
教案中如何体现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指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情感的引导、情感的体验、情感的交流、情感的反思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的心身健康和全面发展。
教案作为教学计划的一种具体呈现形式,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因此,如何在教案中体现情感教育是一项需要认真思考和实践的任务。
本文将就其具体实践进行探讨。
一、规定情感目标情感教育不能像其他科目一样,以知识点为主要目标。
情感教育的目标应该是通过教育引导、体验和反思等方式,发展学生的情感能力,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积极向上、正直诚实、富有同情心等品质。
教师需要将情感目标融入到教案Design方案中,并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体现。
二、关注情感过程情感教育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一种教育形式,它需要来自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参与。
因此,在制定教案时,教师应当充分考虑情感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培养学生感知、体验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具有情感色彩的篇目,在讨论时设立让学生表达自己情感的环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设计有情感内涵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感受体验到数学美。
三、注重情感体验情感教育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课程,更应注重情感体验。
在制定教案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体验,合理安排情感课程,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比如,在音乐类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体验音乐所代表的情感内涵,学习弹奏技法,使学生能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在美术类课程中,可以让学生观察、体验、模仿、创作艺术品,让学生了解到不同艺术品背后所代表的情感。
四、关注情感引导情感教育需要教师的引导。
在制定教案时,需要注重情感引导。
教师应当具备从情感角度进行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情感力量。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审慎挑选适当的材料、话题和情感对话环节,创造出良好的情感氛围,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
情感教育一语文教学灵魂论文
情感教育一语文教学的灵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目标设计的一个重要出发点。
《新课程》指出,“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没有了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就失去了学科价值。
一、情感教育岂是可有可无?如今,在应试这一大背景下,语文教学中已很少去挖掘语文的思想因素、情感因素、美育因素了,本来情感内涵极为丰富的语文教学,已被支离破碎的分析讲解替代,教得乏味,学得没趣,有人甚至认为,学习语文太枯燥,还没有做数理化题目有意思,攻克一道难题毕竟还能给人带来某种成就感呢。
由于情感教育的缺乏,语文学科似乎背离了正道,离学生越来越远,大有被遗弃在角落的趋势。
就情感教育而言,语文学科较之其他学科有着更明显的优势。
首先,语文教学素材本身就文质兼美,蕴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为语文教师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其次,就语文教学的实质而言,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作家的生活、文本中所描绘的生活、读者的生活,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正是学生接受情感教育的最佳教材。
换言之,也只有通过情感教育才能真正读懂文本,才能真正懂得生活。
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发掘学生情感潜能,才能让学生真正全身心投入课堂,也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轻松,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情感教育岂能敷衍了事?与其他理工学科依赖概念进行逻辑推理不同的是,语文教学更多地借助于形象思维。
要把文本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形象,这就离不开师生共同的情感交流,否则也就没有了艺术欣赏。
语文教师首先要做一个所讲作品的情感体验者,用自己从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去启发学生的情感,最终使学生身心愉悦,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分析
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生和教师的情感状态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习动力。
因此,深入分析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从学生情感因素和教师情感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学生情感因素学生情感因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状态。
这些情感状态可以是积极的,如兴趣、主动性、自信心和好奇心,也可以是消极的,如厌学、焦虑、自卑和拖延。
这些情感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首先,学生的兴趣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当学生对某个学科或者某个课堂内容感兴趣时,他们会更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并且更容易取得好的学习成绩。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保持积极的情感状态。
其次,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影响到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当学生对自己有信心时,他们会更加努力地去面对学习挑战,并且更容易取得好的成绩。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供适当的支持和鼓励,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最后,学生的情绪状态也会影响到学习效果。
当学生处于焦虑、自卑或者厌学的情绪状态时,他们的学习效果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情绪状态,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情感因素教师情感因素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状态。
教师的情感状态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情感状态。
首先,教师的情感表达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教师充满热情、积极向上地表达对教学内容的喜爱和对学生的关心时,学生会更容易被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表达能力,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其次,教师的情绪状态也会影响到教学效果。
当教师处于压力过大、消极沮丧的情绪状态时,他们的教学效果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因此,教师应该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保持良好的教学状态,以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分析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分析[摘要]:语文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在充分考虑语文认知因素的同时,着意突出语文作为人文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挥情感的动力、调节、组织等作用,使学生情知共进,形成健康个性、完善健全人格的一种教学模式。
如愉快教学、情境教学等都属于语文情感教学的范畴。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感教学一、高中语文问题的提出语文情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存在的依据是:(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对应“人文性”,语文需要情感教学。
(2)语文教学目标的设置。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要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
”同样,为实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语文也需要情感教学。
然而,在人类漫长的教学实践中,作为语文教学有机组成部分的语文情感教学却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不但使语文教学的功能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且影响了现代语文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今天,历史的车轮已进入人类发展的一个新时代,一个高科技、高速信息生成和传递的时代,这个时代在给人们带来机遇和挑战的同时,生存的竞争和压力也使人们的情感健康受到严重的损害,时代发展的需要呼唤着人类高情感的匹配。
这就要求现代教育能更充分地发挥教学的潜能,改变一切不合理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样语文情感教学也就被推上了现代教学改革的舞台。
二、高中语文情感教学的价值1、加强语文情感教学有利于学生陶冶高尚的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
从情感的角度分析,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之间情感的交融与共鸣的过程。
因此,要铸造学生的灵魂,净化学生的情感,只有灌输、说服不行,还必须有感染、熏陶。
语文作为一门有着浓郁人文特点的学科,在培养人的健康高尚的情感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2、加强语文情感教学有利于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语文课堂的教改不能走进审美功利性的误区
以情 感 培养 情 感 ”,使语 文 做到 “ 以载 道 ”, 文 表 情和 配 合得 体 的 势 与动 作。 教师 随 教材 内容 自然 流露 出 在 教 学 中 “ 的 喜 怒 哀 乐 爱 恶 欲 的 表 情 变 化 和 恰 到 好 处 的 手势 与 动作 , 有 助 于 唤起 学 生 对 教 材 的 感 情 共 鸣 。而 乏 味 的语 占、冷 漠
感教 育 和价 值观 教 育 ,做 剑 “ 物细 无 声 ” ,这 是课 堂教 学 体 验 受 审 美 主 体 的 性 格 和 情 趣 的 影 响而 发 生 变 化 的 最 佳 证 润
第三 是教 师 的语 言 。包 含 有卢 的 语言 和 无声 的 语 言。 有
总之 ,情 感 是语 文 教 学 的灵魂 。情感 对 于 提 高教 学质 量
途 ,效 果就 适 得其 反 了。
味 的传授 知 识 ,而应 该存 知识 利 能力 、 过 程和 办法 、情 感
值 得 广 人教 改专 家 和 …线 教 师警 醒 的是 , 笔者 调研 各 个
态度 和 价值 观 的 “ 三维 一 ”的 课程 目标上 多下功 夫 , 卜 体 足 教学段的语文教研活动时发现 ,很多语文教师在 “ 情感态度
术语 来 说 ,就 是审 美 的功 利 性 。主要 体 现 在 以 下几个 方面 : 第 一 ,教 师 审美 观 的 主观 侵 入 这 里 需要 理 清的 是 ,什 么 叫做 审 美体 验 。一 般 的理 解 ,
生为 本 ,注 重 能 力培 养 的 明智之 举 。 但 是 ,在 具 体的 教 学活 动 中 ,教师 们 发现 ,二维 目标 中
401 ) 07 5
理 经纬
据 。所 以 况,审 美 体验 的直 觉 不 是 ‘ 盲 从 ,而 是 ‘ 种 种扎 根 丁审 美 主 体 的 自身 文 化 、 学识 、教 养 的 高级 “ 觉 ”。 直 正是 答 丁此 ,我 们应 该认 识 剑 , 学生 作 为课 堂 文 小 的 审 美主 体 ,他 们 是 个 性 独具 的。 而 ,在 此基 础 J 所 产 生 的审 - 美体 验 和 结果 也 是 不尽 相 l的 。我 们 要 尊 和 理 解 学 生 的印 l j 】 =
激发学生良好情感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激发学生良好情感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摘要】濿本文章探讨了激发学生良好情感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了解学生情感需求是关键,只有理解并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
营造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安全和尊重,从而更好地投入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是教师的责任之一,通过激励和引导,学生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情感素养是课堂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目标,通过课堂中的故事和案例,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发挥学生自我调节情感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应对挫折和困难,从而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激发学生良好情感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只有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才能实现教育的真正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学生,情感需求,教学氛围,学习热情,积极性,品德素养,情感素养,自我调节能力,课堂教学。
1. 引言1.1 激发学生良好情感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在教学中,激发学生良好情感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
如果学生处于积极、愉快的情绪状态下,他们就更容易接受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难题。
相反,如果学生情绪低落或沮丧,那么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就会大大降低。
激发学生良好情感可以被称为课堂教学的灵魂。
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状态,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在积极的情感氛围中学习,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人格特质和品德素养,增强自信心和情感稳定性。
良好的情感状态也有助于帮助学生解决自身情感问题,提升自我调节的能力。
激发学生良好情感不仅是教师的责任,也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只有通过不断努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才能真正激发学生良好情感,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2. 正文2.1 理解学生情感需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
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
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会有各种情感体验,包括快乐、悲伤、愤怒等。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语文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
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字里行间凝聚着思想和情感,表现着真、善、美的高尚情感,可以说是情感教育的丰富载体。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小学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这一载体,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相应开展情感教育。
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一、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教育不能没有情感”,这些关于教育的名言无不向我们诉说着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的确,情感是语文教育的灵魂,它既是学习的手段,又是教学的目的。
“文以载道”,语文教材选编的良篇佳作承载了丰富的“道”,渗透了丰富的真善美的情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被放在了首位。
课堂教学是实施情感教育的主要渠道。
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引导学生从文本渗透到精神世界的内化活动,实施情感教育,注重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和谐发展,不仅能使课堂变得情趣盎然,让学生愿意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是一个“润物无声”似的思想、品德、情感的教育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创新能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加强。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一)把情感教育寓以“读”中“读”是感知情感的重要方式。
课堂朗读一般包括教师范读、学生自读、齐读、精读、诵读等。
先说教师范读。
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是一种引导,是激发学生情感的有力手段。
教师音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语音的轻重,一词一句的范读中无不牵引着学生的情思,那富有感染力的声音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应的情感氛围中,从而收到“其义自现”的效果。
再说学生自读。
一篇文章的情感由作者“移情”至读者,必须得靠有感情地反复去读。
老师要多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引导学生带着感情去读,体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真正让“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
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教学中的情感培养在教学中,情感培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对学习的积极性。
下面将从师生互动、课堂氛围和个体关怀三个方面来论述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在教学中,师生互动是情感培养的基础。
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通过学生家长会、一对一沟通、日常观察等方式收集学生的信息,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
其次,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空间。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最后,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同时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其次,课堂氛围对情感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经营一个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安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和活动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比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建立友谊和信任。
其次,教师可以适时放松课堂气氛。
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通过适当的开玩笑、讲笑话等方式缓解学生的压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最后,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课堂上,可以鼓励学生彼此帮助、共同进步,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此外,个体关怀也是情感培养不可或缺的一环。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情感需求和生活背景。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个别化的方式进行关怀。
首先,教师要留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询问他们的问题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其次,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成长目标。
最后,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家庭和社交情况,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引导,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情感培养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通过师生互动、课堂氛围和个体关怀等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语文课堂“活的灵魂”就是语言
语文课堂“活的灵魂”就是语言没有情感的唤醒,没有思想的灵动,就谈不上语言文字的学习。
语文课堂应采取生命活动的方式,在感性的方式中感受理性的愉悦,引导学生用心灵拥抱语言、体味语言、生成语言。
1触摸语言“肌肤”,诠释词句色彩语言是民族的根,文章的精华在词句之中,词句中有情感、有气韵。
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让孩子与语言亲密接触,发生“内在意义的交流”,获得真切的心理体验,让语言首先在孩子的嘴上活起来,继而在他们的脑中活起来,然后在他们的心中活起来。
如《庐山的云雾》一课,在理解“瞬息万变、变幻无常”这两个词语时。
首先让孩子找出哪个词表示变化多、变化快?然后出示这两个词。
着重让他们说说不同点。
“瞬”是目字旁,表示眼睛一眨的时间,让学生眨一下眼,体会到时间之短,进而理解:眼睛一眨或呼吸一下那么短的时间里就发生了千万种变化,实在是变化快、变化多。
“变幻无常”则抓住“无常”引导:云雾下次可能变什么?理解到:云雾每次变化都不一样,这种变化是不可捉摸的、没有规律的。
这样。
这两个词贮存进学生的词汇仓库时,就不是干巴巴的,而是十分鲜活的。
教学时,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一步步感受和领悟词句内涵,培养语感。
如教学古诗《绝句》中“两个黄鹂鸣翠柳”时,学生认为两个黄鹂在嫩绿的柳枝上叫。
提示:“仅仅在叫吗?”学生认为在唱歌。
然后结合春光图启发:黄鹂在怎样的春光里唱歌?唱着怎样的歌?学生感悟到:桃红柳绿的春天来了,两只黄鹂在嫩绿的柳枝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自由自在地欢快地哼着曲子,仿佛在歌唱“春天多美妙”。
这一教学环节,学生对“鸣”的理解没有停留在“叫”,而是打开生活和语言的储备,将“鸣”描述得更生动形象。
这样,诗歌原本精炼的语言成了学生言语生成的逬发点。
原本无生命的词语也幻化成学生眼中鲜活灵动的画面,他们的感悟也走向清晰、深刻、丰富、独特。
2融入语言实践,共度智慧时光学生智慧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条件,智慧的生长需要足够的空间。
我们应在教学中唤醒学生潜能,让教学过程成为启人心智、怡人心境的精神漫游。
语文教学活动维度的情感体验探究
教 学活 动是 指教 师 和学 生之 间开 展 的一 系列有 组织有计划的学习活动。教学活动是 由学生 、 教学
们展 现 了 一 个琳 琅 满 目的 文 化世 界 。在 语 文 教 学 中, 教师不单单要引导学生通过范文的学 习发展阅
目的 、 教学课 程、 教学方 法、 教学环境 、 教学信息反 馈、 教师七个要素组成 的。 语文课程标准》 《 在肯定 语文课 程 性质 的 “ 工具 性 ” 同时 , 加 注重 语 文 的 的 更 “ 人文性” 取向的表达 , 即强调 了“ 工具性 与人文性 的统 一 ” 。人 文性 着 眼 于语 文 课 程对 学 生 思 想 感 情 熏 陶感染 的文 化 功 能 的挖 掘 , 调其 课 程 所 具 有 的 强 人 文学 科 的特点 。这 无疑 对语 文教 学 活动 提 出 了新 的要求。在传统的语 文教学活动 中, 教师充 当的是 学习的指导者、 文化知识的传授者 、 课程教材的执行 者、 教育教学的管理者等角色。在新 的课程理念下 , 教师要进行华丽转身 , 成为语文教学的组织者、 引导 者 和合 作者 。语 文教 师角 色 转变 的重 要表 现就 是语 文教学活动中对情感体验的关注与强调。 教 师的情 感体验 在语文课堂教学 中, 教师、 学生 、 教材共 同构筑 了情感体验的源点。教师毫无情感地把语文知识从 自己的头脑装进学生头脑地过程并非真正意义上的 语 文课 堂教 学活 动 。理想 状 态 的语 文 课 堂教学 应该 是参加与教学活动 的诸因素情感的碰撞 、 心灵的接 触, 应该是教师、 学生 、 教材三者的有机结合 , 应该是 学生的情感体验 、 教师的情感体验 、 教材维度的情感 体验共同谱写的一曲动听的情感乐章 ! ( ) 一 教师的情感体验之于语文教材 语文教材具有启迪智德 、 练语文 、 累语 言 、 历 积 扩展知识等诸多功能 , 其能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 学 生与学生之间架起情感交流与感悟的心桥。语文教 材中的一篇篇范文为我们展现 了饱含情感的人 、 、 景 物、 事与理念 , 构成了异彩纷呈 的情感世界 , 为我 也
激发学生良好情感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激发学生良好情感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作者:夏斌来源:《新课程·中学》2014年第08期摘要:阅读教学只有善于激发学生的良好情感,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情感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应加以重视。
关键词:课堂策略;断想;课堂教学《散步》是苏教版八(下)第五单元“人生体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文字浅显、内容并不庞杂的文章,但是它意蕴丰富,耐人寻味。
课前准备时我充分考虑八年级学生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对老师的提问、布置的学习任务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
如何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教师的首要任务。
新课程也提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核心任务,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主要特征。
从这两点出发,阅读教学只有致力于激发学生的良好情感,才能促进学生、文本和作者的对话,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堂策略: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是朗读,整体感知——再读文本,走近人物——精读文本,美点追踪——拓展延伸。
1.把朗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即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自己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参与者,这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但我又担心学生在没有预习的情况下,对文章情感没有把握好,朗读效果不好;如果自己示范朗读,对作品的情感及朗读的重音、语速、节奏乃至文章的波澜把握肯定没有问题,可是自己的普通话却不能成为学生的表率。
思忖再三,我决定临机应变。
课堂上我做两手准备,先和学生商量,是他们推荐班里的朗读高手还是老师朗读,由学生决定。
最后学生推荐了一名男生。
这位同学读得很认真,口齿清晰,清新自然流畅,全文只有少数几处误读或停顿处理不当,其他地方都令人满意。
第一遍朗读能基本达到准确流利,我对他的朗读天赋大加褒扬。
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的运用,让学生如沐春风,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情感,在课堂上创造了一种振奋精神、生气勃勃的“情调”。
2.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采取合作式学习方式,巧设两次合作学习策略。
全堂课的环节我主要有三个,前面两个只是铺垫,难度看似不大。
创新学习课堂教学“六境界”
创新学习课堂教学“六境界”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说究竟是教学改革,课程方案一旦肯定,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
若是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改变,课程改革就只会流于形式、事倍功半乃至劳而无功。
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体精神和核心任务,其相应的教学改革应在整合教学与课程、师生关系互动、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等方面有所冲破。
创新学习从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动身,在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上作了踊跃的探索,它提倡“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一些课达到了以下境界。
境界一:评价多元,让学生有安全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以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所引发,而需要又是分层次的,最低层是生理需要,中间层是安全需要等。
学生在校学习时,往往在教师眼前畏手畏尾。
为此创新学习提出,给学生一个安全的空间,给学生一个安全的课堂。
要做到这一点,有三方面的工作要求:一是确保学生“无错”的原则,从多角度评价学生;二是民主的原则,多和学生商量;三是尊重学生人格的原则,不挖苦、不为难学生,不伤害学生的自尊。
学生“无错”,是说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充分尊重,不要对学生的回答动辄就以“错”、“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错”如此的语言来刺伤学生,而是要以鼓励为主,让学生有话就说,有想法就敢表述,不求标准答案。
一次一名实验教师让学生说出两个苹果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一个学生回答说:“老师,你左手的苹果破损了。
”老师马上纠正说:“那个苹果表面有痕迹,不能叫破损。
”试想,如此的情形多了,学生还能踊跃表述自己的想法吗?与此相反,另外一名实验教师是如此做的,在重庆的一次公开课上,由于是借班上课,教师提问时随意找了一个学生回答,老师话音刚落,全班学生哄堂大笑,原来他是全班学习成绩最差的一个。
老师领悟了意思,看到这位同窗站了起来就给他鼓励,但他始终没有回答,老师却说:“适才这位同窗勇于站起来,说明他自信心很强,同时他皱了眉头,说明他试探了问题,只是语言尚未组织好。
注重情感体验丰富心灵沟通
注重情感体验丰富心灵沟通朱黎芳【期刊名称】《小学科学(教师版)》【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1页(P54-54)【作者】朱黎芳【作者单位】昆山市陆家中心小学校江苏【正文语种】中文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所以,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种情感体验,使学生的心智和人格健全起来。
这就需要老师有效地创设情感体验的氛围,自然地激发学生心灵的共鸣,凸显语文教学的情融融、意切切。
《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待人和善的姥姥。
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之间有太多的快乐有回忆与深情。
整篇文章语言生动优美,情感丰沛饱满,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思念洋溢于全篇的字里行间。
“作者胸有臆,入境始觉亲。
——叶圣陶”本文文章中所描绘的意境和氛围,通过语言文字形象地表达了出来。
因此,在感悟文章内容时,我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唤醒学生自身的感知体验和美好记忆,由此渐入佳境,体会作者的胸臆。
在设计教案时,我以文章最后的一句“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作为切入文章的突破口及贯穿全文的线索。
使学生在反复美读的过程中,感受作者想起姥姥时愉悦的心情和对色彩斑斓的童年生活的回忆,体味祖孙间的深厚感情。
交流让学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纸图,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姥姥的勤劳,作者的贪玩。
这样设计的话,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找到那些体会姥姥呵护我疼爱我的句子,也能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在感受姥姥对作者的疼爱时,更容易激起对自己家人的感恩。
散文的“形散”是其外观,“形散”的目的是想多角度、多侧面、多手段地去表现一个中心,去抒发一种感情,去表明一种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灵魂,更是语言教学活动的基石。
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会对一个教学活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也能提升一个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理念,更重要的是可以丰富语言教学活动内涵,提高语言教学质量,对幼儿的语言能力、认知和情感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思维、社会等领域密切相关”,所以借助语言活动的开展渗透情感教育势在必得。
一、把握教材内涵,激发幼儿情感教材中的每一个文学作品都倾注了作者大量的热情和心血,正确把握教材内涵对激发幼儿情感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当我们拿到教材时,应该静下心来,反复地研究和品读教材,也可以用笔在教材的情感处做上记号,帮助记忆和梳理教学思路。
特别是对于情感比较内隐的教材,则更应该深入地认真剖析教材,直到心中非常明确教材的情感脉络和线索,以及教材的情感挖掘点所在,才能开始构架教学活动的框架。
很多语言教材隐含着丰富的教育情感因素,这类教材往往蕴含了作者丰富、多元的情感,我们不应该满足于对教材单一的情感体验,把情感定位在唯一的脉络上,而应该多元地感受与把握教材所蕴含的丰富情愫,不但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情感,体验语言学习的丰富性,而且往往还能在教学中产生“曲径通幽”的妙用。
1.情感细节。
教师要努力提升对教材细节处教育价值的挖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敏锐地捕捉教学过程中的细节信息,并以细节为突破口,从细节中体现自己的教育情感。
上海浦南幼儿园祝晓隽老师执教过小班语言活动《长大真好》,那天的展示活动是面向全市三、四百名教师开放的。
当活动进行到一半时,有一个幼儿说:“老师,我要脱衣服!”祝老师说:“好的。
”接着,又有几个幼儿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没过一会儿,全体的孩子都站了起来,喊着:“老师,我要脱衣服!”此时,台下所有听课的老师都把目光投向了祝老师,大家都在焦急地等待她的抉择。
面对这样的情况,要是日常教学中,许多老师可能会劝阻幼儿不要脱掉衣服。
但是面对公开教学,这样做会显得不尊重幼儿,如果同意幼儿脱掉衣服的话,那么场面肯定会很混乱,而且会影响到课堂秩序。
怎么办呢?祝老师是这样处理的,她说:“孩子们,你们像鸡宝宝一样,真的长大了,知道热了,要把外套脱掉。
现在请你们自己把衣服脱好了,挂在椅背上吧!”没想到,这些刚刚入园不久的小班幼儿很快速地完成了祝老师的要求,课堂秩序出奇地好!2.留白空间。
绘本故事《我讨厌你》描写的是两个好朋友间发生的故事。
其中有一个画面非常有意思,一个小男孩出现在画面的最左边,最右边又画了另一个小男孩,在他们中间是很大的一个空白画面,其实这是作者故意留有的“空白”,意味着两个好朋友生气时不仅不愿互相理睬,而且在心理上也存在着很大的距离。
其实教材和作者的思想情感不仅可以通过文字和画面来表示,也可以隐蔽于文字和画面的“留白”处。
有时,“留白”之处的情感甚至分外浓厚,是作者“言不及而情自生”的有意为之的妙笔,其目的就是构成一个巨大的“情感体验场”。
在这些留白处,教师要鼓励幼儿展开想象,进行填补,这既是对教材思想情感内容的体验与丰富,又是对教材的延伸发展和超越,从中会十分有益于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幼儿的整体素养。
二、丰富教师教态,调动幼儿情感教态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一特定的审美系统中,教师利用有声语言进行讲授时,借助于面部表情、手势、姿态等教学辅助方式,生动形象地外化教材内容,启发幼儿积极思维的教学手段。
研究表明,教师的教态对教学语言表达起着一定的配合、修饰、补充、加深、评价等的辅助作用。
如:儿歌《一只小小老鼠》中,前两句“一只小小老鼠,出来偷吃大米”,需放低声音将面部表情、手势、姿态恰当配合、灵活运用,便构成了惟妙惟肖的情景教学和精妙入微的教态艺术。
一句充满感情色彩的话,需要亲切柔缓的语气及细腻的表情来表达,才能将句子中的含义明确地让孩子领会,有时甚至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达到师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
同时,教师丰富的教态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氛围。
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课堂上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教师的语言、表情都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幼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必须是积极的、肯定的,只有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才可能较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活动过程的重点和难点之间的联系,用自己的情绪去带动、感染幼儿,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例如:当不愿举手发言的幼儿偶尔举手发言时,要及时鼓励,“你的回答真精彩,如果能保持就更好了。
”对不能完整表达的幼儿能较完整地表述时,要及时表扬,“你的表述很完整,希望你一直保持。
”……教师一句贴切赞美的语言,一个赞许的眼神都可以使幼儿增强自信,有时还可以使孩子在某一方面有新的开端。
师生间的亲密融洽性无疑为开展教学活动取得了一条温馨的情感之路。
教师亲切的态度是诱发幼儿良好情感的纽带。
在课堂中以表情姿势助说话,可以使教师的表情达意更准确、更丰富,更易于激发幼儿的情感,所以教师应注意提高教态艺术水平。
幼儿的学习是以看、听等直接感观为主,所以“教态”对我们幼教工作者来说尤为重要。
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思通过实验总结出的公式: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足以证明了丰富的教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三、创设适宜情境,丰富幼儿情感人的认识过程是由感性到理性的一个过程。
因此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地丰富幼儿情感,才能更好地发展幼儿的语言。
而丰富幼儿情感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创设合适的、真实的、幼儿感兴趣的情境。
在实践中,我们有意识地通过现场实境、直观教具、角色扮演、音乐渲染、及多媒体等手段将幼儿带入情境,激发幼儿的情感。
1、利用真实物品创设教学情景让幼儿自然地联系生活,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2、利用角色表演创设教学情景。
角色表演帮助幼儿设身处地地体验教材中人物的情感,迁移到现实生活中,丰富幼儿的情感。
3、利用艺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美”是教育的磁石。
一段优美的旋律,一幅美丽的画面,往往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语言活动的教学实践中,我大胆地将图画、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引进了幼儿的语言情境中。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
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
在语言教学中,把音乐与文学两者结合起来,作用于幼儿的听觉与视觉,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
4、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音像结合,让幼儿能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学作品的优美意境。
“注重情境感受,促进幼儿创造性言语的发展。
”丰富生动的情境给幼儿以真实生动的情感体验。
真就是美,美则激发创造。
情境教学从观察入手,大量的观察,在儿童眼前展现一个个富有美感的,意象广远的情境,极大地丰富了幼儿的表象,给他想象添上了有力的双翼,使他的创造力能够升腾。
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让幼儿表演卖火柴的小女孩,不仅可以帮助幼儿体验小女孩生活的贫困和需要关心、需要帮助的情感,激发幼儿的同情心,还可以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小女孩得到帮助以后的美好生活,让想象的空间无限拓展。
四、联系生活实践,发展幼儿情感《纲要》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
”所以,任何脱离幼儿实践生活经验的情感是没有意义的。
在语言活动中,我们还应跳出教材,让幼儿联系自己最真实的生活体验来丰富和发展他们的情感。
大班绘本阅读活动《老鼠娶亲》也是应彩云老师执教过的一个教学活动。
在这个案例中,应老师借助这个故事为载体,将教材的情感点和幼儿的生活经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浅显的故事道理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幼儿的语言学习在完整的表述、同伴的倾听、相互的合作中得到了有效的拓展。
应老师首先通过提问和环节设计的层层深入让幼儿明白世界上没有最强的事物的道理。
然后让幼儿大声地说出自己和同伴最强的本领,引导幼儿学会肯定自我,关注同伴。
最后的提问“你有没有不强的地方?怎样让自己不强的地方变得强起来?”使活动达到了最高潮,既让幼儿学会正视自己的不足,又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柳斌老师曾说:“教育是充满感情、充满爱心的事业。
没有感情是苍白无力的教育,单纯的知识传授不能造就新一代‘四有新人’。
”由此可见,现代教育十分重视情感教育,迫切需要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投入。
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注重在活动中帮助幼儿提升情感,丰富语言教学的内涵。
二、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开发幼儿发散性思维的潜能在早期阅读中,遵循“学”与“思”相结合的思维训练规律,采用“听中带思,阅前必思,说前得思”的阅读训练策略,让幼儿逐步学会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的能力和求异、求新的思维。
1、激发求知欲,训练思维的积极性。
思维的惰性是影响发散思维的障碍,而思维的积极性是思维惰性的克星。
所以,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极其重要的基础。
在阅读活动中,要十分注意激起幼儿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著名的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想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励的环境,以便能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
”为此,在阅读活动中,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幼儿,仔细倾听、善于倾听他们的语言表达,及时抓住幼儿思维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肯定、赞赏、激励,如:“你讲得真棒”、“你讲得真好”、“你真会动脑筋,讲得跟别人不一样”、“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等语言鼓励,甚至奖励五角星、小红花等等。
这样,幼儿在阅读中的主动性、创造性更能得到培养和体现。
2、转换角度思考,训练思维的求异性。
发散思维活动的展开,其重要的一点是要能改变已习惯了的思维定向,而从多方位、多角度——即从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这也就是思维的求异性。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幼儿在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过程中由于年龄的特征,往往表现出难以摆脱已有的思维方向,也就是说幼儿个体(乃至于群体)的思维定势往往影响了对新问题的解决,以至于产生错觉。
所以要培养与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必须十分注意培养思维的求异性,使幼儿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
例如阅读活动《小兔逃跑》,采用“感知—探索”的教学结构,让幼儿由故事名称引起思维的想象、推理,带着“小兔为什么要逃跑”的疑问去观察、查询画面提供的故事情节。
当幼儿初步看懂画面时,又通过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小兔变成小鸟,妈妈要变成大树?为什么小兔变成花,妈妈要变成花匠?”等等,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的交流讨论,使幼儿从具体形象思维上升到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
而当幼儿掌握故事内容时,又及时地引导幼儿进行想象迁移,与幼儿同玩“你变我也变”的游戏。
在游戏中,幼儿思维的独特性、求异性、变通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要是你变成白云,我就变成蓝天;要是你变成小鸡,我就变成老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