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创伤的现代救治体系探讨

合集下载

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效果研究

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效果研究

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效果研究摘要随着现代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的发展,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成为了当前急救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效果,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救治严重多发伤患者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可以有效提高救治效果,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

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一、引言严重多发伤是指在外部力作用下,人体多个部位或多个器官同时受到损伤的情况,是外科急诊科最常见的急重型病例之一。

由于其发病急、病情重、治疗难等特点,严重多发伤救治一直备受医学界和社会的关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新的救治模式也逐渐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是一种综合性急救模式,其核心理念是“时间就是生命”,通过整合医疗资源、提高信息共享效率、加强医患沟通等手段,实现对多发伤患者的快速、精准、有效救治。

本研究旨在探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的特点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将医疗资源整合为一个系统,并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和调度,实现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全程救治。

其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点:1. 医疗资源整合。

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将各种医疗资源,包括救护车、急诊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整合为一个系统,实现资源的有效统一调度和管理。

2. 信息化管理。

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多发伤患者的信息共享和快速传递,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伤情评估、治疗方案、手术安排等,提高救治效率和精准度。

3. 多学科协作。

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强调多学科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包括外科、骨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等专业的医生和护士共同参与患者的救治工作。

4. 快速救治。

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将救治时间缩短为金字塔结构,即“黄金时间”内实施基础救治,及时转运至综合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危重病人救制度创伤救的关键要点与操作技巧

危重病人救制度创伤救的关键要点与操作技巧

危重病人救制度创伤救的关键要点与操作技巧危重病人救治是医疗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创伤救治作为其中的关键环节更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本文将从关键要点和操作技巧两个方面探讨危重病人救治中的创伤救治问题。

1. 关键要点1.1 初步评估与处理在创伤救治中,初步评估和处理是至关重要的步骤。

首先,确保自己和患者的安全,随后进行快速的初步评估,包括意识状态、呼吸和循环情况等。

必要时进行创伤性脑损伤的筛查评估,例如神经系统检查和Glasgow昏迷评分。

对于明显的大出血或生命威胁,应立即进行止血处理。

1.2 快速、准确的诊断在创伤救治中,快速、准确的诊断是关键的。

通过详细询问患者和目测观察创伤部位,可以初步断定创伤类型,进而进行相应的处理。

如果遇到复杂的多部位创伤,应进行初步全身检查,以全面了解患者的伤情,制定科学合理的救治方案。

1.3 按照ABCDE原则进行救治在实施创伤救治时,应遵循ABCDEF原则。

A代表开放空道通畅,B代表维持呼吸通畅,C代表维持循环稳定,D代表神经评估,E代表防控外界环境,F代表体温调节等。

通过按照ABCDE原则进行救治,可以确保创伤患者得到全面综合救治,提高救治效果。

2. 操作技巧2.1 快速但稳定的手法在创伤救治中,操作技巧的熟练程度和速度都很重要。

在处理创伤时,需要快速但又稳定的手法,以保证创伤部位不再受到进一步的损伤。

例如,止血时需使用适当压力和正确的方法,以迅速有效地止血。

2.2 精心选择救治器材在创伤救治中,正确选择合适的救治器材也是操作技巧的一部分。

例如,在处理创伤骨折时,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石膏固定器或外固定器,以确保对骨折部位的正确固定,促进骨折愈合。

2.3 团队合作与协调创伤救治是一个需要团队合作与协调的过程。

在创伤救治中,各个医疗科室之间需要密切协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救治。

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与交流,以提高救治效果。

现代创伤急救研究综述

现代创伤急救研究综述
三、做好院前急救减少院前患者的死亡率和伤残率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的最前沿,是患者未到达医院前实施的现场救治和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建立有组织、有效率的创伤院前急救体系能显著改善创伤患者的预后。多数欧洲国家强调“就地抢救”,利用移动的ICU,即配备专业急救人员和医疗设备、可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除颤、生命体征监护等高级生命支持的救护车,在现场对患者进行充分的复苏和稳定,然后转至医院。然而现场实施高级创伤急救技术会延长现场滞留时间,因此采用哪种方法应根据现场对患者创伤类型及严重程度的判断等具体情况来决定,权衡实施高级创伤急救技术和延长院前时间的利弊。我国大部分地区目前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急救网络,但仍有一些农村和大的矿区的院前急救反应不及时,从打电话发出呼救信号到伤员被转运到相应医院的时间可能在2个小时以上,就要考虑对患者进行一定的高级监护和治疗后再转运,以保障转运过程中的安全。但不管采用何种院前救治模式,都必须保证“急”和“救”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魏文杰,王玉敏等.综合管理办法在建立优质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2014,(12).
[2]王文学,孙爱菊等.对急救医疗服务网络规划和建设的探讨[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14,(11).
[3]张永飞,张红丽等.高速公路伤的急救医疗服务系统[J].中国现场急救医学. 2014,(10).
四、充分利用ICU医疗资源做好院内早期治疗
院内创伤救治是降低创伤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的最重要环节,及时的院内救治是指患者能够尽快得到确定性治疗。因此要求复苏、评估病情和急诊手术等措施必须立即实施,从而迅速稳定患者病情,使患者能够尽快接受确定性治疗。严重的创伤以多发伤常见,因多发伤伤情危重、复杂,需要多学科协作处理。为适应现代创伤急救的需要,必须彻底改变急诊科分科就诊的局面,形成整体化、系统化、专业化的自主型创伤急救模式,不断提高创伤急救的效率。严重创伤患者进入抢救室即开始严密监护和加强监护,要充分利用ICU的医疗资源,全程进行ICU监护治疗,必要时,通过实行“移动ICU”等办法,使ICU医师走出ICU提前干预到创伤复苏阶段。确定性诊断和抢救治疗后,手术后或非手术严重创伤患者收入ICU病房,继续进行严密监护和加强治疗。

创伤救治体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创伤救治体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创伤救治体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创伤是一种古老的疾病,随着时代的发展,创伤非但没有销声匿迹,反而成为现代发达社会的常见疾病之一。

但随着社会的安宁、战争的减少、科技的进步,尤其是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创伤的致伤因素、致伤机理、致伤人群、致伤部位与程度等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与之相对应的创伤救治策略与组织也发生了改变。

在面对现代创伤时该如何给予及时而有效的救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很显然,这一问题的改变需要卫生行业、医疗机构、医生的协同推动,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顾此失彼。

1我国创伤流行病学现状创伤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WHO健康报告显示2013年创伤导致的死亡人数约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10%。

WHO还预测创伤将与心血管疾病和精神疾病一起成为2020年人类的前三位死亡原因[1]。

创伤在我国居民死因中的排序也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20世纪50年代居第九位,70年代居第七位,到了21世纪已稳居前五位[2]。

更令人担忧的是青壮年是创伤的好发人群,易造成幼年丧父、中年丧偶和老年丧子的悲剧。

中青年人群作为社会及家庭的中坚力量,突发创伤导致的死亡对社会及家庭都是沉重的打击,带来的精神及经济上的负担居所有疾病之首。

最新发布的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12年15~50岁中国居民每10万人中就有197人死于创伤,仅次于恶性肿瘤位列该年龄段疾病病死率排名的第2位[3]。

笔者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近8年收治的创伤患者的统计分析也发现,21~30岁、31~40岁和41~50岁是创伤的三个高发年龄段,三者之和约占到总创伤患者的80%。

2000年以前道路交通伤害的伤亡人数以每10年翻一番的速度上升,在2003年首次超过自杀成为我国第一伤害死因,之后的十余年其一直都在创伤致伤因素中占最大比例。

在总的疾病谱中,交通伤也从1990年的第10位跃升到2013年我国人群死因的第3位[4]。

官方报道2012年我国交通事故伤亡人数超过30万,且其中死亡人数比例达到21%[5]。

严重创伤救治的策略

严重创伤救治的策略
急性手术才是明智的对策。
.
11
濒死严重多发伤患者送到急诊科机 会增加
急诊医学教育发展,急诊医学通讯网络、 急救设备和急救措施的完善,院前现场急 救和转运途中急救水平提高,为濒死危重 多发伤患者及时送到抢救条件较好的医院 创伤急救中心救治提供了可能。这些严重 创伤患者代谢耗竭需要施行一个小的、有 限度、简化有效的、可行的DCO,以改善 其基础生理潜能,为确定性手术创造条件。
.
18
创伤类型
DCO的决定应以创伤类型为主而非生理潜 能参数。根据创伤类型选择应急手术的指征为: (1)创伤机制:高动能躯干钝性创伤;多发性 躯干穿透伤。(2)损伤复杂性:大血管伴多脏 器损伤;多体腔内致命性大出血。(3)复杂脏 器损伤:复杂胸部心脏血管伤;严重肝及肝周 血管伤;复杂胰十二指肠伤;骨盆血肿破裂和 开放性骨盆骨折。
.
12
严重代谢耗竭
.
13
Beale等于1963年首先提出严重创伤急救手术概 念,主要是通过在急诊科实施急救开胸术,用止血钳 钳夹或纱布填塞临时止血,然后送住院部手术室修复 损伤血管止血。认为急救开胸术是心脏大血管严重创 伤所致的心脏压塞、低血容量性心搏骤停、以及胸部 创伤引起的空气栓塞等惟一可行的、最后的急救复苏 方法。2001年Vargo等报告196例严重多发伤需要急救 开胸术患者,根据TRISS评分预测生存率为32%,接 受简化开胸术和暂时性关胸后,实际生存率为41% (80/196)。显然,严重代谢耗竭的患者,紧急简化、 有效止血手术,积极复苏、阻断生理潜能恶化的恶性 循环;防治低温、代谢性酸中毒、凝血机制紊乱;计 划分期再手术是惟一有效的抢救方案。
于以下几方面。
.
16
环境因素
战争时期,前线手术队面临战役进行中 的大量严重多发伤;严峻的战争环境;有 限的手术设备和术后治疗条件,常规实施 救命手术,保全伤肢、控制污染,以便平 稳、安全转运到后方医院做确定性手术。

严重创伤病人的诊治思路(1)

严重创伤病人的诊治思路(1)

严重创伤病人的诊治思路(1)严重创伤病人的诊治思路创伤是常见的一种医学急危重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严重威胁。

医护人员在面对严重创伤病人时,必须迅速行动、准确诊断、积极治疗,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本文将针对严重创伤病人的诊治思路做出以下分析:一、及时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在救治创伤病人时,首先要及时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

包括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保持循环稳定、控制出血等。

若患者失去意识,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使用呼吸机和心脏除颤器等使用器械救治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严重创伤病人往往伴有多系统受损,需要通过良好的组织灌注和氧合保障合理的能量代谢,减少细胞缺氧和损伤,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

二、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创伤会引起多系统受损,所以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包括头部、颈部、胸部、腹部、骨盆、四肢等各个方面进行检查,以确诊患者有无内脏破裂、骨折等。

可以通过X光、CT、B超等检查手段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判断,从而制定出针对性的诊疗方案。

三、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是救治创伤病人的重中之重。

针对患者所面临的病情,进行组合应用创伤急救常规治疗方法,如XX麻醉、急性颅脑外伤处理、心电监测等,制定出符合患者的治疗计划,同时,根据不同器官损伤,采取适当且有效的治疗手段,如纠正电解质紊乱、调节感染变化等。

四、注意创伤后并发症的预防创伤后并发症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产生很大影响。

重症创伤病人可能有心理、神经、肝肾等不同系统的并发症,必须通过药物预防、有效管理和治疗来预防这些并发症。

在康复过程中,中西医结合采用康复理疗、体育锻炼、心理治疗、支持治疗等方法,恢复患者的健康。

综上所述,及时稳定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和预防创伤后并发症,是救治严重创伤病人的基本策略。

对于严重创伤患者,医护人员必须对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过程进行全程管理,从而确保患者的康复和生命安全。

创伤救治体系及创伤中心建设

创伤救治体系及创伤中心建设

创伤救治体系及创伤中心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通事故的增多,创伤救治体系的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创伤救治体系是指一套完整的救治措施和机制,旨在提供高效、规范和及时的救治服务,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创伤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创伤救治体系的建设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之一是建设创伤中心。

创伤中心是指专门的医疗机构,集成了各种医疗资源,提供全面的创伤救治服务。

创伤中心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和条件:创伤中心应该具备高水平的医疗团队和技术设备。

医疗团队应该包括外科医生、急诊医生、麻醉师、护士等各个专业的人员,他们应该具备丰富的创伤救治经验和专业技能。

同时,创伤中心应该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包括手术器械、监护设备、重症监护室等,以保证对创伤患者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

创伤中心应该具备完善的救治流程和协调机制。

创伤救治需要多个科室的协同合作,因此创伤中心应该建立起科室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协作机制,确保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外,创伤中心应该制定完善的救治流程,明确每个环节的职责和操作步骤,以提高救治效率和减少错误发生。

创伤中心应该具备科研和培训能力。

科研是提升创伤救治水平的重要手段,创伤中心应该积极开展科研项目,探索新的救治方法和技术。

同时,创伤中心应该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以保证救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创伤中心应该与社区和其他医疗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创伤救治是一个系统性工作,需要各个环节的有机衔接。

创伤中心应该与社区建立联系,共同做好创伤预防和宣传工作。

此外,创伤中心还应该与其他医疗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确保创伤患者能够及时转诊和接受救治。

创伤救治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创伤中心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创伤中心应该具备高水平的医疗团队和技术设备,建立完善的救治流程和协调机制,具备科研和培训能力,与社区和其他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建立起高效、规范和及时的创伤救治体系,为创伤患者提供更好的救治服务,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和致残。

创伤整体化救治方案

创伤整体化救治方案

创伤整体化救治方案摘要创伤是一种常见的伤害类型,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提高创伤救治的效果,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整体化救治方案被提出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介绍创伤整体化救治的相关概念、原则和具体实施步骤,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进行创伤救治工作。

1. 引言创伤是一种外部力量导致的身体组织损伤,包括骨折、创伤性脑损伤、出血等。

目前,全球每年因创伤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500万。

创伤救治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为了提高创伤救治的效果,创伤整体化救治方案应运而生。

创伤整体化救治是一种针对创伤患者的多学科、多专业、全过程的救治模式,旨在通过对患者的综合评估和综合治疗,实现早期、全面、协调、个体化的治疗和康复。

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提高救治效能,创伤整体化救治方案对于减少死亡率和并发症率具有重要意义。

2. 创伤整体化救治的原则创伤整体化救治方案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2.1 早期评估早期评估是创伤救治的基础,包括创伤患者的初步评估和伤情评估。

初步评估应快速判断患者的生命体征、气道、呼吸和循环是否稳定,并迅速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伤情评估则通过各种评估工具,对患者的损伤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2.2 多学科协作创伤整体化救治需要各个专业的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包括急诊科、骨科、神经外科、血管外科等。

他们需要通过多学科会诊、协作治疗,制定治疗计划并确保其执行。

2.3 个体化治疗不同创伤患者的伤情和需求各不相同,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个体化治疗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等,旨在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并提高治疗效果。

2.4 连续监测创伤患者需要连续监测,包括生命体征、疼痛评估等。

通过连续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异常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5 康复治疗创伤整体化救治不仅包括急救和初期治疗,还需进行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社会支持等,旨在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严重创伤救治进展

严重创伤救治进展

现场初步处理方法及原则
评估现场安全
确保救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员及伤者安全,避免二次伤害 。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伤者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 吸或心肺复苏。
初步检查伤情
快速评估伤者意识、呼吸、循环等生命体 征。
疼痛控制与固定
对疼痛部位进行固定,减轻疼痛,防止进 一步损伤。
止血与包扎
对出血部位进行迅速、有效的止血和包扎 。
应用于创伤评分、预后预测、 治疗决策支持等
3D打印技术
定制个性化医疗器械、修复复 杂骨折等
远程医疗技术
实现远程会诊、实时监控、数 据传输等,提高救治效率
机器人手术辅助系统
提高手术精准度、减少并发症
政策法规对严重创伤救治影响分析
创伤救治体系建设政策
推动区域创伤救治中心建设、提升基层救治 能力
医保政策与支付制度改革
提前与接收医院沟通伤者情况,做好 接收准备。
并发症预防
采取措施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 感染、休克等。
04 院内多学科联合救治模式 探讨
多学科团队组建与协作流程优化
组建包括急诊医学、创伤外科、 重症医学、影像学、输血科等在
内的多学科团队。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团队成 员在接到通知后能够迅速到位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及时、准确的 严重程度评估,有助于制定合理的 救治方案,提高救治成功率。
02 救治体系建设与发展
国内外救治体系现状
国内救治体系
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以创伤中心为核心 ,涵盖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和专科救 治的创伤救治体系。但仍存在地区发 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

重症创伤患者的一体化救治模式

重症创伤患者的一体化救治模式

重症创伤患者的一体化救治模式随着现代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及自然灾害的频发,重症创伤患者随之逐年增多,目前创伤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而建立和完善创伤救援体系及创伤救治模式,提高重症创伤患者的救治率、减少病死率是急诊医学科目前面临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

1 现代创伤的特点(1)创伤动能增大、重症多发伤发生率增加:在我国随着快速行驶的汽车数量增加、高楼大厦逐年增多及地震等地质灾害频发,创伤的动能增大了,严重创伤如挤压伤、坠落伤、砸伤等重症多发伤发生率明显增加。

(2)严重的创伤伤情复杂,大部分为重症多发伤,休克发生率高,病死率高。

(3)由于严重休克、昏迷加之呼吸窘迫等情况致患者不易搬动,使辅助检查受限,故诊断上易漏诊。

(4)重症创伤的患者来院后通常生理耗竭严重,一些患者来院后已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甚至低体温,凝血机制紊乱。

2 国内对重症创伤患者传统救治模式目前,国内对重症创伤患者救治模式存在多样性,比较普遍的是以“院前急救→急诊科急救→多个专科会诊→转科至相应的专科治疗或手术→ICU病房” 的模式。

这种模式是将重症创伤患者分转到各个专科救治,重症创伤患者一般多是多发伤,涉及多个学科、多个专业,而各专科医师的专业化会导致诊治上的片面性,只注重本专业方面的创伤,易忽视其他专科的创伤,很容易出现漏诊;其次各专科医师在急诊科会诊遇到危重患者如高空坠落伤、多发伤、重度休克等患者时,常出现互相推诿,导致患者失去最佳抢救时机、或丧失手术时机;另外这种救治模式各专科之间治疗的衔接上也易出现问题,延误救治时间。

3 重症创伤患者救治模式转变21世纪现代急诊医学科已发展为集急诊、急救与重症监护三位一体的大型的急救医疗技术中心,可以对急、危、重患者实行一站式无中转急救医疗服务,具有系统、完整、连续的诊治,提高对重症创伤患者救治的综合实力,被喻为现代医学的标志。

其治疗模式是“院前急救→急诊大厅急救→急诊手术室行损伤控制性手术→急诊ICU治疗→确定性手术”,体现了快捷、合理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一体化救治模式。

创伤急救体系的发展与现状

创伤急救体系的发展与现状

创伤急救体系的发展与现状引言:创伤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健康问题,而创伤急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对于挽救受伤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创伤急救体系的发展历程以及现状,并展示人们在创伤急救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

一、创伤急救体系的发展历程创伤急救体系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历程。

在过去,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以及对创伤救治的认识不足,创伤患者往往面临生命危险。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创伤急救体系得以建立起来。

二、创伤急救体系的现状1. 前线救护:在战争和紧急救援中,前线救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前线救护人员通过迅速的反应和专业的技能,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为创伤患者提供急救措施,有效降低死亡率。

2. 急救中心:各地的急救中心起到了监测、救治和转运创伤患者的关键作用。

急救中心配备了现代化的设备和专业的医护人员,能够提供全面的急救服务,包括创伤评估、止血、疼痛缓解等。

3. 医疗救援队伍:医疗救援队伍在重大事故和灾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们能够快速组织起来,调动资源,为受伤的人们提供紧急救治和医疗救援。

三、创伤急救体系的进步与挑战1. 进步:创伤急救体系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许多创伤患者得以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救治,极大地提高了生存率。

同时,创伤急救技术的不断创新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方案。

2. 挑战:尽管创伤急救体系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一些地区的急救能力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

其次,创伤急救领域的研究和人才培养亟待加强,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结语:创伤急救体系的发展和现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仍有许多工作需要做。

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创伤急救体系的建设,提高创伤急救技术水平,以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创伤预防和安全教育,以减少创伤事件的发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应对创伤挑战,保障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我国严重创伤分级救治体系建设

我国严重创伤分级救治体系建设
作战区域内每作战旅配备1个FST,必要时再加强部署1个
战地医院(combat support hospital,CSH)
可快速展开的、移动的、模块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方舱医院, 提供多数战伤专科治疗、重症监护(248张床,6个手术 台,3d内治疗)
22
FST任务
表1 美军FST能力建设 在卫生连支持下可连续工作72h 2张手术台,24h内可完成20台手术(<135min/台) 对到达的伤员行接收、分类、手术准备、手术及30名伤员连续术后治疗72h 对8名后送前伤员行术后护理治疗 对师外科医院和外科医生部进行技术咨询和支持 向上级传达II级救治阶梯的外科相关信息 加强III级阶梯的外科力量
收治患者数量 48460
创伤患者数 量 7459
二级医院
15760
1828
一级医院
8516
876
注:不包括瑞金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创伤患者百分率(%)
18.95 13.15 10.29
创伤患者在住院患者10.29%~18.95%,创伤是最主要的住院病种之一
但在手术患者中,随医院级别升高,创伤手术比例逐渐下降,其中一级医院最高,达41.86%;三级医院最低,为15.91%(表3)。创伤是各级医院中手术最主要
重症医学科、麻醉科手术室、影像科建设
三级医院均建设各外科专科、重症医学科 各级医院均能提供24h在位的创伤救治服务,CT和超声均24h开放 受技术水平的限制,二级和一级医院不能提供神经外科、心胸外科、
颌面外科等专业创伤的确定性治疗
浙二医急诊医学科:以生命支持为核心的多发伤救治特色
创伤收治模式、救治流程各具特色
依据医疗资源地理交通状况等设立丌同级别的创伤救治中心觃定创伤救治中心的软件和硬件建设条件等二级和一级医院对多収伤等严重创伤患者应主要承担稳定血流劢力学等紧急处置将伤员及时转运至上级医院脑胸腹等部位的严重创伤不疾病丌同丌能选择到大城市医院迚行择期手术必须就近就急在二级和一级医院中紧急手术救治多种非医疗因素影响基层医院越级救治三级医院康复患者延滞住院等现象仍然存在一级创伤中心由国家卫生主管部门联合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等学术组织组织规划认证定期评估改进二级和三级创伤中心由省级行政区域卫生主管部门和省级学术组织组织规划认证和考评建立创伤分级救治制度涉及医疗资源的有效调配迄今位置最有效的手段是救治费用的支付机制创伤患者的救治经费一般包括责任方支付各种保险支付各种救劣基金支付政府戒个人支付等多种形式应研究建立不创伤中心分级相配套的医疗费用支付制度建立相应机构戒借劣第三方机构作为卫生资源配置手段和管理工具落实相关制度实现各级医疗机构资源的合理使用包括控制转院双向转诊等使各级医院均能収挥相应的技术效益避免低使用率浪费及超负荷运转等情况明年7月下旬浙江余姚第八届全国创伤外科学术研讨会衷心感谢上述各级医院的领导同道

严重外科创伤急诊急救体系论文

严重外科创伤急诊急救体系论文

严重外科创伤急诊与急救体系探析【摘要】医院急诊医疗质量直接体现一所医院的综合水平及文明程度,急诊救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病员的安危。

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不断增多,对国内许多医院普遍存在的传统急诊外科发展模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挑战。

提高创伤救治成功率与寻找理想创伤救治模式一直是急诊医学家不懈努力追求的目标。

本文着重探讨严重创伤外科急救与急诊外科发展模式。

以期对现代急诊创伤医学理论体系有所促进。

【关键词】创伤急诊体系探析中图分类号:r605.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087-011 我国目前创伤急救医学发展现状分析急诊医学是一门用最少的数据和最短的时间来挽救生命减轻病痛的艺术,急救医学是急诊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跨专业的独立学科,是指对生命有直接危险或对于预知的急性伤病立即进行抢救的救命、救急医疗科学。

急诊科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依赖型:急诊科只有专职主任,个别的固定医师,其日常工作主要依赖专科医师完成;(2)支援型:有固定的医师,能完成大部分工作任务,但还需要各专科经常性的支援;(3)自主型:急诊科有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与各专科只有会诊和协作关系。

目前,全国各大、中城市都建立了急救中心,小城市和县、镇也基本建立了急救医疗站,并开通了“120”急救呼救电话专线,急救医疗的社会化、专业化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急救医学从组织机构、设施建设、队伍建设、设备装置以及业务学术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急救医疗体系建设所广泛采用的依托模式,是促进急救医学事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急诊医学在我国的发展不仅还处于初级阶段,且发展很不平衡。

急诊医务人员结构不够合理,设备配置不足,其原因可能与地域环境、服务对象、经济条件、医学科技水平有关在运作过程中,依托模式具有其独特的特点:院前急救与院内医疗一体化为急救科研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必备的条件,有利于急救系列医教研的平衡发展。

严重多发伤救治现代理念和策略

严重多发伤救治现代理念和策略
▪ 多发伤:在同一致伤因素作用打击下,人体 同时或相继遭受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的 严重创伤。即使这些创伤单独存在,也属于 较严重者。
损伤控制与损伤控制手术
18
凡具备下列两条以上者可定为多发伤
01头颅伤:颅骨骨折、颅内血肿伴昏迷、脑挫裂伤、颌面 部骨 折伴出血
02颈部伤:颈椎骨折、颈部伤伴大血管损伤及伴血肿 03胸部伤:多发性肋骨骨折、血气胸,肺挫伤,纵膈、心脏、
13 57 9
死亡率 /10 万人
事故数 (万起)
伤亡数 (万人)
80 60 40 20 0
1 3 5 7 9 11
事故数 (万 起)
15 10
5 0
1 3 5 7 9 11
损伤控制与损伤控制手术
伤亡数 (万 人)
12
▪ 在各级医疗机构中,几乎所有的急诊和外科 系统的医师常常遇见这类患者,要进行诊断 和治疗,而大量的临床现象表明,在早期创 伤诊治上出现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 些损伤是病情本身的复杂性,但更多的则是 医源性、新鲜的创伤被误诊、误治,或引出 更为严重的并发症、其治疗显然倍加困难, 而且疗效也难以满意。
▪ 严重的灾难事故、自然灾害、社会 安全事件造成的意外损伤已成为人 类伤残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损伤控制与损伤控制手术
4
▪ 严重创伤涉及多部位、多脏器的损 伤,伤情严重而复杂,初诊误诊、误 治率达12~15%。
▪ 多发伤早期多因大出血、休克而死 亡,感染和脏器功能衰竭往往是后 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 多发伤的主要原因是战创伤造成。
损伤控制与损伤控制手术
5
▪ 据报道,美国每年死于创伤患者超过12万人、 残废者达8万人。在美国创伤死亡是44岁以 下首位原因。34岁以下创伤死亡数大于其他 死因的总和。全年因车祸9.2万人,平均每12 分钟死1人,每16秒种伤1人。

重症医学的严重创伤和大面积软组织损伤的治疗

重症医学的严重创伤和大面积软组织损伤的治疗

重症医学的严重创伤和大面积软组织损伤的治疗重症医学是一门围绕着重症患者的危重症治疗、危重症护理、危重症监测等为核心的诊疗流程。

而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危重症创伤和大面积软组织损伤的治疗。

这种类型的医疗流程需要严密地合作和配合,包括救护车队、急诊室、手术室和重症监护病房等,所有这些都需要医疗团队进行协作,这样才能够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首先,对于创伤患者,快速进行危重症抢救是非常关键的。

很多情况下,患者的生命不能等待,因此在急救现场就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例如保证呼吸道畅通和进行心肺复苏。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了心跳骤停,现场医护人员就应该马上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急救。

在完成急救后,如果创伤比较严重,就需要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在创伤外科领域中有很多种类型的手术被广泛使用,包括压力缠绕、去皮、去骨以及修复软组织,主要目的是通过手术清除恶化的局部病变,减轻患者痛苦以及加速创口愈合。

除了手术治疗之外,重症医学还需要提供足够的危重病护理,这是确保患者好转的一部分关键。

具体护理包括被动体位翻转和气体交换、心功能监测以及液体搭配等等。

如果进行不当,护理的关键细节将会影响最终治疗效果。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慎重考虑每一个步骤,以确保最好的治疗效果和积极的康复进程。

最后,在危重病患治疗结束后,还需要为其提供建议和支持,包括进行康复和术后护理工作。

康复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危重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危重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危重症创伤和大面积软组织损伤的治疗需要医疗团队之间的配合,并且涉及复杂的治疗流程。

除了急救和手术治疗之外,还需要进行危重病护理和康复阶段的支持。

通过这些措施的合理落实,可以显著提高危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降低患者死亡的风险,并为其及其家人提供亲切的护理和关注。

严重创伤该如何救治?

严重创伤该如何救治?

严重创伤该如何救治 ?急救治的那些事。

1、严重创伤的救治原则严重创伤会造成人体局部或者全身性的功能障碍,对于患者生命安全威胁较大。

在生活中,引起严重创伤的原因较多,除机械、物理伤害外,化学、生物伤害也是较为常见的因素。

造成创伤的原因不同,具体创伤的严重程度也会出现较大差异。

基于此,在遇到严重创伤患者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有效地方式进行救治处理。

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抢救患者生命,降低致残率,并为伤员后期了断性的治疗做好准备是基本的救治原则,同时其也是严重创伤患者救治的基本目标[1]。

2、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方法2.1脱离危险区域在严重创伤患者群体中,部分患者会得到家人或者目击者的帮助,继而快速的送往医院救治;但是当遇到重大交通事故、火灾等危险时,仍有较多的患者无法及时脱离危险区,此时救护人员到达现场后,首要任务就是帮助患者脱离危险区。

该过程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患者摆脱致伤因素干扰,避免患者受到更大的伤害。

要注意的是,如果一些人为因素无法排除时,医护人员还应注重与其他部门的有效配合,以此来为患者的救治争取时间。

2.2呼吸处理保持患者呼吸畅通是严重创伤患者救治的基本要求。

呼吸处理前,先要排出致伤的干扰因素;然后检查患者口腔状况,及时的清除口腔中的异物;此外应给予患者供氧支持,通过呼吸机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处理同时,应做好患者创伤严重程度的有效评价,然后结合评价的结果来配置医疗资源,提升患者救治效率和质量。

另外部分严重创伤患者已经陷入了昏迷状态,此类患者容易出现呼吸道梗阻的问题,对此要及时的拉出舌头,避免因舌头后坠而呼吸困难。

也有部分患者受创伤后有牙关紧闭问题,对此应做好舌头防护,避免患者咬伤舌头,牙关紧闭患者急救时,严禁外拉舌头。

2.3开展心肺复苏部分严重创伤患者在接受救治前,就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问题,他们的呼吸、脉搏、心跳等生命体征减弱,对生命安全产生了较大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重创伤的现代救治体系探讨——综合性一体化创伤救治体系曾俊急诊医学与灾难医学研究所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中国科学院四川省转化医学研究医院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创伤流行病学•创伤是当今世界普遍面临的一个重大健康事件。

WHO报告2010年全球死于创伤的人数约510万,占全球死亡总数的9%,仅次于心血管和肿瘤,在人口死因构成中列第四位。

创伤位列40岁以下人群死因第一位。

•根据我国卫计委的报告,每年创伤和意外伤害造成的死亡人数高达84万人,危重创伤患者的病死率更两倍于欧美发达国家。

直接经济损失约60亿元,导致医疗费用每年高达600多亿元。

•道路交通事故和生产事故是当今我国引发创伤的最主要原因。

全球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约70万人,我国每年道路交通事故就死亡约9万人,占世界各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第一位。

面临挑战,任何应对??建立和完善创伤救治体系 创伤救治体系的国内外概况• 国外创伤体系的发展历史• 我国创伤体系的建立国外创伤体系的发展历史 •1941年,世界上第一个创伤中心在英国伯明翰成立。

•1966年,美国库克郡医院、芝加哥医院和旧金山陆军总医院也相应成立了创伤中心。

从此,综合性的急诊医疗体系不断发展,创伤的院前急救和急诊室的治疗取得重大进展。

国外创伤体系的发展历史•20世纪70年代末围医疗服务的广泛开展、20世纪80年代初区域性创伤体系的逐步形成及美国外科医师学会(ACS)对创伤中心指定和创伤体系成立标准的公布标志着创伤体系的逐步形成和完善。

•北美区域创伤体系的建立,使创伤总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

•匹兹堡大学创伤中心(一级创伤中心)的一个研究显示, 1987年至1995年间,患者送至手术室进行剖腹探查、开颅手术的时间大大缩短,相应的并发症、创伤评分>15的患者死亡率及住院时间呈下降的趋势。

国外创伤体系的发展历史•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2000年代,美国各州相继发展了以州为单位的一体化创伤救治系统•美国创伤救治系统的主要特征:–州立法-协调管理机制-拨款及经费补偿体系–围绕区域创伤中心,建立分级、分工明确的创伤救治单位系统及转诊系统–完善的院前急救-转运-创伤病房-ICU-普通病房-康复一体化救治流程–多学科一体化专业发展体系及创伤专科医师培养规划–以计算机及互联网为基础的创伤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创伤数据库及网络1970-1980加州创伤救治体系立法圣地亚哥创伤医疗网络Scripp’s Memorial Scripp’s MercyUCSD Medical Center Sharp Memorial County Health EMSPalomar Medical CenterChildren’s Hospital截止到2005年Access to Trauma Cent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JAMA, June 1, 2005—Vol 293, No. 211级中心–创伤科应涵盖以下全部亚专业•胸腹创伤•中枢神经创伤•骨及运动系统创伤•整形及烧伤•创伤危重症监护•麻醉•影像实例:UCLA医疗中心依托洛杉矶地区的创伤救治体系15救治效果•MacKenzie等回顾美国14个州69家医院5191例伤员的资料,创伤中心的住院死亡率:1年死亡率均明显低于非创伤中心(分别为7.6%对9.5%、10.4%对13.8%)•美国特拉华州从1998年到2007年建立创伤救治体系的10年以来,损伤严重度评分大于24分的患者死亡率逐年下降(从45.7%到20.5%),而对小于24分伤员的死亡率影响不大我国创伤救治体系创伤救治体系不完善1.创伤救治网络体系不完善:国家(中央)—省—县2.缺少可操作的各类创伤预案及演练:总预案、子预案;培训演练重理论、轻操作,缺少联动性,实用性与实战性差3.组织指挥混乱:纵向、横向4.通讯及信息掌握不完善:缺少铱星电话,信息收集与共享能力不足5.运输能力:立体救援能力差,降落点缺少,道路拥堵,GIS在灾难救援中的应用不足创伤救治体系不完善6. 创伤医学的专业及专科教育缺乏:我国的医学院尚未开设创伤医学专业课程,创伤课程应包括:院前急救、危重症监护、多发伤、复合伤及康复,以及创伤外科基本技能7. 队伍组建:缺少专业化多学科人才团队,创伤救治能力不足8. 医疗救治:分级救治不到位,创伤救治不规范9. 支持保障体系建立不足:物质储备,后勤保障,基本装备及个人防护配备10. 社会参与度差:创伤基本知识及技能普及不足创伤救治机制不完善•顶层设计不足:缺少立法,财政投入少,基本配置较差•区域内创伤中心分级尚未建立,不能根据伤情实施合理分流•在各省区尚未建立创伤数据登录系统,缺少国家及各省创伤数据库创伤中心建设不完善,创伤急救模式多样化–分诊分科式–创伤病房集中救治–创伤救治一体化:在大型医院建立综合性创伤中心,开展一体化救治,涉及从发病现场、院前急救到院内急诊、ICU/专科救治、康复治疗的整个过程。

如:四川省人民医院东院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医院,三医大西南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现代创伤救治体系的目标建立完善、高效的救治网络,使患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专业化的救治,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

现代创伤救治体系的内容•预防控制体系:预案、培训、演练及社会普及•组织指挥体系:多部门、多学科、多专业协调联动,统一指挥•创伤救治网络体系:国家(中央)—省市自治区—市州—县四级救治网络•专业化人才培养体系:创伤专业、专科教育,专业化队伍(多学科团队)•专业化分级救治体系:综合性创伤中心分级,一体化救治•信息网络体系:通讯、信息收集与分析、数据库建立及GIS应用•支持保障体系:立体运输、基本装备、后勤保障、个人防护严重创伤现代救治理念高效的一体化救治模式综合性一体化创伤救治体系什么是综合性一体化创伤救治?•是一种先进的创伤救治的组织形式,即在大型医院设立创伤中心,其内包括急诊外科、神经、胸腹、骨科、重症监护等多学科救治单位,统一收治危重伤和多发伤,并承担区域创伤救治网络中心功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外科医师学院(ACS)联合美国创伤外科学会(AAST)等多个专业学术组织,建立了综合性创伤救治中心的评价和定级标准,将创伤中心分为4个级别,其中功能最全面、救治水平最高的区域创伤中心是1级中心。

创伤中心-救治机构分类功能区域性创伤中心(I级中心)配备涵盖全部相关学科的专职创伤救治团队。

负责接受下级中心转诊的各种复杂创伤救治。

配备专业创伤ICU。

建立并负责管理该区域创伤数据库系统。

开展创伤流行病学及临床干预研究,提供循证创伤指南、质量控制及推动区域创伤服务质量的评估。

制定创伤专科医师培训规范及为各级中心培训人员。

地区性创伤中心(II级中心)配备具有多学科专业人员的专职创伤救治团队。

可处理大多数复杂创伤。

具备创伤ICU条件,可提供创伤后高级康复治疗服务。

配备数据管理人员,负责该地区创伤登记。

县/市级创伤中心(III级中心)可处理多数腹部、骨骼运动系统常见创伤。

具备高级生命支持条件。

配备普外科、骨科及神经外科手术条件。

具备可提供高级生命支持设备的运送工具。

创伤急救站(附属于社区医院或乡医院)(IV级中心)由社区医院全科医师担任第一级救治工作,熟悉基本及高级生命支持技术,可处理浅表创伤,能迅速鉴别需上送的危重患者。

配备基本的运输工具成熟的一体化创伤救治体系:创伤中心分级为什么需要建立一体化创伤救治体系?循证医学视角下的现代创伤救治•循证医学视角的基本观点–衡量一种医疗模式是否必要,需考虑以下要素–患者结局(病死、伤残)得到改善–经济上可负担(合理的投入/产出比)–对以上因素的衡量,是采用符合一定标准的科学研究方法得出的 2006年发表于知名国际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个大型研究,评估了综合性一体化创伤治中心(即1级和2级中心)对美国危重创伤救治的影响,该研究发现,综合性一体化创伤中心的建立,显著减少了危重伤、多发伤患者的病死率。

循证医学视角下的现代创伤救治MacKenzie E, et al. N Engl J Med. 2006;354:366–3782014-10-22NSCOT研究:目的及方法学NSCOT研究的重要结果和意义综合性一体化创伤救治•院前急救-院内(抢救室)-手术室-创伤ICU-创伤专科病房-康复一体化救治•多学科团队:应由急诊外科、创伤重症科、神经外科、普通外科、骨外科、整型外科、泌尿外科、心脏外科、胸部外科、小儿外科、康复科及麻醉科等专业医师组成•专业化救治:创伤救治规范和指南,如损伤控制、机械通气、创伤输血、复苏、腹腔高压症及凝血功能处理等•一体化创伤救治基本原则及程序四川省急救中心急诊-创伤外科20年实践急诊外科-创伤外科-创伤ICU1993-2014▪全新的创伤外科-创伤ICU建设完成▪开放创伤病床55张,急诊外科-创伤外科学系科开放病床数达到100张▪3个创伤医疗组:颅脑-神经创伤、胸-腹创伤、骨-运动系统创伤▪35名专职创伤外科医师▪创伤ICU开放床位35张▪ 2009年12月,创伤流行病学与数据库应用研发组▪ 2010年2月,创伤代谢组与应用多学科实验室(META-LAB)建立▪ 2013年急诊医学与灾难医学研究所成立2008:经历5.12汶川特大地震考验,并承担1级创伤中心的临床服务职能•2009~2014: 向完整、全功能的1级创伤中心迈进建立全系科创伤临床服务/创伤数据中心/创伤多学科研究实验室运行成效•2010年四川省人民医院创伤中心与美国两大1级创伤中心: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创伤中心及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共同创立了首个中美危重伤救治比较研究项目,旨在为中国借鉴美国的先进创伤救治经验提供科学证据。

•2014年6月,这项研究的一篇论文发表在SCI 期刊,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方法结果结果结论小结展望中国一体化创伤体系建设的考量四级创伤中心的设立对中国未来创伤一体化救治体系的构想任重道远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