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ppt

合集下载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这些文明的教育制度最初以家庭教育为主, 后来逐渐发展为学校教育。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制度 逐渐完善,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体系。
教育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制度注重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的培养,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发展。
教育内容广泛,涵盖了哲学、文学、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 合素质。
,旨在培养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才。
重视知识传承
与西方教育理念相比,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理念更加强调集体主义。这种理念认为个人 应该服从集体利益,个人价值应该在集体中 得到体现。这种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
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强调集体主义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理念认为知识是宝贵的 财富,应该得到传承和发扬。因此,教育不 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敬畏 和尊重,鼓励学生不断追求真理和智慧。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在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理念中,家庭教育具 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家庭是个人成长的第一 课堂,家长的教育和引导对孩子的成长具有 决定性影响。这种教育理念强调家庭教育和 学校教育的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
教育理念的影响和价值
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理念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教育理念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和 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同时,这种教育理念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东方文明古国教育注重人文精神的培 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 的和谐,对现代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有 借鉴意义。
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和借鉴
重视德育
重视家庭教育
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强调道德修养,注 重培养人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对现代 德育教育有启示作用。

第1讲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第1讲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尼(女) 佛教的产生及教义。根植婆罗门的宗教,讲因果轮
回以求来世,反对种族制度,众生平等。
四、古代希伯莱的教育
古希伯莱的教育分两个时期:
从逃离埃及到前586年,以家庭教育为主;
从前586年到公元70年,以学校教育为主。 《圣经旧约》(或《旧约全书》)
小资料:世界上犹太人的数量大约有一千六百万人。虽说有那么多
被家人动用私刑处死。警方闻讯赶来时只抢下了已被烧 掉一半的遗体,连同达曼德的遗体残骇一起带回验尸。 其中妮迪的父母、叔父 及哥哥,以及带二人回家的出租
车驾驶都被逮捕。由于妮迪家在当地相当有名望,而达 曼德只是务农世家,因此达曼德被打死后,他的家人不 敢报警要求侦办。
2、佛教教育
寺院学校,主要学习佛教经典,培养男女僧 侣,教学采用争辩和讨论方式。寺院不仅是教 育机构,还是学术机构。学习12年,比丘,比丘
犹太教徒早上的礼拜祈祷书大约有150页,每天早上都必 须要朗读,在这朗读过程中,每一个人都能背诵。不可思议 的是,一旦脑部这种大容量的记忆系统完成之后,接下来就 很容易吸收各式各样的知识,完成了高机能的计算机式头脑。 如上述,犹太人就是这样背下所有重要的知识的。
有一次海歇尔老师向弟子借一本非常珍贵的书,二、三 天之后他就很有礼貌的奉还:非常谢谢你,我已经全部背起来 了。他并没有拷贝一份,但是只花了二、三天的时间就把这 本书完全背诵下来了。
学校类型:
(1)宫廷学校:培养高级官吏; (2)祭司学校:培养高级僧侣; (3)神庙学校:培养一般官吏及神职人员; (4)文士学校:初级启蒙学校; (5)古儒学校:古代印度一种私塾式学校。
教育特点: *(1)阶级性、等级性明显 *(2)设施简陋,个别施教,尚未形成正规的 教学组织形式; *(3)教育机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4)教育内容包括智育、德育和宗教教育等; *(5)体脑分离,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 *(6)教学方法简单,体罚盛行; *(7)文化教育源远而不流长,有断层期。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04
古巴比伦教育
古巴比伦教育以泥板书为主要教 材,注重法律和数学知识的学习 。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5
东方文明古国教育的比较研究
中西教育的比较研究
教学内容
中西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存在显著差异。中国教育注重知识 的记忆和应试能力,而西方教育则更注重创新思维和实践 能力的培养。
教育方式
中式教育通常采用灌输式教学,强调纪律和规范;而西式 教育则更注重启发和引导,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
教育目标
中国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 而西方教育的目标则是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人 才。
古代巴比伦的学校包括宫廷学校、寺 庙学校和书吏学校等,教师职业受到 尊重和推崇。
02
东方文明古国教育的特点
以家庭和家族为中心
家庭和家族在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中占据重 要地位。教育通常从家庭开始,家长或家族 成员担任启蒙老师,传授孩子基本的生活技 能和道德规范。
家族中的长辈和有经验的成员负责指导和教 育年轻一代,强调家族的荣誉和传统。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教育 中占据重要地位,强调道 德、礼仪和人际关系,培 养了君子的品格。
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 官员的主要途径,通过考 试选拔人才,促进了教育 公平和学术繁荣。
私塾与书院
私塾和书院是古代中国民 间教育的重要形式,提供 启蒙、基础教育以及高等 教育。
古代印度的教育历史发展
婆罗门教教育
注重实践和应用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注重实践和 应用,强调学以致用。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将理论 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实 践来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这种注重实践和应用的教育方式 有助于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第一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思考问题
如何理解“光明来自东方”、“西方中心 论”、“西学东渐”

参考文献
滕大春. 外国教育通史(第一卷)[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 文士学校,培养从事书写和计算工作的人
(二)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
1. 教学内容 • 僧侣学校着重科学教育 • 职官学校是普通文化课程及专门职业教 育 • 文士学校教授书写、计算、律令的知识
2. 教学方法 • 灌输 • 体罚
四、古代印度的教育
(一)种姓制度 • 婆罗门
• 刹帝利 • 吠舍
• 首陀罗
• 婆罗门教育重视维持种姓间的婆罗门的关系:佛教植根于婆罗门 的宗教 • 佛教与婆罗门的区别:婆罗门教赞成种姓 制度;佛教反对种姓制度,主张各种性平 等。
• 佛教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寺院,学习内容主
要为佛教经典。佛教的寺院除了进行教学
外,还进行一定的学术研究。
佛教教育与婆罗门教育的区别是什么

五、古代希伯来的教育
• 第一时期的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
• 第二时期的教育:发展学校教育
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的特点
• 东方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及学 校教育 • 各国的教育及不同时期的教育各有其特 征
• 教育内容较丰富
• 教育机构种类繁多
• 虽不乏创新,但教学方法简单 • 知识是统治阶级的工具,教师地位较高 • 文明及文化教育甚为古老
外国教育史教程
第一章
1 2 3 4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教育的起源与史前教育 巴比伦的教育 古代埃及的教育 古代印度的教育 古代希伯来的教育
5
本章重点: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特点
一、教育的起源与史前的教育
(一)教育的起源

第一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第一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古巴比伦的寺庙教育有两级,一级是初级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极是高级教育,除学习读写外,还要学习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为了培养管理人才,还对书吏们进行数学、天文学、占星术、医学、炼金术的训练。教学方法是师徒传授式的。学生首先观察教师的操作、然后在教师指点下,自己动手,教师随时纠正错误。古巴比伦教育为少数人垄断,努力不能享受学校教育,能掌握复杂的楔形文字知识的一般只限于职业官吏、僧侣、文艺家等少数人。
一、世界历史分期:共有两种方式,一是以人类文明形态的演变作为分期的主要依据。采取这种分期方法的历史学家,一般把人类谋取生产、生活资料的具体方式的变化,或人类在物质文明上的飞跃作为划分人类社会历史阶段的主要依据。二是以全人类一体化历史发展过程的阶段性作为分期标准。提倡采用这种分期法的学者的共同点是,强调以全人类的历史发展作为考察对象,看重研究各地区、国家、民族和文明类型之间的联系、交流与碰撞,而反对用地区国别史的拼凑来充当世界历史。提倡站在月球上,把地球上的人类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摆脱地区、国别、种族的偏见。代表作有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同时》、吴玉廑、齐世荣两位先生的《世界史》。这种分期法代表了国际史学界的新趋势。我们来看这种分期:
二、古代两河流域教育
三、古代埃及教育
四、古代印度教育
五、古代希伯来教育
本节课的归纳和总结。
作业:
研究教育起源的意义是什么?简析有关教育起源的几种代表观点。




一、世界史分期
二、外国教育史三条线索
三、学习方法
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一、教育起源与史前教育四、古代印度的教育
二、古代两河流域教育(一)古代印度的基本概况
欧洲人到达埃及之后,看到金字塔,知道是法老的墓地之后,就要进行考古挖掘。

第一讲 东方文明古国及古希腊的教育

第一讲 东方文明古国及古希腊的教育

古希腊教育史的阶段划分
古希腊文化和教育的发展过程通常被划分为四个阶段:(1)荷马 时代(公元前1100-前800年);(2)古风时代(公元前800-前500 年);(3)古典时代(公元前500-前330年);(4)希腊化时代 (公元前330-前30年)。 第一阶段称为荷马时代是因为这个时期的资料主要来自于《荷马 史诗》;第二和第三阶段是希腊全盛时代,文化与教育最能体现纯粹 希腊的色彩,所以称为古风与古典时代;第四个阶段也称为民族时代, 这一阶段希腊被马其顿夺权,后称为罗马之附属,希腊人苟延残喘, 仅保有民族的固有文化,也被认为是希腊教育的衰亡期。
古巴比伦的文化与科学成就
巴比伦的文化前身是苏美尔文化。早在公元前4000年 就产生了文字。从图画文字→楔形文字。 除文字以外,由于生产活动及生活的需要,人们开始 关注自然现象,所以在天文学和数学方面古巴比伦拥有杰 出成就。比如已把五大行星和恒星区分开,根据月球盈亏 制定历法等等。在数学方面,会开平方和立方、会解二次 方程,早在毕达哥拉斯出生就已知道了如今以他名字命名 的定理——勾股定理,还懂得将圆周分为360度。另外古 巴比伦在医学、建筑等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斯巴达的教育
斯巴达人的特性及城邦概况 斯巴达人除了具有希腊民族的通性,还有以下三种特性:1.气质 刚健,习尚纯朴,寡言实行;2.特强于国家观念;3.重视身体的、情 意的训练,与雅典偏于智的方面不同,因此不十分喜好文学艺术。 斯巴达全盛时期是9000自由民支配12万平民和20万奴隶,还要防 御强敌波斯和其他国家,因此十分强调军事教育和国防教育。 斯巴达的教育理想 意志教育和国家有为人物的培养。意志教育主要是造就军国主义 式的战士:体格必须强健;意志坚定,富有爱国热忱,具有牺牲的决 心;遵守纪律,服从国家。

远古及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ppt课件

远古及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ppt课件

.
8
主要观点
1、劳动创造了人 2、在劳动中形成了人类社会 3、劳动中产生了语言,为教育活动的产生
创造了前提条件
4、教育起源于劳动
教育的需要起源论(杨贤江)
.
9
(二)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
[法] 利托尔诺(Charles Letourneau,183l—1902) 《各人种的教育演化》
教育并非人类特有的现象。远在人类出现以前,教 育已在动物界存在了。教育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 避免的行为”。
.
91
2、经济
.
92
.
93
.
94
生产力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
物质条件。奴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社会 上有一部分人可以完全脱离体力劳动,专门从 事脑力劳动,这样就出现了专职学生和专职教 师,为学校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
31
2、奴隶主政治统治的需要
.
32
3、奴隶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
.
33
4、文字的出现
字母文字演进表
.
34
.
35
二、古代东方奴隶制国家的教育
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教育 古埃及的教育 古印度的教育 古代希伯来的教育
.
36
(一)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教育
.
37
古代西亚
.
38
苏美尔人的文明
.
39
.
40
前3500年的苏美尔人
.
28
东 方文明古国的文化与教育
学 校的产生
古 代东方国家的教育
生 产力的发展 奴 隶主政治的需要 奴 隶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
文 字的出现
苏 美尔和巴比伦 古 埃及 古 印度

第一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第一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代表人物:苏联教育史学家米定斯基 观点:源自恩格斯劳动创造人以及人类社会起源于 劳动这一理论。劳动是人们的认识的主要源泉,是 手脑等生理结构进步完善并通过遗传途径传给后代 的必要条件;原始社会的人们为了生活,必须由有 经验的长辈对年轻一代传授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 知识。教育是在传授劳动经验的情况下产生的,故 教育起源于劳动。
(二)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 观点:根据原始社会中系统知识、教材、教学形式、 及教学方法尚未形成的事实,断定原始人的教育过 程都是无意识的,儿童仅凭观察和尝试成功的方法 学习如何使用弓箭与射击等活动,其技巧几乎全部 是通过失败与重复模仿学到的,是一种心理现象。
(三)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三、佛教的教育

佛教是根基于婆罗门教的宗教,但是它与婆罗门教有很大区 别:一是反对“婆罗门第一”,二是在教育上进行改革,主 张教育应当面向平民。 佛教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寺院,教育目的是培养僧侣。僧徒学 习12年,合格者为“比丘”。佛教也重视女子教育,女僧学 完后称为“比丘尼”。学习内容为佛教经典,在初级阶段, 以教师口授和学生记诵为主;在高级阶段,教学采用了争辩 和议论的方法。寺院不仅是教育机构,也是学术机构。



(3)僧侣学校,也称寺庙学校,是培训祭司或僧 侣的学校机构,主要设在寺庙。由于寺庙是古埃及 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替法老办理天文、建筑等专 业事务的机构,因此这类学校有很高的地位。

(4)文士学校,主要培养文士。通常设有书写、 计算和有关法律方面的知识。一般儿童5岁上学, 一直到16、17岁。由学校实行收费,贫民子弟很难 进入。


第二节

巴比伦的教育
苏美尔文化教育是巴比伦文化教育的前身。大约在 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就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 过渡,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城邦。考 古家断定这一时期,苏美尔人已经发明了“泥板书” 和文字。最初是图画文字,以后又演进为楔形文字。 在巴比伦时期,天文学、数学、医学和建筑学得到 了一定的发展。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课件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课件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 巴比伦的教育 ➢ 古代埃及的教育 ➢ 古代印度的教育 ➢ 古代希伯来的教育
一、巴比伦的教育
1.苏美尔的教育 ➢ 楔形文字与泥板书 ➢ 考古发掘最早的学校
2.巴比伦的教育 ➢ 两级寺庙学校 ➢ 广泛的教育内容 ➢ 的教育
➢ 埃及文字、纸草 ➢ 宫廷学校、僧侣学校、职官学校、文士学校 ➢ “男孩的耳朵是长在背上的,只有打他他才
听。” ➢ “我遵照法老的命令,创办兼管理学校,学
校里的全部学生均来自显贵人家,而不是来自穷 苦人家。”
三、古代印度的教育
1.婆罗门时期的教育 森严的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 、 吠舍、首陀罗 家庭教育为主 ➢ 学习《吠陀》经 ➢ 特殊的教育形式——古儒学校
2.佛教教育
➢ 主张种性平等 ➢ 寺院,佛教经典 ➢ 讲授、讲解与个人钻研相结合
四、古代希伯来的教育
不信上帝即罪恶,而无知的愚人 是不能真正信奉上帝的。
1.第一时期 ➢ 以家庭教育为主 ➢ 儿童是花朵 2.第二时期 ➢ 较为完备的学校制度 ➢ 学习《米施那》、《基马拉》等经注 ➢ 教师地位崇高
光明来自东方

第一课东方文明古国教育

第一课东方文明古国教育

(二)希伯来人的教育
1、早期的家庭教育 在早期希伯来人的家庭中,以父权为中心的家长制占有绝对的 地位。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宗教信仰为主要目标,《圣经•旧约》 成为学习内容。另外,希伯来家庭还重视对子女进行职业技能的 传授。 2、后期的学校教育 希伯来人从巴比伦返回耶路撒冷后,教育形式也发生比较大的 变化,学校开始出现了。公元前2世纪左右,学校从犹太会堂中分 离出来,形成了较完备的制度。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解释《圣 经》的著作。
五、希伯来的教育
(一)希伯来文化概述 希伯来文化与希腊文化同为西方文化的两大根源,希伯来人 视上帝为主宰一切的全能,他是永恒的,是宇宙万物之源,具 有至高无上的意志。希伯来人面对自然现象时,体悟到的是上 帝的伟大杰作,因而引起的是上帝之所以伟大的证明,唤起人 们对崇拜上帝的感情,而不是对科学的好奇心。他们所关心的 是上帝的意志,而不是人类的智慧,是内心的情感,而不是思 想的力量,是正直的行为,而不是抽象的思维。从而对科学表 现出少有的冷漠和轻蔑,这种对一神教的完全崇拜给希伯来人 以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和巩固了希伯来民族的团结,但 是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黑格尔
(二)教育心理学起源论
一、教育起源学说
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在他的《教育史课本》 一书中,从心理学观点出发,批评了生物学起 源论观点,认为没有揭示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 的本质区别,应当从心理学观点解释教育起源 问题。在孟禄看来,教育起源于原始公社中儿 童对成人的本能的无意识的模仿。孟禄认为, 原始社会只有最简单形式的教育,普遍采用的 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原始社会中尚 未有独立的教育活动,原始教育就是一种“无 意识的模仿”。
职官学校。职官学校是古埃及职业教育性质的学校,由政 府各部门创办,训练合格官员,比如说司马机关训练养马的 官员的学校、司库机关设立培养理财官员的学校。招收贵族 和官员子弟入学, 文士学校,是埃及设置数量最多的学校,面向社会各界, 从日常事务的抄写员直到达官显贵和高级僧侣,均由文士学 校来培养。

《东方文明古国——印度》PPT教学课件

《东方文明古国——印度》PPT教学课件

孟买



麻纺中心

棉纺中心
孟买
加尔各答



班加罗尔
印 度 宝 莱 坞
纱丽
2.2 东方文明古国——印度-.Leabharlann 西游记我们怎么去印度?
印度地理位置
北半球 印度半岛 南亚地区 濒临印度洋
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观察 印度有哪些主要地形区? 北部:喜马拉雅山脉 中部:恒河平原 南部:德干高原
首都——新德里
新德里街头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 1亿4 )
12 10 8 6 4 2 0
中国 印度 美国 印尼 巴西 巴基斯
你认为印度人口会超过中国吗?
泰姬陵
恒河沐浴仪式
马路上悠闲的牛
印度是世界上拥有牛最 多的国家,约占世界的 1/5。
印度东部城市——加尔各答
印度餐厅
独具特色的饮食
印度是农业生产大国
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气候:大部分地区热量充足,雨量丰沛 地形:恒河平原、 德干高原 土壤:耕地面积广大,占国土面积的50%以上 科技的力量:绿色革命

01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01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点
—根据原始社会中系统知识、教材、教学形式、及教学方 法尚未形成的事实,断定原始人的教育过程都是无意识的,儿 童仅凭观察和尝试成功的方法,学习如何使用弓箭与射击等活 动,其技巧几乎全部是通过失败与重复模仿学到的,是一种心 理现象。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教育科学学院 刘晓巍
远古教育阶段:原始社会的教育
(300万年前~公元前3000年)
古代教育
中古教育阶段:奴隶社会的教育
(前3000年~公元5世纪,即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近古教育阶段: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476~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形成时期
近代教育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476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形成时期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发展时期1789年1871年巴黎公社进入帝国主义时期1871年十月革命十月革命二战结束二战结束古代教育近代教育现代教育教育科学学院巴比伦的教育古代埃及的教育教育的起源与史前教育contentspage目录页古代印度的教育古代教育发展特点巴比伦的教育古埃及的教育史前的教育contentspage过渡页古印度的教育古代教育特点第一章教育起源与史前教育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论心理学起源论劳动起源论需要起源论教育的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桑代克英国教育学者沛西能观点将教育视为一种生物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规律迚行的本能传授活劢
3
权利和义务是相对应的。当我们享有某种权利的同时,就得履行相 应的义务。 教育权主体的权利往往与受教育权主体的义务相对应,反之亦然。
两者相互制约
一方面,受教育权制约教育权;另一方面,教育权制约受教育权。 学生享有受教育权,但是国家可以划定就学区域,可以确定高考加 分的条件等,这些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制约受教育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