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宁波大学346体育综合考试大纲推荐文档
346体育综合考试大纲
淮北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体育综合》科目大纲学校体育学一、考核要求要求考生掌握学校体育基本问题:历史、目标;体育课程的概念、性质、功能、实施、评价等;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与竞赛;体育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二、考核评价目标1. 正确认识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树立体育教师的转移思想与师德规范,忠诚党的教育、体育事业。
2. 全面系统的学习并基本掌握实施学校体育的教学、训练、科研、评价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3.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考核内容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第一节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于发展1、现代体育思想的形成于体育的教育化2、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和科学化3、20世纪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第二节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于发展1、西方体育和体育思想的早期传播2、自然体育学说的传入及其影响3、凯洛夫教育理论对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第三节20世纪后期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1、社会转型与教育改革2、终身教育与学校体育的新发展3、新世纪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一节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发展1、认识学生的身体发展2、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3、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第二节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发展1、认识学生的心理发展2、学校体育对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3、在学校体育中提高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基本要求第三节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1、认识社会适应及社会适应能力2、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3、学校体育中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第三章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第一节学校体育的结构1、运动教育2、健康教育3、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第二节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与功能1、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本质2、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的结构第三节学校体育目标的制定1、制定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几个因素2、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四种取向3、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要求第四节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1、我国学校体育目的2、学校体育目标第五节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1、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2、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第四章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与编制第一节体育课程的特点1、课程的含义2、体育课程的概念3、体育课程的特点第二节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1、体育课程的生物学基础2、体育课程的心理学基础3、体育课程的社会学基础4、体育课程的教育学基础5、体育课程的哲学基础第三节体育课程的编制1、体育课程设计阶段2、体育课程实施阶段3、体育课程评价阶段第四节体育课程标准的制定1、体育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2、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思路第五章体育课程的实施第一节体育课程实施的本质1、体育课程实施的概念2、体育课程实施的本质第二节体育课程实施的取向与策略及过程1、体育课程的取向2、实施体育课程改革策略应注意的问题3、体育课程实施的过程第三节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1、正确处理体育课程实施与计划的关系2、提高人们的参与与积极性第六章体育教学第一节体育教学的本质与特征1、体育教学过程与特征2、体育教学的特点第二节体育教学目标与制定1、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2、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第三节体育教学内容1、体育教学内容的含义2、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第四节体育教学方法1、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2、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3、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第五节体育教学组织管理1、体育教学组织形式2、分组教学的基本形式3、体育课组织与管理第六节体育教学设计1、体育课程内容选编的基本要求2、水平教学计划的制定3、单元教学计划的制定4、体育课教案设计第七节体育学习评价1、体育学习评价的理念与目的2、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3、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实施第七章体育课程学习与指导第一节体育课程学习的过程与特点1、学习的含义2、体育学习的含义3、体育学习的特征4、体育学习的过程第二节体育学习策略的特点与构成1、体育学习策略的含义、构成与特点2、体育学习策略的特点第三节体育学习策略的指导1、指导体育学习策略应注意的问题2、体育学习策略的指导第八章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一节体育课程资源的性质与分类1、体育课程资源的特点2、体育课程资源分类第二节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竞技运动项目的开发与利用2、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开发与利用三、新兴运动项目的开发与利用第三节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体育场地射杀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自然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四节人力资源的利用与开发1、体育教师2、学生3、其它人力资源第九章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第一节课外体育活动的性质与特点1、课外体育活动的概念与意义2、课外体育活动的性质与特点第二节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1、全体性活动和年纪活动2、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3、俱乐部活动4、小团体活动5、个人锻炼活动第三节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1、课外体育活动工作计划的制定2、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第十章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与实施第一节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与特点1、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第二节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1、学校运动队2、基层训练点3、体育特长班4、体育俱乐部第三节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实施1、运动队的组建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制定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内容的安排4、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方法的运用5、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效果的评价第十一章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与实施第一节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1、课余体育竞赛的意义2、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第二节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形式1、课余体育竞赛的常见形式2、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第三节学校课余体育竞赛实施1、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计划和规程2、课余体育竞赛的方法第十二章理想的体育教师第一节理想的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1、性格2、专业知识3、专业能力第二节体育教师的课堂管理1、课堂管理的内容与其过程2、双向互动的课堂管理第三节体育教师的工作于研究1、体育教师的工作2、体育教师的教学与科学研究第十三章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与终身学习第一节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科学习1、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习的内容2、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习的特点3、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习的意义第二节体育教育专业的见习与实习1、体育教育专业的见习2、体育教育专业的实习第三节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1、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的必要性2、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的目标3、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的机构4、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的模式5、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的课程设置第四节体育教师的终身学习1、终身学习的概念与特征2、体育教师终身学习的必要性3、体育教师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考试参考书目:潘绍伟,于可红主编.《学校体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周登嵩主编.《学校体育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运动生理学一、考核要求要求考生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并具有运用运动生理学的基础知识指导和评价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以及体育锻炼的能力。
346体育综合
体育综合课目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体育综合包括运动训练学、小学体育学和运动生理学三部分内容。
要求学生全面控制运动训练学、小学体育学和运动生理学的理论并能运用运动训练学、小学体育学和运动生理学原理和知识来分析、论证以及综合解决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实践中的详细问题。
按照运动生理学、训练学内容范围,控制好学科体系,着重理解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注重理论联系实践,能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运动训练及小学体育实践中的问题,评价自立思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知识点的测试包括了:认识与记忆;理解与判断;控制与应用;分析与综合四个层面。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光本试卷满分300分,考试时光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3、试卷内容结构运动生理学100分运动训练学100分小学体育学100分4、试卷题型结构(1)运动生理学单项挑选题20分(10小题,每小题2分)名词解释30分(5小题,每小题6分)综合应用题50分(2)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30分(5小题,每小题6分)综合应用题70分(3)小学体育学名词解释30分(5小题,每小题6分)综合应用题70分(一)第一部分运动训练学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概述了解竞技体育内涵和外延及形成与发展概况,控制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控制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了解项群理论的发展历程,理解项群理论的各项内容,控制竞技运动项目主要分类体系的建立,理解并控制项群理论的应用及各项群训练基本特征。
1.了解项群理论产生的背景;理解项群理论的基本内容。
2.控制竞技运动项目主要分类体系的建立;理解并控制项群理论的应用。
3.理解并控制各项群训练基本特征概述。
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了解运动成绩、竞技能力的内涵及意义,控制运动成绩决定因素及竞技能力结构模型,控制运动员训练的起始状态与训练目标的构成1.了解运动成绩、竞技能力释义;控制运动成绩决定因素。
2.控制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346体育综合考试大纲
346体育综合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使考生正确认识运动训练、学校体育教育和运动生理学在教育、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体育教师应该具有的政治、业务素质,树立正确的学校体育观、体育训练观和体育专业思想。
二、考试要求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和运动生理学三门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掌握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和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能够将其运用到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能够独立分析解决学校体育中教学、训练、管理、研究等相关领域问题的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体育教学改革动态,能够不断的提升体育专业能力。
三、考试内容第一篇运动训练学一、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1.竞技体育释义2.竞技体育的基本构成要素3.竞技体育的特点与社会价值4.运动训练释义5.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6.运动训练学释义7.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8.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任务9.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二、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1.运动成绩释义2.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3.竞技能力释义4.竞技能力的构成及构成因素间关系5.状态诊断与目标建立的重要意义6.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完整体系三、项群训练理论1.项群的基本分类形式2.项群训练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3.不同项群在技战术应用上的基本特征四、运动训练原则1.训练规律与训练原则的概念2.竞技需要原则概念、理论依据、训练学要点3.有效控制原则概念、理论依据、训练学要点4.周期安排原则概念、理论依据、训练学要点5.适宜负荷原则概念、理论依据、训练学要点6.适时恢复训练原则释义、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五、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1.运动训练方法概述2.运动训练方法体系3.运动训练手段概述4.运动训练手段体系5.运动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持续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比赛训练法6.运动训练常用手段六、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1.体能训练释义2.运动员体能的构成3.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4.力量素质释义5.最大力量的训练6.快速力量的训练7.相对力量的训练8.力量耐力的训练9.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10.速度素质释义11.反应速度的评定与训练12.动作速度的评定与训练13.位移速度的评定与训练14.速度素质训练的基本要求15.耐力素质释义16.糖酵解无氧代谢供能的无氧耐力的评定与训练17.耐力素质训练的基本要求七、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1.运动技术释义2.动作要素与技术结构3.技术训练常用的方法4.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5.运动技术的基本特征及其训练八、运动员的战术能力及其训练1.竞技战术的定义2.竞技战术的构成3.运动员的战术能力4.战术训练的基本方法5.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6.制订战术方案的注意事项7.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8.战术创新的内涵与战术创新的方法九、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1.运动员心理能力释义2.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类型3.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的常用方法4.几种心理现象及其克服方法5.运动智能释义及构成6.运动智能训练的基本方法十、运动训练计划1.运动训练计划释义2.制定运动训练计划的意义3.运动训练计划分类4.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释义5.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6.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划分与不同阶段的主要任务、训练内容和负荷特点7.运动训练计划的变更8.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9.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模式10.赛前中短期集训的基本实施11.周训练计划的基本分类12.不同周训练计划类型的主要任务、训练内容和负荷特点13.课训练计划包括的内容14.训练课的种类15.不同类型训练课的特点16.不同任务训练课的要求17.训练课的结构18.训练课的负荷量度19.结合运动项目制订课训练计划第二篇学校体育学一、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一)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体育的教育化1.现代体育思想的形成与体育的教育化2.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和科学化3.20世纪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二)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西方体育和体育教育思想的早期传播2.自然体育学说的传人及其影响3.凯洛夫教育理论对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三) 20世纪后期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1.社会转型与教育改革2.终生教育与学校体育的新发展3.新世纪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二、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发展1.认识学生的身体发展2.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3.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二)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发展1.认识学生的心理发展2.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3.在学校体育中提高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基本要求(三)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1.认识社会适应及社会适应能力2.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3.学校体育中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训的基本要求三、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一)学校体育的结构1.运动教育2.健康教育3.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二)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与功能1.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本质2.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的结构(三)学校体育目标的制定1.制定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几个因素2.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四种取向3.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要求(四)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1.我国学校体育目的2.学校体育目标(五)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1.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2.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四、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与编制(一)体育课程的特点1.课程的含义2.体育课程的概念与特点(二)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1.体育课程的生物学基础2.体育课程的心理学基础3.体育课程的社会学基础4.体育课程的教育学基础(三)体育课程的编制了解体育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五、体育课程的实施1.体育课程实施的概念与本质2.体育课程实施的取向与策略及过程3.体育课程如何实施六、体育教学1.体育教学的本质与特征2.体育教学的目标与制定3.体育教学的内容4.体育教学的方法5.体育教学组织管理6.体育教学设计7.体育学习评价七、体育课程学习与指导1.体育课程学习的特征、过程与特点2.体育学习策略的含义、构成与特点3.体育学习策略应注意的问题与指导策略八、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体育课程资源的性质与分类2.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4.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九、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1.课外体育活动的概念、性质与特点2.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3.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策略十、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与实施1.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与特点2.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3.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实施策略十一、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与实施1. 课余体育竞赛的意义与特点2. 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形式与实施十二、理想的体育教师1. 理想的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2.体育教师课堂管理的内容及其过程3.理想体育教师的标准和原则十三、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与终身学习1.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习的内容与特点2.体育教育专业的实习与见习3.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4.体育教师的终身学习第三篇运动生理学一、绪论1.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2. 体育专业的学生学习运动生理学的意义3. 运动生理学与运动人体科学的其它学科的关系二、骨骼肌的机能1. 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2.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 RP )、动作电位( AP )产生的机制3. 神经肌肉接点的结构和兴奋传递的过程4. 肌细胞兴奋到肌肉收缩的全过程三、循环1. 运动训练时,循环机能的主要变化。
宁波大学《346体育综合》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
D.Ⅱc
第1页 共4页
宁波大学 2014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入 学 考 试 试 题(A 卷)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
考试科目: 体育综合
科目代码:346 适用专业: 体育教学、运动训练
5. 肌紧张又称:_____
A.位相型牵张反射 B.张力性牵张反射 C.静态牵张反射 D.腱反射
6.起保护防御作用的细胞是:_____
宁波大学 2014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入 学 考 试 试 题(A 卷)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
考试科目: 体育综合
科目代码:346 适用专业: 体育教学、运动训练
学校体育学部分
一、简答题:(共 60 分,每题 15 分)
1、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循环练习法应注意什么问题? 2、谈一谈实施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后教师角色的转变? 3、如何选择课余体育锻炼的内容?怎样结合我国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项目特点开展工作? 4、何谓示范法?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选择示范的位置和方向?
A.7 - 11 B.11 - 15 C.11 - 12 D.18 - 25 20.脱水指失去占体重___以上的水。 A.5% B.6- 10 % C.11–15% D.16–20%
二、名词概念:(4*5=20 分)
1. 基础代谢率: 2. 内分泌系统: 3. 超等长练习(Polymeric exercise) 4. PWC170(Physical work capacity) 5. 体成分
A.ATP 水解速率 B.活化横桥数目
C.对抗横桥数目 D.肌动蛋白数目
3.在生理范围内,前负荷与肌力呈_____关系。
A.初长度愈大、肌力愈大 B.适宜初长度,肌力最大 C.初长度与肌力呈双曲线 D.反比关系
346体育综合考试大纲 Shandong University.pdf
346体育综合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使考生正确认识运动训练、学校体育教育和运动生理学在教育、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体育教师应该具有的政治、业务素质,树立正确的学校体育观、体育训练观和体育专业思想。
二、考试要求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和运动生理学三门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掌握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和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能够将其运用到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能够独立分析解决学校体育中教学、训练、管理、研究等相关领域问题的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体育教学改革动态,能够不断的提升体育专业能力。
三、考试内容第一篇运动训练学一、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1.竞技体育释义2.竞技体育的基本构成要素3.竞技体育的特点与社会价值4.运动训练释义5.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6.运动训练学释义7.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8.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任务9.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二、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1.运动成绩释义2.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3.竞技能力释义4.竞技能力的构成及构成因素间关系5.状态诊断与目标建立的重要意义6.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完整体系三、项群训练理论1.项群的基本分类形式2.项群训练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3.不同项群在技战术应用上的基本特征四、运动训练原则1.训练规律与训练原则的概念2.竞技需要原则概念、理论依据、训练学要点3.有效控制原则概念、理论依据、训练学要点4.周期安排原则概念、理论依据、训练学要点5.适宜负荷原则概念、理论依据、训练学要点6.适时恢复训练原则释义、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五、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1.运动训练方法概述2.运动训练方法体系3.运动训练手段概述4.运动训练手段体系5.运动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持续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比赛训练法6.运动训练常用手段六、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1.体能训练释义2.运动员体能的构成3.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4.力量素质释义5.最大力量的训练6.快速力量的训练7.相对力量的训练8.力量耐力的训练9.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10.速度素质释义11.反应速度的评定与训练12.动作速度的评定与训练13.位移速度的评定与训练14.速度素质训练的基本要求15.耐力素质释义16.糖酵解无氧代谢供能的无氧耐力的评定与训练17.耐力素质训练的基本要求七、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1.运动技术释义2.动作要素与技术结构3.技术训练常用的方法4.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5.运动技术的基本特征及其训练八、运动员的战术能力及其训练1.竞技战术的定义2.竞技战术的构成3.运动员的战术能力4.战术训练的基本方法5.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6.制订战术方案的注意事项7.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8.战术创新的内涵与战术创新的方法九、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1.运动员心理能力释义2.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类型3.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的常用方法4.几种心理现象及其克服方法5.运动智能释义及构成6.运动智能训练的基本方法十、运动训练计划1.运动训练计划释义2.制定运动训练计划的意义3.运动训练计划分类4.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释义5.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6.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划分与不同阶段的主要任务、训练内容和负荷特点7.运动训练计划的变更8.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9.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模式10.赛前中短期集训的基本实施11.周训练计划的基本分类12.不同周训练计划类型的主要任务、训练内容和负荷特点13.课训练计划包括的内容14.训练课的种类15.不同类型训练课的特点16.不同任务训练课的要求17.训练课的结构18.训练课的负荷量度19.结合运动项目制订课训练计划第二篇学校体育学一、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一)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体育的教育化1.现代体育思想的形成与体育的教育化2.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和科学化3.20世纪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二)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西方体育和体育教育思想的早期传播2.自然体育学说的传人及其影响3.凯洛夫教育理论对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三) 20世纪后期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1.社会转型与教育改革2.终生教育与学校体育的新发展3.新世纪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二、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发展1.认识学生的身体发展2.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3.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二)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发展1.认识学生的心理发展2.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3.在学校体育中提高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基本要求(三)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1.认识社会适应及社会适应能力2.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3.学校体育中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训的基本要求三、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一)学校体育的结构1.运动教育2.健康教育3.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二)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与功能1.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本质2.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的结构(三)学校体育目标的制定1.制定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几个因素2.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四种取向3.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要求(四)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1.我国学校体育目的2.学校体育目标(五)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1.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2.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四、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与编制(一)体育课程的特点1.课程的含义2.体育课程的概念与特点(二)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1.体育课程的生物学基础2.体育课程的心理学基础3.体育课程的社会学基础4.体育课程的教育学基础(三)体育课程的编制了解体育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五、体育课程的实施1.体育课程实施的概念与本质2.体育课程实施的取向与策略及过程3.体育课程如何实施六、体育教学1.体育教学的本质与特征2.体育教学的目标与制定3.体育教学的内容4.体育教学的方法5.体育教学组织管理6.体育教学设计7.体育学习评价七、体育课程学习与指导1.体育课程学习的特征、过程与特点2.体育学习策略的含义、构成与特点3.体育学习策略应注意的问题与指导策略八、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体育课程资源的性质与分类2.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4.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九、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1.课外体育活动的概念、性质与特点2.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3.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策略十、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与实施1.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与特点2.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3.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实施策略十一、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与实施1. 课余体育竞赛的意义与特点2. 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形式与实施十二、理想的体育教师1. 理想的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2.体育教师课堂管理的内容及其过程3.理想体育教师的标准和原则十三、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与终身学习1.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习的内容与特点2.体育教育专业的实习与见习3.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4.体育教师的终身学习第三篇运动生理学一、绪论1.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2. 体育专业的学生学习运动生理学的意义3. 运动生理学与运动人体科学的其它学科的关系二、骨骼肌的机能1. 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2.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 RP )、动作电位( AP )产生的机制3. 神经肌肉接点的结构和兴奋传递的过程4. 肌细胞兴奋到肌肉收缩的全过程三、循环1. 运动训练时,循环机能的主要变化。
宁波大学2019年《346体育综合》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
三、论述题(2×15 分=30 分)
1.技战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运动技术训练要点,可结合网球、乒乓球或羽毛球等项目进行论 述。 2.详细阐述历时半年的大周期训练中各时期阶段的训练学特征。
(答案必须写在考点提供的答题纸上)
科目代码: 346 总分值: 300 科目名称:
体育综合
《运动生理学》
一、名词解释(4×5 分=20 分)
1.心输出量 2.静息电位 3.靶心率 4.极点
二、简答题(4×10 分=40 分)
1.简述最大吸氧量的概念以及影响因素。 2.简述运动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 3.简述儿童少年的神经系统特征。 4.简述力量训练的基本原则。
三、问答题(2×20 分=40 分)
1.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分类;运动型疲劳的机制和主要学说?如何促运动性疲劳的恢复? 2.评价运动员机能的主要指标有哪些?如何进行运动员的机能评定?
第2页共2页
宁波大学 2019 年硕士研究招生考试初试试题(A 卷)
(答案必须写在考点提供的答题纸上)
科目代码: 346 总分值: 300 科目名称:
体育综合
《运动训练学》
一、名词解释(5×4 分=20 分)
1.竞技水平 2.运动员知识能力 3.躯干稳定性力量 4.变换训练法 5.柔韧素质
二、简答题(5×10 分=50 分)
《学校体育学》
一、什么是讲解法?运用时要注意哪些要求?(15 分) 二、你如何看待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20 分) 三、试述体育课程的发展阶段及主要发展趋势?(20 分) 四、如何调控体育实践课的运动负荷?(20 分) 五、如何对课余体育锻炼进行自我监督?(25 分)
346体育综合考试大纲
346 体育综合
一 运动员心理能力概述 一 运动员心理能力释义 运动员心理能力的 要作用 三 运动员心理训 的类型 运动员心理能力训 的常用方法 一 意念训 法 诱导训 法 三 模拟训 法 三 几种心理 象及 克服方法 一 心理紧张的几种常用克服方法 使用表象 松法和自 暗示 松法的 键 三 心理胆怯的克服方法 四 情 消极的克服方法 五 情 激动的克服方法 四 运动智能概述 一 运动智能释义及构 运动员智能训 的 要作用 三 运动智能训 的 本方法 第九章 运动训 划 一 运动训 划概述 一 运动训 划释义 制定运动训 划的意义 三 运动训 划分类 多 训 划 一 全程性多 训 划释义 制定多 训 划的必要性 三 全程性多 训 划的划分 同阶段的主要任 和负荷特点 四 全程性多 训 划的 龄特征 五 全程性多 训 划的负荷特征 六 础训 阶段的多 训 划 七 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的多 训 划 八 竞技保持阶段的多 训 划 三 度训 划 一 度训 中的周期安排 大周期训 划的 本构 模式 四 周训 划 一 本训 周的 划和 赛前训 周的 划 三 比赛周的 划 四 恢复周的 划 五 课 划 一 训 课的种类 同类型训 课的特点 三 同任 训 课的要求
346 体育综合
第
第一章 学校体育概论 一、学校体育发展简况 一 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 国学校体育的产生 、学校体育 代社会
篇
学校体育学
发展 发展
一 学校体育 社区体育 学校体育 竞技体育 三 学校体育 素质教育 三、学校体育 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 学校体育 学生体质发展 学校体育 学生心理发展 三 学校体育 学生社会适应 四、学校体育的结构、 能 一 学校体育的结构 学校体育的 能 三 学校体育的目标 第 章 体育课程 目标
346体育综合考试大纲
346体育综合考试大纲一、考试概述346体育综合考试是一种涵盖多种体育项目的考试,旨在评估考生对体育运动的综合了解和运动能力。
本考试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两部分,共分为四大类考试内容:体育基础知识、体育技能、体育赛事和体育健康知识。
二、考试要求1.体育基础知识1)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心理学基础知识。
2)体育器材和场地的基本知识。
了解各种体育器材的名称和功能,以及常见的体育场地的规格和要求。
3)常见运动损伤及预防。
了解各种运动损伤的类型、原因和处理方法,学习如何预防运动损伤。
4)运动中的能量供应。
了解人体能量供应机制,在不同运动强度下如何适应能量需求。
2.体育技能共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项目:1)足球:掌握基本足球技巧,包括传球、射门、抢断、带球等。
2)篮球:掌握基本篮球技巧,包括运球、传球、投篮、防守等。
3)排球:掌握基本排球技巧,包括发球、接发球、扣球、接应等。
4)乒乓球:掌握基本乒乓球技巧,包括正反手横拍、正反手直拍、发球、接发球等。
5)羽毛球:掌握基本羽毛球技巧,包括正反手搓球、正反手直拍、发球、接发球等。
6)田径:掌握至少一项田径运动的技能,如短跑、长跑、跳远、跳高、铅球等。
7)游泳:掌握基本游泳技能,包括自由泳、蝶泳、仰泳、蛙泳等。
3.体育赛事了解以下五个大类赛事以及相关知识:1)奥运会:了解奥运会历史、主办城市、项目设置及相关规则。
2)世界杯:了解世界杯足球赛历史、主办国、参赛国家及相关规则。
3)NBA:了解NBA篮球赛历史、球队及球员、比赛规则等。
4)中国体育:了解中国体育发展历程、突出成绩和优秀运动员、体育制度等。
5)电子竞技:了解电竞的概念、历史、游戏种类及相关规则。
4.体育健康知识了解以下内容:1)基本的体育锻炼原则和安全知识,如暖身、拉伸、适度运动等。
2)合理的饮食搭配和健康饮食的概念及重要性。
3)不同年龄段、不同疾病患者及不同习惯群体的体育锻炼适宜性等。
三、考试形式1.理论知识考试堪比驾考科目一,考生需要学习并熟悉相关知识点,通过笔试来进行考核。
体育综合(346)考试大纲
体育综合(346)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体育专业硕士学位入学考试体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运动生理学三门体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体育专业所涉学科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理论分析、解决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社会体育指导等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运动训练学 100分学校体育学 100分运动生理学 10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简答题: 12小题,每小题10分,共120分分析论述题:6小题,每小题 20分,共120分三、考试内容(一)《运动训练学》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1、竞技体育概述2、运动训练概述(1)运动训练释义(2)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3、运动训练学概述第二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1、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2、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构成3、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1)状态诊断与目标建立的重要意义(2)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完整体系第三章运动训练原则1、运动训练基本原则概述2、竞技需要原则3、有效控制原则4、周期安排原则5、适宜负荷原则6、区别对待原则7、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第四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1、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2、运动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1)重复训练法(2)间歇训练法(3)持续训练法(4)变换训练法(5)循环训练法(6)比赛训练法3、运动训练常用手段第五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1、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2、力量素质及其训练3、速度素质及其训练4、耐力素质及其训练第六章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1、运动技术与运动员技术能力概述2、技术训练常用的方法3、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第七章运动员的战术能力及其训练1、竞技战术与运动员的战术能力2、战术训练方法3、战术方案的制订第八章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1、运动员心理能力概述2、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的常用方法3、几种心理现象及其克服方法4、运动智能概述第九章运动训练计划1、运动训练计划概述2、多年训练计划3、年度训练计划(1)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2)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模式4、周训练计划(1)基本训练周的计划和组织(2)赛前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3)比赛周的计划与组织(4)恢复周的计划与组织5、课计划与组织(1)训练课的种类(2)不同类型训练课的特点(3)不同任务训练课的要求(4)训练课的结构(5)训练课的负荷量度第十章运动队伍管理1、运动队伍管理的主要任务与组织实施要求(1)运动队管理的主要任务(2)运动队管理工作中必须处理好的各种关系2、教练员与运动员(1)教练员(2)运动员(二)《学校体育学》第一章学校体育概论1、学校体育发展简况2、学校体育与现代社会3、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4、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第二章体育课程1、体育课程的含义2、体育课程的编制3、体育课程的实施4、体育课程的评价5、我国体育课程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改革趋势第三章体育教学1、体育教学的概念与特点2、体育教学构成要素3、体育教学目标4、体育教学过程5、体育教学方法6、体育教学计划7、体育教学实施第四章课余体育1、课余体育的地位和特点2、课余体育的功能与价值3、课余体育锻炼的特点和原则第五章学校体育管理1、学校体育管理体制2、学校体育管理的目标与原则3、学校体育管理的内容4、学校体育管理法律法规第六章体育教师1、体育教师的地位与作用2、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3、体育教师的条件与职责(三)《运动生理学》绪论1、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和任务2、生命的基本特征3、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第一章骨骼肌机能1、肌肉收缩的原理2、肌肉收缩的形式3、骨骼肌不同收缩形式的比较4、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5、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及代谢特征6、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7、肌电的研究与应用第二章血液1、血液概述2、血液的功能3、渗透压和酸碱度4、运动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影响第三章循环机能1、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2、血管中的血压和血流3、运动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第四章呼吸1、呼吸运动与肺通气2、气体的交换3、氧气的血液运输与氧解离曲线的意义4、呼吸运动的调节5、运动时的合理呼吸第五章物质与能量代谢1、肌肉活动与物质能量代谢的相关概念2、糖代谢与运动能力3、脂肪代谢与运动4、蛋白质代谢与运动5、水的代谢6、人体运动的能量供应第六章肾脏机能1、运动性蛋白尿2、运动性血尿第七章内分泌机能1、激素及其生理作用2、几种主要激素的生物学作用3、兴奋剂及其危害第八章感觉与神经机能1、视觉器官2、听觉与位觉3、本体感觉4、肌肉运动的神经调控第九章运动技能1、运动技能的形成(条件反射学说)(1)运动技能的概念和分类(2)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3)体育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第十章有氧、无氧工作能力1、能量代谢有关的几个概念2、有氧工作能力3、无氧工作能力第十一章身体素质1、身体素质概述2、力量素质3、速度素质4、耐力素质5、灵敏与柔韧素质第十二章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1、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2、极点与第二次呼吸3、稳定工作状态4、运动性疲劳5、恢复过程第十三章特殊环境与运动能力1、高原环境与运动2、热环境与运动第十四章运动机能的生理学评定1、安静状态下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2、定量负荷时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3、极量负荷时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4、运动结束后恢复效果的生理学评定第十五章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与体育运动1、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与运动2、儿童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同等学力加试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体育专业硕士学位入学考试同等学力加试课目为:体育概论和运动心理学二门课程,要求考生掌握体育专业所涉学科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完整版)346体育综合
完整版)346体育综合答案:一、XXX1.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依据包括社会需要、发展学生身心需要、学校体育的功能和国情条件。
2.体育教学是在体育目标的制约下,将教师设计的体育教学内容通过教学策略内化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体系中,转化为预期的学生行为,从而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过程。
其特点包括教学目标的多元性、教学活动的复杂性、身心互动的统一性和内容编制的制约性。
3.分组轮换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体育教师的指导和小组长的协助下,各组同学先分别研究不同性质的内容,到规定时间相互轮换研究内容的方法。
其优点在于可使学生获得较多的练机会,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但缺点在于教师不宜全面照顾和指导学生,也不利于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顺序和运动负荷。
4.规范的体育教学目标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情境或条件、行为主题和行为水平五个要素。
例如,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三次50米接力跑练,每次不低于9秒的速度。
5.体育教学目标包括领域、认知、体能、技能、情感和社会六个方面。
二、论述题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兴趣爱好、文化水平和地域环境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和安排。
应当注重综合素质教育,包括学生身体素质、技能水平、道德素养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培养。
同时,应当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分别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设计和安排。
2.营养平衡学生通过教师讲解初步了解营养素质的平衡对人体健康的意义。
这个目标可以通过讲解食物营养成分的种类和作用,以及如何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食物来实现。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作用和来源,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含量和作用,从而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
3.50米接力赛学生以每次不低于9秒的速度完成3次50米接力跑练。
这个目标可以通过分组轮换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协作,通过练和比赛来提高自己的速度和协作能力。
体育综合(346)考试大纲
体育综合(346)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体育专业硕士学位入学考试体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运动生理学三门体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体育专业所涉学科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理论分析、解决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社会体育指导等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运动训练学 100分学校体育学 100分运动生理学 10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简答题: 12小题,每小题10分,共120分分析论述题:6小题,每小题 20分,共120分三、考试内容(一)《运动训练学》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1、竞技体育概述2、运动训练概述(1)运动训练释义(2)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3、运动训练学概述第二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1、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2、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构成3、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1)状态诊断与目标建立的重要意义(2)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完整体系第三章运动训练原则1、运动训练基本原则概述2、竞技需要原则3、有效控制原则4、周期安排原则5、适宜负荷原则6、区别对待原则7、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第四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1、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2、运动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1)重复训练法(2)间歇训练法(3)持续训练法(4)变换训练法(5)循环训练法(6)比赛训练法3、运动训练常用手段第五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1、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2、力量素质及其训练3、速度素质及其训练4、耐力素质及其训练第六章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1、运动技术与运动员技术能力概述2、技术训练常用的方法3、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第七章运动员的战术能力及其训练1、竞技战术与运动员的战术能力2、战术训练方法3、战术方案的制订第八章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1、运动员心理能力概述2、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的常用方法3、几种心理现象及其克服方法4、运动智能概述第九章运动训练计划1、运动训练计划概述2、多年训练计划3、年度训练计划(1)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2)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模式4、周训练计划(1)基本训练周的计划和组织(2)赛前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3)比赛周的计划与组织(4)恢复周的计划与组织5、课计划与组织(1)训练课的种类(2)不同类型训练课的特点(3)不同任务训练课的要求(4)训练课的结构(5)训练课的负荷量度第十章运动队伍管理1、运动队伍管理的主要任务与组织实施要求(1)运动队管理的主要任务(2)运动队管理工作中必须处理好的各种关系2、教练员与运动员(1)教练员(2)运动员(二)《学校体育学》第一章学校体育概论1、学校体育发展简况2、学校体育与现代社会3、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4、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第二章体育课程1、体育课程的含义2、体育课程的编制3、体育课程的实施4、体育课程的评价5、我国体育课程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改革趋势第三章体育教学1、体育教学的概念与特点2、体育教学构成要素3、体育教学目标4、体育教学过程5、体育教学方法6、体育教学计划7、体育教学实施第四章课余体育1、课余体育的地位和特点2、课余体育的功能与价值3、课余体育锻炼的特点和原则第五章学校体育管理1、学校体育管理体制2、学校体育管理的目标与原则3、学校体育管理的内容4、学校体育管理法律法规第六章体育教师1、体育教师的地位与作用2、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3、体育教师的条件与职责(三)《运动生理学》绪论1、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和任务2、生命的基本特征3、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第一章骨骼肌机能1、肌肉收缩的原理2、肌肉收缩的形式3、骨骼肌不同收缩形式的比较4、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5、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及代谢特征6、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7、肌电的研究与应用第二章血液1、血液概述2、血液的功能3、渗透压和酸碱度4、运动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影响第三章循环机能1、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2、血管中的血压和血流3、运动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第四章呼吸1、呼吸运动与肺通气2、气体的交换3、氧气的血液运输与氧解离曲线的意义4、呼吸运动的调节5、运动时的合理呼吸第五章物质与能量代谢1、肌肉活动与物质能量代谢的相关概念2、糖代谢与运动能力3、脂肪代谢与运动4、蛋白质代谢与运动5、水的代谢6、人体运动的能量供应第六章肾脏机能1、运动性蛋白尿2、运动性血尿第七章内分泌机能1、激素及其生理作用2、几种主要激素的生物学作用3、兴奋剂及其危害第八章感觉与神经机能1、视觉器官2、听觉与位觉3、本体感觉4、肌肉运动的神经调控第九章运动技能1、运动技能的形成(条件反射学说)(1)运动技能的概念和分类(2)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3)体育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第十章有氧、无氧工作能力1、能量代谢有关的几个概念2、有氧工作能力3、无氧工作能力第十一章身体素质1、身体素质概述2、力量素质3、速度素质4、耐力素质5、灵敏与柔韧素质第十二章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1、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2、极点与第二次呼吸3、稳定工作状态4、运动性疲劳5、恢复过程第十三章特殊环境与运动能力1、高原环境与运动2、热环境与运动第十四章运动机能的生理学评定1、安静状态下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2、定量负荷时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3、极量负荷时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4、运动结束后恢复效果的生理学评定第十五章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与体育运动1、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与运动2、儿童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同等学力加试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体育专业硕士学位入学考试同等学力加试课目为:体育概论和运动心理学二门课程,要求考生掌握体育专业所涉学科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体育综合》考试大纲
11. 运动机能的生理学评定;年龄、性别、环境与体育运动。 第二部分 学校体育学 1. 学校体育的起源与发展; 2. 学校体育的地位、功能与价值; 3. 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的关系; 4. 教师与学生; 5. 体育课程与教学; 6. 学校课余体育锻炼;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 7. 学校体育管理; 8. 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等。 第三部分 运动训练学 1. 运动训练学概念体系; 2. 竞技能力的含义、结构以及各种竞技能力子能力的含义、分类、评价及其训练; 3. 各具体运动训练原则的含义及其应用特点; 4. 运动训练方法的含义、分类及其应用; 5. 运动训练计划的含义及其分类,以及多年、年度、周、课等训练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要求。 (五) 参考书目 1.《运动生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 ISBN 978-7-5009-4044-9); 2.《学校体育学》(人民体育出版社 ISBN 978-7-5009-2543-9); 3.《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出版社 ISBN 978-7-5009-1991-9)。
(四)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运动生理学 1. 内环境的稳定及其调控; 2.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 3. 骨骼肌与运动; 4. 运动对血液的影响; 5. 运动与心血管系统及其影响; 6. 呼吸的过程及呼吸机能与运动; 7. 运动中的能量供应与消耗、评价、训练;运动与激素调节; 8. 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9. 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及其评定、训练; 10.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
《体育综合》考试大纲
学院(盖章):
负责人(签字):
专业代码:
专业(领域)名称:运动训练来自考试科目代码:346考试科目名称: 体育综合
(一) 试卷内容 考试包括运动生理学、学校体育学和运动训练学三个部分。
【免费下载】体育综合考试大纲
(三)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三、有效控制原则 (一)有效控制原则的概念 (二)有效控制原则的理论依据 (三)有效控制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四、周期安排原则 (一)周期安排原则的概念 (二)周期安排原则的理论依据 (三)周期安排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五、适宜负荷原则 (一)适宜负荷原则的概念 (二)适宜负荷原则的理论依据 (三)适宜负荷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四)科学地处理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关系 (五)科学地根据项目的性质安排负荷 六、区别对待原则 (一)区别对待原则的含义 (二)区别对待原则的理论依据 (三)区别对待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七、适时恢复训练原则 (一)适时恢复训练原则释义 (二)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 (三)贯彻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第三章 运动训练原则
一、运动训练基本原则概述 (一)训练规律与训练原则的概念 (二)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二、竞技需要原则 (一)竞技需要原则的概念 (二)竞技需要原则的理论依据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交写5、卷底重电保。要气护管设设装线备备置敷4高、调动设中电试作技资气高,术料课中并3中试、件资且包卷管中料拒含试路调试绝线验敷试卷动槽方设技作、案技术,管以术来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 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考 纲 科目代码、名称:
346体育综合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 (由考点提供) 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内容 试卷内容主要包括: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运动生理学的相关知识。
、考试目标
课程考试的目的在于测试考生对于体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以及综合运用分析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第一部分: 《运动训练学》 (一)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1 2 竞技体育概述 运动训练概述 运动训练学概述 (二) 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 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构成 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 2 3 (三)运动训练原则 1 2 运动训练基本原则概述 竞技需要原则
有效控制原则
周期安排原则
适宜负荷原则 区别对
待原则
适时恢复训练原则 5 6 7 四)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1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 运
动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 运动
训练常用手段
2 3 五)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 1 2 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
力量素质及其训练 速度
素质及其训练
耐力素质及其训练
3 4 六)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 1 2 3
运动技术与运动员技术能力概述
技术训练常用的方法
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七)运动员的战术能力及其训练 竞技战术
与运动员的战术能力 战术训练方法 战术方案的制订
1 2 3 八)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 1 2 3 运动员心理能力概述 运动员心理能
力训练的常用方法 几种心理现象及其克服方法 运动智能概述
4 九)运动训练计
划 1
2 3
4
5
运动训练计划概述 多年训练计划 年度训练计划 周训练计划 课计划与组织
十)运动队伍管理
1 2 运动队伍管理的主要任务与组织实施要求 教练员与运动员
第二部分: 《学校体育学》
一)学校体育概论 1. 学校体育发展简况
2. 学校体育与现代社会
3. 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4.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
二)体育课程
1.体育课程的含义
2.体育课程的编制
3.体育课程的实施
4.体育课程的评价
5.我国体育课程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改革趋势
三)体育教学
1.体育教学的概念与特点
2.体育教学构成要素
3.体育教学目标
4.体育教学过程
5.体育教学方法
6.体育教学计划
7.体育教学实施
四)课余体育
1.课余体育的地位和特点
2.课余体育的功能与价值
3.课余体育锻炼的特点和原则
五)学校体育管理
1.学校体育管理体制
2.学校体育管理的目标与原则
3.学校体育管理的内容
4.学校体育管理法律法规
六)体育教师
1.体育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2.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
3.体育教师的条件与职责
第三部分:《运动生理学》
(一)骨骼肌机能
肌肉收缩的形式;;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形态、生理、代谢特征以及与运动的关系(二)血液与循环机能血液的理化特性与生理功能;心脏泵血功能及其评价;血管中的血压和血流;运动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三)呼吸机能
呼吸运动与肺通气;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四)物质与能量代谢肌肉活动与物质代谢;人体运动的能量供应
(五)肾脏机能
(六)内分泌机能
几种主要激素的生物学作用:糖皮质激素与应激反应;儿茶酚胺与“应急”反应;生长
激素;胰岛素;睾酮
(七)感觉与神经机能
感觉与运动;肌肉运动的神经调控
(八)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的生理学本质;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九)有氧、无氧工作能力
航大標氧登的槻念、影响因食、竝运对实践中的.1^1:乳酸I跖槪念、在坯胡实践中的意
义;无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基础
(十)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十一)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
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极点与第二次呼吸;稳定工作状态;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判断运动性疲劳的指标及方法;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超量恢复);促进人体功能恢复的措施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与体育运动: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与运动;儿童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参考书目:
参照《体育硕士全国教育指导委员会提出的最新指导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