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营养与卫生第一章1 6节知识点

合集下载

《烹饪营养与卫生》教案

《烹饪营养与卫生》教案

《烹饪营养与卫生》教案第一章:烹饪与营养基础1.1 烹饪的定义与意义1.2 烹饪的基本技巧与方法1.3 营养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1.4 营养学的相关知识第二章:食材的选择与处理2.1 食材的分类与特点2.2 食材的选择原则与方法2.3 食材的处理与储存方式2.4 食材的安全与卫生第三章:烹饪过程中的营养保护3.1 烹饪过程中的营养流失与保护3.2 烹饪方法对营养的影响3.3 烹饪过程中的卫生注意事项3.4 烹饪过程中的食物安全第四章:烹饪营养搭配与平衡4.1 膳食平衡的原则与重要性4.2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的合理搭配4.3 维生素、矿物质的摄入与搭配4.4 食物的色彩搭配与营养关系第五章:烹饪卫生与食品安全5.1 烹饪环境的卫生要求5.2 烹饪工具与设备的清洁与消毒5.3 食物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注意事项5.4 食品安全与食品中毒的预防第六章:烹饪技巧与食谱设计6.1 烹饪技巧的提升与实践6.2 食谱设计的原则与方法6.3 创意烹饪与菜品创新6.4 烹饪中的调味技巧与调味品选择第七章:中式烹饪技术与菜品制作7.1 中式烹饪的基本技术7.2 常见中式烹饪方法与菜品制作7.3 中式烹饪中的火候掌握与调味技巧7.4 中式烹饪中的刀工与摆盘艺术第八章:西式烹饪技术与菜品制作8.1 西式烹饪的基本技术8.2 常见西式烹饪方法与菜品制作8.3 西式烹饪中的食材搭配与调味技巧8.4 西式烹饪中的摆盘与装饰艺术第九章:烘焙技术与甜点制作9.1 烘焙的基本原理与工具设备9.2 常见烘焙食品的制作方法9.3 甜点制作技巧与装饰艺术9.4 烘焙食品的保存与食用注意事项第十章:烹饪卫生与食品安全管理10.1 烹饪卫生管理的重要性10.2 食品安全的保障措施与实践10.3 厨房管理与卫生监督10.4 食品安全法规与标准等相关知识重点解析本《烹饪营养与卫生》教案共分为十个章节,涵盖了烹饪与营养的基础知识、食材的选择与处理、烹饪过程中的营养保护、烹饪营养搭配与平衡、烹饪卫生与食品安全等内容。

烹饪营养第一章_营养学基础课件

烹饪营养第一章_营养学基础课件
· (一)生理作用
·1.是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重要组分
·2.与金属具有很强亲和力
·3.保护心血管、维护心肌健康
·4.促进生长、保护视觉器官及抗肿瘤作用
· (二)吸收和代谢
·吸收:
· 在小肠中,吸收率高60-80%
·排泄:
· 大部分经尿液排出,少量随胆汁、胰液、肠液分泌到肠腔,也可 从汗液和呼出气排出
· 乳糖不耐症
· 四、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和来源
·供给量:占热量的55—65% ·来源:谷类和根茎类
第四节热能
· 一、概述 · 热:维持体温 · 能:维持生理功能 · 单位:
·焦耳 ·千卡
· 生热营养素产热系数
·1g碳水化合物=16.7kj(4kcal) ·1g脂肪=36.7kj(9kcal) ·1g蛋白质=16.7kj(4kcal) ·1g乙醇=29.3kj(7kcal)
·包括:亚油酸、亚麻酸
· 2、磷脂
·甘油磷脂 ·卵磷脂 ·神经磷脂
· 3、胆固醇 · 4、糖脂
· 二、脂类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 三、脂肪的功能 · (一)体内脂肪的功能
·1、体内能量的储存形式 ·2、机体重要的构成成分 ·3、保护作用 ·4、维持体温正常
· (二)食物脂肪的功能
·1、提供能量 ·2、增加饱腹感 ·3、改善食物的感官性状 ·4、提供脂溶性维生素 ·5、提供必需脂肪酸
· 二、铁 · (一)生理作用
·1)参与血红蛋白组成 ·2)构成机体酶 ·3)与免疫功能有关 ·4)与维生素生成有关
· (二)吸收与代谢 · 食物铁
·非血红素铁
·植酸、草酸多酚类物质抑制吸收 ·胃酸缺乏、抗酸药物抑制吸收 ·维生素 C、单糖、有机酸踧踖吸收 ·肉因子促进吸收 ·核黄素促进吸收

(完整版)烹饪营养与卫生第一章7-12节知识点

(完整版)烹饪营养与卫生第一章7-12节知识点

第七节热能人体所需要的热能是指贮存在食物中的并可供给人体利用的那部分化学能。

人所需的能量归根到底来源于太阳能。

一、热能单位、系数与计算(一)热能单位千卡(kcal)千焦耳(kJ)1千卡= 4.184千焦耳1千焦耳= 0.239千卡(二)热能系数➢热能系数:1g营养素在体内氧化所产生热能的数量,称之为热能系数或生理卡价。

➢糖、脂肪在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所释放的热量基本相同。

蛋白质在体内氧化比体外燃烧所释放的热能要少。

➢人对糖的吸收率为98%,脂肪为95%,蛋白质为92%。

➢三大营养素在体内氧化的实际产热量(热能系数)为:糖4千卡/克脂类9千卡/克蛋白质4千卡/克(三)热能的计算计算方法:将食物中3大营养素的克数乘以各自的产热系数即得。

二、人体热能的消耗每日对热能的消耗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静息代谢率、运动的生热效应、食物的生热效应。

(一)静息代谢率(RMR)➢RMR是指维持人体正常功能和体内稳态,再加上交感神经系统活动所需要的基本能量消耗。

➢在每日能量消耗中所占比重最大(60%-75%)。

➢基础代谢率(BMR)稍低于静息代谢率(二)运动的生热效应(TEE)➢TEE是指高出静息代谢水平的体力与脑力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消耗。

➢在能量消耗中,TEE的变化最大。

高强度运动时,能量消耗可能达到RMR10-15倍。

对于一个中等活动强度的人来说,TEE大约占总能量消耗的15%-30%。

(三)食物的生热效应(TEF)➢又叫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TEF是指进餐后数小时内食物消化、转运、代谢和储存过程中超过RMR的能量消耗。

➢TEF约占每日能量消耗的10%三、热能的来源与供给量标准(一)热能来源糖类60%-70% 蛋白质11%-14% 脂类20%-25%(二)热能供给量标准➢热能收支平衡:热能摄入量和消耗量保持平衡。

➢负氮平衡:摄入热量达不到人体需要时,蛋白质会消耗一部分,出现负氮平衡。

➢人体标准体重计算公式:身高(cm)-105=体重(kg)如果实际体重比标准体重多或少10%以内,都属于正常范围。

中式烹调师初、中、高级培训大纲

中式烹调师初、中、高级培训大纲

中式烹调师初级培训大纲中式烹调基础理论知识一、培训要求:通过初级中式烹调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学生应了解常用烹调原料的营养常识和食品卫生的基本要求,掌握菜肴成本核算的常用方法,懂得如何指导徒工工作。

二、培训内容:第一章饮食营养与卫生1、几类烹饪原料的营养卫生⑴谷类的营养卫生⑵豆类的营养卫生⑶畜肉类的营养卫生⑷禽肉和蛋类的营养卫生⑸鱼及其水产品的营养卫生⑹食用油脂的营养卫生⑺蔬菜的营养卫生2、几类烹饪原料的主要卫生问题⑴几类烹饪原料的主要卫生问题⑵食品腐败变质的控制和处理3、饮食卫生⑴食具卫生⑵环境与设施的卫生⑶个人卫生⑷关于食品卫生法第二章饮食业成本核算1.饮食业成本核算的意义和作用(1)成本核算的概念(2)饮食业的成本核算⑶饮食业成本核算的意义(4)学习和搞好成本核算工作2.饮食产品成本核算(1)饮食产品成本核算的方法和特点⑵主食、点心的成本核算⑶菜肴制品的成本核算(4)宴席的成本核算第三章指导徒工工作的意义和方法1.指导徒工工作的意义3.指导徒工工作的方法常用烹调原料知识一、培训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员应掌握常用烹调原料的基本知识,了解常用烹饪原料的分类,品质鉴定和保管方法。

二、培训内容:第一章概论1.烹饪原料的分类及品质鉴定2.烹饪原料的保管第二章初级烹饪原料知识1.粮食2.肉品类3.蔬菜4,水产品及其制品5.干货制品6.调味品初级烹饪原料加工技术一、培训要求:通过本课程教学,学生应了解刀工的--般知识,掌握基本刀法的适用范围和一般技术操作知识,懂得鲜活原料的初步加工方法,熟悉常用烹调原料的出骨、分档取料和干料涨发的做法。

二、培训内容:第一章刀工刀法1.刀工2.刀和菜墩的使用和保养3.刀法4.原料形状及其刀法5,肉类(禽类)、鱼肉类、豆制品、常用蔬菜及其它原料形状的标准。

第二章鲜活原料的初步加工1.新鲜蔬菜的初步加工5.水产品的初步加工6.家禽、家畜的初步加工7.常见野味的初步加工第三章出肉和取料1.出肉加工2.分档取料第四章干制原料涨发1.干料涨发的意义3.干料涨发的主要方法第五章配菜1.配菜的重要性2,配菜的基本要求3.配菜的原则和方法初级烹调技术一、培训要求:通过本课程教学,学生应了解中式烹调的基础知识,掌握火候、调味和原料的初步熟处理的基本知识,懂得汤对烹调菜肴的作用,熟悉挂糊、上浆、勾荚的方法并能掌握几种常用烹调方法的操作要领。

项目六食品卫生学基础知识《烹饪营养与卫生》PPT课件

项目六食品卫生学基础知识《烹饪营养与卫生》PPT课件
Restricted Information and Basic Personal Data
项目六 食品卫生学基础知识
任务一 微生物有关知识
三、微生物与人类生活 1.人体的正常菌群 在人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都有一层微生物附着,在正常情况下对 人无害有些还是有益的或不可缺少的,称为正常菌群。 2.食品细菌
Restricted Information and Basic Personal Data
项目六 食品卫生学基础知识
任务一 微生物有关知识
四、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 微生物在环境中有着不同的生境,对微生物的影响是环境生境中诸因素的综合
作用,但各因素中仍有主要因素或次要因素。对微生物影响的物理和化学因素主要 有温度、水分、辐射、氧气、化学物质等。
1.温度对微生物活动的影响 2.水分对微生物活动的影响 3.辐射对微生物活动的影响 4.氧气对微生物活动的影响 5.化学物质对微生物活动的影响
Restricted Information and Basic Personal Data
项目六 食品卫生学基础知识
任务二 食品的腐败变质
【知识支撑】 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食品原有的色、香、味、形和营养价值发生了从量变到 质变的变化,导致食品质量降低,甚至完全不能食用,这种现象叫做食品腐败变质。 一、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和条件 1.微生物的作用 2.酶的作用 3.化学物质的作用 4.环境因素的作用
Restricted Information and Basic Personal Data
项目六 食品卫生学基础知识
任务一 微生物有关知识
二、微生物的分布 1.土壤中的微生物 2.水中微生物 3.大气中的微生物
Restricted Information and Basic Personal Data

-烹饪营养与卫生——第一章-营养学概论PPT课件

-烹饪营养与卫生——第一章-营养学概论PPT课件


么意思?

小 结
答案提示:
钢比铁硬,饭比人硬,人无论多厉害都要吃饭,其意是想强
课 堂
调吃饭的重要。
练 习
(从饭作为主食给人提供的营养素的重要性引入本课。)
目 录
-
13
第一章第一节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一) 糖类
一、糖类的结构

课 讲
提问:

1、糖类为什么又叫碳水化合物?
本 课
2、糖类都是甜的吗?

(×)5、用天然维生素补充比服用合成维生素更有效。

课 小
(√)6、不吃鱼、肉(吃素)的人,同样可以保持身体健康。

(×)7、生长在肥沃土壤里的食物营养比生长在贫瘠土壤的要丰富。

(√)8、用化肥种植的食物和用天然有机肥种植的食物营养价值相同。

(×)9、生吃鸡蛋最营养。
(×)10、空腹喝牛奶更有利于营养的吸收利用。

答案提示:

两者主要成分都是“淀粉”
只不过芡粉只是纯淀粉而已。
扬州炒饭
-
24返回
第一章第一节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一) 糖类
看一看、想一想:

为什么糖原又被誉为“动物淀粉”?



本 课 小 结


练 习
瘦肉

答案提示:

血糖即血液中的葡萄糖一部分
转化成“糖原”贮存于肝脏和肌肉 凤眼肝
中,缺糖时再转变成葡萄糖补充血
本 课
单糖


(甜)
•淀粉
课 •蔗糖
双糖

练 习
•麦芽糖 (甜)

烹饪营养与卫生课件-第一章-营养学概论

烹饪营养与卫生课件-第一章-营养学概论

脂肪
提供能量,维持细胞正常 功能。
维生素
参与身体代谢,维持生理 功能。
水分
维持生理功能,调节体温。
各类营养素的功能
碳水化合物
主要提供能量,是人体最主要的 能源物质。
脂肪
储存能量,维持体温,保护内脏 器官。
蛋白质
构成身体组织,维持细胞生长、 修复和更新。
水分
维持生理功能,调节体温,运输 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营养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人们合理选 择食物和保持良好营养状况,以维护 和促进人体健康。
营养学研究内容
食物的成分
研究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含量、性质和作用,以及食物中其他生物活 性成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研究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影响这些过 程的因素。
营养素对人体的作用
03
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方案,以 满足其特殊的营养需求。
营养与慢性疾病预防
01 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与长期 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有关。
02 合理的营养摄入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慢性 疾病的发病率。
03 通过科学合理的膳食搭配和健康的生活习惯,预 防和控制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豆类
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 矿物质等,有助于维持身 体健康。
01
02
03
04
05
06
蔬菜
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 食纤维等,有助于维持身 体健康。
肉类
提供优质蛋白质、铁、锌 等,是人体重要的营养来 源。
奶类
提供钙、维生素D等,有 助于骨骼健康。
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谷类
提供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谷类中的膳 食纤维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B族维生素对神经系统健 康有益。

课件 烹饪营养与卫生课件-第一章 营养学概论

课件 烹饪营养与卫生课件-第一章 营养学概论

02 营养素与能量
碳水化合物
定义
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
分类
根据聚合度,碳水化合物可以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单糖是最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如葡 萄糖和果糖;双糖由两个单糖分子结合而成,如蔗糖和麦芽糖;多糖则是由多个单糖分子 聚合而成,如淀粉和纤维素。
功能
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功能是为人体提供能量。当人体摄入碳水化合物后,它们会被分解为葡 萄糖,进入血液循环,为身体各部位提供能量。
合理搭配食材
通过合理的食材搭配,可以起到营养互补的作用,提高食物的整体营养价值。例如,蔬菜与肉类搭配,可以提供丰富 的蛋白质和维生素。
烹饪前处理
在烹饪前对食材进行适当的处理,如切块、切片、切丝等,可以减少烹饪过程中营养的流失。同时,烹 饪前用水冲洗或浸泡食材,也可以去除部分农药和重金属残留。
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
感谢您的观看
营养学的重要性
维持生命
人体通过摄取食物获得所需的 能量和营养素,以维持正常的
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
促进生长发育
合理的营养摄入可以促进儿童 的生长发育和成年人的身体机 能。
预防疾病
科学合理的膳食可以预防多种 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 尿病和某些癌症等。
提高生活质量
良好的营养状况可以提高人们的身 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使人们更有精
力和体力去应对工作和生活。
营养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营养学
古代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和经验积累,形成了许多有关食物 与健康的智慧,如中国的中医食疗和印度的阿输吠陀等。
近代营养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食物成分的认识不断深入, 开始进行食物营养成分的分析和实验研究,形成了近代营 养学的雏形。

烹饪营养与卫生课件-第一章-营养学概论

烹饪营养与卫生课件-第一章-营养学概论

烹饪的营养学原则
个体营养需求与健康- 总结词
详细描述个体营养需求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如年龄、性别、生理状况等对营养需 求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营养计划。- 总结词
05
营养学与健康
营养学与健康
• 总结词:详细描述营养学在健康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如预防 疾病、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等,以及如何将营养学应用于 日常健康管理中。- 总结词:介绍一些实用的健康管理工具和 技术,如健康档案、个性化营养计划、定期健康检查等,以便 更好地实现健康管理目标。- 总结词:分析不同健康管理策略 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健康管理方法。总结词:介绍一些成功的健康管理案例,如企业员工健康管理 计划、社区健康项目等,以便更好地了解健康管理的实际效果 和价值。
蛋白质
构成身体组织,维持生理功能, 促进生长发育。
水分
维持生理功能,参与新陈代谢。
矿物质
构成骨骼、牙齿等硬组织,维持 生理功能。
维生素
参与生命活动,调节生理功能。
各类营养素的功能
碳水化合物
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 提供日常所需能量的60-
70%。
蛋白质
是构成人体组织的基本物 质,参与生理功能的调节

,推荐量为每天8杯水(约2升 )。
03
食物的营养价值
食物的分类与特点
蔬菜
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 维等,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
肉类
提供优质蛋白质、铁、锌等, 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
谷类
提供能量、膳食纤维、B族维 生素等,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 源。
水果
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 维等,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
烹饪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保护食物中的营养素,如先洗菜、切菜后浸泡,以 减少维生素的流失。

烹饪营养与配餐第一章 绪论

烹饪营养与配餐第一章 绪论
了 13种维生素 • 1934年营养学被正式承认为一门科学 • 整个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中叶为发现研究各种营养素的 鼎盛时期
二、营养学的发展历史
• 1973年确定14种必需微量元素 • 1984年确定人体8种必需氨基酸 • 1990年确定8种必需微量元素 • 二十世纪末期植物化学物的研究热点 • 二十一世纪分子营养学为又一研究热点 • 目前膳食纤维、植物化学物、营养素与慢性病成为
烹饪营养与配餐第一章 绪论
本章要点 Key Points:
1 食品营养与卫生的概念 2 营养学的发展 3 营养学研究内容 4 营养与食物(饮食)与人体健 康关系的学科,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
与国计民生的关系密切,它在增进人 民体质、预防疾病、保护和提高健康 水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三、营养学的研究内容
2.食物营养(Food & Nutrition) 研究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食品加工、运输、保藏等
对食物营养价值的影响。 研究开发、利用食物
新资源。
三、营养学的研究内容
3.不同人群的营养(Nutrition for Special Physiological Needs) 研究特殊生理(孕妇、乳母、幼儿、老年等)人体对营
与某些营养过剩有关的疾病: 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 维生素A、D过量中毒,微量过量元素中毒等
与营养相关的疾病: 癌症
四、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我国城市居民膳食存在的主要问题 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
2002年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消费量由1992年的37克 增加到44克,脂肪供能比达到35%,超过世界卫生组织 推荐的30%的上限。
研究的热点

烹饪烹饪营养与卫生教案

烹饪烹饪营养与卫生教案

江苏省靖江中等专业学校理论课程教师教案本2013 —2014 学年第一学期专业名称烹饪课程名称烹饪营养与卫生授课教师芮琼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课堂教学安排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课堂教学安排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课堂教学安排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课堂教学安排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课堂教学安排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课堂教学安排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课堂教学安排第一章营养学概述综合练习一、名词解释:1、营养2、完全蛋白质3、混合钙池4、必需脂肪酸5、维生素6、必需氨基酸二、填空:1、营养素在体内有三方面的功用:第一,第二,第三;2、酸中毒是指,所以糖具有辅助脂肪的氧化抗生酮的作用;3、蔗糖水解以后生成一分子的和一分子的;4、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脂肪主要是一分子的和三分子的组成为,也就是5、蛋白质的消化率可分为和;6、七种常量元素是指:;7、一般认为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混合食用,可以提高中的铁的吸收率;8、人体含量最多的一类无机盐是,贫血是由于人体内缺造成的,缺碘易患病,缺会发生创口愈合迟缓,人缺与克山病有关,儿童蛀牙由于缺乏;9、维生素A又名,只存在于食品中,植物性食品中的是维生素A的前身,在体内可以转化;10、维生素E又称,维生素中性质最稳定的一种是,性质最不稳定一种是,唯一含有金属元素的是, 又称吡哆素;12、人的皮肤中含有,经紫外线或阳光照射后能转变为;13、市面上出售的维生素D2药品就是由照射而制成的;三、判断题:1、磷能参与体内能量的转化;----------------------------------------------2、脂肪的消化率与熔点成反比;-------------------------------------------3、人体大脑中能量的来源于血液中的葡萄糖;-------------------------4、谷类蛋白质是膳食蛋白质的主要来源;-------------------------------5、水溶性维生素很少产生过多症;----------------------------------------6、维生素B2能维护皮肤、黏膜组织的健康;---------------------------7、脂肪可溶解视黄醇和钙化醇;…………………………………--8、单糖不经消化就可以被人体消化吸收;…………………………9、经常食用牛奶和海产品,可预防缺铁性贫血;…………………11、维生素D、乳糖、蛋白质能促进铁的吸收;-----------------------12、经常晒太阳可预防儿童佝偻病;…………………………………四、选择题:1、钙的消化吸收与食物中的哪种因素有关;A、维生素AB、维生素B1C、维生素CD、维生素D2、克汀病主要是由于缺乏所造成的;A、钙B、碘C、锌D、铁3、下列食物中蛋白质消化率最高的是;A、牛奶B、鸡蛋C、豆腐D、豆浆4、钙的最好来源是;A、乳制品B、肝脏C、黑豆D、豆腐5、治疗缺铁应首选哪种食物;A、鱼肉B、酸奶C、牛奶D、豆腐6、下列食品中,铁的消化吸收率最高的是;A、肝脏B、鱼类C、鸡蛋D、菠菜7、谷类蛋白质的限制性氨基酸是;A、赖氨酸B、蛋氨酸C、丙氨酸D、色氨酸8、需要维持氮平衡的是;A、青少年B、外科手术恢复期病人C、成年人D、乳母9、当血液中哪一种情况发生会出现肌肉的抽搐;A、血钙含量下降B、血钙含量增加C、血锌浓度下降D、血锌浓度增加10、一次大批量的摄入野生动物的肝脏,可能会出现哪种营养素中毒;A、铁B、维生素AC、钙D、维生素D11、下列人群中,水分占人体比例最多的是;A、运动员B、工人C、机关干部D、学生12、蛋白质的特征元素是;A、碳B、氢C、氧D、氮13、某女性一日热能消耗是4180千焦耳,问一日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各需的克数是;A、60克、500克B、30克、150克C、30克、300克D、55克、350克14、为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每公斤食盐加碘的量为;A、10毫克B、10克C、1毫克D、1克15、老年人味觉减退是由于人体内缺乏;A、锌B、硒C、镁D、铜16、维生素中性质最稳定的是;A、维生素DB、维生素B6C、维生素PPD、维生素E17、患了脚气病,应该多补充一些;A、蔬菜B、粗粮C、干制品D、水果18、有“主力维生素”之称的是;A、维生素DB、维生素B6C、维生素KD、维生素B1219、经常食用生鸡蛋,可能引起的缺乏;A、叶酸B、生物素C、泛酸D、维生素B220、在人体内可转变为维生素PP;A、赖氨酸B、色氨酸C、蛋氨酸D、亮氨酸21、绿豆发芽后,其营养成分有显著变化的是;A、维生素B2B、蛋白质C、维生素CD、钙22、选出属于完全蛋白质的一项;A、麦胶蛋白B、麦谷蛋白C、玉米胶蛋白D、骨胶蛋白23、与人体骨骼代谢相关的维生素是;A、维生素AB、维生素DC、维生素PPD、维生素E24、可增加植物性食物中铁消化吸收率的是;A、维生素AB、维生素EC、维生素CD、维生素D25、能作为脂肪抗氧化剂使用的维生素是;A、维生素AB、维生素DC、维生素ED、维生素K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课堂教学安排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课堂教学安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营养学概述一、绪论1.营养:人体为了维持正常生理、生化、免疫功能以及生长发育、代谢、修补组织等生命活动而摄取和利用中营养素的综合过程。

2.卫生:是指食物原料在种植(养殖)、采集(收获)、运输、储存、加工、烹调直至食用全过程中所存在的卫生问题。

3. 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是食物营养价值的关键,食物中的卫生要素便是食物的基础。

3.营养素:食物中能够供给人体能量,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生殖等生命活动和运动的有效成分,叫营养素。

4.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素:糖类、脂类、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其中糖类、脂类、蛋白质被称为产能营养素。

5.营养素的三大功能:(1)作为建造和维持人体的构成物质。

(2)作为产热和脂肪沉积的能量来源。

(3)对人体各种功能、生命过程起调节和控制作用第一节糖类糖类主要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氢、氧的比例2:1,与水相同,故也称为碳水化合物。

一、糖类的组成和分类1.单糖单糖:是分子结构最简单并且不能水解的最基本的糖分子,包括由3个碳原子至6个碳原子或更多个碳原子所组成的糖类。

性质:味甜,不经消化可为人体直接吸收利用。

(1)葡萄糖C6H12O6,六碳糖;是血糖的主要成分(2)果糖与葡萄糖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

最甜的一种糖。

食物中的果糖在人体内转变为肝糖原,然后分解为葡萄糖。

(3)半乳糖在人体内转变成肝糖原而被利用,是构成神经组织的重要成分。

2.双糖双糖:由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属低聚糖。

性质:味甜,不能直接为人体所吸收,在消化道中必须经过酶的水解作用,生成单糖以后才能被吸收利用。

(1)蔗糖结构:一份子葡萄糖+一份子果糖性质:加热至200度时变成焦糖。

烹饪中红烧菜肴的酱红色就是利用这点性质。

结构:两分子葡萄糖性质:加热时可随温度的升高产生由浅黄——红黄——酱红——焦黑等不同的色泽。

如烤鸭。

(3)乳糖结构:一分子葡萄糖+一分子半乳糖来源:只存在于乳汁中➢乳糖的作用:乳糖在肠道中吸收较慢,有助于乳酸菌的生长繁殖,乳酸菌可对抗腐败菌的繁殖和生长,可防止婴儿的某些肠道疾病。

➢酸奶原理:乳糖在乳酸菌的作用下,可分解成乳酸糖的甜度标准:蔗糖的甜度为100作标准甜度:果糖175,葡萄糖75,山梨糖50,甘露糖40,麦芽糖和半乳糖32,乳糖163.多糖多糖是由若干个单糖分子缩合而成的高分子物质,,构成多糖的单糖分子数量不一,可以是几百、几千,这是一类复杂的糖。

性质:多糖无味,不能被直接消化,纤维素是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也不提供能量的的多糖。

(1)淀粉➢直链淀粉:能溶于热水的可溶性淀粉为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不溶于热水只能在热水中膨胀的为支链性淀粉。

➢糊化作用:淀粉无甜味也不溶于热水,但加水加热至沸时,就会形成浆糊,这称为糊化作用。

糊化作用的运用:食品加工中的粉条、粉丝、粉皮➢淀粉在酶的作用下,依次分解为糊精、麦芽糖和葡萄糖,最后以葡萄糖形式被机体吸收利用。

糊精在肠道中有利于嗜酸杆菌的生长,减轻肠内细菌的腐化作用,小儿腹泻时常给一些烤黄的干馒头片吃,就是利用这种作用。

(2)糖原糖原存在于人和动物体内,被称为动物淀粉,其结构与支链淀粉相似,是人和动物贮存糖的主要形式,在维持能量平衡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肝糖原和肌糖原之分。

(4)纤维素➢纤维素是一类最复杂的多糖,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膳食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

➢膳食纤维不能为人体所利用。

➢功能:①膳食纤维具有降低血浆胆固醇的作用。

可以防治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②能改善血糖生成反应。

能使血胰岛素升高,从而降低餐后血糖的生成。

③能改善大肠功能。

膳食纤维为大肠内的菌群提供可发酵的底物,可使肠内细菌合成的有毒产物快速排出,减少但是过多的膳食纤维可降低营养素的利用率。

二、糖的生理功能1.供给热能①我国人民膳食中总热量的60%-70%都是由糖供给的②葡萄糖是取得能量的基本形式③淀粉类食物来源广、廉价、耐贮存④葡萄糖在体内氧化较其他生热营养素放出热能快2.构成机体组织的主要成分3.帮助脂肪氧化和节省蛋白质脂肪代谢需要有足够的糖来促进氧化,糖量不足时,脂肪氧化不完全,而产生酮体堆积,从而发生酸中毒,所以糖具有辅助脂肪的氧化抗生酮的作用。

4.保护肝脏和解毒有利于肝素的合成,从而增强了肝脏的功能及合成肝素的能力。

三、糖的需要量和食物来源每日需要糖量平均以占总热能供给量的60%-70%。

糖的食物来源主要是植物性食品,如谷类、豆类、根茎类(芋头、藕等)、蜂蜜、乳类第二节脂类一、脂类的组成和分类➢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

脂肪主要有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其中氧的比例小,所以发热量高)。

➢根据双键来分,脂肪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动物油脂)和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脂)。

➢从营养角度分,可分为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和非必需脂肪酸。

➢卵磷脂和胆固醇是重要的类脂二、脂类的生理功能1.贮存和供给热能每克脂肪在人体内氧化可供给热量38KJ(9kcal)2.构成身体组织3.维持体温、保护脏器4.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5.供给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对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脂肪酸,它不能再人体内合成或合成不足,而必须从食物脂肪中摄取。

目前肯定的必需脂肪酸是亚油酸。

➢必需脂肪酸的功能:必需脂肪酸在人体内构成集体组织和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作用。

(1)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2)它对线粒体和细胞膜尤为重要,在体内参与磷脂的合成。

(3)参与胆固醇的转运和代谢。

(5)有利于妊娠和促进乳汁分泌(6)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目前公认的必需脂肪酸是亚油酸,EPA和DHA也具有必需脂肪酸的生理活性。

三、食用脂肪的营养价值1.脂肪的消化率不饱和脂肪酸和低级脂肪酸含量越高,其熔点越低,也较容易消化和吸收。

2.必需脂肪酸的含量3.脂溶性维生素的含量肝脏、奶、蛋黄中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D比较丰富。

植物油中含维生素E较丰富。

四、膳食中脂肪的来源和供给量➢植物性:菜籽、花生、大豆、芝麻动物性:猪油、牛油、羊油➢脂肪的供给量占每日热能供给量的20%-25%第三节蛋白质一、蛋白质的组成1.蛋白质的化学组成(1)元素组成:碳、氢、氧、氮4种元素。

在人体细胞中的含量仅次于水,约占细胞干重的50%以上。

(2)氨基酸➢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也是蛋白质消化后的最终产物。

➢氨基酸一端为羧基,具有酸性;一端为氨基,又有碱性。

➢根据营养作用可分为两类: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3)必需氨基酸➢概念:是指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速度远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而必须从每日膳食中供给一定的数量,否则就不能维持氮平衡的氨基酸。

➢成人需要的必需氨基酸有8种: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组氨酸,婴儿需要)➢限制氨基酸:食物蛋白质中,按照人体需要及其比例关系相对不足的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

➢谷类的第一限制氨基酸是赖氨酸,豆类的第一限制氨基酸是蛋氨酸。

(4)非必需氨基酸概念:非必需氨基酸并非机体不需要,它们都是构成机体蛋白质的材料,并且必须以某种方式提供,只是因为这部分氨基酸能在人体内合成,或者可以由其他氨基酸转变而成,故称为“非必需氨基酸”。

(5)半必需氨基酸:某些氨基酸不是必须从食物中获得,但是如果不从食物摄取,它们会消耗必需氨基酸,我们将这种氨基酸称为半必需氨基酸。

如:酪氨酸←苯丙氨酸胱氨酸←蛋氨酸(1)完全蛋白质必须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合适,能维持人体健康,促进生长发育。

如乳类中的酪蛋白、乳蛋白,蛋类中的卵清蛋白及卵黄蛋白,肉类中的白蛋白和肌蛋白,鱼类中的蛋白质,大豆中的大豆蛋白,小麦中的麦谷蛋白和玉米中的谷蛋白。

(2)半完全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不合适,能维持人体健康,但不能促进生长。

如小麦、大麦中的麦胶蛋白。

(3)不完全蛋白质种类不齐全,既不维持健康,也不促进生长。

如动物骨、皮中的胶蛋白,玉米中的胶蛋白。

二、蛋白质的生理功能1.构成和修补机体组织2.调节生理功能构成反应酶、构成激素、解毒作用、维持正常渗透压、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3.运输功能4.构成抗体和干扰素干扰素被称为抑制病毒的法宝和抗癌生力军,也是一种糖和蛋白质的复合物。

5.供给热能三、食物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食物中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其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含量及其比例是否与人体内的蛋白质相近,越相近则营养价值越高。

1.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凯氏定氮法蛋白质的含量=测得蛋白质的含氮量×6.252.蛋白质的消化率➢蛋白质的消化率受不同食物、加工烹调方式和人体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大豆蛋白质的消化率:整粒大豆<豆浆<豆腐鸡蛋蛋白质的消化率:油煎蛋<带壳煮鸡蛋<荷包蛋<冲蛋花<蒸蛋生鸡蛋的蛋清中含有一种抗胰蛋白酶因子和抗生物素蛋白,可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对生物素的利用。

3.食物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比值4.蛋白质的利用率➢蛋白质的生理价值是评价蛋白质利用率的一种指标。

➢蛋白质生理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其所含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而定。

凡是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宜的蛋白质,其生理价值就高。

四、蛋白质互补概念:将两种或两种以上食物蛋白质混合食用时,其中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就可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其氨基酸比值更接近人体需要的模式,从而提高了混合蛋白质的生理价值,这种作用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例子:大豆、玉米单独使用,其生理价值都只有60几,如果混合食用蛋白质的生理价值可提高到76。

八宝粥、扬州炒饭(2)搭配的种类越多越好(3)同时吃五、蛋白质的供给量和食物来源➢一般成年人氮平衡幼儿、孕妇和病后康复的人正氮平衡消耗性疾病负氮平衡➢蛋白质严重缺乏时,会产生营养不良性水肿。

蛋白质缺乏往往与能量缺乏同时发生,称为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供给量:按能量计,每日摄取的蛋白质占总能量的11%-14%按重量计,以每日每千克1.0-1.2g➢食物来源:肉类、奶、蛋、鱼、豆类、坚果类、薯类、熟菜及谷物。

我国人民的蛋白质60%-70%来源于谷类。

第四节无机盐1.概念:人体内元素除碳、氢、氧、氮以有机化合物形式存在外,其余各种元素统称为无机盐或矿物质。

2.分类:➢从营养角度来看,分为必需矿物质、非必需矿物质、有毒元素必需矿物质:是指这种元素在机体内的健康组织中存在,并且含量浓度比较恒定,为机体正常生理生化功能所不可缺少,缺乏时会发生组织结构或生理异常,补给这种元素后可恢复正常或可防止这种异常的发生。

➢从人体含量分,可分为常量元素、微量元素。

占人体重量0.01%以上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如钙、镁、钾、钠、磷、氯、硫7种占人体重量0.01%以下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如铁、碘、铜、锌、钴、锰。

➢无机盐的功能:无机盐在人体内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构成身体组织成分和调节生理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