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药剂型_微乳剂的研究进展
农药微乳剂发展现状及其制备影响因素研究
e lin l ic s e h sp p r n d i h r ce sa d a v tg s ae i t d c d mu s sa' ds u s d i t i a e ,a sc a a tr d a a e r u e .B sd s h a tr a h u d o e n t n n r n o e ie ,t ef co t t o l sh s
决了有效成份的热贮 稳定性问题 。18 94年 , 日本专 利 用 阴离子 表面 活性 剂 和非离 子表 面活性 剂复 配制
得 除草 、 杀菌 和杀虫 微乳 的研究 已涉 及到 卫生用 药 、 农用 杀虫 剂 、 菌剂 、 杀 除草 剂等各 领域 。 国外 已有 品种 为 1% 高效 苯醚 菊 酯 、% 氯 菊 0 5
年代 ,92年 安徽省 化工 研究 所 首先 研 制成 功 了氯 19
活性剂的含量 , 并真正达到无限稀释时保持微乳液 ,
也 是今后 研究 的重 点 。
2 农 药微乳剂型 的特点及其优越 性
在水基化的农药新剂型中, 微乳剂具有明显 的 优势。微乳剂是 由液体原药与溶剂制得 的液体农药 原 药 , 乳化 剂 、 散剂 等 表 面 活性 剂 的作用 下 , 在 分 以
be c nsd r d i t e a ain ae ds us e i e al o i e e n ispr p r to Βιβλιοθήκη ic s d n d t i. r
Ke r y wo ds: co—e ls n d a tg s p p ain a tr mir mu i ;a v a e ; r a t ;fco o n e r o s
GAO n .a , e Ya g fn。 tal
农药新剂型——微乳剂
第2 0卷 第 5期
20 0 6年 5月
化 工时刊
Ch m ialIdu ty Ti e e c s r m s n
VoI2 No. . 0, 5 M a 5. 0 y. 20 6
召 王 军
Ab ta t I h sp p r h o si e eo me tstain a d te d o e t ie p e a ain a d u e wee i to s r c n ti a e .t e d me tc d v lp n iu to rn sfrp si d rp r t n c o n s r nr - d c d frty.T e h o e re tr b s d m c o mu so s we' it d c d.Th rp r e sr cue ca sfc to s u e s l i h n t e n v lge n wae — a e i re lin I n r u e  ̄ o ep o e t s,tu t r l i ain , i s i
ra h meh d ,f r to h o e ,q ai n e d me t d d a a k eo muso s we nr d c d.Me w ie e c t o s o main te r s u t i d x a r sa rwb c s o mire l/ n r ito u e i ly n i n f e n a h l te d v lp n i ain a d d v lp n rn e t ie m co muso s a o s art n b e . h e eo me tst to e eo me tt d o p i d re lin th me Wa n rae i r f u n e f s c i d i
农药微乳剂的研发动向及前景
农药微乳剂的研发动向及前景目前有关农药微乳剂产品的开发尚存在着争议,原因之一是微乳剂中表面活性剂的用量通常在10%~25%,不仅比加工乳油高,而且比水乳剂中表面活性剂的用量(通常5%左右)要高很多。
而大量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可能会与蛋白质、多肽、DNA等生物大分子结合或直接渗入细胞膜,也表现为经皮毒性高。
此外,农药微乳剂中所使用的某些醇类、酮类和酰胺类等亲水性极性溶剂与二甲苯的急性毒性相当(有的如二甲基甲酰胺是致癌物质),而且这些亲水性溶剂渗入到农作物、土壤和地下水后很难将其清除,分离它们比苯类非极性溶剂更困难。
对这些物质的慢性毒性也不可忽视,它们会对环境和食品安全构成新威胁,也会造成对人类、动物和环境保护有害的问题。
因此,国外主要开发的是农药水乳剂,而微乳剂产品却很少。
尽管近些年农药微乳剂在我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已有大量产品上市,但由于微乳剂具有上述问题,我国对于农药微乳剂的研发要采用审慎态度(即要使用环境友好的溶剂),对其审批也应是十分严格的。
微乳剂的研发动向由于微乳剂存在上述问题,因此加工微乳剂应摒弃使用这类有危害性的亲水极性溶剂,这是开发安全环保微乳剂的先决条件。
目前国内对于环保微乳剂的开发较为安全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1. 不使用溶剂的微乳剂(1)对于液体农药活性成分可以不用溶剂直接加工微乳剂,如齐崇广等不用溶剂研发了50%乙草胺微乳剂,配方为:乙草胺原油54.1%,乳化剂BW-1652 为20%,助表面活性剂5%,去离子水20.9%。
再如宋芳等用95%二嗪磷原油研制20%二嗪磷微乳剂,配方中不用溶剂,加入18%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和12%助溶剂(乙醇),水补足到100%。
(2)宋世理等研制了25%三唑磷纳米乳液制剂(笔者认为是不用溶剂的无水三唑磷微乳剂),确定最佳配方为:三唑磷25%(折百),表面活性剂75%S (S1 与S2 分子比7:1),其中表面活性剂S1为聚氧乙烯醚类,S2 为硫酸盐,组成了表面活性剂S。
农药微乳剂
农药微乳剂的研究进展杨克勤(河南科技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摘要:论述了农药新剂型微乳剂的进展、形成机理、特性和基本组成,较详细地讨论了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关键词:微乳剂稳定性透明表面活性剂70年代起美、英、德和日本等国家都有微乳液的研究报道,研究内容涉及卫生用药和农用杀虫、杀菌和除草剂等方面。
在农药微乳液研究中,80年代国外有关专利就有用非-阴离子复配制农药微乳剂的报道,90年代就研发出5%氰戊菊酯和 10%高效苯醚菊酯微乳剂产品进入市场。
我国80年代后期开始涉及家庭卫生用药的微乳剂开发,90年代开始研发拟除虫菊酯类微乳剂用在蔬菜和棉花上防治害虫。
目前我国对农药微乳剂不断增加兴趣和投入,并且迅速研发,是由于我国农药销售市场仍旧以乳油为主,约占 60%,每年使用的有机溶剂(主要是二甲苯为主的“三苯”溶剂)近 30万吨。
这些溶剂在加工时不仅存在易燃易爆和中毒问题,而且在使用中对人类和哺乳动物构成直接危害,也严重污染环境,还耗费大量资金(使成本增加)和造成石化资源的浪费。
农药微乳剂是我国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安全、环保型水基性的新剂型,也是发达国家近几年来重视研发的一种代替农药乳油的优良液体剂型,并已成为国际上农药新剂型发展的方向。
1 微乳液的形成和特性1.1 微乳液形成的机理Schulman 等人认为,油-水-表面活性剂体系要形成微乳液,体系的界面张力必须降到零附近。
Gerbacia 和 Rosano 认为,微乳液的形成与助表面活性剂(如乙醇)沿着界面迁移有关。
这种迁移作用暂时将界面张力降到零,使得液滴重组为更小的液滴,一旦迁移结束,助表面活性剂又像表面活性剂那样使高表面能的液滴稳定下来。
有时加入助表面活性剂也不能制得微乳液是因为不能使这些更小的液滴稳定下来,这些小液滴就聚结起来形成液径较大的乳液。
Shinda 和Hirnoko 则认为,微乳液中观测到的迁移现象与胶团溶液中出现的现象没有本质区别。
5.0%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的研究
5.0%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的研究翟溯航【摘要】The effective ingredient 5% beta-cypermethrin microemulsion had been prepared successfully with the use of compound emulsifier. The stable performances can reach the national standard. New research methods had been used to determinat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kinds of dosage form, microemul sion and emulsion. The dispersed state, aggregation state after dried and the infiltration on plant leaf surface after diluted by water are all different These microscopic detec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5.0% self-made microemulsion comparing with traditional emulsion has better dispersion effect and invasive,and shows a distinct crystalline state.%采用自配复合乳化剂成功制备高效氯氰菊酯质量分数为5.0%的微乳剂,测定其稳定性能均能达到国家标准;采用新型研究方法从微观领域考察高效氯氰菊酯的微乳剂和乳油这两种不同剂型,发现稀释后,二者在水溶液中的分散状态、风干后的聚集状态以及在植物叶片表面的浸润情况都存在差异.这些微观检测结果说明高效氯氰菊酯质量分数为5.0%的微乳剂相较于传统乳油有更好的分散效果和浸润性,并显示了与乳油截然不同的结晶状态.【期刊名称】《河南科学》【年(卷),期】2012(030)003【总页数】4页(P337-340)【关键词】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微观【作者】翟溯航【作者单位】暨南大学材料系,广州5106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2.3+5高效氯氰菊酯(beta-cypermethrin,以下简称Bcy)又称顺式氯氰菊酯、高效灭百可,是将氯氰菊酯(cypermethrin)8个异构体中的两个无效体经催化异构转为高效体而得到的产品,相较于传统氯氰菊酯,Bcy的杀虫效力能提高1倍,而毒性降低50%~70%.Bcy主要用于防治棉铃虫、菜粉蝶、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等鳞翅目害虫,杀虫机理以触杀和胃毒为主,目前剂型有乳油(EC)、高渗乳油(HEC)、高渗水乳剂(HEW)、微乳剂(ME)、水乳剂(EW)、可湿性粉剂、粉剂、悬浮剂、片剂、烟剂等,实际使用中以乳油最为常见.近年来,Bcy的微乳剂和水乳剂逐渐发展并展露优势,兀新养、杨旭彬[1]等人研究了Bcy质量分数为4.5%的水乳剂的工艺和影响;吴秀华、陈蔚林[2]研究了Bcy质量分数为5%的微乳剂配方;此外,谭涓[3]等人还研究了Bcy与阿维菌素的复配;王亚廷[4]等探讨了Bcy与辛硫磷的复配.这些剂型以水为主要介质,代替了乳油中的二甲苯,环保效果尤为突出.但是目前水乳剂和微乳剂也存在缺陷,最明显的就是Bcy原药含量低,一般微乳剂中Bcy的质量分数为4.5%,而在乳油中可以达到20%甚至更高;其次,水剂的分散效果不如乳油理想,稳定性也有待提高,这些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都限制了水乳剂和微乳剂在实际中的应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了自配复合乳化剂,配置了Bcy质量分数为5.0%的微乳剂,并且采用微观方法对其性质和作用效果进行了研究.这些微观方法区别于传统的检测手段,不仅从外观上表征制剂,更是从粒子角度分析了制剂在用水稀释后的分散状况、与植物叶片的接触情况、带电性以及结晶状态,有助于对农药作用机理的研究,并对今后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1.1 实验材料Bey质量分数为95%的Bcy原药,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提供;乳化剂:农乳401(苯乙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HLB值为13~15)、农乳500#(十二烷基苯磺酸钙,HLB值为5.0)、EL-20(蓖麻油聚氧乙烯醚,HLB值为9.5)、农乳601#(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HLB值为13.5)、农乳602#(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HLB值为14.5)、农乳1600#(苯乙烯基苯基聚氧乙烯基聚氧丙基醚),均由邢台蓝星助剂厂提供;4.5%高氯乳油、正丁醇、丙三醇、乙酸乙酯、二甲苯,丙酮均为分析纯,广州化学制剂厂提供;去离子水等.1.2 实验仪器FLUKO公司FM200乳化机、DF-101集热式恒温磁力搅拌器、英国Malvern仪器有限公司激光光散射纳米粒度仪、德国Kruss公司DSA100型接触角测量仪、美国惠普公司Agilent 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怡星有限公司JSM 6510扫描式电子显微镜、精密天平.1.3 试验方法1.3.1 Bcy微乳剂的制备微乳剂溶液包括连续相和分散相.连续相主要为水,分散相包括Bcy原药、乳化剂和其他助剂[5].采用相转化的方法,将Bcy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加入乳化剂和其他助剂制成分散相,在FM200乳化机的搅拌下(1000r/min),把去离子水缓慢加入到分散相中,完成有机相和水相之间的转化.1.3.2 物理性能测试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对自制Bcy微乳剂的外观、pH值、对硬水的稳定性、稀释稳定性、热贮稳定性(在54℃±2℃下保存14 d)和冷贮稳定性(在0℃±2℃下保存7 d)分别进行检测.1.3.3 Bcy稀释后在水中的分散情况用激光光散射纳米粒度仪分别对稀释500倍、1000倍、1500倍、2000倍的Bcy质量分数为4.5%的市售乳油和5.0%的自制微乳剂的粒径、粒径分布指数和表面带电荷进行测定.保持室温25℃,采用连续测量模式,每个样品测4次,取平均值.1.3.4 接触角的测量用DSA100型接触角测量仪测定Bcy质量分数为4.5%的乳油和5.0%的自制微乳剂稀释至500倍后与不同植物叶片的接触角.1.3.5 扫描电镜(SEM)采用JSM 6510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稀释1000倍的Bry质量分数为5.0%的微乳剂和4.5%的乳油制剂的形态和分布.2.1 微乳剂的制备及物理性能实验表1为初步筛选的结果,由于实验内容涉及具体配方,故所采用的乳化剂分别由字母A至F编号代表.根据外观以及热贮稳定性和冷贮稳定性初步判断第Ⅱ、Ⅵ、Ⅶ号微乳剂合格,并对其进一步分析,表2为进一步实验后的结果.可以看出,Ⅱ号、Ⅶ号各方面物理性能表现均良好,热贮稳定性实验和冷贮稳定性试验也都没有出现沉淀,保持无色透明;分散实验中将微乳剂逐滴加入到自来水中稀释200倍,液滴分散快速不聚集,30℃水浴1 h后无油无沉淀;在硬水中和自来水中也能保持稳定,说明这两种微乳剂是符合标准的.但是由于Ⅶ号微乳剂的乳化剂含量高而Bry含量略低,所以选择Ⅱ号微乳剂做后续实验.2.2 最佳配方经过实验筛选出最佳的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配方如下:Bcy质量分数5.0%;有机助剂为乙酸乙酯,质量分数为8.0%;乳化剂A+C占整个微乳剂体系总质量的12.0%;防冻剂丙三醇质量分数3.0%;剩余由去离子水补足100%.2.3 微观观察Bry微乳剂分散情况将自制的5.0%Bcy微乳剂和市售4.5%Bcy乳油仿照农业实际应用的要求分别稀释500倍、1000倍、1500倍和2000倍,采用激光光散射纳米粒度仪测定其粒径(D)、粒径分布指数(PDI)以及电荷(Zata)分布,结果见表3.通常农药微乳剂的粒径范围为1~100 nm,5.0%Bcy自制微乳剂稀释后粒径为30~60 nm,正好落在这个范围内,且随着稀释倍数增加微乳剂的粒径有变大的趋势;而乳油的粒径则要大得多,在160~200 nm.另外,从粒径分布指数上看,乳油的分布指数为0.3~0.5,微乳剂的分布指数都小于0.3,属于分散均匀的体系,分散状况比乳油要好.分布更均匀有利于植物对药物的充分利用,而小的粒径又增大了接触面积,二者共同作用能起到提高药效的效果.表3中Zata电位表示粒子所带的电荷性质和大小.粒子的带电性能往往会影响到粒子与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粒子的结合性能,两种制剂粒子都带负电荷且微乳剂的绝对值更大些,这就有利于粒子结合带正电荷的粒子特别是在形成复配药物时更容易.而复配药物是未来农药发展的趋势,这样看来,微乳剂更具潜力.2.4 接触角测定实际应用中还应考虑到药物与植物的接触即浸润情况,因为喷洒过程中大量农药会因为来不及完全浸润而流失在土壤中,因此,良好的浸润性是充分利用农药的前提.表4为使用DSA100型接触角测量仪测得的两种制剂在稀释500倍后,分别在包菜、上海青、芥蓝上的接触角.总体上看,微乳剂的接触角普遍小于乳油,这是因为乳油经稀释后在水中以大分子油滴的形式存在,与叶片接触时体现疏水性,而微乳剂的的尺寸小,液滴成分中油相含量少,在水中易分散,在植物表面更易浸润.良好的接触情况可以减少农药在喷洒过程中的损失,从而间接提高了药效.2.5 SEM结果将Bcy的微乳剂和乳油分别稀释1000倍后滴在载玻片上,经过风干、喷金后,进行测试,结果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微乳剂的结晶成分呈现分散的颗粒状粒径为几个微米;乳油的油汕滴则大范围不规则连续分布,这是不同剂型中不同的介质(乳油中为二甲苯,微乳剂中为乙酸乙酯和水)对结晶产生了影响,水溶液中更利于形成分散的粒状结晶,有机溶剂中更易形成连续的不规则结晶.Bcy是聚酯类农药中极为重要的一种,传统研究集中于宏观方向上的考察,如外观、杀虫效果等,而没有涉及微观层次的探讨.此次采用粒径分析、电荷分析、SEM和接触角测量,从微观领域对微乳剂和乳油进行分别研究,发现微乳剂在稀释后粒径更小,在纳米级,且分布更均匀,并带有更多负电荷,这有利于农药在实际使用中的药效提高和与其他农药制成复合药剂.另外Bcy的微乳剂的结晶状态和乳油也有明显差异,这种区别是由于分散介质对结晶产生了影响所致,至于这种影响的作用机理以及如何进一步利用微乳剂中的负电荷是今后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1]兀新养,杨旭彬,谭涓,等.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的研制[J].应用化工,2007,36(3):302-307.[2]吴秀华,陈蔚林,易秀成,等.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的研究[J].农药,1999,38(1):19-20.[3]谭涓,刘永忠,邹忠良.3.5%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的研究[J].应用化工,2007,36(2):202-209.[4]王亚廷,李波,刘亚敏,等.20%高效氯氰菊酯·辛硫磷微乳剂的研制[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7,28(9):46-49.[5]王广远.5.0%缓释型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的研究[J].农药,1998,37(12):13-15.【相关文献】[1]兀新养,杨旭彬,谭涓,等.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的研制[J].应用化工,2007,36(3):302-307.[2]吴秀华,陈蔚林,易秀成,等.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的研究[J].农药,1999,38(1):19-20.[3]谭涓,刘永忠,邹忠良.3.5%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的研究[J].应用化工,2007,36(2):202-209.[4]王亚廷,李波,刘亚敏,等.20%高效氯氰菊酯·辛硫磷微乳剂的研制[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7,28(9):46-49.[5]王广远.5.0%缓释型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的研究[J].农药,1998,37(12):13-15. Research of the 5.0%Beta-cypermethrin Microemulsion。
微乳剂在农药制剂中的应用
引言在1958年“微乳”正式出现之前,微乳已应用于生产活动中,60年代以后,微乳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前景引起了广大科学工作者的兴趣,目前,微乳已在三次采油、日用化学、纺织染整、催化、化学反应介质、药物传递等领域广泛应用,其中,微乳剂作为一种水性化制剂,便是微乳在药物领域中的应用。
在农药、安全性和环境污染要求日趋严格的今天,以水为基剂的农药新剂型已成为世界农药剂型研究和发展的方向,而作为一种新型的水性化农药制剂,微乳剂正是这样一种绿色农药制剂。
外观透明、均匀的微乳剂是一种热力学稳定的O/W型体系,是由农药有效成分和乳化剂、分散剂、防冻剂、稳定剂、助溶剂等助剂均匀地分散在基质水中而形成的。
1 微乳剂在农药加工中的应用1.1 农药制剂概况我国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大国,随着农药的大量使用,农药领域存在的问题也愈来愈突出,其中,广泛引起注意的问题之一就是农药给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
目前,我国使用的农药剂型主要有乳油、可湿性粉剂、颗粒剂、粉剂、水剂、悬浮剂、微乳剂等。
在农药剂型使用方面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例如:水稻、棉花是我国主要作物,虫害普遍发生,杀虫剂的使用约占整个农药产量的70%,而杀虫剂中乳油制剂占各种剂型总量的70%,其中有机磷农药又占70%。
这种不合理情况也可由1998年我国各种剂型制剂数占制剂总数的百分比情况来说明:乳油(EC)、可湿性粉剂(WP)、粉剂(DP)、颗粒剂(GP)四种传统剂型占我国剂型产量的75%,其中乳油产量及制剂数就占一半。
由于乳油要耗用大量的甲苯、二甲苯等有毒的有机溶剂,而这些有机溶剂在使用中绝大部分又被白白耗费,这不仅造成了生产成本的提高,而且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发达国家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出发,限制和禁止芳香烃类有机溶剂在农药中的使用,尤其是在蔬菜、果树上的使用。
鉴于此,我国应压缩乳油的产量,大力发展新剂型品种,逐步开发乳油的替代品。
1.2 微乳剂在农药制剂中的应用从一些国家和地区限用、禁用乳油农药起,许多科学工作者致力于微乳剂的研究。
50%乙草胺微乳剂的研究
(3)配制50%乙草胺微乳剂时,助表面活性剂最佳用量为质量分数5%。
(4)50%乙草胺微乳剂与乳油相比,降低有机溶剂用量60%以上,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
1实验部分
1.1实验设备
高效气相色谱,SP502,山东鲁南化工仪器厂;电热恒温培养箱,NMK02型,湖北省黄石市医疗器械厂;农药乳液稳定性测试仪,BC01N型,大连北方分析仪器厂;架盘药物天平、冰箱、烧杯、比色管、安培瓶若干。
1.2实验药品
乙草胺原油(质量分数92.4%),工业级,山东省滨州市农药厂;乳化剂,自制,由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而成;助表面活性剂,工业级,自选。
50%乙草胺微乳剂的研究
农药微乳剂是剂型开发的新方向之一。在农药乳油中大量有机溶剂的使用,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近年来,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农药制剂中使用的二甲苯等的限制日益严格,从而促使水性化农药如微乳等剂型的发展。我国直到20世纪90年代微乳剂才真正进入研究和开发阶段,微乳剂品种较少,特别是关于除草剂微乳剂的报道更少。乙草胺是目前全国旱田除草剂的第一大品种,除草效果优异,并且使用方便,价格便宜,深受广大用户欢迎。目前仅见奥克公司已研制出50%乙草胺微乳剂乳化剂OX8503报道。鉴于50%乙草胺微乳剂的广阔前景及其独特性能,在此特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1.3微乳剂的配制及透明温度区的测定
将计量好的原油加入搅拌器中,然后加入规定量的乳化剂,助表面活性剂及水,搅拌至均匀透明即可。取上述调制好的微乳剂置于50mL具塞比色管中,插入温度计,放在水浴中缓慢升温,出现反相混浊时的温度为透明温度区上限。同样在冰箱中存放,缓慢降温至冻结,由冻结状态恢复至均相透明液态时的温度为透明温度区下限。
农药微乳剂型的研究进展
农药微乳剂型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农业发展的重视,使得防治农业病、虫、草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农药用量增加,在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
为适应农业持续发展的要求,微乳剂将成为农药的主导剂型,其对环境污染小,易于操作使用,防治效率高,药效稳定等优点,被人们所接受和认识。
微乳剂是近年来很受欢迎的农药新剂型。
农药微乳剂是借助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将液体或固体原药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一种水包油型微乳液。
该剂型是指在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下,使不溶于或微溶于水的有机化学农药有效成分高度分散在水介质中,自发地形成“胶束”。
胶束的表面有一层表面活性剂分子,使之形成稳定的、各向同性的、透明或半透明的均相液体分散体系。
由于它具有稳定性、增溶、高的传递效率、安全性、促进向动植物组织内部渗透等特点,因此,较之其他类型的农药有许多优越性。
与水乳剂比较,都是将液体或半固体农药成分分散在水中制得,是一种经时稳定的分散体系。
微乳剂与水乳剂不同之处在于分散在水中的有效成分的粒径不同,前者粒子超微细,为0.01~0.1 m,外观透明或接近透明,后者为0.1~50 m,外观为乳白色。
配制微乳剂所需乳化剂的用量通常比配制乳油或水乳剂的用量大,成本高。
与乳油相比,微乳剂基本不用或少用有机溶剂。
乳油因大量使用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对环境的污染而受到限制。
微乳剂因基本不用或较少使用有机溶剂,贮运安全,无易燃易爆之虑,使用后也不存在环境污染,所以被认为是与环境相容性较好的一种“绿色农药制剂”。
而且,田间药效比乳油高5%~10%,刺激性、臭味减轻;贮运稳定性好;没有沉淀、结块以及粘度增大、流动性差的缺点,对作物的安全性也较高,是取代乳油的最佳剂型。
与水剂、可溶性液剂相比,微乳剂适用于很多水溶性低的农药有效成分,水剂只适用于很少一些水溶性高的有效成分。
而水溶性高的有效成分更合理的剂型是水溶性固体制剂。
我国用于加工水剂的原药含量一般不高(如杀虫双),很难加工成高浓度的水剂,因而包装费用和运输费较高。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新一代绿色农药制剂4.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新一代绿色农药制剂4.5%高
效氯氰菊酯微乳剂
成果简介:
目前高效氯氰菊酯在国内外常用的剂型是乳油,存在缺点是耗用大量有机溶剂、气味大、易燃、污染严重等。
我校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研究,开发成功的 4.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是以廉价水代替昂贵的有机溶剂,使高效氯氰菊酯油性农药在水相中形成透明稳定体系,每吨制剂可节省有机溶剂700kg,降低原材料生产成本,减少易燃性和刺激性,降低毒性,减轻环境污染,提高制剂的精细化水平和商品价值,当前被称为环保型“绿色农药”制剂。
本项目技术成熟,登记资料齐全,工艺合理,方法易行,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一代农药制剂。
农药亚微乳剂
二甲苯12% 二甲苯5~8%
5
20%好安威水乳剂
二甲苯5%
EW631# 8%
三、农药亚乳剂研究新进展
1、乳化剂用量接近乳油,如20%三唑磷亚微乳剂,乳化剂 DK90#用量约8%,30%毒死蜱亚微乳剂,乳化EW631#8%. 2、乳化剂通用性好,如乳化剂EW631#,适合15+15%毒· 三 唑、2+30%功夫· 毒、1+30%甲维盐· 毒等亚微乳剂。 3、只少量使用甚至不用甲醇,不用丁醇、DMF、吡咯烷酮等。 4、探明三唑磷、辛硫磷、二嗪磷、毒死蜱、喹硫磷亚微乳剂, 及其与阿维菌素、甲维盐复配亚微乳剂,适宜弱碱性至中 性保存。
四、农药微乳剂亚乳剂的药害试验
农药微乳剂和亚微乳剂,高剂量下,田间试验对水稻安全性较好,而 对于蔬菜、果树、玉米、烟草等作物,容易产生药害。一般情况下,微 乳剂和亚微乳剂稀释1000倍以上,对试验作物都较安全;稀释在500倍 以内时,乳油剂型对作物也许安全,但是微乳剂和亚微乳剂则可能产生 严重药害。如2.5%功夫乳油,500倍液用于防治玉米生长期害虫,较为 安全;而2.5%功夫微乳剂,500倍液则导致玉米生长严重畸形,300倍 液则导致玉米芯3~4d内腐烂;又如20%三唑磷乳油,200倍稀释液对柑 橘幼果安全,而20%三唑磷亚微乳剂200倍则导致柑橘幼果落果严重。 如2%阿维菌素(微)乳油(原药+乳化剂AV80#8%+甲醇), 200倍液 对甘蓝、辣椒、豆角等疏花落果落叶非常明显。 关于微乳剂亚微乳剂的药害现象,笔者认为,在药液的超微细化和高 表面活性剂量的双重联合作用下,农药活性物颗粒更加容易渗透进入植 物组织内部,当积累到一定量时,容易对靶标作物产生生理性毒害作用。 同时也启发人们,追求微乳剂无限稀释也是利弊参半,需要综合考虑药 液超微化适宜粒径与最佳防效的关系,促进农药剂型健康发展。
农药微乳剂型的研究进展
农药微乳剂型的研究进展农药微乳剂型的研究进展王军,刘大勇,许培援(郑州轻工业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河南郑州450002)中图分类号:S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268(2005)06-0009-06化学防治是人类防治农林病、虫、草、鼠害等的主要手段,对保证农业的增产增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乳油、可湿性粉剂等农药老剂型的大量使用,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在环保要求更加严格的今天,国际上减少农药污染的呼声愈来愈强烈,不宜再大力发展乳油、可湿性粉剂等老剂型,迫切需要开发一些安全、高效的新剂型,从而出现了微乳剂、悬浮剂、水溶剂、微胶囊剂、水分散性粒剂、浓乳剂、农药缓释剂、多功能混合制剂等许多新剂型。
悬浮剂、水溶剂、微胶囊剂、水分散性粒剂、浓乳剂、农药缓释剂、多功能混合制剂等都具有一定优点,但是其技术难度大,生产成本比较高。
而微乳剂配制工艺简单,具有稳定性、增溶、传递效率高、安全性、促进向动植物组织内部渗透等优点,因此,以水部分或全部代替乳油中有机溶剂的微乳剂[1]便成了较好的农药新剂型而得到开发应用,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收稿日期:2004-12-10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022*******)作者简介:王军(1961-),男,山西宝鸡人,教授,主要从事表面活性剂合成及应用研究。
E-mail:wangjun8828@/doc/004773340.html,[29]Pierce J S.Institute of brewing analysis committee mea2surement of yeast viability[J].J Inst Brew,1970,76:442-443.[30] Lloyd,David Hayes,Anthony J.Vigour,vitality and vi2ability of microorganisms[J].FEMS Microbiology Let2ters,1995,133(1):1-7.[31] Srienc F.Cytometric data as the basis for rigorous mod2els of cell population dynamics[J].J Biotechnol,1999,71:233-238.[32] Porro D,Ranzi BM,Smeraldi C,et al.A double flowcytometric tag allows tracking of dynamics of cell cycleprogression of newborn saccharomyce scerevisiae cellsduring balanced exponential growth[J].Y east,1995,30:1157-1169.[33] Müllers,Hutter K J.Prozessoptimierung von reinzuch2tund Anstellverfaren mittels flusscytometrie chssischenbrauereien[J].Monatsschr Brauwiss,1999,3:40-48.[34] Day J P,K ell D B,Griffith G W.Differentiation ofPhytophthora infestans sporangia from other airbornebiological particles by flow cytometry[J].Appl EnvironMicrobiol,2002,68(1):37-45.[35] McSharry J J,Costantino R,McSharry M B,et al.Rapid detection of herpes simplex virus in clinical sam2ples by flow cytometry after amplification in tissue cul2ture[J].J Clin Microbiol,1990,28:1864-1866. [36] Barardi C R M,Emslie K R,Vesey G,et al.Develop2ment of a rapid and sensitive quantitative assay for ro2tavirus based on flow cytometry[J].J Virol Methods,1998,74:31-38.[37] Patterson B K,Till M,Otto P,et al.Detection of HIV-1DNA and messenger RNA in individual cells by PCR-driven in situ hybridisation and flow cytometry[J].Science,1993,260:976-979.[38] Marie D,Partensky F,Jacquet S,et al.Enumerationand cell cycle analysis of natural populations of marinepicoplankton by flow cytometry using the nucleic acidstain SY BR green I[J].Appl Environ Microbiol,1997,63:186-193.[39] Defoort J P,Martin M,Casano B,et al.SimultaneousDetection of Multiplex-Amplified Human Immunodefi2ciency Virus Type1RNA,Hepatitis C Virus RNA,andHepatitis B Virus DNA Using a Flow Cytometer Micro2sphere-Based Hybridization Assay[J].J Clin Microbiol.2000,38(3):1066-1071.[40] Y an X,E G Schielke,K M G race,et al.Microsphere-based duplexed immunoassay for influenza virus typing byflow cytometry[J].J Immunological Methods,2004,284:27-38.91 农药微乳剂的优越性微乳剂是近年来很受欢迎的农药新剂型。
新型农药剂型微乳剂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新型农药剂型微乳剂的发展现状及展望在农林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化学农药功不可没,然而农药的大量使用,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危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合理使用农药的同时,更加注重农药的安全性,科学家们也在不断研究和开发新型绿色农药,以减少或避免农药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目前,国内外农药新剂型研究的热点主要是水基性制剂,如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等,逐步替代有机溶剂用量大的传统乳油剂。
其中,农药微乳剂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较安全、绿色环保的新农药剂型,成为新型绿色农药发展的方向。
为此笔者就这一新的剂型做一报道,希望对我国农药企业的发展有一定指导作用。
一、微乳剂的特点微乳剂(miroemubbn, M)是透明或半透明的均一液体,是由基质水与液体农药原药,在表面活性剂或助表面活性剂(乳化剂、分散剂、防冻剂、稳定剂等)的帮助下,自发形成的各向同性的热力学稳定分散体系,其粒子半径一般在10 lOOnm。
由于农药微乳剂不用或少用有机溶剂,对环境污染大大减少,相较其他农药剂型有诸多优点,被视为新型绿色农药制剂。
其具有以下的特点:1.稳定性农药制剂从配制成到使用前,通常需要较长的保存期。
使用时,为了有利于喷雾器喷施,需要加水稀释和搅拌以保持均匀状态。
相较其他不稳定的剂型(悬浮剂、可湿性粉剂等配制的稀释液和各种乳剂),农药微乳剂是热力学稳定体系,可以长期放置而不发生相分离,其配制成的稀释液也具有非常好的稳定性。
2.增溶作用农药中的有效成分通常是难溶或不溶于水的,而表面活性剂或助表面活性剂可以对农药起到增溶作用。
增溶不仅可以增加农药的溶解速度,还有利于农药中的有效成分传递穿过生物组织的半透膜,提高药效。
农药微乳剂相较于其他剂型对农药有效成分的增溶作用更加明显。
3.高的传递效率农药在使用过程中,通常采用稀释喷洒的方式,要求喷洒的雾滴大小适中,以免影响液滴在叶面上黏附。
一方面,农药微乳剂含有高浓度的表面活性剂,用水稀释得到的喷雾液中也含有较高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因而可以有效降低表面张力,产生大小适中的喷雾液滴。
农药微乳剂物理稳定性的探讨
在农药安全性和环境污染要求日趋严格的今天,以水为基剂的农药新剂型已成为世界农药剂型研究和发展的方向,微乳液便是其中一种。
借助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将液态油性农药以超微细状态(粒径0.1~0.01μm)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透明或半透明的均相体,分散度高、具有不燃不爆、贮运安全、渗透性好等优点,是取代农药传统产品乳油的最佳剂型,近年来倍受青睐。
但微乳液在农药剂型上应用的有关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仅就农药微乳液的物理稳定性问题、联系研究工作实践进行分析和探讨。
1农药微乳液的主要组分及作用1.1农药有效成分农药种类的选择主要根据植保需求,但对微乳液而言,还应考虑它在水中的化学稳定性及防分解措施,这方面的研究结果视不同品种而异,也有一些报道。
作者选择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进行研究,成功地试制出复合氯菊酯、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等微乳液产品。
1.2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及选择表面活性剂是制备微乳液的关键组分,Shinoda等人阐述了微乳形成机制,提出混合膜理论和加溶作用理论,说明了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
配方工作者应以此理论为基础,参考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法和胶束浓度cmc理论,综合考虑、试验选择,并考虑以下特性。
1.2.1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性对温度非常敏感,当体系温度靠近三相区浊点线略低时是亲水的,形成O/W型微乳,升高温度,亲水性下降、体系变混。
因此单独使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制成的微乳,温度范围窄,缺乏商品价值。
改变表面活性剂分子中环氧乙烷链节数来调节亲水亲油性。
增加分子中非极性和极性基团的大小,保持HLB值不变,可提高微乳形成的范围。
1.2.2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亲水亲油性对温度不敏感,可用加助表面活性剂的方法来调节。
一般使用中等链长的极性有机物,常用醇。
C3~5.醇易形成O/W型微乳,C6~10醇易形成W/O型微乳。
盐的影响:水相中加入盐可调节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有利微乳的形成。
利用这个原理,在复合氯菊酯微乳液制备中,提高了物理稳定性。
我国农药新剂型的研究进展
舁 美
Ckபைடு நூலகம்
韵 圜
缓 释 、 功 能 省 力 化 的 方 向发 展 。 多 1 我 国农 药 制 剂 的 现 状
勤 耥 墅 酌 鳓
凰
随着社会 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人类对环 境保护 的液体 , 药原药微 小液滴分散 于水 中的制剂 , 农 它与水
闪点 高 , 不易燃 烧 ; ) 少 了在农 作物上 的残 留 ; ) (减 5 ( 所 6 用乳化剂量 与乳 油 中相 当 , 但却 节省 了大量有机溶剂 ,
我 国乳 油 、 湿 性 粉 剂 、 剂 和颗 粒 剂 4种 传 统 剂 制剂的成本大幅度下 降 ; )药 效相当或稍好于乳油制 可 粉 ( 7 型 占 7 % , 我 国 农 药 乳 油 等 老 剂 型 占有 主 导 地 位 , 5 即 而 剂 。 目前 ,水 乳 剂 的主 要 品 种 :.%威 霜 、5 69 4 %施 保 克 、
且剂型 比较单一 , 与国外有很大差距 。在美 国 , 原药与 1.%列喜镇 、0 0 4 6 %饶地奥 、%杀飞克 、0 5 1%喷杀克 、3 1% 制剂之 比为 1 6 日本 为 1 0 而 我国仅为 1 。显然 , 炔螨 ・ : , 3 : , 3 : 5 唑螨 ;. 25 %高渗高效氯氰菊酯水 乳剂 、卫 农 1 号 这远远不能适应 当今农 业生产发展 ,尤其农 产品结构 ( 杀虫单 水乳剂 等)03 、- %氯氰 菊酯 水乳 剂 、%阿维 ・ 2 高
0 O I O1 ,1 m- . x m,因 而 微 乳 剂 的 外 观 为 透 明或 接 近 透
当 今世界面 临 4大难题 , 即人 口问题 、 食 问题 、 明 , 乳化剂的用量一 般为活性物质 的两倍 以上 , 粮 其 并且 能源 问题 和环境 问题 , 而这一 切无不 与农药有关 。时代 需 要 一 定 量 的 有 机 溶 剂 和 增 溶 剂 。微 乳 剂 具 有 以 下 特 对农药 的安全性提 出了严格 的要求 。因此 , 人们大力进 点 : ) ( 节省 了大 量有机 溶剂 ; ) 1 ( 对人 和环境 安全( 溶 2 无 行剂 型的研 究和开发 , 减少或避免农 药的不 良影 响 , 以 剂本身 的毒性)() ; 闪点高 、 3 不易燃 、 藏 、 贮 运输安 全 ; ) ( 4
绿色农药剂型_微乳剂的研究进展
第19卷第6期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19(6):86~88 文章编号:1002-2090(2007)06-0086-03绿色农药剂型——微乳剂的研究进展孙太凡(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文理学院, 大庆 163319)摘要:农药微乳剂是近年推出的新剂型,这种剂型因其环保、稳定、安全、高效的优点而受到学界及农业生产部门的关注。
本文就农药微乳剂的发展概况、特点及优越性、配制技术、质量技术指标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微乳剂;农药;进展中图分类号:S482.92文献标识码:AProgress in Microemulsion, A Green Pesticide ModelSUN Tai-fanAbstract: Microemulsion is a novel kind of pesticide formulation created in recent years, and it was attracted more attention from researchers and agricultural departments due to its advantages such 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tability and high efficiency. This article states its development, features, priorities, formulating technique and quality parameters, and so on.Key words: microemulsion; pesticide; development0 前言农药微乳剂是借助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将液体或固体原药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一种水包油型(O/W)微乳液。
早在上世纪40年代,Hoar和Schulman等人[1]发现油-水混合物借助表面活性剂可以自发地形成透明的分散体系,由于所形成的液滴粒径非常小(0.01~0.1µm),故将这种体系命名为微乳状液或微乳液,此后研究证明,它是一个热力学上稳定的均相和可溶体系。
农药水乳剂、微乳剂研发与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 不同类型水乳剂和微乳剂配方研究实例分析
到2009年12月止国内登记水乳剂和微乳剂的产品数近300个,其中许多品种都有相同含量水乳 剂和微乳剂登记。对于水乳剂,大家的意见比较一致,认为是一种应该鼓励的替代乳油的环保型制 剂。但对于微乳剂,争论就较多,典型的反对观点有二:一是乳化剂用量大、成本高,二是需用一
定量的极性溶剂,甚至是DMF等不安全的极性溶剂,比乳油的环保问题更大。 这些问题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研究和生产过程中确实经常遇到。微乳剂从我国第一个登记产
品十三烷醇ME开始,到目前已经走过了15年(国外及卫生杀虫剂登记的微乳剂更早),大量工业化 生产和应用还是从2000年后才开始,经过十多年时间的研究与生产实践,微乳剂产品技术、工艺与 性能不断完善,上述典型的反对理由早已不存在,微乳剂因药效好、助剂成本低、对表面活性剂选 择范围宽,生产工艺和设备简单而大受欢迎,很多产品如2.5%高效氯氟氰菊酯ME、4.5%高效氯氰 菊酯ME、阿维菌素和甲维盐ME等已经成为了当前农业病虫害防治领域的主要农药制剂。
此类产品的生产一般按传统的方法进行,水乳剂配制时先用溶剂溶解原药,加入表面活性剂,
经高剪切分散后调节粘度完成。而微乳剂同样先用溶剂溶解后加入表面活性剂及助表面活性剂,加
水搅拌即自发形成微乳剂。比较典型的如己唑醇水乳剂和微乳剂配方组成如表6。这里的溶剂以乳油
的溶剂二甲苯为例,如选用更环保高效的溶剂替代更好。
5%高效氯
EW
8
氟氰菊酯
ME
4
10 / 6 / 3.5 11 / 8
/ 乙二醇/3 乙醇/3
/
/
0.5
77.5 / 80
/
77 / 80
EC
2.5%联苯 菊酯菊酯
环保型农药-微乳化农药技术的进展
t e d v lp n fmir e lin p s cd . e c n e f n o a e ls c o mu s0 e tcd a r p s d, a d h e eo me to c o mu so e t i e T o c p o w t r smi r e lin p sii e w s p o o e i h i f e n
a h a me,t e p c s f h r lt no t r s c e li c t n w si t d c d t e s me t t i h r e s o e f mu ai f o t o o wae l smi r mu sf a i a n r u e . e o i o o Ke r s e vr n n a r t ci n mi re l f d p s c d y wo d : n i me t l o e t ; o p o c o mu si e t ie;wae l s c o mu sf ai n ie i tre smir e li c t i o
维普资讯
第 l 0卷 第 5期 2o o 6年 l 0月
农 药 研 究 与 应 用
AGROCHEM I CALS RES EARCH & APP CATI LI oN
Vo _ 0 No 5 ll . 0c I 6 t ) 20
麟
环保 型农 药一 乳化农药 技术的进展 微
( eto iA pi n i eig oii l n i e n nvr t,C og i 0 0 6 hn ) D p.fOl p l dE gn r ,Lgsc E gn r gU iesy h nqn 0 1 ,C i e e n ta e i i g4 a
5.0%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的研究
Re e r h ft . s a c o he 5O% Be a y r e h i ir e uli n t -c pe m t r n M c o m so
Zh iS h n a u a g
( p rme to tras ia iest ,Gu n z o 0 3 De a t n fMaeil,Jn n Unv riy a g h u51 6 2,C i a hn)
Abs r t t ac :The ef c ie i g e e t5 bea y e mehrn mi r e li n h d b e e a e u c s f ly wih t e fe tv n r din % t —c p r t i c o mu so a e n pr p r d s c e su l t h u e o o o nd e s fc mp u muli e . sf r The sa e p ro ma e a e c h to a t n a d.Ne r s a c t o sh d i tbl e f r nc s c n r a h t e nai n lsa d r w e e r h me h d a
翟溯航
( 暨南 大 学 材 料 系 , 州 广 503) 16 2
摘
要 :采用 自配复合乳化剂成功制备 高效 氯氰 菊酯质量分数为 50 的微乳剂 , . % 测定其稳 定性 能均能达到 国家标
准; 采用新型研究方法从微观领域考 察高效氯氰菊酯的微乳剂和 乳油这两种 不同剂型 , 发现稀 释后 , 者在水溶液 二 中的分散状态、 风干后 的聚 集状态以及在植物叶 片表面的浸润情况都存 在差异.这些微观检测结果说 明高效氯氰 菊 酯质量分数为 5 %的微乳剂相较 于传统乳油有更好 的分散效果和浸润性 , . 0 并显示 了与乳油截然不同的结 晶状态. 关键词 :高效氯氰菊酯; 微乳剂; 微观
绿色农药剂型——微乳剂型
绿色农药剂型——微乳剂型
王军
【期刊名称】《农化新世纪》
【年(卷),期】2005(000)002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农药剂型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由于乳油、粉剂、可湿性粉剂和颗粒剂等4种传统剂型农药占农药总产量的70%多,严重抑制了我国农药工业的发展,然后介绍了一种以水为介质的绿色新剂型微乳剂型,与传统剂型相比,它具有稳定性好、药效高、渗透力强及对人体和环境安全等优点。
同时,还简述了当前微乳剂型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
【总页数】2页(P19-20)
【作者】王军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450
【相关文献】
1.绿色农药剂型——微乳剂的研究进展 [J], 孙太凡
2.新型药物剂型--微乳 [J], 杨惊宇;严冬;罗杰英;杨大坚;陈士林
3.微乳技术在伊维菌素剂型制备中的应用及展望 [J], 王丽坤;金振华;李烨;张备;张莹;鹿凌岩;秦建玲
4.微乳技术在伊维菌素剂型制备中的应用及展望 [J], 王丽坤;金振华;李烨;张备;张
莹;鹿凌岩;秦建玲
5.农药新剂型——微乳粒剂配制的可行性研究 [J], 魏方林;魏晓林;刘迎;朱国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卷第6期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19(6):86~88 文章编号:1002-2090(2007)06-0086-03绿色农药剂型——微乳剂的研究进展孙太凡(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文理学院, 大庆 163319)摘要:农药微乳剂是近年推出的新剂型,这种剂型因其环保、稳定、安全、高效的优点而受到学界及农业生产部门的关注。
本文就农药微乳剂的发展概况、特点及优越性、配制技术、质量技术指标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微乳剂;农药;进展中图分类号:S482.92文献标识码:AProgress in Microemulsion, A Green Pesticide ModelSUN Tai-fanAbstract: Microemulsion is a novel kind of pesticide formulation created in recent years, and it was attracted more attention from researchers and agricultural departments due to its advantages such 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tability and high efficiency. This article states its development, features, priorities, formulating technique and quality parameters, and so on.Key words: microemulsion; pesticide; development0 前言农药微乳剂是借助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将液体或固体原药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一种水包油型(O/W)微乳液。
早在上世纪40年代,Hoar和Schulman等人[1]发现油-水混合物借助表面活性剂可以自发地形成透明的分散体系,由于所形成的液滴粒径非常小(0.01~0.1µm),故将这种体系命名为微乳状液或微乳液,此后研究证明,它是一个热力学上稳定的均相和可溶体系。
20世纪70年代国外开始将这种微乳技术应用于农业,研究出了农药新剂型——微乳剂型,它以水为基质,不用或仅用少量有机溶剂,含适量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助剂。
与乳油相比,可节省大量有机溶剂如甲苯、二甲苯等,施用后大大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对于维护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绿色农药剂型[2]。
1 农药微乳剂的发展概况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德、日本、印度就有农药微乳剂的研究报道,美国、日本有关于有机磷杀虫剂进行了微乳剂配方研究的专利报道,这些研究同时解决了有效成分热贮稳定性问题[3]。
现在国外农药微乳剂的研究已涉及到卫生用药及农用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各领域,且正在深化和扩展。
杀虫剂包括有机磷类、菊酯类和氨基甲酸酯类等。
在日本菊酯类农药大部分都加工成微乳剂,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商品化的微乳剂农药品种也以每年近30%的速度上升。
我国自80年代后期开始了家庭卫生用的微乳剂研究和生产,90年代才真正开始农药微乳剂的研究。
1992年安徽化工研究院首先研究成功8%氰戊菊酯微乳剂;1993年广东中山石岐农药厂报道了10%氯氰菊酯微乳剂的研究情况;1995年北京农业大学发布了20%北农一号微乳剂专利。
1998、1999年登记的微乳剂农药品种多为高效氯氰菊酯及其他农药与其复配的杀虫剂。
国内对微乳剂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近几年发展更快,据统计,2003收稿日期:2007-10-19项目来源:黑龙江省教育厅一般项目(10551227)。
作者简介:孙太凡(1968-),女,副教授,东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主要从事化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第6期孙太凡等:绿色农药剂型——微乳剂的研究进展87 年已开发成功或正在研发的产品就有近70个,涉及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卫生杀虫剂等[4]。
近2年更多,从已报道的农药微乳剂的种类看,大部分为杀虫剂的微乳剂,而杀菌剂、除草剂的微乳剂型相对较少。
2 微乳剂农药的特点及优越性[1,5]农药微乳剂除其外观为透明或半透明的均匀液体,液滴微细,稳定性好外,还有如下特点:(1)闪点高,不燃不爆,生产、贮运和使用安全;(2)不用或少用有机溶剂,减少污染,节约能源;(3)乳状液的粒子超微细,渗透性好,吸收率高,防效显著;(4)以水为基质,产品成本低,易包装;(5)喷洒时挥发性小,对操作者和作物危害小。
微乳剂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比其他剂型有如下优越性:(1)稳定性好。
微乳剂是热力学稳定体系,液滴微细,组成合适的微乳剂可自发形成且不会发生液滴凝聚作用,能保持较高的稳定性,长期放置而不发生相分离。
(2)增溶渗透性强。
农药有效成分多数是不溶或难溶于水的,适当的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对这些成分有较强的增溶作用。
这不仅使农药使用方便,而且有助于农药成分向动植物组织半透膜的渗透,提高药效。
(3)传递效率高。
微乳剂农药中的表面活性剂使喷雾液的表面张力降低,喷雾时产生的雾滴细小,到达植物叶片不反弹,容易黏附、润湿和铺展。
农药雾滴在蒸发浓缩时生成黏度很高的液晶相,牢固地黏附在植物表面,不易被雨水冲洗掉,大大提高了农药的药效。
(4)安全性。
微乳剂以水为分散介质,避免或大大减少毒性有机溶剂的使用,减少了环境污染,对生产者和使用者的毒害大为减轻,生产、贮运过程中不会发生燃烧、爆炸,安全性较乳油剂型大大提高。
3 农药微乳剂的配制技术农药有效成分、乳化剂和水是农药微乳剂的基本组分,根据需要,有时还需加入适量溶剂、助溶剂、稳定剂和增效剂等。
对于农药原药,要求在水中的稳定性要好,且有较高的生物活性,最好是液态,可以直接作为油相制成微乳液,而对固态或黏稠液态农药,则需要用一定量溶剂将其溶解后才能制成微乳液。
3.1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微乳的形成主要依赖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是制备微乳剂的关键。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在于降低界面张力和形成吸附膜,它占体系的1%~30%。
一般来说,制备O/W型微乳液时,需用HLB值13以上的表面活性剂,使其具有强增溶能力。
当原药要求分散介质具有一定的pH值环境时,应当选择相应匹配的表面活性剂。
通常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适用于pH大于7的介质;一些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能适用于pH为3~7的介质;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则具有更宽的适应性(pH为3~10)。
所以常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聚氧乙烯型)或含非离子的混合型表面活性剂来制取O/W型微乳剂。
农药微乳剂要求在相当宽的温度范围(-5~60℃)内保持均相透明。
单一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HLB极易受到温度的影响,当温度升高时会出现浊点现象。
而单一阴离子在低温下溶解度明显下降。
使用阴离子/非离子复配是一个较好的选择[6],既能增加非离子的浊点,又能增加低温时阴离子的溶解度,从而可以大大增加对温度的适应性。
可用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有[7]:农乳600#、700#、1600#,此外还有脂肪醇、烷基酚、蓖麻油等的聚氧乙烯醚或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类,烷芳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等。
可用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烷基苯磺酸(钠、钙、镁)盐等,烷基酚聚氧乙烯磷酸盐,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磷酸盐和硫酸盐等。
3.2 助表面活性剂的选择为了增强表面活性剂体系的溶解能力,常加入助表面活性剂,其作用是:降低界面张力;增强界面流动性;调整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
助表面活性剂可以插入界面膜中的表面活性剂分88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第19卷子中间,降低界面膜的刚性,增加其流动性,减少微乳形成所需的弯曲能,使微乳易于形成。
常用的有醇类物质如乙醇、丙醇、丁醇、异丙醇、异丁醇以及低分子量的酮类、胺类等物质。
3.3 水质的要求水是微乳剂的主要成分,水量的多少决定微乳剂的种类和有效成分的含量。
一般来说,O/W型微乳剂中含水量较大为18%~70%。
水质是影响微乳剂乳化程度及物理稳定性的要素,水的硬度高,则要求选择亲水性强的乳化剂;硬度低时,乳化剂的亲油性要大。
通常为了保证微乳剂的稳定性,配制微乳液时常用软水如去离子水。
4 农药微乳剂质量技术指标[8]4.1 透明温度区域微乳剂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温度敏感,存在透明温度区域,该区域越宽,微乳剂越稳定。
区域下限即低温稳定性,上限即浊点的温度。
4.1.1 低温稳定性试样在(0±1)℃的冰箱中贮存14d后,观察微乳剂外观,如外观透明、无沉淀或分层,流动性和乳化性能均无变化,则低温稳定性合格。
4.1.2 浊点试样置于水浴锅中,缓慢加热,试样完全变浑浊的温度,即为浊点。
一般透明温度区域为0~56℃,最佳为-5~60℃。
4.2 热贮稳定性试样在(54±2)℃下贮存14d,要求外观均相透明,有效成分分解率5%~10%。
4.3 稀释稳定性取微乳剂样品,用标准硬水稀释20~200倍,静置于25~30℃恒温中1h,无油状物或沉淀,澄清透明为合格。
4.4 经时稳定性经时稳定性是微乳剂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
试样密封,于室温下长期静置存放,外观一直保持透明不变。
经时稳定性越长,微乳剂质量越好,一般要求微乳剂经时稳定性达到2年为合格。
5 展望随着新农药的研制难度和经费开支的加大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农药新剂型的开发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与传统的乳油、可湿性粉剂等制剂相比,微乳剂药效更高,更具安全性。
它以水为主溶剂,取代了有机溶剂,不仅节省了大量有机溶剂,节约能源,而且药剂施用后大大减轻了对环境的压力,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有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市场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1] 崔正刚,殷福珊.微乳化技术及应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2] 陈福良,王仪,郑斐能,等.微乳剂低温稳定性的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2002,18(7):661-664.[3] 杨晓峰,陈志平.微乳剂在农药制剂中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3,29:31-32.[4] 陈蔚林,韩谋国,温家钧.绿色农药新剂型的开发[J].安徽化工,2004,(2):2-4.[5] 沈晋良.农药加工与管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6] 朱建林,张坤,崔正刚.表面活性剂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农药微乳剂[J].日用化学工业,2002,32(4):43-47.[7] 华乃震.农药微乳剂的研究和进展[J].现代农药,2004,3(5):20-23.[8] 陈福良,王仪,郑斐能.微乳剂质量技术指标的确定及测定方法的研究[J].农药,2004,43(2):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