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背景 问题 论文
气候问题论文总结范文
摘要:本文旨在总结关于气候问题的研究论文,探讨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分析由气候变化引发的灾害,并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通过对多篇论文的梳理,本文将阐述气候变化的重要性以及应对策略。
一、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近年来,全球气候问题日益严重,许多研究表明,人类活动是导致气候变化的根本原因。
以下是几篇论文的主要观点:1. 全球气候变暖:阿伦尼乌斯在1896年的论文中首次量化计算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对温度变化的影响。
随着人类工业活动的加剧,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上升,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2.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宫鹏教授、陈镜明教授和梁顺林教授等人在《Nature Climate Change》上发表的综述文章指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产生严重影响,导致粮食产量下降、农作物病虫害增多等。
3. 江南梅雨现象的变化:江南地区的梅雨现象在近年来发生了一些变化,如烟雨特征几乎丢失,极端天气频发。
这与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密切相关。
二、气候变化引发的灾害气候变化引发的灾害主要包括台风、洪灾、雪灾等。
以下是一些论文的研究成果:1. 台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台风强度和频率增加,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影响。
2. 洪灾: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导致洪水灾害增多,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3. 雪灾: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高纬度地区冰雪融化,引发雪灾,影响交通运输和农业生产。
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针对气候变化问题,以下论文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2. 植被恢复与保护:加强森林、草原等植被的恢复和保护,提高碳汇能力。
3. 应对极端气候事件:加强预警系统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4.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总结: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人类活动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面对气候变化引发的灾害,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地球科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气候变化与全球环境治理研究
地球科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气候变化与全球环境治理研究地球科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气候变化与全球环境治理研究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气候变化对全球环境治理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分析气候变化的根本原因、全球环境治理的现状以及已经采取的措施,探索可行的途径和策略,以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促进全球环境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引言: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气候变化成为世界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全球变暖、天气异常、海洋酸化等气候变化现象对人类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全球环境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论文将通过综合分析相关文献和数据,探讨气候变化与全球环境治理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研究选题。
一、气候变化对全球环境治理的影响1.1 气候变化的原因分析气候变化是地球长期以来的自然变化过程,与人类活动紧密相关。
本节将分析气候变化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并探讨其对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性。
1.2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气候变化对全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节将从两个方面论述这种影响:生态系统的适应性和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1.3 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气候变化不仅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影响,也对人类社会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节将重点讨论气候变化对农业、水资源、能源和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并分析其对全球环境治理的启示。
二、全球环境治理的现状与挑战2.1 全球环境治理的主要组织与机制全球环境治理是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节将介绍目前主要的全球环境治理组织与机制,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
2.2 全球环境治理面临的挑战尽管存在多个全球环境治理组织和机制,但全球环境治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本节将分析全球环境治理面临的政治、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挑战,以及各国政府的利益冲突和合作难题。
三、气候变化与全球环境治理的研究方法3.1 模型模拟和数据分析通过建立气候模型和环境数据分析,可以评估气候变化对全球环境治理的影响和应对措施的效果。
全球气候变化的环境影响及应对措施论文
气候变化的影响与中国的应对措施气候变化的原因在地球的漫漫历史中,气候总在不断变化,究其原因可概括为自然的气候波动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科学研究认为,太阳辐射的变化、地球轨道的变化、火山活动、大气与海洋环流的变化等是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
而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是造成目前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人类生产、生活所造成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土地的利用、城市化等。
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于2007年发表的评估报告指出,全球气温上升由人类活导致的可能性超过90%。
这份由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500名科学家共同完成的报告详细计算了各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后认为,进入工业时代以来,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净影响是气温升高。
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将从下述三个方面对人居环境产生影响,一是气候变化后,资源生产、商品及服务市场的需求产生了变化,使支持居住的经济条件受到了影响;二是气候变化对能源输送系统、建筑物、城市设施以及工农业、旅游业、建筑业等特定产业的一些直接影响,转而对人居环境产生了影响;三是气候变化后,因极端天气事件增加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使得居住人口迁移。
人类居住地尤其是河边和海岸带居民受气候变化最普遍、最直接的威胁是洪涝和滑坡。
人类居住环境目前正遭遇包括水和能源短缺、垃圾处理和交通等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因高温、多雨而加剧。
低海拔海岸区的城镇化快速发展,正在迅速地增加那里的人口居住密度,使得人为财富(城市)处于海岸气候极端事件的威胁之中。
面临气候变化时,居民收入大部分来源于受气候支配的初级资源产业,如农业、林业和渔业的经济单一居住区,比经济多样化的居住区更脆弱。
尽管目前关于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研究只是初步的结论,但气候变化会对全球各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将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一点是确定的。
大学生论文——全球气候变暖论文
摘要通过本学期对这门课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知识,对生命的起源和演变、以及植物各自的习性有了初步的了解。
从植物本身从种子萌发、发芽、开花、结果有了深入的理解,并且看到了不同植物在不同的发育时期,所具有的各自特点。
总之,这门课以生命为中心,以影片为题材,展示了植物的生长习性、人的生长发育、微小动物的适应环境以及人与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我主要是对看过的以“全球气候变暖”为题材的一个影片作以分析和发表自己的看法。
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什么是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全球气候变暖的历史✧全球气候变暖的预测✧全球气候变暖的条件✧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全球气候变暖所导致的后果✧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心得体会关键词:全球气候变暖生命动植物气候1、先重述问题:什么是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
原因很可能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过多造成。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
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2、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
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
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与政策论文
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与政策论文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生态环境恶化、台风肆虐、热浪频袭、干旱洪涝此起彼伏。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一《全球气候变化的演变》【摘要】气候变化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
我们之所以关注气候变化,是基于对历史的客观认知和对未来科学预测的警示;是基于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已经并将继续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千百年来所创造的经济社会系统带来严重影响;是基于造成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
既要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减缓气候变化,更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威胁。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演变一、前言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生态环境恶化、台风肆虐、热浪频袭、干旱洪涝此起彼伏。
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气候变化问题势必成为一个长期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难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难题。
气候变化是一种自然规律,整个地球历史上存在着许多次的变暖和变冷,而每一次变化都必然带来生物系统的进化或退化,甚至是灭绝全球气候变化二、气候1.什么是气候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天气状况的长期(月、季、年、数年、数十年到数百年或更长)平均,通常用某一时段的平均值以及距此平均值的离差值来表征,主要反映一个地区的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
2.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几分钟到几天)发生在大气中的现象,如雷电、冰雹、台风、寒潮、大风等。
因此,我们对天气的认识可能更感性一些。
而气候则是指某一地区多年气候状况的综合。
气候和天气又密切关系: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对天气的概括。
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是通过该地区各气象要素(气温、湿度、降雨量、风等)的多年平均值及特殊年份的极端值反映出来的。
三、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1.什么是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时指气候平均状态和离差(距平)两者中的一个或两者一起出现了统计意义上显著的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的环境影响及应对措施论文
全球气候变化的环境影响及应对措施论文首先,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环境影响主要包括气温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加、海平面上升等。
首先是气温上升,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上升,这会导致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加,如干旱、洪涝、热浪等,进而造成农业生产减产,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
其次是极端天气事件增加,全球气候变化导致了飓风、龙卷风、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这会给地区环境带来剧烈的破坏,例如灾害性洪水、土地荒漠化等。
再次是海平面上升,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洋膨胀,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这对低洼地区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例如孟加拉国的班加尔三角洲。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关键。
各国政府应加强对化石燃料的管理,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和风能,以及改善能效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其次,保护森林是减少温室气体的重要手段。
森林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并能够稳定气候系统。
因此,各国政府应加强森林资源保护,防止森林砍伐和滥伐。
再次,加强国际合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
各国应共同制定和执行国际减排目标,并加强技术合作和信息共享,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此外,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还需要加强环境教育和公众意识的提高。
政府要加强环境教育的宣传,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同时鼓励公众采取低碳生活方式,如减少开车、节约用电等。
另外,科技创新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
各国政府应加大科研投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效率,并开发新的环保技术和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全球气候变化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但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森林、加强国际合作、加强教育和科技创新等措施,可以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气候变化的经济法论文
气候变化的经济法论文1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制度面临新的转折,需要发展促进各国公平发展和合作共赢的理论和方法学德班平台谈判旨在建立2020年后适用于所有国家的减排制度框架,世界各国都需要采取大力度减排行动。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奠定了世界各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和制度基础。
但在当前国际谈判中,不同国家责任和义务的分担仍然是矛盾的焦点,反映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的利益关切。
气候变化危及全人类生存发展,任何国家都不能幸免,应对气候变化也必须各国共同努力,少数国家也难以独挡大任,只有合作才能共赢。
所以,气候变化谈判不应是“零和博弈”,更不是“囚徒困境”,而是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下的合作博弈,合作对彼此都可以创造更大的利益。
当前国际谈判中的核心问题其一是如何体现“公平”的原则,其二是如何实现合作共赢。
新国际减排制度的建设不应局限于各国减排责任义务的分担,而是突显各国共同行动目标下合作共赢的空间和机会,探索各国合作共赢的国际机制和合作方式,这正是需要新气候经济学研究和解决的迫切问题。
在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行动中,既要关注代际间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问题,使当代的发展不能牺牲后代的发展和福祉,必须为后代的发展留有充足的资源和环境空间。
另一方面,更要强调对当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消除贫困的迫切需求,要注重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国别公平和人际公平。
因此,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制度建设一方面要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为后代留有充分的发展空间,保证“代际公平”。
另一方面,要增强统筹协调全球范围内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这三大支柱间的关系,使世界不同国情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都有公平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机会,促进“国别公平”和“人际公平”。
要探讨世界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发展、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途径和发展方式。
工业文明可以在少数国家率先实现,而使全球付出巨大资源和环境代价。
生态文明则是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形态,必须各国共同努力,必须使大多数国家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才能从根本上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生态危机。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其影响论文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其影响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098班25号刘美思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其影响一追寻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一)人为因素1.人口剧增因素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
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
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
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
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
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蚀、盐碱化、沙化等破坏因素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生产。
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保持水土流失。
但到目前为止,人类活动如为获取木材而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对植被进行着严重的破坏。
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分钟有20公顷森林被破坏,10公顷土地沙化,4.7万吨土壤被侵蚀。
土壤侵蚀使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从而降低土壤的生物生产力及其保持生产力的能力;并可能造成大范围洪涝灾害和沙尘暴,给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恶化生态环境。
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6.酸雨危害因素酸雨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酸雨能毁坏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
气候变化对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气候变化对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的影响及解决对策摘要:近些年由于环境逐步遭到破坏,环境污染问题严重,进一步导致气候变化频繁。
,从而使农业遭受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的威胁。
一旦农业遭受到自然环境的危害,就会导致农业减产降质,从另一方面说也会降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
这些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对农业造成的不利影响不容小觑。
因此,就需要从环境问题入手,应对这些因气候变化带来的棘手问题,从而巩固农业发展的自然环境。
本篇论文就是对气候变化相关内容的分析探讨,得出一系列应对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的措施。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影响;解决对策引言当前形势背景下,气候环境污染状况非常严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导致气候问题也不断地产生,导致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也在不断地发生,例如洪涝灾害,干旱灾害,冰雹,病虫侵蚀等,对农业安全与管理带来了非常大的威胁。
因此,在农业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加强气候变化对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影响的研究,克服农业发展的各项阻碍,从而提升农业作物的生产质量,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为我国农业发展带来更多可靠的经济效益。
1气候变化对农业气象的影响世界上的气候属于大自然特有的,是无法通过人为改变的。
气候是多端变化的,并且这一变化也是实时的,很难找到固定的时间点,这一自然特征在农业上的表现是严重影响农业作物的生产。
而不同地区面对相同的气候变化也有不同的影响,例如,在湿润土壤地带连续降雨会加重农业生产发生洪涝灾害的风险,相反,如果在持续干旱地带降雨,会增加农业生产的收成。
近几年来环境污染的问题愈加严重,这一现象已经也映射到了农业生产这一重要产业当中。
以下就是气候变化带来的气象灾害:1.1气候变化对农业气象的干旱影响气候变暖正处于最近几年来气候变化的上升趋势,这一上升趋势也同属于全世界气候变化趋势,而且世界其他国家也在重视这一环境问题。
全球变暖主要是由于全球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从而破坏大气层的保护机制,导致全球温度普遍升高,从而引发了对农业生产的严重影响,这一严重影响主要表现在气候干旱,降雨量减少。
全球气候变化论文
全球气候变化及影响(选修课)结业论文论题: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以对中国农业影响为例摘要根据全球气候的变化,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在逐渐升高,预计2030年CO2浓度将加倍. 温室气体产生温室效应,会使大气升温,全球平均降水增加,海平面升高等,这些变化对全球农业将产生深刻影响。
作物光合作用会增强,但农产品质量可能下降;土壤水分有效利用率将发生变化;农作物分布区域和面积将有大幅度变更;灾害性天气可能会增加;农业病虫害因气温升高可能会扩大危害;海平面升高会淹没一些土地,并使盐渍化扩大。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气温不断增高,近50年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增加了1.1℃,明显高于全球;降水变化趋势不明显,年代际波动较大,也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别;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断增多;气候变暖将使中国各类自然植被发生明显北移,土地荒漠化危害范围加大,土壤肥力下降,并增加农业灌溉的需水量,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农业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产业,气候变化的农业后果研究需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业影响;温室效应;中国农业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hange of global climate, the concentration of greenhouse gases is increasing and CO2will be doubled in 2030. The effects of greenhouse due to greenhouse gases, will increase the mean temperature, mean precipitation on the earth, and will rise in sea level. All these changes will affect agriculture significantly.The rate of photosynthesis of crop plants will go up, but the yield quality under a doubling CO2 may decrease. Soil water use by plants may change. The distribution and areas of crop s will move toward the north. The effects of drought, heat stress, storms, severe frosts etc. will increase. The distribution and intensity of harmfulness of agricultural pests and disease to the crops may be extended. Some low-lying croplands may be loss through the inundation and may increase salinity of coastal groundwater due to the higher sea leve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global climate change, the mean temperature continues to rise in China during the last 50 years, with annual mea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being increased by 1.1℃, higher than the global temperature increase; The precipitation trends are not obvious, with large interdecadal fluctuations and significant regional differences; the number of extreme weather and climate events grows.Agriculture is the most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 living, the consequent effects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on agriculture need further study in future.Key words: Global climate change; Agriculture effects; Effects of greenhouse; Chinese agriculture目录1. 引言 ..................................................................................................................... - 1 -2.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 - 1 -2.1人口的增加.................................................................................................. - 1 -2.2大气环境污染.............................................................................................. - 1 -2.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 1 -2.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 - 2 -2.5森林锐减...................................................................................................... - 2 -3. 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 ......................................................................................... - 2 -4. 气候变化对农业气候资源的影响 ..................................................................... - 2 -4.1 气候变化对光资源的影响......................................................................... - 2 -4.2 气候变化对热量资源的影响..................................................................... - 3 -4.3 气候变化对水分资源的影响..................................................................... - 3 -5.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 3 -5.1 CO2和O3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 3 -5.2 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 3 -5.3 气候变化对种植制度的影响..................................................................... - 4 -5.4 气候变化对作物病虫害的影响................................................................. - 4 -5.5气候变化对农业成本和投入的影响.......................................................... - 4 -6. 气候变化对农业环境的影响 ............................................................................. - 5 -6.1气候变化对森林的影响.............................................................................. - 5 -6.2气候变化对农田土壤环境的影响.............................................................. - 5 -6.3气候变化对农业用水的影响...................................................................... - 5 -7. 中国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 ......................................................................... - 5 -8. 结语 (6)参考文献 (7)1. 引言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近100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0.74±0.18℃)最近50年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增加了1.1℃,明显高于全球或北半球同期平均增温速率,近50 年中国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著,但年代际波动较大,并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南北极的气候对人类的影响论文
南北极的气候对人类的影响论文南北极的气候对人类的影响论文南北两极异常高温,比往年同期高40摄氏度,对人类的影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让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复移动,从而让地球上出现了四季轮回。
太阳直射点所处的位置,接收到太阳辐射能是最多的,这也就意味着温度是最高的。
而直射点往复移动,赤道附近平均接收到太阳辐射能最高,因此地球上的温度普遍是从赤道向两极依次降低。
南极和北极就是地球上接收到太阳辐射能最少的区域,并且有时候还会经历极昼极夜,平均温度偏低。
但最近根据南北极多个考察站测的温度显示,南极和北极同时迎来异常高温。
当然这里的异常高温,并不是零上30摄氏度甚至是零上40摄氏度的高温,而指的是要远高于往年同期平均水平,这种温度就会显得极不正常了!南北极迎来异常高温康科迪亚南极考察站(Concordia)是意大利和法国联合开设的科考站,位于南极点附近的高原地带。
在这个考察站,气象学家在3月18日测到了零下12.2摄氏度的高温,对于南方的小伙伴们来说零下12.2摄氏度那绝对是寒冷低温,但是在南极这个温度算是异常高温了。
这个温度要比2016年该站记录的零下13.7摄氏度还要高个1.5摄氏度,与往年3月份南极该区域内温度相比,至少要高出40摄氏度,这也就意味着往年南极点附近3月份的气温大约能达到零下50摄氏度。
这种气候的异常气象学家认为可能跟季节的交替有一定关系,春分刚过两天,太阳直射点也正好从南半球跨越赤道来到本半球,这意味着南极地区从盛夏进入初秋,而北极从寒冬正在走向初春。
但即使这样,这个温度的变化也太过于异常,而在北极同样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与往年3月份北极的平均温度相比较,至少上升了30摄氏度。
气象学家认为目前南北两极正在经受的极端高温非常不寻常,大部分人没有切身体会只不过是在无人区罢了。
并且很多人认为南北两极距离我们非常遥远,无论温度高低好像与我们并没有任何关系。
南北两极升温人类的影响随着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崛起,对于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和开发,这也导致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
环境保护论文-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气候变暖.doc
生态环境保护(论文)题目: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姓名:刘泽河学号:1467119117学院:内蒙古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班级:通信一班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摘要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
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
而当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现象。
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关键词:自然现象:焚烧燃料1.温室效应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已电磁波的形式向周围放射能量,这种传播能量的方式就是辐射。
一般而言,高温物体向外发出高能短波辐射,而低温物体则发射低能长波辐射。
太阳表面温度约为6000K,太阳发出短波辐射;地球表面温度为288K,地表辐射为长波辐射。
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通过大气层到达地面,使地表温度升高,与此同时,大气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仅散失少量热辐射到宇宙空间去。
由于大气吸收热量多,散失少,使地球气温升高,形成了大气的“温室效应”1.1温室效应与气候变暖由于温室效应的作用,大气温度会升高,地面长波辐射也会增强散失到宇宙空间的热量也随之增多。
最终,地球接受的太阳辐射热量和地球散失的长波辐射热量会达到平衡,形成地球上的平衡温度,即目前地球的平均气温。
应该强调指出,当前举世瞩目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实质是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的大气温室效应增强。
大气中本来存在着水气、CO2等多种温室气体,大气的温室效应是本来就存在的。
假若没有大气层,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不会是现在适宜的15°C,而是十分低的-18°C。
学术论文: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学术论文: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首先,介绍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和原因。
然后,详细阐述了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各个方面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包括物种分布、生物多样性、食物链、栖息地丧失等。
接下来,介绍了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类如何应对这些变化的策略和措施。
最后,总结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需要解决的挑战。
1. 引言在过去几十年中,全球气温不断上升,主要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
这种全球性的气候变暖给地球上各个生态系统带来了重大影响。
2. 气候变化背景和原因(这一部分可以详细介绍一下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以及主要原因,例如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排放等)3. 直接影响3.1 物种分布(这一部分可以介绍气候变化对物种地理分布的影响,例如北移和南移现象的发生)3.2 生物多样性(这一部分可以讨论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例如物种灭绝、新物种出现等)3.3 食物链(这一部分可以探讨气候变化对食物链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例如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之间的关系变化)4. 间接影响4.1 栖息地丧失(这一部分可以介绍气候变化导致栖息地丧失的情况,例如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4.2 生态系统相互作用(这一部分可以讨论气候变化对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改变,例如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5. 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相互作用(这一部分类似于调查人类活动是如何加剧了气候变化,并提出人类应该如何应对并减缓这些影响)6. 应对策略和措施(这一部分可以介绍当前国际社会和各个国家采取的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和措施,例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强适应能力等)7. 讨论和未来展望(在这一部分可以总结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数据缺乏或者模型不准确,并提出未来需要解决的挑战,例如进一步研究气候变化对特定生态系统的影响等)结论本文综合了大量现有研究资料,全面而详细地阐述了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议论文】我的低碳生活_1500字
【议论文】我的低碳生活_1500字现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问题,对气候变化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低碳生活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一个热门话题。
而我自己也积极参与了低碳生活的实践,努力减少个人的碳排放,为减缓气候变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我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我采取了一系列的低碳措施。
在出行方面,我鼓励自己多走路或者骑自行车,尽量避免使用机动车。
我还选择了公共交通工具作为我的主要出行方式。
这样不仅能减少尾气排放,还能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在家庭生活方面,我增加了家里的室内温度和湿度的调节设备,比如在冬天增加室内暖气和加湿器,在夏天增加空调和除湿器。
这样可以使得室内温度和湿度保持在舒适的水平,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所带来的碳排放。
我还推行了垃圾分类和减少浪费的理念。
每当我购物时,我会尽量选择包装较少的产品,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
我会将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分开收集,并送往相应的回收站或处理中心。
在我的家庭中,我鼓励家人们节约用水和用电,避免浪费。
我也会不定期地参与社区的志愿者活动,帮助清理垃圾和宣传环保知识。
通过这些措施,对个人和家庭来说,虽然可能没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但是在低碳环保方面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减少个人的碳排放可以有效地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速度,保护地球环境。
低碳生活可以节约能源资源,降低对自然资源的需求。
低碳生活可以给人们带来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身体的运动量,改善室内环境的质量。
低碳生活不仅仅是一种环保理念,更是一种责任和行动。
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我会继续努力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传递低碳生活的理念,并希望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共同努力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3年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免费
2023年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免费2023年形势与政策论文随着2023年的到来,全球面临着许多重大挑战和变化。
在这篇论文中,我将就2023年的形势与政策进行一些相关的参考内容的讨论。
然而,请注意,讨论的内容完全基于作者的个人观点和分析,没有引用任何外部链接。
首先,2023年将是全球抗击新冠疫情的关键年份。
尽管疫苗的研发和分发进展良好,但仍然存在全球范围内的不确定性。
各国将继续努力促进疫苗接种和病毒防控措施,以确保公众的健康和经济的恢复。
同时,跨国合作和协调将变得更加重要,以应对新的病毒变种和疫情爆发的风险。
其次,全球气候变化将继续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2023年将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时刻,尤其是在《巴黎协定》的背景下。
各国将继续努力降低碳排放,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政策。
同时,将需要更多的国际合作以推动全球气候行动。
第三,全球经济面临着复苏和转型的挑战。
在疫情的冲击下,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但随着疫苗的普及和经济活动的逐步恢复,经济增长逐渐加速。
然而,全球经济复苏的不均衡性和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挑战更为严峻。
因此,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数字化和科技创新的发展将持续引领全球的变革。
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普及将深刻影响各个领域的发展和治理方式。
同时,数字化时代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
各国需要积极引领数字化时代,加强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制定,以确保数字化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
最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重塑将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过去几年,全球治理体系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包括贸易摩擦、多边主义受阻、国际机构改革滞后等问题。
在2023年,各国将需要加强对话和合作,寻求更加包容和平等的全球治理模式。
综上所述,2023年的形势与政策将充满挑战和变化。
疫情、气候变化、经济复苏、科技创新和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将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
气候变化辩论辩题
气候变化辩论辩题正方观点:气候变化是一个严重的全球问题,它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气候变化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如干旱、洪水、飓风等。
这些天气事件给人类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其次,气候变化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加剧了生物多样性的流失,对人类的粮食安全和饮用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再次,气候变化还导致了海平面上升,威胁着沿海地区的居民生活。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来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在这方面,美国前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曾经说过,“我们不会在一个太迟的时候才意识到,我们的行动对地球的影响是永久性的。
”这句话表明了气候变化对地球的长期影响,我们必须及时采取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
此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指出,如果不采取行动减缓气候变化,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可能上升3摄氏度,这将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来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反方观点:气候变化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科学家对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并不完全一致。
一些科学家认为气候变化是自然变化的结果,而不是人类活动的结果。
此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发展受到了气候变化政策的限制,这可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对气候变化问题持谨慎态度,不要盲目地采取行动。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曾经表示,“气候变化是一个谎言,是由中国制造的。
”这句话表明了一些政治人物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质疑。
此外,一些研究也表明,气候变化政策可能会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导致失业率上升,这也是我们应该对气候变化问题持谨慎态度的原因。
综上所述,气候变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应该对其持谨慎态度,不要盲目地采取行动。
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不同声音,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以找到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最佳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气候变化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挑战之一,因此日常天气和气候变化趋势非常为人们所关注。
当前世界气候问题主要表现为全球变暖,而问题的严峻性早已上升到国家问题的高度。
维持全球气候正常运行,无疑成为许多国家领导人和科学家思考及研究的重点。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近年来在努力施行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本文主要针对全球变暖问题的起因、影响以及我国的应对政策做主要概述。
关键词: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可持续发展
1 全球变暖的原因与主要特点
温室效应的加剧可能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
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它们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 同时又能吸收地表发出的长波辐射。
这些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氯氟化碳、臭氧、氮的氧化物和水蒸气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
2007 年政府间气候专门委员会(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 在《第四次评估报告》中指出,近百年来( 1906—2005 年) 地球平均温度升高了0. 74 ℃( 0. 56 ~0. 92 ℃) ,而且变暖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其中1970—2004 年期间增加了70%。
1 1 人类、动物代谢因素
近年来人口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
同时, 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
地球上巨量的人口, 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 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其它动物的呼吸也对气候有着影响。
牛、羊等反刍动物在消化过程中会产生甲烷, 这种气体是除了二氧化碳之外容易在地球引发“温室效应”的第二大有害气体。
美国环保局于1991 年对全球甲烷排放源和排放总量进行了初步估测, 全球各种排放源的排放总量每年估计为 5 亿吨。
其中反刍动物排放量每年为0.65~ 0.85 亿吨, 占排放总量的15% ~ 25% 。
1 2 生产、生活因素
1 2 1 工业生产方式因素
科学家分析认为, 由于工业革命开始后人类对石油、煤炭和其它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大大上升, 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也随之急剧增加, 因此导致全球气温上升, 迄今为止, 化石燃料仍然是工业能源的主要获得方式。
1 2 2 农业种植方式因素
人类过量地使用化肥使氧气减少, 并使海洋沿岸水域一氧化二氮的含量增多, 可能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一氧化二氮吸收红外辐射的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00 多倍, 而红外辐射是引起温室效应即全球变暖的重要因素, 因此, 一氧化二氮的增多无疑会使得全球气
温变得越来越高。
水稻田释放出的甲烷和甲烷的化合物卤化甲烷,它们加深了全球变暖和破坏臭氧层的危机。
卤族气体是水稻田中潮湿泥土里的微生物制造、然后从稻田释放到大气层的。
水田种植的方法可能是产生卤族气体的主要原因, 因为在没有种稻子的田里也有这种气体产生。
1 2 3 人类生活方式因素
人类燃烧煤、油、天然气和树木, 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进入大气层后使地球升温, 使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
汽车的普及使用等都给气候变暖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 森林的砍伐、连年的战争都导致了温室气体不同程度的增加。
1 3 自然因素
湿地生态系统是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的重要产生地之一, 湿地生态系统有机残体在分解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向大气中排放。
据估计全球湿地每年约释放1 5 亿吨甲烷, 约占每年大气总甲烷来源的25% 。
其他如火山爆发、太阳活动、地壳运动、大气环流变化也可能影响到全球气候变暖。
2 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
20世纪后期以来,随着全球变暖加剧,中国气候在变暖过程中也同步发生了许多变化。
天气和气候类灾害对社会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日益加深,给国民经济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特别是近几年以来,中国重大气象灾害频发,例如:2008年初南方地区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2009年初北方干旱,2010年初西南大旱、5月份之后华南大部分地区多次持续强降水等。
2 1 极端高温
气候变暖对人类最直接的影响是, 全球变暖将使夏天更热, 由于热浪的次数和严重程度增加, 导致与暑热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
全球气候变暖对热相关死亡人数产生了重大影响。
热浪冲击频繁严重导致死亡率及某些疾病特别是心脏、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增加, 这种影响对老人、小孩和穷人尤为显著。
在一些城市进行的调查发现,死亡率上升与温度增加有关,人们对天气—死亡率变化趋势做了多方面研究,提出了“热阀”的概念,当气温超过“热阀”时,死亡率显著增加。
2 2作物减产的影响
全球变暖对农业、畜牧业、渔业的影响有可能造成营养不良和饥饿, 这种影响对儿童特别重要。
虽然有些地区会因气候变暖而得益, 如, 气温上升, 适宜作物生长的温暖期变长;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有利于光合作用。
这些都使作物产量有望增加, 但与不利影响比起来, 它们则显得微不足道。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致使极地冰盖融化, 使海平面上升。
淹没一部分沿海低海拔地区和岛国,沿海地区是世界人口密集、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造成巨大损失.有关学者预测,到下一个世纪, 海平面将上升10~ 32 厘米。
另外, 由于海洋面的厄尔尼诺现象, 使洪水
发生的次数与范围加大。
同时导致飓风频率增加。
这些现象的后果, 必然导致人类居住地与耕种土地的改变与迁移、耕地的减少和退化, 也会使农作物产量减少, 从而导致因食品不足而发生与营养不良相关的疾病。
2 3新型病菌产生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与环境变化, 导致传染病病原体的存活变异、动物活动区域变迁等。
如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病原体( 尤其是病毒) 将突破其寄生、感染的分布区域, 形成新的传染病。
或是某种动物病原体( 尤其是病毒) 与野生或家养动物病原体之间的基因交换, 致使病原体披上新的外衣, 从而躲过人体的免疫系统引起新的传染病等。
又如随着温带地区的变暖,将使感染或携带病原体( 尤其是病毒) 的啮齿类动物的分布区域扩大, 每年的危害期延长, 使这些疾病扩散成为可能。
如2003 年,非典在世界部分国家和我国的流行据分析很可能是由动物向人的传播。
3 我们应采取的措施
为了进一步地防止全球变暖的继续发展和扩大,以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遏制危害人类健康的各种疾病的产生和蔓延, 采取必要的措施应对全球变暖及其对人类的不利影响是一项非常紧迫同时也是一项长期性的战略任务, 我们需要用全球的眼光从经济、社会、科技等各个方面进行思考, 以保障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温室气体的累积主要是能源生产过程中人类对矿物燃料依赖的结果。
要减少CO2 和其它温室气体的排放, 一方面要增强电站、工业、民用能源的有效性,降低矿物燃料消耗, 另一方面要寻求开发更清洁有效的能源, 如风、浪、太阳能等。
同时, 禁止或减少森林砍伐、保持物种多样性、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1 促进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的转变
长期以来, 人类习惯于从自然索取, 缺乏保护自然的观念和能力, 人类对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 引发了巨大的自然灾难, 人类的生存受到了威胁. 应对全球变化从根本上要求人类改变现有生产和生活方式, 努力减少资源的消耗和能源的浪费.世界一些国家都对此发出了呼吁, 中国提出要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并且作为国家的战略目标加以推动. 我们相信, 这将促使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
2 促进人类社会向和谐世界的转变
从历史的视角来看人类社会, 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争夺土地、奴隶, 到资本主义社会争夺资本和市场, 人类社会是一个国家之间的斗争史, 我们也可以看到, 当一个国家受到外来势力的重大威胁时, 往往会促进国家和民族团结起来, 形成巨大的合力. 当前,在全球化的坏境下, 人类首次发现全人类面临着共同的威胁, 存在着共同的问题; 处理不好, 有可能导致人类毁灭. 这种威胁是种无形的号召力, 使人类能够团结起来, 抛弃或搁置分歧, 抛弃或搁置利益冲突,共同应对全球变化的挑战.总体上, 我们对人类的前途持有乐观的态度. 在历史长
河当中, 人类经受了气候变迁, 疾病流行和其他各种灾变, 但都得以生存, 当今人类掌握了如此发达的科学技术和雄厚的经济基础, 只要共同努力, 一定能够解决全球变化的问题, 人类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
[1]刘秀铭,赵国永,李平原,吕镔,陈渠. 全球变暖与变冷利弊分析[J].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3,01:1-8.
[2]姜大膀,富元海. 2℃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未来气候变化预估[J]. 大气科学,2012,02:234-246.
[3]瞿忠琼,陈昌春. 全球变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 四川环境,2004,05:72-75.
[4]马玉霞,王式功.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J]. 环境研究与监测,2005,01:7-9.
[5]徐冠华.葛全胜.宫鹏.方修琦.程邦波.何斌.罗勇.徐冰.全球变化和人类可持续发展:挑战与对策[J]. 科学通报,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