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 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 :快速阅读》优质课教学设计_6

七年级语文下《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 :快速阅读》优质课教学设计_6

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再次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与故事,体验海底世界的惊险和神奇。

2.学生交流精彩片段赏析与阅读感受,提升阅读鉴赏水平3.进一步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4.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给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培养学生概括水平和口头表达水平。

教学重点:1.学会并使用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进一步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尤其是它的科学性和幻想性。

教学难点: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对小说片段赏析与阅读感受。

课前准备:1.师生共读《海底两万里》。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文学,是比鸟飞得还远的梦想,是比花开得还美的情感,是比星还闪亮的智慧,是我们到了一百岁还忘不掉的信念。

二、阅读体验1.大家都知道《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

谁来简单地介绍一下他。

2.课件出示,对儒勒·凡尔纳的简介实行重点补充(A)感知全书说说本书的主要内容,出示:你能用最简洁的语言介绍《海底两万里》这本书吗?(B)、品评人物1.说说书中的主要人物2.人物评析:在这些人物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说说你喜欢他的理由。

在阅读的过程中,这部作品有哪些地方吸引着你?(D)、阅读感受:我们已经读完了这部作品,在班上与同学分享的阅读感受。

(E)交流这本科幻小说的特点:科学性;丰富的海底知识;绮丽的幻想;具备小说的特点。

(设计意图:这几个环节是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实行的,这样即增强了小组间的竞争意识也增强了组内同学的合作意识,同时,能够通过这样的训练培养学生概括内容,提取信息的水平,及在准备和展示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三、课堂总结这部作品集中了凡尔纳科幻小说的所有特点,曲折紧张、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融为一炉。

同时学生畅所欲言,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受,让我充分感受了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热爱。

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六单元 : 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公开课教案_25

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六单元 : 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公开课教案_25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诺第留斯号”潜水艇的航行路线,概述航行主要事件。

2.掌握快速阅读的读书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热情。

教学重点:1.了解“诺第留斯号”潜水艇的航行路线,概述航行主要事件。

2.掌握快速阅读的读书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和运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自主阅读法圈点勾画法课前准备:PPT课件阅读检测材料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学习目标(一)情境导入曾经有这样一个人:在人类还没有发明电报的时候,他小说中的人物已经在用电报传递信息;在人类还没制造出飞机的时候,他小说中的人物已经驾驶直升机来往;在人类还没着手登月工程的时候,他小说中的的人物已经坐在一颗大炮弹里,被巨炮发射到月球上……这个人就是法国的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海洋三部曲”之一《海底两万里》。

(二)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诺第留斯号”潜水艇的航行路线,概述航行主要事件。

2.通过圈点勾画法,掌握快速阅读的读书方法。

二、检查阅读情况,了解本书内容1.正确理解书名“海底两万里”: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

而不是“在海底两万里深处旅行”。

2.连线理清人物仆人尼摩捕鲸手阿龙纳斯法国博物学家康塞尔潜水艇“诺第留斯”号船长尼德·兰3.旅行路线(根据书目看地图)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南极海域→大西洋→北冰洋根据“诺第留斯号”潜水艇的航行路线,概述航行主要事件。

三、快速阅读指导及训练(一)快速阅读方法指导:1. 抓住关键信息和主要线索,挑重要、感兴趣的内容跳读;2. 集中精力,高度专注;3. 采用默读,每分钟不少于400字;4. 视域要宽,不回读;5. 圈点勾画标识,再读可提速;(二)快速阅读训练课文P158—1601. 快速阅读本章,预计8分钟左右;2. 圈点勾画标识有用信息(数字、工具、重要事件);3.完成速读检测环节一跳读课文P158—160,完成速读检测环节二4.阅读后能简要复述本章内容并对“我”进行简要点评;5.师生交流阅读感受。

七年级下语文:名师教案:《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

七年级下语文:名师教案:《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

一、教案基本信息《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年级:七年级下学科:语文课时:5课时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海底两万里》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科幻小说的兴趣,激发想象力。

3. 通过对小说中环境的描绘,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了解《海底两万里》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教学重点:掌握作者儒勒·凡尔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2. 第二课时:快速阅读《海底两万里》第一至第四章教学重点:概括每章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环境描绘。

3. 第三课时:快速阅读《海底两万里》第五至第八章教学重点:概括每章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环境描绘。

4. 第四课时:快速阅读《海底两万里》第九至第十二章教学重点:概括每章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环境描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者背景、作品特点、环境描绘等。

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独立阅读,概括每章主要内容。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人物形象和环境描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创意写作法:激发学生想象力,进行小说片段创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评价。

2. 阅读理解:检查学生对《海底两万里》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绘的掌握程度,给予评价。

3. 创意写作:评价学生在创意写作中的表现,包括想象力、表达能力等。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独立思考、团队协作等。

六、教学内容6. 第六课时:快速阅读《海底两万里》第十三至第十六章教学重点:概括每章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环境描绘。

7. 第七课时:快速阅读《海底两万里》第十七至第二十章教学重点:概括每章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环境描绘。

8. 第八课时:快速阅读《海底两万里》第二十一至第二十四章教学重点:概括每章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环境描绘。

《海底两万里》教案(通用5篇)

《海底两万里》教案(通用5篇)

《海底两万里》教案《海底两万里》教案(通用5篇)《海底两万里》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对《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指导,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教学重点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难点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1、师生共读《海底两万里》。

2、学生每人写500字左右的读后感。

一、展示导入多媒体展示片段:满地都是腔肠动物和棘皮动物。

变化不一的叉形虫,孤独生活的角形虫,纯洁的眼球虫,被人叫作雪白珊瑚的耸起作蘑菇形的菌生虫,肌肉盘贴在地上的白头翁(海葵)……布置成一片花地。

师:这两个片段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它们出自哪部作品?《海底两万里》知识点汇编《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凡尔纳三部曲”(另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的第二部。

二、了解作家作品:作者:儒勒凡尔纳(1828-1905)是法国科幻小说家,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凡尔纳的三部曲: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二部是《海底两万里》第三部是《神秘岛》简述《海底两万里》内容。

答:故事发生在1866年,海洋中出现了一种不知名的怪物,阿龙纳克斯教授作为一名海洋动物的专家,随远征队去剿灭怪物,不料却掉入海中,被怪物一艘名为“鹦鹉螺”号的潜艇所救。

于是,他和神奇的尼摩船长开始了一段惊险、神奇的海底旅行。

他们登上从未有人到达过的南极;目睹了海底火山喷发的壮观景象及凄惨的海底沉船;领略了美丽而又充满危险的海底世界......三、经历险情说说诺第留斯号潜艇的人们在海底航行中遭遇了那几次危险,如何化险为夷的。

(至少说两次,要求说出具体位置和危险)①他们在印度洋的珠场和鲨鱼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兰德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同鲨鱼搏斗)②他们在大西洋里和章鱼进行血战,一名船员惨死(章鱼袭击)化解:勇敢下船与章鱼搏斗③鹦鹉螺号在珊瑚礁上搁浅,全船人员受到巴布亚土著的袭击(搁浅、土人围攻)化解:几天后潮水上涨才托先离开:没有还击,在扶手上通电把土人逼离开了④在南极鹦鹉螺号被厚厚的冰层困住,艇内缺氧,艇上的人几乎不能生还(冰山封路)化解:尼摩船长决定用艇撞开冰墙⑤小说最后,鹦鹉螺号陷入迈尔海峡的漩涡,阿龙纳斯和捕鲸手、仆人乘坐小艇成功逃生,尼摩船长和他的成员生死未卜(陷入海峡漩涡)四、路线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南极五、一句话评价科学与幻想之旅六、这艘潜艇是如何建造出来的?由尼摩船长设计,从不同国家订购材料,然后在大洋中一个荒岛上装配好。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案三篇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案三篇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案1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掌握跳读方法,搜索有效信息2.通过快速阅读,了解文本内容3.精读片段,感知人物形象4.激发学生阅读科幻作品的热情,开启幻想之旅。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并运用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激发学生阅读科幻作品的热情,开启幻想之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兴趣1866年,海上出了个怪物,在全世界闹得沸沸扬扬。

阿罗纳克斯教授和他的仆人康塞尔,以及一名捕鲸手内德•兰,受美国海军部的邀请,参与清除“海怪”的活动。

结果三人却成为“怪物”俘虏。

原来“海怪”是一艘名为“鹦鹉螺号”潜水艇。

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艇长尼摩从此永远不许他们离开。

他们便开始了海底两万里的环球旅行……今天这节课,我和大家一起阅读《海里两万里》,进行一次科学与幻想之旅。

二、丰富多彩的海洋世界1、假如你在深海里航行,你会遇到哪些海洋生物?2、跳读《海底两万里》第一部分第十四章,用笔圈画出你所读到的海洋生物3、出示胭脂鱼、海鳗、白头虾虎鱼图片,请学生根据特征猜测名称。

三、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1、打开目录,用笔圈出目录中出现的海域2、请同学在地图中指出航海的路线3、在不同海域都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发生?4、跳读第二部分第十六章思考:尼摩艇长带领我们来到南极洲,在南极洲会遇到哪些困难和危险?尼摩船长用了怎样的办法?四、神秘莫测的人物精读第二部分第十六章,看看大家是怎样在大章鱼面前化险为夷的,解读尼摩船长的为人。

阿罗纳克斯教授评价:“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伸张正义的人,一个不折不扣的复仇天使。

”若想深入了解他为何被称为“复仇天使”请课下继续阅读。

五、科学梦幻的精彩旅程1、出示“鹦鹉螺”号图片,并讲解: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一艘核潜艇,请大家猜猜它的名字叫什么?出示核潜艇的大小、时速、动力系统等数据。

2、快速阅读第一部分第十二章、第十三章,比较“鹦鹉螺”号的前世今生有哪些相似之处?3、出示资料并思考科学与幻想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潜水艇的发明者之一西蒙在自传中的第一句话就是“凡尔纳是我一生事业的总指导”;现代直升飞机发明者西科斯基的灵感源于年轻时读了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云的开船》,他经常引用凡尔纳的话“一个人可以想象任何东西,另一个人可以使之变成现实”。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六、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部优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六、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部优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六、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部优教案《海底两万里》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受小说中描绘的海底世界的神奇美丽与惊险刺激;2.研读尼摩船长的人物形象,分析看似完美的他却“不快乐”的原因;3.了解读文、读人、读己的阅读方法,逐渐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安排】一课时一、导入今天很高兴和大家在这个美丽的春天,因为一本有趣的书而相遇,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有趣的书——《海底两万里》,一起走进一段奇妙的旅程!二、读文、读人、读己1.活动一:畅游海底世界假如给你一次随鹦鹉螺号在海底遨游的机会,你最想体验的是书里提到的哪个情节呢?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生:漫步海底世界、收集贝类标本、穿用海洋里的生物为原料做成的衣服、游览海底沉船、勇斗土著人、海底狩猎、海底采珍珠、观赏海底火山喷发、智斗大章鱼、感受鹦鹉螺号的神奇之处、去海底挖煤矿、与抹香鲸搏斗、南极历险等相关的情节……小结:这里有好看的海底美景、好吃的海洋美味、好玩的海底活动,还有惊险刺激的海底冒险,简直是一趟完美的旅程!2.活动二:聆听人物心声美景需要有人共赏,美食最好和人分享,惊险时刻更需要有人帮忙。

在这次难得的海底探险中,你最想与书中的哪个人物为伴呢?为什么?预设1:博学的阿龙纳斯,忠诚的康塞尔,勇敢的捕鲸手尼德兰,神秘、正义、博学多才、向往自由的尼摩船长。

追问:毫无疑问,同学们选的这四个各有所长的人都会是我们这趟旅途中不可多得的好伙伴,但如果说其中有一个人几乎具备了这四个人的所有优点,他可能是谁?(学生:尼摩船长)尼摩船长何其幸运,在他的身上既有着阿龙纳斯的博学多才,也有着康塞尔的对人忠诚、更有着尼德兰的勇猛无畏,况且还富可敌国,每天驾驶着亲自设计并建造的世界上最厉害的潜水艇鹦鹉螺号自由遨游在美丽的海底,还能偶尔扮演英雄的角色,救人于水火,他的人生堪称完美,这个坐拥一切的人,肯定每天都过得快乐而又幸福!你们同意老师的观点吗?预设2:他并不总是快乐的。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案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案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任务1.1 教学目标1.1.1 了解《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及其作品背景。

1.1.2 掌握小说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

1.1.3 提高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1.2 教学任务1.2.1 引导学生阅读小说的第一至第五章内容。

1.2.2 分析小说的人物特点和故事情节。

1.2.3 培养学生对科幻小说的兴趣和阅读习惯。

第二章:教学内容与方法2.1 教学内容2.1.1 小说第一至第五章的主要内容。

2.1.2 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特点。

2.1.3 小说中的科幻元素和现实背景。

2.2 教学方法2.2.1 快速阅读法:引导学生快速阅读相关章节,把握故事情节。

2.2.2 讨论法:分组讨论人物特点和故事情节,分享阅读心得。

2.2.3 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科幻元素和现实背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第三章:教学安排与步骤3.1 教学安排3.1.1 第一课时: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阅读第一章。

3.1.2 第二课时:阅读第二章,分析人物特点。

3.1.3 第三课时:阅读第三章,讨论故事情节。

3.1.4 第四课时:阅读第四章,分析科幻元素。

3.1.5 第五课时:阅读第五章,总结本章内容。

3.2 教学步骤3.2.1 导入: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2.2 阅读:引导学生快速阅读相关章节,做好笔记。

3.2.3 分析:分组讨论人物特点和故事情节,分享阅读心得。

3.2.4 总结:教师总结本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4.1.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4.1.2 学生对小说人物特点和故事情节的掌握程度。

4.1.3 学生对科幻元素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4.2 教学反馈4.2.1 学生阅读心得分享:了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困惑。

4.2.2 课堂讨论:通过讨论,发现学生对小说人物和情节的理解程度。

4.2.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阅读任务,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案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案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目标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海底两万里》,了解小说的大致情节和主要人物。

培养学生对科幻小说的兴趣,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及其作品特点。

概述小说的情节,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小说的内容。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考。

第二章:小说背景介绍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海底两万里》的背景知识,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主题。

2.2 教学内容介绍19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小说中对科技元素的描绘。

讲解小说中的海洋生物和地理环境,增加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2.3 教学方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背景知识。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查阅相关资料,提高信息获取能力。

第三章:人物关系和角色分析3.1 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关系,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3.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中的主人公尼摩船长以及其他重要人物的特征和关系。

探讨人物之间的冲突和合作,以及他们对冒险旅程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注意人物描写和对话。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人物的看法和理解。

第四章:故事情节概括4.1 课程目标让学生能够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理解故事的发展和转折点。

4.2 教学内容让学生阅读小说中的重要章节,概括故事情节。

分析故事中的高潮和结局,理解作者的叙事技巧。

4.3 教学方法利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帮助学生整理故事情节。

组织学生进行口头汇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五章:主题探讨和启示5.1 课程目标让学生思考《海底两万里》中的主题,探讨其对现实世界的启示。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科技与自然、人与自然的主题。

讨论小说对环境保护、探索精神等方面的启示。

5.3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主题的思考和观点。

七年级下册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案2

七年级下册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案2

七年级下册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案2一. 教材分析《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一部科幻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阿龙纳斯教授和他的两个助手,在一次捕鲸过程中,被神秘的潜艇“鹦鹉螺号”所俘虏,之后在海底世界中展开了一段惊险刺激的冒险之旅。

本节课我们将对《海底两万里》进行快速阅读,通过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让学生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提高阅读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接触过一些科幻小说,对科幻小说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但《海底两万里》作为一部经典科幻小说,其内容丰富,情节复杂,对学生来说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海底两万里》的作者、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提高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掌握科幻小说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海底两万里》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难点:分析科幻小说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选取小说中的典型情节,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海底两万里》原著或简化版。

2.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教学资源:相关资料、PPT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及其作品特点,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海底两万里》的封面、插图等,让学生对小说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小说,找出小说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七年级语文下《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 :快速阅读》优质课教学设计_24

七年级语文下《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 :快速阅读》优质课教学设计_24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指导,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学会并使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培养学生对名著写作手法的欣赏。

教学难点:
领会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手法。

2、学生每人写300字左右的读后感。

指导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什么是快速阅读
速读能够使你更快地阅读资料,在短期记忆中你能够掌握更多,所以也会理解得更好。

提升阅读的速度的方法是,每一段读更多的文字,减少读每一段的时间,使用指示物和减少回读。

二、速读的基本要求
1、避免发声。

2、减少注视点。

3、缩短眼停时间。

4、避免回视。

三、速读的主要方法
四、学习课文
(1)了解名著作者
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1828年-1905年),法国小说家,科幻小说的开创者之一。

他一生写了六十多部大大小小的科幻小说,总题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漫游》。

他以其大量著作和突出贡献,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2)了解创作背景
(3)了解名著主要内容
(4)了解名著情节
(5)了解文章中描述艺术特点
五、欣赏名著朗读
六、小结。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优秀教案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优秀教案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学目的:1、讲述《海底两万里》这部名著的主要情节、主要人物、写作特点、后世影响等内容。

激发学生阅读《海底两万里》这部书的兴趣。

2、向学生介绍快速阅读的方法,能够在课外阅读《海底两万里》这部书时运用。

3、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教学重点:讲述《海底两万里》这部名著的主要情节、主要人物、写作特点、后世影响等内容。

激发学生阅读《海底两万里》这部书的兴趣。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课外自主阅读《海底两万里》这部书。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有一部小说自问世以来,不断被人们搬上银幕,至今人们还被小说描写的海底世界吸引,还对小说中的世界流连忘返。

到底是什么吸引着世界上的读者们,今天,我们就来一睹这部小说——《海底两万里》的真面目。

课件展示:1、1916年美国电影《海底两万里》是斯图亚特·帕顿执导的动作冒险片。

2、美国1954年詹姆斯·梅森主演电影《海底两万里》。

3、1997年罗德·哈迪执导电影《海底两万里》。

4、美国2002年斯考特·赫明主演动画电影《海底两万里》。

5、英国2012年动画短片《海底两万里》。

二、《海底两万里》内容简介。

《海底两万里》究竟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课件展示:故事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

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潜水船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

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

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

最后,当潜水船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之于世。

因为这个内容虽说简介,但仍不够简洁。

还可以把内容用更简洁的处理:海上怪物——商船被撞——清除怪物——受邀出征——太平洋追踪——落水被救——决定同游——地下森林——万里科罗群岛——托列斯海峡——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南极——大西洋美洲海岸——挪威海岸——公之于世三、作者简介儒勒·凡尔纳(1828—1905),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和探小说家。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1.训练并掌握“快速阅读”这一基本的阅读技巧。

2.通过专题探究等方式,理读《海底两万里》这部科幻名著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及重要情节。

3.通过阅读交流活动,加深对主要人物的认识,对思想内容的理解,感受小说中描绘的海底世界的神奇和惊险,进一步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2课时第1课时1.学习阅读一整本书的方法。

“快速阅读”这一基本的阅读技巧。

3.学会制定阅读计划,按计划完成整本书的阅读并开展专题探究活动。

一、导入新课。

“诺第留斯号”潜艇师: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一艘核潜艇,它的名字叫“诺第留斯号”。

它有着极具传奇色彩的前世今生,请看大屏幕。

1866年凡尔纳通过想象创造了“诺第留斯号”。

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1886年英国人发明了以电力作为动力的潜水艇,取名“诺第留斯号”。

1954年美国建成了世界第一艘以核反应堆作为动力的潜水艇,取名“诺第留斯号”。

师:“诺第留斯号”潜水艇的前身出现在凡尔纳的作品《海底两万里》里,其实,在凡尔纳那个时代,人类还没有发明出如此先进的潜水艇,它不过是凡尔纳的想象,但是后来凡尔纳的想象变成了现实。

在这部作品中,还有很多大胆的想象现在都变成了现实,所以这部作品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想象中,还有很强的科学性和预言性。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杰出的科幻小说,有科学幻想,也有梦幻精彩的旅程。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开启我们的科学幻想之旅吧。

(板书文题)2.了解作者。

师:在翻开作品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作者。

(参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名片”栏目)【设计意图】用“诺第留斯号”潜艇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想象;作家作品介绍便于学生理解作品,同时,为拓展阅读做准备。

二、整体浏览,激发兴趣1.浏览封面。

师:我们读一本新书时,不妨先浏览一下封面,从中获取有助于阅读的信息。

现在,请同学们看看封面,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由这些信息推测一下,这本书可能会写什么内容呢?预设信息:篇名《海底两万里》,作者是儒勒·凡尔纳,画面是奇妙的海洋世界,人在海底行走。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优秀教案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优秀教案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优秀教案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并掌握“快速阅读”这一基本的阅读技巧。

2.通过专题探究等方式,掌握《海底两万里》这部科幻名著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及重要情节。

3.通过阅读精彩片段,感受小说中描绘的海底世界的神奇和惊险,进一步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讲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

2.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2.通过对名著的了解、探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向往探索的热情。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并运用快读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了解作品内容,掌握相关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进一步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科学与幻想的巧妙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出示“潜水艇”的图片,引导学生交流有关潜水艇的知识信息)早在潜水艇发明之前,已有一位作家对它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不仅是对潜艇的外形、功能,甚至包括它在海底的经历都完整地写了下来。

是不是觉得很神奇?这就是科幻作品的魅力。

在真实的事物还未出现时,我们已经预见了它的样子。

更不可思议的是,如今现实中的潜艇和那位伟大作家的描述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这部作品就是儒勒·凡尔纳笔下的《海底两万里》。

二、作品介绍1.作家介绍儒勒·凡尔纳(1828—1905),法国科幻和探险小说家,一生创作了六十多部长篇科幻小说,其中的科学幻想如今大部分已变成现实,因此被人们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和“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他的作品想象丰富,文笔细腻,构思奇巧,既引人入胜,又很有教育意义,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读者。

代表作有《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气球上的五星期》《环游世界八十天》等。

2.内容概览《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海洋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叙述了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

七年级下语文:名师教案:《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

七年级下语文:名师教案:《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

七年级下语文:名师教案:《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一、教学目标1. 通过快速阅读《海底两万里》,了解小说的人物、情节和主题。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科幻小说的魅力。

二、教学内容1. 小说作者及背景介绍2. 小说主要人物、情节概括3. 科幻元素和科学幻想的特点4. 小说主题及其现实意义5. 快速阅读技巧与策略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小说作者儒勒·凡尔纳及其作品《海底两万里》的背景。

2. 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小说,概括人物、情节,提炼科幻元素。

3. 讨论与分享: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角度分析小说主题,分享阅读心得。

4. 课堂小结:总结快速阅读技巧,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力,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检查。

2. 评价学生对小说主题的理解,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

3. 评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通过课堂表现和课后反馈。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完整地阅读《海底两万里》。

3. 推荐一本自己喜欢的科幻小说,简要介绍其内容并与《海底两万里》进行对比。

六、教学活动1. 课堂讨论: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阅读《海底两万里》过程中的发现和疑问。

鼓励学生提出关于小说情节、人物和科幻元素的问题,并鼓励其他学生积极参与解答。

2.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章节或情节,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要求学生从科幻元素、人物发展和主题角度出发,讨论并制作一个简短的汇报PPT。

3. 角色扮演:选择几个关键场景,让学生扮演小说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通过表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七、教学资源1. 《海底两万里》原著:提供给学生原著书籍或电子版本,方便他们进行阅读和引用。

2. 相关背景资料:收集有关儒勒·凡尔纳和《海底两万里》的背景资料,如作者生平和作品创作背景等,供学生参考。

七年级语文下《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 :快速阅读》优质课教学设计_100

七年级语文下《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 :快速阅读》优质课教学设计_100
五、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这篇小说描绘的是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美妙壮观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异国情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小说不但能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而且赞扬了像尼摩船长等反抗压迫的战士的形象,体现了他们具有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
六:快速阅读方法指导
7、“独角鲸”是原来就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回答:因为他们最后三人最后在怪兽上避难,才发现原来是“鹦鹉螺号”潜艇)
8、现在我们对整个过程都了解了,谁能简单地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鹦鹉螺号”潜艇的故事。1866年有人以为在海上看到了一条独角鲸,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最后发现那是一艘潜艇,并且带着仆人康塞尔和一个捕鲸手,跟随乘坐这艘潜艇跟随尼摩船长在海底做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在短短的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他们一道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红海、地中海、南极海、北冰洋,航程约两万里。这期间,他们目睹了无数的海底奇观,发现了海底煤矿和沉船的宝藏,与大鲨鱼、章鱼博斗,击退土著人的围攻等等。凭着坚忍的意志与过人的智慧,教授和同伴终于返回了自己的国家。但是“鹦鹉螺号”自此也神秘地消失了。
2、了解浩瀚的海底世界最好的交通工具是什么?《海底两万里》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叫什么名字?它有哪些特点?
让学生理解本艘与众不同的潜艇和船上物件。
3、有了交通工具去旅行,我们首先应该规划好自己的旅行路线,那么《海底两万里》旅行线路是怎样的呢?
(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南极)
难点: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教学流程(包括课题引入,教学进程等方面)
一、作者名片
儒勒·凡尔纳(1828—1905),19世纪法国著名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剧作家及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异旅行》为总名,代表作有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以及《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等。他的很多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对科幻文学流派有着重要的影响,被人们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和“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出色的科幻小说。该小说的主人公尼摩船长与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旅行的路线是: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南极。这艘潜艇在海底做了两万里的环球旅行,小说名称由此而来。

《海底两万里》公开课教案(快速阅读)

《海底两万里》公开课教案(快速阅读)

《海底两万里》公开课教案(快速阅读)课堂教学设计【课题】《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材分析】1.知识与地位:《海底两万里》是XXX的一部科幻小说,也是初中阶段重点的名著阅读篇目。

这部小说深受学生欢迎,神秘奇特的海底世界,惊心动魄的故事人物,都深深吸引着读者。

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原著,读整本的书,并且教给学生读名著的方法,授之以渔。

2.教学重点:通过目录阅读、片段速读与精读等阅读方法指导对作品人物和情节有更深入的了解。

3.考点分析:名著考察【学情分析】1.知识和能力的储备:学生已经自读过《海底两万里》,对《海底两万里》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具体内容相对比较陌生,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识记。

2.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方法指导,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进而阅读整本的书。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作品内容,通过节选文章的速读引导与深读研究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高效阅读的惯,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水平,激发学生对名著《海底两万里》阅读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眼部放松训练、快速记忆游戏、抓取关键信息等常规训练,掌握快速阅读要领。

通过圈点勾画关键信息,深入阅读文本,与人物进行深度对话。

了解作品中代表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非凡的想象力,感知作品中人物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激发青年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讲授进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作品内容,通过节选文章的速读引导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高效阅读的惯,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水平,激发学生对名著《海底两万里》阅读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目录、限时速读、跳读等通例训练,掌握快速阅读要领。

了解作品中代表人物形象及相干情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非凡的想象力,感知作品中人物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激发青年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快速阅读方法的指导2.难点:在限时快速阅读中把握作品关键信息。

【教法与学法】1.教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读书指导法、练法2.学法:自主研究法、迁移研究法【教学过程】一、视频激趣导入1.视频资料:《朗读者》XXX2.导入:刚才呢,通过视频给大家介绍的是XXX,从他的见解和朗读中,我们可以窥探到科幻小说的魅力,科幻小说家们用想象力突破现有的环境去看世界,而我们就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观望无法到达的世界。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海底两万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快速阅读”的阅读方法,掌握“快速阅读”方法的知识要点。

2.能力目标:通过速读《海底两万里》,了解作品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读全文。

教学难点:理清故事情节。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展示导入多媒体展示片段:A.满地都是腔肠动物和棘皮动物。

变化不一的叉形虫,孤独生活的角形虫,纯洁的眼球虫,被人叫做雪白珊瑚的耸起作蘑菇形的菌生虫,肌肉盘贴在地上的白头翁(海葵)……布置成一片花地。

B.我看见水中浮着很长的海带(有些作球形,有些作管状)、红花藻、叶子很纤细的鲜苔、很像仙人掌的蔷薇藻。

我注意到较近海面的一层是青绿色的海草,在更深一些的地方是红色的海草,黑色或赭色的水草就在最深处,形成海底花园和草地。

学生齐读这两个片段。

师:这两个片段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它们出自哪部作品?学生回答:《海底两万里》。

二、走进作者儒勒·凡尔纳(1828年—1905年),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及诗人,被称作“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和“现代科幻小说之父”。

【代表作】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等。

三、阅读方法指导(一)什么是快速阅读速读可以使你更快地阅读资料,在短期记忆中你可以掌握更多,所以也会理解得更好。

提高阅读的速度的方法是,每一段读更多的文字,减少读每一段的时间,使用指示物和减少回读。

(二)速读的基本要求1.避免发声。

2.减少注视点。

3.缩短眼停时间。

4.避免回视。

(三)速读的主要方法1.浏览法。

浏览法是指对一般不需要细致了解的书籍,只是从总体上粗略掌握书中大概内容的一种阅读方法。

它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广泛地了解信息,有助于开阔视野,是博览群书所常用的重要方法。

2.扫读法。

扫读法是指对文章内容一目数行、一目十行地扫瞄,以大容量获取信息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

3.跳读法。

跳读法是指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而直取读物的关键性内容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并掌握“快速阅读”这一基本的阅读技巧。

2.通过专题探究等方式,掌握《海底两万里》这部科幻名著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及重要情节。

3.通过阅读精彩片段,感受小说中描绘的海底世界的神奇和惊险,进一步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讲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

2.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2.通过对名著的了解、探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向往探索的热情。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并运用快读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了解作品内容,掌握相关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进一步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科学与幻想的巧妙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出示“潜水艇”的图片,引导学生交流有关潜水艇的知识信息)早在潜水艇发明之前,已有一位作家对它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不仅是对潜艇的外形、功能,甚至包括它在海底的经历都完整地写了下来。

是不是觉得很神奇?这就是科幻作品的魅力。

在真实的事物还未出现时,我们已经预见了它的样子。

更不可思议的是,如今现实中的潜艇和那位伟大作家的描述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这部作品就是儒勒·凡尔纳笔下的《海底两万里》。

二、作品介绍1.作家介绍儒勒·凡尔纳(1828—1905),法国科幻和探险小说家,一生创作了六十多部长篇科幻小说,其中的科学幻想如今大部分已变成现实,因此被人们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和“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他的作品想象丰富,文笔细腻,构思奇巧,既引人入胜,又很有教育意义,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读者。

代表作有《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气球上的五星期》《环游世界八十天》等。

2.内容概览《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海洋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叙述了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阿龙纳斯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

其实这怪物并非独角鲸,而是一位叫尼摩的船长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诺第留斯号”。

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

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还到达了南极,一路饱览了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海底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著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险情。

最后,当潜水艇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并将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布于世。

3.主题思想小说设想了潜水艇的强大功能,描绘了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下海、自由翱翔的梦想,也显示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

反对殖民压迫也是这部小说的重要主题。

主人公尼摩船长不仅是献身科学的探索者,同时也是英勇顽强、反对一切压迫和殖民主义的战士。

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作者对科学、社会正义和人类平等的不懈追求。

4.主要人物形象阿龙纳斯:从他积极参与政府的远征考察活动中,可以看出他热爱科学考察事业,具有正义感,希望造福人类;从他敢于跟尼摩船长乘坐潜水艇作海底两万里的探险旅行和在海底的感悟中,可以看出他有渊博的知识、献身科学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心态。

康塞尔:一位对主人忠诚的小伙子,老实本分、性格开朗,对分类学非常入迷。

他愿意冒着生命危险跟随主人参与捕鲸行动;看到主人落水后,勇敢地跳下去抢救;在南极缺氧的时候,把最后一点氧气留给主人。

他是一个任劳任怨、忠心耿耿的仆人。

尼德·兰:他是跟随阿龙纳斯去捕“巨鲸”的捕鲸手。

经验丰富,百发百中,是一个比较原始的人,性情火暴,野性十足。

尼摩船长:从用海底沉船里的千百万金银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正义感的反抗压迫的战士;从南极冰山脱险中,可以看出他的英勇顽强、不畏艰险、镇定沉着;从智斗鲨鱼救采珠人中,可以看出他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从击退土著人袭击中,可以看出他知识渊博,有创造力和预见性(在船扶手上装高压电),遇事沉着冷静;从含泪掩埋同伴中,可以看出他虽外表冷郁但内心情感丰富,重情重义;从潜艇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和躲避敌人、迫害者中,可以看出他是个神秘、孤独的人和他追求自由的心理。

5.艺术特色(1)科学与幻想完美结合,故事叙述详尽,自然环境描写精彩优美。

(2)故事情节曲折紧张,跌宕起伏,充满悬念,扣人心弦,场面描写波澜壮阔。

(3)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个性鲜明。

(4)具有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

三、读书方法指导快速阅读是一种基本的阅读技巧,可以帮助读者尽快地把握全书的内容。

但这种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需要在平时的阅读中加以训练。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集中精力,专心致志。

要全神贯注地读,尽快弄清作品中发生了哪些故事,有哪些人物等,对小说有个概括的了解。

(2)以默读为主。

要培养默读的习惯,并达到一定的速度。

初一阶段,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应不少于400字。

可以拿《海底两万里》中的某一章做一个试验,测测自己的阅读速度。

(3)眼睛的视域要宽。

读的时候尽量不回视,尽量扩大扫描的范围,在短时间内把尽可能多的内容收揽眼底。

可以从少到多进行扩大视域的训练,如从一眼扫几个字过渡到扫一行字,再从一行字扩大到多行或全段,这样速度就能不断提高。

(4)善于抓住书中的关键信息和主要线索,有所取舍。

如《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是全书的核心人物,也是故事发生、发展的关键,对涉及他的语段就需要格外关注。

而对文中大量的景物描写、知识介绍,或暂时不能理解的内容、不认识的生字词,可以先跳过去,回头再根据需要和个人兴趣补充阅读。

四、针对训练(一)填空题。

1.儒勒·凡尔纳是________(国家)科幻小说家。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之二,第一部是《________》,第三部是《________》。

2.《海底两万里》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1866年有人以为在海上看到了一条独角鲸,法国生物学家________最后发现那是一艘名为“诺第留斯号”的潜艇,并且带着仆人________和捕鲸手________,跟随________乘坐这艘潜艇在________做了一次充满惊险的旅行。

3.《海底两万里》中“诺第留斯号”潜艇是______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________发电。

故事中的人物在印度洋的珠场和________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尼德·兰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他们在红海里追捕过一条濒临绝种的________,它的肉当晚就被端上了餐桌。

4.《海底两万里》一书,情节跌宕起伏,悬念丛生,具有强烈的可读性,而且书中包含了大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知识。

读者在阅读引人入胜的历险故事的同时,还能够轻松地获取科学知识。

5.《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说了一句话来形容人类的进步: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凡尔纳的小说之所以动人,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还在于它是______和______巧妙结合的成果。

7.请用一句话评价《海底两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尼摩船长在海底用()做的笔写字。

A.鲸鱼骨头B.鹅毛C.塑料2.“大海就是一切,它覆盖了地球表面的七分之一。

大海纯净清新、大海充满了生命力、大海具有宽广的胸怀、大海就是永恒。

”这两句话是()说的。

A.阿龙纳斯B.尼摩船长C.尼德·兰3.人们在托雷斯海峡遇到什么危险?()A.鲨鱼B.撞上一块暗礁,搁浅C.被炸弹轰炸4.为什么尼摩船长要将死去的同伴安葬在珊瑚地?()A.因为珊瑚虫将永远封闭墓穴。

B.因为珊瑚地很美丽。

(三)简答题。

1.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一行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许多险情,请概括出其中的几次险情。

2.请说出尼摩船长与阿龙纳斯一行在海底环球旅行的路线。

3.你认为尼摩船长是一个怎么样的人?4.《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纯虚构的科幻小说,这部书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书中哪些想象出来的事物如今已经变成现实?通过这些事例,你能看出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的某些关系吗?答案:(一)1.法国格兰特船长的女儿神秘岛2.阿龙纳斯康塞尔尼德·兰尼摩船长海底3.尼摩船长海洋鲨鱼儒艮 4.地理历史生物物理地质气象 5.人类进步得实在是太慢了 6.构思巧妙情节惊险科学幻想7.科学与梦想之旅(二)1.A2.B3.B4.A(三)1.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

2.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到达南极。

3.尼摩船长逃避人类,蛰居海底,而又隐隐约约和陆地上的某些人有一种特殊联系。

他富有同情心,性格阴郁、知识渊博、带有浪漫和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

4.①示例:海底世界充满异国风情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②海底潜艇、人类登月、太空飞行都已成为现实。

③科幻小说往往也是科学研究基础上的推理和预言。

曲折的情节和对海洋知识的介绍,潜水艇、潜水服、电的使用等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五、课堂小结《海底两万里》这部科幻小说不只是让读者感受主人公丰富多彩的历险,从中摄取各种知识,它还在启发我们的心灵: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只有当时具备一定的科学背景,才可能有来源于现实或高于现实的想象,否则科幻就只能沦为空想;但如果连想象都没有,就更不可能有人类科学的进步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文学修养的提高,相信同学们几年后再读这部作品,一定会有更多、更深的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