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珠三角地区咸潮的研究进度
磨刀门水道咸潮入侵规律及影响因素初步分析
摘 要 : 潮入侵是 珠三角河 口地 区特有的 自然 灾害之一 , 成 属于河 口地 区一种普遍 的 自然现 象, 近年 来, 三角成 珠 潮 比往年 来的更早 、 持续 时间更长、 上溯的频率更高、 击的范围更大、 袭 波及层 面更广 , 重地危 害 了珠三 角地 区的 严 工农 业用水和生活用水 , 刀门水道是珠 江的主要 泄洪通道之 一 , 磨 径流量居珠 江三角洲八 大 口门之首 , 用实测的 利
育秧用水 要求不 超过 60 p m, 0 p 一般灌 溉用 水要小 于 110 0
p m( p 约相当于盐度 2 。 , 5 p % ) 310p m就接近一般植物安全用 水的最大浓度 。 由此 可见 , 盐水入侵实 际上是一 种 自然污染 , 它不仅影响到两岸 的工农业用水 、 民生活 用水 以及 淡水生 人
资料 , 初步分析 了磨 刀门水道成 潮入侵 的一般规律 , 并对影响 成潮入侵 的影响 因素进 行 了探 讨。
关 键 词 : 潮 ; 侵 ; 刀 门水 道 成 入 磨
中图分类号 :V 2 T 13
0 前 言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 号 : 0 -2 5 20 )30 1-4 1 19 3 (0 8 0 - 80 0 0
面宽 广的河 口地区 , 风浪和柯 氏力 的作用 比较显 著。
坡降 05 ‰。 .8 流域 面积 33 10 k 占珠江 流域 总 面积 的 5 2 m , 7 .3 西江流域多年平均 降水 量为 1 7 7 8 %。 0mm, 4 多年平均径
流量为 23 0亿 m 。 8
维普资讯
人 民珠江
P A LR V R・ 0 8 第 3期 E R IE 20 年
磨 刀 门 水道 成 潮 入 侵规 律 及 影 响 因素 初 步 分析
珠江三角洲咸潮特性分析研究
经营管理 622022.10珠江三角洲咸潮特性分析研究陈 昊(广东省水文局惠州水文分局,广东 惠州 516000)摘要:2021年10月以来珠江三角洲流域遭遇历史罕见的连续干旱,来水量持续偏少,导致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面临严重的咸潮上溯问题。
本文基于季节性Kendall趋势检验等方法,对珠江三角洲咸潮上溯问题进行深入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旨在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
研究结果发现,近6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氯化物浓度水平呈现整体显著上升趋势,靠近河口的站点的氯化物浓度呈现明显的非汛期上升而汛期下降的变化规律;而在空间趋势分析上,咸潮对于不同河口的影响程度不同。
关键词:咸潮;氯化物;珠江三角洲1 研究目的及意义咸潮是一种持续干旱下会出现的情况,当降水偏少,同时上游河水的流量不足,以至于海水倒流涌入内陆威胁到饮用水源时,水体盐度升高,咸潮就会出现。
影响咸潮的主要因素有天气变化、潮汐涨退和上游来水,因此咸潮一般发生在冬季或干旱的季节的河海交汇处,例如珠三角周边地区。
咸潮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氯化物的含量上,当水中氯化物浓度超过250毫克/升时则不宜饮用。
水中盐度过高则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咸潮还会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内的盐度升高,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危害当地植物生存。
2021年10月以来,珠江三角洲流域遭遇1963年以来历史少有的秋冬春夏连旱,来水量为1991年以来同期最小。
来水持续偏少导致咸潮上溯。
位于珠江三角洲流域下游的地区面临严重的咸潮威胁。
以东莞为例,2021年9~11月,东莞市东江沿线部分水厂取水口河段出现了氯化物浓度连续超标的情况,受影响水厂不得不实行间歇性减、停产,对全市的生产生活用水造成了不利影响。
咸潮上溯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强度也越来越大,因此,及时掌握区域旱情咸情,加强水质监测,深入分析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区咸潮特性,对确保沿线和下游供水区抗旱压咸成效具有重要作用。
2 咸潮监测站点分布情况选取广东省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在珠江三角洲流域中设置的71个有可能受咸潮影响的常规水质监测站点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西北江三角洲58个,东江三角洲13个,站点分布见图1。
咸潮影响河段取水水源可靠性的分析
家基本潮位站, 有长系列的潮位实测资料。 为建立 一 维 河 网 水 质 数 学 模 型, 笔者收集了 .221 年珠江三角洲调水压咸中潭江石咀等站点和 断面的同步测流和氯离子资料, 和取水点对岸司前 雅山自来水厂 .22/—.221 年水质监测资料。为了更 好地掌握取水口断面氯离子质量浓度变化情况, 增强 取水水质保证的分析可靠性, 于 .22% 年 , 月 ,2 日—" 月 ,2 日对取水口断面的氯离子质量浓度等水质指标 进行了监测, 监测分每日 / 次进行。为了增强对比 性, 在潭江下游双水电厂位置进行同步监测。
( !"# ) ! ( &"# ) ! # ! (!) !") ! % ( !$ !’ !’ !’ 式中: !" 为河道断面面积, "# ; &" 为断面平均流量, $ " % &; ) 为纵向扩散系数; # 为氯化物含量。 在河网区, 用数学模型方法计算咸淡水的交互情 况时, 除了式 (!) , 尚有汊点处的盐量平衡条件和方程 ( &# )( " ’ (() 边界条件为计算区域出入口断面的氯化物过 程。河网盐水对流扩散方程采用有限控制体积法显 式算法。 ! * ! 计算范围与河道概化 模型计算范围以潭江中游以下至崖门水道为 主。由于取水点附近无水文站点, 仅上游潢步头站 有部分流量资料, 同时为模拟上游的淡水边界条件, 模型上边界取潭江石咀以上 )*+# ," 处潢步头站 (基本不受咸潮影响) , 其余边界为虎坑水道虎坑断 面、 江门水道三江口站和崖门水道官冲站, 见图 #。 计算范围的河网概化为 ( 个汊点、 个河段, 共计 ** *-( 个计算断面。地形资料采用 *..- 年汛后实测的 河道地形, 其中, 公益站以上 $! ," 河段因缺乏河道 地形资料以公益断面地形为基础, 通过分析潭江河 按 ’+’*、 道平均河道坡降 (约 ’+’’! / ’+’$) ’+’#! 和 的坡降进行分段概化。 ’+’!
平陆运河对珠江三角洲压咸流量的影响分析
受影响;对于珠海的平岗、黄扬、南门主要取水口均
有一定的影响,通过抢淡蓄淡,配合当地水库的调
蓄作用,可基本满足供水的要求。
枯水期水量调度压制咸潮的根本目的是保障
库增调水量 5.5 亿 m ,其中西江岩滩水库净调出 4.5
供水,因此,流域水量调度必须结合供水水源系统
3
州、中山等三角洲城市生产生活供给淡水水源近 1
亿 m ,确保了城市供水安全 。据水利部珠江水利
3
[2]
委员会统计,2006 年 9 月至 2007 年 2 月,从上游水
日数据统计分析,当思贤滘流量大于等于 2500 m3/s
时,小榄水道大丰水厂完全不受咸潮影响,沙湾水
道沙湾水厂、磨刀门水道全禄水厂只有极个别时段
近年来沙湾水道、小榄水道、磨刀门水道的实测逐
断面流量(即马口+三水)应不小于 4500 m3/s。又据
珠江三角洲近年严重的咸潮上溯引起了党中
央、国务院、水利部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
视。2005 年初,国家防总首次实施了珠江压咸补淡
应急调度,利用珠江上游水利枢纽调水,分别从贵
州、广西等省区增调水量 8.43 亿 m 下放,为珠海、广
前,咸潮危害最突出的是农业,对生活和工业供水
影响。根据近几年来多次与咸潮的对抗经验,目前
的影响并不明显。此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珠江口压咸补淡的有效措施是利用西江上游水利
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用地不断减少,受咸潮影响
枢纽联合调度调节下游枯水期径流,控制咸潮上
的主要对象已转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如
3 珠三角压咸控制流量
④危害程度深,2005 年 11 月至 2006 年年初,由于咸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战略规划与实施效果分析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战略规划与实施效果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发展最为活跃、最为富饶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比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地区之一。
截至2021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城市群之一,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等城市,总人口超过1亿,同时也是中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由于珠江三角洲的快速发展,城市群的战略规划和实施成为研究的热点。
一、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战略规划的历史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其城市群的建设自然也会成为政府和学术界研究重点之一,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战略规划也历时较长。
早在1990年4月,广东省政府就开始着手组织三角洲地区的城市规划,1995年,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林群在《三角洲地区与世界经济一体化》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概念,并呼吁政府部门加强协调,推进城市群的建设。
随着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不断发展,政府逐渐意识到城市群建设对于长远发展的重要性。
2002年,广东省政府制定了《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规划纲要(2000-2020)》,提出了在2020年前,广东要建成繁荣富强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此后,政府又制定了《广东省城市群发展规划(2008-2020)》与《广东省城市群发展规划纲要》等一系列规划,不断推动城市群的发展与改革。
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建设的现状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在经历了近二十年的规划和建设后,其建设进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方面,整个地区的资金、人才、信息、技术等各种资源得到了进一步集聚,为整体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城市群从单一的含义,扩展为综合性的地理、社会和经济概念,涵盖了环境保护、交通运输、公共服务、城市规划等多个方面。
据有关数据显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群规模已经达到全球之最,区域内的人口数量超过1.3亿,GDP总量超过40万亿元,人均GDP接近3万美元,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1/8。
珠江三角洲城市规划研究
珠江三角洲城市规划研究珠江三角洲是世界著名的城市群之一,由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沿岸30个城市组成。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城市规划研究备受关注。
本文将讨论珠江三角洲城市规划研究的现状、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珠江三角洲城市规划研究现状随着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研究也在不断拓展。
目前,珠江三角洲城市规划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建设和空间规划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珠江三角洲的城市规划研究注重城市建设和空间规划。
研究人员通过对城市人口、交通、经济等方面的分析,制定出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城市规划方案。
比如,广州市政府发布的《广州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就是一项典型的城市建设和空间规划研究成果。
2.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珠江三角洲城市规划研究越来越重视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研究人员通过对城市绿化、水资源利用、垃圾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制定出相应的城市规划方案,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比如,佛山南海岛城新区的规划中就注重了生态环境和可持续性。
3.城市管理和城市治理为了实现更好的城市治理,珠江三角洲城市规划研究还涉及到城市管理和城市治理方面的内容。
研究人员通过对当地的城市运行情况进行研究,制定出适合城市实际情况的城市管理和城市治理方案,以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
比如,广州市政府推出的“互联网+城市管理”计划就是一项典型的城市治理研究内容。
二、珠江三角洲城市规划研究面临的挑战随着城市规划研究的不断深入,珠江三角洲城市规划研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之间的脱节在一些地区,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之间存在脱节现象。
一方面,城市规划制定的方案与城市实际情况脱节,导致城市规划无法很好地落地实施。
另一方面,城市管理部门缺乏对城市规划的了解,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缺乏判断力,导致城市规划方案无法得到有效的执行。
2.城市规划与环保之间的矛盾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包括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环保等多个方面。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四十四)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四十四)综合题1、【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挖砂采石等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影响,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长江干流的渔业资源量下降了80%,许多物种处于濒危状态甚至灭绝,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
2020年1月1日起,在长江流域的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
2021年1月1日起,在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水域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
说明长江10年禁渔的主要作用。
答案:有利于长江水域生态环境改善,水生生物栖息环境得到全面保护;有利于长江水生生物生存繁衍,保护了生物多样性;野生鱼类可以改善种群质量;有利于当地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助于渔民改变生产生活方式。
解析:该题以长江渔业资源相关信息为材料,设置了1个小题,涉及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等方面措施,旨在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人地协调观和区域认知能力。
根据材料可知,长江因过度捕捞、水域污染等问题,渔业资源量下降了80%,许多物种处于濒危状态甚至灭绝,因此实施了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措施,主要作用可从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思考。
常年禁捕可以恢复长江水域的生态环境,给予水生生物良好、安静的生存环境,同时可以使生物多样性得以恢复,濒危物种得以慢慢恢复,也可以提高生物种群的质量,渔业资源恢复也可保障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渔业属于第一产业,禁渔措施也可以促使大量的渔民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利于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改变了渔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等。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切萨皮克湾(下图)浮游植物繁盛,尤其是5月在切萨皮克湾的西侧中段赤潮发生频率最高,导致海水缺氧,威胁海洋生态系统。
5月切萨皮克湾附近主导风向为西南风。
分析5月切萨皮克湾西侧中段赤潮频发的原因。
珠江三角洲平面二维盐水入侵数值模型研究
T n lz h rc s o a w trit s n w e u em d l i o ie s t e ( a g lr n oa ayetepo es fsl a nr i , e st pt o e wt acmbn dmehs l t n ua d t e uo h h y i r a q a r a r1 w i oes ohteP al i r ew r n eeta , n nt vlm to p l dt u d l ea), hc cv r b t e r R v toka dt s r a df i o eme di api i t h h en h uy i e u h s e o
能满 足供 水 水 质 标 准 ,影 响 城 镇 生 活供 水 。 咸潮 上 溯 是 河 口地 区主 要 的 潮 汐 动 力 过 程 之 一 ,在 挖 沙 活 动 剧 烈 的珠 江 三 角 洲 河 口 区 ,咸 潮 上溯 已经
2 0世 纪 9 0年 代 以前 ,珠 江西 四 口 门 的盐 度 年 均
Ab t ac :T ep o lm fsl tritu in i h e r r e et sv r eiu s e il e e t 0 s r t h rbe o at e nr so n teP al v rd l i eys r sep cal i rc n wa i a o yn 2
的技 术 支 撑 。
地球 自转引起 的加速度 ; ,S ,S ,S 为辐射
应力分量 ;
深盐 度 。
,
,
,
为水平黏滞应力 项 ;
L为源 汇 项 ; /, ) 汇项 水 流 流速 ;s为平 均 水 s ( Z 源
1 模 型控 制 方程 及 其 离散
珠三角磨刀门水道咸界变化规律研究
动力因子之间的响应关系,从多角度对咸潮入侵 进行研究 . 本文采用拉格朗日插值方法,对磨刀门水道沿
(a )
0. 5%
2 %
5%
8%
� � � � � � � � � � � � � � � � � � � �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图 1珠江三角洲磨刀门水道的咸潮入侵, 前人 的工作多采用对各个测站单独分析的方法 ,比如对
收稿日期:2 009-09-0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1 07 72 204 ). 作者简介:戚志明,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计算机方面的教学工作. 数据来源于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
稔益水厂全禄水厂平岗泵站竹排沙马角水闸联石湾水闸灯笼水闸和大涌口水闸各定点观测站点见图11研究区域概况磨刀门水道沿途分布了大量的水厂水闸和水文测站本文利用主干道上水闸的表层逐时盐度数据作出了磨刀门水道逐时咸界变化图文中咸界指的是特定数值05258的盐度等值线
ISSN 1 67 2-2 8 41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 009 年 第 7卷 第 4 期
戚志明 1, 2,包芸 3
( 1.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广东 广州 510091;2.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 广东广州,510091;3 . 中山大学力学系,广东 广州 51027 5 )
摘要:利用磨刀门水道百顷头以下至挂定角水闸之间 8 个水厂 /水闸的表层盐度数据,采用 � � 拉格朗日插值方法并结合 � � S r fer 工具,绘制磨刀门水道近三个月 0. 5 ,2 ,5 ,8 ( � 即盐度等值线 ) 的纵向逐时分布图,并对其运动规律进行探讨,特别对 0. 5 咸界 咸界变化规律
咸潮加剧导致沿海城市频发水危机
咸潮加剧导致沿海城市频发水危机专家分析气候变化及海洋生态破坏是根本原因本报记者贾婧实习生王莹“咸潮已经成为威胁沿海城市用水安全的一大隐患。
”在9月3日举行的第33届世界海洋和平大会上,“咸潮”再次成为专家关注的焦点。
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由太阳和月球对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发。
然而,正是这一自然界早已存在的现象近年来却频频成为沿海城市的“危机制造者”。
受其影响,珠江三角洲等地沿海城市供水安全频频告急,在咸潮频发的季节,中山、珠海等城市甚至有近20天不能正常抽取淡水。
海平面上升加剧咸潮入侵咸潮一般发生在每年10月至翌年3月之间,多出现在河海交汇处,如长三角、珠三角周边地区。
当淡水河流量不足时,海水倒灌入河,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
“咸潮本属自然现象,但与前几年相比,近年来我国咸潮入侵程度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特别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从而加剧咸潮入侵的发生。
”国家海洋局东海预报中心预报室主任邬惠明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指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逐年上升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海平面上升使海水从地下潜渗和地面浸渍进一步加剧。
对此,在大会上,来自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的黄鄂院士也表示:“随着海平面上升,盐水急速向内陆入侵,一方面使得地下水和河口区的地表水含盐量增加,淡水咸化,另一方面使内河水流动不畅造成水体净化能力降低,水污染问题加剧。
”据他介绍,2009年,异常高的海平面加剧了咸潮入侵程度,长江口和珠江口多次遭遇咸潮入侵。
咸潮不治后患无穷上海地处长江出海口,历来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受咸潮危害最严重的城市。
“上海是水质型缺水城市。
一方面,黄浦江径流量有限,难以满足上海的用水需求;另一方面,长江口又受到咸潮入侵的困扰。
”国家海洋局东海预报中心高级工程师周晓英告诉科技日报,上海正在面临着咸潮的考验。
据周晓英介绍,长江口咸潮入侵自明代起至今已有500年历史。
广东省珠江口不同季节表层水体呈水现象的研究
广东省珠江口不同季节表层水体呈水现象的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水质研究逐渐成为热门话题。
广东省珠江口地区是中国南海连接珠江的重要出海口,其海域水质变化对珠江流域及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四季分别研究珠江口水质呈现的现象。
春季春季为珠江口的季节性转换期,多数北部水体受珠江淡水和北部近海水的混合影响,出现较宽又不稳定的混合水带。
此时珠江口表层水体的盐度频繁地发生变化。
据实验数据表明,在春季珠江口内河口处的盐度值较低,平均值约在29.5(psu)左右,同时春季一级海水混合比例较高,平均处在百分之50左右。
夏季夏季为珠江口一年中的最热季节,气温高,水体稳定性相对较低。
此时珠江口内表层水体主要由珠江河水和南海较富盐度的水体混合组成。
夏季珠江口内海水混合比例升高,平均达到百分之40左右。
盐度值大幅上升,根据研究报告,珠江口内的盐度值的平均值高达31.3(psu)左右。
秋季秋季为珠江口的季节性转换期,经历了夏季的高温和较强的水体混合过程,秋季首先进入了珠江口内的第一季节性转换期,此时表层水体逐渐降温,水体稳定性也逐渐增强,水温和盐度的变化逐渐减缓。
据研究报告,秋季珠江口内河口处盐度值的平均值为30.1(psu)左右,一级海水混合比例较高,平均处于40%左右。
冬季冬季为珠江口内表层水体的较为稳定期,珠江内河口处盐度值的平均值整体偏高,约为31.6(psu)左右;北部水体更加受到珠江淡水的影响,长时间处于稳定的淡水带内;南部水体则较为富盐化趋势较为明显,一级海水混合比例低于30%。
总体来说,冬季水质以珠江河水为主,表层水体的盐度和温度整体较为稳定。
结论通过对广东省珠江口不同季节表层水体呈水现象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珠江口内表层水体的水质在不同季节有着明显的差异。
春季表层水体主要受淡水和一级海水的混合影响,盐度和混合比例波动较大;夏季盐度和混合比例整体上升,主要由珠江河水和南海盐度较高的水体混合而成;秋季水体温度和盐度的变化逐渐减缓,一级海水混合比例逐渐升高;冬季珠江河水的影响更为明显,表层水体的温度和盐度相对较为稳定。
珠江口咸潮的成因、危害和防治
珠江口咸潮的成因、危害和防治咸潮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
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
咸潮一般发生于冬季或干旱的季节,即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之间出现在河海交汇处,例如长三角、珠三角周边地区。
咸潮是沿海河口附近的一种水文现象,它是由太阳和月球(主要是月球)对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
大家都知道,海水有涨潮、落潮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潮汐。
在涨潮时,海水会沿河道自河口向上游上溯,致使海水倒灌入河,江河水变咸,这就是咸潮。
咸潮的强度主要受河流流量和潮水上涨幅度的影响。
在“初一、十五涨大潮”时,潮水上涨幅度大,海水上溯距离远,河水中含盐度也较高。
咸潮多发于河流的枯水期,这时河流水位较低,海水比较容易倒灌入河。
我国大部分地区属季风气候,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旱季时,河流处于枯水期,咸潮影响明显增强。
若遇到大旱年份,咸潮危害更大。
风对咸潮影响也比较大。
若风向与海潮方向一致,可以加快咸潮推进的速度,扩大它的影响范围。
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但长期的累积效应也非常明显,使得咸潮影响到更广的地区。
咸潮主要是自然原因造成的。
但是近几年来,广东沿海咸潮频繁发生,是有人类活动的影响的。
这些年,广东省滥采河砂行为愈演愈烈,致使江河下游河床坡度减小,导致咸潮上溯的范围扩大、次数增多。
咸潮来临时,对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以至农业灌溉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自来水会变得咸苦,难以饮用;长时期饮用氯化物含量多的水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
工业生产使用含盐分多的水会损害机器设备;农业生产上,使用咸水灌溉农田,会导致农作物萎蔫甚至死亡。
因此,应及时做好应对准备工作,保障城乡居民供水,广大群众也应注意节约用水。
影响咸潮的主要因素有天气变化及潮汐涨退。
尤其在天文大潮时,咸潮上溯的情况更为严重。
另外,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过程让咸潮十分缓慢地增加,但长期的累积也在逐渐显现咸度(亦称盐度)测量单位为度,一度为一升河水中所含氯化物(包括氯化钠)的总量(微克为单位)。
【高中地理】浅析珠江口咸潮的成因危害和防治
【高中地理】浅析珠江口咸潮的成因危害和防治【高中地理】浅析珠江口咸潮的成因、危害和防治一、什么是“咸潮”咸潮,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到内陆区域之后,它的盐分(即氯化钠)含有量仍然达到或超过1/10000,这种水质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存,人类饮用或使用也会产生疾病。
主要是由旱情引起的,一般发生在上一年冬至到次年立春清明期间,由于上游江水水量少,雨量少,使江河水位下降,由此导致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到内陆区域。
咸潮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氯化物的含量上,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如果水的含氯度超过250毫克/升就不宜饮用。
这种水质还会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存。
咸潮是沿海地区特有的季节性自然现象,多发生在旱季和旱季。
咸水上游是指位于河流下游的抽水港所抽取的不是可以在咸水上游饮用和灌溉的淡水,而是陆地生物无法依赖的海水。
中国的大部分咸潮发生在珠江口。
二、珠江口咸潮的成因1.降水减少是主要原因由于2021年全流域降雨比多年平均减少2成以上。
广州市番禹区沙湾水道上游西江流域减少6成,加上2021年入冬以来降雨锐减,导致南粤各地江、湖、库水位急剧下降,目前广东省30座大型水库总蓄水量为11048.4百万立方米,比干旱的2021年同期减少3363.6百万立方米,减幅为23%。
降雨减少导致江河流量严重减少,2021年初西江高要站的水位为-0.06米。
珠江上游少雨,源水水量减少,下游则受海水潮汐影响,形成咸潮。
咸潮的直接诱因就是南粤大地连年干旱。
2.珠江的无序采砂也促成了异常咸潮的形成整个珠江口的年平均沙量是8000万吨,这个数字是包括悬浮在水里的泥沙的,而沉在河底的粗沙只占总量的5%~6%,人们挖走的泥沙部分都是粗沙,而且开采量已经连续15年超过了8000万吨,这就把历史上积存的河沙也挖尽了,而且上游的泥沙不够补够补充已被挖走的河沙。
目前,珠江三角洲整个河段有100多艘非法采砂船,导致该河段基本没有河沙;没有河流,沙河段沿着河流从底部向上延伸;过度滥采河沙,造成河床严重下切,上游出现咸潮。
近年广州咸潮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 概况咸潮是严重影响城市供水安全的自然灾害,可对农业、工业和生态环境等领域造成重大影响。
每年进入枯水期以后,咸潮就开始造访珠江三角洲网河地区。
历史上广州较少受咸潮影响,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用水量增加,河流径流量减小,咸潮开始进逼,城市用水形势日趋紧张。
1999年,强咸潮来袭,全市多间水厂被迫间歇性停产。
2004年冬,特大咸潮发生,我公司有3间水厂被迫间歇性停产,其中1间水厂连续停产达3个月。
自来水氯化物含量大幅增加,对市区供水造成了一定影响。
未来由于气候恶化、环境污染、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等不利因素的发展趋势无法在短期内发生根本好转,咸潮形势将更加严峻。
2 数据总结近年我们在珠江和东江设置了多个段面对咸潮进行监测,并对监测数据不断进行总结。
(见表1和表2)近年广州咸潮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廖冬阳潘铁军董玉莲(广州市自来水公司水质部广东广州510160)摘要:连续多年对珠江和东江广州河段的多个段面进行了咸潮监测。
通过监测数据总结枯水期咸潮的发生规律,对其重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咸潮氯化物降水量流域调水量咸潮预警表 :各月氯化物最高值(单位:mg /L )可以看出2004年至2007年咸潮的规模逐年减小。
每年枯水期首次咸潮的出现日期都比较接近,而结束日期则有较大变化。
咸潮的持续时间越长,氯化物含量的峰值、平均值越高,影响范围越广。
进入3月,当上游来水量增加或下游进入雨季,咸潮逐渐消退。
3 影响因素分析咸潮的发生过程就是河水与海水此消彼长的过程,因此河流入海口处河水与海水的流量对比就决定了咸潮的进退。
决定河水与海水流量对比的因素主要有降水量及其时间分布、天文潮汐强度、流域调水量、河床下切深度、海平面上升幅度、城市用水量变化、河道水流特征变化等。
3. 降水量及其时间分布降水量包括流域降水量和本地降水量,这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它决定了下游入海口的水位。
枯水期由于流域降水较少,上游来水经过多道水坝截留,下游的水量并不多。
珠江三角洲咸潮灾害主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珠江三角洲咸潮灾害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随着珠江三角洲城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咸潮灾害已成为该地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它对居民生活用水、城市工业生产及其发展、农业用水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近十几年来,珠江三角洲咸潮比往年来的更早、持续时间增长、上溯影响范围趋大、强度趋于严重[1],给珠三角城市供水安全带来极大威胁,严重危害了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国家防总被迫实践“珠江压咸补淡应急调水”工程,实施骨干水库水量统一调度,以增加枯季河流径流量压咸补淡。
但由于调水距离上千公里,增调水量几亿立方米,这种远距离大规模调水面临着代价高、风险大、技术难度大等问题。
从水环境演变角度,珠江三角洲的咸潮灾害防治已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人类活动对河流水环境影响的科学认识问题。
因此, 开展珠江三角洲咸潮灾害的主因探讨及基于主因的防治对策研究,将有助于提升科学认识,进而为珠三角咸潮灾害防治提供决策参考。
一、咸潮与咸潮灾害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是指含氯度大于河水含氯度并随潮流涨落进退于河口区的潮水,它是高矿化度的海水因引潮力作用而倒灌进入河道与河水相混合的结果[2]。
河口地区咸潮上溯是入注海洋河流的河口最主要潮汐动力过程之一,是河口特有的自然现象,也是河口区的本质属性。
因此,咸潮的本质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
当咸潮入侵的强度过大、持续时间过长就会造成供水危机,形成咸潮灾害[3]。
即咸潮从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自然现象转变为处于非平衡的灾害现象。
咸潮的严重程度,以每升水所含氯化物浓度来衡量,即为一升河水中氯化物(包括氯化钠)的毫克数量。
一般而言,咸潮灾害发生的指标衡量为河水咸度超过供水水源咸度上限250 mg/L。
二、珠江三角洲水文和咸潮演变概况珠江三角洲河涌交错,水网相连,大小河道324条,河道总长约1600km,网河密度0.81~0.88km/km2,是世界上网河密度最大最复杂的三角洲之一。
珠江三角洲网河年均承泄西江、北江和东江径流量3004亿 m3,谭江等其他河流的径流量 256亿 m3,其中流经广州地区的径流量约1141亿m3。
珠江三角洲城市河涌治理现
珠江三角洲城市河涌治理现状、问题及对策意见崔树彬1. 河涌的概念和定义•••珠江三角洲水系图2. 河涌数量及分类•表3-1 珠江三角洲网河区主要城市河涌密度及推算结果 河道密度 项目计算面积 (km 2) 水面面积* (km 2) 河道条数 (条) 河道长度 (km ) (km/km 2) (条/km 2) 广州原8区1293.1 129.05 231 913 0.706055 0.17864 广州番禺区770.13 256 387 733.6 0.952566 0.502513 广州南沙区544 206 131 316.6 0.582022 0.24089 佛山市3868 1160.4 2802 5084.8 1.314581 0.724405 中山市1800 540 638 1505.5 0.836389 0.354444 合计/平均8275.23 2291.45 4189 8553.5 1.033629 0.506209 网河区 97504936 10078 1.033629 0.506209 注:*水面面积包含外江水道。
•为3.23km 。
2. 河涌数量及分类•表3-3 珠江三角洲城市河涌总数及长度估算结果和密度情况河道密度 分区 计算面积 (km2)河道条数 (条) 河道长度(km ) 平均长度 (km/条) (km/km 2) (条/km 2)网河区 97504936 10078 2.04 1.033629 0.506209 非网河平原区 129504306 10010 2.32 0.772962 0.33251 山丘地区 189983017 9733 3.23 0.512295 0.158811 总计 4169812259 29820 2.43 0.71515 0.293987 注:表中山丘和非网河平原区计算面积可能与实际的情况会有一定差异,原因是网河区既有山丘地形,也有平原地形,而调查时往往不进行区分等问题造成的。
珠江口咸潮的成因、危害和防治
珠江口咸潮的成因、危害和防治咸潮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
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
咸潮一般发生于冬季或干旱的季节,即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之间出现在河海交汇处,例如长三角、珠三角周边地区。
咸潮是沿海河口附近的一种水文现象,它是由太阳和月球(主要是月球)对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
大家都知道,海水有涨潮、落潮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潮汐。
在涨潮时,海水会沿河道自河口向上游上溯,致使海水倒灌入河,江河水变咸,这就是咸潮。
咸潮的强度主要受河流流量和潮水上涨幅度的影响。
在“初一、十五涨大潮”时,潮水上涨幅度大,海水上溯距离远,河水中含盐度也较高。
咸潮多发于河流的枯水期,这时河流水位较低,海水比较容易倒灌入河。
我国大部分地区属季风气候,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旱季时,河流处于枯水期,咸潮影响明显增强。
若遇到大旱年份,咸潮危害更大。
风对咸潮影响也比较大。
若风向与海潮方向一致,可以加快咸潮推进的速度,扩大它的影响范围。
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但长期的累积效应也非常明显,使得咸潮影响到更广的地区。
咸潮主要是自然原因造成的。
但是近几年来,广东沿海咸潮频繁发生,是有人类活动的影响的。
这些年,广东省滥采河砂行为愈演愈烈,致使江河下游河床坡度减小,导致咸潮上溯的范围扩大、次数增多。
咸潮来临时,对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以至农业灌溉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自来水会变得咸苦,难以饮用;长时期饮用氯化物含量多的水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
工业生产使用含盐分多的水会损害机器设备;农业生产上,使用咸水灌溉农田,会导致农作物萎蔫甚至死亡。
因此,应及时做好应对准备工作,保障城乡居民供水,广大群众也应注意节约用水。
影响咸潮的主要因素有天气变化及潮汐涨退。
尤其在天文大潮时,咸潮上溯的情况更为严重。
另外,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过程让咸潮十分缓慢地增加,但长期的累积也在逐渐显现咸度(亦称盐度)测量单位为度,一度为一升河水中所含氯化物(包括氯化钠)的总量(微克为单位)。
2014-2016年广州海域咸潮入侵状况浅析
2014-2016年广州海域咸潮入侵状况浅析马荣华;黄云峰;杨巧玲;范儒彬【摘要】咸潮入侵对居民生活、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以及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根据广州市海域成潮实时连续监测系统数据,对2014-2016年广州市海域成潮入侵特点、影响成潮入侵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台风期间盐度异常升高状况.结果表明,2014-2015年枯水期咸潮上溯能力远远强于2015-2016年同期.成潮上溯不仅与径流、潮汐动力息息相关,海平面上升、河口河道地形变化、局地风应力也对其有一定的影响.【期刊名称】《人民珠江》【年(卷),期】2017(038)011【总页数】6页(P34-39)【关键词】枯水期;咸潮入侵;咸潮在线监测系统;广州海域;妮妲【作者】马荣华;黄云峰;杨巧玲;范儒彬【作者单位】广州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广东广州510235;广州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广东广州510235;广州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广东广州510235;广州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广东广州5102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1.12咸潮入侵是发生在内陆淡水河流与外海水交界区域(河口)的特有水文现象。
每年10月至次年的4月,是珠江口的枯水期,来自上游珠江河网淡水的流量压制不住珠江口外由涨潮带来的高盐水,高盐水沿着河口通道上溯,导致发生咸潮入侵[1]。
咸潮入侵可能导致河水中氯化物浓度超标,影响生活用水质量,从而影响人体健康;地下水和土壤盐度升高,危害农业生产;生产用水盐度升高,造成相关工厂停产;除此之外,对生态环境也会造成较大影响。
所以对咸潮的实时监测以及入侵状况趋势的分析非常必要。
依据中国CJ 3020—93《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和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饮用水的氯离子浓度超过250 mg/L即认为水质超标而影响供水[1-2]。
因此一般将氯离子浓度250 mg/L作为咸潮的判断标准。
历年来,珠江口曾多次发生咸潮入侵现象。
珠江出海口咸潮数值模拟技术
珠江出海口咸潮数值模拟技术侯堋;舒勰俊【摘要】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但珠江出海口咸潮上溯的情况日益严重,已经严重影响珠江口的取水安全;对每年枯水期珠江口咸潮上溯的情况进行预警预报,从而采取相应的抑咸措施具有重大意义。
文章通过建立珠江三角洲的二、三维嵌套水流盐度数学模型,采用2005年1月的枯水期实测潮流盐度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拟合较好,说明该模型运用于珠三角咸潮数值模拟的可靠性,为咸潮预警预报技术的下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The Pearl River Delta is one of the most developed area in china,but the situation of the saltwater intrusion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The saltwater intrusion has influenced the safety of getting freshwater.It is necessary to predict the situation of the saltwater intrusion in dry seasons and take some action to restrain the intrusion.The paper introduced 2-D and 3-D cou-pling flow and salinity mathematical models to study the tidal current fields and salt data in Janu-ary,2005 .The relatively well fit result between computation output and the field data indicated that the model could reasonably simulate the hydrodynamic and salt fields,which could be the base of the research on the saltwater intrusion prediction technology.【期刊名称】《海洋开发与管理》【年(卷),期】2016(033)008【总页数】5页(P65-69)【关键词】珠江三角洲;咸潮入侵;海洋灾害;防灾减灾【作者】侯堋;舒勰俊【作者单位】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广州 510611;国家海洋局海洋咨询中心北京100860; 国家海洋局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广州 510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水资源丰富,水系复杂,形成独有的“三江汇流,八口入海”的流域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珠三角地区咸潮的研究进度
前言:咸潮是一种主要由月球对地表海水吸引力引起的天然水文现象,指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的现象。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干旱时间延长,气候极端事件在增加,珠江三角洲河口近20 年的大规模河道非法采砂现象猖獗,咸潮入侵日趋严重。
为解决珠江河口咸潮上溯带来的问题,本文通过研读10篇相关文献,对咸潮的形成、影响因素、活动规律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并根据文献资料分析,得出咸潮综合防治措施的建议。
一、咸潮的形成
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海洋大陆架高盐水团随潮汐涨潮流沿着河口的潮汐通道向上推进,盐水扩散、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
[1]
咸潮的形成主要与潮汐和天气变化等因素有关。
涨潮时潮汐动力的作用,使海水沿着河口向上游推进,同时若降水量减少,河流进入枯水期,海水上溯距离加大,咸潮出现的可能性就相应地增大。
因而,咸潮一般发生于冬季或干旱季节,即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之间出现在河海交汇处。
[2]
笔者认为,咸潮的形成固然与潮汐和天气变化有重要的关系,然而,河流的补给方式也是重要的因素。
若河流是以地下水为主要的补给方式,由于地下水比较稳定,所以河流受季节性气候影响的程度就会相对减弱,因此,河流的补给方式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咸潮的出现季节。
二、咸潮的影响因素
2.1、自然因素
2.1.1天文潮汐作用
咸潮是一种主要由月球对地表海水吸引力引起的天然水文现象。
由于天体间引力作用引起的潮汐,尤其是朔、望前后,太阳与月亮的引潮力合在一起,对地球的引潮力比平时大得多,加剧了咸潮的影响程度。
如2006年6月,珠江广州段出现了90年代以来最壮观的天文大潮,珠江的最高潮位答277m,使得珠江三角洲抗击咸潮的形势变得格外严峻。
[3]
2.1.2河流的水文地貌
以磨刀门河流为例,前人研究表明,上游河段河床高程降低、河槽容积增大、河床纵比降减小,口门区河床水域面积和河槽容积减小、泄洪深槽展宽、加深都是导致咸潮上溯加剧的原因。
[4]
径流是影响咸潮上溯距离最直接的因素,它直接阻碍潮波向上游的传播,消耗潮波的能量。
进入河口区的上游水量越大,咸潮上溯距离越小,咸潮影响越小。
2.1.3天气
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极端气候频繁出现,持续的干旱使河流得不到该有的补给。
此外,干旱还导致了水库蓄水量锐减,放水冲咸的功能也被极大地限制。
风对咸潮影响较大,不同的风力和风向直接影响咸潮的推进速度,若风向与海潮的方向一致可以加快其推进速度,加大其影响范围。
研究发现,珠江口咸潮的发生对应着风向偏东,
而偏北风则有利于补水,咸潮的威胁也随之降低。
在我国东南沿海常见的气象灾害是台风,它引发风暴降水,沿海沿江潮水位抬高,出现大浪大波,也会导致海水倒灌,洪水泛滥。
2.1.4海平面的升降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但长期的累积效应也在逐渐显现。
数据表明,大万山站月平均海平面上升速率平均为4.3 mm /年,2009 年9、11、12 各月的海平面上升率为近30年来秋、冬季月份最高值。
此外,专家分析研究得出,咸潮的发生均对应着高海平面。
[5]
2.2人为因素
2.2.1大规模河床采砂
资料显示,磨刀门水道在竹银至挂定角河段,1991~2000 年间采砂量达4320 万m3,大大超过了河床的自然淤积量,导致河床严重下切,水深和河槽容积大幅增加,直接改变了河床的形态,严重破坏河床的合理比降,是磨刀门水道潮汐动力增强的根本原因。
2.2.2破坏植被
西江、北江、东江等主要流域森林砍伐、植被破坏严重,造成流域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少、枯季径流偏小,导致咸潮上溯频率提高、范围扩大。
2.2.3疏通航道
大规模的航道整治,会使河道河床普遍下切,主要潮汐通道的深槽加深,更有利于盐水向上游推进,加重了咸潮的危害。
总的来说,这几篇文章探讨咸潮的影响因素,都可以说是比较全面、科学的,只是侧重点不一样。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问题深受社会各界关注。
其中《海平面上升与珠江口咸潮变化》[6]一文通过Ippen和Harlomen的扩散理论和方法推算当海平面上升0.4~1.0m 时,得出珠江三角洲各河口区咸害入侵距离的变化情况。
这得出的结论与后期发表研究磨刀口咸潮入侵状况相差甚小。
说明该文献的研究方法比较科学,有参考价值。
三、咸潮的活动规律
3.1盐度随时间变化
珠江三角洲河口附近盐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盐度跟潮位一样也出现两高两低的现象;日平均盐度值在半月中也有一个高值区和一个低值区,且高盐区出现在大潮期,低盐区出现在小潮期;珠江口盐度与珠江径流量一样有洪枯季变化,洪季低,枯季高。
3.2盐度随空间变化
珠江河口盐度随空间变化规律一般为:盐度分布从下游到上游逐渐减小;左槽先涨后落,右槽先落后涨,左槽含氯度一般大于右槽含氯度;深槽盐度始终大于浅滩。
盐度垂向分布一般表现为上层盐度小,底层盐度大,混合作用强烈时上下均等。
咸潮的活动规律主要摘自《珠江三角洲咸潮活动规律研究》[7],由于该文章是通过对大量实测水文、地形和含氯度等基础资料的分析,并通过数学模型分析不同来流、地形变化及三角洲分流变化对珠江三角洲咸潮入侵的影响,其成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参考性。
其论述的咸潮的盐度变化规律比较详尽,对咸潮的预报预警起到一定的作用。
四、咸潮的综合防治
4.1建立和完善咸潮入侵的预警预报系统
《2004- 2005 年冬春珠江三角洲咸潮预警的评价分析》[8]文中通过咸潮预警分级、压咸最佳时段选择、压咸救灾的适当来水量确定等核心内容进行分析评价,得出的实测数据表明预警分析的结论是正确的,说明预警预报是减轻咸潮灾害的有效途径之一。
因此,要建设整个珠江三角洲网河区咸潮监测网络,研究三角洲咸潮活动规律,建立咸潮预警机制,为水资源调度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持。
此外,还可以借助计算机模拟实现咸潮发生、发展的整个侵入过程[9],从而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珠三角咸潮的应对措施。
4.2兴建调节水库,加强全流域水资源配置
根据咸潮入侵机理分析,珠江流域近几年咸潮上溯严重,主要因素是连续枯水年径流动力不足[10],因此,要解决咸潮对珠三角的影响,必须立足于全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建议可从流域的层面,对水资源进行统筹考虑、合理配置,保障珠江流域下游三角洲区域水环境要求的最小流量,保障下游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3因地制宜,兴建挡潮建筑物
珠江三角洲咸潮入侵,根本原因是由于外海高浓度盐水涨进三角洲,因此可以考虑截断咸潮上溯的路径,如在磨刀门以及横门等口门建闸,一方面可以阻止海水侵入;另一方面可以拦蓄径流,加大其它口门的净泄量,减少和消除其它河口海水入侵的动力条件。
4.4加强全流域综合治理尤其是河道采砂的管理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咸潮灾害频频爆发,并有逐年加剧之势,其中非法采砂是导致咸潮上溯加剧的重要人为原因之一。
为此,要加强河道采砂管理,保证合理比降,增大咸潮上溯的阻力,减小咸潮范围。
而对于上游来说,则要增加森林覆盖率,保持植被良好,减少水土流失,增加水源涵养,增大枯水期上游来水量。
4.5调整产业结构,做好咸潮危害宣传工作,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
咸潮上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江河流量减少。
除了干旱引起流量的减少,用水量大、过度消耗水资源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政府必须做好咸潮危害的宣传工作,并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在生活节水方面,要积极推行“阶梯式水价”;在工业节水方面,要酌情提高水资源费,发展节水型工业;在农业节水方面,要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努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多种、广种耐咸作物。
五、总结
本文是笔者通过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后写成,讨论了咸潮的形成、影响因素、活动规律,并由此得出科学防治咸潮危害的建议。
虽然在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的威胁下,咸潮问题不容乐观,也较为复杂,咸潮的治理任重道远,但只要政府健全有效的防咸机制,坚持标本兼治,统筹兼顾,加强水资源全流域管理,社会各成员从自身做起,从节约用水做起,抗击咸潮不再是想象中那么难。
参考文献
[1] 黄婷,浅析珠江三角洲咸潮危害与防治对策,2009-1,第1期
[2] 顾品强,咸潮的形成与气象有哪些关系,生命与灾害,2011-6,P10-13
[3] 王津、陈南、姚泊,珠江三角洲咸潮影响因子及综合防治综述,2006-8,第4期
[4] 韩志远、田向平、刘峰,珠江磨刀门水道咸潮上溯加剧的原因,2010-6,第28卷
[5] 刘雪峰、魏晓宇、蔡兵、杨会,2009年秋季珠江口咸潮与风场变化的关系,2010-4,第
32卷
[6] 李素琼、敖大光,海平面上升与珠江口咸潮变化,人民珠江,2000年,第6期
[7] 朱三华、沈汉堃、林焕新、索晓波,珠江三角洲咸潮活动规律研究,2007-12,第6期
[8] 闻平、杨晓,2004-2005年冬春珠江三角洲咸潮预警的评价分析,2006年,第3期
[9] 沈萍萍、方立刚、杜祝平、秦云涛,珠三角地区咸潮入侵预警预报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
2008年,第10期
[10] 沈汉堃、朱三华、谢淑琴、刘建业,珠江三角洲咸潮治理研究,2007-8,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