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北联盟(ZDB)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浙江省浙东北联盟(ZDB)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浙东北联盟(ZDB)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浙东北联盟(ZDB)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答案在最后)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填涂);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

马克思说:“人民历来就是作家‘够资格’和“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

”以为人民不懂得文艺,以为大众是“下里巴人”,以为面向群众创作不上档次,这些观念都是不正确的。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

只有永远同人民在一起,艺术之树才能常青。

文艺要服务人民,就必须积极反映人民生活。

今天,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13亿多人民正上演着波澜壮阔的话剧,国家蓬勃发展,家庭酸甜苦辣,百姓欢乐忧伤,构成了气象万千的生活景象,充满着感人肺腑的故事,洋溢着激昂跳动的乐章,展现出色彩斑斓的画面。

广大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我们的文学艺术,既要反映人民生产生活的伟大实践,也要反映人民喜怒哀乐的真情实感,从而让人民从身边的人和事中体会到人间真情和真谛,感受到世间大爱和大道。

关在象牙塔里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

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一切有抱负、有追求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追随人民脚步,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让自己的心永远随着人民的心而跳动。

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

只有创作出典型人物,文艺作品才能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和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

(选自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材料二:自从天宝晚期以后,杜甫十几年内写了大量的时事诗和政治诗,不管是陈述政见,或是揭发统治者的荒淫和残暴,或是比喻和寓意,或是对于穷苦的人民的关怀和同情,也都是个人的情感和实事相结合的。

浙江省浙东北联盟(ZDB)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浙江省浙东北联盟(ZDB)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浙江省浙东北联盟(ZDB)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绝密★考试结束前浙东北联盟(ZDB)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AP)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儒家思想的建立孔子身处的时代,礼崩乐坏,西周的封建制度随着西周本土的沦陷,只剩下一个空名。

在大崩溃的时候,孔子致力于重建超越时空限制的普世价值观念,将依据理性道德建立的系统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所,也作为世界可以遵行的、他所盼望的行为准则。

孔子教诲门下,并不像后世所谓的学校,而是与来自各方的同人和朋友们随机讨论问题,建立和发展一套思想体系。

从一开始,孔子注意的就不是个人“独善其身”的道德,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这相处之道又建立在道德之上。

“道”在孔子心目中是永恒而且普世的原则,即使是至高无上的神明“天”,也不过是“道”的显现,“天”和“道”是一体两面。

神的力量和永恒、普世的原则,虽然抽象,但“道”不只存在于人与人的相处之中,它还存在于万事之中。

因此,儒家思想落实在人间事务上,是主导人间关系的大原则、确立人和人之间相处的尺寸与尺度。

孔子将中国后世几千年的思想脉络一锤定音,这是一门人间与社会的学问,而非今天学术界的认知学问。

这个特点我们必须记得,它乃是中国和西方制度方向上最大的差异。

儒家思想中的“安人”与“安百姓”孔子认为门下的弟子分别属于四个门类:德行、政事、语言、文学。

这四科各有出色的代表人物。

德行是修身,政事是为人服务,语言是处理社会事务和传达信息,文学是书写能力,与语言同为传达信息之用。

四门学科之中,有三门相当实用,都是为了处理世间事务、服务公职、安顿人民而努力。

浙江省2019-2020年度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

浙江省2019-2020年度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

浙江省2019-2020年度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8分)1. (6分) (2017高三上·葫芦岛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先秦儒家已形成比较立体、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这种思想首先体现为“乐”。

孔子非常擅长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对自身社会经验进行审视和升华,自然之道和其处世之道在某个合适的时间节点产生共鸣,从而引发孔子深层的思考,其生态情怀也在类似的体悟中逐渐浓厚。

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让孔子得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结论。

由“乐”而生“畏”。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在孔子看来,四季的轮回、万物的生长都有其运行轨迹和规律,这种力量非人力所能干涉,孔子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在这种感慨中毕现。

荀子则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既然这种“常”的力量如此强大,非人力所能改变,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

那么,该如何“制”呢?荀子较为强调见微知著、因循借力、顺时守天、因地制宜。

这种总结比起孔子体验式思维多了些理性,已试图对联系自然与人类社会的“道”进行理性阐释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推人及物”的思想就产生了。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生态道德的基础,“不忍心”推广于自然万物就成了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

如果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是简单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推恩思维,是简单的换位思考、推己及人,那么,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则已拓展为推人及物了。

荀子也说:“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至。

”他认为自然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共性,有同质性生;同时,根据某种特质,又可在共性的基础上区分差异,剥离出异质性。

这种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

2019-2020学年浙江省浙东北联盟(ZDB)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2019-2020学年浙江省浙东北联盟(ZDB)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浙江省浙东北联盟(ZDB)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教育家倘若不拥有洞察人性的智慧,或拘泥.(nì)于心理学细节,说出的话便显得很肤浅。

现在我把我最欣赏的七条教育理念列举出来,不妨称之为教育的箴.(jiān)言。

B.浩瀚.(hàn)宇宙间,任何一个生灵的降生都是偶然的,离去却是必然的;一个生灵与另一个生灵的相遇总是千载.(zǎi)一瞬,分别却是万劫不复。

C.大智慧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大骄傲者往往谦逊.(xùn)平和;小智者咄咄.(duō)逼人,小善者锱.珠必较,小骄傲才露出不可一世的傲慢脸像。

D.人在寂寞中有两种状态: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序;二是享受寂寞,使之成为一种创造的契.(qiè)机,诱发出关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suì)思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5分)【甲】美育一般有两种用法:一种是美术教育,一种是审美教育,后者大体可以涵盖..前者。

美育的整个过程与我们所处的文化环境、文化背景休戚相关....。

因此,欣赏人类流传下来的艺术作品,深入理解艺术作品的美学蕴涵,需要掌握一定的文化史和艺术史知识,联系艺术作品产生时代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精神,许多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乙】比如我们鉴赏西方绘画时,就必须掌握西方各个时期、各个民族的文化特征;我们欣赏中国绘画,就必须留意浸润着中华文化精神意境的空间留白、用笔运意、墨彩浓淡等手法。

文学鉴赏也是如此。

【丙】从孔子论《诗》的“兴观群怨”开始,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就将个人情志的抒发与社会风俗民情的描摹甚至..现实政治的讽喻结合起来。

因此,儒家诗教传统深深地影响了诗歌的发展。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涵盖B.休戚相关C.迎刃而解D.甚至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B.乙C.丙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那么,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之魂。

【精准解析】浙江省浙东北联盟(ZDB)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精准解析】浙江省浙东北联盟(ZDB)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B 3. A

【解析】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要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
境分析看是否使用合适。A 项,“涵盖”,指包容、覆盖。正确。B 项,“休戚相关”,形容
关系密切,利害一致。此处指联系密切,应改为“密不可分”。C 项,“迎刃而解”,比喻主
白族扎染的布料自古使用的是农村妇女自织的土布,它的扎花是唯独白族才有的、传承 了千百年的民族手工工艺,它的浸染流程从染料的采撷、制作、浸染、漂晾都是白族独有的 制作法。因此白族扎染是白族民族性的一个载体,它寄托着白族的民族理想和情趣,它是了 解白族民族性的又一个靓丽窗口。就此意义上来说,白族扎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商品,而是 一种特殊的商品,一种具有传统文化 价值和民族价值的商品。
贵校将于 2019 年 11 月 25 日早 8:00 在大礼堂举行 2020 届毕业生成人礼仪式,我们谨 代表班级全体同学衷心地诚邀家长到场观礼。18 岁意味着责任、义务,意味着勇敢、担当。 在这个庄严时刻,您的莅临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成人之际更要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届时 我们还将惠赠礼物一份,请您在百忙之中拨冗出席,对此我们深表感谢。
故选 A。
【点睛】解答标点符号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分清语句或段落的层次,大致确定句中点号和句末点号; 2.反复读,分清句子内部的各种关系,判断顿号、逗号、分号、冒号使用是否正确; 3.认真揣摩语句所传达的感情,根据语气确定句末点号是否正确,即分清所给文句是陈述句、 疑问句还是感叹句、祈使句,准确判断句号、问号和叹号使用是否正确; 4.仔细辨析,注意前后关照,准确判断句中标号和句末点号是否正确,如,引号、括号等标 号和句末句号或问号的位置是否正确。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那么,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深 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之魂。 B. 对于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具体做法,至今还没有引起一部分人的重视,这就需要有关部门 加大宣传和处罚的力度。

2019-2020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2019-2020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浙江省台州市七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6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籍来麻痹.(bì)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

B. 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sū)骨的都会,没有静谧.(mì)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溶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

C.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qǐ)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D.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nián)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chà)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小题。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古诗十九首》)“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卢纶)“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崔颢,本可以凑足盘缠回家一趟,用不着那样伤感.然而..,他深深地知道,他在心中想念的那个家,只是由家的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罢了。

那个可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他只能望着江上烟波,在心中体味..一派苍凉。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时无刻 B.然而 C.养育D.体味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作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B. 古人在写诗过程中常常倾注颇多心力在一两个字上,这一两个字常常使诗歌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产生出来。

浙江省浙东北三校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苏教版

浙江省浙东北三校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苏教版

2020学年第一学期浙东北三校期中考试高一语文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共32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虔.诚(qián)爪.牙(zhuǎ)慰藉.(jiè)绚.丽夺目(xuàn)B.灰烬.(jìn)熨.帖(yù)咆哮.(xiào)铩.羽而归(shā)C.窗槛.(jiàn)炽.烈(zhì)舷.梯(xián)惊魂甫.定(fǔ)D.半晌.(shǎng)瞅.着(chǒu)粗糙.(cāo)拾.级而上(shí)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一条微博能引发爆棚效应,靠陈词烂调是不行的,是必须要下一番真工夫的。

B.辽阔的空间,悠渺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C.上海世博会“磁场”效应开始彰显,仅上个双休日,共有近60万游客蜂涌而入。

D.乡村风光,甚觉宜人,野外景致,殊有情趣,远近树木参天,蔚为大观。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②为了扭转亏损的局面,领导决定▲精通业务、有决策能力的退休科技人员。

③阅读文学作品应是读者心灵和作家心灵相互碰撞、交流和▲的过程。

A.纂改启用沟通B.窜改启用勾通C.篡改起用沟通D.窜改起用勾通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 楼市步入调整期后,放松“一套房贷”政策的呼声不绝如缕....,但银行界普遍担心,房价正在下降,房贷风险高,不敢轻易改变政策。

B.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但为了三峡建设,库区的老百姓还是呼应了国家的号召。

C.它使那些在夜里听到狼叫,白天去察看狼的足迹的人毛骨悚然....。

D.但是,文字恰恰能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这是怎样的一种神奇。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住建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

2019-2020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诗之所以能达到高峰,也有文人们的自觉努力,其中有些因素仍然值得当代文艺工作者思考。

唐代经历了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在治乱两种不同的时世中,文学都取得了极高成就。

其中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文人们在不同时代条件下都能将个人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为时代而创作的强烈责任感。

例如初盛唐是社会走向兴盛的时期,文人们能站在观察宇宙历史变化规律的高度,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考,将欣逢盛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转化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健康乐观的情怀,创作出能充分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从而形成文学繁荣与社会繁荣相一致的盛况。

齐梁陈隋时期诗风愈趋浮靡,唐朝为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从开国之初就将政治革新和文风革新联系在一起。

从初唐到盛唐,诗歌经历过三次重要革新。

其主要方向是提倡诗歌文质兼备,核心内涵是发扬比兴寄托的风雅传统,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

初唐四杰针对唐高宗龙朔年间“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诗风,明确提出要廓清诗赋的“积年绮碎”,强调刚健的气骨和宏博的气象。

陈子昂标举风雅兴寄和建安气骨,肯定革新诗歌的关键在于恢复建安文人追求人生远大理想的慷慨意气,批判齐梁诗的“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提倡“骨气端翔、音情顿挫”的诗风。

张说和张九龄更进一步提出作文要风骨和文采并重,典雅和滋味兼顾,鼓励多样化的内容和风格,并提出盛唐诗歌应当以“天然壮丽”为主的审美理想。

经过这三次革新,建安气骨在开元中为诗人们广泛接受。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近来时见“又一波雾霾汹涌来袭”“京津冀持续受雾霾困扰”,以及“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霾黄色预警”和“部分地区有重度霾”等报道,雾霾已严重危害到了人民的身体健康。

所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已涉及关于如何治理雾霾尤其是霾的问题。

霾和雾有所不同。

“雾”是一种自然天象,古人有“薄雾浓云”“雾失楼台”之类吟咏,从诗画的角度看,雾柔美、朦胧而神秘。

霾就不同了。

虽说也是自古就有的一种天象,却全然无此美感,而且随着人为因素越来越频繁地介入,如今已成了一种污染。

现代辞书因此释义为“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浑浊现象”。

按当下民间流行的通俗说法,就是PM2.5(细颗粒物)严重超标。

霾习惯上也叫阴霾、灰霾或烟霾,这是霾给人的一种很形象的视觉感受:阴沉沉的,灰蒙蒙的,满天烟尘。

近来竟与“雾”组合成“雾霾”而频频见诸报端。

词典中不见“雾霾”这个词,只有“霾雾”(如《后汉书·郎凯传》“霾雾蔽日”)和“风霾”(如《魏书·崔光传》“昨风霾暴兴”),此外还有“尘霾”“沙霾”“黄霾”等。

虽然词典中不见“雾霾”一词的身影,但它却在xx年“荣升”为年度热词。

从形式上看,热词“雾霾”是旧词“霾雾”的倒序,但词义的重心却因此起了变化。

“霾雾”原是“夹杂有尘霾的雾”,中心词是“雾”;“雾霾”则是“像迷雾一样的霾”,中心词就成了“霾”。

“霾”并非新字,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屡见,卜辞有“癸卯卜,王占曰,其霾甲辰”和“贞兹雨不霾”之类的记载,可见霾很早就对人们的生活有影响了。

前人对霾的认识,从《尔雅》到《康熙字典》乃至上世纪初编成的《中华大字典》,释义几乎是一以贯之的,其中汉刘熙《释名·释天》的释义相对比较全面:“风而雨土曰霾。

霾,晦也,言如物尘晦之色也。

”“雨”在这里读为yù,作动词“降下”讲,意谓大风扬起的尘土从天而下就是霾。

浙江省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浙江省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灰烬.(jìn)瓜蔓.(wàn)发轫.(rèn)峥.嵘岁月(zhēng)B. 黑魆.魆(xū)饿殍.(piǎo)乌桕.树(jìu) 强劲.有力(jìn)C. 窈.窕(yáo)赭.色(zhě)田塍.(chéng) 面面相觑.(qù)D. 诳.语(kuáng)恣.意(zì)愧煞.(shà)铩.羽而归(sh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和字形,多音字要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

答题时,要采用比较排除法,B.强劲有力(jìn),读音错误,劲,为多音字,作“坚强有力”之意时,应读(jìng);故排除B。

C.窈窕(yáo),读音错误,窈,应读(yǎo);故排除C。

D.愧煞(shà),读音错误,煞,应读(shā);故排除D。

所以选A。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慰籍炫耀潦倒怡笑大方B. 笔竿跋涉消谴容销金镜C. 悲怆矫饰震撼恪尽职守D. 雾霭蜇居惶惑得失具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用比较排除法。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可以先排除固定词语、常用词语,然后,结合着词语意思来辨别词语搭配是否正确。

A.慰籍,为形近字错误,应为:慰藉;怡笑大方,形近字错误,应为:贻笑大方。

B.笔竿,形近字错误,应为:笔杆;消谴,为形近字错误,应为:消遣;D.蜇居,为形近字错误,应为:蛰居;得失具亡,为固定词语错误,应为:得失俱亡。

所以选C。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浸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

浙江省浙东北联盟(ZDB)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浙江省浙东北联盟(ZDB)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浙东北联盟(ZDB)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卷·参考答案1.【D】D.“而汉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和《木兰诗》局限于纯然叙事,就都缺乏了‘意’”错误。

根据材料二原文“汉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木兰诗》,以及白居易的《新乐府》那样纯然叙事的诗并不多”,可知,原文没有提到它们缺乏“意”。

故选D。

2.【B】B.“所以他难以像白居易一样被称为现实主义作家”错误。

根据材料二原文“白居易的《秦中吟》和《新乐府》反映社会现实,指责社会中不合理的现象,同情人民疾苦,多是优秀的诗篇,在中国诗歌史上起着很大的进步作用,但大抵只限于客观的叙述,使人感到其中缺乏杜诗里那种深刻而炽烈的思想感情。

这是现实主义的白居易和不能以现实主义来局限的杜甫的不同之点。

杜甫的时事诗和政治诗大都含有强烈的抒情成分”,可知,杜甫是“不能以现实主义来局限”,并不是说他难以被称为现实主义作家。

故选B。

3.【A】根据材料一原文“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

只有永远同人民在一起,艺术之树才能常青”,可知,材料一的观点为文艺作品要与人民联系在一起。

此项只是在评价孔子与孟子。

故选A。

4.①取材于革命年代,反映伟大的革命战争生活,能让人民从身边的人和事中体会到战争年代的人间真情和真谛,感受到那个年代的大爱与大道;②塑造和刻画了一系列典型人物,反映了普通人也是英雄人民创造历史的主题,手法高超,作品充满了吸引力,感染力和生命力。

(每点2分,共4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5.①诗作反映个人命运和时代生活,反映人民的真情实感。

②诗作有对于生活的执著和对于国家与人民的热爱。

③诗作质量普遍上乘,能感动不同时代的读者。

(每点2分,共6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6.【B】“同时也是故事主体,即故事中的主要角色之一”错。

本文中的“我”是旁观者,而非故事主体,更非主要角色。

2019-2020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2019-2020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蜇居异境。
B. 我真的有过一棵自己的大榆树?真的有一根栓牛的榆木桩?它的横杈直端端指着我们家院门,找到它我便找到了回家的路.
C. 真正的教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在与宇宙共震,生存于永恒之中。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赏识、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注意平时整理积累,可以按照一定顺序或线索梳理文学文化常识,侧重名家名作,分类整理记忆.做题时要仔细分辨,注意时间、国别等重要信息。本题选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C项,“英国"错误,利奥波德是美国作家。
故选C。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 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B项,于是,古义,从此;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C项,须臾,古今都表示时间短,片刻之间;
D项,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①完全不知道的样子②失意的样子。
故选C。
【点睛】古今异义词主要有以下几种:(1)词义扩大,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本来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所发展,应用的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2)词义缩小,词义的缩小,是指词义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变得狭小。词义缩小主要有两类:A。程度减弱。如:“病”,古义指严重的疾病,已达到受死亡威胁的程度(君之病在肠胃);而今天的“病”一般指所有疾病,程度减弱了。B.范围缩小。如:“臭”,古代指气味(左佩刀,右备容臭);现在则仅仅指臭味(3)词义转移,古汉语中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为表示另外一种对象,这就叫词义的转移。主要有以下几种:A.由表示甲事物转化为表示乙事物。如:“颜色",古义指容颜、脸色(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今义指色彩.B.由表示甲动作转化为表示乙动作。如:“去",古义指离开、距离(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今义是“到……地方"。C。由表示甲义的范围转化为表示乙义的范围。如:“鲜美”,古义有“鲜艳美丽”的意思(芳草鲜美);今义则是形容词,指食物味道好。它所表示的范围就由表示事物外在的颜色转化为表示事物的味道。D。由表示甲义转化为表示乙义时,词性也发生了转移。如:“烈士",古义指有远大抱负的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今义指“为了正义事业而献出自己生命的人”.(4)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古今词义在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褒贬义相互转化的现象,叫做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主要有三种情况:A.褒义词转化为贬义词或中性词.如:“风流”,古义指杰出、英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今义多指轻浮放荡,含贬义.B。贬义词转化为褒义词。如:“乖”,原指偏执、不顺服(行为偏僻性乖张);现在是“听话”“安顺”之义。C。中性词变为褒义词或贬义词。如:“鄙”,古义表示“见识短浅”,是一个中性词(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今义指品质恶劣,成为贬义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东北联盟(ZDB)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命题学校: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教育家倘若不拥有洞察人性的智慧,或拘泥.(nì)于心理学细节,说出的话便显得很肤浅。

现在我把我最欣赏的七条教育理念列举出来,不妨称之为教育的箴.(jiān)言。

B.浩瀚.(hàn)宇宙间,任何一个生灵的降生都是偶然的,离去却是必然的;一个生灵与另一个生灵的相遇总是千载.(zǎi)一瞬,分别却是万劫不复。

C.大智慧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大骄傲者往往谦逊(xùn)平和;小智者咄咄.(duō)逼人,小善者锱.珠必较,小骄傲才露出不可一世的傲慢脸像。

D.人在寂寞中有两种状态: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序;二是享受寂寞,使之成为一种创造的契.(qiè) 机,诱发出关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suì)思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5分)【甲】美育一般有两种用法:一种是美术教育,一种是审美教育,后者大体可以涵盖..前者。

美育的整个过程与我们所处的文化环境、文化背景休戚相关....。

因此,欣赏人类流传下来的艺术作品,深入理解艺术作品的美学蕴涵,需要掌握一定的文化史和艺术史知识,联系艺术作品产生时代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精神,许多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乙】比如我们鉴赏西方绘画时,就必须掌握西方各个时期、各个民族的文化特征;我们欣赏中国绘画,就必须留意浸润着中华文化精神意境的空间留白、用笔运意、墨彩浓淡等手法。

文学鉴赏也是如此。

【丙】从孔子论《诗》的“兴观群怨”开始,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就将个人情志的抒发与社会风俗民情的描摹甚至..现实政治的讽喻结合起来。

因此,儒家诗教传统深深地影响了诗歌的发展。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涵盖 B.休戚相关 C.迎刃而解 D.甚至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 B.乙 C.丙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那么,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之魂。

B.对于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具体做法,至今还没有引起一部分人的重视,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宣传和处罚的力度。

C.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对促进服务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都有好处,对缓解“黄金周”出入人流过于集中带来的安全隐患也有好处。

D.业内人士认为,中国要想在新一轮汽车产业的变革中占据领先地位,关键在于研发领域能否有重大突破。

5.某中学将于2019年11月25日举行2020届毕业生成人礼仪式,以下是X班班委会向全体家长发出的邀请信。

其中有几处词语运用不简明、不得体,请指出并修改。

(3分)尊敬的各位家长:贵校将于2019年11月25日早8:00在大礼堂举行2020届毕业生成人礼仪式,我们谨代表班级全体同学衷心地诚邀家长到场观礼。

18岁意味着责任、义务,意味着勇敢、担当。

在这个庄严时刻,您的莅临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成人之际更要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届时我们还将惠赠礼物一份,请您在百忙之中拨冗出席,对此我们深表感谢。

X班班委会2019年11月1日(1)改为(2)改为(3)改为6.学校运动会期间举行短视频评选,假设你有作品入选,请将你拍摄的短视频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并表达你的感受。

要求:(1)描述某个特定的情境(跑步、跳远、跳高任选一个);(2)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3)不少于100字(不计标点)。

(6分)情境: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0分)材料一: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白族特有的传统民间工艺产品。

白族扎染历史悠久,据《实仪录》载:“汉年间有染缬色法,不知何人所造。

”从《南诏国传》和《张胜温画卷》中人物的衣着服饰来看,早在一千多年前白族先民就懂得了“染采纹秀”。

特别在盛唐时期,扎染已在白族地区成为民间时尚,扎染制品也成了向皇帝进献的贡品。

白族扎染集文化、艺术为一体,其花形图案以规则的几何纹样组成,布局严谨饱满,多取材于动、植物形象和历代王宫贵族的服饰图案,充满生活气息。

2006 年云南白族扎染技艺被文化部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白族扎染多次被评为云南省乃至中国优秀工艺品,并作为特色旅游品远销海外。

(金少萍《白族扎染工艺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开发》,2005,《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材料二:扎染的制作方法别具一格,古籍生动地描述了古人制作扎染的工艺过程:“‘撷’撮采线结之,而后染色。

既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余则入染矣,其色斑斓。

”扎染一般以棉白布或棉麻混纺白布为原料,主要染料来自苍山上生长的蓼蓝、板蓝根、艾蒿等天然植物的蓝靛溶液,尤其是板蓝根。

扎染最主要的两道工序是扎花和浸染,用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染色。

扎花的目的是使被扎结部分保持原色,而未扎部分均匀受染,从而形成深浅不均、层次丰富的色晕和皱印。

它既可以染成带有规则纹样的普通扎染织物;又可以染出表现具象图案的复杂构图及多种绚丽色彩的精美工艺品,稚拙古朴,新颖别致。

扎染有一千多种变化技法,各有特色。

著名的“卷上绞”,晕色丰富,变化自然,趣味无穷;更使人惊奇的是扎结每种花,即使有成千上万朵,染出后却不会有相同的出现。

这种独特的艺术效果,令机械印染工艺难以望其项背。

(摘编自《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材料三:白族扎染承载着白族千年来的理想和喜爱,尤其是白族妇女的心理状态及其发展轨迹。

因为扎染者的不同,她们的理想、心态,以及对自然的取舍,取舍后对图案图样的设计处理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每一件扎染都不可能雷同,都是一件件研究白族千年心理、理想的艺术珍品。

白族扎染的布料自古使用的是农村妇女自织的土布,它的扎花是唯独白族才有的、传承了千百年的民族手工工艺,它的浸染流程从染料的采撷、制作、浸染、漂晾都是白族独有的制作法。

因此白族扎染是白族民族性的一个载体,它寄托着白族的民族理想和情趣,它是了解白族民族性的又一个靓丽窗口。

就此意义上来说,白族扎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商品,而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一种具有传统文化价值和民族价值的商品。

白族扎染的底版全是靛蓝色,先民们选择这种色彩,决非偶然。

蓝色的天,蓝色的海,蓝色的山,宁静而平和,造就了世世代代在苍山洱海生活的白族人民宁静平和的心理素质,也造就了白族人民对蓝色的特别喜爱。

蓝色成了白族传统审美意象的基调。

蓝底上起白花(花式、花样、图案、图样)是扎染的特色,这白色也决非偶然的选择。

洱海碧波荡漾,浪花绽放;天宇苍空浩渺,白云悠悠;沙鸥海鸟同浪花嬉戏,苍山雪峰与长空共舞,白云、白雪、浪花,陶冶着白族人民的情操,喜白、爱白,以白为净,以白为尚,以白为美,成了白族人民的又一传统审美意象。

以蓝白二色为主调的扎染艺术构成了宁静、平和、宽容的世界,营造出古朴的意蕴,给人以“青花瓷”般的淡雅美感。

(夏丽丽《扎染艺术的人文精神与设计传承研究》,《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13)7.下列对材料中“扎染”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扎染是白族特有的传统民间工艺产品,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这使白族扎染技艺享誉海内外。

B.扎染的主要布料是农村妇女自织的棉白布或棉麻混纺白布,最主要的染料来源是苍山上生长的板蓝根。

C.扎染最主要的两道工序是扎花和浸染,扎花是为了防染,故扎染的艺术性和价值主要取决于浸染这道工序。

D.扎染的扎花手艺和浸染流程都是白族独有的工艺,承载着白族千年来的理想和喜爱,因此最能体现白族的民族性。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白族扎染的花形图案以规则的几何纹样组成,多取材于动、植物形象和历代王宫贵族的服饰图案,充满生活气息。

B.扎花的目的是使被扎结部分保持原色,而未扎部分在浸染时均匀受染,从而形成深浅不均、层次丰富的色晕和皱印。

C.“卷上绞”是扎染的著名技法,它最令人叹为观止之处是扎结每种花即使有成千上万朵,染出后却不会出现相同的花。

D.全用靛蓝色为底版,在蓝底上染出白色的花式、花样、图案、图样,这正是白族扎染独有的特色,也是具有白族价值的独特商品。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白族的另外两个民族特色。

(4分)①心灵手巧,多才多艺,善于创造;②③(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20分)二斤桃酥刘川北大炮和二炮因为发送老娘闹得不愉快,差点大打出手。

老娘在儿子大炮和二炮家吃轮班,一个月一轮。

眼看老娘日薄西山,瘫在炕头不行了,第二天正好要交接班。

大炮过来了,瞟着停食五六天的老娘微微地喘着一口气,和二炮商量说:“老娘身子骨软瘫瘫的,再经不起这一路折腾了……”话没有说完,二炮抢过来说:“红唇白牙,这可是老哥你说的,想当初半个月一轮,轮到你家了,你改成了一个月一轮,说风就是风,说雨就是雨,小孩子撒尿也有个准头……”大炮无言以对。

二娟守着炕沿,瞧不过,吆喝着说:“大舅,找副担架,咱们死活抬下火线。

” 说完二娟揉了揉红眼圈。

二炮跟这个外甥女不对眼,好像是二炮大姐有意派来的监工。

二娟只要有时间就会翻着两片脚丫子,从杨家坟一扭扯一扭扯地过来,手里不空着,一包饼干,五六个鸡蛋……好像舅家食不果腹,在死亡线上挣扎,要靠外人的救济一样。

二娟一来,又擦又洗,又洗又涮,一会鸡蛋汤,一会方便面,显着二娟能,显着二娟孝顺。

整个芦草湾都说二娟是孝顺的女儿家,在人们啧啧赞叹声中,二娟始终保持沉默,这沉默里又分明藏着丰富.....的内容。

二炮气呼呼地乜了二娟一眼,说:“论长幼,没你说话的份儿;论族门,你不姓杨,东扯西扯也轮不到你满嘴白牙的颐指气使……”二娟也不含糊:“我是姥姥家的人,我不说话,姥姥死不瞑目。

”二娟抱着骨瘦如柴的老人,坐在农用三轮车上,从村东到村西,二娟淌着泪,成了泪人儿。

老人被抬下了车,搬到大炮家的土炕上,两个时辰不到,被窝没来得及暖热,断了气。

芦草湾旧俗,老了人,发丧时把老人生前用过的物件烧掉一二件,一表示孝顺,二则意味着到了阴界,还照着阳界讨生活。

二炮的媳妇用三轮车把老人用过的物品一应俱全摆到大炮家门口。

大炮家开起了杂货店,旧衣服不论棉单,碗筷碟盘漱口盂,裹腿布假牙洗手巾……围观的人看戏一样。

守在棺椁边的二娟,突然间扯了长声,变了腔调,似哭似唱,声同裂帛:“我那苦命的二舅舅耶,你怎么走的这么早耶……”众人都听见了,真真切切。

有人调笑,说哭错了哭错了,你二舅好着呢。

二娟说:“我哭的是那该亡赖活着的枉叫了人的牲畜,天不错,地不错……”二炮急了,抡起棍子照直朝二娟打来,众人眼快,截了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