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王安石变法
高中历史《王安石变法》教案
高中历史《王安石变法》教案教案主题:高中历史《王安石变法》教学目标: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影响;2.掌握《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3.分析《王安石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重点:1.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和内涵;2.掌握《新法》的内容和实施过程;3.分析《王安石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难点:1.分析《王安石变法》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2.评价《王安石变法》的成就和失败。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教学课件等教学辅助材料;2.教师备好相关书籍和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2.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你认为变法的目的是什么?第二步:学习《王安石变法》的内容(25分钟)1.教师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包括“富国强兵”、“靖康之耻”等;2.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释这些内容,让学生对《王安石变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3.教师适时放映相关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第三步: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困难和挑战(15分钟)1.教师提问学生:你认为在推行《王安石变法》的过程中,面临着哪些困难和挑战?2.学生回答后,教师通过示范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整体性思维,分析问题的逻辑关系。
第四步:评价《王安石变法》的成就和失败(25分钟)1.教师让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和个人研究成果,探讨《王安石变法》的成就和失败;2.学生分成小组,展开小组讨论,各自陈述自己的观点并形成小组共识;3.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
第五步:总结和拓展(20分钟)1.教师对课堂讨论进行总结,再次强调《王安石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教师提供一些拓展阅读资料和推荐相关书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王安石变法》;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仍然存在吗?教学方式:1.教师讲授;2.小组讨论;3.多媒体展示。
教学工具:1.PPT和教学课件等教学辅助材料;2.相关书籍和资料。
高中历史:4.2 王安石变法 课件(人民版选修一)
2.强兵之法 (1)将兵法 ①内容:精减裁并禁军,淘汰老弱;选拔有经验的人担任将官负责训 练军队。 ②作用: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2)保甲法 ①内容:各地农户组织起来,编为保丁。保丁练习技艺,夜间值班巡 查,维持治安。 ②作用:各地壮丁受到了军事训练,政府的财政负担有所减轻。
(3)保马法 ①内容:废掉牧马监,推行民户代养官马的办法。 ②作用:节约了政府的开支,降低了马匹的死亡率。 (4)军器监 ①内容:在开封城内设置军器监,专门管理武器的制造。 ②作用:军器的制造逐步改善,且数量增多。 3.育才之法 (1)改革科举:废除原来的科举考试,改以经义策论取士。 (2)改革学校制度 ①目的:统一思想,造就改革派人才。 ②内容:撰注《诗义》《书义》《周礼义》作为学生的必读教材。 ③作用:使王安石的革新思想得到比较广泛的传播。
预习交流 1
王安石实施取士之法的目的何在?他提出什么样的用人原则?结合 当今的教育改革谈谈有哪些可以借鉴和肯定的。
提示:(1)目的:培养和选拔人才,充实改革力量,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以巩固封建国家。
(2)原则:惟才用人。 (3)借鉴:改革考试的内容,废除明经诸科,取消华而不实的诗赋,考查 考生是否理解领悟经义;要求考生联系当前实际,考时务策,以考核士子 对天下大事的分析处理能力;贯彻择优录取的原则,取消富贵豪门子弟 的特权。
3.王安石颁行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 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B.限制大地主的利益 C.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D.巩固加强中央集权 解析: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都属于王安石富国之法的内容,而富 国之法推行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针对的是北宋财政困 难的问题。 答案:A
——摘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高中历史选修1《x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506人教PPT课件
②保马法:官马由农户保养 作用:减少了政府支出
③将兵法: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由固定将官带军队 作用: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④设军器监:设置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
作用:提高了武器的产量和质量
取士之法
目的 关注人 才的选 拔、培 养和使 用,为 变法造 舆论
王安石变法
措施 目 的
内容
作用
富国 之法
强兵 之法
取士 之法
改变积贫的局面, 青苗法、农田水利 有利于减轻人民 调整封建国家、地 法、免役法、市易 的负担,发展生 主和农民的关系, 法、方田均税法、 产,增加财政收
发展生产
均输法
入
为了改变积弱的局
选修一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乾安四中 吴学莹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 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 北宋杰出政治家、思想家、文 学家。在任地方官时了解民间 疾苦,体现他一定的 才干。仁 宗时他入朝主张变法,但未被 接受。直到年轻的宋神宗即位 后,才起用王安石为宰相,主 持变法革新。他是中国封建社 会惟一不愿让人抬、不坐轿的 宰相,拒奢华、拒纳妾的宰相, 也是惟一死后无任何遗产的宰 相。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
2、王安石变法中,引起藏匿土地、逃避赋税之 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A、均输法
B、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 D、青苗法
强兵之法
1.目的:
为了改变积弱的局面,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和整顿加强军队
2.内容
①保甲法、连坐法: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农户十家一保 闲时练兵战时入军;互相监督、检举。
高中历史选修6北宋王安石变法
措施 扩充军队 措施 养兵养官
战争赔款
冗费
军队战斗力弱 战辽西夏多败 积弱 局面
措施 分散军权
想一想:如果你 是王安石你会从 什么地方入手来 变法?
积贫 变法 核心 积弱
富国
强兵
二、变法的内容——
1、理财(富国)措施
①青苗法: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低息贷借(钱或粮食) A. 积极: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阶级 矛盾;同时增加政府收入. B. 最具争议:强制借贷,利息较高,实质是政府放高利贷,引起 社会不满.
取士之法
王安石认为,要保证变法的顺利进行,就必 须选拔人才和改革官制,关键是改革科举制度。
内 容 作 用 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要 改革科举 求考生联系实际。 发展了教育, 择优录用,克服 “恩荫” 使有真才实学 惟才用人 的新进之士取 的弊病。 代了反对改革 太学生中的优异者可免试 的旧官。 整顿太学 做官,开新学科,设学田。 措 施
①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阻力大)
②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引 起民间不满 司马光(1019—1086) ③推行新法操之过急。 材料:吕惠卿是王安石着力培养提拔的人……后来, 宋神宗生母高皇太后像 为了能够大权独揽,居然诬陷王安石参与谋反。王安 材料: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九 ④变法后期宋神宗的动摇和去世,保守派重新得势. 石恢复相位后贼心不死,又将王安石写给自己的一些 月行青苗法。闰十一月行农田水利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 私人信件抛出。 四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行太学三舍法。五年 三 司马光说:
北宋《流民图》的故事,使我们很自然地联想起 西晋惠帝司马衷的故事来。《晋书· 惠帝纪》载: 经过“八王之乱”的大破坏以后,“天下荒馑, 百姓多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史称司 马衷生来就是个白痴,也许是的,但是光凭这一 条还不能断定他是白痴,只能说他不谙世事。 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的皇后玛丽安东尼也说过: “没有面包为何不吃糕饼?”(见黄仁宇《中国 大历史》87页)这也只是隔膜的缘故。同样,北 宋两位太后看了《流民图》哭了,并由此断言 “安石乱天下”,也只能说她们和群众隔得太远, 不表明她们仁慈,更不显得她们聪明。水旱灾害 和农民逃荒是年年都有的,只不过您老人家没见 过而已,见多了您也许就不伤心了。“水旱常数, 尧、汤所不免。”王安石说的才是大实话。在王 安石推行新政之前有天灾和逃荒,在新政实施之 时也有,在新政被废以后同样有。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第四单元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课件
变法的初衷与实际效果之间产生巨大背离
材料五 《流民图》(北宋·郑侠)
探究三:后人怎样评价王安石变法
1.苏辙:王介甫(安石)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嫉富民,志 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 事,……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 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起用王安石
宋 神 宗 : 1067—1085 年 在 位 , 曾 说:“天下弊事至多,不可不革。”即位后, 不治宫室,不事游幸,有恢复河朔、革除 弊政之志,用王安石行新法,励精图治。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 山。江西临川人。22岁中进士后长期在地方 任职,对百姓疾苦、社会弊病有较多了解,
第二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天变不足惧, 人言不足恤, 祖宗之法不足守。
知识回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 1.北宋不抑兼并,土地兼并严重,赋税繁重,阶级矛 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
• 2.民族矛盾激化,辽、西夏威胁; • 3.宋初强化君主专制集权,出现冗官、冗兵、冗费,
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三冗两积);
——《汴京梦断》
理想二:妥善处理国家、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
探究一:王安石的变法理想
材料三 他的变法手段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 他更多的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 管理国家财政。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理想三:重视商品、货币与市场关系,用经济的办法管 理国家财政。
小结:王安石的变法理想
须要有坚定的信念; • 3.要注意用人,选拔德才兼备之人来推行改革; • 4.政策制定和实施要切实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背景:都是为解决北宋中期严重社会危机,巩固统治而实行的。
高中历史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高频考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对王安石变法的命运和历史地位的全面认识【知识要点】一、王安石变法的命运:1、保守派反对变法,对变法百般阻挠和破坏:变法触及到了一些大地主、大官僚和大商人的利益,他们千方百计反对变法是必然的。
2、王安石提出“三不足”的思想,坚持变法:(1)目的:驳斥保守派以“天变降罚”作舆论武器,破坏变法。
(2)内容:“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3)意义:驳斥了反对派的谬论,显示了他过人的胆识、智慧能力和勇气。
3、宋神宗对变法的态度的变化:作为最高统治者,宋神宗态度的动摇不定,使变法的过程更加艰难和曲折。
这一过程,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支持王安石,变法顺利进行──态度动摇,1074年王安石辞职──1075年,恢复王安石职务,继续变法──和王安石意见不一,1076年王安石再次辞职,法令陆续废止,王安石退居江宁至死。
4、司马光当宰相,废除新法:二、积贫局面的改变:1、积贫局面改变的表现: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国库充裕。
2、富国之法的成效:(1)积极影响:①限制了大地主大商人大官僚的剥削,有助于缓和阶级矛盾。
②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得到一定的实惠。
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积贫”的现象有所改善。
(2)弊端和不足: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积贫局面的改变三、积弱局面的改善:1、改善的表现:“强兵之法”的推行,使北宋的国力得到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
2、强兵之法推行的作用:(1)保甲法:①加强了农村的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农村的社会治安。
②建立了全国性的军事储备,并节省了大量训练费用。
(2)军器监的设立:武器的质量和产量都得到提高。
(3)保马法:提高了马匹的质量和数量,为政府节省了养马费用。
(4)将兵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兵将分离的局面,战斗力有所加强。
四、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①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阻挠和破坏。
高中历史人物王安石:王安石变法
高中历史人物王安石:王安石变法北宋王安石于宋神宗熙宁年间进行的改革。
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正月,宋神宗即位,立志革新,于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四月,召王安石入京,变法立制,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
变法中,王安石建立了一个指导变法的新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条例司撤销后,由司农寺主持变法的大部分事务。
吕惠卿、曾布等人参与草拟新法。
新法内容如下:★限制商人供应国家需要和限制商人的政策,主要是均输法、市易法和免行法。
★均输法熙宁二年七月,颁行淮、浙、江、湖六路均输法。
由发运使掌握六路的财赋情况,斟酌每年应该上供和京城每年所需物资的情况,然后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从便变易蓄买”,贮存备用,借以节省价款和转运的劳费。
均输法夺取了富商大贾的部分利益,同时也稍稍减轻了纳税户的许多额外负担。
★市易法熙宁五年三月,颁行市易法。
在开封设置市易务。
市易务根据市场情况,决定价格,收购滞销货物,待至市场上需要时出售,商贩可以向市易务贷款,或赊购货物。
后又将开封市易务升为都提举市易司,作为市易务的总机构。
市易法在限制大商人垄断市场方面发挥了作用,也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收入。
★免行法熙宁六年七月,正式颁行免行法。
免行法规定,各行商铺依据赢利的多寡,每月向市易务交纳免行钱,不再轮流以实物或人力供应官府。
★发展农业生产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的政策以及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有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和农田水利法。
★青苗法熙宁二年九月,颁布青苗法。
规定以各路常平。
?广惠仓所积存的钱谷为本,其存粮遇粮价贵,即较市价降低出售,遇价贱,即较市价增贵收购。
其所积现钱,每年分两期,即在需要播种和夏、秋未熟的正月和五月,按自愿原则,由农民向政府借贷钱物。
收成后,随夏、秋两税,加息2/10或3/10归还谷物或现钱。
★募役法熙宁四年颁布实施。
募役法(免役法)规定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
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
青苗法、 募役法、 农田水利法、 方田均税法
思考1 王安石变法的理财措施针对的社会问题
①青苗法 针对大地主和高利贷高息盘剥百姓的社会现象。 ②农田水利法 针对战乱土地荒芜、水利失修的社会问题。 ③免役法 针对官僚地主享有免徭役特权的社会现象。 ④市易法和均输法 针对大商人垄断市场的社会现象。 ⑤方田均税法 针对官僚和地主隐瞒土地、逃避赋税的社会问题。
不同点:
背景:商-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战国时期 王-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期 根本目的:商-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王-挽救统治危机,局部调整生产关系 性质:商-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 王-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结果:商-成功,对后世影响大 王-失败
巩固练习
1.王安石变法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加 政府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 B )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 2.王安石说: “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B ) 这表明王安石主要目的在( A.抵抗辽国的进攻 B.加强对农民阶级反抗的镇压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增强与大地主斗争的力量 3.王安石变法中,引起藏匿土地、逃避赋税之人最激 烈反对的是( C ) A.均输法 B.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 D.青苗法
变法失败的原因
在执行过程中,各 地保守派纷纷变着法儿 抵制新法。
新法一出台就遭到 司马光等大官僚贵族和 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
变法失败的原因
这一招果然厉害……
偏偏又碰上连年大旱, 保守派趁机大做文章。
变法失败的原因
虽遭到各方 的指责,但神宗 依然坚持变法。
两位太后也 跑来起哄。
神宗后迫于 压力罢免了王安 石,但他仍推行 新政直至去世。
内容: 作用: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4.2王安石变法重点知识讲解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4.2王安石变法一、起用王安石1.原因:①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场面,缓和矛盾,稳固统治——宋神宗希望变法②?言事书?中“变革天下之弊法〞——王安石主张变法③“天变缺乏惧,人言缺乏恤,祖宗之法缺乏守。
〞——王安石改革决心2.标志1069年,起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二、王安石变法内容1、目的:稳固封建统治2、核心内容:富国强兵3、详细措施:富国之法“理财为方今先急〞、“理财以农事为先〞强兵之法取士之法王安石变法三、历史的经历改革是艰辛的,必然会充满阻力,所以改革者必需要有坚决的信念,毫不动摇,才能成功;而且,要注意用人。
男儿少壮不树立,夹此穷老将安归?材疏命贱不自揣,欲与稷契遐相睎---王安石4比拟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一样点:背景:都是为解决北宋中期严重社会危机,稳固统治而实行的。
性质:地主阶级封建改革。
结果:遭到大地主、大官僚反对而失败。
不同点中心内容不同:庆—整顿吏治王—理财改革程度不同:庆-部分改革王-全面改革5比拟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一样点:直接的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变法得到了王权的支持变法内容都触动了旧权力的利益,遭到强烈的反对变法者个人的命运根本一样变法都对消费关系作了调整不同点:背景:商鞅: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战国时期王: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期根本目的:商: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挽救统治危机,部分调整消费关系性质:商: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展部分调整的改革结果:商:成功王:失败。
高中历史 王安石变法 第2课 王安石变法
第2课王安石变法[目标导航] 1.理解王安石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重点) 2.认识王安石变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
(难点) 3.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必然性。
(重点)一、富国之法1.均输法(1)内容:规定征购督运各地供应京城物资的发运使要了解生产和需求情况,就近采购,以节省国家开支。
(2)作用:减轻了纳税户的负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市易法(1)内容:在开封设“市易务”,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缺货时卖出。
(2)作用:限制了豪商、大贾对市场的控制和操纵,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3.青苗法(1)内容:每年青黄不接时借钱或粮食给农户,加收20%的利息。
(2)作用:农民免受高利贷的剥削,官府也收入了大量利息。
4.募役(免役)法(1)内容:州县出钱募人充役,按户等征收募役费用。
(2)作用:使原来轮班充役的农民回乡务农,扩大了生产。
5.农田水利法(1)内容: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
(2)作用:使各地的农田水利明显发展。
6.方田均税法(1)内容:清丈土地,根据土地肥瘠划分等级,作为交纳赋税的依据。
(2)作用:纳税土地增多,政府收入增加。
易错提醒(1)宋神宗起用王安石进行变法,最主要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发展经济、缓和阶级矛盾都服从于维护封建统治这一主要目的。
(2)王安石变法“富国”与“富民”政策的不同:“富国”政策主要是解决政府的财政收入问题;“富民”政策主要是使天下百姓丰衣足食。
二、强兵之策重点精讲北宋统治者为防范武将专权,采取兵将分离、频繁调动的措施,军队组织涣散、缺少训练,导致军队战斗力十分低下。
为改变这一局面,王安石推行将兵法,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兵,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思维拓展近代维新思想家梁启超曾为王安石翻案,称其“保甲法”为近代警察制度之雏形。
三、育才之道思维点拨(1)科举和学校制度的改革。
科举注重选拔经世致用的实用人才,学校成为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钱五:对了,富贵兄,今年天灾,棉花供不应求, 你去年低价收购的两大车棉花可以赚不少钱吧, 你小子发了。
富贵:哎!别提了,本以为可以大捞一笔,没想 到那个什么市易务的机构不知道从哪搞了两车皮 的棉花,在开封市场上销售,供过于求。我的棉 花只好以跳楼价出售,真是血本无归, 啊!(唱:小商人啊,命真苦啊……)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明经诸科,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论;
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
经义考试:以儒家经典中的文句为题,由应试者围绕此文句展 开议论,阐发义理. 策论考试:以发表政治见解的时务策论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 要求考生就一些政治问题展开论述,即论证某项国家政策或 对策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侧重于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举改革目的:选拔一些通经致用的人才,为变法服务。
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农民免除赋税,得 到实惠。 大官僚、大地主据实纳税,对王安石不满。 大大增加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 和了阶级矛盾。 强制农民借贷;利息偏高,农民负担依然沉重; 限制富商、大官僚、大地主向农民借贷,对此法不满。 农民从劳役中解脱,保证劳动时间,促进生产发展;增加了政府 财政收入。对贫苦人是沉重的负担,为支付免役钱家破人亡。 大官僚、地主也需要出钱,对免役法不满。 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富商对此不满。
(二)强兵之法
1.目的:
为了改变积弱的局面,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和整顿加强军队
2.内容
①保甲法、连坐法: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农户十家一保 闲时练兵战时入军;互相监督、检举。
作用:政治上,加强对人民控制,防范农民的反抗和民心涣散; 军事上,寓兵于民,节省军费,确保兵源和提高战斗力.
②保马法:官马由农户保养 作用:减少了政府支出 ③将兵法: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由固定将官带军队 作用: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④设军器监:设置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 作用:提高了武器的产量和质量
高中历史选修1《x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1679人教PPT课件
作用
保甲法 政府把农民编为保 甲。农户十家一保 ,闲时练兵战时入 军。
保马法 官马由农户保养
将兵法 设“将”为军队编 制的基本单位,由 固定将官带军队
设军器 兵之法
措施 内 容
作用
保甲法 政府把农民编为保 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
甲。农户十家一保 制,又增强了抵御辽
,闲时练兵战时入 和西夏进攻的能力,
上述情况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宋朝中期的“积弱” 局面,士兵素质低下,战斗 力不强。
北宋政府奉行养兵政策,士兵多但良莠不齐;集中 军权、更戍法直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将不识兵、兵 无常将、将帅指挥受制太多,其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 挥。士兵经常换防,缺乏训练,素质低下。
2.强兵之法
措施 内 容
农田水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市易法
设市易务,收滞销货, 短缺时卖出,以稳定市场。 [来源:
方田均税法
核实土地,按多少、好 坏收税。
均输法
政府采购物资,实行就 近采购等原则。
措施 青苗法
内容
影响
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 使农民免受兼并势力高利贷盘剥,缓和了
民提供低息贷借(钱或粮 阶级矛盾,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强
青1、苗哪法些、措募施役有有法利、利于市于增易加法增政、加府方的田国收均家入税?法增加了
政府的收入;的财政收入,有
开源
均2、输哪法些节措省施了有货利利款于于和节转改约运政善费府用“的开积支?节流
3发、展哪生些产措?施有利于贫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
农田水利法,改善了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有
利于提高农产量。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
22 37.8 66.6 91.2 125.9 116.2
百分比
100 180 330 416 580 530
宋太祖时,全国有禁军20万, 真宗时增到44万,仁宗对西夏用兵,禁军激增到80万, 后来《水浒传》中称林冲为“八十万禁军教头”就是这样来的。
宋真宗、仁宗、英宗三朝收支情况对比表
年代
收入(贯) 支出(贯)
失败原因:
①指导思想上偏重理财且新法实行过于激进
②宋神宗后期动摇及其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新法
③判变断法触题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强烈反对 ④王用安人不石当变、法执违行不背善了历史发展的规律主.要
7、教训:
①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有其复杂性和艰巨性; ②改革者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且注意用人得当
二、王安石变法
苛捐杂税和徭役沉重 朋党之争——新旧势力之争 (2)财政危机 ——冗官、冗兵、冗费(三冗 )
(3)边防危机 ——辽、西夏的威胁、民族矛盾尖锐
军队素质低下,战斗力弱 北宋实行“守内虚外”.“更戍法”
战争赔款、大兴土木
财
北 宋
一职多官 恩萌、科举
冗官
加 扩充军队 冗兵
冗 费
积政 贫危
积 贫
机积
富国强兵 国君或皇帝的支持 确立或维护封建统治
商鞅变法
王安石变法
背景 社会大变革时期 封建社会中期面临统治危机
目的 确立地主阶级统治 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性质 地阶封建化改革 地阶自救改革(生产关系局部
调整)
结果 成功
失败
探究: 王安石变法与庆历新政的异同点?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同 背景 为解决北宋中期社会危机
8、评价
(1)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 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地阶挽救统治危机的改 革。
高中历史选修一-王安石变法
保甲法、保马 法、将兵法、
巩固统治秩序。 设军器监
节省了政府开 支;增加了武 器装备;提高 了军队战力。
取 关注人才的选拔、 改革科举制度、 培养人才,发
士 之
培养和使用;为
法 变法造舆论
整顿太学、 惟才用人
挥其才干为变 法起了舆论作 用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四、王安石变法的结果及影响
? 1、变法的结果:新法被废
史学界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几种观点:
变法派所制定的一些政策法令及其实践,虽还远远谈 不到解放生产力,但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总还是有一些帮 助的,因而是发生了积极作用的.王安石既有军政韬略, 又有施政才能,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
——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梁启超把青苗法和市易法看作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 把免役法视作“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 还认为保甲法 “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 , “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变革”。
青苗法
① 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
② 积贫局面
② 有助于农业正常生产,增加了政府收入 。有所改变
免役法
市易法 均输法
① 保证农民生产时间,促进农业发展; ② 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① 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 ②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③ 社会矛盾有 所缓和
王安石变法作用之积极作用
强兵措施
作用和主要成效
1.解除禁军将领兵权,将禁军统领权一分为三 皇帝直接掌握禁军 2.枢密院有调兵权,统兵将领有统兵权无调兵 权,兵权互相牵制; 3.实行更戍法,规定禁军定期更换驻地,而统 兵的将领并不随军调防,防止武将专权; 4.军事布局方面:“强干弱枝”“内外相制”。
2)集中行政权: 1.中央:分割相权,皇权独揽。(参知政 事分相行政权、枢密院分相军事权、三司 (盐铁、度支、户部)使分相财权) 2.地方:派文臣作知州,在各州设通判, 监视地方。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一)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1、阶级矛盾尖锐
原因:土地兼并使农民赋税增加,还要承担 徭役,受高利贷的盘剥,连年的战事和频繁 的自然灾害。 具体表现: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2、民族矛盾尖锐 辽和西夏与宋发生多次战争。
契丹人引马图
西夏王陵
上京(今内蒙) 兴庆(今银川) 东京(今开封)
假如你是个富商…… 王安石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的利益有直接关系? 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募役法等。
假如你是个农民…… 王安石变法给你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变化有哪些? 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和农田水利法。
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2、强兵之法 ①保甲法、连坐法
目的:治安、御外、节支(即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和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 内容: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以十家为一保,民 户家有两丁以上抽一丁为保丁,农闲时集中,接 受军事训练。同保之人互相监督检举。
目的:调整行政管理机构,为变法服务。
杯酒释兵权:中国古代北宋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出 现分裂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以高官厚禄为条件, 解除将领们的兵权。因为是在酒席上做出了决策,所以史称 “杯酒释兵权”。杯酒释兵权只是宋太祖为加强皇权,巩固 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措施的开始,其后还在军 事制度方面进行了多项改革。“杯酒释兵权”做为一个成语, 逐步引申为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
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1、富国之法 ②方田均税法
目的:限制大地主、大官僚隐瞒土地,逃避赋 税。
内容:下令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 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分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 依据,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作用: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了政府收入; 部分农民免除赋税,得到实惠。
人教高中历史选修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 二、变法内容 富国之法 强兵之法 取士之法
一、起用王安石
▪ 宋神宗为什么要起用王安石? ▪ 王安石究竟有哪些变法设想能打动
宋神宗? ▪ 起用的标志是什么?
“变革天下之弊法” 宋神宗赞赏他的设想,又有变法愿望。
性质: 商: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
——王安石《言事书》 王: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期
神宗
1068-85
英宗
1063-67
哲宗
1085-00
徽宗
1100-25
真宗
997-1022
仁宗
1022-63
钦宗
1125-27
王安石上书《言事书》
(一)朝廷面临内忧外患,财力穷困、风气日坏、法度不合先前三代 之政,说明变法是事势要求;
(二)庆历年间范仲淹主持的改革所以失败,在于人才不足,而真正 合乎皇帝信赖的几乎没有;
背景: 商鞅: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战国时期
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王安石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 王安石提出变法主张和设想;
调整国家、地主与农民的关系,
▪ 1609年,起
原因在于北宋初年的中央集权措施
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
用王安石为参 知政事
北宋的统治
太祖
960-976
太宗
976-997
一、起用王安石
▪ 原因:社会矛盾仍然尖锐;王安石提 出变法主张和设想;宋神宗赞赏他的 设想,又有变法愿望。
▪ 标志: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 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二、王安石变法内容
结果: 商:成功
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2、材料二、三说明王安石采取了什么措施?
【高中历史】王安石变法
强兵措施扭转了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
有利于培养从事实际事务的有用人才。
性质:一场地主阶级为挽救统治危机而实行的富国强兵的改革。
1074年,河北闹旱灾,农民到处逃荒。有一个官员趁机
画了一幅“流民图”献给神宗,说旱灾是变法造成的,要神
宗把王安石撤职。神宗的祖母曹太后和母亲高太后也在神宗
面前哭哭啼啼,诉说天下被王安石搞乱了,逼神宗停止新法。
保马法 军器监
内容
作用
设专门将领训练军队
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十家为一保,农闲时 练兵、生产,战时编
入军队
既可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同时减少军费开支。
官马由农户保养
减少政府支出
专门管理武器的制造
保证了武器的质量,提 高战斗力
取士之法
措施
内容
作用
改革科举制
废诗赋取士旧制 以经义策论取士
使一批新进之士取 代反对改革的旧官
整顿太学
撰注教材(《三 培养改革人才,革
经新义》),作为 新思想得以广泛传
考试依据
播
木兰陂位于福建莆 田市,始建于北宋 中期,是古代著名 的水利工程。它不 仅抵御海潮,同时 又截住淡水河流 灌 溉了大片农田。
历史作用: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失败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
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神宗被迫将王安石免职。
宋
变
神
法
宗
遭
动
到
摇
反
变
对
法
决
心
……不法书吏乘机作手脚,贪官污吏又层层盘剥。变法规定的二分 利息,结果涨至35倍,农民宁愿避开官府,“哀求于富家大族,增 息而取之”。官吏又采取一刀切的贷钱措施,下指标,硬摊派,实 行权力寻租,以至农民谈贷色变。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5.结合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3.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PPT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4.作业与评价: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如分析王安石变法的成功与失败之处,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
(2)内容学习:运用案例分析法,详细讲解王安石变法的各项改革措施,如青苗法、募役法等,并通过对比、图解等方式,使学生清晰掌握各项措施的实施过程。
(3)影响分析: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强调改革对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教育学生客观看待变法的局限性,探讨其失败的原因。
(2)开展课堂展示、小组讨论等活动,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过程,实施过程性评价。
5.教学反思:
教师应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通过展示北宋时期的一幅社会生活画面,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幅画面反映了北宋时期的哪些社会现象,由此引出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4.认识王安石变法的局限性,探讨其失败的原因,以及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高中历史选修1精品课件2: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 课标内容要求: 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起用王安石
(1)原因: ① 统治集团危机四伏; ② 王安石提出变法主张和设想; ③ 宋神宗赞赏他的设想,又有变法愿望
(2)标志: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措施
目的
富国 之法
改变积贫的局面,调整 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 的关系,发展生产
商 市易法、均输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 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抚,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材料二: 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 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材料三: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 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士:改革科举制度; 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 商:市易法,均输法。 (2)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官吏任用重科名资历
(3)教育思想:注重实用 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注重
经义策论 (应从“废除旧制“和”采用新法“两个角度回答)
生产? 农田水利法
发展生产
3、王安石变法的哪些措施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
将兵法、保 马法、置的: 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② 形式: 都是至上而下的改革,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③ 内容: 变法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强烈
的反对 ④ 范围: 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了调整 ⑤ 变法者 个人的命运基本相同
2、不同点:
背景
根本目的
性质
商鞅 发生在新旧交 废除旧制度,是一场封建化 变法 替的战国时期 建立新制度 的运动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第1课 积贫积弱的北宋讲义 人民版选修1
专题四王安石变法[课标要求]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3.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第1课积贫积弱的北宋[目标导航] 1.概括北宋中期面临的主要问题。
(重点) 2.理解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
(重点) 3.分析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
(难点)一、兵虚财匮1.根源宋初,赵匡胤把地方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2.积弱(1)养兵政策:把流民编入军队,强壮士兵编入禁军,在边塞大量屯兵。
(2)守内虚外:禁军一半驻防在京师及其附近。
(3)频繁调动:禁军轮流驻守京城,“兵不识将,将不知兵”。
3.积贫(1)冗兵:北宋养兵政策,导致军队人数激增。
(2)冗官:北宋实行一职多官制,并通过科举考试和恩荫赏赐大量授予官职。
(3)冗费:除冗兵、冗官的费用外,还有大兴土木的费用、皇室开支,以及每年向辽、西夏交纳的“岁币”。
思维点拨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虽然矫枉过正,使宋朝出现了兵虚财匮的弊端,但是其措施在消除地方割据、维护国家统一方面功莫大焉。
二、内忧外患1.阶级矛盾激化(内忧)(1)原因:北宋王朝纵容土地兼并,使北宋中期大量的土地被官僚和豪强地主兼并。
(2)影响:阶级矛盾尖锐,农民、士兵起义不断。
思维拓展北宋统治者实行“田制不立”(封建土地国有制建立不起来)、“不抑兼并”(对土地兼并不加干预)的土地政策,纵容地主阶级兼并农民的土地。
2.边境烽烟四起(外患)(1)表现①宋太宗时曾两度出兵攻辽,但都归于失败。
1004年,北宋与辽签订了屈辱的“澶渊之盟”,每年送给辽大量的“岁币”。
②1040年到1042年间,北宋与西夏的战争屡战屡败,被迫进行和议,结果是每年送给西夏“岁币”。
(2)影响:对辽、西夏的用兵,不仅没有解除辽、西夏对北宋的威胁,还使人民饱受战争之苦。
易错提醒(1)北宋统治危机出现在统治中期,这与其统治政策密切相关。
北宋统治者对土地兼并的放任政策,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集中行政权: 1.中央:将宰相职权一分为三,皇帝总揽大权。 (参知政事分相行政权、枢密院分相军事权、 三司(盐铁、度支、户部)使分相财权) 2.地方:派文臣作知州,在各州设通判,监视 地方。
(三)集中财权和司法权: 1.设转运使,把地方赋税大部运送中央,消除地方割据 的物质基础。 2.由文臣到各地担任司法官员,死刑中央复核,地方司 法权收中央。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单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元 结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构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历史链接:中国古代历史纪年
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春秋战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 先秦 秦汉:封建大一统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融合 隋唐:封建社会繁荣
陈桥兵变
宋太祖(927---976)
历史链接:北宋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 的?如何评价?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一)集中军权: 1.解除禁军将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杯酒释兵 权) 2. 将地方军的精壮之士都选入禁军;由皇帝直 接掌握禁军, 3.枢密院有调兵权,统兵将领有统兵权无发兵 权,互相牵制; 4.实行更戍法,规定禁军定期更换驻地,而统 兵的将领并不随军调防,防止武将专权; 5.军事布局方面“强干弱枝”“内外相制”。
利
1.使中唐以来重臣专权、武将拥兵和藩镇割据的 基础得以铲除,从而维护中央集权的统一。 2.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持社会稳定。 3.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弊
1.机构重叠,官员数量庞杂,财政开支巨大; 2.调兵权与统兵权相互牵制,使军队作战指挥不 灵,战斗力下降; 3.地方上财政困难,地方工作难以开展。
集军权、更戍法 集中行政权 集中财政权
军队战斗力弱 行政效率低下
冗兵、冗官、冗费
积弱
增加财政负担
积贫
愁啊愁,
北宋愁眉不展的君主
愁到白了头。 社会危机何时解,
让我再无心忧……
北宋皇帝 愁什么?
财政困难
土地兼并
农民起义
辽和西夏的威胁
三. 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宋仁宗进行改革的动机是什么? 庆历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新政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有哪些?说明 了什么?
---《枢密副史富弼的上疏》
宋每年给辽国银十万两,绢二十五万匹,称为“岁 币”(“澶渊之盟”)
思考:该材料反映北宋中期出现了什么社会问 题?
社会问题:
西夏、辽威胁宋,战争连年;赋役、徭
役繁重;官吏腐败;激化了社会矛盾,人
民反抗不断
一. 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1)阶级矛盾尖锐 (2)民族矛盾激化
原因: 辽和西夏始终威胁着北宋的安全 表现: 辽、西夏与北宋战争不断
关键原因:没有找到积贫积弱的根本原因, 没有涉及真正的关键问题
课堂
小结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赋税繁重,阶级矛 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2.民族矛盾激化,辽、西夏威胁
3.宋初空前强化君主专制集权,出现冗官、冗 兵、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4.庆历新政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改革呼 声强烈,宋神宗任用富有改革精神的王安石变 法
王小波、李顺起义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1:“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 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 材料2:《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势官富姓,占田 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不能止”。
材料3: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为国 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 输纳,皆我之物。”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 ——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 由盛而衰
北宋时期中国形势示意图
历史链接:北宋建立的方式是什么?
赵匡胤,涿州(今河北 涿县)人。后周时任殿前都 点检.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 袍加身.国号“宋”,定都开 封,年号建隆,史称宋太祖.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北宋官员人数增长示意图
“冗兵”的形成
126万
冗兵 为了防范军阀割据、农11民6万起义, 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宋代不断扩充军队的 数量91,万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几 乎占到整个财政支出的十分之九,造成 “ 冗 兵 ”问题。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北宋士兵人数增长示意图
年代 lO2l年
冗兵、冗官、冗费,导致财政十分困 难,出现积贫局面
二. 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1)形成的原因
加强专制集权制度带来的弊端
加强专制集权制度
措施
军事: ①杯酒释兵权 ②分割统、调
兵权 ③强干弱枝 ④更戍制
行政: ①分割中央机构权力 ②派文
臣任地方知州,设通判监督
经济: ①中央设三司、 ②地方设转
运使管理财政
一. 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1)阶级矛盾尖锐
原因: 土地兼并严重(主要原因)
赋税沉重 战事连年不断 自然灾害频繁
表现: 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阶级矛盾激化的表现:
993年,王小波在四川发动起义,他宣告: “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起义的队 伍发展到数万人 。
王小波、李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这次起 义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次起义沉重打击了宋 朝政府;第一次提出“均贫富”的口号;真 宗咸平三年(1000年),王均的起义又爆发 了。仁宗庆历年间,农民起义和兵变在各地 相继爆发,正如欧阳修所说 “一年多于一年, 一伙强于一伙”。
5
8
3
草 2939611 2925046 2498046 80%
3(束) 9
4
二. 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为了强化专制集权,集中行政权、集中财政权、 集军权、更戍法,使得军队战斗力弱,行政效 率低下,出现积弱局面
冗兵、冗官、冗费,导致财政十分困难, 出现积贫局面
强化专பைடு நூலகம்集 权加强统治
1049年
北宋王朝 收支情况表
收入(贯) 支出(贯) 15 085万余 12 677万余
12 625万余 “所出无余”
1065年 1l 613万余 13 186万余
北宋农民负担沉重
项目 商税 酒税 盐税
景德年间
庆历年间
450万(贯) 1975万(贯)
428万(贯) 1710万(贯)
355万(贯) 715万(贯)
一. 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1)阶级矛盾尖锐 (2)民族矛盾激化 (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朋党之争
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与 守旧派之间的斗争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阅读课本内容思考:北宋中期出现积贫积弱 局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积弱: 积贫:
为了强化专制集权,集中行政权、集 中财政权、集军权、更戍法,使得军 队战斗力弱,行政效率低下,出现积 弱局面
这些因素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积弱: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战斗力弱;积贫:国家财力贫弱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一、北宋中期社会矛盾激化
一. 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1)阶级矛盾尖锐
探讨: 以往的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主要 发生在王朝的后期,如两汉、唐朝, 而北宋则在一开始,阶级对立就十分 突出,这又是什么原因?
①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消除割据
影响 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
“积贫积弱”的祸根。
“冗官”的形成
2. 4万
冗官 北宋1增. 7设万了大量官僚机构,用以 分化1各万 级官员的权力,使他们互相牵制。但 是矫枉过正,官员数量的大大增加,既影响 办事效率,又造成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的现 象,形成了“冗官”的弊端。
三、昙三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背景: 社会矛盾激化,积贫积弱严重
目 的: 缓和矛盾,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①改革文官升迁制
②严格恩荫制
新政措施:
③改革贡举制和考试内容 ④慎选地方官
⑤减轻徭役、重视农桑等
中心措施—— 整顿吏治
结果: 改革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庆历新政—改革失败的原因
①目标没成功实现(阶级矛盾仍尖锐、积贫 积弱局面未改变) ②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攻击 ③措施“太猛”“更张无渐” ④思想动员不足,配套措施不到位(罢官无 安置) ⑤农民无获明显好处
思考:(1)材料1、2反映北宋中期出现了什么社会问
题?
土地兼并严重,激化阶级矛盾
(2)从材料3来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3)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
因是什么? 封建土地私有制
材料: 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 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率敛日重.官吏 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 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
总计 1233万(贯) 4400万(贯)
宋仁宗皇祐年间(1049-1054)每年巨
额的军费开支(军队人数为1181532)
项目 收入总额 支出总额 军费开支 所占
收入
比例
钱 3682254 3317063 9940147 30%
1
0
绢帛 8745535 7255640 7422768 102%
粮 2694357 3047270 2317022 80%
探讨:以往的农民起义主要发生在王朝的后期, 如两汉、唐朝,而北宋则在一开始,阶级对立 就十分突出,这又是什么原因?
汉唐是在农民起义之后建立起来的王朝, 统治者注意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着手调整统 治政策,使当时的阶级矛盾有所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