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工作的“灰度”法则
华为灰度管理法第五章读后感

华为灰度管理法第五章读后感这一章里给我最强烈的感觉就是,华为在管理上真的是把平衡拿捏得死死的,就像走钢丝的大师,每一步都精准又稳健。
就拿员工的激励和约束来说吧,可不是简单地给颗糖或者挥挥小鞭子就行的。
华为把这事儿搞得像一门艺术,就好比厨师做菜,各种调料得搭配得恰到好处。
一方面,他们对员工的激励那是相当到位。
不是光给你钱就完事儿了,还有各种各样的荣誉、晋升机会啥的。
这就像是给员工打造了一个“大礼包”,你努力工作,就像在游戏里不断打怪升级,每升一级就有不同的奖励,这谁能不心动呢?这让员工们感觉自己不是在为别人卖命,而是在为自己的未来拼搏,那种动力“噌”地就起来了。
但另一方面,约束也没落下。
就像放风筝,线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
松了风筝就飞跑了,紧了风筝就掉下来了。
华为的约束就是那根恰到好处的线,让员工在一定的规则范围内自由发挥。
这可不是那种让人觉得被死死困住的约束,而是一种保护和引导,让大家知道边界在哪,不至于跑偏。
而且,这章还提到了在不同的业务场景下的管理方式。
我感觉华为就像一个变形金刚,到了不同的地方就能切换到最合适的模式。
比如说面对创新业务,那管理就比较灵活,允许试错,就像小孩学走路,跌跌撞撞很正常,但是得鼓励他继续往前走。
而对于成熟的业务,管理就更加注重稳定和效率,就像开着一辆稳稳的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不能随便变道。
从这章我还体会到华为在管理上的眼光很长远。
他们不会因为眼前的一点小利益或者小问题就乱了阵脚。
就像下棋,人家看的是好几步之后的棋局。
这种长远的规划在激励和约束员工方面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不会为了短期的业绩就过度压榨员工,也不会因为一时的慷慨而破坏了整个激励体系的平衡。
读了这一章,我就像是在管理的迷宫里找到了一条明亮的小道。
华为的这些管理智慧,让我知道了原来在管理这个大舞台上,还能跳出这么精妙的舞步。
它给我一种启示,不管是管理一个小团队还是自己规划自己的人生,都得学会这种灰度的平衡,找到那个最适合自己或者团队发展的点,然后像华为一样坚定地走下去。
任正非的“灰度管理哲学”

任正非的“灰度管理哲学”作者:吴春波来源:《人力资源》2019年第05期毛泽东有一段话非常经典:“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
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思想”是从“实践”中来的,是从“感性”飞跃为“理性”的。
笔者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总结了任正非的四个主要认知来源:其一,读万卷书。
读万卷书是一个认知过程;其二,行万里路。
行路也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其三,与万人谈。
汲取别人的能力;其四,干一件事。
做事情要聚焦,就是干一件事。
但是任正非认为,这四句话不要告诉基层员工,基层员工不能读“万卷书”,基层员工要读“万遍书”。
企业不产生理论,但是企业家必须有思想,这个思想就是企业家的价值观、世界观,就是企业家对未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力资源、企业中的人的一个把握。
任正非有一段很经典的话:“方向大致正确,来自于企业家的思想正确;企业家的思想正确,来自于对企业的正确认知;没有正确的假设,就没有正确的方向;没有正确的方向,就没有正确的思想;没有正确的思想,就没有正确的理论;没有正确的理论,就不会有正确的战略。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思想的延伸以及思想的最后形成,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管理是实践的艺术”,但是这种实践需要指导。
指导有可能是来自理论指导,或可能来自教科书的某种理论指导,或者咨询公司的指导,还有可能是来自企业家自身思想的指导,然后就有了一个化云为雨的过程。
把思想的云变成实践的雨,来经营管理我们这个社会,管理我们的企业。
很难概括任正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游走在黑与白之间的一个灰度的人:既脾气暴躁,又能静水潜流;既铁骨铮铮,又柔情似水;既疾恶如仇,又宽容妥协;既用兵狠,又爱兵切;既霹雳手段,又菩萨心肠;既悲天悯人,又收放自如;既恪守中庸之道,又明辨是非善恶;既霸气霸道,又谦卑谦虚;既爱财如命,又挥金如土;既内向羞怯,又外向张扬……作为企业家,他既这样又那样,这就是灰度。
灰度法则的七个维度

灰度法则的七个维度灰度法则是关于图像处理的一个重要原则,它是由法国先锋电影导演、摄影师、理论家塞巴斯蒂安·巴雷(Sebastien-Barré,1934-1994)所提出的。
灰度法则主要通过对图像中的灰度层次进行调整和组合来创造出各种视觉效果,使图像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和具有艺术感。
灰度法则一共有七个维度,分别是:对比度、明度、比例、方向、反差、颜色和纹理。
1.对比度:对比度是指图像中各种不同色调之间的差异程度。
通过调整对比度,可以使图像中的黑白和色彩更加鲜明,使的物体之间的分辨度更高。
2.明度:明度是指图像中的亮度程度。
通过调整明度,可以使图像的亮度更加均匀,让画面更清晰,增加图像的层次感。
3.比例:比例是指图像中各个元素之间的大小关系。
通过调整比例,可以改变图像中物体的大小,创造出一种扭曲的效果,使画面更加丰满和立体感。
4.方向:方向是指图像中各个元素之间的排列方向。
通过调整方向,可以改变图像中物体之间的排列形式,创造出一种动感或者稳定感,使画面更生动和富有张力。
5.反差:反差是指图像中亮度差异达到最大值的地方。
通过调整反差,可以使图像中的黑白对比更加强烈,增加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6.颜色:颜色是指图像中的色彩分布和色调。
通过调整颜色,可以使图像的色彩更加鲜艳、丰富和柔和,增加画面的视觉表现力。
7.纹理:纹理是指图像中物体表面的纹路和纹理。
通过调整纹理,可以使图像的纹理更加明显,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质感。
这七个维度是灰度法则中的基本要素,它们之间相互关联,通过调整它们可以创造出各种不同的视觉效果。
在图像处理和设计中,使用灰度法则可以让图像更加有趣、有活力,提升图像的质量和感染力。
灰度法则的七个维度

灰度法则的七个维度灰度法则是一个用来衡量图像亮度和对比度的规则。
这个规则可以帮助我们在图像处理和设计中有效地调整图像的灰度级别,以提高图像的质量和可读性。
根据灰度法则,可以将图像的灰度分为七个维度,分别是:1. 黑色和白色(White and Black):这两个极端的灰度级别代表图像中的最暗和最亮的颜色。
白色代表最亮的颜色,黑色代表最暗的颜色。
2. 反差(Contrast):反差表示图像中不同灰度级别之间的区分度。
较高的对比度可以使图像看起来更清晰,更容易阅读。
较低的对比度可能会导致图像模糊,缺乏细节。
3. 亮度(Brightness):亮度表示图像整体的明亮度水平。
较高的亮度可以使图像看起来更明亮,但也可能导致图像细节丢失。
较低的亮度可以增加图像的对比度和细节,但也可能使图像看起来黑暗。
4. 饱和度(Saturation):饱和度表示图像中颜色的鲜艳程度。
较高的饱和度可以使图像的颜色更加明亮鲜艳,而较低的饱和度则会使图像颜色较暗淡。
5. 色调(Hue):色调表示图像中颜色的种类。
不同的色调可以给人不同的感觉和情绪。
例如,暖色调(如红色和黄色)可以给人带来温暖和活力的感觉,而冷色调(如蓝色和绿色)则可以给人带来宁静和冷静的感觉。
6. 温暖度(Warmth):温暖度表示图像中的颜色是否带有温暖的倾向。
较高的温暖度可以使图像中的颜色更为温暖,而较低的温暖度则可以使图像中的颜色更为凉爽。
7. 通透度(Transparency):通透度表示图像中颜色的透明度。
较高的透明度可以使图像中的颜色更透明,从而使背景颜色或图案显示出来。
较低的透明度可以使图像中的颜色更不透明,更难以看到背景颜色或图案。
这七个维度可以用来更精确地调整图像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调整这些维度,可以使图像更具视觉吸引力,更容易识别和理解。
无论是在平面设计、摄影还是图像处理中,灰度法则都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图像的优化和改善。
灰色办公室管理制度范文

灰色办公室管理制度范文
一、背景
灰色办公室是指一些违规、不合法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情况。
为了规范办公室行为,维护组织的正常运作,制定灰色办公室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二、目的
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办公室的工作环境和行为符合法律法规,
防止灰色办公室行为的发生,保障组织的利益和声誉。
三、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办公室内的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和员工。
四、具体规定
1.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规范办公行为,选择适当的管理
和监控手段,确保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2.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推广廉洁
文化,增强员工对灰色办公室行为的警惕性。
3. 建立举报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向上级举报灰色办公室行为,
对举报人进行保护和奖励。
4. 根据法律法规,严禁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行为,一经发现,将依法追究责任,追回经济损失,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5.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发现并纠正灰
色办公室行为,保障办公室的正常运行。
五、责任追究
根据本制度的规定,对于违反灰色办公室管理制度的行为,将
依法追究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警告、停职、解雇等处罚措施。
六、附则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如有不符合法律法规的条款,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予以解释和修改。
以上为灰色办公室管理制度范文,供参考使用。
灰度管理法名句

灰度管理法名句
在践行番茄工作法的休息期间(工作30分钟,休息10分钟),在3月底至4月的期间,看了《华为的绩效管理》、《华为灰度管理法》、《华为增长法》、《华为团队工作法》。
1、没有人才,再好的机会在企业面前都是空中楼阁
2、人性是复杂的,绝对不是简单的黑与白,因此,在构建人才战队的过程中,灰度管理是其哲学精要。
3、高绩效企业文化其实就是这种英雄不问出处、每个人在公平环境中竞争的体现。
4、对人才而言,最大的吸引力不是表面的薪资,而是背后成长和成功的机遇。
5、人力资源和财务工作通常被认为是公司领导的左膀右臂,起到的作用是控制、约束和防范风险。
华为要求人力资源是导向冲锋的助推器,而不是绊脚石。
6、艰苦奋斗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7、很多公司……对于管理类岗位,比如财务、人力资源,给得都比较低。
华为是我知道的为数不多采用统一起薪的公司……这体现了岗位的均衡发展,而不是某个单一方面的发展。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只有市场的发展,或者只有研发的发展,都跑不快,比如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如果跟不上,最终会把企业绊倒,所以均衡、持续的发展才是企业的根本。
灰度法则的七个维度

灰度法则的七个维度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马化腾致信合作伙伴:灰度法则的七个维度一、需求度:用户需求是产品核心,产品对需求的体现程度,就是企业被生态所需要的程度大家可能认为说用户有点老生常谈,但我之所以在不同场合都反复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最简单的东西恰恰是做起来最难的事情。
产品研发中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研发者往往对自己挖空心思创造出来的产品像对孩子一样珍惜、呵护,认为这是他的心血结晶。
好的产品是有灵魂的,优美的设计、技术、运营都能体现背后的理念。
有时候开发者设计产品时总觉得越厉害越好,但好产品其实不需要所谓特别厉害的设计或者什么,因为觉得自己特别厉害的人就会故意搞一些体现自己厉害,但用户不需要的东西,那就是舍本逐末了。
我想强调的是,在研究用户需求上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走,不要以为自己可以想当然地猜测用户习惯。
比如有些自认为定位于低端用户的产品,想都不想就滥用卡通头像和一些花哨的页面装饰,以为这样就是满足了用户需求;自认为定位于高端用户的产品,又喜欢自命清高。
其实,这些都是不尊重用户、不以用户为核心的体现。
我相信用户群有客观差异,但没有所谓高低端之分。
不管什么年龄和背景,所有人都喜欢清晰、简单、自然、好用的设计和产品,这是人对美最自然的感受和追求。
现在的互联网产品已经不是早年的单机软件,更像一种服务,所以要求设计者和开发者有很强的用户感。
一定要一边做自己产品的忠实用户,一边把自己的触角伸到其他用户当中,去感受他们真实的声音。
只有这样才能脚踏实地,从不完美向完美一点点靠近。
二、速度:快速实现单点突破,角度、锐度尤其是速度,是产品在生态中存在发展的根本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几种现象:有些人一上来就把摊子铺得很大、恨不得面面俱到地布好局;有些人习惯于追求完美,总要把产品反复打磨到自认为尽善尽美才推出来;有些人心里很清楚创新的重要性,但又担心失败,或者造成资源的浪费。
这些做法在实践中经常没有太好的结果,因为市场从来不是一个耐心的等待者。
灰度法则的七个维度

灰度法则的七个维度一、什么是灰度法则灰度法则是一种用户界面设计的原则,它指导设计师在设计界面时应该考虑的七个关键维度。
这些维度涉及到用户的行为习惯、认知能力、反应时间等方面,通过合理应用灰度法则,设计出符合用户需求、易于使用的界面。
二、第一个维度:一致性1. 为什么一致性重要一致性是灰度法则中最重要的维度之一。
在设计界面时,应该保持各个界面元素的外观、行为和交互方式的一致性。
这样做不仅能够提高用户的学习效率,还能够增加用户对系统的信任感。
2. 如何实现一致性•使用相同的颜色、字体和排版规则;•统一命名和标记系统中的元素和功能;•保持界面布局风格的一致。
三、第二个维度:可见性1. 什么是可见性可见性是指用户在界面上能够清晰地看到哪些操作是可以执行的。
通过良好的可见性设计,用户可以快速找到所需的功能,并了解当前状态。
2. 如何实现可见性•使用明确的图标和按钮来表示操作;•使用黑白对比鲜明的颜色来引导用户的注意力;•使用合适的动画效果来提醒用户操作的结果。
四、第三个维度:可理解性1. 为什么可理解性重要可理解性是指用户在使用界面时能够理解系统所提供的功能和反馈信息。
只有当用户能够准确地理解界面的含义,才能够快速而准确地完成操作。
2. 如何提高可理解性•提供简洁明了的指示和说明;•使用符合用户认知习惯的图标和词汇;•在用户操作完成后,通过适当的提示信息向用户反馈结果。
五、第四个维度:可预测性1. 什么是可预测性可预测性是指用户在使用界面时能够准确预测系统的反应和结果。
当用户能够准确地预测系统会如何响应他们的操作时,他们会更有信心并且更容易使用系统。
2. 如何提高可预测性•在用户操作之前,向用户提供清晰的操作说明和预期结果;•在用户操作过程中,通过适当的动画和交互效果提供反馈信息;•在用户操作完成后,及时向用户回馈操作结果。
六、第五个维度:可控性1. 为什么可控性重要可控性是指用户能够自由地控制界面的操作和交互方式。
现代办公室中所存在的法则

现代办公室中所存在的法则现代的办公室法则中,有着很重要的黄金定律,如果你一旦不按照规矩来做事情的话,必将被同仁鄙视而得不到应该有的回报。
如果你想做到在办公室里游刃有余,那不妨来看看办公室里这些重要的细节,你是否注意到了。
*黄金定律之一:永远排在倒数第二的位置上做策划,开办公会,你总是抢着发言,样样都当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来做,到最后烦你的不但是那些同事,还包括你的上司也会鄙视你。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但却又不能总是落后,所以,一个舒服的状态就是知道在自己之后,还有一个排在最末位置上的同事。
不是现在时兴末位淘汰吗?你只要保住你倒数第二的位置就够了。
假如你身处最末一位的层级,赶紧实施紧急救助,不要让自己总保持这样的状态。
因为你可能输的不只是工作成绩,还有你的工作信心。
*黄金定律之二:该闭嘴时就闭嘴小张在你面前说,小王和上司关系暖味,小王在你面前说,小张经常乱用人际关系,而你把这些都在无意中告诉了她们,完了,天下大乱就因为你的行为让所有的人都见君如见虎。
有时候,办公室里与同事聊天是一种团结同事最直接的方法,你会突然发现自己身处颇为微妙的境界。
对你未经训练的耳朵来说,他们似乎是在争论有关工作上的小事。
但是,你知道这只是表面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这两个人根本就彼此讨厌对方。
你一定要克服你想插嘴的欲望,紧紧地闭上你的嘴。
基本上,无论你说什么都将是错的,不是因为你缺乏解决方案或是社交技巧,而是因为没有人会在这时候喜欢裁判员。
*黄金定律之三:避免被别人利用大王看着老李生气,大王在你面前想寻求同情,你就义气用事以老李为敌。
这样本不关你的事情,却自己惹的一身骚,和老李的关系也变的紧张起来。
别傻了,这样做没人说你勇敢和智慧。
假如你真的与他们的思路相契合,那么你就该知道,他们多喜欢听自己说话。
从在沐浴时唱歌,到在你的答录机上留下一长串的讯息,再到在一个会议中,把同样一件事情用不同的方法讲5遍,人们似乎永远都不会厌倦自己。
假如你够聪明,你就该让他们一偿夙愿。
马化腾:灰度法则的七个维度培训讲学

马化腾:灰度法则的七个维度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思考。
这些思考来自腾讯14年来的经验和教训,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在腾讯内部的产品开发和运营过程中,有一个词一直被反复提及,那就是“灰度”。
我很尊敬的企业家前辈任正非也曾经从这个角度有深入思考,并且写过《管理的灰度》,他所提倡的灰度,主要是内部管理上的妥协和宽容。
但是我想,在互联网时代,产品创新和企业管理的灰度更意味着时刻保持灵活性,时刻贴近千变万化的用户需求,并随趋势潮流而变。
那么,怎样找到最恰当的灰度,而不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跑越远?既能保持企业的正常有效运转,又让创新有一个灵活的环境;既让创新不被扼杀,又不会走进创新的死胡同。
这就需要我们在快速变化中找到最合适的平衡点。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交融、瞬息万变的大生态,企业作为互联网生态里面的物种,需要像自然界的生物一样,各个方面都具有与生态系统汇接、和谐、共生的特性。
从生态的角度观察思考,我把14年来腾讯的内在转变和经验得失总结为创造生物型组织的“灰度法则”,这个法则具体包括7个维度:需求度、速度、灵活度、冗余度、开放协作度、创新度、进化度。
这里简短与大家一一探讨:需求度:用户需求是产品核心,产品对需求的体现程度,就是企业被生态所需要的程度大家可能认为说用户有点老生常谈,但我之所以在不同场合都反复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最简单的东西恰恰是做起来最难的事情。
产品研发中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研发者往往对自己挖空心思创造出来的产品像对孩子一样珍惜、呵护,认为这是他的心血结晶。
好的产品是有灵魂的,优美的设计、技术、运营都能体现背后的理念。
有时候开发者设计产品时总觉得越厉害越好,但好产品其实不需要所谓特别厉害的设计或者什么,因为觉得自己特别厉害的人就会故意搞一些体现自己厉害,但用户不需要的东西,那就是舍本逐末了。
腾讯也曾经在这上面走过弯路。
现在很受好评的QQ邮箱,以前市场根本不认可,因为对用户来说非常笨重难用。
后来,我们只好对它进行回炉再造,从用户的使用习惯、需求去研究,究竟什么样的功能是他们最需要的?在研究过程中,腾讯形成了一个“10/100/1000法则”:产品经理每个月必须做10个用户调查,关注100个用户博客,收集反馈1000个用户体验。
任正非说的灰度是什么意思?管理灰度具体怎么理解?聚创盟创业社群

任正非说的灰度是什么意思?管理灰度具体怎么理解?聚创盟创业社群“管理灰度”是任正非二十多年来对企业管理成功经验的积累与升华。
他的“灰度”思维,核心点就是:妥协与宽容。
中国不缺少企业家,缺少的是有思想力的企业家。
华为总裁任正非是当今中国最具思想力的企业家之一,他对老子和庄子思想有着深深地感悟,同时又对米歇尔·沃尔德罗普的《复杂》深感共鸣。
任正非在华为倡导“灰度管理”,提出了一个在混沌和颤抖中把握平衡和节奏的新视角。
任正非说:“一个领导人重要的素质是方向、节奏,他的水平就是合适的灰度。
而坚定不移的正确方向来自灰度、妥协与宽容。
华为的核心价值观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开放与进取……华为是一个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公司,开放难道有这么重要吗?由于成功,我们现在越来越自信、自豪和自满,其实也在越来越自闭。
我们强调开放,更多一些向别人学习,我们才会有更新的目标,才会有真正的自我审视,才会有时代的紧迫感。
”不同于中庸之道的妥协“管理的灰度”是任正非二十多年来对企业管理成功经验的积累与升华。
他的“灰度”思维,核心点就是:妥协与宽容。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讲求的是做事不偏不倚,取折中之法,即所谓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立身之道。
而任正非所讲的“妥协”其实是非常务实、通权达变的丛林智慧。
凡是人性丛林里的智者,都懂得恰当时机接受别人妥协,或向别人提出妥协,妥协是实现职业化的必要途径。
每个人在这样复杂的情势中,要保持足够的宽容、妥协或灰度。
“灰度管理”的价值取决于企业的目标和远景有多远大。
实际上,现在很多中国企业正在进入大集团化的规模阶段,在如何合理管控公司中高级员工的工作责任、权利分配、互相沟通、制度约束等问题上,华为和那些企业都要面对。
因此,作为企业领导人的任正非需要适时的拿出更精准的管理思维来应对。
无疑,在企业内部推动有原则性的妥协思想,将有助于洗掉早期创业时留下的诸多问题。
为了获得长远发展,敢于冒风险去改变现实,这曾是中国企业的价值观。
机关办公室的潜在规则和定律

机关办公室的潜在规则和定律机关办公室的潜在规则和定律一、不公规则:机关能干的总有干不完的活,不能干的总是没有活干。
干得多的人犯错误的几率就高,挨训的机会也多,加班的次数多,得罪人的概率高。
少干或不干的人,往往不犯或少犯错误,给领导的印象往往比较好,年底测评时往往票数较高,生活相安无事。
二、过手规则:谁先粘事谁倒霉,别以为一件事情你按程序转办了吩咐了落实了就大事大吉,其实最后还有好多擦屁股的事要你处理,谁让你是综合办公室的,事情是你向下交办的,最后的句号还得你来划圆。
三、利弊规则:谁都想责任少担点,事情少做点,麻烦少惹点,好人多做点。
因而多数人做事的原则便是,对自己没好处的事能推则推,惹麻烦的事能躲则躲。
得罪人的事绝对不做。
四、程序规则:机关办事是有规定按规定办,没规定按规矩办,没规矩按领导指示办。
即使是屁大的事,你也得按照程序走,即使是误了事,板子也不会打到自己身上。
五、招呼规则:即使你忙得上火、烦得要命,或者急赶文稿神思远游,可别人进门和你打招呼了或叫你办事了,你还得丢下一切,迅速调整状态热情应对,否则别人可不管你忙不忙、烦不烦,没有看法才怪呢。
六、待遇规则:人人都会把自身角色与自身待遇相联系。
所以尽管知道有些人不把开会当回事,但不能不打上他的席位卡,因为这是他的政治待遇。
七、距离规则:对科室来说,离领导办公室近的往往是早上班晚下班最后去吃饭的,离远的办公室就不会顾及这些了。
对个人来说,离领导距离远的人看领导身边的人,总觉得也是领导。
八、印象规则:尽管你很需要加强学习和身心调节,以提高工作效率。
但你宁可在没人时浏览网上新闻听听音乐,你也不要在上班时间专心看会报,否则每个一见面的人都会说:“嗨,你好清闲哦”。
其实你脑袋那时正飞速转运。
九、角色规则:新相处的领导对你亲切有加。
如果你站位错误,把自己放在他哥儿们的角色,说话没轻没重,那就大错特错了。
用不了几天,他会找一种途径来让你懂得,领导就是领导,部属就是部属,你们关系其实并不是那回事。
灰度法则的七个维度

灰度法则的七个维度灰度法则是一种设计原则,可以帮助设计师在视觉设计中更好地运用灰度和色彩。
灰度法则包括七个维度,分别是:亮度、对比度、明暗平衡、色彩平衡、颜色饱和度、色调和色温。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七个维度。
1. 亮度亮度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
在使用灰度法则时,我们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亮度来表现不同的元素和信息。
例如,在一个网页中,标题可以使用较高的亮度,以便吸引用户的注意力;而正文可以使用较低的亮度,以便让用户更容易阅读。
2. 对比度对比度是指不同元素之间的明暗差异程度。
在视觉设计中,对比度可以用来强调重点信息或者创造视觉层次感。
例如,在一个海报中,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文字与背景之间的对比来突出文字内容。
3. 明暗平衡明暗平衡是指整个设计作品中不同部分之间的明暗程度平衡。
如果某一部分过于突出或者过于昏暗,都会影响整体效果。
因此,在使用灰度法则时,我们需要注意整体的明暗平衡,以便让设计作品更加和谐。
4. 色彩平衡色彩平衡是指整个设计作品中不同颜色之间的平衡。
在视觉设计中,我们通常会选择两种或者多种颜色来进行搭配。
如果不同颜色之间没有良好的平衡,就会影响整个设计作品的效果。
因此,在使用灰度法则时,我们需要注意不同颜色之间的平衡关系。
5. 颜色饱和度颜色饱和度是指颜色的纯度或者强度程度。
在视觉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颜色饱和度来达到不同的效果。
例如,在一个商业广告中,我们可以使用高饱和度的颜色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6. 色调色调是指颜色所呈现出来的感觉或者氛围。
在使用灰度法则时,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色调来表达所需传达的信息或者情感。
例如,在一个文艺海报中,我们可以使用柔和、温暖的色调来表现出浪漫、温馨等情感。
7. 色温色温是指颜色所呈现出来的冷暖感。
在视觉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色温来表现出不同的情感或者氛围。
例如,在一个科技类网站中,我们可以使用冷色调来表现出现代、科技的感觉。
综上所述,灰度法则包括亮度、对比度、明暗平衡、色彩平衡、颜色饱和度、色调和色温七个维度。
灰度法则的七个维度

马化腾致信合作伙伴:灰度法则的七个维度一、需求度:用户需求是产品核心,产品对需求的体现程度,就是企业被生态所需要的程度大家可能认为说用户有点老生常谈,但我之所以在不同场合都反复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最简单的东西恰恰是做起来最难的事情。
产品研发中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研发者往往对自己挖空心思创造出来的产品像对孩子一样珍惜、呵护,认为这是他的心血结晶。
好的产品是有灵魂的,优美的设计、技术、运营都能体现背后的理念。
有时候开发者设计产品时总觉得越厉害越好,但好产品其实不需要所谓特别厉害的设计或者什么,因为觉得自己特别厉害的人就会故意搞一些体现自己厉害,但用户不需要的东西,那就是舍本逐末了。
我想强调的是,在研究用户需求上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走,不要以为自己可以想当然地猜测用户习惯。
比如有些自认为定位于低端用户的产品,想都不想就滥用卡通头像和一些花哨的页面装饰,以为这样就是满足了用户需求;自认为定位于高端用户的产品,又喜欢自命清高。
其实,这些都是不尊重用户、不以用户为核心的体现。
我相信用户群有客观差异,但没有所谓高低端之分。
不管什么年龄和背景,所有人都喜欢清晰、简单、自然、好用的设计和产品,这是人对美最自然的感受和追求。
现在的互联网产品已经不是早年的单机软件,更像一种服务,所以要求设计者和开发者有很强的用户感。
一定要一边做自己产品的忠实用户,一边把自己的触角伸到其他用户当中,去感受他们真实的声音。
只有这样才能脚踏实地,从不完美向完美一点点靠近。
二、速度:快速实现单点突破,角度、锐度尤其是速度,是产品在生态中存在发展的根本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几种现象:有些人一上来就把摊子铺得很大、恨不得面面俱到地布好局;有些人习惯于追求完美,总要把产品反复打磨到自认为尽善尽美才推出来;有些人心里很清楚创新的重要性,但又担心失败,或者造成资源的浪费。
这些做法在实践中经常没有太好的结果,因为市场从来不是一个耐心的等待者。
在市场竞争中,一个好的产品往往是从不完美开始的。
任正非:论“灰度管理”

中高层管理者团队建设必修系列任正非:论“灰度管理”一个领导人重要的素质是方向、节奏。
他的水平就是合适的灰度。
坚定不移的正确方向来自灰度、妥协与宽容。
一个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方向是随时间与空间而变的,它常常又会变得不清晰。
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
合理地掌握合适的灰度,是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在一段时间和谐,这种和谐的过程叫妥协,这种和谐的结果叫灰度。
妥协一词似乎人人都懂,用不着深究, 其实不然。
妥协的内涵和底蕴比它的字面含义丰富得多,而懂得它与实践更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我们华为的干部,大多比较年轻,血气方刚,干劲冲天,不大懂得必要的妥协,也会产生较大的阻力。
我们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变法,虽然对中国社会进步产生了不灭的影响,但大多没有达到变革者的理想。
我认为,面对它们所处的时代环境,他们的变革太激进、太僵化,冲破阻力的方法太苛刻。
如果他们用较长时间来实践,而不是太急迫、太全面,收效也许会好一些。
其实就是缺少灰度。
方向是坚定不移的,但并不是一条直线,也许是不断左右摇摆的曲线,在某些时段来说,还会划一个圈,但是我们离得远一些或粗一些来看,它的方向仍是紧紧地指着前方。
我们今天提出了以正现金流、正利润流、正的人力资源效率增长,以及通过分权制衡的方式,将权力通过授权、行权、监管的方式,授给直接作战部队,也是一种变革。
在这次变革中,也许与二十年来的决策方向是有矛盾的,也将涉及许多人的机会与前途,我想我们相互之间都要有理解与宽容。
宽容是领导者的成功之道为什么要对各级主管说宽容?这同领导工作的性质有关。
任何工作,无非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同物打交道,二是同人打交道。
不宽容,不影响同物打交道。
一个科学家,性格怪癖,但他的工作只是一个人在实验室里同仪器打交道,那么,不宽容无伤大雅。
一个车间里的员工,只是同机器打交道, 那么,即使他同所有人都合不来,也不妨碍他施展技艺制造出精美的产品。
但是,任何管理者,都必须同人打交道。
华为灰度管理之道

华为灰度管理之道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华为灰度管理之道)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华为灰度管理之道的全部内容。
华为灰度管理之道(科明学习版)——最值得科明借鉴的深刻思想“真正的华为管理之道:灰色制度下的管理逻辑”.(科明未来的高层必读)各位科明人:您好!华为灰度哲学,是华为最精华的管理哲学.也是华为成功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能够掌握灰度是灰度管理者梦寐以求的事。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探讨通过《华为灰度管理之道》一起探讨“华为灰度”管理思想。
作为一个学习者,一个以一个初学者的心态,以谦虚的心态,清空自己,潜心研读,“慎思、明辨”,然后“笃行”.这是一个理性有效的学习过程。
在科明高层管理干部中,必然一起学习、探讨,并实践。
考核题目中,会设立“实践案例”。
一起学习,一起进步!谢谢!科明人力资源委员会成长仅仅20余年,从一家小微企业成长为世界500强,为什么仅仅是华为呢?华为之路极具借鉴意义。
任正非说:是什么使华为快速发展呢?是一种( 哲学)思维,它根植于广大( 骨干 )的心中。
……并不是什么背景,更不是什么上帝。
本文围绕由任正非首创并付诸实践的“(灰度)管理”这一中心,首先探讨其管理哲学-—灰度哲学,然后对照国际通用的( 卓越绩效)准则,最后解析华为特色的管理(体系要素)和具体(方法)论。
华为的灰度哲学毫无疑问,任何一家企业的成功都是其管理(哲学)的成功;任何一家企业的兴衰逻辑,与其领导人的( 思维)模式密切相关。
华为也毫不例外。
究竟什么才是华为的企业管理哲学之根?笔者认为,是(灰度)哲学。
(灰度)哲学,是华为(管理 )思想和(实践)的(根本)方法,是其哲学层面的管理方法论,是任正非和华为的(价值观 )、(经营哲学)、(管理理念)的精神实质。
灰空间管理制度

灰空间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工作和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办公室灰空间管理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和机构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灰空间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规范,不仅可以提高办公效率,还可以改善办公环境,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质量。
二、概述灰空间是指那些不属于任何个人或者部门的办公区域,通常是一些通道、走廊或者交叉区域,没有具体的使用人或者用途。
这些灰空间虽然在办公室中占据了一定的面积,但往往处于无人管理状态,成为办公环境中的一些潜在隐患。
灰空间管理制度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设立的一套规范和管理程序,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执行标准,对办公室中的灰空间进行规范化管理和有效利用,提高办公效率和工作环境的优化。
三、灰空间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 提高办公效率办公室的灰空间如果没有得到合理的管控和利用,很容易形成一些办公障碍和安全隐患。
例如,一些堆积杂物的走廊或者通道,不仅影响了员工的通行,还容易引发一些安全问题。
因此,规范和管理这些灰空间可以有效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提高办公效率。
2. 改善办公环境灰空间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利用其办公空间,提高整体的办公环境品质。
合理规划和管理灰空间可以使办公室整体显得更加整洁和有序,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办公体验。
3. 提升员工工作质量当办公环境整体整洁有序时,员工的心情也会更加愉快,这会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因此,通过灰空间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可以提升员工的工作质量,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生产力。
四、灰空间管理制度的内容1. 灰空间的划分首先,企业需要对办公室内的灰空间进行合理的划分和规划,确定每个区域的使用范围和管理责任。
比如,哪些区域可以放置杂物,哪些只能用于通行,如何为员工利用灰空间提供便利等。
2. 灰空间的管理责任对于办公室内的灰空间,应明确相关的管理责任,保证每个区域都有专人负责进行清理和维护。
同时,应建立巡查制度,定期对灰空间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职场文化:任何工作,无非就这2个方面4

职场文化:任何工作,无非就这2个方面4职场文化:任何工作,无非就这2个方面4工作组是从行政管制走向流程管制的一种过渡形式,它对打破部门墙有一定的好处,但它对破坏流程化建设有更大的坏处。
如果任由工作组满天飞,流程化组织就会变成一个资源池,这样下去我们能建设成现代化管理体系吗?一般而言,工作组人数逐步减少的地方,流程化的建设与运作就比较成熟。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面对未来的风险,我们只能用规则的确定来对付结果的不确定。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才能在发展中获得自由。
任何事物都有对立统一的两面,管理上的灰色,是我们的生命之树。
我们要深刻理解开放、妥协、灰度。
二、当心灰度被通俗化理解田涛浙江大学睿华创新管理研究所联席所长华为国际咨询委员会顾问2012年元旦之后的一个晚上,我与任正非茶叙时提出:灰度理论其实才是华为全部管理哲学的核心基点。
任正非表示赞同,其实他也明确讲过:管理的灰色,是我们的生命之树。
何谓“灰度”?华为依靠制度创新(“工者有其股”等)、文化创新(非中非西)、技术创新(全球专利申请排名前几位)等获得了高速成长,但“创新”尤其是“自主创新”一词在华为的历史文献中是被提到得最少的。
任正非讲,“创新就是在消灭自己,不创新就会被他人消灭”“快三步是先烈,快两步是英雄”,总前提则是“建设性大于破坏性”,而又必须包容“破坏性创新”。
这即是灰度的系统性:高则抑之,下则扬之。
华为的“狼性文化”屡被学界某些人士诟病,也被部分商界中人泛化曲解,其实大多与任正非原本的“狼性”定义南辕北辙。
任正非的“狼性”概念有三义。
一是敏锐的嗅觉。
读过《狼图腾》便会知晓,狼在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下,进化出了某种“先知般”的感知能力和设计意识。
二是不屈不挠的进攻精神。
西方文化中的清教徒主义精神、中国文化倡导的艰苦奋斗精神,其内核无不是进攻精神,即一个组织的英雄气。
三是“狼狈精神”。
一部华为史就是不断培植英雄又不断打掉英雄的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办公室工作的“灰度”法则
——学习《马化腾致信合作伙伴:灰度法则的七个维度》体会
为积极接应公司领导学习《马化腾致信合作伙伴——灰度法则的七个维度》要求,办公室组织全体人员进行了认真学习。
马化腾在信中讲到:“在互联网时代,产品创新和企业管理的灰度更意味着时刻保持灵活性,时刻贴近千变万化的用户需求,并随趋势潮流而变。
那么,怎样找到最恰当的灰度,而不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跑越远?既能保持企业的正常有效运转,又让创新有一个灵活的环境;既让创新不被扼杀,又不会走进创新的死胡同。
这就需要我们在快速变化中找到最合适的平衡点。
”由此可以理解为,所谓灰度就是要懂得妥协和宽容,办公室工作与公司各项经营和管理工作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懂得在坚持中妥协,在妥协中坚持,在原则上、方向上坚持,在方法上、操作上妥协,游刃有余地处理妥协和坚持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做好办公室工作。
结合办公室工作实际,从马化腾提出“灰度法则”中的“需求度、速度、创新度、开放协作度”4个方面进行探讨,夯实基础工作,完善管理体系,创新工作机制,提升部门价值,全面开创办公室工作新局面。
一、以“需求度”为中心,做好公司的支撑和服务工作。
马化腾提出:“需求度——用户需求是产品核心,产品对需求的体现程度,就是企业被生态所需要的程度”。
正如企业服务的核心是“客户满意”,同样办公室工作的核心也是领导满意、部门满意和员工满意。
如何做到满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目标。
在撰写综合材料方面,必须把握领导意图,传递领导想法。
在信息新闻工作方面,必须紧贴中心,发挥参谋助手和新闻宣传作用。
在后勤服务方面,必须贴近员工的共性需求,等等。
所以,办公室的支撑和服务工作,紧紧围绕“需求”做文章,不断优化和改进,持续提升部门满意度。
二、以“速度”为标准,不断提高部门执行力。
“小步快跑”是灰度的法则。
马化腾认为:“在产品开发中允许不完美,但要快速向完美逼近”。
同理,企业在运行中,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这些都不紧要,关键在于要朝着既定的方向快速前进,而较强的执行力是公司运行“速度”的良好保障。
办公室作为公司管理层的“紧密体”和各个部门的“聚合体”,对于公司管理层决策和要求的落实,对于各部门执行的效果,有效地发挥督办巡查工作的作用非常关键。
督办工作开始容易让部门抵触和反感,讲究方式和方法较为重要。
在巡查督办工作方面,首先要建章立制,其次要加强沟通,获得部门理解、赢取领导支持,再次是强化考核,督办有力,有效形成“定规矩、管过程、看效果、要问责”的工作机制,促进整体执行力的不断提升。
三、以“创新度”为目标,不断提升办公室工作水平。
马化腾认为:“创新并非刻意为之,而是充满可能性、多样性的生物型组织的必然产物”。
办公室的基本职能是“办文、办事、办会”,面对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刻意追求大刀阔斧的创新不现实。
而不断优化现有工作方式、工作流程等,也可视为创新的行为。
如在会务接待工作中,出台会务管理办法和接待规范,明确流程,抓住关键点,实行应急预案管理,确保会务接待工作更加周全、完美。
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狠抓“谁主管、谁负责”,建立安全管理工作网络,明确部门职责,发动全员参与,形成“人
人注重安全”的良好氛围。
四、以“开放协作度”为导向,打造协作高效的团队。
在互联网时代,最大程度地扩展协作,实现团队力量最大化才是企业的立足之本和生存之道。
2011年全省综合部主任会议提出了“深入创建一流综合部门,有效服务企业高效运作”的综合部工作目标。
而一流的部门由一流的个人成就。
在团队建设上,对外,用心为各部门提供良好的支撑和服务,形成办公室良好的口碑效应,从而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支持。
对内,关心关爱员工,成员之间多沟通、多商量、多配合、多换位思考,每个成员充分发挥“多做一点、做快一点、做好一点”的敬业精神,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心境,充满激情地工作,不断成就卓越个人,共同成就卓越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