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飞虱迁飞规律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出版社1984
2亚科、2族、47属、123种 锥飞虱亚科:1
飞虱亚科:46 凹距族:9 片距族:37 触角第1节圆柱形 额中脊单一或基部分叉 额以中部最宽
后足基跗节外侧具小刺(褐飞虱属特征)
Hopper burn
Populations of N. lugens in Asia (Sogawa 1992)
1 简介 2 水稻褐飞虱研究概况 3 褐飞虱研究的几个相关问题
发展设想
二、褐飞虱研究概况
1、发生及危害 2、相关研究项目及研究单位 3、前沿研究动态
Brown planthopper (BPH) Nilaparvata lugens (stål)
葛仲麟,丁锦华,田立新,黄其林。
中国经济昆虫志 第二十七册 同翅目飞虱科
– 轨迹分析软件:HYSPLIT 模型使用的数据为NCEP再分析全球格点数据。
【www.arl.noaa.gov, Hybrid Single 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 Model 单粒子拉格朗日整合轨迹模型】
Based on when the change of biotype 1 to 2 occurred
Late 1970’s
我国褐飞虱发生区域示意图
➢ 70年代前,大多数亚洲国家褐飞虱仅是水稻的次要害虫。
➢ 80年代后,褐飞虱的危害区域逐年扩大,暴发频率增加,危害程度逐渐加 重,每年发生面积约为1300万-2000万hm2,约占全国水稻面积的50%, 年均损失稻谷10亿多Kg;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和亚洲许多国家稻米生产的首 要害虫。
一般在30%~70%(中国植保植检网,2007 )。
1990到2005年褐飞虱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 (夏敬源,2006)
Million ha Degree
16.00 14.00
Occurring Area Degree
6.00 13.97
5.00
12.00
4.00 10.00
8.50
8.00
3.00
• (三)作物病虫种群、个体变化与抗药性监测 分析
• 3-025刺吸性害虫种群、个体变化与抗药性监 测分析
---主持人:傅强(中国水稻研究所)
3、前沿研究动态
• 刘泽文:褐飞虱对吡虫啉的抗性和反抗性设计 • 唐启义:不同褐飞虱地理种群与土壤元素相关性 • 叶恭银:转基因抗虫水稻对非靶标稻飞虱的生态风险评价 • 洪晓月:Walbachia功能 • 聚合抗虫基因育种:张启发(华中农大)、何光存、何玉卿(武汉大学) • 雷达观测:翟保平、程登发、吴孔明、封洪强 • 生态工程防治水稻害虫:俞晓平、吕忠贤、祝增荣
Key Resources Provided by Ecological Engineering
生态工程为天敌提供的主要资源
•SNAP
• Shelter 庇护所 • Nectar 花蜜 • Alternative Host/Prey 替代寄主/猎物 • Pollen 花粉
(Geff,2012)
一种观点:
6.38 5.88
6.11
6.00 5.08 4.00
5.17
4.59 3.56 4.01
4.15
4.96 3.57
4.75 4.80
2.00
2.45 1.00
2.00
0.00
0.0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1、我国水稻迁飞性害虫稻飞虱 境外虫源地的时空分布
• 最初基数是稻飞虱种群大发生的前题; • 国内越冬虫源对初期迁入虫源构成的贡献不大; • 我国稻飞虱虫源均来自境外中南半岛。
• 在国内无法进行冬春虫源的监测和控制,无法预测春季迁 出虫源的空间分布及发生量,导致我国初期稻飞虱的预测 预报存在着极大的困难。
• CARS-01 水稻产业技术体系 –稻飞虱岗位---傅强
•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 --稻纵卷叶螟和 白背飞虱测报与防控技术研究 (200903051)---翟保平
• 973,褐飞虱灾变规律---娄永根(浙江大学)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技术”
• 2015年农业部科研任务(专项) • 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
褐飞虱国内迁飞路径(程遐年等,1979)
巫国瑞 俞晓平2006年提供
稻飞虱虫源地判别的3个必要条件: 1、合适的水稻:面积、生育期 2、合适的稻飞虱:迁出虫态、数量 3、合适的风场
研究方法
• HYSPLIT轨迹回推模型:可能的虫源地时空分布 • 实地调查 :水稻生育期和稻飞虱虫态、数量
HYSPLIT轨迹回推模型
搞了一辈子害虫迁飞,最后说:地上比天上更重要。 无论思想多么深远,技术如何先进,以“两查,两定”为主要内容 的田间测报工作是不可替代的。
一支活跃在乡间地头的田间测报队伍切不可少。
(张志涛,2006)
三、褐飞虱几个相关研究
• 我国褐飞虱境外虫源 • 测报灯下褐飞虱及其近似种动态 • 褐飞虱致害力种群监测 • 田间小气候与褐飞虱种群动态
➢ 1991年发生面积2320万hm2,损失稻谷166万t。 Ø 92年到2004年间,除97年发生较严重外,其余年份相对较轻。 Ø 2005、2006年大发生,仅2005年长江中下游稻区就发生面积1.6亿亩次,损
失稻谷近102万t (中国植保植检网,2006)。 Ø 2007年发生势头依然强劲,全国稻飞虱发生面积约3.8亿亩次,褐飞虱比例
境外虫源时空分布的探明对我国稻飞虱的预测预报有 着重要意义!
我国中东部地 区春夏季褐飞虱 向北迁飞的途径: Ø M1第一次北迁 4月中旬-5月上旬wenku.baidu.comØ M2第二次北迁 5月中旬-6月上旬 Ø M3第三次北迁 6月中下旬-7月初 Ø M4第四次北迁 7月上中旬 Ø M5第五次北迁 7月下旬-8月上旬
Years
2、相关研究项目及研究单位
1970s-1990s,全国稻飞虱协作组
褐飞虱:杜正文(江苏农科院)、程遐年(南京农业大学) 白背飞虱:刘芹轩(河南农科院)、胡国文(中国水稻研究所)
科技攻关项目:六五---十三五
十三五: 方继朝(江苏农科院)
• 公益性行业专项--水稻褐飞虱综合防控技术研究( 200803003) ---林拥军(华中农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