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家书读后感
抗战家书读后感
![抗战家书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e8bd027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47.png)
抗战家书读后感
抗战家书是一份流露出家人对离别担忧、对国事关切和对家庭疼爱
的深情书信,让人感受到思乡之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追求和平之情。
在读过这份家书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些情感所带来的触动和震撼。
一、思乡之情
这封家书中,夫妻二人对于久别重逢深表期待,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对
故乡亲戚的思念之情和对儿女成长的担忧之情。
这份温馨的亲情关怀
让我感受到了深深的温暖,也让我更加思念自己的家乡和家人。
二、强烈的爱国之情
家书中不时透露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战争局势的关注,二人对于
革命胜利的决心和信心,更是让人感受到了深深的爱国情怀。
这份爱
国热情所鼓舞的士气和坚定信念,让我们更加看到了抗战时期老百姓
的坚强和信心。
三、追求和平之情
在家书中,夫妻二人强调了战争给家庭带来的痛苦和苦难,表达了结
束战争、追求和平的决心和信念。
这份渴望和平、反战的理念深深感
动了我,也让我更加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
四、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在家书末尾,夫妻二人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他们喜欢自
己的家、自己的生活,更希望战争能结束,回到平静的生活中。
这份
珍爱生命、珍爱生活的理念,也让我深感生命的可贵和生活的珍贵。
总之,抗战家书是一份真挚的家信,它将家庭的温情与民族的责任融为一体,传达出深深的思乡之情、强烈的爱国之情、追求和平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这份家书让我更加懂得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更加感慨于祖国的强盛和民族的团结。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0c0b1a2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31.png)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抗战家书》是一本让人深受感动的书籍,它记录了抗战时期家书的真实内容,让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那个时代的艰辛和坚韧。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艰苦和人民的坚强,也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这本书中的家书,是当时抗战时期士兵和家人之间的通信内容,内容真实而感人。
书中的家书内容包括了士兵对家人的思念、对国家的热爱、对抗战的信心以及对未来的期盼。
这些家书中所包含的情感和思想,让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当时人们的内心世界,也让人们对那个时代的人们充满了敬佩和感激之情。
在书中,有一封封家书记录着当时的生活状况和战争情况,这些家书中所包含的情感和思想,让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当时人们的内心世界。
在那个艰难的年代,士兵们远离家乡,面对着战争的考验,他们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国家的热爱始终没有改变。
他们在家书中表达了对国家的信心和对胜利的期盼,这种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让人们对他们充满了敬佩和感激之情。
在书中,还有一些家书记录了家人对士兵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盼。
那个时代,家人们对士兵的思念是无法言喻的,他们在家书中表达了对士兵的关心和祝福,希望他们平安归来。
同时,家人们也对未来充满了期盼,他们希望战争早日结束,国家早日太平。
这些家书中所包含的情感和思想,让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当时人们的内心世界,也让人们对那个时代的人们充满了敬佩和感激之情。
在书中,还有一些家书记录了士兵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国家的热爱。
那个时代,士兵们远离家乡,面对着战争的考验,他们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国家的热爱始终没有改变。
他们在家书中表达了对国家的信心和对胜利的期盼,这种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让人们对他们充满了敬佩和感激之情。
同时,士兵们也对家人充满了思念,他们在家书中表达了对家人的牵挂和祝福,希望家人平安幸福。
通过阅读《抗战家书》,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当时的艰辛和坚韧,也更加珍惜了当下的幸福生活。
在那个时代,人们为了国家的安宁和民族的尊严,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
重读抗战家书心得体会_读后感_模板
![重读抗战家书心得体会_读后感_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b37f87c3c1ec5da50e27062.png)
重读抗战家书心得体会_读后感_模板重读抗战家书心得体会(一)陈亭(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审计局)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从4月1日开始播出系列报道”重读抗战家书”,我有幸观看了家书戴安澜: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瞬间,我们的视线被带入到那个”祖国受侵略,母亲受凌辱,人民身陷水生火热的抗战年代,爱国人士抛妻弃子,远离家乡,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把一腔热血、青春无悔熔铸成永远的丰碑。
重读抗战家书,能让我们得到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引导和精神的激励。
为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正能量。
让我们一同感受赤子的爱国热忱,感受普遍战士的为国为家一往无前的豪情,感受亲人血浓于水的柔情。
让我们一同怀念那些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奉献的年轻生命,怀念那些为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先烈们。
让我们一同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守光荣传统,坚守和平与幸福。
从戴安澜将军爱国中,我们应该可以体会到: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始终保持着爱国爱家的传统。
中华民族的爱国史中,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戚继光抗击倭寇,有林则徐虎门销烟、抗日战争等可歌可泣的史事和无数的英雄人物。
我们每个人的情感往往是和具体的人物、事件相系的,因此要在全面了解中华民族对人类世界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全面客观地分析我国近代之所以落后的原因和未来美好蓝图,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自己勤政爱民、奋发有为、国之栋梁。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
”所以,重读抗战家书,可以深刻感受到:一封封家书,呈现出爱国先烈报效祖国的矢志不渝,置个人生死于不顾,面对亲情时柔情似水的镜头,让我们永远缅怀,值得学习和敬仰。
在价值观念日趋多元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缅怀烈士彪炳史册的功绩,追寻烈士们永垂不朽的精神,通过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来校正我们的价值观取向,校准我们的人生坐标。
”重读抗战家书”所提供的,恰恰就是这样一种契机。
烈士远行,英名不朽。
重读《抗战家书》观后感
![重读《抗战家书》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d3a4054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25.png)
重读《抗战家书》观后感重读《抗战家书》观后感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
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重读《抗战家书》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曾使多少人感动不已,而“家书抵万金”更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家书是古往今来人们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它在沟通思想、表达情感方面具有其他交流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
不可否认,任何一封家书都带有时代的特征,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写就的家书,其时代感就更加突出和鲜明。
当我们翻开《抗战家书》的书稿时,立即感到战争的硝烟扑面而来。
从那些家书的字里行间中,我们体会到那时的人们因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而遭受的伤痛,体会到因伤痛而产生的愤怒,从而理解了因愤怒而进行的坚决的抗争,进而理解了由抗争而生出的必胜信念和在伟大的实践中的心路历程。
有哪种文献比这些家书更能如此深刻地反映战争中人们的体验与情感呢?赵一曼政委给儿子写道:“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抗日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见面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
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吧,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戴安澜给妻子写道:“亲爱的荷馨,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读着赵一曼政委、戴安澜将军给自己的亲人写的一封封朴素而深情的家书,止不住的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这些家书,它记载一个母亲,一个丈夫,对儿女深沉的爱和对家庭的无限眷恋,以及誓死奔赴国难的决心。
他们没有沉浸在儿女情长之中,而是义无返顾、选择了血洒战场。
读后感重读这些家书,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些家书所饱含的思念和牵挂、硝烟和苦难,更加能感受到当年抗日先烈们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
抗战家书读后感500字
![抗战家书读后感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532c3250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fb.png)
抗战家书读后感500字
抗战家书读后感500字
【篇一: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一封简短的家书,一段漫长的硝烟岁月。
近日,中宣部宣教局组织编辑的《重读抗战家书》已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
重读抗战家书,我深切地体会到爱国诗人杜甫“烽火连三日,家书抵万金”的情感。
在民族解放的召唤下,在抵御外敌的峥嵘岁月里,多少中华儿女背井离乡,只身上战场从容赴死,仅仅依靠着一封简短的家书联系远方的亲人。
在这些为了民族存亡而奋不顾身的先烈中,有“为国而战,事极光荣”的戴安澜将军,有“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的赵一曼女士,有“为时代而死”的吉鸿昌将领……为了国家兴亡,他们放下儿女情长,以满清热血保家卫国。
再次打开这些尘封的家书,依然能读到硝烟和苦难、读到思念和牵挂,更能读到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
“亲爱的荷馨,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其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读完戴安澜将军的家书,我泪眼婆娑。
这是戴安澜将军的最后一封家书,在敌人的炮火下,他孤军奋战,视死如归。
在生命的最后时间里,铮铮男儿的满腔柔情化作了一封简短的家书,这里面包含了一个儿子对年迈母亲的想念,一个丈夫对妻子的思念,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
抗战家书 读后感
![抗战家书 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56a746a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f3.png)
抗战家书读后感《抗战家书》是一部感人肺腑的作品,通过家书的形式,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抗战时期家庭的团结和坚韧。
这部作品让我深刻理解了抗战时期人民的艰苦生活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抗战家书》中,作者通过家书的形式,向读者展现了抗战时期家庭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交流。
家书是一种真挚的情感表达方式,通过家书,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家人的深情厚谊,也能够深刻理解到抗战时期人民的艰辛生活。
在家书中,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让人感动不已。
同时,家书中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让人对抗战时期的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家书中,作者对家人的关怀和思念之情让人感动不已。
在抗战时期,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非常困难,家书成为了他们唯一的交流方式。
在家书中,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家人的深情厚谊。
在那个艰难的年代,家人之间的联系是如此的重要,家书成为了他们之间唯一的联系方式。
家书中的真挚情感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家人的深情厚谊,也让人对抗战时期的家庭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家书中,作者对抗战时期人民的艰苦生活进行了真实的描绘。
在抗战时期,人们的生活非常艰苦,食物匮乏,生活困难。
在家书中,作者对这些生活状态进行了真实的描绘,让人深刻理解了当时人们的艰辛生活。
家书中的情感交流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当时人们的关怀和慰问之情,也让人对抗战时期的社会风貌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通过阅读《抗战家书》,我深刻感受到了抗战时期人民的艰苦生活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那个艰难的年代,人们的生活非常艰苦,但他们并没有被困境击倒,而是坚韧不拔地生活着,为了国家的安宁和家人的幸福,他们顽强地生活着。
在家书中,作者对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进行了真实的描绘,让人深刻理解了当时人们的艰辛生活。
同时,家书中也反映了人们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让人深刻感受到了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
通过阅读《抗战家书》,我深刻感受到了抗战时期人民的团结和坚韧。
在那个艰难的年代,人们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但他们并没有被困境击倒,而是团结一心,共同抵御外敌。
《抗战家书》读后感(2篇)
![《抗战家书》读后感(2篇)](https://img.taocdn.com/s3/m/5f56fa63bcd126fff6050b1f.png)
《抗战家书》读后感(2篇)炮火纷飞,一封家书,饱含深深思念,前路崎岖,几句诺言,承载万丈豪情;时光荏苒,重温这些誓言,感悟先烈们的爱国情怀,斗转星移,回顾这些故纸温情,体会前辈们的奉献精神。
翻看着一封封情真意切的家书,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抗战心灵史。
其中既有热血男儿从沙场写给亲人的绝笔,也有严父慈母对子女的叮咛;既有兄弟之间的同心同德,亦有恋人之间的款款深情。
穿越历史硝烟,重读这一封封感人肺腑的抗战家书,足以令我动容。
重温抗战家书,我读出了先烈们深深的爱国情怀,以及坚定的报国忠心。
著名的抗战将领张自忠从抗战一开始就有“报国必死”的决心,每上战场,他都打得英勇悲壮,而且每次战前他都要写下一封信,回来的时候再把信撕掉,以示报国忠心。
“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敢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
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阅读他对战友的书信,字里行间无不表达着决心杀敌的信念,翻看他的书信原件,苍劲有力的字体正是对这种信念最好的诠释。
除非海枯石烂,否则他的报国忠心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改变。
同样,时任第七战区长官部参谋长的傅常将军,在率军出川抗战之前,将写给妻子儿女的“遗书”刻在灯柜上,以示铮铮铁骨。
“川军出川抗战,战而胜,凯旋而归;战如不胜,决心裹尸以还”如此的浩然正气,如此的英雄气魄,令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无数的抗战将士正是拥有如此的凌云壮志,才使得敌人落荒而逃,正是拥有如此的坚定信念,才使得先辈们在战场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
品读抗战家书,我体会到了前辈们舍身救国,不畏牺牲的奉献精神。
抗日名将吉鸿昌在牺牲前以手指为笔,在刑场上写下浩然正气的绝命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虽然他身陷囹圄,但是爱国的情感没有泯灭,牺牲奉献的精神只增不减,在生前的最后时刻,他依然发出有力的呐喊,激励着更多的爱国人士投入到抗战之中。
抗战家书读后感500字
![抗战家书读后感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3e1ffb3555270722192ef738.png)
抗战家书读后感500字
【篇一: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一封简短的家书,一段漫长的硝烟岁月。
近日,中宣部宣教局组织编辑的《重读抗战家书》已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
重读抗战家书,我深切地体会到爱国诗人杜甫“烽火连三日,家书抵万金”的情感。
在民族解放的召唤下,在抵御外敌的峥嵘岁月里,多少中华儿女背井离乡,只身上战场从容赴死,仅仅依靠着一封简短的家书联系远方的亲人。
在这些为了民族存亡而奋不顾身的先烈中,有“为国而战,事极光荣”的戴安澜将军,有“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的赵一曼女士,有“为时代而死”的吉鸿昌将领……为了国家兴亡,他们放下儿女情长,以满清热血保家卫国。
再次打开这些尘封的家书,依然能读到硝烟和苦难、读到思念和牵挂,更能读到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
“亲爱的荷馨,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其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读完戴安澜将军的家书,我泪眼婆娑。
这是戴安澜将军的最后一封家书,在敌人的炮火下,他孤军奋战,视死如归。
在生命的最后时间里,铮铮男儿的满腔柔情化作了一封简短的家书,这里面包含了一个儿子对年迈母亲的想念,一个丈夫对妻子的思念,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
《抗战家书》读后感:碧血丹心照千秋(推荐5篇)
![《抗战家书》读后感:碧血丹心照千秋(推荐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6f767ff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f2.png)
《抗战家书》读后感:碧血丹心照千秋(推荐5篇)第一篇:《抗战家书》读后感:碧血丹心照千秋碧血丹心照千秋——《抗战家书》读后感文/王栋梁春风化雨,飘落在烈士的墓碑上,甘甜美酒,倒满了烈士陵园的一寸一土。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烈士的墓碑前,呼唤着儿子的名字:“您的影子已模糊不清,我还在寻觅当初的笑容。
”儿子告诉她“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深深地埋藏在泥土中,千年以后,我还将守卫在祖国的南疆……”儿子牵挂着母亲,母亲思念着儿子,一段穿越时空的对话,把我带进了“祖国河山沦丧,生灵遭到涂炭”的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上炮声隆隆,硝烟滚滚,日本帝国主义在半封建半殖民的土地上,发动了全面侵华的法西斯战争。
从北国到南疆,从城市到村庄,弥漫的硝烟席卷全中国。
一滴滴铿锵的血,在悲怆中流尚,一腔腔的沸腾的血,在仇情中激荡。
腥风血雨唤醒了抗日民众,一批批仁人志士抛家弃子,背井离乡,拿起刀枪,奔赴战场,与日寇浴血奋战,以“地陷进去独身挡,天塌下来双手擎”的英勇气概,把青春和一腔热血,熔铸成永远的丰碑,铁血扣响东方,吹响了中华军魂的荣光。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抗战家书》中,收集了抗日将军左权、吉鸿昌、张自忠、赵一曼、戴安澜、蔡炳炎、谢鲁元等抗战先辈近100封家书及背后的动人故事,图文并茂、鲜活灵动地展现了中国人民长达14年的抗战心灵史,留给亿万中华儿女抹不去的阴影。
静悄悄的夜晚,月光透过窗户,我孜孜不倦地阅读着《抗战家书》,“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廿一个月了,何时相聚,念,念,念,念。
”“时刻想着如果有你及太北和我在一块,能够听到叫爸爸妈妈的亲恳声音,能够牵着她走了,抱着她玩玩,闹着她笑,打着她哭一哭,真是太快乐了,可是我的最亲爱的人恰在千里之外,空想一顿以后,只得把相片摆出来一一的望着”。
这是左权将领写给妻儿的家书。
“家书抵万金,句句重千斤,字字吐真情”,女中豪杰赵一曼给儿子写道:“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抗战家书 读后感
![抗战家书 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1eae8e5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55.png)
抗战家书读后感《抗战家书》是一部以家书形式写就的作品,作者是陈白尘。
这本书记录了作者和他的家人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艰苦生活和对抗敌人的坚定决心,让人感受到了那个年代的真实情感和困境。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被作者家人的勇敢和乐观所打动,也更加理解了战争的残酷和家庭的重要性。
这本书以一封封家书的形式展开,通过作者写给妻子、父母和儿子的信件,把读者带入了抗战时期的种种困境和挑战。
作者以平实的语言,写出了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却又让人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冷酷和不安定。
在信中,作者一方面对妻子和儿子表达了自己对他们的思念和牵挂,另一方面也记录了战争中发生的一件件事情。
通过这些家书,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一家人在战争面前的坚持和努力,也能够更加了解那个时代的压力和困境。
在这本书中,作者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他们的勇气和乐观。
虽然身处战乱年代,面临着无尽的艰辛和危险,但作者一家人却从未放弃希望和努力。
尽管物质条件的匮乏和恶劣的环境给了他们许多困扰,但他们仍然积极地面对生活,坚持自己的信念。
这种勇气和乐观的精神是令人钦佩的,他们没有被战争的残酷吓倒,相反,他们从中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和快乐。
这种乐观的态度让我深受鼓舞,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同时,这本书也向我展示了家庭的重要性。
在战乱年代,家庭的凝聚力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一家人虽然身处战场,但他们仍然保持了家庭的联系和支持。
无论是寄给儿子的信,还是给妻子的鼓励,作者都把家庭放在了第一位,成为自己坚强的后盾。
这种坚定而温暖的家庭纽带是战争中最重要的力量之一,尽管他们身处战场,但他们之间的爱和关怀却永不消失。
总的来说,《抗战家书》是一本令人动容的书。
通过作者的家书,我们可以更加了解抗战年代的困境和挑战,也可以感受到他们身上那种不屈服的精神和家庭的温暖。
这本书让我对那个时代充满了敬意和感激,也让我更加珍视现在的和平生活。
希望更多人能够读到这本书,了解那个时代,感受历史的厚重和家庭的重要性。
《抗战家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多篇
![《抗战家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c1593641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2c.png)
《抗战家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多篇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的书籍是《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
从1931年9月18日,日军侵入沈阳始,中国人民就开始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反侵略斗争,一寸山河一寸血,是当时最贴切的写照。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代诗人杜甫这首《春望》让人感叹不已,可见在战火纷飞动荡不安的年代写就的家书,其时代感更加的鲜明和突出。
因为没有一种文献比战争的亲历者写下的字句更能直击人心。
今天与大家分享这本书,我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简单的介绍这本书,二是我分享这本书的原因,三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意义和启示。
这本书是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通过整理搜集编撰而成,书中收录了抗战期间近100余封家书及其背后的故事。
书中既有张自忠、蔡炳炎、左权、戴安澜、谢晋元等抗战名将的家书,也有普通士兵和民众的家书,鲜活立体地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史,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与可读性。
是央视、中纪委、中宣部、《光明日报》、《求实》杂志等多个官方和主流媒体推荐的书目。
书中通过一封封家书及其背后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图文并茂的为我们描绘出那场旷日持久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中军民的抗争状态。
那里面既有热血男儿从沙场写给亲人的绝笔;也有严父慈母对子女的叮咛;有同胞兄弟之间的默默心语,亦有恋人之间的款款深情。
他们用朴实的语言纯真的情感,抒发了爱国爱家的赤子之心,为民族解放家园安宁而甘愿奉献的壮志豪情。
全书只有274页,不长,但是却句句打动人心,字字催人泪下。
在去年清明节期间,央视新闻直播间和新闻三十分做了一个专题系列片,叫《重读抗战家书》,如果有兴趣了解,可以去网上找来看一看。
接下来说说我分享这本书的原因。
一、致敬抗战烈士,铭记不能忘却的历史。
在去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九三阅兵式上,我想让所有人为之动容的画面,可能就是抗战老兵方阵出现的那两分钟,通过镜头,我们看到90多岁高龄的抗战老兵,颤颤巍巍的举起自己的右手,端端正正的向天安门行了一个军礼。
抗战家书 读后感
![抗战家书 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eb2c4ba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41.png)
抗战家书读后感《抗战家书》是一部以真实的抗战历史为背景,讲述了一位抗战将士与家人之间的家书往来的小说。
这部小说通过家书的形式,展现了抗战时期家庭的温情、壮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人深受感动。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家书的形式,将抗战时期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纸笔间,情感流淌,家人之间的牵挂和思念溢于言表。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每一封家书都是家人之间最真挚的感情交流,每一句话都是对家人的深深思念。
尤其是在战乱频发的年代,家书更是家人之间最珍贵的联系方式,每一封信都承载着家人对彼此的关心和期盼,让人感受到家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同时,小说也展现了抗战时期家庭成员的壮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在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保家卫国而努力奋斗。
他们不畏艰险,不惧牺牲,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的坚韧不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让人深受感动,也让人对那个英勇的年代充满敬意。
通过《抗战家书》,让人深刻感受到了抗战时期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这部小说不仅让人感动,也让人对那个艰难岁月的抗战时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祖国的解放事业贡献着力量,每一封家书都承载着家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每一句话都是对家人的深深思念。
这部小说让人深刻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艰难和伟大,也让人对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充满敬意和感激之情。
通过阅读《抗战家书》,让人对抗战时期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祖国的解放事业贡献着力量,每一封家书都承载着家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每一句话都是对家人的深深思念。
这部小说让人深刻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艰难和伟大,也让人对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充满敬意和感激之情。
总的来说,《抗战家书》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通过家书的形式展现了抗战时期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5篇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728118df524ccbff121845e.png)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5篇)一封封抗战家书犹如一面面震撼人心的镜子,提醒我们要时刻对照审视自己,要珍惜光阴,以忘我忘家的精神,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重读抗战家书,能让我们得到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引导和精神的激励。
为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正能量。
让我们一同感受赤子的爱国热忱,感受普遍战士的为国为家一往无前的豪情,感受亲人血浓于水的柔情。
让我们一同怀念那些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奉献的年轻生命,怀念那些为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先烈们。
让我们一同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守光荣传统,坚守和平与幸福。
从一封封抗战家书中,我们应该可以体会到: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始终保持着爱国爱家的传统。
中华民族的爱国史中,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戚继光抗击倭寇,有林则徐虎门销烟、抗日战争等可歌可泣的史事和无数的英雄人物。
我们每个人的情感往往是和具体的人物、事件相系的,因此要在全面了解中华民族对人类世界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全面客观地分析我国近代之所以落后的原因和未来美好蓝图,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自己勤政爱民、奋发有为、国之栋梁。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
”所以,重读抗战家书,可以深刻感受到:一封封家书,呈现出爱国先烈报效祖国的矢志不渝,置个人生死于不顾,面对亲情时柔情似水的镜头,让我们永远缅怀,值得学习和敬仰。
在价值观念日趋多元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缅怀烈士彪炳史册的功绩,追寻烈士们永垂不朽的精神,通过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来校正我们的价值观取向,校准我们的人生坐标。
“重读抗战家书”所提供的,恰恰就是这样一种契机。
抗战家书读后感
![抗战家书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fbcad131eb91a37f0115c78.png)
抗战家书读后感篇一:《读抗战家书》有感《读抗战家书》有感有一种爱,超越陪伴——《读抗战家书》有感刘娟在这个世界上,父母对子女的爱,永远是最无私的爱。
只有做了母亲后,才会对这句话有更加深刻的体会!我爱孩子,甚至超过自己的生命,对孩子的教育、衣食住行总是尽量亲力亲为,工作之余尽量陪伴她。
我固执的认为,陪伴就是最好的爱。
但是,在战争年代,却有这样一群父母,他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他们忙于自己的事业,他们不能陪伴孩子成长,不能亲自教育儿女成才。
他们的事业就是拯救我们的民族于危难之际,他们把热血、青春和生命都献给了国家,他们甚至在自己生命的最后,还把自己全部的希冀寄托在儿女身上,希望自己的儿女能肩负起民族存亡的重任,替他们完成未竟的事业,希望'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在《抗战家书》中,我读到民族英雄赵一曼在生命的尽头留下的一封家书,这封绝笔信只有短短一百多个字,却字字流露着对儿子的思念与愧疚,满溢着自己以身殉国的坚定意志和对儿子的热切希冀。
她遗憾却不后悔,勇往直前毫无畏惧。
信中这样写道:'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
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这最后一封信带着满腔的爱与希望,将她短暂而辉煌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永远延续下去……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对子女的爱不会比今天的我们少一丝一毫。
同样的深情,显现在烈士左权的家书中。
这位八路军牺牲的职务最高的指挥员对刚出生才几个月就离别的女儿,从一个深沉刚毅的军事指挥员一变而为慈父,字里行间凝结着对女儿北北冷暖关爱的骨肉亲情。
在1942年写给妻子的一封信里,他这样写道:'我担心着你及北北,你入学后望能好好的恢复身体,有闲暇时多去看看太北,小孩子极需人照顾的。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范文(精选17篇)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范文(精选17篇)](https://img.taocdn.com/s3/m/d6fe331d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70.png)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范文(精选17篇)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篇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抗战时期,枪林弹雨中,革命英雄们浴血奋战,决战沙场,殊死拼搏视死如归的背后,支撑着他们的是人民最终可以当家作主还有小家的温馨,想象着经过了一天奋勇杀敌的战争,空闲的时间他们最大的快乐莫不是写封家书,聊以寄慰。
家书的价值在战争的时候是无以计量的,远在万里的家人唯有通过珍贵的家书才能知晓彼此的生死安康,将命在身,即便亲人离去,奈何心中悲痛无比,痛惜未能尽孝床前,也只能凭借一封书信寄去哀思,思儿心切,望见证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儿女绕膝,尽享天伦,也敌不过时局有变,只能在信中以一句"可惜三个人分在三处,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左权家书》作结,其间的思念在几句"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21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敌人又自本区开始扫荡,明日准备搬家了。
"《左权家书》,虽只寥寥几句,但情深意切,"别时容易见时难"道出了革命英雄对妻子的遥远相思,"念念念念"言有尽而意无穷,漫漫相思穿越千里,一封家书承载起了太多的温馨、不舍、浓情与坚定。
《戴安澜家书》中一句"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又是怎样的决绝与坚毅,面对风雨漂泊中的国家,危难时刻,英模们挺身而出,《蔡炳炎家书》中的一句"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铿锵几字道出了匹夫的责任与担当,尽忠报国取义成仁的张自忠决战之前,掩去了对小家的眷恋,以军中战士为"家人",写出了鼓舞了士气的"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的豪言壮语。
今天,英模们奋战过的土地,早已日新月异,飞速发展。
我们的国家政治上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经济上在国际中总量已达到了世界排名第二,文化上中西交流、博采众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国已经以新的姿态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战家书读后感
【篇一:《抗战家书》读后感】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我按照“老友读书会”的安排,怀着崇敬的心情阅读了“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抗战家书》,很受教育。
书中有热血男儿从沙场写给亲人的绝笔,有严父慈母对子女的叮咛,有同胞兄弟之间的默默心语,有恋人之间的款款深情,这些家书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革命先辈的那种抗战精神十分感人,这种抗战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
伟人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我们的革命先辈在东方主战场上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参加者,他们的这种抗战精神,是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有了这种精神,面对鬼子铁蹄对祖国的践踏,他们挺身而出,迎面抗击,保卫祖国的国土不会侵犯;他们面对最凶残的敌人,会奋不顾身,视死如归,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斗争;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面对艰难困苦,百折不挠,为了坚持正义,前仆后继,勇于牺牲勇于胜利。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
精神是向上的情怀,是正义的境界,是意志的超越,是人和民族血性的体现。
一个人有了精神,就会昂扬向上,为使命奋斗;一个民族有了精神,就会自强自立,兴盛不衰。
如今全党全国人民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