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

合集下载

有关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

有关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

有关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有关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教案是教师对教学发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每个教师都会经常接触到教案。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篇1一、学生现状分析本学期我担任初二年级一至六班的政治课教学工作,从初一的学习情况看,学生整体水平一般,学生自身对政治课不太重视,忽视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针对这种情况,联系当前的教育形式,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首先应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联系实际,让学生掌握本书的基础知识,增强实践操作能力,为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制定如下计划。

1、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注意学生的接受性,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强化学生学习的建构性。

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用活动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

在亲身体验中发展。

2、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互动活动蕴涵着人文关怀,在学生的互动活动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突出探究式学习,主题探究是每一个单元的灵魂,如何组织主题探究。

3、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讨论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条件。

4、搞好教学还要抓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教学的基础。

第二、分析透彻活动和材料,这是传授概念、观点的前提。

第三、组织好体验活动,这是促进学生内化的手段。

第四、指导好学生的实践活动,这是实践学生良好行为的途径。

二、主要教学措施和教改思路:针对学生的现状,进一步认识到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联系实际使其加深印象,体会到思想政治课的现实性,并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贯彻知行统一,可读性和可教性相结合,通过课文中所设置的各种栏目,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和生理的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熟悉教材,通过观看录像和听课等方法吸取经验,把握每节课学生互动的内容,让学生真正动起来,2、课堂上注意调控,让大多数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发言,发表见解,教师从中点拔,。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一、设计思路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促进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二、教学目标1、掌握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如古代国家的兴衰、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等。

2、通过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比较,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其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理解历史事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形成积极的历史观念。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设计涵盖了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全部内容,包括古代国家兴衰、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等。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注重难易程度适中,重点突出,有利于学生掌握主要知识点。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古代国家的兴衰:包括古代埃及、古代希腊、古代罗马等文明的发展和兴衰历程。

2、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涉及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进程,以及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3、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包括汉、唐、宋、明、清等朝代的重要事件、文化特色和历史遗产。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设计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讲解、图示、演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PPT教案和视频素材,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历史学习资源。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导入、案例分析或情境模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知识: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人物,通过讲解知识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意义等,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

3、互动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或问题解答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促进知识的交流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1.消息二则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2.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3.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1.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学习这两则新闻不仅要抓住战争的主题,也要抓住新闻的特点)教学设计:一、导入(导入课文的方式可根据需要设定)(教师配乐朗诵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声情并茂地导入课文)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或让学生拿出当天的报纸浏览新闻版,简要介绍几则新闻,由新闻的标题导入)整体感知二、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三、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1.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2.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3.精读课文(可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4.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8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教案《辛亥革命》

8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教案《辛亥革命》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的领导人及影响;2、了解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总结归纳其历史意义;3、认识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缔造共和的伟大历史意义;4、学习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二、本课重点1、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州起义、武昌起义。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三、情景导入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湖北革命党人根据孙中山等人制订的《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建立了湖北军政府。

由革命党人、立宪派人士及旧军官组成,推原清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

旋布告全城,通电各省,号召“执竿起义,共建洪勋”。

宣布废大清国号和年号,改为“中华民国”,采用黄帝纪元。

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全国革命形势是怎样发展的?湖北军政府与辛亥革命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通过学习第九课,让我们去感受那段火红的革命时期。

四、新课讲授革命志士的奋斗1、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通过阅读课本,说一说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革命起义有哪些?总结归纳:然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2)秋瑾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女革命家,她的事迹激励着许多人走向革命。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即将被处死的事实,她挥笔写下这样的遗书:“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

壮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肠堪断!”。

(3)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革命烈士,就义前他所留下的《与妻书》字字泣血,情感充沛,读来令人心痛不已又热血澎湃,“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表明了林觉民先生及革命志士“为国牺牲百死而不辞”的悲壮情怀。

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武昌起义武昌起义纪念馆1.武昌起义背景材料一:1906年,清廷抛出“预备立宪”,其实质却是加强了皇族的权力,广大立宪派对此极为不满;1908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相继去世,年仅3岁的宣统皇帝溥仪继位,其父载沣摄政。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1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虎门销烟的过程及意义,鸦片战争的结果;中英《南京条约》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炮子谣》(节选)清·陈澧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同学们,这首《炮子谣》反映了鸦片输入中国后,造成民众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气败坏等后果,进一步说明鸦片之害甚于杀人的武器炮和火箭。

那么,鸦片是如何进入中国的?又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其目的是什么?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清朝统治者态度如何?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一)鸦片走私1.材料和图片展示: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从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开始,以瓦特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以19世纪三四十年代机器大生产的基本实现为完成标志。

资料图:1851年世博会展示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成绩2.问题思考:结合教材和上述材料图片试着比较这一时期的中外形势并思考,英国为什么会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开始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5.材料引入:材料一:(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

——魏源材料二:现今直省地方,俱有食鸦片烟之人,而各衙门尤甚,约计督抚以下,文武衙门上下人等,绝无食鸦片烟者,甚属寥寥。

6.教师归纳:鸦片危害——大量白银外流,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摧残吸食者的体质;导致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

(二)林则徐禁烟1.材料展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指出林则徐禁烟的决心)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虎门销烟虎门广场烟枪雕塑3.教师小结: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主义革命的开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主义革命的开始》,教材从五四运动开始,讲述了新主义革命的兴起。

本单元内容包括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民革命、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

这些内容是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认识中国革命发展的重要阶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历史知识,对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新主义革命的历史事件,可能还存在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清历史线索,明确革命发展的阶段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主义革命的兴起,掌握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新主义革命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民革命、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新主义革命的兴起。

2.教学难点: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以及新主义革命的阶段特征。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前预习,了解新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

2.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总结新主义革命的阶段特征。

3.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理解革命发展的过程。

4.情感教育:通过讲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2.参考资料:相关历史书籍、论文、纪录片等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新主义革命的背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新主义革命的兴起。

教师通过提问、解答疑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8年级 历史部编版上册教案《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8年级 历史部编版上册教案《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反对袁世凯独裁的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维护共和的“护国运动”。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对袁世凯一系列独裁活动,认识到民主与专制独裁的斗争是复杂而艰巨的。

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在绝望中死去,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孙中山为捍卫民主革命屡败屡战的斗争精神和锲而不舍的坚强品质,是今天的青年学生学习的好榜样。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三、教学法指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讨论、概述、提问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掌握和理解本课内容。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职,成为中华民国新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中国从此进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时期.由此导入课题.。

[讲授新课]一、预习铺垫1.介绍北洋政府北洋:清末对辽宁、河北、山东等北方沿海各省的统称,由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管辖。

1895年,袁世凯开始为清政府编练新式陆军。

后来,逐渐形成一个以他为首的军事集团。

由于袁世凯长期担任北洋大臣和直隶总督,这个军事集团通常被称为“北洋军阀”。

2.介绍北洋政府统治时期3.内容标准解读北洋政府上承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之权,下接南京国民政府之政。

北洋政府时期是近代中国的重要历史阶段。

北洋政府以北洋军队为统治支柱,对内独裁专制,争权夺利;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出卖国家利权。

在这一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民主革命者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持续、坚决的斗争。

4.自学提示1两条主线北洋军阀:“宋案” 复辟帝制军阀割据资产阶级: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继续探索自学提示2(1)什么叫“宋案”(2)二次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导火索)、时间、结果(3)袁世凯为推行复辟帝制做了哪些准备?(对内、对外)结果怎么样(4)护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时间、领导者、结果(5)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成哪三大派系军阀?其代表是谁?目的、手段、影响5.小组成员之间分享问题的答案及困惑小组长在本班分享本组答案及困惑小组长4、5、7、8、6分别回答问题1、2、3、4、5以及本组的困惑。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套精美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套精美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套精美课件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套精美课件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 民族危机的加剧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套版) 全套精美课件目录
0002页 0075页 0124页 0189页 0229页 0249页 0269页 0317页 0337页 0366页 0402页 0475页 0539页 0561页 0596页 0618页 0636页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15课 北伐战争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23课 内战爆发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套精美课件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 国狂潮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套精美课件
第6课 戊戌变法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套精美课件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套精美课件
第1课 鸦片战争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套精美课件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民解放战争》是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课,主要讲述了1945年至1949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解放战争的历史。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解放战争的背景、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解放战争的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解放战争的艰辛历程,认识解放战争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抗日战争的历史,对我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解放战争的具体过程、意义以及与抗日战争的区别和联系等方面,学生可能还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深入理解解放战争的特点、意义及其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进程和意义,认识解放战争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学会从多角度审视历史事件,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国家和民族事业奋斗的信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解放战争的背景、进程和意义。

2.难点:解放战争的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解放战争的艰辛历程。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解放战争与抗日战争的异同,深入理解解放战争的特点。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历史图片、地图、数据等,辅助教学。

3.视频资料:准备相关解放战争的历史视频,便于学生直观了解战争历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中国局势,引导学生思考解放战争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解放战争的背景,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地图,让学生了解解放战争的起因。

8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教案辛亥革命

8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教案辛亥革命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以《课程标准(2011 年版)》即新课标作为教学目标制定依据,结合历史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在教学中,以生为本,在教中学,在学中教。

结合教材革命形势图讲解,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通过阅读解读史料,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通过学习革命志士革命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升华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材分析(一)课程内容了解武昌起义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历史学科学业水平达标要求知道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了解武昌起义的基本情况;分析辛亥革命的背景、历史意义;通过对革命志士革命活动的学习,继承和弘扬革命先驱不懈奋斗的精神,培养坚强的意志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发奋学习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材的内容、地位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的第二课时,本课时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背景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救国救民,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并第一次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三民主义,成为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

这在中国近代思想发展进程中是一个重大进步。

作为革命思想的实践,辛亥革命成功地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本课设置了两个子目:革命志士的奋斗和武昌起义。

两目之间是递进关系,武昌起义之前,革命党人领导的尤其是同盟会成立之后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虽然没有取得成功,但是已经动摇了清朝的专制统治,同时也锤炼了革命力量。

武昌起义的枪声震动了旧世界,振奋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精神,分散在各地的同盟会会员以及与同盟会有联系的各地革命组织亦纷纷响应。

在武昌起义的推动下,全国各地的自发斗争迅速发展,形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精选5篇】教师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篇1一、学期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和任务为了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认识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的发展和变化。

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的评述,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按计划顺利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上学期,能够达标。

二、教材分析八年级上册总共分六个单元,共24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

讲述的是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的历史,课本按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线索,小结等重要内容。

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等栏目,目的在于启发学生思维、提倡学生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己就是课堂的主人,刺激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兴趣。

本册内容政治思想性强,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可读性强、重点突出;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启发性和生动性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重点及难点:如何认清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了解国情,提高认识、培养归纳综合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敏捷,有的学生也喜欢刨根问底,也有的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是置之不理,提不起兴趣来,学习目的不明,缺乏主动性,综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五、教学方法和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和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部编八上历史教案参考2篇(八年级历史部编版教案)

部编八上历史教案参考2篇(八年级历史部编版教案)

部编八上历史教案参考2篇(八年级历史部编版教案)下面是我分享的部编八上历史教案参考2篇(八年级历史部编版教案),以供参考。

部编八上历史教案参考1知识与能力:识记西欧城市复兴的时间、区域,城市争取斗争的常用方式;了解市民阶级的形成过程;了解大学的兴起、大学自治及其开设的主要课程等过程与方法:在城市的兴起和发展的层层分析中,学习掌握从图片与史料中汲取有效历史信息;树立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史学思想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中世纪市民追求人生自由、争取城市自治的勇气,感悟“走出中世纪”来自于“人”本身的推动力教学重点: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教学难点:西欧城市的兴起对欧洲文明发展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多数人认为中世纪的西方文化相比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来说是一种倒退,中世纪意味着落后、腐朽、禁锢和迷信。

实际上,历史总是在不断进步的,刚刚诞生的城市成为中世纪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那么,为什么城市会在这一时期出现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1、材料展示:乔治出生于中世纪意大利乡村的一个农奴家庭,从小跟着邻居学了一手剪裁的好手艺。

今年20岁的他打算与自己中意的姑娘安妮结婚,却遭到庄园主詹姆斯的反对,他再也忍受不了他父辈那样的悲惨生活,他想改变。

2、教师提问:乔治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试着描述一下乔治父辈的悲惨生活。

提示:封建庄园(乡村);关键词:缴纳租税、承担杂役、无人身自由、生活极端贫困。

3、教师提问:请你给乔治出出主意,他可以怎么做呢?提示:逃往城市。

4、教师过渡:“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是中世纪时形容城市的一句谚语。

这是怎么回事?城市难道有不受封建领主控制的特权吗?生活在城市的都是些什么人?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又是怎样工作的?5、教师提问:西欧城市复兴的原因有哪些?提示:11世纪开始,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再度兴起。

其中兴起最早、发展最快的地区有意大...部编八上历史教案参考2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爱琴文明、斯巴达和雅典、全盛时期的雅典、希腊奴隶制经济的繁荣、希腊城邦的衰落、亚历山大帝国。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熟记《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理解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及其签订《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鸦片战争造成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设问导读1.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摧残了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师指出:吸食鸦片对个人而言,损害健康,危害家庭、社会。

鸦片的毒性很大,吸上了就不容易戒除,长期吸食有危及生命的可能。

对社会而言,很多吸毒者走上了偷抢等犯罪道路,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危害。

对国家而言,严重危害清朝统治:白银大量外流,造成国家财政困难;军队战斗力下降;官吏更加腐败;由于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使人民负担加重。

而人民负担加重,又使阶级矛盾尖锐,所以人民强烈要求禁烟。

(2)针对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什么?措施:林则徐到广州后,派人明察暗访,缉拿烟贩;英、美等国商贩被迫陆续缴出鸦片110多万千克。

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英国发动侵略战争(1)英国为什么要发动侵略战争?其根本原因是什么?①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②如果没有鸦片问题,鸦片战争也会发生,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即英国为了扩大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材料,实行对外扩张政策,把中国作为主要侵略目标。

中国的禁烟运动只不过是其发动战争的借口。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通过英国借口虎门销烟发动侵略战争的史实,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的辩证思维能力;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激活学生自我认知的智能,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古代知识的回顾作为导入方法,让学生造成强烈的冲击对比,激发兴趣;通过学生自己编演的反映当时历史史实的短剧,让学生得出“落后挨打”,明白论从史出的道理;最后让学生通过填写选项,自己小结,达到理清线索巩固知识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罪恶行径,认识资本主义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形成明辨是非的情感;学习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对民族英雄的钦佩的情感;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使命感。

【教学重点】: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教学难点】: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课前预习】1、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输入鸦片?鸦片的输入有什么危害?2、试述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的经过。

3、《南京条约》签定对中国的危害有哪些?4、中国为什么在鸦片战争中战败?有什么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刚才学习完中国古代史,今天我们历史的学习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中国近代史,回想我们之前学习的内容,在古代历史进程中,我们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成就,同学们知道的都有哪些?(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四大发明、地动仪、秦始皇陵兵马俑、祖冲之圆周率、长城等),当历史演进到清朝时,当时的政府在对外交往中推行了什么政策?闭关锁国,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那么,逐渐落后的中国将面临什么样的命运呢?我们今天来学习这节课:鸦片战争。

(二)讲授新课鸦片战争是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战争,那么,在战争爆发之前,中国社会的状况如何呢?我们有请同学上来给我们表演几段场景剧,其他同学在观看的同时,想想,当时的中国社会存在什么样的情况?当时的中国1、闭关自守,愚昧无知,“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2、吏治腐败3、军队腐化(甚至出现骑兵无马,水兵不习水现象)4、生产方式落后,当中国仍然依靠人力为主时候,我们看到这幅图片,正在进行工业革命的英国,生产力迅速发展,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在1820年,其工业产量占据世界一半,号称“世界工厂”,成为世界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满足自身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不断的在世界各地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把侵略的矛头对准了中国。

【精编】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及全套测评试卷

【精编】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及全套测评试卷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的基本史实。

2.了解林则徐维护中华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了解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2.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林则徐虎门销烟及鸦片战争中爱国将领英勇抗敌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播放虎门销烟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吗?是谁领导这场伟大的斗争的?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

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

2.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3.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住广东查禁鸦片。

4.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1.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2.鸦片战争中,英勇作战牺牲的将领有关天培和陈化成;3.由于清朝大多数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再加上经济落后,武器落后,战争终以清朝的失败结束。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1.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三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三篇

【导语】历史并不是归类于⼈⽂科学或社会科学中,⽽是其间的桥梁。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收复新疆 教学重点:左宗棠收复新疆 教学难点:收复伊犁的重要性以及为此付出代价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导⼊新课 组织学⽣回顾上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第⼆次鸦⽚战争的时间,以及最终的结果和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组织学⽣学习和探究新课 阿古柏侵占新疆 学⽣阅读11页“导⼊框”和本⽬课⽂内容,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

1、根据13页地图,标明阿古柏⼊侵新疆的路线。

(“浩罕国”→喀什噶尔→天⼭以南→[北疆]乌鲁⽊齐→吐鲁番等地) 2、有⼈说阿古柏“⼀仆⼆主”。

请问他的“⼆主”是哪两个?(英、俄)其中哪个国家直接出兵占领伊犁?(俄) 设疑过渡:如果你是清朝的官员,⾯临着新疆地区这么严重的危机,你会考虑怎么办?(先让学⽣合上课本,在⼩组⾥⾃由表达,然后要他们打开课本看看当时实际上是怎样处理这场危机的。

) 左宗棠收复新疆 学⽣阅读12——14页本⽬课⽂、“⾃由阅读卡”等,思考回答: 1、请学⽣扮演“李鸿章派”和“左宗棠派”,⽤⾃⼰的语⾔说明主张及其理由。

2、如果你是左宗棠,你将怎样打败阿古柏?怎样收复新疆?(允许⾃由发挥) 3、左宗棠打败阿古柏后,怎样处理伊犁问题?(没有直接与俄国交战,⽽是主张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同时在哈密设⽴“抗俄司令部”⽀持曾纪泽的外交⽃争。

) 1、他这样处理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正确。

⾸先,他根据不同的形势、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争策略。

对于较弱的浩罕国,取胜的把握⽐较⼤,就果断动武;对于较强的俄国,就尽量避免直接交战,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军事实⼒。

其次,伊犁是新疆的⼤门,如果不收回来,整个新疆就⽆安全可⾔。

付出⼀些⼟地和⾦钱作为代价,保住更为重要的安全⼤门,是明智之举,有所失才会有所得。

再次,外交⽃争必须有武⼒作后盾,才有可能取得胜利。

总之,在收复新疆这个问题上,左宗棠能够⾼瞻远瞩,⽤全局的眼光来分析、解决问题,作出了重⼤的贡献。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优秀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优秀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优秀教案(全
册)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优秀教案(全册完整版)
目的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优秀教案,方便教师备课和教学。

教案一:《探索古代文明之旅》
目标
- 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与差异
- 探索古代文明的遗址和遗迹
教学内容
1. 概述古代文明的定义和特点
2. 分组调查古代文明的遗址和遗迹
3. 分享并展示调查结果
4. 回顾总结,复学到的知识
教学重点
- 分辨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差异
- 理解古代文明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资源
- PPT幻灯片:展示古代文明的图片和信息- 地图:标注古代文明的遗址和遗迹
教案二:《古代文明的交流与融合》目标
- 了解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影响
- 分析古代文明融合对世界历史的意义
教学内容
1. 回顾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差异
2. 探究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3. 分析古代文明融合的影响和意义
4. 分组讨论古代文明融合对世界历史的意义
教学重点
- 理解古代文明的交流和融合
- 分析古代文明融合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学资源
- PPT幻灯片:展示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 图表:用于分析古代文明融合的影响
...
(继续编写其他教案)
结论
本文档提供了一份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优秀教案,涵盖了全册的教学内容。

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选择并使用其中的教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熟记《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理解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及其签订《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鸦片战争造成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设问导读1.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摧残了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师指出:吸食鸦片对个人而言,损害健康,危害家庭、社会。

鸦片的毒性很大,吸上了就不容易戒除,长期吸食有危及生命的可能。

对社会而言,很多吸毒者走上了偷抢等犯罪道路,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危害。

对国家而言,严重危害清朝统治:白银大量外流,造成国家财政困难;军队战斗力下降;官吏更加腐败;由于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使人民负担加重。

而人民负担加重,又使阶级矛盾尖锐,所以人民强烈要求禁烟。

(2)针对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什么?措施:林则徐到广州后,派人明察暗访,缉拿烟贩;英、美等国商贩被迫陆续缴出鸦片110多万千克。

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英国发动侵略战争(1)英国为什么要发动侵略战争?其根本原因是什么?①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②如果没有鸦片问题,鸦片战争也会发生,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即英国为了扩大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材料,实行对外扩张政策,把中国作为主要侵略目标。

中国的禁烟运动只不过是其发动战争的借口。

(2)战争的结局如何?中国战败,腐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3.《南京条约》的签订(1)《南京条约》签订于何时?有何特点?主要内容是什么?附件有哪些内容?时间:1842年8月;特点: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虎门条约》:列强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2)除了英国与中国签订不平等的条约外,还有哪几个国家同中国签订了哪几个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二、合作探究1.虎门销烟简述虎门销烟的过程。

人物:林则徐。

时间:1839年6月。

过程: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在虎门将鸦片公开销毁,并带领大小官员亲自监督。

他令人将鸦片放入挖好的两个大池子里,池中放入卤水,鸦片浸泡半日后,再加上生石灰,生石灰将生水煮沸,工作人员用铁锄、木耙来回翻搅,直到把烟土化尽,22天后,才把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虎门销烟”。

2.《南京条约》的签订《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主要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属条约等一系列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此,中国结束了独立发展的历史进程,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三、课堂小结鸦片战争⎩⎪⎨⎪⎧时间:1840年到1842年导火索:虎门销烟签订的条约:《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四、课后作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

”材料二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1)材料一中的“货”指的是什么?“人”指的是谁?“人”指英国人或者从事贩卖鸦片的人;“货”指的是鸦片。

(2)材料二中的“本大臣”指的是谁?“此事”指何事?“本大臣”指的是林则徐;“此事”指的是禁烟运动。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识记圆明园被焚毁、领土被大量割占、主权进一步丧失的耻辱。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列强肆无忌惮地侵略我国的根本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道民族的强弱同国家的先进或落后息息相关;作为青少年一代要为民族复兴和国家的强大而发愤学习,努力奋斗。

【教学重难点】1.第二次鸦片战争。

2.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等列强侵华罪行。

【教学过程】一、设问导读1.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此次战争为何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它与鸦片战争有何联系?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讲述:因为这次战争与鸦片战争在性质和目的上是一脉相承的,是英法等国为扩大在鸦片战争中所取得的侵略权益而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其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故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①政治上,它使中国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如中国丧失了10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他们的附庸与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②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中国沿海各省,并伸向中国内地,方便了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使中国受到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

③外交上,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

④文化上,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占领京城,火烧圆明园,对中国文化和心理造成严重破坏。

(3)战争过程与签订的条约①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

次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攻陷广州。

②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

③条约的危害:通过这些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随后,清政府在与英、法、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又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2.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的侵华罪行主要有哪些表现?又签订了哪些条约?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1860年初,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抢劫并焚毁圆明园。

英法联军在北京城郊抢掠烧杀近50天,京郊皇家园林如圆明园、清漪园、静明园(玉泉山)、静宜园(香山)、畅春园等均被付之一炬。

英法联军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城,并扬言要直捣皇宫。

奕被迫与俄、英、法、美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在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2)当你看到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你有什么感想?生:我们要努力学习,正视历史、不忘历史,时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只有祖国强盛了,国民才能不受欺侮。

我们应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而努力。

3.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1)简述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情况。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具体情况如下: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千米领土。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和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千米领土。

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后5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千米领土。

(2)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的主权、领土更多,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在一步加深,中国为什么会遭到如此的劫难,主观原因是什么?人民作出了什么反应?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无条件的妥协以及“落后就要挨打”的命运。

反应:引起了人民群众的极大不满。

人民纷纷起义,反对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反击外国的侵略势力。

二、合作探究1.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英法为什么再次发动侵华战争?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侵略者感到满足。

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

2.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英、法犯下的滔天罪行是什么?说明了什么?10月初,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这充分说明资本主义国家的贪婪、残暴、野蛮。

也说明了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3.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俄国侵占我国北方领土主要是依据哪几个不平等条约来完成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按时间顺序如下:1858年《瑷珲条约》,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后5个勘界议定书。

三、课堂小结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政治上,中国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中国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中国沿海各省,并伸向中国内地,方便了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使中国受到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四、课后作业比较两次鸦片战争的异同点提示:(1)相同点:①主要发动者都有英国;②发生的根本原因相同,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③性质相同,都是非正义的侵华战争;④侵略者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要割占中国的领土,掠夺中国的原料和财富;⑤手段相同,都是用武力侵略;⑥对中国造成了一些相同的危害:失地、赔偿、丧失主权,使中国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不同点:①背景不同: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在欧美列强普遍完成了工业革命之后,并是在中国内战(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发动的;②侵略国有所不同:第一次以英国为主,第二次以英法为主,俄美成为帮凶;③规模不同:第二次有更多国家参与,时间更长,侵略范围更广(不限于沿海);④危害不同:第二次鸦片战争危害更大,它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土地,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

(3)战败的主要原因:①清朝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整体落后;②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愚昧;③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