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七律长征》五年级下语文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七律长征》教案优秀7篇

《七律长征》教案优秀7篇

《七律长征》教案优秀7篇律长征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礴”、“丸”、“岷”3个生字,会写“丸”、“崖”“岷”这3个生字。

2、理解诗句,体会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1、导入课题同学们,七十多年前,中国革命史上发生了一件气吞山河的大事,就是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2、了解长征(1)对于长征,你有哪些了解?(2)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听老师来介绍一下。

(3)了解七律,读好课题。

二、合作交流1、出示整首诗,指名读,把诗读正确。

2、读诗,不仅要读通,还要读懂。

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想想每句诗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就做上记号。

3、理解诗意。

我们一起来交流有下,你刚才在理解诗歌时,有不懂的地方吗?4、读通了诗,又有了初步的理解,谁能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长征非常艰难,但是红军不怕艰难。

)(板书:艰难不怕难)5、哪两句诗直接写出了这个意思?(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三、品读感悟1、学习句子: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①你从哪些词语中读懂了红军长征很难?A、万水千山B、远征难②你能读出长征的遥远与艰难吗?③那你又从哪里读懂了红军战士不怕难呢?(只等闲)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2、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这首诗后边的六句话,用“——”划出描写长征艰难的词语或句子,再用“﹏﹏”划出描写红军战士不怕难词语或句子,细细体会。

3、学生自由读、体会。

4、全班交流。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①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艰难?A、五岭逶迤B、乌蒙磅礴“乌蒙磅礴”,你看到了怎样的山?你能读出这种气势雄伟感觉吗?②那你又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A、腾细浪逶迤的五岭在红军战士的眼里,只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B、走泥丸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滚动的泥丸。

C、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翻腾的细浪、滚动的泥丸,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③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

五年级语文教案《七律长征》精选

五年级语文教案《七律长征》精选

五年级语文教案《七律长征》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五年级语文教材第七单元《七律长征》。

教学内容包括:全文阅读、生词学习、背景了解、意义解析、诗句赏析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

2. 领悟诗句的意境,培养审美情趣。

3. 体会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句意境的领悟。

教学重点:生词学习,课文内容的理解,长征精神的传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长征图片,引发学生对长征的兴趣。

2. 新课导入: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词,讲解长征背景。

3. 课文解析:逐句解析诗句,引导学生领悟诗句意境,体会长征精神。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

5.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拓展:组织学生讨论长征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七律长征》2. 生词:略3. 长征背景:略4. 诗句解析:略5. 长征精神: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背诵诗句。

(2)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长征的意义。

(3)结合课文,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2. 答案:(1)见课本。

(2)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为了实现革命目标,历经艰难困苦,从江西瑞金出发,胜利到达陕北的一次伟大远征。

(3)见学生个人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关于长征的书籍,深入了解长征历史,传承长征精神。

组织相关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诗句意境的领悟。

2. 教学重点:生词学习,课文内容的理解,长征精神的传承。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

4. 课堂拓展:组织学生讨论长征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七律长征教案(优秀7篇)

七律长征教案(优秀7篇)

七律长征教案(优秀7篇)《七律长征》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全诗内容,体会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抓住关键句指导学生认真朗读,从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2.结合全诗内容,体会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精神。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铺垫情感同学们,当代著名诗人雷雁抒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孩子,这个词语对于你们,是不是已经陌生?因为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那时,你们的爸爸也许还没有出生。

这个词是用血和火写成的。

铁流滚滚,蜿蜒过中国版图上十二个省;从井冈山到陕北,闪闪红星照耀着艰苦的历程。

这个词就是长征。

(板书:七律长征)今天就让我们循着伟人的足迹,走进历史,走进长征。

二、初读诗歌,感知情感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不多字、不少字、不误字,字字响亮。

2、指名读,相机正音。

(逶迤、磅礴、岷山)3、齐读,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三、理解诗意,积蓄情感过渡:相信大家理解了诗的意思后,感受会更具体、更深刻。

1、轻声读,在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下面做记号。

2、与同桌交流,把你的理解讲给他听,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讨论讨论。

3、全班交流。

远征:长途行军等闲:找近义词平常、普通(叠词: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五岭:地处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的五座山岭。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板书:~~~~~)乌蒙: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的乌蒙山。

磅礴:气势雄伟、高大险峻。

(板书:∧∧)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是两句比喻句,如果让你在这两个句子中分别加上比喻词像,你会怎样加?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连绵起伏的五座山岭像翻腾的细小浪花,高大险峻的乌蒙山像脚下滚动的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湍急的流水拍打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温暖的感觉。

大渡河上横跨两岸的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思。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七律·长征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七律·长征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七律·长征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长征”这篇课文,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借助这篇课文,让学生深入了解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课文内容:《长征》。

2.学习要点:课文内容概述、历史背景、优美语言、诗意表达、故事情节、军民团结、革命精神等。

3.教学方式:小组合作、课堂讲解、讨论互动等。

三、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1.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长征》这篇课文。

2.引导学生思考:“长征”是什么?红军为什么要长征?长征的过程是怎样的?2. 课堂探究步骤一: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1.通过讲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引出中国革命的历程,营造出“长征”这个时期的背景氛围。

2.结合教材和图片,讲述长征背景:蒋介石的清剿、红军战略转移等。

3.让学生自己判断,为什么红军要长征?长征对中国革命有什么意义?步骤二:表达红军的革命精神1.学习课文《长征》,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和过程。

2.借助提供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红军的革命精神。

3.分组讨论,让学生自己表达红军的革命精神。

步骤三:品味优美的语言1.讲解《长征》中的诗意表达,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的优美语言。

2.教师为学生详细解读文中的部分语句,让学生理解文学艺术中的意蕴。

3.让学生自己欣赏文中的优美语言,并能够写出一段优美的句子。

步骤四:探讨军民团结的意义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军民团结的意义和重要性。

2.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些建议和意见。

3.让学生自己表达军民团结的意义和重要性,并自己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3. 课后作业1.结合课文《长征》,让学生自己写一篇“我的长征”作文。

2.提供参考答案供学生参考。

四、教学效果评价1.对于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有深刻的理解。

2.掌握和运用了一些优美的语言和句子。

3.对军民团结的意义和重要性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五年级下《七律长征》教案设计

五年级下《七律长征》教案设计

五年级下《七律长征》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七律长征》的内容和创作背景;2. 掌握七律的写作形式和技巧;3. 培养学生爱国、勇敢、冒险、团结、勤奋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七律长征》的诵读与理解;2. 七律的写作形式与技巧;3. 学生勇敢、冒险、团结、勤奋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义;2. 如何掌握七律的写作形式和技巧。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播放《七律长征》的诵读视频,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情感气息和创作背景。

2. 探究环节:(1)了解长征:a.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让学生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重要路线和经过的地域。

b. 介绍长征的意义和影响,引导学生反思长征所传达的团结、创新和不畏艰难的精神。

(2)理解七律长征:a. 解读诗歌中的音韵变化、格律排布、意象和意义。

b. 培养学生自主思考、感悟和归纳的能力。

c. 分析《七律长征》的写作风格与主题,引导学生掌握七律的写作形式和技巧。

(3)写作体验:a. 分组让学生自由发挥,以“长征”为主题创作一篇七律诗。

b. 通过同伴讨论和老师指导,互相学习和提高写作水平。

3. 总结反思环节:a.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b.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和体悟,回顾长征精神对自己成长和学习的影响。

五、教学资源: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七律长征》的诵读视频;3. 长征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4. 七律写作素材和参考案例。

六、教学评估:1. 学生的诵读和理解表现;2. 学生的写作和展示表现;3. 学生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和体悟。

语文A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七律·长征》教案设计3篇

语文A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七律·长征》教案设计3篇

语文A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七律·长征》教案设计语文A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七律·长征》教案设计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七律·长征》,使学生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意义和长征精神。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4.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让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长征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重点:1. 理解并记忆《七律·长征》的内容。

2. 理解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3. 加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1. 理解《七律·长征》的艺术特点和诗意表达方式。

2. 掌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长征的理解和感悟的方法。

教学准备:1. 课本《七律·长征》2. 课件或PPT3. 学生的作业本教学过程:1. 讲述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让学生了解长征是中国革命的重要事件。

2. 提问:你们知道长征的目的是什么吗?为什么长征被称为中国革命的一面旗帜?3.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讲解:1. 展示课件或PPT,介绍《七律·长征》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2. 教师朗读《七律·长征》,并讲解诗的格律和韵脚。

3. 讲解诗句的含义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4. 学生跟读诗句,师生共同体验诗的韵律和美感。

理解:1. 学生小组讨论,解读诗句的意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 学生回答几个关键问题:a. 诗中的“长征”指的是什么?b. 诗中的“崇山峻岭”、“雪山草地”等景象有什么意象?c. 诗中的“行军”、“永不停息”,体现了什么思想和精神?d. 诗中的“三月的阳光,明媚的红旗”,有什么象征意义?3. 教师点评学生的解答,并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的意义。

创作:1. 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达对长征的理解和感悟。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并进行互动交流。

3. 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改进意见。

五年级语文教案《七律长征》精选

五年级语文教案《七律长征》精选

五年级语文教案《七律长征》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五年级语文教材第七单元《七律长征》。

详细内容包括:1. 熟读并背诵课文《七律长征》。

2. 分析课文内容,理解长征的背景和意义。

3. 学会生词、成语和典故,提高词汇量。

4.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课文《七律长征》,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词、成语和典故;把握课文的主旨。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长征精神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作业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征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理解课文的主旨。

3. 分析课文:逐句讲解课文,分析生词、成语和典故,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设想自己身处长征队伍,描述所见所感。

5. 例题讲解: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并进行随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1. 《七律长征》2. 内容:(1)长征背景(2)生词、成语和典故(3)修辞手法(4)长征精神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课文《七律长征》。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长征精神的作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长征的理解程度,以及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长征的文学作品,了解长征的历史意义,提高阅读兴趣。

组织学生参加有关长征的课外活动,如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词、成语和典故;把握课文的主旨。

2.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设想自己身处长征队伍,描述所见所感。

小学五年级语文《七律长征》优秀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七律长征》优秀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七律长征》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第七单元《七律长征》,主要内容包括:1. 学习《七律长征》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所表达的革命情感;2.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3. 学习诗词的基本格律,了解七律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七律长征》,感受诗中所表达的革命豪情;2. 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 掌握七律的基本格律,培养学生的诗词创作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理解诗意;2.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背诵诗歌,掌握七律的基本格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征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2. 朗读诗歌:学生集体朗读诗歌,感受诗中所表达的革命豪情;3. 理解诗意: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讲解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意;4. 诗词格律学习:讲解七律的基本格律,举例说明;5.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七律,让学生了解格律在实际中的应用;6.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七律,教师点评并指导;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首七律创作。

六、板书设计1. 《七律长征》2. 内容:a. 诗歌全文;b. 关键词语;c. 修辞手法;d. 七律基本格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我的长征”为主题,创作一首七律;2. 答案示例:红军长征举世名,千山万水伴征程。

战火硝烟磨筋骨,英勇无畏铸豪情。

我的长征脚步坚,信仰如磐志如钢。

梦想起航新时代,砥砺前行共辉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了解更多关于长征的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理解诗意与修辞手法分析;2. 七律基本格律的掌握;3. 诗歌创作实践的指导;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设计(优秀8篇)

《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设计(优秀8篇)

《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设计(优秀8篇)律长征教案篇一【设计理念】新的'课程理念提倡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书面文字、观看音像资料、选择和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本教案依据课文自身的特点,在开发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方面做出尝试,在教材的许多疑难处、留白处,引导学生思考,补充大量相关的信息资料,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化情感。

【教材分析】《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长征胜利后,满怀激情地回忆红军队伍在长征途中排除万难的典型事例,表现了我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向红军战士学习,培养不怕困难的奋斗精神。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结合课文弄懂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重要词语意思、理解诗句包含的内容。

2、情感目标:理解诗意,充分感觉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能力目标:通过多媒体课件,深情悟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1、关于长征的照片、电影片段制作教学多媒体及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简介长征知识1、播放录相,激发学生学习热情2、简介律诗及相关长征知识,让学生汇报交流收集的长征知识【设计意图】学生对长征知识较陌生,利用多媒体课件能拉近与历史的距离。

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意在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未成曲调先有情”,既让学生产生了学习的热情,又为接受长征精神的洗礼作铺垫。

二、讲读结合,引导学生感知诗意1、播放范读录音,掌握好韵律2、汇报生字词自学情况,评比自学标兵【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应该具备自学字词的能力,汇报的过程显现学生动手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组织语言处理信息能力,汇报的过程也是自学方法交流的过程。

《七律长征》教案

《七律长征》教案

《七律长征》教案一、教材分析《七律•长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八组的第一篇课文。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也表现了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重点体会毛主席和红军战士战胜困难后无比喜悦的心情和运用比喻、对比等写作手法来表现红军不畏艰险的精神和毛主席作为诗人的豪迈情怀°二、教学目标(一)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四、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五、教学难点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六、设计理念本课借吟颂《七律•长征》,引领学生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以生为本,关注学情;抓住关键,研读感悟。

七、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1.出示毛泽东的图片2.你了解这位伟人吗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简洁的汇报,老师进行相应补充4.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就要一起走近这位大家感兴趣的伟人,去感受他那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设计意图:走近诗人毛泽东,了解其生平、小故事、丰功伟绩等,让孩子对这位伟人产生兴趣。

】(二)导入新课,了解七律和长征背景1.《七律•长征》,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英勇豪迈气概,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谁来读课题2.再读《七律•长征》,看谁能否有新的发现?打开课本,数数总共几行?每行几个字3.像这样每句有七个字,共有八行。

五年级语文教案七律长征(3篇)

五年级语文教案七律长征(3篇)

五年级语文教案七律长征(3篇)五年级语文教案《七律长征》篇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了解全诗大意,并背诵全诗。

2、掌握全诗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3、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4、学习本诗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1、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学习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的大无畏英雄气慨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了解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教学方法:以朗读、讨论为主。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激趣:通过多媒体播放电影《长征》片段及主题曲导入(或投影显示毛泽东手书的《七律·长征》,教师范读),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长征的内容。

二、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全诗,了解全诗大意,并背诵全诗。

2、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学习长征精神。

3、掌握一些关键字词的含义。

4、学习本文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夸张的手法。

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1、学生听录音朗读,听完后,自己大声自由朗读全诗:要求:对照注释,理解全诗大意,不理解的`地方注上标记以便讨论提问。

(学生读完后,提出问题,师生讨论解决,然后投影出示全文大意。

)2、学生再次大声朗读全诗,思考: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实际上,红军长征中遇到了无数艰难险阻,从中可见红军的什么精神作者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展示长征艰难3、学生讨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总结归纳: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红军长征遇到了无数艰难险阻,都被红军一一克服,可见红军不畏艰险、藐视一切困难的精神。

作为政治家兼诗人的毛泽东只精心选取了五幅画面来再现红军这一伟大的革命史实,这种以个别来表现一般的艺术手法,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

四、细读全诗,局部揣摩。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1)首联中的“万水千山”在诗中具体指什么山什么水这一联在全诗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体现了红军战士什么精神(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五岭的“逶迤”“腾细浪”和乌蒙的“磅礴”“走泥丸”合在一起说,你觉得矛盾吗为什么(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颈联中描绘的画面,了解两次战斗,用心体会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

小学五年级语文《七律长征》优秀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七律长征》优秀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七律长征》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第四单元《七律长征》。

教学内容包括:学习《七律长征》全文,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掌握生字词,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学习欣赏古诗词,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朗读《七律长征》,理解诗句的意思,掌握生字词,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法,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培养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革命题材课文,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查字典、组词等方法,掌握生字词。

3. 朗读课文: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理解诗句:讲解诗句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5.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6. 随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7. 欣赏古诗词:组织学生讨论,分享欣赏古诗词的心得,培养审美情趣。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七律长征》2. 生字词:略3. 诗句解析:略4. 诗歌背景: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答案:略2. 拓展作业:查阅资料,了解长征的历程,写一篇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如:讲故事、演讲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年级七律长征教案

五年级七律长征教案

五年级七律长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七律·长征》。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以及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和革命乐观精神。

3、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革命历史的兴趣和敬意。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红军长征的艰难。

感受诗歌的意境,领悟诗人表达的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红军长征的视频片段,展示红军在长征途中艰难跋涉的场景,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历史事件吗?”引出课题《七律·长征》。

(二)初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诗歌的节奏。

3、学生根据节奏再次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

(三)理解诗意1、学生对照注释,理解诗歌的大意。

遇到不懂的地方,小组内讨论交流。

2、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重点讲解以下词语和句子:“逶迤”“磅礴”: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山脉的蜿蜒曲折和雄伟壮观。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结合历史背景,讲述红军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的故事,让学生理解“暖”和“寒”所蕴含的情感。

(四)深入探究1、分析诗歌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诗歌的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提问:这一句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总领全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颔联和颈联分别描写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哪些艰难险阻?(颔联描写了五岭山脉和乌蒙山的险阻,颈联描写了金沙江和大渡河的凶险。

)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表达了红军战士即将胜利的喜悦之情。

)2、体会诗歌的写作手法夸张手法:“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将高大雄伟的山脉比作细小的波浪和滚动的泥丸,突出了红军的英勇无畏。

《七律 长征》教案优秀8篇

《七律 长征》教案优秀8篇

《七律长征》教案优秀8篇《七律长征》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学会3个生字,解释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的意思,并且体会词语在诗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了解的背景资料,采用读议画读相结合的教学策略,理解诗意领会诗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二、教学重、难点:弄懂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背诵课文。

三、教学准备:学生搜集与长征相关的文字、图片以及资料。

四、课时安排:3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请大家回忆我们曾经学习过哪些描写红军长征的文章?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2.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3.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长征》。

二、解题,补充课外资料1.读了课题,你查找了哪些与长征有关的资料?(1)介绍有关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资料。

1934年,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北上抗日。

在长征的途中,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错误路线的统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介绍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线。

教师投影出示红军长征的地形图。

红军第一方面军在1934年10月从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

在整个长征的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了千辛万苦,击败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

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

五年级语文教案《七律长征》精选

五年级语文教案《七律长征》精选

五年级语文教案《七律长征》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五年级语文教材第二单元《七律长征》。

教学内容包括:诗词的朗读、理解和鉴赏,掌握生字词,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朗读《七律长征》,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感受红军的英勇精神。

3. 通过对诗歌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朗读、识字、了解长征历史背景,感受红军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字典、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长征路线图,简要介绍长征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诗词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韵律和节奏。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字典查找,加强记忆。

4. 诗意理解:学生自读诗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

5. 例题讲解:以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为例,分析诗句的意境和情感。

6. 随堂练习:学生结合诗句,绘制长征路线图,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七律长征》2. 生字词:远征、万水千山、等闲、腾细浪、走泥丸等。

3. 诗歌结构:七言律诗,四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七律长征》,背诵诗句。

(2)结合诗句,发挥想象,用文字描述红军长征的壮丽场景。

2. 答案:(1)学生自评,教师评价。

(2)示例:红军勇闯万水千山,不畏艰难,信念坚定,壮志凌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长征相关的历史书籍,深入了解长征精神,提高综合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2. 诗歌意境的理解和体会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1. 生字词的选择:挑选具有代表性的生字词,如“远征、万水千山、等闲、腾细浪、走泥丸”等,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五年级七律长征教案

五年级七律长征教案

五年级七律长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七律·长征》。

教学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理解和欣赏,具体章节为《七律·长征》所在章节。

详细内容如下: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毛泽东创作《七律·长征》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长征的重要意义。

2. 诗歌朗读: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诗歌解析:详细解析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和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诗歌欣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诗歌,体会毛泽东的豪情壮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七律·长征》,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和意象,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诗歌解析和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中重点词语、句子和意象的理解。

2. 教学重点:诗歌的朗读、欣赏和情感体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长征组歌《七律·长征》,让学生感受长征的伟大精神,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1)诗歌描绘了哪些景象?(2)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解析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和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1)如何理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句话?(2)诗中的“五岭”“乌蒙”等意象代表了什么?5. 课堂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6. 诗歌欣赏: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诗歌,如韵律、意象、情感等。

7. 朗读展示:学生代表进行诗歌朗读展示,其他学生评价。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七律·长征》2. 板书内容:(1)背景介绍(2)诗歌朗读(3)诗歌解析(4)诗歌欣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七律·长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律长征》五年级下语文公开课教案《七律长征》五年级下语文公开课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七律长征》五年级下语文公开课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师生问好导入新课交流资料1、师:刚才的歌曲是什么? ___是谁?指名交流生:《长征》。

生: ___。

2、师:你对 ___有什么了解?同学交流3、出示 ___ ___,教师简介 ___:伟大的 ___家、军事家、文学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七律·长征》。

板书课题4、读课题。

5、师:读课题后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生:什么是七律?生:什么是长征?出示诗歌教师讲解七律特点。

同学交流对长征得了解。

生:有两万五千里……6、师:拿出教师准备的资料袋,读读资料看看你又读懂了什么?自由读后交流。

7、读课题师:带着你读资料后的 ___再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自豪地读课题。

生读。

二、检查预习合作交流1、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预习课文,现在检查一下词语。

出示词语:澎湃逶迤……生读词语2、师: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意。

同学自读指名读3、出示画出节奏的诗歌。

师:按老师画出的节奏读。

同学自读指读齐读三、合作探究披文入情1、师:同学们读诗后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生:等闲是什么意思?生:尽开颜生:逶迤生:澎湃……师:谁来帮帮他?生:……2、师:谁来谈谈对诗句的理解?生:……3、师:这是一座座什么样的山?出示乌蒙山与五岭山脉的 ___。

生:高大……师:假如让你去爬过,你有什么想说的.?生:太可怕了。

生:得克服多少困难?太难了。

生:可能一辈子也爬不出来,会迷路。

……师:可是在红军看来?生:走泥丸,腾细浪。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生:红军战士的 ___乐观主义精神。

生……4、师:诗中还有那些困难?生: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师: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你有什么问题?生:怎么一个是“暖”,一个是“寒”?出示金沙江 ___。

师:看到这种情景你有何感想?生:……师:难怪敌人说连一只鸟都飞不过来,红军过金沙江比登天还难。

师:可是红军巧妙的把敌人的主力 ___引开,不费一枪一弹过了金沙江。

师:红军轻松过了金沙江,你有何 ___?心情怎样?生:愉快,高兴……师:带着感情读这一句。

生读再读师:“暖”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你的心情什么样?再读。

生读师: ___铁索就“寒”了呢?出示大渡河上铁索桥图。

师:走在这样的桥上,你有何 ___?生:……观看飞夺泸定桥视频师:你看到了什么?生:红军在铁索桥上爬着向前冲。

师:有很多战士怎么样?生:被敌人的子弹打中,牺牲了。

师:试着读一读“大渡桥横铁索寒”。

生读师:是战士们用生命换来了胜利,这个“寒”字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带着这种感情再读,齐读。

5、师:战士们挺过来了,读最后两句。

生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说一说你对岷山的了解。

生:这是一座大雪山。

生:这里终年积雪。

生:……屏幕出示岷山 ___简介岷山师:连鸟都不愿飞过这座大雪山。

师:请你谈一谈 ___。

生:很难翻过这座大雪山。

师:为何“更喜”?喜从何来?生:就要胜利……师:三军指的是哪三军?生: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师:什么是尽开颜?生:就是全都笑逐颜开……师:带着胜利的喜悦再来读。

生读师:一半读了,再读。

生读师:一大半了,再读。

生读。

师:个个都笑逐颜开了。

四、 ___拓展积累运用出示地图看红军走过的路线与省份。

师:红军的什么精神给你留下了印象?结合生回答板书:乐观向上不怕困难再出示律诗师:这首诗写出了红军长征的过程与经历也写出了红军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让我们来放声朗读。

自由读配乐朗读教师配乐范读背诵古诗再次欣赏长征组歌师:会唱的同学随着唱作业:1、搜集 ___的《昆仑》、《六盘山》自身读。

2、搜集长征中的故事。

板书:七律·长征乐观向上红军不怕困难的《七律长征》五年级下语文公开课教案范文很有深度,希望可以助您一臂之力。

一、初读感知(10分钟)1、同学们,有一句老话:“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看看 ___老前辈。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___ ___的《七律·长征》。

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字正腔圆,注意诗内部的停顿)每句诗的意思。

待会儿与同学们交流,现在请先拿起笔,边默读边思考边做一些简单的笔记。

(教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2、研读,你读懂了哪句诗?2、读出韵味。

a课题的味道真不错!同学们,读诗词,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

比如《长征》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有许多读法。

有的读“长征”(语调平平),有“长”的味道吗?这“长征”可是有二万五千里啊!再听老师这样读“长——征——”,有感觉吗?学法渗透:所以,一定要敢于读出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味道。

谁也来读一读这题目。

b诗的味道还有读得更好的吗?对,带着这种感觉请你再读读这首诗。

慢一些。

c范读下面老师也来读读,当然,我读的是自己的感觉和味道。

仅供参考!d再次齐读,读出味道。

谢谢同学们。

来,我们一起读,相信大家也能读得非常好!坐直了,读慢些,读到诗的字里行间去,读出诗的感觉和味道来。

二、读懂诗的大意(15分钟)1、默读,静思大意。

读得好!同学们,书读到这儿,老师有个要求了:请同学们 ___书上的插图以及查阅过的各种资料,再次默读《长征》,想一想,预设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a、你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b、这儿有段资料,我们特别留意一下其中的几个数据。

(指名读)这就是红军走过的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如果把这条线路拉直,那就跨过了半个地球呀。

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远征。

透过资料,我们也明白了远征——难!面对这样重重的困难,红军有没有被吓倒?(没有)用诗中的一个词来说——不怕(师板书:不怕)指导读:坚定地说——不怕铿锵有力地说——不怕c、是的,不怕,因为他们坚信胜利就在前方,坚信一切困难都将被踩在脚下。

这一切让你 ___到了什么?(无所畏惧、豪迈、乐观??)预设2):你还读懂了哪句诗?(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a、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 b、“五岭”就只是一座山吗?文中怎样解释?“乌蒙”又是一座怎样的山?所以,还可以这样填写——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c、“腾细浪”“走泥丸”又如何理解?d、看,这就是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翻越它们可谓是千辛万苦。

可 ___到了红军的眼中却成了“细浪”和“泥丸”呢?(“大无畏”精神和“ ___乐观主义”精神)e、那么该如何读好这两句话呢?也就是哪里要轻读,哪里要重读?谁能来读给大家听听?f、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觉读这两句话。

预设重点3):你还读懂了哪句诗?(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a、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b、这两句诗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哪两件大事?(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c、“巧渡金沙江”的故事是这样的。

(播放录像)声东击西,缴获渡船,成功渡江,不费一枪一弹,等敌人发觉赶来时,我军已安然离开,敌人只能望江兴叹了。

所以,每当想起这场战役,就让我们感到——(喜悦等)用文的一个字来形容,就是——“暖”。

那么应当用什么的语气读?(高兴、欢快)来,请你把这种语气送到句子中读出来!d、让我们再来看看《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播放录像)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桥面上只有九根铁索,对岸的敌人早把木板抽掉了,踏在桥上随时都有失足的危险。

往下看,你仿佛看到了——(湍急的河水),往前看,你仿佛看到了——(枪林弹雨),耳边仿佛响起了——(子弹的呼啸声、炮弹 ___的声音)。

这场战役不知牺牲了我们多少的红军战士啊!因此,每当想起这场战役,就让我们感到——(悲伤等)用文的一个字来形容就是——(寒),那么应当用什么语气读(深沉)。

来,请你把这种语气送到句子中读出来!e、让我们一起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读出一喜一悲的味道来!预设4):你还读懂了哪句诗?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a、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c、翻过这终年覆盖皑皑白雪的岷山,长征的目的地也就到了,这怎能不让红军战士感到欣喜。

请带着欣喜的情感读这句话。

四、情境体悟练写,感情引读,升华情感。

(8分钟)1、听歌感悟情境a同学们,其实刚才我们所讲的都是长征之难,(板书)但这“难”用只言片语是道不尽,说不完的。

下面让我们在长征之歌中去想象,去感悟。

要求是这样的:(出示幻灯片)听歌曲,展开想象,呈现画面,完成创作。

例:在炎炎的烈日下,大地就像是一个蒸笼,万物都失去了生机,又饥又渴的红军们却依旧在热浪中缓慢地 ___着??在磅砣的大雨里,;在凛冽的寒风中,;在大雪纷飞的雪山上,;在??b学生、点评。

2、情境引读同学们,纵有千难万难,纵有万水千山,纵有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___回望万里征途,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这一切的一切,在他的眼里,都化为了文中的那句话,“红—军—”一起读出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对,只—等—闲——!(板书)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忆秦娥?娄山关》)“只等闲”的是“五岭逶迤”一起来——腾细浪“只等闲”的是“乌蒙磅礴”——走泥丸“只等闲”中历经过欢欣,“金沙水拍”——云崖暖“只等闲”中也历经了悲壮,“大渡桥横”——铁索寒所以,这“只等闲”里体现了哪些精神啊?学生。

对,这些就是 ___大无畏的精神,就是 ___乐观主义的精神,这就是长征精神哪!(板书)终于,这一切的即将过去了,“更喜”的是一起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延伸阅读, ___实际(2分钟)a从此,红军在长征精神的照耀下,踏上了更为艰苦也更为光辉的征程。

正如 ___在《忆秦娥娄山关》中写到的:(幻灯出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长征才完,“雄关漫道真如铁”,前路是漫长的,因为“苍山如海”,前路更是艰辛的,因为“残阳如血”。

带着你的满腔豪情一起再读这两句话!同学们,“天若有情天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而今,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已成过去,“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愿同学们能继承长征精神,战胜生活与学习中的种种困难,发奋学习,为祖国富强尽一分心力!最后,请同学抄写下这些 ___的名句,背诵下来。

(幻灯出示)天若有情天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民 ___占领南京》)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水调歌头?重上井岗山》)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到韶山》)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