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学设计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合成的概念,掌握合成运动的方法和条件。
2. 让学生理解运动分解的概念,掌握分解运动的方法和条件。
3. 培养学生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运动合成的概念及其方法2. 运动分解的概念及其方法3.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条件4.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合成的方法,运动分解的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条件。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和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和经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运动合成与分解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
2. 新课导入:介绍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定义、方法和条件。
3. 案例分析:分析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中的应用,如物体抛掷、碰撞等。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和经验。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运动合成与分解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通过实时解答和反馈,评估学生对运动合成与分解概念和方法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以及运用运动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物理学家或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讲座,分享运动合成与分解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的案例。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科研机构,直观感受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实际应用。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教案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
2.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原理和方法。
3.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原理和方法。
2. 教学难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计算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原理和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和掌握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运动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
2. 讲解:讲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实例进行解释。
3.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目的方式,巩固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理解和运用。
4.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在实际中的应用。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解题方法和经验,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和应用。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目:布置一些有关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练习题目,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和图片等形式,直观地展示运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
2. 练习题目:提供一些有关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练习题目,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3. 实际案例:收集一些与运动合成和分解相关的实际案例,用于课堂讲解和分析。
3.1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教案完美版
3.1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运动的独立性;2.在具体问题中知道什么是合运动,什么是分运动;3.知道合运动和分运动是同时发生的,并且互不影响;4.知道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运动的独立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会在日常生活中,善于总结和发现问题;2.使学生明确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将曲线运动分解为直线运动.教学重点 1.理解运动的独立性原理;2.对一个运动能正确地进行合成和分解.教学难点 1.实验探究运动的独立性;2.具体问题中的合运动和分运动的判定.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多媒体、CAI课件、小钢球、条形磁铁、玻璃管、水、胶塞、蜡块、秒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般的抛体运动是比直线运动更为复杂的曲线运动,比如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把一枚石子从井口投入井底,但如果从飞行的飞机上把救援物资准确地投放到孤岛的某个区域并不那么容易,这是为何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推进新课一、运动的独立性在共同必修1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析一维运动的方法.对于一个以速度v 0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球(如图所示),如果取t 0=0时刻的位置坐标x 0=0,小球的运动方向为坐标的正方向,则在经过任意时间t 后,小球的位移为:x 0=v 0t .对于一个以加速度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如图所示),如果在t 0=0时刻的位置坐标x 0=0,初速度v 0=0,取汽车的运动方向为坐标的正方向,在经过任意时间t 后,汽车的位移为:221at x =.如果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如图所示),在t 0=0时刻的位置坐标y 0=0,初速度v 0=0,取小球的运动方向为坐标的正方向,则在经过任意时间t 后,小球的位移为:221gt y =.如果小球的运动不是一维运动,比如我们将足球以某一个角度抛出,其运动的轨迹不是直线,而是曲线.如何研究、描述这样的曲线运动呢?在物理学中,我们通常采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来研究曲线运动.即一个复杂运动可以视为若干个互不影响的、独立的分运动的合运动.例如,以某一个角度飞出的足球的曲线运动,在军事演习中空中飞行的炮弹等,可以视为一个沿水平方向的分运动与另一个沿竖直方向的分运动的合运动,并且两个分运动不相互影响,具有独立性.如何理解运动的独立性呢?让我们来做个实验.【合作探究】运动的独立性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两个相同的弧形轨道M、N,分别用于发射小铁球P、Q;两轨道上端分别装有电磁铁C、D;调节电磁铁C、D的高度,使AC=BD,从而保证小铁球P、Q在轨道出口处的水平初速度v0相同.将小铁球P、Q分别吸在电磁铁C、D上,然后切断电源,使两个小铁球能以相同的初速度v0同时分别从轨道M、N的下端射出.实验结果是两个小铁球同时到达E处,发生碰撞.增加或者减小轨道M的高度,只改变小铁球P到达桌面时的速度的竖直方向分量的大小,再进行实验,结果两个小铁球总是发生碰撞.实验结果表明,改变小铁球P的高度,两个小球仍然会发生碰撞.说明沿竖直方向距离的变化,虽然改变了两个球相遇时小球P沿竖直方向速度分量的大小,但并不改变小球P沿水平方向的速度分量的大小.因此,两个小球一旦处于同一水平面,就会发生碰撞.这说明小球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并不影响它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另外,我们还可以用实验证明,小球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也不影响它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也就是说,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与水平方向的运动互不影响,是独立的运动.这就是运动的独立性运动的独立性原理又叫运动的叠加性原理,与功的原理、力的独立性原理合称中学物理三大原理,它是“运动的合成、分解”形成的前提,是解决复杂运动方法形成的关键点.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我们对曲线运动有了基本认识,它比直线运动复杂,为研究复杂的运动,就需要把复杂的运动分为简单的运动.下面我们来学习一种常用方法——运动的合成和分解.1.合运动和分运动(1)做下列演示实验:a.在长80~100 cm、一端封闭的管中注满清水,水中放一个由红蜡做成的小圆柱体R(要求它能在水中大致匀速上浮),将管的开口端用胶塞塞紧.b.将此管紧贴黑板竖直倒置,蜡块就沿玻璃管匀速上升,做直线运动,记下它由A移动到B所用的时间.C.然后,将玻璃管重新倒置,在蜡块上升的同时,将玻璃管水平向右匀速移动,观察到它是向斜向右上方移动的,经过相同的时间,它由A运动到C.(2)分析:红蜡块可看成是同时参与了下面两个运动:在玻璃管中竖直向上的运动(由A到B)和随玻璃管水平向右的运动(由A到D).红蜡块实际发生的运动(由A到C)是这两个运动合成的结果.(3)用CAI课件重新对比模拟上述运动.(4)总结得到什么是分运动和合运动a.红蜡块沿玻璃管在竖直方向的运动和随管做的水平方向的运动,叫做分运动.红蜡块实际发生的运动叫做合运动.b.合运动的位移(速度)叫做合位移(速度);分运动的位移(速度)叫做分位移(速度).2.运动的合成和分解:(1)分运动合运动.(2)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例题剖析】如果在前面所做的实验中玻璃管长90 cm,红蜡块由玻璃管的一端沿管匀速地竖直向上运动,同时匀速地水平移动玻璃管,当玻璃管水平移动了80 cm时,红蜡块到达玻璃管的另一端.整个运动过程所用的时间为20 s,求红蜡块运动的合速度.(1)说明红蜡块参与了哪两个分运动.(2)据实验观察知道,分运动和合运动所用的时间有什么关系?(3)红蜡块的两个分速度应如何求解?(4)如何分解合速度? 【方法引导】 红蜡块沿玻璃管匀速竖直向上的运动和玻璃管水平的移动是两个分运动.这是一个已知分运动求合运动的问题.分运动和合运动所用时间是相同的,可以先分别求出分运动的速度,再求合速度;也可以先求出合位移的大小,再算出合速度.这里我们用第二种方法.【教师精讲】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位移,如上图所示AC 2=AB 2+AD 2,所以合位移22AD AB +=1.2 m合速度的大小为:m/s 100.62-⨯==tAC v 合速度与合位移的方向相同.解法二:【教师精讲】竖直方向的分速度s m sm v /045.0209.01==水平方向的分速度s m s m v /04.0208.02== 合速度:s m v v v /100.622221-⨯=+=合速度与合位移的方向相同.同学们可以比较一下上面的两种方法求合速度,所得的结果完全相同.【例题剖析】飞机以300 km/h 的速度斜向上飞行,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角.求水平方向的分速度v x 和竖直方向的分速度v y .【方法引导】飞机斜向上飞行的运动可以看作是它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把v=300km/h分解,就可以求得分速度.【教师精讲】v x=v cos30°=260 km/hv y=v sin30°=150km/h如果两个分运动都是匀速直线运动,由于分速度矢量是恒定的,合速度矢量也是恒定的,所以合运动也应该是匀速直线运动.如前面我们看到的蜡块的合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但是,如果水平加速移动玻璃管,由于水平分速度矢量不再是恒定的,合速度矢量也不再是恒定的,蜡块就不能做直线运动了.如下图画出了蜡块运动时每隔一秒所到达的位置,可以看出蜡块是沿着曲线运动到C 点的.这里我们看到,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以是曲线运动.反过来,一个曲线运动也可以分解为两个方向上的直线运动.分别研究这两个方向上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弄清作为分运动的直线运动的规律,就可以知道作为合运动的曲线运动的规律.以后,我们将用这种办法研究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巩固训练】1.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B.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不断地变化,但速度的大小可以不变C.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可能不变D.曲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一定同时改变答案:AB2.物体在力F1、F2、F3的共同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突然撤去外力F1,则物体的运动情况是()A.必沿着F1的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必沿着F1的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C.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D.可能做直线运动,也可能做曲线运动答案:D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1.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2.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质点在某一点的瞬时速度的方向在曲线的这一点的切线上.3.当合外力F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有一夹角α时,物体做曲线运动.4.什么是合运动和分运动.5.什么是运动的合成和分解.6.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7.分运动和合运动具有等时性.布置作业课本作业1~4题.板书设计一、运动的独立性1.一个复杂运动可以视为若干个互不影响、独立的分运动的合运动.2.实验与探究:运动的独立性.二、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活动与探究阅读并讨论习题中最后一道题,试着由理论得出结论并寻求实验探究,总结是否与理论推理一致.总结:对学生的研究过程给予评价,最后提出若两个分运动都是匀加速运动,其运动轨迹如何?两个分运动都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其运动轨迹又是如何?。
《第五章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19必修第二册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掌握其基本原理和规律。
2. 能够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掌握平行四边形法则。
2. 教学难点: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包括复杂的曲线运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投影仪、实验器材等。
2. 搜集相关案例和实际问题,以便学生实践操作。
3. 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
4. 安排实验或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法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理解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概念,例如两个分运动合成得到合运动,以及物体做斜上抛运动时,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运动分解等。
2. 讲解概念:让学生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解决复杂运动问题的重要方法,同时介绍平行四边形定则,即两个分运动合成时,其效果要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3. 分组实验:进行一次分组实验,让学生用简单的实验器材模拟两个分运动的合成,以直观的方式理解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和方法。
4. 深入探究:引导学生探究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分解方法,以及如何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分解方式。
同时,介绍运动的独立性原理,即一个分运动不会改变另一个分运动,每个分运动有自己的规律。
5. 案例分析: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检验他们的理解程度。
7. 总结回顾:在课程的最后,总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主要内容,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鼓励学生回顾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8. 布置作业: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运动合成与分解(教学设计)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学设计《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基本理念,中学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生活,需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因此,本节内容的设计重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实验体验合运动与分运动。
二、教材分析“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承接曲线运动的学习,通过本节的学习研究,使学生学会如何用图解法描述曲线运动,同时通过本节的学习,巩固矢量运算的一般法则即平行四边形定则,进一步强化矢量运算的可逆性和等效性,它的目的在于把一些复杂的运动简化成比较简单的运动,并为以后研究平抛运动等复杂的曲线运动提供一种方法,是后面知识的预备和基础。
三、学情分析(一)思维特点高中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很强,乐于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获得新知识。
但由于其认知能力有限,思维还未完全从“经验型”转向“理论型”,因此对科学的实验探究方法认识有限。
(二)知识准备物理知识方面,已经学习了直线运动,知道描述运动的一些物理量,以及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在数学知识方面,已经学习了直角坐标系等基础知识,具备解决物体平面内运动的知识基础。
在认知能力上,对小船渡河等问题也有一定的感性体验和认识,这些就构成了学生学习本小节的知识基础。
(三)存在疑问对于一个物体实际的复杂运动转化成两个简单运动的组成,以及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特征,学生在认识上还很抽象。
四、教学目标以物理新课程标准为教学指导,结合上述学习内容和学生情况分析,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合运动,什么是分运动。
◆理解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特征。
(二) 过程与方法◆利用红蜡块提供的物理情景,引导学生感性认识物体的分运动和合运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重点过程在于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身经历作图、讨论、交流的过程,在知识的发现和能力的形成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及教学反思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及教学反思设计一个好的物理教案,对于高中物理的教学是有很大作用,那么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这一课的物理教案怎么做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呢?下面我为大家带来高中物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对多个具体运动的演示及分析,使学生明确什么是合运动,什么是分运动;合、分运动是同时发生的,并且不互相影响.2、利用矢量合成的原理,解决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具体情况,会用作图法、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有关位移、速度合成和分解的问题.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对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练习和理解,发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对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可分为四部分:演示实验、例题、对运动合成和分解轨迹的分析、思考与讨论,但都是围绕演示实验而展开的,层层深入,由提出问题到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至最后对运动合成和分解问题的进一步讨论.教法建议关于演示实验所用的器材、材料都比较容易得到,实验也容易成功.此实验是本节的重点.一些重要的结论规律都是由演示实验分析得出的.观察红蜡块的实际运动引出合运动,并分析红蜡块的运动可看成沿玻璃管竖直方向的运动,和随管一起沿水平方向的运动,从而得出分运动的概念.着重分析蜡块的合运动和分运动是同时进行的,并且两个分运动之间是不相干的.合运动和分运动的位移关系,在演示中比较直观.而明确了它们的同时性,就容易得出合运动和分运动的速度关系.因此,课本在这里同时讲述了合运动和分运动的位移及速度的关系.即找到了解决运动合成和分解的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它是解决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工具,所以在处理一个复杂的运动时,首先明确哪个是合运动,哪个是分运动,才能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某一时刻的合速度、分速度、加速度,某一过程的合位移、分位移.课本中合运动的定义是:红蜡块实际发生的运动,(由 )通常叫合运动,即实际发生的运动,也理解为研究对象以地面为参照物的运动,再给学生举几个实例来说明如何确定合运动.如:1、风中雨点下落表示风速,表示没风时雨滴下落速度,v表示雨滴合速度.2、关于小船渡河(如图):表示船在静水中的运动速度,方向由船头指向确定. 表示水的流速,v表示雨滴合速度.在研究雨滴和船的运动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先确定雨滴、小船实际运动(合运动).注意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时,合矢量在对角线上,问题马上得到解决.关于例题:例1:将演示实验过程定量讨论.给出两个分运动、及合、分运动的时间,求合速度 .法一;先求出两个分速度再利用矢量合成求v.法二:先利用矢量合成求出s,再由求出v.例2:飞机飞行给出及与某一分速度角度,来求另外两个分速度.其思路先由平行四边形法则画出几何关系,再利用数学计算解决分速度问题.两道例题很简单,但合、分运动关系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充分体现出来.通过练习使学生们加深了对合、分运动的理解.关于分运动的性质决定合运动的性质和轨迹:课本以蜡块的运动说明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不一定都是直线运动.为了搞清楚蜡块哪种情况下做直线运动,哪种情况下做曲线运动.这里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究,得出结论:两个直线的合运动也可以是曲线运动.研究复杂的运动,可以根据不同方向分运动来研究复杂运动情况.关于思考与讨论:本节只研究了互成角度的运动,其合成和分解遵从矢量合成规律——平行四边形定则.那么初速度为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看作同一直线上哪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引导学生对同一直线上的运动合成和分解问题进行讨论,得出该运动也满足矢量合成规律(注意正方向),使我们对矢量合成与分解的规律有了更深的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学反思上周的教学内容主要为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两节,这两节是理学部分的核心内容,要求学生能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合成力的分解。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学设计)
甲、乙两位顾客,分别从自动扶梯和步行楼梯的起点同时上楼,甲在自动扶梯上站立不动,乙在步行楼梯上以每秒上两个台阶的速度匀速上楼(如图所示)。
哪位顾客先到达楼上?如果该楼层高4.56m,甲上楼用了多少时间?【归纳总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分析复杂运动时常用的方法,其实质是a、v 、x的矢量合成与分解,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不仅适用于两个分运动是匀速运动,而且对分运动是变速运动的情况也适用。
(四)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典型问题研究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一个难点,典型问题的处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该部分的典型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类:小船过河问题和关联速度问题。
1.小船过河问题将船实际的运动看做船随水流的运动和船在静水中的运动的合运动.(1)小船过河时间最短问题如图所示,v 水为水流速度,v 静水表示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将船的速度v 静水沿平行于河岸和垂直于河岸方向正交分解,则v 水-v 静水cosθ为船实际上沿水流方向的运动速度,v ⊥=v 静水sinθ为船垂直于河岸方向的运动速度.两个方向的运动情况相互独立、互不影响.过河时间仅由v 静水垂直于河岸的分量v ⊥决定,即t =d/v ,与v 水无关.要使过河时间最短,应使垂直河岸方向的速度最大,如图所示,当sinθ=1,即v 静水垂直于河岸时,过河所用时间最短,最短时间为t =d/v 静水,与v 水无关。
(2)小船过河位移最小问题 情形一、v 静水大于v 水当v 水<v 静水时,过河的最小位移即河的宽度。
如图所示,为了使过河位移等于河宽d ,这时船头应指向河的上游,并与河岸成一定的角度θ,使船的合速度v 的方向与河岸垂直。
情形二、v 静水小于v 水当v 水>v 静水时,如图所示,v s d v 水静水以v的矢尖为圆心,以v静水的大小为半径画圆,当合速度与圆相切时水,α角最大.由三角形的相似性,最小位移为2.关联速度问题关联速度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第一步:先确定合运动,即物体的实际运动。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一、教材分析:“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是高中物理第一册〔必修〕第五章“曲线运动〞的第二节内容。
在这一章中,教材的安排是第一节先讲述曲线运动的概念及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本节讲述曲线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研究较复杂运动的一种方法,即复杂的运动可以看作是几个较简单运动的合运动。
这既是方法介绍又是研究平抛运动的预备知识。
从整个高中物理教材的编排看,第一章中介绍了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平行四边形定那么,这一节是平行四边形定那么在第二个矢量运算中的应用。
学好这一节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平行四边形定那么这一矢量运算法那么,并且能很容易的推广到其它的矢量运算。
矢量运算始终贯穿在高中物理知识内容的全过程中,因此无论从这一章看还是从整个教材看这一节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知识。
学好这节内容,一方面可以深化前面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又为后续学习打好必要的根底。
本节内容可分为四部分:演示实验、例题、对运动合成和分解轨迹的分析、考虑与讨论,但都是围绕演示实验而展开的,层层深化,由提出问题到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致最后对运动合成和分解问题的进一步讨论。
二、知识准备:学生道了什么是曲线运动;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定那么在力的运算中的应用已有深化的认识;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才能。
三、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通过对多个详细运动的演示及分析,使学生明确什么是合运动,什么是分运动;合、分运动是同时发生的,并且不互相影响。
2、知道什么是运动的合成,什么是运动的分解。
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那么。
3、利用矢量合成的原理,解决运动合成和分解的详细情况,会用作图法、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有关位移、速度合成和分解的问题。
才能目的: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才能。
情感目的:通过对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练习和理解,发挥学生空间想象才能,进步对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才能。
四、教学重点:对一个运动能正确地进展合成和分解。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教学设计 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量,可以采用平行四边形定。
根据实验中小球1的运动轨迹,教师提出合位移和分位移,并解释两者的关系;总结得出结论:合位移是两个分位移的矢量和。
接着请学生根据刚才对位移的学习,动脑思考,分析一下合速度和分速度之间的关系。
紧接着教师讲解运动的合成与运动的分解两个概念。
多媒体展示书中例题,请学生思考并解答。
(篮球的运动
可以看成是
水平方向和
竖直方向的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使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就可以求得分速度。
)红蜡块在装有水的玻璃管中的运动
教师让学生思考、讨论,然后回答问题。
教师再讲解、补充、归纳。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如果两个分运动都是匀速直线运动,合运动是什么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教师补充,如果分运动中有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合运动就是曲线运学生观测、思考小球运动情况
水平方向:蜡块随管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竖直方向:蜡块相对管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学生尝试理解认识物体的运动。
1.蜡块相对黑板向右上方运动
2.怎么知道蜡块的运动轨迹?
3.怎么知道蜡块的位移(大小、方向)?
上述过程怎么可以把本来发生的一个实际复杂运动,分解成了2个简单的运动,先分步求解,再合成求解?
4.怎么知道蜡块的速度(大小、方向)
动,并介绍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指 s、v、 a 的合成与分解。
速度、位移、加速度都是矢量,合成与分解时均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运动的合成是惟一的,而运动的分解不是惟一的,通常按运动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分解。
教师使用生活中常见的实例来
根据情景具体分析。
学生尝试自己做实验。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教案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原理和技巧。
3. 培养学生运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定义。
2.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原理。
3.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技巧。
4.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原理和技巧。
2. 教学难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原理和技巧。
2. 利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解决实际问题。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两个运动合成或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原理和技巧,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基础知识。
3. 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原理和技巧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分享解题经验和技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运动合成和分解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 问题解答评估:评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检查学生是否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思考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反思教学内容:思考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3. 反思学生表现:思考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八、课后作业2. 设计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知识解决。
3. 收集有关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实例,进行分析和解题,增强实践能力。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合成的概念,掌握合成运动的方法和条件。
2. 让学生理解运动分解的概念,掌握分解运动的方法和条件。
3. 培养学生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的合成(1)概念:运动的合成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两个或多个运动进行,形成一个新的运动。
(2)合成运动的方法和条件:①保持运动方向不变,改变运动速度;②改变运动方向,改变运动速度;③改变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
2. 运动的分解(1)概念:运动的分解是指将一个运动分解为两个或多个相互独立的部分,分别研究其运动特点。
(2)分解运动的方法和条件:①保持原运动方向,改变分解速度;②改变原运动方向,改变分解速度;③改变原运动方向和分解速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2)合成运动和分解运动的方法和条件。
2. 教学难点:(1)运动合成与分解过程中速度的计算;(2)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规律。
2. 利用多媒体演示,直观展示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
3.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两个人向前走,讨论他们合成的运动是什么,引出运动的合成概念。
2. 探究运动的合成:(1)让学生尝试画出两个相互垂直的匀速直线运动合成的运动轨迹;(2)引导学生发现合成的运动速度和方向的变化规律。
3. 探究运动的分解:(1)让学生尝试将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分解为两个相互垂直的运动;(2)引导学生发现分解的运动速度和方向的变化规律。
4. 巩固知识:通过多媒体演示,展示一些实际例子,如物体在平面内的运动,让学生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进行分析。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方法和条件。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学设计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定义。
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
3.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教学难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和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和方法。
2. 利用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奥运会开幕式上的集体运动,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2. 新课导入:介绍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定义。
3. 理论讲解:讲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
4. 实例分析:分析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5. 动手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实践操作。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和实例。
2. 实践材料:用于学生分组进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实践操作。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奥运会开幕式上的集体运动,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2. 介绍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定义。
3. 讲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
4. 分析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5. 学生分组进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实践操作。
九、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原理,分析生活中的运动现象。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
2.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有何改进措施。
3. 反思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物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教案
物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教案第一章: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简介1.1 学习目标: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掌握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能够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1.2 教学内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定义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应用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图形、动画等辅助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理解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通过举例介绍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1.4.2 讲解:讲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定义和原理利用图形、动画等辅助教学工具进行演示1.4.3 练习: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进行解决分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结果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问第二章:运动的合成2.1 学习目标:掌握运动的合成的方法能够正确计算两个运动的合成2.2 教学内容:运动的合成的方法运动的合成计算公式运动的合成实例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图形、动画等辅助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理解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通过举例介绍运动的合成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2.4.2 讲解:讲解运动的合成的方法和计算公式利用图形、动画等辅助教学工具进行演示2.4.3 练习: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运动的合成进行解决分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结果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问第三章:运动的分解3.1 学习目标:掌握运动的分解的方法能够正确计算两个运动的分解3.2 教学内容:运动的分解的方法运动的分解计算公式运动的分解实例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图形、动画等辅助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理解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通过举例介绍运动的分解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3.4.2 讲解:讲解运动的分解的方法和计算公式利用图形、动画等辅助教学工具进行演示3.4.3 练习: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运动的分解进行解决分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结果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问第四章: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4.1 学习目标:能够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掌握运动合成与分解的运用方法4.2 教学内容:运动合成与分解的运用方法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实际问题实例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图形、动画等辅助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理解4.4 教学步骤:4.4.1 导入:通过举例介绍运动合成与分解的运用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4.4.2 讲解:讲解运动合成与分解的运用方法和实例利用图形、动画等辅助教学工具进行演示4.4.3 练习: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运动合成与分解进行解决分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结果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问第五章:复习与巩固5.1 学习目标:巩固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提高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2 教学内容:复习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原理、方法和运用5.第六章: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实验探究6.1 学习目标:理解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实验原理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实验能够分析实验结果,验证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原理6.2 教学内容: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实验原理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实验步骤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实验结果分析6.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学生实验操作、讨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探究6.4 教学步骤:6.4.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实验意义6.4.2 讲解:讲解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实验原理和步骤演示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实验操作6.4.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6.4.4 讨论与分析: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验证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原理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问第七章:运动合成与分解在生活中的应用7.1 学习目标:了解运动合成与分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学会运用运动合成与分解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2 教学内容:运动合成与分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运动合成与分解在生活中的应用方法7.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7.4 教学步骤:7.4.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合成与分解在生活中的应用7.4.2 讲解:讲解运动合成与分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和方法展示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实际应用7.4.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7.4.4 实际操作: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运用运动合成与分解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问第八章: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综合训练8.1 学习目标:巩固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知识提高运用运动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8.2 教学内容: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综合训练题型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综合训练实例8.3 教学方法:采用练习、讨论、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8.4 教学步骤:8.4.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综合训练8.4.2 讲解:讲解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综合训练题型和实例展示相关题目,引导学生了解综合训练的要求和技巧8.4.3 练习:学生进行练习,运用运动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分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结果8.4.4 展示:学生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创新方法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问第九章: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拓展与提升9.1 学习目标:学习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拓展知识提高运用运动合成与分解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拓展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2 教学内容: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拓展知识运动合成与分解在复杂问题中的应用9.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复杂问题9.4 教学步骤: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五章复习与巩固:在这个环节,学生需要回顾和巩固之前学过的内容,包括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原理、方法和运用。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定义及意义。
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数学表达式。
3.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及数学表达式。
2. 教学难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2. 利用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物体进行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引发学生对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及意义。
3. 知识讲解:讲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数学表达式。
4.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展示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中的应用。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理解和应用。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实例分析中的表现,检查学生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相关知识。
八、课后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评估教学效果。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3. 收集学生作业,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九、拓展与延伸1. 介绍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卫星导航、激光技术等。
2. 引导学生关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如生物学、化学等。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教案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教案第一篇: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教案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具体情景中,知道合运动、分运动分别是什么,知道其同时性和独立性;(2)知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3)会用作图和计算的方法,求解位移和速度的合成与分解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抛体运动的观察和思考,了解一个运动可以与几个不同的运动效果相同,体会等效替代的方法;(2)通过观察和思考演示实验,知道运动独立性.学习化繁为筒的研究方法;(3)掌握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处理简单的矢量运算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培养观察能力;(2)通过讨论与交流,培养勇于表达的习惯和用科学语言严谨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1)明确一个复杂的运动可以等效为两个简单的运动的合成或等效分解为两个简单的运动;(2)理解运动合成、分解的意义和方法。
2.难点:分运动和合运动的等时性和独立性;应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学用具:演示红蜡烛运动的有关装置。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曲线运动?2.曲线运动的特点是什么?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二、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曲线运动的定义,性质及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先来回顾一下这几个问题:什么是曲线运动?(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是曲线运动。
)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做曲线运动?(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曲线运动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但我们还投有对曲线运动进行深入的研究,要研究曲线运动需要什么样的方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新课教学我们先来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研究直线运动的,同学们可以从如何确定质点运动的位移来考虑。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运动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意义1.2 教学内容运动的定义与分类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法1.4 教学步骤引入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的分类讲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第二章:运动的合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运动的合成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运用运动的合成解决实际问题2.2 教学内容运动的合成的原理运动的合成的方法与步骤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法2.4 教学步骤讲解运动的合成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运动的合成的意义讲解运动的合成的方法与步骤,通过示例让学生掌握运动的合成的方法第三章:运动的分解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运动的分解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运用运动的分解解决实际问题3.2 教学内容运动的分解的原理运动的分解的方法与步骤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法3.4 教学步骤讲解运动的分解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运动的分解的意义讲解运动的分解的方法与步骤,通过示例让学生掌握运动的分解的方法第四章: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生活中的应用4.2 教学内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法4.4 教学步骤讲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际意义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解决实例中的问题,并展示解题过程与结果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拓展知识5.2 教学内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拓展知识介绍5.3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法5.4 教学步骤介绍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拓展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六章:运动的合成案例分析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深化对运动合成方法的理解。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定义。
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
3.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4.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教学难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2. 利用多媒体演示,直观地展示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
3. 进行实例分析,让学生亲身体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教学课件或教案。
3. 实例分析材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投篮或踢足球,引出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定义,解释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3. 理论讲解:详细讲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包括向量加法和向量减法。
4. 实例演示:利用多媒体演示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
5.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分享解题心得。
七、练习与拓展1.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2.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的作业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拓展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体育、工程等,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研究。
八、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强调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强调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醒学生关注身边的运动现象。
3.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和探索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问题,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等。
《第五章 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观点。
2. 能够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原理诠释常见物理现象。
3. 学会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并掌握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原理。
2. 难点: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原理诠释并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准备教学视频和相关图片,准备实验器械(如滑轮、细绳等),准备一些经典的实际运动问题供学生讨论。
教室上应用的课件,以及一些习题以供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小船渡河、斜抛运动等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提出问题:这些运动中包含了哪些物理规律?如何用物理规律来诠释这些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探究: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可以应用多媒体播放小船渡河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船的实际运动,探究船的运动轨迹和合运动的干系,从而引出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观点。
(1) 斜抛运动的分解:通过实验演示斜抛运动的过程,引导学生将斜抛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竖直上抛运动。
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验证分解的正确性。
(2) 运动的合成:在探究了运动的分解之后,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的合成规律,可以通过动画演示两个分运动合成一个合运动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并总结运动的合成规律。
3. 讲解: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基本观点、基本规律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应用: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如小船渡河问题、多物体运动合成与分解问题等,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解答。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基本观点、基本规律以及应用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
6. 作业:安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稳固所学知识,并思考生活中的其他运动现象,尝试用所学的物理规律进行诠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学设计
[物理2(必修)司南版(山东科技出版社)第3章第1节]
福建省石狮第一中学欧有遐
一、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学习曲线运动的起始篇,是学生在学习研究了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较简单的直线运动后从定量研究直线运动规律进入定量研究曲线运动规律的转折点。
通过本节的学习研究,使学生学会如何用平面坐标系和图解法描述曲线运动,如何通过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把运动物体实际表现的复杂运动分解成儿个简单的分运动,从而利用研究分运动的性质和轨迹来确定物体实际表现的运动的性质和轨迹。
同时通过本节的学习,巩固矢量合成的一般法则即平行四边形定则,进一步强化矢量运算的可逆性和等效性原理。
二、学情分析
1、知识结构上,学生在物理方面已经学习了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以及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数学方面,已经学习了直角坐标系等基础知识,具备解决物体在平面内运动问题的知识基础,在能力结构上,对于如渡河问题也有一定的感性体验和理性认识,所有这些构成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基础。
2、学生对一个物体实际的复杂运动可以看作是两个简单运动的组成的认识在理解上还很抽象,对物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并能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合成与分解没有感性认识,不能很好区分实际例子中物体合运动和分运动,同时还对物体在两个方向的运动是相互独立的还存在疑问,这就要求教学中必须提供来源于生活中的大量事例和能进行探究的实验素材,帮助学生提升感性认识,内化解决问题方法,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l、在一个具体问题中知道什么是合运动,什么是分运动;知道合运动和分运动具有等时性,独立性。
2、知道什么是运动的合成,什么是运动的分解,理解运动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3、会用作图法和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有关位移和速度的合成、分解问题,理解合运动是由分运动组成的,分运动的性质决定合运动的性质和轨迹。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船渡河提供的物理情景,引导学生建立直角坐标系描述小船的运动。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能力;假设水不流动,想象船的分运动;假设船的发动机停止工作,想像出船随水而动的另一个分运动。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运动独立性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理论与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和能力,让学生经历实验、作图、讨论、交流的过程,在知识的发现和能力的形成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合作交流问题,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
激发对科学的求知欲,增强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欲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2、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学会自主学具有敢于坚持真
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明确一个复杂的实际物体运动可以等效为两个简单的运动,理解运动合成、分解的意义和方法。
难点:1、具体实际问题中合运动和分运动的判定。
2、分运动和合运动的矢量性和独立性。
五、教学媒体运用
1、演示合运动与分运动关系实验装置
2、研究运动独立性的实验装置
3、PPT教学演示课件、视频录像剪接、计算机、投影仪。
六、教学流程
七、教学程序设计
)船在流动河水中开动,同时参与上述两
个运动,船经相同时间从
【板书】物体合运动与分运动意义
如果一个物体同时参与两个运动,则这两个运
动称为分运动,物体实际的运动称为合运动
解决问题3:合运动与分运动关系、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矢量性
)提供合运动与分运动装置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
运动轨迹3是蜡块的合运动,运动轨迹
和运动轨迹2是分运动。
以轨迹1的位移x和轨2的位移y为邻边
学生实验:
)引导学生分析:
改变小球P的高度,两小球仍然发生碰
撞,说明两个小球在竖直方向距离的变化,
虽然改变两球相遇时小球P在竖直方向速度
分量的大小,但并不改变小球P在水平方向
的速度分量的大小,也就是说小球在竖直方
向的运动并不影响它在水平方向的运动,即
物体的两个分运动是独立的。
实际应用
一只小船横渡小河,小河宽为d,
静水的恒定速度为v1河水的流速为> v2。
)若使小船渡河时间最短,船头应对什么方向,最短时间是多少?
)若使小船渡河距离最短,船头应对什么
思考讨论
m/s
八、教学设计点评
本节课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在学生原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通过以预设问题为开始,实验,分析、探究、归纳、总结为过程,最后解决和提出新问题为结束的三阶段循环,师生共究,交换信息,最终达成构建学生新的认知结构和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本节课在教学的开始,通过播放视频录像剪接预设了解决抛体运动和渡河问题两个教学目标,设疑激趣,目标明确,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表现了物理学科理论价值和技术价值。
渗透了高中物理课程的教育功能在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使其今后能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的核心理念。
在探究渡河问题的合运动和分运动的关系的教学中,本节课首先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合运动和分运动的关系,突破学生概念模糊、空间想象力缺乏的学习困难,在探究合运动和分运动的矢量性实验中,要求学生课前利用小制作的方法制作器材,变演示实验和小组实验,解决了实验的可视性较差的问题,在实验结果的分析中借助于学生已具备的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方法,突显了运动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
为了使学生体验运动的独立性,教学中使用了弧形轨道球碰撞实验,通过使两个小球在竖直方向距离的变化,改变两球相遇时小球P在竖直方向速度分量的大小,但并不改变小球P在水平方向的速度分量的大小,也就是说小球在竖直方向的运动并不影响它在水平方向的运动,说明了物体的两个分运动是独立的结论,由于小球运动较快,学生不容易观察到小球是否有碰撞,实验中可以设计利用频闪光源现场拍摄的办法获得照片,再进行处理。
本节课在实践应用中,关注学生知能落实,强调知识实际应用,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体现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