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标准体系建设政策汇总分析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标准法规体系建设及国际协调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及产业发展现状最近几年,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方法、新工具的推动之下,智能网联汽车正在加速发展。
包括汽车及相关行业在内的各个主要企业都陆续公布了智能网联汽车,特别是自动驾驶汽车商品化的时间节点。
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新型科技企业发展正在呈现分化的趋势,其中一些企业正在逐步消亡,而另一些企业则正在不断地发展壮大。
智能网联汽车相关行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合作更加密切、务实。
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硬件成本随着技术的发展正在快速下降。
以智能化为基础、融合网联化的技术路线逐步成为行业内的共性选择。
国内外企业都在积极地探索自动驾驶车队的自运营等新模式,部分汽车企业开始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商业化运行。
除了高速公路、市区之外,现在代客泊车、码头场站等新的潜在应用场景也受到普遍关注。
当前,智能网联汽车正处于从测试验证向商品化过渡的关键时期。
在这种情况下,交通:自动驾驶汽车提出,于2019年3月划于2020内容的协调。
评价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体系。
今年工信部(第50号)令鼓励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因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原因,不能满足本办法规定的准入条件的,企业在申请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时可以提出相关准入条件豁免申请。
这为智能网联汽车在中国商品化开了一个口子,提供了便利。
智能网联汽车国际标准法规协调已经进入实质阶段。
联合国改组成立了自动驾驶工作组;制定出台了有关自动驾驶法规协调的战略规划《自动驾驶汽车框架文件》;基本完成了信息安全及软件升级相关技术内容的协调,正在准备法规的制定;启动了EDR/DSSAD(事件数据记录仪/自动驾驶汽车数据记录系统)法规协调;正在协同推进自动驾驶功能及新型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自动驾驶特别工作组完成了对自动驾驶相关标准项目以及体系的梳理;预期功能安全(SOTIF,ISO/PAS 21448)标准已经形成工作组草案;信息安全工程SAE 21434)标准协调已经进入委员会草案阶段;自动驾驶测试场景相关标准完成了立项投票;设立了自动驾驶数据融合类标准项目;启ISO 22133自动驾驶试验目标检测及控制ISO/TR 21959自动驾驶条件下人类状态等一系列重要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作者:辛国斌来源:《人民交通》2018年第05期智能网联汽车在正式推向市场之前,必须要在真实交通环境中进行充分的测试,全面验证自动驾驶功能,实现与道路、设施及其他交通参与者的协调,这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和应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
4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奠定了基础。
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不仅是解决汽车社会面临交通安全、道路拥堵、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等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构建智慧出行服务新型产业生态的核心要素,更是推进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已成为新时代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全球汽车产业技术变革的战略制高点。
目前,包括美、欧、日等在内的汽车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将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纷纷加快产业布局、制定发展规划,通过技术研发、示范运行、标准法规、政策支持等综合措施,加快推动产业化进程。
跨国车企已经实现部分自动驾驶(L2级)汽车的批量生产,少数高端品牌已率先推出有条件自动驾驶(L3级)汽车;以谷歌为代表的新技术力量,也在积极开展全自动驾驶技术(L4、L5级)的研发和测试。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中国制造2025》已将智能网联汽车列入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在国家制造强国领导小组下,专门成立了20个部门组成的车联网产业发展专项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先后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发布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成立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开展封闭、半封闭区域测试验证等。
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测试分析
FRONTIER DISCUSSION | 前沿探讨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测试分析马亚芳 王文杰 顾可 李奎奎河南凯瑞车辆检测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河南省焦作市 454950摘 要: 本文研究了《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测试规程(试行)》中关于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测试的方法,同时对测试车辆通用要求进行了分析,对相关测试项目所涉及的因素进行了总结,使其在实际测试过程中,达到缩短测试周期、提高场地利用率,节省测试成本的目的,为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测试提供专业的指导性意见。
关键词:智能网联汽车 测试车辆 自动驾驶1 引言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汽车产业的快速转型升级,智能网联汽车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自2018年4月,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部联合发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文件以来,全国各地相继发布了相应的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要求,《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测试规程(试行)》也在2018年8月随之发布。
管理规范要求测试车辆在开展实际道路测试前应在封闭道路、场地等特定区域进行充分的实车测试,并由国家或省市认可的从事汽车相关业务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验证。
虽然三部委于2021年7月已发布最新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最新测试规程仍未发布,18版的测试规程测试方法仍然对国内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2 通用要求管理规范规定申请进行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的车辆适用范围为乘用车、商用车辆和专业作业车,不包括低速汽车和摩托车。
测试规程中就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测试的通用条件和相关定义进行了描述。
同时规定了测试车辆通用要求、测试场景通用要求、测试过程要求及测试仪器及设备要求。
下面对相关要求进行描述。
2.1 测试车辆通用要求规定测试车辆符合以下条件:未办理过机动车注册登记;满足对应车辆类型除耐久性以外的强制性检验项目要求;对因实现自动驾驶功能而无法满足强制性检验要求的个别项目,需提供其未降低车辆安全性能的证明;具备人工操作和自动驾驶两种模式,且能够以安全、快速、简单的方式实现模式转换并有相应的提示,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将车辆即时转换为人工操作模式;具备车辆状态记录、存储及在线监控功能,能实时回传车辆标识(车架号或临时行驶车号牌信息等)、车辆控制模式、车辆位置、车辆速度、加速度、行驶方向等运动状态信息,并自动记录和存储下列各项信息在车辆事故或失效状况发生前至少90秒的数据,数据存储时间不少于1年。
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
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第一条为加快推动**市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及应用,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开展规模化测试运行和商业化探索,指导和规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和示范运营工作,控制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和示范运营风险,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提高全市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水平,推动**高水准建设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工信部联通装[2023)97号)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在**市行政区域范围内进行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和示范运营等活动。
本实施细则所称道路测试,是指在各类道路(包括高速公路)指定路段和特定区域范围内进行的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测试活动。
本实施细则所称示范应用,是指在各类道路(包括高速公路)指定路段和特定区域范围内进行的具有试点、试行效果的智能网联汽车载人载物运行活动。
本实施细则所称示范运营,是指在各类道路(包括高速公路)指定路段和特定区域范围内进行的,对智能网联汽车开展载人、载货或者特种作业的商业试运营活动。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智能网联汽车,是指可以由自动驾驶系统替代人的操作在道路上安全行驶的汽车,包括有条件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三种类型。
有条件自动驾驶,是指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在设计运行条件下完成动态驾驶任务,在自动驾驶系统提出动态驾驶任务接管请求时,驾驶人应当响应该请求并立即接管车辆。
高度自动驾驶,是指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在设计运行条件下完成所有动态驾驶任务,在特定环境下自动驾驶系统提出动态驾驶任务接管请求时,驾驶人应当响应该请求并立即接管车辆。
完全自动驾驶,是指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完成驾驶人能够完成的所有道路环境下的动态驾驶任务,不需要人工操作。
第二章管理机构职责第四条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共同成立**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联席工作小组(以下简称“联席工作小组”)。
我国自动驾驶道路测试开展情况、问题及建议
我国自动驾驶道路测试开展情况、问题及建议杨婕【摘要】道路测试是全面验证自动驾驶车辆功能,实现车、路、人云协同,确保车辆安全、可靠、高效运行的重要手段,对推进自动驾驶技术成熟与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当前,美欧日等国持续推动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的全面开展.今年,我国中央和地方纷纷出台自动驾驶道路测试规范,已在多地开展自动驾驶道路测试.通过数月的道路测试可以发现,当前存在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不健全、申请流程繁琐与道路测试场景简单、测试道路基础设施不完善、事故责任分配有待明晰等影响道路测试健康发展的系列问题,亟待完善现行道路测试规范、建立自主创新体系、构建测试保障体系、逐步开放试点项目以及明确主体责任分配体系,以进一步推动我国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的健康发展.【期刊名称】《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年(卷),期】2019(000)003【总页数】6页(P31-36)【关键词】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政策建议【作者】杨婕【作者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北京 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3;F491 国外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最新进展情况当前,国外自动驾驶已经基本完成了从实验室研发向道路测试的进程转变。
道路测试是开展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和应用的关键环节,包括虚拟测试、封闭园区测试、指定道路测试以及公开道路测试等四个阶段。
总体上来看,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或地区已基本上进入公开道路测试阶段。
同时,国外从以确立自动驾驶法定地位的立法规定、以构建安全保障体系的安全规范、以加强数据利用和保护的数据管理、以规定有关主体责任的责任分配等方面进行制度设计,为自动驾驶道路测试保驾护航。
美国是最早推进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的国家,自其2011年颁布首部州立法允许道路测试至今,全球众多国家都在积极推动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纷纷斥巨资建造测试示范区,引导产业标准规范制定,通过解决道路测试的技术难题,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发展,抢占产业的优势地位。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分级评价体系》发布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分级评价体系》发布作者: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2020年第42期
本报讯為了统一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测试标准,推动实现测试场测试结果在长三角区域的通用互认,上海淞泓智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积极承担科研探索任务,制定《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分级评价体系》。
据悉,《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分级评价体系》以交通运输部2018年印发的《自动驾驶封闭测试场地建设技术指南(暂行)》和《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设计技术要求》(T/CSAE 125-2020)为依据,围绕“总体要求”、“测试道路一般要求”、“道路类型要求”、“测试道路特定要求”、“道路网联环境要求”、“配套服务要求”6个评价指标,将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分为三个等级、六个类别。
TCMAX116-01—2018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能力评估内容与方法
T/CMAX
中关村智通智能交通产业联盟团体标准
T/CMAX 116-01—2018
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能力评估内容与方法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field test capability assessment for automated vehicle
2018-02-11 发布
2018-02-11 实施
中关村智通智能交通产业联盟 发 布
T/CMAX 116-01—2018
目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评估内容.................................................................. 3 5 评估操作要求.............................................................. 6 6 评估评判................................................................. 20 附 录 A.................................................................. 31 附 录 B.................................................................. 63
我国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安全性分析
TRAFFIC AND SAFETY | 交通与安全我国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安全性分析侯建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吉林省长春市 130013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不断提高,汽车已成为人类最常用的出行工具之一,自动驾驶汽车也被研发出来,为了加强管理,我国的信息部门、交通部门、公安部门在2018年4月12日联合颁布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
这项规则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在自动驾驶汽车方面又迈向了一个新的征程。
因此我们应当将发展现状与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相结合,从多个角度考虑自动驾驶技术在安全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智能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 自动驾驶 汽车安全“阿尔法巴”智能公交车,2017年12月在深圳开始试运行后,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许多城市开始陆陆续续的推出智能公交, 智能驾驶技术不光在公交车方面得到发展,环卫部门的环卫车、京东的配送车等都智能驾驶技术都相继进行了试运行。
这些以前只能在大脑里想象的技术如今终于在现实中实现了,同时也说明我国的智能汽车时代在不久的将来会实现。
这就像著名学者安东尼吉登斯所说的一样,一些传统的观念可能比当前的观念更具有说服力,但是在潮流与创新的推动下,当前的观念可能会更胜一筹,尤其是在技术之一方面重点突出了这一现象,在其他的领域也有所渗透。
1 “智能汽车”的界定虽然我国的相关部门已将“智能网联汽车”在《路测规范》中称为惯用术语,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人驾驶、自动汽车等词语也逐渐渗透融入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各种词语相继而出的浮现在人们的脑海里,将他们的意思混淆在一起已经成为常见的现象,而我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要将这些专业词语的意思搞明白,弄懂具体指的是什么。
从发展水平这个方向来看,无人驾驶、自动驾驶这些词语是智能汽车在发展中,自动驾驶技术在各个不同阶段的所发展的水平。
判定智能汽车技术在发展中的标准,可以通用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装置在相应阶段的配置高低,以及面对复杂的环境智能决策与环境感知程度,最为突出的是在不同阶段自动化控制功能的强弱程度。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版)》发布
龙源期刊网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版)》发布
作者:
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2018年第41期
近日,工信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印发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版)》(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明确提出,到2018年,累计制修订150项以上智能制造标准,基本覆盖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
到2019年,累计制修订300项以上智能制造标准,全面覆盖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建设智能制造标准试验验证平台,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按照“三步法”原则建设完成。
第一步,通过研究各类智能制造应用系统,提取其共性抽象特征,构建由生命周期、系统层级和智能特征组成的三维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从而明确智能制造对象和边界,识别智能制造现有和缺失的标准,认知现有标准间的交叉重叠关系;第二步,在深入分析标准化需求的基础上,综合智能制造系统架构各维度逻辑关系,将智能制造系统架构的生命周期维度和系统层级维度组成的平面自上而下依次映射到智能特征维度的五个层级,形成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智能赋能技术、工业网络等五类关键技术标准,与基础共性标准和行业应用标准共同构成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第三步,对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分解细化,进而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指导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及相关标准立项工作。
(路沙)。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
完成《智能网联汽车法律法规适 用性分析》报告,现有的法律法规对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有些不适用,或者 是阻碍性的条款。在国外已经有很多 的国家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法规法律适 用性进行了分析,有的国家已经就某 些条款进行了修改。针对公安、交通、 信息、通信等 24 部法律法规,以及 目前我们正在执行的 79 项汽车强制 性标准进行了法律法规适用性分析,
锐见 INSIGHT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
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炜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汽车标准化研究所副总工程师
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成为汽车产 业发展重要未来。2015 年底受工信 部委托,汽标委启动智能网联汽车标 准体系的建设工作,历时 2 年,2017 年 12 月,工信部、国标委联合批准 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方 案。在这个体系指南里提出了两个建 设目标:在 2020 年初步建立能够支 撑驾驶辅助及低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 网联汽车标准体系,重点规划了 30 项重点标准制定项目;2025 年形成 支撑高级别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标准体 系,总计标准项目有 100 项,基本能 够支撑和促进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智能 化以及网联化融合发展,以及技术和 产品的推广。
为了支撑国际标准法规的协调 与制定,我们专门成立了国际法规标 准协调专家组及国际专家咨询组。这 个咨询组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能 够科学的利用国际社会先进的技术资
源,以及各位专家的经验和优势,为 我们国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制定提 供一些咨询。另一方面是能够让国际 社会充分了解我们国家智能网联汽车 标准动态,特别是我们制定具有中国 特色标准的目的和想法,能够避免因 信息的不对等而造成的不必要的误解 和不理解。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设计技术要求》标准解读
70 学会之窗轻型汽车技术2020(7)字B之窗信息服务《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设计技术要求》标准解读编辑部摘编近期,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了T/CSAE 125-2020《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设计技术要求》。
该标准由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单位——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牵头组织并起草,相关 单位参与编制。
1制定背景1.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汽车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 展,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里面 明确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列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 之一。
智能网联汽车是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 融合的重要载体,工信部持续发布智能网联汽车 标准体系建设规划。
2. 工信部标准化工作要点要求推动标准制定工信部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要求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标准的制定。
2018年要点 指出,尽快启动汽车网联标准的研究与制定,适时 申请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团体标准的立项。
2019年要点指出,全面开展自动驾驶相关标准研 制。
2020年要点指出,加大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管 理所需标准的有效供给,推进模拟仿真、封闭场地 和实际道路测试评价类系列标准制定。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标准,按照标准化工作 要点要求,适时组织行业企业启动标准制定工作。
3. 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必不可少道路测试是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和应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智能网联汽车在正式推 向市场之前,必须要在真实交通环境中进行充分 的测试。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的建设和运营 对于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中央及地方相关主管部门陆续出台政策规划,在 项目支持、测试示范区建设与应用等方面营造良 好的生态环境。
2018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 运输部三部委联合发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 管理规范》,管理规范要求测试车辆应在封闭道 路、场地等特定区域进行充分的实车测试,并由国 家或省市认可的从事汽车相关业务的第三方检测 机构进行检测验证,测试车辆必须通过封闭测试 区的测试并且申请路测牌照后才能在指定道路和 区域行驶。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18年)》
智能网联汽车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
-3-
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 X(人、车、路、 云端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 协同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 最终可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构建科学、合理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应充分考虑不同 层面的基本情况并理清构建思路:面向未来技术,避免对技术创 新和产业发展形成的制约;以智能化为主,同时考虑智能化和网 联化两条路径;立足基本国情,适应我国道路交通特点与产业需 求;科学进行分类,合理确定层级、定位和适用范围;确定工作 进度,加快急需标准项目的制修订;强化体系协调,实现与其它 相关行业标准的兼容;坚持开放态度,积极参与国际标准法规的 制定与协调。在充分考虑以上构建思路的基础上,着重从技术逻 辑结构和产品物理结构两个层面进行系统分析,剖析智能网联汽 车技术和产品基本特性,构建整个标准体系。
前言
为了加强顶层设计,全面推动车联网产业技术研发和标准制 定,推动整个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 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组织制定《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 南》(以下简称《建设指南》)。
车联网产业是汽车、电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 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是全球创新热点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建 设指南》充分发挥标准在车联网产业生态环境构建中的顶层设计 和基础引领作用,按照不同行业属性划分为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 系、信息通信标准体系、电子产品与服务标准体系等若干部分, 为打造自主可控、具有核心技术、开放协同的车联网产业提供支 撑。
(一) 技术逻辑结构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逻辑的两条主线是“信息感知”和“决策 控制”,其发展的核心是由系统进行信息感知、决策预警和智能 控制,逐渐替代驾驶员的驾驶任务,并最终完全自主执行全部驾 驶任务(如图 1 所示)。根据《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智能 网联汽车可分为智能化与网联化两个层面;智能网联汽车通过智 能化与网联化两条技术路径协同实现“信息感知”和“决策控制” 功能。
《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测试规程》编制说明
《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测试规程》编制说明一、编制背景2018年4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以下简称《管理规范》),对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申请、审核、管理以及测试主体、测试驾驶人和测试车辆要求等进行规范。
按照《管理规范》,测试车辆应在封闭道路、场地等特定区域进行充分的实车测试,由国家或省市认可的从事汽车相关业务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其自动驾驶功能进行检测验证、确认其具备进行道路测试的条件,方可申请进行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还提出了14项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检测项目。
目前,国内已有十余个省市级地方政府依据《管理规范》制定实施了相关实施细则,部分地方开始发放测试牌照。
但从整体来看,各地方对自动驾驶功能测试项目的场景设置、测试规程及功能要求等繁简、难易程度差别较大,给测试主体多地开展自动驾驶测试造成了一定障碍,迫切需要对应《管理规范》规定的自动驾驶功能制定出台统一的测试场景、测试规程及通过条件,用于指导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自动驾驶功能检测验证。
二、编制过程为配合和支撑《管理规范》所列自动驾驶功能检测项目的规范开展,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智能网联汽车分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汽标委智能网联汽车分标委”)受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司委托,牵头组织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相关组织、机构和骨干企业成立《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测试规程》(以下简称《测试规程》)编制组,开展《测试规程》的研究与编写工作。
2018年3月15日,《测试规程》编制组在北京成立并举行了第一次讨论会,就《测试规程》编制的原则、整体思路等内容等进行初步探讨和研究。
2018年4月13日,《测试规程》编制组在天津召开第二次讨论会,研究确定了总体思路、重点内容、工作计划及分工。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体系建设可行性报告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体系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2022年9月18日目录1.项目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项目背景 (1)1.2研究意义 (1)1.3市场前景或推广领域 (2)2.项目研究现状与基础 (3)2.1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与评价 (3)2.2前期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 (5)2.2.1 研究基础 (5)2.2.2 工作条件 (6)3.项目研究内容与方案 (8)3.1研究内容、目标 (8)3.2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10)3.2.1研究方案 (10)3.2.2可行性与先进性分析 (35)3.3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35)3.4年度研究计划、预期研究成果及分工 (36)3.4.1年度研究计划 (36)3.4.2预期研究成果 (37)4.项目预期经济、社会效益 (37)4.1 预期经济效益 (37)4.2 预期社会效益 (38)- I -1.项目背景及研究意义1.1项目背景随着国家各部委在“十四五”规划、《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等政策文件中明确支持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的发展。
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关于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提出了对于自动驾驶发展的鼓励与支持。
地方层面上,《某省智慧交通建设工作方案》、《某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等文件也出台了对应的政策支持与保障措施。
某市新区已落成某省智慧交通与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测试应用示范基地,为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技术提供了完备的测试环境。
综上,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已然成为我国汽车产业的重大战略发展方向,汽车发展呈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趋势。
智能网联汽车及其衍生的端-边-云架构的平台系统,是一个跨传统汽车电子、信息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的多元化系统,涵盖人、车、交通信号系统等多个维度,同时也带来了信息安全、环境适应性、人机相融性等诸多问题。
以往对于传统车辆性能的测试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智能网联汽车的相关发展需求,全行业亟需一套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体系和测试服务支撑平台及工具。
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
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工信部联装〔2018〕66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公安厅(局)、交通运输厅(局、委):现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印发给你们,请各地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2018年4月3日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制造强国、科技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建设,推动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技术发展和产业应用,推进交通运输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规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公路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
第三条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定期联合发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相关信息。
第四条省、市级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依据本规范制定实施细则,具体组织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工作。
本规范所称省、市级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包括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第二章测试主体、测试驾驶人及测试车辆第五条测试主体是指提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申请、组织测试并承担相应责任的单位,应符合下列条件:(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二)具备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技术研发或试验检测等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业务能力;(三)对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时可能造成的人身和财产损失,具备足够的民事赔偿能力;(四)具有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测试评价规程;(五)具备对测试车辆进行实时远程监控的能力;(六)具备对测试车辆事件进行记录、分析和重现的能力;(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测试驾驶人是指经测试主体授权,负责测试并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对测试车辆实施应急措施的驾驶人,应符合下列条件:(一)与测试主体签订有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二)取得相应准驾车型驾驶证并具有3年以上驾驶经历;(三)最近连续3个记分周期内无满分记录;(四)最近1年内无超速50%以上、违反交通信号灯通行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记录;(五)无饮酒后驾驶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记录,无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记录;(六)无致人死亡或者重伤的交通事故责任记录;(七)经测试主体自动驾驶培训,熟悉自动驾驶测试规程,掌握自动驾驶测试操作方法,具备紧急状态下应急处置能力;(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及各国标准法规精华汇总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及各国标准法规精华汇总以下是小编汇总的各个厂家以及各个国家对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及标准法规的精华汇总,来看看大家都是怎么规定的福特政策及法规事务总监Gurunath Vemulakonda发布了《从驾驶辅助到自动驾驶技术路径的探索》②L4级别的自动驾驶有更多挑战,会面临50倍的计算量提升,要实现城市路况下的自动驾驶,机器可以达到人类司机的水平,更多的安全机制也会加入其中。
③L5级别的自动驾驶相对于L4会带来两倍计算量的提升,这时候不仅有高度驾驶核心模块,更多、更友好的人机交互模式也会加入其中,比如说司机的面部识别、唇部识别、语音识别等。
丰田研发ICV企策开发部部长伊东博义,《丰田在安全领域的实践和构想:智能互联》本田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进程:①2014年本田已经引进了ADAS系统,使用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与防碰撞技术结合起来,能够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
②2015年本田在东京的高速公路上进行了自动驾驶车辆的展示和测试③2016年本田开始在日本开始测试V2X。
博世底盘控制系统中国区自动驾驶产品经理,黄罗毅《博世的自动驾驶之路》①用普通乘用车上的ADAS传感器来做高精度地图的绘制和采集工作。
比如雷达高精度地图,是通过雷达对道路附近发射无线电波并接受反射电波来识别道路情况,通过搜索数据库来与道路数据匹配,从而非常精准地在地图上定位,定位误差可精确到厘米级。
②通过在日本的概念验证,博世发现雷达的图层可以提高高精度地图的有效性和精度。
雷达传感器所需要传输的数据量是摄像传感器传输数据量的一半,检测范围可以达到250米,比摄像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大了100米。
网联化②日本:在最新发布的规划里,已经把联网、智能化、道路安全概念融合在一起,规划分成辅助驾驶、V2X和更高级的道路安全三个阶段。
③欧盟:策略与中国有类似之处,在顶层设计、重大研发规划上做了很多工作。
欧盟未来交通研究计划中强调了车车、车路通信,强调了人车路一体化和道路安全。
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政策法规分析
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政策法规分析问题的提出近年来,我国推动汽车网联化、智能化与电动化协同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呈现强劲发展势头。
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汽车领域重要发展方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国家多次出台配套政策标准推动行业发展。
2021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在关于加强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研究中提出,研究制定智能船舶、高铁、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和机器人等领域关键技术标准,推动产业变革。
目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正在从测试验证转向多场景示范应用新阶段,下一步要不断完善政策法规,积极探索融合监管模式,通过准入管理、标准制定、安全监管、产品召回等方式,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加快创新、安全应用。
因此,有必要对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相关政策法规进行分析,并提出意见建议。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逐步扩大目前,我国企业已经布局智能网联汽车各个产业链环节中的大部分生产环节,从而引领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实现由大变强。
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进步、产品持续迭代升级,以及整车电子电气架构发展颠覆性改变,大批互联网公司涌入国内市场,以跨界合作方式切入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上汽、北汽、长安、广汽等传统汽车生产企业正加快推进研发、测试和推出智能网联汽车车型。
在乘用车领域,2020年我国智能网联乘用车(L2级)销量为303.2万辆,较2019年的146.3万辆增长107%。
其中,运动型乘用车、轿车、多用途乘用车和其他车型L2级销量分别为162万辆、119万辆、22万辆和0.4万辆。
2021年上半年,新车市场渗透率由已2020年的15%上升到20%。
在商用车领域,已出现了5G智能重卡在港口运输场景的运用,可以实现诸如在港区内的高级别的自动驾驶以及高精的定位和停车等。
一汽解放、东风汽车、陕汽、福田等重点企业生产的重卡和轻卡智能网联汽车产品,以及宇通、金旅、苏州金龙、中车电动、安凯等企业生产的智能网联客车产品,纷纷亮相2020国际智能网联汽车大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标准体系建设政策汇总
分析
作为汽车产业与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尖端技术和新兴产业跨界融合的产物界融合的产物,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产业变革和国际竞争的重要领域。
但是,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化仍面临着技术能网联汽车的产业化仍面临着技术、标准、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的障碍,迫切需要测试示范区为其产业化提供孵化平台测试示范区为其产业化提供孵化平台。
全国及各地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政策汇总
近年来,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明显提速。
自2015年我国明确提出加快汽车等行业的智能化改造后,2017年工信部出台《车联网发展创新行动计划》,加快车联网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
2018年,工信部加快制定《车联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及《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建立涵盖车辆、通信、道路设施等的标准体系。
同时,智能驾驶上路法规也在加紧拟定。
2016年9月,重庆出台《重庆市推进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2016-2019)》,确定了自动驾驶汽车上路测试的时间表。
2018年3月,上海发布了《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试行)》;3月,重庆发布《重庆市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2018年4月,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部联合颁布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是我国中央政府出台的第一个规范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的法规文件。
多个城市相继发布智能网联汽车上路测试的有关政策法规,开创了国内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路试的先例,使国内各相关企业可以不必远渡重洋进行路试,即解决了企业的迫切需求,也使企业在此方面的成本大大降低。
可以预见随着时间推移,将会有更多的城市开放测试环境,使国内各企业能够有充裕的环境开展路试工作。
但是,开放路试还仅仅是第一步,今后各地还要根据需求加紧建设测试环境和设施,能够真正构建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需求环境,同时还要完善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法规的建设,使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能够有真正政策法规进行规范。
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10个
我国目前正在规划或建设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及示范基地可以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国家相关部委联合地方政府批复,由相关企业或研究机构承担建设的封闭测试场地,目前主要以工信部、交通部为主。
自2015年以来,其中由国
家工信部牵头批复建设的示范区,共有上海市、浙江省、北京市和河北省、重庆市、湖北省、吉林省和江苏省等7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提供测试示范支持。
2018年初,为规范引导自动驾驶封闭场地测试工作,推进自动驾驶技术发展,依据《自动驾驶封闭测试场地建设技术指南(暂行)》,交通运输部组织开展了自动驾驶封闭试验场地测试基地认定工作。
长安大学、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招商局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三家单位通过认定。
2018年7月,交通运输部为三家测试基地依托单位授牌。
地方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14个
另一类,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由高校、车企、研究机构自主建设的测试道路或示范区。
近年来,地方政府和企业也在积极布局地方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至少14家地方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试验区。
三份标准出台加快建成国家标准体系
2018年6月,工信部与国标委联合印发《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总体要求)》、《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信息通信)》和《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电子产品和服务)》三份文件。
其中智能网联汽车部分已于2017年底印发。
指南提出,加紧研制自动驾驶及辅助驾驶相关标准、车载电子产品关键技术标准、无线通信关键技术标准、面向车联网产业应用的
LTE-V2X和5GeV2X关键技术标准。
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
此外,工信部还发布《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直连通信使用5905-5925MHz 频段的管理规定》和《2018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智能网联汽车 ( ICV )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本报告利用前瞻产业研究院长期对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跟踪搜集的一手市场数据,全面而准确的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