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复习规划
2018年高考文综历史复习备考策略

(四)学术讨论
理想化
给教学和考试指明了方向
二、山东高考那几年
(一)方向正确:能力立意
(二)理论引领: 2013山东卷历史试题评析:引领 创新 固本 2014山东卷历史试题评析:试题全面考查了 历史学科的八项学科能力,即历史时空意识 、把握历史知识的能力、历史理解能力、历 史思维能力、历史表述能力、历史态度和价 值观、历史方法、历史材料处理能力等。
二、试题分析与能力要求
(一)2017年高考试题分析
1、总体思路: 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指 导思想,落实高考改革的“一体(大纲)四层( 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翼(必备 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要求 ,遵循“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改革思路,适 当调整了难度, 2、特点: 理性平实质朴,符合政治性、规范 性、公平性要求,较好地发挥了高考的选拔功能 和对中学教学的导向作用,主题鲜明,特色突出
一、新课标与山东卷:新课改是国家意志 (一)接触新课标: 2016、7、19—20,山东日照语文课标说明会的 信息。 1、历史学科特点:主客观的统一性;科学性与 文学性相结合;过去性与当代性、前瞻性的统一 。结果课堂模式化,淹没了。 2、高考的要求:能力立意,到了应考层面,又 成了“知识点”的处理啦。 所以,新一轮的课改从改课标开始。
(3)强调对主干知识的深度理解与阐释 2017年全国I卷的历史命题,注重考查阶段特征 、时代背景、重大历史问题的影响与评价。在知 识考查上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要求,突出知识的 系统性。
试题大多是从现象与本质、背景和影响、拓展 知识等角度进行深度考查。此外,非选择题的41 、42题还突出了对学科知识体系的考查,体现出 “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特点。
2018届高三历史复习策略与计划

历史学的基本要素:
史料 史料解释 历史叙述 历史评价
• • • • • • •
一、研读试题 二、研讨考纲 三、研习史料 四、研析史观 五、研拟方法 六、研究时政 七、复习安排
提
纲
一、研读试题
• 2017年试题.doc • 围绕高考核心功能 全面深化考试内容改 革.doc •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为何说今年这几道 高考题出得好.doc
用心的事情认真做
——2018届高三高三历 史复习
历史是时间的旁观者,历史又是真理之光。 历史教我们决不要盲从,历史又对我们说一 切 都要从事实出发。 历史是过去和现在的对话,学习历史唯一的 目 的就是为了明白现在。 历史是民族的集体记忆,历史也是文明人类 必 修的政治课程。 历史象长江大河,一泻千里奔腾不息……
•
•
4. 完善考查途径,提升考核效果
2017年高考历史试题依据高校人才选拔需求和国家课程标准,考 查要求侧重“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通过科学设计试题内容与 形式,着重考查学生对通用性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 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基础性而言,历史试题设计 切实把学科主干知识作为能力考查的主要载体,考生作答都必须结合 所学,如全国I卷第24题以分封制为依托,第30题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II卷第34题考查美国政体等,均以主干知识为考查内容。综合性 体现在试题设计更加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和体系,如全国I卷第41题提 供了法国大革命和近代中国对于民族主义的阐述,要求考生在获取信 息的基础上运用知识深入思考,综合考查了概括、说明、比较、评价 等学科方法。创新性体现在增强试题情境的挖掘度和设问的开放性, 如全国II卷第42题以钟表的演变为主题,要求考生自拟论题并进行阐 述,较好地考查了信息整合、提炼概括和阐述论证的能力。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策略指导

(四)专题实施举例
1、课型分类 2、专题举例 3、史观渗透(及切入点分析) 理论渗透,专题切入,练习提升
(五)专题同步训练
1、考纲要求:能力立意 2、训练分类:当堂、自习、周测、月考 重点:高考题、模拟题、原创题 3、文综测试 4、强化技巧 5、应考心理
三轮——应试促提升 1、训练为主 2、提升技巧 3、稳定心态 4、关注信息
(二)不断进取、完善提升
考
检验
考前: 期考命题—方向 考前教育—信心、技巧 考中: 双发双收,单人监考 严格监考,巡视服务 考后: 统一阅卷 满分答卷 考后教研
(二)不断进取、完善提升
评
提升
原则:注意及时性 突出典型性 强调扩展性 体现规律性 讲究激励性
谢谢大家!
备
前提
四备 备教材、备教法 备学生、备学法 四结合 备教法与备学法 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 备知识传授与备能力培养 备教师活动与备学生活动
(二)不断进取、完善提升
讲
关键
两个结合
老师讲与学生问相结合; 传统教学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三个允许 允许学生出错、质疑、争辩。
(二)不断进取、完善提升
批
特色
五必须 有发必收、有收必看、 有看必批、有批必评、 有评必补
三、多措并举,决胜高考
(一)团结协作、众志成城 1、班级同心——众志成城铸辉煌 2、全组同力——集思广益力量大 3、文综同德——众人拾柴火焰高 (二)不断进取、完善提升 备、讲、批、辅、考、评
1、班级同心——众志成城铸辉煌
确定老师的角色 ①做好学生知识上的老师 ②做好学生生活上的父母 ③做好学生心理上的医生 ④做好学生纪律上的向导
规范,强化信
(一)专题复习目标 (二)专题制定依据 (三)专题制定过程 (四)专题实施举例 (五)专题同步训练
2018届高考历史备考复习策略(素材)

2018届高考历史备考复习策略第一、知己知彼,把握命题——近五年全国高考主观题一览表学术性(尽量反映学术前沿和研究热点)情境性(设计新材料新情境,重视史料证据,发挥历史的特有功能)时代性(隐形考查社会热点,以史为鉴,体现人文关怀和社会良知)基础性(源于课标“教材”,高于教材,考查教材的主干知识和学科多种能力)提示:把全国高考试卷订在一起,经常研究,将会收获巨大。
第二、注重基础,突出主干试卷归类,单元归纳,主题归类,方法归类第一阶段(轮):“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打响第一轮复习攻坚战第二阶段(轮):“一化(知识系统化)三改(课堂训练反思)”贯穿古今、关联中外。
第三阶段(轮):“调整(心态)、巩固(基础)、充实(薄漏)、提高(能力)”八字方针。
灵感复习法——要求“回归基础,回归教材”和命题者斗智斗勇。
中国古代史知识归类(第7周)共4个单元主题特征: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形成、发展与衰落,强调“政治文明、制度创新与经济、科技文化发展”一、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强调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政治、经济、思想)二、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秦汉,强调国家大一统(政治、思想)三、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南方经济发展)四、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强调制度革新和全面繁荣五、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宋元,强调经济、思想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①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②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③南方是全国经济重心。
六、统一的多民族进一步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明清,强调明清农耕经济繁盛和政治、思想、外交衰落注意明清在经济、文学艺术等方面继续发展;但从世界潮流看,在政、经、思、外交等方面落后(中西对比)重要历史概念汇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宗法制、分封制、三公九卿、郡县制、推恩令、三省六部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行省制、内阁、军机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赋税制度(初税亩等)、土地制度(井田制等)、租佃、手工业、重农抑商、市、坊、市舶司、广州十三行、闭关锁国百家争鸣、孔孟荀思想、理学、心学、朱熹、两程、王阳明、清初三大家等几个主题归类示例:中国古代和近代儒家思想地位变化1.古代:逐渐占统治地位思想战国形成蔚然大宗;西汉正统地位;魏晋佛道发展;隋唐三教合一等;宋明理学和心学;明清批判继承。
2018年高考文综历史学科复习策略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例:2017年全国卷一26题
记述 “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 泾州,我师败绩。” “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 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 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 败绩。”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 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 诸将为举所败。” 出处 《旧唐书· 高祖本纪》 《旧唐书· 太宗本纪》 《新唐书· 高祖本纪》
A.受封诸侯的权利 C.受封诸侯的义务 B.分封的对象 D.分封的目的
二、命题趋势和原则
1.通史和专题,知识点与理论,中国 史和世界史的结合。 2.从宏观角度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和 规律,微观知识点的落实。
3.史学研究和史学方法的考察 例:2017年全国卷三27题
•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 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 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 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 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 B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解析】根据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 识进行论述。观点可以赞成、反对,也可以提出 自己的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示例: 观点一:材料二从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意识进 步的角度否定太平天国运动。赞成。评析:太平 天国利用拜上帝教宣传、组织、发动群众,缺乏 科学的思想指导;定都天京之后,领导者封建特 权思想膨胀,争权夺利,贪图享乐,显示出农民 阶级的局限性,导致天京变乱;《天朝田亩制度》 追求绝对平均,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与当时资本 主义发展潮流背道而驰,是历史的倒退。
四、应对
教材重点章节 必修一:第一、三、六、七单元为必考点 必修二:第一、二、三、八单元为必考点 必修三:儒学思想的演变、近现代民主思潮的兴起 以及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为考察重点
2018届高三历史复习备考计划

2018届高三历史复习备考计划2018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的总体思路时:运用文明史观、现代史观、全球史观等新史观,依据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教学要求,准确把握考情、学情、教情,着眼“立足基础知识,提升能力;立足教材,活用教材,立足概念,突出主干,”在继承中探索,在改革中创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有效备考策略,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扎实学生基础,提高学习能力,注重教学实效,认真备战高考。
一、研究试题,有的放矢国家考试命题中心主任刘芃认为:“与其大量做题,不如抽出时间认真研究往年的试题,社会上流传的复习题往往粗制滥造,不得要领,不分良莠的抓着就做,最容易产生误导。
往年的试题是精雕细磨的产物,它反映了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
研究这些试题,就如同和试题的制作者对话。
”仔细分析2017年全国卷的每道题,对我们理解新课标,理解高考的要求,复习备考,大有裨益。
全国卷与福建卷虽然在考试范围和内容等方面基本一致,但是全国卷在考核能力要求、考查内容的侧重点、题型结构、试题的赋分等方面,与福建卷比较都有一些差异。
全国卷命题更注重能力立意。
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注重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体现“小切口,深分析、大内涵”的特点;试题以考查学科基本能力为主,重点考查主干知识,突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历史阶段特征,以通史体例呈现;充分发挥历史学承载的人文教育功能。
试题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充分关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热点、时代主题与学术热点。
选做题则主要采用新材料,设置新情景,考查内容较少直接涉及教材内容;考查点主要是原因、背景、内容、措施、意义、作用、特点及认识;能力要求则主要是学生获取材料信息与解读、运用历史基础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2018年福建高考历史科的备考教学复习目标、内容、能力要求和复习模式都要根据全国卷要求做相应调整,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
2018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建议

2018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建议——历史高考复习过程中,重点要抓三个要素:老师的教、学生的学和知识本身。
就知识本身而言,要重视复习内容的取舍,复习资料的整合;就老师的教而言,要重视聚焦课堂,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学生的学而言,要重视课堂笔记、纠错本和限时训练,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引导。
就历史学科来说,高考复习过程中,老师要立足考纲,钻研教材和课标,明确复习内容和要求;聚焦课堂,打造高效课堂;备课组内密切配合,打造学科团队。
具体做法如下:第一,认真研究考纲,进一步明确复习内容和要求,把握高考的考查方向。
考纲和课标是高考复习的指挥棒,只有把握了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才能提高复习效率。
高考考纲是高考考试命题和高校人才选拔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涉及命题依据、考核目标、知识范围等,是复习备考和试题评价的依据。
考什么就复习什么,怎么考就怎么复习。
以2017年的考纲为参考:命题依据: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在中学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并且将初中所学的历史知识也纳入考试范围。
命题原则:命题不拘泥于教材;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突出历史发展基本脉络。
高考命题是依“标”依“纲”,不依“本”,因此,在复习过程中,不能拘泥于人教版的教材所涉及到的内容,还应参考其他版本的教材,进行整合和取舍,要依托教材、高于教材、脱离教材、拓展教材。
这就需要老师自身具备丰富的历史知识和较强的整合能力,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能力的基础上更准确的作出判断,从而实现高考提分的目标。
考查能力: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就要求老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强化理论指导,突出问题意识,细化能力目标,减少重复考查,重视核心素养。
高三历史教案-[最新]2018年历史高考复习大纲及策略 最新
![高三历史教案-[最新]2018年历史高考复习大纲及策略 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02ef87f74afe04a1b071deba.png)
2018年历史高考复习大纲及策略教育部考试中心2004年历史科《考试大纲》提出的考试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及根据专家分析预测提出的新观点构成了2018年历史高考复习大纲,即复习的内容、重点、策略等。
一、考试能力要求(一)再认、再现历史知识1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
【注意】“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包括专有名词、观点、论断等。
有许多概念和结论,不能仅仅记住其文字表述的形式,更重要的是理解它所包含的内容。
2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
【注意】阶段性和阶段特征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分析。
基本线索主要是指在一定时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的,体现历史进程本质的主流。
(二)材料处理3阅读理解历史材料。
【注意】历史材料是指在试题中出现的包括文字的、图表的,来源于课本内的、课本外的材料。
4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5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
(三)历史阐释6归纳、比较和概括历史知识。
【注意】这条能力要求主要指的是,按照特定要求对历史知识进行本质的、系统的整理。
7把历史事件、人物、观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
8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
9史论结合。
【注意】不要求考生作史学理论文章,不要做一段史实加一段理论的拼盘,更不能把理论观点当标签去找史实对号入座,而是要求把基本的理论观点溶入历史分析和历史评论中去。
(四)文字表达10语言准确,逻辑严谨。
二、考试内容中国古代史1先秦(1)夏、商、西周的政治与经济1)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①夏朝的建立②商朝的兴衰③武王伐纣和周朝的强盛④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⑤井田制、分封制2)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①农业和畜牧业②手工业③商业、交通和城市(2)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①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②民族融合(3)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①农业②手工业③商业和城市④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4)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5)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①老子和孔子②百家争鸣③文学和艺术④天文和物理⑤扁鹊【注意】这部分内容考查的重点有:夏、商、西周三代的准确纪年,禹与启在创立国家和国家体制方面的异同,井田制的瓦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等。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卷二三轮复习建议

• 有效信息,就是对解决问题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问题聚焦”,阅读提炼。 • 有效信息不能遗漏,注意整体性、系统性;合 理解读,就是有逻辑关系;准确,就是不偏离 本意。避免随意性、任意夸大、缩小、歪曲。 • 历史事实是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是客观存在的 无法改变的,历史上叙述是对历史事实的描述 ,受叙述者主观意识的影响。历史记录者自身 条件(出身、学识、品德、兴趣、意图、生活 经历等)影响历史记录的真实性,同时却是历 史记录者极其相关环境的一定反映。
交通信号灯
• 2.如何研究第40、41、选考题? • (1)近五年所涉及的专题或主题(考了什么 ?) • (2)材料自身的特点?长度、难度。 • (3)设问的特点?常见角度。 • (4)答案的特点?(广度、深度) • (5)与所学知识的关联度? • (6)复习备考需要培养哪些能力? • (7)审题、答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二、研究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
• 过去,是老师们在研究考纲能力要求,有些 老师甚至自己也没有吃透; • 由于参加考试的是学生,学生如果心中不明 白这些要求,他们的复习就没有目标,就无 法反思自己,学习就是被动的、比较盲目的 • 要真正让学生提高,必须向学生讲解这些能 力要求的内涵,用案例给学生讲清楚,让学 生内化为自我意识和自我要求
3.描述和阐释事物
· 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 的特征 ·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 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
3. 描述和阐释事物
• 客观叙述历史事实。 • 正确解释历史事物。 •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
考核目标与要求4
2017年 前 2017年
4.论证和探讨问题
4. 论证和探讨问题
试题题号和题型
第33题,选择 第33题,选择 第33题,选择 第33题,选择 第33题,选择
2018年高考历史备考策略。PPT

• 2017甲卷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 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 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 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 明代中后期 •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 2017甲卷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 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 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 【评析】A项正确:明中后期皇帝提高内阁大学士的官 品,又令大学士对政令提出处理意见,即“票拟”。但 又允许太监代皇帝批阅章奏,即批红,以此牵制内阁, 达到平衡政局的目的。为提高太监的文化素质,设立专 门机构,教授太监读书,并且逐渐制度化。由于“内外 相维”,维护了皇权的稳固,同时为宦官干政创造了条 件,这些表明中枢机制发生了重要演变。 • BD错:与明代政治特征不符故; • C错:皇帝重用宦官参政是为了牵制内阁,内阁仍是权 力中枢,内阁议政功能没有丧失;
2017全国卷一26.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 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记述 出处 高祖本 “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旧唐书· 我师败绩。” 纪》 太宗本 “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 《旧唐书· 讨之,不利而旋。” 纪》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 《新唐书· 高祖本 (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 纪》 绩。”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 《新唐书· 太宗本 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 纪》 举所败。”
2018高考历史的复习方法总结

2018高考历史的复习方法1、阅读历史正文,夯实历史知识。
每节正文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主体,因此要高度重视。
每节都有相应的子目,阅读正文要围绕课题与子目,了解历史的原因,经过和影响,注意每节历史事件、人物的关系。
高中学习,尤其要分析历史动因和影响,理解历史表象背后的因果关系。
读正文,要注意领会理论性的表述和历史结论性的论语。
正文的阅读应带着问题去研读。
2、阅读课文目录,形成框架结构。
历史课文是以章节体系编排,每一章构成一个单元,体现出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反映出历史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
经常阅读目录,便于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历史结构,从而避免‚盲人摸象‛的局限,而且可以做到纵横对比,融会贯通。
3、浓缩法。
浓缩法就是化繁为简,去粗取精,紧扣关键字眼,把繁杂的内容进行压缩、整理的过程。
如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只要记住两个成语就行,开天辟地,‚焕然一新;《中英南京条约》记住‚赔款、开商、割地、关税;南昌起义意义记住三个‚一:一面旗帜,一个标志,一个节日。
还可以通过数字把课文内容浓缩为若干条,如‚新文化运动可浓缩为‚一个口号,两个阶段,三项内容,四位代表人物等。
内容整理的过程就是深加工的过程,一定会加深印象,提高记忆力。
2018高考历史主观题的解题方法1、叙述型。
叙述型是从历史的角度归纳和综合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过程(原因、经过、结果)或历史人物主要的活动。
设问往往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或者是直接从材料中提炼论点回答。
题目中一般含有“简述”、“叙述”、“概述”、“试述”等提示语,回答时要紧紧围绕事件或者人物的主要活动,把散见于教材中的内容根据要求进行整理,注重考查对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归纳总结。
2、综合型。
综合型是把分散在教材不同章节、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但又有某种联系的历史内容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它既便于考查学科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注重考查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从解答方法上看,多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答方法解题,是叙述、论证、分析、比较等的综合体。
2018年高考历史备考策略【2018年高考历史备考策略介绍】

2018年高考历史备考策略【2018年高考历史备考策略介绍】高考已经进入紧张的复习阶段,历史的备考策略你计划好了吗?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提供关于2018年高考历史备考策略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2018年高考历史备考:回归教材教材是学习的对象,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和根本,具有全面的基础知识,是学生答题的前提,是解答好试题的基本保证。
要取得理想的成绩,就必须回归课本,强化基础,这是历史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
经过几轮复习过后,在最后的备考阶段,我们很多考生往往忽视了课本知识,纯粹为了做题而看题,结果容易出现考试答题脱离教材,或者是结论性的语言理解不到位,概念性的知识记忆不准确,很多同学常常出现最后好像什么都不知道的复习备考感觉。
2007年的我省高考文综历史卷得分偏低,究其原因,就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应变能力差等原因靠成的。
因此,回归课本,依据考纲,夯实基础是当务之急。
历史知识面覆盖广、层次深、能力标准要求高,一般地讲,要熟记教材的基础知识,牢记教材的每一节内容、每一个知识点。
为达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要求学生在复习中一定要多看教材,对教材的阅读至少要达到五、六遍以上,甚至还要过好背这一关。
只有过好了背这一关,知识才能运用自如,才能熟能生巧,这样就会为我们以后的复习逐渐扫清障碍,最后真正做到胸有成竹。
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必须以扎实的历史知识作基础,即使是解答那些对历史思维能力要求很高的理论分析性的历史问答题,如果没有全面准确地掌握有关的历史知识,能力的考查和培养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全面的掌握基础知识,不仅要掌握教材中的目录、正文、小字、注释、课本插图、年表、课后习题。
还应包括教材涉及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历史事件及其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等在内。
只有准确理解、深刻挖掘其内涵,才能掌握历史基础知识,为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奠定基础,也只有掌握历史的基础知识,才能应对高考命题的不断发展变化。
高考历史备考方法2018高考历史备考策略

《高考历史备考方法|2018高考历史备考策略》摘要:高考历史对课已有知识掌握程考察非常重视,、把历史事件人物观念放特定历史条件下放到当背景分析不能主观认,今年广西高考历史材题其实只要把那段很长材分概括出就可以拿到满分了离高考还剩50多天如何利用呢?高考历史备考有妙招现编就告诉如何这短短50多天有效地进行备考、熟课历史是比较死科目高考历史对课已有知识掌握程考察非常重视所以要与高考针锋相对课是法宝我方法是遍遍地看历史5我看了78遍吧我可能不能完全背下但是做题能准确回忆课几乎所有知识关看我有几建议、抓住框架背熟目录和标题因每历史都是按照定秩序和规律编排我们接受不是零散知识而是知识整体背熟目录才能准确掌握历史发展线建立知识深入系知识迁移和或用奠定基础考场答题才能做到跨和宏观概括尽量避免因遗漏观而失分、不放任何角落起看还有批插图及其说明等还要适涉及列入考试纲容因高考试题超纲现象常有发生比如今年广西高考历史选择题就把部分考生弄得措手无策3、整理笔记录里我没有单独历史笔记因我觉得把笔记记到里是方便和课知识紧密系我把几参考延伸知识或者精辟见都录翻课也会起复习这样考试你历史语言表达会更加完善和专业切涉略面和跨也更广进而得分更高、分专题总结这二轮复习老师也会有所概括但是己如能总结效比如世界共会议类这样不仅可以让看更加有趣还可以提高归纳总结能力二、历史答题技巧、把历史事件人物观念放特定历史条件下放到当背景分析不能主观认比如问国维新思想和法国启蒙思想促进社会变革作用上有什么不多数就可以答出君主立宪发展主义和学习西方科学化等但很多就漏答了救亡图存容原因就多缺乏从国处民族危机代背景上分析问题、善利用材今年广西高考历史材题其实只要把那段很长材分概括出就可以拿到满分了而往年高考直接题目所给材摘录答案也有所3、术语运用准确不罗嗦我刚上高三答历史题容易犯罗嗦毛病老师告诉我历史标准答案很少有叙述性都是下定义式我参照许多真题发现也是如答题简练而到才能节省并且让卷人更加倾心从而提高得分。
2018高考历史复习计划书

2018高考历史复习计划书一、要有固定的复习时间时间是学好历史的必要保证。
要提高历史学科的复习效率,首先要有固定的复习时间,以每天不少于50分钟为佳,太多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复习,太少又没效果;时间宜安排在就寝前的一小时(这段时间是一天中大脑的四次记忆高潮之一);而且应在50分钟的时间内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三本教材的复习时间进行合理再分配。
记忆是历史学科要求的最基本的能力,复习周期越短、记忆效果越佳。
有些同学每天虽有固定的时间复习历史,但往往是想看什么就看什么,今天中国古代史、明天世界近现代史,或者连续一段时间或复习中国古代史、或复习中国近现代史、或复习世界近现代史,周期相对较长,结果看了后面忘了前面、复习到前面又忘了后面。
因此无序或周期很长的复习效率很低,谈不上对教材理解的深度。
一般来说,在每天固定的复习时间里,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都要有明确的量的规定,具体办法如下:1.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段里对教材的复习遍次,再根据每册教材内容的多少确定每天对三本教材的复习量(即每天复习多少页)。
2.针对中国古代史内容相对较少,而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较多且理论性较强;在固定的50分钟时间里,安排中国古代史的复习时间可用10分钟,另两本教材各用20分钟,再根据每天所规定每本教材的复习时间、所要复习的量来确定每天每本教材要复习多少页。
3.在《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上册复习完后,再复习这两本教材的下册,每天所用时间、复习量、方法与上册相同。
但此时《中国古代史》已经复习了一遍,是否还要接着再复习?答案是肯定的。
因为《中国古代史》的史实记忆相对较多,而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侧重于理解,因此中国古代史的复习遍次应多一些,且每天分配的时间只有10分钟,要记住并理解其内容也应多看。
二、每一遍复习都要有侧重点教学中我们常听到有些学生反映:我已经将教材看了好几遍,但还是记不住;有些同学认为每天面对的都是熟悉的内容,感到很枯燥。
2018届准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规划

[键入文字]
2018 届准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规划
历史学习与其他课程的学习一样,建议坚持每天1 小时对教材阅读,这比仅仅大量做题效果会好很多。
针对历史考试的趋势,我们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要注意:
1.必须全面复习。
考试内容覆盖考纲范围的每一时段,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等。
由于政治史内容分值高,应作为复习的重点。
2.在具备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通过剪报、阅读、摘记、写概要等方法扩大知识面,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提高文字表述能力。
3、联系时政热点,提炼分析,以历史知识、观点为基础,使热点和历史知识之间做到有机的联系。
4.可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料,如《二十世纪中国大博览》、《老照片》等在平时进行观赏,既可增加历史文字信息的吸收,又可对人物、历史事件、地图、口号等有直观的感受,又能调养身心,与考试两不误。
5.在历史高考中,命题者有意地创造与我们平时训练不同的语境,这是考察我们的适应能力,同学们对试卷的阅读有异样、不适应的感觉是很正常的。
要减少这种感觉,平时应进行大量的阅读,同时要注意提高阅读速度。
此外,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中,选择题、简释题、问答题和材料分析论证题成为基本的考试题型。
这些题型的考察功能、特点和要求各有不同,认识各种题型的功能、特点,掌握它们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对于提高成绩是十分必要的。
准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规划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
1。
2018年高考历史复习:高三历史复习策略

我们还十分关注考纲题型示例的变化。
•
4
2、研究高考真题(含评分细则) 2017年25.表1
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 基本被清除,王国与朝廷之间矛盾到汉武帝时期不可 能“渐趋激化”,排除A。题干反映的是朝廷控制的郡 级政区的变化,不涉及中央行政体制调整,排除B。题 干反映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越来越多,王国控制 的区域应该越来越少/小,且“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 大”也不符合事实,故排除D(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收回支郡,中央集权大大加强。到汉武帝时期,通过 推恩令等措施,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直接管辖的郡 国更多了,中央集权更加巩固。这说明中央政府更有 能力、更有实力解决边患(匈奴威胁),故C正确。
• 9
(2)相同:①追求民主与平等。 细则:相同:追求民主与平等;追求民主;追求平等;反 对专制(或特权);民族独立(建议删除,因为法国是反对 专制,不是民族独立);天赋人权;主权在民。 说明:本小节满分3分,得分点【0,3】,只有1个得分要 点,即答对1个要点得3分。 ②不同:法国民族主义是反对国内专制; 细则:不同:法国民族主义是反对国内专制;法国民族主 义是抨击君主专制;法国民族主义是反对封建专制。 ③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 细则: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 主义;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是反对外国侵 略;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是反对殖民统治。 说明:本小节满分6分,得分点【0,3,6】,共2个得分要点。 答对1个要点得3分,答对2个要点即可得6分。
2018年高考历史大纲解读及二轮备考策略

方法与技巧——四个“拓展”
• 知识性拓展——引申知识、补充知识、联 系知识、认识知识; • 史料性拓展——史料的多样性:教材、试 题、答案; • 史观性拓展——多元史观分析问题; • 热点性拓展——时政热点、学术热点、周 年热点等。
2018/3/16
时间安排
4月1日--5月14日
5月15日--5月28日
四 英 尺 又 八 点 了航天飞机火箭助推器 的宽度,竟然是两千年前便由两匹马屁股 的宽度所决定的。
“路径依赖”是什么?
• 路径依赖(Path-Dependence),又译为路径依赖性,它的 特定含义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 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 还是“坏”)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一旦人们做了 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 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轻易走不出去。 • 第一个使“路径依赖”理论声名远播的是道格拉斯· 诺斯, 由于用“路径依赖”理论成功地阐释了经济制度的演进, 道格拉斯· 诺斯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针对以上学情,确定了如下的冲刺阶段复 习计划: 一、重要时段,对比整合 二、拓展材料,专题深化 三、限时练习,强化方法 四、试卷讲评,讲清讲透 五、回归教材,颗粒归仓 六、私人定制,个性辅导
三轮复习要做到“三个回归”
第一:回归课程标准,回归课本,明确“三维目标”, 落实基础知识,克服“舍本求末”症状。(大字、小 字和图片材料) 第二:回归高考大纲和考试说明,构建主干知识网络, 避免“主次不分”和“盲人摸象” 。 第三:回归高考真题和错题。 真题:熟悉高考试题特征,克服“恐高症”。 错题:反思错因,拨乱反正,克服“一错再错”。
2018年高考历史后期复习建议

例2.(2016· 全国Ⅰ卷·27)明初废行省, 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 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 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 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教材立足点:2007年版教材无,旧教材《中 国古代史》有。 试题考查点:明代的地方政府实行三司分权; 督抚制度。 命题思路:补充现行教材不足,考查明代地 方行政区划制度的变革;在“中央集权-地方分 权”的大格局下,揭示地方行政区划制度内 “统-分”的小格局。
★建议拓展和补充的中国古代史知识
政治 经济 先秦 西周分封制、宗法 自然经济与小农 制、礼乐制 经济 秦汉 政权更替;外戚、 田庄经济;江南 宦官 开发 魏唐 政权更替;士族庶 租佃经济; 族 土地赋税制度 宋元 政权更替;政事堂 经济重心南移; 商业城市货币 明清 政权更替;边疆问 中外经济交流、 题 比较
第一部分
近年高考试题考查特点及备考建议
第二部分 强化解题训练与指导,培养良好解 题思路 第三部分 加强非智力能力培养建议
第一部分 近年高考试题考查特点及备考建议 一、选择题考查特点及备考建议 二、非选择题考查特点及备考建议 1.25分题考查特点及备考建议 2.12分题考查特点及备考建议 3.选做题考查特点及备考建议 三、重点考查知识点及重点复习知识点 四、通史复习举例
例3.(2016· 全国Ⅰ卷· 33)1702年英国 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 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 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 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策略

人类历史的横向发展
早于上述关于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论述,马克思和 恩格斯于1845—1846年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已 经指出,近代资本主义大工业创造了世界市场,从而“首 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 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 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各个相互影 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 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 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 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制
是基于历史学科本质和历史教育本质的要求
• 系统比较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年国内历史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 都含有我们今天所提出的历史核心素养的一些要素。如时序观 念、历史实证、历史理解和解释,等等。 • 近2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普通高中和义务 教育历史、历史与社会课程的研究与改革实践也在不断深化, 不断探索我国义务教育和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学科目标,推动 课程目标定位从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方面,到知 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再到明确 提出学科核心素养。
• 基于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义务教育历史 课程标准(2011版)》、《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2011版)》等关于培养目标的表述梳理与概括、继承与发展 以及提炼与升华。
——历史学科素养的制定是
基于历史课程目标不断探索的实验基础
历史学科组系统研究了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历史课程改革中关于 学科核心能力或核心素养的界定与描述,发现各国各地区虽叙述 各有不同,但是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向具有相当大的一致性。 例如: 都将时序思维能力作为核心素养之一,有的还强调空间思维。 都强调运用史料能力,要求收集、辨别、选择、使用证据提出 历史主张。 都要求发展历史理解能力。要求理解本国历史与他国他地区的 历史与文化,理解历史的联系与发展、延续与变革、原因与结果 等。 都要求发展学生的历史解释与历史评判的能力。培养解释历史 趋势,比较、分析和评估不同历史解释的价值和意义的能力 都提出培养学生认同的重要性。包括个人身份认同,个人对地 方、国家、国际的认同,对文化、意识形态的认同,爱国主义, 对不同文化、种族、民族的包容,等等。 一些国家如英国,特别强调历史发展的多样性与相互联系,如 文化、宗教的多样性。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制定借鉴了国际优秀成果和先进做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 高考历史复习规划
近几年来,历史考试的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1、
题型固定、题量略减。
2、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内容兼顾,政治史内容比例最高,次为经济史,再为文化史。
3. 记忆要求降低,能力考察突出。
4. 图片题增加,由图入史、因文入图,图文联系紧密。
5. 现实热点穿插在题中。
针对历史考试的趋势,我们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要注意:
1. 必须全面复习。
考试内容覆盖考纲范围的每一时段,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等。
由于政治史内容分值高,应作为复习的重点。
2. 在具备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通过剪报、阅读、摘记、写概要等方法扩大知识面,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提高文字表述能力。
3、联系时政热点,提炼分析,以历史知识、观点为基础,使热点和历史知识之间做到有机的联系。
4. 可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料,如《二十世纪中国大博览》
《老照片》等在平时进行观赏,既可增加历史文字信息的吸收,又可对人物、历史事件、地图、口号等有直观的感受,又能调养身心,与考试两不误。
5. 在历史高考中,命题者有意地创造与我们平时训练不同的语境,这是考察我们的适应能力,同学们对试卷的阅读有异样、不适应的感觉是很正常的。
要减少这种感觉,平时
应进行大量的阅读,同时要注意提高阅读速度。
此外,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中,选择题、简释题、问答题和材料分析论证题成为基本的考试题型。
这些题型的考察功能、特点和要求各有不同,认识各种题型的功能、特点,掌握它们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对于提高成绩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