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注射法的比较(20201028172041)

合集下载

各种注射法的比较

各种注射法的比较
各种注射法的比较
各种注射法的比较
项目
皮内注射(ID)
皮下注射(H)
肌肉注射(IM)
静脉注射(ivgtt)
注射原则
1.严格遵守无菌原则,用70%酒精棉签(酒精过敏则用生理盐水)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外螺旋式旋转涂擦,直径5cm左右。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用%碘伏棉签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外螺旋式旋转涂擦,直径5cm左右。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三查七对、五准确)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注射目的
1.进行药物过敏试验,以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2.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起始步骤
1.注入小剂量药物(不宜口服给药,而需在一定时间内发生药效时)
2.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给药
注入药物(不宜或不能口服、皮下注射、静脉注射且要求迅速发挥疗效时
1.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注射、肌内注射,或需迅速发生药效时只适宜静脉注射
避开神经、关节、静脉瓣,局部应无炎症、损伤、瘢痕、硬结、皮肤病。需长期注射病人,应常更换部位或使用留置针
1.前臂掌侧下段(皮试)
2.上臂三角肌下缘(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处(局麻)
上臂三角肌下缘、两侧腹壁、后背、大腿前侧和外侧
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上臂三角肌
四肢浅静脉、头皮静脉、股静脉
进针角度
2.注入药物做某些诊断性检查
3.输液或输血
4.静脉营养治疗
注射器规格
1ml
1ml、2ml
2ml、5ml、10ml
5、10、20、50、60、100ml
针头规格
4 针头
5 ~6号针头
6~7号针头
6~9号针头或4 ~9号头皮针
注射部位
避开神经、血管处,局部应无炎症、损伤、瘢痕、硬结、皮肤病。需长期注射病人,应常更换部位

各种注射法的比较

各种注射法的比较
避开神经、关节、静脉瓣,局部应无炎症、损伤、瘢痕、硬结、皮肤病。需长期注射病人,应常更换部位或使用留置针
1.前臂掌侧下段(皮试)
2.上臂三角肌下缘(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处(局麻)
上臂三角肌下缘、两侧腹壁、后背、大腿前侧和外侧
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上臂三角肌
四肢浅静脉、头皮静脉、股静脉
进针角度
各种注射法的比较
各种注射法的比较
项目
皮内注射(ID)
皮下注射(H)
肌肉注射(IM)
静脉注射(ivgtt)
注射原则
1.严格遵守无菌原则,用70%酒精棉签(酒精过敏则用生理盐水)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外螺旋式旋转涂擦,直径5cm左右。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用%碘伏棉签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外螺旋式旋转涂擦,直径5cm左右。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三查七对、五准确)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注射目的
1.进行药物过敏试验,以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2.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起始步骤
1.注入小剂量药物(不宜口服给药,而需在一定时间内发生药效时)
2.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给药
注入药物(不宜或不能口服、皮下注射、静脉注射且要求迅速发挥疗效时
1.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注射、肌内注射,或需迅速发生药效时只适宜静脉注射

30°~40°
90°
15°~30°
进针深度
针头斜面完全进入皮内
针梗 ~ 刺入皮下
针梗 刺入机体
见回血,视情况顺静脉方向进针少许
抽回血
未见回血
未见回血
有回血
药物到达层
表皮与真皮之间
皮下组织
肌肉组织
静脉
注意事项

各种注射法

各种注射法

各种注射法之宇文皓月创作一、皮内注射法(ID)(1)定义:将小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

(2)目的:皮肤试验;预防接种;局麻先驱步调。

(3)部位:皮肤试验在前臂掌侧下段;预防接种在三角肌下缘。

(4)持针姿势:右手食指固定针栓。

(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5°角。

(6)进针深度:针尖斜面,达表皮与真皮之间。

(7)注意事项:皮肤消毒忌用碘酒,注射部位不成用手按揉,以防影响结果的观察。

二、皮下注射法(H)(1)定义:将小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2)目的:迅速达到药效和不宜或不克不及经口服给药时;局部供药;预防接种菌苗、疫苗。

(3)部位: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大腿外侧方。

(4)持针姿势:右手食指固定针栓。

(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30°~40°角。

(6)进针深度:针头的2/3(1.5~2cm)。

(7)注意事项:进针角度不宜超出45°角,以免刺入肌层;药液少于1ml时用1ml注射器吸药并注射;经常注射者应更换注射部位。

三、肌内注射法(IM)(1)定义: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2)部位及定位①臀大肌注射(ⅰ)“十”字法(ⅱ)连线法②臀中、小肌注射③股外侧肌注射④三角肌注射(3)体位①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②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③仰卧位:用于危重者;坐位:便于操纵。

(4)持针姿势:中指固定针栓(握毛笔式)。

(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90°角。

(6)进针深度:针头的2/3(2.5~3cm)。

(7)注意事项:2岁以下婴幼儿因臀大肌发育不完善,所以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应选臀中、小肌注射,以防损伤坐骨神经。

四、静脉注射法(IV)(1)定义:自静脉注入药液的方法。

(2)部位: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手背、足背和踝部等处浅静脉(如手背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足背静脉)。

(3)持针姿势:同皮内注射。

(4)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20°角。

注射法区别小结表

注射法区别小结表
注射法区别小结
名称 目的
药敏试验
部位
前臂掌侧下1/3 上三角肌下缘 局麻部位
注射器
针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消毒
角度
深度
回血
按压
注意事项
皮试前询问三史; 忌用碘酊消毒; 注药0.1ml; 切勿按揉; 20min观察反应; 对照试验 进针角度小于45度 不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 长期注射更换部位 小于1ml用1ml注射器 摆好体位,放松肌肉 针梗勿完全刺入 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用臀大肌注 射 刺激性药物用长针头深注射 长期注射:远心向近心保护静脉 根据年龄、病情、药性掌握速度 刺激性药物另血生理盐水 穿刺失败的原因及处理 误入股动脉:鲜红色血,立即拔 出,加压按5-10min
皮内 预防接种 (ID) 局麻起始
1ml
4-41/2号
70% 乙醇
5度
针尖斜面 不需检查

皮下 (H)
药物治疗 预防接种 局麻注射
上臂三角肌下缘 腹部、后背 大腿外侧 臀大肌
2ml
51/2-6号 常规 30-40度 针梗2/3
无回血

肌内 不宜口服、 臀中、小肌 (IM) 静脉、皮下 股外侧肌
上臂三角肌 迅速药效 贵要、正中、头、手背
2-5ml
6-7号
常规
90度
针梗2/3
无回血

静脉 不宜口服皮 静脉 (IV) 下肌内 足背、踝静脉
诊断性检查 急救加压输
5-50ml 61/2-7号 常规
20度
有回血

股静脉 液、输血、 股动脉内侧0.5cm
采集血标本
10或 20ml
7-8号
常规 45或90度
有回血 3-5min

注射方式有几种方法

注射方式有几种方法

注射方式有几种方法注射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给药方式,可以快速、准确地将药物输送到人体内部。

根据不同的注射部位和注射目的,注射方式也有多种方法。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注射方式及其特点。

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皮下组织的一种注射方式。

这种注射方式常用于给予小剂量的药物,例如胰岛素和疫苗。

皮下注射的部位通常在上臂、腹部和大腿外侧,注射器宜选择细长的针头,注射角度应为45度或90度。

皮下注射的特点是吸收较慢,药效较稳定,适合要求持续作用的药物。

肌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的一种注射方式。

这种注射方式常用于给予中等剂量的药物,例如抗生素和镇痛药。

肌肉注射的部位通常在臀部、上臂外侧和大腿前侧,注射器宜选择较粗的针头,注射角度应为90度。

肌肉注射的特点是吸收较快,药效较强,适合要求快速起效的药物。

静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静脉内的一种注射方式。

这种注射方式常用于给予大剂量的药物,例如抢救药物和营养药物。

静脉注射需要在医疗条件下进行,通常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

静脉注射的特点是药物迅速进入循环系统,起效快,适合急救和重症患者。

皮内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表皮下的一种注射方式。

这种注射方式常用于给予极小剂量的药物,例如过敏原和皮试药物。

皮内注射的部位通常在前臂的内侧,注射器宜选择极细的针头,注射角度应为15度。

皮内注射的特点是吸收迅速,药效迅速,适合对药物吸收速度要求较高的情况。

总的来说,不同的注射方式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医护人员在进行注射时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注射方式,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给药。

常用的几种注射法介绍

常用的几种注射法介绍

常用的几种注射法1、皮内注射法2、皮下注射法3、肌肉注射法4、静脉内注射5、腹腔内注射法。

1、皮内注射法该方法常作为犬猫药物敏感试验和对犬猫结核病的诊断。

注射部位:在肩胛部或颈侧中部三分之一处,大耳朵犬也可在耳部。

2、皮下注射法将药物注射于皮下结缔组织内,经毛细血管、淋巴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因皮下有脂肪层,吸收速度较慢,一般在注射后5—10分钟才呈现效果。

凡是易溶解、无刺激性的等渗药品以及菌苗和疫苗,都可进行皮下注射。

(1)注射部位:犬猫皮下组织疏松部位(2)注射方法:回抽注射器,不见回血时,即可将药液注入阻力较小。

注药完毕,拔出针头,并用消毒棉球轻轻按压注射部,最后松解保定。

3、肌肉注射法肌肉内血管丰富,注射药剂后吸收较快,效果仅次于静脉注射。

加之肌肉内感觉神经较皮下少,故疼痛较轻微。

一般刺激性较强的药液和较难吸收的药液,均可采用此法。

但氯化钙、高渗盐水等,不能进行肌肉注射。

(1)注射部位:理想的注射部位是脊柱两边的腰部肌肉。

但在注射菌苗和疫苗时,规定的注射部位为后肢肌肉。

(2)注射方法:回抽注射器针栓,针头无回血时,将药液注入肌肉内。

4、静脉内注射将药物直接注射到静脉血管内的方法,称为静脉注射。

(1)注射部位:(1)注射部位①前肢臂头静脉②后肢外侧隐静脉③颈外静脉④隐静脉:位于股内侧皮下,对猫可用隐静脉进行注射。

(2)静脉注射方法:局部剪毛,消毒左手拇指紧压在静脉注射点的近心端,使静脉怒张当静脉怒张后,右手持输液针头(个体小的犬猫用婴儿头皮针),针头斜面朝外,与静脉血管呈30—45°角,准确、慢速地刺入静脉内。

刺入正确时,可见到回血,调整针头与血管的角度,继续向血管内推进0.5—1.0厘米,在注射过程中,要经常观察是否出现回血。

遇有不回血情况或出现药液外溢,应停止注射,并重新调整针头位置,待正确刺入后再继续注入药液。

注射完毕,拔下针头,用酒精棉球压迫片刻后,即可松解保定。

5、腹腔内注射法:腹膜面积很大,大约等于体表皮肤的总面积;腹膜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多,吸收力强。

各种注射方法

各种注射方法

(6)注意事项:推药中若局部疼痛、肿胀,试抽无回血,提示针头滑 出静脉,应拔出针头,更换部位,重新注射。需长期静脉给药者, 应由远端小静脉开始,以保护静脉。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掌握注 入药物的速度,随时听取病人的主诉,观察注射局部及病情变化。 对组织有强烈刺激的药物,应先注入少量生理盐水,证实针头在血 管内,再换有药液的注射器注射,以防药液外溢而发生组织坏死。
(1)定义: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2)部位及定位 ①臀大肌注射 (ⅰ)“十”字法 (ⅱ)连线法 ②臀中、小肌注射 ③股外侧肌注射 ④三角肌注射
2021/5/9
4
三、肌 内 注 射 法(IM)
(3)体 位: ①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 ②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 ③仰卧位:用于危重者;坐位:便于操作。
(4)持针姿势:右手食指固定针栓。
(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30°~40°角。
(6)进针深度:针头的2/3(1.5~2cm)。
(7)注意事项:进针角度不宜超过45°角,以免刺入肌层;药液少于1ml
时用1ml注射器吸药并注射;经常注射者应更换注射部位。
2021/5/9
3
三、肌 内 注 射 法(IM)
(4)持针姿势:中指固定针栓(握毛笔式)。 (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90°角。 (6)进针深度:针头的2/3(2.5~3cm)。 (7)注意事项:2岁以下婴幼儿因臀大肌发育不完善,所以不宜选用臀
大肌注射,应选臀中、小肌注射,以防损伤坐骨神经。
2021/5/9
5
四、静 脉 注 射 法(IV)
(1)定义:自静脉注入药液的方法。
2021/5/9
7
(2)部位: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手背、足背和踝部等处浅 静脉(如手背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足背静脉)。

各种注射法

各种注射法

各种注射法一、注射的一般知识(一)吸取安瓿药液法先用手指轻轻弹下安瓿尖端药液,用小沙轮锯在安颈部上划一圈锯痕。

用75%酒精消毒后垫以无菌纱布或包布包裹安瓿颈部,轻轻折断。

采用无菌镊或其他物品敲打安瓿,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尖斜面向下,插入安瓿中,左手拇指,无名指和小指固定注射器前端,右手持活塞柄抽动活塞吸取药液,将针尖向上,排尽空气。

(二)吸取密闭瓶药液法先启开铝盖中央部分,以2.5%碘酒、75%酒精棉签先后消毒瓶塞,待干后用注射器吸取所需要量的稀释溶液,从橡皮塞中央垂直刺入瓶内,将稀释液注入,抽出与溶液等量的空气。

待全部溶解以后再吸药。

吸药前消毒瓶塞,待干,注进需要液量的空气入瓶内,然后抽出药液。

如为悬浊液,应摇匀后吸药。

(三)皮肤消毒法选好注射点,用2.5%的碘酒棉签、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外环绕消毒至直径6—8厘米,待酒精干后,用75%的酒精棉签按上法脱碘。

(四)用物准备基础治疗盘:2. 5%碘酒、75%酒精各一小瓶,砂锯,弯盘,棉签,无菌镊子泡于盛有消毒液的瓶内,止血钳,急救药。

(五)注射要点1、严格查对制度:操作前仔细查对患者病室、床号、姓名、药物名称、剂量、注射方法等是否与医嘱相符,检查用药是否齐备,药物包装是否合格,注意药物的质量,启用日期和有效期等,若有疑问需要查清楚然后执行。

2、严格的无菌操作原则3、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避免空气进入血管形成空气栓塞。

4、选择合适的部位:避开大的神经、血管(静脉注射除外)及骨隆突处;避免在瘢痕,硬结,炎症或皮肤病处进行注射,对长期注射的病员应注意更换部位。

5、掌握无痛注射技术:针头要锐利,直而无钩,注射部位肌肉要放松,注射时绷紧皮肤,进针拔针迅速。

推药速度均匀而慢,并且设法分散病员注意力。

二、皮内注射(一)注射部位皮内注射常选前臂掌侧中段或下1/3处,因此处操作方便,又便于观察。

预防接种,则一般在上臂三角肌外缘下端处。

(二)用物准备基础治疗盘,1毫升、2毫升注射器,4—5号针头,按医嘱备药。

基护注射法-3

基护注射法-3

静 脉 IV
20о
18
四 肢 静 脉 注 射 部 位
静 脉 注 射 进 针 法
抽回血
•推药 •拔针
返回
按 压 拔

23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合理选择静脉 先下后上,远端到近端 先下后上, 2.严格掌握注射速度 3.正确使用对组织有强烈刺激的药物 4.观察有无药液外溢 5.防止血肿发生
注射法注射部位比较表
注射部位
肌内注射 臀大肌 臀中、小肌 股外侧肌 上臂三角肌 肘部、腕部 手背、足背 踝部处浅静脉 股三角区内
定位方法
十字法 、联线法 二指法 、三指法 大腿外侧中段(膝上10cm, 大腿外侧中段(膝上10cm,髋 关节下10cm) 关节下10cm)约7.5cm宽 cm宽 上臂外侧,肩峰下2 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
静脉注射
股静脉注射
股动脉内侧0 cm处 股动脉内侧0.5cm处
皮内注射
皮内注射拔针
返回
进针角度 皮下注射法
进针方法
返回
十字法 臀大肌注射定位法
联线法
臀大肌: 十字法” -----臀大肌:“十字法”
髂嵴最高点
臀裂顶点
梨状肌下孔
11
-----臀大肌 :“联线法”
髂前上棘
尾骨
12
臀中、 -----臀中、小肌注射定位法
髂嵴下缘 髂前上棘
其他:股外侧肌、 其他:股外侧肌、上臂三角肌
13
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
返回
-


15
肌 内 注 射 法
肌 内 注 射 法
返回
17
检测目标:比较各种注射法
类 别 皮 内 ID 皮 下 H 肌 内 IM 目的 注射 器 皮肤 消毒 注射部位 进针角 度深度 5о 斜面进 入皮内 30о ~40о ½-2/3 90о 2/3 回 抽 拔针 要点

各种免疫接种方法优缺点比较

各种免疫接种方法优缺点比较

各种免疫接种方法优缺点比较(1)免疫接种的方法免疫接种的方法很多,主要有注射免疫法(皮下免疫、皮内免疫、筋肉接种、静脉接种)、经口免疫法、气雾免疫法、滴鼻、点眼等1. 注射免疫(1)皮下接种法皮下接种是最常用的免疫接种途径,凡是易溶解的无强烈刺激性菌苗、疫苗等均可作皮下注射。

家畜应选择皮肤容易移动的部位,马、骡多在颈侧;牛在颈侧或肩胛后方的胸侧;猪在耳根或股内侧;犬、猫在颈侧或背部、股内侧;家禽:颈部、大腿内侧。

优点:操作简单,吸收较皮内接种为快,免疫效果好,缺点是工作量大、需要逐只免疫,注射剂量大,有刺激性等皮内接种法马:颈侧、眼睑部位。

牛及羊:除颈侧外,可在尾根或肩胛中央部位。

猪:耳根后。

鸡:肉髯部位。

目前兽医制品用作皮内接种的,仅有羊痘弱毒菌苗、猪瘟结晶紫疫苗等少数制品,其它均属于诊断液方面。

一般使用专供皮内注射的注射器,也可使用lml注射器和相应的注射针头。

皮内接种的有点:是使用药液少,同样的疫苗皮内注射较之于皮下注射反应小。

同时,真皮层的组织比较致密,神经末梢分布广泛,特别是猪的耳根皮内比其他部位容易保持清洁。

同量药液皮内注射时所产生的免疫力较皮下注射为高。

皮内接种的缺点是操作较难,技术含量高。

肌肉接种法马、牛、猪、羊:臀部和颈部两个部位。

鸡:多在胸肌,在龙骨外侧胸部l/3处,以15号针头成30°,倾斜朝背部方向刺人胸肌,切忌垂直刺入胸肌,以免刺穿胸腔。

在翅膀靠近肩部无毛处的翼下内侧肌肉注射比较确实。

在腿部肌肉注射时,可抓住鸡脚,朝身体方向刺入外侧腿肌。

兽医生物制品,除猪瘟弱毒疫苗、牛肺疫弱毒疫苗、新城I系苗以及在某些情况下接种血清采用肌肉接种外,其他生物制品一般都不应用此法进行接种。

肌肉接种的优点是药液吸收快,操作方便。

注射方法也较简便。

其缺点是工作量大、需要逐只免疫,注射剂量大,有刺激性。

同时臀部接种如部位不当,易引起跛行。

静脉接种法马、牛、羊:颈静脉,猪:耳静脉。

鸡:翅静脉。

注射方式的知识点总结

注射方式的知识点总结

注射方式的知识点总结一、注射的种类注射根据注射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三种。

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皮下组织,通常用于注射小剂量的药物,如胰岛素。

肌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中,可以用于注射中剂量的药物,如抗生素和疫苗等。

静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静脉内,通常用于注射大剂量或需要立即发挥作用的药物,如抗生素、止痛药等。

二、注射器具常见的注射器具包括注射针头、注射筒、皮下注射器、静脉输液器等。

注射针头分为不同规格和长度,选择合适的注射针头可以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和注射部位的损伤。

注射筒根据注射的种类和用途有不同的容量和刻度,选择合适的注射筒可以确保注射药物的准确剂量。

皮下注射器通常容量较小,静脉输液器容量较大,根据具体的注射需要选择相应的器具。

三、注射部位的选择不同种类的注射需要选择不同的注射部位。

皮下注射通常在上臂、腹部、臀部等部位进行。

肌肉注射可以选择上臂肌肉、臀部肌肉、大腿前外侧肌肉等部位。

静脉注射一般在手臂的静脉或者手背静脉进行。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可以确保药物的吸收和作用效果,并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和不适程度。

四、注射操作的步骤1. 准备工作:确认医嘱,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具和药物,准备消毒用品,让患者取适当的体位。

2. 洗手消毒:进行手部卫生消毒,佩戴手套,保持洁净。

3. 皮肤消毒:选择注射部位,用消毒棉球进行局部消毒,保持消毒的区域干燥。

4. 技术操作:根据注射的种类和部位选择合适的注射方式和深度,按照医嘱或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注射,确保注射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5. 处理废弃物:将使用过的注射器具和消毒用品进行分类处理,保持注射场所的清洁整洁。

6. 患者观察:注射完成后观察患者的情况,给予适当的护理和安慰,记录注射的相关信息。

五、注意事项1. 确认医嘱:在进行注射前,医务人员应该确认医嘱的准确性,并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减少注射错误的发生。

2. 注射部位的选择:根据注射的种类和用途选择适当的注射部位,避免选择错误的部位导致不良的注射效果。

哪一种打针方法最好

哪一种打针方法最好

哪一种打针方法最好打针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方式,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打针方法的选择对于患者的舒适度和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目前,常见的打针方法主要有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

那么,哪一种打针方法最好呢?首先,我们来了解皮下注射(Subcutaneous Injection)方法。

皮下组织是皮肤下面的一层松软组织,注射药物能迅速吸收,并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血液。

皮下注射是一种相对简单、安全的注射方式,常见的用途包括疫苗接种、胰岛素注射等。

由于皮下注射是在皮下组织注射药物,针头相对较短,疼痛感较轻,刺激性较低。

对于患者来说,皮下注射相比其他注射方式更加舒适,尤其适合一些对疼痛敏感的患者,如儿童、老年人等。

此外,皮下注射还有一个明显的优势是可以自己实施,不需要依赖医生或护士,提高了患者的自主性和便利性。

接下来是肌肉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方法。

肌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中。

相比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的药物吸收速度更快,且吸收效率更高。

对于某些需要快速发挥药物作用的情况,如急救、紧急治疗等,肌肉注射成为更好的选择。

此外,肌肉注射对于一些药物来说具有更好的耐受性,因为肌肉组织相对比较厚实,能够更好地承受药物的刺激。

肌肉注射也适用于对药物剂量和浓度有限制的情况,例如某些抗生素。

最后是静脉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方法。

静脉注射将药物直接注射到静脉内,并通过血液迅速传递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

相比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的优势在于药物的迅速性和直接性。

由于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它能够快速达到治疗浓度,迅速发挥作用。

静脉注射适用于紧急救治、大剂量抗生素、输液等情况。

然而,静脉注射的不便之处在于操作技术要求较高,需要经过专业的医务人员操作,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静脉炎、血栓等并发症。

综合来看,哪一种打针方法最好,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药物特性以及医务人员的技能和经验。

各种注射法

各种注射法

各种注射法之吉白夕凡创作一、皮内注射法(ID)(1)界说:将小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2)目的:皮肤试验;预防接种;局麻先驱步伐.(3)部位:皮肤试验在前臂掌侧下段;预防接种在三角肌下缘.(4)持针姿势:右手食指固定针栓.(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5°角.(6)进针深度:针尖斜面, 达表皮与真皮之间.(7)注意事项:皮肤消毒忌用碘酒, 注射部位不成用手按揉, 以防影响结果的观察.二、皮下注射法(H)(1)界说:将小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2)目的:迅速到达药效和不宜或不能经口服给药时;局部供药;预防接种菌苗、疫苗.(3)部位: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年夜腿外侧方.(4)持针姿势:右手食指固定针栓.(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30°~40°角.(6)进针深度:针头的2/3(1.5~2cm).(7)注意事项:进针角度不宜超越45°角, 以免刺入肌层;药液少于1ml时用1ml注射器吸药并注射;经常注射者应更换注射部位.三、肌内注射法(IM)(1)界说: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2)部位及定位①臀年夜肌注射(ⅰ)“十”字法(ⅱ)连线法②臀中、小肌注射③股外侧肌注射④三角肌注射(3)体位①侧卧位:上腿伸直, 下腿稍弯曲;②俯卧位:足尖相对, 足跟分开;③仰卧位:用于危重者;坐位:便于把持.(4)持针姿势:中指固定针栓(握毛笔式).(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90°角.(6)进针深度:针头的2/3(2.5~3cm).(7)注意事项:2岁以下婴幼儿因臀年夜肌发育不完善, 所以不宜选用臀年夜肌注射, 应选臀中、小肌注射, 以防损伤坐骨神经.四、静脉注射法(IV)(1)界说:自静脉注入药液的方法.(2)部位:贵要静脉, 正中静脉, 头静脉, 手背、足背和踝部等处浅静脉(如手背静脉、年夜隐静脉、小隐静脉、足背静脉).(3)持针姿势:同皮内注射.(4)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20°角.(5)系止血带的要求:部位在穿刺点上方6cm以上, 时间在碘酒与乙醇消毒皮肤之间.(6)注意事项:推药中若局部疼痛、肿胀, 试抽无回血, 提示针头滑出静脉, 应拔出针头, 更换部位, 重新注射.需长期静脉给药者, 应由远端小静脉开始, 以呵护静脉.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 掌握注入药物的速度, 随时听取病人的主诉, 观察注射局部及病情变动.对组织有强烈安慰的药物, 应先注入少量生理盐水, 证实针头在血管内, 再换有药液的注射器注射, 以防药液外溢而发生组织坏死.。

各种免疫接种方法优缺点比较

各种免疫接种方法优缺点比较

各种免疫接种方法优缺点比较(1)免疫接种的方法免疫接种的方法很多,主要有注射免疫法(皮下免疫、皮内免疫、筋肉接种、静脉接种)、经口免疫法、气雾免疫法、滴鼻、点眼等1. 注射免疫(1)皮下接种法皮下接种是最常用的免疫接种途径,凡是易溶解的无强烈刺激性菌苗、疫苗等均可作皮下注射。

家畜应选择皮肤容易移动的部位,马、骡多在颈侧;牛在颈侧或肩胛后方的胸侧;猪在耳根或股内侧;犬、猫在颈侧或背部、股内侧;家禽:颈部、大腿内侧。

优点:操作简单,吸收较皮内接种为快,免疫效果好,缺点是工作量大、需要逐只免疫,注射剂量大,有刺激性等皮内接种法马:颈侧、眼睑部位。

牛及羊:除颈侧外,可在尾根或肩胛中央部位。

猪:耳根后。

鸡:肉髯部位。

目前兽医制品用作皮内接种的,仅有羊痘弱毒菌苗、猪瘟结晶紫疫苗等少数制品,其它均属于诊断液方面。

一般使用专供皮内注射的注射器,也可使用lml注射器和相应的注射针头。

皮内接种的有点:是使用药液少,同样的疫苗皮内注射较之于皮下注射反应小。

同时,真皮层的组织比较致密,神经末梢分布广泛,特别是猪的耳根皮内比其他部位容易保持清洁。

同量药液皮内注射时所产生的免疫力较皮下注射为高。

皮内接种的缺点是操作较难,技术含量高。

肌肉接种法马、牛、猪、羊:臀部和颈部两个部位。

鸡:多在胸肌,在龙骨外侧胸部l/3处,以15号针头成30°,倾斜朝背部方向刺人胸肌,切忌垂直刺入胸肌,以免刺穿胸腔。

在翅膀靠近肩部无毛处的翼下内侧肌肉注射比较确实。

在腿部肌肉注射时,可抓住鸡脚,朝身体方向刺入外侧腿肌。

兽医生物制品,除猪瘟弱毒疫苗、牛肺疫弱毒疫苗、新城I系苗以及在某些情况下接种血清采用肌肉接种外,其他生物制品一般都不应用此法进行接种。

肌肉接种的优点是药液吸收快,操作方便。

注射方法也较简便。

其缺点是工作量大、需要逐只免疫,注射剂量大,有刺激性。

同时臀部接种如部位不当,易引起跛行。

静脉接种法马、牛、羊:颈静脉,猪:耳静脉。

鸡:翅静脉。

各种注射法

各种注射法

各种注射法之勘阻及广创作一、皮内注射法(ID)(1)界说:将小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2)目的:皮肤试验;预防接种;局麻先驱步伐.(3)部位:皮肤试验在前臂掌侧下段;预防接种在三角肌下缘.(4)持针姿势:右手食指固定针栓.(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5°角.(6)进针深度:针尖斜面, 达表皮与真皮之间.(7)注意事项:皮肤消毒忌用碘酒, 注射部位不成用手按揉, 以防影响结果的观察.二、皮下注射法(H)(1)界说:将小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2)目的:迅速到达药效和不宜或不能经口服给药时;局部供药;预防接种菌苗、疫苗.(3)部位: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年夜腿外侧方.(4)持针姿势:右手食指固定针栓.(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30°~40°角.(6)进针深度:针头的2/3(1.5~2cm).(7)注意事项:进针角度不宜超越45°角, 以免刺入肌层;药液少于1ml时用1ml注射器吸药并注射;经常注射者应更换注射部位.三、肌内注射法(IM)(1)界说: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2)部位及定位①臀年夜肌注射(ⅰ)“十”字法(ⅱ)连线法②臀中、小肌注射③股外侧肌注射④三角肌注射(3)体位①侧卧位:上腿伸直, 下腿稍弯曲;②俯卧位:足尖相对, 足跟分开;③仰卧位:用于危重者;坐位:便于把持.(4)持针姿势:中指固定针栓(握毛笔式).(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90°角.(6)进针深度:针头的2/3(2.5~3cm).(7)注意事项:2岁以下婴幼儿因臀年夜肌发育不完善, 所以不宜选用臀年夜肌注射, 应选臀中、小肌注射, 以防损伤坐骨神经.四、静脉注射法(IV)(1)界说:自静脉注入药液的方法.(2)部位:贵要静脉, 正中静脉, 头静脉, 手背、足背和踝部等处浅静脉(如手背静脉、年夜隐静脉、小隐静脉、足背静脉).(3)持针姿势:同皮内注射.(4)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20°角.(5)系止血带的要求:部位在穿刺点上方6cm以上, 时间在碘酒与乙醇消毒皮肤之间.(6)注意事项:推药中若局部疼痛、肿胀, 试抽无回血, 提示针头滑出静脉, 应拔出针头, 更换部位, 重新注射.需长期静脉给药者, 应由远端小静脉开始, 以呵护静脉.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 掌握注入药物的速度, 随时听取病人的主诉, 观察注射局部及病情变动.对组织有强烈安慰的药物, 应先注入少量生理盐水, 证实针头在血管内, 再换有药液的注射器注射, 以防药液外溢而发生组织坏死.。

常用注射给药法

常用注射给药法

6 注射前排尽空气 7 注射前检查回血 8 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和深度 9 掌握无痛注射技术 10 严格遵守医疗废物处置制度 11 严格遵守锐器伤职业防护制度
强调安全注射!
二、注射前准备
用物准备
治疗盘 注射器及针头 注射药液 无菌盘、无菌巾 注射执行单 速干型手消毒液 锐器盒、医用垃圾桶、生活垃圾桶
特殊患者的静脉 穿刺要点
水肿患者:按揉水肿部位。
3
老年患者:充分固定,防止滑动。 4
导入案例
患者,男,54岁,主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多饮,伴全身乏力,1月内体重下降5kg”入院治疗。患者 T 36.5℃,P 90次/min,R 18次/min,BP 100/80mmHg,身高175cm,体重65kg;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尚可,自 主体位,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心脏听诊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既往健康。实验室检 查示空腹血糖10.1mmol/L,餐后2h血糖14.8mmol/L,糖化血红蛋白11.6%。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其医嘱为门 冬胰岛素6U H a.c. 30min。
皮内注射法
三、常用注射法——皮内注射法
操作前准备
○ 评估患者并解释 ○ 患者准备 ○ 环境准备 ○ 护士准备 ○ 用物准备:药物过敏试验时备皮试急救盒。
皮内注射法用物准备
三、常用注射法——皮内注射法
操作步骤
抽吸药液 核对解释 定位消毒 核对排气 进针推药 拔针观察 再次核对 操作后处理
患者准备 环境准备 护士准备 用物准备
三、常用注射法——肌内注射法
操作前准备
常选择的注射部位
✓ 臀大肌 ✓ 臀中肌、臀小肌 ✓ 股外侧肌 ✓ 上臂三角肌
肌内注射部位
三、常用注射法——肌内注射法

各种注射法

各种注射法

一、皮内注射法(ID)各种注射法(1)定义:将小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

(2)目的:皮肤试验;预防接种;局麻先驱步骤。

(3)部位:皮肤试验在前臂掌侧下段;预防接种在三角肌下缘。

(4)持针姿势:右手食指固定针栓。

(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5°角。

(6)进针xx:针尖斜面,达表皮与真皮之间。

(7)注意事项:皮肤消毒忌用碘酒,注射部位不可用手按揉,以防影响结果的观察。

二、皮下注射法(H)(1)定义:将小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2)目的:迅速达到药效和不宜或不能经口服给药时;局部供药;预防接种菌苗、疫苗。

(3)部位: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大腿外侧方。

(4)持针姿势:右手食指固定针栓。

(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30°~40°角。

(6)进针xx:针头的2/3(1."5~2cm)。

(7)注意事项:进针角度不宜超过45°角,以免刺入肌层;药液少于1ml时用1ml注射器吸药并注射;经常注射者应更换注射部位。

三、肌内注射法(IM)(1)定义: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2)部位及定位①臀大肌注射(ⅰ)“十”字法(ⅱ)连线法②臀中、小肌注射③股外侧肌注射④三角肌注射(3)体位①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②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③仰卧位:用于危重者;坐位:便于操作。

(4)持针姿势:中指固定针栓(握毛笔式)。

(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90°角。

(6)进针xx:针头的2/3(2."5~3cm)。

(7)注意事项:2岁以下婴幼儿因臀大肌发育不完善,所以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应选臀中、小肌注射,以防损伤坐骨神经。

四、静脉注射法(IV)(1)定义:自静脉注入药液的方法。

(2)部位: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手背、足背和踝部等处浅静脉(如手背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足背静脉)。

(3)持针姿势:同皮内注射。

(4)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20°角。

护士常用各种注射法大全

护士常用各种注射法大全

护士常用各种注射法大全皮内注射法ID皮内注射法是将小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

1.用于各种药物过敏试验,以观察局部反应。

2.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

1.皮肤试验:取前臂内侧下段。

因该处皮肤较薄,皮色较淡,易于注射和辨认。

2.预防接种:常选用三角肌下缘部位注射,如卡介苗、百日咳疫苗等。

注射盘内放无菌1ml注射器和4.5~5 号针头,按医嘱备药液。

1.将用物备齐携至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做皮试前,应详细询问有无过敏史,如对需要注射的药液有过敏史,则不能作皮试,应和医生取得联系,更换其他药物后再作试验。

2.用1ml注射器及针头,抽取药液,排尽空气。

3.选前臂掌侧(或三角肌下缘部位),用70%酒精棉签消毒皮肤待干,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斜面向上,和皮肤呈5度至15度刺入皮内(图1)。

4.待针头斜面进入皮内后,放平注射器,注入药液0.1ml,药量要准确,使局部形成一圆形隆起的皮丘,皮肤变白,毛孔变大。

5.注射完毕,迅速拔出针头,切勿按揉,清理用物,按时观察反应。

图1 皮内注射法6.如需作对照试验,用另一注射器和针头,在另一前臂的相同部位,注入0.1ml等渗盐水20分钟后,对照观察反应。

皮肤消毒忌用碘酊,进针勿过深,拔针不按压,以免影响结果的观察。

皮下注射法H皮下注射法是将小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1.需迅速达到药效、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

如胰岛素口服在胃肠道内易被消化酶破坏,失去作用,而皮下注射迅速被吸收。

2.局部麻醉用药或术前供药。

3.预防接种。

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及大腿外侧方(图2)。

图2皮下注射部位注射盘内无菌1~2m注射器和5.5~6号针头,按医嘱备药液。

1.将用物备齐携至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选择注射部位,用2%碘酊和70%酒精进行皮肤消毒,待干。

2.将药液吸入注射器,排尽空气,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栓,针头斜面向上和皮肤呈30度到40度角,过瘦者可捏起注射部位(图3),迅速刺入针头的三分之二,放开左手固定针栓,抽吸无回血,即可推注药液。

个人各类输液扎针技巧总结

个人各类输液扎针技巧总结

个人各类输液扎针技巧总结个人各类输液扎针技巧总结鉴于本人在实习期间在无痛输液及注射方面小有成就、现对各种输液及注射方法进行总结、希望给还未实习的同学一点建议、让实习过但技巧模糊的同学一些指点、当然也希望技术好的老师同学能多跟我交流、纯手机码字、如有错、请及时指出我会加以修改、另外、觉得我火星的可以不看、不喜勿喷、希望对有些同学有点帮助、谢谢、首先解释一下无痛扎针技术、顾名思义、即扎针不痛的方法、对于书上的理论暂且撇开、毕竟理论跟现实是有差距的、就像我们不可能在临床上做到绝对无菌一样、好、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各种扎针方法、1、静脉注射iv及输液法、2、皮内注射法ID、3肌肉注射法IM、4皮下注射法H等静脉注射及输液法、是我们临床每个科室每天最常用的也是最多用到的、对于无痛扎针过后、病人总会问、恩?扎好了么?没感觉到啊、可想而知成就感是必须的、首先扎止血带无可厚非扎过以后一般静脉以下称血管大多都会凸起、选择一根好的血管和进针位置对输液成功也是很重要的、可以不太直、但要视针头粗细选择合适的静脉直径、有利于输液成功、选好血管后便可准备消毒进针、先、皮肤绷紧必不可少、绷紧后以血管微凸为好、进针角度宜小、可保持<20度的角度进针、刺穿皮肤刺入血管见回血后视血管走向再向前进一点点、随后平行进针、对于那些较胖病人或肉手看不见血管的病人、可先扎止血带、血管较深者可用食指轻轻在手背上滑过、碰到凸起、是血管的话便要注意摸清其走向、如果怕记不住、可用复合碘每个医院用的都不一样消毒病人皮肤和自己摸血管的手指、再从顺其走向在血管上滑过、会留下一条"水迹"、并可对光、使血管微凸处反光有利于进针和观察血管走向、利于见回血后的平行进针、血管较深、可适当增加进针角度、见回血后、同样要依血管走向平行进针、对于进针长度可视血管好坏而定、通常进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即可、稀释液百分之09的生理盐水或者注射灭菌用水到密封瓶内充分稀释后、、、这是抽一次排一次、接着再抽稀释液至1m、、这是二抽二排、再加稀释液至1m、摇匀即可、即上面所说的抽三排二、头孢类等皮试液也是这样配的、不过普鲁卡因等皮试液就简单多了书上有介绍我就不多说了、注射位置选取一般在前臂掌侧下段避开静脉处、小角度近似平行进针、、最佳注射后皮丘上应有两到三个左右毛孔、肌肉注射法、即打屁股针、皮肤绷紧、九十度进针没有什么好说的、进针长度为针梗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注射前注意回抽、如有血液应立即拔针重扎、稀释液百分之09的生理盐水或者注射灭菌用水到密封瓶内充分稀释后、、、这是抽一次排一次、接着再抽稀释液至1m、、这是二抽二排、再加稀释液至1m、摇匀即可、即上面所说的抽三排二、头孢类等皮试液也是这样配的、不过普鲁卡因等皮试液就简单多了书上有介绍我就不多说了、注射位置选取一般在前臂掌侧下段避开静脉处、小角度近似平行进针、、最佳注射后皮丘上应有两到三个左右毛孔、肌肉注射法、即打屁股针、皮肤绷紧、九十度进针没有什么好说的、进针长度为针梗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注射前注意回抽、如有血液应立即拔针重扎、PS:注射位置通常选择连线法、即从髂前上棘至尾骨做一连线、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简单易行不易出错、皮下注射法、通常选择上臂三角肌下缘、对于胰岛素笔注射可选择腹部、后背、大腿外侧方、因为胰岛素笔针头很细故可减轻疼痛、仅本人意见、供参考输液技巧需要的是细心、耐心和多加练习、做到这三点必定会有所成就、鼓针不算什么、技术再好也是从鼓针走过来的、所以大可放心、切不可进针以后不见回血便慌了手脚、静下心、摸清血管走向后再推针、因静脉注射及输液技巧性较强、所以介绍较多、可供大家参考、如有错、欢迎及时提出我会及时修改、纯属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如有雷同、纯属巧合、附:各种注射方法示意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