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八年级下第一章知识点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1. 生物遗传与进化
- 基因的组成和表达: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由DNA序列编码蛋白质,基因表达是指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产生蛋白质。

- 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规律和染色体遗传规律,
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关系,了解基因型和表型的概念。

- 进化理论:了解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和自然选择的概念,认识
物种的变异和适应,了解物种形成的过程。

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了解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
类社会的重要性,认识物种灭绝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方法,包
括建立保护区、控制非法捕捞和非法砍伐等措施,促进可持续利用。

3. 植物生长发育
- 植物的生长要素:了解植物的生长要素包括光、温度、水分
和营养物质等因素,认识它们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植物植株的形态结构:了解植物的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认识它们的生理功能和适应环境的特点。

- 植物的繁殖方式:了解植物的有性和无性繁殖方式,了解它
们的优势和适用条件。

4. 动物的生存与繁殖
- 动物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动物的不同体型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认识它们的适应环境的特点。

- 动物的生境与生态位:了解动物的生境和生态位的概念,认
识动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 动物的繁殖方式:了解动物的有性和无性繁殖方式,了解不
同繁殖方式的优势和适用条件。

以上是八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遗传与进化、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植物生
长发育和动物的生存与繁殖。

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一章 声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声的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传播过程中能量也向四面八方传播。

生活中,我们用双手做成喇叭状放在嘴边喊话,就是使声能集中向前传播。

4.声速: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另外,声速还跟温度有关,如在20℃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

5.反射与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柔软多孔的物质会被吸收,遇到较大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而形成回声,人耳能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为0.1s 以上,低于0.1s 时,回声可以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测距、测海深,测量原理:s =v 声t,其中t 为从发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v 声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6.当物体的表面光滑时,声音的反射比较明显,如隔音板等,而物体的表面粗糙多孔时,吸声的效果比较好,如森林中比较寂静等。

第2节 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要素是指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

2.人耳所能判断的声音强弱(大小)的程度称为响度。

(1)人们通常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

它的符号为dB 。

(2)响度的影响因素:响度与听者的距离有关,还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声音的高低用音调来描述。

(1)物体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

(2)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实验A:先用较小的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保持钢尺位置不动,再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听到的声音响度变大;实验B:改变钢尺露出桌面边缘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它先后振动发出的声音。

发现伸出长度越短,音调越高。

4.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出它们,是因为声音的音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都会影响音色。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知识点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知识点

第一章热能的转化
一、热能的定义
热能(thermal energy)是由物质中的分子运动产生的、具有可能转化为机械能或其他形式能量的一种能量形式。

二、热能的转化
1.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或其他形式能量:热能可转化为机械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如汽车的发动机就是一个应用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汽车发动机将燃烧燃料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使汽车按照操纵者的要求运动。

2.热能转化为电能:热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在火力发电厂中,利用燃烧燃料的热能来汽化水,使蒸汽的温度和压强上升,用汽车发动机原理使汽车发动机的热能转化为电能,输入我们的家中,使用电器,实现用热能转化为电能。

3.热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热能还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量转化为化学能,在火药、煤气、氢弹等产品中,都是利用热量转化为化学能,来实现大量的能量的源泉。

三、热能的应用
1.在水力发电中,利用蒸发的热量使水蒸发,然后利用蒸汽进行相应的动力,将其转化为电能,最终输入家庭使用;
2.火力发电:在火力发电厂中,利用燃料燃烧把热能转化成机械能,驱动汽车发动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然后输入家庭使用;
3.在化工工业中。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一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一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知识点整理

粒子的模型与符号一、模型(1)模型的概念:模型是依照实物的形状和结构按比例制成的物品,是用来显示复杂事物或过程的表现手段,如图画、图表、计算机图像等。

(2)模型的分类:①物体的复制品②事物变化的过程③图片④数学公式、表达式或特定的词(3)模型的作用:建立模型能帮助人们理解他们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如科学家们经常用模型来代表非常庞大或极其微小的事物(太阳系中的行星、细胞的细微结构等)。

[说明]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二、符号(1)符号的概念:符号是代表事物的标记。

(2)符号的作用:①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②可以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③可以避免由于表达事物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说明]在某种意义上说符号也是一种模型。

三、化学模型的建立模型可以是实物的模型,一可以是事件的模型,模型能表达出研究对象的基本的特征。

如:(1)人们用水分子结构模型来了解水分子的构成:两个氢原子成104.5°角附在氧原子上:比例模型棍棒模型(2)分子聚集成物质四、分子的构成(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 分子构成的描述:以分子A m B n 为例,1个A m B n 分子由m 个A 原子和n 个B原子构成。

如1个H 2分子由2个H 原子构成;1个O 2分子由2个O 原子构成;1个H 2O 分子由2个H 原子和1个O 原子构成。

五、 物质的构成⎪⎪⎪⎪⎩⎪⎪⎪⎪⎨⎧⎩⎨⎧⎩⎨⎧离子构成分子的粒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粒子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小粒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分子构成物质的粒子[说明](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金属、金刚石、石墨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起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

所以,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第一章声第二章光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像是虚像;②像和物体等大;③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3.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种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光从水或玻璃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方向;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当光垂直入射时,进入第二种介质的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

4.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汇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5.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物距(u)像距(v)像的情况应用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u>2f f<v<2f 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3(((正的否读(正的压读(直接连 接电源不能 能量 程 0~0.6A 和0~3A 0~3V 和0~15V 每大格 0.2A 1A 1V 5V 每小格 (分度值)0.02A 0.1A0.1V 0.5V内阻很小,几乎为零 相当于短路或导线 很大相当于断路同使用前调零;读数时看清量程和分度值;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不能超过最大测量值。

4.(1)电阻的单位:国际制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Ω。

常见的还有千欧(k Ω),兆欧(M Ω) 1M Ω=1000k Ω 1k Ω=1000Ω (2)电阻公式:SLR ρ= ρ——电阻率,与导体材料有关 L ——导体长度 S ——导体横截面积 5.6(((大7.第七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植物的感应性主要包括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其中向性运动又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和向热性等。

2、生长素与植物的向光性(1)植物体内的激素: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激素,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有显着的调节作用。

(2)生长素是由胚芽尖端产生的激素,控制胚芽的生长。

(3)植物向光性:观察现象,胚芽弯向光源生长。

产生条件:①单侧光照射;②具有生长素且分布不均匀。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同步 第一章第一节 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同步 第一章第一节 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

第一章第一节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教学目标1、知道磁体及其性质。

2、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了解磁化的概念。

4、理解磁场的基本性质,知道磁场的方向和判断方法。

5、知道地磁场的存在,知道地理北极就是地磁南极。

教学重难点重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场的概念、性质难点:磁场的概念;磁化的概念。

知识点梳理:1、磁性:磁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位。

小磁针静止时,两端总是指向南北方向。

我们把磁体指北的那个磁极叫北极,用符号N 表示;指南的那个磁极叫南极,用符号表示S 。

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

3、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

4、磁体的周围存在着磁场,处在磁场中的小磁针,会受到磁力的作用而改变指向。

磁场有方向,科学上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其所处位置的磁场方向。

5、为了形象地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引人了磁感线模型。

磁感线是带箭头的封闭曲线,箭头方向表示磁场方向。

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磁感线密的地方磁场强,疏的地方磁场弱。

6、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球产生的磁场叫地磁场。

地磁南极在地理北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南附近。

7、宇宙中的许多天体都具有磁场,而且也在变化之中。

如太阳表面的黑子、耀斑和太阳风等活动都与太阳的磁场有关。

知识点一:磁体和磁极1、如图所示,将铁钉放在某矿石附近,铁钉立即被吸引到矿石上,此现象说明该矿石具有()A.磁性B.导电性C.弹性D.绝缘性【解答】解: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天然磁铁矿石吸铁的性质,这个性质称为磁性。

故选:A。

2、有甲、乙两根外形完全相同的钢棒,一根有磁性,另一根没有磁性,用图中的哪种方法可以一次把它们区分开来?()A.B.C.D.【解答】解:条形磁铁在磁极在棒的两端,棒中间是没有磁性的,但选项C无论谁带磁性两铁棒均是吸引的,故没有办法确定棒是否有磁性;在选项A、B中,甲、乙两棒各有顶端相互接触,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也无法确定哪个棒的顶端有磁性。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浙教版科学八下八年级下第一章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割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原子。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变为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就是化学变化。

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还是原来的分子,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出现了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4、分是由原子形成的。

一些气体、液体主要由分子形成5、原子轻易形成的物质:金属和液态非金属及稀有气体原子结构的模型质子(带正电)夸克一、原子的结构:1、原子:原子核:(拎正电)中子(不磁铁)夸克(不显出电性)核外电子:(拎负电)(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质子相同,原子种类一定相同。

原子的质量主要分散在原子核上。

五、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现象:钠原子丧失电子--构成正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氯原子获得电子--构成负电荷的氯离子(阴离子)离子就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的组成元素不止一种)。

离子和分子、原子一样也是形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共同组成物质的元素1、由多种物质组成叫混合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叫纯净物。

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由同种元素共同组成的清澈物。

化合物:由相同种元素共同组成的清澈物。

3、元素在地壳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地壳主要由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等元素组成。

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硅。

金属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铝,其次是铁。

4、在人体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其次是碳、氢;海水中含量多到少:氧、氢、氯、钠。

有机物主要由碳、氢、氧组成则表示元素的符号1、元素符号一般表示:⑴一种元素⑵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3)表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表示物质的符号1、化学式的确认依据:由实验测量共同组成,无法凭空想象,一种物质只有一种化学式。

2、化学式则表示的意义:⑴表示某种物质(纯净物)⑵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⑶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由什么原子构成⑷则表示物质分子的形成⑸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就是多少6、离子符号是在形成该离子的原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八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点

八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点

八年级科学第一节地球上的水12、水的分类3、水存在的形式:固态、液态、气态4水循环的环节:5、蒸发:河流、海洋等液态水直接蒸发转化为大气水蒸腾:植物释放水分的方式升华:固态水变成气态水(水蒸气)6、水循环的主要形式有: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7、我国水资源的状况:①南多北少,东多西少②水资源的储量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少8、水是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9、人体内储量最多的是水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用水量2.5毫升*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比为1:2,若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可能是氢气比氧气易溶于水*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错误说法: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水氧气+氢气3、水的微观解释4、化学反应的实质新物质第三章水的浮力1、概念: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物体受到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2、方向:竖直向上,与重力的方向相反3、测量方法:称重法4、浮力产生的原因(见图一)*浮力是由于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即*特殊情况5例题1:悬吊的实心金属球缓慢浸没于倾斜的盛满水的大烧杯中,,从大烧杯中溢出到小桶中的水和此金属球的关系是:。

根据公式可知浮力的大小止与 、 有关6、物质的沉浮取决于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 *物体浸没在液体里时,所受的浮力是最大的 *悬浮:指物体停留在液面以下的任何位置第四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态12、溶液的组成3、溶液中的计算①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②溶液体积≠溶剂的体积+溶质的体积4、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但是均一稳定的不一定是溶液★5、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对比6、浊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合称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均为混合物★7、药品的取用①取用粉末状固体:先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送到试管底部,或先将试管水平放置,再把盛有固体粉末的纸槽送到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慢慢地竖直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入试管底部②取用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先把试管横放,用镊子夹住药品,把药品放入试管口,再把试管慢慢树立起来,使药品缓慢滑到试管底部③取用较多液体时直接倾倒注意*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标签朝向掌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塞子倒放在桌面上④取少量液体时用胶头滴管使用完后用清水冲洗滴灌下方不要伸入容器里⑤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首先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在接近刻度尺时改用胶头滴管至刻度线*量筒选取时,所选量筒的量程应略大于所量取的液体的体积,且越近越好*量筒读数时 要平视 俯视会导致读书偏大,仰视会导致读书偏小第五节 物质的溶解1、溶解性的定义: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质溶解的溶质的量是有限的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包括溶质、溶剂的性质及温度影响物质的溶解速率的因素振荡、搅拌、增加溶剂的量,固体物质碾磨3、氢氧化钠溶解放出热量;硝酸铵溶解吸收热量;氯化钠溶解既不吸收热量,也不释放热量4、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在一定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在一定的溶剂里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一种溶剂可以溶解多种溶质,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液里溶解能力不同 5、判读饱和和不饱和溶液67、浓溶液和稀溶液a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 、对于同种溶剂和溶质的溶液来说,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8、物质的溶解度a、溶解度: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八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八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八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本文档将介绍八年级科学下册的知识点。

主要内容如下:
单元一:光的传播与折射
- 光的特性: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 光的传播介质:真空、空气、玻璃等
- 光的折射定律:入射角、折射角、折射率的关系
单元二:声与音速
- 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振动体、介质、传播路径
- 声的传播速度:介质的性质、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 声音的性质:音调、音量、音色
单元三:力和机械能
- 力的概念和种类:接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 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合成、平衡力、失衡力
- 力的计量单位:牛顿(N)
- 机械能及其转换:势能和动能的转化
单元四:电和磁
- 电流与电路:电流的定义、电路图、串联与并联电路
- 电阻与电阻定律:电阻的作用、欧姆定律
- 磁场和磁力:磁性物质、磁力的方向和大小
单元五:生物与环境
- 生物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分类
- 生物的养分获取与传输:植物的养分吸收、输送系统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污染防治以上为八年级科学下册的主要知识点。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一章《电与磁》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一章《电与磁》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第1章电与磁分节知识点总结第1节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1、磁性: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

3、磁极;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不同,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它的位置在磁体的两端。

可以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后恒指南北。

为了区别这两个磁极,我们就把指南的磁极叫南极,或称S极;另一个指北的磁极叫北极,或称N极。

4、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5、磁体可分为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通常我们看到和使用的磁体都是人造磁体,它们都能长期保持磁性,通称为永磁体。

6、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

铁棒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体。

钢被磁化后,磁性能够长期保持,称为硬磁体或永磁体,钢是制造永磁体的好材料。

人造磁体就是永磁体。

7、磁场:磁场的基本性质: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8、磁感线:为了形象地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引入了磁感线:依照铁屑排列情况,画出一些带箭头的曲线。

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这些曲线叫磁感应线、简称磁感线。

练习:画出下列各组磁感线方向9、磁感线的特点:(1)在磁体外部,磁感线由磁体的北极(N极)到磁体的南极(S极)。

(2)磁感线的方向就是该点小磁针北极受力的方向,也就是小磁针静止后北极所指的方向。

(3)磁感线密的地方表示该点磁场强,即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

(4)在空间每一点只有一个磁场方向,所以磁感线不相交。

10、地磁场地磁场:地球产生的磁场。

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地球南北极与地磁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之间存在的一个50夹角,叫磁偏角。

小磁针的南极始终指向地理南极的原因就是:在地理南极附近,存在着地磁场的北极或N极。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电与磁一、磁现象:1、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磁铁:铁质的磁体)3、磁极: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

种类:如果磁体能自由转动,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①定义: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

磁铁吸引铁钉的原因是因为铁钉被磁化后,铁钉与磁铁的接触部分间形成异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结果。

②钢和软铁的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

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

所以制造永磁体使用钢,制造电磁铁的铁芯使用软铁。

二、磁场:1、定义:磁体周围存在着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它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

这里使用的是转换法。

2、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3、方向规定: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4、磁感线:在磁场中一些带箭头的曲线。

①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②说明:A、磁感线是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曲线,不是客观存在的。

B、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叫模型法。

C、磁感线是封闭的曲线。

D、磁感线立体的分布在磁体周围,而不是平面的。

E、磁感线不相交。

F、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③熟练掌握条形磁铁磁感线的画法。

三、地磁场:①定义:在地球产生的磁场,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②磁极: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③磁偏角:首先由我国宋代的沈括发现,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不重合。

四、电生磁:1.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直线电流周围的磁感线是环绕导线的同心圆,距离直线电流越近,磁场越强。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课件 第一章 第1节 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课件 第一章 第1节 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
C
[解析]
选项
分析
结论
A
小磁针发生了偏转,可能是受到吸引力,也可能是受到排斥力,无法判断板擦和黑板是否具有磁性
×
B
板擦不具有磁性、黑板具有磁性或板擦具有磁性、黑板不具有磁性时,将板擦的正面和反面靠近黑板,板擦都能吸附在黑板上
×
C
将板擦用细线悬挂起来使其自由旋转,若板擦不具有磁性,其指向是随机的,若发现板擦静止时某端始终指向北方,说明板擦受到了地磁场的作用,则板擦一定具有磁性
[解析] 由甲、乙两小磁针静止时的 极指向可知,条形磁铁的 端是 极, 端是 极,故A错误。由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小磁针丙右端是 极,左端是 极;小磁针丁左端是 极,右端是 极,故C正确,B、D均错误。
题型2 磁场和磁感线
角度1 对磁场和磁感线的理解
典例7 下列有关磁场和磁感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磁场和磁感线都是真实存在于磁体周围的B.磁体间的吸引或排斥作用是通过磁场实现的C.有磁感线的地方就有磁场,没有磁感线的地方没有磁场D.磁场的方向是由放在该点的小磁针的 极决定的
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内自由电荷重新分布,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种电荷,导体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种电荷
类比电荷的定向移动,我们可以建立以下模型,分析钢棒被磁化后的磁极。
当用磁体在钢棒上沿同一方向摩擦时,钢棒得到磁性,靠近磁体某一磁极的那端被磁化为异名磁极,远离磁体磁极的那端被磁化为同名磁极。
典例6 [2022·杭州期中] 如图所示,甲、乙两小磁针放在一根条形磁铁中间位置,丙、丁两小磁针放在该条形磁铁左右附近位置,甲、乙、丙、丁四个小磁针静止时,甲、乙两小磁针的 、 极如图所示。关于丙、丁两小磁针和条形磁铁 、 两端的极性,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梳理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梳理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梳理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第一章电与磁【知识梳理1】一、磁体:1、磁性: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2、磁极:每个磁体都有2个磁极,分别叫南极(S)和北极(N)3、磁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使原来不显磁性的物体(铁)带了磁性的过程。

(退磁)二、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叫磁场。

1、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2、方向(规定):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小磁针N极的指向与磁场方向相同)三、磁感线:为了描述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也是该点的磁场方向)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内部相反)四、地磁场: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

1、特点:地磁场与条形磁铁磁场相似,地磁的N极在地理S极附近。

2、磁偏角:地理的南北极与地磁的南北极之间的夹角。

(宋代沈括第一个发现)五、电流的磁场:1、奥斯特实验证明了: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2、通电直导线磁场的特点:以通电直导线上各点为圆心的同心圆;磁场方向在与直导线垂直的平面上。

3、通电螺线管磁场:①磁场与条形磁铁很相似,也有南北极;②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学会用安培定则判断螺线管磁极【知识梳理2】一、电磁铁:组成:通电螺线圈和铁芯;带铁芯的通电螺线圈优点:(1)磁性有无可以由电流有无控制;(2)磁场方向可以由电流方向控制;(3)磁性强弱可以由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控制。

应用:电铃、电磁起重机、电磁选矿、电磁继电器、电话等电磁继电器:是一个由电磁铁控制的自动开关。

(1)工作过程:控制电路通电,电磁铁有磁性,吸引衔铁,达到控制作用。

(2)作用:低电压、弱电流控制高电压、强电流。

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的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

科学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科学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科学八年级下册知识点科学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概述一、物理学1. 机械运动- 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速度、加速度。

- 运动的图形表示: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

- 力的作用:牛顿运动定律。

- 摩擦力、重力、弹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2. 能量- 能量守恒定律。

- 动能、势能的计算。

- 机械能的转换和守恒。

- 功的概念及其计算。

3. 波动- 波的基本特性:波长、频率、振幅。

-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的特性:响度、音调、音色。

- 声波的反射、折射和干涉。

4. 光学- 光的直线传播: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

- 光的反射:平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的成像。

- 光的折射:透镜的成像原理。

- 光的色散:彩虹的形成。

二、化学1. 物质的组成- 原子的结构:原子核、电子。

- 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

- 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2.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分解、置换、复分解。

-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3. 物质的状态变化- 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

- 相变的热力学原理。

- 溶解和溶液的概念。

4. 酸碱与盐- 酸和碱的性质。

- pH值的概念和测定。

- 盐的形成和分类。

三、生物学1. 细胞-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 细胞的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 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2. 遗传与进化- DNA的结构和复制。

- 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遗传定律。

- 生物进化的证据和理论。

3.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 食物链和食物网。

-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4. 人体健康与营养- 人体器官系统的基本功能。

- 营养的六大类及其作用。

- 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四、地球科学1. 地球的结构-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 板块构造理论。

2. 地质作用- 内力作用:地震、火山。

-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沉积、固结成岩。

3. 水文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电与磁一、磁现象:磁性是指物质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其中铁质的磁体叫做磁铁。

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

如果磁体能自由转动,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磁化是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

磁铁吸引铁钉的原因是因为铁钉被磁化后,铁钉与磁铁的接触部分间形成异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结果。

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

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

因此,制造永磁体使用钢,制造电磁铁的铁芯使用软铁。

二、磁场:磁场是指磁体周围存在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磁感线是在磁场中一些带箭头的曲线,它们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磁感线是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曲线,不是客观存在的。

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叫模型法。

磁感线是封闭的曲线,立体的分布在磁体周围,而不是平面的。

磁感线不相交,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三、地磁场:地磁场是指在地球产生的磁场,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不重合,这个现象首先由我国宋代的XXX发现,磁针在指向真北方的同时,还会偏离一定角度,这个角度叫做磁偏角。

四、电生磁:奥斯特实验表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直线电流周围的磁感线是环绕导线的同心圆,距离直线电流越近,磁场越强。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很相似。

通电螺线管的两端极性跟电流方向有关。

带铁芯的通电螺线管叫做电磁铁。

当电路中有电流时,测电笔会发出声音或者亮灯,表示电路通电。

3、用电安全:①不要在潮湿的环境下使用电器;②不要在使用电器时接触水或者其他液体;③不要随意拆卸电器;④不要在电器过载时继续使用;⑤不要在电器损坏时继续使用;⑥不要在电器故障时自行修理,应该找专业人员维修;⑦不要在插头插座上拉扯线缆;⑧不要将电器插头插入不匹配的插座中;⑨不要在电器使用时离开现场。

最新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最新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最新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2. 细胞的分类: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3. 细胞的生物膜: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4. 细胞的运动方式:原生动物的鞭毛运动和纤毛运动、细胞的流动运动、细胞的蓬松运动第二章地球运动与季节变化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引起的现象、公转引起的现象2. 季节变化的原因: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的变化、地球表面接受太阳辐射的变化3. 季节变化的规律和特点:昼夜时间的变化、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第三章物质的运动和变化1.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2. 物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吸引力和排斥力3. 物质的热运动:分子间距离和热运动的关系、温度和热量的概念4. 物质的状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凝华、升华等5. 物质的溶解和分离:溶液的组成和性质、溶解度和浓度等概念第四章计量与测量1. 计量的基本概念:物理量、单位、量纲等2. 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精确度:尺子、量筒、天平等3. 数据处理:平均数的计算、有效数字的表示和运算、误差的计算和分析第五章光的反射与折射1. 光的弯曲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非直线传播2. 光的反射:入射角、反射角、反射定律3. 光的折射:入射角、折射角、折射定律4. 光的色散:白光的组成、折射率与波长的关系、光的色散现象第六章电流与电路1. 电流的产生和检测:金属导体中的电子流动、电路中电流的探测2. 电流的方向和大小:电子的流动方向、电源的电压和电阻对电流的影响3. 串联与并联电路: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串并联电路的应用第七章物质的燃烧与灭火1. 燃烧的条件:燃料、氧气、着火点2. 燃烧的类型和特点:明火和隐火、爆炸和燃爆3. 灭火的方法和原理:抑制燃料供给、切断火焰氧气供给、冷却火源、隔离燃料等方法第八章人类的繁衍与发育1. 人类生殖的基本过程:受精和胚胎的形成、胎儿的发育、分娩和哺乳2. 生育和遗传的基本概念:染色体、基因、遗传规律3. 基因与表型的关系:显性和隐性基因、基因的突变和基因的重组第九章关于维生素的探究1. 维生素的分类和作用: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的作用和缺乏症2. 维生素的摄入和合成:食物中维生素的摄入、皮肤中维生素D的合成3. 维生素的保存和破坏:维生素的稳定性、存放食物和烹饪对维生素的影响第十章植物的繁殖与生长1. 植物的繁殖方式: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植物的生长方式2. 植物的生长因素:光照、温度、水分和养分的影响、植物对生长因素的适应3. 植物的植物激素: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等的作用和调节4. 植物的运输和代谢:植物的输水输养物方式、光合作用和呼吸的过程。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一章知识点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一章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电与磁第1节: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1、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位叫做磁极;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分别是南极和北极,可用S和N表示;★自然界不存在单个磁极的磁体,磁体上磁极总是成对出现的,而且一个磁体也不能有多于两个的磁极。

拓展:磁体的分类:(1)从磁体的形状分:蹄形磁体、条形磁体、针形磁体等;(2)从磁体的来源分: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常见);从保持磁性的时间长短分:硬磁体(永磁体)和软磁体;(3)磁体磁性强弱无法直接观察,要通过磁体对磁性材料的作用来反映,运用了转换法。

2、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若磁体与另一物体相互靠近时发生相互吸引的现象,有两种可能:一是另一物体是含铁、钴、镍等物质的物体;一是另一物体也为磁体,它们的异名磁极相互靠近。

方法点拨一:判断某物体是否有磁性的方法:(1)将被测物体靠近铁类物质,若能够吸引,则有磁性;(2)将被测物体用细线挂起,若静止时总是南北指向,则说明该物体有磁性;(3)把被测物体靠近已知有磁性的物体,若有一端出现相互排斥的现象,则被测物体有磁性。

方法点拨二:判断磁极的方法:(1)用已知磁极的物体靠近被测磁体一端,与已知磁极相斥的为同名磁极、吸引为异名磁极;(2)将被测磁体用细线挂起,静止时指向北面的一端是北极。

3、磁化是指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

★铁棒被磁化后不能长久保持磁性,而钢棒磁化(用磁体在钢棒上沿同一方向摩擦多次)后能较长久地保持磁性,用钢棒制造永磁体。

拓展:(1)只有铁、钴、镍等磁性物质才能被磁化;(2)被磁化了的物体与使它磁化的磁极相靠近那一端是异名磁极;(3)有磁性的物体受到强烈撞击或加热,磁性会消失。

4、磁体周围存在着一种物质,这种特殊物质称为磁场,其基本性质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作用,在磁场中小磁针N极的指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浙教版2022-2023学年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电磁感应原理及发电机复习教学PPT课件

浙教版2022-2023学年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电磁感应原理及发电机复习教学PPT课件

B. 通过线圈的电流太小了 D. 电动机线圈平面恰好处在平衡位置
【答案】D
进门测试
3. 如图所示是某学习小组同学设计的研究“通电螺旋管磁性强弱可能跟线圈匝数多少有关”的实验 电路图。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实验时,用铁钉和漆包线绕制匝数为20匝的电磁铁,并接入电路中的AB两端,其他如图 正确连接。 步骤二: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示数为1A,用电磁铁去吸引大头针,记录数据。 步骤三:断开开关,用匝数为50匝的电磁铁替换20匝的电磁铁。闭合开关,再用电磁铁去吸引大头 针,记录数据。 (1)该学习小组同学分析后,发现步骤三中存在不足,还应补充的实验操作是 。 (2)以下是该实验的记录表:
【答案】发电|线圈|滑环|电刷
互动精讲
知识点二:发电机
例题精讲
3.小江想探究感应电流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铁块上绕
有导线,线框与灵敏电流计(G表示)相连(线框高度大于铁块高度,实验过程中线框不旋转).
(1)让线框分别从h1和h2(h2大于h1)竖直下落并穿入磁极A、B之间,G表指针对应的偏转
角度分别为θ1和θ2(θ2大于θ1),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感应电流的大小与线框切割磁感
线的
有关.
(2)把变阻器的滑片移至左端,线框从h1的高度下落,G表指针的偏转角为θ3,观察到θ3大于θ1,
表明感应电流的大小还与
有关.
(3)将电源的正、负极对调,让线框从h1的高度下落,G表的指针反转,此现象说明:感应电流的
B.朝南略偏东方向站立
C.朝南北方向站立 D.朝北略偏东方向站立
【答案】A
例4.如图是机场的安检人员用手持金属探测器检查乘客的情 景,当探测线圈靠近金属物体时,在金属物体中就会产生电流, 如果能检测出这种变化,就可以判定探测线圈下面有金属物体 了.图中能反映出金属探测器工作原理的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科学第一章知识点梳理第一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符号:是指有一定意义的图形、文字等。

如数学运算符号、电路元件符号等。

符号的作用: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还可以避免由于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和事物外形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如:交通符号、电学符号、元素符号…2、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如:地球仪、眼球模型、水分子模型……1.图2.表3.计算机图像4.公式5.化学方程式都是模型等等…在自然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样的方法就是模型方法。

第二节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一.分子的定义与性质:1.分子的定义: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保持”是指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和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如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所表现的属性,是宏观的,所以单个分子是不能表现的。

保持化学性质的粒子除了分子外,还有其他的粒子,如原子、离子等。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性质:(1)分子很小:肉眼看不见,需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等显微设备来观察。

(2)分子不断运动: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如远处可闻到花香,樟脑球在衣柜中时间久了就不见了。

(3)分子间有空隙:一般来说气体分子间间隔很大,固体、液体分子间间隔较小,因此气体容易压缩(如可向轮胎中打气),固体、液体不易被压缩。

不同液体混合总体积小于两者的原体积和等现象。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此处的性质是指化学性质。

二、用分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

如: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水通直流电时,水分子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物质的分子;三、原子的定义与性质1、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2、原子的性质(1)原子很小:肉眼看不见,需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等显微设备来观察。

(2)原子是不断运动的。

(3)原子间有空隙:如由原子构成的金属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同种物质的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原子性质不同,此处性质是指化学性质。

3、物质的构成(1)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如水、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2)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如金属单质、碳(石墨)、磷等固态非金属单质(碘除外)、氦气、氖气和氩气等稀有气体。

(3)有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

如食盐、烧碱(氢氧化钠)等。

则:物质 分子 原子 离子四、不同的分子1、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

2、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3、同种原子构成不同物质时结构是不一样的。

4、物质的性质是由它自身的结构决定的。

结构→性质金刚石中碳原子的排列成网状,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成层状,足球烯中碳原子的排列成球状。

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物理性质“硬度、导电性、熔点、沸点等”不同;化学性质一样。

(科学家做过的实验:在密闭的容器中充满氧气,分别放入金刚石和石墨,结果都生成唯一的产物--二氧化碳。

) 5、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6、分子和原子间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五、粒子的大小与质量1、分子和原子都是非常微小的粒子。

⑴ 原子半径:10-10米数量级⑵ 原子质量:10-26千克、10-27千克数量级 2、不同的分子和原子质量往往不同。

第三节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一、原子结构模型建立历程 道尔顿 实心球模型 汤姆生 西瓜模型卢瑟福 行星绕太阳模型(核式结构模型) 波尔 分层模型 现代科学家 电子云模型二、原子结构 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⑴ 原子 中子:不带电荷(电中性)核外电子:带负电荷、绕核高速运动。

⑵ 同一个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⑶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的体积很小,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

⑷ 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

(5)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6)原子核内质子数可以为零。

三、原子的“孪生兄弟”---同位素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如碳元素就是所有核电荷数为6的原子的总称。

元素只有种类而不讲个数。

金刚石 石墨 足球烯 原子核2、同位素: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的统称。

如氢有氕、氘、氚三种同尾数原子。

大多数元素都有同位素原子。

3、同位素的应用:核设施、化学分析、消除细菌、文物鉴定、医学诊断等4、同位素原子的表达:左下角数字表示质子数,左上角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四、带电的原子——离子1、离子:离子就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离子是构成物质的第三种基本微粒:离子和分子、原子一样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3、离子的分类:离子:原子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阴离子。

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如:钠离子(Na+)、铜离子(Cu2+)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如:氯离子(Cl-)、硫酸根离子(SO42-)离子所带电荷数取决于它得失电子的数目。

第四节组成物质的元素一.元素的种类1.物质由元素组成,目前人类已知的元素有110多种,包括人造元素2、自然界的物质按组成物质成分的多少,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金属元素---铁、铜、铝…3、元素的类型非金属元素---氧、氢、碳…稀有气体---氦、氖、氩…4、元素名称的由来:金属元素常用“钅”作偏旁,除汞外;非金属元素如是气态的以“气”作偏旁,液态的以“氵”作偏旁,固态的以“石”作偏旁。

3、单质与化合物………………元素存在形态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游离态)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态)注意点:单质与化合物都是纯净物,所以概念陈述时,必须强调纯净物。

若说成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金刚石和石墨放在一起只有碳元素;若说成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则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单质中元素为一种,化合物中元素为两种或两种以上。

二、元素的分布1、元素在地壳的分布:主要由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等元素组成。

并:硅>铝>铁>钙2、在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元素(氮气78%体积百分数,下同)、第二位的是氧元素(氧气21%)、稀有气体%) ……3、在海水中除了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以外,含量较高的是氯元素和钠元素(氧%,氢%,氯%,钠、镁等%),还有贵重的金属等---海洋是资源宝库,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4、在人体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其次是碳、氢;5、生物所含的大量的有机化合物如血糖、植物纤维主要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6、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

7、人造元素通过核反应制得的,其中一部分人造元素核天然元素具有放射性。

有利有弊:对人体有害;利用放射性可以治疗一些疾病。

第五节表示元素的符号一、元素符号1、书写规则:国际上统一采用的符号,使用该元素拉丁文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

2、熟记P18表格中元素名称和符号3、元素符号的意义---以N(氮)为例:⑴“N”表示氮元素---表示一种元素⑵“N”表示一个氮原子---表示一个原子二、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族---纵行为族:七个主族、七个副族、0族和第八族。

周期---横行为周期:七个周期和镧素、锕系。

2.每一个周期都是金属元素开始,稀有气体结束;3.每一主族基本上是非金属元素开始,金属元素结束。

4.第1~4主族基本上都是金属元素,副族全部是金属,第5~7主族以非金属为主,0族全部是稀有气体。

5.在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质子数逐渐增加。

6.在同一族内,各元素的化学性质都很相似。

第六节表示物质的符号一、化学式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式子2、化学式书写原则①物质的化学式是通过实验来确定的,(如水的组成是通过电解水实验,分析产物得到的)不是能凭空想像;②一种物质(纯净物)只能有一种化学式。

⑴单质化学式的写法:①先写出组成单质的元素符号,再在右下角标出构成1个单质分子的原子个数。

②稀有气体、金属单质和部分非金属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

⑵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及读法①氧与其它元素组成,氧写在右边;读法:氧化某或几氧化几某如:MgO 、CuO 、CO2 、 SO2、Fe3O4、P2O5、MnO2氧化物:两种元素组成,其中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②氢与其它元素组合,一般情况下氢写在左边;读法:某化氢-------氢化物如:H2O、HCl、H2S。

氢与其它元素组合也有例外,如NH3(氨气)、CH4(甲烷)③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其化学式常用其离子最简单整数比表示。

金属左,非金属右。

读法:某化某二、化学式的意义1、表示某种物质2、表示组成物质的种类3、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4、表示物质分子的构成【例】分析化学式“CO 2” 表示的意义 ⑴ 表示二氧化碳⑵ 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⑶ 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⑷ 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三、离子的符号1、离子符号的表示:⑴ 先写上元素符号,在其右上角标出所带的电荷数及其电性。

如Na + Cl -⑵ 有些离子是带电的原子集团,方法与上同,将它看成一个整体即可,称为某某离子 如:铵根离子NH 4+ 碳酸根离子CO 32- 原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不显电性 离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显电性四、化合价1、化合价的含义:各种元素在相互化合时,原子之间都有固定的化合数目,用化合价表示这种性质。

⑴ 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即化合价是在化合时体现出来的。

⑵ 化合价的种类:有正价和负价之分。

⑶ 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用带“+”、“-”的小数字表示。

如:铁的化合价为+3价,表示为:Fe⑷ 在化合物中所有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根据此来推出各元素的化合价) 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见课本P 25表) 常见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价硫齐全;二价铜汞最常见。

3、常见原子团化合价:(见P 25表)⑴ 原子团化合价与原子团离子所带电荷数相同⑵ 原子团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就是该原子团的化合价。

微观宏观 +34、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