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将军名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闲话少说。
第一序列,按地位高低排名,依次是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左右前后四将军、四征将军(征东、征西、征南、征北)、四镇将军(镇东、镇西、镇南、镇北)、四安将军(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四平将军(平东、平西、平南、平北)。这些将军是军队首脑和中枢,大致可相当于今天的上将级别,至于大将军,等同于今天的大元帅。
大将军。汉代最出名的大将军当是卫青无疑,他是汉武帝的小舅子,因破匈奴的大功,汉武帝将大将军的地位定在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之上。后世屡屡有大将军权倾朝野的现象,如东汉窦氏家族的窦宪。三国时著名的大将军,有魏国的夏侯惇、司马懿及司马师父子,蜀国的姜维,吴国的朱然等。朱然在演义中被赵云一枪挑死,这个窝囊的死法,是罗贯中爷爷的杜撰,真实的朱然位极人臣,也得了善终,他在安徽马鞍山的墓被考古发掘出来了。
骠骑将军。一说到骠骑将军,首先想到的还是霍去病,这个职位本来就是汉武帝特别为了他设立的,仅次于大将军。三国时蜀国的马超、诸葛亮之子诸葛瞻,魏国的曹洪、司马懿都曾担任此职。
车骑将军。本来是战车部队的统帅,次于骠骑将军。董卓把持朝野的时候,他手下大将李傕获封车骑将军。三国时张飞为车骑将军。吴懿这个名字,读了三国的都该知晓,他是刘备入蜀之后的国舅,后来做到车骑将军。蜀国后期,魏延被杀,“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廖化、张翼这两个无名小将也做了车骑将军。廖化此人从黄巾起义时出场,到蜀国灭亡后才死,少则活了70多岁,多则90岁。魏国方面,那个在徐州被关羽“赚城斩车胄”的车胄也是车骑将军,这个演义里的平庸之辈其实地位相当高。
卫将军。诸葛瞻、曹洪在做骠骑将军之前,都曾做过卫将军。
左将军。三国名气最响的左将军还是刘皇叔,他见了汉献帝,被授以左将军、豫州刺史,相当于今天的上将兼河南省委书记。后来刘备要保举张鲁为汉宁王时,张鲁说“他刘备不过一个左将军,哪有资格保举我?”张鲁这话,对,也不对。刘备的左将军地位肯定在张鲁之上,张鲁没资格看不起他,只不过保举他为王,还是差了点火候。马超在做骠骑将军之前,也做过左将军。魏国名将张郃,以及后来在陕西前线长期对抗姜维的郭淮,都做了左将军。
右将军。魏国的于禁、徐晃,做到右将军,也是军中上将。
前将军。《新三国》中有一段,曹操笼络马腾,封他为前将军,剧中把这前将军当成
大权在握的职位来对待,还让公子曹丕出城迎接,过了!前将军虽也是上将级别,但还远没到这般尊崇的地步,要是大将军还差不多。汉代,飞将军李广做到前将军。三国时期,魏国张辽,刘备方面的关羽、李严也做前将军。关羽这人死的早,那时刘备还没称帝,他只做到前将军,活到刘备称帝的张飞、马超,都做到车骑将军或骠骑将军了。李严这人本是益州本土的猛将,刘备死的时候,代表益州本土势力,成为与诸葛亮一起的托孤重臣,只是后来被冤枉了,与魏延一样,成为蜀国的悬案。
后将军。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时,袁术为后将军、南阳太守,相当于上将兼直辖市的市委书记(南阳是刘秀老家,东汉时为陪都)。黄忠在蜀国为后将军,魏国钟毓虽是文臣(还是书法家),但因长期镇守长安,也曾做后将军。
四征、四镇、四安、四平这些将军在汉代本不常置,当有战事,让大将统帅一方时,才设置。三国时期,战乱频繁,逐渐常置,但并不是四征、四镇、四安、四平全部都有,有镇西则可能没有征西,也有可能某个边境无大战,一个统帅也没有。四征、四镇、四平、四安等将军资深者也在将军前加大字,如征西大将军、安东大将军,但位次不变。
四征将军。曹魏的征东将军统领青、兖、徐、扬四州,屯驻扬州,马腾、曹休曾为之;征西将军统领雍、凉二州,屯驻长安,夏侯渊做征西将军,直到被黄忠在定军山一刀斩于马下,灭蜀的邓艾也是征西将军;征南将军统领荆、豫二州,屯驻新野,长期与荆州关羽对抗的曹仁,就是征南将军;征北将军统领幽、冀、并三州,屯驻蓟州。蜀国方面,赵云做到征南将军。
四镇将军。次于四征将军。魏国的四镇将军驻地与四征一样,即镇东将军屯驻扬州,镇南将军屯驻新野,镇西将军屯驻长安;镇北将军屯驻蓟州。东汉末年刘表在荆州,即是镇南将军;钟会伐蜀,被授予镇西将军。蜀国方面,大将魏延在刘备夺取汉中后,任汉中太守、镇北将军,防备魏国,当时马超还是魏延的副手,只是后来居上,做了五虎上将。
四安将军。东汉开国元勋岑彭为安南将军,东汉末始置安西、安东将军,被曹操打的一败涂地,求救于刘备的陶谦就曾任安东将军。
四平将军。为上将级别的最低一等。平东将军,司马氏代魏后,晋国的杜预为之;平南将军,晋国羊祜为之。这二人出现于三国演义的后期,当时吴国还在,他们长期与吴国对抗。平西将军,嵇康的儿子嵇绍为之,嵇康虽然狂放不羁还被司马氏杀了,但他儿子嵇绍却是死忠司马氏,还做了平西将军。蜀国方面,马超的弟弟马岱在三国后期为平北将军,镇守汉中。东吴老将丁奉也曾为平北将军,防备魏国。
第二序列,各种杂号将军,相当于今天的中将级别。汉代杂号将军,都是临时委派,让一两个中将去统帅少将、准将之类的作战,到了汉末三国,战事频繁,各种杂号将军大量出现。早期,这些名号多以战事的性质、目的而起名,后期多用一些威武的名字。比较著名的杂号将军有:
楼船将军,汉元封三年,以杨仆为之。
横海将军,汉元鼎六年,以韩说为之,因击东越有功。
贰师将军,汉李广利为之,征贰师城,取善马,故以为号。
伏波将军,汉武帝征南越,始置此号,以路博德为之。后汉马援亦为之。伏波者,船涉江海,欲使波浪之伏息。
鹰扬将军,后汉建安中,魏武以曹洪为之。
讨逆将军,后汉末,以孙策为之。
破虏将军,后汉末,以孙坚为之。
讨虏将军,后汉末,以孙权为之。
军师将军,蜀汉诸葛亮、诸葛瞻为之;曹魏荀攸、东吴朱然也曾是。
翊军将军,蜀汉赵云以入益州军功为之,蜀汉后期,霍弋因为平定南方蛮夷,颇有战功,也或封此职。
安汉将军,蜀汉糜竺为之。
武威将军,魏武帝以于禁为之。
抚军将军,魏武帝置,以司马懿为之。
横江将军,东吴鲁肃为之。
牙门将军,蜀以赵云为之,牙门是中军大帐的两边门户,专用作护卫将军的名号。
第三序列,偏将军、裨将军,相当于今天的少将级别。历史上最著名的偏将军当属三国时期刘备集团的关羽、马超、赵云,曹氏集团的徐晃、于禁、张郃。虽然在《三国演义》里声名赫赫,这前三人都是五虎上将之一,后三人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五子良将之一,但在此以前,这六人都做过偏将军。
裨将军。初指副将,相对主将而言,后成为低级将军名号。“三个臭皮匠,抵得上一个诸葛亮”中的“皮匠”,愿意就是“裨将”,指三个军中的少将,也可以抵得上诸葛亮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