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资料品质定量分析技术

合集下载

沾化凹陷LJ高密度地震资料品质分析方法

沾化凹陷LJ高密度地震资料品质分析方法

, 2 6 m 峨地 槔 2 持 分铸 草‘ 3 5 推 率菇 埘 平均 单均 掉辜) 3 O 舞 率斟 - 3 0
1 1 l 巍祷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u高峦裹三雏
4 8
2 3
3 4
I 粪资斟
面都有很大的区别 ,高密度在信噪 比方面提高 了 1 7 d b ,分辨率提
高了 2 0 m s ,平均频率 提高 了 1 5 H Z ,最终评价结果为 L D 三维为三类 资料,L - T 高密度为一类资料 。 在面的评价 上,我们主要选取 目的层沙一段和沙 四段进行重 点评价,软件综 合评价统计结果如表 2所示 高密度三维面上各类参 数值都有很大 的改进 ,特别是各类参数中一类资料
表2 L I I 地 区沙一段平面品质分析统计表
i ¥
L 0 兰 蠖 2 9
暴I
6 5 4 3 0 1 4 . 5 3 7
参 裹{ 器 黔 , 善
4 6 3 0 9 2 3 { 9 0 0 1 0 0
u盎寄蛊三雏 4
表 1罗东三维与 L ‘ 】 高密度三维 同区域体品质分析评价表
析 ,采 用直观对 比、软件评价 、基 于 目的层地质认识综合评价三种 评 价方法并与老 资料进行对比发现新资料具 有主频提升 , 频 带拓宽 , 纵横向分辨率提 高,保真度 高等特 点 , 特 别是层 间信 息更加丰 富, 波形特征 变化 明显 , 分析认 为高密度地震资料品质 明显优于老 资
料。
兰 维 名 嘲 雉 ( ∞ 升 静 率 ( M s j l ∞ 建 f H 刍 蔷 嚣
L O 三缝 3 t 4 3 ’ 9 信 蠊比
: 嚣 嚣 嚣 嚣 墨 乎 搏 台 评 钔 果

地震资料质量控制的量化分析

地震资料质量控制的量化分析
验 。进 一 步确定 合 理 的激 发 因素 ,保证 野外 原始 资 料 的质量 。下 面 以 一条地 震测 线资 料为 例 ,从量 化
震 资料 采集 质量 的控 制要 做到认 真 、客 观 、细致 。
确 保 在施工 中科 学合 理地 确定 工 区的采集 方 法 ,选
择 合适 的地 震激 发条 件 、接收 条件 ,排 除各 种可 能 出现 的干扰 等 等 。评 价野 外施 工质 量就 得从 单炮记
1 野外地震资料采集施工质量要求
野外采 集是 地震 勘探 的基础 ,它 的质 量决 定 了 后 续 的处理 、解 释及综 合研 究 的质量 。所 以野 外地
速, 处理果断 ,确保整个施工优质 、高效 的运行。
因此在 施 工 中要 密切 注意 记 录质量 变化 ,对 完成 的 野外地 震 资料进 行 噪音检 测分 析 ,主频 、频 宽 、能 量和信 躁 比分析 ,即对地 震资 料做 量化 分析 尤其 重 要 。如 遇 地 震 资 料 品 质 变 坏 ,马 上停 工 ,转入 试
扰 、工业 干扰 、野值 干扰 、初 至前 背景 干扰 等 ,同时计 算 出资料 的信 噪 比主频 、频 宽、能 量等 ,说 明怎样 使野外地震资料采集质量的控制做到客观、规 范、细致 ,事事清楚明白。量化质量控制工作 ,使质量控制
工作做 到科 学化 ,尽 量减 少对 资料质 量的主观 和定 性的描 述 。 关 键 词 :质 量控 制 ;噪 音检9 ;能量 ;信躁 比 ;定量分析 n , 4
第2卷 2
第 1 期






V0. 2 N . 12 o1Ma . r 201 22 1 年 3月 0 2

地震勘探资料的质量控制

地震勘探资料的质量控制



地震采集施工
开工前准备 仪器设备:测量
仪器、地震记录仪 器、电缆检波器通 讯工具、钻机、运 载车辆等
主采集前 测量及清障工 作(物理点放 样) 表层调查 试验工作:施 工参数的确定 (激发、接收、 排列)
主采集 激发系统 接收系统 资料的监控
质量评估与验收报告 基础工作:数据 格式正确、整理 上交齐全 监视记录的评测 现场处理剖面的 评价 地质任务方完成 的评估 验收报告的编写
聚焦和均匀性分析技术优选“良好的面元属性”
两种观测系统偏移距均匀性分析
偏移距均匀性分析可快速分析 偏移距的平面分布特征,根据 偏移距分布的“孔洞”情况, 可判别观测系统用于叠前偏移 的优劣。 两种观测系统叠前偏移分辨率函数 用聚焦分析技术可获得叠前偏 移时的能量聚焦情况,能量聚 焦好就表明叠前偏移噪声小, 更有利于获得好的叠前偏移效 果。
inline crossline
正演和照明分析技术优选“能解决的地质问题” 设计反映目标地区特征的地质模型,通过照明分析和模型 正演分析观测系统对各目标层位的照明情况和成像效果, 优化观测系统布局和指导炮点加密,设计出“能解决地质 问题”的观测系统。
地质模型 正演炮记录 观测系统照明效果
观测系统分析评价技术的思考
地震勘探资料的质量控制




三 四

处 解

理 释



三 四

处 解

理 释






质量控制 全面 全过程
地震勘探过程
采集、处理、解释
地震勘探过程 采集、处理、解释 采集施工--依据采集技术、工程设计获得合格 的地震主采集数据和有关的地震辅助信息(主要有 测量和近地表调查) 数据处理--用采集获得的全部数据经处理获得 优质的地震成果数据体(或剖面) 资料解释--用处理提供的地震成果数据(含叠 前道集数据)结合地质、测井等资料获得关于地质 构造、地层、沉积、圈闭、储层岩性及含油气性等 合理有据的推断和预测

物探新方式新技术之九:地震相分析技术(SeismicFaciesAnalysis)

物探新方式新技术之九:地震相分析技术(SeismicFaciesAnalysis)

9 地震相分析技术绪论地震数据中包括着十分丰硕的信息,能够从中提取一系列地震属性,这些属性可用来测定地震数据的几何学、动力学、运动学或统计学特点,有助于揭露隐含的地下异样。

最近几年来,人们从地震数据中提取了愈来愈多的信息来进行常规的地震属性预测。

基于属性参数的地震相分析技术,不但可用于大尺度的沉积相研究,更适合于小尺度的沉积亚相、微相研究和储集层预测。

在进行地层岩性说明进程中,普遍采纳的波阻抗反演和地震属性技术的确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随着煤矿开发对地层岩性的要求不断增加,这两种技术已经在某些程度上知足不了实际生产的需要,关于地震属性分析方式来讲,也已经意识到其本身要紧存在以下两方面缺点:(1) 所提取的属性不断增加,可是能够提供给用户进行处置说明的属性不多。

(2) 缺少适合的方式对多种属性进行说明,其地质意义不明确。

能够说,传统的地震属性丢失了两个大体信息,即地震信号的整体转变和这种转变的散布规律。

因此,很难给出井位处的地震信号转变的靠得住评估,也就很难进行靠得住的信息外推。

在钻井资料比较少、横向转变较快的情形下多解性较强,很难准确性预测。

波阻抗反演和地震属性技术均无法评判地震信号的整体转变程度。

可是,任何与地震波传播有关的物理参数转变都反映在地震道波形的转变中,能够利用样点值随时刻的转变来刻画和衡量地震道波形转变。

于是,基于波形的地震相分析技术便应运而生。

一样而言,地震相分析技术忠实于地震信息本身,弥补了井约束反演的缺点。

相较较而言,基于波形的地震相分析技术较基于属性的地震相分析技术有独特的优势。

基于属性的地震相分析技术利用某些对地质情形灵敏的属性划分出与沉积相对应的地震相,但前提是这些属性存在,且确实灵敏,而寻觅这些灵敏属性或属性组合往往比较困难和耗时;另外属性不能反映地震信号的整体转变,没有一个单一属性或几个属性的组合能够描述整个地震信号的非均匀性。

基于波形的地震相分析技术综合利用了地震波的频率、相位、速度、能量等各类信息,是基于地震信号整体不同的分类,克服了上述缺点,具有独特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震资料品质定量分析技术

地震资料品质定量分析技术

地震资料品质定量分析技术摘要:在地震勘探中,对采集数据的定量分析是评价采集质量和制定处理流程、参数选择的依据,也是分析资料能否满足勘探需要的重要手段。

与原始地震资料品质有关的属性包括有效信号能量、频率、噪音能量、频率、资料信噪比等方面。

通过研究信号能量、频率等方面的定量分析技术;研究信噪比定量分析技术以及实现定量分析结果的可视化。

不仅较精确地给出了定量的分析结果,而且缩短了大量的分析时间,降低了分析材料消耗,节省了人力资源。

经过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对正确制定处理流程和处理参数十分重要。

关键词:能量频率信噪比定量分析中图分类号:p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b)-0247-02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小道距、小面元、高覆盖的海量数据勘探已成主要勘探。

面对海量地震数据往往在正式确定处理流程之前需要定性、定量地对地震资料进行评价。

对数据中的激发能量、激发子波、高频干扰和信噪比等参数进行定量、系统、直观地分析为科学地制定后续处理流程以及快速、有效地实现对处理数据的全面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1 综合能量分析实际地震勘探中激发能量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传播路径、储层物性、地表岩性、激发井深和爆炸药量等因素均会对激发能量造成影响。

激发能量的变化又将直接影响激发频率和激发子波的变化。

因此在地震资料处理前有效地分析各炮的激发能量变化,依据近地表资料和静校正分析结果为后续地震资料处理提供炮集质量的变化和近地表变化的信息。

该技术为快速分析各炮激发能量提供了手段。

1.1 野外激发能量监控图1是炮集能量统计得到的某工区三维数据激发能量统计平面图。

图1中每个点代表一炮,分析时窗为目的层800~1000 mh。

分析频率范围为60hz。

从图1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全工区各炮反射能量的变化。

根据分析结果,处理人员不仅可以全面了解原始资料的品质,而且可以通过平面监测与监控炮相结合的方式全程监控整个处理过程。

地震资料品质定量分析和采集参数优选

地震资料品质定量分析和采集参数优选

3
在地震勘探中通常假设 n( t ) 为白噪, 是不可重 复的。地震记录道与道之间的环境噪声以及环境噪 声与有效地震信号之间互不相关, 而地震记录道之 间信号的相似系数近似为 1 0。因此应用相关原理 可以估算原始地震记录中随机 噪声与地震信 号的
比值。 2. 2. 2 离散数据序列线性互相关系数
离散数据序列之间的线性互相关系数反映了两 个离散数据序列之间的相似程度, 也反映了离散数 据序列中可重复与不可重复成分之间的比例。基于 这一原理, 可通过相邻地震记录道的互相关系数估 算地震记录的信噪比。离散数据序列线性相关系数
图 10 为 3 台可控震源激发与 6 台可控震源激 发的地震记录差值, 图 11 为 3 台可控震源激发地震
记录频谱整形后与 6 台可控震源激发的地震记录差 值。由图 10、图 11 可见, 频谱整形前 3 台可控震源 激发与 6 台可 控 震源 激 发的 地 震记 录 差 值很 大 ( 图 10) , 经频谱整形后两者的差别主要为低速的线 性干扰( 图 11) , 这主要是由于两者的可控震源组合 基距和组合台数不同所致。但两者的地震反射信号 基本没有差别, 且反射信 号可恢复频带基 本一致。 这种整形处理可以实现采集方法的优化。
r=
A s(f ) An(f )
( 12)
式中: A s( f ) 为信号的振幅; A n( f ) 为噪声的振幅;
f 为频率。而对于地震记录道的振幅 A ( f ) 可以表 示为
A ( f ) = | A s ( f ) e- i s + A n ( f ) e- i n |
( 13) 式中: s 为信号的相位; n 为噪声的相位。
衰减作用, 地震信号的能量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不 断衰减, 初至波的振幅通常远大于续至波。该方法

灾害影响评估的定量分析方法

灾害影响评估的定量分析方法

灾害影响评估的定量分析方法在我们的生活中,灾害时有发生,无论是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飓风,还是人为灾害如火灾、爆炸、交通事故等,都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

为了更好地应对灾害、制定有效的减灾和恢复策略,灾害影响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在灾害影响评估中,定量分析方法能够为我们提供更精确、更科学的评估结果,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灾害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定量分析方法是基于数据和数学模型来评估灾害的影响。

它能够将灾害造成的损失以具体的数值形式呈现,使我们对灾害的认识更加清晰和直观。

常见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损失评估法、风险评估法、经济影响评估法等。

损失评估法是定量分析中最基础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主要关注灾害对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基础设施破坏等方面的直接影响。

例如,在地震灾害中,通过对倒塌房屋的数量、受损道路的长度、伤亡人数等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可以计算出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同时,还可以考虑间接损失,如因企业停产、商业中断等导致的经济损失。

为了准确评估损失,需要建立详细的数据库,包括建筑物的结构信息、人员分布情况、经济活动数据等。

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直接影响着损失评估的结果。

风险评估法则侧重于评估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的损失程度。

它通常综合考虑灾害的强度、频率、受灾区域的脆弱性以及应对能力等因素。

通过建立风险模型,我们可以预测不同强度的灾害在特定区域发生的概率,并估算可能造成的损失。

例如,对于洪水灾害,可以根据历史洪水数据、地形地貌、河流流量等因素,评估某个地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遭受洪水的风险程度。

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提前制定防范措施,还可以为保险行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合理确定保险费率。

经济影响评估法主要关注灾害对宏观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影响。

它考虑了灾害对生产、消费、投资、贸易等经济活动的冲击。

例如,一场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企业生产中断,供应链断裂,从而影响整个行业的产出和经济增长。

地震预测方法和准确性分析

地震预测方法和准确性分析

地震预测方法和准确性分析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经常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因此,准确地预测地震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介绍地震预测的方法以及其准确性进行分析。

地震预测是指通过观测地壳运动、地下水位变化、地磁异常以及动物行为等多种指标,来判断地震的位置、规模和时间。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地震预测方法:1.地震学方法地震学是基于对地震波传播规律的研究,通过观测地震波传播速度、频率和振幅的变化来预测地震。

其中,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的监测被认为是一种可靠的预测方法,如地震剪切波速度的变化可以作为预测地震的指标。

2.地壳变形监测方法地壳变形监测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测量地壳的变形情况。

地震发生前,地壳常常会发生微小变形,这种变形可能预示地震的发生。

因此,通过监测地壳变形,可以提前判断地震的可能发生地点和规模。

3.地磁异常监测方法地震前,地磁场常常出现一系列异常变化,如地磁强度的突然增加或减少、地磁方向的变化等。

监测地磁异常变化可以作为预测地震的一种方法,但这种方法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地震预测的准确性一直是地震学家和科学家们关注的问题。

虽然目前还没有一种完美的地震预测方法,但通过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性。

然而,地震预测的准确性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地震活动的复杂性地震是复杂的动态过程,地震活动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地质构造、地下断层等。

这些复杂的因素使得地震预测更加困难,难以准确预测地震的时间、位置和规模。

2.预测数据的不完备性地震预测需要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但现有的数据仍然不完备。

一方面,地震监测设备的覆盖面积有限,难以实现对全球范围内地震活动的实时监测;另一方面,地震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地震预测理论的不足目前的地震预测理论仍然不完善,尚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例如,对地震波传播规律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地震引起的地下水位变化和动物行为是否能够准确预测地震仍然有待验证。

地震灾害评估与损失核算方法

地震灾害评估与损失核算方法

地震灾害评估与损失核算方法地震是一种突发的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评估地震灾害的影响,准确核算其造成的损失,科学的地震灾害评估与损失核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地震灾害评估的常用方法以及与损失核算相关的技术手段,旨在提供一种全面、科学的方法来评估地震灾害并核算损失。

地震灾害评估是指对地震事件及其影响范围进行分析、评价和预测的过程。

常用的地震灾害评估方法包括震情分析和影响评估两个方面。

首先是震情分析。

震情分析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对地震波、震源参数等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来确定地震灾害的强度、震源特征等重要参数。

常用的震情分析方法包括地震烈度评估、震级评估和震源机制等。

地震烈度评估是通过对地震影响区域内的建筑物、道路、桥梁等进行调查,结合灾情调查和地震波分析,确定灾害范围和破坏情况,从而评估地震造成的破坏程度。

震级评估则是通过对地震地区的地震波进行分析,计算地震的震级,以便更精确地了解地震的强度和爆发规模。

而震源机制则是利用地震波形数据中的S波及地震波到达时间差等信息,来推测地震的震源位置、断层类型、滑动方向等关键参数,从而进一步了解地震活动及其潜在威胁。

其次是影响评估。

影响评估是地震灾害评估的核心内容,旨在研究地震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

常见的影响评估方法包括建筑物结构震害评估、人员伤亡评估和经济影响评估等。

建筑物结构震害评估通过对受灾区域内的建筑物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其结构是否满足地震荷载要求,进而评估地震造成的破坏程度以及可能导致的威胁。

人员伤亡评估则是通过分析地震灾害区域内的人口密度、建筑物密度、疏散情况等因素,来预测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和可能导致的社会影响。

经济影响评估是对地震造成的损失进行经济评估,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两个方面。

直接损失是指地震造成的直接破坏和物质损失,如建筑物倒塌、道路中断、电力中断等。

间接损失则是由于地震而引起的其他经济影响,如停产停工、市场萎缩等。

时频分析地震资料高分辨处理

时频分析地震资料高分辨处理
气枪振源
③拟合/滤波/去噪/拓频
强调修饰,损失空间分辨率;拓频带来一些问题
h s b o d a
地震资料分辨率采集处理影响因素
与分辨率相关的采集处理因素: 1. 激发因素, 炸药/可控振源/空气枪/电火花; 2. 地表条件,地表一致性; 3. 噪声消除,低、高频两端噪声限制带宽;
4. 子波整形与反褶积 -> 零相位;
h s b o d a
-40
频域平移与截断对波形的影响(高低频端噪声切除)
Ricker主频58Hz,带宽0-175Hz,步长8Hz; 幅值不变、旁瓣增多。
(2)技术思路 +16
58Hz
+8
+24
+32
h s b o d a
+40
频域平移与截断对波形的影响
低频 10Hz、高频 60Hz 截断:低频截断,产生低频振荡且幅值减小; 10Hz 20Hz
5. 球面扩散,振幅保持;
6. 速度分析,速度场精确度;
7. 偏移成像,复杂构造带存在高频损失; 8. 地层吸收衰减、频散,频率能量衰减;
h s b o d a
高频衰减补偿和频散校正技术体系
一 问题提出:
地震资料分辨率不满足储层精细构造和岩性研究的要求;
二 技术思路与方法:
1. 地层反射系列时频域分布形态; 2. 不同频域地震子波的时域分辨率;
(2)技术思路
高频衰减有截断作用
30Hz
不存在衰减时的理论振幅谱;需要考虑:频率增大噪声能量增加! 测井反射系列的谱 40Hz 50Hz 66Hz 激发子波的谱, AmpMaxValue=1 高频衰减的谱 低频 10Hz、高频 60Hz 截断:高频截断,产生高频振荡且幅值减小; 关键要点: 频带越宽,抗平移和截断能力越强! √ 主频60/70Hz -> 准层序(实践)

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综述

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综述

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综述曹思远;袁殿【摘要】地震资料的分辨率是制约勘探精度的重要因素,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的目的是合理恢复地震记录的高频和低频信息,有效拓宽频宽,常用的技术有3类:反褶积技术以褶积模型为基础,对地震子波、反射系数、地层介质产状和激发接收方式等进行各种假设;吸收补偿技术以吸收衰减模型为基础,对大地滤波引起的振幅衰减和相位畸变进行补偿和校正,补偿效果较依赖于Q值精度和资料与模型的匹配度;基于时频谱的频率恢复技术,关键在于对非稳态地震子波的振幅和相位进行合理的估计.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的本质是拓宽频宽,对地震剖面有2方面影响:多数同相轴变细、增多,子波长度压缩;部分同相轴能量变弱甚至消失,子波旁瓣压缩.相对于高频信息,低频信息对增强剖面层次感、提高反演精度的作用更重要,恢复难度也更大,在今后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中,应更注重低频信息的保护和恢复.【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6(037)001【总页数】8页(P112-119)【关键词】高分辨率;地震资料;拓宽频宽;反褶积;反Q滤波;评价机制【作者】曹思远;袁殿【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CNPC物探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CNPC物探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43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一直是地震勘探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是一个系统工程,从采集、处理到解释,每一个环节都对分辨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中,处理人员从资料处理的角度,发展了一系列独特的处理技术,用于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本文就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技术进行回顾与展望。

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技术是在数据有效采集的基础上拓宽频宽、提高主频,其本质是对弱有效信号(一般指高频和低频成分)进行真振幅恢复。

常用的技术主要分3大类:反褶积技术、吸收补偿技术和基于时频谱的频率恢复技术。

反褶积技术通过压缩地震子波达到提高地震资料时间分辨率的目的。

地震多属性分析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地震多属性分析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地震多属性分析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一、概述地震多属性分析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是近年来地球物理勘探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对储层的精细刻画和准确预测已成为提高勘探成功率、降低开发成本的关键所在。

地震多属性分析作为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能够从地震数据中提取出多种与储层特征相关的信息,进而实现对储层的定量评价和预测。

地震属性是指从地震数据中提取的能够反映地下介质某种物理特性的量度。

这些属性可以包括振幅、频率、相位、波形等多种类型,它们与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气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对地震属性的分析,可以揭示出储层的空间展布规律、物性变化特征以及含油气性等信息,为储层预测提供重要的依据。

地震多属性分析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地震数据本身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噪声干扰、地层非均质性等,这可能导致提取出的地震属性存在误差或不确定性。

不同地震属性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或冗余性,如何选择合适的属性组合以最大化预测效果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将地震属性分析与其他地质、工程信息相结合,形成综合的储层预测模型,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本文旨在通过对地震多属性分析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和探讨,分析现有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提出改进和优化策略,以期为提高储层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同时,本文还将结合具体实例,展示地震多属性分析在储层预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实践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1. 研究背景:介绍地震勘探在石油勘探中的重要性,以及储层预测对于油气开发的关键作用。

地震勘探作为石油勘探领域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其在揭示地下构造、地层岩性以及油气藏分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石油勘探难度的不断增加,对地震勘探技术的精度和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深入研究地震勘探的多属性特征,并将其应用于储层预测中,对于提高油气开发的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Klseis地震试验资料品质定量分析系统应用研究

Klseis地震试验资料品质定量分析系统应用研究

Klseis地震试验资料品质定量分析系统应用研究应用Klseis地震试验资料品质定量分析系统结合实例对地震勘探野外采集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并客观定量地确定了是科学合理的施工参数,克服了人工分析的存在的主观定性分析缺陷。

标签:Klseis 均方根振幅地震勘探在煤田地震勘探领域长期以来,野外地震采集试验资料的评价主要依靠技术人员的个人经验,通过人工目测分析试验单炮的记录,来确定采用的施工参数,这使得施工参数的确定局限于经验的想象,而没有相关量化的技术手段。

Klseis 地震试验资料品质定量分析系统能够对对试验资料进行客观的定量分析,从而克服了人为的主观定性评价,避免了人为因素较大的缺陷。

使得分析评价结果更规范更科学,定量化的分析结果可直接为野外技术人员选择最佳施工条件和采集参数提供有力依据。

本文结合实例以井深与药量两个主要因素的变化对能量、性噪比、频率的影响进行定量评价分析。

1试验区概况本次试验区位于河北邢台矿区,为太行山东麓的冲积平原,浅层地层为由粘土、砂质粘土、砂组成,卵砾石层普遍发育,不利于地震勘探激发成井和层位的选择。

本区地层由老到新有奥陶系、石炭、二叠系和第四系,其中石炭系的太原组与二叠系的山西组为主要含煤地层,埋深在350-500m之间。

2试验参数2.1观测系统主采煤层2煤的埋藏深度为350m~500m区域,观测系统定为10线8炮制单边下倾激发观测系统,布设接收线10条,每条线36道,道间距10m,线间距40m;激发线8条,激发线距20m,炮间距30m。

最大非纵距480.21m。

2.2井深、药量试验因素2.2.1井深因素基础激发药量定为2kg;激发试验井深:14m、16m、18m、20m、、22m、24m2.2.2药量因素基础井深定为18m;激发药量:0.5kg、1kg、1.5kg、2.5kg实际试验中遵循单一因素变化的原则。

3 Klseis地震试验资料品质定量分析地震试验资料品质分析,可以对不同记录同一时窗进行分析对比(本次采用),也可以对同一记录不同时窗进行分析对比。

测绘技术在地震监测与灾后评估中的实际运用

测绘技术在地震监测与灾后评估中的实际运用

测绘技术在地震监测与灾后评估中的实际运用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为了更好地监测地震活动并进行灾后评估工作,测绘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地震监测与灾后评估中。

本文将从测绘技术的应用及其优势、地震监测与灾后评估中的实际案例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测绘技术在地震监测与灾后评估中的应用测绘技术在地震监测与灾后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通过测绘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地壳运动情况,提前预警地震风险。

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干涉测量技术,可以及时监测地震前后地表的形变情况,帮助科学家预测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和趋势。

其次,测绘技术可用于地震灾后评估工作。

地震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造成的破坏程度是评估灾后重建工作的重要依据。

利用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和激光雷达扫描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地物信息和地面形貌数据,提供准确的地震灾害损毁情况,有助于制定灾后重建规划和资源调配。

二、地震监测与灾后评估中的实际案例测绘技术在地震监测与灾后评估中取得了显著成果。

以中国西南地区的芦山地震为例,该地震发生后,测绘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灾区的监测和评估工作。

通过无人机航拍和激光雷达扫描,快速获取了灾区的高分辨率影像和三维地形数据。

借助遥感测量技术,科学家们对地震灾害引起的土壤液化、滑坡等现象进行了准确的定量分析,为灾后救援和重建提供了依据。

此外,在国际上也有许多成功的案例。

2010年的海地地震中,测绘技术被用于灾区的救援和重建工作。

通过用卫星影像进行灾后损害评估,科学家们快速准确地测量了建筑物的倒塌情况和道路的破坏程度,为救援行动提供了重要参考。

三、测绘技术的优势及未来发展前景测绘技术在地震监测与灾后评估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首先,测绘技术能够提供大范围、高精度的地理信息数据,为科学家们准确地了解地震灾害的范围和程度提供了重要依据。

其次,测绘技术不受地理条件和人力资源限制,可以迅速获取灾区的地物信息和地面形貌数据,为灾后工作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

随采地震数据质量定量评价

随采地震数据质量定量评价

随采地震数据质量定量评价覃思;崔伟雄;王伟【摘要】在采煤工作面布设了随采地震监测系统后,为了自动筛选实时不间断传输回地面的巨量地震数据,利用采煤机积极割煤时,各接收道收到的信号相关性强,反之则弱这一特点,提出了一种自动定量化评估随采地震数据质量的方法.对内蒙某矿随采地震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证明该方法能有效识别出单道的相关能量峰,对数据质量定量评价的效果很好.利用此法筛选了贵州某矿随采地震监测数据,将优选数据叠加后,数据的信噪比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相关能量轴明显增强.该方法可从海量随采地震数据中快速筛选出高质量的数据,大幅缩减进一步处理的工作量,改善处理效果.【期刊名称】《煤田地质与勘探》【年(卷),期】2019(047)003【总页数】5页(P20-24)【关键词】煤矿采掘机械;随采地震;数据质量评价【作者】覃思;崔伟雄;王伟【作者单位】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77;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77;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煤矿井下的采掘活动会激发出能量足够的震动波。

利用其作为震源,可以探测工作面内部或者掘进面前方一定区域内的地质构造、应力分布等情况,这种勘探方式叫“随采地震勘探”。

国外一些学者探索了这种勘探方法[1-7],但文献数量很少,且仅停留在试验阶段。

近年来国内在这个领域内的探索越来越多[8-16],还出现了不少成功的试验案例。

但在尝试将此方法推进到工业生产阶段,即用随采地震勘探的方式对煤矿回采工作面或掌子面前方进行监控级勘探时遇到了一个问题:每1 min都有海量数据传到地面服务器中,数据量太过庞大。

若以观测系统为48道浅孔单分量和12道深孔单分量检波器,合计60道地震道,4 000 Hz采样频率来计算,一天的数据量约为60×24 h×3 600 s/h×4 000样点/s×4 Byte/样点≈82.9 GB。

凌云地震数据定量分析#2

凌云地震数据定量分析#2

2.干扰信噪比分析自从地震勘探方法用于石油勘探以来,人们就十分熟悉信噪比这一名词。

因为它直接影响地震成象的质量,同时也限制了实际地震勘探的能力。

人们一直在野外采集和处理中为提高地震数据的信噪比而努力。

如在野外尽可能采用合理的组合方式压制规则干扰波,尽可能选择合理的激发和接收提高反射信息能量;在处理中研究去噪方法,如频率滤波、F-K滤波、K-L滤波、τ-P滤波、中值滤波、F-X随机干扰滤波和各种叠加滤波方法。

人们期望通过对干扰波的压制,提高反射目的层的高频信噪比,从而获得更高分辨率地震的成象结果。

但由于地球表层沉积岩(非均匀、各向异性、非完全弹性)介质的复杂性,和大地吸收衰减的存在,以及实际地震处理能力的限制,往往我们难以获得能满足地质家要求的地震勘探结果。

如小于5米的岩性油气田勘探和油田开发中的油气水界面等勘探要求。

但我们相信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提高,可以逐步提高地震勘探精度和能力。

显然要提高地震勘探的能力就必须认识和解决地球物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地震勘探角度分析,在诸多地震勘探客观因素(近地表介质变化引起的激发和接收的振幅衰减和频率吸收衰减影响、潜水面变化引起的激发虚反射的变化影响、非完全弹性体介质引起的球面发散与吸收衰减变化的影响、环境变化(风、雨和雷电的影响)引起的高频干扰、50Hz工业干扰和其它人文环境干扰等的影响)和主观因素(如激发因素(激发源类型、激发深度、激发能量、激发组合形式等)、接收器因素(接收器型号、接收器埋深、接收器数量和组合形式等)、仪器因素(仪器型号、仪器动态范围、仪器前置滤波、仪器前置放大器和仪器陷波器)、激发干扰波(面波、次生干扰波,折射干扰)、以及观测纵波外的其它波(多次波、转换波、横波等))中,地震反射波传播的吸收衰减影响和干扰波影响仍是地震勘探中的主要问题。

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形成了地震勘探的信噪比临界门限值,这一信噪比门限值限制了地震勘探的能力。

但在实际地震勘探中如何确定这一信噪比临界门限值仍是地球物理工作者难以回答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资料品质定量分析技术
摘要在地震勘探中,对采集数据的定量分析是评价采集质量和制定处理流程、参数选择的依据,也是分析资料能否满足勘探需要的重要手段。

与原始地震资料品质有关的属性包括有效信号能量、频率、噪音能量、频率、资料信噪比等方面。

通过研究信号能量、频率等方面的定量分析技术;研究信噪比定量分析技术以及实现定量分析结果的可视化。

不仅较精确地给出了定量的分析结果,而且缩短了大量的分析时间,降低了分析材料消耗,节省了人力资源。

经过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对正确制定处理流程和处理参数十分重要。

关键词能量频率信噪比定量分析
1 引言
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小道距、小面元、高覆盖的海量数据勘探已成主要勘探。

面对海量地震数据往往在正式确定处理流程之前需要定性、定量地对地震资料进行评价。

对数据中的激发能量、激发子波、高频干扰和信噪比等参数进行定量、系统、直观地分析为科学地制定后续处理流程以及快速、有效地实现对处理数据的全面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2 综合能量分析
实际地震勘探中激发能量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传播路
径、储层物性、地表岩性、激发井深和爆炸药量等因素均会对激发能量造成影响。

激发能量的变化又将直接影响激发频率和激发子波的变化。

因此在地震资料处理前有效地分析各炮的激发能量变化,依据近地表资料和静校正分析结果为后续地震资料处理提供炮集质量的变化和近地表变化的信息。

该技术为快速分析各炮激发能量提供了手段。

(1)野外激发能量监控
图l是炮集能量统计得到的某工区三维数据激发能量统计平面图。

图中每个点代表一炮,分析时窗为目的层800-1000mh。

分析频率范围为60Hz。

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全工区各炮反射能量的变化。

根据分析结果,处理人员不仅可以全面了解原始资料的品质,而且可以通过平面监测与监控炮相结合的方式全程监控整个处理过程。

(2)干扰能量分析
地震采集中经常遇到的干扰波主要分为规则干扰和环境噪音两类。

对规则干扰分析方法较多,但目前对环境噪音缺少一种快速、有效的分析方法。

选择初至前信号进行能量分析,可以快速在平面图上对环境噪音进行直观有效地监控。

(3)振幅处理效果监控
在资料处理中,振幅一致性处理是一个重要环节,振幅处理效果如何,如果逐炮分析,既费时,又不直观。

借助综合能量分析的方法,也可以方便直观的对处理效果进行监控,处理后全区数据的振幅一致性变好,效果比较直观。

3 综合频率分析
众所周知,大地吸收衰减、井深、岩性、地表起伏和药量等因素引起激发子波变化。

利用对激发子波的平面监控分析可以对全区资料进行快速、直观地监控记录频率变化情况,特别是对于海量数据的监控,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而且效果比较突出,可以直观的看出全区资料的频率变化情况,有利于后续的处理方法与参数的设置。

另外,对地震数据进行的子波处理,譬如反褶积处理、子波一致性处理等可以改善记录频率的子波处理,都可以利用综合子波分析对处理效果进行快速直观的指导和监控。

4 自相关分析
对于随机信号,随机过程变化缓慢,曲线相对时移值时,两条曲线之间相似性变化缓慢;所示,随机过程变化很快,曲线相对时移值时,两条曲线之间相似程度急剧减小。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两点结论:
a.一个随机过程的自相关函数的特点反映了这个随机过程所固有的、而且又非其他统计参数所能反映的某方面特性,这一点扩展到地震记录上照样成立;
b.自相关函数具有相对稳定性,这对研究低信噪比地震资料非常重要。

自相关在地震勘探方面的应用很多,自相关分析方法可以应用在原始资料评价方面。

在共偏移距道集上进行全测线的子波质量分析,图2道集自相关分析,图中显示了一条测线的共偏移距道集、对应点的高程以及相应的道集的自相关。

分析相关图,M、N位置在山上,激发质量较差,子波不够尖锐;U处相关性好,说明资料子波尖锐,资料具有很好的分辨率;V处相关性最差,资料分辨率最低,结合野外情况,得知为巨厚沙层中激发、接收所至,从中可以看出由于近地表空间的变化对激发子波空间变化的直接影响,从而可以有效地监控野外采集资料的质量。

同时,也可以将自相关分析方法应用到处理效果监控中,对子波处理前后的数据分别做自相关分析,对比自相关结果就可以判断处理效果的优劣对子波处理效果做出评价。

5 信噪比分析
地震资料信噪比的高低,是衡量地震资料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常用来评价去噪方法的优劣,在实际中也常常通过对地震记录信噪比的估算,来评价地震勘探资料的质量。

在地震勘探中,较常用到的信噪比定义方法是采用有效信号的平均能量与干扰的平均能量之比,信噪比估算的难点是信噪分离。

剖面法信噪比估算方法基于地震数据存在相干性的原理。

它以小时窗作为研究对象,并滑动外推进行整条测线的信噪比计算,抛开常规信噪比估算用一个时窗内信号和噪音总能量的计算方法,因此对全测线资料信噪比的描述更加直观。

它的估算前提有两个,一个是信号的相关性,另一个是噪音的随机分布。

剖面法信噪比估算理论上基本可以分为以下三个过程:
5.1地震信号的相关性判断及能量估算
假设相邻两道中地震波分别用f1(t)和f2(t)表示,计算两道的互相关就可表为:
为了解决相关计算的不稳定,剖面法信噪比估算可以采用不同大小时窗多次计算,然后加权平均得到最后的信噪比谱。

就可以得到信噪比剖面图,可以明显地看出全区目的层信噪比分布情况。

6 结束语
定量分析技术对激发能量、激发子波、信噪比统计的功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不仅较精确地给出了定量分析的结果,而且缩短了大量
的分析时间,降低了分析材料消耗,节省了人力资源。

对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正确制定处理流程和处理参数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 李庆忠走向精确勘探的道路[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年
[2] 董世学张春雨地震检波器的性能与精确地震勘探石油物探2000年39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