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3 材料的断裂和机械强度.
《机械工程材料(第4版)》课程大纲
“工程材料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课程编号:MATL300102(10位)学时:52 (理论学时:44 实验学时:8 上机学时:课外学时:(课外学时不计入总学时))学分:3适用对象:本科生先修课程:大学物理、材料力学使用教材及参考书:[1] 沈莲,范群成,王红洁.《机械工程材料》.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 席生岐等。
《工程材料基础实验指导书》.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3] 朱张校等。
《工程材料》.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一、课程性质和目的(100字左右)性质:专业基础课目的:为机械、能动、航天、化工等学院本科生讲解材料的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使学生了解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性能的内在关系,培养学生根据零构件设计的性能指标选择合适材料,做到“知材、懂材”并能合理使用材料。
二、课程内容简介(200字左右)工程材料基础是面向机类、近机类及口腔医学专业开设的材料基础理论课程。
课程主要向学生讲授典型零件的失效方式及抗力指标、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功能材料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材料成分-工艺-组织-性能的内在关系,掌握工程材料实际应用的原则,培养学生“知理论、懂性能、会选材”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课程实验主要包括金相试样制备和显微镜使用、铁碳合金组织的观察与分析、碳钢热处理与性能综合实验。
一、教学基本要求(1) 了解机械零构件的常见失效方式及其对性能指标的要求。
(2) 掌握碳钢、铸铁、合金钢、有色金属的成分、组织、热处理、性能特点及工程应用的基本知识。
(3) 掌握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功能材料的成分、组织、性能特点及常用材料的种类和用途。
(4) 学生具有根据零构件的服役条件、失效方式和性能要求选择材料及编写冷热加工工艺路线的基本能力。
(5) 了解新材料、新工艺的基本概况及发展趋势。
机械工程材料-绪论-第一章
二、过量变形失效
1 过量弹性变形及抗力指标
2 (1)零构件发生过量弹性变形失效: 3 Dl[Dl] (拉压或者弯曲条件下) 4 或者 q [q] (扭转条件下) 5 (2)过量弹性变形的原因:零构件的刚度不够 6 (3)抗力指标:弹性模量E或者切变模量G
.
2 过量塑性变形及抗力指标
3 (1)发生条件:塑性变形量超过允许变形量 4 (2)原因:偶而过载或者零构件本身抵抗塑
,符号为s
T
.
(2)给定温度下,在规定时间内使试样产生一
定蠕变总变形量d的应力值,符号为:s
T d
/
t
2 持久强度:材料在高温长期载荷作用下抵抗断裂的 能力。
3 表示方法:用给定温度和规定时间内试样发生 断裂时的应力表示,sTt t---时间;T----温度;
三、高温下零件的失效和防止
加工性能(切削、锻造等) 铸造性能(适合铸造与否) 焊接性能(容易焊接与否) 热处理性能(可热处理强化)
.
三、 学习《机械工程材料》的目的
(1) 获得常用的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的基本理论知 识,了解各种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特性和应用范围;
(2)在了解材料性能和设计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可根 据零件的工作条件和失效形式,正确设计和合理选材;
.
第五节 零件的腐蚀失效
问题 1 什么是腐蚀?可分为几类? 2 高温氧化腐蚀常发生在那些零件中?耐热
钢为什么具有抗高温氧化能力? 3 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条件是什么? 4 改善零件腐蚀抗力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
一、腐蚀的定义和分类
1 腐蚀:材料表面和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 应或者电化学反应所引起的表面损伤现 象。
5 (2)过程:类似于疲劳断裂,是裂纹萌生和扩展过程。
机械工程中的材料强度与断裂研究
机械工程中的材料强度与断裂研究在机械工程领域中,材料的强度与断裂特性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它们直接关系到机械结构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寿命等方面。
本文将对机械工程中的材料强度与断裂研究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来介绍关于材料强度的研究。
材料的强度是指材料能够经受的外部负荷而不发生破坏的能力。
在机械工程中,常用的材料强度参数包括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断裂强度等。
屈服强度是指材料发生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值,它是材料的弹塑性转变点。
而抗拉强度则是指材料能够承受的最大拉伸应力,它反映了材料的抗拉能力。
断裂强度则是指材料在承受拉伸应力时发生破坏的应力值,它是材料的疲劳极限。
材料的强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材料的微观结构。
不同的晶体结构和晶粒大小对于材料的强度有着显著的影响。
细小的晶粒可以提高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拉伸强度,因为晶界阻碍了位错的运动,从而增加了材料的强度。
此外,材料的化学成分也会影响材料的强度。
例如在钢中加入适量的碳元素可以增加其硬度和强度。
除了材料本身的因素之外,加载条件也对材料强度有很大的影响。
在不同的加载条件下,材料的强度参数有所差异。
例如,材料在拉伸和压缩加载下的强度相差很大。
这是由于材料的晶体结构对于不同方向的应力响应有所不同。
其次,我们来探讨关于材料断裂的研究。
材料的断裂特性决定了材料在受力时发生破坏的方式和破坏过程。
常见的材料断裂形式包括脆性断裂和延性断裂。
脆性断裂是指材料在受到加载时迅速破裂的现象,这种破裂往往是不可逆的。
与之相对的是延性断裂,它指的是材料在受到加载时会先发生塑性变形,所以破裂过程比较缓慢,并且具有一定的韧性。
材料的断裂特性与其晶体结构和晶界有着密切的关系。
晶粒形状和尺寸是影响材料断裂形式的重要因素。
细小的晶粒可以增加材料的韧性,因为大量的晶界可以阻止裂纹的扩展。
此外,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相变也会影响材料的断裂行为。
例如,在某些金属材料中加入适量的合金元素可以改变其晶粒形状,从而提高材料的韧性。
第一章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度
A、C标尺为100
B标尺为130
机 械 制
造
基
础
§1.2 硬度
第一章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二、洛氏硬度
标注——用符号HR表示, A标尺HRA B标尺HRB C标尺HRC
如: 42 HRA
机
械
硬度值 A标尺
制
造
基
础
§1.2 硬度
第一章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三、维氏硬度 测定原理——基本上和布氏硬度相同,只是所用 压头为金刚石正四棱锥体
冲击韧度高
机
•冲击能量高时, --材料的冲击韧度主要取决于材料的塑性,塑性高则
韧度高
械 制
造
基
础
第一章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第一章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1.1 强度和塑性
§1.2 硬度
§1.3 冲击韧度
§1.4 疲劳强度
本章小结
机
械
制
造
基
础
§1.4 疲劳强度
第一章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疲劳强度
Sl110000%%Sl10lS0 110100%0%
Sl 二者的值越大塑性越好 00
lS0 0
机 械 制
原始原横始截标面距积
试样拉试断样后断的裂标处距截面积
造 基
础
第一章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第一章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1.1 强度和塑性
§1.2 硬度
§1.3 冲击韧度
§1.4 疲劳强度
本章小结
第一章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由主金要属内材容料:制成的零、部件,在工作过
程中金都属要材承料受的外力力学性(或能称指载标荷和) 测作试用方而法产,
材料的力学1
应变硬化的意义: 1、使金属机件具有一定的抗偶然过载能力,保证 机件安全; 2、应变硬化与塑性变形适当配合可使金属进行均 匀塑变; 3、是强化金属的重要工艺手段之一。
应变硬化机理:塑变过程中位错的运动有关。
应变硬化指数
在金属材料拉伸真实应力应变曲线上的均匀塑变 n 阶段,应力与应变满足:
S Ke
d dt
A
O
0
金属、陶瓷的蠕变曲线 时间t
I阶段:AB段,减速蠕变阶段 II阶段:BC段,恒速蠕变阶段 III阶段:CD段,加速蠕变阶段
(2)影响蠕变曲线形状的因素 温度和应力都影响蠕变曲线的形状:
温度升高时,形变速率加快,恒定蠕变阶段缩短。
应力增加时,曲线形状的变化类似与温度。
应 变
Fp—比例极限对应的试验力 A0—原始截面积
弹性极限σe—由弹性变形过渡到塑性变形时的应力。
Fe—弹性极限对应的试验力 A0—原始截面积
1.3 塑性变形
一、塑变及塑性的定义 塑变——材料微观结构的相邻部分产生永久性位移, 但并不引起材料破裂的现象。 塑性——材料在外加应力去除后仍保持部分应变的 特性。
无机材料: 先是弹性形变(较小),然后不发生塑性形变 (或很小)而直接脆性断裂。
船身断裂,一分为二的油轮
性,形变或塑性形变很小。
脆性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
延性材料(金属材料) :有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
延性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
弹性材料 (橡胶) :弹性变形很大,没有残余形 变(无塑性形变)。
弹性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
1.2 弹性形变
弹性形变——当外力去除后,能恢复到原来形状
和尺寸的形变。 特点:可逆性、变形量很小(<0.5~1%) 可逆性:受力作用后产生形变,卸除载荷后,形 变消失。
材料的形变
材料物理
剪应力互等定理
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上,剪应力必然成对存在,且数值相等, 其方向共同指向或共同背离这两个平面的交线(棱线)
Chap.1 材料的力学
材料物理
1.1.2 应变
应变(Strain)
表征材料受力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对位移。
对于各向同性材料,有三种基本的应变类型: 拉伸应变 剪切应变 压缩应变
Chap.1 材料的力学
材料物理
拉伸应变
材料受到垂直于截面积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拉伸应力时发生的形变。
名义应变:
真实应变:
橡胶类弹性体大伸长时:
图1.3 拉伸应变示意图
Chap.1 材料的力学
材料物理
剪切应变
材料受到平行于截面积的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的两个剪切应力 时发生的形变。 如图1.4所示,在剪切应力 作用下,材料发生
其中,
应变也由六个独立分量决定。
Chap.1 材料的力学
材料物理
1.1.3 弹性形变(Elastic Deformation)
对于理想的弹性材料,在应力作用下会发 生弹性形变,应力与应变关系服从胡克 (Hook)定律,
比例系数E称为弹性模量(Elastic Modulus), 又称弹性刚度。 弹性模量的单位与应力的单位相同(N/m2)。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状和尺寸的变化
力学性能或机械性能(Mechanical Property):
材料承受外力、抵抗形变的能力及其破坏规律
形变
力学/机械性能
Ch
图1.1 三大类型材料的应力 -应变曲线示意图
Chap.1 材料的力学
材料物理
泊松比(Poisson Ratio)
材料性能学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性能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英文):材料性能学(Properties of Materials)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总学时: 72 理论学时: 60 实验(或上机)学时: 12学分:4.5适用对象:金属材料工程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内容包括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两大部分。
力学性能以金属材料为主,系统介绍材料的静载拉伸力学性能;其它载荷下的力学性能,包括扭转、弯曲、压缩、缺口、冲击及硬度等;断裂韧性;变动载荷下、环境条件下、高温条件下的力学性能;摩擦、磨损性能以及其它先进材料的力学性能等。
物理性能概括介绍常用物理性能如热学、电学、磁学等的基本参数及物理本质,各种影响因素,测试方法及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材料各种主要性能指标的宏观规律、物理本质及工程意义,了解影响材料性能的主要因素,了解材料性能测试的原理、方法和相关仪器设备,基本掌握改善或提高材料性能指标、充分发挥材料潜能的主要途径,初步具备合理的选材和设计,开发新型材料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学完物理化学、材料力学、材料科学基础、钢的热处理等课程。
二、课程基本要求根据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对本课程提出下列基本要求:1.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打通与前期材料力学、材料科学基础等课程的联系,并注重建立与同期和后续其它专业课程之间联系以及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2.能够从各种机器零件最常见的服役条件和失效现象出发,了解不同失效现象的微观机理,掌握工程材料(金属材料为主)各种力学性能指标的宏观规律、物理本质、工程意义和测试方法,明确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大致分析出各种内外因素对性能指标的影响。
3.掌握工程材料常用物理性能的基本概念及影响各种物性的因素,熟悉其测试方法及其分析方法,初步具备有合理选择物性分析方法,设计其实验方案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总学时72,课堂教学60学时,实验12学时。
材料物理导论总结
第一章:材料的力学形变: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状和尺寸的变化,称为形变力学性能机械性能:材料承受外力作用,抵抗形变的能力及其破坏规律,称为材料的力学性能或机械性能应力:材料单位面积上所受的附加内力称应力.法向应力应该大小相等,正负号相同,同一平面上的两个剪切应力互相垂直.法向应力导致材料的伸长或缩短,剪切应力引起材料的切向畸变.应变:用来表征材料受力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对位移.对于各向同性材料,有三种基本的应变类型.拉伸应变,剪切应变,压缩应变.拉伸应变:材料受到垂直于截面积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拉伸应力时材料发生的形变.剪切应变:材料受到平行于截面积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剪切应力时发生的形变.压缩应变:材料周围受到均匀应力P时,体积从起始时的V0变化为V1的形变.弹性模量:是材料发生单位应变时的应力,表征材料抵抗形变能力的大小,E越大,越不易变形,表征材料的刚度越大.是原子间结合强度的标志之一.黏性形变:是指黏性物体在剪切应力作用下发生不可逆的流动形变,该形变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剪切应力小时,黏度与应力无关,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牛顿流体:服从牛顿黏性定律的物体称为牛顿流体.在足够大的剪切应力下或温度足够高时,无机材料中的陶瓷晶界,玻璃和高分子材料的非晶部分均会产声黏性形变,因此高温下的氧化物流体,低分子溶液或高分子稀溶液大多属于牛顿流体,而高分子浓溶液或高分子熔体不符合牛顿黏性定律,为非牛顿流体.塑性:材料在外应力去除后仍能保持部分应变的特性称为塑性.晶体塑性形变两种类型:滑移和孪晶.延展性:材料发生塑性形变而不断裂的能力称为延展性.μ泊松比,定义为在拉伸试验中,材料横向单位面积的减少与纵向单位长度的增加率之比.滑移是指在剪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发生平移滑动,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晶体表面出现宏观条纹,并构成滑移带.滑移一般发生在原子密度大和晶向指数小的晶面和晶向上.材料的滑移系统往往不止一个,滑移系统越多,则发生滑移的可能性越大.实际晶体材料的滑移是位错缺陷在滑移面上沿滑移方向运动的结果:位错运动所需的剪切应力比使晶体两部分整体相互滑移所需的应力小的多.蠕变:蠕变是在恒定的应力作用下材料的应变随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大的现象.影响因素:温度、应力、组分、晶体键型、气孔、晶粒大小、玻璃相等.无机材料的蠕变理论:位错蠕变理论,扩散蠕变理论,晶界蠕变理论.黏弹性:材料形变介于理想弹性固体和理想黏性液体之间,既具有固体的弹性又有液体的黏性,称为黏弹性.时温等效原理力学松弛现象有蠕变,应力松弛静态力学松弛,滞后和力损耗动态力学松弛晶界:是结构相同而取向不同晶体之间的界面.高分子材料的力损耗与温度和频率的关系:1.高分子材料在玻璃化温度Tg以下受到应力时,相应的应变很小,主要由键长和键角的改变引起,速度快到几乎能跟得上应力的变化,因此&很小,tan&也小;温度升高到Tg附近时,以玻璃态向高弹态过渡,链段开始运动,此时材料的粘度很大,链断运动收到的摩擦阻力很大,高弹应变明显落后于应力的变化,因此tan&出现极大值;温度更高时应变大,而且链断运动比较自由,&变小,tan&也小;温度很高时,材料从高弹态向粘流态过渡,分子链段间发生互相滑移,导致力损耗急剧增加,tan&急剧增大.2.高分子材料在应力变化的频率较低时,分子链断运动基本能跟上应力的变化,tan&很小;频率很高时,分子链断完全跟不上应力的变化,tan&也很小;而当频率中等时,分子链断运动跟不上应力的变化,使tan&出现极大值,此时材料表现出明显的粘弹性.应力松弛:是指在恒定的应变时,材料内部的应力随时间增长而减小的现象.机械强度: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形变及断裂破坏的能力称为机械强度.根据外力作用形式,可分为抗拉强度,抗冲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剪强度.材料在低温下大多脆性断裂;高温下大多韧性断裂.麦克斯韦模型:应变恒定时,应力随时间指数衰减;形变一定,力减小.应力松弛沃伊特模型:应力恒定时,形变随时间增大而增大;力一定,形变增大.蠕变延展性材料拉伸时有可塑性功,可阻碍断裂.第二章:材料的热学热力学与统计力学的关系:热力学是用宏观的方法,研究热运动在宏观现象上表现出来的一些规律,是从能量转化的观点来研究物质的热性质;而统计力学则从物质的微观结构出发,应用微观粒子运动的力学规律和统计方法来研究物质的热性质.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说法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的变化.开尔文说法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引起其他的变化.低温时:Cp≈Cv高温时:Cp>Cv,定压加热时,物体除升温外,还会对外做功,升高单位温度需吸更多热量.经典理论:①定压下单一元素的摩尔热容Cv=25J/Kmol②化合物材料摩尔热容等于构成该化合物分子各元素摩尔热容之和.③1摩尔固体的总能量:E=3NkT=3RT;摩尔热容Cv=3Nk=3R ≈25J/Kmol晶格热振动:晶体中的原子以平衡位置为中心不停地振动,称其为“晶格热振动”声子:晶格振动的能量是量子化的,以hv为单元来增加或减少能量,称这种能量单元为“声子”.金属材料的总热容为声子和电子两部分的共同贡献.固体材料热膨胀的本质:在于晶格点阵实际上在做非简谐运动,晶格振动中相邻质点间的作用力实际上是非线性的,点阵能曲线也是非对称的.体胀系数近似等于三个线胀系数之和.热传导:是指材料中的热量自动的从热端传向冷端的现象.固体材料热传导:主要由晶格振动的格波来实现;高温时还可能由光子热传导.材料热传导的微观机理:1.声热子传导2.光热子传导3.电子热传导金属主要含孔率大的陶瓷热导率小,保温.热稳定性:是指材料承受温度的急剧变化而不致碎裂破坏的能力.裂纹的产生和扩展与材料中积存的弹性应变能和裂纹扩展所需的断裂表面能有关.材料的抗热应力损伤性正比于断裂表面能,反比与弹性应变能释放率.第三章:材料的电学金属自由电子气模型费米电子气模型:该模型认为金属材料的原子失去价电子成为带正电的离子实,而价电子在离子实的正电背景下能自由移动,既满足电中性条件,也不会因价电子间的库伦斥力而散开,这种自由电子还服从泡利不相容原理,其能量分布满足费米-狄拉克分布函数能带理论:采用“单电子近似法”来处理晶体中的电子能谱.单电子近似法:来处理晶体中电子能谱①固体原子核按一定周期性固定排列在晶体中②每个电子是固定原子核势场及其它电子的平均势场中运动电子型电导:①导电载流子是电子或空穴即电子空位②具有“霍尔效应”③例:硅、锗和砷化镓等晶态半导体材料以及许多导体材料杂质和缺陷的影响:使严格周期性排列原子产生的周期性势场受到破坏,在禁带中引入允许电子所具有的能量状态即能级;这种禁带中的能级对半导体材料性质有重要的影响.杂质能级与允带能级的区别:允带能级可容纳自旋方向相反的两个电子.施主杂志能级只可能有:1.中性施主被一个电子占据2.电离施主没有被电子占据.本征是指半导体本身的特征.半导体的载流子浓度:实际的半导体总含有或多或少的杂质,但当杂质浓度很小或者温度足够高时,由价带到导带的本征激发所产生的载流子可超过杂质电离产生的载流子,这时载流子浓度主要由半导体本征性质所决定,而杂质影响可忽略不计,也称这种半导体为本征半导体.本征载流子浓度ni随温度T升高呈指数增大,ni随禁带宽度Eg成指数减小.导带中电子浓度n.和价带中空穴浓度P.受温度T和费米能级Ef的影响.电子型电导:Rh霍尔系数只与材料的载流子种类浓度有关;“磁阻效应”可分为物理磁阻和几何磁阻.施主和受主杂质同时存在时,半导体的导电类型决定于浓度大的杂质.本征载流子浓度ni随温度升高呈指数增大,随禁带宽度Eg的增大呈指数减小.任何非简并半导体中两种载流子浓度的乘积等于本征载流子的浓度的平方与杂质无关.杂质半导体的杂质能级被电子或空穴占据的情况与允带中的能级有区别:在允带中的能级可以容纳自旋方向相反的两个电子,而施主或受主杂质能级上,只可能有如下两种情况:1.中性施主或受主被一个电子或空穴占据;2.电离施主或受主没有被电子或空穴占据.离子型电导:具有“电解效应”电极附近发生电子得失,伴随着产生新物质.两种离子载流子:①晶格离子本身因为热振动而离开晶格形成热缺陷的本征离子载流子,它在高温下起主要作用②由于杂质离子等弱联系离子运动而形成的杂质离子载流子,它在低温下起主要作用.其中的载流子浓度与迁移率都与温度呈指数正比关系.介电体分子三种极化类型:电子极化、离子极化、偶极子转向极化电损耗来源:①普通无机晶体介质只有位移极化,损耗来源主要为离子电导,tanδ与电导率σ成正比②无定形玻璃:电导损耗、松弛损耗、结构损耗由Si-O网络的变形引起③多晶陶瓷:离子电导损耗、松弛损耗、夹层损耗④铁电陶瓷:自发极化超电导性的特征:完全导电性、完全抗磁性、磁通的量子化、约瑟夫逊效应叙述BaTiO3典型电解质中在居里点以下存在的四种极化机制:电子极化:指在外电场作用下,构成原子外围的电子云相对原子核发生位移形成的极化.建立或消除电子极化时间极短2.离子极化:指在外电场的作用下,构成分子的离子发生相对位移而形成的极化,离子极化建立核消除时间很短,与离子在晶格振动的周期有相同数量级3.偶极子转向极化:指极性介电体的分子偶极矩在外电场作用下,沿外施电场方向而产生宏观偶极矩的极化.4.位移型自发极化:是由于晶体内离子的位移而产生了极化偶极矩,形成了自发极化.试比较,聚合物介电松弛与力学松弛的异同点:材料的力学松弛包括了静态力学松弛与动态力学松弛:蠕变与应力松弛属于静态力学松弛;滞后和力损耗属于动态力学松弛.介电松弛指在固定频率下测试聚合物试样的介电系数和介电损耗随温度的变化,或在一定温度下测试试样的介电性质随频率的变化.两者都反映了聚合物的结构、构型及链段的运动状态.引起散射的根本原因:半导体内周期势场受到破坏.电离杂质浓度越高,载流子散射机会越多;温度越高,越不易散射.温度越高,晶格热振动越激烈,散射概率增大.散射与迁移呈反比.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电子全部填满到某个允带,而其上面的允带则完全空着,填满电子的允带称为满带,完全没有电子的允带称为空带,具有这种能带结构的固体称为绝缘体.能带结构与绝缘体相似,不同点在于禁带宽度Eg较窄,因而,不在很高的温度下,满带中的部分电子受热运动的影响,能够被热激发而越过禁带,进入到上面的空带中去而形成自由电子,从而产生导电能力,具有这种能带结构的固体称为半导体.满带上面的允带不是全部空着,而是有一部分能级被电子填充,另一部分能级空着,这种允带称为导带.有外加电场时导带中的电子便能挑到能量较高的能级上形成电流,称这种材料为导体.介电体的击穿:介电体在高电场下电流急剧增大,并在某一电场强度下完全丧失绝缘性能的现象.第四章:材料的磁学磁偶极子:通常把线度小至原子的小磁体称为磁偶极子.产生磁矩的原因:1.电子绕原子核的轨道运动,产生一个非常小的磁场,形成一个沿旋转轴方向的轨道磁矩2.每个电子本身做自旋运动,产生一个沿自旋轴方向的自旋磁矩,它比轨道磁矩大的多.材料的宏观磁性是组成材料的原子中电子的磁矩引起的未填满的电子壳层,电子的自旋磁矩未被完全抵消,则原子具有永久磁矩.反之.波尔磁子UB:把原子中每个电子都看作一个小磁体,具有永久的轨道磁矩和自旋磁矩.最小的磁矩称为波尔磁子.×10-24A·m2材料的磁性取决于材料中原子和电子磁矩对外加磁场的响应,具体可分为抗磁性,顺磁性,反铁磁性,铁磁性和亚铁磁性,前三种属于弱磁性,后两种为强磁性.材料的抗磁性和顺磁性的来源:1.组成原子的电子的固有自旋2.电子绕核旋转的轨道角动量3.外加磁场所产生的轨道矩改变.前两个是对顺磁性有贡献,后一个是对抗磁性有贡献.自由磁矩的顺磁性理论:原子磁偶极距之间无相互作用,为自由磁偶极距,热平衡下为无规则分布,外加磁场后,原子磁偶极距的角度分布发生变化,沿着接近外磁场方向作择优分布,而引起顺磁磁化强度.磁滞回线的面积与磁滞损耗成正比.分子场两个假说:分子场假说:铁磁材料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存在与外加磁场无关的自发磁化,导致自发磁化的相互作用力假定为材料内部存在分子场,其数量级大小为109A/M,原子磁矩在分子场作用下,克服热运动的无序效应,自发地平行一致取向.磁畴假说:自发磁化是按区域分布的,各个自发磁化区域称为磁畴,在无外磁场时都是自发磁化到饱和,但各磁畴自发磁化的方向有一定分布,使宏光磁体的总磁矩为零.居里温度的本质:是铁磁材料内静电交换作用强弱在宏观上的表现,交换作用越强,就需要越大热能才能破坏这种作用,宏观上就表现出居里温度越高.铁磁材料的五种相互作用能:交换能,磁晶各向异性能,磁弹性能,退磁场能,外磁场能.磁损耗:在动态磁化过程中,材料样品内的磁损耗除了具有静态磁化时磁滞损耗外,还有涡轮损耗和剩余损耗.品质因子:能量的储存与能量的消耗之比为品质因子Q.对于永磁恒磁、硬磁材料,希望其在外加磁场去除后仍能长久的保留较强的磁性,其主要性能指标是:矫顽力Hc、剩余磁感应强度Br或剩余磁化强度Mr和最大磁能积BHmax,希望这三个性能指标越大越好.并要求材料对温度、震动、时间、辐射及其它干扰因素的稳定性也好.何谓轨道角动量猝灭现象:由于晶体场导致简并能级分裂,可能出现最低轨道能级单态.当单态是最低能级轨道时,总轨道角动量的绝对值L2虽然保持不变,但轨道角动量的分量L z不再是常量. 当L z的平均值为0时,称其为轨道角动量猝灭.自发磁化的物理本质是什么材料具有铁磁性的充要条件是什么:铁磁体自发磁化的本质是电子间的静电交换相互作用;材料具有铁磁性的充要条件为:必要条件:材料原子中具有未充满的电子壳层,即原子磁矩,充分条件:交换积分A > 0超交换作用有哪些类型为什么A-B型的作用最强具有三种超交换类型: A-A, B-B和A-B.因为金属分布在A位和B位,且A位和B位上的离子磁矩取向是反平行排列的.超交换作用的强弱取决于两个主要的因素: 1两离子之间的距离以及金属离子之间通过氧离子所组成的键角ψi2 金属离子3d电子数目及轨道组态.因为ψi越大,超交换作用就越强,所以A-B型的交换作用最强讨论动态磁化过程中,磁损耗与频率的关系.低频区域f < 104Hz引起损耗的机理主要是由于不可逆磁化过程产生的磁滞和磁化状态滞后于磁场变化的磁后效;中频区域 f = 104---106Hz,损耗会出现峰值;高频区域f = 106—108Hz,急剧下降,损耗迅速增加.交变磁场的频率与畴壁振动的本征频率或弛豫频率相同时,发生畴壁共振或畴壁弛豫而吸收大量引起损耗增大超高频区域f = 108—1010Hz继续下降,可能出现负值,而出现自然共振引起的峰值,这是由于外加磁场频率与磁矩进动固有频率相等时产生共振现象引起的;极高频区域f > 1010Hz对应为自然交换共振区域.铁氧体材料按磁滞回线特征分类:分为软磁材料、硬磁永磁材料和矩磁材料铁氧体是含有铁酸盐的陶瓷磁性材料.与铁磁性相同点:具有自发磁化强度和磁畴不同点:①一般由多种金属的氧化物复合②其磁性来自两种磁矩,一种在一个方向排列整齐,一种磁矩在相反方向排列静态磁化:静态磁场;磁滞线面积大;静态磁滞损耗.动态磁化:动态磁场;小;磁滞损耗,涡流损耗,剩余损耗.第五章:材料的光学对人眼睛敏感的可见光谱的波长r=,光属于横波材料的折射率:光在真空中的速度v真空与材料的速度v材料之比,称为材料的折射率n.相对折射率:当光从材料1通过界面传入到材料2时,与界面法向形成的入射角i1和折射角i2与两种材料的折射率n1与n2的关系为:n21=sinn1/sinn2=n2/n1.N21为材料2相对于材料1的相对折射率.折射率随材料的电容率ε增大而增大.原因:由于ε与材料的极化现象有关,当材料的的原子受到外加电场的作用而极化时,正电荷沿电场方向移动,负电荷沿反电场方向移动,使得正负电荷的中心发生相对位移,外加电场越强正负电荷中心间距越大.当材料的离子半径增大时,其ε增大,折射率也增大.可用大离子获得高折射率材料:PBS,n=.小离子获得低折射率材料:SiCl4 n=均质材料:如通过非晶态或立方晶体的各向同性材料时,光速不因传播方向的改变而变化,材料只有一个折射率.非均质材料:材料存在内应力时,垂直于拉应力方向的n大,平行于拉应力的n小,而在同质异构材料中,高温晶型n小,低温晶型n大.散射现象:光在材料中传播时,遇到不均匀结构产生的次极波,与主波方向不一致,会与主波合成出现干涉现象,使光偏离原方向.光的吸收:由于光是一种能量流,在光通过材料传播时,会引起材料的价电子跃迁或使原子振动,从而使光能的一部分变为热能,导致光能的衰减,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吸收.金属对光的吸收很强烈,因为金属的价电子处于未满带吸收光子后呈激发态不必跃迁到导带就能发生碰撞而发热.朗波特定律:光的强度随厚度的增加而呈指数性衰减.α光的吸收系数,取决于材料的性质与光的波长.光的折射率的色散:材料的折射率N随入射光的频率减小而减小的现象,称为光的折射率的色散.影响材料透光性的因素:吸收系数,反射系数,散射系数,材料的厚度.透光率随这四个因素的增大而减小提高材料透光率的措施:采用高纯材料以避免材料形成异相,添加微量成分以降低材料的气孔率,以及采用热压法,热锻法或热等静压法.散射系数的影响因素:乳浊剂的颗粒尺寸,相对折射率及体积百分比.当颗粒尺寸与入射光波长相近,颗粒体积百分比高,颗粒与基体材料的折射率相差较大时,能得到最大散射效果.显色原理:着色剂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引起选择性反射或透射.发光:光是原子或分子发射出的具有一定波长和频率的能量.当材料的原子或分子从外部接受能量成为激发态,然后从激发态回到正常态时,会以电磁辐射形式放出所接受的能量,这种辐射现象称为发光.发光的机理:能发出荧光的材料主要是具有共轭键的苯环为基的芳香族和杂环化合物;而能发出磷光的材料主要是具有缺陷的某些复杂无机晶体,大多是第二族金属的硫化物,晒化物和氧化物作为基质,重金属作为激活剂.激光:激发态的粒子受到一个具有能量等于两能级间差值的光子作用,使粒子转变到正常态同时产生第二个光子,称其为受激发射,这样产生的光称为激光.激光的特点:激光的特点是具有时间和空间的相干性,是一种单色和定向的相干光束.激光可应用在许多方面,如激光通信,测距,定向,雷达等.光的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就会发生光的全反射光学纤维:光学纤维是由两种不同折射率的材料制成,以折射率大的材料作为光纤的芯子,折射率小的材料作为光纤的包层.光信号在玻璃纤维光纤中传输时的传输损耗,主要来源有:1.光纤材料的本征损耗,包括Si-O键在波长为9um,和21um处的红外振动吸收延伸到2um附近的影响.2.光纤材料的杂志吸收,包括微量OH-根在波长为,和处的基波,二次谐波和三次谐波的振动吸收,以及过渡金属离子引起的吸收 3.光纤的结构缺陷,包括光纤芯子半径沿轴向有着微小变化,折射率分布也有微小不均匀性,从而引起散射损耗.光纤按折射率剖面分布和传输模式可分为三种:单模光纤直径几个um,只传输单模光束,阶跃型多模光纤由低折射率玻璃外层包覆高折射率玻璃芯子,渐变型多模光纤折射率沿光纤径向由中央向四周连续减小非线性光学效应:在强光场或其他外加场的扰动下,材料原子或分子内电子的运动除了围绕其平衡位置产生微小的线性振动外,还会受到偏离线性的附加扰动,此时材料的电容率往往变为时间或空间的函数,材料的极化响应与光波电厂不再保持简单的线性关系,这种非线性极化将引起材料光学性质的变化,导致不同频率光波之间的能量耦合,从而使入射光波的频率,振幅,偏振及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即产生非线性光学效应.主要是原子外层束缚电子在光波电场作用下的受迫振动产生的.其光学材料的特点:当高能量的光波射入时,会在材料中引起非线性光学效应,产生谐波,电光效应,光混频,参量振荡等. 第六章:材料的声学声波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当以空气作介质传播时,人能听到频率在25Hz-20kHz范围的声音.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回声:一定形状的房间中,反射声可形成回声,声焦点或死点现象当不同壁面反射而到达听者的声音所经过的路程大于直达声17m时,则到达的反射将形成回声.声波三个基本物理定律以及意义:声振动作为一个宏观的物理现象,满足三个基本物理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和绝热压缩定律,由此分别可以推导出介质运动方程p-V关系、连续性方程V-p’和物态方程p-p’关系,并由此导出声波方程――p,V和p’等对空间、时间坐标的微分方程.声波过程是绝热过程.平面波:若声波沿x方向传播而在yz平面上各质点的振幅和相位均相同,则为平面波.声强:在声场中任一点上一定方向的声强,是指单位时间内在该点给定方向通过垂直此方向单位面积上的能量.声阻:声阻是流体阻力或辐射阻力粘滞性引起,它导致能量耗散,使声能转为热能.室内声学:声音在一定封闭空间内辐射,传播或接收,此时室内物体和房间壁面会引起发射声,房间还会使声音在空间的分布发生变化而使音质改变.吸声材料吸声原理:吸声材料的作用就是把声能转化为热能.对于柔顺性吸声材料,其吸声机理在于柔顺骨架内部摩擦,空气摩擦和热交换;对于非柔性吸声材料,其吸声特性依靠空气的粘滞性,进入材料的声波迫使材料孔内的空气振动,而空气与骨架间进行热交换,更促进了声能的损耗.影响水声声速的因素:声波在水中的阻力损失比在大气中小,则声波在水中可比大气中传播更远温度,含盐率及压力,其作用依次减弱.水声材料主要用于制作各种声源发射器和水听器,曾用过水溶性单晶、磁致伸缩材料和压电陶瓷材料,随着水声换能器技术的发展,要求具有功率大、频率常数低、时间和温度稳定性好、强电场下性能好以及能承受动态张应力大的材料.声波在传播时有扩展损失,和衰减损失.超声波:频率在20khz以上.产生超声波的材料主要有两大类:.压电晶体和陶瓷是产生超声波的一类重要的材料;磁致伸缩材料为另一类超声波发生材料微声:频率在几十兆赫兹以上的超高频超声波.。
第一章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
第二节 材料的硬度 一、布氏硬度HBW 补充说明: (1)硬度超过HB650的材料,不能做布氏硬度试验,这是因为
所采用的压头,会产生过大的弹性变形,甚至永久变形,影 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这时应改用洛氏和维氏硬度试验。 (2)每个试样至少试验3次。试验时应保证两相邻压痕中心的 距离不小于压痕平均直径的4倍,对于较软的金属则不得小于 6倍。压痕中心距试样边缘的距离不得小于压痕直径的2.5倍, 对于软金属则不得小于3倍
可用硬度试验机测定,常用的硬度指标有布氏硬度 HBW、 洛氏硬度(HRA、HRB、HRC等)和维氏硬度HV
第二节 材料的硬度 一、布氏硬度HBW (一)试验原理
布氏硬度试验规范
3 8
第二节 材料的硬度 一、布氏硬度HBW (二)应用范围
布氏硬度主要用于组织不均匀的锻钢和铸铁的硬度 测试,锻钢和灰铸铁的布氏硬度与拉伸试验有着较好的对 应关系。布氏硬度试验还可用于有色金属和软钢,采用小 直径球压头可以测量小尺寸和较薄材料。布氏硬度计多用 于原材料和半成品的检测,由于压痕较大,一般不用于成 品检测。
最大力伸长率(Agt):最大 力时原始标距的伸长与原 始标距之比的百分率。
最大力非比例伸长率(Ag)
二、拉伸曲线所确定的力学性能指标及意义
断后收缩率(Z):断裂后试样横截面积的最大缩减量与原始横截面 各之比的百分率。
第二节 材料的硬度
材料抵抗其他硬物压入其表面的能力称为硬度,它 是衡 量材料软硬程序的力学性能指标。
洛氏硬度计
第二节 材料的硬度 二、洛氏硬度HR (一)实验原理
第二节 材料的硬度 二、洛氏硬度HR (二)应用范围(共15个标尺) 示例:60HRBW
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材料的种类与性能1.强度:强度是指在外力作用下,材料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2.屈服强度: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开始发生塑性变形的最低应力值。
3.弹性极限:产生的变形是可以恢复的变形的点对应的弹性变形阶段最大应力称为弹性极限。
4.弹性模量:材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的应力与应变的比值称为弹性模量。
5.抗拉强度:抗拉强度是试样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值。
6.塑性:断裂前材料产生的塑性变形的能力称为塑性。
7.硬度:硬度是材料抵抗硬物压入其表面的能力。
8.冲击韧度:冲击韧度是材料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
9.断裂韧度:断裂韧度是材料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
10.疲劳强度:疲劳强度是用来表征材料抵抗疲劳的能力。
11.黏着磨损:黏着磨损又称咬合磨损,其实质是接触面在接触压力作用下局部发生黏着,在相对运动时黏着处又分离,使接触面上有小颗粒被拉拽出来,反复进行造成黏着磨损。
12.磨粒磨损:磨粒磨损是当摩擦副一方的硬度比另一方大的多时,或者在接触面之间存在着硬质粒子是所产生的磨损。
13.腐蚀磨损:腐蚀磨损是由于外界环境引起金属表面的腐蚀物剥落,与金属表面之间的机械磨损相结合而出现的磨损。
14.功能材料:是具有某种特殊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生物性能以及某些功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的材料。
15.使用性能:是指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能保证安全可靠工作所必备的性能,包括材料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
16.工艺性能:是指材料的可加工性,包括可锻性,铸造性能,焊接性,热处理性能及切削加工性。
17.交变载荷:大小,方向随时间呈周期性变化的载荷作用。
18.疲劳:是机械零件在循环或交变载荷作用下,经过较长时间的工作而发生断裂的现象。
20.蠕变:固体材料在保持应力不变的条件下,应变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的现象。
21.脆断:在拉应力状态下没有出现塑性变形而突然发生脆性断裂的现象。
22.应力松弛:是指承受弹性应变的零件在工作过程中总变形量保持不变,但随时间的延长,工作应力自行逐渐衰减的现象。
机电设备维修工艺学 教案
第一讲:【授课日期】【周次】【星期】教学内容:第一章机械零件失效的模式及其机理1.1机械零件的磨损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零件的磨损的概念。
2、掌握机械零件的磨损的类型。
教学重点:1、了解机械零件的磨损的概念。
2、掌握机械零件的磨损的类型.教学难点: 机械零件的磨损的类型。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课件,挂图课时分配:1.组织教学:3';2。
复习提问:5’;3.引入新课:2';4.讲授新课:85';5.小结作业:5'。
教学过程:引入部分:据估计,世界上的能源消耗中有1/3~1/2是由于摩擦和磨损造成的,因此降低机械磨损就能极大地节约能源。
教学内容正文一、金属零件表面损伤失效零件的表面损伤破坏主要是磨损、腐蚀和接触疲劳。
腐蚀是发生在金属表面的一种电化学或化学侵蚀现象。
腐蚀的结果是使金属表面产生锈蚀,从而使零件表面遭到破坏。
与此同时,对于承受交变应力的零件,还要引起腐蚀疲劳的现象。
1、机械零件的磨损损伤磨损是两个接触表面在作相对运动的过程中表面物质丧失或转移的现象。
通常将磨损分为粘着磨损、磨料磨损、疲劳磨损、腐蚀磨损和微动磨损五种形式。
(1)粘着磨损当构成摩擦副的两个摩擦表面相互接触并发生相对运动时,由于粘着作用,接触表面的材料从一个表面转移到另一个表面所引起的磨损称为粘着磨损。
粘着磨损又称粘附磨损。
(2)磨料磨损磨料磨损又称磨粒磨损.它是当摩擦副的接触表面之间存在着硬质颗粒,或者当摩擦副材料一方的硬度比另一方的硬度大得多时,所产生的一种类似金属切削过程的磨损,其特征是在接触面上有明显的切削痕迹。
磨料磨损是十分常见又是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磨损。
其磨损速率和磨损强度都很大,致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能源和材料大量损耗.(3)疲劳磨损疲劳磨损是摩擦表面材料微观体积受循环接触应力作用产生重复变形,导致产生裂纹和分离出微片或颗粒的一种磨损。
(4)腐蚀磨损在摩擦过程中,金属同时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应或电化学反应,引起金属表面的腐蚀产物剥的应力一般都低于材料的屈服强度或抗拉强度,按静强度设计的标准应该是安全的。
机械设计中的材料强度与韧性分析
机械设计中的材料强度与韧性分析引言在机械设计中,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对于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强度是指材料抵抗外部应力的能力,而韧性则是材料在发生应力超出弹性范围时的变形和断裂能力。
本文将探讨材料强度与韧性的分析方法和应用。
一、材料强度分析1.1 强度的基本概念强度是衡量材料抵抗外部力量破坏的能力。
在机械设计中,常用的强度指标有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等。
屈服强度是指材料开始发生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值,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则是材料在受拉和受压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值。
1.2 强度分析的方法材料强度分析主要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两种方法。
实验方法可以通过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和弯曲试验等来获取材料的强度参数。
理论计算方法则通过应力分析和材料力学性质的推导来估算强度。
在实验方法中,拉伸试验是较为常用的方法。
通过在材料上施加拉力,测量应力和应变的关系曲线,可以获得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等强度参数。
压缩试验和弯曲试验也可以用于强度分析,但其应用较为有限。
在理论计算方法中,常用的计算模型有弹性力学模型和塑性力学模型。
弹性力学模型通过应力和应变的关系来计算材料的强度,适用于材料应力未超出弹性范围的情况。
而塑性力学模型则考虑了材料的塑性变形,可以用于分析强度超出弹性范围的情况。
1.3 强度分析的应用材料强度分析在机械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产品设计阶段,强度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选择合适的材料,并确定产品的最大负荷和安全因数。
在实际生产中,强度分析可以用于验证产品的可靠性,避免因材料强度不足而导致的失效。
强度分析还可以用于优化结构设计。
通过分析不同材料和结构参数对产品强度的影响,可以找到最优的设计方案。
同时,强度分析还可以指导产品加工和制造工艺的选择,以保证产品的强度和质量。
二、材料韧性分析2.1 韧性的基本概念韧性是指材料在发生塑性变形和断裂之前所能吸收的能量。
与强度不同,韧性是衡量材料在受力过程中能够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机械工程材料沈莲01章机械零件的失效分析
应该指出,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基体金 属的性质,当基体金属一定时,不能通过合金化、热处 理、冷变形等方法使之改变。
SCHOOL OF ELECTRON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材料
SCHOOL OF ELECTRON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而脆性断裂没有明显征兆,因而危害性极大,
研究表明,无论是韧性断裂还是脆性断裂,其断裂过 程均包含裂纹形成和扩展两个阶段。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形 成微裂纹或者以原有的内部缺陷(如微裂纹、空孔、杂质 等)作为裂纹源,当裂纹源逐渐扩展到一个临界裂纹长度 时,立刻发生断裂。
SCHOOL OF ELECTRON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机械工程材料
SCHOOL OF ELECTRON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3. 应力集中
当材料有缺口时,缺口 根部有应力集中,改变了该 处三向应力分布,使缺口前 沿切应力减小,导致应力状 态变硬,容易引起材料脆化。
机械工程材料
SCHOOL OF ELECTRON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4. 零件尺寸
机械工程材料
零件截面尺寸愈大,愈易脆断。 因为薄件处于平面应力状态,而厚件中心受三向拉 应力,处于平面应变状态而易造成脆断。
SCHOOL OF ELECTRON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材料
四、断裂韧性及其衡量指标
材料的刚度和强度
材料的刚度和强度一、强度定义:构件或者零部件在外力作用下,抵御破坏(断裂)或者显著变形的能力。
提取关键字,破坏断裂,显著变形。
强度是反映材料发生断裂等破坏时的参数,强度一般有抗拉强度,抗压强度等,就是当应力达到多少时材料发生破坏的量,强度单位一般是兆帕。
破坏类型脆性断裂:在没有明显的塑形变形情况下发生的突然断裂。
如铸铁试件在拉伸时沿横截面的断裂和圆截面铸铁试件在扭转时沿斜截面的断裂。
塑形屈服:材料产生显著的塑形变形而使构件丧失工作能力,如低碳钢试样在拉伸或扭转时都会发生显著的塑形变形。
强度理论1. 最大拉应力理论:只要构件内一点处的最大拉应力σ1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应力σb,材料就要发生脆性断裂。
危险点处于复杂应力状态的构件发生脆性断裂破坏的条件是:σ1=σb。
所以按第一强度理论建立的强度条件为:σ1≤[σ] 。
2. 最大拉应变理论:只要最大拉应变ε1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值εu,材料就要发生脆性断裂破坏。
ε1=σu;由广义胡克定律得:ε1=[σ1-ν(σ2+σ3)]/E,所以σ1-ν(σ2+σ3)=σb。
按第二强度理论建立的强度条件为:σ1-ν(σ2+σ3)≤[σ]。
3. 最大切应力理论:只要最大切应力τmax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切应力τ0,材料就要发生屈服破坏。
τmax=τ0。
依轴向拉伸斜截面上的应力公式可知τ0=σs/2(σs——横截面上的正应力)由公式得:τmax=(σ1-σ3)/2。
所以破坏条件改写为σ1-σ3=σs。
按第三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为:σ1-σ3≤[σ]。
4. 形状改变比能理论:只要构件内一点处的形状改变比能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值,材料就要发生屈服破坏。
所以按第四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为:sqrt(σ12+σ22+σ32-σ1σ2-σ2σ3-σ3σ1)<[σ]。
二、刚度定义:指构件或者零件在外力作用下,抵御弹性变形或者位移的能力,即弹性变形或者唯一不应该超过工程允许的范围。
无机材料的断裂强度
A 2
c
很小, a,则
A 2
c a
A 2
c a
分析:一般C>a,则σA>σ,即在裂纹尖端存在应力集中效
应。
当σA等于(2.6)理论结合强度时,裂纹就被拉开 而扩展,使裂纹长度C增大,导致σA更大,如此恶性循环, 材料很快断裂。
所以,裂纹扩展的临界条件:
2 c E
临界情况 c
要获得高强度材料,要求较大的E、 γ,较小的α。
实际材料的结合强度
一 α=般3材X1料0的-10典m型。数值:E=300GPtha,1E0γ=1J/m2, 实际材料中只有一些极细的纤维和晶须,其实际
强度接近理论强度值;尺寸较大的材料,其实际 强度比理论强度值低得多,约为 E/100~E/1000,且总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即 使是用同样的条件下制成的试件,强度值也有波 动。 试件尺寸大,强度偏低。
Inglis研究了具有孔洞的板的应力集中,得到 结论:孔洞两个端部的应力几乎取决于孔洞 的长度和端部的曲率半径,而与孔洞的形状 无关。
根据弹性理论,孔洞端部的应力计算:
A 1 2 c
a2 c
A [1 2
c]
外应力,a 原子间距,
端部曲率半径,2c 孔洞长度
若c》,即为扁平的锐裂纹。则:
c
E
4c
裂纹的存在使得实际材料的断裂强度σC低 于理论结合强σth。裂纹扩展条件为:
2 (C / a)1/ 2 (E / a)1/ 2
2、Griffith的理论推导
裂纹的存在使得实际材料的断裂强度σC低 于理论结合强σth
Griffith从能量平衡的观点出 发,认为裂纹扩展的条件是: 物体内储存的弹性应变能的 减小大于或等于开裂形成两 个新表面所需增加的表面能。 反之,裂纹不会扩展。即物 体内储存的弹性应变能的是 裂纹扩展的动力
材料的断裂与脆性
材料物理
静载压入试验
(a) 布氏硬度 (b) 维氏硬度
Chap.1 材料的力学
材料物理
静载压入试验
(c) 洛氏硬度 (d) 努普硬度
Chap.1 材料的力学
材料物理
材料硬度的影响因素
材料的硬度取决于其组成和结构:
➢离子半径 ➢材料的显微结构、裂纹、杂质等 ➢温度等环境条件
➢韧性断裂(高温) B点以后 ➢应变硬化 D点以后
应变硬化
Chap.1 材料的力学
材料物理
1.3.3 材料的裂纹断裂理论
微裂纹理论:
•实际的材料中总是存在许多细小的裂纹和缺陷, 在应力作用下,这些裂纹和缺陷附近产生应力
集中现象,当应力达到一定程度时,裂纹开始 扩展而导致断裂。 ➢所以,断裂并不是两部分晶体同时沿整个界面 拉断,而是裂纹扩展的结果。
传统的设计观点:
•甲钢:
的构件,可选
•乙钢:
Chap.1 材料的力学
材料物理
按照断裂力学的观点:
甲钢: f
KIC YC
4.5107 1.5 1103
1.0109 (Pa)
乙钢: f
KIC YC
7.5107 1.5 1103
1.67 109 (Pa)
➢乙钢比甲钢安全
Chap.1 材料的力学
•允许的最大应力[σ]=σf/n或 σys/n ,
• σf为断裂强度,σys为屈服强度, n为安全系数。
断裂力学:引入一个考虑了裂
纹尺寸,并表征材料特征的常数KIC,称作
平面应变断裂韧性。 断裂判据可表示为:
Chap.1 材料的力学
材料物理
经典理论与断裂力学设计选材的差异
机械工程中的材料强度分析
机械工程中的材料强度分析机械工程是一门将机械设计、原理、制造、维护等方面有机结合的学科,其核心目标是通过机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机械构造设计当中,材料强度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影响着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该文章将从材料强度、机械强度计算、材料的寿命问题三个方面阐述机械工程中材料强度分析。
材料强度材料强度是材料抵御外部力量破坏的重要参数。
材料强度通常分为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硬度三种强度。
抗拉强度是指材料能够承受拉力的最大能力,属于材料抗拉性能方面的一个参数;屈服强度是材料在拉伸试验中,从线性区进入非线性区时的应力值,一般用一个0.2%的宏观应变为标准;硬度是指材料的抗划伤性能。
机械强度计算机械强度计算是机械设计的重要一环,其中涉及机械的受力和变形。
对于机械器材的强度计算,通常有三种方法:一是应力分析法,该方法可采用弹性应力、塑性应力、强度设计图等方法进行分析;二是优化设计法,该方法是通过计算和比较不同方案的强度,找到最佳的设计方案;三是试验和规范法,该方法主要是利用实验结果或者经验值,来为机械设备提供参考。
材料的寿命问题材料的寿命问题也是机械工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
材料的寿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的质量和强度,以及其使用环境。
材料的使用寿命常用断裂强度、疲劳强度等参数来描述。
在机械设备的设计中,应尽量选用具备高强度、高韧性、高疲劳强度的材料,使机械设备拥有长寿命和高效率。
总结机械工程是一门将机械设计、原理、制造、维护等方面有机结合的学科,材料强度分析是机械工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机械构造设计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本文从材料强度、机械强度计算、材料的寿命问题三个方面阐述了机械工程中的材料强度分析,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材料还包括共晶组织、马氏体组织等。
1. 晶粒尺寸的影响 晶界的化学键合比晶粒内部弱,晶粒的断裂能要明显 高于晶界,而且晶界是杂质和缺陷的存在和富集之处,所 以多晶材料多沿晶界断裂。晶粒越细,则断裂表面积越大, 断裂能越高。断裂强度与晶粒尺寸d-1/2成正比关系。 2. 气孔的影响 材料的强度一般随着气孔率的提高而下降,这是由于 气孔的存在不但使材料的实际受力面积减小,而且还会在 周围引起应力集中。同样的气孔率,气孔尺寸越不均一, 分布越不均匀、形状越尖锐,对强度的影响就越大。
Y
断裂韧性KIC和断裂判据
裂纹尖端附近各点的应力随着KI值的增大而提 高, 当KI值随外力增大至临界值时,裂纹就 会快速扩展而导致构件断裂。这一临界状态所 对应的应力强度因子KIC称为临界应力强度因 子,单位为Pa﹒m1/2
K C Y f c
式中临界应力 f
材料的断裂强度。
Griffith 判据
GIC
c c2
E
K C Y f c
Y
K IC GIC E 2 E f
KIC与材料的本征参数E和γ等物理量有直接的 关系,反映了材料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
断裂韧性的测试
预制人工裂纹,对试样加载使之破坏
加载速率过低,裂纹可能会在在KI<KIC的 条件下发生亚临界裂纹扩展,使测试结果 偏低;但加载速率过高,使测量结果偏高。
1.3.2 Griffith断裂理论和断裂强度
1921年,Griffith提出裂纹理论解释这一现象,认为裂纹 引起的应力集中导致的裂纹扩展使材料断裂(而不是两个 理论晶面的分离),因此材料的强度低于理论值。 根据热力学和经典力学中的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含裂纹 的固体在应力作用下自由能的变化,首次证明了脆性材料 的实际强度显著低于理论值的原因。
洛氏硬度也是一种压入硬度试验方法,以测量 压痕深度值的大小来表示材料的硬度值,以HR来表 示。试验的压头为圆锥角等于120度的金刚石圆锥 或直径为1.588mm或3.175mm的淬火钢球。用压痕凹 陷深度t来表征材料的硬度,材料越软,t越大。
(2)材料制备和使用过程中形成的裂纹
夹杂物与基体热膨胀系数不一致产生热应力导致微裂纹 第二相相变发生体积和形状的改变导致微裂纹 热膨胀系数和弹性模量显著各向异性,当温度或应力改变时在晶 界处产生内应力,导致微裂纹 基体内部致密度相差较大,在烧结过程中收缩不均导致微裂纹
(3)材料表面由机械损伤和化学腐蚀形成的表面 裂纹
2 裂纹扩展的基本方式
3. 裂纹尖端区域的应力场与应力场强度因子
一均匀受力的无限大平板含有 长度为2c的I型裂纹,在其尖 端(r, θ)处的应力分量为:
上式写成一般通式为:
可以得到
2 r
K
1/2
fij ( )
K c Y c
KI反映了裂纹尖端应力场的强度,称为应力场强度因子, 单位为Pa﹒m1/2,但是由于各种裂纹的具体情况有差别, 表达式不同。Y称为几何形状因子,其值随裂纹的形态、 试样形状与加载方式的不同而异,一般情况Y的值介于 1~2之间,无量纲。 对于无限大平板含中心穿透裂纹,
1.3 材料的断裂与机械强度
延性断裂和脆性断裂
高度延性的 软质材料, 断裂前严重 颈缩(塑性 形变),最 后发生点断 裂; 脆性材料, 断裂前没有 颈缩,断口 平坦。
1.3.1 理论断裂强度
可见固体的理论断裂强度取决于材料的 弹性模量、表面能和晶格常数。面间距越 小,弹性模量和表面能越大,固体材料的 理论断裂强度就越高。 实测的断裂强度只有理论值的百分之一, 只有极细的纤维和晶须的强度比较接近理 论强度值。主要是由于固体材料内部的缺 陷所致。
1.3.4 断裂力学与材料的断裂韧性
用断裂力学建立起的断裂判据,能真正用于设计上,它能告 诉我们,在给定裂纹尺寸和形状时,究竟允许多大的工作应力才 不致发生脆断;反之,当工作应力确定后,可根据断裂判据确定 构件内部在不发生断裂的前提下所允许的最大裂纹尺寸。
1 裂纹的形成
(1)位错导致裂纹核形成
当位错运动遇到障碍(如晶界、 第二相等)或者遇到由位错反应 形成的不动位错而产生赛积,引 起 局部应力集中,达到理论断 裂强度时,就会导致局部的开裂 而形成解理裂纹。
同样的材料,大试样的强度低于小试样
?
要使材料具有高的断裂强度,就要求材料的弹性模量和 断裂表面能打,而裂纹尺寸小。
1.3.3 材料的显微结构与强度的关系
材料的显微结构包括多晶材料中晶界的特征及多 晶中晶粒的大小、形状和取向。 陶瓷材料和高分子材料还包括晶向及非晶相的分 布;气孔的尺寸、数量与位置,各种杂质、添加 物、缺陷、微裂纹的存在形式及分布;
强度的测试
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压缩强度和扭转强度,针对 不同的材料选择不同的测试方法,注意试样的大小会影 响测试结果。
断裂强度的统计性质
材料的断裂起源于内部存在的最危险裂纹。因此材 料的强度值与平均值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Weibull提 出经验分布的方法,是一种“最弱环”方法,认为物体 的强度与一系列独立体积单元的幸存概率有关。类似于 一根链条取决于最弱的环节,链条断裂后,链条剩余部 分的强度又由该部分的最弱环节决定,而且剩余部分的 强度比断裂前链条的强度高,以此类推。
布氏硬度和洛氏硬度试验---金属材料。 布氏硬度的测定原理是用一定大小的载荷F(kgf),把直径 为D(mm)的淬火钢球或硬质合金球压入试样表面,保持规定时 间后卸除载荷,测量试样表面的残留压痕直径d,求压痕的表面 积S。将单位压痕面积承受的平均压力(F/S)定义为布氏硬度, 其符号用HB表示。
布氏硬度试验的优点是压痕面积较大,能反映材料在较大区域 内各组成相的综合平均性能,数据稳定,重复性高。缺点是压痕 直径较大,一般不宜在成品件上直接进行试验,不适合薄件和表 面层硬度的测试,对于测量硬度高的材料,钢球本身会产生变形。
1.3.5 材料的硬度
硬度反映材料表面局部抵抗塑性形变的能 力,主要取决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原子间 的结合能越大,硬度就越高。
(1)莫氏硬度 莫氏硬度是划痕硬度,表示的是硬度相 对大 金刚石为10.
(2) 布氏硬度和洛氏硬度硬度测 试.rmv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