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其四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一必修唐诗五首从军行其四PPT课件

高一必修唐诗五首从军行其四PPT课件

孤城遥望玉门关。 要关隘;
楼兰:汉西域 国名。这里指 侵扰西北地区 的敌人。
○ 黄沙百战穿金甲, ○ 不破楼兰终不还。
穿:磨穿。
还:归,回家。
第14页/共34页
从军行 (之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法融以
, 达 到 了 十
, 并 且 巧 妙
守 边 将 士 的
诗 从 西 部
1.“青海长云暗雪山”二句,描写了哪些 景物,说说这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征?
景物有:青海湖 、浓云 、暗淡无光的雪山、 孤城玉门关。
特征:这些景物都是苍凉悲壮的。
第16页/共34页
从军行 (之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2、在这样的景物环境中,将士们在做什 么呢?寄托了戍边将士怎样的情怀? 将士们在戍守边疆,遥望来路上的玉门关, 寄托了戍边将士对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
第21页/共34页
1.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 性,请作具体分析。
“黄沙”形象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 “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 “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 战斗之艰苦。 短短七个字,高度概括了边地之荒凉、条件之 恶劣、时间之漫长、战争之频繁艰难。
第22页/共34页
2.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书生从军 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 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王昌龄《从军行 其四 》ppt课件

王昌龄《从军行 其四 》ppt课件
从军行(之四) 王昌龄
• 一、解题
• 《从军行》是乐府《相和歌辞•平 调曲》旧题。内容叙述军旅战争之 事。本诗体现了出征将士报国御敌, 以身许国的壮志。
题材:边塞诗
• 总体感知边塞诗歌的代表人物和风格
• 盛极一时的边塞诗是构成盛唐之音的一 个基本内容,它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 是前无古人的。在盛唐边塞诗人中,高适、 岑参向来并称齐名。
2.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 什么作用?
• 明确:通过境界壮阔、环境恶劣的景物
描写,衬托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 的豪情壮志。
小结
• 全诗前两句是铺垫,是烘托,是渲 染;后两句是抒情,是显志,是歌 赞。景中寄情,以实代虚;情中有 物,以实化虚。整首诗不仅格调高 昂豪迈,蕴含深邃,而且用语也十 分洗炼、精道。
接抒情。金甲尽管磨穿,将士们的报国壮 志却并没有消磨,而是在连年战争和大漠 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 终不还”,就是这些将士们豪壮的誓言。 • 用典 • 借用典故,意指消灭侵扰唐朝边境的外敌
重难点分析 :
• 1.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 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
• 明确:“黄沙”形象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 “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穿金甲”是 说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战斗之 艰苦。短短七个字,高度概括了边地之荒 凉、条件之恶劣、时间之漫长、战争之频 繁艰难。
前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 情景交融 • 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着丰富复杂
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 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 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 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 景色里。
三四句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 直接抒情 • 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

课件《从军行七首(其四)》PPT课件

课件《从军行七首(其四)》PPT课件
精神内涵的传达
战士们的形象不仅体现了他们的英勇和豪情,更传达了忠诚、担当、奉献等精神内涵,这些精神内涵对于当代社 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战争和和平的深刻思考
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诗歌中不乏对战争残酷、无情的描写,通过战争的残酷来反衬和平的宝贵。
和平的渴望与追求
诗歌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追求,以及对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灾难的深刻反思。这种追求和平、反对战 争的思想在当今世界依然具有普遍意义。
边塞诗的特点
边塞诗以描写边地风光、反映戍边将士 生活为主,风格豪放、意境深远,常表 达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战争的反思。
王昌龄生平及创作背景
王昌龄简介
王昌龄(约698年—约757年), 字少伯,唐朝著名诗人,尤擅七绝, 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创作背景
王昌龄生活在盛唐时期,对外战争 频繁,他多次出塞,对边塞生活有 深刻体验,这些经历为他的边塞诗 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感谢观看
课件《从军行七首(其四)》 PPT课件CATALOGFra bibliotekE目 录
• 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诗歌主题思想探讨 • 艺术手法与审美价值 • 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 • 课堂互动与小结
01
CATALOGUE
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
唐代边塞诗派概述
边塞诗派的形成与发展
唐代边塞诗派是唐朝诗歌流派之一, 以描绘边塞风光、抒发爱国情怀为主 要内容,代表诗人有岑参、高适、王 昌龄等。
03
CATALOGUE
诗歌主题思想探讨
边塞情怀与家国意识体现
边塞景象的描绘
诗歌通过对边塞荒凉、艰苦环境的描 绘,表达了戍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之 情。
家国意识的体现

八上《从军行(其四)》教学课件

八上《从军行(其四)》教学课件

注释
• ①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 • ②横笛:笛子。 • ③天山:山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Βιβλιοθήκη 区内。作者简介• 陈羽
• (约公元八O六年前后在世)字不详, 江东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 和初前后在世。工诗,与上人灵一交 游,唱答颇多。贞元八年,(公元七 九二年)以第,二人登进士第与韩愈、 王涯等共为龙虎榜。后仕历东宫卫佐。 羽著有诗集《唐才子传》传世。
诗词鉴赏
• 这首诗在艺术上善于映衬与妙用指代。一、 二句对环境的描写,竭力突出自然环境的 恶劣,用浓重氛围映衬从军将士无所畏惧 的精神风貌。试想,如果是在风和日丽、 山明水净的条件下行军,又怎能见出士气 的昂扬坚强呢?适应氛围描写的需要,在 押韵上采用了入声的韵脚,一、二、四句 末一字入韵,“裂”、 “折”、“雪” 都是入声“屑”韵字,韵尾为舌尖音,收 音短促,适宜于抒写或悲或壮的诗情。
译文
• 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湖边冻泥纷纷 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刮光, 枝梢被狂风折断。皑皑雪山,传出 高亢嘹亮的笛声却看不见人,寻声 望去,只见在天山白雪的映衬下, 一行红旗正在向峰巅移动。
诗词鉴赏
• 这是一首写风雪行军的仄韵绝句,全诗写得十分 壮美。一、二句写从军将士面对的环境极为严酷: 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湖边(“海畔”)冻泥纷纷裂 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刮光,枝梢被狂风折断。 就在这一严酷的背景上,映出皑皑雪山,传出高亢 嘹亮的笛声。诗人以这一笛声,使人产生这里有人 的联想,同时又将人隐去,以“不见人”造成悬 念——那风里传来的笛声究竟来自何处呢?从而自 然转出末句:寻声望去,只见在天山白雪的映衬下, 一行红旗正在向峰巅移动。风雪中红旗不乱,已足 见出从军将士的精神,“直上”的动态描写,更使 画面生机勃然,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尽 在这“直上”二字中溢出。

王昌龄《从军行(其四)》ppt课件(25页)

王昌龄《从军行(其四)》ppt课件(25页)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 尘埃不见咸阳桥。
拓展阅读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内容:边塞之景、吹管望乡 2、感情:思 乡 3、景与情的关系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宋代:统治者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诗歌仍洋溢 着爱国热情,却多些凄凉,多些惆怅,多些悲愤。 例句:
报国无门的愤懑: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
归家无望的哀痛: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范仲淹)
爱是什么? 一个精灵坐在碧绿的枝叶间沉思。 风儿若有若无。 一只鸟儿飞过来,停在枝上,望着远处将要成熟的稻田。 精灵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问道:“你爱这稻谷吗?” “爱。” “为什么?” “它驱赶我的饥饿。” 鸟儿啄完稻谷,轻轻梳理着光润的羽毛。 “现在你爱这稻谷吗?”精灵又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 鸟儿抬头望着远处的一湾泉水回答:“现在我爱那一湾泉水,我有点渴了。” 精灵摘下一片树叶,里面盛了一汪泉水。 鸟儿喝完泉水,准备振翅飞去。 “请再回答我一个问题,”精灵伸出指尖,鸟儿停在上面。 “你要去做什么更重要的事吗?我这里又稻谷也有泉水。” “我要去那片开着风信子的山谷,去看那朵风信子。” “为什么?它能驱赶你的饥饿?” “不能。” “它能滋润你的干渴?” “不能。”爱是什么? 一个精灵坐在碧绿的枝叶间沉思。 风儿若有若无。 一只鸟儿飞过来,停在枝上,望着远处将要成熟的稻田。 精灵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问道:“你爱这稻谷吗?” “爱。” “为什么?” “它驱赶我的饥饿。” 鸟儿啄完稻谷,轻轻梳理着光润的羽毛。 “现在你爱这稻谷吗?”精灵又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 鸟儿抬头望着远处的一湾泉水回答:“现在我爱那一湾泉水,我有点渴了。” 精灵摘下一片树叶,里面盛了一汪泉水。 鸟儿喝完泉水,准备振翅飞去。 “请再回答我一个问题,”精灵伸出指尖,鸟儿停在上面。 “你要去做什么更重要的事吗?我这里又稻谷也有泉水。” “我要去那片开着风信子的山谷,去看那朵风信子。” “为什么?它能驱赶你的饥饿?” “不能。” “它能滋润你的干渴?” “不能。”

北师大版语文八上《从军行(其四)》ppt课件

北师大版语文八上《从军行(其四)》ppt课件

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
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
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二两句,
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
“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
也有明显的体现。
h
8
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
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
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
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
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
从军行(其四)
唐 王昌龄
•全诗 •作者简介
•注释 •参考译文
•提示 •赏析(1) •赏析(2)
h
1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h
2
绝和乱后 诗士 元字 王
。反社期 以, 十少 昌
映会的 多授 五伯 龄
。作黑 种汜 年, (
698- 757 727
他过暗 题 水 (京
低沉伤感的。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
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
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可以说,
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

从军行其四课件

从军行其四课件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边地之景:荒凉 思归之情:深切 久戍之苦:残酷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破敌之志:豪壮
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 “青海”地区, 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 势力范围。这里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 “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 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
——《关山月》李白
自 君 之 出 矣 ,
不 复 理 残 机 。
思 君 如 满 月 ,
夜 夜 减 清 辉 。
——《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深闺梦里人。
——《陇西行》
(唐)陈陶
• 青海:地名,在今青海湖。 雪山:指祁连山,常年积雪。 玉门关:在今甘肃玉门,是唐代的边疆重镇。 破:击败。 楼兰:汉代西域的鄯善国,在今新疆鄯善东南一 带。西汉时楼兰国王勾结匈奴,多次杀害汉朝使 臣。这里借指侵扰唐朝西北地区的敌人。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
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 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青 海 长 云 暗 雪 山, 孤 城 遥 望 玉 门 关。
黄 沙 百 战 穿 金 甲,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黄沙”二字既是实景,渲染出了边塞战场的典型环 境,又道出了边庭之荒凉萧瑟;“百战”二字,形象地说 明了将士戍边的时间之漫长、边塞战斗之频繁;而“穿金 甲”三字,则渲染了战斗之艰苦、激烈,也说明将士为保 家卫国曾付出了多么惨重的代价,乃至牺牲。但是,金甲 易损,生命可抛,戍边壮士报国的意志却不会减。“不破 楼兰终不还”就是他们内心激情的直接表白。这里化用了 楼兰的典故。汉代楼兰国王与匈奴勾结,屡次拦截杀害汉 朝出使西域的使臣。公元前77年,大将军霍光派平乐监傅 介子前往楼兰,智取楼兰国王之首级胜利归来,扫除了丝 绸之路上的一个障碍。这里借指吐蕃和突厥贵族的当权者。 诗中所写的将士,并无久战思归的厌战情绪,为了捍卫家 国的安全,他们置个人利益于不顾,毅然地表示在大敌当 前要继续奋战到底。“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掷地有声、 铿锵有力的七个字,就成功地塑造了一批不畏艰苦、不怕 牺牲、心灵壮美的英雄群像,使人倍感诗境阔大,感情悲 壮。

《从军行(其四)》课件.ppt

《从军行(其四)》课件.ppt

2019-7-16
谢谢欣赏
8
词语点拨
1.青海:指青海湖。今青海省西宁 市西。古名鲜水或仙海,北魏时始 名青海。唐朝和吐蕃经常在这一带 发生战争。暗雪山:使雪山晦暗无 光。雪山:指河西走廊南面的祁连 山。
2.玉门关:今甘肃省敦煌县西。汉
时是边境的一个重要关隘。唐时是
通往西域的要道,是突厥的势力范 2019-7-16
2019-7-16
谢谢欣赏
18
比较阅读 从军行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2019-7-16
谢谢欣赏
19
导读
羌笛:羌族竹制乐器。《关山 月》,曲调名,其词内容都是 写征戍之苦、夫妻离别之情。 多为伤离别之辞。
无那:即无奈,指无法消除思 亲之愁。
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2019-7-16
谢谢欣赏
24
王昌龄诗作延伸阅读一:
《出塞》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2019-7-16
谢谢欣赏
25
2019-7-16
谢谢欣赏
26
王昌龄诗作延伸阅读二: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2019-7-16
谢谢欣赏
14
思考和讨论 4)
前两句的景物描写与后面有什 么关系呢?
体会悲凉的情景的描写更衬托 出了战士誓死保家卫国的决心 和气概。
2019-7-16
谢谢欣赏
15
本诗概要1、2
第一、二句:描绘了当时西北 边戍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 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 鸟瞰,一个概括。境界阔大, 感情悲壮,含蓄丰富。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从军行(其四)》课件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从军行(其四)》课件

词语点拨
1.青海:指青海湖 海。唐朝和吐蕃经常在这一带发生战 争。暗雪山:使雪山晦暗无光。雪山: 指河西走廊南面的祁连山。 2.玉门关:今甘肃省敦煌县西。汉时 是边境的一个重要关隘。唐时是通往 西域的要道,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词语点拨
3.楼兰:汉西域国名(今新疆维吾
不 会 吟 诗 也 会 诌


会 背 唐 诗 三 百 首 ,

边塞诗
是唐代诗歌的主要 题材。以边塞军旅 生活为主要内容, 或描写奇异的塞外 风光,或反映戍边
的艰辛。代表诗人
高适,岑参,王昌
龄,李颀等。
解题
《从军行》是乐府《相和歌辞•
平调曲》旧题。内容叙述军旅 战争之事。本诗体现了出征将 士报国御敌,以身许国的壮志。
王昌龄

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字少伯,早年贫 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 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 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 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 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 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与李白、 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代表 作有《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等。有 “七绝圣手”、“诗家天子”之称。
边塞诗的三大创作主题是:
塞外风光、卫国豪情、征战之苦
思考和讨论 1)

找出诗中体现边塞风光的景物,这些意象又什 么特点?有哪些词可以看出?前两句的景物描 写与后面有什么关系呢?
通过讨论,明确: 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前两句 黄沙、楼兰——后两句 荒凉、空旷、苍凉的景象。 前两句既写出了大漠边关的荒凉孤寂景象,也为 。 后面表现戍边将士慷慨激昂的报国豪情做了铺垫。

王昌龄《从军行(之四)》(共19张PPT)

王昌龄《从军行(之四)》(共19张PPT)

第四页,共19页。
文题背景 (bèijǐng) 《从军行》是汉代乐府《平调曲
》名,内容多数写军队的战斗生 活。王昌龄的《从军行》沿用乐 府旧题来表现唐代的边塞生活, 是由七首七言绝句联缀(lián zhuì) 而成的组诗,每首诗分别选取征 戍生活的某一场景,来表现征戍 者内心的思想感情。这里选取的 是其中的第四首,写西北边塞战 士艰苦奋战的高昂斗志。
第九页,共19页。
3.前两句用了什么(shén me)表现 手法
• 情景交融 • 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着丰富复杂的感
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 (guānzhù),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 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 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 的景色里。
第十页,共19页。
余首,明人辑有《王昌
龄集》。
第三页,共19页。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出塞(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wàn lǐ cháng zhē
但使龙城飞将在,
悔教夫婿(fū xù)觅封侯。 不教胡马度阴山
芙蓉楼送辛渐(其一)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chǔ shān)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关山月》,曲调名,其词内容都是写征戍之苦、夫妻离别之情。
“七绝圣手”。现存 B.“孤城遥望玉门关”一句写边塞的遥远及戌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
青海(qīnɡ hǎi)长云暗雪山, 艰难困苦的生活(shēnghuó)
(xiàncún)诗一百八十 A.“青海长云暗雪山”一句写青海湖上空浓云密布,使雪山也显得暗淡无光。
小结(xiǎojié)
全诗前两句是铺垫,是烘托,是渲染;后两 句是抒情,是显志,是歌赞。景中寄情,以 实代虚;情中有物,以实化虚。整首诗不仅 格调(gédiào)高昂豪迈,蕴含深邃,而且用 语也十分洗炼、精道。

从军行其四ppt课件

从军行其四ppt课件
这是一种想像、夸张的手法,突现了戍边将士那全局在胸、重 任在肩的历史责任感。
• 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两句表现了战士们怎 样的豪情壮志?
• ①用典。②黄沙,说明当时环境荒凉萧瑟;百战,说明当时 战斗频繁,时间漫长;穿金甲,说明战斗艰苦激烈。③直抒胸 臆,表达了战士们保家卫国,决心打败敌人的豪情壮志。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
名,写征人戍边生活

22
征人怨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 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
B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
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
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
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
景物。“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
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23
B、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李 白 《塞下曲六首(选一)》
4
C、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 《从军行》 D、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 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
5
边塞诗的常用词语
行七首》(其一) •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唐)曹松《己亥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边地之景:荒凉 思归之情:深切 久戍之苦:残酷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破敌之志:豪壮
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 “青海”地区, 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 势力范围。这里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 “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 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
王昌龄,字少伯, 京兆长安人 。有 “诗家夫子王江宁” 之称。盛唐时著名边 塞诗人,擅长写七言 绝句,被后人誉为 “七绝圣手”。
从 军 行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 海 长 云 暗 雪 山, 孤 城 遥 望 玉 门 关。
青 海 长 云 暗 雪 山,
• 青海:地名,在今青海湖。 雪山:指祁连山,常年积雪。 玉门关:在今甘肃玉门,是唐代的边疆重镇。 破:击败。 楼兰:汉代西域的鄯善国,在今新疆鄯善东南一 带。西汉时楼兰国王勾结匈奴,多次杀害汉朝使 臣。这里借指侵扰唐朝西北地区的敌人。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
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 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从军行(王昌龄) 漫天的阴云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湖上阴云漫天,遮蔽了远处雪山,遥望来路孤 城玉门关,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铠甲,古代兵士穿的战衣
古代通往西北的边 塞关口,在甘肃省
这里借代侵袭西北边境的敌人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戍边将士们在黄沙大漠身 经百战,金甲磨穿,不灭 强敌,誓不归还。 诗中表现了戍边将士的豪 情壮志。全诗格调悲壮, 充满着英雄主义的气概。
青 海 长 云 暗 雪 山, 孤 城 遥 望 玉 门 关。
黄 沙 百 战 穿 金 甲,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Fra bibliotek《关山月》李白
自 君 之 出 矣 ,
不 复 理 残 机 。
思 君 如 满 月 ,
夜 夜 减 清 辉 。
——《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深闺梦里人。
——《陇西行》
(唐)陈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