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图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的临床应用
![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c9076c5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11.png)
aEEG的未来发展方向
1 2 3
完善技术标准
目前aEEG技术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未来需要 进一步研究和制定相关标准,提高技术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拓展应用领域
目前aEEG主要应用于新生儿脑功能的评估,未 来可以拓展到其他年龄段的患者,如儿童、成人 等。
智能化分析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对aEEG数据进行 自动分析,提高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为临床医 生提供更可靠的参考依据。
06
结论与展望
aEEG的临床应用价值
评估新生儿脑功能
通过分析aEEG波形,可以评估新生儿的脑功能状 态,有助于早期发现脑损伤和疾病。
指导治疗和护理
aEEG监测可以为医生提供实时数据,指导治疗和 护理措施,如调整治疗方案或改善护理环境。
预测预后
aEEG的波形变化可以预测新生儿的预后,有助于 医生制定后续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
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抽搐、意识障碍等症状。
02
癫痫的病因多样,包括遗传、脑部结构异常、脑部感
染、脑外伤等。
03
癫痫的诊断依赖于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
助检查,如脑电图、磁共振成像等。
aEEG在癫痫诊断中的价值
aEEG是一种连续监测脑电活动的无创技术,能够实时反映大脑皮层的电 活动变化。
aEEG在癫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癫痫的发作类型、 病灶部位和严重程度。
此外,aEEG还可应用于新生儿脑损伤、脑死亡的 诊断以及昏迷患者的预后评估等方面。作为一种 无创、无痛、无辐射的检查方法,aEEG在神经科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04
aEEG在睡眠研究中的应用
睡眠研究概述
睡眠是人体重要的生理过程,对健康 和认知功能有重要影响。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科应用的研究进展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科应用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895063f10661ed9ad51f3c0.png)
极小 的新生儿 ,其 aEEG波 形呈现 出高 度的非 连续 性 ,随 PMA 生儿在生后 12h内行 aEEG检查 ,发现 12例窒息但无症状或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增长 ,aEEG逐渐发展成为连续 的致密波谱带 。01ischar等
度 HIE者 aEEG振 幅均正常 ,9例 中重 度 HIE者 6例 aEEG振
振 幅 整 合 脑 电 图 (amplitude integrated electroeneephalo— graphy,aEEG)是指 所有 通过 振 幅波分 析脑 电 图的 方法 ,是 简 单化 的单 通道 的脑 电监测 系统 。与 常规 脑 电图不 同 ,aEEG具 有操 作方便 、图形 直观 、容 易 分析 的优 点 ,而 且受 干 扰机 会较 小 ,便 于 长 时 间描 记 ,尤 其 适 用 于 在 重 症 监 护 病 房 中 应 用 。研 究 显 示 … ,aEEG 与 常 规 脑 电 图 之 间 具 有 很 好 的 一 致 性 ,而 且 aEEG在 背景 波形 的获得 及 分类 上更 有 优势 。Naqeeb等 _2 也 证 明 ,在他们 的实验 中,没有 发现 任何 由 aEEG记 录或针状 电极 使用所 引起 的并发症。这些 研究 都说明长时间的 aEEG记 录是 可行 的 ,其结果是真实可靠 的。
景波形进行 分类 ,还包括睡眠清醒周期的辨别 和癫痫 样 波的辨 别 。 目前 临 床上 采 用 的新 生儿 aEEG 分类 方法 有 如 下 2种 。
第 一种 分类 方法 由 Hellstrom—Westas 于 1995年 提 出,① 连 续 正 常 电 压 (continuous nor r eal voltage,CNV):连 续 电 活动 , 电压 为 5—10/10~50txV;② 不 连 续 正 常 电压 (discontinuous normal voltage,DNV):背景活动不连续 ,但 电压大 于 5 V;③连 续低 电压 (continuous low voltage,CLV):连续背景活动 ,电压 为 小 于 51xV或在 5 V上 下波 动 ;④ 爆 发抑 制 (burstsuppression, Bs):不连续的背景形式 ,间歇期 电压 极低 ,间有高幅爆发 ;⑤ 平 台(flat tracing,FT):小于 5txV的极低 电压 ,相 当于 电静 息 ;⑥ 癫痫样 惊厥 活动 (epileptic activity,EA):惊厥 活动时 电压 突 然 增 高 伴 有 电活 动 带 变 窄 ,随 后 短 暂 抑 制 。其 中 连 续 正 常 电 压 为 正 常 aEEG波 形 ,不 连 续 正 常 电压 为 轻 度 异 常 aEEG 波 形 ,其 余波形均为重度异常 aEEG波形 。
正常新生儿及婴儿睡眠振幅整合脑电图分析
![正常新生儿及婴儿睡眠振幅整合脑电图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5d3d469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73.png)
诊断新生儿及婴儿的神经系统疾病
脑炎
新生儿及婴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容 易受到病毒等微生物感染,导致脑炎等神经 系统疾病。睡眠振幅整合脑电图可以帮助医 生诊断脑炎,通过观察脑电波的异常表现来 判断是否有神经系统受损。
癫痫
癫痫是新生儿及婴儿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通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抽搐和意识障碍。睡 眠振幅整合脑电图可以检测到癫痫发作时的 异常脑电波,帮助医生确诊并制定治疗方案 。
建立多模态睡眠监测体系
将睡眠振幅整合脑电图与其他睡眠监测技术相结合,如呼吸监测、 肌电监测等,以提供更全面的睡眠信息。
新生儿及婴儿睡眠振幅整合脑电图研究的潜在应用领域
1 2 3
临床诊断
通过对新生儿和婴儿的睡眠振幅整合脑电图分析 ,有助于早期发现睡眠障碍、癫痫等神经系统疾 病。
睡眠研究
利用睡眠振幅整合脑电图研究睡眠与认知、情绪 、行为等方面的关系,为改善婴儿和儿童的睡眠 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数据采集
在婴儿睡眠过程中,通过电极记录脑 电波信号,并由放大器将信号放大后 传输到记录仪中。
数据处理
对采集到的脑电波数据进行处理,包 括滤波、去噪、基线校正等,以获得 清晰、准确的睡眠振幅整合脑电图图 形。
新生儿及婴儿睡眠振幅整合脑电图的评估与分析方法
评估方法:根据睡眠振幅整合脑电图的 图形特征,评估婴儿的睡眠质量、睡眠 周期变化、大脑功能状态等。
参考。
预测新生儿及婴儿的未来认知功能
要点一
学习能力
要点二
认知功能
睡眠振幅整合脑电图可以预测新生儿及婴儿未来的学习能 力。研究发现,脑电波的某些特征可以反映宝宝未来的学 习能力和认知水平。这种预测方法有助于家长和医生提前 规划宝宝的教育和培养方案。
振幅整合脑电图临床应用
![振幅整合脑电图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742446377232f60ddcca15b.png)
窒息患儿利用aEEG评估预后
• 足月窒息新生儿事后一小时内的正常aEEG图谱通常预示好的预后 • 足月窒息新生儿异常aEEG图谱预示预后不良:例如背景图像为爆 发抑制或者等电位线 • 背景模式在事后24小时内恢复的婴儿,大约60%有一个较好的预 后,如果患儿有接受亚低温治疗,则这个时间窗延长为48小时 • 睡眠觉醒周期重现的时间需要被记录下来,并且对预后有预测价 值 • 窒息后惊厥活动的出现并伴有病理性背景活动,预示着不良预后
振幅整合脑电图临床应用
工作原理
• 通过观察脑电趋势图aEEG(振幅整合脑电) 并结合 原始EEG与实时的阻抗值来实现脑功能判读,通过对 趋势图上下边界的的电压值,及谱带宽度与下边界 波动性等进行分析,以便医护人员可随时对新生儿 脑活动的放电情况进行观察和测量,从而做出准确 的判断及相应治疗。
原始EEG脑电图形
Less details 少的细节工作
pattern recognition 模式识别
© Karl F. Schett
aEEG与EEG之间的关联
正常aEEG与正常EEG—90%相关性
异常aEEG与严重异常EEG—100%相关性 惊厥活动—80%相关性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脑功能监测方面的临床应用
不连续,正常电压
暴发抑制 Burst Suppression(BS)
无睡眠周期 上边界 >10μ V 下边界 <5μ V 下边界波动有限 波带宽度增加(一般> 25μ V) 下边界变异性缺失(下边界平 直) 细梳齿状波形 下边界黑带约在0μ V至3-4μ V 之间
爆发抑制相关概念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脑功能监护中的意义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脑功能监护中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d5b2f142c850ad02de804119.png)
幅正 常伴癫 痫 样 活 动 为 轻 度 异 常 aEEG,其 余 均 为 重度 异 常 aEEG。将 新 生 儿 aEEG 描 述 为 6种 :1) 连续 正常 电压 :连续 电活 动 ,电压 5~ 1O V 或 l0~ 50“V;2)不 连 续 正 常 电压 :不 连续 电 活 动 ,电压 > 5 V;3)连续 低 电压 :连 续 电活 动 ,电压 ≤ 5 V;4) 爆发 抑制 :不连 续 电 活 动 ,间歇 期 电压极 低 ,问有 高 幅爆 发 ;5)平 台 :< 5 V 的极 低 电 压 ;6)癫 样 活 动 。 其 中连续 正常 电 压 为 正常 aEEG 波 形 ,不 连 续正 常 电压为轻 度异 常 aEEG 波形 ,其余 波形 均 为 重 度异 常 aEEG。有 研 究 发 现 ,第 2类 方 法 分 类 结 果 与 HIE病 变程 度轻 重 的一致性 较差 。 。
与 常规 EEG 相 比,aEEG 有 以下优 点 :1)aEEG 电极 少 ,便 于长时 间记 录 ,尤 其适用 于新 生儿 重症 监 护 室 中高危 新 生 儿 的 床 旁 脑 功 能 监 测 ;2)aEEG操 作方 便 、图 形 直 观 、容 易 分 析 。在 国 外 已用 于 足 月 HIE新 生儿 的监 测 ,认 为对 HIE的早期 诊断 和神 经 发育 预 后 预 测 有 重 要 价 值 。L.F.Shalak等[ ] 发现 ,aEEG 结合 早期 神经 系统 检 查 ,可提 高预 测 窒 息足 月新 生 儿 HIE 的严 重 程 度 的准 确 性 。M.c. Toet等 对 73例窒 息新 生 儿 在 生后 3 h和 6 h的 aEEG进 行 了研究 ,并 在生存 者 生 后 18~24个 月进 行 随访 ,发 现 早 期 aEEG 异 常 可 作 为 窒 息 新 生 儿 HIE的敏 感指 标 ,aEEG 背 景 对 预 后判 断 的准 确 性 高 。刘 登礼 等[9 对 34例 缺 氧缺 血 性 脑 病新 生 儿 生
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的临床应用
![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0e48e5d4028915f814dc278.png)
Continuous Normal Voltage (连续正常电压)
Discontinuous Normal Voltage (不连续正常电压)
Burst Suppression (爆发抑制)
Continuous Low Voltage 连续低电压
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的临床应用
aEEG基本原理
工作原理
• 通过观察脑电趋势图aEEG(振幅整合脑电) 并结合 原始EEG与实时的阻抗值来实现脑功能判读,通过对 趋势图上下边界的的电压值,及谱带宽度与下边界 波动性等进行分析,以便医护人员可随时对新生儿 脑活动的放电情况进行观察和测量,从而做出准确 的判断及相应治疗。
• BS+:大于100次/h • BS-:小于100次/h
连续,低电压 Continuous Low Voltage(CLV)
没有睡眠周期 上边界 <10μV 下边界 <5μV 宽带变异性有限 下边界变异性缺失(下边界平直)
无睡眠周期 上边界 >10μV 下边界 <5μV 下边界波动有限
波带宽度增加(一般> 25μV) 下边界变异性缺失(下边界平 直) 细梳齿状波形 下边界黑带约在0μV至3-4μV 之间
爆发抑制相关概念
• 爆发抑制: (burst.suppression,BS):不连续的背景形式,间歇期电 压极低,间有高幅爆发,下边界无波动性,可用灰度识别区别不 连续正常电压。
其它临床应用
更多
1、肌肉松弛/神经肌肉阻滞 2、3-4度颅内出血 3、极低出生体重儿 4、先天代谢病(尿素循环障碍、低血 糖、 低血钙) 5、新生儿戒断综合征(酒精/镇静药) 6、外科术后 7、心肺复苏后 8、需要ECMO 或先心手术
振幅整合脑电图应用于新生儿脑功能监护的临床价值
![振幅整合脑电图应用于新生儿脑功能监护的临床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9b489516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d3.png)
振幅整合脑电图应用于新生儿脑功能监护的临床价值张艺森;张剑【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用于新生儿脑功能监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57例脑损伤新生儿(观察组)和同期在我院分娩的42例健康新生儿(对照组)进行研究.对比两组新生儿aEEG监测过程中背景活动、睡眠-觉醒周期(SWC)、连续性评估以及癫痫样活动(SA)等特点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健康新生儿aEEG背景活动情况、SWC周期特点、连续性以及SA活动存在情况均显著优于观察组(P均<0.05).结论:振幅整合脑电图用于新生儿脑功能的临床监护可以有效判断新生儿脑损伤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8(031)002【总页数】2页(P255-256)【关键词】振幅整合脑电图;脑损伤;新生儿【作者】张艺森;张剑【作者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 463000;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 4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044新生儿脑损伤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新生儿疾病,该病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影响新生儿的智力发育,同时也是导致新生儿发生脑瘫和癫痫等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1]。
及时尽早的监测新生儿脑损伤情况,是改善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关键,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可以有效减少脑部细胞的凋亡,控制患儿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发生[2]。
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 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是目前临床上用于评估神经功能的主要方式,属于连续脑电图记录的一种简化形式,可用于床旁检测。
本文对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57例脑损伤新生儿和同期在我院分娩的42例健康新生儿进行分析,探讨aEEG用于新生儿脑功能监护的临床价值,现对具体内容进行阐述如下。
新生儿脑电图的特点及临床应用
![新生儿脑电图的特点及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6974ad07f1922791688e893.png)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窒息中的应用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窒息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463d6d7a58da0116c17495c.png)
1358
i Medical Journal,Oct.2013,11oz. ! : Q
表 1 aEEG监测 结 果与 窒息程 度分 级情 况 【n)
2.2 aEEG监测结果与 窒息程度 分级相 关性分析 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 0.403,P<0.01,提示 aEEG监 测结果与窒息程度分级具有 相关性 ,绝大多数 重度窒息 患儿的 aEEG监测结果表现为重度异常,大多数轻度窒 息患儿 a皿 G监测结果表现为正常或轻度异常。
1 资料 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 院 2012—2013年住 院的窒息新 生儿 66例 ,胎龄 >37周 ,其 中男 35例 ,女31例 ,体重 2.7~3.5 kg。排除低血糖、中枢系统感染、遗传代谢 疾病 、电解质紊乱 、颅内出血及其他先天性疾病所 引 起 的脑损伤。根据 Apgar评分标准 :轻度窒息 (出生 后 lmin 4~7分)54例 (81.8%),重度窒息 (出生后 l min ̄ <3分 )12例 (18.2% )。 1.2 aEEG的描记及判断标准 采用脑功能监护仪 CFM 6 000描记 。电极位置 :参 照 国际标准 l0~20 标准导联 :双侧前 额 (Fp1一Fp2)、中央 (c3一C4)、顶叶 (P3一P4),对 称 电极两 点距 离 为 75 mm,接 地 电极放 置 在 G,参考 电极放置在 cz。描记 图形为 以振 幅形式 出现的波普带 ,所有患儿均在出生后 12 h内描记 ,每 次 描记 2~3 h。aEEG评 判 标 准 :根 据 aEEG轨 迹
2 结 果
2.1 aEEG 监 测 结 果 66例 患 儿 中 ,aEEG 正 常 20例 (30.3%),均为正常连续 电压 ;轻度异常 34例 (51.5% ),均 为不 连续 正 常 电压 ;重 度异 常 12例 (18.2%),其 中连续低 电压 8例 ,爆发抑制 3例 ,平 台 1例 。轻度窒息患者中有 4例(7.4%),表现为 aEEG 重度异常。不 同 aEEG表 现患儿 以及窒息程度分级 情况 见表 1。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临床的应用ppt课件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临床的应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ea47548c281e53a5902ff4e.png)
29 .
妇儿中心
2020/7/12
30 .
妇儿中心
❖如上图,脑损伤患儿的aEEG(足月儿)呈 不连续性脑电图表现,最低电压在1-2μV, 无明显SWC形成。
❖多数早期aEEG有爆发抑制的窒息的婴儿神 经学的预后很差,然而如果得到快速恢复 (前24小时),不影响存活率。
2020/7/12
31 .
aEEG背景活动的概括
2020/7/12
10 .
妇儿中心
10-20国际标准电极安置法示意图
2020/7/12
11 .
● 国际10/20电极放置标准。
妇儿中心
❖ 主要分为额区F、中央区C、顶区P、枕区O和颞区 T。
❖ 左右对称放置,左奇右偶。 ❖ 地线电极置于FPz。 ❖ 参考电极置于A1和A2等。 ❖ 数据采集 ❖ 分析 ❖ 报告 ❖ 存档
28 .
aEEG背景活动分类
妇儿中心
❖一般新生儿aEEG的背景活动分为3种:
(1)振幅正常:振幅波谱带上边界>10μV, 下边界>5μV ;
(2) 振幅轻度异常:波谱带上边界>10μV , 下边界≤ 5μV ;
(3) 振幅重度异常:波谱带上边界< 10μV , 下边界< 5μV ;
2020/7/12
妇儿中心
❖近年来,由脑功能监护仪(Cerebral function monitor, CFM)记录得出的振幅 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 aEEG)在新生儿 监护中的应用逐渐增多。
2020/7/12
1.
常规脑电图
妇儿中心
2020/7/12
19 .
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图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3)PPT课件
![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图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3)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4448a29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a1.png)
分析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图技术在发展过程 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如技术普及、成 本控制、政策支持等。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1
振幅整合
通过计算机处理,将原始脑电图 的振幅进行整合,提取出有代表 性的波形。
时间压缩
02
03
定量分析
将长时间记录的脑电图进行时间 压缩,以便更直观地观察波形变 化。
通过计算波形的振幅、频率等参 数,对新生儿的脑功能进行定量 分析。
振幅整合脑电图优势
01
早期发现脑损伤
振幅整合脑电图能够敏感地检测 出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迹象,有
早期发现脑损伤
敏感性和特异性
振幅整合脑电图对新生儿脑损伤具有较 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助于早期发现 异常。
VS
异常波形识别
通过观察振幅整合脑电图的波形特征,医 生可以识别出与脑损伤相关的异常波形。
评估脑功能状态
反映大脑活动
振幅整合脑电图可以反映新生儿大脑的电活 动情况,从而评估其脑功能状态。
判断意识水平
采集时长及参数设置
采集时长
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设置合适的采集时长,一般不少于30 分钟。
参数设置
设置合适的采样频率、滤波器等参数,确保采集数据质量。
数据分析与解读要点
数据预处理
对采集的脑电图数据进行预处理,去除噪声和干扰。
特征提取
提取脑电图数据的特征参数,如振幅、频率、相位等 。
结果解读
根据特征参数和临床信息,对脑电图结果进行解读和 分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表现为睡眠-觉醒周期不明显或 缺失,可能与新生儿神经系统 发育不成熟、脑损伤或外界环 境干扰有关。
振幅整合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在新生儿脑损伤的诊断效果对比观察
![振幅整合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在新生儿脑损伤的诊断效果对比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4beab63e81c758f5f71f6711.png)
振幅整合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在新生儿脑损伤的诊断效果对比观察目的对比分析振幅整合脑电图和常规脑电图在新生儿脑损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提升新生儿脑损伤的诊断准确率。
方法选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45例新生儿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予以振幅整合脑电图和常规脑电图检查,观察比较两种检查技术的诊断效果。
结果常规脑电图检查发现有27例异常,异常检出率为60.0%,振幅整合脑电图检查发现有41例异常,异常检出率为91.1%,组间异常率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振幅整合脑电图检查在临床新生儿脑损伤的诊断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与应用。
标签:新生儿脑损伤;振幅整合脑电图;常规脑电图在临床上新生儿脑损伤疾病的发生概率较高且有比较高的致残率,所以早期对新生儿的脑功能状况进行密切的监测,对预防新生儿脑损伤情况的发生,保证新生儿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具有极为重大且现实的意义。
常规脑电图因为其自身的电极安置较为复杂且对监测要求也较为特殊,因而使得常规脑电图在新生儿脑功能监测上存在一定的不足,振幅整合脑电图是一种单通道、时间压缩脑电图,其是一种较为简单、且监测效果较好的脑功能评价方式。
为了能够确切了解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脑损伤中的诊断价值,笔者对我院所收治45例新生儿脑损伤患者予以常规脑电图与振幅整合脑电图进行检测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45例新生儿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满足脑损伤的诊断标准[1],即意识出现兴奋、嗜睡亦或者是昏迷;呼吸困难;原始反射发生变化,即活跃、减弱亦或者是消失;出生后48 h之内肌张力发生变化;排除代谢异常、先天性畸形以及严重心脏病者。
其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胎龄为37~41 w;出生体重在2500~4000 g。
本次研究均在患儿家属知情且同意的前提下对其展开脑电图的监测。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临床的应用ppt课件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临床的应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1b36df2d5bbfd0a795673a2.png)
正常早产儿(纠正胎龄36周)的aEEG为连续性 脑电图; 可以比较清晰地分辨出SWC; 波幅的变动, 大约在5~50微伏范围. 蓝色轨迹的 较低的末端为aEEG 的“基线”。
正常早产儿(纠正胎龄38周)的aEEG;为连续 性脑电图表现; 具备典型的SWC。 蓝色轨迹显示波幅的变动, 大约在5 ~50微伏范 围。蓝色轨迹的较低的末端为aEEG 的“基线”。
EEG的记录过程包括不对称的记录带通滤过器, 减弱2Hz以下和15Hz以上的活动,半对数压缩 以及时间压缩。 频宽所表示的是EEG最大和最小电压的变化。
aEEG主要提供以下的临床信息: (1)背景活动信息(总体的脑功能); (2)爆发间期(早产儿智力发育期有价值的信 息); (3)背景活动的周期变化相当于睡眠-清醒周期 (总体的脑功能); (4)癫痫发作的行为事件(新生儿大脑病变易导 致癫痫发作)。
半对数坐标是指将幅度轴以对数坐标来表示,主 要目的是使非常低幅度(<5μV)的背景活动能 够在显示时得到增强。 通过上述过程,得到的结果已经不是常规EEG的 信号,而是代表脑电背景整体活动情况的波谱带 信号。
aEEG是由EEG图形过滤压缩而得出的,通常使 用的是单导联(由一对电极记录)或双导联(由 四个电极记录,每侧脑半球设两个电极)。
10-20国际标准电极安置法示意图
● 国际10/20电极放置标准。
主要分为额区F、中央区C、顶区P、枕区O和颞 区 T。 左右对称放置,左奇右偶。 地线电极置于FPz。 参考电极置于A1和A2等。 数据采集 分析 报告 存档
电极的安置
电极的安置
脑电的发育 早产儿aEEG的变化是随着胎龄的增长,背景活 动从原来不连续性脑电图逐渐发育为连续性脑电 图。
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图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图临床应用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98d4d41b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ec.png)
aEEG的基本指标
(1)无睡眠周期:aEEG背景活动无周期样变化,无法区分AS期和QS期。 (2)不成熟睡眠周期:背景活动可见一些周期样变化,但仅有较低振幅 的周期样波动,没有出现典型的正弦样变化的背景活动。睡眠周期未达到 相应胎龄的成熟度,以及睡眠周期与胎龄不符,也称为睡眠周期不成熟。 (3)成熟睡眠周期:背景活动呈现平滑的正弦样周期性变化,一个睡眠 周期持续20 min以上。
报告书写内容
1、患儿信息 ▪ 需包括检测当日的校正胎龄(出生胎龄+生后日龄)、使用药物
(主要是镇静剂、抗癫痫药物)、低温治疗的程度及持续时间、 可能影响脑损伤和脑发育的高危因素,如早产儿、围产期缺氧窒 息史、颅内出血、低血糖、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等。
报告书写内容
2、脑电图形及图形描述 ▪ 附完整的aEEG图形,在图形中标注睡眠周期,同时对特殊事件进行标记。
评估标准
3、根据是否存在惊厥进行评价 ▪ 见前述“基本指标”中关于“异常放电”部分。 ▪ 仅应用单通道aEEG(P3-P4或C3-C4)检测惊厥敏感度较低,为12%~45%。结合
同期记录到的原始脑电图形,即采用aEEG/EEG模式进行结果判读,诊断惊厥的 敏感度可达76%~100%。双通道aEEG可使惊厥检测敏感度提高18%。 ▪ 推荐单通道或双通道aEEG结合同期EEG共同判读用于新生儿惊厥的筛查。在新 生儿惊厥患儿中,如aEEG表现为背景活动重度异常、暴发间期超过30 s、aEEG 检测过程中检测到频繁发作(发作>7次)及睡眠周期消失提示患儿预后不良。
aEEG的基本指标
▪ aEEG的连续性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连续图形:aEEG表现为波谱带宽度不变,下边界振幅波动于 5~10 μV之间,上边界振幅波动于10~25 μV之间,EEG中脑电活动始 终保持一定波幅并围绕基线上下波动。 (2)不连续图形:aEEG表现为波谱带增宽,下边界振幅降低。EEG 中表现为低电压背景下间断出现中⁃高波幅段的暴发性波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图临床应用专家共识随着围产医学和新生儿医学的发展及危重新生儿抢救水平的提高,新生儿病死率逐渐下降,极早产儿和超早产儿存活率逐步上升[1]。
但是由于存活下来的危重新生儿和小胎龄早产儿均是发生围产期脑损伤的高危人群[2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phy,aEEG)是NNICU中评价新生儿脑功能的重要电生理监测手段[7],目前对该检查的临床应用指征、具体方法和结果判读标准尚缺乏统一方案。
为此,在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围产专业委员会的组织下,在广泛阅读相关文献并经业内专家讨论的基础上制定本共识,以规范aEEG的临床应用范围和判读标准,使aEEG能更广泛而且规范的用于新生儿脑发育及脑损伤的评价。
一、aEEG检测的适用范围1.有脑损伤表现或存在脑损伤高危因素的新生儿,高危因素包括围产期缺氧窒息史、新生儿顽固性低血糖、先天性遗传代谢病、颅内出血、脑卒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等,用于发现脑损伤、评价脑损伤的程度和预后;2.新生儿脑发育的评估;3.新生儿惊厥和可疑惊厥发作的检测;4.脑损伤治疗效果的评估,如亚低温治疗、抗惊厥药物止惊治疗等。
二、技术操作1.电极选择:aEEG常用电极为头皮电极,分为记录电极和参考电极。
电极放置位置与国际脑电电极1020系统一致。
仅一个参考电极时放在前额正中,两个参考电极时则另一个放在头顶部中心Cz位置。
(1)单导(单通道)aEEG:是aEEG检查的经典通道,在评价新生儿脑发育和脑损伤方面与脑电图(EEG)有较好的一致性[8]。
单导aEEG 监测记录电极首选放置在双侧顶骨P311]。
(2)双导(双通道)aEEG:①应用于双侧大脑病变不对称的患儿,如一侧大脑中动脉梗塞,可以分别反应左右大脑半球脑功能受损的情况[12],记录通道常选择F317]。
(3)多导(多通道)aEEG:4通道、8通道等更多通道应用于aEEG监测可以提高新生儿惊厥的检出率[18],记录电极可以选择放置在C3、C4、O1、O2、Fp1、Fp2、T3、T4等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多通道aEEG 并不能替代全导视频脑电图(video EEG,vEEG),后者仍是诊断惊厥的金标准。
(4)特殊情况下的电极放置:如患儿有头颅血肿、局部头皮破损或进行体外膜肺氧合等操作时,记录电极位置的选择需避开皮肤损伤处和影响操作的关键部位,但要注意双侧对称。
2.检测时间:对于有脑损伤高危因素的新生儿,生后6 h内即开始首次检查;对于无高危因素、但临床出现脑病症状的,应尽快给予检测。
检测时间不少于2~4 h,存在睡眠20]。
3.其他:(1)建议aEEG检测同期应用视频监测:没有视频监测条件时,对检测过程中患儿出现的特殊事件,如可疑惊厥发作、呼吸暂停或喂奶、检查、治疗等操作,应记录发生时间及同期患儿表现。
(2)建议aEEG操作人员在监测过程中定时巡视:确保电极固定良好,阻抗≤20 kΩ,及时记录患儿在检测过程中发生的特殊事件。
三、aEEG的基本指标1.上边界振幅:aEEG波谱带的上边界电压为上边界振幅,反应脑电活动所能达到的最高强度。
早产儿上边界振幅随胎龄增加而降低,至37周后上边界振幅随胎龄增加而增加[2123]。
2.下边界振幅:aEEG波谱带的下边界电压为下边界振幅,反应脑电活动的基础水平,随胎龄增加而增加[2123]。
3.睡眠周期:指随睡眠-觉醒程度的变化,aEEG波谱带呈现光滑正弦曲线样变化,分为活动睡眠(active sleep,AS)期和安静睡眠(quiet sleep,QS)期。
AS期波谱带相对窄,QS期波谱带相对宽。
足月儿QS 期振幅值高于AS期。
睡眠周期随胎龄增加逐渐成熟,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无睡眠周期:aEEG背景活动无周期样变化,无法区分AS期和QS期。
(2)不成熟睡眠周期:背景活动可见一些周期样变化,但仅有较低振幅的周期样波动,没有出现典型的正弦样变化的背景活动。
睡眠周期未达到相应胎龄的成熟度,以及睡眠周期与胎龄不符,也称为睡眠周期不成熟。
(3)成熟睡眠周期:背景活动呈现平滑的正弦样周期性变化,一个睡眠周期持续20 min以上。
4.异常放电:在aEEG上表现为下边界和(或)上边界振幅突然升高,紧随其后可能出现一段短暂的电压抑制期。
其中单次惊厥发作表现为背景波谱带中断的“驼峰样”改变,反复惊厥发作表现为多次“驼峰样”改变,惊厥持续状态为惊厥发作时间超过30 min,aEEG表现为“锯齿样”波形[24]。
aEEG可以监测到电极放置位置附近、超过30 s、反复出现的惊厥发作[2527]。
新生儿惊厥在EEG上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刻板波形,有确定的起始、高峰和终止时间,发作过程中振幅波动>2 μV,持续时间≥10 s。
5.暴发间期(interburst intervals,IBI):指两次暴发之间电压抑制的时间,反应脑成熟度和脑损伤的严重程度。
早产儿IBI随胎龄增加而缩短[2122,28]。
IBI长于相应胎龄提示患儿可能存在脑损伤,IBI延长时间越长,脑损伤程度越重[29]。
6.暴发次数:指每小时出现暴发性脑电活动的次数,反应早产儿脑电活动的成熟度,同时也反应脑损伤的严重程度。
7.连续性:指脑电活动是否始终能够保持一定波幅并围绕基线上下波动。
连续性与胎龄有关,可反应脑发育的成熟度,其中AS期在校正胎龄32周以后、QS期在校正胎龄40周以后均基本表现为连续图形[11,23,30]。
正常新生儿中胎龄36周后的AS期和胎龄44周后的QS 期均应全部表现为连续图形[31],但脑损伤新生儿连续性变化可落后于实际胎龄。
aEEG的连续性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连续图形:aEEG表现为波谱带宽度不变,下边界振幅波动于5~10 μV之间,上边界振幅波动于10~25 μV之间,EEG中脑电活动始终保持一定波幅并围绕基线上下波动。
(2)不连续图形:aEEG表现为波谱带增宽,下边界振幅降低。
EEG 中表现为低电压背景下间断出现中高波幅段的暴发性波群。
需要注意的是,aEEG从原始脑电整合而来,分析aEEG的同时结合同期记录到的EEG可以获得更多评价患儿脑功能的信息,尤其是在新生儿惊厥检测时。
EEG导联更广泛,信息更完善,故在对惊厥的诊断和异常波的判断方面,aEEG不能替代EEG的作用。
关于EEG的具体内容在次不再赘述,可参考相关教材。
四、评估标准1.根据脑电背景活动对脑功能进行评价:即根据aEEG上、下边界振幅和连续性对新生儿脑电活动进行分类,目前普遍采用HellströmWestas 等[21]提出的五分类方法:(1)连续正常电压(continuous normal voltage,CNV):在aEEG 上表现为下边界振幅波动于5~7或10 μV之间,上边界振幅波动于10~25 μV,最高不超过50 μV。
(2)不连续正常电压(discontinuous normal voltage, DNV):背景活动不连续,下边界振幅波动,但不超过5 μV,上边界振幅大于10 μV。
(3)暴发100次/h称为BS-。
(4)持续低电压(continuous low voltage,CLV):背景活动连续,振幅显著降低,上边界振幅小于10 μV,下边界振幅小于5 μV或在5 μV上下波动。
(5)电静止、平坦波(inactive,flat trace,FT):振幅小于5 μV并接近于0的极低电压,相当于电静息。
其中(1)为正常,(2)为轻度异常,(3)(4)为中-重度异常,(5)为重度异常。
(3)(4)(5)预示患儿预后不良[19]。
2.根据睡眠周期进行评价:见前述“基本指标”中关于“睡眠周期”部分。
睡眠周期与胎龄有关,胎龄28周以前无睡眠周期,后逐渐出现,多数胎龄32周的早产儿出现可以识别的睡眠周期,胎龄37周睡眠周期成熟,清晰可辨[22,30,3233]。
新生儿脑损伤时可能出现睡眠周期成熟度落后于胎龄。
3.根据是否存在惊厥进行评价:见前述“基本指标”中关于“异常放电”部分。
仅应用单通道aEEG(P336]。
4.正常足月儿aEEG特点:背景活动为连续正常电压,即脑电活动连续,下边界振幅≥5 μV,上边界振幅≥10 μV,具有成熟的睡眠周期,未监测到异常波。
如aEEG表现为背景异常或睡眠周期不成熟,提示患儿可能存在脑损伤[3739]。
5.早产儿aEEG特点:背景活动、睡眠周期随胎龄变化,随胎龄的增加上边界振幅逐渐减低,下边界振幅逐渐升高,脑电图形逐渐由不连续图形过渡到交替图形最后变为连续图形,睡眠周期也从最早的无法辨认到出现成熟的正弦样变化,见表1。
故可通过aEEG图形变化定性评价早产儿的脑发育。
除定性评价外,Burdjalov等建立了一套由aEEG的连续性、周期性、下边界振幅和带宽组成的评分系统,以定量评价早产儿脑发育成熟度,结果可靠。
胎龄24~25周、27~28周、29~30周、31~32周、34周、36~37周评分总分分别为2、6、8、10、11、13分,具体评分系统见表2[22,28]。
需注意的是,仅应用该评分系统对早产儿脑发育进行评价,不能避免部分数据信息的丢失。
早产儿aEEG图形或脑功能评分是否与胎龄相符反应了脑发育成熟度,生后随日龄增长,还需动态监测评分是否与校正胎龄相符。
发生脑损伤的早产儿,其分值较相应胎龄或校正胎龄降低[4042]。
五、复查指征和时间间隔1.脑损伤患儿:首次检查后每24 h复查一次,持续至72 h或aEEG 正常,若72 h复查aEEG仍异常,1周左右复查,其后每周1次,直至aEEG正常。
惊厥患儿连续监测至惊厥控制(即患儿临床表现和EEG检查均未检测到发作)后24 h[14]。
如持续脑电监测实施困难,可根据各单位具体情况适当调整。
2.早产儿:建议每2周复查一次至校正胎龄40周或脑电成熟度同足月儿。
六、报告书写内容1.患儿信息:需包括检测当日的校正胎龄(出生胎龄+生后日龄)、使用药物(主要是镇静剂、抗癫痫药物)、低温治疗的程度及持续时间、可能影响脑损伤和脑发育的高危因素,如早产儿、围产期缺氧窒息史、颅内出血、低血糖、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等。
2.脑电图形及图形描述:附完整的aEEG图形,在图形中标注睡眠周期,同时对特殊事件进行标记。
同期特征性的EEG图形也应附在报告中,如暴发抑制、惊厥发作、不连续图形等。
图形描述需包括aEEG背景活动(上、下边界的振幅和图形连续性)、睡眠周期及有无惊厥发作。
如检测到惊厥发作,需描述发作的开始、持续和结束时间,如存在惊厥持续状态,需记录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3.结论:根据前述aEEG背景五分类法将脑电活动分为正常、轻度、中度或重度异常;早产儿需结合胎龄特点进行结果解释;如有惊厥要单独诊断。
本共识以目前国内外aEEG在新生儿脑发育及脑损伤评价领域中的临床研究为基础,为aEEG的规范化应用做出推荐,以供临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