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5第六章:技术磁化理论4
合集下载
磁学教程课件
06
磁学实验方法与技巧
常见磁学实验仪器介绍
01
02
03
磁强计
用于测量磁场强度的仪器 ,常见的有霍尔效应磁强 计、振动样品磁强计等。
磁化设备
用于对样品进行磁化的设 备,如电磁铁、永磁体等 。
磁学测量系统
集成了磁场产生、测量和 数据采集等功能的系统, 用于磁学参数的精确测量 。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安全操作
02
磁场与磁感应
磁场概念及性质
磁场定义
磁场是传递实物间磁力作用的场,由 运动着的微小粒子构成,具有粒子的 辐射特性。
磁源
产生磁场的物体或电流被称为磁源。 永磁体、电流等都可以产生磁场。
磁场性质
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这 种力被称为磁力。磁场具有方向性,其方 向可以通过小磁针北极的指向来确定。
制等领域。
应用举例
汽车速度计、无刷电机、位置传 感器等。
磁滞现象及影响因素
磁滞现象
磁性物质在磁化过程中,磁化强度随磁场强度的变化存在滞后现象,称为磁滞。具体表现为,当磁场 强度H增大时,磁化强度M亦随之而增大,但M不是H的单值函数,而是依赖于其所达到的磁化强度 的历史情况,即磁化强度比磁场强度落后于一个相位差。
。
误差分析
02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如仪器误差、操作误差
等,并评估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不确定度评定
03
根据误差分析结果,对实验数据进行不确定度评定,给出合理
的测量范围。
07
磁学前沿研究动态
新型磁材料研究进展
纳米磁材料
研究纳米尺度下的磁性物质,探索其独特的磁学性质和潜在应用 。
复合磁材料
磁性材料 第6章 技术磁化理论--磁性材料
MSVi cosi
H上的磁化强度MH可以表示磁为畴:转
MH
i
顺磁V0磁
畴壁位移
动磁化
化过程
磁当化外过磁程场强度H发生微小过的程变化ΔH,则相应的磁化强
度的改变ΔMH可表示为:
MH
i
MS cosi Vi MSVi cosi Vi cosi MS
降低K1和S值的目的
一般尖晶石铁氧体材料的
K1<0和S<0,所以在铁氧 体中加入K1>0的CoFe2O4 或S>0的Fe3O4均可达到降 低K1和S的目的
磁性材料
第二章 技术磁化理论
(三)、内应力和掺杂及其分布: 方案:尽量减少材料中的杂质含量和内应力的分布,主要通过
选择原料纯度、控制烧结温度以及热处理条件来实现
在软磁材料中可以选择适当的配方成分以后,确实可以提高材 料的MS值; MS值一般不可能变动很大 ,且提高MS后不一定能够同时保证 低的K1和S等
所以改变MS的大小并不是提高起始磁化率i的最有效的方法
磁性材料
第二章 技术磁化理论
(二)、磁晶各向异性常数K1和磁致伸缩系数S: 控制S和K1是改善起始磁化率i的一个重要途径(无论是在畴 壁位移还是在畴转磁化过程中) 例如Fe-Ni合金的K1和S随其成分及结构不同而变化,而且可以 在很大范围内变化其大小和符号
可能使K1和S很小,甚至可以使 K10和S0。如含78.5%Ni的Fe-Ni 坡莫合金,经过双重热处理后可使其
起始磁导率增高到104
磁性材料
第二章 技术磁化理论
对于软磁铁氧体材料,控制 材料中几种成分的适当比例, 可以制成K1和S较低的复合 铁氧体材料,通常采用加入 ZnO和过铁配方以达到同时
磁性物理学第六章 技术磁化理论
其实质是:在H作用下,磁畴体积发生变化,相当于畴 壁位置发生了位移。
1800壁位移磁化过程如图:
F H i 0M sHco 0 s0M sH 低 F Hk 0M sHco 1s8 00 0M sH高
说明H作用下,壁移磁化的物理本质是畴壁内每个磁矩 向着H方向逐步地转动
1、壁移磁化的动力 设单位面积的1800壁,
( 5 )顺磁磁化区:外场对自发磁化的微弱增强。
不可逆磁化的特征:巴克毫生跳跃
1919年巴克豪森发现铁磁材料的磁化过程,是分成许多 小的不连续步骤进行。此现象称为巴克豪森效应。
坡莫合金丝,C2处成 核,畴壁位移。
反磁化过程:
饱和磁感应强度 剩余磁感应强度 退磁曲线
矫顽力
最大磁导率
m
1
0
B H
特点可以分成 5个 区域:
( 1 )起始或可逆磁化区:线性关系
( 2 )瑞利( Rayleigh )区:偏离线性
( 3 )最大磁化率区: M 急剧地增加,达到其最大值m,剧烈不
可逆(巴克豪生跳跃),从(2)开始都是不可逆的。
( 4 )趋近饱和区: M缓慢地升高,最后趋近一水平线(技术饱和)。 多晶铁磁体,趋近饱和定律。
右图表示一个K1>0的立方晶系材 料的单晶磁化过程,易轴是[100], 磁畴有180和90两类。当磁场加在 [100]方向,畴壁位移结束时,Ms在 [100]方向;当磁场加在[110]方向, 畴壁位移结束时,磁畴仍然存在着两 类磁畴,一类 Ms 在[100]方向,另一 类 Ms 在[010]方向。进一步磁化才发 生磁畴内磁化强度的转动过程。一般 金属与合金磁性材料在低场下是畴壁 移动过程为主,高场下才发生磁化矢 量的转动过程。氧化物磁性材料则不 同,由于畴壁移动的阻力比较大,在 较低磁场范围就会发生磁化矢量转动 过程。
1800壁位移磁化过程如图:
F H i 0M sHco 0 s0M sH 低 F Hk 0M sHco 1s8 00 0M sH高
说明H作用下,壁移磁化的物理本质是畴壁内每个磁矩 向着H方向逐步地转动
1、壁移磁化的动力 设单位面积的1800壁,
( 5 )顺磁磁化区:外场对自发磁化的微弱增强。
不可逆磁化的特征:巴克毫生跳跃
1919年巴克豪森发现铁磁材料的磁化过程,是分成许多 小的不连续步骤进行。此现象称为巴克豪森效应。
坡莫合金丝,C2处成 核,畴壁位移。
反磁化过程:
饱和磁感应强度 剩余磁感应强度 退磁曲线
矫顽力
最大磁导率
m
1
0
B H
特点可以分成 5个 区域:
( 1 )起始或可逆磁化区:线性关系
( 2 )瑞利( Rayleigh )区:偏离线性
( 3 )最大磁化率区: M 急剧地增加,达到其最大值m,剧烈不
可逆(巴克豪生跳跃),从(2)开始都是不可逆的。
( 4 )趋近饱和区: M缓慢地升高,最后趋近一水平线(技术饱和)。 多晶铁磁体,趋近饱和定律。
右图表示一个K1>0的立方晶系材 料的单晶磁化过程,易轴是[100], 磁畴有180和90两类。当磁场加在 [100]方向,畴壁位移结束时,Ms在 [100]方向;当磁场加在[110]方向, 畴壁位移结束时,磁畴仍然存在着两 类磁畴,一类 Ms 在[100]方向,另一 类 Ms 在[010]方向。进一步磁化才发 生磁畴内磁化强度的转动过程。一般 金属与合金磁性材料在低场下是畴壁 移动过程为主,高场下才发生磁化矢 量的转动过程。氧化物磁性材料则不 同,由于畴壁移动的阻力比较大,在 较低磁场范围就会发生磁化矢量转动 过程。
磁性材料 第6章 技术磁化理论--磁性材料
C
C’
O
H
磁矩不是从饱和磁化方向回到自己原 来的易磁化轴方向,而是只回到各自 最靠近外磁场方向上的那些易磁化轴
方向,所以磁矩均匀分布在半球内
则在原来磁场方向上保留的剩
磁大小可近似为MR=MScos, 其中为外磁场与每个晶粒的
易磁化轴间的夹角
三、矫顽力HC
1、两种矫顽力的定义:
➢磁感矫顽力BHC:在B-H磁滞回线上,使 B=0的磁场强度;
域中的可逆磁化部分
剩余磁化强度MR的大小,决 定于材料从饱和磁化降到H=
0的反磁化过程中磁畴结构的 变化;它是反磁化过程中不可 逆磁化的标志,也是决定磁滞 回线形状大小的一个重要物理
量
以由单轴各向异性晶粒组成的多晶体为例
M
说明剩余磁化的磁畴结构变化示意图 在多晶体中,假设晶粒的单易磁化轴
A B
D
是均匀分布的,当多晶体在某个方向 磁化饱和后,再将外磁场降为零,由 于不可逆磁化的存在,各个晶粒内的
磁化过程中磁化曲线、磁滞回线上的每和一结点构都与代哪表些铁因素
磁体的平衡状态,而从热力学的观点来看,有在关平?衡状
态下,系统的总自由能等于极小值
第1节 技术磁化
Technical Magnetization
铁磁性物质的基本特征:
(1)、铁磁性物质内存在按磁畴分布的自发磁化 (2)、铁磁性物质的磁化率很大 (3)、铁磁性物质的磁化强度与磁化磁场强度之间不是单 值函数关系,显示磁滞现象,具有剩余磁化强度,其磁化率都 是磁场强度的函数
(iii)、磁畴磁矩的转动磁化阶段(较强磁场范围内)
此时样品内畴壁位移已基本完毕,要使M增加,只有靠磁畴
磁矩的转动来实现。一般情况下,可逆与不可逆磁畴转动同时发生 于这个阶段
磁性材料 第6章 技术磁化理论--磁性材料
技术磁化:指施加准静态变化磁场于强磁体,使其自发磁化的
方向通过磁化矢量M的转动或磁畴移动而指向磁场方向的过程
磁性材料
第二章 技术磁化理论
2、磁化曲线的基本特征: 铁磁性、亚铁磁性磁化曲线为复杂函数关系
强磁体的磁化曲线可分为五个特征区域: M
(1)、起始磁化区(可逆磁化区域)
M=iH B= 0iH (i=1+ i)
第二章 技术磁化理论
3、磁化过程的磁化机制:
若磁体被磁化,则沿外磁场
MSVi cosi
强度H上的磁化强度MH可以表磁示畴为转:
MH
i
顺磁V0磁
畴磁化壁过位当程移外磁场强度H发生动过微磁程小化的变化ΔH,则相化应过的程磁
化强度的改变ΔMH可表示为:
MH
i
MS cosi Vi MSVi cosi Vi cosi MS
磁化过程中磁化曲线、磁滞回线上的每和一结点构都与代哪表些铁因素
磁体的平衡状态,而从热力学的观点来看,有在关平?衡状
态下,系统的总自由能等于极小值
磁性材料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章 技术磁化理论
第1节 技术磁化
Technical Magnetization
磁性材料
第二章 技术磁化理论
铁磁性物质的基本特征:
(1)、铁磁性物质内存在按磁畴分布的自发磁化
磁性材料
第二章 技术磁化理论
磁性材料
第二章 技术磁化理论
第2节 反磁化过程
Reversal of Magnetizing Process
磁性材料
第二章 技术磁化理论
一、概述
反磁化过程:铁磁体从一个方向饱和磁化 状态变为相反方向的技术饱和磁化状态的 过程;
大学物理磁学第四节
磁化强度对闭合回路的线积分等于通过回路所 包围的面积内的总磁化电流。
三、有磁介质存在时的安培环路定理
• 有介质存在时的高斯定理
磁介质 磁 化 磁化电流 I S 附加磁场
B
B0
BB0B
叠 加
作 用
磁感应线均为闭合曲线,都属于涡旋场
高斯定理仍然成立:
BdS0
——普遍适用
S
• 有介质存在时的安培环路定理
中心导体流入,由外面圆筒流出。求磁场分布和紧贴
中心导线的磁介质表面的磁化电流。
解:由对称性分析,H线和 B
线都是在垂直于轴线的平面内,并
以轴线上某点为圆心的同心圆。取 距轴线距离 r 为半径的圆为安培环 路 L ,顺时针绕行,则有
r R1 R2
R3
rR 1:LH 1dlH 12rR I1 2r2
0IIS
2r
H
I
2 R1
又
B2
0r I 2r
r O R 1 R 2 R 3
B
所以 ISr 1Im I r O R1 R 2 R3
H3
I
2r
R32 r2 R32 R22
B30H320rI R R3232R r222
r R 3 :L H 4 d l H 4 2 r I I 0
H4 0 B4 0
r R1 R2
R3
(2)由安培环路定理得
r R1 R2
L B 2 d l B 2 2 r 0I I S R 3
B2
为 ( 磁s 化面电流的线密度),则长为l 的一段介
质上的磁化电流强度IS为
总磁矩
Is sl
磁化强度
MP m IspS m sSsSll
V
三、有磁介质存在时的安培环路定理
• 有介质存在时的高斯定理
磁介质 磁 化 磁化电流 I S 附加磁场
B
B0
BB0B
叠 加
作 用
磁感应线均为闭合曲线,都属于涡旋场
高斯定理仍然成立:
BdS0
——普遍适用
S
• 有介质存在时的安培环路定理
中心导体流入,由外面圆筒流出。求磁场分布和紧贴
中心导线的磁介质表面的磁化电流。
解:由对称性分析,H线和 B
线都是在垂直于轴线的平面内,并
以轴线上某点为圆心的同心圆。取 距轴线距离 r 为半径的圆为安培环 路 L ,顺时针绕行,则有
r R1 R2
R3
rR 1:LH 1dlH 12rR I1 2r2
0IIS
2r
H
I
2 R1
又
B2
0r I 2r
r O R 1 R 2 R 3
B
所以 ISr 1Im I r O R1 R 2 R3
H3
I
2r
R32 r2 R32 R22
B30H320rI R R3232R r222
r R 3 :L H 4 d l H 4 2 r I I 0
H4 0 B4 0
r R1 R2
R3
(2)由安培环路定理得
r R1 R2
L B 2 d l B 2 2 r 0I I S R 3
B2
为 ( 磁s 化面电流的线密度),则长为l 的一段介
质上的磁化电流强度IS为
总磁矩
Is sl
磁化强度
MP m IspS m sSsSll
V
技术磁化与反磁化
6
饱和磁化强度
MS是温度T的函数,低温下遵循Bloch定律:
T 32 M s M 0 [1 0.1187( ) ] TC
简单立方:2 体心立方:1 面心立方:1/2
M0称为绝对饱和磁化强度(T0K时,MS M0)
M0 n eff Nd 0B / A
M0、MS为内禀磁参量
技术磁化与反磁化
技术磁化与反磁化过程是以畴壁位移和磁矩转动这两种方式进行。
处于热退磁状态的大块铁磁体(多晶体)在外磁场中磁化, 当磁化场由零逐渐增加时,铁磁体的M或B也逐渐增加,该 过程称为技术磁化过程。 (I)区:可逆磁化过程(磁
该过程中B-H或M-H曲线 称为磁化曲线。
场减少到零时,M、B沿原 曲线减少到零),磁化曲线 是线性的,没有剩磁和磁滞。 以可逆壁移为主。 (II)区:不可逆,非线性, 有剩磁、磁滞,由许多的M、 B的跳跃性变化组成。 (III)区:磁化矢量的转动 过程。B点时,壁移消失, 为单畴体。但M与H的方向 不一致。再增加外场,磁矩 逐渐转动,趋于一致,至S 点达到技术饱和。
d 1 ( ) max M HC 2MS0 cos dx
单晶体畴壁位移决定的矫顽力主要取 决于两个因素:角(反向畴磁矩方向 与反磁化场方向的夹角)和畴壁能密 度梯度的最大值 d ( ) max 21 dx
反向畴体积与正向畴体 积相等时,M=0
角的影响: =0时, MHC最低, 随角的增大,MHC也逐渐增加。
19
Mr:剩余磁化强度
剩磁
Br:剩余磁感应强度
图中为单轴各向异性无织构的 多晶体在各种磁化状态下的磁 矩角分布的二维矢量模型。
1 n M r MS Vi cos i V 1
V:样品总体积; Vi:第i个晶粒的体积; i:第i个晶粒的MS方向与 外磁场的夹角。
饱和磁化强度
MS是温度T的函数,低温下遵循Bloch定律:
T 32 M s M 0 [1 0.1187( ) ] TC
简单立方:2 体心立方:1 面心立方:1/2
M0称为绝对饱和磁化强度(T0K时,MS M0)
M0 n eff Nd 0B / A
M0、MS为内禀磁参量
技术磁化与反磁化
技术磁化与反磁化过程是以畴壁位移和磁矩转动这两种方式进行。
处于热退磁状态的大块铁磁体(多晶体)在外磁场中磁化, 当磁化场由零逐渐增加时,铁磁体的M或B也逐渐增加,该 过程称为技术磁化过程。 (I)区:可逆磁化过程(磁
该过程中B-H或M-H曲线 称为磁化曲线。
场减少到零时,M、B沿原 曲线减少到零),磁化曲线 是线性的,没有剩磁和磁滞。 以可逆壁移为主。 (II)区:不可逆,非线性, 有剩磁、磁滞,由许多的M、 B的跳跃性变化组成。 (III)区:磁化矢量的转动 过程。B点时,壁移消失, 为单畴体。但M与H的方向 不一致。再增加外场,磁矩 逐渐转动,趋于一致,至S 点达到技术饱和。
d 1 ( ) max M HC 2MS0 cos dx
单晶体畴壁位移决定的矫顽力主要取 决于两个因素:角(反向畴磁矩方向 与反磁化场方向的夹角)和畴壁能密 度梯度的最大值 d ( ) max 21 dx
反向畴体积与正向畴体 积相等时,M=0
角的影响: =0时, MHC最低, 随角的增大,MHC也逐渐增加。
19
Mr:剩余磁化强度
剩磁
Br:剩余磁感应强度
图中为单轴各向异性无织构的 多晶体在各种磁化状态下的磁 矩角分布的二维矢量模型。
1 n M r MS Vi cos i V 1
V:样品总体积; Vi:第i个晶粒的体积; i:第i个晶粒的MS方向与 外磁场的夹角。
技术磁化
降低退磁能
减小畴壁能
减小磁弹性能
单晶体的磁畴结构示意图
不均匀物质中的磁畴
多晶体中的每一个晶粒 都可能包含许多磁畴,
整个材料内部磁通保持
连续,形成闭合回路。 就整体上来说,材料对 外显示各向同性。
多晶体中的磁畴示意图
磁单畴颗粒
若晶粒尺寸逐渐减小,体系的自由能中畴壁能 的比重增长,以至当其与因分畴而减小的退磁 场能相比拟或超过它时,整个晶粒不分畴在能 量上将更有利,这就是单畴颗粒。单畴颗粒的 临界尺寸由晶粒自由能的极小值确定。通过计 算得到的铁、钴、镍单畴颗粒的临界尺寸的数 量级为10-2埃。
式中:Msn为各组成相的饱和磁化强度; Pn为各相的体积百分数。
小结
磁畴结构 技术磁化过程 影响铁磁性的因素
H
Hd H
H d N M
其中N 为退磁因子,只与磁体几何形状和尺寸有关。
退磁场能
铁磁体在自身退磁场中的能量; 静磁能 = 铁磁体与外磁场的相互作用能 + 退磁能
E d
M
0
1 2 0 H d dM 0 NM 2
对于非球形样品,沿不同方向磁化时退磁场能大小不同, 这种由形状造成的退磁场能随磁化方向的变化,通常也称 为形状各向异性能。 退磁场能的存在是自发磁化后的强磁体出现磁畴的主要原因。
磁致伸缩系数
饱和磁致伸缩系数s :随着外磁场强度的增强,铁磁体 的磁化强度增强,这时∣ ∣也随之增大,当磁化强度达 到饱和值Ms 时, = s,称为饱和磁致伸缩系数。 对于一定的材料, s 是一个常数。 实验表明,对 s > 0的材料进行磁化时,若沿磁场方向 加以拉应力,则有利于磁化,而加压应力则阻碍其磁化; 对 s< 0的材料,则情况相反。
4-技术磁化与反磁化
i Hc
2 K1 HK 0 M s
s 0
i Hc
s 0 M s
内秉磁性: 只与晶体结构和化学成分有关,与微结构(晶粒大小、取向、杂质、缺陷、 应力)等无关 技术磁性: 不仅与晶体结构和化学成分有关,也与微结构(晶粒大小、取向、杂质、 缺陷、应力)等有关。
内秉磁性 交换常数A居里温度Tc 自发磁化强度
永磁磁路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把 外部磁场能集中到所需要的空 间,同时使磁体处于最大磁能 积状态,从而把磁体体积减小 到最小。
~
畴壁位移
~
s 0
M s2 d
M s2
i Hc
s
Ms
应力 含杂 磁晶各向异性
应力
1 3
i Hc
2 3
M sd
磁畴转动
M s2 ~ K1 M s2 ~
i
磁畴体积的变 化:畴壁位移
磁矩转动
顺磁磁化
技术磁化
磁中性
畴壁位移
磁畴转动
H
存在可逆和不 可逆过程
不存在不可逆 过程
可逆转动
H
不可逆转动
剩磁 矫顽力 磁能积
Mr iHc ( BH ) max
H m Lm H g Lg NI 0 H m Lm H g Lg Bm S m Bg S g H m Lm Bm S m H g Lg Bg S g Vm Bm H m Vg Bg H g Vg 0 H g 2 Vm ( BH ) max Vg 0 H g 2 Vm Vg 0 H g 2 ( BH ) max
四、技术磁化
M M s vi cos i
i
vi
第i个磁畴的体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r
H c d
可逆过程 小巴克豪森跳跃 大巴克豪森跳跃
大块单轴多晶体的磁滞回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壁移反磁化过程
二、反磁化核成长引起的磁滞 当样品已磁化到饱和时,反磁化畴依旧可能存在。 在大块材料中,局部的内应力与杂质造成这些局部 小区域内的M与其他区域不一致,从而形成“反磁化 核”,如果加一定强度的反向的磁场,则这些反磁化核 将逐步长大而成为“反磁化畴”,产生畴壁,为反磁化 过程中的壁移创造条件。 通过反磁化核发生与长大来进行壁移的过程有两个阶段: 1) H下,反磁化核发生与长大形成反磁化畴, 2) 长大后的反磁化畴进行可逆与不可逆壁移。
K u1 0 H0 0 135 , 0 M s 单轴晶体: 2 K u1 0 900 、 180 , H 0 0 0 M s 当 0 900, 1800 时,H 0在此二值之间
Ms
0
H
易轴
x
0 180 , K1 0 0 立方晶体 1800 , K 0 0 1
一、不可逆壁移 我们前面在不可逆壁移磁化过程中分别推出了在应 力与杂质作用下的H 0 ,故利用 H c H 0 可得:
s 0 s 0 应力理论:H c H 0 M l ~ M 0 s s 2 2 1 3 k1 3 k1 3 ~ 含杂理论:H c H 0 Ms 6 0 M s d
5 1 Hc H s H0 16 0 M s d
三、不可逆畴转 要提高Hc,最有效的办法是使壁移不发生。要彻底做到 这一点,只有使畴壁不存在,即使之成为单畴。 单畴颗粒工艺对提高材料的Hc 非常重要,这时只有磁矩
的转动,其阻力来自各向异性(磁晶各向异性、形状各向 异性、应力各向异性)。 1、单畴颗粒在磁晶各向异性作用下的磁矩转动 对于一个单畴颗粒的磁矩,有如下关系:
Ms1
+ + +
D d
1
Ms2 -l
2
m M s M s cos1 cos 2
界面上的能量密度为:
l
3
2 m L
(L : 晶体平均长度)
由于界面上的次级畴即为反核的起源,可假设这些次级 畴按一定周期分布,每D2面积中只有一个次级畴,并将这些 小畴视为旋转椭球体,长轴2l,短轴2d,则有: d D d 1, l 1 4 2 2 V ld , S ld 3 1 l 长轴方向:N k 2 ln 2k 1, k d 外场H很小时,Ms在易磁化方向,则单位体积内,由于 反磁化核的产生而引起的能量变化为:
1、发动场理论(德棱W.Doring,1938年—反核长大问题) 反磁化核长大的条件,从能量上看,就是随着反磁 化核的长大,其能量必须降低。 而由于反磁化核的长大(体积增大dV),必然引起:
a. 畴壁面积增大dS, Δγ=γωdS b. 反磁化核形状变化,退磁场能量变化dEd c. 反抗壁移的最大阻力做功:2μ0MsHodV d. 静磁能降低:2μ0MsHdV 所以反磁化核的长大条件为:
设反磁化核形状为细长的旋转椭球(长半径l, 短半径d)则椭球的体积为: 4 2 V ld 3 面积为:
S= π2ld
关于Ed计算,可这样考虑:设反磁化核原来的磁 矩与材料主体一致,此时Fd =0;设想反磁化核的形成 是由于磁矩转了1800(即由材料主体方向反磁化核 y 的方向)。这一转动所做的功即等于Ed。 Ms 如图,x、y轴上的磁场分别为: α H N M N M cos
0 N x M s2 sin 0 N x N y M s2 sin cos
0 M V N x N x cos N y cos sin d
0 2 s
1 l 2 2 0 N x M V 2 0 2 ln 2k 1M s V (k ) k d 由反磁化核长大的条件 : u 2μ 0 M s HV S Ed 2μ 0 M s H 0V得:
F l n As n0 HM s cos1 cos 2 V n S 20 NM s2V FP FnP
若l为常数, n 由F d 0可求出反核数目 则: 场即成核场H n 由F 0可求出产生反核的临界 b D d 1 2b 2 3 2b 2c l Hn 其中: 4M s l cos1 cos 2 c d l 1 所以: Hn > 0时,反核形成的能量比没有反磁化时晶界上退 磁能大,此时若无外场,则反核不会生成。 Hn < 0时,晶界上退磁场能大,故会产生反核以降低 能量。容易形成反磁化核。
4 1 2 2 2 4 u 2 0 M s H ld ld 2 0 2 ln 2k 1M s ld 2 3 R 3 4 2 0 M s H 0 ld 2 3 反磁化和长大有两种方 式: a )、沿长轴l方向长大 由 u V 20 M s H l l 3 1 d dl 2 8 0 M s H H 0 1 M s H H 0 ln 2k 2 k
磁性物理学
第六章:技术磁化理论
6-7 反磁化过程、磁滞与矫顽力
M 反磁化过程:铁磁体从一个方向上 的技术饱和磁化状态变为反向的技 术饱和磁化状态的过程。 磁滞:M随H变化中出现滞后的现 象。 Mr
MHC
A
C O D H
B 在不同的H下反复磁化得到相应于H的磁滞回 线其中最大的回线是饱和磁滞回线(极限磁滞回线)
5 3 (8 0 M s ) ln 2k s 1.4 k s 通常很大 5 ds 6 H H0 ln 2k s 1.5 16 0 M s H H 0
发动场(即反磁化核要 开始长大所需的外磁场 ): 5 1 Hs H0 16 0 M s d s
2、反磁化核的来源与成核场 古得诺夫认为磁化核的形成有三种可能: a、参杂物粒子;b、材料内的片状脱溶体或晶粒间界面 c、晶体表面 他认为:只有大的参杂粒子才能产生反磁化核,这种核只 有在强H下才能长大。最可能的起源是在晶粒间的界面或 片状脱溶物的界面上。 晶粒界面上产生反磁化核的条件: 设晶界面为平面,界面两边的磁 畴方向为不同的易磁化方向,故在 界面产生磁极,其密度为:
b)、沿短轴d长大 u V 20 M s H 0 d d 3 1 d dd 2 16 0 M s H H 0 1-2 M s H H 0 ln 2k 1.25 k
由d l d s d s可求出反磁化核能同时 沿长短轴长大的临界尺 寸d s k s2 H H 0 5M s ln 2k s 1.4 k s ls d s
H N M sin y s y
x
x
s
x
s
x
0 H x M s sin H y M s cos Ed V Ld
0 2 s
NxMs:周围环境作用于反磁化核的Hd NxMscosα 、NyMscosα :反磁化核自身的退磁场能量。 所以 反磁化核内Ms所受转矩L为: L 0 H x M y H y M x
1)、M从正向值变到反向值经过M=0时的磁场强度—内禀矫 顽力MHc,即是发生大巴克豪森跳跃的临界点(b点)。 2)、大块材料的Hc是各晶粒的Hc的平均效果。所以实际上 Hc要略大于H 0,一般:
Hc 1.3H0
3)、软磁材料,要求Hc小; 永磁材料,要求Hc大。 M a b
mHc
Mr
Hc
H0
反磁化过程中,磁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铁磁 体内存在应力起伏、杂质及广义磁各向异性引起的不 可逆磁化过程。所以磁滞与反磁化过程的阻力分布密 切相关。 磁滞的大小取决于磁滞回线面积的大小,而面积 又主要取决于矫顽力,矫顽力只与不可逆过程相连系。
Hc H0
根据反磁化过程的阻滞原因分析,磁滞机制可分为: 1. 不可逆壁移 2. 不可逆畴转 3. 反磁化核成长
2 μ0 M s HdV 2 μ0 M s H0dV dS dEd
即反磁化核自身能量的变化必须克服外界的最大阻 力时才能持续长大。
u 2 μ0 M s HdV dS dEd 2 μ0 M s H 0 dV 或u 2 μ0 M s HV S Ed 2 μ0 M s H 0V
2
当h已知时,解出,通过M M s cos , 求得M,得到磁滞回线。 分三种情况讨论:
磁晶各向异性控制的磁矩一致转向
F 1 时,F K u sin 2h cos ,由平衡条件 0, 得:
2
2 K u sin cos h sin 0, sin 0或cos h, 1 0, 2 , 3 cos 1 h 2E 上述三个解是否合理, 只要看其是否满足 2 0 2F 2 K u cos 2 h cos 2 2F 当 2 K u 1 h, h 1时, 是稳定的,h从正值下降到 2 1前磁矩都停留在 方向上,即M=M s , 对应曲线ABC; 2F 0 2 K u 1 h h 1时, 2 磁矩都停留在 0方向上, 即M= M s , 对应曲线DEF; 2F cos h 2 K u h 1 2 h 1, 这与 cos 1 h相矛盾。
由H n 0 (取 , b 2.66, c 1 30, l , )得
2
M s2 Lcos1 cos 2 240A1 K 1 3s 2 ( A1是有效交换积分常数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