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资料

合集下载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案3(大全5篇)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案3(大全5篇)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案3(大全5篇)第一篇:《祖国的宝岛台湾》教案3《祖国的宝岛台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台湾的问题由来,知道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劳动的结果。

2、知道台湾与大陆同祖同源,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重点:感受台湾的美丽富饶,知道台湾与大陆有血缘、地缘关系,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认识到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台湾的地理位置、台湾的各种美称和台湾物产及风光的图片与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师出示谜语,学生猜。

师: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大家一起来猜一猜,好吗?(生:好!)(课件展示谜面:长相俊俏,爱舞爱跳。

飞舞花丛,快乐逍遥。

2、导入台湾。

3、欣赏台湾的美丽风光。

师:欣赏完了,同学们觉得台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二)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1、活动一:交流收集的资料,感知台湾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1)师:老师知道你们通过上网、查看书籍、询问长辈等方式收集到有关台湾的资料。

请问你们都收集了台湾哪方面的资料?(2)师:愿意把你收集的资料与小伙伴交流吗?(3)师:(出示交流要求)请看交流要求: A、在小组内积极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B、讨论在班上交流的方式,可以选派一人汇报,可以几个同学一人说一点,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

(4)学生交流。

老师巡视。

(5)师:在小组交流时,每人都跃跃欲试,看哪个小组先在班上汇报。

我们都来当评判,给每个小组评评等级,看哪个小组表现最好。

(6)分小组在班上进行汇报。

(7)师:谁来评评,哪个小组说得最好,要说清理由。

(8)学生评价。

(9)师:是呀!从各小组的汇报中,我仿佛来到了风景如画的阿里山,美丽的日月潭,走在台湾的街市,品尝着美味可口的小食……我们迷恋台湾的美景,惊叹台湾的富饶。

2、活动二:感受台湾与祖国大陆是根脉相连的。

(1)师:美丽富饶的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台独分子却认为“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2)请大家打开课本看58-60页,划出相关的理由。

泰山版品德与社会五上第14课《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

泰山版品德与社会五上第14课《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

泰山版品德与社会五上第14课《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五上第14课《祖国的宝岛——台湾》,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台湾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历史知识,但对于台湾的了解相对较为片面。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台湾的自然风光、文化特色产生浓厚兴趣,但同时对于台湾的历史背景可能存在一些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台湾的历史和现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2.难点:台湾的历史背景,以及学生对台湾问题的正确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台湾问题。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等相关图片和视频。

2.资料:关于台湾的书籍、文章、新闻等,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3.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台湾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台湾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正确理解台湾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台湾知识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祖国的宝岛台湾》 公开课 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祖国的宝岛台湾》  公开课 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祖国的宝岛台湾》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祖国的宝岛台湾》,属于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地图,向学生展示了台湾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使学生了解台湾是祖国的一部分,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和历史知识,对祖国的概念有基本的认识。

但他们对台湾的了解可能局限于电视、网络等媒体的报道,缺乏系统的、全面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了解台湾,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了解台湾是祖国的一部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台湾是祖国的一部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了解台湾,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台湾的美景和文化。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以便在课堂上展示。

2.设计好教学课件,以便引导学生有序学习。

3.准备好相关的历史、地理知识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准确的解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台湾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等特色,引导学生关注台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向学生介绍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让学生对台湾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案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案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祖国的宝岛台湾》教案一、教材分析:《祖国的宝岛台湾》是泰山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第5课内容,《宝岛台湾》包括三个内容:多山的海岛、美丽富饶的宝岛、台湾与祖国血脉相连。

多山的海岛主要说台湾的地理概况、环境问题;美丽富饶的宝岛,向我们介绍了台湾岛的美丽、地形、气候以及丰富的物产;台湾与祖国血脉相连,让学生知道台湾与大陆同祖同源,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台湾问题的解决,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二、学情分析:这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台湾的美丽富饶,感受台湾的美丽富饶与人们辛勤开发是分不开的,台湾是祖国的一部分,激发学生通过地图了解台湾的相关知识,热爱我们祖国宝岛台湾,通过多媒体感悟这美丽是离不开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悉心经营的结果,感悟到两岸人民渴望统一的心情,使学生们努力学习,长大为祖国台湾做一些贡献而奋斗的决心。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识方面:通过学生观察地图和师生互动活动,多角度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及美丽富饶。

明白台湾的美丽富饶与人们的辛勤开发分不开。

通过学生探究交流宝岛台湾的历史文化等方面,了解台湾自古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大陆和台湾血脉相连。

技能方面: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了解台湾地理概况,培养学生识图、指图、认图的能力。

通过师生交流,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激趣促学,营造和谐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多角度地了解台湾,通过学习交流,感性体悟学习内容。

树立自古以来台湾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台湾是一座美丽富饶的宝岛,祖国大陆与台湾血脉相连,树立自古以来台湾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了解台湾美丽富饶,祖国大陆与台湾血脉相连,懂得祖国一定要统一的道理。

五、教学准备:课件等六、教学时间:一课时七、教学过程:活动一:了解台湾地理概况。

1、创设情景,以《外婆的澎湖湾》的歌导入(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我爱祖国山和水 3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_22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我爱祖国山和水 3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_22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祖国的宝岛台湾》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三课教学内容,这篇文章内容非常丰富,教材主要讲述了台湾的地理位置,台湾的美丽与富饶,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人民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热切祈盼祖国统一之情。

选编本课的主要意图是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台湾美丽与富饶及历史,理解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查阅资料的能力,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详细了解台湾。

但是学生对台湾比较陌生,上课时需要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了解台湾,认识台湾。

教学目标:1、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感受台湾的美丽与富饶,知道台湾与大陆同根同源,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通过课前预习,收集资料等方式了解台湾的美丽与富饶,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能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台湾回归的渴望之情。

3、通过了解台湾的优美风景和丰富物产,感受台湾的美丽与富饶,从而对台湾产生热爱;教育学生深切体会海峡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真挚感情,两岸同胞一起热切盼望祖国的早日统一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4、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真切体验两岸人民祈盼统一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台湾风光图、丰富物产图、中国版图资料、配乐诗《乡愁》、歌曲《七子之歌——台湾》等资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以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请欣赏歌曲《外婆家的澎湖湾》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歌吗?“澎湖湾”在哪里呢?(生:澎湖湾在台湾。

)2、师:是啊,澎湖湾属于我国的台湾省。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台湾,了解台湾。

(板书:祖国的宝岛台湾)生齐读课题。

二、活动探究活动一:了解台湾的地理知识。

1、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台湾在哪里。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祖国的宝岛台湾》 优质课 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祖国的宝岛台湾》  优质课 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祖国的宝岛台湾》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祖国的宝岛台湾》是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介绍了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祖国的宝岛台湾,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历史知识,对于台湾这个名词也不陌生。

但是,他们对台湾的深入了解还不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们全面了解台湾,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台湾,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台湾地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课件。

2.视频:准备与台湾相关的视频资料。

3.图片:收集台湾的图片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台湾的历史文化,让学生了解台湾的发展历程,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台湾经济发展状况,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台湾知识的掌握程度,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关注台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徐作军【教学目标】1、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以及台湾问题的由来。

2、了解台湾优美的风景、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对台湾的热爱、向往之情,从而为下一课时《祖国一定要统一》提供深厚的感情基础。

3、使学生知道台湾自古就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我们的祖先)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教学重点】1、了解台湾的美丽与富饶。

2、使学生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过程】一、台湾在哪里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带来一个谜语,你们想不想猜?形似芭蕉叶,卧在东南边。

日月潭阿里山,隔海常思念。

(板书:台湾)2、(出示中国地图)大家看这是什么?(中国地图)赶快找一找台湾在哪儿?它与祖国大陆的哪个省最接近?(福建省)(点名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指出来台湾、福建。

)3、介绍台湾的形成、台湾地区所包括的岛屿。

教师介绍:远古时代,台湾岛与祖国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台湾岛才与祖国大陆分离。

同学们,台湾岛是中国的第一大岛,全岛面积3.5万平方公里,它是一个多岛之省。

你们知道台湾地区都有哪些岛屿吗?看书58页台湾岛地图。

(台湾地区包括台湾本岛及其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岛、绿岛、兰屿等几十座岛屿。

)师:台湾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中华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了解台湾。

二、美丽、富饶的台湾(一)风景优美师:台湾作为世界旅游胜地,早在清朝时候,就有了“八景十二胜地”之说。

你都了解到了哪些风景名胜?最想介绍给大家的是哪一处?(抽生介绍)师:是啊,台湾风景秀丽神奇,日月潭是台湾八景中的绝胜,十分美丽。

师:我们了解了那么多台湾美景,听了传说故事,你想对台湾你说什么?(根据回答板书:风景优美。

)(二)了解物产师:台湾还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地方,台湾也因此而得到了很多美誉。

台湾是世界著名的“水果之乡”。

水果品种繁多,共计80多种,其中香蕉、菠萝、柑桔3种产量最多,驰名中外,质量优良,大量出口。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祖国的宝岛X〕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祖国的宝岛X〕教学设计尚志市苇河镇中心学校马树林〔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祖国山和水〕第三课〔祖国的宝岛X〕第—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X的地理概况以及X问题的由来。

2、了解X优美的风景、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对X的热爱、向往之情,从而为下一课时〔祖国肯定要统一〕提供深厚的感情根底。

3、使学生了解X自古就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局部,它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我们的祖先〕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4、了解X与祖国大陆根脉相连,懂得祖国肯定要统一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了解X的美丽与富饶。

2、使学生了解X自古就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局部,它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教学过程〕活动一X在哪里1、谈话:听说咱班孩子猜谜语很厉害,老师这有一个谜语,想不想试试?〔出示谜语〕形似芭蕉叶,祖国东海边。

周围环沧海,素有宝岛称。

打一地区名:〔X〕2、〔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大家看这是什么?〔中国地图〕赶快找一找X在哪儿?〔点名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指出X位置。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X,对X进行一翻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一起来学习第三课〔板书:祖国的宝岛X〕3、播放动画:X在哪里。

让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对X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

4、提问:在短片中你都了解到了什么?〔设计意图:了解X的地理概况〕活动二美丽富饶的宝岛〔一〕美丽的X岛过渡:X四面环海,岛上风光秀美,加上日照充分,四季如春,自古就来就有美丽宝岛的美誉。

下面让我们跟随着视频一起去欣赏下美丽的X岛。

〔视频:美丽的X岛〕〔欣赏结束〕提问:你看到哪些风景?X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意在让学生从优美的风景中感受到X的美丽风光。

〕〔二〕优美的传闻故事过渡:X不仅有美丽的风光,还有许多优美的传闻,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谁情愿给同学们读一读。

〔学生推举〕学生读故事〔日月谭的传闻〕。

〔三〕富饶的X岛1、过渡:现在我们了解了X有美丽的风光,还有优美的传闻,那仅仅凭这两点我们就称他为宝岛,好似有点不太够。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知道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信息,自已发现台湾的美丽与富饶,自已总结出台湾与大陆同祖同源。

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通过对台湾多方面的了解,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根脉相连,体验两岸人民盼望团聚的情感。

教学准备:1.教师:课件2.学生:课前收集信息,填写预习单。

教学过程:一、歌曲激趣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阿里山的姑娘》,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播放视频)师:同学们知道刚才歌曲中所唱的“阿里山”在哪里吗?生:(齐)在台湾。

师:对,台湾。

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台湾,了解台湾。

同学们,台湾在什么位置呢?哪位同学可以在地图上指出来。

(出示中国地图)生:在地图上正确指出。

师:你真聪明。

台湾在我国东南沿海,是一座岛屿,它紧邻我国的福建省,是我国领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拿出预习单,小组内讨论交流以下几个问题(出示问题)生:小组内讨论(师巡视)师:哪个小组可以展示这个问题?生:台湾的具体位置在……师:同学们在地图上可以看到在台湾岛与祖国大陆之间有一条海峡,(出示课件问题)台湾海峡是怎样形成的?谁来回答?生:台湾海峡…..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现在让我们更详细的了解下台湾海峡的形成原因。

(播放视频)通过了解台湾海峡的形成原因我们知道了什么?生:台湾是祖国的一部分。

师:台湾不仅是祖国大陆的一部分,还是祖国东南大陆的天然屏障。

(出示课件问题:为什么说…..)谁来回答这个问题?生:因为…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师:刚才我们了解了台湾的地理情况,接下来我们就去游览台湾的风景名胜,台湾的云海、日出、晚霞、星空是世界著名的自然景观,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出示视频)师:在台湾象这样的美丽景色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前已经做了调查,哪个小组可以展示一下?生:(组长)由我们小组汇报展示这个问题,我们小组搜集的是…..的风景,这是…..、这是….(组长)我们小组汇报完毕,请其他小组点评、补充师:哪个小组给他们组进行点评?生:由我们组给……师:看了台湾这么多的美景,你觉得台湾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生:美丽的地方。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台湾的地理位置。

2、理解台湾的美丽富饶和开发台湾的历史。

3、知道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祖国大陆同根同源。

4、通过文字资料及图片激发学生热爱台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台湾的美丽和富饶。

2、知道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祖国大陆同根同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之前咱们在语文课上学过一篇课文《难忘的一课》,谁还知道是发生在哪里的故事呢?(台湾)是啊,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朋友,她叫美美,就来自台湾,想不想跟她一起去理解一下她的家乡呢?二、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

有的同学,可能还不知道台湾在哪儿,这是我们中国的地图,请你来找找台湾在哪儿?(出示图片)生找,师介绍台湾地理位置。

三、理解台湾的美丽富庶。

同学们,理解了台湾的地理位置,让美美带我们一起去看看她的家乡有多美吧?(播放视频)老师看到同学们都看的津津有味,台湾美不美?刚刚美美在视频里还提到台湾有很多美称呢,谁来给我们说一说?(生交流)是呀,台湾风景美丽,物产丰富,不愧被称为宝岛。

台湾的美丽与富庶,离不开人们对他们的辛勤开发,很早以前,人们就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种了,请同学们将书翻到59页,看看历史上哪些记载能够证明?(生自读,交流)四、台湾大陆根脉相连。

是中华儿女的辛勤劳动,才造就了我们这座宝岛台湾,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在今天台湾人民的生活中发现一些我们特别熟悉的东西。

美美为我们带来了台湾人民的日常生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播放视频)看完视频,请同学们结合课本60页的内容,讨论一下,大陆与台湾有哪些相似之处?(生讨论,交流)台湾——大陆根脉相连五、祖国统一。

1.理解台湾与大陆分离的历史。

2.理解大陆为台湾回归而做的努力。

3.台湾永远属于祖国。

六、写下寄语。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你对台湾理解一定很深吧。

我们可爱的美美也要回她的家乡台湾去了,你有什么想对她或者千千万万台湾同胞说的吗?请写下你的寄语吧。

仁爱版初二下册地理教案:《祖国的宝岛——台湾》

仁爱版初二下册地理教案:《祖国的宝岛——台湾》

仁爱版初二下册地理教案:《祖国的宝岛——台湾》标中是安排在中国地理〝认识区域〞部分的。

〔2〕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台湾的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而从东南角度认识祖国。

〔3〕情感:结合历史、密切联系时事,强调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分析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了解台湾海峡的位置、台湾省主要气候类型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了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

掌握台湾省的位置、范围、组成和居民概况,掌握台湾岛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分布。

【过程与方法目标】充分利用学生已学的区域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对宝岛台湾进行更进一步的认识,对学生进行爱国统一的教育。

引导学生使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分析原因、联系实际等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认识到台湾省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教学重点】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台湾岛的地形特征 。

[来源:学|科|网]教师: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来源:Zxxk]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描述的哪里嘛?生:台湾。

【教授新课】板书:〔一〕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课件展示〕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历史角度:1. 早在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就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夷州〔今台湾〕,加强了大陆与夷州的联系。

2. 隋朝炀帝三次派人去琉球〔今台湾〕。

3. 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对台湾和澎湖的管辖,并每年从那里征收盐税4.1661年至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台湾。

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第二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以上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地理角度:2. 台湾属于大陆岛,位于东海大陆架上,岛上的动植物种类大多和大陆相同,且台湾海峡水下发现了大量动物遗骸和水下森林遗址,这些都证明它原先和大陆相连。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祖国的宝岛台湾》 公开课 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祖国的宝岛台湾》  公开课 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祖国的宝岛台湾》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祖国的宝岛台湾”,以台湾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物产资源、民族风情、科技发展等内容为主线,旨在让学生了解台湾,增进两岸同胞的感情。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感受台湾的美丽与富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台湾的认识大多停留在表面,对于台湾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物产资源、民族风情、科技发展等方面了解不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拓宽视野,增加对台湾的认识,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物产资源、民族风情、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物产资源、民族风情、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台湾的美丽与富饶。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台湾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物产资源、民族风情、科技发展等方面的资料。

2.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关于台湾的图片、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台湾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台湾的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台湾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物产资源、民族风情、科技发展等方面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对台湾有更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关于台湾的资料,互相交流学习。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抢答,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祖国的宝岛台湾》优质课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祖国的宝岛台湾》优质课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祖国的宝岛台湾》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祖国的宝岛台湾》是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的一篇优质课。

课文从台湾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三个方面展示了台湾的独特魅力,让学生在感受台湾美丽景色的同时,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历史知识,对台湾有一定的了解。

但台湾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等方面的知识仍有待补充。

此外,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有待进一步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提高学生对台湾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台湾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课前搜集关于台湾的资料,课堂上分享所学知识。

3.课堂讲解: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台湾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

4.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密切联系。

5.交流分享: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强调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7.情感教育:通过观看台湾风光视频,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台湾教学设计(公开课)

台湾教学设计(公开课)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丹桂中学熊桂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2)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3)认识台湾丰富的物产和著名的旅游景点,学会解释为什么成为“祖国的宝岛”。

(4)认识台湾的经济发展特色,联系实际认识台湾与大陆的经济贸易越来越密切,祖国的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2过程与方法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方法1.教学重点(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2.教学难点掌握台湾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以及自然地理要素与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画面配以台湾的一些著名的景观。

提问:这是那个地方的著名歌曲,阿里山位于我国哪个省?学生齐答:台湾省。

讲述:台湾岛与台湾省含义相同吗?台湾除阿里山外还有些什么山、什么河呢?今天我们就来畅游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板书:第三节祖国的宝岛──台湾[讲授新课]我们首先来认识台湾省位置、范围等概况。

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及图6.81,回答以下问题: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等地理事物,并填在填充图册上。

2.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哪个部位?3.看图说出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

4.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数量,计算台湾省的人口密度。

学生自学、填图、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学生回答。

略归纳讲述:台湾省,简称台。

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及其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组成。

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

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

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内容是《祖国的宝岛——台湾》。

教材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对台湾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台湾的地理特征、资源分布、经济发展和文化底蕴,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基本的地理概念和地理信息获取方法。

但是,对于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和文化底蕴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深入探究台湾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和文化底蕴;学会绘制台湾地图,提高地理信息获取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和文化底蕴。

2.教学难点:台湾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形成原因,以及经济特点和文化底蕴背后的历史背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台湾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台湾的魅力。

2.案例分析法:以台湾的经济发展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台湾经济特点的形成原因。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台湾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地图教学法:学会绘制台湾地图,提高学生地理信息获取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和文化底蕴;收集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台湾的基本情况;准备笔记本和画笔,用于记录和绘制地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台湾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台湾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品德与社会3、课时:第一课时二、教学活动课题活动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祖国的宝岛台湾》。

活动目标:1、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和丰富的资源,知道台湾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宝岛。

知道台湾的美丽富饶是人们千百年来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2、了解台湾的历史渊源,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根脉相连。

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激发学生热爱台湾的自豪之情,以及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信心和责任感。

活动重难点:1.重点: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和丰富的资源,知道台湾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宝岛;了解台湾的历史渊源,祖国大陆有地缘、血缘关系,,体会宝岛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祖国根脉相连。

2.难点: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深切感受台湾与祖国同祖同源,根脉相连,不可分割。

三、教材分析《祖国的宝岛台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祖国山和水》中的第三个主题,课文整合了台湾的地理概况、台湾的历史开发、台湾人民的社会生活、台湾的屈辱历史等教学内容,融合了热爱祖国宝岛台湾,渴盼台湾回归祖国怀抱的教育,较好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

四、教学活动准备预习教材内容,利用百度搜索收集与台湾有关的文字、图片、视频和历史故事等资料。

了解教学的重难点,确定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方法。

五、教学活动方法交流法,讲读法、观察法等。

激趣促学,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学生观察地图和师生互动,多角度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及美丽富饶,了解台湾自古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大陆和台湾同祖同源、根脉相连。

六、教学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谈话揭题。

1.小朋友们,你们有亲戚朋友或网友在台湾吗?(有的话让其简介台湾)2.小朋友们,你们去过台湾吗?(有去过的话让其简介台湾)3.小朋友们,你们想去台湾吗?(想)——那么请你们先谈谈自己了了解的台湾的情况吧,,(学生交流)师:很好。

同学们对台湾已经有所了解,但都只是了解了某一方面星星点点的东西。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台湾,去进一步的了解美丽的宝岛——台湾。

(板书课题后半部分:台湾)二、活动探究,了解认识台湾。

1.播放台湾宝岛风光片,欣赏台湾风光。

【百度视频】台湾宝岛风光/v-12b48f48-896f-11df-a7da-001e0bbafa7a.html学生交流,谈谈感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台湾在哪里出示百度地图,看看台湾与祖国哪个省最近?然后指导几名同学用地图自带的工具测量与大陆的距离(最远200千米,最近是平潭县至新竹130公里)。

【百度地图】卫星版/(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明白百度地图确实是能帮助我们学习的不可多得的好帮手,这种帮助会让我们终生受益。

)3.了解台湾岛的形成。

(1)学生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台湾的形成。

(2)各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3)教师小结: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远古时代,台湾岛与祖国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台湾岛才与祖国大陆分离。

台湾地区包括台湾岛及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岛、绿岛、蓝屿等几十座岛屿。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利用搜集的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百度视频】科学家详解台湾岛形成全过程/video/2414745.htm 4.周边岛屿师:台湾地处祖国东南沿海,形似一片芭蕉叶,是我国第一大岛。

周围还有一些小的岛屿。

出示台湾全岛并标注周边岛屿。

【百度地图】卫星版/5.学生欣赏美丽、富饶的台湾图片及视频。

【百度图片】台湾风光/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1&word=%C C%A8%CD%E5%B7%E7%B9%E2【百度视频】阿里山风光/u19/v_NDcxOTEzNTA.html【百度视频】日月潭风光/v/b/18170067-1366086610.html(设计意图:通过美妙绝伦的风光图片及视频资源,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如痴如醉的感觉。

)6.学生谈看后的感受。

(师板书:美丽)7.台湾岛的美称。

(1)老师把台湾的美称一个个说出来,如:米仓、东方粮库、水果之乡、森林之海、东方盐库、兰花王国、蝴蝶王国、鱼仓等。

领略台湾的“山高、林密、瀑多、岸奇”等。

(2)学生思考台湾为什么有这些别称?说出理由。

从这些别称中想象台湾是一个怎样的地方?(3)小组合作交流,描绘台湾的美丽富饶。

(4)代表发言。

(5)教师出示有关介绍台湾物产和风光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如:田间的水稻、甘蔗、果园、海摈树林、渔场等)【百度知道】台湾岛的美称/question/216992993.html?an=0&si=1(设计意图:通过文章、图片,明白台湾岛的美称的内涵,更加了解台湾的美丽与富饶。

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6)老师小结。

板书:富饶,完善课题内容:宝岛8.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人们千百年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师:我们惊叹宝岛台湾的美丽与富饶,这可是人们千百年来开发经营的结果。

台湾的早期开发,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融汇着我们民族的精神。

在中国的史籍记载中,台湾在战国时代称为“岛夷”,前后汉和三国时代称“东鲲”、“夷洲”,隋、唐以后称“流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的名称。

据古文献记载,中国大陆军民东渡台湾,垦拓、经营台湾岛,最早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

公元230年(三国吴黄龙二年),吴主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水军渡海到达台湾。

这是中国大陆居民利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开始。

吴人沈莹所著《临海水土志》中,就曾详细记载了当时台湾的生产和生活形态。

到了6世纪末、7世纪初的隋代,大陆和台湾的接触增多。

据载隋炀帝曾3次派人到台湾,“访察异俗”,“慰抚”当地居民。

是时,大陆和台湾已有贸易往来。

此后由唐到宋的600年间,大陆沿海人民,特别是福建泉州、漳州一带居民,为了躲避战乱兵祸,纷纷流入澎湖或迁至台湾,从事垦拓。

至南宋时,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有军民屯戍。

大陆和台湾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日渐频繁。

【百度百科】台湾岛历史沿革/view/102198.htm?hold=redirect(设计意图:这一版块教学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集中所在。

首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学生研读教材,在读一读中有所思考,从历史开发的长河中感受台湾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血脉相连,水乳交融。

)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开发台湾的故事?讲一讲。

板书:开发耕耘三.收获与交流。

师生总结回顾本课内容,完善课题板书:祖国的。

1、教师提出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祖国的宝岛台湾,那么,你们到底有了那些收获呢?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四.欣赏配乐诗朗诵《乡愁》。

设置下节课的悬念。

布置课外作业。

【百度视频】乡愁(诗朗诵)/u95/v_NjUxMDY2MjA.html 师:台湾,是祖国的宝岛,台湾,是世界版图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根脉相连,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还漂泊在祖国的怀抱以外。

“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别再四处飘泊。

”下节课,我们再继续探讨台湾与大陆根脉相连的关系,我们期盼着台湾宝岛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设计意图:巧妙渗透宝岛台湾曾经饱受磨难,为下节课设置一个悬念,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围绕台湾进行更广泛的自主学习,不但了解台湾的过去,还要了解台湾的现在,心系祖国统一大业,从小埋下为祖国统一做出不懈努力的种子。

)要求学生课后以“祖国宝岛在我心中”为主题制作一份手抄报,完成后同学间相互交流。

七、板书设计祖国的宝岛台湾美丽富饶开发耕耘八、教学反思《祖国的宝岛台湾》,是一篇政治意味很浓、对学生进行热爱爱国、盼望统一的经典品德课教材。

通过这篇教材,既要让学生认识祖国宝岛的秀丽美景,还要让学生了解它富饶的物产,更要让学生们受到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人民共同期盼着早日回归统一的思想教育效果。

作为生长在信息时代的小学五年级学生,应该说他们对台湾的了解是有很多渠道的,不能说他们就一概不知。

现在的青少年,认知世界的方式及水平,是有些让我们成年人出乎意料的,很多时候还会让我们成年人瞠目结舌。

真对这种现状,作为教者,就得摒弃一些传统的老办法,开创出一些新路子,才能引导学生们获得新知,接受道德品质教育,从面达到我们预设的教学活动目标。

“百度”搜索引擎的出现,为信息时代的教师们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资源呈现模式,掌握、使用好“百度”,老师们就会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在三尺讲台尽情开辟新的天地。

本节课,我充分发挥“百度”的作用,文字、图片、音乐、视频各种资源运用灵活,挥洒自如,课堂效果非常好,特别是百度卫星地图在课堂上的运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