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构造与识字教学

合集下载

汉字“六书”与识字教学

汉字“六书”与识字教学

浅议汉字“六书”与识字教学很多小学生都愿意学习数学,不愿意学习语文。

经了解调查多数是因为孩子对那些写不完的生字感到厌倦,“每个字都要一遍又一遍地写,还不一定记住!”“不如数学好学,几个数字一组合能演绎出无穷个问题来……”孩子们如是说。

笔者从教24年,对于汉字教学不但亲自讲过也听过无数次课。

教师方法很多,但我觉得最有价值的是运用“六书”造字法的思想来让学生学习汉字,其效果更佳!学生知“字”所以然,就不感到学习汉字是一种负担,而是通过学习汉字知道字形是汉字的灵魂,一撇一捺、一横一竖包容着无比丰富的信息量。

所以教师自觉地运用汉字构造的规律指导小学生识字,可以使学生在识字中逐渐掌握识字规律,形成识字能力,爱上语文;可以使教学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同时,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一、识记象形字——画其状物,从形见义对于汉字,曾有这样的说明:“文字本于图画,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

”由此可见,汉字是由图画衍生出来的。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指出:“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洁诎。

”作为象形字的教学,我们可以充分运用象形字还保留实物形态表示意思的特点,用图画和分析字形的方法,讲解字义,巩固字形,达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的教学目的。

这样的教学,形象直观生动,重点突出,而且这种经过理解的记忆可以长期保留在头脑中,并在需要时迅速提取。

如:“伞”字是一个象形字,教学时,我们可以在学生认读之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个“伞”字的模样和我们用的雨伞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通过观察可以说出:上面的“人”字就像伞布,像伞打开的样子。

教师可以随手画出其形状,然后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那下面的部分像什么呢?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可以说出:中间的一长竖像伞柄,一点、一撇、一横像伞的骨架。

教师画出伞柄和伞的骨架,然后总结: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这真的像一把雨伞。

这就是“伞”字,看到它,我们就可以联想到伞的样子。

浅谈字理识字教学的几种方法

浅谈字理识字教学的几种方法

浅谈字理识字教学的几种方法一、整体教学法整体教学法是一种将字理识字教学融入到整体教学中的方法。

它重点强调了在掌握整个汉字的基础上,逐步延伸到字的结构构造、字与字的构成规律等。

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强调整体,通过整体的认读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对字的认知。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展示汉字的整体形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感知来感悟字的内涵和形式美,并在这种感悟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引导。

在整体教学中,教师既可以通过对汉字形态的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进行认读,也可以通过拼音和联想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发音和意义。

通过这种整体的、综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在感悟中领悟字的结构和内涵,从而对字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

二、分解教学法分解教学法是一种将文字识别和字理解分解开来进行教学的方法。

它强调了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掌握每一个汉字的结构和发音,然后再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字的内涵和应用。

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逐步分解,通过对每一个汉字的分解教学,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对字的认知。

三、联想教学法四、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具体情景和实际活动来进行字理识字教学的方法。

它强调了在实际的情景中,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演绎等方式帮助学生认知汉字。

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情景感知,通过具体情景和实际活动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汉字。

字理识字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联想能力,让学生在掌握汉字的基础知识的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创造能力。

相信随着教师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字理识字教学会越来越丰富、有效,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和发展带来更多的帮助和启发。

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与小学识字教学

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与小学识字教学

1 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及其认知规 律与识字教学研究的理论依据
汉字的形、声、义三位一体(极个别汉字除外), 对汉字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与小学识字教学研究 一般应有字形、字音和字义三个方面,但研究者更 注重探讨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与小 学识字教学,这是具有理论依据的。 1.1汉字的定义殛其表意性 1.1.1汉字的定义及其表意性
收稿日期:2001—08—20 基金项目:宁渡大学人才科研启动基金。
92
万方数据
第l期
陈传锋,等: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与小学识字教学
说,在“字”这个层面,只有汉字的“形”才有表意功 能。正因为汉字字形与字义的关系是直接的、紧密 的,与字音的关系是间接的、疏远的,汉字才具有一 定的超方言性【“。我国幅员广大,人口众多,长期 以来虽然一直存在着方言分岐,却依然可以通过字 形大致了解其义。 1.1.2汉字的“拼形”特点
CHEN Chuan—fen91,DoNG Xiao—yu2,XU Yin3
(1 NorrnaI【二0lIegc,Ningbo Universioy,Ningbo.zhqIanE 31521l,China; 2 Southwcst China N0rmal Univcrsioy.Bcipei,Ch叽gqlng 400715,China; 3 centraI Primary Sc}100l of Jlangbel,Ningbo,z hejlang 315211,Ch}na) Abstract:T}1Is paper summarized the theoretic basi5 of the 1iteracy teac hing ways ba5ed on Lhe∞n— structional characte—stics and cognitive rules of Chinese characters,analyzed the characIe“stics()f dirferen【li Leracy Leaching ways m primary 5chools,and put forward a new literacy teachmg way fo— cused on the structural symmetry and cognitive rule of structurally symmetrical Chinese chasrac忙rs Key words:Chmese chara吼er;cognjtion;lltera。y【teachi“g

初识汉字小学一年级语文说课稿

初识汉字小学一年级语文说课稿

初识汉字小学一年级语文说课稿汉字,作为我国独有的文字系统,在世界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力。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初识汉字无疑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篇说课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三、教学内容和方法。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来源于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汉字启蒙》第一单元,重点介绍汉字的基本构造和一些简单的汉字。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汉字的形状和含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字词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汉字的基本构造,掌握一些简单的汉字的写法和意义,例如“人”、“口”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初识汉字,激发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引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中国古代文字发展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好奇心。

(2)呈现:通过导入一些简单的汉字,如“人”、“口”等,在黑板上写出汉字的形状,并解释其基本构造。

(3)巩固: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课堂活动,如“找一找”、“连一连”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汉字。

(4)拓展: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汉字并进行书写练习。

2. 教学方法(1)情境法:通过展示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亲自动手书写汉字。

(3)游戏法:将学习活动与游戏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激励法:对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表现进行及时的肯定和奖励。

通过以上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汉字,掌握一些基本的汉字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字词意识。

同时,通过情境法、操作法和游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力和激发创造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初步认识到汉字的奥秘和美丽,从而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同时,也为今后的汉字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引用一句名言作为结束语:“学习汉字如登高山,知音为伴更觉攀。

一年级语文认识汉字汉字基础认知教案

一年级语文认识汉字汉字基础认知教案

一年级语文认识汉字汉字基础认知教案一、引言语言文字是人类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而汉字又是中文的基础,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汉字的基础认知至关重要。

本文将根据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需求,设计一份针对一年级学生的汉字基础认知教案,帮助他们建立对汉字的基本认识,并培养对汉字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认识并书写10个常见的汉字。

2. 了解汉字的基本结构和演变。

3. 掌握10个汉字的拼音发音及基本意义。

4. 培养对汉字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一年级语文教材。

2. 板书:教师可提前准备好相应的汉字,以及相关的拼音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汉字的图片或使用卡片的方式,让学生猜测这些汉字的意思,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认识汉字的基本结构教师可以以一个简单的汉字为例,如“人”,向学生介绍汉字的基本构造。

通过示范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以及这些笔画的书写顺序。

3. 学习常见汉字教师可选择一些常见的汉字,如“大、小、山、水、火、木”等,通过逐个展示并解释这些汉字的拼音发音和基本意义,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字的书写方法。

4. 汉字演变与历史文化教师可以介绍一些有趣的汉字演变的故事,如“马”字的演变、象形字的由来等,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激发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

5. 巩固与拓展教师可设计一些练习,如看图写字、拼音配对、字音辨析等,巩固学生对汉字的基本认知。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自行寻找身边的汉字,扩展他们的汉字识读范围。

6. 结束教师可通过游戏、竞赛等方式结束本堂课,激励学生学习汉字。

五、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听写成绩等方式进行评价,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提高他们学习成果的自我认知和价值感。

六、教学反思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该对本堂课进行全面的反思和总结。

检查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内容是否有逻辑性和连贯性,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以便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

(2024年)大班语言教案《汉字的结构》

(2024年)大班语言教案《汉字的结构》

16
上下结构类型及特点
上下相等
上下两部分笔画大致相等,如“草”、“黄 ”等字。
上宽下窄
上部分笔画较多,下部分笔画较少,如“音 ”、“香”等字。
2024/3/26
上窄下宽
上部分笔画较少,下部分笔画较多,如“青 ”、“春”等字。
上短下长
上部分笔画较短,下部分笔画较长,如“美 ”、“高”等字。
17
包围结构类型及特点
表达交流能力
学生能够自我评价表达交流能力 ,分享自己在课堂讨论、小组合
作等环节中的表现和收获。
2024/3/26
25
家长参与课堂互动环节
2024/3/26
家长观摩课堂
01
邀请家长进入课堂观摩,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增强家
校互动和合作。
家长参与讨论
02
鼓励家长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经验,为孩子提供
全包围
四周被包围,中间为封闭空间,如“ 国”、“园”等字。
半包围
只有一部分被包围,另一部分开放, 如“区”、“医”等字。
2024/3/26
三面包围
上、左、右三面被包围,下面开放, 如“同”、“问”等字。
两面包围
只有两面被包围,其他两面开放,如 “句”、“匆”等字。
18
05
汉字书写技巧与规范
2024/3/26
8
书写顺序及规则讲解
先横后竖
在书写汉字时,一般先 写横画,再写竖画。
2024/3/26
先撇后捺
如果汉字中有撇和捺的 笔画,通常先写撇,再
写捺。
从上到下
从左到右
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书 写汉字,先写上面的部 分,再写下面的部分。
9

小学语文教案学习识字的基本方法

小学语文教案学习识字的基本方法

小学语文教案学习识字的基本方法学习语文,识字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内容。

只有掌握了足够多的词汇量,孩子才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表达自己的思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小学语文教案中常用的学习识字的基本方法。

一、拆字法拆字法是指将一个字拆分成一个个组成部分来记忆。

在教学中,可以先教孩子学习汉字的基本部首,再通过组合认识整个字的含义。

例如,教学“水”字时,先教孩子“三点水”的含义,然后再组合成“水”字。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汉字的形状,还能加深对字义的理解,提高记忆效果。

二、结构法结构法是指通过观察字的构造和笔画的顺序来记忆词汇。

汉字的结构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通过教孩子观察和比较汉字的构造,可以帮助他们系统地记忆汉字。

例如,教学“门”字时,可以告诉学生它是由两个“丨”构成的,而“开”字是在“门”字的基础上加上“口”的。

通过类似的比较和构造,学生可以初步掌握汉字的结构规律,更好地记忆词汇。

三、多读多写法多读多写法是指通过多次的阅读和书写来巩固和记忆词汇。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文章、课文背诵等活动,让学生多次接触和听到不同的单词,并引导他们从中理解词义和上下文的关系。

此外,在课下,学生可以通过课文跟读、写字练习等方式,加深对词汇的记忆和应用。

多读多写的方法可以巩固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四、词语搭配法词语搭配法是指将一些常用的词语进行搭配记忆。

在教学中,可以将一些常见的形容词、动词和名词进行配对,让学生记忆。

例如,教学“大树”时,可以让学生记忆“大石头”、“大山”等类似的搭配词组。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掌握不同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总之,学习语文,识字是基础也是关键。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拆字法、结构法、多读多写法和词语搭配法等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识字。

通过合理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和扩大他们的词汇量,从而更好地应对语文学习的挑战。

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与小学识字教学

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与小学识字教学

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与小学识字教学一、本文概述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独特载体,其字形结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在汉字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特别是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理解并应用这些特点与规律,对于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培养汉字学习兴趣以及深化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分析汉字认知的基本规律,并结合小学识字教学的实际,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我们将首先概述汉字的基本结构类型和特点,然后探讨汉字认知的心理过程和记忆规律,最后结合小学识字教学的实践,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为小学识字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用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汉字学习成效。

二、汉字字形结构的特点汉字作为世界上独特的文字体系,其字形结构具有鲜明的特点。

这些特点不仅反映了汉字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内涵,也对小学识字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方块结构:汉字的基本单位是笔画,这些笔画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方块状的字形。

这种方块结构使得每个汉字都具有明确的边界,有利于视觉识别和记忆。

构字元素:汉字由不同的构字元素(如部首、偏旁等)组成。

这些元素往往具有特定的意义或功能,能够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汉字。

例如,“木”字旁通常与树木、植物等概念相关。

层次性:汉字的字形结构具有层次性,即一个汉字可以由多个更简单的汉字或构字元素组成。

这种层次性使得汉字学习具有渐进性和系统性,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

意义与形体的关联:很多汉字的字形与其意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联。

例如,“休”字由“人”和“木”组成,形象地表示了人在树下休息的场景。

这种意义与形体的关联有助于学习者理解和记忆汉字。

异体字与简化字:汉字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演变和简化,形成了许多异体字和简化字。

这些不同形态的字形反映了汉字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也增加了汉字学习的复杂性。

汉字的字形结构具有方块结构、构字元素、层次性、意义与形体的关联以及异体字与简化字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汉字学习既具有挑战性又富有趣味性。

字源识字教学的三种方法

字源识字教学的三种方法

字源识字教学的三种方法一、常见构字技巧,运用渗透法字源识字中,象形、指事、会意或是形声字,都是常见的字源构字方法,针对这些常见的构字技巧,运用字源识字教学时,可以采取渗透法,实施识字教学,让学生掌握一类汉字的构字技巧和规律。

依托渗透字源构字技巧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握这些常见的构字方法,了解这些类型的汉字是如何演变、发展起来的,在掌握构字方法后,就能掌握识字技巧,发展识字能力,举一反三,迁移类比,一下子掌握一类汉字,实现高效识字,也有效发展学生的识字能力。

如象形字的认识,教师可以渗透构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构字方法,从而掌握一类汉字的学习方法。

“目、日、月、羊、鸟、禾、火、伞”等都是象形字,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和视频,展示这些汉字的实物图片,再慢慢展示实物演变为甲骨文、小篆、汉隶,最后到楷书的图片。

依托图片的观察、欣赏,学生能逐步认识到这些汉字的演变过程,基于形象思维,了解和掌握象形字的构字技巧。

又如《操场上》识字教学时,教师渗透形声字构字技巧,实施汉字教学,“拍、打、拔”,“跑、踢、跳”是两组形声字,学生看到偏旁“手”就知道跟“手”有关,“足”跟“脚”有关。

另外,“指事字”方面,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通过添加、减少笔画或符号构造而成汉字,有“上、下、本、朱”等。

渗透构字技巧的教学法,学生基于构字技巧能掌握识字即能,逐步有效发展识字能力。

二、易错形近汉字,运用比较法除了以上常见的四类构字方法,汉字中还有很多汉字“长得很像”,也就是形近字,对于形近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来认识和记忆汉字,让学生了解这些汉字之间存在的区别与联系,从根本上了解这是几个不同的汉字,有不同的意思和含义,促进学生正确记忆、分析,提升识字学习的质量。

对比整体。

针对会意字、象形字组成的形近字,可以将这些汉字从整体进行比较,包括比较它们的音、形、义各个方面,特别是比较后面两项内容。

因为很多形近字在字形上相近,汉字的含义却存在很大差别,需要引导学生区别这些汉字形状上的差异,比较字形,再区分字义。

汉字结构教案

汉字结构教案

汉字结构教案汉字结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的基本结构、构造和演变过程。

2.学会用笔画、部首、偏旁等分类方法认识汉字。

3.掌握汉字的基本读写方法,提高汉字的识字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汉字的基本结构和常用笔画。

2.基本部首、偏旁和组词方法。

3.常用汉字的读写方法。

三、教学难点
1.部首、偏旁和组词的多样性。

2.汉字笔画的基本规律。

3.汉字写作技巧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汉字的结构和演变
1.教师介绍汉字的起源、结构和演变过程。

2.学生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资料了解汉字的演变历史。

3.学生讲解汉字结构的基本要素:横、竖、撇、捺、点、提、钩、折等。

第二课、汉字的分类方法
1.教师讲解汉字的分类方法:部首、偏旁、组词等。

2.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部首、偏旁、组词练习。

3.通过游戏、绘画等活动,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分类方法。

第三课、汉字的读写方法
1.教师讲解汉字的读写方法:造字音节、整体认读、构词法等。

2.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读写训练。

3.通过游戏、拼字等活动,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汉字的读写方法。

五、教学评价
1.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小组合作互评。

2.针对学生的需要,进行个别辅导。

3.通过测试、考试等方式进行总体评价,以反映教学效果。

一年级语文教案:认识汉字

一年级语文教案:认识汉字

一年级语文教案:认识汉字认识汉字一、教学内容:认识汉字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基本汉字的构成、部首及其意义等。

2.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笔画的书写规范及常用笔画的组合方法。

3.学生通过认识汉字的学习,能够初步提高自己的汉字写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初步认识基本汉字的构成、部首及其意义等。

2.难点:初步掌握笔画的书写规范及常用笔画的组合方法。

四、教学方法:1.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图片、动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汉字的构成、部首等。

2.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字形、义项等多方面的了解,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并能够初步提高自己的汉字写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幼儿园的联课,类比常用生活中的画面及界定,比如窗户、房子等,让孩子们从生活实践出发,了解到汉字是我们生活中的要组成部分,汉字是用来书写说话的,没有汉字,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枯燥乏味。

2.概念认识(10分钟)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基本汉字的构成、部首及其意义等,让学生知道汉字的本质和重要性。

教师可通过图片、动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汉字的构成、部首等。

3.书写规范(15分钟)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笔画的书写规范及常用笔画的组合方法。

教师可通过示范、指导等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常用笔画并反复书写。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练习本,让学生自主练习。

4.汉字识别及写作练习(25分钟)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基本汉字的构成、部首及其意义等,让学生通过字形、义项等多方面的了解,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对汉字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让学生进行汉字写作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汉字写作能力。

5.总结(5分钟)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概括书写规范及常用笔画的组合方法,巩固学生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通过以上教学过程的实践,我认为在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图片、动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汉字的构成、部首等,同时也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汉字写作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汉字写作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能够获得乐趣,又能够提高自身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认识汉字的基本构造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认识汉字的基本构造

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如何认识汉字的基本构造。

而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而言,字是他们认识和掌握汉语的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旨在通过认识字的构造,让孩子们掌握汉字的基本知识,进而提高他们的汉语书写和阅读能力。

一、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1、了解汉字的基本构造: 边旁、上下结构和部首的概念以及其构成的方法。

2、学会如何听写、认读和写汉字,并能熟练掌握一定量的常用汉字。

3、理解字形、音形、义形之间的关系,增强汉语的语感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认识汉字的构造本单元的首要任务就是介绍汉字的构造,包括边旁、上下结构和部首的概念,以及这些构造的作用和特点。

(1)边旁:边旁是构成汉字的一个重要要素。

它们在汉字中的位置是左边、右边、上边、下边,或者是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等。

边旁的作用是帮助读者认识一个字的意思、音形或者义形。

最常见的边旁包括“木”、“口”、“人”等。

(2)上下结构:除了边旁,另一个汉字构造的形式是上下结构。

这种结构是指一个汉字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

有些上下结构的汉字的上下部分是相似的,例如“人”字和“入”字;而有些则是相互对立的,例如“上”字和“下”字。

这种构造的作用也是方便读者识别汉字和理解其意思。

(3)部首:部首是指汉字中最常见的构造元素,也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

部首是汉字中已有部分的组合,如“木”就是一种“木头偏旁”。

部首的作用是协助读者分辨汉字和了解它的意思。

例如,“木”、“枝”、“杆”、“棕”等都是由“木”部首构成。

2、汉字的认识和写作本单元还将教学生如何听写、认读和写汉字,以及正确书写字形和高频实词的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观察字形、比较字音、联想意义、组合使用等。

(1)观察字形:观察字形是一种较为直接和常用的认识汉字的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了解汉字的构造和基本意义。

例如,“树”字中间有一个“木”旁,就可以看出它与树有关。

(2)比较字音:比较字音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汉字的方法。

遵循字理,探究识字教学策略

遵循字理,探究识字教学策略

遵循字理,探究识字教学策略遵循字理是指按照字的结构、构造和字形规律,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

这种教学策略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认识字,并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遵循字理的识字教学策略:
1. 字母拆分法:将复杂的字形拆分成较为简单的字母,教导学生认识每个部分的字母,然后逐部分组合,最终认识整个字形。

2. 声母韵母拆分法:将汉字的发音分成声母和韵母两个部分,教导学生先认识声母和韵母的发音,然后将它们组合在一起,认识整个字的发音。

3. 部首辅助法:将复杂的字形拆分成部首和其他部分,教导学生认识每个部分的意义和发音,然后通过部首的辅助作用,帮助学生记忆和识别字形。

4. 字音字形结合法:将字的发音和字形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强调字形和发音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字音和字形的联系,从而更好地记忆和识别字。

5. 字形比较法:将容易混淆的字形进行比较,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它们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帮助他们辨认和记忆这些字。

6. 识字游戏法:通过各种游戏形式,如拼字游戏、找出不同的字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

遵循字理的识字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字的
结构、构造和字形规律,从而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策略,并结
合教材和教学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练习。

识字教学方法与技巧

识字教学方法与技巧

识字教学方法与技巧字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识字能力对于语言的学习和沟通至关重要。

而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教授学生识字,是广大教师需要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识字教学方法与技巧,希望能为教师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整体法整体法是最早被广泛应用的一种识字方法。

它通过将字按照形状相似的特点进行分类,帮助学生记忆和识别字形。

比如,可以将具有“田”字旁的字归为一类,再将带有“口”字旁的字归为另一类,以此类推。

这种方法适合初学者,特别是幼儿,能够帮助他们较快地识别和记忆字形。

同时,整体法还可以结合图片或单词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字的意义。

二、拆分法拆分法是一种将字按照构造部件进行分解的识字方法。

例如,“学”字可以拆分为“子”和“心”,而“字”字可以拆分为“子”和“字头”。

通过拆分字的各个部件,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字的结构和意义,并减少记忆的难度。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画图或使用拼字卡片等方式让学生进行拆分和组合,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

三、音形结合法音形结合法将字的发音和字形联系起来,帮助学生通过关联记忆的方式进行识字。

这种方法常用于拼音文字的教学。

例如,在学习拼音字母时,可以通过发音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字母的形状和发音规则。

同时,可以通过以字母开头的单词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字母的拼写和发音来识别字词。

这种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发音和听力技能,提高了他们的识字速度。

四、词汇联想法词汇联想法是一种通过与学生已有的词汇进行联系来教授新字的方法。

在教学中,可以将新字与学生已经熟悉的词汇进行关联,通过类比和联想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和识别字。

例如,当学习新的汉字时,可以找出与该字同音或者意义相近的已知词汇进行对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字的意义。

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并加深他们对字词的理解和记忆。

五、多媒体教学法随着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法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通过使用电子板书、教学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能够为学生呈现更生动、直观的识字教学内容。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认识汉字学习基本的笔和发音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认识汉字学习基本的笔和发音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认识汉字学习基本的笔和发音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准确地认识汉字,学习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发音。

二、教学重点1. 认识汉字的基本形状和结构。

2. 学习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发音。

三、教学准备1. 汉字书写本、铅笔、橡皮。

2. 认识汉字的图片和教具。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与学生互动,引发他们对汉字的兴趣。

2. 出示一些常见汉字的图片,让学生猜猜它们是什么字。

3. 引导学生逐个认识这些汉字,并帮助他们理解汉字的基本形状和结构。

Step 2. 学习汉字的基本笔画1. 出示汉字书写本,给学生展示一些常用汉字的笔画顺序。

2. 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

3. 学生进行模仿书写,并纠正错误。

Step 3. 学习汉字的发音1. 出示一个汉字,并读出它的发音。

2. 引导学生仔细听音,然后重复发音。

3. 分组进行发音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Step 4. 练习与巩固1. 学生自行选择一些已学汉字进行书写训练。

2.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的书写,及时纠正错误。

3. 通过竞赛形式,让学生展示他们的书写成果。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导入和互动,激发了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

通过示范、讲解和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发音。

在练习与巩固环节,通过竞赛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整节课紧凑有序,学生表现积极,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多读汉字,增强字词的理解与记忆。

2. 每日课后指定一些汉字进行书写训练,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

3.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环境,寻找并书写汉字。

4. 引导学生欣赏汉字的美,培养对汉字的浓厚兴趣。

二年级字理识字教学案例

二年级字理识字教学案例

二年级字理识字教学案例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材中的部分生字,如“日”“月”“明”“休”等。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字理识字的方法,了解汉字的构造原理,准确认读和书写生字。

2. 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掌握字理识字的基本方法,如象形、会意等。

2. 正确认读和书写本节课的生字。

(二)教学难点。

1. 理解会意字的组合意义,如“明”由“日”和“月”组合,表示明亮。

2. 能够运用字理识字的方法自主学习新的生字。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1. 展示一些简单的象形文字图片,如古代的“日”(一个圆圈中间加一点)、“月”(弯弯的月牙形状),问学生是否能猜出是什么字。

2.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象形文字与现在汉字的相似之处,从而引出字理识字的概念。

(二)新授(20分钟)1. 象形字教学(以“日”“月”为例)讲解“日”字。

- 展示“日”字的甲骨文图片,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

告诉学生这一点表示太阳的中心,这个圆形就像太阳的形状。

- 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看到的太阳的样子,加深对“日”字字形的理解。

- 教师示范书写“日”字,强调书写的笔顺:先外后里再封口。

- 让学生书空练习,然后在本子上写3个“日”字。

讲解“月”字。

- 出示“月”字的甲骨文,像一弯月牙的形状。

- 提问学生什么时候能看到这样弯弯的月亮,让学生感受“月”字与生活的联系。

- 教师在黑板上范写“月”字,提醒学生注意“月”字的两横写法(横折钩的横较短,里面的横画靠近横折钩的横)。

- 学生进行书空和书写练习,写3个“月”字。

2. 会意字教学(以“明”“休”为例)讲解“明”字。

- 在黑板上分别写出“日”和“月”字,然后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变成“明”字。

- 提问学生:“日”代表太阳,“月”代表月亮,太阳和月亮都能给我们带来光明,那这个“明”字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理解“明”就是明亮的意思。

一年级语文教案认识汉字基础

一年级语文教案认识汉字基础

一年级语文教案认识汉字基础一年级语文教案 - 认识汉字基础教学目标:1. 通过活动与游戏,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2. 帮助学生认知汉字的基础构架与基本笔画顺序。

3.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思维逻辑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汉字的基本构造和基本笔画顺序。

2. 让学生通过练习写汉字,提高其书写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与汉字相关的图片、课本、笔、纸等教学材料。

2. 教师制作幻灯片或展示板,展示汉字的基本构造和基本笔画顺序。

教学过程:引入:1. 使用幻灯片或展示板,展示一些常见的汉字,如“人、山、水、木、火”等。

2. 鼓励学生观察图片中的汉字,并尝试猜测、描述汉字的结构特征。

讲解汉字的构造和笔画顺序:1. 通过图片、幻灯片或展示板,向学生展示汉字的基本构造和基本笔画顺序。

示范一些常见的汉字,并引导学生观察。

2. 强调汉字是由基本构造和基本笔画组成的,每个基本构造和笔画都有规定的书写顺序。

3. 请学生跟着教师的示范,用手指或笔,按照正确的顺序模仿书写汉字的基本构造和基本笔画。

练习认写汉字:1. 引导学生大声朗读汉字的拼音,并注意字音的发音特点。

2. 教师逐字展示汉字,并请学生跟读。

3. 老师示范写汉字,学生跟着一起写,并纠正学生的书写错误。

4. 给学生分发纸和笔,让学生在纸上反复练习写汉字。

5. 随机抽取几个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书写成果,并互相评价。

巩固与拓展:1. 教师与学生一起玩游戏,如“汉字接龙”或“识字比赛”,巩固学生的汉字认知能力。

2. 鼓励学生主动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汉字,并尝试用手指或笔在空中书写。

总结:1. 回顾教学内容,强调汉字的基本构造和基本笔画顺序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每天反复练习写几个汉字,提高书写的准确性和书写速度。

3. 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与热爱,并鼓励他们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想法和创意。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一年级的学生将能够了解和认识汉字的基础构造与基本笔画顺序。

小学语文教案二——识字有妙招

小学语文教案二——识字有妙招

小学语文教案二——识字有妙招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习语文的关键时期,其中识字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如何让孩子快速识字、记忆牢固是家长和老师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教案将介绍一些有效的识字方法,辅助孩子提高识字能力。

一、认识汉字的构造教育家周有光先生曾说:“了解汉字的构造,能让孩子识字事半功倍。

”汉字构造简单分为几种基本构造,孩子只要学会了这些基本构造,再根据它们的组合形成汉字,识字将会变得轻松简单。

例如,汉字“土”字的构造是一个表示地面的“一”加上三笔表示土石的“”构成。

学会汉字的构造和构词规律可以帮助孩子从字形、音形、意义等方面深入思考,掌握汉字的内在规律,提高识字速度和效率。

二、辨别汉字的同、异形字汉字是非常复杂的语言符号,同样的字母组合可能有不同的汉字对应。

例如,字母组合“bei”可以对应“背”、“北”、“倍”、“被”、“辈”等多个汉字。

对于孩子来说,不同汉字难以记忆,同时不同的汉字有时还会产生歧义。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教孩子如何辨别同形异义字和多音字,例如“芮”字,有“Ruì”和“Róu”的读音。

在教育孩子认识新的汉字时,可以预留出一些学习时间去辨别同形异义字和多音字,以避免出现混淆重读的情况发生。

三、想象和联想孩子们的认识方式是多样的,他们只有在感性认知和思维认知两个方面都达到一定层次的时候,才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汉字。

一种有趣的识字方法是利用联想来帮助孩子记忆汉字。

例如,“瓠”、“忽”、“怙”和“恃”四字相似,可以用“瓠迫怙恃”来记忆,并加以利用语文教材中的生动的图画、文字描写来进行丰富的联想,帮助孩子更好地记忆识字。

四、利用字典和拼音字典是识字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孩子查阅生字的音、形、义等多方面的信息。

在字典的帮助下,可以帮助孩子认识更多的汉字,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

在识字的过程中,拼音功不可没有。

拼音是汉字拼读的重要工具,通过学习拼音,孩子可以更快地识别和记忆生疏的汉字。

语文一年级教案认识与基础汉字

语文一年级教案认识与基础汉字

语文一年级教案认识与基础汉字一、教案认识教案是教师为了指导教学活动而编写的一种教学计划。

它是一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指导手册,用于规划教学内容、目标、方法和评估等方面的内容,起到指导和激励学生学习的作用。

二、基础汉字教学目标1. 认识基础汉字:教师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础汉字的形状、音节和意义,帮助学生认识和记忆汉字。

2. 理解基础汉字的构造:教师通过分析和解释基础汉字的构造部分,帮助学生理解字的组成原理,提高他们的汉字辨析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基础汉字的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对基础汉字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汉字的欲望。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基础汉字的形状和音节。

2. 帮助学生理解基础汉字的意义和构造。

四、教学准备1.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挂图、幻灯片等。

2. 学具:汉字卡片、汉字书籍、学习笔记等。

3. 教材:一年级语文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 老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出发,引导他们谈论和描述身边的事物或人物,以此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 老师可以展示一些基础汉字的图片或卡片,让学生尝试猜测汉字的音节或意义。

2. 感知基础汉字的形状和音节- 老师通过幻灯片或挂图展示一些常见的基础汉字,让学生观察并模仿其书写形状。

- 老师可以以汉字的音节为导向,让学生用口语及书写的方式模仿汉字的发音和形状。

3. 理解基础汉字的意义和构造-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基础汉字的部首、偏旁和整体结构来理解汉字的意义。

- 老师可以借助教材或汉字书籍,让学生自主探索基础汉字的构造和意义,并引导他们进行互动讨论。

4. 实践与巩固-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基础汉字相关的游戏或活动,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内容。

-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互相展示和交流所学的基础汉字知识。

六、教学延伸1. 拓展基础汉字的学习:通过阅读绘本、识字游戏等形式,继续增加学生的基础汉字词汇量。

2. 引导学生学会书写基础汉字:练习基础汉字的正确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汉字书写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內形外聲 聞:《說文· 耳部》:“聞,知聞也。从耳,門 聲。” 訇:《說文· 言部》:“訇,騃言聲。从言,勻 省聲。” 風:《說文· 虫部》:“風,八風也。……从虫, 凡聲。” 輿:《說文· 車部》:“輿,車輿也。从車,舁 聲。”




(六)外形內聲 鬬:《說文· 鬥部》:“鬬,遇也。从鬥,斲 聲。” 罔:《說文· 网部》:“罔,網或 从亡。”按: 从亡聲。 圓:《說文· 囗部》:“圓,圜全也。从囗,員 聲。” 病:《說文· 疒部》:“病,疾加也。从疒,丙 聲。”
衣:《說文· 衣部》:“衣,依也。上曰衣, 下曰裳。象覆二人之形。”——許慎解 “衣”字 爲象形是,謂象覆二人之形非。 “衣”象上衣之形。 弓:《說文· 弓部》:“弓,以近窮遠。象 形。” 行:《說文· 行部》:“行,人之步趨也, 从彳从亍。”——許慎說非。据甲骨文、 金文,“行”皆象道路之形。羅振玉 《殷虛書契考釋》:“行象四達之衢, 人之所行也。”


有些指事字則是採用象徵性的符號來表 示。例如數字“一”“二”“三”就分 別用一畫兩畫三畫來表示。還有一些是 用事物的形象來指示一種意象。例如: 高:《說文· 高部》:“高,崇也,象臺 觀高之形。”按:“高”甲骨文作,象 高臺之形,但是它是用高臺的物象來指 示“高崇”的意義。



小:《說文· 小部》:“小,物之微也。从八, 丨見而分之。”——“小”甲骨文作,象細小 的沙粒之形,用細小的沙粒之形來指示“細小” 的意義。許慎對此字的字形分析是錯誤的。 大:《說文· 大部》:“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故大象人形。”——“大”甲骨文作,象高大 的人形,它是用大人的形象來指示大小之“大” 的意義。 以上這些字《說文》均不認爲是指事字,或歸 入象形,或歸入會意,皆非。




(三)上形下聲 節:《說文· 竹部》:“節,从竹,即 聲。” 霽:《說文· 雨部》:“霽,从雨,齊 聲。” 空:《說文· 穴部》:“空,竅也。从穴, 工聲。” 扉:《說文· 戶部》:“扉,戶扇也。从 戶,非聲。”




(四)下形上聲 基:《說文· 土部》:“基,牆始也。从土,其 聲。” 蜃:《說文· 虫部》:“蜃,雉入海化爲蜃。从 虫,辰聲。” 摹:《說文· 手部》:“摹,規也。从手,莫 聲。” 辜:《說文· 辛部》:“辜,罪也。从辛,古 聲。”




兵:《說文· 廾部》:“兵,械也。从廾, 持斤並力之皃。”——廾字小篆作,象 兩隻手形。 益:《說文· 皿部》:“益,饒也。 从 水、皿。皿益之意也。” 逐:《說文· 辵部》:“逐,追也。 从 辵从豚省。” 秉:《說文· 又部》:“秉,禾束也。 从又持禾。”——“又”字小篆作,象一 隻手形。
指事字

(二)指事字


指事字有些是在象形字上加特定的標 記,正如許慎所說,“視而可識,察而 見義”,需要仔細觀察才能明白其意義。 例如: 上:《說文· 上部》:“上,高也。…… 指事也。” 下:《說文· 上部》:“下,底也。指 事。”



刃:《說文· 刀部》:“刃,刀堅也。象刀有刃 之形。”——許慎字形分析非。據甲骨文、金 文形體,“刃”字當 爲指事字,“丶”爲指 事符號,指明刀刃所在。 亦:《說文· 亦部》:“亦,人之臂亦也。 从 大,象兩亦之形。”——許慎字形分析有誤, 此 爲指事字,“大”爲人形,兩點分指腋下。 本:《說文· 木部》:“本,木下曰本。 从木, 一在其下。”徐鍇曰:“一,記其處也。”




采:《說文· 木部》:“采,捋取也。 从木从爪。” 北:《說文· 北部》:“北,乖也。 从 二人相背。” 休:《說文· 人部》:“休,息止也。 从人依木。” 解:《說文· 角部》:“解,判也。 从 刀判牛角。”——本義是解剖、分解。

在商、周時期,會意字一般都是用意符的形象 會合成義的,可以稱之爲合形成義。如“莫” 用“日”和“茻(mǎng)”兩個象形字構成, 顯示出“日在茻中”,從而體會出“傍晚”的 意義(“莫”即“暮”的本字)。後來也有一些 會意字是用意符的意義會合成義,可以稱之爲 合義成義。如“少力”爲“劣”“不正”爲 “歪”“不用”爲“甭”等。從造字的角度講, 合形會意的能産性要比合義成義的能産性大得 多。
(一)象形字 象形字是描摹事物的形象,使人一看就能 瞭解字的意義。例如: 女:《說文· 女部》:“女,婦人也。象 形。” 心:《說文· 心部》:“心,人心,土藏, 在身之中。象形。” 牛:《說文· 牛部》:“牛,大牲也。牛, 件也,件,事理也。象角頭三、封尾之 形。”
羊:《說文· 羊部》:“羊,祥也。 从 (guǎ),象頭角足尾之形。” 車:《說文· 車部》:“車,輿輪之總 名,夏后時奚仲所造。象形。” 冊:《說文· 冊部》:“冊,符命也。 諸侯進受於王也。象其札一長一短、 中有二編之形。”



上面所說是形聲字的一般情況,還有一 些特殊情況。有些形聲字的形旁或聲旁 偏在一個角落,例如: 《說文· 馬部》:“騰,从馬,朕聲。” 《說文· 禾部》:“穎,从禾,頃聲。” 《說文· 辵部》:“徙,从辵,止聲。”



有些形聲字的形旁和聲旁相互穿插,例 如: 《說文· 辵部》:“隨,从辵,隋聲。” 《說文· 部》:“游,从,汓聲。” 有些形聲字的表意符號不止一個,例如: 《說文· 宀部》:“寶,从宀,从王 (玉),从貝,缶聲。”
假借字

語言的某個語素沒有專門爲它造字, 書寫的時候借用另一個同音字來表 示,這樣的字就是假借字。有些字 被假借表示另一個語素,而表示其 本義的時候反而極少,以致於後人 往往不知道它們的本義是什么了。


我:《說文· 我部》:“我,施身自謂也。”按: 許慎之說非。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契 文‘我’象兵器之形。以其柲(引者按:字音 bì ,古代兵器的柄)似戈,故與戈同,非 从戈 也。……卜辭均假爲施身自謂之詞。” 其:《說文· 箕部》:“箕,……其,籀文箕。” 按:段玉裁注:“按經籍通用此字 爲語詞。” 據此,“其”字本是籀文“箕”字,假借爲語 氣副詞和代詞。


之: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卜辭 从止从一,人所之也。《爾雅· 釋詁》:‘之, 往也。’當爲‘之’之初誼。”——“之”訓 “往”,上古典籍中常見,如《孟子· 梁惠王 上》:“牛何之?”但上古典籍中用以表示指 示代詞和結構助詞的用法則是假借。 莫:《說文· 茻部》:“莫,日且冥也。 从日 在茻中。”——據《說文》,“莫”是“暮” 的本字,但典籍中一般假借表示否定代詞。
班固对六书的解释

班固《漢書· 藝文志》:“古 者八歲入小學,故《周官》保 氏掌養國子,教之六書,謂象 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 假借,造字之本也。”

許慎的《說文解字》即以“六書” 來分析漢字的形體結構,解釋漢 字的本義。許慎在《說文解字· 敘》中對“六書”逐一下了簡明 的定義,並舉了例證。他說: “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 子,先以六書。
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 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 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qū), „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 以事爲名,取譬相成,‘江’‘河’是 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 見指撝(huī),„武’‘信’是也;五曰轉 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義相受, ‘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 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 也。”


焉:《說文· 鳥部(附)》:“焉,鳥黃 色,出於江淮。象形。”——典籍中均 假借表示指示代詞和語氣詞。 於:《說文· 鳥部(附)》:“烏,孝鳥 也。象形。……於,象古文烏省。”— —“於”本是古文“烏”字的一體,自 春秋時期開始假借表示介詞,其本義反 而由此而廢。
形聲字


三、既表意又表音的字 形聲字一般都由兩部分構成,一部 分表意,叫做意符,一部分表音, 叫做聲符,習慣上也叫做形旁和聲 旁。形聲字按形旁和聲旁的組合位 置可以分爲以下幾類:
六書

據《周禮· 地官· 保氏》記載:“保氏掌諫王 惡而養國子(公卿大夫的子弟)以道,乃 教之六藝:一曰五禮(吉、嘉、賓、軍、 凶等方面的禮儀),二曰六樂(黃帝、堯、 舜、禹、湯、周武王之樂),三曰五射 (舉行射箭禮時的五種射法),四曰五馭 (駕馭車馬的五種方法),五曰六書,六 曰九數(九類數學問題的解法)。”在很 長時間裏,學者們把“六書”當作漢字的 造字方法。
傳統之所以將假借視爲“六書”之 一,原因也許就在於此。還有一類 是既表意也表音的,這就是“六書” 中的形聲字。至於轉注字,許慎舉 的例字是“考”“老”,根據他的 分析,“考”是形聲字( 从“老” 省,“丂(kǎo)”聲),應歸入第 三類;而“老”根據甲骨文的形體, 是象形字,應歸入第一類。所以轉 注字從形體結構角度說是不能歸入 同一類的。



此外,還有一些形聲字由於構成部件筆 畫繁多,因而採用簡省的辦法,出現省 形或省聲。例如: 《說文· 老部》:“考,从老省,丂聲。” 《說文· 履部》:“屨,从履省,婁聲。” 《說文· 豕部》:“豪,从豕,高省聲。” 《說文· 鬲部》:“融,从鬲,蟲省聲。”
究竟什么是轉注字,轉注是否是造字方法, 這兩方面都有不同意見。對於什么是轉 注字,大致有四種意見。一種意見認爲, 部首相同、意義相同的字是轉注字;一 種意見認爲,轉注字就是互訓字,凡是 可以互相訓釋的字就是轉注字;第三種 意見認爲,部首相同、意義相同而且聲 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才是轉注字;
第四種意見,也是最新的一種意見,認爲 轉注字是採用相同部首爲從同一原始根詞 派生出來的若干個詞而造的字。對於轉注 是否是造字方法,一種意見認爲,轉注不 是造字方法而是用字的方法;另一種意見 認爲,轉注就是依據同義同音原則選擇相 同的部首造出的孳乳字,所以轉注是造字 方法。
漢字可分爲三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